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批烧伤的治疗体会(通用5篇)
成批烧伤的治疗体会 篇1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 我科共收治成批烧伤27次, 致伤因素复杂、温度高, 化学液体、烟尘浓度高、烧伤现场混乱, 致伤情危重、病种复杂[1]。运输工具有限致病人延迟抢救, 加上现场早期处理不当, 往往加重病情。通过回顾总结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控制混乱局面、迅速建立有序的抢救程序、保障有力的重要性。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次111人的成批烧伤中, 男性97人, 女性14人, 5~10人的4次, 10人以上的4次, 最多一批达17人, TBSA (烧伤总面积) >70%的17人, 70%≤TBSA≤30%的48人。职业多为冶炼行业、化工行业和煤炭行业的群体烧伤。多伴发复合伤[2], 其中颅外伤3人, 骨折4人, 爆震伤3人, 挫裂伤、撕脱伤、开放性损伤15人, 眼烧伤32人, 耳烧伤84人, 合并吸入性损伤30人。
1.2 应急方案
我科医护人员较少, 5~7名在岗医师配备7~8名当班护理人员, 短时间内要完成10多名成批烧伤病员的抢救, 人员明显不足。由此我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 (1) 迅速成立由科主任领导、全体或部分医护人员参加的抢救小组。 (2) 科主任迅速了解伤员总数及致伤原因等大致情况, 将本科5~6名医师分成5组, 分类组:由1~2名有经验的医师同1~2名护理人员组成;重伤组:由2~3名业务能力强的医师同3~4名护理人员组成;轻伤组:由1~2名医师同1~2名护理人员组成;书写组:由1名医师同1~2名护理人员或实习进修学生组成;后勤组:由护士长带领1~2名护理人员组成。分类组协助科主任完成病员的初次分类、姓名、年龄、体重的登记, 逐一大致查看患者伤情后, 将面积相对较大者、有活动性出血者、休克症状明显者 (如紫绀、精神状况、面色、肢端皮温) 、头面颈部烧伤者、答问能力差及精神萎靡者分为一组, 由科主任同重伤组成员接收做进一步抢救;分类组成员对余下的病人进行第二次筛查、确定伤情判断无误后, 转入重伤组协同抢救。轻伤病员由轻伤组处理。重伤组接收病员后由科主任迅速指派本组成员分别收管安排床位, 对自己收管的病人病情重新详细评估, 准确计算烧伤面积, 了解有无呼吸道症状、复合伤、颅骨损伤、特殊部位 (眼、鼻、耳) 烧伤、开放性损伤及中毒表现, 迅速完成外伤止血、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肢体固定止痛、请专科会诊等一系列救治工作, 迅速完成静脉通路的建立、计算补液量抗休克治疗及采血完善各项急查化验;进一步的治疗包括:清创、包扎、肢体切开减张、协助会诊医师完成专科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和观察, 根据对病情的进一步了解, 再次分类;筛选危重病例安排抢救病房, 指定专门医师负责, 进入危重病例系统抢救阶段。中度病例指派1~2名有经验的医师统一管理。轻度组处理轻度病例创面, 提出治疗建议, 详细了解事故发生原因, 事故现场状况, 了解致伤物质的种类及致伤类型;在本科室医护人员及床位缺乏的情况下, 可安排轻度患者到兄弟科室协助观察或于门诊治疗。书写组完成化验单、会诊单、特殊检查单及住院卡的填写, 并负责收集化验回报结果。后勤组保障提供操作器械、敷料及药品。
1.3 救治措施
有目的、有程序地安排每个病人的抢救计划是避免治疗失误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病人的愈后。我们综合考虑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 总结出以下治疗方案:重度病人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调节内环境至术前水平。这期间要注意掌握每个病人接受治疗的具体时间, 防止遗漏延迟复苏的病人, 同时做好重度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度病人深度烧伤的重要的功能部位 (包括手、足、各关节部位) 执行早期手术治疗, 尽可能多的覆盖深度创面以改善病情, 使其术后可达轻度烧伤水平, 术后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根据群体伤的总体病情, 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治疗方案。优先安排年龄较大的、烧伤深度较深的重度病人进行手术, 若病情和时间允许可休克期切痂, 采用异体皮覆盖、微粒皮移植的方法覆盖至少50%的烧伤创面, 争取2周之内陆续对每个重度烧伤患者约70%左右的创面进行有效的覆盖。术后抗感染、对症、营养支持治疗。
2结果
通过对111例成批烧伤患者的治疗, 65例重度烧伤病人均较稳定的度过休克期。死亡的6人中, 烧伤面积98%, Ⅲ度面积90%以上的2例, 早期因非医疗因素放弃治疗的2例, 治疗一个月后放弃治疗的1例, 呼吸道烧伤窒息死亡的1例。致重度残疾的10人, 中轻度残疾的19人。愈后能够独立生活的97人。
3讨论
