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精选9篇)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1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也挂悬壶来济世 好招妙手共回春
今天,中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过渡为崛起中的农业强国,但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了近十年的时候,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一时还无法定论。只要留意,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许多来自农村教育的叫苦叫累叫穷的声音,还看到了许多农村教育的不先进不入流不和谐的画面。究竟农村教育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每一个勇于担当的教育人,都得“不辞镜里朱颜瘦”,以一种“先农村之忧而忧,后农村之乐而乐”的大胸怀、大智慧,为农村教育的又高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教育问题探因
透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最早谈及农村教育的是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他认为中国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下,教育必须从乡村入手,要优先改变农村教育。时至今日,中国农村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把教育作为一种纯粹的政治工具或经济工具,不再只重知识而轻能力或重能力而轻知识,也不再忽视人的自身发展。但参照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对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联系农村教师的真实体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浪打船摇道位移”。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农业大国,国情已经决定了我们得优先重视和发展占有更大人口比例的农村教育,让更多的合格公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但事实上,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而把纯城市教育当成了其改造和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离农性”“唯城市化”和“泛城市化”,使得如今的农村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机制,不论在确定培养目标还是在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衡量教育的评价指标上都显出了城市化特征,都与城市教育毫无区别。在农村,教育仅仅被作为一种升学的工具,当作走上仕途和爬上官阶的阶梯,被沦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被异化为跳出“农”门的筛选工具,亦或成为向城市输送半成品的加工厂。纵使有许多农民子女因此而如愿以偿,但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的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越来越不能掩盖大多数农民的失望与对这种教育的拒绝。走出分享稀缺教育资源的角逐场,他们开始醒悟,既然此路难通,那么何必十多年来苦学苦练?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农村教育应试成风,厌学成风,甚至罢考成风,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偏离,农家子弟只好将本应升挂在文化天空的明月照向了名利的沟渠,既不爱应试教育的“武装”,也不爱全面发展的“红装”。
2、农村教育公平“难入寻常百姓家”。
相比十七大来说,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审视现实,政策指向了公平,却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公平,甚至越呼吁什么,就越不公平。公平几乎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戏弄。有人戏称:“中国经济以牺牲上海,换来深圳的振兴,继而发展沿海,却蓦然回首时,发现中部已经塌陷。”那么教育也一样,相比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的简直是沧海一粟。仅以上海复旦附中一所学校为例,就足以管中窥豹。该校因100多辆教师私家车无处停放,且校舍带有浓郁的上世纪末的色彩,游泳馆、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很完备,立马投资3.5亿,把校舍推倒重来。据说,上海的生均教育经费为每人20000元。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说明教育政策对于农村教育还有很大的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现化化走的是一条效率至上的道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给最能够发挥效益的地区和学校。在农村,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城镇“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实验”。而对于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则仅以满足基本需要、危房改造、普九等。教育资源配置被重点学校任意掠夺,显然效率至上的现化化之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相悖。
追求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本质。但在农村教育中,虽然教育机会均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精英教育使培优补差工作并没有完全到位,出现了教育过程上的不公平;由于城镇重点学校和乡村快慢班的存在,更出现了教育成就上的不公平。从一个班的班额配置来看,大班额的教学形态在农村依然比比皆是,人均受用资源严重不公平;教师囿于各种诱惑,屈于各种压力,在“抓中间带两边”的教学实施策略中,往往由于“中间抓不住,两边都放掉”又出现更多微观上的不公平。
倡导教育均衡,其实也是保障教育公平。十八大的报告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学科结构、教育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均衡。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时,由于不同程度地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人事调整过程中的制约、学生分流环节的限制,推进缓慢,困难重重,已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3、农村教育质量“年年长恨总伤心”。
农村教育质量,似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近年来,更是严重滑坡。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曾说:“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见《光明日报》2009年1月5日2版)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约为50%,重点高校仅为30%。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多集中流向了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用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话来说,“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高考录取率迅速攀升的今天,一方面是知名大学的校园越来越美丽,教学楼、宿舍楼日渐增多,而其中的农村孩子身影却正在日益减少。更有甚者,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农村学生担心上完大学也很难找到好工作,被迫选择外出打工。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村师资力量太薄弱,教育观念太陈旧,教学方式太落后,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都不能顺应大时代的大转型和大变革,农村教师的教育敏感力相对弱点,一时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找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义务教育道德和超义务道德,在具体的道德性行动中,难以发扬新人文精神,难以进行教学方式变革,难以进行教学转型和策略研究。相反,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师更多地面临着家长对自身权益和对学生权益前所未有的关注压力。农村教育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另外,中国目前还在重视点的改革,没有面的改革,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中小学孩子不愿读书,大学毕业的孩子不愿到乡村工作,大家都在这个圈内按惯习工作。更在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大环境中,老师们很难做到争福于教,道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滑坡。这些都致约着老师的发展,老师难发展,学生就更难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又不十分科学健全,以致农村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成为人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5、农村教育经费“上错花轿嫁错郎”。
如今,国家在农村的确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改善了许多育人环境。但面对现实,钱并没有很好地用到刀刃上。其实,好的学校并不在于楼有多高、面积有多大、设备有多新,而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育人能力有多强,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多丰富,生均占有量有大,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育人方式等。农村许多学校争取到资金后,就一味的进行硬件重复建设,更换配套设施,不切实际地升级学校,创示范,办重点,抢实验。而家长也喜欢迎合,冲着更优越的办学条件盲目地择校,以致于相对薄弱边缘的学校不断萎缩,给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带来冲击。而不甘走向绝境的薄弱学校只好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希望以精英教育换来软实力,以软实力求得发展经费。这样一来,应试教育附在素质教育身上借尸还魂,逐步演变成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又是拿着更多纳税人的钱来践踏教育公平,形成恶性循环。
