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2024-09-15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共8篇)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篇1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2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3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

1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2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

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

(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1.认识音乐家舒曼、安德森、哈恰图良

2.欣赏《快乐的农夫》《雪橇》《打字小姐》《马刀舞曲》 教学目标:

1.认识音乐家舒曼、安德森、哈恰图良,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不同情感。

2.用律动、想象、打节奏、表演等不同学习方法体验每首乐曲表现的情感和主题,能从音乐中感受其在节奏、演奏乐曲上的特别之处,能在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教材分析:

《快乐的农夫》乐曲非常短小。作者将旋律放在低声部,运用了大量附点音型,使乐曲充满活力。全曲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作了反复。《雪橇》乐曲分为ABA三个部分,乐曲一开始是个小引子,第一段结构是a-b-a,b和a相似,但更为优美抒情些。中段B以重复音渐强的手法发展乐句,通过一个小过渡,回到稍加变化的A。

b

《打字小姐》用打字机的节奏描绘了都市中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乐曲A-B-A结构。A是用十六分音符组成。不时有休止符,是节奏不稳定,像是在打字时间歇,并有模仿打字机的声音。这种模仿在B短小时了,乐队由持续的十六分音符演奏,并用强弱对比来增强乐曲的诙谐感。

《马刀舞曲》芭蕾舞曲《加雅涅》选曲,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定音鼓、军鼓、长号和弦乐的伴奏下,表现出热情、活泼的主题部分。中级部分是萨克斯管和大提琴演奏的旋律,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部分并出现了一呼一应的乐句。

教学难点:

1.感受乐曲表现的情感。教学重点:

1.在欣赏中获取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曲家、作品背景、主题情感、曲式结构等。教学准备:学习过程卡、音乐CD、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学习卡(第2课时)

1.作 曲 家:舒曼是

国钢琴家。

安德森是美国人,他的作品特点是,使许多儿童热爱上古典音乐。哈恰图良是前苏联人国人,《

舞曲》选自芭蕾舞曲《加雅涅》。2.音乐作品:

《快乐的农夫》 请随音乐哼唱这首舞曲,你觉得农夫为什么会快乐? 《雪橇》 是

的作品,音乐作品的结构是。

《打字小姐》 你能随音乐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表现出16分音符的飞快打字情景吗?第二段的节奏是

分符。

《马刀舞曲》

你知道乐曲背后的故事吗?乐曲由

演奏乐器演奏的。3.我的感受: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最喜欢《

》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表现了音乐人物,今天的学习使我明白了

的道理。四()班

教师评价:

一、复习第一课时学习

1)教师播放音乐作品片段,请学生听辨乐曲名 2)分别交流自己对四首乐曲掌握的相关知识。《小狗圆舞曲》 《小猫圆舞曲》 《电闪雷鸣波尔卡》 《野蜂飞舞》

二、《快乐的农夫》欣赏

目标:

认识音乐家舒曼,能随音乐用LU哼唱旋律,从音乐作品中了解劳动快乐的意义,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过程:

1.介绍音乐家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等杰出的作品。

2.欣赏乐曲

1)思考:乐曲旋律主要是低声部还是高声部?表现的是农夫还是农妇的形象?音乐用怎样的节奏特点表现了音乐形象怎样的心情?

2)欣赏 3.交流

1)低声部,表现的音乐形象是农夫 2)附点节奏 4.复听

请学生跟随音乐用LU哼唱 5.交流

思考:农夫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引导学生劳动是快乐的,认真学习也能带来快乐。

三、《雪橇》欣赏

目标:

认识音乐家安德森,感受音乐中圣诞老人驾车送礼物时的快乐情绪,能听辨出ABA的音乐结构。

过程:

1.打击乐器创编

1)情境创设:骑着小马去散步,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形象。马蹄声:

da da

da da 铃铛声:

ding

ding 教师哼主旋律,学生表演 2.完整欣赏

1)思考: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感受到它的曲式结构吗? 2)交流:听到马蹄声、铃铛声„„ 3.音乐情感

思考:《乘雪橇》表现了作品怎样的主题情感? 帮助别人的快乐,劳动的快乐。

四、《打字机》欣赏

目标:

能感受打字机发出的节奏和声效特点,运用模仿打字的方式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和每段特点,能想象乐曲表现的情境。

过程:

1.模仿打字机动作

1)介绍旧款打字机,特别是“嗒嗒”的打字声音和换页时发出“叮”的声音。2)速度练习

XXXX XXXX XXXX X | 十六分音符

XX XX XX X| 八分音符 节奏变紧密了。2.欣赏乐曲 1)跟随音乐表演 思考打字小姐的节奏紧密都一样吗?如果有变化表现的是她怎样的心情? 2)交流 乐段

打字节奏

情境想象 3.作曲家 安德森

五、《马刀舞曲》欣赏 目标:

能知道乐曲的故事,能感受定音鼓、军鼓、长号及弦乐器伴奏下,木琴以急板表现的热情活泼的主部主题以及大提琴和萨克斯管变现出来的优美抒情主题,并能用形状表现出音乐结构。

1)教师提出以上情绪

2)请各小组商量后选择合适的形状 2.了解乐曲的故事

„„本曲选自舞剧第三幕第二场,当阿尔缅恢复视力后,加雅涅投入他的怀抱,村民们为他们祝福时的群舞音乐。

3.欣赏

1)边欣赏,边随音乐情绪选择合适的形状。2)各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形状结构。4.教师总结

今天欣赏的乐曲都是表现了快乐的情绪,前三首都是表现了劳动活动的快乐,后一首表现了人们重归于好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感受到三部曲式的音乐都是ABA结构,每段的旋律速度、情绪都有显著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篇2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

