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身韵

2024-06-18

中国古典身韵(共11篇)

中国古典身韵 篇1

“真正的舞蹈是源于大自然与生活的,大自然就是艺术之母,以韵来孕育舞蹈。”舞蹈是自然的现象与生活活动的升华成长体,要想得到真正的舞蹈就不能把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动作一层不变照学过来,必须要用自己的感悟要表达,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让人能从舞蹈中得到启示与了解表达事物,让舞蹈充满神韵、生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与努力达到的。

一、古典身韵的神奇与重要

艺术是精神的创作结果,有利于身心与社会文化进步,是生活与精神活动不可缺少的。练习古典身韵有个神奇的效果,就是助于身体的协调性。有了身韵舞蹈才能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才让能人身临其境。

舞蹈是集视觉、听觉的合纵体,把听到的一段美妙音乐或看见的美丽画面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融入其中。身韵就行构成舞蹈的线条,不均匀、时缓、时块、时柔、时刚、时隐时现,是舞蹈与艺术界不可缺少的传承精华。

二、身韵呼吸的重要性

舞蹈是形体的延生,提沉”,作为呼吸的集中体现,它在整体动律中贯穿每个元素,同时也是动律元素最重要的位置。例如:“冲、靠”是“提沉”基础上“斜移”的动律;“含、腆”是“提沉”直接的发展和强化结果;首先“移”需要通过“提”的动作开始,然后再“沉”这个动作中结束;所谓“旁提”正好是相反,它是在“沉”向上“提”整个动作进行时,身体由下经“移”往上的上身弧线运动。而在穿手、盘腕等短句训练中,“提沉”的作用更加明显。“提沉”作为区别人体自然呼吸并具有严格规范的呼吸,它对身韵“形”影响很大。

由此以上可以说明呼吸在舞蹈中是何等重要。同样,舞蹈要是跳的好,气息的运用不能忽视。呼吸代表生物的具有生命的存在,活着的生物就会出现跃动。舞蹈可以充满生机的表现跳跃就是因为有了呼吸,呼吸可以在舞蹈中升华。

有呼吸的舞蹈动作才能把表达的韵味生动活泼的展现出来,呼吸起伏的表现也象征着舞蹈的律动。呼吸运用于舞蹈技巧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比舞蹈中的硬件技更加难掌握,需要经常练习与日常的积累。舞蹈者在进行表演或者练习时都会存在呼吸不畅的情况,这就是他们没能好好运用呼吸。优秀的舞蹈不仅仅是舞蹈者先天的外形条件也在肢体的展现方面和感情的抒发,加以韵味、动律展现。因此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调节好呼吸,对于我们现在从事的任何一个舞种的训练与表演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古典身韵的神韵

身韵之“韵”指的是韵律、神韵。所谓身韵又包含了气蕴、呼吸、意念、神采等。“气韵”在我国古典舞的表现中最为突出,舞蹈者举手投足间都能把古典舞的美表现淋漓尽致。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我们在谈“神”时,总是要提到“神韵”、“神采”、“神气”、“神情”、“心情”等。那么,呼吸对这些有何影响呢?舞蹈是以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赋予它生命力的便是“神气”。“气”在舞蹈中对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以及对情感的宣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舞蹈很讲究神采的,舞蹈需双目有神,把身体与“神气”结合,双目传神,观赏者能从舞者的眼神中获得很多信息,是情感表达不可缺少的。

四、古典身韵对舞蹈的实用性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两者分别代表着外部的技法和内部的神采,“身法”和“韵律”能有效的结合运用便达到最佳的效果。舞者能够领会其中的精髓,便能把古典舞的风貌真正的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明“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它是能表现出古典舞艺术灵魂以及风貌之所在,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

我国古典舞教学一项重要成果便是身韵,古典舞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它自身有了一种规范化、舞种化。身韵不仅表现为完整的训练体系同时也是训练、创作以及表演之间互相统一的一中体系,能够表达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针对我国古典舞教学来说,很多舞者对于古典舞身韵的作用以及它的价值都没有很深的认识,且对身韵有着模糊的理解,无法在教学中应用每个细节教程,更加无法渗透到基训课的“骨髓”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加以正确对待。

目前我国的舞蹈教学分两门课程安排,一门是基训、一门是身韵,这两门课程往往会给人一种主次的错觉,基训为主科、身韵为副科。学生练习时对于基训课程加以关注强调,身韵则是在风格方面有所加强的课程。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需要通过基训和身韵两门课程的精髓来说明。所以对于舞蹈教学课程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问题。两者之间不能协调统一,而是各自表现他们的质,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只有技术但是没有身韵的衬托,舞蹈将会变得有形无神,两者无法统一,形成一个整体的古典舞,失去身韵的“核”的舞蹈光靠技术是无法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只有两者统一结合一起,才能形神兼备协调统一,达到古典舞舞蹈训练的基本要求。从古典舞训练基本要求过程延伸到每个舞者训练的每个肢体动作、细节以及他们之间的变化都要有身韵的存在,贯穿于整个舞蹈当中,从而达到“壳”与“核”的完美统一。每一种舞蹈都与身韵有联系,所以实用于中国的多种舞蹈,舞蹈如果没有韵就等于人没有精神,死气沉沉的,身韵的实用性很广,是中国舞蹈的魂魄。

五、学习古典身韵应注意

学习古典舞应该注意:呼吸是很重要的,提、沉、冲、靠都需要靠呼吸来决定,动作的快慢,应该配合呼吸。完全可以呼出声来,因为好的呼吸,正确的呼吸能够使动作的延伸和流畅达到很好的效果。

圆其实很简单,就像太极一样,中国古典舞发展到现在,本身的中国文化都孕育在里面,然而动作的划圆,圆润以及很多气口的转换都是利用圆来解决的

而重心的转换也是很重要的,需要你不停的琢磨定点,动作的停顿,注意力量的适应,另外亮相,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注意眼神,表情。另外的注意事项还需要你在学习的时候多注意,有的时候掌握到了技巧就可以很好的表现。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之我见 篇2

