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

2024-09-10

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通用5篇)

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 篇1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后,已经从最初的试点、摸索阶段,发展到了在全国范围的初步实施阶段。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文本解读的全过程中,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及知识内化的过程。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但因目前国内理工科院校中,固守重理轻文、重专业技能轻全面素质的传统教育理念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虽然部分院校开设了中国古典名著赏读等相关选修课,但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新观念不强,多半限于文本的解读,缺少与现代意识的结合,学生兴趣不浓厚, 因而开设课程的效果大多不够理想。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一) 传统教育理念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制约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部分理工科院校仍然坚持重理轻文、重专业技能轻全面素质的传统教育理念,对人文素质教育理解片面化、简单化,导致一些院校并没有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 二)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虽然部分院校开设了中国古典名著赏读等相关选修课,但由于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限于对文本知识的解读,而忽略了古为今用,缺少与现代意识的融合,使得学生听课兴趣不高。

( 三) 社会现实与拜金主义思潮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负面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市场经济的大潮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与就业问题无关的高等教育课程就是无用的课程。

二、中国古典名著精髓与现代意识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目前的现状,教师在讲授中国古典名著相关课程时,如果能够把中国古典名著的精髓与现代意识相结合: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古典名著的熏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也可以古为今用,把名著中体现出来的人生哲理与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理念、职场的领导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浓厚兴趣,进而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 一) 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足够的人格魅力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 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3. 在知识的掌握上,教师要有深刻的洞察和体悟,不断提升自己,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品德修养的彰显和授课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使学生逐步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

( 二) 文本解读与比较阅读相结合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学底蕴不够深厚,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以文本解读为重点。在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时,教师可以恰切的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在导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些能够横向联系作品在写法上的不同,如同为四大名著,对于女性的态度有何不同?

2. 在名著人物分析教学时,可以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部名著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进行比较,如同样是英雄,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英雄与出自于绿林的草莽英雄有何不同? 同样是领导者,刘备、孙权、曹操与宋江的人才管理模式有何不同?

3. 也可以把同一部书中的人物做比较,如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晴雯伶牙俐齿,长相漂亮出众,更是有一手别人无法媲美的好女红,并且是丫鬟当中宝玉最喜欢的一个,最后却被当成“狐狸精”撵出大观园,落得一个枉死的下场。而另一个与宝玉有肌肤之亲、云雨之情的大丫鬟袭人与晴雯相比,容貌一般,也不如晴雯口才好,更不如晴雯女红好,却在大观园中安然无恙,并且成功得到王夫人的信任,每月从王夫人的俸禄中领到二两银子的月钱,顺风顺水,稳保怡红院中的一姐位置,这又是因为什么?

通过比较,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比两者异同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古典名著的伟大成就,进而也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做出相应贡献。

( 三) 名著解读与职场素养的巧妙结合

当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许多学生内心空虚,没有精神追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许多人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大多理科生不愿意读名著,特别是对古典名著阅读兴趣不高,上课热情也不够高,认为“故纸堆,无用”,看不懂。除了学生自身文学功底的原因外,教师授课过程中只拘泥于文本解读、 过分强调名著的文学性、过于就事论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不是文学研究工作者,在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后,可以让学生把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看作我们身边的人物,这样一来,它们的喜怒哀乐与成功失败,就不但可以被学生看懂,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们深刻的人生启迪。比如,在讲《红楼梦》人物分析时适时地给学生介绍管理学方面存在的一种倒u形假说,大意是: 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往往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当一个人一点兴奋都没有时,往往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而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往往也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想想夏金桂吧,她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什么烧得过了头? 所谓好心办坏事,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再比如,平儿和门子都是部下,但是为什么前者很成功后者却被一脚踢开呢? 一部 《红楼梦》俨然一出职场人生的大戏,置身现代职场的我们,应从中汲取智慧。

