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2024-07-17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精选12篇)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1

一、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上看, 要将现实生活

引入课堂,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始终坚持立足生活, 尤其要立足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1. 要立足现实的生活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 通过营造一定的生活场景确定好师生或者生生对话交流的主题。这一生活化的主题, 既要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 又要体现生活的本质。生活化主题的确立就为生活化教学搭建了一个亮丽的表演平台。

2. 要探究生活问题。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 探究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 探究生活的本来面目、本质特征、潜在规律, 并以此为指导, 设计未来的生活蓝图。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问题。隐含着教学主题的生活场景是具体的复杂的, 其中必然包含了许多的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并以设疑辨误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么做, 可以为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师生的互动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课堂上探究的问题愈是生活化愈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兴趣就越大, 探究的积极性越高, 而解决问题的效果也就越好。

3. 要立足解决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一方面要掌握理论, 但学生更希望看到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时, 应该以坚持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指向, 而不是把知识学会后高挂在那里, 用来装饰门面。

二、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看,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要始终不渝地走生活化的认知道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师生对话谈心法。

李镇西在《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指出:“教育不是人和物的关系, 是人和人的关系, 是心灵和心灵的关系。”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宽松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创新学习, 是创新思维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养料。唤醒学生的生活品味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使用民主的教学策略和原则,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有宽厚的胸怀和心态, 主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交心;要从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 在学习上做学生的伙伴, 在探究中做学生的合作者。不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学生, 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怀疑、挑战师长的意见, 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从不同角度, 超常规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政治教学要想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唤醒学生的生活品味, 教师需要以生活的语言作为媒介, 拉近政治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政治教师还要不断吸收新鲜语言, 并把它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 这样能够使学生关注当今的社会生活, 也可以体现政治教师的幽默风趣,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2. 生活内容话题法。

当我们确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内容话题法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 怎么把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地引入课堂教学, 这就值得我们思考。

3. 教学内容情境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载体, 如果我们能够选取情境化的生活内容,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能。情境化的生活内容, 实质是一种思想集中内涵丰富形式上又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

三、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手段上看, 教师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

政治教学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的, 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的素材用简单的语言再现出来, 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将来自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和再创造, 如制作成视频或音频文件, 制作成可以演示的实物, 然后使用多媒体、实物展台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它们呈现出来, 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 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升华生活。

综上所述, 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特别突出了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该紧跟新课改的步伐, 沿着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不断探索前进。

摘要: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 教师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 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 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那么, 如何做到政治教学生活化呢?

关键词:生活主题生活问题解决问题生活感受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2

凸显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践行

杨荷芳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317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以来的“说教”面孔,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素材选取要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生活问题解决要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实践活动设计要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 素材选取 问题解决活动设计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从生活现象人手,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更日渐凸显出来。走进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生活素材选取: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实际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般倾向于选择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为教学素材,而学生自身生活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的社会生活却常常被冷落。如此,书本理论与学生生活之间仍存在较远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政治教学产生“大而空”的主观印象。“生活化”教学强调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活素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包括乡土资源在内的感性生活题材)作为问题设计和交流探讨的背景资料,并以生活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小见大”、“以近见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意义学习,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知识理论的飞跃,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案例1】

情境一:逢年过节或同学过生日,同学之间免不了要互送礼物,而且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种送礼,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政治教学论文 )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情境二:小王的穿着打扮总是怪怪的。内长衫,外短套;裤子上有几根铁链,走起路来叮当响。别小看她这身服饰,价格可不菲。

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讨论:(1)这三种情境各反映了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2)这些现象在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3)你认为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三种情境的.体验与感受)导入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真正达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案例2】

“阿福讲白搭”栏目成了浙江台州电视台的一个重要品牌,该节目一经播出便产生了“轰动效应”,在老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1)你知道“阿福讲白搭”栏目是怎样形成的吗?

(2)“阿福讲白搭”这个栏目为什么深受老百姓喜欢?

(3)从文化生活角度,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阿福讲白搭”是一个用方言讲述的栏目,学生在思考、探究上述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明白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把传统文化(方言)与时代发展(现代传媒技术)结合,让民族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获得突破和发展,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生活问题解决: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

思想政治教学中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师生对话,二是小组合作(学生看书一小组讨论一代表发言)。总体上看,形式还是比较单调,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节奏感。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如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评一评、做一做、赛一赛等,把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现机会,让学生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主体角色置身其中,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教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内容时,我通过创设“消费者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式购买,懂得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模拟购买的过程中,我还分别找来一些以假乱真的赝品和以次充好的产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分辨真伪,提高生活能力。

