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爱情诗词

2024-06-21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精选8篇)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 篇1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赏析

人生就是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古往今来一切恩恩怨怨到最后,最为人民割舍不下、难以抉择的就是那千古不朽的“情”字。爱情是绝对的,又是自私的。它具有很强的排斥性,专一,执着,不能三心二意。“爱”总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有着永恒的意义。温柔爱抚是人生飞扬的反面,是人的神性,也是人性。可以说,男女一旦真心相爱,至死迷恋,那么必将是刻骨铭心。

曾经有幸诵读过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现回忆起来仍嗟叹不已:“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何等的执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又是那般真挚爱恋;又何人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曾经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已经空老了红颜,唯有亘古不变的是响彻心扉的思念;古佛青灯之下的约定已不知去向,弥留的只是千古空余恨;只是因为没有你的早晨,加了糖的咖啡依旧是苦的„„

古典爱情诗词的滋味,就像一杯醇酒,芳香四溢、历久弥新,愈老愈显得香醇。因而品味爱情诗词便让人有悲有喜,喜者“有情人终成眷属”,悲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过往的天地为鉴,海枯石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已然随风而逝,一如李商隐所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念如今唯有独守空房,凭栏望天涯,肠断白蘋洲,莫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爱情诗词抒发情感之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未嫁时,谈情说爱,热切奔放。“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子之情,清如水般纯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温馨浪漫的心境不禁充斥左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道述了从诗人本身的所观所感来看待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的事件,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不经意间邂逅的美好只能停驻片刻,但当刻意往复寻之之时便再也不可复得。相知但相惜,相离莫相忘。

已婚时,婚姻爱情,忠贞不渝,矢志不坠。“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只要你心有我,我便同君相守。更有问情何物,生死不离。人生别离,相思相惜,此间愁意“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美好春江花月夜下,不知几人乘月而归,唯独落月余晖摇动满树月影,牵动着那无着无落的离情。别离情意,缠绵悱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花兴叹,怜花自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两对照,情又苦极。不禁感叹:载不动许多愁。但只要想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已胜却人间无数,何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比若生离,更叹死别,生死情未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过了沧海与巫山,别处的山山水水又怎会再轻易入眼。纵然花丛,此后也只取次,半缘修道半缘君。十年生死,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以上诸多诗词实例不断验证了爱情是如何的让人不能自己。同时,爱情也是人们一直传唱与歌颂的主要对象,爱情以其纯洁而神圣的形象让诗人为之着迷,让世俗为之痴狂。诗人对爱情的讴歌不仅仅是诗意化的审美,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学者用他们的妙笔生花描绘着它,用他们的心灵感悟着它,用文字诠释着它。

中华词库上下五千年,情诗层出不穷,给人以无线遐想和美好的体验。不同时代的人在读诗词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今人读诗,读爱情诗,更是与古人有不同的体验。但想要真正感悟古人对于爱情的诠释就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去看待不同时代的爱情诗。

在《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内容的诗,是《诗经》艺术长久中最高的作品。第一篇《关雎》中描绘的爱情,一开始就表达出明确的婚姻目的,负责任的爱情即“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一种理想婚姻——幸福美满。

从此,在诗词的爱情长河里,《古诗十九首》和谐婉转;乐府民歌语浅情长;唐代李白的爱情诗清新浏亮,刘禹锡的爱情诗缠绵忧伤,杜牧的爱情诗多情慷慨,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的感动,李商隐的爱情诗绵邈深沉,语言巧妙多姿,薛涛的爱情诗万绪悲凉;宋代刘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悼亡词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李清照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思与缠绵,也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势;清代朱彝尊爱情诗词清新浑朴,苏曼殊的爱情诗“其哀在心,其艳在骨”。等等„„

曾经有幸去西安寒窑遗址公园游玩,略微欣赏了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其中也有许多诸如上文所述的爱情诗词,进入其中后便被其中的两只凤凰相互缠绕的图案吸引,“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其中的王宝钏更是孤守寒窑十八载而冰心不变,最终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言有尽而意无穷继而情无终,此便是古典爱情诗词的绝妙之处。然古代爱情却一直以“好梦难圆”的悲剧式情节感动着万千读者。阅读中国古代爱情诗,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惆怅与错失的世界,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明、清民歌,处处可感那身受阻隔、爱而不得的懊恼,时时可见那不能忘却所爱,却又永远不能得其所爱的伤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心理与情感就是如此奇妙,当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落差,当所爱的对象不在眼前,那种爱的欲望会更加强烈,爱情越是收到阻挠,就越能激起人们尽心竭力的追求。“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这种坚定不移的爱情理想,在古代爱情诗坛屡见不鲜,可以说这种爱而不得的幽怨情绪与好梦难圆的悲剧情节,早已成为流淌于古代爱情诗坛的一股暗流。

