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2024-06-02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精选12篇)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1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下面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播放触目惊心的大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深刻体会到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进行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 2)、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实验装置的图片。并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拉瓦锡是如何发现空气成分的。

设问:利用我们实验室的仪器能做这个实验吗?

第二个环节:设问答疑 提高兴趣

本环节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仿照拉瓦锡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设置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1)说出各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通过学生抢答,既巩固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一:演示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

1、引导学生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哪些是不规范的操作。

2、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提出两个问题: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活动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注意:

1、每个小组必须有一个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便于小组实验的展开。

2、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指导,不断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免不当的操作给学生带来伤害。

实验结束后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成功,出现了哪些现象并描述;

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空气的组成。

第四个环节: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九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在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第五个环节:自主学习提高认识

活动一: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与防治污染的方法。

活动二: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播放酸雨危害的录像片,介绍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成因及危害,焚烧秸秆、露天烧烤等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讲述有关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的内容等,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班班通在中国环保总局网站上找到当天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让学生分析各城市质量情况、分析原因并思考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

第六个环节: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1)、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来测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2)、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调查有关室内(尤其是新装修的房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办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说板书和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纲要式的板书设计,直观清晰的向学生呈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作业:课后题和从参考书中选取的习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拨尖和减负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 (2)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 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 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 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 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氯围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2

一、从生产生活中提炼

在生产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留心身边生产生活的现象, 这些多姿多彩的现象为化学探究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份资源是最大的宝库, 多多应用, 会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会充满乐趣.例如, 笔者所带的班不少学生在奥运期间就曾指出:若要让奥运火炬能在珠峰顶上燃烧, 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燃烧的条件.可见,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科学探究思想的教学,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

二、从化学史料中挑选

化学史不仅可以再现科学家探究的思维过程, 交代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 而且可以让学生发现探求真理过程是螺旋式发展的,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不迷信权威, 养成科学严谨、独立自信的探究观.如空气组成的发现史、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稀有气体氦的故事、酸碱的定义的发展史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从实验“意外”中选择

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实验, 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现象.如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小于1∶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浑浊, 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不反应;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一会儿会褪色;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中, 有时会出现高的一支蜡烛火焰先灭, 低的一支后灭, 甚至两支同时熄灭等等.相信不少同行都曾经遇到过以上的实验现象, 许多的意外的产生其原因还不止一个.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实验药品、操作是否有误, 在这些因素被排除之后, 可引导学生先进行猜想, 再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此类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明确在进行实验操作时, 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量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现象, 不要轻易放过, 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查找原因.如果是因错误操作导致的, 要及时纠正, 如果是自己不能解释的原因, 可向老师同学求助, 或及时查找资料.

四、从改进实验中转化

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复杂,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有些实验还会污染环境, 甚至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让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寻找其他的可行方案, 非常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 教材中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中,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白烟而污染环境;在向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中, 白磷会四处游动, 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可改进为用三支试管进行.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 第二支试管放少许红磷粉末, 都用橡皮塞塞好, 第三支试管中倒入约1/3试管温水, 向其中放入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将三支试管都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实验.这样既看到明显的现象, 又避免了上述的几个缺点.

五、从趣味实验中设计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实验, 通过烟雾升腾、火星四溅、水火相融等明显的现象, 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 这些现象对初涉化学这门新学科的九年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从而提高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 在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中, 可事先设计“火里逃生的棉手帕”、“纸杯烧开水”等实验.在探究灭火的方案时, 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根据所给的仪器和用品自行设计熄灭燃烧的蜡烛”.通过亲身实验学生竟然探究出了十几种灭火的方法,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方案对照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既巩固了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 又让学生深刻体会了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六、从学生的提问中编排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3

在幾年的化学教学中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化学上册教材中前两章的学习,所有学生都可以学的很好,而到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时,学生自然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仔细分析这两章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这两章知识中有两个难点,化学用语的突破和化学理论知识的元素观、微粒观的建立。