三、实践活动设计: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堂所引用的教学素材基本上是一些现成的“第二手材料”,鲜见师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影子”,这导致书本理论观点与生活实践成为“两张皮”。“生活化”教学,还必须能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案例3】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关于“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社会实践作业,可以个人或小组选择其中一项。

(1)请你对班级同学的周末文化娱乐活动进行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2)请调查你所在学校或班级的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一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

(3)请你对你身边的某种乡土特色文化进行调查,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设想。

(4)请调查你所在村镇或社区的文化生活现状,就如何促进新农村(或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在课堂交流中,有学生提出:在中国,民间舞狮久盛不衰,至今依然。我们浙江临海的“黄沙狮子”历史久远、风格独特,以高难度扬名乡里。一般的舞狮都是在平地上舞嬉翻滚,而“黄沙狮子”则大不相同,他们通常都在八仙桌上表演――桌子少则四五张,多则七八张,最多可达九张。几张桌子单叠上去,其势危耸;观其表演,令人咋舌。因此,“黄沙狮子”又称“上桌狮子”。以民间精湛武艺和传统舞狮表演相结合的“黄沙狮子”,是江南地区罕见的民间艺术。如何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实现文化创新,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可见,无论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是把实践成果带到课堂上作为学习交流的信息资源,甚至开展专题教学,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让他们体验责任感和成功感。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篇3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生活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25-01

思想政治学科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更加是人生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它里面教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也在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注重学生把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落实到实体上,这才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成功。

一、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目前在学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要做一件事情首先需要的就是理解这件事,所以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我们把这九个字分开就可以变成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也就是一门课程,生活化也就是教学的方式,重新组合成一句话就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同时把思想政治的学习用于生活之中。

二、为什么要在中职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首先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的好,让人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中职学生中多数的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或者有一些厌学而且这个年龄的人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如果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跟本就不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他们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让他们有求学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对教学产生极大的帮助。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贴近学生生活的全面性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本应该全面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现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贴近学生的生活明显不足,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还是教育的本身而对学生生活的关注极少,在中职教育中这种情况则是更加的显著,为了抓学生的成绩太多的中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考核而忽略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逆反心理,限制了学生思想、人格素质的发展。

2、贴近学生生活的互动性不足

贴近学生生活的互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现在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者都是采用课堂上进行讨论、辩论、演讲的形式来提教学成果,这样做就使教学过于课堂化,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生会的交流不够充分。很多家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了贴近学生家庭的机会。应妥善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中职学生生活的互动性更加的充足。

(三)贴近学生生活的持续性不够。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教育更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不能一口吃成一个眫子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瞬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贴近生活都是偶尔性的,短暂性的。没有使它正真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食堂,寝室生活,校园能的活动等等)才能让它持续的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想思想政治教学生化首先需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生活中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的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点,他们的自尊心更强,更加的要“面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不能以一味的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产反感,在教学生中少一些命令式的批评多一些探讨。

3、教育内容生活化。书本上的内容总是抽象画,政治化。空洞化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是乏味的,只有从说教的王国里走出来,让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的接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进一步的用让知识来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生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还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

中职思想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但关系到中职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中职学生对其他门课的学习,所以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每一个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教育“生活化”的经验进行总结,只要这样长期的以“生活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才会不断的发现教学中的弊端,才会慢慢的找到一套最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于云荣,宋振令.中学政治课教学策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6).

[2] 曹国标.浅谈“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建构路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6).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4

一、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让人变得更符合社会需要,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服务于社会。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样也是通过教育,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走正确的人生之路。那么如何让学生听得进去,做得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我们教师探讨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们的课堂和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脱离生活实际、灌输教材知识为主的现象严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足,对生活关注极少,注重知识的提高,注重分数的应试教育与日倍增,忽视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导致“学用分离”,这样,学生容易厌倦,兴趣受到压抑,限制学生的思想、思维和创新,限制人格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互动性不足

贴近学生生活的互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现在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者都是采用课堂上进行讨论、辩论、演讲的形式来提高教学成果,这样做就使教学过于课堂化,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应妥善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中职学生生活,互动性更加的充足。

(三)贴近学生生活的持续性不够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教育更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瞬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目前的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偶然的、短暂性的,偶尔在示范课、优质课等闪亮登场,回归常态课,一反观摩课的“面目”,灌输知识、脱离生活的教学成为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是教育生活化的一个体现。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获取新知识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教育手段。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只会使他们更厌学和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他们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多一些理解和关注,少一些命令式的批评,多一些师生之间的讨论,少一些照本宣科式的念讲。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现行教材虽然几经改版,但教材包括《职业生涯观》《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社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教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案例,但案例中的事件和人物大多离我们较远,总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就尽可能找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在讲到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时,我就收集他们熟知的一些人和事来让他们分析研究,得出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在讲到“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时,除基本的知识传授外我重点讲爱国的重要性,如何做才是爱国,通过网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青年学生的特点,运用大量的事例实时组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才是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人才会爱国。在讲到“就业指导的面试技巧”的时候,通过网络上的面试的案例,进行编辑和剪辑,创设情境进行演练,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参与演练,从而掌握面试技巧。