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对于个人而言无疑是生活中的一个悲剧,然而正是这种爱情生活中的不幸给了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就是所谓的爱情不幸诗家幸。

我国古代爱情诗所反映出来的爱情观念和表达方式,是我们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虽然带有种种缺憾,但毕竟折射出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仅此一点,我们就应当充分肯定爱情诗在我国古代诗坛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其内容风格与审美趣味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 篇2

钱钟书先生在介绍中国诗歌特点时, 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比了西洋的中篇诗, 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掠影。”“不过, 简短的诗歌也可以有悠远的意味, 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中国诗人就是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无垠””。中国古典诗歌一般篇幅比较短小, 其抒发的情感却要复杂而含蓄得多。中国诗人为解决这一创作上的矛盾, 在写作中就大量地运用意象。因此, 分析意象一直都被认为是欣赏古典诗歌一件法宝。从现代汉语知识看, 意象大多都是由名词来承担。因此, 抓名词, 就能明意象, 抓名词, 就能悟情感。如“月”之思乡、“柳”之送别、“酒”之解愁、“梧桐”之伤感、“东篱”之隐逸、“杜鹃”之凄凉等等。

但对于大部分一般性的名词及一般化的意象, 情感指向却不太明朗, 古典诗歌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由诗歌可知, 诗人们通常是在这些普通名词前或后加上形容词予以修饰限制活或补充, 使这些名词沾染上诗人们的个人主观化色彩, 进而使作家情感态度更加清楚, 这也正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 物皆著我之色彩”。因为诗歌的感情色彩主要是以语言对标签的运用来实现表达的。例如,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名词形象的特点, 还能传达出作家情感。因此, 古典诗歌中, 名词和形容词是承担抒情任务最多的词性, 并且二者常常组合联用。

例:“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名词“藤”“树”“鸦”“桥”“流水”“人家”“道”“风”“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名词可视为诗歌意象, 但这些名词并没有形成典型意象, 情感是分散的、不确定的, 也是不强烈的。因而, 反映出来的意蕴也是不深刻的。但是形容词“枯”“老”“昏”“小”“古”“独”“瘦”的出现则使原本毫无生气的景, 孤立存在的点, 发生了“异变”, 组成了一幅颇具深意的“羁旅荒郊图”:藤树老枯, 乌鸦思归, 马已疲瘦, 人已倦极。诗人把十余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 巧妙地连缀起来, 通过枯、老、昏、古、西, 瘦六个形容词, 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此外,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两个关键性名词的参与进来, 使得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 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 迎着凄苦的秋风, 信步漫游, 愁肠绞断, 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再比如另外一例:“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四首》之一)

在诗中很容易找出名词“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为意象, 由于有部分名词已经成为典型意象, 如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 而白鹭、青天则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因此很容易分析出它们本身所涵盖的情感。但其他名词如“雪”“船”等则情感指向不甚明朗, 因此在诗歌中不甚容易理解, 甚至会造成赏析诗歌的障碍。但是诗人巧妙性地加上修饰性“千秋”“万里”等词之后, 使诗人身在草堂,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胸襟何等开阔的诗境则跃然纸上。综看这首绝句, 几乎全部是由名词和修饰这些名词的形容词或名词组成。因此, 仔细研究它们的词性对把握情感大有裨益。

把握名词形容词和探究其组合方式是欣赏古典诗歌尤其情景交融类诗歌的一种很好方法, 但作品中还有一些将这些名词和形容词连接起来的词语在阅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动词和副词。如果说名词可以作为意象形象可感, 可容纳丰富情感, 增强抒情意味, 承载文化内涵, 是联系作家与读者的一种媒介, 因此多为古典诗歌所采用。那么, 少数动词、副词等其他词类的巧妙连缀则可对整首诗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首诗, 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 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 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此动词的提炼也是古诗炼字阅读的主要内容。

