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优化

2024-09-28

实施优化(共12篇)

实施优化 篇1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处处有估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估算,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生活体验缺乏.在“千米”的教学之后,我让学生估一估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结果学生把1千米的路程不是估远了就是估近了.还有的学生竟填出课桌高8(厘米),黑板长(30)米.

问题二:推算能力较差.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从学生绘制的前30次在口袋里摸球的数量统计图可以看出,摸出红色球的次数最多.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边看统计图边回答,“再摸一次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一些学生开始乱猜起来.

问题三:估算意识薄弱.在笔算288÷36时,有的学生算出的结果却是“80”.如果这些同学有估算意识的话,一估算就可以知道这个计算结果错误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估算教学的效率.

一、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

1. 以生活实例,体验估算实用价值.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比如在教学乘法估算前,笔者设计了一问: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50人,那么全校48个班,就大约有2500人.”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400人,那么全校6个年级就大约有2400人.”……因此很自然地引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说出近似数就够了.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中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

2. 以数学应用,体验估算数学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验算时,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如:“398+273=571”和的百位上应该是6;38×52积应该是四位数等.教师要重视估算的价值,设计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创设估算情境,进行估算训练.教材中估算题材是很丰富的,无论是计算、应用题,还是空间图形、量的计量,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随时、随“材”都可以进行估算训练.

如教学“妈妈带了100元钱到商店买三样东西,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够,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不够?”我给出了一些商品和它们的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桶色拉油39元,一袋营养麦片25元,一袋卷筒纸10元,一瓶洗发水38元,一条被套58元,一件衣服52元……若我们估计一下买一桶色拉油、一瓶洗发水和一条被套大概需要多少钱?40+40+60=140(元),140超过100许多,所以买这三样东西钱不够;学生运用估算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样教学,不但填补了以往教学的空白,还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提出的:估算不是教学如何近似计算,而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在许多问题情境中需要用到的估算.

三、掌握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带有直觉和猜想的成分,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最佳的结果往往需要多次的修正和尝试.优化估算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问题.

1. 讲究估算策略.

小学生估算技能如何,很大层面上是看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否主动尝试着从估算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可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对学生估算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50名学生去春游,买6个一袋的面包要买几袋才够每人发一个?”学生可以通过猜测的方法,6×8=48,48小于50,所以买8袋不够,需要买9袋.也可能直接通过计算50÷6=8(袋)……2(个),从中可以知道要买9袋才够每人一个.对一个具体题目进行估算时,要注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这样会引起学生估算的兴趣和欲望.

2. 提供充分的估算训练机会.

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估算的技能技巧,养成先估后算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估算练习机会.练习可以分基本练习及综合性练习,

基本性练习:基本性练习一般放在新知教学以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设计时要注意:①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吸引学生去思考,理解和掌握.②要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综合性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综合性习题类型:①操作实践型:如教学了长度单位以后,引导学生估测家校距离;教学了面积单位以后引导学生估测教室地面面积.②探究实践型:如教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提供不同长度不同价格的地板供学生选择,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③社会调查型:如教学了重量单位吨以后,引导学生调查一幢居民楼一天用水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统计写一份节水倡议报告.

3. 估算与口算、笔算相结合.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基础,它离不开口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估算与口算笔算有机配合,能有效提高精确计算的准备率和速度,而且估算对精确计算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如“如果看一部电影的门票是7元,某校组织98名学生去看电影,带700元够不够?”这种估算就需要学生有100×7=700的口算能力.又如两位数乘一位笔算例题求“2盒彩色一共多少支?”,列式36×2,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问题,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积会在什么范围.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36×2的积肯定在30×2=60和40×2=80之间.这时的估算对于后面的精确计算结果起到了预测的作用.当学生笔算求出72支后,又可以印证估算的情况,答案确实在60与80间.这样,学生通过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最后进行验证的过程,估算能力得到提高,计算正确率得到保证.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能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题材,为学生积极搭建估算的平台,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估算策略合理化,使学生的估算能力日益增强.

