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4-07-17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共10篇)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1

[摘要]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相关社团负责人、部分社团成员的实地调研,对南艺学生社团发展的状况作了一个初步性分析、归纳和总结,对现行社团活动成功的组织领导方式与方法作了概括总结;对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些因素做了整理,并结合自己从事社团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发展社团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继续发扬南艺社团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继续在组织机构、发展理念、完善机制、改造硬件设施等各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更好促进我院学生社团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现状;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社团不仅仅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加速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及为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一、南艺学生社团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社团基本类型和学院分布状况

近三年来,我院学生社团迅猛发展,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工作呈现可喜的局面,特别是社团巡礼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了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也成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平台。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学社社团122个,其中一级社团9个,二级社团113个。

根据我校社团组建的现状,可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人文类社团,主要指以繁荣校园的人文气息,沉淀校园的文化精髓,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为目的组建的社团。如:艺友集藏协会、黄瓜园文学社等,共计31个。

(2)学术类社团,主要指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较紧密的,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的社团。一般分为专业型和研究型两种。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团、大学生管理实践社、英语协会等,共计42个。

(3)公益类社团,主要指以宣传先进公益服务理念,服务同学,服务社会为目的而组建的社团。如: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健康青春”红十字协会、环保协会等,共计24个。

(4)体育类社团,主要指为创造最大的体育运动空间,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为目的而组建的社团。如:体育协会、乒乓球协会、棋艺社等,共计25个。

(二)学生社团的活动状况

现在南艺社团活动如火如荼,社团巡礼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而且,这样集中体现社团发展状况的大型活动,不仅是一个竞争的舞台,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每一次社团巡礼的活动中,总能出现新的亮点,总有新的进步,总有新生力量。社团巡礼已经成为我校社团发展成果集中展现。

而且,我校现在每周都会有不同的社团活动,形式各样,异彩纷呈,体育类社团基本周末都是定期活动;公益类社团根据社会和学校情况的变化,不间断的开展;学术类社团是最为活跃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场次也较多;人文类社团相对比较固定,但社团内部活动却有声有色,这些都有力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学生社团的管理状况

目前,学生社团的成立要通过学院团委和二级学院团委联合审核审批,有力的保证了社团的良性发展。学生社团的招募方式主要有“学生个人自由报名”和“社团内部成员推荐”两种主要方式。日常组织结构最主要的形式是“负责人—部门--成员”的三级制。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来看,学生社团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有自己的章程,内部规章制度很完善。从指导老师的配备来看,每个社团都有一或两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引导社团发展,保证社团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学生社团发展的新特点

学生社团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对其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因其成员文化结构、活动范围、方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的社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我校学生社团除了具备组织形式的自发性、群体目标的整合性、社团成员的广泛性、体制结构的松散性、活动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艺术院校自己的特点:

1、社团发展迅速,种类繁多。

2、社团创新能力强,活动丰富。

3、社团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4、专业特长在社团得到充分发挥。

二、促进南艺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社团组织机构

1、成立社团指导与管理委员会,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直接领导。

2、设立社团发展规划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加强理论指导和研究。

3、设立二级学院社团联合中心,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二)优化社团管理思想与理念

所谓思想和理念的优化,是指社团作为学校大学生正式的群众团体,其作用、地位在得到学校各级各类部门的承认和认同的基础上,以鼓励、支持、引导、服务的理念为主,着力建立稳定的社团文化传承机制。

1、强化服务理念。

2、确立以政策指导为核心的管理方式。

3、培育社团文化为主,强化文化立社。

4、强调学分激励为主。

(三)健全社团发展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强化合作意识。

3、健全考核机制,注重社团质的提高。

4、完善社团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5、建议建立健全信息机制,促进有效沟通。

6、健全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维护社团负责人利益。

7、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8、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实现传统组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互补与结合。

(四)改善硬件设施条件

1、社团办公场所

社团应设立专属独立的办公场地,方便社团领导骨干办公和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办公场所的相对固定无疑会使社团更具规范性,使社团各项活动的运作更加流畅高效。

2、社团活动场地

相对来说,社团活动场地是固定,也是不固定的。固定的是必须有一个承接活动的场所;不固定的是依活动的性质和需要而即时安排的:

