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

2024-05-24

银行业(共12篇)

银行业 篇1

银行业的垄断经营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国有四大银行在信贷规模上占比超过50%,且不止一家大银行的市场份额超过10%,从国际标准来看,这已是完全的金融垄断经营。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因此,打破银行业垄断势在必行。

一、打破银行业垄断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银行的业务

1. 传统主导业务萎缩,业务创新面临挑战。

现有金融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自存贷款利差收入。若银行垄断被打破,即使利率市场化未完全实现,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仍受管制,其利差也会逐渐缩小,使传统业务获利空间变窄。由此,商业银行传统主导业务将面临萎缩,业务比重将会逐渐下降。

2. 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大多来自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由于传统业务的萎缩,商业银行会积极向服务中介转型,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以平衡在传统业务领域的损失,为银行获得利润。这就会促使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

3. 经营业务综合化、交叉化

伴随着银行业垄断的破除,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不断减弱,因此银行迫切需要拓宽其业务,提高其盈利性。这会促使银行业务的交叉化,比如涉足更多非银行金融领域的业务。这种业务交叉化会使得银行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得银行原本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分解,传统业务不断萎缩,更加促进银行向综合化经营转型。

(二)银行内部的管理

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将迫使商业银行更新管理模式。在银行业垄断的情况下,银行业仅依靠做大规模即可实现高利润,丧失了向不同层次市场开展业务的动力,尤其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业务同质化严重。若银行业垄断被打破,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方式赚取暴利,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导致优胜劣汰的结局,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优化其内部管理,更新管理模式。

(三)银行的竞争模式

银行垄断破除后,银行之间,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即使仍然存在利率管制,利率竞争的强度也会缩小,利率竞争这种价格竞争形式最终将趋于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非价格竞争将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非价格竞争会增加银行业的经营费用,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

(四)银行的客户服务

打破银行业的垄断,会使银行更加重视已有的客户资源,提高客户忠诚度,并积极争取新的客户。这将促使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差异化经营为客户提供更有优势的业务以获取附加收益,通过加强银行从业人员与客户的联系,提升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二、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一)正常经营受到冲击

1. 同业竞争加剧

在银行业垄断破除的结局中,压力最大的应该是中小银行。现今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实际上是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保护,帮助其避免和大型银行进行直接的价格竞争。银行垄断破除后,利率这种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将被逐渐摒弃,非价格竞争将会成为主流的竞争模式,这就给中小银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加剧的同业竞争中面临更多技术上的挑战。

2. 揽存压力加大

银行间竞争的焦点在于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大银行占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有更多稳定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在垄断破除后,大银行仍可以利用其规模优势,利用客户的忠诚度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竞争优势。这就给中小银行带来更大的压力,不仅要和大银行竞争,还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揽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小银行必须进一步创新以吸引新的客户,并保住原有客户资源。

3. 管理新要求

破除垄断后,客户贷款的选择范围增多,并且议价能力提高。客户选择银行的标准将不再仅限于产品价格,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其带来的服务,以及产品带来的附加值,这将给中小银行本就不完善的管理水平带来更多的挑战,对中小银行的管理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4. 经营风险上升

中小银行无法在规模上与大型银行进行竞争,必然在经营策略上进行调整,可能将目标转向小微企业,谨慎进入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领域。中小银行将更多面临贷款所蕴含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贷款的质量可能下降,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并且企业贷款可能出现期限短期化,这都使得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上升。

(二)新的机遇

一些传统业务历来是国有大银行的优势所在,但是在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创新上中小商业银行还是相当具有优势的。破除银行业垄断后,中小商业银行为提升竞争力,必须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这将促使中小银行进行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创新,这些调整会给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摘要:如今的银行业垄断经营现象非常明显, 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 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这种金融生态的扭曲使得打破银行业垄断成为当务之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 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 这是最明确的改革信号。

关键词:银行业,垄断,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宪, 赵征, 代军勋.银行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机制形成的约束因素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 2009 (03) .

[3]金玲玲, 朱元倩, 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 2012 (01) .

银行业 篇2

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正式协议,这为中国最终加入WTO扫清了最大的障碍。5月19日,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正式协议,从而使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大大加快。 “入世”意味着我国各行业面临着更进一步的开放,金融业也不例外。自从1995年WTO成立以来,各成员国继续对金融业进行一系列谈判,并於12月13日最终达成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对该行业的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后,按照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基本原则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要求开放金融服务业将成必然趋势。虽然入世后中国的金融业并非全部开放,而是视情况开放:加入WTO两年后,获得许可的外资银行可以开办人民币业务;5年后,中国将进一步开放银行业,但仍在股权,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对外资银行进行限制。但是,中资金融机构不仅由于目前的制度安排上与外资金融机构在竞争上处于劣势,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将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入世后我国的银行也可以充分参与到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去,在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后,作为中国金融机构主体的中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中国与WTO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134个成员国。它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负责管理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实施,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但它与关贸总协定又有所不同,它比关贸总协定有更宽的管辖范围,除管理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新 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个委员会。秘书处设总干事一人。1986年      1月10日,中国总理赵紫阳在会晤关贸总协定秘书长亚瑟.邓克尔时表示,中国希望恢复其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关贸总协定秘书长,要求恢复其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席位。1986年    9月15――20日,中国出席了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地全面参与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继续参加谈判,但是由于少数发达国家的阻挠,谈判一度中断。19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正式协议,使得我国入世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国与欧盟的谈判在一度中断后于205月重新开始,终于在年5月19日达成最终协议。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走过了的历程,现在终于看到了曙光。

二.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美、德、日、英四国银行业作为世界先进水平,从平均资本金、员工人数、人均资本、人均利润、人均资产五个方面,与中国银行业进行对比,附下表):

世界银行业与我国银行业对比表

(单位:万美元)国 家资本金员工人数人均资本人均利润人均资产美 国3064129300人23.75.37370日 本198315483人128.06-26.82840.06德 国139244328人312.085.901059.35英 国170988121人19.395.21393.64中 国1193423544人2.820.13393.65

(摘自:年《财富》)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且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同国际相统一后,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三、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我国银行业必然要感到很大的压力。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银行业必须认清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发展。

从近期看,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    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考虑到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业务范围问题

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即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发行、包销和承兑证券业务的结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包括银行证券分业最严格的美国和日本,80年代以来都逐步以各种补充法规来放宽银证兼营的范围,直到最近美国通过了新的银行法案,这是对全能银行发展的全面肯定。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当世界上的银行家正在以全能银行的模式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之时,而中国的银行却走着严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旧路,显然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在加入WTO之后,这个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特别是信托业,这本来是银行与证券业的一个中间地带,业务范围很宽,西方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我国银行不能兼营信托,又把信托业的机构作了很大收缩,管理上归属央行,而证券方面又对信托业作了诸多限制,比如不许介入证券的发行、经纪和承销。加入WTO,一旦国外信托公司介入中国,中国的信托业势必会面临灭顶之灾。

2、自主经营问题

国外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相对较弱。比如,外资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坏账核销的自主性也较大。而国内银行则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呆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加入WTO以后,这些分权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实际上也都将成为国内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3、人才的争夺

这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报酬即分配制度问题。外资银行能够以高薪挖人,而国内银行却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大锅饭”工资制。如果不能在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则很难留住人才。加入竞争之后,势必会导致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又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些优秀人才将使外资银行的竞争如虎添翼。其实,金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

4、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据美国单方面公布的信息,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介入诸如汽车之类的消费信用领域。这里说明外国银行将以某些国外已经成熟的而在中国尚未普遍推开的金融手段介入同国内银行的竞争。中国的差距恰恰在于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取消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禁止赊销和预付,禁止商业票据,实行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仍然存在着商业信用不完全、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不完全(只有银行承兑汇票,没有开放商业本票,实际是由银行信用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本票承担的信用风险),消费信用没有推开(没有厂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却贸然推行消费品信贷),中国加入WTO,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来同我们竞争,将会很容易地利用我国信用方面的这块空白,来做大消费信用、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的文章。