(三)运用多种手段,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利用网络资源,激活课堂。在讲到职业道德时,我截取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关视频,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这些人物身上的宝贵精神。有时还播放电影片段,讲座片段以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讲到家庭美德和法律知识时,分配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然后让他们自己评价讨论,取得较好的效果。

俗话说,教无常法,教无定法。但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课改之需,是学生发展之需。因此,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让生活与教学牵手,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让生活之花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绽放,为思想政治课堂添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职业教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但传统观念下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要想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中职专职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5

西藏拉萨外语学校

卢国伦

【摘要】新课程特别指出“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些话恰当的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在对“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与建议。【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化” 教学模式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课堂教学概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通过教学,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所学的知识由四方面组成: 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书本知识、教师个人世界的知识、学生个人世界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它包括对人的生命发展有价值的多方面知识。这些知识蕴含着师生双方各自的热情投入、隐性知识、思想意识等,并在参与意义的创生中获得新的知识,使知识得以生成。生活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而不断地体验着、升华着情感。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认知范畴,而是已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健全与提升的过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紧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个必修模块,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主题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将每一课的主题目标具体化。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既可以将不同的生活内容整合到所授主题目标中,也可以实现散射(即通过各种生活案例来突出主题)的状态。生活化教学只有紧扣着各个模块固有的主题与每一学时特定的主题,才能真正做到形散而意不散。

(二)建构真实课堂

过去的政治课教师总是过多地关注间接经验、书本世界与科学世界,漠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 同时,在追求政治课德育价值取向的过程中会充斥着大量假命题、假情境、假课堂,这些均让学生感觉课堂是不真实的。而政治课模块教学走向生活化,则直接将理论的张力建构在生活世界中。对于学生来说,模块学习就有了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在生活化的舞台中,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学生不断选择,学会判断,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哲学、经济学,来辨别国家的大政方针。师生之间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真实生活的追求者,一起建构起真实的课堂。

(三)教学内容要能呈现现实生活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恰当运用各模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努力将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与此相适应,“生活化” 课堂教学要体现出与生活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所有的内容均源自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生活是人生的过程和体验。生活世界对人生有着一定的意义,人在其中体验、理解、感悟世界。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世界,他们以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我们应当以师生的生活世界为根基进行教学,强化师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完美生活,使情感得以真切的体验、人格得以升华,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得以生成。

三、提高思想政治“生活化” 课堂实效性的对策

“生活化教学” 课堂教学探索策略的“模式” 就是要创造条件去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种问题,体验某一个过程,体验某一结论,从而让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 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 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师生之间民主、对话、交流、和谐的平等关系,就是要从传统的把建立在人的受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政治课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思想政治课活动课内容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设置始终要把握这一宗旨,主要表现在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知识基础的不同,对不同年级的设计要有所不同。

(二)教师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在传统教学观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正常发展,甚至这也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活化” 课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帮助的角色,所以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作为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也是课程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在这些背景中经历和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从“亲近自然”、“融入社会” 和“认识自我” 的真实生活体验中逐步发展思想道德品质。

(三)保持“生活化” 课堂模式的灵活性

要发挥“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需要不断增大“生活化” 的空间,以及“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性。在每一项活动的设计中都有主题,但不要都设置固定答案,以赋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学习空间、发展空间。教师们在设计“生活化” 课堂时,不必拘泥于课程和课本,而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去寻找更切合实际的生活内容,亲自设计出符合所教学生现状的活动方式,对活动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还可以多鼓励学生亲自设计、组织“生活” 课堂,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引导模式

课本中设计的活动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同时,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科课设计和应用中多有一些“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 的小“活动” 栏目,从本质上讲,这些“生活” 是完全服从于和服务于学科课堂教学需要的,它是学科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设置既增强了学科课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这些“生活” 的内容往往对后面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指示性,与课本的教学内容一起,构成了开展“生活课堂” 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12)

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卢国伦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外语学校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16-01

