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2024-11-20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期我担当九年级三个班的化学传授工作。经过议定一期来的脚结壮地、注意鼓励门生的进修化学的乐趣和进修自动性,珍视夯实门生根本,进步了门生的进修成绩,收到了较好的传授结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以下。

1、珍视进步门生进修化学的乐趣,变动门生的进修自动性。

俗语说,“乐趣是最好的教授”。门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进修成绩不佳,此中一个很紧张的因为便是对化学这一科的进修乐趣不浓,进修自动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传授进程中,注意采取多种传授式样、各种传授方法和传授伎俩,以吸引门生。在传授上做个故意人,多思虑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筹办课前的工作,细致备课,不但要备知识备讲义,更要备门生的学情,以颓废的热忱走上讲台,以豪情的演讲吸引门生,以高雅的表演打动门生,让门生出神。如许,门生巴望上我的课,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门生进修化学的自动性就被变动起来了,进修化学的乐趣浓厚了,进修成绩也就进步了。

2、珍视“双基”传授,夯实门生的进修根本,同时培养门生的化学本质。

珍视“双基”传授,夯实门生根本,“大处着想,小处脱手”,让门生从根本脱手,一步一个脚迹,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门生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的本领。经过议定本学期的化学课传授,使门生能把握本学期化学讲义的知识内容,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办理详细的实际题目,使知识转化为技巧技巧,以进步门生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的本领。

与此同时,在传授进程中还注意培养门生的化学本质。化学知识靠穷年累月,化学本质的进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连续的渗入渗出与陶冶。在传授进程中,教师要连续地、凡是地贯注化学的进修方法、分析方法、渗入渗出化学知识、化学技巧和技巧。化学传授中,要与平常糊口生涯和社会热点题目关联起来,以加强门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任务感。

经过议定化学课的进修,门生所把握的化学知识愈来愈多,在知识的陶冶和感化下,在连续进行的教诲和传授中,门生在不知不觉地自发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进修和分析方法,去明白知识,分析很多实际题目。如有关环保题目、生态题目、资本的开辟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明白。

3、细致筹办好每一堂课。

以当真当真的立场,猛烈的责任心、任务感和敬业精神,细致筹办好每一堂课,在课前当真钻研讲义和教法,根据本校门生的实际环境,细致选题,上课时注意凸起重点、冲破难点,使知识层次化、系统化、收集化,使门生能经过议定化学课的进修,不但能系统周全地把握知识点,更能应用知识办理进修、糊口生涯和出产中碰到的实际题目,进步技巧、技巧,进步分析、概括及综合应用本领。如许使传授相长,不但进步了门生的进修程度,并且进步了教师的传授法水温和本领。

4、救助门生改进进修立场,改革进修方法,进步进修效果,进步进修成绩。

化学课的进修具有与别的学科的差别的地方,在于它固然是理科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课程的一些特点,比如,很多的化学知识点必要机器性记忆和明白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行动根本的天然科学,必定要以科学的立场来当真做好化学实行,以培养门生的动抄本领和实行操纵的技巧、技巧。在传授进程中,注意向门生教授进修方法,救助门生改进进修立场,改革进修方法,进步进修效果,以进步进修成绩,收到了很好的传授结果。

别的,珍视功课的安排、查抄、批改和讲评,注意门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加强功课结果。同时,对门生多鼓励、少责怪;多耐烦、少抱怨,放下教师架子,与门生互助参议进修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张、好设法,再把它们保举介绍给门生。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2

问题化学习是一个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的过程。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价值,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构问题系统发展学科思维。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里,学生从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学会聚焦核心问题,以及能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自构问题系统,到能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并为完成这个任务设计自己的学习步骤。

在本课教学时,学生处于问题化学习较为成熟阶段,已经学会了从标题、关键句、文体特征提出核心问题,也能够初步构建起自己解读文本的问题系统,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有限,他们初步构建的问题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问题系统中问题间的排序不够清晰合理,对于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随意性比较大。

以此课为例,有小组以中国为什么成了一个“懒人国”为核心问题,分别按序设计了以下问题:中国成了懒人国与差不多先生有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以差不多先生为榜样?差不多先生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够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倒过来排的话,解决核心问题更加容易些。