二、初三学生在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

那么如何使两极不再分化,突破学生的学习上的难关呢?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

一、分散难点,强化化学用语的应用

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这三类化学用语又密切相关,一环扣一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教师为了分散难点,可以把元素符号放到第一章先突破记忆,每节课突破记忆5个元素符号,5节课下来元素符号基本解决。常见化学式则放在第二章记忆学习,这两章每学习一种物质、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为后两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突破化学用语的四关:元素符号关、化合价关、化学式的书写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在化学式教学中,书写是基础。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分三步进行:先确定组成元素或原子团的种类,接着标出化合价确定元素的顺序,最后交叉化简写出化学式。不少学生化学式写错的原因是没考虑化合价就写,或者没记住化合价。因此,就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化合价,特别是原子团的化合价和书写方法。不妨与英语学习进行比较,化学上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英语中:字母-单词-句子,它们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内容学不好,后面的知识是很难学好的。化合价则相当于英语上的音标,在没学音标之前,同学们记英语单词只能靠死记硬背,学好音标后,别人读一遍你就可能正确写出来。学好化合价也一样,别人读出物质的名称,自己马上可以写出化学式。

告诉学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贯穿教材的始终,内容非常重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它们的必要性。同时告诉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努力学习,学好它们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用语的信心。只有信心还不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熟记元素符号和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正确每一个化学式,按固定程序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模型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把分子、原子模型化,用球棍模型让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让学生画模型图,水分子取名为"熊猫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取名为"羊肉串"分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小时候玩的积木,原子是积木块,分子是组合好的建筑,化学变化就是积木块的分散和不同组合,变化过程中积木块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变,只是组合方式发生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又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也说清楚了。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化学用语、化学元素观、微粒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难点,教师要通盘考虑,精心组织,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既要充分重视,讲透练熟,又要随时巩固,加强应用。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实录片断]

师:如课本30页“图2―8“所示,找出漫画中所揭示的空气污染源有哪些?

生:汽车排放的尾气;飞机排放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焚烧杂草、秸杆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煤等燃料的燃烧等。

师:漫画中揭示出上述污染源对气候、气象造成了哪些恶劣的影响与变化?

生: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臭气层空洞等严重破坏环境的恶果。

师:上述空气污染及环境的恶性变化,对地球生物带来了哪些灾难性危害?

生:植被大面积枯死;土地沙漠化趋势严重;动物大量死亡;人类疾病增多等。

师:这幅漫画共向我们提供了几个层面的信息呢?

生:共有: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导致出现的环境恶性变化、环境恶性变化导致的生物灾难,这三层面的信息。由此提醒人类必须控制乃至于消除对空气的污染。

[评述]会看图并能从中提取有效期信息,这是学生阅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反复训练,才能逐渐养成。而且具体的发展与形成过程,还因人而异。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插图多而新颖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看图,能从图中找出一些令人豁然开朗的意境,这样既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展示出课程标准的教学优势所在。

二、将教科书中图示与本地信息相结合,学习归纳、分析和比较的技能

[教学实录片断]

师:如课本31页“资料”所示,请对照收集近期的《扬子晚报》刊载的、或网上的南京市区空气质量日报,并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或制成统计表,或制成数据分析示意图。

生:分组进行活动(成果略)。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5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到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2.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教学重点

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

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教材第97页图12-9“几种营养强化食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人类为什么要生产营养强化食品?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锌、钙、碘等化学元素呢? 过渡:事实证明,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板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二、新课教学

设疑:我们在商场的货架上经常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锌”“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可见有不少化学元素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元素周期表中有一百多种元素,哪些是我们必需的?哪些对健康有害?

