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精选8篇)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1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作者/刘顺然
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育“四有”公民,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教学实践中“低效”课堂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极大地干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低效”向“高效”转变,必须厘清“低效”课堂的类型与成因,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知识讲授的低效
主要表现:一方面,教师对讲授内容不熟悉,没有形成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平均用力;教学过程只能简单重复教材,不能进行深入浅出地解析,课堂气氛干瘪枯涩,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严重者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和科学性错误。另一方面,学生对所讲内容毫无准备,被动应付,难以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
原因分析:从教的层面看,主要是教师没有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领会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状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从学的层面看,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往往未领会预习要点,为应付检查而预习。
应对策略: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找准重点、难点突破的渠道;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对于学生,则要养成科学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既要快速浏览待学内容,又要努力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为第二天听课找准“主攻方向”,真正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课堂提问的低效
主要表现:信息提供不全面,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无从作答;问题设计难度过高,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储备无法作答;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脱节,无法达到启发思维、巩固知识的功效;由于对学生所答内容不满意,中途打断学生;学生答题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倾听,无法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精准点评,滥用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独辟蹊径或严重偏差的答案,无法随机应变,或者显出满脸尴尬,自爆其短,或者演绎话语霸权,强迫学生接受唯一的“标准答案”;等等。
原因分析: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多样性缺乏全面思考;对学情了解不够,缺乏应有的.师生人格平等观念;(本网网 )缺乏必要的提问技巧和从容的应变能力。
应对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关注专家对热点话题的不同观点,不断完善知识构成,做到既“精”又“杂”;精心准备,科学创设问题,多角度给出答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向同事学习,注意提问技巧的积累,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特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确保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和有效性,让提问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全体同学的思考兴趣;对个别始终放不开音量的学生,应当及时交流,探寻原因,帮助其逐步转变。
三、探究性学习的低效
主要表现:问题设计缺乏探究的价值和意义,使得探究活动表面热火朝天,但学生并无实际收获,既不能提高应试能力,也不能提高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兴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开展讨论,但讨论流于形式,仓促间草草收场;弱化对探究活动成果的针对性点评,无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观点,强行给出“探究答案”。
原因分析:教师备课时对探究活动思考不充分,问题设置不合理,或者一味求新,抛弃教材上经典的优秀案例,临时拼凑一些热点材料,不利于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集体智慧;探究活动时间安排过少,时机选择欠佳;教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无法对探究小组产生的个性化问题给予有效指导。
应对策略:探究主题要有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渗透隋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灵活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配探究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眭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选择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提供适度的准备和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自主思考获得的独到见解,经过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对问题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收集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合理的思路与观点,不断完善探究成果。
四、多媒体使用的低效
主要表现:教学过程过多依赖多媒体,整个教学流程全部是在多媒体上完成,学生整堂课都是抬着头被动看屏幕;课件信息量过大,文本切换过快,学生缺少思考的余地,有的甚至来不及看完就切换到下一个界面;片面追求课件的观赏性,过多采用图片、音乐、动画等辅助手段,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活泼有余,理性分析不足;字体、字号设计不合理,教室后部及两边的同学无法看清。
原因分析:教师不善于学习,缺乏基本的多媒体使用技巧;备课不充分,对课件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初步完成后没有进行细致的修改与完善;课件内容设置不科学,为赶时间一味“点鼠标”,未能有效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解读信息、架构知识中的积极作用。
应对策略:按照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实施教学的原则确定使用多媒体设备;主动学习多媒体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各种课件制作软、硬件,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加强备课组及同行间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断完善课件制作。
五、课堂小结与训练的低效
主要表现:课堂小结时有时无,有时间就小结,没时间就忽略掉;小结就是教师程式化地将板书内容再读一遍,或者在板书上加注几个着重号。课堂巩固训练的问题缺乏新意和针对性,没有层次感,不能预见学生易混淆、存困惑的知识设题;题量过大,课堂训练得不到时间保证,出现拖课现象,影响学生休息;总是选择优秀的学生公开做题,中等生和后进生缺少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
原因分析:教师缺乏应变能力和提炼技巧,不能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和理解掌握的程度灵活选取小结的形式,适当调整小结的内容。草率选择课堂训练的问题,缺乏自主命制课堂小练习的原创能力;不善统筹安排,不能给课堂练习预留相应的时间;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完整和教学效果表面的风光,检测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对后进学生的考查训练。
应对策略:课堂小结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与回顾,而是课堂教学由“厚”变“薄”的质变,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教师小结,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课堂训练应注意问题的适量和梯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试题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检测,义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训练可以安排在小结之后,也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课堂教学是一门变化的艺术,是传授知识、激发潜能的阵地。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开发潜能,杜绝低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会教、善教,能够教会、教好;使学生会学、善学,能够学会、学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2