更为滑稽的是,每年前几个月国家经费没有发下来,学校建设行为迟迟难以启动。而在每年的后几个月刚刚启动,审计预算却按时来临。对还没有投放的资金进行国库收缴。学校只好抢在收缴之前立即花光。
十八大报告中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可在贫困生生活补助方面,居然有更多的家长把该项教育经费当作国家福利,用到家庭日常生活开销上。在农村,这笔钱对于教师来说,都可算得上一种不小的诱惑。教师的工资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均消费水平!教师的幸福指数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效。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钱多了,是好事,但有了钱,如何合理使用,更大面积地提升教育质量,又成了一个新教育难题。
6、农村教育变革“潮打空城寂寞回”。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此外,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
但课改在中国,重课改形式,轻内涵发展。在农村,教学内容方式与城市保持一致,考试招生制度与城市保持一致,质量评价制度也与城市保持一致,优待政策并没有下嫁到普通老百姓。城市学生在学习资源和方式方面、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依然优于农村学生,教育上的梯度差异、城乡差异、县域内学校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一任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人权普适化、文化本土化,但农村教师并没有感到职业工作的幸福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也没有多大变化。纵使少数骨干教师和校长到城里参加了各种培训,但短期培训并没有帮助老师们挣脱落后的教学行为惯习的束缚、教材点状编排的束缚、传统备课框架的束缚,并没有大面积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变革,农村学生还是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农村教育依然面临厌学厌教的的挑战,依然难以给学生全面发展之基和终生发展之基,农村义务教育很难深层次的进行内涵式发展。
二、农村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教育事业做的是人的事业,教育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其次才是物的问题和体制的问题。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只要让农村学生找到接受教育的出路,让农村教师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其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是以,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再那么神秘。
1、让学习前途“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消除“读书无用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在信息化年代,在知识产业化的时代,谁拥有大量的知识,谁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谁将幸福自在地发展。城里人如此,农村人也不例外。
其次,指明学习新出路。城里学生固然在享有更多优质资源的同时,还可在国内更多地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甚至可在国外作出更多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就没有选择的空间。同时,在就业方面,我们农村子女身上,照样均匀地洒满了用人单位赏识的阳光。大变革时期,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也是经济社会的客观需求。条条道路通北京,我们农家子弟没有必要在千军万马涌向热门行业的时候,就迷失人人发展的方向欲渡,以致在成长路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让优质资源“水近楼台好得月”。
既然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有些紧缺,显得缥缈,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化被动的选择为主动的传送。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进行教育布局调整,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就是千方百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现在机制下,我们既要巩固好“名师培养工程””青蓝工程”“影子工程”“卓越工程”“帮扶工程”“置换工程”,完成好“支教动作”“援边动作”和“自选动作”,也要尝试城里的委托管理,让优质学校和发展中学校自由恋爱,两厢情愿,达成委托意向,由政府买单,以期产生“牵手效应”;尝试走名校集团化之路,在政府无钱买单,出现教育“圈地运动”“牛奶”稀释、简单复制等问题时,化敌为友,联盟壮大,以期产生“坐电梯效应”;尝试优质项目推广,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创新,以期产生“涟漪效应”;尝试一校多区,利用品牌效应,扩充优质资源,以期产生“孵化效应”。而在教育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则最大可能地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3、让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村教师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裤管还不时高高地卷起”。虽然说得有些过头,但足以表明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物质拥有不丰富,精神财富也羸弱。相比上海七宝中学的教师,每天跑步锻炼一次尚且可以领到10元钱,一个班主任节每人就可拿到3000元,一个教师节每人就可领用7000元,每月的工薪都在10000元左右,乡村教师的所谓幸福只能成为精神支柱上的烟雾萦绕。难怪在一处乡村精神病院里,40﹪患者为教师。原本经济基础如此薄弱,又得顶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低下的压力,从事着应试教育、塔尖教育,他们在几乎成为成人游戏和搏弈的变态考试中,往往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和幸福来捞得一点点好名声和小利益,还不时在高危职业中看着鲜活地生活走向死亡和堕落,灵魂开始苍老,精神开始分裂。
那么,给农村老师们松绑吧!给他们从道德上松绑,不要再用什么神圣的光环来迷醉,不要用道德至上的观念来弱化,不要用去道德化的倾向来贬损,不要用泛道德化的手段来禁锢。帮帮他们,让他们从个体与集体、公正与关怀、主流与多元、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只要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行,惊喜于他们对义务道德的超越,让他们做一个真实的人、自由的人、幸福的人。其次,从贫困上松绑。让教育经费更多地用在刀刃上,用在从事教育事噗的人上,用在人的人基本生活保障上,用在工作环境的改善上,用在师资培训上,用在教育执行力的共振上。第三,从理念上松绑。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关心,多一段期待,他们会踩上时代的鼓点,与先进合拍,与和谐共鸣。
4、让教育内涵“花有清香月有阴”。
(1)刷新教育观念。农村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观念,为具体的内涵发展行动作好储备。为了远离应试教育,首先要重建基础观、评价观、过程观、内容观和价值观。在基础观上,能认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既重视夯实知识技能、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等硬性基础,也重视奠定志向理想、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软性基础;既学会分类打基础,也学会分段打基础。在评价观上,能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开发多元价值,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在内容观上,学会整合资原,既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关注结构的迁移价值;既关注课间内容,也关注课外内容。在价值观上,既要有多元价值观,更要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学生立场,重在教会成人成事,关键在于培养生命自觉,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
(2)变革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再不能以教定学,必须变为以学定教;我们再也不要关注学会什么,而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我们既要给好学生定位,也给好的教学定位。我们面向当下,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指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文本,进行资源开发,基于教学目标制订的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和组织的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规划。我们既要有教学整体视野,也要有教学开放交互的动态视野。
(3)提升办学品位。农村学校教师基本上都存大精神层面的缺失和意识层面的偏差,不同程度地陷入业务水平层面的低迷。我们要转变行政职能,强化校本管理,注重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交流体会、相互渗透等方式,使教师逐渐形成办优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良好精神状态,树立责任意识、用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思想取代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思想,迅速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建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意识作为引领,正视学校的差距,寻找自我的欠缺,充分认识到决定学生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源的好坏,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阶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形成统一的学校价值的追求,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同时建构在自我发展的体系之中,自我发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融为一体,从“热爱生活”到“追求卓越”。而这些形成办学理念,形成学校文化,绝不能只是放大的口号,闪光的标语,要在教学中转化,在管理中转化,在研究中转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校园文化,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校本研修文化、特色创建文化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起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2