中国古典音乐历史悠久, 早在出现文字之前, 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事实上, 人们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就是最简单的节奏, 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起伏的语调也蕴含着旋律的因素。从周朝的风、雅、颂, 六代乐舞到春秋时期的五声音阶;从秦皇朝的乐府到隋唐时期音乐的兼容并蓄;从宋代诗词歌曲到明清的市民音乐;从清朝的京剧曲艺到辛亥革命的戏曲改良再到五四前后的行当表演, 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成为了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

1. 自然美

中国古典音乐与自然有着不解之缘, 《吕氏春秋》的古乐篇中就记录了十二律的来源, 音乐中的十二律与自然界中风的关系密切, 十二个月的不同风声与十二律正好彼此对应。另外, 研究古文献, 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 中国最古老的乐曲正是对大自然的歌颂, 蕴含着对自然的崇敬, 体现了自然之美, 这种古老的乐曲就可称之为“天籁”之音。中国古典音乐恰恰蕴含了这种自然之音, 无论是在乐器的制造上, 还是在音律的选择上, 都取自于自然, 如笛、箫取自于竹, 芦管取自于芦苇等, 体现出了人们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而正是这些极具自然特色的乐器, 才能奏出微妙的自然之音, 从而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2. 悲剧美

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都蕴含着悲剧之美, 古典音乐也不例外。在笔者看来, 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最深沉、最激越、最动人的悲剧性情感, 才能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使人随着音乐的痛苦和悲哀而痛苦和悲哀。而这正是悲剧之美的体现。蕴含了这种悲剧美感的古典乐曲有很多, 如古琵琶曲《霸王卸甲》就体现了这种悲剧美。此曲着重渲染了楚霸王交战失利, 一蹶不振而至别姬自刎的英雄悲剧, 将战争、爱情、离别、死亡等艺术的永恒主题集于一体, 以琵琶各种演奏技巧产生的扣人心弦的音响、以感人心扉的悲剧色彩, 塑造了项羽这个悲剧性英雄, 表现了对项羽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的赞颂。整首曲子以沉闷和悲壮为主要特色, 音调凄楚而婉转, 情绪低沉而悲壮, 尤其是“楚歌”和“别姬”部分。在“楚歌”中琵琶用长轮的手法奏出了凄凉悲切、如泣如诉, 令人肝肠寸断的曲调, 是楚军士气低落所发的悲歌。接着“别姬”则以急促的歌唱性音乐和用推音奏出的滑音法, 与“楚歌”相呼应, 深刻地表现了楚霸王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在四面楚歌中那悲愤欲绝, 从而诀别虞姬、意欲自刎的哀怨心情。

3. 和谐美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音乐能否有动人旋律的关键就在于音乐要素是否能够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形成一种新的声音, 而不是音乐元素参与的多少。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和”的思想。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和”意指“协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声情要和谐, 即音乐的曲调要与所表达的感情相协调;二是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要与万事万物融合协调, 给人以和谐之美的享受。通常情况下, 在多种主题的构建中, 中国古典音乐不会以对立和冲突来体现, 而是倾向于和谐自然。它为追求和谐常以鱼咬尾的形式来构建其调式, 后一句的起因一般紧跟前句尾音, 彼此融合、连贯, 进而延展出之后的音节, 然后彼此往复, 共同构成和谐婉转的旋律。在中国古典音乐中, 表现“和谐美”的作品非常多, 其中古琴曲《流水》神与形并茂、情与景交融, 充分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使聆听者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整体音乐节奏自然流畅、玩转跌宕, 听众感受着音乐会生无限遐想, 犹如身临其境。

4. 意境美

中国古典音乐注重意境的呈现, 那么何为意境呢?在这里笔者以在《辞海》中的释义作一解释, 即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 可以使听众通过想象和联想,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并受到极大的震撼。而中国古典音乐中, 作曲者大多是文人、雅士, 他们往往以是否有意境美为标准判断词曲是否达到了最高境界, 可以说, 意境美就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而中国古典音乐自出现至今, 就涌现出了不少含有意境美的作品。如中国古典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表现意境美的经典之作。此曲最初是一首琵琶独奏曲, 名为《夕阳萧鼓》, 1925年前后, 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等人吸收了民间奏法和西洋配器法, 首次将其改编为了民乐合奏曲, 并借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其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乐曲旋律柔婉柔和, 情调恬静优美, 以琵琶表现江楼钟鼓和急浪拍岸, 二胡重在渲染淡远之情, 古筝的跳跃舒缓似汩汩水流, 舟子晚归、渔歌互答的悠扬之美被洞箫表现得淋漓极致, 各种乐器围绕同一主题, 以水墨画般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 把春天静谧的夜晚, 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 一幕幕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尽情地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整个作品就如一首典雅而浪漫的诗篇, 又犹如一幅抒情而又写意的山水画, 在诗情画意中尽情地歌颂和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整体旋律委婉质朴, 节奏流畅多变, 音乐形象鲜明, 听众听之, 仿佛身临其境, 得到了高雅而惬意的享受, 并随着这饱含优美意境的旋律, 走进了作者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 而这正是乐曲《春江花月夜》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意境之美。

总之, 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它不仅能带领人们走进自然的天堂, 还能让人们受到心灵的震撼, 产生无限遐想, 走进诗情画意的文学篇章中, 感受到自然美、悲剧美、和谐美、意境美。这正是中国古典音乐流传至今, 仍深受人们的喜爱的原因。正因如此, 在追求快节奏、物质生活的今天, 现代音乐的发展也应借鉴中国古典音乐, 以取其精华, 显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摘要:古典音乐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 体现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特征。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谈起, 就其美学特征探究一二, 以期加深大众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志成.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J].齐鲁艺苑, 2004 (01) .

[2]于群.中国古典音乐的当代审美嬗变[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3) .

[3]吴淑元.论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质[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

[4]张海涛.“和”在中国古典音乐审美思想中的运用[J].作家, 2012 (12) .

