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精选4篇)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 篇1
原发性手汗病是一种因交感神经兴奋异常升高致使患者手部极易出汗的病症[1], 在天气热或紧张状态下, 患者手汗明显增多, 有时汗多如滴珠状, 腋下及双足也会伴随多汗[2]。手汗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3], 临床上对手汗症的治疗研究日益受重视, 对中重度手汗症患者, 可采用半坐卧位或侧卧位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术来治疗, 有微创安全和疗效确切的优点[4], 但是均需双腔气管插管。本研究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患有手汗症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俯卧位胸腔镜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 对疗效结果、代偿性多汗进行观察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手汗症患者, 其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最小15岁, 最大38岁, 平均年龄23.5岁。手术前对患者做有关身体检查, 50例患者均无严重慢性疾病, 无肺炎及胸膜炎病史, 均已排除由中枢神经系统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多汗。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俯卧位胸腔镜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1.2 临床表现
50例患者自幼出现手掌多汗, 其中32例伴随腋窝部位多汗, 30例伴随足底出现多汗, 患者均因手掌多汗严重而主诉就诊。所有患者均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气温较高情况下出汗症状加重。多汗程度标准即手汗症病变程度由轻到重分成3级:轻度为手掌潮湿;中度为手掌出汗时湿透1条手帕;重度为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本研究的50例患者中, 中度27例, 重度23例。
1.3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成功后, 取俯卧位, 垫高胸部, 双臂外展, 常规消毒两侧胸部铺巾, 取右侧第5肋间腋后线切口长约1 cm, 置入胸腔镜, 运用人造气胸将肺塌陷, 取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长0.5 cm切口, 插入电凝钩, 确认第4肋骨后肋处交感神经链, 然后对T4水平交感神经链进行灼断, 并向外侧延长2 cm。检查术野无出血, 此时, 麻醉师做好配合, 在肺叶完全复张状态下, 拔出镜鞘并缝合好伤口, 再同样行左侧手术, 手术结束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送回病房续观察。
1.4 疗效判定
术后与术前的病情作对比, 以患者术后的手掌干湿度和手掌皮肤温度作为判定依据:手掌干燥、手掌温度升高1.3℃以上为有效;手掌依然潮湿、手掌温度升高不到1℃判定为无效[5]。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50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平均手术时间24.6分钟 (从切皮到缝好皮肤, 完成两侧手术) , 无中转开胸情况发生。手术过程中, 全部患者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处于稳定状态, 无明显血气胸、肺不张及霍纳氏症的出现, 无死亡病例。
2.2 术后疗效
50例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 无Horner’s症, 无重新放置胸管。代偿性多汗3例, 均为轻度, 患者可接受。平均住院3.8天, 平均手术时间24.6分钟 (从切皮到缝好皮肤, 完成两侧手术) 。术前及术后1天分别监测手掌温度, 比手术前升高约1.5~3.2℃, 平均约2.1℃。
3 讨论
手汗症以手掌多汗为主要特征, 有的患者伴随足底及腋下部位多汗。目前, 对手汗症的发病原因尚未进一步证实, 多认为是由于胸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的手部多汗。其发病率约为0.5%~3.0%, 年轻人中有3‰的人患有手汗病, 其中1/8的患者有家族倾向。多数患者手汗症状自幼儿时期就有所发现, 青春期时期逐渐加剧, 以至于有些情况下汗如滴珠状[6]。随着病情的加重, 手汗症给患者生活和工作上带来诸多的不便。手汗症的治疗一直是棘手的问题, 对其治疗的方法虽然不少, 效果却不容乐观。其中非手术治疗方法有戊二醛 (鞣酸等收敛剂) 10%~20%氯化铝吸水剂、止汗剂、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中医针灸疗法、催眠心理疗法以及电离子透入等疗法。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却因副作用较大, 限制了应用。手术对手汗症的治疗也做过多种尝试, 以往临床上采用锁骨上径路和剖胸手术, 但是此类手术易造成大创伤、疤痕和安全隐患, 患者多难以接受。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推广, 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由于治疗手汗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疗效确切而被广泛应用。当前多采用半坐卧位术式和侧卧位术式, 前者术中常遇到肺尖部萎陷不好, 使得手术部位暴露不佳, 后者需要两次摆体位、消毒, 而且二者均需双腔气管插管。综合上述考虑, 我们采用俯卧位术式, 可以在单腔气管插管下较好地暴露交感神经链。手术中实行T4单处切断, 同时沿第四肋骨表面向外侧烧灼约2 cm, 以达到烧断可能存在的Kuntz纤维等交感神经侧支。整个手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至效应器过程中的神经传递活动, 来达到治疗手汗症的目的。手术操作过程简单, 花费时间短,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副作用。
Horner’s症是俯卧位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 是由手术中损伤了T1神经节引起, 主要与切断神经链水平较高有关, T4水平的切断则基本可以避免。而代偿性多汗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代偿性多汗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但与神经链切断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减低切断水平可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出现。另外以前选择T2水平的切断,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双手太干燥, 而T4水平的切断可以保持患者应有的 (正常人) 出汗水平。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 运用单腔插管、俯卧位胸腔镜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有效率100%, 具有并发症少、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尤其仅需单腔气管插管的优点, 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原发性手汗症
参考文献
[1]云峰, 张水军, 余艳华, 等.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 :52-54.