1.教学效果低效
新课程提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教师对于这点的理解并不深刻。有的教师认为, 新课程所倡导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由学生自主学习, 把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因此,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把教学的内容减少, 造成语文教学授课少而且精度不高的现象, 课堂也就十分的乏味。
2.教学点评低效
在教学中, 教学点评在整个教学课堂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教学点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以此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 缺乏精要的教学点评, 忽视了教学点评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是很多教师普通存在的现象。在课堂上, 教师设计问题后让学生回答, 但是对于学生的回答如何往往是一带而过, 并没有去详细的分析、点评学生的回答。这样, 就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去理解问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甚至是不会进行点评, 他们认为只要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回答正确与否即可, 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点评。因此,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师低效的教学点评中逐渐地降低。
3.问题低效化
通过教师诱发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 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得以提高。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对于提问的技巧、节奏以及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思考。要发挥提问的效果, 教师还必须重视问题的有效性以及诱发提问的方式。从提出的问题上看, 如果问题没有启发性, 提问的效果也就不高。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的话, 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教学的效果也就得不到提高。例如, 在学习诗歌中, 教师不应该只是针对每句诗歌的意思向学生提问, 而应该让学生从深层次去思考诗歌中每句话所涵盖的意义, 或者是作者在描述这样一句话时的情感。
二.影响语文教学低效化的因素
1.应试化教育
应试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但是应试化教育对于教学的影响仍然还没有磨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班级的成绩, 提高学生的入学率, 往往只注重眼前的教学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集中的对学生进行词汇记忆, 文章段落理解和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如何提高的培养, 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到精髓的东西并不重视。在试卷、题海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逐渐的被忽略了, 语文价值取向也逐渐的被扭曲。在这样的教育下, 学生的知识得不到扩展, 文化素养得不到提高, 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为了今后考大学学习。这种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 学生也仅仅是考试的一个工具, 而不是学习中的创新者和主导者。
2.缺乏教学互动
理解能力和集中力并不高, 在教学中要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就要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个性素质是不一的, 教师应在掌握学生的素质以及个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如果教学内容太难, 学生就很难理解。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的掌握则要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教学的内容讲解上, 完全忽视了和学生的互动, 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就不清楚。对于学生来说, 缺乏和教师的互动, 完全置身于一个学生的角色听从教师的安排也就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慢慢消失。
3.教学方法落后
在长期的教学当中, 教师面对的不是教材就是参考书, 语文教师接受的培训十分少, 这就导致教师的知识得不到更新, 而且教学的方法也过于陈旧, 缺乏创新。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 教师教法的千篇一律, 使得学生不得不像机器一样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慢慢被浇灭。所以说,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其素质对于语文效率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4.教学理论不足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该运用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有的老师认为进行语文教学就是要能够具有时效性以及时代感, 因此这些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把一些政治因素加入进去。事实上,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语文教师们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和探究的误解, 对于新课程的要求并没有真正理解, 加上这些教师没有深入学习和研究, 缺乏教学理论进而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提高。
5.学生偏科
学生偏科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比较常见的。在众多的课程当中, 学生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同, 在科目学习上的成绩也就有所差别。其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是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因素。对于学生来说, 理科学习掌握的是技巧, 理科答题的答案标准, 而语文学习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不断地记忆, 而且学生答题时答案没有固定的标准, 很难有成就感。而且, 学生在语文考试中, 很多语文题目答案的主观性较强, 题目不容易把握, 要写出答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语文要有很多的投入, 因而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也就越来越低。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 但是一些学生则认为只要课上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行了。
6.教师素质
从教师素质对语文教学有效率的影响看, 很多教师因为自身的利益等压力对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力不从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的个人利益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尽管有心去进行素质教育, 但是因为职称晋级等压力就显得力不从心。而且, 大部分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成绩是和其绩效工资联系在一起的, 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绩效工资往往只求学生的成绩, 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至于使得学生的终身发展受到影响, 最终使得语文教学低效化严重。
三.对策
1.提高教师素质保质量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是确保其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对课堂负责, 更要对学生负责。首先, 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包括专业知识, 也包括了对学生评价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更新和储备知识, 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更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 同学生经常交流。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但是更重要的是育人。因而, 教师还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总而言之, 当社会在发展的同时, 教师也要跟随其步伐, 不断地更新知识, 提高自我素质, 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更好地在教学中发展。