一、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切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地面元素的训练作为最基础的身韵教学,对“云间转腰”这个动作进行分解,提炼出“提、沉、冲、靠、含、腆、移”七个字。为了更加有效地强化上身的韵律,我们选择地面盘坐来固定下肢,并对上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而,“提、沉、冲、靠、含、腆、移”构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地面元素,并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来自初中、基础差但理解能力较好的特点,应采取不同于专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元素教学前,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有类似之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在进行元素训练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解各元素之间的动力关系,再进行训练。“提、沉”是元素之首,所以在进行元素训练时可以先训练“提、沉”。由于地面元素的训练是采取地面盘坐的方式来固定下肢,进而对上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训练时,可以选择一段音乐,如《绣红旗》,根据音乐的节奏再配上手臂动作进行练习。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理解力也各不相同,悟性好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提、沉”的呼吸动势,而悟性差的学生则会出现上身动作僵硬、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教师可以先进行单一训练。先练习“提”。提:气息上提,即提气。身体是靠腰椎的力量把气息一节一节往上送至头顶,直至头部有虚空的感觉。再练习“沉”。沉:气息下沉,即沉气。身体靠胸腔的力量把气息一节一节往下送至丹田,最后形成胸微含的状态。每次练习八个八拍,反复训练,直至掌握。然后再加上手臂动作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提醒学生要把上下的呼吸动势贯穿到每个动作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从中慢慢体会到“提”和“沉”其实是相反意义的两个运动,但是“提”之前必须有“沉”,“沉”之前必须有“提”,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体现了古典舞身韵的运动法则——欲势。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冲、靠、含、腆、移”的练习。

在反复训练中,学生会慢慢理解掌握各元素之间的动力关系是既对立又融合。有了这些认识我们就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元素中有动力,动力中有元素。学会呼吸、提沉,经过以腰为轴的移、靠、含、冲、腆的训练过程,完成“平圆”轨迹,再把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结合起来,训练复合元素“云间转腰”。这样科学系统的训练就可以摆脱教学过程中学生难领会、教师难纠正的被动状态。

二、古典舞身韵教学中呼吸的作用

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韵律训练是主要的教学部分。身韵训练中的“意”与“气”都是对人体的内在要求。虽然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演员,但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对运动呼吸的掌握在古典舞训练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起步较晚,在进行呼吸训练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舞蹈是用意念控制呼吸,要靠呼吸来控制肢体完成各种舞蹈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一般来说,要让学生知道,舞蹈是用鼻子来呼吸的。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恢复原位,并运用呼吸将脊柱立直,保证能自如地进行腰线动作,强调结合呼吸,将呼吸贯穿于每一个动作中。然后开始进行训练。训练时:

1.可以在基训中训练呼吸

比如,把杆上压腿,压腿时要呼气,立的时候则是吸气,在反复训练中体会运用呼吸,对软开度的练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2.从学习组合的过程中训练呼吸

比如,在学习组合《枉凝眉》舞蹈动作时,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身体的呼吸、头的呼吸、手臂的呼吸及造型时的呼吸。

良好的呼吸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由此可见,呼吸对舞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与动作紧密结合。中国古典舞讲究“精、气、神”,而呼吸就是气的运用。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当学生对呼吸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之后,必须教会学生懂得“意带气”“气带动”“动带情”,这是学习古典舞必备的常识。所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把包含呼吸训练中的元素训练“提、沉”放在元素的首位。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呼吸训练。一切从元素出发,而“提、沉、冲、靠、含、腆、移”本身便与呼吸密不可分。“提、沉”是上下呼吸动势,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提、沉”气息要均匀,长短要与“提、沉”速度一致。“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加大和强化。“移”是先经过“提”并在“沉”的过程中完成。通过这样分步骤的训练,学生对呼吸的掌握就容易多了。因此,呼吸对身韵之“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呼吸在身韵的“形”和“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古典舞教学中,必须强调呼吸,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呼吸,将呼吸贯穿到每一个动作中,和动作融为一体,用呼吸来表现舞蹈动作,丰富舞蹈艺术形象。

三、古典舞身韵训练教学中素质训练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要从训练开始,形体训练、素质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和舞台上形象塑造的训练,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基训课的重要任务,是全部技术的基础。因此,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应首先从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等方面进行训练。

1.先进行软开度的训练

比如,髋关节的开度训练、正腿拉伸练习、腿功训练可以采取压、耗、撕、搬、踢等方法来进行。

2.耐力和爆发力的训练

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能力和跳跃的训练来加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自身条件也存在差异,韧带好的学生练起来要比韧带差的学生容易得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因材施教,对条件较差或胆怯的学生要慢慢来,由轻到重,不要心急,要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地学。

3.学习人体运动科学

人体运动科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时身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进行整体训练,使其改变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直立形态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翻身、提跨的效果及重心稳定程度。总之,古典舞的基训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古典舞的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尺度。因为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而它主要表现在对节奏的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它的动作组合与舞姿会使人感到僵硬无味,因此抓住古典舞的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觉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还必须注意学生由于素质能力较弱而带来的训练问题,努力找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训练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古典身韵 篇3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 是基于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 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整、提炼、创新, 并且结合长时间的舞蹈实践的经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 并且加入了武术、芭蕾等原形的成分, 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 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 又非戏曲舞蹈。但它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 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 并且逐渐走向成熟, 而“身韵”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建设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2.身韵

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教授在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创立了“身韵”, 使中国的古典舞彻底摆脱了古典戏曲的约束, 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所谓“身韵”顾名思义, “身”即身法, 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 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 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 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结合与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 目的是突破戏曲舞蹈的“做、打”等程式化动作模式, 形成古典舞自己独有的特点。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身韵主要以“拧、倾、圆、曲”动作突出人体的曲线美, 以及表演者的气质美, 还要求表演者的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 “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 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特点。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 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法。而其中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至今的精髓所在。“身韵”的创立对中国古典舞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 “身韵”的出现, 解决了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 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着“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 而“身韵”就是中国古典舞的风格训练和功能训练的一个最好的契合点。其次, “身韵”的创立, 解决了课堂与舞台相分离的矛盾。“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总称, 其“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而“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一个是外部技法, 一般在课堂教学;一个是内涵神采, 一般是在舞台上实践。两者通过“身韵”, 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最后, “身韵”的创立, 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 使中国古典舞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创作。如剧目《黄河》, 在剧中运用了身韵中人体后背的表现, 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烘托出震撼人心的气势, 无论在地面动作还是空中技巧中, 都充分地发挥了被发掘出来的表现区域, 展现出人与大自然的抗争, 与饥荒的搏斗。运用身韵的优秀作品还有《木兰归》、《长城》、《梁祝》等, 可以说, “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形态的当代建构, 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