一、活动场地的申请渠道一定要明晰流畅,场地的申请安排一定要高效快速。

二、所申请活动场地一定要符合相应活动的要求,如:场地面积、音箱配置、灯光条件等等。我校可以根据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专门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规范管理,有效使用。

(五)完善社团资金管理,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社团的发展,活动档次、规模都受社团可支配资金的限制。一个社团的兴衰也常常受资金所限,资金是社团发展的土壤。

1、资金的筹措是应该多元化的,渠道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2、完善监督方式。

三、结语

通过对我校社团的部分调研走访,发现了我校社团发展的积极措施,这些是每个社团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对于社团内外部存的某些问题,也是期待致力于社团发展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共同解决的,学校领导也已经召开多次会议进行研究讨论,社团发展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现在学生社团正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相应的文件、政策也在制定中;在硬件设施和资金上在竭尽全力的改善和扶持。而社团也开始注重内部组织形式、活动方案、会议总结等各个细节完善,不断的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新模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工程,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练,在实践中历经风雨,稳步前进,慢慢成长、成熟、壮大起来,真正建设成为学生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课堂上小学生的倾听习惯有待尽快形成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从不开小差, 不做小动作, 不讲悄悄话的学生仅占全体学生的33.6%左右;偶尔开小差的约占52.4%;很少认真听的约占5%。这是对学生整体现状的问卷调查, 从这个调查中发现班级中能够倾听的学生不是很多。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孩子数学课堂的倾听现状, 笔者还利用数学教研组进行数学课堂教研的机会, 让数学教研组成员对某个班级的数学课进行课堂到课后的跟踪了解。在听了五年级的数学课后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1) 课堂上, 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 (2) 你感觉到这个时候倾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果发现:能够认真倾听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新知识, 这比较客观地说明孩子们还是能够认识到新知识的重要性的。当然, 这也包含着其他方面的因素, 不少学生就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认真听讲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不是那么良好, 实际上也就比较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我们不去巧妙地转化小学生的倾听习惯, 从一定角度去说学生是不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的, 也不能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得以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可持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上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性。所以, 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上小学生倾听习惯必须尽快形成。

二、课堂上小学生倾听不良的归因探求

凡事都事出有因,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倾听不良也同样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原因。譬如我们专门对那些不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了比较科学的问卷调查, 结果我们惊讶地发现:小学生之所以不去倾听,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 而相当多的学生客观原因还往往大于主观原因。有学生这样说:“老师讲的内容我已经懂了”;也有学生比较直接地说:“老师讲的内容我连听都听不懂, 听不听还有什么用呢”;当然也有学生把不认真听讲的原因归罪于一时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良上。也有一定的学生说是自己也想倾听, 但就是有时管不住自己。

这是对教师授课层面的调查, 小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层面上倾听同学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有不少学生就很干脆地说:“那是因为我们不少同学表达不清楚, 很少同学能够说得清清楚楚的, 对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有帮助, 有时候不少同学的发言还不如我们, 听后反而增加了我们的不少烦恼。”也有的学生这样去表述:“有的学生胆量很小, 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小心翼翼, 十分害怕自己的发言在老师和学生面前丢了相。”更有学生这样去回答我们的问卷:“听学生的不如去听老师的。”

学生的表述应当是学生的内心体现, 这给我们的思考应当是多端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我们是否都应当去考虑让学生听得清楚和明白, 甚至也应当让学生形成一种颇有艺术性的享受呢?更需考虑的问题是: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善于表达、勇于表达, 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声音洪亮等习惯, 都应当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快而又逐步形成的。

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离不开倾听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上, 应当说小学生变得比过去要活跃得多了, 他们在课堂上的胆子似乎更大了。究其原因, 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如果我们做出这样的设想:把那些没有养成认真倾听习惯的学生变得认真倾听了, 那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呢?笔者曾对自己的数学课堂做过这样的记载 (是依靠学生记载以后做的一种汇合统计) :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 尤其在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实践后, 经过一定的探讨解决了数学问题, 形成了数学思想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各种交往听占41%, 说占33%, 读占16%, 写占11%。这是比较有效甚至是高效课堂的统计数据, 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 学生学习数学倘若有一半的时间在听, 那么他们所获取的知识就多, 所发挥的思维就有效, 形成的数学思想也就显得十分丰富。对此, 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听”显得更为重要。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 “会听”都是必要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 但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 却有不少同仁忽略了这样的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是那样的迅猛, 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 倾听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我们特别要将数学课堂主要以书面练习的训练适当地向学生的倾听训练做出一定的倾斜, 不能再让倾听技能训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被遗忘的一角。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象为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对其社团的发展现状和可能影响他们发展的某些因素进行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一些期刊和论文等研究文献里的观点进行归纳统计,然后加以整理和分析之后作为论文的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在论文调查的展开上,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问题的采集,给体育社团的成员发放100分问卷,并对所收上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

