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2024-10-13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通用9篇)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1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个拥有五千年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中,诗词无疑是中国最精华的文学瑰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人的不断重视,传统国学已经开始融入生活,并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学习、工作、交往甚至做事的基本灵魂。早在上世纪20年代,毛主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救国精神和领导风范,早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追寻和沉思。到后来,无数仁人志士加入救国的浪潮,当新中国的希望大旗在神州大地上冉冉升起的时候,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点明了新时代的主旋律!

自古云,诗言志。特别从汉朝开始,人们对“诗言志”有了更加明确的概括: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正是源于这个概念,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追寻者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创造了自己可以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在当今的这个浮躁社会中有一个好的心态,不骄不躁的心理素质,就更能够有利于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回眸过去的二十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后,有一个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势头,将中国的发展逐步推向了另一个高潮,那就是IT产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当然,这里面离不开我们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支撑,特别是创造互联网高科技的企业,如阿里、百度、腾讯、新浪、搜狐、慧聪、铭万等,而这里面有一部分企业在创业之初,其实早就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使之后来演变成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企业文化灵魂。以下是我接触的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他们很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学精髓和当代经商之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让企业变得更有韵味、更有文化,也让传统文学得到新的传承和发扬。

百度,可能人们只知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因为她已经成为了我们网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上网工具,一句“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显然,如果有人稍稍的了解一下“百度”一词的来源就知道,“百度”,正是出自于我国南宋著名大词人辛弃疾所著的千古名篇《青玉案·元夕》“纵里寻她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中。何曾想到,李彦宏的宏图事业,却和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可见,李彦宏对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理解也是非同一般的。千古名篇,再加上顶端的技术,让百度成为中国最有文化故事、最有实力的世界名企之一,而李彦宏也随之成为中国一代青年人崇拜和学习的榜样。说起辛弃疾的这首词,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也“将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以极高的评价列为人生三大境界之一。

而这些互联网科技型的企业中,一直有这么一家公司也蕴藏着深厚的古典文化精髓。但可能是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所面对市场的差异或者过于低调,不为世人所了解。也恰逢正好,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了这家企业工作,它就是一直在互联网基础应用领域耕耘的铭万公司。这家企业的原始创始人张冀光先生,在创立铭万之前,就已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元老级的领军人物,在互联网行业奋斗十余年,为互联网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被誉为“黄埔网校校长”。然而,有人会问,他与中国古典诗词又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张冀光先生现已是古稀之年,或许在他经商之初,中国正是最困难和最敏感的年代。那个年代,思想的禁锢和科技的不发达,使得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又或许张冀光先生对毛主席诗词的格外研究和深刻领悟,今天铭万企业文化篇的开篇语就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一句正是出自于毛主席所著《清平乐.会昌》一词中,原词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首词创作于一九三四年夏天,最早在一九五七年一月《诗刊》发表。而铭万的创始人为什么将这首词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灵魂和引子呢?这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在这家企业工作,显然是认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很好的工作下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故事,才能指引企业不断创造社会价值,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才能使得员工更有归属感和使命感。

一直都将自己定义为古典诗词的追求者和创作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从业者和研究者。以上的粗言浅谈,也正是自己用心经历和感悟的结果。其实,中国古典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远不于此。今天,很多企业家都是古典文化和古典诗词的业余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在商场上的经营理念,也多多少少都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不断追寻和探索中,成为不可多得的一代儒商。如原万通集团的总裁王功权先生,一样有“悔用青春图富华,酒醉清秋节。来世不经商,只愿心如月。”的豪言迈句,这几句对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先生的影响极大,每次在他的《中国家族式企业管理》的课程中都有提到。又如被誉为中国MALL商业广场之父的香港铜锣湾集团总裁陈智先生,除了有儒商之称,另一个称谓却是香港诗词学会的现任会长,早在企业内部也成立了诗社,巧妙用文化去带活企业,用文化去滋润员工,用文化去创造财富。

每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看似虚幻,实则都各有内涵。如果能够在企业文化中多融入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让企业文化变成有故事的企业文化,不断让员工得到除钱财以外的心灵成长和滋润,那么企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这样的企业已经是赢家了。