任何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的表现风格, 不同的风格代表着不同的舞蹈类型。当然, 中国古典舞也有自己的风格, 而“身韵”堪称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那么, “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又有着什么样的表现风格呢?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 也就是说具备了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一般认为, 身韵包含着“形、神、劲、律”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下面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身韵”表现风格之一——“形”, 体现在直观的动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路线掌握。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首先体现了“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 尤其体现在“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上;最后, “形”还体现着“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的变化。《鹰与蛇》就以形为表现基础, 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身韵”表现风格之二——“神”, “神”即钱宝森先生所说“形三、劲六、意八、无形者十”。在他看来, 舞蹈动作中, “形”只占三分, “劲”占六分, “心意” (即“神”) 却占八分。由此可见, “神”是多么重要。“神”也就是由舞者内心世界所表现出的神态, 表现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心、意、气”, 正是“神韵”的具体化。“形未动, 神先领, 形已止, 神不止。”动作舞蹈《太极》就强调了动作的延伸, 以神带舞, 能够让观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身韵”表现风格之三——“劲”, 指赋予外部动作以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劲”运用得当, 那么, “线中的点” (即“动中之静”) 或“点中之线” (即“静中之动”) , 才能够得以表现, 体现为快慢有制、有阴阳顿挫、轻重缓和。《轻伞若舞》就是在具有“形”与“神”之后, 更加突出了“劲”, 使作品的生命力更加活跃, 让作品的色彩更加绚丽;“身韵”表现风格之四——“律”, 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和依循的规律。“律”又可以分为“正律”和“反律”, “正律”主要体现为“顺”, 让人有一种“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主要体现为“不规则顺”, 让人有一种“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感觉。《鼓韵》就有“行云流水、藕断丝连、点中有线、线中有点, 矫若游龙、形如旋风”的感觉。从人体的运动整体分析出“形、神、劲、律”各自的特点, 然后又产生并达到“形、神、劲、律”的统一, 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李冉.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职业圈, 2007, (12) .

[2]刘柳.“身韵”在当代中国古典舞建构中的作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3]冉少敏.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中国古典身韵 篇4

作者简介:金鑫(1989.11-),男,满族,吉林通化人,在读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就身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身韵在古典舞中的表现功能,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古典舞身韵教学的价值所在。旨在通过于此,提升中国古典舞蹈身韵教学的价值与功能性所在。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价值;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094-01 舞蹈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表演形式深受大家的喜欢。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舞蹈对于表演者的身体条件与动作技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舞蹈而言,除了一般的舞蹈技巧外,其对于身韵还有额外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应该格外注意对于身韵的教学。而身韵教学的出现,也让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切实有效,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身韵让古典舞蹈与古典戏曲有了明显的区别,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身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

这里所指的身韵主要讲的是对中国古典舞的一种身体表现形式。其主要包括舞者身体的身法和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韵律。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只有将这二者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才能让古典舞的内涵和韵味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身韵教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圆形艺术的特征。对于中国古典舞蹈而言,“圆形”是所有运动的核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典舞蹈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围绕“圆形”动作而进行的。圆形艺术是判断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次,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对于神形都有要求的艺术形式。在身韵教学中,要求舞蹈者的肢体能全方位配合,并保证神形的兼顾。最后,中国古典舞蹈艺术还是一种刚柔并济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中,应该保证动静相宜,这是身韵教学的经典之处。对于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身韵教学,要将教学与身韵进行有效结合,这才能体现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所在。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功能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人物情感上的表现功能

对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而言,身韵对于人物情感的塑造往往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身韵的教学中,对于“动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要求。这才能让舞蹈真实的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例如,中国古典舞蹈《江河水》就是利用身韵表达人物情感的最佳例证。在这个舞蹈中,舞蹈者用身韵中的经典动作——袖舞,来抒发人物的情感。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意象情境中的表现功能

身韵是古典舞蹈的一种主要抒情方式,其抒发了人物的情感,让舞蹈的动作语言更加丰富和多层次。同时,由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很大,所以以前的身韵不能很好地传达舞蹈中蕴含的意境和情绪,这很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对于古典舞蹈的要求。因此,在古典舞蹈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身韵在意境中的表达效果。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价值

(一)基础训练身韵化的探索

目前,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教学中应该加入更多的现代化和基础性的因素。由于此前的古典舞训练具有明显的芭蕾舞特征,其对于舞蹈者自身表现力的挖掘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身韵教学的基础内容,深挖蕴含于其中的各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既能够让古典舞蹈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刻,也能够让基础训练的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风格性和独特性。例如,基础训练中“山膀”这个动作,其要求舞蹈者既要有力度的体现,又要有柔和的线条,其主要用力的部分是手膀,要利用手膀体现一种柔中带刚的情绪。这些都是基础训练中身韵教学的探索方式。目前,从一些大型舞蹈比赛中不难看出,观者对于古典舞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中,既要体现技巧性,又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便于观众识别并记住。

(二)基础训练中技术技巧向高、精、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蹈也需要被注入新鲜且具有时代感的血液,也同时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当前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中国古典舞蹈中除了保存着原先的基本动作外,还需要一些创造性的高难度的动作的加入。基础训练中越来越多的舞蹈技术开始向着高难度、精确度等方向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舞蹈动作更加具有综合性;舞蹈动作更加具有表现力;舞蹈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整个古典舞蹈中,弹跳所占的比例都很大,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舞蹈中旋转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也很大,舞蹈动作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例如一些“拧倾”的动作都使得动作变得更加的优美和更加具有观赏性。同时,一些传统的翻身技巧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突破。例如,将翻身和跳跃结合在了一起,也发展出了很多的动作类型。同时,翻身的动作也有了更多的突破,其节奏的变化也更加的多元。与世界其他舞蹈种类相比,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独一无二的韵味。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技巧动作中有着很强的渗透性

传统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技巧主要是以跳、转、翻为主,但是现在的中国古典舞蹈中,对于舞蹈技巧的要求变得更高,其中身韵在舞蹈技巧动作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身韵是古典舞蹈中技巧穿插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对舞蹈动作额外的添加。例如,中国古典舞蹈中常见的“跳转翻”动作,若加入青龙探爪作为连接动作,能让整个舞蹈的动作连接变得更加协调,也让这个舞蹈的观赏性变得更高。有些中国古典舞蹈看上去技巧性也有很多,舞蹈的难度也不小,但是整个舞蹈观赏下来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追究其原因,这个就是在舞蹈中没有将身韵与其进行相互的结合。因此,在中国古典舞蹈的身韵教学中应该注意将技巧与身韵进行相互结合,这样才是保证中国古典舞蹈的质量所在。