3.数据统计法。依据发放回收的问卷调查情况,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結果。再对得出的结果加以分析,为论文的结论做出理论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类型。到现在体育社团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类,只有运动项群的分类,大部分的爱好者都会以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对这些社团分类。根据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实际情况在表中采用如下分类方法(见表1)

根据表1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宜春学院的体育社团有9个。如表1,在这些分类中,可以发现篮球裁判协会和大学生足球迷协会归为运动兴趣类社团,因为这两个项目不属于那种球类和某种运动项目。但是这两个项目都能够培养学生对篮球和足球的认识和兴趣。虽然轮之舞轮滑协会(方便叙述以下简称轮滑协会)和定向运动协会只有一个,但还是把它们划分成两大类里,便于区分。

2.宜春学院体育社团成员的构成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中显示,男女比例实际上是严重失调的,在91份问卷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达到63%,而女生只有37%。由此可以看出来,学院的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女生兴趣度不高。

3.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社团活动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社团都能够保证每周都开展活动,并且有的社团活动频率已经高达一周四次以上,这是一个社团运营的灵魂脊髓。活动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周末或者课余时间。但也不难发现,有些社团的活动频率是相差很大的。在对一些干事的访谈中得知,这种活动频率和活动所需场地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球类协会和定向运动协会对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就会要求比较多或者高,所以活动次数无法增多。总的来说场地是否充盈也是影响活动的一个因素。

(二)宜春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宜春学院场地设施条件对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好与不好,与其所拥有的经费有关,场地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一个体育社团来说,有没有充盈的场地来支撑就注定着这个社团未来的走势。社团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在社团的管理中,得到一个关于场地使用的问题:有一些场地在课余时间是不对外开放的,如果想进去练习或者开展活动都是必须缴费的,那么就使得社团对经费方面的不充盈很尴尬。

三、结论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篇4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 21.08% 15.13% 17.59% 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 43.23% 46.50% 46.33% 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 31.37% 25.17% 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 7.01% 10.91% 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500-1000元 3.66% 5.57% 1.56% 15.71%

1001-2000元 30.97% 34.08% 28.29% 55.71%

2001-3000元 36.99% 29.14% 33.41% 18.57%

3001-4000元 17.85% 19.27% 21.60% 8.57%

4001-5000元 5.59% 6.69% 7.57% 1.43%

5001元以上 4.95% 5.25% 7.57% 0.00%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 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 23.44% 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40.11% 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 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 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 广州

民营企业 2.93% 7.58%

国营企业 27.29% 14.39%

外资企业 36.26% 43.94%

私营企业 6.23% 1.52%

合资企业 6.59% 9.09%

政府机关 16.30% 18.56%

自主创业 4.40% 4.92%

(3)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北京 广州

北京 56.04% 0.76%

上海 11.72% 5.68%

广东 4.21% 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 8.42% 9.85%

中部地区 4.21% 0.76%

西部地区 2.93% 0.00%

暂没有考虑 12.45% 8.71%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 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 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 一般满意:47.91% 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 不满意:0.99%

(3)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 201-300人:2.58% 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 11-50人:40.76% 10人以下:35.79%

(4)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确定:11.13% 基本不变:25.45%

有所减少:28.03% 有所增加:35.39%

接下来就对2006年整体的情况再做个统计:

1.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09%

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适合的工作信心不足:28.8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2.96%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0.08%2.“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先就业再择业:44.21% 先择业再就业:13.95%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13.39% 车到山前必有路:13.11%

期望就业形式好转:6.835 茫然失措:4.04%

焦急:3.35% 其他:1.12%

3.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外资企业:29.85% 国营企业:25.80% 政府机关:15.20%

合资企业:10.32% 民营企业:8.23% 私营企业:6.42%

自主创业:4.18%4.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5001元以上:3.49% 4001-5000元:3.91%