[2]李辉, 闫玉生, 蔡少如, 等.改良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41例[J].广东医学, 2012 (7) :961-963.
[3]张健, 谷力加.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5) :443-445.
[4]贾克刚, 丛伟, 拉尔布, 等.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5) :70-72.
[5]刘翔, 田海清, 曾跃红.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10例[J].医学临床研究, 2006 (3) :428-430.
[6]朱子宜, 陈永胜, 宋伟.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150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7 (7) :766-770.
[7]秦雄, 赵学维, 文选.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95例[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364.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 篇2
关键词:侧卧位推拿,颈部功能运动,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颈部长期劳损, 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或骨质退行性改变引起神经根受压, 导致颈椎动脉、颈神经根、颈部脊髓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1,2,3]。本病多发于46岁以上的人群, 男女皆可发生, 多因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造成。临床发病起初见颈肩部疼痛不适, 颈项强直;神经根受压时出现颈肩痛、颈枕痛;第5颈椎以下受压时, 出现颈僵, 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出现放射性疼痛, 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沉重、抬手无力、持物坠地等症状[4,5]。
对于本病的治疗,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以近5年来具有代表性的65例病例作为参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 均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其中男37例, 女28例;年龄最小30岁, 最大72岁, 平均56岁;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3年。诊查:多数患者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颈部后伸受限。当颈部候伸或向患侧弯曲时可出现上肢和手部放射性麻木和疼痛。压顶、叩顶试验阳性。X线可明确诊断。颈椎骨折脱位、先天性椎病融合乳突炎、椎管内疾患、肿瘤患者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2 治疗
1.2.1 常规治疗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通经活络、解除痉挛、滑利校正关节。取穴:风池、风府、天顶、肩颈、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缺盆、手三里、合谷、颈肩部压痛点等。手法采用推、擦、揉、点、按、滚、弹拨、拔身等。 (1) 推揉, 滚拿舒经法:以右侧在上为例, 患者取健侧卧位, 头部微前屈, 头侧下部垫枕, 使颈部略侧向健侧, 医者站于其头后, 左手扶其头部, 另一手掌推、擦鱼际滚冈上肌、肩胛区, 颈后部肌肉。再用多只轻快拿揉颈部反复数次。 (2) 揉拨点按通经法:患者体位同上。医者站于患者头后方, 用一手扶其肩部, 另一手用拇指, 从肩胛下角拨揉督脉及两侧夹脊、冈上肌、斜方肌外援、枕骨下缘, 反复数次。在施术过程中, 反复点揉, 风驰、风府、天顶、肩颈、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缺盆。再用拇指或十指弹拨, 尺三里 (小海下2寸) 、手三里等。痛点条索样物触多次弹波, 点按。 (3) 拿揉滚打伤肢法:患者体位同上, 医者站于其后方, 用双手多指轻快拿揉上肢。用小鱼际滚伤肢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反复数次, 多指, 敲打伤肢。 (4) 颈部拔身理筋法:患者取仰卧位, 医者站于头上。用双手四指交叉, 拖于患者颈部向头上方, 做缓慢牵拉。后用双手多指, 上下梳理颈椎两侧夹脊。
1.2.2 颈部功能运动法
