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发展研究

2024-10-03

社团发展研究(精选12篇)

社团发展研究 篇1

高校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高等人才教育的培养基地, 大学的教育质量关系着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体育社团作为组织大学生参与、了解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 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大学校园大力推行体育社团文化是有重要意义的, 借用体育社团这一媒介体, 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在大学生普及各种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 推动大学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发展体育社团的重要意义

体育社团不仅仅是学生的兴趣组织, 而且在它们的运作过程中, 对校园体育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能够在高校中宣传健康、正确的体育意识, 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1. 有利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体育社团门槛低, 可以免费培训大家某种体育活动, 并且公益性质的特性使它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很多的学生参与。越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就越大, 这样可以培养整个学校的体育意识, 引导大家健康的运动方式,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当在大学培养的体育运动意识已经成为习惯之后, 即使毕业之后离开大学校园, 也不会轻易改变, 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 无论对将来的工作, 还是家庭生活, 都带来很多的积极作用。

3. 有利于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体育社团的组织者除了要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还要组织策划社团活动, 在社团开展活动的时候需要为活动寻找资金。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资金有时候是学校提供的, 但是有时学校并不提供资金或者提供的不够, 这个时候就需要社团组织者自己去找社会企业或者商家, 跟他们谈判, 寻求商业赞助。这样学生们在参与社团活动的时候就逐渐培养了与人交际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 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4. 能够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近些年来, 我国高校不断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相对以前大幅增加。而学校的体育资源是有限的, 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和体育教师的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自身由于经费和场地的限制, 并不能提供大量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如果单纯地依靠学校为学生提供所有的设施和场地是不现实的, 并且学校并没有这个能力解决所有人的需求, 学校体育社团的出现就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

二、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现状

我国不同高校的体育社团组织形式都有差异性,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地方, 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共性。

1.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差异性

有些体育社团由于组织管理相对松散, 社团定位不清晰, 组织成员内部关系不和谐, 导致社团活动的开展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不同高校之间, 同一种类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 这跟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学校内部不同体育社团组织之间的交流已经很少了, 在高校之间, 体育社团组织之间的交流就更加不足, 这样就造成了体育社团之间是分割、独立开的, 缺乏足够的经验交流和互相探讨的状况。这种长期的管理松散、不够规范的状况, 最终会造成社团的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 体育社团的影响力也不断下降。因此, 学校应该对体育社团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对它们进行定期的审查和考核, 督促体育社团组织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 高校中的体育社团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联系, 学习其他社团的优点, 克服自身的缺点, 努力提高社团能力。

2.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经费不足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 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一部分来自于学校拨款, 但是学校由于自身教育经费的不足, 也只能提供很少的一部分。而且,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 学校更加注重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资, 对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缺乏关注, 也很少对它们的发展制定出发展计划。这种关注度上的偏差, 造成学校对体育社团投入的经费有限。如果体育社团要想开展活动, 就需要自己去校园外寻找资金。体育社团组织成员都是不经世事的学生, 相应的谈判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也比较欠缺。没有足够的经费, 也难以开展有价值、高水平的社团活动。因此, 如果要提升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和实力, 必须为它们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 这样才能让它们更好地发展。

3. 我国体育社团组织缺少足够的活动场所

我国体育社团组织一般都是吸收同一体育运动爱好者参加, 这么多人同时参与一项运动需要大量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 以网球为例, 每个大学的网球场都非常有限, 就有几个场地而已, 根本不能满足社团活动的开展。有的大学连游泳池都没有, 有些学校虽然有, 但是场地很小, 或者平时都缺乏专业人士的维护, 很少能够开放给学生。一所高校一般就只有有限的一个或者两个体育场、运动场之类的, 而每所高校一般都有几万个在校学生, 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根本不够满足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的需求, 更别提为体育社团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

4.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缺乏专业规范的管理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者都是学生, 学生们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参与社团活动, 因此他们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相对都比较差。并且体育社团组织不具有盈利性, 基本属于自愿参与的性质, 所以缺乏足够的激励性。体育社团组织管理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惩制度, 管理比较松散, 也非常不规范。没有学校的监管, 体育社团组织就很难得到外部监督, 容易产生消极的组织情绪, 社团驱动力不足。

5.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缺乏文化继承性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由于管理比较松散, 组织领导者缺乏一定的长远意识, 在自己的任期内, 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管理体育社团。而当他们换届之后, 新的领导者又会用自己的一套规则来管理整个社团。上一届的组织者很少重视培养新成员, 他们缺乏固定的办公地点, 也没有成立规范的历届社团成员的档案和活动资料管理机制。这样就造成体育社团的文化很难具有联系性和传承性, 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社团文化。新的管理者不了解以前的体育社团的文化和特质, 管理又“无法可依”, 所以就造成了管理松散、停滞不前的现象。

三、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和自身的缺陷, 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只有在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之下才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1.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关注度, 引导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学生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并且是学生自发参与的, 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事业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要改变以前对体育社团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 应该增加对体育社团的关注度, 密切关注体育社团的发展。学校要认识到体育社团的重要地位, 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并且为体育社团制定出发展规划。学校还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监督力度, 督促它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培养社团规范的管理模式, 为体育社团的成长提高良好的氛围。

2.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资金投入, 帮助他们寻找资金渠道

高校体育社团一直都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 没有足够的经费, 很多活动都不能开展, 或者只能开展的比较简单、粗糙。学校在重视学术教育的同时, 要加大对体育活动的关注, 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制定出规划方针,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在自身不能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的时候, 要帮助体育社团向社会企业和商家寻求资金赞助。学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较小, 很难取得商家的信任, 学校应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 帮助学生取得企业的赞助, 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寻找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3. 学校要增加对体育社团的场地供应

我国高校里体育场馆的建设一直都比较缺乏, 高校不断扩招造成在校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 但是与之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场馆建设却难以满足。因此要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 学校要在能力范围内, 尽量扩建体育运动场馆, 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足够的场地设施。学校还可以适当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 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运动时间, 来错开人数高峰时期。

4. 高校体育社团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运作能力

体育社团应该制定出清晰的管理制度, 用明确的条例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和管理方式, 避免出现完全按照领导人的意志和喜好来管理体育社团的现象。如果体育社团自身不能提高管理能力, 即使学校和社会给予它再大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外力的功效终将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制定出明确的管理条例, 才能让体育社团的管理和运作更加透明、公正、健全和规范。

四、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一支活跃于校园中的体育组织, 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社团能够培养和扶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 同时传播给他们健康向上的健康观念, 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 高校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组织的关注度, 监督和引导体育社团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 高校体育社团也要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克服自身的缺陷, 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彭文革.广州地区大专院校课余休闲运动和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

[2]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 .