3001-4000元:11.30% 2001-3000元:37.52%

1001-2000元:40.45% 500-1000元:3.35%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24.69% 广东:21.67%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

上海:10.74% 中部地区:9.62% 西部地区:7.39%

暂没有考虑:9.34%

6.06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最后得出的结论:a.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b.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c.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d. 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a.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c.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d.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 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5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财政部从1988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明确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理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涌现了大批会计电算化的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

(四)会计电算化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权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的管理工作制度。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可以及大的发挥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主要是事后核算的影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多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能力的现象。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现阶段的状况

为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会计师改革已迈出了稳健而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也应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了WTO,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会计会场也应是如此。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时间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展了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纺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

(二)会计电算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怎样的问题呢?是什么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普及程度不高

2、会计人员的素质低

3、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1)网络安会问题突出

(2)“无纸化”的风险

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篇6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对社团产生归属感,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宗旨观念能够得到成员内心的首肯,对成员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系别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会员从中受益。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加入某一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尤其是一些科技类社团,许多会员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较强,如计算机协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科普协会的电器维修能力,这些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促进专业学习,更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胜任工作岗位起到重要作用。

4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使得学生社团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上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另外,学生社团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锻炼交往能力,社团走出校园开展活动有利于提高会员的社会化程度,所以对于培养社团成员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5社团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竞争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和诸如心理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学生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二、高校学生社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社团的状况良莠不齐。有些社团规模大、会员多、活动好、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而有些社团却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面临退出舞台的尴尬局面。

2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不大。一是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善,不按章程办事,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等较为混乱。二是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表现在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够,出主意、出点子少,指导老师亲自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不多,基本上任其发展;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不够,学生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缺乏批评、缺乏及时地纠正整改:对学生社团的激励不够,学生社团和社团会员做出了成绩,不能像其他领域有业绩的集体和个人一样被学校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动力,挫伤了学生对社团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发展的物质条件较差。首先是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场地不足,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再次是社团活动的设备奇缺,如艺术团没有乐器、演出服,文学社没有图书资料等,很多社团活动都需要会员自带设备、资料才能开展起来。

4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较低。社团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没有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规范性,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另外,社团活动也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还有一些社团盲目地开展活动,不注意与社团自身的性质相结合,比如文学社开舞会、搞野炊等,浪费了有限的活动资源。

5学生社团的会员素质不高。有的学生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加入学生社团的,加上有的学生社团招生时为了多收会费,只图会员数量,不看会员质量,不对照会员条件认真考核会员资格,招生时热热闹闹,招生后冷冷清清,很多会员有其名无其实。会员” 素质不高,必然影响社团活动的水平,活动的水平上不去,反过来又打击会员的积极性,导致会员流失严重,如此恶性循环,社团规模逐渐萎缩,社团形象受到损害。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对策

1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加强管理为保证。一是要形成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出台管理办法,建立表彰制度,完善一套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的机制,并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建设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当中:二是有必要成立校一级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接受团委部门的指导,负责全校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协调、筹划、落实、考核、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整合社团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慎重成立新社团,要考虑该社团的成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育人工作,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学生的成才需要,是否在学生中有生存的土壤,而不能仅仅照顾少数同学的热情就盲目成立新社团。同时要重点扶持有校园特色、有文化底蕴、有深厚传统的学生社团,以它们为龙头促进学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而对一些管理混乱、活动开展不正常、已经失去了生存价值的学生社团要舍得忍痛割爱,坚决停办、注销,实现学生社团的新陈代谢。