[5]王冀艺.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1) .

1979古典音乐辉耀中国 篇3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改革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第二年开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对于资深乐迷和音乐家而言,1979年是不可磨灭的一年。除了斯特恩历史性的访华,尚有指挥家小泽征尔、赫伯特·冯·卡拉扬、安德鲁·戴维斯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来华访问考察或演出。在中国这片对新生事物如饥似渴的土地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群星璀璨的名字和刚刚步出阴霾的中国碰撞,自然产生了许多光辉的火花。他们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国的音乐史中。

而中国的交响乐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翅,则是国内的“涉外演出”复兴后十年的事件。

“访华演出”启蒙古典音乐

事实上在古典音乐方面,上世纪60年代早期到70年代末期,几乎贯穿着不少传统意义上的世界顶尖交响乐团的访华演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演出被定性为“涉外演出”,有着极为严格的选曲标准,音乐会门票也是按政策派发。不可磨灭的1979年其实也是自1973年就开始的国外音乐家访华活动的延续,笔者认为这一年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制高点。

著名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中提琴家兼音乐翻译家卜大炜在其经典大作《拾回的记忆——记七十年代的几次“涉外演出”》中,将发生在30多年前的中国音乐界大事娓娓道来,其中便有对“涉外演出”珍贵而完整的回忆。

从1973年年初约翰·普里查德带领伦敦爱乐乐团到访北京,同年年中克劳迪奥·阿巴多和威利·博斯考夫斯基与维也纳爱乐乐团访华演出,同年9月尤金·奥曼迪与费城交响乐团前往中国。卜大炜对此评价道:“在一年当中有西方世界的三大乐团相继来访,真是一个罕见的高潮。”

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反思和变革之后,音乐界在1979年迎来了一个低开高走的临界点。究竟是档期一致、机缘巧合还是人为的努力,使得1979年像是一颗中国音乐界的超新星爆发一般,不得而知,也无从论证。但以1973年外团来访高潮作为铺垫,改革开放政策的宣布对人心的鼓舞以及国人长久以来压抑的对西方经典文化的向往都是推波助澜的动力。

如果说安德鲁·戴维斯率领多伦多交响乐团于1979年11月的访华演出为1979年的音乐界完美收官的话,1979年10月,奥地利指挥家,被誉为“指挥皇帝”的赫伯特·冯·卡拉扬率领世界乐团列强中的无冕之王柏林爱乐乐团历史性访华,才为这一年“一锤定音”,1979年因此注定功成名就,无可超越。

这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的首次访华,也是卡拉扬唯一一次访华演出。他在北京体育馆连演三场音乐会,三套曲目。虽然没有像小泽征尔和尤金·奥曼迪等人友好地在音乐会中融入中国作品,也没有在中国专门从事教学和普及工作,但卡拉扬以其天王巨星般的偶像地位和魔法般的神奇指挥技艺征服了音乐界,并在国内掀起了一阵风靡卡拉扬和古典音乐追星热潮。

这股热潮进而发展成古典音乐热,并完好地保持到了80年代末期,前辈们告诉笔者,当时“中图”进口唱片展摩肩接踵的场面,让人联想起现在的校园招聘会。

1988年著名导演张建亚拍摄了一部荒诞剧情片,名为《绑架卡拉扬》。影片叙述了四个社会青年在听了卡拉扬的唱片后对指挥家顶礼膜拜,因此当得知卡拉扬将到上海演出时便精心密谋绑架卡拉扬。但最后由于剧场保安维持秩序,绑架计划被彻底打乱,四人拿着意外得来的入场券兴高采烈地进入音乐厅欣赏指挥大师的音乐会。

这虽然是全盘杜撰的情节,因为卡拉扬从未到过上海演出,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在1988年即卡拉扬逝世的前一年,卡拉扬在中国哪怕是寻常百姓眼中的知名度,这也是1979年卡拉扬访华演出和其后他的大量DG唱片涌入国内掀起风暴的最佳见证。

后来,伴随着唱片业的不景气、音乐出版业的下滑和发烧器材厂商的逐渐南下,很难解释这股风潮突然消退的原因。

如今,中国的新生代乐迷只能从激光唱片中缅怀包括卡拉扬在内的那一批曾经来过中国已经逝去的音乐大师(作为激光唱片的坚决推崇者和始作俑者,卡拉扬与他的好友、日本索尼时任总裁大贺典雄一同孕育了激光唱片的诞生,成为了像爱迪生或者埃米尔·柏林纳那般的划时代的先驱人物)。

可当我们手捧激光唱片(CD),通过这同样诞生于1979年的新科技,也许已很难感受音乐对当初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1979年6月,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走访北京和上海,参观了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通过琴房的小窗口,他看到学生们在勤奋地练琴,不禁感慨道:“这每一扇窗口里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

1981年,斯特恩的中国之行被拍摄成电影纪录片,名为《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音乐教育界的现状。正是斯特恩的此番努力,这部影片使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希望。

影片获得了1981年奥斯卡最佳专题类纪录片奖,然而这部影片对架起中国和世界桥梁的作用大大超越了奥斯卡小金人的重要性。影片中三位为斯特恩演奏的分别是小提琴徐惟玲、大提琴王健和钢琴潘淳。王健后来经过斯特恩的提携,于1985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30年后已经成了世界顶尖的大提琴家,古典音乐唱片第一品牌DG旗下屈指可数的华人独家签约艺术家;徐惟玲则是中国最出色的女小提琴家之一,活跃在音乐学院的讲台上和音乐厅的舞台上;潘淳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教书育人,继续着斯特恩未竟的事业。