实施优化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创建平安、卫生、文明校园,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日常行为规范,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 长:蒋x

副组长:陈x 李x(常务)郭x 黄x 黄x 邝x 陈x

成 员:纠察处相关人员、各班班主任。

下设文明校园纠察处。

顾问:蒋xx、陈x飞

第一责任人:李x 第二责任人:罗x

办公室主任:邓x 秘书:何x、尹x

值日领导及纠察处人员值日安排表:

三、活动内容和要求:

1、寄宿生周一至周五严禁外出就餐,通学生凭校牌进出校园。

2、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准留长发;不准染发、烫发、剃光头;不准戴首饰;不准穿拖鞋;不准穿奇装异服。

3、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准抽烟;不准讲脏话;不准追打起哄;不准谈情说爱;不准带手机进教学区。

4、规范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准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不准与社会上不良人员交朋友;不准进网吧、茶楼、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准带社会人员来学校;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到外面租房(除非家长同住照料);不准追追打打;不准爬围墙等高危处;不准打架斗殴、不准在教学区骑单车、摩托车。

5、xx二中优化校园管理条例。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通过集会、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班会等阵地进行宣传发动。责任人:办公室、政务处、团委、班主任。

2、组织师生学习学校制定的《xx二中学生管理手册》、《xx二中优化校园管理条例》、《xx二中班级管理评分细则》、《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性》等相关制度和知识。

责任人:办公室、政务处、班主任。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

1、校园安全整治:

①教学区、实验室、寝室、食堂、运动场等安全隐患排查。责任人:罗xx、何xx、保安人员、门卫、宿舍管理员;

②校外租房的管理。责任人:邓x、班主任;

③外来车辆和人员进校园的管制。责任人:邓x、保安人员、门卫。

2、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①校门口至防疫站十字路口(新村路口)附近安全防范。责任人:邓x、纠察处人员;

②晚间校园内安全排查。责任人:黄x、尹xx;

③校园周边网吧排查。责任人:罗xx、邓x。

3、日常行为整治:

①学生仪容仪表整治。责任人:年级分管领导、组长和班主任、政务处人员;

②学生卫生习惯整治。责任人:纠察处相关人员、班主任。

③学生行为习惯整治。责任人:纠察处相关人员、班主任。

第三阶段 检查评比

1、检查班主任是否有活动的主题班会内容。责任人:政务处;

2、检查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学风学纪情况。责任人:政务处、学风学纪检查员;

3、检查各年级、各班级教室内外、走廊等卫生情况。责任人:政务处、学风学纪检查员;

4、汇总在集中整治月中各年级、班级违纪学生情况。责任人:何xx、尹xx;

5、评出先进年级1-2个,每个年级先进班级30%。责任人:政务处。

第四阶段 :巩固成果

1、通报评比结果。

2、表彰综治活动中表现好的先进年级、先进班集体。

3、对屡教不改的同学进行再教育。

4、坚持常抓不懈。

五、整治措施及处理办法

1、加强保安巡逻和门卫管理,来校办事人员实行门卫登记制度,其他人员和车辆不得进入校园。保安及门卫须把好校门关,如有未登记而进入校园的人员,发现一起,扣相关人员5元。

2、保安人员要在校园值勤,学校对重点时段(午休时间、晚自习时间、放晚学后)进行考勤,未到岗者,按教师上班纪律处理。

3、寝室管理员要坚守岗位,学校查岗,不到岗者,按教师上班纪律处理。

4、对违规学生实行日通报制,并与班级评比挂钩。

5、收缴的学生手机、Mp3等电子产品要进行登记,并按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办法》等规定处理。

6、对谈情说爱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家长,协同教育。对教育不改者,按学校相关条例处理。

7、对严重违反《学生管理制度》,情节恶劣、屡教不改者进行严肃处理。

手机管理要求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湘教发[2009]3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管理要求。

1、学生一律不准将手机、Mp3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

2、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作如下处理。

(1)、第一次违反者,由班主任将当事人的手机收激并存放一个月,一个月后由当事学生的家长到校领取。

(2)第二次违反者,由政务处将当事人的手机收激并存放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后由当事学生的家长到校领取。

(3)凡贫困生违规,将取消受助资格。

3、学校政务处每月抽检一次,每天由学校保安人员和政务处工作人员随机检查,对违规学生每人次扣除学生所在班级手机等电子产品单项考核分0.5分。

对早恋学生的管理要求

学生要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和交往方式,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前途观和友情观。禁止异性同学之间有如下不良行为:

1、讲脏话、痞话和下流话。

2、互相牵手行走、嬉戏打闹。

3、互相在偏僻、阴暗角落或娱乐场所约会。

4、互相拥抱、亲昵。

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语文阅读 篇3

关键词:感受 语义 真情 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眼、耳、口、手等各种器官,自主参与学习的一种主体实践活动,最终达到认识知识,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怎样实施体验教学,优化语文阅读呢?