社团发展研究 篇2

通过调查法、座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探讨了江苏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组织与运行等方面向题,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增加投入、与社会接轨等建议,以期提高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作 者:王传友 冯伟 Wang Chuanyou Feng Wei 作者单位:王传友,Wang Chuanyou(淮阴工学院体育部,江苏,淮安,223001)

冯伟,Feng Wei(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武术社团;对策研究

武术社团作为学生课外组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它让不同院系和专业、有着共同爱好的人群在一个稳定的团体中找到组织和归属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坚定了其参与该项运动的决心。它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近年来湖北省各高校武术社团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高校武术社团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是公共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本研究正是在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省内部分高校武术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着重对促进其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对策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更好的指导和推动武术社团发展。

1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武术社团虽已广泛存在于省内各高校,但从运作方式、组织与管理模式、参加及组织活动的影响力等方面看,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组成形式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社团组织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加之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往往不能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社团组织与管理随意性强,开展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平台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多数社团客观上存在着经费紧张,来源渠道单一,教练员参与力度不足、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等现实问题。

2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2?郾1构建校团委主导、校体育部门协同参与社团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1〕。社团活动已日益成为团委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校团委除了在宏观上对社团管理和发展进行把控外,还须依靠相关专业院系协作参与社团的术科建设。而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实行社团挂靠制和指导教师聘任制正是在坚持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以校团委为主导,体育部门协同参与社团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主要工作包括:社团活动审批与监督、社团注册登记与注销、社团招新与宣传报道、社团经费管理、社团骨干培训、社团评优评先、工作学习交流等,同时着力于打造系列精品社团活动品牌,积极鼓励并支持社团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团活动,是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一体两翼”团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社团挂靠制就是在校团委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学校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据社团项目类别将其挂靠至相关院系部门,由挂靠单位从专业上对社团的术科建设进行把关以保证该社团在其所在的领域内规范而正确的运行;而指导教师聘任制则是根据学生要求从挂靠单位推荐由校团委定期为各社团聘请指导教师负责各社团具体日常活动的指导工作,并由校团委组织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年度评价及发放酬金。

2?郾2以公共体育教学为基础、以体育高级班为平台发挥社团连接课堂内外的纽带作用,探索推进社团发展的新模式

以公共体育教学为基础,将武术社团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范畴,将武术社团与武术运动队建设相结合,是体育管理部门参与社团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探索社团发展新模式的大胆尝试。

首先,公共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是营造良好校园运动氛围的重要手段,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群体运动基础。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简称为“三自主”选课)”〔2〕拉开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序幕。“三自主”的选课模式最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活动也在校内蓬勃开展,而将多种运动项目引入运动会并将比赛平均分配至各月;将传统的秋季田径运动会转变为贯穿全年的综合运动会等多种形式逐渐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校园体育氛围,为社团活动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坚实了群体运动基础。

其次,以高级班为社团高水平展示平台,促进社团专项技术水平提升。体育高级班是公共体育改革分层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它是在公共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挑选具有一定专项基础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级每周进行一次以提升运动技能为目的的训练课。在自然教学周期内,高级班是公共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而在竞赛周期内则从中挑选队员组成代表学校最高运动水平的运动队。因此,它是普通高校运动队的常态存在形式。

最后,体育社团则是处于公共体育教学与体育高级班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公共体育教学为社团发展营造了运动氛围,而体育社团则是连接体育课堂内外的重要纽带,是公共体育教学第二课堂重要阵地;体育高级班是学校体育的高水平展示平台,是社团体育技能提升的上一级目标,而体育社团又反过来是高级班人才选拔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运动队重要的后备人才基地。因此,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为探索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探索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郾3立足本校通过社团活动搭建交流平台

社团活动既是学生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同时也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走出去,请进来”之前,社团首先应立足于本校的发展,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活动,做好社团发展的根基。如湖北经济学院不仅打造了“春之声”和“秋之韵”两台精品社团活动品牌,同时还打造了“经院武魂”这一武术专场活动,深受师生好评,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社团提供了交流平台,为其“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郾4成立高校武术社团联合组织,共同促进社团发展

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不能在各高校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下进行,而应在立足于本校发展的基础上尽快成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为督导的湖北省高校武术联盟,并建立在高校武术联盟主导下各高校武术社团相互协作的发展模式。高校武术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强各高校间的长期联系,便于切磋交流、合作表演、组织比赛及资源共享等并形成一定规模,吸引社会的关注,从而推动社团的发展。

3经验与启示

3?郾1校团委主导体育部门参与社团管理的模式符合社团发展的需要

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挂靠制和指导教师聘任制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体育管理部门参与到学生社团发展建设中来的重要手段,开创了各部门协同参与社团发展建设的新局面。学生社团联合会是校管理部门对社团进行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形式,从宏观上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发展提供了指导规划,让原本处于自发状态的学生活动有了组织的保障。而社团挂靠制和指导教师聘任制则通过校级部门的合作利用院系的固有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社团发展中面临的诸如经费、场地、指导教师等客观问题,而社团的存在反过来又成为院系相关专业实践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真正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3?郾2公共体育教学、武术社团和体育高级班协同发展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是传授体育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它既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群体基础,同时也是营造普通高校运动队建设所需的良好群体运动氛围的重要途径;而体育社团则是连接体育课堂内外的纽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因为社团的存在,学生可以依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形成群体,从而有组织的进行课余训练及社团活动,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创建了更多展示平台,从而使体育社团成为当前普通高校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后备人才基地和第二训练课堂。

因此,公共体育教学、武术社团和体育高级班协同发展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它既能推动武术社团的发展、创新了社团建设模式,同时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校高水平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郾3通过相关赛事加强社团交流、促进技术提升、推动社团发展

纵观省内,目前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武术竞赛项目主要是由省教育厅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虽然此赛事在参赛组别、奖牌数量、组织规模上逐年扩大,但由于高校学生群体基数大,参与者逐年增加,仅此一项赛事已经很难满足众多高校武术爱好者的需要。2010年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协会牵头组织的“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邀请赛”已形成约每届18支固定队伍和150名左右运动员参加的规模。因此,成立高校武术联盟并推动其组织的针对性赛事,有助于社团间的交流和技术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推动社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郾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G〕?郾2005年1月13日?郾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郾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G〕//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文件汇编(1991-20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郾

〔3〕崔树林,穆益林等?郾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郾体育学刊?郾2008年11月?郾

〔4〕陈健?郾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的管理和发展策略研究〔J〕?郾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郾2003?郾07?郾

〔5〕岳广凤、李波?郾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郾辽宁体育科技?郾2010?郾02?郾

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研究 篇4

1 武陵山区体育发展概述与现状

由于武陵山区绵延了黔、鄂、湘、渝四省,是一座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的山脉,其一般的海拔都在1000 m以上,其山脉为东西走向,地貌属于岩溶地貌。武陵山区涉及有苗族、汉族、蒙古族、纳西族、彝族以及壮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中的人数占有50%左右。目前,在体育社团的发展方面,随着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的日益兴起,武陵山区中的少数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人民运动会的项目。在体育社团中,常常会组建专业的民运会集训队,并由专业的教练带队,在民运会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区人民健身意识的加强,加入体育社团的人数也日益上升,在武陵城区一代已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清江舞,并且在每年都会举办晒龙舟的比赛以及定期举办体育社团全体人员参加的小型的运动会。