(1) 健颈操: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做颈部前驱、后伸、颈部左右测区、顺时针, 逆时针环转。前驱下颌尽量靠胸;后伸眼睛向后上方看;左右测区耳朵尽力靠肩。 (2) “米”字操: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 以鼻尖做先横, 后竖, 写米字。 (3) 五劳七伤向后瞧:患者取坐位, 双手扶膝。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头慢慢先向左转, 瞧向左后方, 头旋至最大限度, 稍停片刻, 正头复元 (右侧同左) 。 (4) 犀牛望月事: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下颌向上, 眼睛看向上方, 左右寻找, 好似看月, 稍事片刻头部复原。注意事项: (1) 每次治疗时, 动作需缓慢;幅度由小至大。 (2) 每次治疗时, 选择1~2个动作结合手法治疗。 (3) 患者在做上述运动时, 需配合呼吸, 应全神贯注。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治疗疗程。
1.2.3 其他疗法
配以其他适当的辅助疗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如盐带热敷、火罐疗法、颈部牵引、中药熏蒸疗法等。1.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原有症状与体征消失, 颈椎活动自如, 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与体征减轻, 偶有颈部不适感, 颈椎活动轻度受限, 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有改善;无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颈椎活动受限, 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无明显改善[6]。总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 (1) 近期疗效:治疗65例, 按上述标准, 治愈48例 (73.84%) , 好转14例 (21.54%) , 未愈3例 (4.62%) , 总有效率95.38%。 (2) 远期疗效:治愈48例中, 6个月内复发3例, 复发率6.25%。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功能稳定和人体外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颈椎因关节错位和肌肉、软组织长期积累性损伤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7]。脊椎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 维护脊椎的稳定性有赖于椎周软组织 (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筋膜) 和椎间盘的健全。故无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 损伤上述组织, 均可发展成为颈椎病。通过手法治疗, 使原已紊乱之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 达到消除疼痛而恢复功能的目的[8]。另患者取健侧卧位, 换侧在上, 此时, 换侧斜方肌、斜角肌、项韧带以及钩椎关节周围滑膜相对保持松弛状态, 头微前屈, 并略偏向健侧, 可使椎间孔相对扩张, 神经根位置相对表浅, 有利于手法渗透施术, 再加以推揉点按揉拨等针对性手法来调整颈肩周围肌肉, 促进神经根周围水肿消除, 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本身的压力, 恢复了颈椎局部的内环境平衡[9,10]。
若想使颈椎病获得良好的中、远期效果, 颈部功能锻炼必不可少。如“井”字操、犀牛望月操等, 长期锻炼加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持颈椎内环境及其周围软组织平衡均可起到极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临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准确治疗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而治疗期间以及平时的康复锻炼和适合的运动是预防此类疾病及巩固疗效的重要保障。使用本套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近期、远期疗效可靠, 操作方便, 痛苦小, 效果好, 值得广大同道借鉴。
参考文献
[1]叶伟胜, 万瑜.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4:147.
[2]吕明.推拿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状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4]王云凯.中华推拿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687.
[5]马树泉, 蓝世隆.颈椎病中医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3.
[6]王和鸣.中医骨伤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55-258.
[7]邓晋丰, 钟广玲.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08-216.