由于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使得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农村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既可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同时还可以提升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使农民的收入增加, 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进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 农村水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的基层水利技术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村的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增多, 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大。但有些主管部门的内部设置不够科学,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做的不够合理, 缺乏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 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低的现象, 缺乏对基层的水利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 这就导致农村基层的水利技术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的经验, 不能够承担一些具有深度的工作。
1.2 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够
因为农村地方各级的财力比较紧张, 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 缺乏对农村重点水利工程相关配置及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补助, 重建设轻管理, 工程的效益低。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力度, 但由于我国的很多农村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资金补助、项目安排、规划布局上都给予了政策倾斜, 但是仍会导致一些水利建设工程不能按期启动, 归其原因, 是因为没有较多的资金可以用于重点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
1.3 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低
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能不是很到位、管理组织不完善、运营方式比较单一, 导致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低, 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村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一部分水利机构相关管理单位既不像事业单位, 又不像企业单位, 很多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营方式单一, 这就使得负责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其工资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无法进行办理, 同时没有开展多种类型的经营项目, 导致很多小水利工程被荒废。严重的挫伤了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一些地方部分小流域工程、小灌区及提水、自流、塘坝、小水库、河道防洪和机电井工程处于没有人管理的状态, 影响农村水利机构职能和正常效益的良好发挥, 同时影响了管理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农村水利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2.1 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要将监督指导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必须严格遵守持证上岗的政策, 还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 并针对培训的具体内容对受训者进行考核, 待合格后才可上岗。另外, 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在编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精简, 从而减少水利经费和资金流失。同时, 为了适应岗位的需要, 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高度重视对于农村基层水利行业人才的培养, 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拔相关人员去进修学习。并不断地鼓励领导及员工积极地开展在职学习, 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进而使农村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增值和保值。
2.2 政府加大资金上的投入
建设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需要由中央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责任, 来增加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并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改造维修, 同时为了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 还要增加一些新的水利建设项目。
2.3 加强科学管理
要将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视为一门科学来看待, 注重提升管理的效益, 扭转以前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建设完成后要将形成的农村小型水利资产及时地移交给相关的个人和单位, 并向他们颁发使用权证书或产权, 采取个人承包、拍卖经营、专业管护等形式, 便于形成适合当地社会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和多种工程类型有效运营的管护模式。另外, 要做好中小型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的相关配套工作, 努力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由于农村水利既有生活供水、水产养殖、农田灌溉等一些兴利功能, 同时也有防治地方病、降渍、除涝、防洪等减灾除害功能, 因此以水利为主的那些工程建设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 除涝防洪等工程完全是具有公益性质的, 并不具备经营的条件。另外, 根据农村水利的各种不同特点, 须对不同功能的各个水利工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依靠农民的力量, 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 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可以在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条件下取得良好的工程效益。那些以水利为主的建设工程, 不仅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降低费用, 核算成本, 有偿服务, 促使工程能够实现良性运行, 还不能以盈利作为目的。
2.4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规划
要想加强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 建设规划是基础。在目前的社会时期, 对于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 需要进一步查清地方区域水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分析、评价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然后制定和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 并提出水资源综合治理、有效保护、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的实施方案及总体布局, 尤其要做好农村水库的保安工程详细规划。不断健全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 各级地方政府须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组织和领导, 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实施, 提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进而使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 结语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做好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将其应有的效益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农村水利系统可以安全的运行,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
摘要:农村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在对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并且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 农村水利工程的相关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确保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益。本文就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水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戴鑫.农村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科技风, 2012 (8) .