一、加深感受,体验语言形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作者表情达意往往借助于形象。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自我感受,就必须还语言以形象,激发学生想象,产生对生活新的体验。

1.激活表象,产生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准确感知、理解文本语言,必须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本语言相关的表象,并通过设置相关的生活情境,使文本语言与鲜活的生活情境相链接,学生才能理解文本语言,产生个性化的感受。

2.激发想象,深化感受

在对文本语言形象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言走向生活,对生活产生新的感受。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一课时,在讲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又以“你认为,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引导学生依据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有的学生把月亮想象成镰刀,有的学生把月亮想象成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学生把月亮想象成一个又圆又大的花瓶……学生各抒己见,对月亮的想象多种多样,这既是对生活新的体验,也是自我感受新的提升。

二、感悟语义,体验语言内涵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丰富。要取得对语义的真切感悟,就必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凭借生活经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揣摩与体验。

1.自读自悟,理解体验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语言进行独立阅读、体验和探究,理解和体验语言意义。

2.联系生活,真切感悟

有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接着要引导学生走出语言画面,走进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靠自我体验,联系生活,真切感悟。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课,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紧接着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人像海伦一样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为什么佩服他(她)。学生能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的事例,畅谈自己真切的感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性认识上,而是融入了个体的生活体验。

三、激发真情,体验语言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对生活经历产生真切体验的反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真情,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1.诵读品味,体验情感

文章蕴含的情感,必须凭借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本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这句总写句。通过让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最具魅力的诗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与品味,读出秋天景物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中,对美好秋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正是品味文本语言受到感染而产生的自我情感体验。

2.拓展延伸,释放真情

在对文本语言反复诵读与品味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拓展延伸,内化迁移,深化学生的感受,并适时地让学生释放真情。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艾滋病小斗士》一文第二部分讲了恩科西的不幸遭遇,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一边播放哀婉的音乐,一边用低沉的语调说:“恩科西真可怜哪,他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一样得到快乐。可是他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时我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骨瘦如柴的恩科西无助地躺在病床上,目光里流露出忧伤和期盼。此时,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这种积极挖掘文本资源,合理拓展延伸,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内化为个体积极的心理体验,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迁移。

实施课堂追问,优化教学效益 篇4

一、在概念形成时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概念的本质处加以设问,并适度追问,帮助学生排除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找出其中的数学本质,理解概念的根本内涵,这不仅能强化数学概念教学,也能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加深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

师:你能利用以前有关图形的计算面积的公式和方法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可以转换成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学生以自我探究的形式进行剪拼,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师:比较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拼出来的长方形在面积上,你认为改变了没有?

生: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所以面积应该没有变化。

师:长乘以宽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底乘高。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以一步步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在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二、在动手操作中追问,使学生动中学,学中做

数学内容本就高度抽象,“做中学,学中做”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群体交互作用中强化学习的探究性、体验性,此时,教师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把握操作契机适时追问,再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变“讲数学”为“做数学”。

以“板块平移的规律”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放暑假了,壮壮妈妈带上壮壮一起去天地影城看电影,放映厅每排座位有10个,如果壮壮要和他妈妈选两张相邻的座位,那么他们一共有几种选法?

在理解题意后,学生纷纷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买相邻两个座位的电影票的各种方式,有的学生如“生1”用写的方法,有的学生如“生2”用圈的方法,还有的学生如“生3”用连的方法,在沟通各种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框去框数字,被框住的二个数字就表示选出的二张座位相邻的电影票的位置,笔者这样追问:

师:如果放映厅每排的座位不是10个,而是50个100个,甚至是200个呢?如果需要购买3张、4张、5张……座位相邻的电影票呢?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后发现,有些数字不可以作为“框”中打头的数,如果每次是框2个数,那么有1个数字不能打头,如果每次框的是3个数,那么就有2个数字不能打头,因此,每次框n个数字,就有(n-1)个数字不能打头。而且,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最后一个框。

三、在合理猜想处追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也能成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去猜一猜、验一验,并在学生的合理猜想时追问,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架,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中得到突破性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圆的周长》一课的关于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时,笔者首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猜想:

问题一: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猜想并验证哪个圆的周长大一些?为什么?圆的周长和谁有关?