2 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的问题

武陵山区城区的体育社团在如今全民运动的趋势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由于武陵山区特殊的气候、地形以及民族文化条件的影响,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对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体育社团有效性缺失、专业性人才与场地大量缺乏以及体育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四个方面,对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对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

目前,武陵山区城区中的人民虽然了解到体育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对体育社团的社会以及文化性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于武陵山区特有的体育项目对民族文化的提炼、升华以及发展与继承的积极作用认识的不够深刻。比如:土家族的摆手舞以及苗族的射背牌等体育活动,此类体育项目在体育社团中得到大力的提倡,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男女进行集体的锻炼,其不仅仅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2 体育社团有效性缺失

现阶段,对于武陵山区城区的体育社团而言,其体育社团的在体育运动发展、满足民众体育需求各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鉴于体育社团是十分重要,并且具有极大需求量的社会团体,其不但具有进行体育工作开展、组织体育活动、实现人们体育参与的价值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能够促进人们参与社会并对社会进行传达的重要价值。然而武陵山区体育社团的发展与生长空间较为狭小,造成人们对体育服务多元化以及体育活动的需求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导致社团体育有效性的缺失。

2.3 专业性人才与场地大量缺乏

由于武陵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该地区中的优秀人才大多数都集中在高等学府,从事组建体育社团的专业性人才严重的匮乏,只是依靠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力量远远不能够满足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而导致基层学校缺乏体育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造成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中坚力量的断层。

2.4 体育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

由于武陵山区的地理条件影响,该区学校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与裴炎个不够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也仅仅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的体育知识得不到良好的普及,无法促进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由此可见,体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对于体育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

3 促进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的有效措施

针对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武陵山区体育社团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的推动武陵山区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在下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并结合对体育社团发展的研究,从以下充分的利用政府政策进行体育社团建设、完善体育社团的会员制度,建设以会员为主的组织体制、科学的处理社团内外部的关系以及结合现代体育,与国际接轨四个方面对促进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的有效措施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供所需者进行参考。

3.1 充分的利用政府政策进行体育社团建设

武陵山区城区的体育社团应该对政府关于体育的扶植政策具有详细的了解,充分的利用政府为武陵山区体育社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体育社团的改革与完善。体育社团作为社会社团,如果把社会化作为其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是现代化体育社团发展的大势所趋,鉴于我国是实行国家体育制度、作为体育社团组织健全的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完善。

3.2 完善体育社团的会员制度,建设以会员为主的组织体制

完善体育社团的会员制度,对于武陵山区城区的体育社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体育社团就是会员自愿集合组成的群众组织,会员制作为社团简章制度的严重内容,是完善社团体育社团建设的基本制度。因此,体育社团应该明确社团会员的权利与职责,建立完善的会员激励机制,作为衡量体育社团改革成效的标准,是会员与社团必须建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对会员来讲,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3.3 科学的处理社团内外部的关系

体育社团应该处理好与等级管理机关以及业务主管单位的关系,应该严格的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对体育社团的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组织。国家上级的体育总局以及民政部对体育社团进行思想政治上的领导、工作原则以及方针政策方面的积极引导,对体育社团中的具体业务以及日常工作不能进行直接的干涉。除此之外,体育社团应该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团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联系。

3.4 结合现代体育,与国际接轨

如今,现代体育提倡的是全球化的体育交流。目前世界体坛中盛行的竞技体育项目,究其根源,其大多数都是源于某种地域环境、某个民族中流传发展的民族体育活动。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体育社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推动中国的体育走向世界。例如:针对武陵山区城区的体育社团而言,可以大力开展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活动,其中以高脚与陀螺为代表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世界的体育竞技竞争中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武陵山区还可以将其在竞技体育平台中的表演项目推广到国际的舞台中,从而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

4 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自身健康愈加关注。在武陵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对当地城区人民的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社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武陵山区城区在进行体育社团的发展与建设中,应该要做好充分的利用政府政策进行体育社团建设、完善体育社团的会员制度,建设以会员为主的组织体制、科学的处理社团内外部的关系以及结合现代体育,与国际接轨等工作,充分的发挥体育社团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武陵山区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峰,高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模式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113-114.

[2]王杰,苏聪慧.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下的恩施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129-130.

[3]张妮,兰茹.浅析西部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1):41-42.

[4]齐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模式及对策[J].华章,2010(10):55.

[5]何斌.探析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前景及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12):143-145.

社团发展研究 篇5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在高校中涌现出不少与就业、职业相关的学生社团,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多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的学生组织。该类社团在协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这类社团多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社团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的角度,提出了发展该类社团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类社团;指导;学生竞赛;科研调查

高校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以及锻炼交往能力的重要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作用。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更是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大有帮助。该类社团受到学生的“热捧”,社团在招新时录取率约为10%。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的角度,提出指导和发展该类社团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高校发展迅速,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规范,社团活动表面化和断续化,社团组织整体稳定性不足,专业教师指导缺失,经费与活动场所等难以保障,社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社团的发展。

1.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指导和资金来源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兴趣社团或协会,主管部门为校团委,指导教师为团委或由社团聘请的辅导教师。以这种方式成立的社团,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有很强的探索意识和尝试精神,但是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不足和学校重视不够的情况,造成社团发展缺乏外部环境或资源支持,活动开展中碰到不少的困难及社团发展方向迷失等问题。另一种是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议成立。以这种方式成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较多,虽然也属于团委管辖,但实际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也有专职指导教师。这类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经费支持、企业人脉、活动开展的外部环境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社团合理的管理制度(运转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一些管理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筛选社团的指导教师,是由团委还是就业指导部门聘任,指导教师是否应该选定有心理学、教育学或者有企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在实际中,社团的指导教师多是兼职的指导教师,更替也较为频繁,未能有延续性的教师指导,导致社团管理与发展不能有效延续;如何把企业资源人士纳入到社团运作中也是一大困惑。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因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是高校内与企业接触较多的社团,具有较强的对外性。但实际运作中,社团缺乏有效揉合企业、学校、毕业生的途径,社团往往只是举办一些讲座、论坛、兼职实习等“表层次”的活动,没有把企业的相关活动与社团的发展有效耦合。制度上的不完善、“双重身份”、企业资源整合不足使得社团在发展中处于尴尬的位置,很多活动流于表面,影响了社团活动开展的效果。

2.注重社团的服务功能,忽视成员个体成长

作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新载体——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为高校推进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实践了学生社团“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理念。目前,由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人员紧缺,高校在开展校园招聘、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派遣咨询、毕业生鉴定、档案咨询、校友论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繁多就业事务中,都开始借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帮助。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成立的目标就蜕变为就业指导部门日常工作的“外转移”,社团成员每天都在做反反复复的就业服务工作,而不是身在一个职业生涯探索的兴趣团队。目前,很多高校都忽视了此类社团的核心性质,仅把其当做一般的学生社团看待,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予的“工作任务”,把社团只当作“老师延长的手臂”或“学生业余爱好组织”,学生只是了解就业指导表层的事情而没有进行内化吸收,如此必然导致了社团为其他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不专业、不深入。另外,因为缺少实际锻炼,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和其他学生相差无几,从而使整个社团失去了吸引力。当前,面对逐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繁多的工作安排,不少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都疲于应对就业指导部门交办的就业事务,大大限制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发展,也忽视了社团个体成长。据笔者了解,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成员的`流失率很高,而问题的根源是很多成员认为社团的活动只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事务性工作,留在社团收获不大所致。