[2]曾启灵.探讨农村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品与质量 (学术观察) , 2012 (9) .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3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语在农村的教学质量并不是十分乐观,这其中存在着诸多因素,阻碍着农村英语的发展,我们对此展开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远离大城市,对英语的需求不高,在人们的观念中,英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学校语文、数学这些能够锻炼人的说话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科目更加有实用性。这在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农村教学条件差,无法配备学习的一些设备。英语注重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语音室的缺少或者对于设备的过于保护,让学生很难接触到语音室,但是语音室是作为听、说这两项的教学的重要设备,这使初中英语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3.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让许多青年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从事教学,而老教师又面临着退休与英语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困境,这造成了农村英语教师青黄不接的局面。同时由于农村的交通、信息的闭塞,让许多教师难以学到新的知识;而且有些农村学校为了面对各种检查而疲惫不堪,这些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与心思去提高教学水平与专业业务,从而让农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4.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农村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无论是刚接触英语的还是已经学了几年的,还需要教师领读英语单词、需要教师逐句地翻译课文。所以当学生面对与课文相等难度的阅读资料的时候,不是看不懂就是不会读,这在无形中就让学生的阅读能力降低了。学生生硬的背诵过多的句型与语法规则,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却不会灵活变通,让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造成农村英语教学困境的原因之一。
二、应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的办法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的素质有: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驾驭教学的能力。这些条件都关系着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农村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不要认为自己处在农村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教师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要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做到爱岗、敬业。还有就是一名初中教师,除了要你具备高水平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外,还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更易接受、消化所学知识。并且作为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能力,结合教材,为英语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同时充分利用能利用的教学设备,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英语学习资源。
2.转变教学观念,在农村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让人们了解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随着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国际化的交流日益平凡,在这两个世界盛举中英语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教学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重要性。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同样的在英语的学习中,好的学习习惯同样很重要。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敢于开口读出英语。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决交流困难,如果学生不敢开口大声读英语,这样的英语教学是没有效果的。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贯穿很多指令性的动作、语言,这时候这些指令性的语言就多用英语来说,让这些动作、语言对学生形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对词汇有更深的敏感性,如教师需要表达让学生“安静”的指令时,就可以做出这一动作,让学生大声的读出“Listen,quiet,please”。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维持课堂的秩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再来,就是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对于语言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听、说、读、写,在初中阶段培养“写”的能力,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多练习,让学生的书写能够工整、整洁,并且让学生习惯英语的书写方法。教师在评价他们的练习的时候多给予鼓励,并展示获得“Good”的练习,让学生们从心理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越学越好。最后,就是利用学习小组的模式,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不但是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一般的,还要学会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指出小组成员的错误,在“挑错”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避免这样的错误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不断改正错误的习惯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部分。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4
介绍了商洛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以及沼气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商洛市农村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沼气发展的.建议.
作 者:董照锋 祁东光 张乐 林娟 作者单位:董照锋,张乐,林娟(陕西省商洛市农村能源工作站,陕西商洛,726000)
祁东光(山西省阳泉市种子管理站)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5
作文专家为您拨开作文迷雾之一
教育部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三亿中小学生有2/3的作文处于三等文水平,作文学习中出现了“三怕”现象: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家长怕辅导!高考因作文而严重失分的现象,让很多学生与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
作文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
究竟中小学生的作文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不喜欢写作文,一提写作文就犯愁、害怕,对于作文学习没有兴趣。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无内容可写,学生写作更多的是抄袭和模仿,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写作。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而是作文选。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
三、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
四、作文记流水账,平铺直叙,语言毫无生机。作文存在严重的假话、大话、空话和废话四种话,让作文直接降为三等文。
弘德向日葵作文专家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要找对方法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小作家!
向日葵作文教学法彻底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活动课、情景表演、体验课等课程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作文,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开启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孩子爱上作文!
