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2024-05-23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精选12篇)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1

教育回归生活, 这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正所谓“生活即教育”, 只有透过生活, 教育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 唯有源于生活的教育, 才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因此, 使政治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师应从教学理念上彻底转变过来, 同时在教学组织上进行改革, 以不同层次的生活情境为教学素材, 努力从教材中走出来, 使生活成为政治教学的活教材, 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从生活中体验, 从生活中收获。

一引导学生, 走出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不仅是一堆没有生气的作业本、试卷等, 还有一个个朝气蓬勃、踌躇满志的可爱的学生。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述, 而应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从“死”的课本中学到“活”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担任的是引路人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引导学生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 活学活用。

例如, 在教学“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这一内容时, 教师如果仅仅按部就班地陈述式讲解, 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会很深刻。因此, 教师可以拿一位学生来举例:大家都知道××同学是非常爱干净的学生, 她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但是如果××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洁卫生, 随手乱扔垃圾, 我们的教室变得很脏, 其他班的学生看到了对我们整体印象很差, 对××同学的印象也会受到影响。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 而且学生们会身体力行, 真正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二变生活素材为教育的活教材

在中学阶段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起绰号”, 其中大多是根据学生的一些缺点、弱点来起的, 由此而引发的矛盾也在所难免。对此, 教师通常的态度是闻而不问。在笔者看来, 身为政治教师有义务让那些喜欢给别人起绰号的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正如初二时所要学习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例如, 班上有位学生资质不佳, 但是学习刻苦是众所周知的, 于是有学生给他起绰号“笨鸟”, 取的是“笨鸟先飞”之意, 该学生对此真的是哭笑不得。作为教师可以这样来处理:首先, 表扬这位“笨鸟”同学。该同学学习刻苦, 对待学习认真, 只是没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 导致事倍功半, 但仍是大家的学习榜样。然后, 教育同学们, 笨鸟先飞仍然可以飞, 而懒鸟一辈子也学不会飞。接着, 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认真对待学习, 但是身边的同学反而以此来笑话你, 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这样不仅鼓励了这位学生, 而且大家从此也不再会看不起他, 反而会更加尊重他、学习他。在这个生活案例中, 学生的尴尬问题解决了, 教师还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品德, 并且学会了发掘他人的优点, 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同时自己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教师关爱学生, 学生之间相互关爱, 从而共同营造出美好的学习环境。

三注重课后实践, 加强生活化教学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工作也应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要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学活用, 巩固知新。学习实践覆盖面很广, 家庭生活、学校活动、社区劳动、实践调查, 以及主题辩论、海报设计、知识调研、教室布置等, 这些都是学生锻炼自己、发现自身特长、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这些实践活动当中, 一些是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可以完成的, 一些是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的, 积极参与这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增长学生见识, 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发现学习素材, 积极参与一些有利于学习的经济、公益、政治文化等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 平淡陈述每一位公民要知法、守法难免空洞乏味, 若是教师让学生自己自编自导一场法庭的裁决表演, 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最后再请一些执法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学生, 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打击违法行为, 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公民。实践活动更多是发生在学生的课外时间,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将生活变成课堂, 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并且学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师应善于观察生活, 充分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整合教育资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当前的初中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 同时朝着生活化、人文化的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总之,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堂上收获的思想品德知识用于生活, 指导生活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 最终上升并内化为自己的良好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蒋捍等.适应新课改的人文要求, 推动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J].科学大众, 2008 (1)

[2]杨波.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进程解析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3]王宏.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J].学周刊 (B版) , 2010 (11)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2

【摘 要】现在,生活化是政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政治教学生活化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与其生活和社会的相融。为此,教学既要依据教材,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更好地实现预定目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案例策略

当前,随着中小学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进,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已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一大亮点。伴随着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们深感: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值得全面推广。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使学生领悟书本知识,陶冶 情感 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遵循其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回归生活、开展 主体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它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高度情境性。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典型生活事件真实 再现或模拟出来,可以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课堂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形