3.社团特色不鲜明,“职业规划”味不足

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大多简称SCDA(英文全称Student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较早成立该类社团的都为国内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立团的宗旨是: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平台。社团关注的重点是职业规划理念的了解、传播与内化。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虽然发展迅猛,但普遍存在特色不强等问题,这类社团工作还局限于组织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活动或者协助学校就业部门处理常规的就业事务。社团成员自身在就业和职业方面的能力蓄成不够,多数学生还不能在就业指引与服务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为其他学生进行就业指引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初始定位已经异化。实际上,社团只是完成具体的业务,而没有把具体业务与职业规划、职业能力素养教育、创业创新意识教育等有机的结合。社团成员只是完成具体任务,而没有把具体工作中涉及到职业规划的因素(如企业对人才需求、人职匹配、政策需求、职业定位、职业路线制定、职业环境了解)学习内化,导致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很多所谓“品牌活动”,如招聘会、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大型兼职对接等活动,社团成员虽然参与其中,却未能融入其中。 "

二、基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角度的社团指导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通过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增加支持资源

优化职业发展类社团建设,首先,要理顺社团管理,高校应该固定相应职能部门负责社团指导,以便落实指导责任。基于该类社团的性质和服务功能,该类社团应归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较为合适,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归管部门为就业指导部门,具体活动安排和具体经费都由就业指导部门负责,社团只是参与到团委的日常社团考核中。由此社团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好就业指导部门的相关企业资源。其次,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很多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背景或者接受过相关的就业指导培训(现阶段高校和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较为注重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人员业务培训较为完善)。最后,稳定的指导教师能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和科研调查增加学生社团的经费。笔者担任指导教师期间,指导社团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了广东省职业规划大赛、港珠澳青年创业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别克汽车训练营等竞赛,还参加了企业的饭堂满意度调查、劳动政策知悉度调查、职业类高校的招生宣传等调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增加了社团的经费收入,提高了社团开展活动的自由度和效度。

2.加强指导与培训,让个体融入到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中,促进个体成长

现阶段,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发展迅猛,但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活动还多局限于组织一些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社团成员在就业和职业指导方面的能力不够,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培训显得尤为必要。如何把完成具体事务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成为指导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事项能诱发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操能力、环境适应力等重要职业素质,其中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就是很好的途径。五邑大学就有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港珠澳青年创业大赛、商业大赛等竞赛项目,而这些项目多由就业指导部门与相关院系合办。另外,开展科研调查也是良好的锻炼途径,在校内可开展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毕业生创业状况等相关就业、职业方向的调研;在校外,可以参与企业的市场调研、企业员工情况调查等,通过实践类的科研调查既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了解职业上的实际需求,也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社会关系,锻炼了创新和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综合能力。竞赛与调研相对于枯燥的书本教育来说,形式更多样化、更贴近实践,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内化吸收更多。这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指导、优化和促进社团成员成长的一个新途径。指导教师要多积累和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善于组合各类资源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便利。

3.通过学生竞赛与科研调查,塑造社团品牌,增加社团凝聚力

要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持续发展,在校园内产生积极的影响,社团必须建立自己的社团品牌,发挥社团的示范作用。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不能仅满足于自身的内部建设,还需加强与外界的接触,拓展社团的活动空间。现阶段,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应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等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比重,而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较于其他社团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合理组建的社团竞赛团队往往能在就业、创业比赛中获取优异成绩,而在竞赛中获奖往往是社团树立品牌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学生社团年度的获奖情况或者社团的影响力对社团的招新有很大的影响。社团只有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影响力,才能吸收到优秀的新鲜血液,才能更好的在未来活动中体现品牌特性,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另外,通过科研调研也可以塑造社团自身的形象。社团成员可以参加各类型的企业调研或者参加企业的实习,如企业产品调研、员工调研、企业形象调研、暑期工调研等,通过就业指导部门的中介作用,让其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能自觉地以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负责人、参与性高的社团成员也可以受到表彰,并重点培养,这会在社团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合理的工作秩序,也有利于塑造社团的品牌、增加社团凝聚力。

三、结语

社团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社团 发展的不平衡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为共同兴趣爱好而志愿组成的非盈利组织,参与大学生社团,是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校园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及传承优秀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团具有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培育公民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传承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等社会功能,已经成为了高校中人数参与众多,影响范围最大的学生“自治”组织。

一、 高校社团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1.社团结构定位不合理,呈现“四多四少”现象

一是社团成立的多,坚持活动的少。有些社团成立后几乎没有组织过活动,属于审批型社团。二是娱乐性的社团多,学术性的少。大多数社团都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娱乐性需要而成立的。很少有社团结合本专业开展知识研究和探索的活动,对学术和政治性问题更是鲜有人问津。三是追求(轰动)效应的多,考虑长期发展的少。大多数社团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到处贴海报,做宣传,很少有社团做长期发展规划。四是自发性的社团多,指导性的社团少,学生社团虽然都有指导教师,但往往也是挂名,多数社团活动无指导教师的参与指导。

2.社团指导力量不均衡,呈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由于社团指导教师属公益性工作,指导上很难做到尽责尽善。目前校内,学习类和科技类社团从长期来看发展较好,因其依托专业组建,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开展各种形式活动;文艺类社团发展缓慢,因我校属于财经类院校,文艺人才的先天匮乏导致文艺类社团的发展相当的缓慢,加上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和固定的活动场地,会员进来之后不能调动其积极性。如笔者负责指导的轮滑协会,由于专业性问题,基本上只能依靠会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效果自然欠佳。

3.社团价值取向不恰当,呈现“拜金享乐主义”现象

有的社团过于因循守旧,安分守己,只是被动的接受任务,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举办活动视为完成任务,经费人手等资源也基本上是等要靠,缺乏创新,毫无生气; 有的社团则依托校外各种营业性机构,举行超出社团应有之意的商业性活动,有着较强的市场化倾向,有些社团的负责人也高度社会化,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所感染,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二、高校社团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都是就业压力惹的祸

当代大学生更注重自我设计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两类学生社团的一冷一热,折射出这一代学子务实有余的态度。同为学生社团,专业实践类与理论研究类社团,一边是门庭若市,一边是门可罗雀。

现在的大学生们是以“90后”为主体,他们更务实,更功利,而在选择加入的学生社团上这一点反映地也很明显。现在大学生加入社团普遍都带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有的是为了丰富个人阅历;有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有的是希望借助社团这个平台,加强与社会进行接触,获得社会交往经验,为未来的职场竞争赢得先机。