二、带领学生寻找写作的源泉: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向日葵作文走生活作文之路,教会孩子百字新事、感动、观察等多种找素材的方法,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无穷无尽的素材,不再为“写什么”而烦恼!
三、解放学生的“嘴巴”,培养流畅的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分解事物法、思路点拨、回忆画面、别说空话等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够将作文说具体,写生动!
四、解决中心不明确、思想性差的问题:“先做人,再做事,后作文”的理念深刻的渗透到每节课程中,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一个学期后一篇篇绿色作文跃然纸上!
五、全国性的作文大赛、三十多家媒体刊物的作品发表平台,不仅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还可以展示孩子的才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彻底爱上作文!
除此之外向日葵作文教材已被国家教育部纳为“十二五”推荐作文教学指导书籍,拥有完善的教法,系统的教材、教案,严格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让孩子的学习效果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6
小学美术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亦为广大学生家长所关注。但是,当前美术教学中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让美术教师很无奈,为此,本文就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浅析,并尝试探讨应对策略,以此期待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教育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教材的“三维”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多彩,如严格按教材的要求上好它,美术教师工作量可谓很大。现在的情形是,美术课只要有就行,至于上好、上坏,没有统一的考试作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全凭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学校重视的程度所决定。于是,大多的美术教师,平时轮到上课去教室布置一下学生做美术作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统一讲一讲,学生做完了在本子上打个成绩就算完事了。
第二,众所周知,学美术需要工具和材料,如今的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准备好美术工具和材料,这对小学生来说,负担也是不小的。一些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能准备,而有一部分学生常常是“赤手空拳”混一堂课,最无奈的是农村学校的孩子,无钱买工具和材料的有之,有钱也买不到货的有之,父母不支持买的亦有之等等。
第三,在新一轮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美术教学有了专用的教室,学生也有了专业学美术的良好环境,这无疑是有利于美术教学质量提高的。然而,轮到去专用教室上课,学生整班迟到或部分学生无故缺席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之前的语、数、外等“主科”老师或拖课或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才能离开,待到下一节上课铃声响时才让学生走,甚至有的学生还被留在教室里补课,等学生到美术专用教室时,便迟到好一会儿了。这样,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就打了不小的折扣。
第四,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大多喜好美术,虽然他们之间的美术表现能力不一,但他们对于上美术课还是兴趣浓厚的。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有些时候学生刚进入状态便快要下课了,而美术作业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技能的训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五,目前国家虽设有艺术教育委员会,对艺术教育有一系列的规划,也时常开展一些艺术教育活动。但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大背景下,美术等“副科”课程的教学评价从上到下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方案和检查指导等措施,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缺失,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美术等“副科”教师在学校中地位降低,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许多农村学校尚未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是否真正开设都成问题,评价就更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众多矛盾交织、叠加,对小学美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影响颇多,对实施“体艺2加1”工程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美术教学健康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策略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美术教学管理体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要求学校根据美术课程设置配备合格的美术专任教师。同时,完善美术教学设施,要有管理、检查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使美术教育在每一所学校里都能较好地开展。
策略二,建立自上而下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的内容之一。
策略三,切实实施“体艺2加1”工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一把手都要亲自抓,层层规划、层层落实,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各级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学校上下齐心协力的浓烈氛围,遇到问题及时化解,并进入教学管理常态体系,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策略四,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动,鼓励美术教师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或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艺术活动,并从评价机制上加以实施,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学校和美术教师共同的需求。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7
一、财务管理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规范的财务管理是确保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中最主要的机构, 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 农村信用社经营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 正常的财务管理不但可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 规避财务风险, 而且还可以严格规范内部管理人员的行为, 避免因内部管理人员的违规操作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财务危机。
(二) 规范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
通常状况下, 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正确反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及时发现财务管理的漏洞和缺陷, 然后针对漏洞和缺陷进行改进, 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避免因漏洞和缺陷带来的财务风险, 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三) 规范的财务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尽管农村信用社是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中最大的金融机构, 但是,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另外还存在着地下金融组织, 无论是正规的金融机构, 还是地下金融组织, 都是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 规范的财务管理不但可以大大增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收益, 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成本与费用, 规避风险, 提高竞争能力, 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滞后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尽管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但是,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 其管理手段仍然是指标制, 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给下级单位发放任务指标, 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和督促下级单位完成任务指标。这样就导致下级单位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 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能够给农村信用社创造利润, 也就不考虑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其核算也主要是事后核算, 基本上不进行事前核算以及事中核算;在进行开支的过程中, 财务开支也相当随意, 根本不按照计划进行;在新开的业务中, 农村信用社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制度可依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混乱, 无法完成财务控制, 成本虚高不下, 竞争力降低。
(二) 农村信用社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监督手段
目前, 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对于财务管理采取的多是事后监督的办法, 很少进行事前或者事中监督, 这样就导致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缺乏监督现象的存在, 也就无法发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且管理人员常常把内部监督简单地看成是财会人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在财务管理监督上简单应对, 这样常常造成财务管理相当松弛, 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成本费用严重超支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大量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 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监督观念淡薄等。
(三)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分析指标严重滞后
尽管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报表实现预测和决策, 调节、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强资金运用与管理, 但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还无法完成对农村信用社整个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 特别是在某些综合性指标 (例如资产利润率、收入利润率、资产负载率等) 上的分析更是严重滞后。从表面上看起来, 尽管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但是在资源配置以及投入效率上却受到严重的制约, 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投入效率低下等现象。例如:固定资产比率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控制指标, 它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资金占用的风险, 而且还可以对固定资产是否有效增多进行控制, 但是由于在衡量的过程中缺乏对与之相关的财务管理指标的恰当分析, 因此在对于固定资产的类别和结构的合理规格过程中就缺乏重要的依据, 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资产配置的效率低下。