例:“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陶渊明)

有人认为可将“见”改为“望”, 效果如何呢?“望”是有意识的, 是刻意的, 而“见”是无意识的, 是自然的。“望”是写人关照自然, 体现人与自然是一种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 人置于自然之外, 而“见”字呢?它则体现了人与自然与天地与宇宙融为一体, 是一种“天人合一”, 强调了一种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真正体现了陶潜的“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风格与追求。

总之,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 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 社会风貌, 自然山水, 伤情别离, 朝堂政治, 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在赏析诗词时, 我们只有超越时空, 把握关键, 情境结合才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感情, 勾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

参考文献

[1]吕家林中国古典诗词是生态文明精神的赞歌《贵阳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施如峰审美角度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中国古典爱国诗词名篇鉴赏 篇3

1.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一首《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是“国风”中的一首,另外在《唐风》中还有一首同题的作品。这首《无衣》具体隐含了什么史实虽然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一般都认为是一首战歌。《秦风·无衣》是产生于秦地的一首歌谣,是《诗经》中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

这首诗的大意是: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汗衣和下衣)。我们的国王要出兵打仗,就准备好我们的铠甲武器。咱们共同面对敌人(共同战斗,同进同退)!

本诗运用了《诗经》中的诗歌惯用的重章叠唱,其中的三个小节只是更换了几个词。“袍”、“泽”与“裳”,“戈矛”、“矛戟”和“甲兵”,“同仇”、“偕作”和“偕行”的意思相差不大,重复使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更能表现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和报国热情!

2. 屈原《九章·哀郢》(节选)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屈原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人了。他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辅佐君主的大臣。他不仅品行高洁,有卓越的治国才能,更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九章》是屈原的一组楚辞作品,《哀郢》是其中的第三首,一般认为是在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破以后,诗人悲痛欲绝而写出的。这里我们只节选了其中最后几句。

这段诗大意是:放眼四下观望啊,多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在死的时候头也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确实不是因为我的罪过,但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哀郢》的全诗在结构上的独特处,是用了倒叙法。这里所选的是“尾声”,集中抒发了作者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无限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鸟飞返乡,狐死首丘”的典故一直为历代爱国、思乡的人们所共赏和引用。诗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刚直不阿、身遭流放而不辞与祖国同生死、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使得屈原流芳千古,成为中国历史上爱国诗人的代表。

3.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白马篇》,是“才高八斗”的三国时期诗人曹植的一首古体诗。因其所写的是边塞游侠的忠勇,又被人叫做《游侠篇》。作者曹植,是三国时候魏国的开创者曹操的儿子。他曾经有过从军出塞的经历,平日也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远大抱负,所以写游侠也可能是诗人自况。

诗的大意是:一个驾驭着白马驰骋在边塞的好男儿,他年纪轻轻就离开家乡,到边塞凭本领建立功勋。他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对敌人作战时又勇猛剽悍。北方的敌人入侵边境,他随大军直捣敌巢,从不将自身的安危放在心里。由于身为战士,就早忘掉了个人私利,而为解国家危难奋勇献身,把战死沙场就看做回归故里一样。

诗作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铺陈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然后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最后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魏晋时期诗歌所追求的那种“风骨”,着重展现一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

4.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四联八句,其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年,叛将史朝义自尽,他的部将斩其首来献,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诗的大意是: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律诗是一种近体诗,要求严格的格律。杜甫是一位精于律诗的“高手”,本诗作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是七律中的佳作。诗本身不难理解,关键是要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惊喜”的感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为朝廷平定叛乱,社会从此可望太平的喜悦,其中蕴含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后代的学者很推崇此诗,说其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不只是由于它的文字美,更是因为诗里面所融入的爱国深情!