近年来,就业压力一步步加大。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少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生社团便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我院各系都拥有与本专业有关的社团,如:法律援助中心、沙盘协会、创业爱好者等,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提前了解企业文化,甚至有机会打入公司内部,了解公司的真实需求,多接触社会,在应聘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

2.各种外在因素的冲击

这里的外在因素包括来自学业的压力和来自社会经济利益的诱惑两方面。对于这样的种种因素我们并不能置若罔闻。一方面,这要求我们去思考如何将这种压力引向正面的方向去,同时也要求我们如何将社团培育成能缓解这种压力的场所。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经济利益的诱惑,高校学生社团首先应当摆正位置,调整状态,使自己能继续保持对广大同学的吸引力,还是应努力保持学生社团的纯洁性,不使自己成为商家在高校中的代理人。

三、高校社团发展不平衡的对策

1.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成立是社团发展的基本保证,社团联合会可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这样高校社团发展既能规范稳定,又便于对其指导和管理,把社团的发展和社团的运行充分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筹划、决策,校团委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对正确引导与科学管理高校社团有积极的意义。建立良好的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星级社团”、“社团之星”、“每月之星”等称号,并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以此来调动指导教师、社团干部、普通社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以需求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社团合理布局和全面协调发展

学生加入社团组织的源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满足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多层次性。学校通过统一的教学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社团则可以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社团管理部门要增强主动性,分析学生的需求特点,做好社团的建设工作。一是围绕学生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体现学生社团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如根据就业创业工作需要,指导成立创业型社团,根据贫困生资助需要,成立资助型互助社团;根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成立心理援助型社团等等。二是合理引导学生需求,改善社团结构,促进学生社团合理布局,围绕学校育人主题,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公益型社团、学术科研型社团、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把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社团结构,促进社团协调发展。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均衡社团的活动质量

目前,学生社团活动多,但活动内容缺乏深度和层次,没有创意。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特色、管理规范、在校园有较大影响和吸引力的精品社团。对此可以尝试推行社团管理项目化机制,即实行好点子竞争上岗、重点扶持的管理方案。学校成立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学生社团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活动一律不予支持。已经审批获准立项的活动则面向全校社团进行招投标,并在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社团的内部活力和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秩序。同时,学生干部的组织策划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实行项目化管理,既在社团内部引入了竞争和激励机制,又使得优秀活动得到经费的保障。各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开拓性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浩.教育教学论坛,《学生社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思考》,2012年第19期.

[2]赵峰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引导与激励机制研究》,2012年第2期.

[3]陈永华,张联英,全晓松.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初探》,2012年第11期.

社团发展研究 篇7

一、社团建立的自发性与学生自主性

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成立的一定规模的活动组织,负责人自愿承担社团的发起和组建工作,学生自我学习愿望强烈,自主性强。社团成员在情感上希望能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等等。学校德育的最高形式是自我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其深层含义就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主性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性提高、自我调整能力的提高对促进社团的管理和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二、社团的团体性特征、目标的整合性与学生集体意识

社团的团体性、合作性、目标整合性是社团的一大特点。每一个成员应了解自己的责任,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同一目的。社团的这一特点就要求成员能按照社团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分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五年制学生性格中存在好争斗、以自我为中心、集体纪律性差等问题,而社团的特点能有效地消除单打独斗彼此竞争的缺点,改为同心协力。经过社团的文化洗礼,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同时,这样的社团环境也会让整个社团展示它应有的集体性和整体性。

三、社团成员的广泛性、活动的开放性与学生沟通交际能力

社团对学生入社团没有严格的规定,比较开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广泛地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开放性特点,也大大为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实现便捷性和在时空上的开放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性强、喜欢与人打交道,但是判断能力差,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沟通技巧。社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高职生社团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搭建广阔的平台,增强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交际能力。

四、社团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的灵活性、创造性与学生创新能力

社团内容的多样性,组织的灵活性、创造性在充实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社团活动跳出课堂教育的思维定势,打破了教育发展的封闭状态,营造了学生学习、科研和成长成才的宽松环境和展示平台。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差,但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喜欢不拘一格,展现自己的个性,通过社团活动有规律有计划的开展,学生可充分受到熏陶,激励着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社团体制结构的松散性与学生自律性

学生社团大多是学生自发形成,通过老师的协助指导,自我管理方式运行,而且社团内部人员更换频繁,组织的成员处于不断更新,重新组合,不断地适应中,体制结构上显得较为松散。

社团要求学生将“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态度,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学生自律能力的发展对社团本身体制的松散性特点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社团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六、社团活动宗旨的公益性与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团的公益性特点让学生更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从社会公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到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社团发展研究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市已注册登记、拥有会员并开展具体活动的12个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具体为:信鸽协会、自行车协会、门球协会、钓鱼协会、体育舞蹈协会、冬泳协会、长跑俱乐部、游泳协会、武术协会、桥牌协会、坛球协会、老年体协。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法

对沈阳市12个体育社团的12名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 采取当面填写的形式, 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发放问卷12份, 回收12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100%;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12个体育社团中抽取750名会员对其发放问卷, 回收率为86.7%, 有效率为96.9%。

1.2.2 访谈法

运用访谈提纲就体育社团资源问题对负责人进行结构性访谈, 为本研究提供有力补充。

1.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涉及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著, 以及近10年来国内有关体育社团问题方面的研究资料。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社团缺乏人事罢免权

目前体育社团与政府的关系甚为密切, 这种密切关系是政府通过对社团领导者产生过程的行政干预实现的。调查显示 (见图1) , 社团领导者的产生有75%是在政府部门干预下确定的。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使得目前体育社团呈现出转型期特有的“半官半民”性。这种“半官半民”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社团组织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充分反映了政府行政部门在逐渐放权的过程中, 对社团自行管理的不信任, 采用参与社团领导者选配这种隐蔽的方式来控制社团组织, 这也正是政府本能地趋向于强化对社团控制的体现。这种控制使得社团缺乏人事罢免权, 意味着体育社团不具有自立性和自治性, 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团。

2.2 体育社团财务制度规范程度较低

财务制度是非营利组织对社会赞助商、个体捐赠人及会员会费的一个交代, 非营利组织接受来自社会的资助, 其财务状况也应让社会了解, 这对于非营利组织至关重要。只有高效透明的财务制度才能取得社会公信度, 使资助人更加认同组织, 更愿意为组织捐赠, 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资助人和志愿者, [1]减少组织的腐败现象, 进而提高组织的社会形象。它作为一个无形资源其规范化、透明化程度对体育组织形象和社会舆论有直接影响。但现阶段, 大多数社团的财务对内不公布, 对外不公开。通过对沈阳市体育社团财务制度的调查表明 (见图2) , 目前沈阳市体育社团组织中有内部审计且有正规财务报告的社团数量仅占总数的16.7%, 不正规财务报告的社团占49.9%, 不做财务报告的社团占33.4%。财务制度不规范, 势必降低了社团社会公信度, 影响了社团获取更多的社会集资。