三、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必须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上级领导部门, 还是下级单位, 都必须努力转变观念, 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的在所有业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其次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进行规范,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抵债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这样就可以建立起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成套风险控制体系, 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程监控, 保证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再次, 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级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对下级单位的审计, 严格制度, 规范行为,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的, 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从重从严处理, 对于违反归家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 要移交法律部门处理。
(二)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必须大力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确保监督制度无漏洞。要认真分析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进程中的每一个能够出现问题的细节, 并针对该细节制定相关的审计制度。其次, 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人员的思想修养教育, 确保财务管理监督人员具有过硬的思想修养。要大力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学习, 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从政治的高度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认识;要大力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 用法律法规武装他们的头脑, 用各种违法犯罪事实教育他们, 从而有效避免财务监督管理人员执法犯法现象的出现。再次, 还要大力加强对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业务学习等各种手段增强他们的业务水平, 从而提高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审计稽核能力。
(三)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分析指标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分析指标体系建设, 首先必须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与单项评价性指标相结合, 短期评价指标与长期评价指标相结合, 外部评价指标与内部评价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设, 优化配置资源, 确保产出效率的提高, 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其次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的会计信息体系建设, 通过科学的绩效计量手段, 大力加强各营业网点的资金管理, 确保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量化进程, 将成本核算落实到各营业网点的每一项业务当中。只有这样, 才可以认真评价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 从而为农村信用社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总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农村金融市场的形式会越来越复杂, 其风险因素会越来越多, 为此, 作为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因素, 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 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决策能力, 从而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而且还使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许多风险。文章认真分析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崔英.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J].现代商业, 2008 (24) .
[2]贾妍妍.浅谈新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财务的现状以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0) .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8
关键字:农村小学班主任;问题;应对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5.1
一、前言
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需要扮演好多的角色,不仅是引导小学生朝正确方向前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还是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指挥家,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针对农村小学,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颇多,这更增加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责任,对他们对小学生的各方面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农村在中国占很大的比重,而本来就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又极其不平衡,农村发展较为缓慢,留守儿童数量众多,他们无法去到城市里寻找自己的父母,只有踏踏实实地上学,通过科学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教育,还要组织学生更好地建设班集体,注意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这就需要花费小学班主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所以,对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指导很重要。以下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一、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德育方面的工作就成为了班主任的职责之一。然而,在当今社会,小学生内心还不能接受那么多的道德标准,老师教授的都是一些正面的实例,单纯的留守儿童心中只有老师所讲授的事情,他们会单纯地认为世界上的人就是像老师所说的那样,然而,当他们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反面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不敢确定是不是老师所说的都是对的,他们会对社会产生疑惑。
第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还处在贫困的境地。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长纷纷进城打工,将众多可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处理家里面的大小事,有些孩子甚至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疼爱而对父母产生了憎恨的心理。为减少留守儿童这些心理的产生,农村小学班主任担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在学习上,班主任是小学生的老师,教授他们科学知识,期待有一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祖国效力。在生活上,班主任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孩子们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班主任作为一名成年人就需要担负起管理孩子们生活的责任,让孩子们内心里感受到别人的关心。让学生们将心思用在学习上,避免长大后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第三、有些留守儿童由于每天回到家后面对空荡荡的房子会感到很孤独,长时间的单独相处,这就会使孩子们变得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不愿意上课、学习,产生厌学的现象。不良的情绪长期地在心里积压,不容易展现在别人面前,但是却会在某一次被点燃后而爆发,可能會导致更严重的事情发生。而且,有些孩子会看到其他学生每次家长会都会有家长来参加,而自己确实一个人,这时,就会情绪低落,产生嫉妒心理,长期发展下去不但会对自己身心造成影响,可能还会危及到别人,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第四、受到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学校条件较差,而且师资情况不理想,教师数量较少,学校的基础设施也不健全,而且饮食情况也不好,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学生吃不饱饭的现象,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待遇固然也不会好,甚至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有些班主任会身兼数职,数学、语文等科目都有一个教师教授,还可能会担任着为学生们做饭的责任。而且,农村小学生无法像城市里的学生一样学习到各种科目的知识,没有具体的讲课内容,甚至没有一间冬天不透风、夏天不漏雨的教室。
三、应对工作问题的策略
在对农村小学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农村小学班主任需要一些指导性的内容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地工作,以下则是一些应对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策略。
第一、对于农村小学班主任来说,留守儿童是首先要重视的,这些学生内心都比较敏感,要定期地给他们讲父母在外辛苦劳作,只是为了能够在回家的时候给他们带来城市里的孩子能够享受的东西,只是为了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消除他们对父母的误解,并且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以后好好地报答父母,不再让父母操劳。农村小学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开导,让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如同父母给予的疼爱,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对于农村小学生,班主任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认识到部分社会,但需要告诉他们这并不是整个社会。
第二、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可以定期地将留守儿童叫到一起,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让学生们说出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和一直深深埋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绪和心理,促进学生更好地宣泄出不良情绪,也可以让不愿意同大家交流的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也可以调动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内心树立起自己的目标,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进。