1.人体中的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图12-10“人体中元素的含量”及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几种?(2)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在人体中有何作用?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3)钙元素、钠和钾元素属哪一类?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明晰:(1)构成人体的元素有50多种,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2)人体中元素据含量多少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超过0.01%的元素,成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成为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3)钠离子和钾离子对于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有重要的作用,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常量元素:钙、钠、钾

教师展示一些佝偻病患者、甲状腺肿大患者、龋齿等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症状是由于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吗? 必需元素缺了,怎么办?怎么补?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内容,了解钙、钠、钾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成人体内约含钙1.2 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钠元素和钾元素对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内含钠80~120 g,其中一半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人体中的钾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讨论: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之后,常会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运动饮料,为什么?

明晰: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之会从体内随汗液排出大量无机盐,需要及时补充。

资料:人为什么要吃食盐? 食盐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其中的钠离子。正常人的血液有一个比较恒定的酸碱度,适合于细胞的新陈代谢。这种恒定的酸碱度,主要是靠血液的缓冲系统、呼吸调节(肺)和肾脏调节三个方面来维持的。血液中主要的缓冲剂是碳酸氢钠一碳酸这一对缓冲剂,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就是钠离子。正常人钠离子的最小需要量每人每日为0.5克,相当于食盐2~3克,但这样低的低盐饮食我们不能长期耐受,所以正常人每日约摄入6~12克食盐,而且非高血压、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的一般人以10~12克为宜。食盐中含有钾盐,其他食物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钾盐,所以正常人每日摄入钾盐2~5克。高温季节劳动时流汗量大,排出体外的盐也增多,为了防止中暑,常常给大量出汗的人喝盐开水。在医院里,医生给呕吐腹泻患者注射生理盐水,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给以生理盐水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过渡:以上我们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常量元素,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3.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中的必需元素,必需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一些为有害元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8、99页内容,认识几种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14~1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下册

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了解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讨论: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品。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辩论活动:我们了解到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我们人体的健康都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补充这些元素呢? 最好怎么做?有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有人认为“药补比食补好,药含元素的量多,见效快”,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分甲方和乙方答辩,1、3、5、7组为甲方,2、4、6、8组为乙方。

甲方:药补比食补好,药含元素的量多,见效快,缺什么补什么。乙方:食补比药补好,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总结:从均衡吸收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应该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单纯药物的营养比较单一,另外,药补还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过剩,只有在人体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才使用药补的方法。

三、本课小结

1.认识了一些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少,但很重要,而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

3.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我们健康成长。

四、板书设计

1.人体中的元素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6

教学设计

作者:骆洁敏(花都区实验中学)审稿:江耀村 朱少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能力目标

1.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

2.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2.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3.通过对碳化学性质的学习,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本课题对金刚石、石墨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c60等其他碳的单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c60,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对碳单质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图片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让学生讨论思考最后自己推断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设计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宗旨,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调查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其学习的兴趣有关,所以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极力的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活动,如开题时的引入就创设了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但本课题涉及的实验不多,所以第一课时只能通过精选图片,尽可能的使学生对碳的几种单质获得充分感性的认识。而且,虽然这一课题的内容在整个单元里比较简单基础,学生一学就会,如果尽量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让他们讨论,联系生活,最后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内化。

同时,本课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开题前通过讨论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的组成元素,得出同一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从而引出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对金刚石、石墨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c60等其他碳的单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每节课的课后都精选练习题,让学生的新知识得到巩固,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教学过程

3.c60

1.c+o2===co2(o2c+o2===2co 高温

2cuo+c===2cu+co2

五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 2.石墨【第二课时】 二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点燃 充足,碳充分燃烧)点燃

(o2不充足,碳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还原反应概念:p108 六 学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它们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2.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几种含碳单质的用途比较

【思考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性质 用途()

二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常压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2.碳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充足,碳充分燃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不充足,碳不充分燃烧)

3.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

1、下列各级物质中,属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a、金刚石、石墨、c60 b、氧气、氢气、氮气 c、煤、石油、天然气 d、水、冰、干冰