成批烧伤的特点为: (1) 伤员多、伤情复杂、表现各异、现场混乱; (2) 突然出现的医患比例失调, 救治任务加重; (3) 药品器材和敷料需求瞬间膨胀, 后勤保障措手不及, 难度加大; (4) 伤员大增、救治场地拥挤, 甚至缺乏, 更加重医患的心理负担; (5) 深度烧伤比例大, 致残率高, 手术量突然加大; (6) 由于运送困难多出现救治不及时的延迟复苏病例。多次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有条不紊的抢救程序。成批烧伤给社会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要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就要统筹安排总体的治疗方案:早期合理的分级分类处理, 即能迅速稳定患者的恐惧心理, 又能抓住重点, 理清思路, 减少误诊和疏忽, 使每个病人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应急治疗;而后的规范治疗也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秩序的进行。在注重保障重度烧伤病人生命的同时, 还要尽最大可能的兼顾中度烧伤病人的残疾率 (手、足、眼为重点) 。充分认识到成批烧伤的伤情复杂性, 对可能出现的致伤原因 (一氧化碳、苯、苯酚中毒, 环境高温致中暑等) 应充分考虑, 对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要详加追究, 集思广益, 以求最佳。成批烧伤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责任心、医疗技术水平甚至体能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足够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技能、良好的体能决定着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一平.成批烧伤的救治[J].中华整形烧伤杂志, 1999, 15 (4) :250.
[2]王海林, 宋斌, 孙曙光.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早期抢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6) :546.
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篇2
关键词:成批烧伤,抗休克,抗感染,切痂植皮
我院于2007年5月收治一批因爆炸所致烧伤患者, 历时三个月的抢救与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2例, 年龄为28岁~48岁。致伤原因:电解铝槽爆炸, 为热铝液烧伤。其中面积在60%以上3人, 30~50%的2人, 15%~30%的4人, 15%以下6人, 大部分为深Ⅱ°~Ⅲ°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2人, 合并角膜烧伤5人, 合并其它外伤2人, 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 感染期, 最终痊愈出院。
2 治疗
2.1 休克期处理
2.1.1 合理分类, 尽快安置
患者入院后迅速了解伤情, 进行大致分类, 将危重患者 (3个60%以上, 伴吸入性损伤, 1个30%以上伴复合伤) 安置在ICU病房, 由烧伤专科医生主管;面积15%~30%的4人安置于普通病房, 由高年资医生主管。其他患者由相对低年资医生主管, 做到医生, 护士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2.1.2 镇静止痛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安置好后, 根据情况及时应用镇静止痛药物杜冷丁等, 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面积在30%以人的建立两路静脉通道, 输注5%糖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同时监测生合体征。
2.1.3 合理补液抗休克, 严密观察各项指标
快速准确地估算出烧伤面积, 按补液公式逐一计算出每个患者的补液量, 晶胶体比例按0.75:0.75给予, 胶体以血浆为主, 初期部分患者给予706代血浆扩容, 并严密观察各项指标:神志清, 心率<100次/分, 尿量80~100ml/h, 尿比重1.010~1.030, 并观察有无血红蛋白尿等。
2.1.4 正确处理复合伤
及时将伤口清创缝合, 并请相关科室处理眼睛烧伤及其他复合伤。
2.1.5 适度清创, 尽一步明确烧伤面积及深度
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抗休克治疗按步就班执行后, 即对伤员进行清创。将腐皮及污染物清除并稍加清洗, 避免追求彻底清创而加重休克, 清创同时进一步明确烧伤面积、部位及深度, 为下一步手术削痂做准备。清创后前躯及四肢易暴露部位涂磺胺嘧啶银粉促其干燥, 而背部、臀部等不易暴露干燥部位涂磺胺嘧啶锌膏。
2.1.6 综合治疗, 平稳渡过休克期
两个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 除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外, 早期预防性应用大剂量沐舒坦;针对患者早期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状态, 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于面积在30%以上的患者给予营养心肌药物应用 (1-6二磷酸果糖) ;预防应用激性溃疡药物 (甲氢咪呱或奥美拉唑) ;保肝 (肌苷或甘利欣) 、护肾 (利尿合剂应用) 等。患者平稳度过了休克期, 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2.1.7 预防感染
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降阶梯抗菌素应用。对中小面积患者采用升阶梯抗菌素菌素应用。
2.2 感染期处理
2.2.1 合期安排手术时机