其次,学生的问题系统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

在问题化学习中,我们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问题称为“问题系统”。在学生尝试构建问题系统的初期,他们设计的问题系统通常呈现比较单一的问题链形式,问题集、问题网、问题树等形式运用得较少。这不利于核心问题的解决,也很难把文本挖深挖透。

再次,学生的问题系统具有多变性。

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显性的静态设计,问题的设计、排序、衔接等比较固定,在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课堂设计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的问题化学习课堂中,学生虽然在课前会设计出自己的问题系统,但他们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设计,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发新的问题,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问题系统。

[学与教的设计与过程]

(一)《差不多先生传》预学设计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学习内容:

1.词语积累(略)

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表格略)。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一”,具体包括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身份、外貌特点(眼睛、耳朵、鼻子和嘴)、记性、思想、口头禅。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二”,包括对差不多先生死后的评价与产生的影响。

3.请完成以下任务。

(1)作者运用夸张、反语等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并充满着幽默讽刺的效果,请摘抄这样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所摘抄的句子。

(2)在阅读本文时,我产生了哪些问题?

(3)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认为本文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4)我们小组设计了3~4个问题,按序排列后,发现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是怎样的?

(二)学与教的过程设计

1.确立核心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简要分析问题单,确定核心问题及解决路径。

课堂实况:各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以不同的核心问题设计了自己的问题系统,教师发现这些问题系统具有相似之处,6组学生中有5组围绕关键句提出了自己的核心问题,其中3组是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的代表”?另两组分别是:“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为什么作者这样说呢?为什么作者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最有名的人”?还有一组则从标题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核心问题:人们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立传?

课堂实录:

师:有3个小组都以为什么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的代表”这一问题为核心问题,我们就暂且以这一问题为核心研读文章。接下来,请大家参考问题单上的问题系统,一起来看看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一条怎样的路径。

生:我们可以看看差不多先生做了什么事。

生: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差不多先生有哪些特点。

生:我们组设计了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差不多先生?

师:建议大家在设计路径时设计四五个小问题,那针对我们的核心问题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生:差不多先生有哪些影响?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刚才大家围绕着核心问题的解决共设计了这4个小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些问题为路径走进课文《差不多先生传》。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确立了本组解读文本的问题系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核心问题,找到集体学习的切入点。

2.梳理情节

学习活动设计:1.什么是人物传记?2.文章中写了差不多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这几件事是如何安排的?4.作者为何要选这些材料?5.这些事例表现了差不多先生怎样的特点?通过这5个问题的解决,结合预学单,进行以下教学:“传”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梳理情节(买错糖、记错地名、记错账、错过火车、请错医生);按时间顺序,叙述由简至繁,事情后果及程度逐渐严重;体验这些材料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差不多先生一生做事马马虎虎、从不认真、敷衍塞责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关注情节的选择及排序,让学生初步感受差不多先生在做事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个性特点。

3.赏析人物形象,丰富问题系统

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5~10段,与差不多先生进行问答辩论,重点关注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及他的心理表现,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

学生分组按序散读,然后每组派出两名学生为大家朗读,要求读出差不多先生不肯认真的特点。

生:朗读“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

师:你们有没有问题问这位差不多先生?

(学生沉默)

师:老师有个问题,差不多先生,你怎么会认为千字比十字只是多了一小撇呢?

生:写的时候并没有算这个账到底是多少。

师:那千字和十字真的是差不多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学生最初问不出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提问的示范,用步步追问让学生体会提问的视角并意识到差不多先生把“十”字和“千”字写错就是一种危害他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了这种示范,接下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学生问答辩论片段示例:

片段一:

生:朗读“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师:哪个字是我们可以嚼一嚼的?为什么?

生:“总”字,表现出差不多先生始终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问题。

师:看来我们已经发现了差不多先生的问题,可惜的是他自己还没意识到!针对这一段,我们还有问题吗?

生:差不多先生,都迟到了,你还“从从容容”“慢慢地”,为什么呢?

生:那是因为“我”对任何事情都看得透,想得通。

生:既然你想得通,为什么还要生气?