2.尊重学生个性, 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 思维也十分的活跃。教师应该抓住这点进行教学。通过和学生的互动, 师生的感情得以增进, 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能够得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很大程度上由其内在的动力引起的, 而这种动力是需要教师来调动的。因此, 语文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经常性的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较好的状态, 教师就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和学生互动, 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的成就会使得学生的信心得以提高。例如, 在写作教学课堂上, 语文教师可以同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书籍, 然后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 和学生相互讨论, 对这些文章的优秀之处进行探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上, 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教学课堂效果必定会得到提高。此外, 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等来和学生交流。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课堂过于枯燥, 对于好动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环境必定是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活跃的课堂离不开老师优秀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好的环境就要创新教学方式, 灵活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摄影, 让学生体会摄影的乐趣, 让学生带着这种乐趣去学习课文。
4.精简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避免低效化语文教学现象, 应该切实精简语文教学内容, 把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主线,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要详细讲解, 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地把一些语文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例如, 教师可以每星期抽取一节课让学生来讲解一些简单的语文内容,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得到激发, 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5.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以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生的培养者, 教师不仅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还有具备扎实的教学知识, 能够科学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日常的生活中,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储备知识, 能够在变换的环境中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确保语文知识传授的质量。任何一个教师在能够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还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 这些和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相比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要同时具备教育学和教育理论学, 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有效地进行解决, 以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此外, 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教学理论的培养, 提高语文教师素质。让教师要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断地更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奋斗。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3
现象一:上课前二三十分钟,“备好课”(仅指教案写完了)的思想品德老师王老师在办公室内高谈阔论与教学无关的“娱乐新闻”,谈得神采飞扬,忘乎所以。上课铃一响,王老师仓促走进了教室准备开始讲课,但发现自己竟然忘了教本,王老师有点失措,因此赶忙派学生去拿;随后上课正式开始了,但王老师在课堂的导入、师生的互动等各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是语无伦次、思维混乱,并时常出现卡壳的现象……整堂课下来,课堂效率低效,王老师很苦恼。
症结寻究:教师课前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备的教案等内容深思、咀嚼、品味的力度不够。
对策:半小时静思,提升备课水平
重视课前半小时的“反思备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有好处。“静思”使教师能够专心对课堂教学进行准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最后的思考,同时使教师精力高度集中,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为一堂成功的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把课前半小时的“反思备课”落到实处,一是必须有时间保证。我们在上每节课前务必要推开一切琐事,集中精力来研究“一次备课”的内容。二是要把握住反思的重点。要把重点放在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导入是否引人入胜、工具的准备、教师的主导性发挥的程度(导读提纲的设计、教法是否科学、教师的点拨、引导、总结是否科学、跟踪训练的针对性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思维的积极性、学法的科学性等)、板书设计等方面。三是要学会勾画、粘贴、咀嚼、反刍教案。要对一次备课的重点内容用异色笔进行勾画,实时地补充相关信息,更换不合适的资料;同时要对备课的内容仔细研究,力争做到烂熟于心,驾熟就轻,得心应手。四是学校教务部门要对教师上课前的状况进行不定时的督查,要重点检查教师在上课前是不是坐下来集中精力研究备课。
现象二: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一直推行“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李老师先让学生用10分钟来完成导读提纲的内容。学生仅用三四分钟就很容易地从教材中划出了答案,随之便“完事大吉”了;到了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端着教材,也很麻利地把答案读完了,教师对此很满意,师生“和谐互动”的局面让人不亦乐乎。但是到了达标检测环节,大部分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做题的效率、正确性无从谈起。李老师很不舒心……
症结寻究:教师提供的导读提纲中的问题设计没有梯度、挑战性不强;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不明,学生仅仅局限于从教材中找到答案,不能积极思维,学生自学的“压力”不够。
对策:增强试题的挑战性、层次性,善于给学生“压力”
一是教师对导读提纲中的问题设计要做到精心谋划。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设计针对性强、有适当难度的题目。要依靠设计的题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而非简单的知识查找、整理和归纳。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题目对策设计要有层次,难易兼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分析能力。同时要兼顾好知识型问题与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要对自学的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对解题的态度、方法及掌握的深度、广度等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说明。
三是要让学生在导读提纲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要让他们反复研究相关的知识,在研究中推敲、在推敲中研究,提升自己的分析理解力。
四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有压力感。教师应该让他们放下教材及相关资料,来回答问题。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能答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能任其端起教材来从头到尾地读答案。