问题二:出示圆外接正方形、圆内接正六边形,猜想一下:正方形的周长、正六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哪个大一些。猜想并验证:正方形的周长、正六边形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通过猜想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测量工具结合实验,动手操作,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但是,利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后,结合实验所得数据,讲授圆周率的概念,学生对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值却感受不强。为此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笔者再次追问:“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会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再次动手实际测量,并验证得出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通过追问,使学生在猜测中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真正理解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综上所述,追问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策略,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追问这一手段,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志琴.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J].教育.2015.25:298

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 篇5

中共锁石镇委员会锁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锁石镇2011年开展“环境优化

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责任区、委室站所、县属驻镇相关单位,村:

《锁石镇2011年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锁石镇委员会

锁石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2日

锁石镇2011年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2011年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镇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落实服务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民生问题,为我镇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软环境。

二、工作目标

扎实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要求: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确保政令畅通,为企业(项目)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和周边环境。

三、工作要点

1、严厉打击“三强”。严格执行《中共双峰县委办公室双峰县人民政府对强行阻工、强装强卸、强揽工程事件实施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双峰县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5月份,在全镇范围开展打击“三强”专项行动。

2、规范涉企检查。严格执行《湖南省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每月1至20日为企业宁静日。在此期间,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的执法检查以外,执法部门不得随意进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3、严格规范涉企收费。杜绝搭车收费。所有涉企收费单位都必须在镇优化办发放的涉企收费登记本上先行登记收费依据、项目、金额,否则企业有权拒绝。

4、严格执行涉企矛盾调处责任制。我镇成立涉企矛盾处理领导小组,按“谁主管,谁负责 ”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调处涉企矛盾。

5、提高行政效能。镇属各部门要严格按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开业务范围、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办事人员、收费标准及办事人员联系电话。驻村干部要将民情联系卡及时发放到全镇各农户手中。

6、强化检查督查。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督查队伍,对各企业及项目的施工和生产环境的优化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设立督查专员制度,驻点每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专门负责经济发展环境和施工进度的督查。对涉企投诉,镇效能办要及时届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环境优化年”要与“项

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我镇成立“环境优化年”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贺燕飞任顾问,镇长赵向阳任组长,纪委书记钟友文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钟友文兼任办公室主任。

建立优化环境联席制度,每季召开一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二)严格责任追究。严格执行《中共双峰县委办公室双峰县人民政府对强行阻工、强装强卸、强揽工程事件实施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双峰县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问责力度,建立党政问责、组织处理、纪律处分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模式。对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以权谋私、煽动、唆使“三强”行为的,一律先停职,再立案查处。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不支持、不配合的,内出现一次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出现两次的,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出现三次以上的,是党员的由镇纪委立案查处,非党员的镇里将按相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特别是对幕后操作、唆使、煽动或直接参与“三强”行为的村支两委负责人,坚决依法依规予以严惩。镇纪委今年要查办党员干部损坏经济发展环境案1件以上。

(三)完善综合考核。要进一步完善对各村、各单位的优化考核,在12月份组织测评。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行,考评结果作为各单位党风廉政考核、行风评议、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表彰奖励在考评中分数排名靠前的单位和部门,对排名靠后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在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核中的评先评优资格。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总支要将优化环境宣传标语张贴到村组、张贴到每个项目的工地和每个企业。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进行公开曝光,对整治“三强”典型案例要及时通报。

主题词:环境优化年 方案 通知

中共锁石镇委办公室2011年3月12日印发

实施激励教育,优化班级工作 篇6

【关键词】激励教育;激励;班级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鼓励和促进学生向自信、自强、成功的方向前进、发展。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激励教育更是形成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动力。在带班过程中,巧用激励教育可以优化班级工作。

二、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是你教出了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你塑造了学生什么样的人格。”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想更是如此。在班主任每天纷繁琐碎的工作中,其中有很多不都是在为孩子纠错,教育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吗?在我们看来,这就是老师的正常工作。可是我们是否曾想过,这每次纠错、批评过后,让学生认识的是什么?在他们内心留下的又是什么?孩子们也许会认识到了我又错了,在他们的心中产生的是“我有这么多缺点和错误,我可能做不了一个优秀的学生。”难道这就是我们老师想得到的教育结果?不,绝不是这样。作为“园丁”,我们除为他们修剪枝杈外,更重要的是改良他们生长的土壤和肥料。用信任和鼓励作为他成长的环境,相信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使他从不断地激励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三、如何实施激励教育