四、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运用 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审美特征 运用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我国的一种舞蹈体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舞蹈。而“身韵”因其具有“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并打破了原有中国古典舞蹈戏曲程式化的动作的局限性,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戏曲形式和面貌。

一、中国古典舞蹈概论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基于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由相关的舞蹈专家,整理,加工,创造,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舞蹈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称典范,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结晶。中国古典舞凝聚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美学风格的精髓,包含了几千年的传统舞蹈的魅力,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蹈的出现,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重,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独有的特点和风韵,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二、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艺术特征

所谓“身韵”,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的,“身”就是代表身法,所表达的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韵” 就是代表韵律、节奏,所表达的主要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的气韵。“身韵”则代表了身法和韵律的总称。身法主要指的就是外部的技术范畴,“韵律”表达的则是艺术的内涵,只有把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可以让中国古典舞蹈的风貌和精髓真正的展示出来。也就是说,身韵就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是中国古典舞蹈所独有的符号。身韵当中的动作大多数以圆形为主,这应该和我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审美特点有关。其中道家的太极图,古典建筑当中的圆形结构,都进一步的表现出了我们民族对于圆形这一审美特点的钟爱。在身韵中则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在这些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增加或减少原有的动作轨迹,则可以打破原来的节奏,进而让之前的凝固化的动作特點得到改变。身韵要求舞者的动作一定要遵照“圆”,也就是“动与静与点与线互含互牵”,的审美原则,这一形神统一的民族性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汇聚了中国舞蹈文化精髓和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舞蹈动作,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有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色和代名词。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剧目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既增加了古典舞蹈的鉴赏性,同时又突出了古典舞蹈剧目的风格性

古典舞其实是当初为了进一步解决舞者的训练而从戏曲当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曾一度被称之为戏曲舞蹈。而身韵的出现则使得古典舞蹈彻底走出了误区,同时欣赏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身韵在舞蹈的训练中,则很好地改善了舞蹈演员在气息和身体的韵律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训练效果。

身韵已经成为古典舞剧目的特点和风格。虽然古典舞从风格上面来说还是属于戏曲舞蹈,然而,身韵的出现则让古典舞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标准。

(二) 给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土壤

古典舞蹈通过身韵得到了充足的养分。持续深入的对身韵的研究,使得中国古典舞蹈形成有效的系统的风格体系。身韵给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如今的训练中,有效的进行身韵的训练,可以让身韵在古典舞蹈中的表现更加自然,为将来古典舞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加清楚的发展方向。

四、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身韵的训练可以增加古典舞组合的美感,进一步提高了训练的兴趣

身韵训练的科核心要素就是形、神、劲、律。强调魅力,强调内心的感受。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身韵的训练既提高了演员在进行动作时候的力度和气息的把握能力,同时还锻炼了演员用神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得无聊枯燥的单一的组合,具有了韵律,进一步增加了组合的美感。

(二)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

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帮助演员提高其表演的内涵和艺术造诣。当具有了身体的韵律之后,就可以提高动作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舞蹈中一个简单的“风火轮”动作,加上韵律后就成为了生命的延续,进一步显示出了身韵的艺术价值。

五、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

身韵最终就是要让中国古典舞蹈的所有舞姿和技术达到融合统一的目的,这主要体现在对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连接处理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方面。如果基训是一种古典舞蹈的训练方法,身韵就是规范舞蹈动作的标准。试想一下,在古典舞蹈中没有节奏韵律的动作和舞姿,肯定会让人感觉到非常乏味。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则就找到了中国古典舞蹈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所以说,身韵的训练不只是体现在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节奏和技巧等方面,而这也可以进一步表现在发展和创作舞蹈的动作和舞蹈语言方面。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运用和很多其他不同门类的舞蹈艺术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身韵也是有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因此,怎样才能控制和把握身韵的时代特性,已经成为身韵训练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身韵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应该进一步展现出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让身韵和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达到和谐与统一。

六、结语

综上所述,身韵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风格,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本质而且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姿态,强烈的民族风格,已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的古典舞蹈将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王伟.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篇6

古典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作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符号。古典舞的根基是民族民间舞,然后再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打磨、改善、提炼和创新形成的,其中加入了一些中华武术、戏曲和芭蕾的成分,彰显了一定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中国古典舞蕴含着一定的中华文化,但是它既不是古代舞蹈,也不是戏曲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审美性。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舞蹈的本体观和舞蹈方法论,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舞蹈表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身韵”的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舞更具有识别性和独立性,使得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的束缚,成为了一项独立的舞蹈种类。至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其含义是显而易见的,“身”就是表演的身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而“韵”则是韵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身韵的出现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使得古典舞形成了自身的舞蹈模式和表现手法,具备了较为明显的特征,身韵的存在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和表演更规范,更能彰显其中的艺术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具有自身的特性,比如神似的形体动作、神形兼备的审美观点等。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研究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的象征符号,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华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古典舞的发展,身韵也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因此身韵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典舞具有一定的价值。身韵的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舞具有了自身的特性,确立了自身的风格,化解了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也使得中国古典舞摆脱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摆动的矛盾,身韵也使得古典舞的风格训练和功能训练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身韵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分离的矛盾得到解决。身韵一方面强调的是外部技法,也就是身法,这是教育教学的范畴和内容,一方面强调的是内部的韵味也就是韵律,这是舞蹈舞台表演的范畴和内容,这两者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沟通,身韵就是其中的连接桥梁。身韵的出现和发展,提升了中国古典舞的创作质量,踊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黄河》、《木兰归》、《长城》、《梁祝》等。

三、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探究

舞蹈有一定的表现风格和自身的舞蹈特点,正因为舞蹈有表现风格上的差异才使得舞蹈之间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种类。言外之意,任何舞蹈都有自身的表现风格,中国古典舞蹈也是如此,也有自身的表现风格,而身韵则是它的精髓所在。实践证明,一个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表演人员在舞台表演的时候显示出一定的身段优美和动作上的艺术魅力,在“形”、“神”、“劲”、“律”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所在。本文中,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主要牵扯到的就是“形、神、劲、律”这四个方面,他们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容分割的。至于身韵的表现风格“形”,就是表演者呈现出来的最为直观的动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路线掌握,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给视觉带来影响的形态与过程也是“形”的内容。中国古典舞的“形”较为重要的体现就是“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以及“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等。至于身韵在中国古典舞表现风格的“神”来说,就是舞蹈的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内心神态,主要是“心、意、气”,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分量上有着这样的分配“形三、劲六、神八、无形者十”。至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之“劲”,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赋予外部动作以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劲”在中国古典舞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运用的是否得当和处理的是否恰如其分往往决定着中国古典舞的成败,它对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力,特别是“动中之静”和“静中之动”的表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决定着中国古典舞蹈的顺畅程度,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古典舞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和。“律”也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主要是中国古典舞表演中动作呈现出来的律动和依循规律。“律”又分为不同的分类,主要是以“顺”为主的“正律”和以“不规则顺”为主的“反律”,前者给欣赏者留下的感觉就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后者给观赏者留下的感觉就是奇峰迭起、出其不意。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艺术瑰宝之一,在我国舞蹈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我国舞蹈的代表舞种,而身韵则是我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就抓住了我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和主要内容。本文中,笔者结合相关的古典舞研究理论和表演实践,分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含义,并从形、神、劲、律四个方面探究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希望能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 篇7