休克期后, 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病情已基本稳定, 即行手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此时病情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个体化治疗突显出来。既要全盘考虑, 又要因人而异做好治疗计划。我们把两个60%以上及两个30%~45%的烧伤患者于伤后3~7天交替分次行手术切、削痂植皮 (用大张、邮票或微粒皮) , 而将一个65%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放置于后期 (二十天后部分溶痂时) 手术植皮, 手术时机错开, 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且节省了人力。
2.2.2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增强抵抗力
本组病例的危重烧伤患者自伤后12小时即开始肠内营养 (米油、面汤、菜汁等) , 休克期过后, 一方面加强静脉营养, 一方面加强肠内营养。每天保证热量在3500~4000大卡。
2.3 康复期处理
待植皮成活后即要求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并尽早应用弹力套及抑制疤痕增生药物。创面愈合后开始温泉洗浴等综合康复治疗。
3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治愈率达100%。其中手术7例, 行两次以上手术的4例。合并肺炎的1例, 视力下降3例 (4只眼睛) , 睑外翻2例 (2只眼睛) 。所有病人关节功能良好, 活动自如。
4 讨论
成批烧伤是指因突然起火或爆炸所发生的灾难性损伤, 一般发生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及工厂、矿井等生产作业场所。通常以一次性造成10人以上烧伤的事件称为成批烧伤[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近年来烧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成批烧伤患者也时有出现。
4.1 成批烧伤由于事发突然, 一次事故造成的伤员较多, 即使在专科医院, 有时候也会措手不及, 故医院在救治此类伤员时, 要迅速组成以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科主任、护士长为主的组织指挥系统, 合理分工, 协调工作, 保障物品供应和人员调配。本次事件中能快速顺利的救治, 正是医院重视, 各部门工作协调的结果。
4.2 对于基层医院来说, 专业烧伤大夫较少, 大批伤员的进入, 势必造成手忙脚乱, 这就要求科主任协调、专科大夫指导下合理安置伤员, 从而做到有条不紊, 使伤员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4.3 严重烧伤后的早期病理生理变化十分复杂, 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各重要脏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长期的临床经验表明, 休克期过后出现的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等问题主要和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有关[3]。烧伤的抗休克治疗, 一直是烧伤治疗的首要任务, 故成批烧伤到来时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对于面积在30%以上的建立两个静脉通道, 对于面积在60%以上的为保证静脉通道, 在建立静脉通道后可进一步行深静脉置管, 先输注晶体, 配血浆, 然后快速明确烧伤面积, 结合补液公式计算出补液量给予晶胶有序输入, 并给予营养心肌、细胞保护剂、保肝、护肾药物应用, 减轻组织损害,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中有6人建立了两路静脉通道, 其中面积60%以上的3人行深静脉置管并按上述原则治疗, 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了休克期,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4.4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严重烧伤导致机体全身性的代谢增强, 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营养不良不可避免[4]因此从烧伤第一天开始就要预防营养不良, 我们从伤后十二小时即开始肠道喂养甚至下胃管喂养, 既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预防菌群移位, 又为进一步肠道营养做准备, 并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治疗。三天后开始全面肠道营养, 全身营养支持治疗贯彻于住院始终。故该组患者仅出现短暂的消瘦 (约两周) 即又恢复往日的体态, 到痊愈出院时体重较前无明显下降甚至有所增强, 住院天数较既往同类病人缩短15~40天。
4.5 成批烧伤患者因同为工友, 陪护人员有时互串病房帮忙, 极易出现交叉感染。我们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做到物品每人专用, 陪护相对固定, 大夫、护士勤洗手, 每看一个患者或做一次操作都要做到前、后洗手, 未出现一例交叉感染。
成批烧伤患者的特点是病因相同但伤情又各不相同, 治疗中我们要全盘考虑又要注重个体化治疗,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伤员的顺利康复, 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周一平, 成批烧伤的救治[J].中华烧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18卷、第3期:212.