—— 九一居士(王加洪)2015年1月20日于广州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2

1家族企业的界定

当大家在研究家族企业这一概念时, 大多是将家族企业和家族式管理看做是同一个概念, 文章结合已有的家族企业概念, 认为家族企业是指家庭 (家族) 共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并能合法地将其所有权在家庭 (家族) 内部传承的企业组织形态。 而对于家族式管理的界定, 则认为家族治理模式是指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 企业与家族合一, 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

根据上面的定义, 我们可以发现, 家族企业和家族式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从产权上界定的, 而后者是从经营权上界定的。

2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家族依赖的生存文化、长幼有序的秩序文化、内亲外疏的人际关系文化。这些文化传统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这样的文化心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必然会影响到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企业生命周期, 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公平地看待。

2.1 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的积极影响

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 家族企业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家族企业对于财产安全的考虑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企业主将家人与亲信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 以使企业得到安全保障, 生存发展基础牢固。其次, 家长制的权威和长幼有序的文化能提高决策速度, 形成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再次, 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族管理, 使企业易于形成强凝聚力, 战胜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最后, 家族企业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彼此熟悉, 相互信任度高, 这有利于协调工作, 贯彻、落实每项决策,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2.2 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的消极影响

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地域的不断增加, 管理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传统文化在家族企业中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就越来越突出, 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首先, 传统的内亲外疏文化, 容易导致任人唯亲,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家族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地位和安全性的考虑, 常常会产生本能的排外心理。这种排外心理, 一是会致使家族自闭于社会管理资源, 人才选择面窄, 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二是容易造成一意孤行, 使决策错误的概率增大;三是使家族以外的成员缺乏凝聚力, 他们感到自己永远是“外人”, 前途渺茫, 难以培植家族以外新的动力主体。其次, 长幼有序的秩序文化会致使企业形成单一的产权结构, 会严重限制家族企业发展再融资的途径, 阻碍企业规模的扩大。最后, 传统“家”文化, 是家族企业内部产生以人情代替制度, 以伦理规范代替制度规范, 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家族成员有时是制度的破坏者, 在“法治”与“人治”、“情治”的博弈中, 往往是后者战胜了前者。

总的来说, 在企业创建的初期, 传统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弊小于利,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地域的不断增加, 管理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传统文化给家族企业带来的一些弊端会越来越突出。所以说, 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族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的家文化、伦理文化、人际关系文化等都深深影响着家族企业的组织文化, 包括企业的激励文化、领导文化等。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家族企业发展带来好的影响的部分应发扬光大, 而不好的部分予以剔除, 只有这样家族企业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以此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摘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首先界定了家族企业这一概念, 说明其与家族式管理的本质区别, 然后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家族企业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最后分析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为家族企业的未来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家族企业,传统文化,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卫平.论企业家与家族企业[J].管理世界, 2004, (7) .

[2]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3]卢现祥.中国的家庭产权安排、家族式管理与成本积累[J].世界经济, 2003, (1) .

[4]晁上.论家族企业权力的代际传递[J].南开管理评论, 2002, (5) .

[5]张余华.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J].江汉论坛, 2003, (3) .

[6]叶国灿.论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转移与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J].管理世界, 2004, (4) .

[7]金日坤.儒教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儒教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8]田祖海, 毛朝阳.传统文化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浅谈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关系

1.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取向,以倡导、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包括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2.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这一思想打开了一条将文化研究中的人本问题引入社会基层实践的绿色通道。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

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代理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如果一个公司缺乏建立心理沟通的文化氛围和道德基础,员工就会在心理和感情乃至生存目标等方面与企业格格不入,也就永远没有主动工作的进取精神,甚至与企业离心、背道。因为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3.1和谐文化是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集中体现。当前,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企业利用市场开放前5年的“过渡期”,强身健体,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网络,走上现代规模营销之路。这些新形势都要求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竞争的管理者和员工不仅具备严格的信用约束,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的价值观陶冶才能养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成品油营销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3.2和谐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集体责任的文化,在新形势下不利于和谐与发展,只有团队精神价值观是养成合作能力的文化基础。现代新经济竞争既是团队游戏,也是个人运动。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个人会失败;没有个人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活力。在这种形势下,“个人英雄”只会得到有限的机会,团队协作成为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尤其是对日趋复杂的营销管理工作来讲,共同的知识、支持和责任,才是个人成功的动力。团队协作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心境更加愉悦和融洽,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的学习与进步,使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而,加快员工的全面发展。