象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第二、主体参与性。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案例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其直观性、非理性降低了教学起点,使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真正参与教学活动,都能找到释放自身思维潜能的空间。其真实性、趣味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轻松愉快地积极探索和思考蕴寓其中的抽象知识,促进了由“苦学”到“乐学”、由“厌学”到“愿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第三,深刻启发性。案例教学以逼真的事例支撑抽象理论,寓理于事,寓情于理,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灌输。学生可以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发散性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都可以在案例教学中有机统一起来。

第四、突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把课堂融于社会实践,融于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掌握真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书本知识总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上述道理,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三、怎样用好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证明,做好案例的筛选和教学设计,是案例教学达到好的效果的关键。

(一)如何精选案例?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

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

2、注重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 开发 学生的潜能。

3、注重实践性。注重引导学生 关注 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体现政治课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意识到学有所用,能应用于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4、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全是陈年旧事,应紧跟形势,把握时代特征。

5、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6、注重精确性。引用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

7、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二)如何搞好教学设计?

1.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 媒体 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

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问题和教学 要求。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3、集体交流,讨论案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四、搞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实现:讲求生活性与实践性 政治课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特别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以及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即把教学内容寓于生活主题之中,也就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社会问题等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生活事件和社会现象,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也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模拟听证会等,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课堂的立足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为此,教师应当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着力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特别是从平凡又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素材,使教材与鲜活的现

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让学生去感悟、理解、想象,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的切入点: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正确的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陶冶教育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各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一般而言,现行初中教材几乎都属于课程资源中的文本资源,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整合其内容,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切入点进行合理的设计。特别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内容时,可以利用2011年初我国的抢购食盐**,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播放并呈现如下情境:(1)喧闹恐慌的购盐人群、大街小巷纷纷议论的人们、商店里空空如也的货架……(2)商务部的承诺;(3)国家发改委的紧急通知;(4)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局、盐务局发布的公告。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①从抢盐事件中体现出政府的哪些职能?②政府应对这类事件应该强化哪些职能?③公民应该怎样依靠政府?④公民应该怎样对待这类现象?因为抢购食盐**是刚刚发生的事件,而且很多同学都记忆犹新。因此问题一提出来,课堂就呈现出浓郁的讨论氛围,被情景激发起来的学生也很快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教学的实效性: 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政治的教学内容却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一般而言,学生对于家乡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着特殊的情感,所

以讲求生活化,乡土资源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学由熟悉的生活现象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乡土资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3

关键词:生活导入;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前提就是关注体验现实生活的对象,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引导学生自身体验具有真实性特点的“生活对象”,才会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兴趣与求索欲望。

一、生活导入与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概述

(一)生活导入与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

生活导入与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具有紧密的关系,即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借助于情境设置这一转换形式,激发起学生体验情趣、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继而通过师生互动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以此达到求取新知的目的。

(二)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特点

1、情感性

生活導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会起到激发学生个体情感的作用,这是因为,当学生置身于与自己现实生活极为相似情境中时,就具有了“似曾相识”的感悟,一切的陌生与胆怯必然荡然无存,学生会动用自己所有感官全身心投入自己情感,意趣盎然的情感外溢基于此就会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

2、互动性

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应用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是遵循主体生理与心理规律的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学生会经历对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生发出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满足自己自信心,这自然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优越感,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中及时基于其技法指导,整个课堂上就会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场景,从而使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二、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

(一)主体价值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被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并不完全一致,往往会因为教师盲目赶进度而忽视对学生主体的关切,但是,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则有力解决了这一顽疾。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来自我体验现实生活、自我思考、自我求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就会得到提升。

2、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践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不断克服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创新,养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夯实自己基本素养。

(二)创新价值

1、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

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诸如课堂分组辩论、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情境演示、就某一个情节角色扮演、走出课堂参加热点问题社会调查等都成为可能,这就会大大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2、创新资源整合的模式

当前的课堂教学知识来源广泛,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知识,既有科普知识,也有生活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走出校门,到社会中攫取资源为自己所用,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就为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融合与对接创设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师生可以将有利于课题的社会与学校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达到高效化运作的目的。