四、“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大大增加了中、外资银行接洽、合作的机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在给国有银行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能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更多金融业务需求

首先加入WTO后,不仅仅是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内的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将面临着来自国外产品的挑战。这种挑战将促使这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联合、改制、改造、改组等措施,形成技术水平高、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参与竞争,带动目前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这样,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得到就较大的改善。其次,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来华建立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国家信誉后盾和资金实力以及地缘优势,同样会受到一些外资企业的亲睐,这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优良信贷客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第三,由于加入WTO后不再有过去一直纠缠不休的最惠国待遇、纺织品配额、倾销与反倾销等问题,    我国的纺织品、家电等方面的出口将大幅度增长,而在汽车、电信、农产品等方面的进口也会同时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量也将因此而迅速增加,   从而对银行的国际结算、国际卡收单和信用证业务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并在资金配套服务、外汇买卖、远期结售汇、利率汇率保值等业务上提出更多的需求。这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其国际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为拓展海外金融业务,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

首先,我国加入WTO后,WTO成员国赋予其他国家银行的优惠条件,同样要赋予中国的银行。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所遇到的政策障碍和不平等的竞争待遇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其次,虽然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必然会使国内银行让出一块市场,但是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将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后,也需要国内金融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它们服务,在国外市场争夺业务。可以肯定,中国在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3、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外资银行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人民币配套业务、本外币结算和大型项目实行银团贷款等方面的合作。由于目前四大商业进行商业化改革时间比较短,在1995年前还是国家专业银行,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后,开始全面向商业银行转轨。虽然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努力推进商业化改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经营机制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与现代化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立和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4、在强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下,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四大商业银行在商业金融中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创新动力不强,经营机制转换很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护。因此,在外资银行的挑战下,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加快内部改革,提高竞争能力。否则,就要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五、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纵观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状态下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加入WTO后,从总体和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和协作中获取比较利益,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从近期来看,我国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争取时间,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迎接加入WTO后带来的各种挑战,把外资银行的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科学设计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框架和步骤

需要解决的是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审慎的把握好开放中国金融业的力度和速度。从总体上讲,中国金融业要对外开放是必然的。但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还不健全,包袱很重,金融法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如果金融市场开放过快,将会对我国银行体系产生难以承受的冲击,甚至会造成大的金融危机。因此,在加入WTO谈判的过程中,我国在承诺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同时,克服了急于求成的心态,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中对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一些保护性条款,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使金融业的开放步伐与我国法制建设、中央银行监管能力、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改革相适应。第二,制定引进外资银行的规划。外资银行的引入时间、每年的引入量、引入的国家、      引入后在国内的区域布局和中央银行如何监管等方面,都应该制定出具体的规划,避免出现盲目性。第三,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际通行的准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并严格进行审查。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将来也存在外资银行市场退出问题,因此还应该抓紧出台和完善外资银行退出方面的法规。

2、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发展中国的跨国银行业。否则,不可能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充分享受GATS和FSA赋予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所带来的利益。从国际经验看,发展跨国银行的途径,主要有企业向金融性公司或银行业渗透和现有的的国内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向其他银行参股、控股这两种途径。由于我国发展跨国银行,一开始就面临着跨国国际银行强大的竞争压力,这要求我国的跨国银行要高起点、高标准。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选择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依托,在其现有业务范围和经营实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国际金融领域拓展。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可以通过跨国企业向银行参股的形式,促使国有商业银行跨国化发展。   近几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迹象表明,商业银行间的国际联合和并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3、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中国即使能在WTO下一轮谈判开始前加入WTO,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人民币业务对外开放,仍然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这期间,必须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无论是提高国有商业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经营和竞争能力,还是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的跨国经营,都有必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参股,使国有商业银行与这些企业建立利益相连的紧密型信用伙伴关系,为最终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创造体制条件。二是加快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改善银行资产结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包袱较重,特别是不良贷款较多。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很难与外资银行竞争。国务院已经决定,借鉴美国成立RTC(即信托清理公司)的经验,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处置不良资产,这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挂牌成立,其余两家也将很快成立。今后更加重要的问题是,防止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象菜园中的韭菜,“割了又长”,必须建立防范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把“韭菜根”拔掉。三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重组步伐。按照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按经济区域设立金融机构,对现有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加快重组,特别是工、建、中行的县级机构要迅速撤并,集中精力和财力,开发城市业务和国际业务。为此,人民银行撤并各省人民银行,在全国成立了九大分行。四是落实和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开展经营活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特别是地方党政部门不能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更不能强迫银行贷款或对外提供担保。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监管,防止出现超负荷经营和流动性风险,让商业银行根据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自主决定资金的运用,自负盈亏。

4、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来讲,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挑战

一是强化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加快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进程。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操纵系统,一方面提高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二是借鉴、引进国外同业先进的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改变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单一、类似和低层次竞争的局面,积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利率汇率保值方面不断开发业务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 。同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整体营销机制,加大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主动向客户推荐和出售自己的服务。三是要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抓住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优秀客户。应系统分析银行目前的主要客户在我国加入WTO后可能受到的影响,重新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行业风险,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四是抓紧人才培养,尽快造就一支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要十分珍惜现有人才,高薪延揽高级人才,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并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5、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险机制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有些商业银行将在竞争中破产倒闭,退出金融市场。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并和重组,已经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近两年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合并,        通过优势互补,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超级银行”的竞争,在这种压力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联合和重组也将会出现。因此,国家要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规,规范国内银行业的兼并和重组行为。

 6、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引导与监管

对外资银行必须依法进行必要的科学监管,加强引导,健全监管机制,是外资银行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一,加强对外资银行科学管理的法制建设,早日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外资银行管理法规。逐步建立遵照《巴塞尔协议》精神的对外资银行的科学管理体系。      第二,有条件、有步骤的开放我国银行业务,对外资银行业务的开放程序必须与我国境内的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在服务品种方面,银行业可先开放国际结算、金融租赁、外汇及其派生业务、金融信息的提供与交换,      后开放外币存放款和利息工具交易。人民币存放款业务、政府债券和人民币A股的放开应慎重进行。第三,加强政府的有效保护。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要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中的有关规定,保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国家加入WTO的经验,合理地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利润汇出等有关项目进行有效的限制。第四,要取消或逐步降低对外资银行实行的诸多“超国民待遇”,为国内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科学监督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建立起一批业务素质强、作风正派、办事负责的涉外金融监督管理队伍。

中国入世是一个必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转形时期内,我国银行业依然与国外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差距,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不利于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同时,入世对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彻底改造,引进外资、先进业务品种和管理经验,强化竞争机制等方面是有利的。

民营银行难以撼动银行业生态 篇3

近期,苏南银行、华瑞银行、苏宁银行、锡商银行、中联银行等多家以“银行”命名的民营企业,陆续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名称预核准。与此同时,20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蜂拥涉“银”,也在A股市场上掀起一波民营银行概念热,吸引资金竞相角逐,相关概念股近一个月来累计涨幅超过30%。

今年政策面对于金融层面的改革政策频密,6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枯竭达到了调整的高潮。随后,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贷款利率的放开,为未来的改革路径打开了通道。而作为国退民进的重要一步,民营银行进入并加剧竞争,成为政策面可选的改革方向。以苏宁、华瑞在工商局注册银行公司为标志,民营银行的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在资金规模方面的巨大差距,民营银行可能在传统业务方面难以占得便宜,只有在与平台商业模式结合的地方才能够获得一定的优势。而民营银行相关的业务可能支持原有主营业务,开启主营业务的新增长,并提升利润和估值。