一、“圆—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许多动作、造型, 以及动力走向等都体现了了“划圆”的特点, 比如, 有的呈现弧型, 有的呈现八卦图型, 有的呈现8字型和s型, 还有的呈现几个圆交叉分布, 总体来看,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体现了一种回旋状态, 即具有“圆—转”的特点。

中国古人把宇宙的运动视为一种按照圆形轨道不断往复循环的运动, 因此“转”的概念无疑蕴涵着古典哲学关于宇宙循环论的发现观。而“阴阳相对”这一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则是该发现观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古人认为, 一切事物无不是具有正反两方面相互作用循环不止, 这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例如, 我们在观看中国古典舞时会注意到舞者凡是手向前、旁、正、斜、上、下指出时, 都要先向相反的方向划出一个圆弧。因此, 可以看出古典舞的身韵强调动作过程中遵循“起承转合”“终点回归起点”的原则, 比如, 欲提先沉、欲沉先提;欲快先慢, 欲慢先快;欲重先轻, 欲轻先重, 等等, 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动作时互相矛盾和形成对比的, 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合一”相对应。在中国古典舞中, “阴”代表的是后退、下降、静止、柔顺、晦暗、凝固, 而“阳”代表的是前进、上升、运动、刚健、光明、流动。这些动作都是伴随其对立方面一同出现的, 通过一阴一阳的对比, 中国古典舞展现出了丰满圆润的身韵姿态。比如, 中国古典舞双臂上举的造型包括下垂提襟、虎抱拳、双托掌、按掌, 以及山膀等, 每种姿态的线条都呈现出了一种如弓似钟的浑圆之势, 而且动作之间的衔接非常连贯, 浑然一体。再如, 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中的“燕子穿林”, 具体运动态势为从右抹手到左上穿手, 在转体成下穿手, 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以右抹为虚, 恰当处理好速度和节奏的快慢, 保证这一连串的动作闪转有序、灵活自如,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燕子穿林”的姿态。

此外,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包括许多转身动作, 其中就有“拧”“倾”等的动作方法, 具体来说有两种, 一是身过头留, 如“云手”;二是头过身留, 如“老鹰旋窝”。不管是身过头留还是头过身留, 都体现了哲学思想中的矛盾对立, 以及到家思想的阴阳转换。由以上可以看出, “圆—转”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还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鲜明特点, 它达到既富于变化又相互衬托照应的形式美感, 又能让观众从对称的动作中得到和谐的审美体验。

二、形神兼备的特点

身韵, 顾名思义, 就是身法和韵律的总称, 具体来说, 身法属于技术、技巧范畴, 属于艺术的外部因素, 而韵律则指内涵, 是内部因素, 二者的相互渗透和充分结合使中国古典舞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换通俗的话来说, 身韵就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结合”, 这是中国古典舞的标志和精髓, 是其灵魂所在。

中国古典舞作品的“神”是内在的, 不可捉摸的, 而“形”却是可视可观的, 有具体的人物和动作, 虽然深厚的思想与深邃的情感是古典舞作品的内涵, 并且统领着“形”, 但是“神”只是古典舞身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需要通过一定在手段和形式展现出来, 这个载体就是“形”, “形”是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抒发思想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由此可见,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是形神兼备的, 缺一不可, 舞蹈表演需要通过舞者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 去支配舞蹈动作, 而不是一种盲目的、纯功能性地去完成动作。在观看舞蹈表演时, 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表演者虽然动作很完整、很规范, 体现出了极高的技艺, 但是却让人觉得他只是在表演技巧, 其表演过程也很“苍白”, 这就是缺乏“神韵”的体现。因此, 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 表演者要赋予动作情感和生命力, 真正做到形、神、意、气、力的完美结合, 这样才能够展现出古典舞特有的神韵, 而且舞蹈动作也会变得神形兼备, 充满生机和活力, 进而感染和打动观众。

三、刚柔相济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节奏鲜明, 动静结合,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技艺交融, 刚柔并济。可见, 中国古典舞是以阴柔占主导地位的, 是一种柔中寓刚的舞蹈。而刚柔作为动作特征的两个极端, 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 在对立中求得统一的。以刚柔相济为特征的中国古典舞, 和谐有致地融会了刚柔的意象, 故而刚柔既是中国舞蹈的动作基本元素, 也成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类型的基本范畴。

以舞蹈动作的柔韧训练为例, 这在中国古典舞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它主要是为身法舞姿做好前期准备。柔韧训练练就的“身韵”可以赋予舞蹈以灵魂和特色, 例如, 舞蹈《书韵》以男子独舞来表现中国书法的神韵, 以自然形态的舞者来比拟书者以体现书之韵律、章法, 意象与道体同一的宇宙生机, 同时体现舞蹈的精神。中国古典舞中刚柔相济之风姿, 是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外化形式, 反映了其阴柔与刚健协调一致的内在精神气质, 成为典型性的舞蹈审美意象。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正是有了身韵理论的确立和注入使得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艺术的原型, 成为了舞蹈范畴中的一员。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点对于了解和认识古典舞的艺术特征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这并不是唯一途径, 我们将继续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并将自己的认知融入到舞蹈表演中, 使更多的观众喜欢这一舞种, 进而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雷鸣.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圆[J].戏文, 2007 (5) .

[2]陈浩.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J].商情, 2009 (24) .

[3]龚剑.浅谈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几点认识[J].科教文汇, 2009 (1) .