3.3和谐文化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有助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文化价值意识和人性本质。如果认识不到这些,就会陷入自然主义和经验实在论哲学所主张的将人看作生物本能的泥沼之中,就只会把人当作被动的客体和消极的工具,就不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主体间的关系,因而也必然没有平等关系,有的只能是等级关系、主仆关系和颐指气使的官僚专制。员工大都希望经常有提出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这是保证生产率水平和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深层有效的方式,优秀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应该与下属建立一个高度群体意识的工作环境,支持下属、待人友好、通情达理,关心下属成长,公正对待并信任下属,这种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将极大地鼓励全体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使员工人尽其才。

4.结语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4

专业班级:人力091学生姓名:赵泽东指导教师:陈晓暾

陕西

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贡献出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浅析企业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人才管理思想。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ABSTRACT:China ha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splendid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production, accumulation of heav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ribute a wealth of management thinking, of ou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far-reaching impact, and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In this paper, Analysis of enterprise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selection,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alent management to keep people thinking.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正文】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基本定型,其五大主流派别分别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先秦阶段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它直接奠定中国两千年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其中以孔孟之儒学, 老庄之道学, 韩非之法学为主要内容,虽然不是儒、法、道三家思想就可以涵括的, 但这三家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2.1鸟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化底蕴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时与空的大浪淘沙中,仍闪耀智慧的光芒。以史为鉴,知史明智,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总结出了为之丰富的管理思想,这其中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借鉴意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本文主要浅析企业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人才管理思想。

2.1.1 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人之道

如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古代的统治者们特别-1-

注重招贤纳士,而任人唯贤是贯穿古代选人思想的重要原则。首先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在《求贤令》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理论观点,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无比渴求和在选人方面的无畏胆略。在实践上,曹操大胆起用陈琳、贾诩等敌营降将,成为了“唯才是举”的典范。其次是任人不避亲,不避仇。韩非子说:“举贤不避雠,废不肖不阿亲近”,即举贤荐能不能回避自己的仇人,罢免不称职者,不能偏袒亲近自己的人。唐太宗曾说:“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仇嫌,不得不举”。后来唐太宗起用仇敌魏征和亲信长孙无忌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观点,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充分说明了历代统治者对任人唯贤原则的推崇。

2.1.2 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用人之道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深谙用人之道,其中知人善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知人善任,首先要做到知人。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说“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可见知人并非易事。但《六韬龙韬贩选将》中列举的八种知人方法:“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察其变,三曰与之间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对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次要做到善任。屈原在《卜居》中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汉代东方朔也说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都意指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应扬长避短,用人所长。宋代政治家欧阳修则指出:“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揭示了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的重要性。

2.1.3 百年树人,高瞻远瞩育人之道

我国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人志士也就如何培育人才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苏绰的“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指出只有“剖而莹之,驰而试之”,才能发现良玉和千里马,揭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古人早就认识到树人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战略过程,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提到“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才”,将其分为教、养、取、任四个环节。

2.1.4 赏罚分明,刚柔相济留人之道

古代学者就如何留住人才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赏罚分明、刚柔相济是留人的重要手段。首先是赏罚分明。奖赏和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很早就被古代学者所重视,而且赏罚应该以全面的绩效考核为基础。关于绩效考核,管仲认为:“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即对于人才不经过绩效考核就不加任用,不经过使用就不能作为人才储备。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激励的依据,激励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做到“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近爱必诛”(韩非子)。从这些真知灼见中我们已经可以捕捉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关正负激励理论的影子。其次是刚柔相济。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孙子行军篇》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孔孙之言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应主张道德感化和制度约束两手并用,刚柔并济。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将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促进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关系 篇5