而斯特恩也在不经意间,担当了中国现代音乐界教父和先知的角色。

斯特恩在美国古典音乐界有着雄厚人脉与极大影响力。1965年斯特恩担任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AICF)主席,资助了大量的年轻演奏家。他所提携的青年犹太演奏家包括中提琴家平查斯·祖克曼、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钢琴家艾曼纽埃尔·艾克斯、小提琴家施罗默·敏茨、钢琴家叶芬·布郎夫曼等人,但也包括不少华裔。除上述三位外还有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和小提琴家林昭亮等。

犹太裔的斯特恩绝不仅仅是一个小提琴家,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他之所以有如此呼风唤雨的能力,来自于他与肯尼迪总统相当亲密的私交。

改革开放后斯特恩屡次访华,最后一次是在1999年。1999年访华期间,斯特恩自知时日不多,携庞大的摄影队伍再次展开了一次中国的寻根之旅。那次摄制的内容后来被拍成两部影片。其一是《音乐的交汇……斯特恩重返中国》,其二是采访著名小提琴制作家、教育家和小提琴家谭抒真先生的《来自上海的绅士》,分别收录在了《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DVD中。

两组影片相隔20年,恰逢新中国最为轰轰烈烈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高峰,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记录1979年影片中,当时中国最负名望的指挥家李德伦与斯特恩讨论起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斯特恩无法认同李德伦的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解读。而20年后,正如第二组影片中所呈现的,在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当指挥家余隆推着轮椅上的李德伦出现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时,正在排练乐团的斯特恩并未停下演奏,而是用弓弦欢迎。排练完后,79岁的斯特恩和82岁的李德伦这对阔别20年的老朋友拥抱在一起。

李德伦激动地反省了自己当时对莫扎特的政治化解读。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世纪之交再度相遇,政治差异和音乐分歧都随着时代车轮的滚动而烟消云散。

斯特恩于2001年9月22日逝世,终年81岁。李德伦于2001年10月19日逝世,终年84岁。世纪末的重逢成为这两位老人的天鹅绝唱。

同斯特恩一样,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这位卡拉扬的门徒,从自1976年“微服私访”中国至2008年,先后12次造访中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国作品推广和培养新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缘于小泽征尔深厚的中国情结,他出生在中国沈阳。有一大批音乐家的成名和成才或多或少地拜小泽征尔所赐,诸如指挥家邵恩、陈佐湟、陈燮阳、胡咏言、大提琴家赵静和圆号演奏家韩小明等。

英国伟大的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也于1979年10月访华演出讲学,受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名誉教授。梅纽因除了与盛中国合作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外,离开中国时带走了两名极富潜质的小提琴学生,一位是金力,另一位是陈响。虽经过短暂的辉煌,金力如今仅为乐团的小提琴乐师,而陈响则因为个性突兀始终无法成为大师。这已是后话。 ★

(作者为KLASSIKOM音乐资讯中心总监)

1979

中国重大涉外演出一览

3月,小泽征尔指挥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首都体育馆和红塔礼堂。曲目包括《二泉映月》《白毛女组曲》及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4月,博多与西尔万·康布拉指挥法国里昂交响乐团在红塔礼堂进行访华演出。曲目包括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与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6 月,斯特恩访华演出与教学。演出为两场,红塔礼堂。第一场曲目为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协奏。第二场曲目为贝多芬第五“春天”奏鸣曲和弗兰克奏鸣曲,以及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10月,梅纽因与中央乐团在民族宫剧场演出,指挥为韩中杰。曲目有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10月,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北京体育馆演出,三套曲目。第一套是莫扎特第三十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二套是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拉威尔《图画展览会》;第三套是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

11月,安德鲁·戴维斯指挥多伦多交响乐团在民族宫剧院演出,曲目包括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和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看法 篇4

学院:凯里学院

姓名:陈菊

学号:2016413032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也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在万人瞩目的音乐厅,既能欣赏107人演奏的交响乐,又能倾听到极其通俗风趣的音乐讲授,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美国和加拿大的青少年都在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的讲授中,获得了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下是伯恩斯坦讲授的一个章节——《什么是古典音乐》

用什么字眼来概括古典音乐?

用什么字眼来代替古典音乐的“古典”二字?我们无非是想通过这些更通俗的字眼来讲解什么是“古典音乐”。

然道只要是编排不像爵士乐,就是古典音乐?人们常说“我真爱好音乐”,意思是指,他们喜爱韩德尔的音乐(古典音乐),而非史派克强,但也有好的爵士乐和好的流行歌曲,你不能用“好”来描述其差别,有好的韩德尔,也有好的史派克强。因此,这个字我们得作罢。

然后人们用“严肃”来形容古典音乐,但有些爵士乐也严肃,还有什么比非洲战士的战鼓(典型的爵士乐)更严肃的?因此,这个字眼也不行。

接着有些人用“有学问”来说明只有非常聪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懂古典音乐。显然是错的。因为许多热爱贝多芬的人并非爱因斯坦之流。

“艺术”音乐这个字眼呢?许多人用这个词来描述贝多芬与大里布鲁克间的差异,但也行不通,因为也有同样多的人认为爵士乐是艺术,而它的确是。若是我们试图用交响音乐,那就排除了为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或弦乐四重奏而写的音乐,它们当然都被视为古典音乐。

也许到目前为止,发明过最好的字是“长发”,因为那是爵士音乐家自己创出来的,以贬低任何不是属于他们的音乐。但我看过不少爵士乐字头上也有长发,因此我想这个字也行不通。

既然所有的字都不对,让我来找出对的字,方法是先弄清不同音乐间的差异,真正的差别在当作曲家写出所谓的“古典音乐”时,他会写下他要的确是音符,他希望唱出那些音符的确是乐器或声音,甚至详细到乐器或声音的数目,他还会写下他能想到的指示,以尽量详尽地告诉他们该知道的一切,应该多快或多慢,以协助表演者精确表演出他想出的那些音符。当然,世上没有足够的字眼能让表演者知道作曲家想写的一切,但那正是使表演者兴奋的事情。