现象三:期中考试结束后,思想品德教师张老师在办公室内埋怨:真不知这是一群什么孩子,他们简直不存储信息,这个10分的题我给他们讲过三遍,这次考试竟然还有快一半的学生没得分,得了分的也只有两三分。
症结寻究: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老师在前几次做题时對学生的答案处理方式不当。主要表现在:(1)老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真正理解题目,寻找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剥夺了学生自主思维的权利,用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讲了,“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理解了,会做了,其实效果不一定如教师所设想的那样。(2)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回答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没有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解答错误或不完整的原因。
对策: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避免题海战术
一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我们平时一般按照“学生做题—展示—讨论—教师点拨—整理”的程序来完成。
(1)让学生独立解题。这样才能有机会了解题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只有先下水才能知水的深浅。
(2)教师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学生做题的效果如何,不妨让他们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找到思维的节点。
(3)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说了,教师不要急于点评,而要让其他学生也谈谈、评评,这样会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之中。
(4)教师的点拨要到位。教师要在必要处进行讲解,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要做好解题方法和规律的归纳提升。
(5)要做好整理归纳。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认识。
二是要避免题海战术。有的老师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甚至有的一题多做,其实不然,题目做得太多,学生疲于应付,对每个题目往往都是浅尝辄止,思维得不到深化,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应该精选习题。教师应该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选择题目,题目要典型,数量要适中,应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同时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李永民,张建国.思想品德低效教学行为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4
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确目标,然而回顾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实施的历程,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低效问题相当严重。
1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低效表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低效,主要是指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未能充分地植根于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储备生活知识,而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背离学生生活世界,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体验的现象,不能帮助学生获得有生活意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促进人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1.1 从教学目标看,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仍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但实际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仍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1.2 从教学方法看,只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其对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生成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灌输,对于教学来说是必要的,但许多教师片面地把灌输理解为“填鸭式”、“注入式”,用强制手段把社会所要求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以及课本理论强行塞给学生,而不顾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体验。
这导致学生处在远离真实生活的学习状态中,对生活知识缺乏真实的体验与感悟。
1.3 从教学评价看,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性养成等单一评价体制影响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当前的教学中,单一、失衡的评价体制导致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不足,使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1.3.1 评价内容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德育和德性养成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的评价体制仍然把笔试和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致使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高分低能、高分缺德仍然是较为普遍现象。从近年来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记录来看,不少违法犯罪青少年缺乏的不是课本理论知识,而是道德、法律常识和人格。
1.3.2 评价结果仍然存在着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对道德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的现象
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学生拼命进行考试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又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课堂教学几乎完全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乏味的说教、题海战术充斥者思想政治课课堂。
1.4 从教学效果看,课本知识学习与日常行为养成相脱节,知行不一思想政治课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让学生用学到的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实践。
学生不仅要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动,成为知行合一的人。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道德知识学习与其日常道德行为的养成出现脱节,并由此导致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知”与其日常生活的“行”不一的情况。
2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低效成因
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程度不够、教学过程偏离生活化轨道、生活化效果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2.1 应试教育及其引发的生活化教学的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等方面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发掘轻德性养成”等问题,这是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等级,为升学选拔作准备,学生和学校以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代价来换取升学率。而现行的“一考定升学”的考试制度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文化知识,重智育轻德育。虽然当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但学校为了能提高升学率,往往都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定为B等级以上;为避免出现学生无法获得毕业证书的现象,即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差,一般也不会将学生的考评等级定为D。因此,学生往往疏于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过程结合起来,导致知行脱节。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机制同样存在弊病。在功利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较高的考试成绩,以便于顺利升学;对教师教学评价的重心也不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注重,而是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升学考试制度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每逢中考、高考,所有考生齐聚一起,不同的面孔,同一张试卷,大家机械地按照固定的模式答着固定的答案。从试卷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标准答案,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评价机制和考试制度,教学与我们的生活世界被人为地隔离了。