这种财务制度的不透明、不规范现象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组织外因素。第一, 中国至今仍没有用于社团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 绝大多数社团都是沿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有的干脆自行其是;第二, 体育社团的社会监督不够, 目前有外部审计的社团仅占总数的16.7%。财务报告只是作为组织“内部的摆设, 外部的样品”, 严重影响体育社团的社会公信度, 进而也影响到社会捐赠及体育社团又一经费来源渠道的开发。另一方面是组织内因素。第一, 目前社团内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不多, 社团也很少对自己的成员进行职业培训。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运用之前积累的知识从事社团的组织工作, 而他们的知识积累实际上根本无法满足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 社团负责人不重视财务制度的管理, 大部分负责人认为社团经费本身就缺少, 组织一次活动就花掉了, 不用做财务报告。他们没有意识到社团的财务报告不仅仅是为社团自身所做, 更主要是为社会赞助和捐助者所做, 是为了提高社团的社会公信度而做。

2.3 体育社团活动场地质量不高

社团开展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空间, 要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需要具备相关的场地条件和设备器材, 因此, 活动场地质量为体育活动经常化提供了保证。本文对体育社团活动场地质量的探讨集中于场地舒适度、场地方便度两方面。从调查看出, 社团活动多数在公益型场地中的非正式场地活动, 这些场地一般是露天简陋的, 活动场地舒适度较低。在对会员“您对社团活动场地的舒适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 (见表1) , 会员回答满意的占总数36.8%, 回答一般以下者高达63.2%。此外, 良好的活动场地应该是便利的。一般认为, 锻炼者到达锻炼场地所需时间超过15分钟, 则活动场地的便利性就会降低。本文仅对体育社团固定的活动场地进行调查, “15分钟”引申为会员以各种方式到达协会开展活动最经常、固定的场地所需的时间。调查显示 (见图3) , 56.2%的会员从自家到达活动场地的时间是15分钟以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社团活动场地方便度不高。

体育社团活动场地质量问题与我国体育场地资源及社团本身资源息息相关。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 然而在特定时期, 能够利用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体育社团可以利用资源的有限性。一方面由于我国群众体育场地的数量基数较低;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也造成体育活动场地供不应求的现象。二是体育社团的财力有限决定了它能够获取、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体育社团不可能经常租用质量较好的商业性体育场地进行活动。如果把体育场地资源的稀缺性称之为“不可控”因素。那么这种财力资源短缺则可称之为“可控”因素。在不可控因素不可改变时,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可控”因素——体育社团资金的拥有量来解决体育社团活动场地面临的质量问题。

2.4 体育社团信息获取形式相对单一

体育社团开展体育活动需要大量的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能提高社团运作效率。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体育社团信息的获取形式情况,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团信息资源的流畅性。

外部环境是变化的, 社团为了生存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必须不断地与外界保持持久的信息双向交流, 以便把握机会, 更好地发展。从沈阳市各体育社团调查结果看出100%的体育社团在上一年与外界进行过交流。这说明目前社团组织能够意识到与外界环境保持信息沟通, 获得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

但是从信息获取形式来看不容乐观 (见表2) , 体育社团与外界的信息获取形式主要以会议、比赛、联谊活动等面对面的直接获取为主, 利用宣传资料、网络等间接获取手段还处于开发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沟通手段的增多, 以及组织范围的不断扩大, 间接信息获取在社会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这源于间接信息获取的特点, 它不受时空限制, 从而能使信息获取范围扩大、信息获取密度增加。体育社团在信息获取过程中间接获取比例较低, 限制了社团信息的流入量, 影响了社团信息的新颖度。

体育社团对外信息获取形式以面对面的直接获取为主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体育体制发展不完善, 与我国体育有直接关系的许多信息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致使许多体育社团在信息获取形式上也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信息获取途径。而间接信息获取利用率低, 影响了社团发展的机会。因此, 体育社团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应该注意信息获取形式的多样化,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加信息获取的广度、新度, 避免因信息资源不足而造成的体育社团内资源配置的浪费与使用的低效。

3 结论与建议

1.社会转型期的市级体育社团缺乏人事罢免权, 使得社团组织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独立性与自治性, 然而从长远来看, 体育社团只有加强自身的独立性、自治性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团体的功能。

2.沈阳市体育社团财务制度的规范程度较低, 主要由组织内和组织外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建议社团要建立严格、完善的财务制度, 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程度。

3.沈阳市体育社团活动场地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体育场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体育社团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二是体育社团的财力有限决定了它能够获取、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建议:一方面通过增加社团经费选择质量较高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 政府要发挥公共管理部门的环境保障作用, 改善公共体育设施的环境。

4.沈阳市体育社团对外信息获取形式以会议、比赛、联谊活动等面对面的直接获取为主, 信息获取形式相对单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有关体育资源及其配置方面的信息公布很稀少, 许多信息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状态造成的。建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加信息交流的广度、新度。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祖云.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

[3]康晓光.权利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利格局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社团发展研究 篇9

( 一) 选题背景

学生专业社团是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下, 由一群某一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而成的一种学生团体。它是以满足成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基础, 以提高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团。学生专业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剂, 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生专业社团可以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对于一二课堂衔接的要求, 逐渐成为学生社团的重要力量。

( 二) 研究方法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法, 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存在意义、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面向参与社团活动的同学共发出680 份, 回收有效问卷635 份。同时, 采用文献查找法, 对其他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仔细研究, 提出对策及建议。

二、调研数据及结果分析

( 一) 学生以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为出发点从而选择学生专业社团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 多数学生凭借兴趣爱好加入学生专业社团 ( 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54. 33%) , “对该社团很感兴趣”从而选择学生专业社团的同学达到了37. 01% , 有61. 26% 的同学对专业社团活动认为是“支持, 应该大力提倡”, 学生对参加专业社团活动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有助于学生专业社团的良性发展, 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 二) 学生对学生专业社团的认知度是较为成熟的

学生对专业社团的定位较为明确, 对参与专业社团的目的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有63. 94% 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内每个专业都应建立本专业的学生专业社团, 多数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专业社团间的专业区别, 有助于各个专业发展自己的专业社团。

( 三) 学生普遍认为指导教师在社团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调查过程中认为“需要指导教师”的同学占81. 73% , 有37. 80%的同学认为指导教师的存在“非常重要”, 认为“比较重要”的同学占51.97% , 认为“不是很重要”的同学占8. 03% , 而认为“完全不重要”的同学仅占2. 20% , 说明指导教师的存在对于专业社团的发展十分重要。

( 四) 学生普遍关注学生专业社团活动质量, 对目前专业社团的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总体满意

1. 学生对于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时间安排较为满意, 有76. 22% 同学认为“满意, 基本能考虑到大部分社员的时间空档, 比较合理”, 认为学生专业社团活动“非常满意, 设施齐全”的同学占23. 94% , 认为“比较满意, 有一部分可以满足社团活动”的同学占50. 08% , 虽然整体上学生对于专业社团相关活动设施较为满意, 但是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 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对于学生专业社团的社费, 多数学生支持收取一定费用, 费用在5- 10 元之间。调查过程中选择“5 元- 10 元”的同学占41. 73% , 为保证社团正常运行, 多数学生认为应该收取一定社费, 这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学生专业社团活动。