[8]谭洪福, 王惟恒, 马新建.颈肩腰腿痛千家妙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
[9]王海泉, 廖卫东.颈椎病无创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87-107.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因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造成的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所选80例产妇均经破膜后阴道检查, 确诊是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头位难产。产妇年龄在23~38岁, 平均年龄为 (26.5±3.1) 岁;其中62例为初产妇, 18例为经产妇;产妇孕周在37~41周, 平均孕周为 (37.5±1.1) 周。把80例难产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n=40) 和观察组 (n=40)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入选条件:
(1) 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 而且妊娠周期在37~41周, 所有产妇均骨盆正常, 通过头位分娩法进行评分, 所有产妇分值>7分。 (2) 入选产妇均未合并其他疾病。 (3) 入选产妇子宫颈口的扩张<2 cm就为患者行B超的检查, 确定产妇的生产情况, 对胎儿体质量重新估计, 当胎儿体质量>4000 g时, 就要在产妇生产全程做出密切观察, 对胎儿进行胎心的相关监测。
1.3 徒手矫正胎位适应证:
(1) 产妇头盆未有不对称和骨盆狭窄等情况, 对产妇头盆进行评分均应≥7分。 (2) 当产妇宫口近全, 而枕横位与枕后位都不能得到顺利的矫正, 就要适当把产程延长[2]。 (3) 产妇的宫缩良好, 产力良好, 不存在缩宫素使用禁忌证, 如果产妇子宫收缩乏力, 可用催产素进行静脉滴注。 (4) 胎儿的情况较好, 未有窘迫等情况出现, 对胎儿体质量进行评估<4000 g。 (5) 产妇胎膜已经发生破裂。 (6) 胎儿头部未有产瘤和颅骨重叠等情况出现。 (7) 产妇未有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离等情况发生[3]。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自然分娩方法。
1.4.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前对胎方位进行矫正。产妇取膀胱截石位, 在会阴和阴道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主要矫正方法如下所示:
产侧俯卧位:产妇朝胎儿的脊柱的一侧以侧俯卧位, 如果是右枕就要采用右侧俯卧位, 如果左枕就要采用左侧俯卧位。产妇含胸弯腰, 把同侧下肢的大腿位置保持伸直状态或者微屈状态, 而对侧的大腿要保持在屈曲的状态, 直至和脊柱保持垂直。产妇髋部和膝部要保持着屈曲尽量把腹壁放松, 保持腹壁和床面的无限接近, 这种体位适合胎儿于子宫的内部进行旋转。
徒手矫正法:当产妇的子宫口已经扩展至6~10 cm时, 可以把食中两指伸入产妇阴道内, 于小囟门下方的1 cm处, 把胎儿的胎头进行缓慢的旋转, 当右枕横位时, 对胎儿进行90°的顺时针旋转, 当右枕后位时, 对胎儿进行135°的顺时针旋转, 当胎儿处于左枕横位时, 对胎儿采用90°的逆时针旋转, 当胎儿处于左枕后位时, 对胎儿采取135°的逆时针旋转。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后, 胎头旋转后要在产妇枕前位进行稳固, 就可以把手指退出, 如果经过2次徒手矫正旋转未不能取得成功, 就要及时采用剖宫产的手术方法[4]。
1.5 成功标准。
成功:经过侧俯卧位徒手矫正处理, 胎儿由枕前位或枕横位, 通过阴道助产顺利完成分娩。显效:经过徒手旋转胎儿胎头, 旋转符合标准, 把胎头转化成枕前位, 即为显效。有效:经过徒手旋转胎儿胎头, 胎头经旋转向前移动却没有达到要求的枕前位, 即为有效。无效:经过徒手旋转胎儿胎头, 胎头的位置未发生改变, 即为无效[5]。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以 (±s) 来表示计量资料, 以χ2来表示计数资料, 以P<0.05来表示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无需助产自然分娩33例, 经过助产自然分娩3例, 剖宫产4例, 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0%;对照组无需助产自然分娩15例, 经过助产自然分娩10例, 剖宫产15例, 自然分娩成功率为62.5%。
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产妇对比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80例产妇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均未发生胎儿头部损伤或颅内出血等情况, 未发生胎盘早剥离及脐带脱垂、产道受损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徒手矫正作用机制:
头位难产时由于产妇产道、产力和胎儿大小、产妇心理等因素互相制约, 都会对分娩产生影响。其中产道与胎儿大小属于不变因素, 胎儿的胎头位置与产力属于可变的因素。胎儿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都是因为胎头俯曲不佳造成, 因为产妇骨盆平面径线过大, 导致胎头在内旋转和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 使胎头保持持续后位的状态[6]。
在产妇生产过程中, 以徒手旋转的方式对胎儿胎头位置进行矫正, 使胎头能够配合产妇的生产体位, 以最小的径线来通过, 这时头盆不称的问题就会消失。所以, 产科医师一定要注意对产妇产程做好观察, 当产妇宫口扩张到6 cm时, 这时会有一定的时间延缓或者生产停滞, 就要对产妇做阴道检查, 如果胎儿在持续性枕后位, 具有徒手转动胎头相应指征, 就可以使用手对胎头进行旋转, 配合产妇体位进行改变, 使胎头转变到枕前位, 这时, 胎头就可以通过最小径线由骨盆分娩而出。整个产程, 产妇要保持侧俯卧位的最佳姿势, 有利于枕后位的胎头旋转, 产妇要保持住这种体位, 通过子宫的收缩配合, 联合胎儿重力与羊水的浮力, 共同作用下, 把胎儿背部朝产妇的腹部前缓慢移动, 与此同时, 还要使胎儿枕部朝前方进行旋转, 防止回复到枕后位。