2、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a、能导电 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3、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诸如碳素墨汁的钢笔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 c、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 d、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 4.影响碳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 b.水 c.日光 d.温度

5.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 组成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 构成的,c60是由 构成的。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写出下列物质所具有用途相关的性质:

(1)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有很强的 性;(2)石墨可以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 性。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7

第一课时

初三化学备课组 主备课人:黄伟珊

授课时间:第四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室用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支取氧气的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工业制氧、实验室制氧的原理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指导自学

阅读课本,初步掌握以下问题,并填入学案相应位置: 1.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P41-42 2.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这几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P37-38 3.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有什么特点?P38 4.什么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P39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1、工业制氧气

[自学]课本P41-42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介绍]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投影] 分离液态空气法 液态氮气(-196℃)降温

空气液态空气 加压液态氧气(-183℃)

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先蒸发利用沸点不同了,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气

蒸发了,再把它贮存起来。1 [讨论]工业制取氧气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板书]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实验2—5,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时,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 [总结]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反应物必须存在。而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实验2—6]待实验2—5,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说明]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讲解并板书]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讲解]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3、分解反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讨论结果]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板书]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总结]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四)当堂训练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加热水变成水蒸气

B.白磷自燃 C.低温加压使空气液化

D.石蜡熔化 3.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不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 4.加热下列物质,不能得到氧气的是()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二氧化锰

D.碱式碳酸铜

5.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至完全反应,最后剩下的固体是()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四、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水+氧气。

三、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表示:AB→A+B。

五、课后作业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8

鹤峰县邬阳民族中心学校

张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净化水的方法、步骤、意义

2、了解硬水和软水及其鉴别方法

3、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净化水的方法、步骤、意义 教学重点: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的操作

教学过程:[引入]:拿出一杯河水问:天然水能直接饮用吗?它含有哪些物质? [回答]: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杂质、微生物等,需要净化处理。

[讨论]: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出示图片。

[板书]:水净化的步骤:

沉淀(如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

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吸附(如活性炭可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和臭味,除去可溶性杂质。)消毒(杀死细菌和病毒)

[活动与探探究究]:净化老师给的天然水

全班分组探究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评价 添加板书一贴二低三靠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演示实验]:硬水、软水的检验

(硬水的特点: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讨论]:生活中为什么不用硬水?有什么危害?

[小结]: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衣服变硬;硬水会使锅炉

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损坏、爆炸

[讨论]: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

[小结]:生活中可以把水煮沸(Mg(HCO3)2和Ca(HCO3)2受热分解成MgCO3和

CaCO3不溶物而沉下,水的硬度降低;工业上和实验室蒸馏水 [出示图片]:水的蒸馏过程 小结 : 水的净化方法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 篇9

1.(1)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水的三大污染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的“三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 A.茶水 B.蒸馏水 C.水蒸气 D.汽水 E.海水F.河水 G.冰水 H.糖水 I.矿泉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4.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是()A.海洋 B.冰川 C.地下水 D.江河湖泊 5.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三态均有 6.下列物质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鲤鱼 B.黄瓜 C.人体 D.玉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个大水球,谈不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B.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人体含水约占人体体重的1/3 D.人要维持生命,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淡水在自然中分布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B.动植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能喝 D.水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上都有重要的作用9.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废水排入海洋 10.下列做法不会对水造成污染的是()A.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 D.鱼类合理施养

11.江苏的一些大型化工企业选择建立在远离城市的长江下游沿岸,下述理由错误的是()A.化工厂需要大量的水 B.便于向长江内大量排放污水

C.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D.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三废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 12.能够造成水体污染的是()①工业三废②生活污水③滥用农药、化肥④暴雨洪水剧增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B.少喝水、不洗澡

C.用洗过菜的水冲洗马桶 D.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14.有民谣:“五十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说的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的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列哪种做法不会对水产生明显影响()A.使用含磷的合成洗涤剂 B.随意丢弃废电池 C.往池塘中倾倒垃圾 D.池塘中养鱼