三、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构建对策

(一)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当前的社会就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基于突破时空局限的特点而成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库,在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应用与学生贴近的网络资源,实现其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就成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应用手段之一。举例来说,在学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寻找与之相关的实例,许多学生举出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等正面例子,也举出“网络谣言”等反面实例,教师就以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讨论。

(二)引导学生自主演绎生活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与生理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初中政治课由此而担负起建构初中学生科学人身观与价值观,引导其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重担,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设计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情境表演环节,由一小组学生表演与父母冲突情境,其他小组的学生则根据这一情景表演展开辩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引导,从而自然引导出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与父母交朋友这一主题。

(三)鼓励目标明确的社会实践调查

在解决关涉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社会调查会被应用,因此而成为较为重要的体验式教学法形式之一,举例来说,在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制定出详细调查方案的基础上分配社会调查任务,学生根据调查方案与自己的分工奔赴附近工厂企业、农村社区、田间地头进行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采集数据与样本,最后汇总总结,这一结果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具说服力与教育价值。

四、结语:

初中政治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生活导入视角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则会引导学生在挖掘网络资源、演绎生活情境、开展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积极参与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志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议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7)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4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在好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就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课的教育来看, 教学内容几乎还是完全以课堂和教材为主, 整个课堂只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却不见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师偶尔做出的互动, 学生不以为然, 无动于衷, 整个课堂缺乏生气, 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低下, 积极性不高。

(二) 教学方法落后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教师讲, 学生听, 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的主体地位丝毫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 在教学中, 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然而, 现在的教学课堂却是, 教师是主体, 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在传教的过程中, 一味的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 缺少对生活的联系, 严重影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 教学评价局限性突出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过度地追求目标评价, 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 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 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 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这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即激励作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评价手段过于简单和僵硬, 而评价过程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 致使教学评价发挥不了其作用。

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特征

(一) 政治特征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中考”, 更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是要通过这些理论, 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他们拥有一双敏锐的慧眼, 能够看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所以说, 我们必须要把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紧密的感受生活, 联系生活, 积极地运用生活化的思维去对待所学内容。例如, 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举出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 比如说, 当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政府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抢险救灾、灾后重建, 这些都是政府的职能, 通过这样的案例, 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感受政府的基本职能—管理与服务。

(二) 时效特征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我们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要将这些方方面面都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把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大教学中, 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去剖析这些问题, 找出背后隐藏的秘密, 挖掘出事件的本质, 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来自生活化教学的时效特征, 学会运用生活化的思维去理解社会热点事件。例如, 在教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个动人的事迹, 比如说, 2012年感动全国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她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人, 通过了解她的故事, 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学生的那份爱和责任。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 情趣特征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往往带有启发、警醒的功能这些内容也能够引导和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还有些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 这些内容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 正因为它抽象, 所以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感受, 所以我们在教授这些内容时, 必须要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利用这些案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象, 将枯燥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故事,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三、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改革

(一) 改革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提高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给学生一种很强的距离感, 总让学生感觉教师是“高人一等”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 主动深入到学生中, 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 帮助学生来学习。构建合作型、伙伴型、互动型师生关系, 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有效平台。政治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要帮助学生将所学变成为我所用, 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 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境, 多多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政治。比如说, 我们可以就现在某一热门话题, 组织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然后安排各小组走进社会生活, 参与实践调查, 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理论, 学习和巩固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 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认识。

(三) 改革考核体系

目前, 大部分的初中政治课的评估体系还是局限在结业考试上, 这种测试内容主要还是考核教材上的固定知识, 用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来判定学生政治成绩, 是不公平的, 政治成绩不是一张试卷, 一个分数就能够代表的。有些学生可能会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 而去“临时抱佛脚”, 考试前努力复习, 一味的进行机械的记忆和背诵, 这与我们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 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5

西北师大教育学院

石银桂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学会生活的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教学 教学理念