第三、在学校方面,班主任要考虑到农村小学学校的情况,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的教授,比如将某一节课该为音乐课,教学生唱一些励志的歌曲,让学生全方面地发展。班主任也可以适时地组织小学生们进行一些有促进作用的活动,举办一些促进班级中每个学生发展和促进班级团结的活动,如拔河比赛、大合唱等等,让学生们放松心情,暂时忘记对父母的思念。
四、结束语
在学生完整的受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小学时受到的教育,从小受到的教育会在心里根深蒂固,影响着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小学班主任的责任重大,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小学班主任对他们的影响更大。让农村的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农村,有些留守儿童在家无人陪伴,不能与父母分享一天的校园生活,而接触最多的就是小学班主任,因此,提出一些帮助农村小学班主任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刻不容缓,这不仅将会对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自仙:《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2]裴欢欢.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3,21:68-69.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9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今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年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虽已引起教育界同仁的重视,但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那么,当前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何在?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本文通过对在校农村中学生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心理问题 现状分析 原因
对策
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困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从各方面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和困扰变成了妨碍注意力的因素,则势必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有必要帮助他们认清问题的严重性并帮助他们学会自行解决的办法了。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不高,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力是一个由兴趣、需要、抱负、价值观、自信心、学习态度等组成的混合体,它与人的个性息息相关,并能决定一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的成功和失败,是一个能促进人取得进步的助推器,学习动力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影响因素。
农村中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学习好,别惹事!”。即使孩子学习不好,他们也不会过分施加压力,多是顺其自然。由于家长的期望值不高,农村学生在学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就小的多,没有压力就动力,久而久之,也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据调查报告显示,在13~18岁的中学生中,62%的学生认为父母的管教方式适当;21%认为管得过严;令人遗憾的是17%的学生认为父母都不管。虽然有62%的学生认为管理得当,但仍有38%的学生在半年之内被父母打过。部分学生反映在学习方面还是希望得到家长的过多关注,由此表明农村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待提高。
2、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考和高考制度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关系到中学生的人生前途和事业发展的方向,再加上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老师是以优生数与学生分数作为依据,致使学生面临的各学科的学习任务、作业压力和考试压力就比较大,另外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压力,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厌学逃学等现象,甚至出现思维迟缓、思维混乱等思维障碍。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学时.不喜欢上学或者说厌学的学生比例是不少.初中有6%的学生,高中有13%学生。学生逐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值得是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分析思考的。
从调查问卷中可知:26%的学生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65%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9%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或干脆睡觉。调查结果还表明,6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3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0%的学生害怕学习。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70%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核心课程之一。
3、缺乏自信,压抑、自卑,耐挫能力差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与特点的肯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对一个人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给自己精神世界蒙上层层阴影。如形象不佳、成绩不好、家境贫困、父母离异等原因,觉得自己事事不如意,处处不如人,总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自己畏缩不前,并由此怀疑而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陷入自我挫折的误区难以自拔。而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便失去了积极的心态,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否定了自我的价值,从而怨天尤人,得过且过,从而阻塞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和学校的教育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力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采取逃避策略,或面对挫折感到压抑、心情郁闷,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以畸形的方式对待他人和社会,更有甚者做出偏激或极端行为。
4、逆反心理增强,性格孤僻,缺乏良好的人际环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同龄人的友谊是中学生重要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与别人沟通思想,为他人所接受所尊重。建立同学间的友谊,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需要的信心和帮助,能够彼此分享秘密,分担烦恼,使人心情愉快,自信乐观,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而人际关系失调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受阻,心情忧郁,容易产生自卑、自傲、敌对、孤独等不良心理,危害其心理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农村不少同学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策略,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具有了成人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由于其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这就造成了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所以,当他们遇到被接受的水平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时,或是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据调查显示,3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此外,现在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差,造成人际交往不适应。另外,中学生需要有一个能够倾吐烦恼并能够保守秘密的地方,他们交友范围缩小,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但部分学生往往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不善于与同学交流,把内心的烦恼与困惑埋藏于心底,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以至于影响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再加上父母的不信任和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
5、情绪不稳定最突出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人的发展期,从小对父母或长辈的依赖感较强,到了中学脱离父母过独立生活后,有些学生一时很难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故心理不够稳定,心理问题也较多。
初中学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有时又会消极低沉、孤独压抑,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挫折或对抗时,很容易爆发突发式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容易失控,男生之间有时会因为一点的矛盾而大动干戈。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一)生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体征都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生理机能迅速增强,性机能逐渐进入成熟阶段,驱使他们成人感的增强,渴望得到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希望得到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但由于其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引发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另外,随着网络世界的飞速发展,网吧在农村的小镇上越来越多,再加上网吧管理的不规范,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流等虚拟环境中不能自拔,或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的信息,导致学生精神萎靡、情绪不稳、上课分心、厌学逃学,甚至模仿网络游戏内容,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个体健康心理形成与发展最经常化的环境,家庭中的人口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状况,特别是家庭中的文化特质如教子观念、态度、情感氛围、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乃至其婚姻状况等,都会给子女健康心理的形成烙上深刻的印迹。
而许多农村父母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往往只采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缺少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再加上他们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及家庭的希望也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问题,如情感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四)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除要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接受人际交往、独立生存、抵抗诱惑和对抗挫折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在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并且由于资金和师资的制约,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这也是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探究