对于传统银行影响有限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邓二勇认为,民营银行的放开,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当前影响更大的可能是利率市场化,所以民营银行后续的进展,并不会成为刺激银行股价和估值下行的因素。

事实上,类似于民营银行放开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一次是2002年放开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次则是1996年民生银行的成立。

从外资银行成立以来,其本身经历了较为快速的成长,但是对于中资银行的发展没有构成任何阻力。显然,外资银行进人国内市场并没有对银行业产生冲击。数据显示,外资银行的资产占中国银行业整体的比重始终在3%以下,尤其是在次贷危机之后,占比出现回落。而外资银行真正参与到国内市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成为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显然跟中资商业银行的背景和历史有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和历史,中资商业银行具有其他参与各方都难以超越的客户关系和规模竞争优势。

民生银行是目前中资银行中仅有的民营银行,企业蓬勃发展,一直是银行业中增长速度较快的一家银行,目前在银行体系中也具有一定的低位。然而,邓二勇认为民生银行的奇迹不可复制,这是因为民生银行恰好搭上了国有银行改革的顺风车,在竞争格局仍未乘数、国有银行尚在调整的时候,茁壮成长。

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这正是国有银行信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1999年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问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随后,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2003年底中央汇金公司成立,并于2004年开始利用外汇储备向商业银行进行注资。最后,通过引人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发行的模式,完成了银行的改造。也就是说,在银行调整的8年里,民生银行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时机。而目及今日,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要复制民生银行的故事,已经非常困难。

目前的媒体报道主要集中在民营银行首批最多放5家,今年申请或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达27家,且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中。东方证券策略分析师金麟认为,民营银行会在中长期内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分散化,并可能带来新的有生命力的业态。但在中短期内,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民营银行应该还很难撼动当前的银行生态。

即使获批,民营银行仍面临多个发展瓶颈。1、风控能力的建立。风控是商业银行的核心,银行发展绝不能一味求快;2、资本瓶颈。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业面临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这意味着若不依靠外部融资,银行做大的过程十分缓慢。3、跨区经营限制。目前城商行的跨区设点都还没有放开,未来民营银行的跨区经营也势必困难重重。4、存款的拓展。特别是在未来银行破产制度建立之后,小型金融机构在拓展存款上天然的难以与大中型银行竞争。

银行业——天生属于大块头的行业

邓二勇认为,在中国的竞争格局下,传统银行业务的竞争要素主要有两条,第一是以资金实力为依托的规模竞争,第二则是客户关系的竞争。对于前者来说,资金实力既是规模扩张的依托,也是抵抗黑天鹅和系统性风险的保证。因此大的银行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对于后者来说,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尤为重要,这是银行业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相对来说,这可能是民营银行的短板。

因此,银行业集中度的均衡水平应当是比较高的,特别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集中度提升的力量应会大于行业分散化的力量。从海外的对比来看,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集中度都是不低的,我国的银行业集中度也并没有超常之处,所以这一事件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集中度不会构成太大的干扰。民营银行的竞争更多地将会体现在城商行这一级别。

金麟认为,民营银行的希望之光在于能否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基于上述瓶颈,业务模式缺乏创新的民营银行将很难有效突围。但希望在于,如果能够依循差异化的商业模式,那么民营银行仍然有很大的希望快速做强。未来商业模式差异化的可能性来自于三个方面:1、银行既有模式内的差异化,海外银行业还有很多成熟的业务模式尚待中资银行学习和模仿,例如消费信贷、交易型银行等。2、依托于实业资源的跨界竞争。核心企业在整合产业链金融资源、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上具备资源禀赋和协同效应。3、互联网金融2.0的探索。大量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备协同效应,因此不论在支付还是小微贷款、消费信贷方面都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由于资本金的匮乏和银监会监管的约束,在传统业务上,民营银行难以与现存的竞争者展开争夺,而只有在其他领域竞争才能够有所胜算。邓二勇建议投资者关注平台型公司的民营银行业务。这些公司申请民营银行业务,并不单纯地通过做传统银行业务活力,而是通过相关牌照的获得,结合原有的客户资源,提供更为深入地网络金融服务,从而支持本身的业务扩张,从而为主营业务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高的估值。

目前来看,对于电商平台公司来说,银行业务的牌照,最有吸引力的是两项业务。一项

是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这个业务将会迅速扩大现有的网络信贷业务;另一项是代理收付款项的业务,通过这个业务电商的资金流动就不必受制于人,而且还能够将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为我所用。此外,获得民营银行牌照后,其信贷业务将不再受到地域限制。

银行业 篇4

一、银行业税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税制使银行业税负偏重

长时间以来,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为货币资金, 这一特点与商业银行国有的性质。政府能够稳定快速地取得银行业的大量收入, 以至于我国银行业的税收政策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 对国有商行以及保险公司保留了百分之五十五的所得税政策;1997年, 将金融机构所得税税率降到了百分之三十, 营业税税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十。2001年, 制定了分三年来将金融企业降到营业税税率百分之五, 不过整体上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二) 比较银行业税负

其他国内服务行业比较之下, 银行业营业税仍处于税率较高的状态。不包含娱乐业在内, 大部分的其他营业税的适用于3%, 或者是5%的税率, 银行业则采用5%。可以说, 国有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税收收入有构成差异。

(三) 相较于国外银行业税收制度

我国对银行业征营业税按照营业额全额, 不根据价差进行征税, 也不是按照增值税征增值额税, 实际也就是金融服务消耗, 货物购进对增值税额所承担的不能扣除, 银行业也负担了营业和增值税双重任务。营业税的营业额将金融机构所收取各种价外的费用包括在内, 所以, 某些实际上并不构成银行收入的代收费用等, 也都被并入到了营业额的营业税征收范围。国内的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 资产质量不强, 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按原则来说, 营业税按权资的发生制来提出课征的相关要求。基于应收未收利息较高的影响, 实际的银行税负高于法定税率。

国外金融业, 如欧盟成员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等, 一般情况下纳入增值税所征收的范围。再加上, 很多的国家, 对银行信贷、证券和期货等采取了免征增值税政策, 不能抵扣其进项税额。但是, 免税主要限于重要的金融业务, 或者辅助型业务, 如保险箱服务、收藏品安全保管等等, 按照一般情况来对增值税进行征收。一般情况下, 对那些出口的业务, 或者是与商品和劳务有关系的金融服务实行零税率, 以此来鼓励出口业务。甚至少数西方国家对金融企业所征收的营业税也较低, 甚至低于1%。西方国家通过低税率的实行, 来扶持合作银行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 采取合作银行业零税率的实行。这些, 都决定了我国比国外银行业的流转税高, 银行业税负沉重。一方面造成了银行的巨额亏损, 或者是蝇头微利;另外一方成为纳税大户。

另外, 我国课征的银行业所得税法定税率高。各国在近些年来, 包括中国周边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率, 都有普遍下降的现象。我国税率虽然低于某些发达国家, 但也高于某些经济处于发展中或者新兴国家, 甚至高于个别经济发达国。目前, 所得税制度也制定了严格税前扣除标准。

二、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税负

(一) 降低营业税率, 减轻银行业税负

银行业的核心金融业务, 应该营业额在目前的基础上, 做一些适当降低的措施。另外, 对银行业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做一些改变。由计征依据以全额贷款利息收入为准, 转变以银行存贷款利息收入差额为准;然后, 将银行实际业务操作收入的费用征税取消, 避免各种重复征税。