彭辉洲

摘要: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源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的威胁和挑战。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进程中,逐步适应新型管理模式,进而努力探索和实践,利用企业文化的作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企业文化目标愿景文化建设组成结构发展方向影响力竞争力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吞吐量迅猛增长,直接或间接带给中国企业和各产业链的发展和形成,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国际社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内不少企业由于受内外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全局性战略,导致企业发展步伐不能满足于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规律,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停滞不前或倒退,为了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适应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中相适应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不断提出许多新型管理和发展理念,要求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法人治理、加强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方针举措,然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贯穿于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未来等方方面面,任何历史时期和进程中都应当由企业文化来主导企业命运。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及其组成结构

(一)发展战略决定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

企业的历史使命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立,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愿景、历史使命是企业为之努力奋斗的艰巨任务。企业创办之初,发起人或高层管理者便会对未来的美好蓝图进行描绘和勾勒,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立体框架初见雏形,并且具有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锐利眼光和洞察力,不仅要着眼当前,更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前景,对市场的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必须超乎寻常,使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少走弯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是在管理经验匮乏、技术支撑薄弱、资金短缺、体制机制落后的情况下而不得已选择一条冒然之路,企业文化的形成缺乏核心宗旨,不明朗、不清晰的未来命运,是很难形成先进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然而,在现今企业跨越式发展、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人才优势突出的大好形势下,企业发展前景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和推进,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逐步探索和形成具有本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会与生俱来,更不会一成不变,是一个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不同时期和不同使命将决定企业文化的主线,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于企业使命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不同性质的企业有着不同企业文化组成结构,存在不同的因素决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有着共同遵循的原则,一是能否与企业生产经营属性一致,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职能,凸显出

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与之形成相一致的文化理念,即企业核心价值观;二是能否形成共识,在企业管理层、普通员工、上层机构、基层组织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认可文化建设与企业属性一致,企业文化能集中体现企业全体人员良好的意愿;三是能否反映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起到鼓舞人心、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作用,综合归纳,提炼精华,通俗易懂,严谨可行,便于影响和辐射到每一个层面,让每一位员工做任何一件事情,处于任何环境中,都能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能否与国情、社情、企情、民情的要求相符,同时应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伦理道德协调一致,不能与之背道而驰,更不能抵触冒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体现出企业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有利于推动企业良性循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五是能否突出反映企业发展所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以及今后需要走的路,回首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明天更美好,未来更辉煌,前途更光明,才能起到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

(三)上层机构推进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

所谓上层机构是由企业核心领导层全体成员所组成的,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决策力和组织力的高层管理组织,也就是企业的“领导班子”,也是企业命脉的中枢神经,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迈向更高、更新的境界,“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车头效应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更有利于促使企业文化稳步推进、贯彻落实,提高企

业文化的执行力,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员才会积极响应,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与之形成。

上层机构对企业方方面面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文化的横向、纵向、宏观、微观突出上层机构的主导意愿,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代表企业员工的共同呼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上层充分认可,基层才能认真执行,在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推动中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企业文化的组成结构综合了大量积极有利因素,一切都以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基本思路,长期受到良好企业文化启发和熏陶的员工,必然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等,时刻以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衡量自己的业绩成果,检讨自己的行为举止,哪些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哪些是有悖于企业发展的,容易作为判断是非功过的标准,经过进一步宣传灌输,员工便能自觉自愿履行职责义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优秀员工必然会越来越多,见贤思齐,最终激励和鞭策全员共同进步。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进步,反之,员工努力了,企业才能发展,二者相互关联,唇齿相依,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尽心竭力,有了共识,文化就会纵深发展、遍地开花,“上下一心,其力断金”,企业文化威力

无穷、魅力无与伦比,关键时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为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具有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和协调功能,是一个庞大而有机的整体,涵盖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运营环环相扣、协调统一、无缝连接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例如安全文化必然会强调全员安全生产,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控制事故灾害,减少和避免人身财产损失,最大的节约是安全、最大的浪费是事故,安全生产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促进和谐稳定;节能减排文化必然会约束全员厉行节约、爱护环境,使生产资料或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起到节能增效、绿色环保良好效果;质量文化必然会引导全员精益求精、态度严谨、追求卓越,确保产品质量,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提高企业信誉度。企业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会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6