2.2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教师应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然而,从当前普遍的情况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根深蒂固,仍影响新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
2.2.1 教师观
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2.2.2 教学观
时至今日,过分倚重教材教参而不敢或不愿推广探究式学习、过度强调课堂学习而忽略课外拓展和延伸性学习、过分强调目标预设而忽视课堂生成等现状仍在各级教育机构中普遍存在。
2.2.3 学生观
教学实践中,强行推销“绝对真理”的知识霸权现象仍很普遍。教学不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生活的关切,强制学生接受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导致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的原因在哪里?除了上述的应试教育及其引发的生活化教学的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外,从教师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以下原因应引起足够重视:首先,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仍存有心理对抗。许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而这些又是被传统的评价模式所认可的,对他们来说,观念的更新是难以接受的,也是最难实现的。他们对新课程理念有自己的理解,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一些新理念不具备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例如,因材施教、尊重差异与班级授课制的矛盾、探究式学习方式与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矛盾、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与追求考试分数的矛盾等。于是,他们按照自己认同的、固有的理念进行着日常教学。其次,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并不排斥,但心存顾虑。新课程要求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教师确实这样做,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相对减少,但没有中考、高考制度的配套改革,这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在中考、高考中的失利。因此,在教师无法确信改革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改变自己已有的教学模式的。
2.3 教师的业务素质整体偏低
一份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表明,虽然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精神较高。但总体来看,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教学模式方面,讲述方式仍然是教师们常用的教学选择,比例高达62%;而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老师比例在50%以下。二是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教师选择的比例不高。虽然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的重要性,但对学生发展的关注点往往落在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上,生活化课堂教学难以实现。
除了该调查报告所列举的现状外,我国中小学教师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3.1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普遍陈旧、单一,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欠缺,这就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
2.3.2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师德素养有待加强
虽然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只图安逸,不思进取、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2.4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效性低下
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其形式主要有:提高学历层次进修、学校及主管部门开展的岗位培训、教育专家的讲座报告等。教师在践行新理念时遇到很多困难,迫切需要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为其排忧解难,但事实上很少能得到这样的帮助。课程改革者和专家通常以权威的姿态告诉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因材施教,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重新思考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在培训或教育教师的时候,却依然习惯于将自己的一套东西拿出来让教师无条件地接受,他们一边向教师讲述教学不应当是知识的“填鸭式”灌输过程,,一边却将新理念以类似的形式传授给教师们,根本忽视教师在面对改革时所产生的疑惑和困难。掌握新理念,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践行新理念怕是课程改革者和专家也难以做好。在此情况下,许多教师选择了回归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程设计的生活化教学理念难以得到实施。
此外,继续教育行为的功利性、形式的单调性、组织的混乱性以及工作与培训在时间上的冲突,都使得继续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实效大打折扣,其对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并未产生实质上的促进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低效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学生陷入单纯对理论知识的追求的怪圈,难以实现知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意义。这种知识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它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成了超现实的虚无主义,无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这种教育的实效性和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二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发自内心的厌恶。思想政治课对教学生活化的背离,使原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丧失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关照,沦为理想化的、缺乏人文关怀的、远离生活之真的理论导向工具。远离了生活之真的教育,因其缺乏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充满厌恶和恐惧。三是学生品德觉悟现状出现滑坡,甚至导致学生的是非善恶观扭曲。
因此,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现道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和全社会应该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研究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低效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65