(二) “两税”合一

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实行所得税的税率统一化, 促使内外资企业在税收待遇方面平等化。对于外资银行来说, 他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 要求市场环境良好。他们所考虑的, 已经不单单是税率方面的优惠。改变内资银行的税率, 能够保证与外资银行的成本方面的起跑线不至于相差太大, 能够适当地对其竞争力和心态。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腾飞, 给“两税合一”一个非常好的经济环境, 加之税收快速增长, 提供给“两税“合一一个充分操作空间。内外资银行所得税的统一, 能够给其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三) 应收利息的计税办法的转变

在国际方面, 以三个月或者是90天, 为核算应收利息的年限。但我国银行经营的效益, 相对来说有些下滑, 应收未收利息的增多, 以及实际上税负较重的各种情况下, 应收利息采取核算年限的缩短, 能够适当改善不利因素。与国际上的接轨, 促使了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加真实, 进行有效的反映。设定一定的年限, 在年限内可以按应收未收利息来进行营业税的计征, 高于当年的部分, 冲减来年的年度营业收入。

总结:减轻应行业的税负, 完善银行业金融税制, 这是将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提高, 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的关键, 也是重中之重。

摘要:WTO的过渡期结束之后, 随之为我国内资银行业迎来了激烈的竞争阶段, 资本充足率不足等相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内资银行业与外资银行间在之后也展开了相对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税负相比较国外与外资银行业的比重, 谈一谈税负减轻和税制的选择与我国银行业资本的充足率之间的关系, 如何以此来增强竞争力等。

关键词:银行业,减轻税负,资本,充足率

参考文献

[1]陈文涓.税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内源性提升[J].特区经济, 2006 (08)

[2]郭晓红.构建和谐银行业税收制度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5)

银行业简历 篇5

银行业简历模板本文由大学生简历网()为您提供,以下推荐一份应届生应聘个人简历范文作为模板参考。在求职中那么求职简历又是怎样写的呢?为了让你了解写个人简历时能写得更好更有效果在这推出一篇财务会计求职简历文章为写求职简历时作为模板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 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65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银行柜员:银行柜员、物业管理专员/助理:物业管理员、文秘/文员:办公室文员
工作年限: 5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花都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华逸五金商行起止年月:-01 ~ -02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员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花都支行起止年月:-03 ~ -08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银行柜员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州华逸五金商行起止年月:-01 ~ -02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员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花都支行起止年月:-03 ~ -08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银行柜员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花都区中等职业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日期: 2004-07-01
所学专业一: 商务英语 所学专业二: 物流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4-07 花都区中等职业学校 商务英语 中专  
2007-09 -07 花都区电视大学 物流管理 大专在读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4-07 花都区中等职业学校 商务英语 中专  
2007-09 -07 花都区电视大学 物流管理 大专在读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在职期间:三年半银行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曾获得:广东省农行服务之星,花都农行服务明星称号。

 

在校期间:担任三年班长,学校干部,热爱体育,曾获得:学校跳高,三级跳远第一名,擅长跑步,打篮球。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在农行工作期间,能够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得到客户的`认同与支持,也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我对工作热情,对客户真挚,微笑服务,感染客户,只需自己用心去做,就有信心做到最好,经历过很多,更懂得了珍惜。我是一匹有能力的千里马,只需遇到识马善用马的伯乐。

 

月薪要求:1500元/月以上,一个月休4天以上,包吃一餐。

 

银行业 篇6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业;影响

1 短期分析

中国作为最大也是迄今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性,一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很大,在GDP年均10%左右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每年约有15%左右的贷款增长,而且利率条件优惠,这样的市场条件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也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对外资有更大的接纳能力,换句话说,中国银行业对外资的接纳是客观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承受;二是中国的银行业机构通过加快改革和完善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先后通过国家注资的形式剥离不良资产,提高了资产质量,通过股份制改革,提高了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目前农行的注资和股份制改革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所以就目前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仍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地域优势和政策背景。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加深和政策的不断透明化,银行企业就只能通过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在平等竞争中战胜对手。

因此,我们预计短期内,由于在华外资银行的总体市场份额仍然较小,《条例》实施后又面临加紧改制、调整机构的迫切任务,外资银行的发展尚不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产生剧烈冲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2 长期分析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是过去国家行政支持以及严格的金融管制形成的,而并非竞争的结果,因此不能保证银行业效率提高。一定程度的放松管制,引进适度市场竞争是促进银行业效率提高的必要步骤。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可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并将这一竞争提高到国际化水平。

因此,长远来看,未来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在各种市场力量作用下动态演化的过程,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或降低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过去由于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其结果将是市场效率的提高。未来银行业的反垄断,将集中在大银行竞争行为的规制上。

3 外资银行的示范效应

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经营与管理,给中资银行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金融产品创新经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一些竞争案例的运作模式等都成为中资银行学习的对象。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将发生深刻变化,将从传统上过分依赖存贷款利差而生存转为更注重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并更注重中间业务的开拓,在交易环境、临柜服务、消息咨询方面更加完善,逐步扩大银行服务电子化和网络化的科技含量,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与外资银行的直接交往、合作、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水平上的差距。

4 加快了中国银行业的变革

目前我国已有20家中资银行先后接受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的入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有三家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改变了单一股权结构,提高了自身经营水平,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农行也正在加速财务重组,寻找境外战略投资者。外资金融机构一般有着良好的盈利动机,坚持市场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特别是它们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成熟的监督制度。更能推动中资银行发生质的变革,改变困扰中资银行低效率的局面。伴随利率、汇率管理放松和入世保护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必将大规模进入,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国有银行垄断金融市场的格局将被打破,金融业产权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而这样的金融市场结构必将提高市场效率,中国金融业也将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5 与中资银行强烈争夺高端客户

高端客户是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外资银行将以争夺跨国公司、三资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大的优质公司客户为主,主要利用中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局限,凭借其混业经营手段,满足中国企业的日趋旺盛的资本市场筹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以此推销信贷产品,并利用银团贷款的手段,分散风险获取利润,这将导致中国银行业越来越多地丧失自己的优势客户资源,使贷款业务逐渐萎缩,从而对自身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威胁。具体来看,第一,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推动型向个人消费驱动型的转变,消费者融资和消费信贷将成为中国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富有的个人提供服务将成为外资银行的重要目标市场。第二,在批发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目标企业客户主要是外资银行关注的客户群体,是拥有资金量较大的客户,是那些市场前景被看好的企业,其中也有中国的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及优质民营企业。第三,从服务理念来讲,中外资银行并无差别,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但在服务质量的管理、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将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上,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

6 在中间业务方面与中资银行激烈竞争

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间业务也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已占其总收入的40%~50%,像花旗、渣打、汇丰等著名外资银行,其中间业务收入占其利润比例高达70%以上,开发出的中间业务服务品种已高达3 000余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利用其混合经营的优势和运营能力,必然会注重开发收益高、风险小的中间业务及其他不占用资产但收益高的投资银行业务。而我国银行业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许多新业务无法开展,仅开展一些层次低业务如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等,中间业务服务品种仅260多种,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总收益的10%左右。外资银行大多跨国经营,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拥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广泛的代理及丰富的国际结算经验。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的海外网点少,国际结算往往通过总行代理,环节多,速度慢,资金在途时间长,从而效率低,加大了客户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涌入中国市场,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银行应积极应对,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银行体系;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建立了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芮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对策思考[J].江苏商论,2006,(1).