2006-02-15

企业文化被誉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永保企业生机的“常青树”,其作用也日益彰显。因此,很多成功企业都把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也逐渐被企业所重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观念也日益被企业所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下面就谈一下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经济的战略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协调的分配体系,全面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方向,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建立一套科学衔接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彻底把传统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大计。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实践证明,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法宝,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行动和各项工作中,使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才能主动适应企业的发展,才能支持企业改革与治理,才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及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企业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条件,无疑对增加员工主动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大事,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同时管理层应该团结上进,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愿意为企业而工作,并感到为企业工作是愉快的。

2、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适应力,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文化应该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企业的发展和治理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企业内部环境,培养员工适应和欢迎改革的观点,不惧怕改革,不阻挠改革,而是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与聘任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的用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的行为,由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企业文化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企业各项制度,有利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企业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即使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奉献,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只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用人一定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竞争上岗,真正形成“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在选人上,要树立“能力、表现与实际重于一切”的观念,讲经验,但不唯经验;讲文凭,但不唯文凭;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企业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让有不同专长的人才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员工能进能出、管理者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企业文化灌输,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培训是获得人力资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动载体,例如拓展训练、联欢、竞赛等,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习惯,完成个人思想状态向企业精神状态靠拢的过程,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企业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员工行为,并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很难再依靠某个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取决于企业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以便从企业最基本的角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这些制度就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是从口号上鼓励员工为企业奉献,而缺乏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这种鼓励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企业应该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的多、对企业的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要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公司企业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总之,随着企业改革加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需要,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不败地位。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7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

在企业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两个重点工作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更符合实际,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想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 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 两者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结合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充分地认识两者结合的作用, 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互相渗透, , 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则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浅要分析。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含义

在一个企业中, 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的管理方式, 累积了众多的经验。同时在经济领域, 包括其他的工作中, 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不可缺少。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起到了传承党和国家的政策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秉持正确的政治路线, 对于关于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进行了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进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且能够培养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获得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

企业文化是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 一步步探索出来的, 是所有员工日积月累而共同实现的价值。企业文化是企中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 而衍生的文化。在企业中起到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的作用, 也是支持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和相异性

(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

目标具有统一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帮助企业的员工提高思想觉悟以及工作能力, 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来对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改变。而企业文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并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来对企业的目标进行实现, 同时为生产力进行服务。发展方向具有统一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的运作中都属于为管理服务。都和国家、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共同为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推进。对象具有统一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 对象均为企业的员工, 都是以人为本, 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意识和思想水平, 让企业员工为企业利益做出最大化的服务, 呼吁员工多奉献, 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异性

基本属性具有相异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属于企业管理的范围, 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是将企业管理方法和思想融合的文化管理方式, 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升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核心是政治, 在企业中属于政治形态建设的范围, 和企业文化具有相异性。工作重心具有相异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有一定联系的, 但是又有许多不重合的地方。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重心是能够体现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以及方针政策, 同时也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高度统一。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更多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思考上面, 通过企业文化的将企业领导者的政治觉悟、以及企业精神展现出来。同时企业文化又具有一定的个性色彩, 每个企业文化都是属于该企业的。工作方法具有相异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注重在疏通和引导思想上, 采用说明教育的方式, 和企业的员工进行沟通发展, 一般是不带有强制性的。而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工作的方法是让员工对企业的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做到高度自觉性和一致.并直接会将该方法转为自觉的行为, 思想文化的制度和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相比较, 是更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的。理论结构具有相异性: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的管理结构.其理论结构主要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其相比, 是没有如此分明的结构的。虽然在物质层和制度层,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但是, 思想文化工作在结构上仅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扩展部分, 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结构部分。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联性

(一) 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发展途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经通过营管理服务的, 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的主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职工而言, 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可操作性较强, 面对经济的新形势变化情况时, 仍然需要在方法制度以及形势内容上进行一定的创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将党的思想政策和方针及时的转化和融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中, 及时实现企业的价值观。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途径, 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 让企业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的落实到实践中。

(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指明方向。将党的理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方针、政策教育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培训中, 对其展开思想教育工作。而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 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帮助来进行建设, 这样才能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精神。

结束语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可以实现两者的价值。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利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鹏.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放, 2011, (14) :70.