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通力协作,共同来完成。
(一)、学生自身的应对对策
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注意培养锻炼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要自觉学习,确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要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凡事从大局出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懂得生活知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科学地对待心理疾病,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例如: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二)、社会的应对策略——社会教育是保障
1、改善社会大环境,全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积极探求心理取向的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应努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2、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另外还须注意,舆论宣传不应一哄而上,大肆炒作造势,使其产生强大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发展。舆论也应同社会各界一样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有关部门应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腐化堕落的东西,以免对中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带来消极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大众传媒可多开设有关学生心理辅导栏目(节目),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一些适合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的通俗读本,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也可多开设网上心理咨询。
(三)、家庭的应对对策——家庭教育是合力
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发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榜样。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要科学合理地解决家庭出现的任何问题,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既不能溺爱子女,也不要对子女提出不合理的期望,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1、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它比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对家长的影响更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国教子的理念,摒弃子女私有、家长制、重智轻德的思想。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尤其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规律。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他们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2、首先家长应该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状况,尽最大可能缩小“代沟”与“科沟”。
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每个孩子总想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新知识向家长炫耀向亲友诉说,但由于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长工作的繁忙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勾通的时间减少,质量下降,孩子只好通过其他途径和方法与他人进行交流或是花大量时间与电视、电脑等进行单向交流,即使有疑问或是想表白也只能“望而止语”,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亦不断加大,形成了所谓的“代沟”。“代沟”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一旦形成“代沟”,就很难通过孩子和家长本身予以消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家长也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各种培训,多学一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有关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
3、家长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长应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爱之有度,要热情耐心,要鼓励帮助,要严格要求。切忌用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口气来教训孩子。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尊重和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一些平等的心灵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孩子向你倾诉他(她)的内心感受时,应耐心倾听,并给予劝慰和
4、树立正确地培养观,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现在孩子独生子女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往往较高。孩子精神压力大,一旦考试受挫,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培养人才观,正确估量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爱好,为他(她)的发展和成长确立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目标,切不可给孩子提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孩子无法实现,会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并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酿成悲剧。
5、家长自己也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就要求家长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出表率,以自己高雅的情操和文明的的言行熏陶孩子,用榜样和人格的力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四)、学校应对对策——学校教育是根本
1、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和教育体系,坚持学生自我调适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重点医治的方针,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改善学校管理,完善心育领导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为骨干,由全体教师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为此,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有关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督促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分期培训等多种渠道,着手从观念、知识、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进行培养、壮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心理辅导教师,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育能力,以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学校心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校园内葱郁的花草树木、洁净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人际关系等,都可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另外,学校加强对班级的管理,重视校园动态文化建设,如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园心理剧汇演,每年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心育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在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转变师生交往观念,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能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注重去发现并满足学生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积极创设和谐气氛和良好关系,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品质去影响学生,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去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教师应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树立新型的师生交往观念,通过热爱学生——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理解学生——实现师生心理相容的基础、尊重学生——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柱,建立真正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5、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活动课、游戏辅导等形式,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学校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对新校园和学习环境的陌生、恐慌心理进行适应能力教育,对初二学生易出现的早恋问题进行异性交往指导,对初三学生的学习、升学压力等问题进行减压辅导,对学生不敢面对困难、失败进行耐挫折能力教育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同时,各个学科都可以针对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其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
6、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淮安市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推荐阅读:
《发淮安》原文及赏析06-12
淮安市高中协作体2013—2014学年度淮安市协作体高二2013-2014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0-29
淮安市考察报告08-25
淮安市物流业05-20
淮安市阳光国际学校06-30
淮安市投资计划书09-03
淮安高校11-02
淮安资金监管10-10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05-28
2018下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安全工作计划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