2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理事会班子建设为核心。理事会班子是学生社团组织的灵魂,是学生社团得以继承传统、发展壮大的关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社团理事会成员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挑选出真正有业务技能、有组织管理能力、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同学来担任社团理事会的职务,对业绩突出的社团负责人要等同学生干部的奖励予以表彰。同时,社团每一届事事会不仅要努力做好自己在任期间的工作,也要关心下一任社团核心成员的培养,以保证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3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抓好会员的招收工作为突破口。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来自会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会员才能运作高水平的社团活动,也只有高素质的会员才能扩大社团影响、树立社团良好形象。因此,社团会员并非多多亦善,而是要看会员是否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和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观念以及奉献意识。抓好会员的招生工作,是把好会员质量的第一关。要在会员招生前,结合社团的自身特点,结合开展社团活动的实际需要,科学核定招生名额。招生时要认真做好会员资格审查,确保生源质量,宁可少招一点,也不可吸纳滥竽充数者。同时,要重视平时对会员的关心和培养,引导会员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按照社团《章程》的有关规定,对会员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会员的奖惩制度。4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提高活动层次为着力点。首先,学生社团活动要做到全校一盘棋、全年一盘棋,加强活动的汁划性、有序性和规范性,做到宁精毋滥。其次,要重视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筹划、设计、包装,在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上下功夫,保证活动效果,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再次,要充分调动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设计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时要考虑会员的需要和喜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会员,要给予奖励并在其学习成绩中计入一定的学分。另外,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社团聘请专职指导老师,建立对指导老师的工作考核制度,为指导老师计算工作量,按教学工作量的标准发给指导老师适当的劳务津贴。

5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改善物质条件为基础,一方面,学生社团要精打细算,使用好有限的会费资金。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每年要有固定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专款专用;要创造条件建立“社团之家”,为学生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集会场所,要在社团活动的开展、场地的使用、指导老师的聘请等方面为学生社团开方便之门,营造学生社团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6学生社团的发展要走创新之路。一要拓宽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尝试“开门办团”,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杜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二是要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怎样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的各种信息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要探索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学分互换,高校交流,学生发展,建议

一、背景

当前世界, 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以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促成了教育的全球化, 而教育全球化必将促进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共享也将推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高校间的学分互换打破了教育领域的封闭状态, 使受教育者具有更多接触到其他教育资源的机会, 使资源共享变得更加容易。它的出现与发展正是教育合作与分工的重要体现, 是教育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大背景, 结合学分互换制度引进后高校互换的相关情况, 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活动。我们旨在通过对现状的剖析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高校学分互换开展及高校交流深入发展的措施, 希望能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献绵薄之力。

二、高校学分互换的现状

在我国, 部分高校通过签订合作办学意向书进行教学内容或课程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 打破地域的局限。我国首批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9所“985工程”高校为了共同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与交流协议书》。这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以及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是一个有益的举措。

近几年来, 各大高校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在诸如教学等领域产生了一些合作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在相邻的学校间或“大学城”内开展合作, 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分互换制度, 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相当一部分合作项目与尝试都难以取得应有的预期效果。

三、高校学分转换制度存在的问题

1、模式单一

地域优势不明显的学校, 其学分互认模式和内容都相对简单, 往往仅局限于课程学分互认互换和对外合作交流学分互认互换两种形式。而一些高教园区的学校, 虽然其校际间交流条件相对成熟, 但因各种原因如所谓的“学分不等值”和资源利用成本等影响, 其优质资源仍然不能有效地被共享, 只有部分公共选修课可允许跨校修读参与学分互认, 学分互认互换进程进展缓慢。

2、运行机制不畅, 制度不健全

规章制度缺乏, 运行机制不畅是高校学分互认互换建设工作难以开展、不顺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如某些高校在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纲领性地提到“学生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获得的学分可以转换和认定”, 而具体学分转换和认定走什么程序, 谁来认定, 哪些学分可以转换和认定等等都没有具体的制度和实施细则来规范和管理, 只制作了几张简单的表格让学生申请, 管理琐碎不成体系。

3、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支撑

由于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学分互换制管理刚刚起步, 学分互认互换建设在推进整个学分制进程中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 管理手段建设相对滞后, 学分互认互换模块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从不同渠道如校内辅修或跨校选修等获得的学分被学校认定后, 其结果只能通过从对方部门或学校提供的纸质结果传递, 然后由管理人员录入教务管理系统。正是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共享程度低, 才使得校际之间、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 学生过程管理和监控缺乏, 结果管理也成为半手工状态。

四、促进高校学分转换制度更好发展的建议

1、完善学分制改革, 建立合理的选课制度

我们应该在保障学生选课权利、提高学生选课能力的过程中, 可以随着校内跨专业、跨学科、跨校区选课操作的不断成熟, 适时地拓展校外的优质教学资源, 采用各种合作形式开展跨校选课和学分互换, 这既是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办学效益的方法, 也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好教学服务的路径。