[2]米庆辉.一批51例瓦爆炸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华烧创疡杂志, 2002年8月, 第14卷、第3:147.
[3]孙永华《不断提高对创伤性休克的认识——重视脏器功能的保护》中南地区第五届暨河南省第十五次烧伤外科学术文集:1-3.
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经验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 男9例, 女7例;其中最多一批12例, 最少一批4例;均为火焰烧伤。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属重度烧伤5例, 中度烧伤5例, 轻度烧伤6例;合并吸入性损伤3例, 复合伤2例。
1.2 院内组织
接诊后医院迅速启动成批烧伤救治预案, 由院领导及有关科主任、护士长、后勤人员等组成抢救小组, 按其各自的任务履行抢救职责。
1.3 院内处理
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补液量参照公式计算[1], 并根据临床指标调整输液量。重、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尽早气管切开, 配合雾化吸入, 保持气道湿化。深度烧伤创面应用1‰新洁尔灭清创消毒, 创面涂2%碘伏或磺胺嘧啶银糊, 使焦痂保持干燥。环形焦痂切开减压伤后48h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切削痂植皮。手部深度烧伤应早期切削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复合伤按外科处理原则对症处理。本组伤后16d进行了27例次的切削痂植皮术。对比表明早期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后期。康复疗法贯穿于烧伤治疗全过程。
2 结果
16例患者全部治愈;平稳度过休克期, 无1例出现休克;伤后46 d创面已基本愈合;康复疗法贯穿于烧伤治疗全过程有效预防了瘢痕增生及挛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院内处理
两批组均经120急救中心、一批租用运输工具于伤后30~90min内送入我院, 接诊后医院迅速启动成批烧伤救治预案, 统一组织协调, 迅速进行伤员分类。
3.2 休克期补液
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计算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变化和要求, 应用中特别强调患者个体化, 根据临床指标随时调整补液量及速度。接诊后均在1h内对中、重度烧伤患者建立静脉补液通道, 为休克期补液赢得最佳时机, 使心排出量等各项指标迅速恢复呈生理水平。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 直至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满足要求为止。以后随时调整补液速度, 24h血乳酸碱缺失下降, 分析本组休克期重度烧伤患者第1个24h晶胶体补液量平均为1%TBSA (1.88±0.13) mL/kg。1~5h内快速补充第一个24h预算补入量的30%~40%。伤后第1个24h补液量均比公式计算量多10%~15%, 在纠正休克第2个24h补液量与公式计算量基本持平。实际补液总量多于公式计算补液量。表明快速充分补液有利于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
3.3 早期气管切开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对严重吸入性损伤者应迅速进行气管切开。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应放宽气管切开指征, 如合并面颈部深度烧伤或需切痂植皮手术者以防麻醉意外, 亦应尽早气管切开。配合雾化吸入, 保持气道湿化。纤维支气管镜对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均能起到重要作用, 不仅明确诊断, 还可清除气道分泌物、脱落的坏死组织, 镜下灌洗、吸引能有效地解除气管堵塞, 改善通气, 避免肺部感染。
3.4 切削痂植皮术中止血
早期削切痂植皮治疗深度烧伤已成为共识。成批烧伤患者应早期有计划地切削痂植皮, 但减少术中出血和血源不足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2]。对四肢烧伤削切痂植皮患者, 可应用止血带以减少术中出血。对面颈部、躯干及臀部等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 切削痂时出血量很大, 我院采取肿胀技术即痂下注射1∶500000肾上腺素溶液[3], 压迫和收缩血管共同作用以减少出血量。本组5例患者采用包括止血带控制下行四肢切削痂植皮, 以及创面肿胀技术综合止血措施, 3例采用传统的止血方法。结果表明, 前者的失血量和输血量比后者减少40%~55%, 但皮片成活率、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说明采用合理的止血措施能明显降低术中出血和输血量。
3.5 康复疗法贯穿于烧伤治疗全过程
成批烧伤患者抢救时因伤员多、病情重、医护人员的相对不足等因素, 容易忽视康复治疗。我们在早期抢救过程注意了这个问题, 并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早期注意功能体位的摆放和功能位包扎,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并注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创面愈合后使用瘢痕抑制剂配合压力疗法, 持续到患者出院, 并嘱患者坚持弹力压迫8个月以上。本组患者均采用以上措施有效预防了瘢痕增生及挛缩,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振荣, 盛志勇, 高维谊, 等.休克期切痂有助于控制或减轻感染并发症[J].中华外科杂志, 1995, 33 (7) :406-408.