[2]乔东.企业文化建设与我国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历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 25 (6) :42-47.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会;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

为深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工会队伍的建设。工会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工会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沟通条件,是企业与职工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所以,必须不断探索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方法。并且让工会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让企业文化快速地建立,使企业有精神层面的支柱,使企业职工有使命感,有自豪感的为企业奉献。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补给,为电力企业的强大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做出重要贡献。

一、当前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关系

(一)电力企业工会的作用与意义

电力企业工会是企业职工自愿参加而形成的组织,是企业与职工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领头军。电力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积极宣传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刻贯彻“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这一方针。在电力企业中,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发展的五年中,公司工会同时肩负贵州省电力工会工作重任,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建功立业。由此可见,国家电力企业工会的重要性,由实践证明企业工会推动企业更加稳健的前进,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是一个企业精神层面的支柱,并且企业工会秉持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实践意识,坚持用实际行动推动企业走向强大的道路。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不仅电力企业工会在企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任何企业都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只有有了文化根基,企业才能发展的有目标有方向,企业才能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思想。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的前提下,快速稳健地强大。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更加有文化底蕴,给企业历史感,是一个企业精神层面的支撑。企业文化建设的建立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电力企业全体员工会因为企业建设的企业文化,更加有目标性,更加有准则性,更加有观念性。企业职工因为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和人的主体性尊重,会极其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这样的企业就会和企业全体职工成为统一体,自然会让电力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与差异

电力企业工会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工会是由企业职工自愿参加而形成的组织,电力工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领头作用。所以,工会的形成对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联系包括:①都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②都积极响应国家南网政策,给企业正确的思想原则和道德规范,引领企业向上前进;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求,符合国家电力改革政策。企业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密切,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差异在于:①企业工会是由企业员工自愿参加而组织的,并且,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工会最大的责任是帮忙解决企业职工的实际问题;②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给企业一定的方向,使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并不能解决实质的问题。由此可见,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是有差异的。

企业工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但并不是说企业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代替工会在企业中的其他工作。电力企业工会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实确定企业工会在企业中应扮演的角色,并且,必须考虑企业全局,从而确定企业工会的相应工作和相应要求。对于工会的相关工作来说,工会应该积极宣传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重要性,工会成员应当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让企业工会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这样不仅可以让电力企业文化更加快速的建立,也可以将企业工会相关工作变得多姿多彩,让企业工作变得活泼起来,让企业职工更有责任感、自豪感和主人公意识,这样我国电力企业才会稳健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电力企业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渗透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电力企业工会队伍的建设

国家应完善对电力企业的管理,重视企业工会的作用。鼓励企业职员积极参加企业工会,使得企业工会更加强大,从而对企业文化的建立起到重要的帮助,更加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结合贵州省的实情,电力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工会的建设,不能单方面指望国家的管理。电力企业工会的成立是保障电力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树立企业榜样的好方法,所以,在响应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同时,确立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电力企业工会的建设,并且把工会的作用应用到实际中,真正使国家电力企业能强大稳定发展。

(二)强化对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认识

电力企业应该重视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企业管理人员更加需要理解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重要性,积极发展企业工会的规模,加强电力企业工会的建设,让企业工会真正的渗透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工会的规模发展,也要努力推动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一切以实践为基础的前提下,企业要积极发展工会,并且给予企业职工适当的教育培训,让职工更加有主人公意识。

(三)积极引进创新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企业工会和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将改革和创新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工会工作核心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处于一个时刻变化的时代,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实践知识更是在不断创新中进行着创新,所以在企业工会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创新的理念,不断引进新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引进科技型的技术提高企业的实际生产率,在此过程中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总结,找出规律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让创新意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以创新的管理模式引导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从另一个方面也充实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正是需要电力企业做贡献,电力企业必须快速稳定的发展,电力企业对国家电力的供应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电力企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式,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并且要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建设起来,依靠国家单一管理是不能长久的,企业工会必须要加强建设,让企业工会渗透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强大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工会工作[J].商业经济,2011(11):73-74.