[2] 郭妍,张立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银行业 篇7

台湾银行企业为了提升服务的便捷性, 虽然均广泛设置实体自动柜员机 (ATM) , 并增添补折机、存款机等设备, 希望借此减少部分顾客临柜等待的时间, 但对于一般上班族而言, 工作之余还要特地跑银行、找ATM等, 仍感觉不够不便。

随着网络科技发达及智慧型手持设备的普及, 各家银行业者为满足客户需求, 除持续研发及更新网络银行功能外, 并纷纷推出移动网络银行、网络ATM等功能。目前, 帐户查询、转账、缴费、换汇、定存、基金、保险、信用卡、贷款等传统临柜业务, 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大幅缩减顾客到分行临柜的等待时间。

银行服务数字化所提升的便捷性, 逐渐改变顾客对于银行功能的使用习惯, 不仅使各家银行的分行临柜使用率较以往大幅缩减, 更使广大金融从业人员面临转型的压力, 这些问题值得企业深入探讨。

两岸金融开放银行业绩起飞

根据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近5年银行业TOP10业者排名 (如表1) 分析, 除台北富邦在2013年起挤进前十名外, 2010年至2013年排名并无明显变动, 显示岛内银行业呈现大者恒大趋势。

根据2014年台湾银行业排名后可见, 除“中国信托”、国泰世华及台北富邦为岛内前三大“本土民营”银行外, 其余企业均为“公股银行” (如台湾银行、土地银行) 或“泛公股银行” (如合作金库、第一商银、华南商银) , 可见在台湾当局的长期扶植下, 公股银行及民营化的泛公股银行仍享有庞大的资源优势。长期位居银行业TOP10龙头的“中华邮政”, 除了可办理金融业务外, 同时具备邮务功能, 因其富含政策性考量, 故暂不纳入讨论范围。

注:由于银行业的业务性质特殊, 故其排名并不以营收为主, 而是由资产总额为排名指标。资料来源: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

资料来源: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

再以银行业TOP10业者之行业营收总额变化 (如图1) 来看, 扣除受到欧债危机影响, 银行业2011年营收总额较2010年呈现大幅缩减外, 随着两岸金融交流逐步开放, 各家银行开始推出人民币相关业务, 岛内银行业者亦纷纷前往中国大陆设立分支机构及营业据点, 带动2011年后营收成长。尤其2014年营收已达到新台币4, 771亿元水准, 相较于2013年成长超过15%, 银行业TOP10业者总营收呈现逐年成长趋势, 整体表现相当亮眼。

银行的分行数量缩减

根据台湾当局的统计结果, 最近一年台湾银行企业TOP10 (如表2) 中, 除去“中华邮政”不纳入本文讨论外, 2015年分行数量排名前三的均为“泛公股银行”。其中合作金库居冠, 分行总数已达270家;其次为第一商银的189家;第三名为华南商银的185家。少数挤入银行业TOP10企业排名的民营银行中, 国泰世华分行家数最多已达164家, 位居第四位;“中国信托”以147家分行数位居第七位;台北富邦以124家分行数名列第八位。

再根据岛内银行、岛外银行在台分行的总机构数及分机构数统计表 (如表3) 来看, 扣除“中央银行”后, 2015年岛内银行总机构数39家, 分机构数3, 444家;岛外银行在台分行总机构数30家, 在台分行分机构数39家。

其中岛内银行分机构数在2011年至2014年间快速增长, 共增加101家, 但增长速度呈逐年趋缓现象。鉴于银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同业间竞争激烈、业务增长不易等因素影响, 为了有效利用分行资源, 台湾各银行企业对旗下分行展开汰弱留强, 加上顾客临柜需求逐渐减少, 2014年至2015年间, 台湾岛内银行的分机构数缩减16家, 可见岛内银行分机构数已渐趋于饱和。

台湾当局推动Bank 3.0

随着岛内金融环境改变, 加上各家银行企业的网络银行功能推广多年, 银行客户使用习惯已逐渐转变, 数字化金融发展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台湾金融管理部门于2015年1月正式对外宣布推动“打造数位化金融环境3.0” (Bank 3.0) 的方案, 并放宽及新增12项在线申办业务, 此举不仅加速台湾银行企业投入网络银行等新功能的开发及整合, 更提高了台湾金融业对资讯及数字营销人才的需求, 使台湾银行企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

以台湾银行为例, 为配合Bank 3.0, 该银行自2015年7月起已针对旗下存款业务、授信业务、信用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共同营销业务进行线上功能调整。目前, 已新增线上开户、申请约定转入账号、申请结清帐户、申办贷款、线上同意银行查询联征中心信用资料、申办信用卡、信托开户、认识客户作业 (KYC) 及客户风险承受度测验、共同营销约定更改等功能。其余各家银行企业也陆续跟进。

资料来源:台湾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统计月报”

银行业 篇8

一、美国银行业近代发展历程中的两个核心支撑

1.金融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发展是金融创新的基石。美国有先进和完备的金融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极大地培养了金融人才和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美国众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有扎实完备的经济金融领域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且具备在各自领域造诣颇深的师资队伍体系,同时他们也是本领域的践行者,众多金融师资甚至自身开办金融公司,大大超过了国内教育体系的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及先进性,同时大学的教授们能非常及时地将研究结合已经发生或者当前市场的热点,很大程度反映了美国基础理论教学超越了国内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因此在国内一方面要建立更完备的金融及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专业教学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更加重视基础性理论的研究,及研究和市场的结合。

2.开放竞争的市场是金融创新发展最核心的力量。美国金融市场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是开放式的市场和市场竞争,竞争是创新的动力,创新带动着市场的发展。制度保护竞争和创新,市场的各类主体均参与到这样的竞争和创新中去,特别是美国银行业的竞争和创新尤为突出,竞争激烈,每家银行惟有培育自身的经营特色,甚至是对每一个资产级别的客户开发或引入新的产品,创新产品工具,才能确保盈利来源,规避倒闭、被并购的厄运。一些银行经营特色表现的尤为显著和突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银行,尤其培育了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而形成了显著地竞争力,扮演着“蛇吞象”的角色。如美国化学银行在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中的成功经验,促使其有能力并购了著名的大通银行而保留了大通银行的名称,美国西北银行在小微金融和交叉销售方面的成经验,最终有实力购富国银行而保留富国银行的名称,至今富国银行已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好和美国市值最高的商业银行,竞争市场的游戏规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中美银行业水平的差距

1.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美国自1970 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于1986 年全面完成利率市场化,银行间的竞争显著加剧。利率竞争驱动的“金融脱媒”也给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银行整体的资金成本会大幅上升,而资金稳定性显著下降,流动性风险随之愈发突出。同时,加州等地的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美国出现了很多为房地产提供信贷的金融信贷公司,这些都刺激了银行放松风险控制,开始介入风险更大的领域,而随着房地产泡沫的逐步破灭,呼之欲出便是震动全球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在美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后20 多年里,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剧痛期,大量银行倒闭。全美银行数量从上世纪70年代高峰期的18000 多家骤减至目前的7000 家以下。自1996年以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行了近20 年。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主要分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贴现利率的市场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三个阶段。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放开。银行业纷纷大力推进业务转型,唯独那些能够迅速转型适应市场的银行才能屹立不倒,甚至以几何级数式的爆发增长,诠释着“化危为机”的故事。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即将迈出,存款利率上限幅度已达到50%,全面放开仅一步之遥。国内银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五大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长基本为零,若考虑风险资产的加速暴露因素,国内大部分银行的利润增长实际为负,与过去5 年乃至10 年的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可以称为断崖式。对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产生巨大冲击。