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以生活性、实践性作为载体。所以,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赋予思想政治教学以生命力的活力,从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此,笔者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把初中思想政治的新课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不仅能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课时,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英雄母亲花花的举动,学生在观察狗母对狗子的行为中体会家长与自己的相处,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再把他们的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然后再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寻找他们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并在家长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讨论如何与家长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的方式,有效的将生活中的另一个画面呈现在课堂上,学习在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由于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心理氛围。而这种心理氛围对师生的人生态度都有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悟。这要求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与学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独特的个体,允许他们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生活。在备课时,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讲解与设置。在上课时,关注学生的反应、体验,留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并予以积极的反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找到自我在课堂中的位置,从而充分地、放心地去感悟生活,进而主动践行。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尊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感悟、享受生活。在此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处处彰显出课堂的生命活力。例如:在教学《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隐私有哪些,大胆发言甚至是畅所欲言,让学生没有顾虑,说出心中所想,与老师平等交流,共同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层层引导,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化

教育教学中有一句话是:“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清晰地说明: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使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课后探究既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扩展,也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到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所生活的村社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思想政治课携手学生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阳微.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2009(02).

[2] 张欣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J].学生之友,2009(23).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7

如何改变这种受排斥、教学实效不高的政治课堂现状,让课堂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氛,让学生因情感飞扬而精彩,让政治课堂如美丽的花儿一般妖娆地绽放在学生的心间呢?

阿基米德曾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带着对传统教育的深思和对新课程的向往,我认真地阅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的理念让我如沐春风,我也开始尝试着让课改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上开花、结果。

在多次的尝试中,我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政治教学,已形成了粗浅的认识: 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是新课标强调的四个基本特性,而“生活化”教学则涵盖了这四个基本特性。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 “思想政治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多次的尝试中,我也找到了阿基米德说的“支点”: 教育是生活的花朵,离开了生活的本源,它将枯萎,而多种实践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支点,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和启迪学生智慧的平台。

“生活化”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体现了高中政治新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坚持生活化教学。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呢? 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条件和力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是如何坚决贯彻“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

一、在情境创设中贴近生活———体验 之 花 绽 放,分 外妖娆

因为政治课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一味灌输,必然会使学生如鲠在喉、难以下咽。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到教育改革的春天,政治教师就要改变授课方式。而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德国有一位学者曾说过这 样精辟的 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不就像汤和盐的关系吗? 是呀,盐要溶入汤中,理论知识也需要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吸收,才能显示出其魅力。

因此政治教学应该也只有回归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政治课堂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是高中政治新教材第一个模块《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在上此课之前,我对湖南省江永县第三中学 ( 以下简称“我校”) 部分学生做了个调查,从而了解到: 我校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盲目消费; 而有的学生则有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等不良的消费行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在导入此课教学后,我就以自己为例,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老师买车记”,具体如下:

情境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私家车。老师看到身边的朋友都买了小车,自己心里也挺想买的,可手中只有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三万多元钱,怎么买车呢? 该买多少钱的汽车呢? 同学们,请为老师支招!

情境二: 看到朋友都买十几万的车,老师我就一狠心,贷了一些款,也买了一辆近十万高级轿车。这一时的冲动,可苦了老师: 由于债务太多,老师出现了“经济危机”,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为了节省开支还贷款,不得不和老婆女儿一起,每天到学校食堂吃饭。面对老婆的白眼、女儿的哀怨,同学们,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老师的这种消费行为呢?

情境三: 真是“祸”不 单行啊!不久,汽油又涨价了! 老师我又开始后悔了: 当初为什么就没听朋友们的,没买个小排量的汽车? 这样,既省钱又响应国家号召。同学们,谁能回答“国家号召”是属于什么样的消费?

情境四: 天无绝人之路,在老师一筹莫展之际,由于老师比较有头脑,投资的股票赚了钱,呵呵,谁都有转运的时候呀! 老师由穷变富了,有钱了,花钱大方了: 食堂么,早就不去了; 衣服过时了,扔! 菜吃不了了,倒! ……大家继续来议一议: 怎样评价老师的这种消费行为?

在“老师买车记”这一教学环节处,我采用的是问题解答法和情境导入法。所虚拟的这四个生活场景,环环相扣,处处设疑,引人思考。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开心大笑,在嘲笑老师的消费行为中,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学生们很快地认清其危害,理解了在生活中他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

在这样的生活场景设问与分析中,高中政治课堂上,处处绽放着生活体验之花!

二、在哲学教学中渗透生活———思辨 之 花 绽 放,分 外妖娆

思辨,是理性土壤里的自由之花!生活处处有哲学,追问和思考能让我们有拈花一笑的领悟与欣喜,而其过程就是我们追求哲学智慧的过程。

例如, “自然界是客观的”这一哲学命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真实不值得怀疑的,但学生对这个观点的真正思考并不深,需要教师创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反思和追问,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收获思辨的成果。

为此,我在教学此课时,先播放了一个片段“家乡美景欣赏”。欣赏完毕后我就设置了几个问题:

一问: “当你面对家乡如此美丽的风景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风景是不是真的?”