[2]甘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1(4).

[3]张雄英.构建“大政工”管理体系 为推进企业持续科学发展保驾护航[J].民营科技,2011(12).

[4]陈玉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拓宽国企党建工作渠道[J].东方企业文化,2011(01).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9

题 目: 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汪孝娣

学 号: ***15

2015年 3月 10 日

酒与诗词

——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目录

酒与诗词.....................................................................................................2 ——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2 内容提要:.................................................................................................3 关键词:.....................................................................................................3 引言:.........................................................................................................3

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3

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4

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5

四、诗中酒、酒中诗................................................................................6 结论.............................................................................................................9 参考文献...................................................................................................10

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 诗歌 唐诗 宋词

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对比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正文:

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

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看到加入“桂”、“椒”这些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具有地方的特色。屈原的诗篇,影响深远。宋玉步其后尘。“《招魂》者,宁玉之所以作也。”这篇作品数次见酒,更富有楚地风情。

(米巨)(米女)密饵,有(饣长)(饣皇)些。瑶桨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桨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沉日夜些......酌饮尽欢,乐先故些。

丰富的食品,精美的饮料,兰膏明烛,华灯璀璨,鼓动瑟摇钟,美人共醉。虽是娱神敬鬼的幻想,但无异也反映人间的豪奢。

到了汉末,天下**,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感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公子爱敬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路清波,好鸟鸣高枝。

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者斯。——《公宴》

他九高八斗,又是王弟,不少文士多仰慕他,追随他。所以他日夜开宴,赏柳看花。秦筝齐瑟,美女娇娃。“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反正是“公款”,尽量花销就是。只要不过问政治,一天吃三头肥牛,曹丕大概也不会来过问。除了“置酒高殿上”,还纵马出猎:“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这《名都篇》有论者以为是曹植本人游猎生活的写照。平乐观为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能在那设宴,且饮每斗“十千”的美酒,恐百一般人所能为。尽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和斗鸡走马的乐趣,但并不能解除心灵的痛苦。不知是“遗传基因”,或是现世的实感,他也慨叹:“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箜篌引》)人终究不免一死。“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然,大概也只有“杜康”可以排解了:

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曲蘖。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而是以酒解愁。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三国志》)。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这是有历史背景的。而这七人之中,嵇康与阮籍,在文学史上齐名。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王禹,北宋文学家,性嗜酒,大有一日不可无此君之慨。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他在宋太祖开宝年间中进士,在汴州作官司,生活比较稳定,后因得罪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大概收入不多,需靠“稿费”打酒。他的《寒食》诗云: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硖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由唐入宋,虽然社会趋于安定,生产比五代时期有所发展,但创造仍没完全愈合,边患时起,民生多艰。王禹在风雪寒天一斟酌之中,心绪难平,品出许多苦味。“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未缺供,酒肴亦能备。”(《对雪》)自己虽然生活无忧,而河朔之民此时却“输挽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其中冻死的该有多少?戌边将士,身披铠甲,寒气透骨,远离乡井,备受苦辛,有谁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他这种关怀民生、杯酒不忘国事的思想,是深受杜甫与白居易思想的影响的。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旦与人共乐的。

四、诗中酒、酒中诗

在诗歌中,借酒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中的情绪,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 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这方面一李白为最。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宣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关于酒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众所周知杜甫嗜酒如命但是为何本应该饮酒的日子却不愿意喝酒呢,因为当时杜甫已经白发日多,护病断饮,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时世艰难自己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我自己认为不是杜甫真的嗜酒如命,而是当时国破家亡,自己又穷困潦倒不能济世扶困,空有一番报国热情却无处抒发,从而只能借酒消愁但是愁上加愁,悲从中来只能提笔挥毫把自己的壮志和现实的悲凉强烈的对比记录下来,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 借酒表达友情