2010年秋季新课程正式在甘肃实施,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经验出发,探讨生活现象背后的一些道理,提高认识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所以新教材的内容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均缘自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的生活质量,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理解知识,用知识来生活,许多教师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并进行“生活化”理念下的教学的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我对高中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一些认识。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学会生活的这样一种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学应立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存在的意义。要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教师学应认识到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思考参与课堂生活,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一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有了这个理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思考: 这堂课最终会交给学生什么样的生活知识;该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这堂课;对于这堂课学生的已有知识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导入这堂课;选用哪些素材设计既有生活性又有深刻性的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学生的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会探究到什么样的程度;教材中的这个概念我该用什么样生活知识让学生理解等等。对这些问题思考是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二、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化

新教材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中不乏社会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实例的列举,但还是难以赶上社会时事的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作取舍,可以选用当前有针对性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资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资源,“现身说法”。尽可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学习内容生活化。尤其可以选用当地学生生活情景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更能感同身受。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中,不必机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可以选用的生活的具体素材很多,因为学生自己也是消费者,也会遭遇某些商品价格上涨,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为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要利用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情景模拟、讨论、等活动来组织课堂,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学习生活、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悟到他们就是生活的主角,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理解、领悟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等道理,锻炼能力,感悟人生的意义。如果课堂没有生动的生活化活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理论讲解再详细也是低效的。但,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序,要有活动的必要意义。要注意活泼与秩序相结合,效率与效果相结合。

四、树立良好的教学生活氛围,走进学生生活世界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是未来生活的创造者,自然也应是教学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生活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以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人格尊严。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教师应站在一个倾听意见者的角度,不要随意打断学生,也不要武断的否认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学生的观点与建议可能偏离主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引导的过程中应辩证的分析学生的观点,等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才能真正融入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这样教学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课堂外要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生活本身就是实践,教学为了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去考察现实生活现象、生活事件,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而作出一定的考察结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

当然以上种种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落实,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地深入社会去获取生动丰富的生活阅历,要努力钻研在新课改及生活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技术与艺术,认真钻研新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对教学中的生活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切实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在如今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将学生需要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产生学生对课堂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逐渐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发挥想象,把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变得生活化。笔者根据对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情绪在许多特定的条件下最容易受到感染,比如环境、师生关系等。在这种感染的情况下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发挥想象进行自主大胆的进行探索。学生此时的思想应该被开拓,更容易得到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想要达到这种目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教师也要采用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证明,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迥异为基础,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能使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生命的林子》时,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步骤:①导入课题:组织学生看股市“灭狼护鹿”,小组讨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②看图片:《生命的林子》,听音乐,谈感受。③小组讨论: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竞争?④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

我们应该去感受、体会、理解这句话,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去为学生着想,与学生互动,不仅仅成为观众,也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成为其主导,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反复中体验思想品德的学习中的过程。政治源于生活,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高于生活却又回归生活,每一名学生对自己家乡都应该会有一定的了解,可能对家乡还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教学活动生活化,利用乡土资源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比如,以赣州的历史、人文、艺术、地理等相关资料,通过与课本资料相结合,用熟悉的生活现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的生活是与乡土资源息息相关的,使学生深化对知识学习的而理解。

三、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以传统教育为基础和现代教学需求相结合,把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基础原则。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因为学生的需求和接受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是有方法的,可是方法又是不固定的,这是对教师水平的考验,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发挥这门抽象艺术。教学改革一定要活学活用,切不要按部就班,要继承发挥好传统教育中值得借鉴的东西,循序渐进的将教学改革向符合现代需求的方向发展。

四、在信息技术上的运用

形式是内容的表达方式。将内容通过合适的形式表达,会使其表现的更生动活力。政治的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也是比较抽象,需要更生动的教学方式展开,多媒体是一种不错而有效的手段。可以把抽象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立体,有层次的学习,课前的准备一定要有艺术性的制定,才能让人感觉到其内容的美感和愉悦。内容决定其形式,必须以内容的需要为基础。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表达都要从教学的需求出发,使内容形式得到统一。

五、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能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给学生留下自我的发挥空间,来自我实现,使学生理解政治现实的必然性,与生活的不可分割性。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利用,来补充老师讲课中的空白,更好地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师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新知识掌握。由此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得以活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精神。

六、生活的实例

通过教学或生活中的许多实例进行切合实际,对其精髓进行分析,分出层次主要顺序,不能把所有东西混为一谈,在每节课上根据主题的需要,经过层次的分析,选其经典的事例。事例的选取就是事件成功的一半,虽然说是一半,但只是迈出了一大步,所以对另一半的工作就需要重视,就是不仅要平稳而且还要新颖、更有立体感使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还需要多给学生机会进行充分的交流是学生更好的学会利用资源和共享。

结束语

想要把政治教学彻底生活化,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下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在适时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的贡献,身为教育人也为自己的责任与职业道德负责,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柳淑青. 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J]. 北方文学,2010(1).