( 四)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在大学的讲堂上,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文学选修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提问,基本上教师都在“满堂灌”。学生不提问大体上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学生什么都不懂; 另一种是学生什么都懂。以第一种情况居多,针对此种现象,作为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要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每次课前都要针对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认真设置问题,提出的问题可以与现代职场素养相关,使学生去研究和解答。

2. 要做出改变,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充实自己。比如,《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并且被评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在进行文本导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把它当成一部武侠小说,“侠以武犯禁”,看一百单八将笑傲江湖,大显身手; 可以当成一部政治小说,黑暗统治之下,民不聊生,“官逼民反”; 可以当成一部讲组织谋略的书,看梁山泊集团如何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大火,历经波澜坎坷,乃至趋于成熟、回归、解体。作为领导者的宋江,文不如吴用、武不如梁山好汉当中的大部分兄弟,更不如本领高强的卢俊义,又出身于小吏,他何以服众? 联系职场,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下,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运用什么样的谋略才可以使自己的团队成员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古典名著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创新理念,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熏陶,又能学以致用,为将来走向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理工科院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中国古典名著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知识的解读能力,把名著文本解读与现代意识和职场素养相结合,是理工科院校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营造浓厚人文环境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古典名著精髓,现代意识,古为今用,职场素养

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 篇2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有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等。古典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读者看后感觉如亲眼所见,对号入座,现实生活中却又寻不出这个人来,真可谓把人物写活了。其写法如下:

一、以貌写神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写出一个人来,最好是写他的眼睛”。俗话说:“眼睛心灵的窗口。”如写王老师“大眼睛,双眼皮,黑溜溜的眼珠,仔细一看,她的眼睛还会说话呢。”活画出人物的善解人意。

再从《水浒传》中找一个例子。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如“武松怒杀西门庆”中,介绍武大郎是这样介绍的:“这武大郎身长不满五尺,清河县人,人们见他生得短矮,给他起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将猥琐、短小的武大郎活画在纸上。

二、以动传神

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现出来。

如写实的作品《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中了秀才,他的老丈人“提着一根大肠和一瓶酒走来”,可见他丈人的屠户身份。见着范进,劈头给他一顿教训,说是给范进贺喜,可他自己吃光了大肠,喝光了酒走的。

当范进要去考举人,没有盘缠去向丈人借时,他丈人又骂了他个狗血喷头,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范进中举后,他丈人这回去贺喜,满嘴恭维话,对范进的称呼也变了,称呼他“相公老爷”了。而且范进给了他六两白花花赏银后,他“笑眯眯低着头走了”。范进在庙前乐疯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打醒。由于疯时满地打滚,起来时衣服下摆都是褶子,往回走时,“他丈人在后面扯了几十下”,将这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嘴脸活画了出来。

再比如《聊斋志异》中描写空灵的狐狸精婴宁时,通过她每次出场都变换拿着不同的花,和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在当时世俗观念严重的清朝,将一个不受世俗约束的清纯、娇憨、率真的女孩形象刻画在读者眼前。

三、遗貌写神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千变万化,人物形象个个活灵活现。有些人物,并不写外貌,看似写的不真实,却能从中看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如《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有人认为不现实。说司马懿多少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几十米远的城头,能看到诸葛亮抚琴,难道司马懿不会派个神箭手,一箭把诸葛亮射倒。或者派个先遣队进城去打探虚实。其实小说是虚构的,可能是别人做的事安到了诸葛亮头上,目的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再如《聊斋志异》中的“红玉”活脱脱一个侠骨柔肠的侠女形象。红玉这个狐仙,在和秀才相如交好的情况下,由于相如父亲不同意,红玉便给他介绍一个品行端方的卫家女子,幷赠相如白银四十两做聘礼。后来相如妻死子丢,父亡家破,红玉又携相如和卫家女子所生儿子福儿来找相如,帮助相如成家立业,功成名就。又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那一段。林黛玉在山坡那边葬花吟诗,宝玉在这边山坡就能听见,而且一句句落在耳中,记在心上。有人又说不现实,什么人能那么过耳不忘。这又是小说中的虚构。是为了表现黛玉借花喻人,感怀伤世。“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正体现了黛玉在人世间遭受冷嘲热讽,寄人篱下,“风