[2]盛志勇, 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65-66.
成批烧伤的治疗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由于高炉炉渣喷溅, 共收治28例伤者, 均为男性, 年龄19~53岁;烧伤程度:特重度烧伤者3例, 重度烧伤者9例, 中度烧伤者16例;烧伤面积1%~98%;深度为浅Ⅱ~Ⅲ度。伴吸入性损伤5例, 4例均先后行气管切开术。27例救治成功, 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渡过休克期后因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 护理组织与管理
2.1 入院前的准备
1) 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接到成批烧伤患者入院的通知, 初步了解送院人数、年龄、受伤原因、部位、烧伤面积、深度、有无合并伤、估计到院时间等, 并立即组织抢救工作;
2) 人员的准备立即向医院领导汇报, 积极进行人员的调配工作, 护士长根据人员技术水平、能力的差异合理排班, 充分发挥每名护士的潜力和特长, 迅速进行分工、成立抢救特护等小组。本次根据伤员病情成立了3个特护组、1个救护组、1个处置组、1个后勤组, 每组3~4名组员, 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或护士长担任组长, 并设主班护士、治疗护士、总务护士各1名。护理工作职责分明、互相协调。特护组必须由烧伤专科护士负责, 由1名护士与1名医生组成, 负责特重或重病人的输液、抽血、插管、留置导尿、吸痰、病情观察等床边抢救工作及记录。救护组负责除特护病人的皮试、肌肉注射、抽血、吸氧、留置静脉穿刺针、输液、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等。处置组负责协助医生清创包扎、创面涂药、剃去毛发、皮肤清洁等工作。后勤组负责登记病人的一般情况、办入院手续、物品的供应、科室的对外联系等工作。治疗护士负责准备大输液、加药、配置皮试液、准备血浆等。主班和总务护士负责安排床位、建病历、医嘱的电脑录入、核对、过治疗单、领取药品等工作;
3) 病室的准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安排病房。同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准备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 小太阳、吹风机等用品, 病床上备消毒纱布垫、一次性床上用品等, 并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
4) 抢救物品、器材的准备准备输液架、心电监护或脉氧仪、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远红外线治疗仪、电凝等器材, 检查性能良好后备用。抢救车、吸痰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导尿包、量尿杯、乳酸钠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琥珀酰明胶、葡萄糖氯化钠, 抽血及静脉穿刺用物等放置在抢救室、隔离间备用。清创换药用的敷料、器械、外用生理盐水、0.1%新洁尔灭、碘伏等分别整齐放置在换药室、治疗车上。同时备多个医疗废物桶, 以便清创后的医疗废物放置。
2.2 入院后的组织抢救
2.2.1 协助医生快速检诊
成批伤者到达病区后, 护士协助医生进行快速检诊, 判断病情轻重, 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特别注意有无复合伤及合并症。特重烧伤病人或有吸入性损伤等危及生命的患者优先抢救, 并及时处理复合伤。尤其头面颈部烧伤患者、有呼吸困难和疑有呼吸道梗阻、合并吸入性损伤者, 给予紧急气管切开。本组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经过吸痰、吸氧、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气道湿化、抗感染等护理措施后患者呼吸平稳, 痊愈出院。
2.2.2 迅速抗休克治疗
休克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入院后第一时间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迅速补液复苏, 给予深静脉置管, 抗休克治疗。休克期补液量第一个24h, 每1%烧伤面积给予晶体和胶体各0.9ml/kg, 水分3000 ml;第二个24 h, 每1%烧伤面积给予晶体和胶体各0.7ml/kg, 水分3000 ml, 胶体以血浆、全血为主[2]。但补液量强调个体化。输液时按晶体, 胶体, 水份交替输入, 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能准确控制输液滴速, 使液体均匀快速地进入体内, 可减少脑、肺水肿的发生。观察并记录尿量, 吸氧、心电或脉氧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等, 通过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与护理, 本组28例患者均能平稳渡过烧伤休克期。
2.2.3 部门、科室间的配合与协助
处置组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清创包扎、烧伤创面的处理。头面部及会阴创面予暴露疗法。剃去创面邻近皮肤的毛发及皮肤清洁后把病人送至安排好的病房。后勤组护士负责询问病人的基本资料、协助办理入院手续、送检血尿标本。与检验科联系尽快出检验结果, 特别是血型结果, 以便尽快给病人输同型血浆。与血库联系, 通知病区需要的血浆数量, 并预约血浆解冻的数量。与药房联系, 通知送药组把急救药物送至病区。必要时与相关临床科室联系, 协助完成会诊工作。