此问的设置,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 哲学的思考往往始于对常识的怀疑。

二问: “昨天晚上睡着时,家乡的这些风景还在不在?”

那么,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阐释:绝大多数人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但并非人人都这样认为 ( 列举唯心主义的代表性观点) 。可见,自然界是怎么来的,各有各的看法,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种认为“自然界是心灵的产物”; 第三种认为“自然界是上帝 ( 或其他客观精神) 的产物”。

三问: “如果自然界是人的心灵产物,我们能推出什么样的荒诞结论?”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阐述: 是先有自然界,然后才有人与人的意识。

四问: “到此,我们能否得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阐述总结,得出结论: 还不能。我们只能说: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类意识产生之后,自然界是否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自然界还具有客观性吗? 人能随心所欲吗? 那需要我们进一步证明。”通过具体事例证明之后得出结论: “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前提是自然的客观性和自然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哲学的课堂不是巩固常识,而是对生活常识开展反思与追问,在反思与追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与智慧的热爱。哲学课堂要上出哲学的味道,是哲学课堂追求的境界,而哲学的味道就在于具有对生活的灵性的思辨!

在这样的层层设问、层层思辨中,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思维能力,能让理论闪耀智慧的光芒。高中政治课堂上,处处绽放着生活思辨之花!

三、在小组讨论中走近生活———互动 之 花 绽 放,分 外妖娆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高中思想政治课? 无疑是各位高中政治老师经常关注的热点。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认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中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要以生活为载体。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真正“互动”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让学生真正主动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例如: 我在讲“公司的经营”时,首先要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国内外和省市著名的品牌及其生产的企业名称,学生回答积极 且全面, 有服装、电 子、电器……然后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内容,让学生分小组 ( 四人为一 小组)合作讨论:

( 1) 假如你们四人合伙开办一个公司,你们讲生产经营什么? 说明理由?

( 2) 你们讲采用哪种形式创办公司? 需要准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热烈,思维比较开阔,第一个问题他们想法独特,有要开律师事务所的,有办私人侦探公司的,还有搞美容产品开发的……

在这个合作学习中学生也把责任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分辨清楚了,效果甚佳。这种生活化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更深层次地理解了生活。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又如,讲授《财政的作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上课伊始,我没有按照习惯写出“财政的作用”这一新课标题,而是在屏幕上打出以下醒目字眼: 光影下的魅力家乡。副标题: 我看家乡近三十周年发展。随后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家乡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分小组以对话互动的形式说说“你心目中的家乡发展”。

在其中“今天我展示”的活动过程中,我自己也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对话。学生们热烈的对话,让我有些惊叹。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谈自己的感想和所见所闻,并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有些同学连平时拍的照片也拿出来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同学们看,如背景为家乡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等等,甚至把父母辈的照片也拿来对比展示,还有一个同学连家乡的统计数据也带到了课堂。

这一切都让我出乎意料的感到喜悦,我欣赏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关心热爱家乡的可贵精神。

作为老师,我也把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数据投影在屏幕上,并和学生一起将所有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数据按经济建设成就、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分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家乡发展的原因,引出“财政的作用”课题,通过逆向思维归纳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最后让学生讨论: “影响财政作用发挥的因素有哪些?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下课了,学生们在郭燕的《步步高》的优美歌声中,充满信心地走出教室。

通过小组合作及开展“今天我展示”的活动,我为学生们创设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我们的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自然地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成了学习的主体,思想政治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面对当前高中政治实行新课改的形势,政治课堂这个舞台不应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应由师生共同演绎,积极开展好小组合作交流,把政治教学这一出戏演好、演活,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如此,小组合作互动之花,必会在生活化的政治教学中绽放,分外妖娆!

四、在综合探究中回归生活———拓展 之 花 绽 放,分 外妖娆

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综合探究课,是作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教学环节强势推出的。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探究课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和课堂驾驭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教师在综合探究课面前很是迷茫。

我认为,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所以综合探究课,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在设计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综合探究内容时,我校政治组的教师就非常重视此课的设计。在认真组织备课后,我们形成了共同的认知———这节综合探究课要求让学生理解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但教师不能简单地告之以相关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究过程。现以我校教师的一节综合探究课为例,来展示一下我们的设想:

如,这位老师是以“2011年12月起,公安部、全国‘扫黄打非’办等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为背景,以“网络与 生活”为话题,带领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咨询、发问卷等途径收集了相关材料,并设置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进行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一: 截至2011年,中国网民已突破3. 56亿人,在上网的年轻人中,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有些家长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关闭全国的网吧。对于这一要求,你有什么看法?