表演者只是凡人,因此每一个揣摸出来的都略有不同:例如,《命运交响曲》开头的乐句,相信你们都知道旋律。唱给我听。第一个指挥赋予最后一个音符特别的深度,就是较长的那个,像这样“弱弱弱强”;另一个指挥同样努力想揣摩出贝多芬真正想要的,可能觉得那个音符中第一个定位特别强调,像这样“强弱弱弱”;还有位指挥,也许不像前面两位那样忠实,可能断定演奏这四个音符时应该更加强调,更庄严,像这样“强强强强”,我们都听过这些版本,但除了这些差别,而它是源于这三位指挥的不同个性,他们指挥的仍是相同音符、相同主旋律,用的是相同乐器,其目的也是一样,就是让乐谱上贝多芬的音符,以他们认为他希望的方式鲜活地表现出来;这意味着他们所谓的“古典音乐”,除了因为表演者个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这种音乐是永恒的,不能改变的,是精确的。

“精确”,也许正是我们该称呼的名词,我们称它为“精确音乐”,因为它只有一种表演方式,而且那种方式是作曲家亲自告诉我们的。

但我们若是以流行歌《我只能给你爱,我的宝贝》,表演它的方式无穷无尽,它可以让合唱团唱,或是让路易斯、阿姆斯特或玛丽亚卡拉丝唱,或是任何人唱,它可以省略歌词演奏,可以用爵士乐团、交响乐团或是玩具笛子演奏,慢或快,热情或感伤、大声或复杂,都无所谓,它可以只演奏一次,或是重复十五次,可以用任何调子甚至下面和弦改变都行,连曲调本身都能改变,可以即兴表演。(大师伯恩斯坦用几种演奏方式来表现同一首歌曲)这些方法没有一个是错的,对那些当时如此做的特殊表演者而言,每一种似乎都对,而且适合表演场所,这首歌没有非如此表演不可的规定,这表示它不是精确音乐,它不用完全照作曲家所写的方式表演,事实上,流行歌手绝不该每次都按照作曲家所写的方式表演。民谣也有相同的情况,而且更理直气壮。因为没有作曲家规定它该如何表演,至于爵士乐的变化更是如此,它是即兴的,边表演边创作音乐,而且几乎从不费事地将它写下来。

因此,现在我们至少有较适合古典音乐的字,就是“精确音乐”,虽然可能能想出比“精确”更好的字,来形容通常所谓的古典音乐,让我们不再用错误的“古典”二字。

古典音乐另有其义

这个词为何错误?的确有古典音乐这种东西,但是我们所说的确实是不同种类的东西,古典音乐指的是音乐史上非常持久的时间,叫做古典时期。在那个时代所写的音乐叫做古典音乐。现在让我们对古典时期所发生的事有点概念,它大约由1700年到1800年,持续了一个世纪,即你们都知道的十八世纪。

中国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篇5

-------古筝的运用

摘要:电影与古筝看似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实际上却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而我们不难发现,最大的相似就是无论是一部好的电影还是完成一首好的乐曲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准备,精心的雕刻,其实各行各业也都如此。

关键字:电影

古筝

结合一、古筝乐曲的美学意蕴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它的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面板、琴弦、雁柱等物件组成;筝的形状像一个长方形的木质音箱,弦架上的“筝柱”是可以活动的,一弦一音的拨动,都是按照五声音阶来排列的。现代的筝的规格是二十一弦,在唐宋时期更少,只有十三根弦,随着时代的发展才慢慢增加,弦架上的“筝柱”是可以活动的,一弦一音的拨动,都是按照五声音阶来排列的。自秦、汉以来,古筝的流传从西北跨越到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并且有了新的发展,与其他的民间音乐、说唱、当地戏曲相结合,有着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古筝音乐,不论器乐的合奏、独奏、重奏,还是戏曲、歌舞、曲艺的伴奏,都具有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外观典雅的特点。

单线条性和声腔性是中国音乐的两大特点。

中国古筝音乐审美深受道儒两家倡导的“大音希声”与“和”这些美学思想的影响。古筝是中国弓弦和弹拨乐器的代表。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就已经存在了古筝演奏需要注意协调演奏者的肢体平衡和妥当安排手

指弹拨的指法。弹琴时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疾徐,就能弹出美妙的音乐,给人美的享受。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应该是中国古筝创作的主流。散、慢、中、快是古筝音乐的主要曲式结构。

古筝弹奏中会比较注重音乐本身的“声韵”,常用左手作韵技法来表现。它是中国音乐中传统音乐表现其声韵特点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区别西方音乐的一个方法。“音与意和”是中国古典音乐演奏水平的缩影,是每个爱好古琴音乐所向往的境界。用古筝“以韵补声”这样的说法比较常见,弹奏的技法有四种,分别为颤、滑、揉、按。弹奏古筝的人往往都是全情投入,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听众往往会被吸引震撼,容易被带到那样的意境中从而有更深的审美趣味。古筝弹奏出的乐曲阴柔深情,雅致从容,委婉含蓄,恬静平淡。用“空灵”这个词来形容是最为恰当的。空灵是一种精神上的意向,这种意境在古筝音乐中非常重要。古筝乐曲给人灵活空旷,且富有动态跳跃的美感。虽然飘渺虚幻,但却给人美的享受,“灵动之美”是许多现代筝曲所追求的。

二、古筝在电影中的运用

我个人是王力宏的fans,因此在他的处女座电影《恋爱通告》一上映我就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恋爱通告》这部电影能看出王力宏突出的音乐才华,出于对民乐的喜爱,王力宏在电影中使用了二胡和古筝这两种最常用的民俗乐器。通过对电影《恋爱通告》的分析,来仔细聆听里面的古筝乐曲,从而探讨古筝音乐的美学意蕴,发掘电影配乐中古筝民乐的作用。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一直以来我们都用高雅脱俗来形容,犹如阳春白雪。古筝的声音悦耳动听,平淡恬静,含蓄委婉,可听性非常强。下面通过对《恋爱通告》这部电影及其古筝乐曲的分析,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发掘古筝乐曲的美学意蕴。