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 篇3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文翻译,归化与异化

引言

伴随着国际化发展,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并注重于文学方面的传播与交流,跨国际的文化交流其最重要的便是作品的翻译,只有在翻译合理的情况下才能摆脱静态性的语言学分析以及常用的“意译”、“直译”。归化与异化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古典文学名著的难题,翻译原著时文化、语言的保留量以及译作与原本之间的差异量非常难把握。对此,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有着显著意义。

一、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翻译障碍

当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普遍是集中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中的灿烂文化积淀进而充满的永久魅力,并被翻译成为各种语言的版本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国家之中。当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所涉及的文化不仅有着历史文化还有共时文化。所谓的共时文化主要是指文学名著在被制作完成过程中所处的中国文化,所谓的历史文化就是书籍当中所涉及或所呈现的背景在成书之前到成书之间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是书籍开始描述时的背景为开始文化。这些文化的内容会包含多种文化,其主要包含以下多种:职官文化、器物文化、姓名文化、建筑文化、地理文化、医药文员、园林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文化等等。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当中,普遍呈现三种障碍,分别是语言文学障碍、文学艺术障碍以及文化障碍。针对语言材料而言,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使用的并不是古代汉语材料,准确的说,使用是借助浅近的古代汉语进行翻译,其中夹杂一部分古代汉语文化。虽然是这样,其使用的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形成翻译的主要障碍之一。除此之外,作者的写作表现方式和描述技巧也是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例如,《红楼梦》的写作方式多样化,时写作技巧手法微妙微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当代文学不可替代的一种描述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基本很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翻译,即使是勉强翻译过来仍然无法有效的描述,哪怕是国际语言英语也无法实现。首先,《红楼梦》这一类文学名著当中,作品普遍是使用对称结构进行描述,其中一篇多情节的描述手法非常多,前面伏笔后文描述的连接方式。此外,人物的姓名、语言、诗词歌赋以及情节之间的关联性等描述手法都非常难翻译。使用假语来描述真象,村言演绎历史的真实。与《红楼梦》这类艺术描线手法非常复杂的古典文学名著并不少见,还有许多。其次,曹雪芹笔下所创造的人物姓氏排名、言谈举止、诗词歌赋、社会交往以及亚明诉称等活动空间都符合人物的身份以及特点,这些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人物的这些内容促使结局必然是个悲剧。但是,通过英语翻译,其很难在多个纬度之间形成统一性,翻译难度非常大。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深厚的文化内容必然是翻译的最大难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成就自高并且集大成者的一个文学作品。《红楼梦》涉及到了成书时期,清代的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同时也涉及到一部分清代之前的历史文化。清代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历史阶段,因为满族进入到中原之后,满族文化虽然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融合性,但是其本质上的文化特色并没有融合。除此之外,《红楼梦》当中仍然有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例如我国的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同时还有从印度引进的已经被本土性的佛教文化。与此同时,对于《红楼梦》的成书时期,情操的康雍乾时期的文化研究,对虽然这三个皇帝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但是因为西方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的改变,中国在清代已经有了小部分的资本主义,清王朝已经在迈向衰落。《红楼梦》书当中许多的描写都是结合背景进行描述的,都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历史背景进行翻译。对此,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要面对上述所描述的多种翻译方面的障碍。同时,针对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及翻译策略的应用也会对最终的翻译书籍形成较大的影响,最终呈现的翻译效果显然不同。