(一)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

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班集体前进的方向,如果缺少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就会缺少凝聚力,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对一个优秀的集体来说,它应该有集体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要发挥目标的激励效应,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目标。首先要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班组目标的制定;其次班主任要让全班学生了解班级目标实施的进度和程度。因此,当接手一个班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该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提出较长远的奋斗目标。在不同阶段,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阶段目标。目标确定后,要注意带领学生去实现目标。如让班干部每周轮值,轮流主持班干部会议,实行班干部自荐及要求自荐学生发表个人“施政报告”等开放式的民主管理模式,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更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实感和达到目标后的喜悦感,从而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些目标对全班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全班同学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形成了“一言一行想集体”“一举一动为集体”的思想。

教师的激励不要停留在表面,更不要停留在事情的结果,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一位物理老师一改传统的评价标准,赋予考核新的含义。如在规定的达标时间内完成一定的练习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学生进步多少和付出努力的程度打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集体舆论激励,发扬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对集体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它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标志。“无论怎样的劝说,都不能做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确的舆论一旦形成,必将影响很大。对于舆论的引导,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多分析评论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日记了解思想行为动向,好的及时表扬,不好的及时给予引导和指正。并设立日记评论专栏,张贴优秀的日记和评论;二是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有意义的文章,并鼓励学生家长加入阅读行列。对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我就印发到每人手中,要他们进行评论和学习,如《富裕不能富孩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挫折以后》等。我不仅利用班会组织同学们开展讨论,写感想,还让学生家长也写感想,并阅读和粘贴家长的好文章。表扬家长就是激励学生,同时提高了学生向良好方面学习和发展的自觉性;三是树立各层次的榜样形象,健全领导核心,扩大先进队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向较接近的榜样看齐,逐步前进、逐步发展。

正确舆论的多方位引导和扶持,使我班的良好风气得以发展,不良风气受到抵制,学生逐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辨别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三)情感激励,热爱每一个学生

人是有感情、重感情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单单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例如,王鹏同学,刚入学时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我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最喜欢数学这门课。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而且还是班主任,我想能否从这方面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呢?为了给他一点鼓励,给他一点信心,我决定让他担任数学课代表,用“官位”来激励他。这一举措,真使他有点受宠若惊。在周记中他这样写道:“担任数学课代表,这是我至今当的最大的官了,我决不会让老师您失望,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官。”从此,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数学课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当有课堂提问,我都鼓励他踊跃发言。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经常留给他一展身手的机会,使他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还勇于指出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这使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而且还主动要求参加党章学习小组。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数学成绩,他的期中数学成绩是70分,这一次他考了86分,提高了16分。

通过对学生实施激励教育,良好的班风和竞争向上的积极状态形成了,班级成员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一股集体创造荣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优化了班级工作。

优化提问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篇7

一、整合提炼, 精选切入点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曾提出“主问题”的概念, 他认为:“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 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的大大减少, 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 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可以说, 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提炼, 精选提问的切入点, 紧扣课文的重点, 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或提问, 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宁鸿彬老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就以两个“主问题”牵起整节课的教学, 生出万般精彩!在揭示课题后, 宁老师首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之后, 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 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在学生对课文的主要人物有了一定了解后, 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这里, 宁老师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字、词、句、篇面面俱到的局面, 善于舍弃, 在教学中抛出对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有着内在牵引力的“主问题”。这样的提问是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的, 引动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阅读, 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

二、循序渐进, 分解疑难点

大多教师都曾在课堂中遭遇这样的情形:先前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问题在教学中提出时, 却出现了有问无答或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此时, 如若围绕此问题设计一组有层次的辅助“追问”, 分解疑难点, 适时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 开拓学生的思路,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 必将突破难点, 激发学生深入阅读, 积极思考, 从而迸发智慧的火花。

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最后一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历来是教学的难点。钱梦龙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他设计了这样一组辅助性的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 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