2.2.4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保证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具体包括:进入特护或隔离病房前必须用流动水洗手, 戴一次性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等, 执行治疗后洗手、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和物表消毒, 病人在病重期间谢绝家属探视。由于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到位, 我科救治的这批烧伤病人之间无发生交叉感染。
2.3 护理质量监控
成批烧伤患者救治, 护士工作忙碌, 另外有其他科非烧伤专业的护士到本病区支援。因此, 只有加强质量监控, 才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监控重点内容: (1) 查对制度的落实。 (2) 抗休克补液措施的落实。 (3) 医嘱的执行情况。 (4) 危重病人的护理、抢救记录。 (5) 专科操作质量落实, 如创面清洁涂药、换药技术、创面生长情况等。 (6) 基础护理的落实。
2.4 医患沟通
成批烧伤属特发事故, 患者家属多, 通常集中在病房走廊, 对意外的发生, 家属普遍情绪激动, 表现焦虑, 担心。把家属集中安置在指定地点, 进行安慰, 由主管医生交代病情, 让家属了解病情并留下电话号码, 便于随时取得联系, 配合医院的工作。
2.5 信息管理
成批烧伤属灾难性事件, 通常有媒体到病房采访, 按照医院的规定, 接受媒体的采访必须经医疗护理部、患者家属及单位负责人的同意。因媒体采访由分管领导负责安排, 未经授权任何人不许对外发布医疗信息。科室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在急救中均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院领导每日亲临病房进行医疗查房, 对抢救工作给予指示。科室及时向院领导汇报抢救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取得支持和指导, 落实院领导的新要求、新指示。
3 结果
针对上述这批烧伤患者, 我们按照系统、规范的救治工作程序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27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在抗休克过程中, 快速合理的补液及严密的监护措施, 使2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休克期。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 (其中4例气管切开) 经严格的肺部护理治疗, 未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治疗工作中的关键, 27例患者未发生创面交叉感染, 为感染期的平稳渡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此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与患者及家属的及时沟通和关爱,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事件。
4 讨论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成批烧伤病员进行高效的抢救, “迅速、有序、规范”的组织与管理是成功救治烧伤病员的关键。
4.1迅速高效地投入抢救
接到成批烧伤的救治通知, 立即启动烧伤应急预案, 以最短的时间集中人员迅速投入救护工作。急救器械时刻保持性能良好、物品足量齐备、固定位置存放、标识清楚, 应用时能得心应手、减少来回走动的次数, 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术, 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留置尿管、配合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方面做到快而准, 为病员在休克期的成功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4.2合理分工, 有序实施抢救工作
由于成立的特护抢救等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程序清晰, 各组做各组的工作, 抢救过程忙而不乱, 为抢救措施成功落实提供了有利保证。
4.3规范执行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者关注全局, 做好安全质量的监控。在抢救过程中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查对等制度。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以便上级医生指导抢救工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使用急救仪器;输液、抽血、输血制品等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如气管切开病人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钳子”, 防止出现肺部感染;抢救记录的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全面, 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动态观察病情, 如对体液不足、呼吸不畅等护理问题做出快速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成批烧伤的治疗体会 篇5