[2] 孙芳. 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 成才之路,2011(22).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7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

行为由思想作为先导,在政治教学中,改变现代化教学的理念,抛弃所有的抽象、规范的理念,将正面的政治教学理念树立起来,首先就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调动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将初中生思想政治扩充到生活当中去,是政治课程的基础职能。人的道德行为是在对生活的逐步认识中缓慢形成的,初中思想政治正是立足于生活实际和现实发展中,帮助中小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好自己与社会、集体的关系,全面认识自己,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独立思考,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内外知识的结合,运用生活相关的主题,适当举出社会中的案例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以此鼓励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举出政府在2011年初对于食盐“哄抢”这一事件,相关部门极力辟谣以及工商部门对始作俑者进行严格打击这一实例,以此为戒,向学生倡导政府职能。

二、重视教师的指引作用,引导学生有序进行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指路明灯,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作为政治课程中的引导者,政治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课堂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例如可以教导学生采取拼图的方法,参照各国旗帜做成小旗子,然后按照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贴在图纸上,这样除了能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增强其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孩子了解每个国家的大致地理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会和大家分享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对政治学习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课堂,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可以提供教材的知识,要想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素材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只有这样,政治课堂上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三、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

英国一位学者说过:“道德教育课程若是局限于课堂,那就不是道德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在课本上学习,教学和生活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就是两个不相干的事,学生很难从中得到启示。政治的教学不能只限制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生活当中去,带入大自然,带入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感受真知。例如教师可以在休息日带领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社会调查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政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理念就是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认知以及思想道德的认知。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把所学到的知识放到实际中去,达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四、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贴近实际

有一部分人认为,政治教学没有必要走出课堂。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仅仅通过短暂的课堂教学,学生根本无法打开固定的思路,根本无法学以致用。所以,针对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入室外,带去大自然,让他们切身体会生活,让他们与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与生活接轨,使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对于政治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不予以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只是单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只授予片面的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从这方面来看,初中政治课堂必须施以改革。教师可以将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教学课堂,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地震后政府全力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各项政府服务职能都可以作为政治理论在政治课堂上讲解。同时也进一步启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我国政府的相关职能,不断地调动着学生参加政治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教学的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达到了政治知识的教学的目的。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教师的授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要让学生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而且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辩解问题,有自己的主张———最终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生活化模式的政治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课本知识与辩解方式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初中阶段更好地成长成才。

摘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入生活化思维,可以将政治思维的理论用于生活实际当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初中政治以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主,提倡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是根据中小学生实践所提出的新型教育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在面对着新的形势,更应该以促进发展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教育主线,以学生的知识素质为辅线,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8

一、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虽然在近年来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中, 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转变。但是总体来说, 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学校中, 还存在着僵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照本宣科的旧传统仍旧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的很多初中政治课堂上, 仍是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行为往往受到排斥, 学生只是需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然而政治课不同于数理化, 它的实践性非常强,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能发挥政治课的教育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更无法激发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二、活化初中政治课的重要意义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的也正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个理念。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努力创新课堂,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进步和成长, 成长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 但是成长绝不仅仅只是考试、考学, 而是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作为教育的目标。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要求其要与生活密切基础, 时政是初中政治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时政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内外的政治实况每天都有所不同, 所以政治课的教学一定不能照本宣科, 一本教材教育几代人, 与时代和生活脱节的政治教学, 没有任何意义。