2、发挥地域优势, 因地制宜开展学分互换

学分互换中最容易同时也是较为经济的选择就是在同城之间的高校开展学分互换。校际之间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 实施包括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图书资料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内优质资源共享, 一方面可以弥补部分高校因办学经费紧张带来的资源短缺的局面, 另一方面具有优势学科和优质资源的高校既可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又能发挥和创造最大效益, 使学生也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选择权, 如学生在外校选择优势学科课程听课、借阅图书、做实验等, 其课程学习成绩学分可以作为本校课程学分来认定等。

3、建立学分互换管理体系

学分互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政府和高校加强沟通与合作:高校应在探索中实施, 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科学实用的管理方式。而政府在负责建构统一的资格框架结构、管理学分认证体系、编制指导原则、制定运行规范后应建立适合地方性试点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全国学分互换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

五、总结

三亚会议业的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篇8

【关键词】三亚;会议业;旅游业;SWOT分析

引言

会展业作为新兴现代服务产业,在加强经济贸易交流、扩大消费需求市场、带动会展产业升级、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亚的会议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会议业发展基础较薄弱;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高等院校的会展教育落后,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亚会议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会展业的基本概念

会展业是指现代城市以必要的会展企业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支撑,通过举办种类繁多的会议和展览会,吸引大量的观众、参会者、参展商、贸易商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等,以此拉动城市旅游、餐饮,酒店住宿、交通、广告、印刷、特产等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性产业。【1】

2、三亚会议业SWOT分析

2.1 竞争优势(strength)

2.1.1自然资源。三亚地处北纬18°,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5.5度、森林覆盖率达到64%、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前列,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将会议地址选在这个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让与会人员在享受碧海蓝天的同时,又能让疲惫一年的身心得到解放。

2.1.2旅游资源。三亚是海南省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5A级旅游景区有南山旅游文化区、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还有人们熟知的天涯海角、亞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等。这对众多公司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在会议之后都伴随着奖励旅游,也极大的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对优秀的员工是鼓励,对其他员工则是激励,要在新的一年,厉兵秣马,再创新的辉煌。

2.1.3会议酒店资源。三亚目前拥有数量众多的星级酒店,这对选择召开年会的公司以及各行业协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吸引源。其中三亚国光豪生度假酒店、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三亚亚太国际会议中心具备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接待、周到的服务等,已成为国内著名的会议中心之一。

2.1.4政治优势。2011年11月2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会展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原则”,成立三亚市会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对会展企业的服务、协调、监督、自律作用,保护会展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2.2 竞争劣势(weakness)

2.2.1会议基础设施薄弱。三亚缺乏专业的会展场馆,没有能以会议或展览功能为主的会展中心,这也导致三亚难以组织更高级别的大型会议。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是三亚目前唯一的会展中心,展馆总面积13000平方米,容纳4000余名观众入场观看表演。

2.2.2缺乏会展专业人才。三亚缺乏会展专业人才,会展业、奖励旅游都处在人才匮乏的状态,“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兰花博览会”、“海天盛宴”以及“环海南岛自行车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都从三亚各高等院校选出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是他们的出现暂时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琼州学院于2011年开设会展专业,现有专业学生180余人,三亚学院也于2007年开设会展专业,这两所本科院校开设会展专业的时间较晚,专业教学力量不足,在校企合作方面也缺少经验,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不足以改变三亚缺乏会展专业人才的现状。

2.2.3缺少专业的会议公司。三亚缺少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服务理念的会议公司,也缺少优秀的会议管理人员,现有的会展公司数量小、规模小,也有一部分直接由旅游公司下设的会展部门组成,专业化程度较低;星级酒店有专门从事会议执行的部门和相关人员,并没有专业的会议公司对会议进行全面的策划、组织、执行,只有形成一套整体的实施方案,才能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参会人员感觉到舒心。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旅游业的发展。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服务经济体系,从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完善旅游业发展布局、加快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强化旅游管理等五各方面提升旅游国际化程度和城市知名度。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的星级酒店、较完善的旅游业配套设施等因素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各大公司,他们把三亚作为年终会议的首选城市以及奖励旅游的目的地。

2.3.2交通条件的改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目前已开通201条航线;海南岛环岛高速、三亚绕城高速均已全线正常通车;海南东环高铁通车运营,海口到三亚仅需2个小时,极大的改善了出行条件;海南西环高铁也正在加紧建设阶段,预计2015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