5.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绝句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饱含深情、字字血泪的诗。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也佳作甚多的大诗人,更以许多表达胸怀大志,甘愿为国效命,恢复中原的爱国主义诗篇(如有名的《示儿》)著称于世。本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的秋天,这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但是当时的朝廷却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去的故土。诗人忧愤抑郁,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的意思是:“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从这个标题我们就能读出作者心底的寒意,而这也正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沉重,哀切。

在诗中,作者首先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河”本义单指黄河,“岳”指五岳,“河岳”在这里概指北方的江山。“入”字写大河的纵横绵长,“上”字刻画高山的耸入云霄——诗的前两句从横、纵两个方向上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北方壮丽奇伟的形胜山川。仅从这样描绘的语句,我们已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满怀深情。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想象沦陷区的人民满含热泪、翘首企盼朝廷大军的情形。在血与泪之中挣扎着,期盼救民的王师,望穿秋水,可是一年又一年,怎么不见来啊?“泪尽”一词,千回百转,是多么的沉痛!诗人那殷切的爱国之情和对昏庸朝廷的批判跃然可见。

6.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词,“菩萨蛮”是词牌名,“书江西造口壁”是本词的标题。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同时代的陆游更喜欢写诗不同,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主要致力于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一位文武兼备的豪壮之士。他的词作大多豪放纵横,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人中的杰出代表。

词的大意是: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方向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鸣叫。

这首词用高明的艺术手法,写极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瑰宝。与辛弃疾最著名的“豪放纵横”的风格稍有不同,本词可谓“刚柔相济”,既有青山水流的壮景,也有“行人泪”这样婉约的意象。词人一生志愿北伐中原,实现祖国的统一,却郁郁不得志,雄才大略不能实现。举头眺望,视线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可是深山传来的鹧鸪声,又激起了词人的满怀惆怅。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写出了这位爱国词人割舍不断的热爱祖国、立志报国之情!

7.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明代名臣、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绝句。此诗因反映了作者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诗的大意是:石头只有用斧锤经过千万次的开凿,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常的事,丝毫没有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惧怕,而是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古典经典爱情诗词 篇4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爱情是一百年的孤独,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的守护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在那河中的小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互啼鸣唱和。美丽娴静的女子,是男子渴望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忽左忽右地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日夜都想追求你。

追求不到,他在睡梦中都在思念。绵绵不尽的思念,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左右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翩翩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敲着鼓来取悦你。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中国古典诗词 篇5

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而且有一定的格式。

阮郎归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篇6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 篇7

正如许多学者注意到的,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文人为社会精英的文官制社会。在正统的文人阶层中, 多数信奉的是儒家积极用世、建功立业人生观念。在传统的儒家文化里, 文人的价值实现并不表现于个人享乐的方面, 而是表现于社会的、利他的方面。正如孔子所言:“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看来, 通过“立人”与“达人”来实现“立己”与“达己”, 是人类不同于鸟兽的主要标志。人通常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 而是与社会及周围人群的相互关系中给自己作价值定位的。

中国是个诗歌国度, 诗词歌赋这些经典文学样式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文人建构价值观的载体。孔子的“诗言志”, 白居易的“歌诗合为时而作”的言说, 无不是传统儒家文人经时用世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儒家文人在诗歌的国度中阐释着、歌哭着自己的人生观念和理想。

唐代诗人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 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 别却池园数寸泥。

作为文人士夫的李贺, 在青山碧水, 茂林修竹的家乡昌谷, 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 以寄托自己的经时用世的理想:笋壳初落, 露出绿玉般的新竿, 那母竹原是高耸入云的奇材。若是容竹笋尽情长大, 那一定可以远别泥土了。李贺完全是借竹自比, 希望自己能够致身通显, 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

爱竹如命的郑板桥在潍县衙门的屋舍中, 听到萧萧的竹声, 即刻想到的是民间的疾苦, 推己及人, “为生民请命”的儒家积极用世思想昭然若揭: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论是唐代的李贺, 还是清时的郑板桥, 他们的咏竹诗中的“竹”意象, 显然继承了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在这样的叙述背后涉及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重事功, 是儒家传统文人一生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价值观虽然与先秦、汉唐以来文人普遍“以功业为己任”的传统相一致。儒家传统观念是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官职, 是为了在任上有所作为。一个文人的成功, 决不仅止于进士及官职的获取, 更为重要的是能于国家有所贡献, 这是很多文人在咏竹时表现出的人生期待。叙述人通过这样的叙述, 表现了一种与儒家“功业至上”传统一致的价值观。从“语言即知识, 知识即权力”的福柯式理论来看, 咏竹诗的作者用其叙述的话语, 传达了这种正统的文人价值观, 其“竹”的意象的建构, 就是不断强化这种价值观。