活化初中政治课, 就是要在初中的政治课教学中, 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加入更多的现实元素, 利用其学科的特殊性,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活化教学内容、活化政治课堂, 特别是针对国内外典型的事例, 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说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中国“防空识别圈”的问题, 在中国刚发布设置“防空识别圈”的5天之内, 美日的侦察机就曾数次进入“防空识别圈”的边缘位置进行试探, 针对此,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疑, 引发学生之间进行争论, 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 可以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设立“防空识别圈”? 而美日又为什么要前来挑衅? 这种将政治课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想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活化教学课堂, 更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如何活化初中政治课教学

1. 更新教学观念, 活化教学方法

政治教学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政治课对于一个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影响, 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社会知识和技能,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初中政治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 当前的教学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也应该由原来的指挥者, 变成与学生一起探讨的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中,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去,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并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在体验、经历、探索中获取知识。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来为学生制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笔者认为要想活化政治课堂, 就必须要将课堂和时政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国家的动态和发展。比如说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一些关于时政的演讲活动, 鼓励人人参与、人人讨论, 也可以就一些社会、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然后引导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政治、看政治、关心政治的习惯, 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 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今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学习是为了生存。每一个初中政治老师都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 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 既要将一定的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政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学习的民族责任感。遵循育人第一, 教书第二的理念, 一边教一边育人, 努力开发高品质的人才。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的青春叛逆期, 很多学生需要被老师激励之后才会更有求知欲, 所以课堂上教师微小的鼓励, 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政治课不同于数理化课程, 政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甚至可以说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 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初中政治课的评价体系急需改进。就拿前一段时间的“砸日系车”事件, 相信很多同学对于这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持支持态度, 有的持反对态度, 教师的评价体系也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判断, 而是要学生说的是否有道理来作为评判标准。

3. 延伸课后教学, 使政治生活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这四个字体现在初中政治课中, 就是能够用政治的眼光来看待一些国内外的时政情况。笔者认为撰写新闻笔记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因为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 很少有时间看电视、听新闻, 对国家大事一无所知也并不稀奇。撰写新闻笔记的前提就是首先要看, 然后要想、最后才是写, 让学生在写新闻笔记的过程中了解新闻, 思考新闻。当然, 除了新闻笔记之外, 也可以引导同学们融入到社会之中, 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社会观察, 比如说最近比较热门的“钓鱼岛事件”“防空识别圈问题”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 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优秀品质。

摘要:初中时期的学生对政治概念非常模糊, 所以我们必须活化初中政治课、构建有效教学,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这既是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然后分析了活化初中政治课的重要意义, 最后针对如何活化初中政治课教学略表己见。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课,活化

参考文献

[1]冯德磊.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05) .

[2]陆国华.践行以生为本, 活化政治课教学.吉林教育, 2009, (32) .

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探究 篇9

一、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 有助于改变传统政治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政治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的模式, 教师把提前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 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全部理解,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进行辅导,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动力不足, 从而使政治学习成绩不理想, 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彻底实现政治教学科学规范的目标,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 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上更加活跃, 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也能够学到很多实用性的政治知识。

(二) 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政治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政治教师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 对学生发号施令,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工具, 认为教师比学生高一级。这样的错误思想虽然只存在于小部分教师中, 但是必须要及时得到改变。在实施了政治教学生活化以后, 教师在讲课时都会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 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学生活化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习惯

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教授学生政治知识, 还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所以, 政治生活化教学极大地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同时, 由于教师教授的政治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需要的不是具有知识的人才, 而是具有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政治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习惯的提高,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垫。教学生活化的开展, 既体现了时代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也实现了课程改革目标的推广。

二、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 生活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政治新课改也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明确指出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从而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形象认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从而用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的学习, 以此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熟悉度,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我爱我家”时,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 可以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来展开交流与讨论, 让学生来自由发表对于家的理解。熟悉的话题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学生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导入: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名字, 但是却寄予了父母深切的爱,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 如何才能让爱永驻我家, 让家充满爱与温馨呢?这样自然就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集中于新知的探究上, 实现学生快乐而主动地探究。

(二) 角色表演,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通过丰富的角色表演, 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来理解理论, 并能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表演中表现自己, 内化知识。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针对与家人相处的细节来展开交流, 在充分的交流中化解孩子与父母的矛盾, 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尊敬、热爱父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角色表演的方式来表现, 由于具有浓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 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 在真实的活动中来丰富学生的经验与情感,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理解。