中国古典身韵 篇8

身韵———戏曲土壤中开出的一朵舞动的奇葩

中国古典舞的原始发生机制, 是从中国戏曲舞蹈形态切入的。它的这一概念, 最先是由我国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欧阳予倩提出, 并得到文艺界广泛响应之后流传开来的。他最早主张中国的舞蹈演员应当学习戏曲中的片断, 主张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1980年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挂牌, 在筹建古典舞专业的过程中, 以学科带头人李正一, 唐满城为代表的古典舞教研组的老师们分头奔赴西北, 华东和上海等地, 进行了大规模学习戏曲的教研活动, 1979年在围绕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的三十六次研讨会上确立了包括中国古典舞身段的专业课程。于是,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凡是从戏曲舞蹈中吸收整理, 以进行风格训练为目的的课程都称之为“身段”。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脱离了戏曲舞蹈“身段”的

母体之后, 进行了功能与特征的分化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之一, 是戏曲身段是传统戏曲中的专有名词, 是传统戏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段一词从字意来讲, “身”是指身体, “段”当术讲。身段就是形体动的艺术, 侧重指外部的舞蹈技术;在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中, 不论哪一功都有由内而外, 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 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 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 这些都称之为身段。

戏曲身段大致分八个类型: (1) 象形舞蹈。 (2) 情绪舞蹈。 (3) 武术舞蹈。 (4) 特技舞蹈。 (5) 表演舞蹈。 (6) 生产舞蹈。 (7) 表意舞蹈。 (8) 虚拟舞蹈。

从戏曲“身段”到中国古典舞“身韵”, 是“演故事”到独立艺术形态与品格的功能转变。王国维定义“戏曲”时仍一言以蔽之———“戏曲者,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虽然中国古典舞身段与戏曲身段有着这种师承关系, 中国古典舞身段吸取了戏曲身段中的大多数动作、动律, 但是, 由于中国古典舞身段已经从戏曲身段“演故事”的特定功能中脱离出来, 成为具有舞蹈本体性和肢体语言性的一门独立表演艺术, 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功能性, 目的性的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虽然在动作外在形态, 运动规律与基本原则上与戏曲舞蹈有着同一性, 但它却直接导致了中国古典舞身段与戏曲舞蹈这一特有功能的分家。

中国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

在动作形态特征、运动的基本路线以及动作的

美学风格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与身段虽不同名, 但毕竟同根同源, 这种同源性致使它们在动作形态特征、运动的基本路线以及动作的美学风格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

1.动作形态特征的一致性。中国古典舞身韵和身段在外部动作形态上, 也就是“形”上是同一的。

中国古典舞身韵同时具有戏曲舞蹈的一些特征。 (1) 摹拟性。 (2) 与武术相结合。 (3) 与雕塑的结合。

2.动作运动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中国古典舞身韵和身段都遵循着一些动作的基本运动原则。 (1) 强调人体运动的“划圆”轨迹。 (2) 强调人体在运动中的“反胴”倾向。 (3) 强调身体运动以腰为轴。

3.动作美学风格的一致性。所谓“韵”本指音韵, 后来又泛指丰韵, 神韵, 气韵, 逸韵等, 又包含着韵律, 韵味, 意韵等意思。“身韵”就是外形 (身) 与内涵 (韵) 的结合, 是“形”和“神”的统一, 是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虽然中国古典舞身韵和身段在“形”上有着一致性, 但是“韵”与“段”这一字之差, 使中国古典舞身韵上升到了“韵”的层次, 真正地找到了审美支点, 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

当时建构者们对身段课的定位应是体现民族风格, 民族精神的一门课程, 由于考虑对戏曲传统不能只着眼于外在动作层面, 要进入到深层本质和精髓, 掌握舞蹈的内在感和韵律感, 确立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本体地位, 觉得无论在表演, 创作, 教学方面“身韵”比从戏曲中来的“身段”更能够体现中国古典舞蹈的所要包含的民族感情, 民族审美的韵律, 韵味, 所以毅然将“身段”定名为“身韵”。

中国是一个讲究“韵”的国家, 无论是书法, 绘画, 诗歌, 音乐都讲究“韵律”“韵味”。中国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们把“韵”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是中国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的综合展现, 是自我最深的“心源”、“造化”与万物接触时产生的领悟和震动。 (4) 中国古典舞身韵也正体现了这种中国的民族美学, 民族精神, 体现了儒、道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他沉积着我们民族“圆流周转”、“虚实相生”的时空观和“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

身韵的建构使中国古典舞完成了巨大的飞跃, 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 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舞蹈动作风格特征和人体美学法则, 从而使中国古典舞的重建具有了很大的开放性、可塑性和传统的审美精髓性。身韵的建立加快了中国古典舞当代构建的进程, 他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是中国舞蹈文化的一尊瑰宝!

参考文献

[1]刘厚生.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2][3]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

[4]赵登山.曹华.韵由心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中“韵”的解读及其在筝乐中的演绎[EB/OL].http://www.guzheng.cn/lun-wen/list_text.php?id=2771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 篇9

中国古典舞于上世纪50年代创建, 是在我国传统舞蹈、戏曲、武术等艺术的基础上, 经过数代舞蹈工作者整理、提炼、创造, 具有独特美学原则和一定典范意义、古典风格的舞蹈。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时代的选择, 脱胎于戏曲舞蹈的古典舞, 一度被人称作“戏曲舞蹈”, 或者被学者称着为“新古典舞”, 但是从传承和源流关系来看,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继承, 戏曲舞蹈的继承, 几千年传统舞蹈的继承。上世纪80年代初, 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唐满城教授, 创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它是在继承戏曲、武术的基础上, 按照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借鉴和吸收一切有利的因素加以发展, 创造具有鲜明民族性、舞蹈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表演体系。可以说, 身韵课程的产生, 使古典舞彻底脱掉戏曲舞蹈的“外套”。