综合探究二: 针对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侵权、责任等问题,2010年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议案,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有网民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可以防止网络自由的被滥用,这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也有网民反对实行实名制,认为这样做限制了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请你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综合探究三: 2009年6月,谷歌中国网站因传播低俗信息被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开曝光。2010年3月23日,谷歌因不满中国网络监管,决定将其搜索服务项目退出中国内地市场。人们对“谷歌事件”众说纷纭。有的网民说,人有获得信息自由的权利,互联网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也有网民说,中国政府对网络的监管,限制了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发展; 也有网民说,网络监管事关国家安全,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监管措施,中国也不例外,这也很正常。请简要评析以上网民的观点。

就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环环相扣的情境和问题,我们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筛选信息,通过体验、观 察、讨论、交流等形式,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只要我们遵循普通高中政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的改革探索,我们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培养出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立足生活勇于拓展的观点,相信柏拉图的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会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钥匙,我们更坚信的是: 综合探究课,一定会真正成为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亮点,成为政治课教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妖娆地绽放着!

五、在作业设计中参与生活———践行 之 花 绽 放,分 外妖娆

“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一个亮点。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践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我认为,布置生活化的思想政治练习及作业,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和“温度计”,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思想政治中时时有生活。

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还能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起来。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此相关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把政治作业置于社会生活中,让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生活、反思人生的体验过程。高中政治教师要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生活化设计。

例如,在讲授《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时,结合学校的“打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我先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材料:

5月27日,为了倡导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提高各方面素养,充实文化底蕴,树立高尚品德,陶冶情操,我校举行了“阅读经典杂志,提升文化品位”的演讲比赛。此次活动受到省里的高度重视,湖南省教育报刊社《高中生》杂志社和《初中生》杂志社编辑部的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我们的学子以阅读经典杂志的感受为素材,畅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及获得的人生启迪,得到《高中生》杂志和《初中生》 杂志领导和编辑们的高度评价。在学生读书活动仪式启动后,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同学们争读名著、争看经典杂志,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

接着,我设置了这样的练习题:

( 1) 我校为什么要开展“打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

( 2) 你参与了此次读书活动的什么项目? 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 3) 结合教材,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推荐书目,并制作读书小报和撰写读书报告。

这项全体同学都参与的读书活动对学生来讲有感可发、有情可悟,师生都可展示相关的读书报告、宣传橱窗、活动图片、活动视频等素材资源。

由于生活化的作业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积极高涨;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学生们也就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很好地参与到生活中,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主动性。学生成了主体,他们就能于此中意识到政治知识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政治知识的实践价值,从而树立培养实践运用能力的信心。

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是培养其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注意在实践中总结方法,设计好有生活价值的探究作业,就一定能够实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如此,践行之花,何愁不能妖娆绽放?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近、亲历生活,活化教学内容,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我们在创设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应以“生活”为中介,以“动”为智 慧源泉,以“思”为核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演练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扩展知识、启迪智慧、形成能力。

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你是如此具有生命活力、魅力四射,你是如此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教育改革的春天里,你又怎么能不如春天里那朵美丽的花儿,妖娆明媚地绽放? 让我们一起来推动、实施“生活化”教学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求索之帆必会扬得更高,创造之轮必会驶得更远,妖娆美丽之花定会结出丰硕累累之果!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篇8