儒家讲“修身”, 孔子讲“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还讲“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其叙述就是要求文人们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做一个诲诲君子, 做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于是古往今来, 无数文人雅士都用不同的形式、执著的笔墨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四君子就成为中国儒家传统文人的缩影。而“竹”以清新、飘逸、恬淡、高雅以及坚韧向上的精神给人鼓舞和启迪。难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陆游的《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其一) :“气盖冰霜劲有余, 江边见此列仙癯。清寒直入人肌骨, 一点尘埃住得无。”白居易《题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 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 留向纷纷雪里看。”中描摹的高雅的竹子, 赞美的自然中凌雪不凋, 顽强不屈的品格无疑是君子的品德叙述。

自先秦以来, 传统的中国文人就主张凭藉“立言”的方式, 把有限的个人生命转化为无限的历史生命, 曹丕就把文章视为“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这样的价值观代表了传统中国文学的主流意识,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 无疑代表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唐代杜甫的《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 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 卜居必林泉。”宋代杨万里的《咏竹》:“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清代郑板桥的《竹》:“举世爱栽花, 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 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 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 玲珑碎空玉。”这些诗句就是儒家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体现, 就算频遭打击亦难以改变:“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甫《狂夫》) 杜甫现在客居成都, 穷困潦倒, 现实严酷, 但他还在赞美“翠筿”, 诗人的倔强、不被生活的磨难所压倒的人生态度, 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 反而越来越强。杜甫积极用世的态度代表了儒家的主流意识。

在传统文人的诗歌中常见的还有“年华虚度而功名不遂”的感叹, 于是“悲秋”就成为传统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而“悲秋”又通常基于文人对于“年华易逝, 功业难遂”或“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慨叹, 这是我们在咏竹诗中经常所看到的特征。杜甫的《栽竹》:“本因遮日种, 欲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 疏疏烟露姿。萧骚寒雨夜, 敲鼓晚风时。故国何年到, 尘冠挂一枝。”郑板桥《竹》:“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无不如此。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夜晚, 旅宿于骆姓人家的亭园里, 寂寥无限, 怀想朋友。在竹林环抱的船坞倍感孤寂, 内心充满惆怅, 落在枯荷上沙沙的秋雨声, 更增添了李商隐内心孤苦。天色阴霾欲雨, 四周一片迷蒙, 竹林更使诗人心情黯淡。全诗透露出诗人“生不逢时, 功业难遂”的感慨。李商隐更有“露如微霰下前池, 风过回塘万竹悲”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的诗句, 诗人把强烈的感情, 赋予风摇影动, 飒飒作响的翠竹上, 抒发了世事不定, 生命短促的感慨。诗人的“岂到白头长只尔, 嵩阳松雪有心期”的夙愿, 只不过是仕途坎坷, 壮怀莫遂的幽愤而已。

但传统文人在言说这种感叹时, 往往以轻松的口吻出之, 诗人往往以隐逸的身份出现。归其一点, 也是这种言说的另一种形式。唐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 用“稀”、“尽”、“飞”, 写出春光逝去, 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 诗人却惊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摇曳多姿, 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怜”之, 怜爱翠竹的“不改清阴”。翠竹既有内在美也有外在美。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 诗人对幽竹赞美, 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礼赞。其实, 翠竹就是隐士的象征, 但赞美翠竹的同时, 诗人年华易逝的意绪也就蕴含其中。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风格分类 篇8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风格分类

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之中,文人墨客不同的自身才华、气质、文学修养、人生阅历、思想境界、思想情怀都将影响到文人墨客所书写的诗词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形成了具备着不同特点的各类诗词,因此,并不具备风格完全一致的诗词。但是,在进行对古典诗词的赏析的过程之中,如果只是一味注重诗词之间的个性差别,而忽视了诗词之中的共同特点,就很有可能会引发虚无主义的问题。

实际上,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点的。例如,东汉著名的诗作“古诗十九首”虽然写作的手法不尽相同,但是这十九首诗之中就拥有共同的特点:诗词写作的风格率真自然,没有奇特的构思,但是可以再平凡之中展现出诗人的真意。凭借此一特点就可以将“古诗十九首”大致的分派到平淡类诗词之中。