3. 对于学生专业社团的规模, 在人数上学生有自己的要求。认为“50 人左右”较为合适的同学占34. 65% , 选择“100 人左右”的同学占43. 46% , 有“200 人左右”的同学占12. 91% , 而“无限多”的同学占898% 。由此可见, 学生更加倾向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生专业社团, 但社团人数不宜过多。

4. 对于学生专业社团的骨干 ( 社长) , 学生比较关注。选择“有责任心, 思路开阔”的同学占66. 14% , 认为社长应“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同学占55. 75% , 认为“能够调动社员积极性”的同学占64. 09% , 而认为“社长在社团中的作用不大”的同学占12. 28% 。由此可见, 社团内部骨干应在具备一定专业特长的同时, 敢于担当, 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有助于专业社团的活动开展。

总之,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 高职院校学生在对学生专业社团的选择上认识较为清晰, 并能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社团骨干和指导教师的存在对于专业社团的发展较为重要, 多数学生可以平衡专业社团活动和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 社团活动不会对学习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加强学生专业社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情况, 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新媒体宣传学生专业社团宗旨、活动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专业社团, 积极宣传社团文化, 以其专业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 使学生有兴趣参加到专业社团中来。

( 二) 实施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制, 结合专业背景、兴趣爱好, 加强考核。为保证专业社团富有生命力, 学校需要选派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 使社团按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以保证社团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

( 三) 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 通过“社团公开课”等活动, 保证学生自愿选择社团, 参加社团活动, 并对参加社团的学生给予学分。学分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专业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良好的专业社团氛围。

( 四) 因地制宜, 突出专业社团的优势, 分类安排社团活动场地。高职院校里普遍都有设施完备的运动场所, 有召开学术会议的多功能报告厅, 有设备先进的各类多媒体教室, 若能够对这些场地设施加以利用, 能够让有着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欲望的学生们合理使用, 这将极大促进学生参与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 五) 注重队伍建设, 培养优秀学生专业社团骨干。为保证专业社团富有生命力, 社团内部应着重培养相关学生工作人员作为社团骨干, 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为社团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社团发展研究 篇10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一部分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发起、自发组织、自己管理、自由参加的群众性体育团体, 学生根据协会章程, 自愿报名参加, 缴纳一定的会费, 民主选举管理人员, 它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体育和校园文化的产物,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社团能够协助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 研究衡水学院体育社团活动, 加强相应的管理和引导, 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衡水学院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查阅近80篇相关文献资料, 为本文提供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对衡水学院社团发放问卷200份, 有效问卷182份。

2.2.3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 2003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衡水学院体育社团包含的体育项目的分析。

调查显示, 衡水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武术、拳击、跆拳道、散打、街舞、轮滑、太极拳、棋艺等项目的体育协会、俱乐部社团。另外, 还有一些裁判协会、单项体育沙龙等。从调查看出, 男生选择的体育项目排在前列的篮球、足球均是对抗激烈、运动量大、技术要求高的球类项目, 并且这些项目还具有能让参与者充分展示运动才能和运动想象力的特点。女生选择的体育项目则更多地体现出休闲娱乐、健身、时尚的特点, 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跆拳道等。

3.2 体育社团在衡水学院社团中所占比例。

调查显示, 有43%的学生参加了体育社团, 在所有社团中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所占比例较大。在体育社团会员中, 男生占会员总数的76.7%, 这说明男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积极性高于女生。

3.3 体育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分析。

社团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和周日, 每次活动1—3小时。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体育社团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有些体育社团一个学期组织2—3次集体活动。衡水学院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讲座、会员交流会、各种比赛、技能培训、运动技能表演、商业活动等。

3.4 衡水学院大学生加入社团意图的分析。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动倾向。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呈多样性, 大多数学生因为体育本身的魅力, 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乐趣。还有较多学生因为想扩大交际范围和缓解学习紧张来参加体育社团。大学生远离家乡进入大学, 内心深处渴望与人交往、交流, 同时缓解压力, 选择体育运动来释放自己, 因而在选择体育社团时占了较大比例。另外, “扩大人际交往”、“增进健康”、“掌握健身技能”的动机分别列三、四位。只有5.6%的学生认为加入体育社团是“为了打发时间”。

3.5 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及器材的分析。

场地与器材是体育社团组织与开展活动的物质前提, 也是体育社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调查显示:武术、跆拳道、轮滑等活动占用场地较少, 但学校也能提供场地。而像网球学下场地较为缺乏。社团活动的器材一般有社团提供和学生自备。总体看来, 院校体育场地较足 (除网球场地之外) , 但器材紧缺, 影响了体育社团的发展。

3.6 对体育社团经费的分析。

经费问题是社团活动和发展的保障, 甚至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 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一是由学校拨款, 占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的34%;二是由会员交纳会费, 占来源的58%;三是寻求企业赞助。此外, 在体育社团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中, 还会根据活动的内容、形式、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会员收取一定的活动费。因此, 经费很可能成为影响体育社团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甚至影响到社团的生存与发展。

3.7 校方、学生对体育社团态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 学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表示支持和赞同, 学校还给予体育社团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 鼓励体育社团的发展。而有些学生认为体育社团可有可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是体育社团的宣传不到位, 会员不能理解体育社团的宗旨和活动意义;二是社团活动形式单一, 会员对社团所举行的活动不感兴趣。

4. 发展途径

4.1 推广体育社团, 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学生对体育社团的兴趣。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学生会掌握科学的健身理论与健身方法,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对体育社团的兴趣。

4.2 加大体育社团在学校社团中所占的比例。

加大宣传体育社团的益处, 增加对体育社团的兴趣, 进而根据学生的需求, 开设新的体育社团项目。

4.3 加强学校、各系相关人员对体育社团的管理。

提倡由团委和体委协作, 对体育社团统一管理, 使社团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这是社团发展的必然要求。

4.4 丰富社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

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及多元化, 吸引更多的会员的加入。

4.5 完善大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及器材。

逐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社团自身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多渠道筹集资金, 购进平常开展活动所用器材。

4.6 扩展经费来源渠道和资源共享。

扩展经费来源, 一方面要让学校主管部门拨取更多的经费, 另一方面要加强横向联系, 向外界拉赞助。

摘要:本文作者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衡水学院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研究, 对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内容、场地器材的配备、活动经费的来源等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制约衡水学院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瓶颈, 为更好地发展衡水学院体育社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衡水学院,体育社团,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杰.怀化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第27卷第5期.