一、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求一定要生活化, 真实化, 实用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让学生用鲜活的生活化内容激活其生机, 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育工作者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 我们如何给学生请到“兴趣”这位教师呢?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历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就是我们抽象的思想政治原理要跟学生最直接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用学科知识来支撑引导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让其主动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用一些活生生的现实案例来呈现问题, 教师要提出学生分析此问题, 探究此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活化知识。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逻辑知识, 让学生不但学到了政治知识, 还提升了其能力, 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引导思想政治生活化, 首先要让其关注社会生活。新教材中的四个版块都是直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内容。而且每一讲的开始都已经设置好了情境导入、思想政治分析和情景正确回归这样几个目的。把思想政治知识融入到生活去发现、去解决,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 就把我们的教学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了出来, 我们要先关注社会生活, 再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 可以把死的知识变活,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其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 做到知识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走出课堂之后, 可以做一些专题活动, 以此为切入点, 让学生走进家庭, 融入社区, 从思辨的角度去学习新知, 发挥出思想政治的鲜活生命力, 否则就会使教学活动产生窒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重更新教学方式, 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感受, 用体验式教学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让其更加生动地融入教学过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照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学习是一种人的主观的精神活动, 我们要想获得学习知识, 一定要积极地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其各种感官的使用性, 并发动每一个学生的大脑, 让其在兴趣浓厚之余通过主观的努力, 习得知识, 应用于生活。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只是一个容器, 只是被动地听和记, 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而教师再灌输也只是枯燥的照本宣科, 效果差。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听、记和背。学生学得非常苦, 没有兴趣, 没有欲望, 也没有创造力。所以, 我们在教学上一定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 转变教师的思想与观念。学生是主体, 要教会学生思考, 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 以此为切入点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 政策导向, 让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感悟中, 改良学习状态, 优化学习过程。例如我在进行高二《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 课前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大代表, 教学素材由学生自己去收集。这样教学起来使教师省时省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发挥双方的作用, 是一种交往和互协,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分享学习经验, 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培养, 教师起支配作用,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跑, 无条件地服从, 无条件地吸收, 主体性没有了, 独立性消失了, 其方法单一而死板, 最终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进步的欲望。新课标要求改变这一现状, 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培养其情感, 健全其性格, 所以, 我们在现实的教学中要进行体验式教学, 也就是强调学生在学校中积极参与进去。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他们亲眼去看社会, 看自然;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其去做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 让其去思考, 去分辨;解放学生的嘴, 让其去提问, 去自由地发言;解放学生的活动空间, 让其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去接触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 不让课后班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占满, 而要让他们动起来, 亲自去实践。

三、学习的目的是运用, 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回归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 要让学生亲自去收集一些资料, 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例, 反思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找到生活中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本来就是由课堂内部向社会外部延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展示自己所学知识, 补充所学知识, 体会学习的快乐, 体会知识的力量。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 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 去想象、去体验,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既没有现成的理论, 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 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 是以生活带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源泉,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体验, 在生活中提升自我。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2]朱摹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篇9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我们看到生活化的教学是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是教育走向成熟的新道路, 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性质和特性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它包括认知、理解、体验、交往和对话, 这些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为此, 教师必须全面照顾学生的各种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 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二、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去体现生活化的教学呢?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具体教育目的, 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但是, 我们传统的教育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一般只考虑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经验, 从而造成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效果难以体现。教学目标生活化即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 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要, 而不仅仅只关注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经验。经验是学习的关键点,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教学会形成空洞的说教, 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当然, 学生由于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经验, 可能是有利于其发展的, 也可能是不利于其发展的。正因为如此,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生活经验因素的存在;注重思考学生的实际需要并满足其需要, 想方设法利用这些资源,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正面的、积极的生活经验。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背景资料选择要生活化, 把教材与学生生活沟通起来, 赋予教材以广阔的现实背景, 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 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以及课堂的教学内容, 使教材内容更加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

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其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没有挖掘出生活中的素材, 没有引领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没有生活的气息, 必然导致思想政治课呆板缺乏活力。因此, 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求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素材之间的联系, 依靠教材又超越教材, 让生活与教学融合在一起。

(三) 教学过程生活化

传统教学过程以传授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无形中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 是用来承载知识的容器。但学习绝对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它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对象主动的探索, 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 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一言堂”、“满堂灌”是无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的。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教学导入, 要做到教学过程生活化, 那么导入新课必然要注意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同时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论、生活经验, 如果缺乏生活气息, 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难以唤起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对象, 建构自己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别具一格的导入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惊诧感, 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 活动教学最能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往往能深入学生生活, 让其体验生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 并拉近师生、生生的距离,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领悟、净化和升华。活动教学方式是灵活的, 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者在讲授《做理智的消费者》一课时, 与学生一起探讨了消费观念和行为之后, 针对周六班集体要开展的野炊活动, 笔者组织了他们到附近的市场去进行现场消费体验, 要求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实惠最合适的食品, 并要讲述自己在这次消费中哪些行为是理智的, 哪些人的消费行为是存在着问题的。然后让学生计算菜农一天的收入, 需要付出多少劳动, 从中升华消费观念。虽然这样的活动课是笔者不成熟的探讨和实践, 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 但却能使学生在深刻体验生活中思考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 篇10

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生活, 如果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 就成为了无本之木, 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 不仅要将书本中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 还要开拓师生的视野, 从多方面、多角度吸取知识, 获得可贵的精神力量。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遵循高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还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使其亲身经历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机结合, 实现学有所用。

新课程教学改革, 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将思想政治知识与生活内容的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及生活准则,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1. 学生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的成长阶段, 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问题。在思想政治课堂上, 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 由教师灌溉知识, 而做不到主动学习。而且学习过程中经常被教师的固定答案左右, 没有创新思维能力, 总是按既定的流程听、说、读、写, 不能思考和发问, 缺少否定精神, 不善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没有自主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教师方面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很多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同学, 潜在的“精英教育”思想还在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即使是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也大多是“穿着新鞋走旧路”, 无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众所周知,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不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导致学生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而是学到哪里算哪里。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实施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 转变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势在必行。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将学习内容生活化,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要注重中学生在特殊成长时期对课堂学习的心理需求和情绪转变。教师应当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将思想政治学习与生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思想政治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更具吸引力。