成批烧伤伤员大多为突发性事故所致,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 伤病员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经常造成群体伤亡[1]。这种成批烧伤具有病人多、病情重、救治难度大、治疗护理任务重等特点, 如何组织对大批量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准确、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恰当的护理, 成为当前成批烧伤救护中亟待解决的难题[2]。本院烧伤整形外科2014年1月—2014年9月共救治两批烧伤病人, 在救治过程中通过探索与实践, 积累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烧伤整形外科2014年1月—2014年9月共救治两批24例烧伤病人, 均为爆炸伤, 第一批7例病人, 男5例, 女2例;年龄44岁~62岁, 平均54.39岁;第二批17例病人, 男6例, 女11例;年龄25岁~49岁, 平均36.81岁。依照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诊断标准[3]:中度烧伤2例, 重度烧伤3例, 特重度烧伤19例, 行气管切开19例。送来的烧伤伤员均得到了及时救治。
2 护理管理
2.1 组织架构
接到收治成批烧伤伤员的通知后, 病区立即启动成批伤员来院的流程、应急预案, 逐级汇报, 通知人员到岗。院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由医疗、护理、检查、检验、血库、后勤、设备等部门组成的抢救管理小组。护理管理中以护理部主任挂帅, 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科护士长承担病区护士长职能, 全面负责病区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调配、物资配备、与各部门的协调;烧伤病区护士长履行总责任护士职责, 负责制订病人的护理计划、督促措施的落实, 进行各级人员的培训;另调配1名外科其他专科护士长, 协助行政管理、质量监控及仪器、设备、药品等的请领;夜间由2名全院值班的护士长驻守病区, 负责病区工作协调、督查指导夜班护士工作、组织抢救。
2.2 物资准备
成批烧伤伤员的救治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方面的救护, 还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协调配合[4]。在成批烧伤病人到来前, 烧伤病区准备好相应数量的监护病房, 通过抢救小组协调, 各部门协同完成床单元、生活物资、监护仪器、输液泵、推注泵、查房车、治疗车、治疗盘、耗材等物资准备, 设备后勤对水电气进行了全面检查, 为下一步的救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3 接诊安置
利用现代网络动员全院医护人员, 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包括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烧伤科及相关专科医生、烧伤科护士及部分烧伤科轮转过的护士, 立即组成抢救小组。护理小组中分成管理组、检伤组、抢救组、观察组、后勤组、文书组、机动组, 每组2人[5], 迅速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备血、吸氧、导尿、生命体征监测及记录, 协助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创面处理。各组明确职责, 有条不紊, 迅速将病人安置到各监护室。
2.4 人力资源配备与分工
由护理部紧急调度全院突发公共事件人才库人力, 配齐护理人员。抽调的人员有重症监护室 (ICU) 及各专科监护病房护士、外科护理骨干、各科烧伤科轮转过的护士, 分成4个小组, 每组中烧伤专科高年资护士1名作领班, 同时每个监护室配备1名烧伤科护士、1名危重症专科护士、1名其他科室的骨干护士、1名志愿护生。每组护士实行08:00~16:00、16:00~24:00、0:00~8:00三班轮班制, 分管病人固定,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减少交接, 提高效率。同时集中全院力量, 配备工勤人员, 保证病人生活护理到位、医疗护理工作正常开展。
2.5 护理人员培训
在成批烧伤病人救治中, 支援的护理人员来自各部门, 其工作细节、流程不同, 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仪器设备使用的熟悉程度不一, 到岗后进行统一培训, 包括基础培训如制度、职责、流程、预案, 专科理论知识、技能培训, 监护技术、急救技能培训, 病人安全、心理疏导、交流沟通技巧培训[6]。护士长、领班护士进行考核。
2.6 护理质量监控
2.6.1 执行规范流程预案
第一批烧伤伤员来院后, 在原有的流程、应急预案基础上, 完善了重症伤员处理预案、紧急情况 (循环) 处理预案、烧伤监护室工作要求、各班工作流程、各种治疗、抢救操作所需用物一览表等, 指导护士规范操作流程, 提高抢救技能, 提高救治成功率。
2.6.2 落实专科护理
液体复苏尽早进行, 两批伤员在当地均进行了初步抗休克治疗, 来院后协助医生准确估计烧伤面积, 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尿量等个性化指标调整补液量、补液速度及晶、胶体的比例。感染期需分批多次进行手术切削痂、植皮, 做好围术期管理, 准确执行医嘱, 保证病人安全。头面部烧伤肿胀明显或有呼吸道烧伤者, 尽早配合气管切开, 加强气道护理;重症病人配合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鼻肠管置管;协助医生创面换药, 会阴部烧伤者, 留置尿管、使用大便管理器, 避免创面污染;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悬浮床, 并加强安全管理。
2.6.3 重视医院感染监控
烧伤病区为层流病区, 无陪管理, 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监护病房, 入监护室穿隔离衣, 严格手卫生, 长时间的病例讨论、护理查房讨论不安排在床边。病房温度调节在28℃~30℃, 湿度为40%~50%, 地面每天3次湿式清洁, 物体表面、床单元每天3次消毒擦拭, 换药后对病室环境加强消毒1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预防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 做好床边隔离, 及时规范采集标本, 进行病原学检查, 根据药敏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7 心理护理与康复干预