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方式以及策略在当代文化派的翻译理论环境之下,必然会呈现全新的方式方法。韦努蒂对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时文化因素的处理有着非常明显的借鉴意义。按照韦努蒂的翻译方式,《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成为:在翻译当中使用较为流畅、透明的风格和理念,以最大程度简单化目的语,降低读者对原文的陌生感和莫名感。韦努蒂将归化当做是英美的主导翻译方式,其将归化当做是一种对原文文本的种族主义文化进行删减从而符合英文这类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非常反对归化的策略。奈达是归化翻译论的代表性人物,他提出最为贴近原著的对称性理论翻译名著,将作者的本意最大程度体现出来,将读者对文章文化内涵的理解广度作为主要原则。奈达认为翻译者应当确保译文当中所能够获取的感受应当与名著原文当中所能感受到的相同。对此,翻译者如果遵从归化,就有责任帮助读者将原文当中有可能难以理解的信息进行彻底性改变,从而促使翻译文的阅读和理解更加轻松,更加容易。例如,霍译就是典型的归化翻译。其基本上完全跳过了大多数典故,这样的翻译方式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红楼梦》并且只会英文的读者而言,霍译的翻译读起来更加顺畅,更加容易理解。

除此之外,韦努蒂非常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派的理解中,异化并不是单一性的直接翻译。因为异化的概念并不是指单一性的语言层面翻译,更是文化、诗学、甚至政治等层面的翻译,翻译者不仅需要能够读懂文字,还需要读懂作者所处的背景环境,了解作者的全部。韦努蒂对于异化的定义主要是:与本土主流的价值理念所偏离的距离并不重要,必须以最大可能性保障原本的语言与文化和译文之间无差异。按照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翻译学词典》将异化定位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原文的异域性,不遵循语言的常规翻译,根据文化背景进行翻译。韦努蒂认为使用异化策略将所表现的战略性文化进行描述和共享。异化的翻译必然会挑战英语相关的主流文化心理特点,但是这一种翻译方式更加倾向于排挤翻译文本当中的“他者”。将异化的翻译方式当做是一种目的语种族的多样性表现方法,韦努蒂认为他是具备保留原文当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将读者放入到作者的写作环境当中,送入到对应国家中。这一种翻译策略所涉及的绝不是单一性的摆脱对目标性语言以及文本的限制,还需要选择不透明、不流畅的表现风格,以目的语的古文来体现原本的真实性。这一种方式的使用必然会为读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异域风情,但是同样也有较高的阅读和理解难度。

可以看出,以韦努蒂为典型的文化派在翻译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处理显得格外注重,是整个翻译的重要因素。将文化差异保留或剥削当做是文化的侵略或者是抵制文化的侵略。虽然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的研究是针对我国弱化文化向欧美强势文化进行转变的翻译过程。但这一种基于文化因素的改变、划分以及界定必然会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有着明显的参考作用。因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负载着对不同文化传播以及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三、20世纪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全面性思考

西方国家自从18实际中,就开始提高对传译语言当中的异质成分,并且伴随时间的进行,这一种意识也在越来越强。但是,中国对于西方的这一种翻译主导思想一直都没有正确并且认真的引介,只是时间的了解,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之后该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变。

1987年,刘英凯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论文,其内容针对性的批评了归化的翻译方式,认为归化是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歧路、误区,并在文章中大力提倡异化翻译,并介绍其在翻译当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在该文章中,主要描述了归化在翻译文学古典时存在的几种负面表现:1.滥用四字形成语;2.滥用古典词语;3.滥用抽象比喻手法;4.滥用替代翻译方式;5.毫无根据的古典化或形象化。刘英凯认为,翻译应当采取最大程度的直译,尽量表现出原本文章当中的异国风情,尽量降低对原文的修改,杜绝“变异”性的翻译,尽可能忠实的展现原文当中人物、物品的形象化语言,采取或重新原本的表现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人并不重视原文语言形式的传译。对此,就目前翻译当中所呈现的倾向,着重强调一下原文的形象语言或句法结构的尊重。笔者认为,对于源文档中绝壁感染力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而言,最好的方式便是直接采取异化译法,将其直接体现在译文当汇总,既能够为译文添加相应的文学色彩,能够为英语带来全新的表现方式。例如,在一句话“除非你有精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在这一句话中,大多数人都会将其翻译成为“Unless you have an ace up your sleeve,we are dished”,并且被大多数翻译初学者所推荐。但是,这一种翻译方式显然存在不恰当的问题,英文当中have an ace up one’s sleeve是西方玩牌时在袖口当中藏起来的“王牌”,但是精囊妙计是指我国古代宫廷争斗或疆域沙场当中藏于精囊内的神机妙策,这两种语言所描述的对象显然是不相同的,其内涵与背景均有明显的差异,必然会让读者形成不同的联想。假设将这一种翻译方式用于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必然会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误导和错觉。度刺激,这一句话仍然需要使用异化译法最佳。