社团发展研究 篇11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迅速发展,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又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种社团的出现、发展及壮大令人高兴,但社团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我们留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文章介绍了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现状 问题 思考

一、湖北省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特点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湖北省七所重点本科院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其中涉及到84个社团组织。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具有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社团种类不断丰富的特点,缘于不同的兴趣动机,学生们组成了不同的社团,其主要类型有:学习型社团、文娱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社团等。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社团干部、社团干事和非社团成员对“希望加入的社团组织”的选择基本一致。大学生希望加入的社团主要集中在公益实践和学术科技这两类上,其中公益实践类的社团(占30%以上)最受同学青睐,因为公益实践类的活动不仅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得到自身能力的锻炼,还能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回报社会。其次是学术科技类的社团(约占25%),此类社团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说明同学对知识扩展的积极性高及对科学文化的关注大。对于就业创业类的社团(16%左右),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也比较高。相对而言比较少的是理论学习和网络信息类的社团,分别只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

如表1,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不但能获的专业方面的技能,也能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如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而且,大学生对社团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由注重文艺体育类活动逐渐向重视学术科技创新、公益实践、网络信息等过度。当前就业、创业型的社团组织发展尤为迅速,比较受同学的青睐。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湖北省高校中就业、创业型的学生社团组织甚至与就业创业相关的社团组织还比较少,仅占到约2%,难以满足同学们要求。

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现在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阐述: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自身发展条件。学生社团组织的外部发展环境中主要体现在:1、学生社团组织的资金和活动硬件设施等受限。高校在资金支持以及活动硬件设施等资源方面对社团分配不均,导致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2、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缺乏相应的指导。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缺乏必要的指导,几十个社团仅有一名专职或者兼职指导老师的现象比较常见,社团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使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偏离最初的办团宗旨,不利于学生社团做好骨干培养工作。在学生社团组织内部自身发展条件方面主要体现在:1、同学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下降。首先,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时间不固定,与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冲突。其次,社团活动的高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创新形式。另外,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维系社团成员的感情方面所做工作不够,致使社团成员归属感不强。2、学生社团组织形式主义严重。 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啃老本”局面,社团活动只换形式不换内容。3.学生社团组织骨干培养不足。在调查的学生社团组织中,学生社团组织骨干成员流失,因人废团、人走团灭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部分社团存在“官僚气”重的现象。

三、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学生社团组织整体呈现健康、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同时,还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使高校社团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社团运作体系,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从培养社团成员能力角度出发,组织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吸引社团成员的有效参与。社团活动要切实从社员的兴趣出发,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活动的竞技性,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在活动设计上提倡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同时培养社团成员,尤其是社团领导的创新能力,让更多的社团成员参与到社团的发展中来。另外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组织应该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活动内涵。

2.高校给予学生社团更多支持。高校的团委组织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鼓励创新,鼓励社团的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和活动的水平,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并以此为基础为其他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支持。

3.制度层面注重规范性,保证社团活动更有序地开展。高校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资助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把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和贯彻上,加强学校社团的日常管理,不断拓展社团发展新思路,鼓励和扶持一批优秀社团,努力提升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尤其是在活动的创新方面,使社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社团活动更加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姜卫.浅论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

[2]丘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思考.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对策

0 引言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跟上社会开放、多元化的步伐,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科学素养。而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化建设这一实质性任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势头兴旺,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大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大学生服务。

1 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形成,自愿参加和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大学生社团的规模和类别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根据其性质和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以丰富知识为目的的学术类社团,如数学建模协会、英语协会、科技协会等;二是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专业技能的文艺类社团,如文学社、书画社、读书协会等;三是以服务学生,提升道德素质为目的公益类,如爱心社、青协、青志联等;四是以娱乐、锻炼身体为目的的社团,如篮球社、街舞社、摄影协会等。社团成员多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体,主要以交朋友、学习技能、兴趣娱乐为目的,大多数学生社团规模较小,不能独立承担大规模的活动等,活动经费有限,需要借助相关方面的扶持,而且较多依赖社团成员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感。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集中的问题。

1.1 社团建设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活动内容重复

多数社团刚成立没几年,没有稳固的基础,且社团的发展主要依靠成员们的参与,而社团的中坚力量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当学习与社团活动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学生会比较倾向于学习,很少有人能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活动场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社团需要通过举办活动扩大其影响,高校会有专门为社团活动提供的场地,譬如大学生活动中心、青春剧场等,但经常无法满足社团的需求,发生冲突,严重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很多社团每年通过举办所谓的传统特色活动维持其影响力,活动方式大同小异,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最终不利于社团的长久发展。

1.2 社团内部管理松散,缺乏活动积极性

目前许多社团特别是兴趣社团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降低学生入社团的门槛,一般都是交个会费就能加入社团,成员们的素质无法保证。而且离开社团也具有随意性,一旦失去兴趣或者是不想继续待下去就可以自由退会,并不需要任何程序,社团结构具有松散性,而且部分社团管理和考评体制不完善,存在着大量不公平的现象,严重挫伤成员们的积极性,成员流失率较高。学校社团基本都挂在校团委下面,由社团联合会代替管理,但是校团委本身就肩负学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能投放到社团事务上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对活动的审核和关注度都不高,导致社团产生懈怠心理。再加上社团本身管理和激励机制松散,在举办活动时,大家积极性不高,相互推诿。

1.3 社团成员对社团的了解程度不高,缺乏高度的组织认同感

有部分学生在加入社团时并不了解这个社团或这个部门的职能及其管理制度,仅仅是随大流,社团缺乏文化积淀,有些社团领导者还缺乏感召力和领导能力,导致社团缺乏凝聚力和高度的组织认同感,继而活动水平不高,不利于长期发展。刚进社团大家可能充满热情,在发现现实与想象的差别之后,或受到周围成员的影响,将会逐渐失去兴趣,做事情也会越发懒散。没有凝聚力和组织认同感,社团就不能持续发展。

2 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代表着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反映了社会的潮流,而社团中存在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团的长期发展。因此需要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强对其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建设。

2.1 保证社团以及成员的质量,宁缺毋滥,注重社团文化的建设

种类繁多并不代表社团发展好、发展快,效果和质量才是检验发展好坏的标准。在建设社团时需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现实状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那样社团发展才能长久。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社团特色,是社团凝聚力的源泉。社团文化还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励大学生直面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念,有助于加强社团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认同感。因此,加强社团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活动空间和资金不够,活动设施匮乏,阻碍了社团往更高水平发展。而必要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充足的活动经费是社团发展的保障。许多社团为筹措资金,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外面拉赞助,为企业商家做广告宣传、推销产品,校园里充斥着商业气息,甚至这些举动取代了本应实施的活动的地位。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社团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平时可以利用社团的特色和成员们的才智去开展义卖活动或者在学校里帮忙修电脑小问题之类的活动获取一定的经费。其次,学校应该提供足够的经费鼓励其发展。

2.3 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

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社团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作用,监控管理社团活动,按照严格的制度审核社团的申报、成立和注销,并制定明确高效的考核制度。加强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与考核激励制度也不可忽视,社团内部的考核激励制度影响着成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制定合理具体的管理章程做到有章可循。社团的领导者还要带领成员们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调动成员们的积极性,保证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余洪.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66-67.

[2]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3]徐明波,吴真.大学生社团建设路在何方——浅析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6.

上一篇:房屋建筑的通风设计下一篇: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