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语文学习,既是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掌握了很多语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然而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对于语文课堂而言,不同的班级教学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观察,找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像向导一样,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施教。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随意,老师的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然而,事实上,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实际相违背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语文学习规律出现脱节。教师设置在教学目标时有时会出现认知目标与理解目标的交叉,使学生难以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对于本来不是学生理解重点的部分,老师做出过分的强调,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投入思想情感的学科,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章中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思维亦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3.课堂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较于其他学科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不高,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广大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很多老师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对于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来说,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老师能够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之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情况,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实际上对于一般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老师简单的指点,学生都能有效把握,而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往往在于学生能否有效把握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突出重、难点知识,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2.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老师要努力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作用,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的方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除了小组讨论教学法之外,还有很多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真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不管是知识量还是学习方法都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很多学生虽然有了大量的知识积累,但是却不能有效地进行实际运用。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语文运用能力方面上仍然存在不足。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对于教材上的一些优秀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文章本身的优点,还要引导学生将文章的妙处运用于写作之中,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变得更加灵活。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语文无处不在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到不管是语文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语文的影子,语文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4.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才能受到更好的引导,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师德。师德教育十分重要,只有具备高尚道德素质的老师,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并不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教师能否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很大影响。有效的教学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低效现象 自主学习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现象仍未能有效避免。这些低效的现象削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制约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适当且必要的教学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一形式被运用得不可谓不频繁。然而,过于放大提问的效用,将课堂教学由“问题”堆砌起来的课堂,则明显过犹不及。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提问的效果,刻意地营造所谓“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而毫不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和情况,这种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问题式课堂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与有效性教学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提问方式简单粗暴,提问内容零碎不堪,所提问题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常常出现的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拖累教学进度,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丧失提问的意义,其实际收效甚微。
(二)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低效行为不断暴露出来。比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只学其形、不知其意”,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冒着稀释课堂知识灌输密度的风险,过于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且将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奉为“至理名言”。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然而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换皮不还芯,对教学效果毫无促进作用,只不过学生从过去的不大积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而已。当然,除了“换汤不换药”的自主学习形式外,还有一种“听之任之”的自主学习形式。后者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提纲挈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所谓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就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看学生如何讨论和争辩。处在“放养”状态下的学生,自主性和讨论自由的权利是保障了,在课堂上争辩得面红耳赤,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之下,真正能学到的知识和成果寥寥无几。整节课就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争辩不休这类现象成为常态,耽误教学实践不说,而且稀释每节课知识的浓度,造成课堂教学“浅入浅出”,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低效现象。
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动向,设计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目前,低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处处可见,比如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仅仅是通过将高中地理教材简单地进行组合、拼凑、拓展和加深,处理方式简单化、形式化,内容纵深度不够,横向延展度不足,教学设计还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脱出来。