2.银行监管的差异。自从美国上世纪60 年代出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后,奠定了美国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直至1999 年颁布的《金融现代化服务法》规定,银行可通过银行控股公司另外设立的子公司,可在限定范围内经营证券业务。其实《金融现代化服务法》仅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体制已经解体,混业经营已经十分普遍,大的商业银行已成为典型的美国式全能银行。该法案从法律上明确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至此,美国结束了长达66 年之久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银行业混业经营盛行至今,直接助长,乃至倒闭了美国银行业强大创新能力的产生。相反,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限制,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行分业监管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这一监管模式制约了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领域的交叉和同一金融机构的扩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利息业务多方位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银行除传动的存贷业务之外,基本无其他有效手段支撑其发展。美国的发展历程相类似,中国随着经济、金融、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众多金融机构在利润的驱使下,不断向分业的禁区侵蚀,而金融创新的发展,也使商业银行与证券、信托、基金业务的界限逐渐拉近。中国金融体系由分业向混业经营的演化已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循序渐进,各类配套设施要先行:股票市场的纵深化要加强,并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体系需变革,中国人民银行应学习美联储,实现货币政策权和监管权的统一;监管资源应加强整合,可考虑建立金融监管委员会制度,加强监管协调力度,提高混业监管的能力。

3.业务结构的差异。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新世纪以来对银行混业经营的管控放松,美国银行业在近30 多年时间里,业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首要表现是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由20%大幅提升到40%,而中国银行业的这一数据为14%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业务转型对美国银行机构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浪中生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美国银行业对理财业务,特别是对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非常重视,与理财业务有关的组织架构、产品和服务以及业务模式、流程等均已非常成熟,带来了利润丰厚,也是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对整体效益的贡献度很高。相比之下,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存在着单一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非利息收入业务量较大,附加值高的非利息收入业务量较小。这或许是中国银行业在面临当前金融市场系列挑战和困境时,最大的顽疾所在。

4.金融创新的差异。总体来看,中国银行业与美国相比,在金融创新上明显不足:金融机构内部缺乏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政府行为的不当;金融市场立法的不完善等因素,直接制约着我国金融创新活力。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国金融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创新活力:对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即各类国有金融机构改制重组,建立现代经营机制,增强金融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培育竞争性的市场,构建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加强金融创新的力度,开发新型金融工具,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完善金融法规的建设,构建良好法律环境。

具体到金融创新活动的产品形式上,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就是美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代表作品之一。而在中国银行资产证券化虽有十余年发展历程,但额度较小,直至2013 年起,中国银监会开始提倡大力发展银行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额度为4000 亿元。金融结构上,银行业金融融资结构一定要更灵活,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比如影子银行是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说是一个正面的事,中国相比美国是过冷而不是过热,所以要更多地发展影子银行。交易方式上,金融创新使得传统的股权与债权投融资工具之间的界限变得混淆模糊,投资产品的产权关系、风险和收益特征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也会出现金融监管也越来越跟不上创新的步伐,二者之间的脱节日趋严重。总体来看,开展各类创新业务都必须考虑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管理创新的能力。此外,当前国内的融资资产结构单一,但正在加速转变,银行信贷资产增长速度已远低于其他类金融资产的增速,一旦中国的金融创新较为发达,中国可能也要同发达国家考虑建立不同模式的双峰监管模式。

三、面临当前环境,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策略思考

1.应对利率市场化举措。美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举措对我国银行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优化存贷结构。调整存款结构,缓释资金来源压力,构建融资体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积极开拓多元化、多渠道的存款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方式。调整贷款结构,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提高存贷比,减轻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负面冲击。二是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结构,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大力推进银行理财业务向个性化和综合化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一部分风险较大的资产在资本市场出售,迅速回收资金,获得中间价差,提高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收益率,降低利率风险敞口。三是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要努力实现客户层级下沉,重点发展小微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为客户提供专属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提高贷款收益率。同时,应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利率优惠、提前还款以及违约概率等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减少利率与风险不匹配造成的损失。

2.金融产品创新借鉴。一是完善创新机制。推进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必须配有一套合理的创新机制,包括内部激励机制和产品考核机制。运用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产品设计人员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对原有产品的研究、对市场热点的追逐,发掘产品创新的亮点。产品考核机制为的是有力刺激业务经理的积极性,提升对客户的需求、市场的动向把握能力,更加贴近客户地服务。在产品考核体系下,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是必要的保证。二是强化产品创新。明确产品创新的两种类型:市场上从没有过的全新产品创新、对市场现有产品进行再运用和整合推广。因为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各类银行产品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无论是个人产品还是公司产品以及同业产品,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针对全新产品创新类型,对我国银行业而言难度较大,推广成本较高。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银行业推出的全新产品,但此类应仅仅作为产品创新的补充。关键是构建产品整合平台。在产品线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强化银行内部产品管理的重新整合,比如同类产品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品牌。在整合以后,可能在功能上、流程上更加便捷,以“平台”类产品进行推广,比如理财平台、融资平台等等,在平台上更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三是服务流程再造。就现实而言,当前中国银行业市场各类型产品比比皆是而不缺乏,但大都在服务流程、管理流程上存一定瑕疵,这也提出了广泛的创新机会。比如购买理财产品,国内银行业普遍的填单程序复杂繁琐,而美国银行在客户首次购买时程序就相对简易,二次购买提交一个身份证件即可,这个差异可能就是由于银行系统处理的逻辑不相同。这就是流程服务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等待、填写等流程,而这些流程让银行的系统去处理,这就是流程的再造。四是构建强大、高效的交叉销售体系。要提高客户资源的利用能力,高度注重销售,尤其是交叉销售,提升向客户推销本行产品的能力。以此大大降低销售成本,提升客户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此方面作为全美交叉销售冠军的富国银行具有诸多先进经验,我们可专题进行学习借鉴。

3.小微金融业务借鉴。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实践案例。富国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期间, 盈利能力没出现实质性经营性拐点,反而经营业绩节节攀升。富国银行是美国第一的抵押贷款发放者、第一的小微企业贷款发放者、拥有全美第一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同时还是美国唯一一家被穆迪评级机构评为AAA级别的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取得了辉煌业绩。在发展小微企业业务方面,利用信用报告分析和自动化评级,专门负责以下两个贷款产品线,实现循环贷款的高效审批。我国银行业可具体借鉴经验。一是在业务开展时更多的是从顾客角度出发,重视小微企业客户,将大部分小微企业定位为个人(消费者)市场下的一个特殊细分市场,而不是“企业”客户;同时不盲目追求大客户,坚信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并非就比大机构客户业务风险大。这一服务理念要贯穿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中。二是放贷流程的重大改变会使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盈利性大增。要高度注重对渠道的建设,柜台、电话、网络和ATM的建设要强化完备。可借鉴富国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贷款流程作出重大改变后,实现了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的自动化审核批复,使小微企业贷款得以实现批量化审批;同时其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企业覆盖面广,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大举提高了业务的总量,并使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盈利性大增。三是坚持严格的风险管理,保持银行稳健的财务结构。应高度注重贷款发放的分散化,通过贷款发放规模的控制、发放行业的分散化以及发放对象地理位置的分散化三个方面来降低贷款风险。

美国银行业的成败得失,对于中国银行业审视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防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促使我们更加客观、系统地审视中国银行发展潮流,也触发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之路,对做好金融改革创新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摘要: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转型发展时间紧迫,如何较好适应深刻变化的金融环境,增强自身发展动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在变革中实现提升。文章基于美国银行业近代以来发展历程视角,挖掘美国银行业在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其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对中美银行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利率管制、行政监管、业务结构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关键性区别,并结合美国银行的个体案例,提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进产品创新和提升小微金融业务能力的方向和框架,对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瑶英.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战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周素彦.美国银行业业务创新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商业研究,2006(10)

[3]吴亮东.美国银行业发展经验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7(35)

[4]刘明彦.银行业收入结构:美国、德国和中国的一项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12(5)

[5]李欣,赵旭升.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的经验及借鉴.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3(4)

[6]杨信远.197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监管改革的变迁及启示.吉林大学,2015

[7]田志鹏,张欢.美国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甘肃金融,2012(3)