生:“我”是对火车司机这么认真想不明白。

师:原来他对自己是想得明白的,但是对于火车司机的做法是无法理解的。

片段二:

生:朗读“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

生:我想问差不多先生,你的家属为你买药,为什么患上了和你差不多的毛病?这两者有关系么?

生:我们每个人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珍贵,为什么他知道找错人了,还是让牛医给他治病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朗读与问答进一步揣摩差不多先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感受与理解。因为对于问题化学习而言,课堂就是学生、教师、学科(文本的作者、故事中的角色、历史人物、历史学家、自然定律的科学发现者)之间的基于问题不断发现与解决的对话过程。

4.析环境,悟写意

学习活动设计:为什么差不多先生会成为“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作者胡适先生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差不多先生是确有其人吗?作者为什么要为他立传?围绕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朗读末段,分析“差不多先生”死后众人的评价及影响。学生小组讨论文中运用反语的表达效果,再读末段,反复体会(“格言”“德行”“圆通”“榜样”等)。总结:运用反语,讽刺了差不多先生的凡事从不认真、敷衍苟且的行为。结合第2、第3段及末段内容,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针砭了国人的劣根性。文章传达了作者对此鲜明的讽刺与深刻的忧虑(“人人”“处处”“各”“天天”“中国全国人”“不很”“一命呜呼”“绝气”“不肯”)。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紧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用的语言,通过品读文中的反语、夸张及虚词、实词,体会字里行间潜藏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差不多先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理解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尖锐批判,从而达到警醒的目的。

5.巩固

学习活动设计:试运用反语或夸张,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差不多先生的故事。

课堂实况:回顾今天的学习,是不是按照课的开始我们设定的路径(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名字为什么叫差不多先生,有什么影响)解决了核心问题——为什么他是全国人的代表?当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很多新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另外一个大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立传?而这又是我们另外一组学生在设计问题系统时找到的核心问题。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学会带着各种问题有序而又深入地仔细解读文章内容,我们就能把文章读得更透。

设计意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话锋一转,将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对问题解决路径的回顾上,并通过课后练习来达成这一目标。

6.练习举隅

(1)课外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阿Q正传》。

(2)以《我不行先生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B.尝试运用夸张、反语来增加语言的讽刺效果:C.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专家点评]

所谓问题化学习者,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在面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主动介入元认知系统,综合高效地运用各种认知策略与方法,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解决为主线,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智慧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境下,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与环境(任务)的交互,一种能产生并发展高阶智力的智慧行动,它体现为对事物认知的识以及对事物施为的能,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转知成能”“转识成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化学习是一种智慧学习。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在幾年的化学教学中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化学上册教材中前两章的学习,所有学生都可以学的很好,而到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时,学生自然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仔细分析这两章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这两章知识中有两个难点,化学用语的突破和化学理论知识的元素观、微粒观的建立。

二、初三学生在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

那么如何使两极不再分化,突破学生的学习上的难关呢?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

一、分散难点,强化化学用语的应用

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这三类化学用语又密切相关,一环扣一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教师为了分散难点,可以把元素符号放到第一章先突破记忆,每节课突破记忆5个元素符号,5节课下来元素符号基本解决。常见化学式则放在第二章记忆学习,这两章每学习一种物质、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为后两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突破化学用语的四关:元素符号关、化合价关、化学式的书写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在化学式教学中,书写是基础。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分三步进行:先确定组成元素或原子团的种类,接着标出化合价确定元素的顺序,最后交叉化简写出化学式。不少学生化学式写错的原因是没考虑化合价就写,或者没记住化合价。因此,就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化合价,特别是原子团的化合价和书写方法。不妨与英语学习进行比较,化学上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英语中:字母-单词-句子,它们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内容学不好,后面的知识是很难学好的。化合价则相当于英语上的音标,在没学音标之前,同学们记英语单词只能靠死记硬背,学好音标后,别人读一遍你就可能正确写出来。学好化合价也一样,别人读出物质的名称,自己马上可以写出化学式。