3.2徒手矫正注意事项:
1产科医师要严格掌握徒手矫正的指征, 把头盆不对称的产妇排除。2产科医师徒手矫正过程中忌过于粗暴的动作, 不能过急, 如果转位发生困难, 忌强行旋转。3徒手旋转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胎儿胎心的监护, 防止胎儿在宫内发生窘迫, 一旦发现胎心出现异常, 就要及时停止相关操作, 为产妇进行吸氧治疗, 选择其他分娩方式。4产科医师和助手与产妇要共同配合, 才能完成徒手旋转。5产科医师为胎儿旋转胎头一旦发现脐带在胎头侧方, 一定要停止旋转, 把产妇臀部抬高, 避免脐带受到压迫, 并为产妇安排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0%, 对照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62.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 产妇以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对头位难产具有极佳的临床分娩效果, 缩短了产妇的产程, 降低了产妇和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剖宫产率, 对于产妇临床自然分娩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衬, 杨冬晓, 罗淑桂.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 2012, 9 (3) :2-3.
[2]李振荣, 齐爱华, 王雪莲, 等.经阴分娩助产方式优劣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3 (6) :54-56.
[3]黄醒华.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难产发生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2 (2) :83.
[4]周萍萍, 施飞凤, 高红月.头位难产阴道助产27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3, 27 (3) :56-57.
[5]付亚娟, 苏晶.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5 (7) :87.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 篇4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8例, 男91例, 女77例, 年龄18岁~85岁, 平均 (51±1) 岁, 颈椎28例, 胸椎58例, 腰椎82例。
治疗方法:本组手术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手术方法为颈椎后路减压、胸腰椎肿瘤结核病灶清除、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等。
治疗结果:168例患者手术过程麻醉平稳, 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无并发症出现, 手术顺利,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护理配合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在进行手术的前1 d, 护士应该常规探视患者, 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特殊病情, 向患者详细介绍将要进行的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麻醉后的反应,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和疑虑, 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这对手术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2) 用物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准备好俯卧位垫、头圈或C形头托, 膝部垫圈2个, 海绵软垫数个。备好吸引器麻醉诱导时吸痰用、小的手术薄膜数块、胶布、眼药膏、各种监护仪、推注泵等。
术中护理: (1) 心理护理:当患者进入手术间后, 面对手术间的环境会产生恐惧和紧张情绪, 此时护士应该亲切地对待患者, 了解他在当前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心理, 然后对其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 使其慢慢适应环境, 避免血压升高而影响麻醉, 告知患者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2) 麻醉配合:巡回护士患者信息核对完毕, 脱去患者上衣, 选择上肢较粗的血管用大号留置针进行穿刺, 以便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用。妥善固定避免脱出, 穿刺完毕后, 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核对好药名和计量, 注意推药的速度, 待麻醉奏效后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 遇到困难插管的, 帮忙按压声门, 暴露气管, 待插入合适的深度后拔出管芯, 连接呼吸机。巡回护士帮忙扶住气管插管, 麻醉师用长胶布两条将导管固定于两侧脸颊, 再用原先备好的小薄膜加固两侧脸颊的胶布, 防止口水浸湿胶布或变换体位时导管脱落造成生命危险。眼睛涂上眼药膏, 并用小敷贴贴上保护眼睛。预计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的患者要进行深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 深静脉穿刺前右肩膀下用布垫高, 多备一路液体并接好三通和延长管, 连接深静脉穿刺管。