烧伤层流病房无陪护, 病人又受创伤打击,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深度烧伤创面以瘢痕形式愈合, 瘢痕造成病人形象改变, 同时挛缩会引起功能障碍。因此, 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尤为重要。责任护士与病人间每天有问候、有交流, 对无法交流者使用写字板、卡片、手势等, 让病人方便表达需求。早期救治中注意肢体摆放于功能位, 及早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关节, 穿弹力肢套、头套及紧身衣。烧伤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有毅力, 持之以恒, 护理人员鼓励病人, 教会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指导病人自我护理, 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7], 使其尽早回归社会。
3 讨论
成批伤造成的人员伤亡, 无法预测发生时间、伤员数量和伤情, 医院必须随时做好救治成批伤员的准备[8]。所以, 必须健全组织架构, 不断优化流程、预案, 建立演练制度, 培训一批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 提高医院救治成批伤员的能力。严密的组织管理是成批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保障, 大批量伤员的成功救治, 不仅可以体现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 更可衡量出医院的组织管理能力[9]。在成批烧伤病人救治中, 领导重视, 组织架构健全, 多部门协作, 预案、规范、制度完善, 并有效执行, 能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两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中, 利用汶川地震时成批伤员救治经验, 护理部主任亲自挂帅, 由科护士长履行病区护士长职责, 负责病区管理工作, 护士长担任总责任护士, 全面负责病员救治、护理, 使护理管理队伍力量加强, 保证成批伤员救护的规范化、标准化。护理人员良好的业务技能、职责明确是成批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保证, 在成批烧伤病人来院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工, 明确各级各班职责, 做到忙而不乱, 使急救及治疗护理工作井然有序。护理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人才库, 每年进行应急演练两次, 培训其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 并进行规范化考核;成批伤员来院前进行强化培训, 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独立承担各项抢救工作的能力, 提高急救护理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以最佳的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恢复病人功能, 减轻病人的痛苦[10]。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成批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 在成批烧伤病人救治中, 应注重重点关键环节的控制, 有效地落实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措施, 重视院感防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玲, 桂莉, 张静, 等.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病员分流决策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2B) :34-35.
[2]林喜爱, 高金娇, 杨林霞, 等.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群体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8) :29-30.
[3]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2.
[4]周杰, 李贤华.批量烧伤伤员救治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7A) :60-61.
[5]黄顺红, 王玉婷, 林玉丹, 等.成批烧伤病人护理标准流程的构建及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8B) :69-70.
[6]张海生, 王颖, 陈淑琴.志愿者服务在地震成批伤员救治中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3A) :70-71.
[7]蔡英华.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9) :1788-1789.
[8]宋雁宾, 王蔓, 原艳丽, 等.批量伤员院内急救的组织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4) :37-38.
[9]王慧娟, 韩小琴.批量氯气中毒伤员救治的组织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3) :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