一、雄浑类诗词 所谓雄浑类诗词,指的就是诗人在创作这一类型的诗作的过程之中,将自身浓厚、雄浑的创作气势添加在了诗作之中,创作出来的雄浑类诗词之中自然就具有着气势宏伟、内容包罗万象的特点,有着气势磅礴的特点,让人一看就具有着磅礴的气势。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就是杜甫,在杜甫的代表作《登岳阳楼》、《登高》之中,都留下了诸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雄浑之作。在进行雄浑类诗词分类的过程之中,凡是诗人所创作的诗词具有着气势雄浑、风格豪放、慷慨悲歌都可以归纳进入雄浑类诗词之中,风格劲健类的诗词具有着诗词内容强健有力,创作出来的诗词气势磅礴的特点,创作出来的诗词也包含着创作者的强烈感情,在这一类诗作之中,无论作者是进行写景还是进行叙事,都在最大限度上使用排比铺陈的修饰方式,并在诗词之中尽可能的增加诗词变换的频率,并通过笔锋的多重变化,使得整个诗篇都具备雄浑的气势。例如,杜甫的名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以及《画鹰》之中,都利用排比铺陈的手法,突出了景色的壮丽和诗人的气魄。豪放类的古典诗词则是创作者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将自己内心之中奔放的情感抒发出来,并利用奇思妙想,勾勒出气势浑宏的诗词场面。豪放类诗词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辛弃疾、陈子昂等,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一共有七首)以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都是利用慷慨悲歌的艺术创作特点,使得创作出来的诗词之中充满了悲凉有力的意境美。

二、婉约类诗词 所谓婉约类诗词,指的是文人墨客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利用委婉曲折的表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达到情调缠绵的程度来进行诗词创作的艺术表达风格。在阅读婉约类诗词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的咀嚼婉约类诗词之中蕴含的细致之美和曲折之美。例如,在进行对钱起的著名诗词《归雁》的阅读的过程之中,就可以通过其中委婉的诗词充分了解到诗人对于自身客居他乡,孤独寂寥的心情,在诗词之中,诗人也借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创作出了一副情意绵绵,哀怨悠悠的幽美意境,让此时也旅居他乡的游子也不禁潸然泪下;而在我国著名诗人杜甫的名诗《春夜喜雨》之中,一向一诗词风格豪放著称的杜甫则是走了婉约的风格,借助于描写春夜雨景的美景,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心中的的兴奋喜悦之情,诗词之中,细节安排的合理细腻,有效的将诗人心中的柔软的喜悦之情婉转的表现出来。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尤其以词类作品的婉约表达最为卓著,以柳永、李清照、晏殊为代表的宋代词人,都具有着情义婉转悠长,含而不漏的特点。

三、典雅类诗词 所谓典雅类诗词,指的就是文人墨客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使用斯文优雅的诗句,表现出自身清新脱俗的艺术特点。典雅类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斯文的语句,表达出文人墨客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典雅类诗词主要包括的有诗词特点飘逸、清新脱俗、迤逦多姿、洗练凝达的文章,具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效果。其中,飘逸的表现文风是诗词作者清新脱俗,不与凡间俗物产生瓜葛的艺术思想,清新脱俗的表现文风则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之中,所使用的表现形式意境高远,语言清丽,不与俗物为伍。典雅类诗词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其名诗《山居秋暝》、《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之中都体现出了诗人意境之高远,思想境界之深邃。

四、平淡类诗词 所谓平淡类诗词,指的就是文人墨客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重视诗词立意的自然平淡,诗歌创作所使用的语句也就自然具有着平和宁静致远的特点,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立意深度也和自然景物之间的存在着融洽的联系。在平淡类诗词之中,包含着诗人自然祥和、质朴纯真的思想情怀。例如,我国著名诗人杜甫的《客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恰当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实精神,给人以自然淳朴之感。

综上所述,在我国浩瀚的古典诗词之中,虽然每一首诗词都因为创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创作情境的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情怀和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不断总结诗词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的特点,仍然可以根据诗词存在的共性将诗词大致分类。

参考文献:

[1] 张学松.论中国古典诗词的和谐意蕴及其现代意义[J].中州学刊. 2009(03):45-47.

[2] 谭玉明.试论中国古典诗词风格的基本特征[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54-56.

上一篇:外贸老人经验分享28-总结如何写精品外贸宣传册下一篇:“远离网吧、健康成长”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