不管语言形式的另一种常见表现主要是不少人对原文的句法结构的置之不理,就好似一旦考虑原文的句法结垢,就会导致译文出现较大的变化。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随心所欲,置之不理,把原文的结构颠倒置之。但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大多数文章的句法结构具备一定的作用和含义,如果随意的变换颠倒,必然会导致句法结构当中所包含的作用与意义无法体现,从而无法反应作者的写作思想和轨迹,即使是体现了一定的情感和体验,译者如果是随意更改,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修改,也必然会导致原文的思路被破坏,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修改。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并不是单一性的语言,更多包含艺术、哲学、社会内涵、文化等内容,对于社会而言显得非常珍贵。除此之外,现代西方翻译古典文学名著时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功能目的论、交际功能轮以及文学派所创造的理论性方式。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特征而言,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翻译的目的、交际功能以及译文的受众者三个方面。会应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必然是利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但同时也需要因为这一种翻译策略必然会为读者提供相应的阅读难题,导致很难理解。所以,保留文化特征和古典文化应当是这一种翻译策略的主要目的,所以异化的应用更符合中国古典文学著名。

参考文献

[1]王沛,何清顺.常态心理的异化还是变态心理的归化?——《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的变态心理学解读[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旬刊,2014,12(6):94-95.

[2]余文都.归化异化理论下《红楼梦》两英译本岁时节令的翻译[J].教师教育论坛,2014,16(5):74-78.

[3]胡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07-110.

[4]刘亚立.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D].辽宁大学,2014.

[5]邓宏春,童琳玲.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J].老区建设,2015,11(18):40-42.

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篇4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 篇5

关键词:红楼梦,语篇研究,译者主体性

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除涉及了语言符号的转换外还涉及文本外的诸多因素。因此, 翻译工作者不仅必须具有本族语和外语的功底, 并且要有较广的知识面, 既要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 作家的创作个性, 还要分析和比较作品的语言所隐示的不同的民族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翻译主体性的界定有两种———广义和狭义。广义认为翻译是一个系统论, 涉及到作者、原著、原语文化与译者、译著、译语文化、读者之间的交互互动 , 共同构成翻译过程中诸要素, 由于译者是这个互动活动中的一元, 其他诸要素都是构成译者身份并被译者所对象化。狭义认为, 翻译中的主体应该指译者, 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本文则倾向于广义的定论, 认为一个译本的产生是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 作者与译者, 原语结构与译入语结构的有机结合产物。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小说之一,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翻译家将其翻译成各种语言。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两个英译本是英国出版的David Hawkes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中国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 (YangHsien-yi and Gladys Yang) 的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两个英译本特征鲜明, 各有千秋。译者在其译本中都充分展现了自身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翻译技巧。下面将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主要从语言与语篇的信息结构, 衔接手段及总体策略方面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信息结构

篇章最重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 因而对篇章信息结构的剖析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篇章是由句子构成, 所以, 句子信息结构是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的重要对象。主位——述位的结构就是句子的信息结构, 是作者思维方式的体现。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 (subject-matter prominent or topic prominent) , 而英语则是主语显著语言 (subject prominent) 。

在红楼梦第三回, 黛玉进贾府, 有这样的句子:

“你妹妹远路才来, 身子又弱, 也才劝住她, 快别再提了”。杨版和霍版对于此句话的翻译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语言结构。

“So don't reopen that subject.” (Yang Xianyi)

“So let's have no more of this.” (David Hawkes)