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由王力宏扮演的杜明汉是一个大明星,为了追求由刘亦菲扮演的宋晓青这位民乐系才女不惜伪装身份成为该民乐系的学生的故事。影红遍半边天的杜明汉虽然歌唱事业顺风顺水,但内心总是缺少某种东西而略显孤独。一次意外,他不小心撞倒了宋晓青,她以为自己的古筝被撞坏了,就地弹拨了古筝,这段即兴弹奏的古筝音乐却让杜明汉有了一种知音的感觉,他的眼前幻化出一大片翩翩起舞的蝴蝶,这让他既惊喜又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催使下,他和著名吉他手魏志柏潜入宋晓青所在的学校,一段以寻找音乐命名的爱情之旅便开始了。

《恋爱通告》中男主角爱上的是民乐系弹古筝的宋晓青,故事在高校民乐系逐步展开。这是一段伯牙与钟子期般的知音邂逅,古筝这个道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恋爱通告》中刘亦菲抚琴弹古筝的动作高雅别致,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舒畅感,出尘娴静,她弹奏的是古筝的琴弦,却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这样灵动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电影运用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高山流水”讲的是有一次先秦琴师伯牙在山野上抚琴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不仅能够听懂,而且有种千里遇知音的感觉。“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就是“高山流水”的由来。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在这个世上再没有人能懂自己的琴,于是摔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电影中的杜明汉犹。如钟子期,宋晓青就是伯牙,王力宏特地将《伯牙绝弦》这首歌作为概念主题曲。王力宏在编曲上加入了大量的古筝演奏,还特别加上了西式的嘻哈加深节奏的韵律,整个音乐非常惊艳。为了让这古筝听起来更为精彩,除此之外,女子十二乐坊中古筝高手周健楠的加盟,让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古筝弹出的声音深情舒缓,夹杂着丝丝若明若暗的忧伤,伴着悠扬悦耳的钢琴声,配上王力宏完美的声线,达到了非凡的音乐效果,为电影添色不少。很多人都觉得刘亦菲在这部电影里是本色演出,古典优雅中透露出单纯柔美的味道。特别是她弹奏古筝的那几个片段,将这种特质表现得尤为突出。电影里呈现的音乐是雅俗共赏的,无论是通俗的流行音乐,还是高雅的古筝音乐。宫商角徵羽,那歌词未写上的是那份弦外的延长音,斟一杯酒,一抱拳一句关心,在千年之后,再延续不变的旋律”,是《伯牙绝弦》的歌词选段,歌词华丽唯美,配上如泣如诉的古筝音乐,画面如水墨画般充满意境,让电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恋爱通告》这部电影,以民乐这个特殊的视角来阐述电影,比较新颖独特。这部电影中的音乐让很多专业人士都赞不绝口。刘亦菲饰演的宋晓青筝不离身,每次弹琴时都给人清丽脱俗的感觉,她弹奏的古筝悦耳动听,姿势优美,将宋晓青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很难想象,刘亦菲仅仅学了三个礼拜的古筝。在这部电影中,女子十二乐坊古筝高手的加盟是很大的诚意和惊喜

。女子十二乐坊是一支专业的乐队,成名于日本,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

音乐,不同于我们熟知的传统民乐演奏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绝对算是视听盛宴。

三、总结

中国古筝音乐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不断积淀传承的结晶,具有写意之美,具有深刻的内涵。它的曲风手法并没有固定模式,但能让每个听过的人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恋爱通告》是一部浪漫爱情喜剧,剧情虽然不新颖,但是电影的切入点选得很好,在民乐的外衣下男女主人公有了一场以古筝命名的如伯牙遇到钟子期般的知音邂逅,给人非常不一样的感觉。这是王力宏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他是一个歌手,在他的电影中看到太多与音乐有关的元素一点也不稀奇,反而跟其他的爱情电影有了区别,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中国传统音乐浩如烟海,通过古筝这个工具,通过《恋爱通告》这部电影的古筝音乐的表达,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视听盛宴,在这点上王力宏是非常有诚意的。我们通过对《恋爱通告》的分析,体会到了古筝音乐的魅力,传统古典音乐的意蕴,这对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这部电影也给了其他导演非常好的借鉴,电影可以多角度表达,同样,我们的传统音乐也可以以古筝这样的模式来呈现,应该能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音乐欣赏

------中国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学院:教育学院

学号:12011240780

姓名:保杉杉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篇6

节目单: 1.蒹葭 2.国殇 3.观沧海 4.春夜喜雨 5.登鹤雀楼 6.苏武庙 7.满江红·写怀 8.蜀道难 9.次北固山下 10.赋得古原草送别 11.静夜思

1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13.衩头凤(红酥手)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5.念奴娇 过庭洞 16.琵琶行 17.马上做 18.将进酒 19.菩萨蛮 黄鹤楼 20.念奴娇 昆仑 21.沁园春·雪

《古诗新韵》--中国古典诗词合唱音乐会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首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名篇,在钢琴的伴奏下,化作歌声,回荡在高旷的大厅里,也激起了观众潜藏在心底的那种熟悉感、亲切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月20日晚,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推出《古诗新韵》--中国古典诗词合唱音乐会,观众从音乐这种形式中,领略了祖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诗词文化无穷的魅力。