上述提问由易到难, 从“路”的基本义着眼, 引申出“路”的比喻义, 再启发学生思考“路”与“希望”之间的联系, 通过追问, 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这段话的深刻哲理。

三、举一反三, 迁移发散点

课堂教学目的不应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还应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中, 通过对发散点的迁移拓展,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提问从而举一反三。通过提问, 拓宽思维的广度, 开掘思维的深度, 并把提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 打通听说读写的通道, 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 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宁鸿彬老师在教学《变色龙》时, 在教学小结环节抓住小说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紧大衣离开广场走了。”这一句话进行迁移发散提问:“后来怎样了呢?”并让学生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想象故事的后续发展情况, 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这样的提问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联系在一起, 实现了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的拓展延伸。他抓住结尾设计提问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因势利导, 捕捉生成点

课堂教学可以预设, 但永远无法预约, 教学中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睿智的教师往往能敏锐地把握这些动态资源的“生成点”设计并提出问题, 因势利导, 使这些看似瑕疵的“点”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生长点, 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契机。

例如, 于漪老师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 她让学生自由提问, 当一学生问“‘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句话中的‘万万’是多少?”这一问题时, 其他学生都大笑起来, 而于老师却以高超的教学机智捕捉住动态生成资源, 巧妙设计了提问,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从而了解到“万万”相比较“亿”, 虽然意思一样, 但却是通过汉字重叠的修辞, 读起来不仅响亮, 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可以说, 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及时把握了这一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点”, 引导学生对看似平常之处进行深入思索, 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中, 教师如能精选切入点进行整合提炼, 循序渐进地分解疑难点, 紧扣发散点举一反三, 巧妙捕捉生成点因势利导从而设计出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提问, 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宁鸿彬.《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上) [J].中学语文教学, 1997 (5) .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 2003 (14) .

实施情感教育优化语文教学 篇8

一、移情入境, 入境生情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 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下进行愉悦的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因此, 教师要抓住文本的情感特点, 巧设导语, 以情激趣, 以情激情, 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 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语言、动作, 对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有很大帮助。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 他们就会沿着情感的轨道走进课文, 走近作者。如在教授《黄河颂》时, 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朗读和配画音乐, 让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 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给黄河的图片配上河水的吞吐之声, 就会让学生入情入境。现代教学论表明,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 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 学生的积极情绪形成“情感动力”, 它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也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带情入诵, 以声传情

课文朗读时, 教师要以读入情, 以读入境, 以读会心。教师进行一定技巧的、富有感情的朗读, 能将学生引入意境, 从而让他们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人们常说“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 以唤起其激情, 让其进入意境, 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示范朗读。教师融之以情, 读出感情, 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解《乡愁》时, 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朗读, 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那片浓浓乡愁, 教学目标就实现了。再如教授《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时, 一定要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先示范读一遍, 学生再读一遍, 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把对诗歌的形象分析巧妙地与诵读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一次次朗读, 体会诗歌表现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扶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回乡、女儿本色的木兰。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 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从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这种教学效果是教师通过刻意分析和讲解所不能取得的。

三、寓教于情, 学文知情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深有感触地说:“就我而言, 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 是把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 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因此, 挖掘教材的语文因素, 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 从而发现美、体验美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了。例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 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

光, 又红又亮, 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宋□火排又焰, 闪闪烁烁着着、、滚滚动动着着, , 涌消了失过了来, 。”而在后这面里一, , 甘肃丽红作者站得高, 看得远, 反复使用“涌”、“闪

兰州

烁”、“滚动”等动词, 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尽情描绘大海

实施激励教育优化语文教学 篇9

一、激励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创造民主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用激励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可以使教学氛围更浓烈, 教学效果更明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句肯定的评价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励, 使学生更勇于发言, 学习热情更高涨。在课堂中应注重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主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关注及认可, 将使课堂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师在点名某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 学生最初显得底气不足, 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 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为之加油, 使学生意识到“我能行”、“我可以大声朗读”, 学生在此激励策略下将逐渐增加勇气, 朗读声音更加宏亮。另外, 还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表现优秀学生以进步明显者, 以制作卡片方式进行累积, 通过制作光荣榜, 或者定时进行总结表扬, 激励被表扬的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对全班同学学习主动性也起到带动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将更有生命力。