2. 引入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内容引入到生活实际当中, 注重思想政治与生活的联系。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入生活元素, 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 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 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将思想政治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考书本中的知识去捕捉生活中的政思想政治现象, 挖掘思想政治知识的生活内涵。

例如, 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和“我国的主要税种”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以搜集国家税收方面的相关资料, 将教学内容与我国税收的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 了解目前社会现状和国家政策, 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使思想政治生活化。

例如, “哲学与生活”这一课堂教学中, 讲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 可以给学生例举人类与宇宙的探索, 如“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 并用多媒体播放发射的画面, 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其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证明了什么?是不是人类踏出探索宇宙的步伐, 就证明已经征服了宇宙, 并且可以改变自然规律?从中能够看出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思考出更多与之相关的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也使其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

总之,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思想政治内容与生活内容的有机结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要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堂学习的心理需求。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让思想政治生活化并充满时代色彩。教育回归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告诉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政治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阐述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并进一步探讨了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王月强.浅谈政治课堂融入生活化教学[J].教学研究.2011 (19) .

[2]王卫英.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课程 (中旬) .2012 (9)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 篇11

关键词:必要性;途径;问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密切联系中小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贯彻思想政治课所体现的针对性教学原则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它有利于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学应试教育、封闭教学、空洞说教、死记硬背、成人化倾向等弊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真正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而这些目标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体验和陶冶。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时,我就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用支票、银行信用卡、外汇的情景,并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观察,通过学生亲身体会来掌握知识。这样,把课堂引入了生活世界,为学生创设赋予生活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再现和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关注社会热点

教学中应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我们说教学源于生活,在每天的时事中,都能找到大量的与课堂核心知识相联系的素材为我所用。在实现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培养起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生活和提高对时事分析和认识的能力和习惯。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事沙龙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探究、感受,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3.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出社会,把思想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如,在讲授《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后,结合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生活是本大教材,教师要善于组织,善于指导,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

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政治课本的密切联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篇12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需要。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使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多数的思想相对稚嫩,是非观念还不够成熟,他们需要一定的科学观念来作为支撑,以丰富其在某些事物的选择。而教学生活化则是让这些理论透过生活不断地渗入其具体的实践中,实现品质的培养。例如,在七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可运用马列主义中的认识原理,将认知与自我加以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2)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对当前教学状况的反思。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我国各个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而该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输理论,却难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具体的知识运用。尤其是思想政治类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包含了世界观,也包含了方法论,但是如果不会运用,其就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需要有一种更贴近实践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验证,从这点来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对其教学方式的深化。例如,在九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每一角色,都应负责,责任意识,从小培养”,这是与生活关联性极强的课程内容。在生活中,初中生也具有不同的角色,而每个角色的定位不同,其所负的责任也会存在差异。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教学状况,从而产生一定的反思。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随着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掌握,而从一维知识转向了多维。当前不再把理论知识掌握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思维逻辑等多个方面的养成。初中思想政治从学科题目就可以看出来,其本身是涉及思想与政治的内容。而初中生所涉及到的思想,无非就是本身思想的养成,这是一个精神性的东西,需要不断领悟,而不是单纯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故而,要想注重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必须要先明确教学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方式,因此,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必须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就传统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其教材内容多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讲述,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而这对于学生本身来说,若没有了解到这些精神的深层次含义,难以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加上教师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可能使得学生会厌倦该门学科。从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来说,它是一门与道德、法制、社会相关的课程,要实现其生活化就需要将其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社会需要,正义制度,维护正义,两大要求”中,这样的课程内容感觉范围太大,教学中不容易被学生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将课程与生活结合起来,将社会需要公平正义转变为个人养成环境需要公平正义,提高学生对于公平正义的认知感。

(3)优化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引导其开展独立的思考,从而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更需要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九年级课程中,有一课程为“依法治国、监督制约、守法护法,从我做起”,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一些犯罪案例与生活中可能诱发犯罪的因素,或者直接开展调研性课程,让学生从调查中去了解当前的实际状况,从而加强对该门课程的认知,实现认知的深化。

三、结束语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却忽视了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学,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面来改善其教学状况。而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思想与行为融合,实现对学生品质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凤龙.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简论[J].教育探索,2008(06).

上一篇:反作用力下一篇:演播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