众所周知,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这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代表性文化之一。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到后来的汉乐府、赋、辞,以及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精炼、生动的文学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语言博大精深的力量。古典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它不仅囊括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汉族先民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祈愿。经过三千年历史文化长河的积淀和淘沙,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歌大家,中国流传下来的经典诗词歌赋浩如烟海。诸如借月抒情、积极豁达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民族主义豪情洋溢的《满江红》,也有彰显伟人情怀和运筹帷幄、胸有成竹、胜利在望的《沁园春.雪》……

如今,中国巨龙正在向民族复兴之路上大步迈进,中国人要表达自己的心声,要在西方文化的夹击下树立信心,就要充分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汲取古典诗词的丰富宝藏,在世界发出真正的东方声音,本场《古诗新韵》--中国古典诗词合唱音乐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古诗新韵》是作曲家金巍继大型合唱套曲《祖国之恋》后的又一套原创音乐力作。由他在自己早年创作的《少儿唱古诗》、《唐诗宋词元曲新唱》基础上,经多年的积累、沉淀、推敲,反复修改而完成。整场音乐会包括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诗朗诵以及吟唱等多种形式,演绎了《蒹葭》、《观沧海》、《春夜喜雨》、《琵琶行》、《将进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沁园春·雪》等20余首作品。这些曲目大多为作曲家金巍从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歌赋中精选,并谱曲而成。这些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诗词歌赋,无一不反映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和人文精神。音乐会以西方的音乐形式,来歌唱中国诗歌,听众在优美的旋律和诗词中得到了双重的感官体验,亦深化和感受了中国的历史。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篇7

87版《红楼梦》音乐的作者是王立平 (1941.8.5-) 。“满腔惆怅, 无限感慨。”这八个字是王立平给《红楼梦》音乐定下的基调。“情”是他创作的中心。青灯黄卷, 耗时四载, 终于谱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旋律。《红楼梦》中十三首歌均为王立平所作, 以原文为歌词, 演唱者是陈力、叶矛和王洁实三位。

一、《枉凝眉》中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枉凝眉》之所以被选为主题曲, 一是它主要写宝黛二人的爱情理想破灭, 黛玉泪尽而逝, 正是《红楼梦》的主题。二是它所树立起的宝黛的形象也正是整部《红楼梦》的形象, 具有标志性。

1、《枉凝眉》的文学美

《枉凝眉》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第三首。全文如下:“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从文字内容上看, 我认为此曲是以一个第三者的口吻吟唱的, 是一个旁观者对二人爱情的悲悯, 尤其是对黛玉的怜惜。以对偶、设问、比喻、衬托等表现手法叙述了二人爱情的幻灭, 黛玉泪尽而逝。缘起前世, 缘尽今生。一段奇缘, 伴着缠绵郁结的情意, 和着一生的眼泪, 化为一曲悲叹!

(1) 对偶:所谓对偶, 句式相同, 词性相近, 字数相等。此文一句写黛玉, 一句写宝玉, 句句相对, 似二人纠结一生。“葩、暇、他、化、呀、挂、花、夏”均押“a”韵, 吟诵起来有抑扬平仄之感, 配以工整的句式, 尽显节奏之美。

(2) 设问:作者在这支曲中进一步写了宝黛真挚热烈又结局凄惨的爱情。以设问的语气反衬出现实的残酷, 效果更为强烈。这两个人, 一个绝代容姿, 聪明绝顶, 宛若仙林里的仙花;一个心善纯良, 才华横溢, 恍如毫无瑕疵的美玉。互相爱恋, 真性真情。二人都是不屈的性格, 都向往自由的爱情。这样的绝配本该相守三生的, 为什么到最后落得天人各一方的结局?我认为答案正是整部《红楼梦》揭示的——是他们生错了时代。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年代, 统治阶级独断专行。人们的思想被程朱理学禁锢, 男子只有入仕为官才是出路, 婚嫁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两个人都是与封建守旧思想背道而驰的反叛典型, 又怎能被接受?这个设问将人们拉回了现实, 说明了很多问题。

(3) 比喻:水中月, 镜中花均是虚幻的事物, 是易碎的幻想。比喻二人的爱情像水中月, 镜中花一样, 不可能有结果。

(4) 衬托:曲中以二人的爱情悲剧向现实提出质问, 对命运发起呐喊。情绪在最后一句中达到高潮, 然后直接结束。越是强烈的情感宣泄就越反衬出封建守旧思想对真善人性的毁灭, 正是反衬的效果。

这就是古典文学的魅力, 言简意深。七句话就可以讲一个凄美的故事让你动情落泪。

2、《枉凝眉》的音乐美

作者根据词的特点将乐曲设计为复乐段结构, 按上下阙分为两个乐段, 每个乐段各六个分句, 外加一个衬词句, 由女声演唱。

第一段前六句跨越到十度的音程, 一、二句,

三、四句互为对应。

例1.

第一句从高音区开始下行, 配以女声, 音色清新透亮, 俨然一个纯美灵动的仙女从天外下凡而来的景象。第二句始于下方纯五度的, 模仿第一句, 继续下行。

音区低于第一句, 显得沉稳一些, 不正是一翩翩佳公子的形象么?开头这两句宛若一条潺潺小溪顺着矮山一路蜿蜒而下, 自然却不乏韵味。旋律进行方向相同但由于音区不同, 造成了一种明暗对比, 是音乐上的“对偶”。

例2.