动脉穿刺前手下垫块布单, 防止血液污染手架, 穿刺完毕连接并做好固定, 在三通阀处垫块小纱布宽胶布固定, 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3) 体位摆放:待麻醉操作完毕, 患者生命征平稳后, 即可摆放体位, 由医生、护士、麻醉师多人共同配合, 搬动患者时, 要将脊柱与头部保持同一纵轴转动, 麻醉医师负责托住头颈部保护气管插管, 再由2~3名医生分别托住肩背部、髋部、双下肢, 步调协调统一, 使患者的头颈部与脊柱同时转动, 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护士负责放好体位垫, 使患者平趴在体位垫上。注意保护患者气管插管、静脉置管及尿管。避免扭曲打折, 将头安置于头圈或U型头架上, 头部高度事宜, 在调整头部时, 避免单纯托起两侧面部, 应托起下颌及额部, 避免因面部过于绷紧, 导致组织损伤。并确保眼部悬空未受压。调整体位垫, 避免胸腹部受压影响呼吸循环, 尤其对年老体弱, 心肺疾病的应更加注意。患者双上肢与身体的夹角不可过大, 以65°~75°为宜, 并用海绵垫好, 避免过度外展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在患者膝前部可用垫圈垫起, 小腿处用软垫垫高, 使足尖自然下垂避免脚趾受压, 男性患者要注意保护外生殖器, 因男性外生殖器皮肤薄嫩,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 防止受压[2]。女性患者的重点保护双侧乳房, 因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时易引起损伤, 摆放体位时, 应避免挤压。 (4) 术中管理:巡回护士每隔1 h要检查患者眼部、前额和双侧颧骨的受压情况,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时可适当调整受力点, 并检查气管插管情况, 检查尿管是否通畅, 观察尿量报告麻醉师, 记录冲洗量以便准确统计出血量, 随时观察患者生命征变化, 根据需要调节输液速度, 必要时输血。手术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保温, 避免低体温, 造成术后苏醒延迟。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医生, 麻醉师共同将患者平稳翻转至推车上平卧, 翻转时要注意使患者身体处于同一直线上, 同时防止各种连接管道脱出, 协助麻醉师连接好吸引器及吸痰管, 开一瓶盐水备用, 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为避免躁动, 应用约束带约束四肢, 并注意保暖, 待患者出现吞咽反射, 握手有力, 肌张力基本恢复, 潮气量正常时, 即可拔除气管导管。再观察半个小时左右, 待各项指征平稳无波动, 处理好各种引流管后, 护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讨论
全麻俯卧位是脊柱手术常见麻醉方式和体位, 患者由于全麻对自己的体位没有感知, 也没有保护意识, 因此对气管插管的护理, 对呼吸、循环、周围神经的管理都有较高的要求, 要避免胸腹部受压, 防止限制性呼吸困难发生, 双手与身体的夹角要<90°。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患者在由平卧转为俯卧时, 或由俯卧转为平卧时都一定要注意保证患者的身体呈一条直线翻转, 同时防止气管插管、输液管脱落。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功能异常,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必要时提高室温, 密切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 若体温过低则容易发生麻醉过深而造成循环抑制及术后苏醒延迟。因此, 护理人员要加强思想认识, 熟练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前、中、后的护理, 能减少麻醉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确保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手术关, 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本文总结了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护士与麻醉师的护理配合体会, 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护理配合。认为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妥善的固定气管插管和维护全麻肌松后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至关重要, 减少了因手术体位的改变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了麻醉平稳, 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全身麻醉,脊柱手术,俯卧位,护理
参考文献
[1]程中琴.预防和避免发生手术室差错的体会[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0, (5) :97-98.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推荐阅读:
俯卧位辅助通气护理09-27
推拿治疗颈椎病体会09-14
俯卧撑也能透露男人的健康问题05-09
颈椎病综合治疗09-01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08-06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08-30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09-01
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06-04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08-25
颈椎病的药物治疗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