在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杨宪益的译句更接近, 或者说更相似于中文的结构, 很明显是选择了主题显著的语言结构;而霍克斯的版本则与英文的词序, 句子结构保持了一致性。通过添加 "Let's" 这个主语结构, 完全展现了不同于汉语的英文的主语显著的特点。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归化处理, 霍克斯的译文对于英语读者而言可读性更强, 理解力更透, 然而同时也保持了原作的文体风格。

二、衔接手段

篇章的衔接方式有指称衔接, 结构衔接, 词汇衔接和语音衔接四种, 而红楼梦属于古典现实主义小说, 结构衔接在译文的使用中尤为突出。这种衔接方式我们可以从第三回中曹雪芹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以及两个译者由于不通的语言结构, 即汉语隐形, 英语显性的特点不同的处理技巧。曹雪芹对于这段的描写采用了多个四字格以及六字, 七字格的词句, 也就是对偶的结构衔接。比如“彩绣辉煌”, “神妃仙子”, “身量苗条” , “体格风骚”, 还有对偶句“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这种表达方式准确的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并且贴切了汉语传统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特殊的文体特征, 杨宪益和霍斯克的译文则崇结构方面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She had the almond-shaped eyes of a phoenix, slantingeyebrows as long and drooping as willow leaves. Her figure wasslender and her manner vivacious, the springtime charm of herpowdered face gave no hint of her latent formidability, . and beforeher crimson lips parted, her laughter rang out. (Yang)

She had, moreover

eyes like a painted phoenix,

eyebrows like willow-leaves,

a slender form,

seductive grace;

the ever-smiling summer face

of hidden thunders showed no trace;

the ever-bubbling laughter started

almost before the lips were parted. [2] (Hawks)

很明显, 针对这种文体特点, 杨宪益选择了使用一些华丽, 文学性强的形容词, 比如“resplendent”, 以及“vivacious”和“formidability”。还有平行结构, 像排比的修辞手法, 比如“Her figure was slender and her manner vivacious”。这样的衔接方式一定程度上将原文这种叙述者的口吻展示给了西方读者。但是笔者认为, 霍克斯的处理方式更好, 由于其采用了对偶句, 译文结构更趋于平衡, 表现出更明显的对比意味。三组对偶结构的语言极佳地再现了原文的神韵。甚至比原文的结构更为出彩。杨宪益更忠实于原作的丰姿, 文化意象, 选择了直译的方式。而霍克斯处于归化的考虑, 译文则更服务于西方读者。

三、总体与策略研究

根据翻译理论家彼德·纽马克 (Peter Newmark , 1916——) 的理论, 翻译大略分为传达型 (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和语义型 (semantic translation) 两大类:传达型翻译较重视信息能否顺利传递给读者偏语义型翻译比较重视原文的语意内容 [3]。从以上分析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David Hawkes的不同的倾向。其中, David Hawkes的译本明显传达型翻译比较多,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 译者将原文的信息进行了调整。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更多地采取了语义型翻译。在小说第三回中称谓语, 姓名, 字号的不同译文, 比如袭人的Xiren和Aroma, 紫莺的Ziying和Nightingale均可看出杨氏夫妇更忠实原文, 而霍克斯则采用了意译。两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而这种不通翻译策略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则是由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作用 --- 译者如何处理自己与原文作者, 原文文化, 原文语言结构的关系, 以及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考虑程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 笔者认为, 相对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的《红楼梦》译本, 霍克斯通过对《红楼梦》的翻译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译者的译者主体性, 完成了从“它是”到“我是”的自我张扬。相比之下,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则实践了从“它是”到“我是”的译者主体性有限的抑制。这也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语境, 导致其对文本的选择处于客体位置发挥了译者客体的精神主体性作用。对《红楼梦》译本的翻译研究虽然只是个案研究, 但我们可以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汲取丰富的灵感。通过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 可以帮助我们将今后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而让我们在对比语言学、美学、对比文化学等方面有所发现, 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译者主体性作用, 从而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Hawkes, David.1982.The Story of the Stone.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上一篇:法律基础课道德修养下一篇:我国特色国际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