第三、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向高音区上行, 将情绪向前推动。符合词中的情绪变化。第五、六句又反向回到低音区, 且比前两句还低。这样的旋律进行造成了前后明显的对比, 与词意一致, 表现主人公矛盾的心理, 对这段情又爱又恨的挣扎。一个“遇”字, 一个“虚”字用的巧妙, 一字多音。作者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音乐中“一字三韵”的写作手法, 旋律舒缓、婉转, 恰是女子吟唱。带有哭腔的音调仿佛在怨恨, 在为这段情扼腕叹息。作者的字也断得好, “遇”, “虚”同押“u”韵, 在发音上是和谐的。再往深想, 前句感他二人若无奇缘却于今生相遇, 后句叹既是奇缘, 心心念念的又都是一场虚无的梦。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百转千回的情愫便都藏在这两个字里了, 第六句的设问也随着最后一个音定格在了听者的脑海。这样的效果岂不妙哉?此时无声胜有声。

例3

这句衬词句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在语言上都是全段的高潮, 乃点睛之笔。此句达到最高音区, 距离本来就不大的宫、商、羽三音产生环绕效果, 加之无实意的衬词, 仿佛飘散在天际的仙音, 又好似从天边传来的仙人的哀叹。当情绪愤怒悲凉到极致的时候, 还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内心的绝望?所谓“此一个“啊”字反而涵盖了一切。

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化重复, 前四句与第一段完全一样, 后两局差别较大。

例4.

次句是全曲的高潮, 长度是先前分乐句的两倍, 包含

了全曲的所有音并将音域扩展至十一度。开始一个“中”字直奔, 集中听者注意力, 后面的“能有”二字娓娓道来, 缠绵凄楚。下面从到大六度大跳, 带着“多少泪珠儿”一泻而下。后面的旋律一直在低音区徘徊, 仿佛在冬尽春去的时光流逝中痛苦中苦苦追寻, 再也不能释怀……全曲在那个哀叹的“啊”字中渐渐结束, 心头的悲痛却愈加强烈。

这首歌曲特点鲜明, 风格既有中国古典艺术的含蓄美, 又结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习惯。成了“当代人心中的古曲。”作者采用加闰音的六声羽调式, 尤其强调闰音, 更加渲染哀怨惆怅之情。音域分配也与词意契合得甚好, 尤其乐段结束时两个衬词句竟在高潮句之上。用这样的手法巧妙地将亦真亦幻的意境描绘出来, 可谓出神入化!在处理歌词上, 前紧后松, 出词频率一句比一句慢, 仿佛心里越来越悲痛。高潮两句长达8小节, “中”、“能”、“泪珠儿”的特殊处理使得字字句句都称为哭诉。词里面没有大悲大切的词, 有了这样动人的音乐, 竟能使人为之动情, 潸然泪下。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不用解释什么, 几个音符就可以表达所有。

二、《枉凝眉》——20世纪新音乐的产物

这里所说的“新音乐”引用了刘靖之的观点。他将“中国新音乐”定义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 经‘五四运动’ (1919) 以及之后的发展, 前后整整一个世纪。”《枉凝眉》音乐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新时代”, 我国已然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 文化欣欣向荣。这与《红楼梦》那个封建腐败的时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个时代, 女性的地位也远远高于那个时代。但是时间的间隔并没有阻碍《枉凝眉》的产生。它的曲调是“新音乐”, 采用的是中国传统调式和西方的曲式结构, 它的词虽然古老, 但内容是“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中国古典音乐的雅化与衰落 篇8

夫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荀子对乐的功用,自然有个人人格修养的意义。但他主要就政治教化而言。《礼记,礼运》“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也主要强调教化的政治内涵。儒家认为性情是人生命中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能仅靠治之于外的礼的约束,需要雅颂之声的功用,以对性情加以疏导,转化。当然,儒家的这种通过美而实现的人的内在提升,使得中国的古典音乐走向了本文的论题主旨,即雅化的性格,音乐的雅化与政治的联姻本身在出发点上无可非议,个人关联美好生活的内在修养与完美人格上升到国家次序的和谐合理,本也不相矛盾。然而,任何艺术与政治的结合都是危险的,政治的庸俗化必将带来艺术的庸俗化。不得不说,随着专制一统的政治需要阉割了艺术自然发展的空间层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格,但即便如此。儒家音乐思想最终理想是“仁”的概念,如果能通过音乐实现仁政,那也只不过是在最高理想之下顺手牵羊。当然,这不在本论文讨论之列。本论文讨论的是中国古典音乐雅化之后怎样迅速地走向衰落,古典音乐的衰落与雅化的这一路线是什么关系,或者说为什么雅化造成了古典音乐的过早衰落。首先,古典音乐与人的自身内在修养紧密相关,徐复观教授认为,孔门为人生而艺术,极其究竟,亦可融艺术于人生,寻到孔颜乐处,但这并不是一般人用得上的功夫,同时人格完成的直接通路也无须一定取之于乐,一个儒者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孔门音乐的复兴。徐氏在这里也讲到中国古代音乐衰落的原因之一。此外,徐氏还讲了古代音乐衰落的而原因之二,其理由即古代音乐植根于人性,而把人的感情向上提,向内收,所以雅乐的性格主“静”。静的艺术性只有在人生修养当中,直到人欲去而天理天机活泼的时候,才能加以领受,在一般人听来,它不是普通所要求的官能的快感,而只是单纯枯淡。若不能了解孔门音乐艺术中的美中之善,则不能欣赏其艺术中的善中之美,再加之中国缺乏如西方五线谱之类的乐谱对古典音乐作有效的记录,于是古乐式微。综观徐氏的观点,总的说来是孔门为人生而艺术,对音乐的立意过高、过于雅化。即为阳春白雪之作,导致曲高和寡。结合中国传统的诗、词、曲、文、赋、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纳入了儒家道统之内,即用本文所讲的通过内修的道路实现政治教化,从而在政治之上最终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比如诗的言志观,哀而不淫乐而不伤的诗学观及其担当文以载道的宏大叙事观:又如书法绘画与人品人格修养结合在一起,非其人则不贵等等观点,都统一构建于儒家道统统摄之下。儒家的这条路线就像苦行僧一样,是要在不自由中实现自由,而不自由的这一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它需要坚强的毅力与博大的胸怀才能够做到这一标准。

上一篇:早操运动作文下一篇:从财务角度谈新医改下加强基层医院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