(三) 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行为实践, 回归生活, 在生活中来促进学生转化为自觉行为,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 这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延伸课外,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将道德准则转化为行为实践。

总之,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我们的政治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之中, 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正是政治学科的学习规律, 是新课改下政治教学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以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理念。政治教学生活化可以改变以往空洞的理论说教, 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使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进而激起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 促进学生思想水平与道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政治教学,生活化,重要意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燕英.初中政治生活化老家新途径分析[J].未来英才, 2015 (11) ..

浅谈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10

一、教学设计要着眼于生活化多维目标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 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突出解题要点, 这些都是着眼于应试教育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极力改革传统政治课堂中条分缕析式的课堂结构, 更多地从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说起, 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政治意识、实践素养与创新能力。

譬如, 笔者在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节的知识时, 让学生从身边的汉字演化、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技工艺、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古今建筑、绘画艺术、家乡人物与文化等几个方面说起, 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 并概括得出教材结论。课堂上, 有的学生说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 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在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的聪明智慧;有的学生说古代的长城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遥相辉映, 彰显了我国人民在建筑工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学生说京剧、武术、书法, 还有享誉世界的《红楼梦》, 沉淀了中华儿女在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还有班里的学生陈某毛笔字写得很好, 传承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学生杨某平时能唱几句京剧, 以后有机会想到戏曲学院深造;学生张某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 希望以后能够将我国的中医学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一节课下来, 不但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他们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代代传承中华美德的勇气与斗志。

二、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

有调查显示, 当今中学生不喜欢政治学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材理论空洞, 缺乏亲和力, 所举案例无一不是任长霞、焦裕禄、杨利伟、袁隆平等榜样人物,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大差距, 难以产生心灵共振。结果, 这些名人、模范、伟人逐步沦为了学生应付考试的一些文字, 而没有能够真正转化为他们切实的精神力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源于教材, 又不囿于教材, 结合当前社会尤其是网络中热炒的社会热点案例, 还有班里学生及学生的亲戚朋友中发生的相关案例, 将其融入具体的课堂内容当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 笔者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节时, 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的知识点, 与学生一起分享了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的事例, 还有陈斌强为了照顾痴呆的母亲, 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去上班, 一连五年风雨无阻的感人事迹。然后结合当前马路上有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社会大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手段是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知识点时, 笔者更是紧密联系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人生理想, 还有考试中作弊、食堂打饭时排队加塞等现象, 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课堂内容落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他们明晰了学习方向与人生理想。

三、教学方式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 最为人诟病的便在于教师主宰着课堂,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桎梏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在政治课堂上, 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 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在底下充耳不闻、昏昏欲睡的现象极为普遍。课改活动中, 我们要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就不单要在教学目标与内容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更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结构, 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 在操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政治素养。

譬如, 笔者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节的知识时, 就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每个月在零食、学习用品、书籍、交通、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情况, 指出哪些消费是必须的, 哪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并提出具体的合理消费的建议。此外, 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 力争能够真正地当一个月的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家庭支出名目繁多, 包括水电费、柴米油盐、孝敬爷爷奶奶、健康体检、体育运动、给车加油、按揭还贷等等。通过当家, 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绿色消费”“避免非理性消费”等理论名词, 而是体验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掌握了实实在在的能力。

浅谈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11

一、教学设计要着眼于生活化多维目标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突出解题要点,这些都是着眼于应试教育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极力改革传统政治课堂中条分缕析式的课堂结构,更多地从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说起,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政治意识、实践素养与创新能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节的知识时,让学生从身边的汉字演化、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技工艺、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古今建筑、绘画艺术、家乡人物与文化等几个方面说起,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并概括得出教材结论。课堂上,有的学生说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在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的聪明智慧;有的学生说古代的长城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遥相辉映,彰显了我国人民在建筑工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学生说京剧、武术、书法,还有享誉世界的《红楼梦》,沉淀了中华儿女在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还有班里的学生陈某毛笔字写得很好,传承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学生杨某平时能唱几句京剧,以后有机会想到戏曲学院深造;学生张某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希望以后能够将我国的中医学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一节课下来,不但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代代传承中华美德的勇气与斗志。