二、激励学生拓展课外学习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学习, 对语文学习的渠道也应不断的拓展。通过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课外写作等活动并积极探索, 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例如, 在语文教学中延伸出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 以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 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文章, 对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 学生在累积了一定语言基础与写作手法后, 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写作。通过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的激励与学生的自主探索,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能力, 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应给予肯定的评价,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实现潜能的发挥。

三、激励评价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保持自信心。科学的激励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健康成长道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激励的评价中提高自信心, 保持学习兴趣。激励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要投入真实情感。教师在评价中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要有情感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 以内心激发出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第二, 评价要注重事实性。激励的评价不仅仅要注重情感因素, 评价的内容应尊重事实, 不能对毫无根据的内容进行评价, 避免评价显得苍白无力。第三, 评价语言积极乐观。相对于沉闷的谈话, 机智、幽默的语言更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用乐观的情感以及恰如其分的语言,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学生更能在愉快的评价环境中肯定自我, 认识自我。

四、激励学生设定与完成学习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篇10

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是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 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运用一切有效和方法和手段, 在教师主导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获得全面提高。它迫切需要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活动的转化, 改变呆板、单一、毫无生气的传统教学活动, 又要做好角色的转化,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同时, 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要完善教学常规, 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要实现规范的教学管理, 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发展学生能力、激活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优化教学环节, 形成教学风格, 提高教学质量, 解决课堂教学随意性的问题。努力构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体, 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以保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促进素质教育持久、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教学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

优化活动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 篇11

一、活动设计体现主体性

这里所说的“主体”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二、活动设计体现思维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三、活动设计体现感悟性

新课程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提倡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感“悟”数学,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然而,许多课堂里虽有活动,却没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体验、数学层面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性”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对事件发生结果的预测。一些教师在教学不确定现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装有红球、黄球的口袋里轮流摸球,依次记录并在全班交流。接着,要求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匆匆给出“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的结论。应该说这样的小组活动是需要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比如,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球,其他同学分别摸到的是什么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假如再摸一次,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让学生联系活动过程和经验,实实在在地去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活动环节的简单操作和实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感受、质疑和反思,引导学生用“心”感悟,获得对数学内容的真切体验。

四、活动设计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学、开放的学、灵活的用”,即“活”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典型特点。

如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内容,教材中提供了一幅三个孩子在商店买玩具的画面,启发学生想到买东西要用到人民币,而后先认识1元、1角、1分三种面值以及三者之间的进率,再认识5角、2角、5分、2分等。

教师分别设了三个开放性、有层次性的自主活动,就是分别让学生用手头的硬币摆出2角、5角和1元。让学生摆出不同物品的价格这一操作活动,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地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结构,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遵循了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

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抽象总结出了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实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标。

五、活动设计体现实效性

事物或现象总有它利与弊的两面,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课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学。过分地强调形式化的东西,往往受其所缚,我们常常看到课堂上出现了“伪多媒体教学”、“伪情境教学”、“伪活动教学”,只注重课堂的热闹,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效。甚至出现了一堂轰轰烈烈的课到头来连板书、作业乃至连教科书都没翻一下。针对这些现象,现今的课堂还要加强一个“实”字。

浅谈CDMA网络优化流程及实施 篇12

1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CDMA网络新工程的不断竣工, CDMA网络网络覆盖已经得到相当的改善, 但网络质量仍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需要不断对网络进行优化,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和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效益。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包括移动通信网的无线系统和交换系统优化, 内容归结起来包括网络测试与分析、网络调整及话务均衡、覆盖优化和用户投诉处理等几项工作。

2 网络优化的实施

2.1 网络优化常用方法

2.1.1 完善、标准化局数据

局数据是交换机运行及处理话务的基本依据, 局数据的准确、完善与标准化是交换机运行效率的一个最重要的因数, 对交换系统指标有直接影响。

2.1.2 完善、标准化录音通知

在呼叫的接续过程中, 有许多因数导致呼叫失败, 每一个呼叫失败之后会产生响应内部CAUSE, 根据此CAUSE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向用户播放不同的录音通知, 如:“用户忙”、“暂时无法接通”、“关机”等及一些引导用户正确拨号的提示音等, 提示用户呼叫不成功的原因, 避免用户联系重复地呼叫造成大量呼损。