所谓古典舞身韵就是“身法”与“韵律”的合称。“身法”就是外部的形态样式, “韵律”就是内在的内涵神韵, 两者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云手在传统戏曲和武术中, 是一个典型的动作。但是在古典舞身韵中, 属于主干教材五大典型动作之一, 有一系列的运用和发展。例如, 在戏曲中, 云手是一个程式化的动作, 要求动作的整体轨迹为圆, 茹富兰先生说拉一个云手要划五个圆, 可想而知, 圆对于云手的重要性;同样欧阳予倩先生在《一得余抄》中说过:“京戏的全部舞蹈动作可以说无一处不是圆的”, 是一种“划圆圈的艺术”。还有戏曲泰斗钱宝森先生在《京剧表演艺术杂谈》也说过:“使起身段来, 是大圈儿套小圈儿, 身段都有圈儿。”在唐满成、金浩所著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教材中, 云手主要分为四大类:一为基本云手, 其动作要领是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 要含胸提气。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 双手配合的感觉要像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 后随下面的手, 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和外在的规范样式。二是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 加以上身冲靠为基本动律, 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 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 同时, 需要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三为大开大合云手, 特别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 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 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 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最后是波浪云手, 又称“云手大揉球”, 是上身经过右旁提-后仰身-左旁提的大幅度运动过程, 其始动作要比基本云手舒展和撑长一些, 幅度也较大, 比其他云手更加追求圆的轨迹。大家知道, 云手的轨迹主要就是平圆, 要求大圆套小圆, 小圆化大圆, 阴阳互补, 连绵不绝, 可以说招招不离弧形, 势势皆成圆像, 整体运动圆满连贯, 一气呵成。唐满城先生说道:“云手的精华在于一个‘云’字”。即双臂交叉进行而产生“立体式”的圆线运动, 戏曲中形容云手要像“揉球”。云手不仅在动作上要求圆, 在与身法、步法和各种舞姿相结合, 可贯穿于整个动作的运动当中, 也要形成圆的连接动作, 尤其是正云手与反云手在动作起始连接的交替中, 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 往来运行于圆的轨迹运动之中, 强调于圆的流动感, 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美学意味中的“圆”。

唐代张志和在《空洞歌》中说到:“无而自然, 自然之原。无造而化, 造化之端。廓然悫然, 其形团栾”。将圆之形状论为造化的本原。在古希腊, 圆是最美的图形, 是美的化身, 美的使者, 以圆为贵, 以圆为美。人们以各种圆形物质来装饰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例如, 戒指、项链、古希腊埃皮达罗斯圆形剧场。在万物自然中, 圆形无处不在, 比比皆是。从造型的角度来看, 圆形具有整体性、对称性。另外, 圆的内部即使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变化, 也不会容易破坏这种整体性, 反而可以使造型更具特色。在中国传统中, 圆既是美的, 又是善的, 所以有圆满、圆融、团圆之说。圆的意识影响至深也与中国人长久以来赖以安身立命的处世哲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 《淮南子·主术训》中曾提到“智欲圆而行欲方”, 是指人既要中庸、圆滑, 同时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 要坚持原则和独立的个性。同时, “圆”的审美心理, 也体现在中华民族对“天”的崇拜, 所以自古就有“天圆地方”之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了圆形的“鸟巢”和方形的“水立方”。中国传统艺术特别强调“圆”, 如敦煌中的飞天, 戏曲的圆场步和水袖, 藏族的锅庄、天坛等, 都明显体现了这种“体如游龙、转似回波”的圆的形态、神韵和审美。明代音律家朱载堉认为“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 这个“转”就是圆的意思。因此, 在身韵教学中, 老师要求学生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动与静”, “点、线、面”的审美原则, 身韵元素的动作也要通过“拧、倾、圆、曲”来凸显圆的意味和审美。

圆作为一种哲学观念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 人类对圆的认识可上溯到人类起源之初, 人类最早的群舞就是“圈舞”, 这种圈舞至今还流传于世界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 以“圈舞”“圆舞”的形式。大家手拉手, 臂挽臂, 唱着歌, 合着节拍, 动作步伐整齐一致, 踏地为节, 一起转圈, 共歌共舞, 边行进边表演, 如山东鼓子秧歌的吐须、龙摆尾等等。可以说人类有意识以来, 圆就在人类意识中打下了深深烙印。中国传统文化中圆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儒、道、释、武、舞等传统文化方面, 如古典舞的“拧、倾、圆、曲”、太极中的阴阳鱼、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圆满轮回等等。圆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具象的载体, 也是一种处事态度, 更是一种辩证的哲学态度。圆是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它首尾相接, 无始无终, 圆满圆融。中国古典舞身韵, 通过多年舞蹈工作者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其圆的形态造就了一种“转似回波”的美学意蕴, 展现了东方人体在时空中的流连绵延, 使中华民族精神意识在舞蹈形体运动中的一种高度反映和民族审美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唐满城.金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3]《舞蹈形态学》于平著.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中国古典身韵 篇10

我们的中国古典舞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它融合并吸收了千百年来中华舞蹈文化神韵的精华,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性、科学性、舞蹈性和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最高舞蹈学府的唐满城和李正一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整理和创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就是“身韵”的创立,才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束缚和局限并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使之成为一门自立的舞蹈学科,让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然而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最初不是被称为“身韵课”,而是统称为中国古典舞“身段”。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只要是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吸收整理、以进行风格训练为目的的课程都统一称之为“身段”,所以对现在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和教材的“身韵”课,在创建之初就还是按照大家所认可的称号继续称之为“身段课”。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韵律特征之核心“形、神、劲、律”

根据唐满城教授对身韵的论述,“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它们一个指“外部’,一个指”内部”,是“内外部”的结合体。外部技法范畴指的是“身法”,而基术内涵神采指的则是“韵律”,我认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加以渗透,才能真正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风格魅力及审美的精髓所在。“韵”字包含着“意韵、气韵、神韵、韵律、韵味”等。所有内涵的气韵、意念、呼吸、神采都可以称之为“韵”。“身韵”与“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它由“形、神、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有机构成。

(一)形的内涵及特征

“形”是外在的,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体现在各式各样的体态和变化多端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中,从技巧上能体现出它存在于古典舞身韵中的意义及价值。“形”就是一切看不见的形态与过程,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又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还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形”的特征在于遵循“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它在古典舞身韵当中的作用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础的。

(二)神的内涵及特征

古代书法家顾恺之认为“神”即是“神、神气、神灵、神仪、神爽、神明”,而身韵之“神”乃是我们所说的“神韵”,“神韵”即是“味道”。神是看得见摸不着虚拟性的东西,它通过形传达,靠自身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诠释舞蹈动作,并且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神不仅是在舞蹈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万物中都是异常重要的。古代画家谢赫认为“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传神的进一步说法。可见任何艺术若没有了神韵,就等于失去了神灵,失去了生命。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点评音乐、讨论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神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微妙感觉,如果只知重形似而不知重传神,就无法使气韵达到生动感,这也是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和艺术表现当中真正的目的所在。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知、可以感觉、可以认识的。它外靠眼睛、内靠心灵及内涵共同传递信息。“神”的训练能使男生附有“阳刚之气”,女生具有“阴柔之美”并能避免肢体上的“僵、硬、死”。古代画家顾长康认为“形是为了神而存在;形的价值由所传之神来决定”,只有牢牢把握住“神”才能使“形”更具有生命力。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