银行业 篇9

一、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内在结构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但是, 就全国范围来说, 这种多元化格局, 只是完成了对原有金融机构体系的外部整合。实质上, 仍然是国有银行“一统天下”另外,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产值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 而得到的贷款不到30%。信贷结构的扭曲, 使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地下钱庄和非法金融活动屡禁不止, 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地下金融的规模相当大。地下金融不仅效率低, 不规范, 还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有专家指出, 与其让民间金融在地下活动, 不如干脆让他们合法化、正规化。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徐滇庆认为, 在中国, 发展民营银行虽然首先是为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但是, 其主要意义却是在制度创新方面。也就是说, 在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情况下, 组建一些民营银行, 让民营银行来挑战国有银行, 逐步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 并使国有银行在竞争中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管机制, 以期有效地建立高效率的、稳定的金融秩序。。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 形成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大型的金融机构与众多中小型金融机构竞争共存的新局面, 从而改变经济结构与金融组织体系结构的不对称程度。一国金融结构的变迁是金融深化的重要表现, 民营银行的发展必将使我国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辐射面、渗透力和适应性日益增强。

二、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

目前的银行体系对大中型企业融资更为有利, 而对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动力不足。信息不对称、合格的抵质押品缺乏、贷款风险大且成本高等问题, 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无法通过正规融资渠道得以满足, 被迫转向非正规融资渠道。而民营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资产规模小、经营灵活, 而且股东也为当地的企业和自然人, 熟悉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 信息传递效率高, 系统性降低信息识别成本, 克服了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等难题, 从而能够长期、稳健、高效地为小微企业服务。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凭借着灵活的机制, 船小好掉头, 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增长速度要比国有企业快得多。众所周知, 有些国有企业规模很大, 设备先进, 人才济济, 可是在市场竞争中就是斗不过规模小得多的民营企业。国有银行拥有国有企业的一切弊端, 机构臃肿, 服务质量低下, 态度生硬, 金融产品单一, 缺乏竞争力。国有银行的无能为民营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民营金融体系的成长, 民营银行很快就能解决异地存储、中间清算和支付等技术问题。规模经济给国有银行带来的竞争优势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三、有助于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

民间资本充足, 投资欲望强烈, 但没有比较合适的投资渠道, 大量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游资已成为潜在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导火索。有一种非常普遍、十分荒谬的说法:“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难题。”这是政府和银行开脱自己发展金融不力的借口。每一个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老板都需要更多的资金, 发展自己的企业, 当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贷款要求, 但是, 稍微有思维的人都可以判断, 有近万家私人银行的美国和只有300多家银行且大部分都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国有银行的中国相比, 哪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更难。设立民营银行可为民间资金开辟较好的投资渠道, 引导民间资金从地下进入到正规金融领域, 将之转化为投资, 实现民间资本的优化配置,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要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彻底杜绝高利贷犯罪行为, 只有一条路, 没有第二条路, 那就是打破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 积极落实“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 全面开放民营银行, 让大量符合规定的“地下钱庄”在“地上”合法化经营。

综上所述, 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转方式、调结构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 民营银行的发展, 对改善金融竞争生态, 增加金融服务供给, 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面临的融资约束, 提高宏观融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今年7月份推出的金融“国十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一时间数不胜数的上市公司纷纷跻身民营银行申请行列。遵循自由准入原则、自下而上组建民营银行, 能够彻底地实现政企分开, 更好地按照市场机制运作。

银行业 篇10

银行业之惑:为何传统金融土壤中无法孕育互联网金融之花?

回顾一下历史, 我们便会惊异地发现, 早在十多年前银行业就已实现了技术联网, 而每一个刷卡消费的商户就是一个数据接收点。因此, 对于银行而言, 跟踪用户购物行为, 并做大数据分析其实并不困难, 所以人们自然认为互联网金融从银行业中孕育而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 现实结果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互联网金融首先从互联网技术企业诞生, 并且银行业正前所未有地遭受着互联网金融的猛烈侵袭而备受煎熬。对此,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传统金融土壤中无法孕育互联网金融之花?”笔者认为, 造成上述结果的根源在于:银行业对于交易效率、运营成本以及互联网核心本质的理解偏颇所致。

在金融领域, 从银行融资的行为被称为间接融资, 因此, 银行扮演了资金融通的媒介角色。然而,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颠覆了上述商业模式, 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点对点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而真正产生数据信息的是每一个网络个体, 也就是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如今谁拥有这些数据信息?是网络个体行为发生的场所——互联网平台, 就如同实体商场。既然如此, 互联网平台为何不自己组合数据信息发售金融产品?

其实, 金融本质上就是数据信息, 所有金融产品就是数据信息的不同组合。而这些数据信息并不是来自于传统银行, 因为数据信息流过的地方, 任何金融产品都可以想象, 而这也就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同时,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信息在人际间的传播速率, 使得传播速率由原先的生物级跃升为光电级, 这样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共享的信息空间, 另一方面极大地延展了信息传播的人群边界, 进而开启了信息化金融的新时代!

事实上, 在信息化金融时代, 由于传统银行的运营效率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 因而它的存在对于资金融通不仅起不到高效对接的正效应, 反而起了阻滞资金融通的负作用。以往, 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在于营销渠道的便利, 即其依托星罗棋布的营业网点便可轻松获取竞争优势。然而,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使得这一竞争优势一去不复返, 因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平台, 摆脱了对营业网点的依赖, 在竞争中轻松获取了非对称性的竞争优势, 进而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商业盈利模式。

可见, 在以往的工业化金融时代, 市场竞争法则是“大鱼吃小鱼”, 即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所依托的是显性的资本规模与网点渠道, 其核心优势是“力量”;现如今进入了信息化金融时代, 竞争法则已转变为“快鱼吃慢鱼”, 即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所倚仗的是隐性的技术平台与信息渠道, 其核心优势是“速度”, 而业态进化迟缓的传统银行们正迅速沦为难以适应互联网生存新环境的恐龙一族!

互联网之秘: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 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显然, 传统金融土壤中之所以未能开出绚丽夺目的互联网金融之花, 这源于以往银行业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的本质特性理解的偏颇所致, 其将互联网简单地界定为仅仅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已 (例如, 当年银行业认为其涉足互联网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刷卡渠道罢了!) , 因而其对于互联网进行认知与研判仅停留在“术”这一低层次的思维层面上, 缺乏从“道”这一高层次的思维境界出发的分析与决断, 也就自然难以作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预判与长远性的行为决策。可见, 今天的竞争结果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已现端倪。

笔者认为, 事实上互联网作为一种数据信息的渠道载体, 其既是一种技术手段的体现, 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表达!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之争的本质是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较量, 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与体制性思维模式之争, 前者的思维核心是“开放精神”, 其心智特质是“追求变化”;而后者的思维核心是“封闭心态”, 其心智特质是“寻求稳定”。

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行为特质, 我们便不难发现, 互联网思维模式具有以下三个心智基因, 分别为;第一, 开放精神;第二, 市场化思维习惯;第三, 扁平化运营理念。而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体制性思维则与之相对应地亦具有以下三个心智基因, 分别为:第一, 封闭心态;第二, 体制化思维习惯;第三, 科层化管理理念。

银行业之所以具有强烈的体制性思维特质, 其根源在于:银行业的第一经营要旨是“确保资产安全”, 其次才是“资产保值增值”。然而, 以往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 传统金融业态只能采取“静态封闭”的业务管理模式, 以达成“资产安全”的管理诉求, 进而强化了银行业的体制性思维模式, 致使银行从业人员的心智思维与其行为习惯之间交互作用、彼此推动, 最终形成了一个思维模式与运营体制之间相互强化的心智闭环, 因而导致银行从业人员一旦置身其中, 则无论是其心智思维还是行为模式都难以摆脱传统体制性思维的惯性束缚。

结果, 银行业自然也就缺乏了内生性的自我变革的意愿与动力, 因为在传统银行人的心智模式中所缺乏的正是“寻求变革与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基因, 因而亟需外力的介入与影响。现今, 互联网的出现正是代表了这股外力,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事实上, 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传统银行人的心智思维模式的影响宛如一股清风吹皱了一池春水, 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银行业固有利益格局的触动冲击则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银行业再造之路:既要引入网络平台, 更要现实心智转变!