二、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

有调查显示,当今中学生不喜欢政治学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材理论空洞,缺乏亲和力,所举案例无一不是任长霞、焦裕禄、杨利伟、袁隆平等榜样人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大差距,难以产生心灵共振。结果,这些名人、模范、伟人逐步沦为了学生应付考试的一些文字,而没有能够真正转化为他们切实的精神力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源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结合当前社会尤其是网络中热炒的社会热点案例,还有班里学生及学生的亲戚朋友中发生的相关案例,将其融入具体的课堂内容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笔者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节时,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分享了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的事例,还有陈斌强为了照顾痴呆的母亲,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去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的感人事迹。然后结合当前马路上有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社会大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手段是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知识点时,笔者更是紧密联系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人生理想,还有考试中作弊、食堂打饭时排队加塞等现象,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课堂内容落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明晰了学习方向与人生理想。

三、教学方式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最为人诟病的便在于教师主宰着课堂,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桎梏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底下充耳不闻、昏昏欲睡的现象极为普遍。课改活动中,我们要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就不单要在教学目标与内容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更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在操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政治素养。

譬如,笔者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节的知识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每个月在零食、学习用品、书籍、交通、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情况,指出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具体的合理消费的建议。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力争能够真正地当一个月的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家庭支出名目繁多,包括水电费、柴米油盐、孝敬爷爷奶奶、健康体检、体育运动、给车加油、按揭还贷等等。通过当家,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绿色消费”“避免非理性消费”等理论名词,而是体验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掌握了实实在在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虽然我们的课堂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维度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是达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生活化教学下初中政治 篇12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需要。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使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多数的思想相对稚嫩,是非观念还不够成熟,他们需要一定的科学观念来作为支撑,以丰富其在某些事物的选择。而教学生活化则是让这些理论透过生活不断地渗入其具体的实践中,实现品质的培养。例如,在七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可运用马列主义中的认识原理,将认知与自我加以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2)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对当前教学状况的反思。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我国各个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而该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输理论,却难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具体的知识运用。尤其是思想政治类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包含了世界观,也包含了方法论,但是如果不会运用,其就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需要有一种更贴近实践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验证,从这点来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对其教学方式的深化。例如,在九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每一角色,都应负责,责任意识,从小培养”,这是与生活关联性极强的课程内容。在生活中,初中生也具有不同的角色,而每个角色的定位不同,其所负的责任也会存在差异。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教学状况,从而产生一定的反思。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随着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掌握,而从一维知识转向了多维。当前不再把理论知识掌握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思维逻辑等多个方面的养成。初中思想政治从学科题目就可以看出来,其本身是涉及思想与政治的内容。而初中生所涉及到的思想,无非就是本身思想的养成,这是一个精神性的东西,需要不断领悟,而不是单纯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故而,要想注重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必须要先明确教学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方式,因此,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必须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就传统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其教材内容多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讲述,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而这对于学生本身来说,若没有了解到这些精神的深层次含义,难以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加上教师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可能使得学生会厌倦该门学科。从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来说,它是一门与道德、法制、社会相关的课程,要实现其生活化就需要将其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社会需要,正义制度,维护正义,两大要求”中,这样的课程内容感觉范围太大,教学中不容易被学生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将课程与生活结合起来,将社会需要公平正义转变为个人养成环境需要公平正义,提高学生对于公平正义的认知感。

(3)优化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引导其开展独立的思考,从而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更需要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九年级课程中,有一课程为“依法治国、监督制约、守法护法,从我做起”,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一些犯罪案例与生活中可能诱发犯罪的因素,或者直接开展调研性课程,让学生从调查中去了解当前的实际状况,从而加强对该门课程的认知,实现认知的深化。

三、结束语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却忽视了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学,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面来改善其教学状况。而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思想与行为融合,实现对学生品质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凤龙.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简论[J].教育探索,2008(06).

上一篇:小剂量肝素下一篇: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