告诉学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贯穿教材的始终,内容非常重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它们的必要性。同时告诉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努力学习,学好它们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用语的信心。只有信心还不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熟记元素符号和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正确每一个化学式,按固定程序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模型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把分子、原子模型化,用球棍模型让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让学生画模型图,水分子取名为"熊猫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取名为"羊肉串"分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小时候玩的积木,原子是积木块,分子是组合好的建筑,化学变化就是积木块的分散和不同组合,变化过程中积木块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变,只是组合方式发生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又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也说清楚了。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化学用语、化学元素观、微粒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难点,教师要通盘考虑,精心组织,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既要充分重视,讲透练熟,又要随时巩固,加强应用。

九年级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4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的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实验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 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 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 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 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 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 上没有的演示实验,例如在4-1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 示实验,并用二连球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空气,可以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空 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同学思考3个问题:1.为什 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 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同学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 学生根据实验,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由 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即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 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 显的教学效果。

(二)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开设并开足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到每2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 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

个学生打分。大半学期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 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我们 根据条件把它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 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 的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 实验安全等。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 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实验结束,我们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第三类: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九年级 下册》的九至十二单元及总复习。要求学生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识别物质或物质的性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并加强课后反思。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周 授 课 内 容

1

2.13~2.17

溶液的浓度、常见的酸和碱

2

2.20~2.24

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3

2.27~3.3

生活中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4

3.6~3.10

化学肥料、第十二单元内容

5

3.13~3.17

月考复习、月考

6

3.20~3.24

试卷分析、春游

7

3.27~3.31

(第一轮复习)第一、二单元复习

8

4.3~4.7

第三、四单元复习

9

4.10~4.14

第五、六单元复习

10

4.17~4.21

第七单元复习、期中考试

11

4.24~4.28

期中试卷分析、第八、九单元复习

12

5.2~5.5

第十----十二单元复习、复习检测

13

5.8~5.12

(专题复习)(1)实验基本操作 (2)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

第一次模拟考试

14

5.15~5.19

(3)物质的`鉴别、提纯与推断 (4) 实验设计

15

5.22~5.26

(5) 信息情境题 (6) 开放性试题

16

5.29~6.2

(7)综合计算题 (8)科学探究题

第二次模拟考试

17

6.5~6.9

模拟题训练

18

6.12~6.16

模拟题训练、第三次模拟考试

19

6.19~6.23

辅导

20

6.26~6.27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和李红蕊老师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 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年,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0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年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在工作中还学习的地方:

1、11张复习提纲当然包罗万象,但学生却往往无从下手,我们设想要根据学情、考情进一步去粗取精,让复习提纲更便于使用。

2、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3、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7

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维度包含了四方面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探究活动,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 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学会学习, 进行科学探究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进而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事实上, 一次学生充分投入且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过程或实验, 其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过程及方法。

2. 努力创设学习情景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 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 展开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除选用新课程标准中提供的学习情景素材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发一些新的学习素材, 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3. 进一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 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新课程要求我们让学生明白化学是一门真实、有用的学科, 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关。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 知道日常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物质, 认识研究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 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 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学习, 使九年级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观点, 为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5. 给学生充足发展的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总怕学生不会做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耽误时间, 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事实证明, 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新课程标准说得很明白:“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观念, 充分信任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把实验还给学生, 给学生充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例如,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 我当时设计了金属 (锌、铁、镁) 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气体的检验、氢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探究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的实验, 当时有老师就担心, 让学生完成这么多实验, 课堂时间肯定不够。而当我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却发现, 这些实验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还留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谈感想, 课堂效果极佳。因此说, 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6.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九年级化学教师, 每年都教毕业班, 面对高中招生考试挑战、学校教学业绩考评, 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绝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和轻松, 但教师的身份又让我们别无选择。我校化学老师工作之余做得最多的, 就是根据我校情况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得与失, 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坚持科学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断地自我反思,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接受、主动参与并掌握知识,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它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又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活中体验与不断升华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那种单独依靠增加课时数来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显然违背了教学规律,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根据化学本身的特点, 在课堂中要效率, 求质量。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在实践中建立概念 在应用中深化概念:化学概念教学策略谈[J].科学教育,2009(4):38-39.

上一篇:环水保管理办法下一篇:办公室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