2.4 威胁(threat)

2.4.1省内会展城市的发展。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交通中心,市政建设较好,相关配套设施齐全;琼海市博鳌镇已经凭借“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以及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成为高层会议、专题会议的热门举办地。

2.4.2市场缺乏监管。三亚相继出现了“天价客房”、海鲜市场“暴力宰客”等问题,另外“黑车”、“黑导游”、“黑价格”等负面新闻,也让三亚的城市形象受损,会成为影响各大知名公司选择会议的会址和奖励旅游目的地的不利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酒店资源,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上升期,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使三亚会议业的发展也较为迅速,但大型会展中心、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无法达到专业会议的要求,三亚会议业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为之付出努力。

3.2 建议

3.2.1加强行业规范,注重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可根据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经济格局、城市建设规划,对会展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加强城市形象的宣传,提高城市知名度,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兴建大型会议中心,能满足各类会议及展览会的举办要求。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对会展企业的服务、协调、监督、自律作用,保护会展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3.2.2加强校企联系,定向培养人才。重视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加强与开办会展专业高校的联系,开启定向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可选派优秀定向生到会展培训机构的专门学习先进的会议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还可通过举办会展知识培训、会展策划师认证培训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2.3加强会议公司合作,提升竞争力

积极鼓励本地会议公司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的交流,可选派优秀会展人才出国考察、深造,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升服务水平;鼓励会议公司通过战略重组或兼并等方式提升公司规模,增强自身的实力,成为行业的标杆,使三亚的会议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9

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现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通过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以及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要求来实现,既有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和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入WTO 后最大的冲击不是对产业,而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冲击。农村经济时代,政府是“守夜人”;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建设;今天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环境。电子政务能使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以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式”、自律式的管理加以体现并得以实现。推进电子政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

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本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三、进度计划

10月20日-10月30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11月1日-11月16日

划分电子政务研究模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11月16日-11月30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指导教师:

年日

南艺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10

【摘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为重点,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加强锻炼以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与梦想,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繁荣学校体育学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服务,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新局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阳光体育农村学校对策建议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办发53号文件的要求,深化对“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措施、方法、手段、效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研究。目前,农村小学因为条件不具备,专职体育教师比较缺乏,即使在素质教育呼声中,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存一些教师和部分家长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怎样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农村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由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的设施和师资配备与城市学校比有较大差距。农村小学体育现状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三是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主管部门、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

二、农村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生活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从小缺乏锻炼,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

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意愿;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

2、学校方面的原因: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4、家长方面的原因: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在小学阶段只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

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全面提高师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竞赛、主题班会、班级小报评比、校园黑板报评比等等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合理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长增长学生体育健康知识。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

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三)就地取材,配置体育器材。

据相关调查显示: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形式不完善不规范;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运动氛围等。学校体育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设备基本上是空白,教学中往往是一个篮球自由活动一堂课。教学内容单一,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很少体验到快乐。因此,农村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开展好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教师要在体育设备的配置上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就地取材。巧用现有资源制作简易教具,如:学生可以自制纸飞机当飞标用,松果可以在游戏进行中作为道具摆放和传递,也可以用绳拴住做跳跳,竹子可以制作标枪和体操棒。只要教师有心,很多教学的简易器材就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

(四)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体育项目具有灵活性、实践性、趣味性,而竞争又是体育的活力元素。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大课间活动30分钟、课后活动时间,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很少开展,这种状况主要受条件限制,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因地制宜创设活动内容和体育器材。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多方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要求,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农村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体验到运动健身的不同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与生活相互联系,在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和友谊,磨练他们的意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同样能够正常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2、引进新项目,创新竞赛方法。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活力就能调动兴趣,因而引进新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可以使阳光体育活动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多姿多彩。教学中可以用各种电教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师生的视

野。更新内容和采用形式多样竞赛方法是极其重要,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了解体育项目的竞赛知识,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师生共同合作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体育健身内容很多,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编排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如最近阶段盛行的广场舞等。通过新颖独特的健身项目和竞赛项目,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参与的意识,通过活动与竞赛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有效地提高学生锻炼的效果。所以,新项目的开发引进和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是阳光体育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因素。

(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

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以确保该项工作全面落实。并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整个监测工作安全顺利。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上一篇:怎样做好工作计划下一篇:公司销售团队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