古人喜欢喝酒,喜欢和朋友约在一起畅饮阔谈,一起游览亭台楼阁,“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这句话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45年写给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可见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一名饮酒诗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有300首,占总数的21%,可以说,杜甫和李白不仅在诗歌创作上交相辉映,在饮酒上也是不相伯仲。杜甫和李白这两位诗中泰斗曾经快乐地在一起豪饮,而且喝醉后同盖一床被子,这记在杜甫的诗中:“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和杜甫两人骑马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范十,是挚友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李白称呼杜甫为杜二,杜甫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在秋日无风之时,约上三两好友相聚喝酒,李白在酒桌上和杜甫、范十豪饮的时候,讲述路上的趣事,满是轻松和惬意,酒中蕴含着他们的浓浓情谊,诗里有杜甫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对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

三 借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 是前生。走遍人间, 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 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 小溪横。南望亭丘, 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 吾老矣, 寄馀龄。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 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斜川之游,这首词虽然充满恬静闲适的田园趣味, 却又不失苏轼以往的豪放气。该词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 说只有醉中才清醒, 梦中才了然, 表达了愤世嫉情怀。此句与苏轼提到的自比陶渊明形成呼应, 体现了苏轼不仅能理解陶渊明饮酒的心情, 更 是如同知己般深知自己如同陶渊明一样, 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最后感叹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少风流人物和惊天骇事如今都随风浪滔滔而去,今天站在这里回想那些往事,用什么来表达那些逝去的感情,只有默默奉上一杯酒,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浓睡和残酒的意象愁肠难解,作者沉睡中却又知道一夜风雨, 可见作者当时心情的低落忧郁, 以至难以入眠。宿醉醒来后忙问到海棠花可好?虽然沉郁却仍惦记庭院里的海棠, 可见词人并未失去年少时对自然春色的热爱。不幸的是, 作者却不再象当年那样无忧无虑, 生活的阅历和打击, 失去亲人的变故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词中便化成了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含蓄和悲伤。从爱春到伤春, 作者李清照的生命光因为酒的陪伴而更加浓郁。

四 借酒表达爱情及相思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秋夜牵情》)在深闺之中,痴情的女人思念着心上人,因相思而寂寞,因寂寞而愁肠郁结,只能借助于酒来摆脱愁怨。再如“殢滞酒杯消旧恨,禁持诗句遣新愁。”(《诉春》);“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围炉》);“凉生还又撩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夏雨生凉三首》其三)总之,婚后的他不再是少女时的开朗,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昼黑夜,总是带着泪珠,难怪魏仲恭将其集命名为《断肠集》。

鲁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曾经说过:“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但朱淑真冲破流俗,大胆闯入了一般男子都讳莫如深的言情

禁地,不仅在被称为“诗余”的词中,而且在被尊为正统的诗中大量而集中地描写自己独特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可见她的叛逆与不俗。

结论

因此,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心境,为诗人营造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境界。而对酒的迷恋,使诗人超然于尘世之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道出了一个诗者和饮者对人生的感悟。

诗人的悲壮诗篇,正是酒与现实人生的沉醉结出的丰硕之果,构成了其诗歌交响乐中的精彩篇章。诗与酒在他们的笔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人、酒、诗三者得到完美的结合,在诗酒中呈现出一种纯艺术的内在美。诗也呈现给我们一个酒文化全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酒文化的传承,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诗酒生涯。后人也正是从诗人沉醉的艺术创造心态中品味到饱含人生丰富内涵的沉醉悲壮的审美意识。

诗与酒都是诗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滋养他一生的源泉。酒是灵,诗是魂,诗与酒共同注释了诗人的一生。对于诗人,酒是诗化了的酒,诗是酒化了的诗,诗酒一体,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注释:

1、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1993年8月出版 第186页

2、王仁湘,《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市中央路165号),2002年4月出版 第217页

3、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2009年7月出版 第页

4、李波 《口腔里的中国人》东方出版社(上海市仙霞路345号),2007年2月 第187-188页

5、《中国酒文化趣谈》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2008年1月出版 第页

6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东城区 朝内大街166号), 1997.第12-13页

苏轼.《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1982.第47页

上一篇:2三亚落日教案下一篇:施工单位转正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