(三)劲的内涵及特征

常听到有人用“姿势挺好、劲头不对”来评价某一演员。我认为这是指“心劲”(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动作内在节奏当中的层次、力度以及轻重缓急的处理就是劲。“劲”这个舞蹈节奏的标点符号由呼吸所贯穿并靠舞蹈演员运用肢体动作恰到好处的表现,使舞蹈更具有生命力以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在动作过程当中对力度运用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就像文章当中的标点符号,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富有味道,所以“劲”的运用,也使韵律更加清晰明了。

(四)律的内涵及特征

“律”就是身韵当中规律性和动作路线中所要依循的律动性,按其运动规律可分为“正律和反律”。在动作之间规律的连接要注意“顺畅”即“正律”。正律要求动作顺畅能一气呵成,似有行云流水之感。“反律”就是要遵循动作从反面做起的法则,它与正律的运动规律刚好相反,这种顺逆结合的特殊运动规律会令观看者产生出一种奇峰叠起的效果,这就体现了身韵“律”的奥妙与特质。

对中国古典舞来说,身韵中的“身法”与“韵律”是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形象地说,“身主外,韵主内”,如果光有韵没有身会使舞蹈处于魂不附体的状态,而只有身没有韵就如同在做广播体操一样干巴无韵味,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舞蹈富有生命力。深入了解古典舞身韵风格韵律之核心的内在含义,结合其特点并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有利于古典舞者对古典舞身韵特征内在要求更好的诠释。在古典舞身韵中,我们所强调的“以形传神”与美术绘画中“传神写照”的意思相似。“写照”,即素描作者所观照到的对象之形象,“传神”即是将此对象所蕴藏之神,通过其形象而把它表现出来。“照”是可视的,“神”是不可视的,“神”必须由“照”而显。古代画家顾长康认为“写照是为了传神;写照的价值由所传之神来决定”。由此可见,他们都认可“由外传达内,由内引领外,使之升华”的形神关系。

作者简介: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篇11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念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早期的古典舞源于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以及古代宫廷舞蹈,如:我们在周礼乐《六代舞》、唐代《十部乐》等中都可以寻找到古典舞的痕迹。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培养中国古典舞人才,舞蹈工作者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并且不断创新民族舞蹈艺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出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古典舞。古典舞的“身韵”也获得了格外重视,无论是从内在神韵上,还是从外形上,以腰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身韵,都极大地拓展了古典舞运动空间。“身韵”是“韵律”和“身法”的统称。在中国古典舞中,“韵律”侧重表现舞蹈艺术的内在美,表达舞蹈的意蕴风骨,“身法”侧重表现舞蹈艺术的外在美,表现舞蹈的外部技法,只有将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色。也就是说,“身韵”训练,主要是为了体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更好的表达”身韵”的四大要素“形、神、劲、律”。姿势仪态、动作的运动流程等外部动作都属于形的范畴,在古典舞中,神具有核心统领地位,神是古典舞的灵魂意蕴所在,动作的徐缓、轻重、刚柔等力道都属于力的范畴。自身的律动以及在舞蹈过程中运动所遵循的特定规律都属于律的范畴。古典舞表演要想心意相合、气韵共生,看起来和谐唯美,必须将这四者达到内外融通之境才能够实现表达完美。

二、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一)彰显古典舞的艺术特色,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非常重要,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将其与基训内容有机结合。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往往基训和“身韵”的课程是分开教学的,一些人认为,“身韵”训练是基训课的点缀,将神韵课程看作为附属课程,觉得“身韵”训练只起到修饰和强化风格的效果。目前,在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对古典舞“身韵”的价值也比较模糊,经常将其边缘化,所以,在古典舞教学中,许多学校都没有将其看作是教学重难点,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之中,也没有将“身韵”的课程价值体现出来。导致“身韵”课程和基训课程一直不能够有机的结合。其实,在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对于彰显古典舞的艺术特色,达到形、神、劲、律的融合,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将“身韵”的训练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以便于舞蹈训练更好地彰显古典舞艺术特色。将“身韵”课程与基训相融合,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解放学生身体各部位,使得学生能够动作松驰流畅,并能够较好地完成高难度技巧。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促进其一举手、一投足都韵味十足,在日常基本功教学中,就必须贯穿身法、韵律等“身韵”的训练,将“身韵”的训练融入旋转、跳跃、舞姿、技巧之中,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二)凸显古典舞独特审美韵味,实现神韵和形态的完美结合

要想学好中国古典舞,不仅要熟练掌握古典舞基本训练内容,还要熟练掌握“身韵”训练内容。“身韵”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含蓄柔韧、刚健挺拔,体现了古典舞的民族性,其形神兼备的舞蹈风格,表达出了古典舞的曲线美和气质美。在技巧动作中,中国古典舞“身韵”渗透性也比较强。“身韵”不是外加上去的点缀,她始终与技巧起始转合有机结合,如果在技巧中没有“身韵”渗透,就算是完成得也很好,看起来依旧是很平淡。因此,在古典舞教学做基训时,我们可以将“身韵”元素融入进去,尤其是做腰腹训练、单腿蹲训练时,要潜移默化地将“神韵”与“身法”相结合,使基训和“身韵”和谐、统一,凸显古典舞的独特审美韵味。中国古典舞蕴含着浓郁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内核。因此,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将“身韵”的训练融入其中,可以更加完美的再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更好地体现古典舞审美内蕴。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我们要将“形、神、劲、律”等贯彻到古典舞教学活动中,秉持身韵与形态相结合理念,实现舞蹈教学的形神兼备,神韵和形态的完美结合,进而提升古典舞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在“身韵”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掌握古典身韵基本知识基础上,找到自身的最佳发挥点,进而实现神韵和形态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身韵”的训练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不仅能够使舞蹈更好的体现古典舞的精髓,彰显古典舞的艺术特色,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还能够凸显古典舞独特审美韵味,实现神韵和形态的完美结合。因此,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身韵”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普遍提升。

摘要:中国古典舞民族特色鲜明,它不仅吸收了中华传统武术精华,还借鉴中国戏曲舞蹈艺术的许多技巧,因此,在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素质训练要更加全面,要有效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身韵化”训练方向发展,有效提升”身韵”的训练价值。本文简要探讨了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身韵”,训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丽敏.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2]陈煜芳.试谈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J].文史博览(理论),2007(03).

上一篇:中国化的先锋戏剧下一篇:教师评价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