二、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以上几类低效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与新课标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学实施不够科学,针对高中地理这门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应当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实施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窄化而产生主次不明、层级不清的问题。
三、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设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问题要合理,且难度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随意抓取,而应当费心思量,所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还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同时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开展对话,为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勇于畅所欲言,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吸收。
针对教学设计低效的现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理清教材的体系与层次。在提升地理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广泛地了解与地理学生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建梅.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课堂 低效 对策
农村学校分布广泛,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很多政策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比较薄弱,课堂效果不尽人意,现就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及对策说说我们的几点想法。
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1.课堂上老师讲授过多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怕学生学不会,给学生举出很多实例,提供很多解题方法,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下课了,老师讲累了,学生听累了,效果也没了。特别是在概念教学的课上,尤其突出。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只是一味地讲一年有多少个月,哪些大月,哪些小月,要求学生记住每个月有多少天。结果学生学得很乏味,记得也不是很清楚,老师讲得也很辛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有很多东西听是听不懂的,必须要自己动手才行。
2.教学方式单一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应对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地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反馈。
例如,某教师教学二年级上学期“儿童乐园”时,出示一幅数学情境图,图中有一列小火车,共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限坐4人。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非常踊跃。
生1:小火車一共能装多少个小朋友?师:很好。那怎样列式呢?生2:我用加法,4+4+4+4+4+4=24(人)。生3:我想乘法,4×6=24(人)。通过几个提问加点拨,本课的重点已经揭示。但老师这时却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师:除了这几种方法,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生:……。师:我们还可以用6+6+6+6=24(人)。学生一片茫然。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每节车厢只坐1人,也就是6个1,如果每节车厢只坐2人,也就是6个2,如果每节车厢只坐4人,也就是6个4。所以,我们可以列式为6+6+6+6=24(人)。教师为了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挖空心思想出了最后一种解决的方法,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教给了学生,而实际上,这样方法并不常见,也不利于学生接受。
3.课堂提问简单乏味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其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实则不然。简单会造成问题思考价值不强,学生会像“挤牙膏”似的,教师挤一点,学生出一点,这样的课堂会造成有限时间的严重浪费,学生总是在进行低层次的学习,长期进行会使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缺少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例如,某教师教学一年级下学期“买衣服”。出示例题,一件上衣59元,一条裙子36元。师:妈妈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100元够吗?生1:够。师:为什么够啊?生2:应为59+36=95(元),95<100,所以,够。师:同意吗?生齐说:同意。师:还有其他想法吗?生3:100-59=41(元),41>36,所以,够。师:同意吗?生齐说:同意。师:还有其他想法吗?生4:100-36=64(元),64>59,所以,够。师:同意吗?回顾本课,学生发言非常好,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数学问题,体现了解法的多样化,但教师的点拨语言过于单一,仅仅是“同意吗”,没有提升总结学生的答案,这种重复性的提问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解法,而且造成课堂有效时间的浪费。
4.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更多进行的是形式上的“形似”,而忽视意义上的“神似”,合作活动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地、无趣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对策
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所有老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对策。
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自古以来,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在课堂改革的不断探索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牢固。所以,老师的观念必须改变,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学生的互动参与,才能让知识消化得更快。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展示个性化的独到见解;也可以互相启发,彼此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只有真正地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才能达到互相倾听、交流、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才会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使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获得和提高。
3. 提高课堂提问技巧
(1)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为了使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教师备课时,每设计一个提问都应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该不该问;在什么地方问;怎样问等等。
(2)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样课堂提问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这样就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问题要难易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我便提问:“这里有14根棒棒糖,小朋友能不能想出好办法,摆一摆,弄一弄,使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4根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体现1个十和4个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篇8
一、课堂教学前准备不充分
行为表现:上课铃响后,教师要求每位同学拿一个篮球进行运球练习,这时有两位学生跑来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没有球。”这时老师不得不回器材室再领取两个篮球,然后才开始指导练习。