15.当前水资源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上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淡水资源出现危机;3亿多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的状态下;80%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世界性的缺水原因之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水体污染。每年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有关部门呼吁市民“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B.尽量不洗脸、不洗脚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16.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B.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C.水生植物繁殖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17.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地球上的水的存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水,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D.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18.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九年级上化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两个班共有122名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成绩较好。还有一些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总体上看:学生俩极分化较严重,中等生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针对这样的现状,迎接中考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上学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从化学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水、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化学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能力发展水平:

学生的水平不一样,知识结构不均衡,总体上两极分化倾向较严重,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纠正这种倾向。另外,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对这门课程了解不深,应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

(三)学习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知识的掌握,着重于理解,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表现得尤其突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较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能够掌握学习规律,识物达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走上活学活用的轨道上来。

(四)学习态度与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分析

多数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记笔记、建立问题记录本等方法帮助学习,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局限于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编排体系

本学期化学课讲授内容为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共四章。

在新教材中设计了以下栏目:

“活动与探究”即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拓展视野”等增加有关科学知识的扩展性内容,增加同学们的知识视野。“联想与启示”即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活动。

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对已有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明创造。

(二)教材编排体例及特点:

本教材以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准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处理学生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结构的关系,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体现以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三)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1、有关溶液的知识;

2、中和反应等有关酸碱盐的实验;

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简单认识;

4、化学与社会发展等有关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的性质;化学与环境保护

2、难点:

溶液度的知识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和有关性质及计算四、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市教研室“自主、综合、拓展、创新”课题实验和“先学后教”精神和“快乐教育”理念。

2、通研大纲、教材,熟知大纲对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系及知识结构,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要效益;使课堂充满快乐。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师换脑工程,以适应素质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四为主原则”,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5、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最后一名学生,不放弃最后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6、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争取计算机达到高级水平;

7、做好特长生培养工作。在教学中,注意发现特长生,并积极做好特长的培养,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8、建立健全成绩检查评价制度。精选习题,认真批改作业,在作业批改中坚持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9、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建立“典型题目集锦本”,做到聚集精华,举一反三。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10、积极开展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应用知识、获取知识;实现快乐教育

11、在学生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小老师”作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做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11

马店中学

陈耀楷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 《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 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 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 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7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 2 班的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参加竞赛的同学.而 两 班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中考全面胜利扫清障碍.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 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用简单的化 学语言予以描述.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 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 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 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 养和发展能力,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 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 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 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 是学习化 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 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 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 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周测, 月考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教学进度安排。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10)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第三周(9.13~9.17):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 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第四周(9.20~9.24):空气,氧气.第五周(9.27~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第六周(10.1~10.7):国庆放假

第七周(10.9~10.13)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第八周(10.16~10.20):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第九周(10.23~10.27):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第十周(10.30~11.4):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第十一周(11.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5~11.11):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2~11.18).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 第十四周(11.19~11.25).金刚石,石墨和 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1.26~1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3~12.9).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七周(12.10~12.16).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八周(12.17~12.23):金属材料 金属化学性质

第十九周(12.24~12.30):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单元测试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12

科任教师:付廷琼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统考、毕业考、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都是经过筛选后的学生,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化学教学中要想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进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 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知 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具体措施: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才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我只有正确引导,才能在统考、毕业考、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学工作中,我要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抓好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观

能动性的发挥。具体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

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采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 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

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4)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

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 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 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学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

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班导工作中,协助班主任加强班风 和学风建设,组建了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制定班规,强调学生 自主管理;通过与学生谈话和不同形式的家访,了解学生情况,确定不同学生的工作重点,实施差异性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得到发展;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适时给 以鼓励和引导,促其转化;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和学科教师会等形 式,密切与家长和教师的联系,统一思想,形成教育合力。

上一篇:常见病防治教案下一篇:人家的升迁路凭啥那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