2.1.3 合理地网络规划、调整

及时对网络进行调整、扩容, 保证电路、信令没有溢出, 保证系统地正常运行。由于无线规划预测不好, 导致本地MSC1系统A接口电路严重不足, 后对本地无线进行重新规划将一负荷较大的BSC搬迁到MSC下, 现两MSC负荷均匀, 这对以后维护、网络也方便多不会出现容量不足的问题。早期规划要认真的实地调查保证系统容量能跟上实际的发展, 最好维护、优化人员参与规划。

2.1.4 信令分析和后处理

信令追踪和分析, 是确定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由于话务统计中许多技术器是由信令触发的, 所以某些统计项目异常可以用信令来检验和解释。

2.1.5 CDMA话单分析系统

现在CDMA话单中存在着如主被叫用户号码、呼叫发起小区、呼叫释放原因在内的各种信息, 通过提取这些信息, 话单分析软件能够对特定用户和号码进行跟踪, 提取重要的市场信息。

2.1.6 故障处理

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 一些故障, 特别是隐性故障逐渐增多, 这类故障并未达到告警门限, 但恶化了网络性能。及时发现、处理故障, 早点解决隐患, 提高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指标。

2.2 新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2.2.1 综合关口局HLR查询功能

现有的关口局一般开启TUP、ISUP的信令, 最多开启GSM MAP功能, 针对CDMA IS41信令处理部分一直没有开放。长期以来关口局对CDMA呼叫都是走TUP层信令, 无形之中浪费电路资源、增加接续过程、增加系统负荷。综合关口局建设后, 开启CDMA HLR查询功能 (IS 41信令) 后, called busy、invalid code、MS detached、被叫停机等大部分的呼损发生在华为综合关口上 (即是呼损从CMSC上转移到华为综合关口上) , 同时来话呼叫次数较为下降、来话应答次数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故来话接通率和系统接通率明显提高, 系统接通率从91%提高到94%, 同时来话接通率从54%提高到60%左右。

2.2.2 Early Paging功能

Early Paging为Intersystem Paging的一个前提功能, 也是IS41D中的一个标准流程, 主要为了解决边界小区寻呼成功率。Early Paging是在MSC上改变呼叫流程, 在HLR进行ROUTEREQ时进行寻呼, 然后通过HLR将寻呼的结果反馈给起呼的MSC。Early Paging流程如下:

由于CDMA本网呼叫本网的话务量相对外网呼叫话务量小的多, 将综合关口局HLR查询功能和Early Paging功能相结合, 寻呼不到的呼损将转移到关口局上同时关口局来话次数也将下降, 故系统接通率从92%上升到95%, 来话接通率从60%提高到65%左右。

2.2.3 Intersystem Paging功能

ISPAGING (Intersystem Paging) 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多个MSC的环境下, 边界小区由于无线原因造成的用户频繁登记, 寻呼响应等问题。主要问题是由于用户在边界区域频繁登记, 造成用户登记和被叫流程相互交错, 也就是说当用户在被叫流程开始时, 用户数据仍在MSC1下, 但当流程进行到MSC向该用户进行寻呼请求时, 发现该用户已经登记到相邻MSC2下, 造成无法对该用户继续进行寻呼或无法在MSC1下寻呼到该用户, 从而造成此次被叫失败。

ISPAGING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以上情况下寻呼失败的问题, 主要通过对在边界区域的相邻小区的MSC起用ISPAGING功能, 对处于相邻小区的用户进行被叫的同时向相邻的MSC发起Intersystem Paging请求, 使相邻的两个MSC同时对该用户进行寻呼并处理返回上的寻呼响应。

测试过程:

a功能打开前

普通MS:共75次, 18次no paging response, 成功率76%

本地VPN:共98次, 18次no paging response, 成功率81.6%

Roaming MS:共80次, 29次no paging response, 2次异常, 成功率63.8%

b功能打开后

普通MS:共82次, 3次no paging response, 2次关机, 2次异常, 成功率91.5%

本地VPN:共90次, 2次no paging response, 1次异常, 成功率97.8%

Roaming MS:共46次, 3次no paging response, 成功率93.5%

2.2.4 Early ACM功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呼叫建立流程, 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改善性能, 某些设备厂商开放了Early ACM功能, 同时此功能通过系统数据开关控制, Early acm timer可灵活设置。Early Acm流程如图3:

3 结论

上一篇:成批烧伤的治疗体会下一篇:初中英语学习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