原因分析: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教学,它大多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器材和场地来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学校场地大小、器材设备的多少和教学班的人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场地器材布置的美观、整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的合理,可以方便教学。保证安全,而上述器材数量与学生人数不符的情况则反映了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没有认真地落实备学生、备器材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器材不能满足正常课堂教学的需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改进策略: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从准备工作抓起,认真进行备课(备学生、备器材,备场地等)。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以及上课人数等确定所需要的器材,认真检查器材的质量和数量,避免缺少练习器材这样的失误,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
行为表现: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准备活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最后再进行分组比赛,每个环节时间差不多。课堂上学生一会儿运球、一会儿传接球……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今天上了篮球课,却不清楚具体学到了什么。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课的立足点,缺少了教学重点的课堂就像一盘散沙,失去了教学的灵魂。如果没有进行课前的有效备课,权衡教学的轻重,必然会出现“面面俱到”或“放任自由”的低效教学行为,甚至将我们的体育课变成了活动课。而上述行为中,教师试图将篮球的多项技术在一堂课中加以巩固和提高,这样的教学行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改进策略: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我们必须以目标统领内容,从教学目标中衍生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教学重点设置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中心工作展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自身的价值,学生才能从中有所得。
三、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行为表现:技巧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贴烧饼”的游戏,学生不断地奔跑、追逐,加油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整队分组,然后开始新的练习。上下两个环节明显脱节。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不能将其中的某一环节从中剥离出来。教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但教学游戏也是教学的一环,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它的原始作用,更要挖掘它的课堂价值。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改进策略:为了使游戏和分组能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我们可以将“贴烧饼”的游戏改为“喊数抱团”,一方面同样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通过最后的喊数自然地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节省了再次分组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管理能力差
行为表现:体育课上,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篮球,让学生自主速择练习内容和学生自主进行练习。目标是让全体学生活动起来,练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活动。结果学生先冲抢器材,然后有的自练,有的结伴“吹牛”、有的为分组比赛而发生了争吵,教师成了“市容管理员”,管了这片,漏了那片。
原因分析: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中,每位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主体是正在发展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教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情景中的教学接近于“放羊式”,虽然试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但却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改进策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间的关系:只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也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才有可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最佳教育效应。
五、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行为表现:课堂上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探究。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的意见是……。
原因分析: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改进策略: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课堂教学不灵活
行为表现:一堂排球发球课上,本来确定重点是击球点的位置,难点是抛球的高度。第一个班的教学效果良好,第二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女生为了击球而刻意扭转身子,击球手的路线都错了,发不好球,但教师依然强调击球点的位置而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最后女生发球的成功率没有明显提高。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再聪明的老师也不能事先完全预计真实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叶澜教授曾说过:“‘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学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
改进策略:授课中,教师要吸纳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处理重点和难点。要用活的方法对待活的课堂。
七教学安排忽视差异性
行为表现:在篮球“三步上篮”的课上,教师将学生随意分成四组进行练习,这时有的学生认真进行练习,完成教学安排;有的学生由于肥胖无法完成练习。同时还被同组的同学取笑;有的学生没有进行练习而开始了小组的教学比赛。课堂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原因分析: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受遗传、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影响,在技术学习中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认知水乎上的差异,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来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阻碍部分学生运动技术前进的步伐。
改进策略:课堂教学时,应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测验评价等方面,均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需要,制订分层次目标,让好、中、差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提高。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推荐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范文10-2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探究10-2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策09-23
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09-11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策论文10-31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对策05-15
思想政治微课堂10-19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10-06
翻转高中思想政治课堂06-10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艺术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