老子《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 非常道。”即强调世间万物, 稳定只是暂时的, 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今天,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举打破了银行业思维模式与运营体制的心智闭环, 进而消解了传统银行业“为了‘安全’而力求‘稳定’”的组织文化, 推动传统银行业脱离了“内卷式”的周而复始的惯性思维轨道, 裹挟其开始了业态演化的全新进程。

然而, 由于传统银行业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开始其业态再造之路, 于是未知的经营风险亦随之而生。因此, 对银行经营者而言, 如何才能稳中求进 (即如何在稳定与变革之间不断地找寻到新的动态平衡点) 便成为了业态运营的第一要务。因为这一自我变革过程宛如一个初学者尝试着学骑自行车, 既要保持平衡稳定, 又要能够曲折前行, 这就仿佛让一个已经习惯于低速步行之人一下子 (跨越了中速跑步阶段) 开始学习高速骑车前行, 这不仅是意味着其行为习惯的改变, 更是要求心智模式的转型, 难度之高、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 这一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级递升、不断摸索、逐步适应的长期过程,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 一方面要切忌心浮气躁、急功冒进, 为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贸然采取“休克疗法”, 致使乱象丛生、局面失控;同时, 另一方面, 也不可因噎废食, 畏难而退, 错失机遇, 而应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 制定银行业态进化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银行业态再造之路。

事实上,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放开等对于银行运营及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互联网金融, 其本质是通过营销渠道的创新, 实现了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产品 (如货币基金等) 由线下销售向线上销售的运营模式转型。因此, 在不久的未来, 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将彼此学习、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即未来的银行业态将呈现出线上线下业态融合趋同的新态势、良性竞合的新格局;与之相应, 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新模式亦将伴随而生。

与之相应, 银行监管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型, 即由传统的财务监管模式向现代的信息监管模式升级, 其具体特征表现为:第一, 由线下监管向线上监管转型;第二, 由静态安全监管向动态安全监管转型; 第三, 由传统人力监管向网络软件监管转型;第四, 由过时的财务数据监管向实时的金融信息监管转型, 即由原先的单一线下监管的传统模式向线上线下复合监管的现代模式演进。

银行业敞开大门 篇11

当然,全面开放进程并不涉及可能的“审慎性”措施,而且在WTO规则中也未对“审慎性”进行明确的解释,这给监管层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就在同一天,最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生效,新政策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法人机构,而有关许可证的各种限制则予以保留。

回首人世以来的五年,中国银行业在整体改革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悲观性论调随处可见。而随着国家财政注资、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措施,交通银行(HK 3328)、建设银行(HK0939)、中国银行(SH 601988、HK 3988)、工商银行(SH601398、HK 1398)已先后成功上市,并且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专家认为,竞争并未像此前预期那样使得银行资产状况恶化。有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总体不良贷款率已经由2002年末的23%下降到2006年年中的8%以下。而在中国银行业目前最为开放、竞争最为激烈的上海(拥有全部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的55%,网点数的33%),其2005年底全部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3.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在中国也有一定进展,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股权投资方面日益活跃,投资总额超过190亿美元。不仅在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中成为战略投资者,也渗透进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一个特例是,美国新桥甚至获得了深发展(SZ 000001)的控制性股权。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由于经营方面存在的限制,外资银行自有机构的业务增长并未出现超出预期的增长。若以总资产的份额计算,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略低于2%(上海的这一数据为13%),其业务增长率同中资银行的平均增长水平大致相当,甚至略低。

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外资银行的网点数非常少,截至2006年6月30日,进入中国的71家外资银行共设有183个分支机构和14家当地法人子公司。而国内中小股份制银行网点便可达到数百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拥有上万个。外资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增长达到全国性银行的规模,而目前存在的25%持股上限也阻碍了其获得国内银行的控股权,比如之前花旗对广发银行的竞购,最终以一种折中方式实现。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面开放也意味着需要对内开放。中国银行业在对外打开国门的同时,还应向民营资本开放,进一步减少制度障碍,引导和培育民间信用,支持发展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退出机制,允许银行破产,这样才会使得中资银行真正感受到生存的竞争压力。

毕竟在入世的前五年内,中国银行业面临来自外资的竞争很有限,而且在政府的帮助下才解决了历史包袱问题,目前尚不足以说明究竟能否顶得住真实的市场考验。而对于中资银行来说,经营理念的转变尤其重要,尽可能摆脱间质化竞争,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才能在失去保护的情况站稳脚跟。

花旗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沈明高_外资银行也不会指望着12月11日这天中国银行业大门全部打开,它在慢慢进来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在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本土化,因而更能适应中国市场。

穆迪公司:精心安排开放步伐对于中国金融系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谨慎起见,应力求避免“过快”的变化。但另一方面,“过慢”也可能损害银行体系。

惠誉公司:随着二线银行启动重组工作,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将继续改善,但是从银行整个层面来看,银行间的差异将会变大。

《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一位研究员的话:“公司化改革和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也只是停留在总行的层面,这些要从总行传达到分行、支行甚至窗口,还需要很多时间,我们应该给银行更多的时间。”

《证券日报》:尽管我国的银行体系在过去几年实施了颠覆性转型,资产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到现在为止恐怕还很难十分有信心地断定银行的风险已经消除。

银行业遇上“3·15” 篇12

“两会”闭幕不久,便有专业人士预测,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国民经济重要脉搏的银行业将呈现五大变化,当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热议并未消退,其中,“更加关注消费者”也是榜上有名。

其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在国际上已形成共识。早在1995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泰勒在“双峰”论中,便提及“对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管,防止欺诈和不公正交易,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是金融监管的2个目标之一。

在过去的10年,由于我国银行业将重点放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关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工作,编制部门并没有授予相关的职责,导致相关工作进程缓慢。与此同时,国内金融市场也是枪林弹雨,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不排除某些银行从业者为争取利益而夸大事实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实存在,再加上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愈来愈高,金融机构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种种因素导致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发生:银行业快速发展,而消费者的投诉也未曾中断。

在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保护日,中银协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报告中显示,2012年,中银协共受理各类客户再投诉案件298件,且关于服务效率、理财产品销售、电子银行安全性及人性化服务和客户信息保护机制方面的银行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总体来说,银行的服务水平、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银行服务类再投诉较2011年降低了32.4%,收费类投诉量下降了40%。而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显示,行业整体满意度比2011年增加7.13分,平均得分达到72.13分,在柜台网点服务、银行理财产品、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ATM等方面服务满意度均有提升。

在我们看来,这份“成绩单”虽说不上优秀,但也是银行业努力的回馈。去年年底,“一行三会”均已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职司局,并要求商业银行保障和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在今年的“3·15”消费者保护日,中银协在京发布了《银行从业人员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读本》,尽管它面向的是银行从业人员,但却存在着重要意义。该读本是基于我国现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根据银行消费者的特殊性,首次提出了银行消费者9大权利的概念。

与此同时,国内多数国有银行在消费者服务反馈方面都已付诸行动,在所属营业网点和官方网站均公布了客户投诉渠道和方法,并通过开通客服、信用卡、电子银行等多种渠道收集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而对于投诉处理情况,银行内部均设有专门机构进行持续监测并作定期报告,以防消费者的投诉石沉大海。

上一篇:结构光三维测量下一篇:健康体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