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23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共13篇)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当中,我特别注重课堂的导入,往往以比较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开发学生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为学生在和谐、愉悦、活泼、热烈的情境中,进入新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菜”,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游戏课堂,高效诵读

《触摸春天》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体会感悟。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三主三步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活动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和你们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那就请听老师指挥!叫几个同学上讲台,然后要她最要好的朋友,闭着眼睛(用红领巾吧眼睛蒙上)上来把那个同学领回去。只准用手触摸,不准说话。

2、调查那领朋友的同学:你在蒙眼走路时是怎样的心理?你现在又什么感受?

3、学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4、老师:是啊,我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那么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盲女孩安静,又是怎样去感受生活,感受美丽世界的呢?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探究质疑: 学生自学感悟,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书边用圈点将自己产生的疑问标出;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录、积累下来;

3、找出你认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4、找出课文中描写安静在花丛中表现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来?

(三)品读课文,研讨释疑:(1)学生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疑问:

1、安静是一个盲童,为什么还要整天在花丛中流连?

2、安静看不见,蝴蝶怎么能被她捉住呢?

3、“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弧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有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分组讨论、展示,品读、探究的过程

(2)、全班读1、2自然段,品析“整天”一词。(3)、分组读安静在花丛中的表现,然后叫一表演能力强的同学扮演安静,模仿她的动作、神态,观众揣摩安静此刻的内心世界。

(4)、分男女读,同学们找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男女各读一遍。

在读中理解含义,感悟道理。

(四)、交流故事,总结课文:

各组派代表讲关于残疾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在说中和倾听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五)、分层练习,巩固学习:

基础题

1、改正搭配不当的词语:

感动春光()

飞机飘飞()

身体强大()

要求严肃()

2、判断,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打“∨”

①、我仿佛看见安静多彩多姿的内心世界。

()

②、融化的冰雪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③、陈秉

正的手

钳。

()

4、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

提升题: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灵性”怎么会抓蝴蝶?

2、课文题目“触摸春天”是什么意思?

选做题

根据提示写出诗句或格言。

例句: 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珍爱生命:

(2)、热爱生活:

(3)、勤学苦练:

(4)、心志高远: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捧读课文,心绪不禁随着盲童安静 一起在春光灿烂中穿梭,感受着大自然和生命的美丽,体验着安静所诠释的生活的权利。课堂中随着孩子们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本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遵循以人为本,采用趣味教学打造轻松、高效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极力体现趣味教学和诵读教学。

我认为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趣味教学有许多种方法: 宽松和谐激趣法、赞扬欣赏激趣法、激励学生发、动手活动法、竞赛法、还有让学生喜欢你,注重个人形象、课堂身体语言,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每个学生以同等的表现机会等等。但这节课中突出的两点就是用游戏活跃气氛,以诵读走进文本。二者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中主人公的世界,似乎身临其境,文本内涵便不言而喻了。

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二、诵读教学,品读课文。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诵读的益处,谈的就是诵读的魅力。古人学习,多注重诵读,那么,什么才是诵读呢?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伤口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诵读、熟记,以理解为最终目的,这在早期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诵读中,对课文的理解就能一步步加深,尤其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的诵读,多度几遍,课文的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哲理,就凸显而出了。小学阶段加强语文诵读教学,既有利于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又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厚积语言材料。

以上就是本人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教学风格,尚不太成熟,还需不断总结。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2

数学来自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让课堂延伸、扩展到室外, 就一定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比如在教学了《利息与利率》后, 我给学生留下了“我帮妈妈存款”这样一道作业:姐姐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今年顺利考上了省里的重点高中——辛集中学, 所以, 妈妈想把自己攒下来的退休金20000元存入银行, 准备供姐姐三年后上大学用, 妈妈让我跟她去银行存款, 到了银行, 墙上的利率表让妈妈看花了眼。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 你能向妈妈推荐一款得利最高的存款方式吗?第二天上课检查作业, 学生给出的存款方案有很多种:有的先将20000元定期存一年, 取出来连本带利再存两年的定期;有的将20000元定期存两年, 取出连本带利再存一年定期;有的为了省事, 将20000元直接存三年定期;还有一名学生想出了存教育储蓄。我把银行的存款利率表出示给学生, 最后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选择教育储蓄最划算。

二、利用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能够把数学知识融于生动的故事中, 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除数和被除数末尾有零的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知道《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知道!”我又问:“谁能评价一下猪八戒?”学生甲说:“很呆!”学生乙说:“很傻!”学生丙说:“很蠢!”学生丁说:“很笨!”……总之, 全是贬义词。我说:“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猪八戒变“聪明”的故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回答:“好!”于是, 我便讲了起来:“悟空被师傅赶回花果山后, 又遇到了灾难, 于是便让八戒到花果山请悟空。悟空料到师傅无关紧要, 便让八戒在花果山玩几天, 并向众小猴介绍了八戒——自己的二师弟——众小猴的二叔。话说第二天, 八戒便带领20个小猴来到了山上, 看到了满山的桃树上满挂了一个个硕大的桃子, 他吩咐众小猴摘了一筐, 然后分给大家吃。八戒一数正好9 0个, 于是就对众小猴说:‘这90个桃子, 按20人分, 每人分4个, 剩下的1个就给俺老猪吧。’八戒怕小猴子们不相信自己, 于是就给他们列了一道算式:90÷20=9÷2=4……1。小猴子学过算术, 认为这位叔叔算得没错, 就各自拿着分到的4个桃子, 一蹦一跳地到旁边吃去了。这时悟空赶来了, 一个小猴子将此事告诉了悟空, 悟空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悟空是什么样揭穿八戒的‘小聪明’么?”同学们一齐说道:“想。”于是, 这堂课就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始了, 探知了八戒列出算式的错误过程。

三、歪打正着激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把握契机, 捕捉瞬间精彩, 理性而艺术地处理“失误”, 就能收到“歪打正着”的锦上添花的效果。

比如, 在教完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后的第二节课, 为了检查学生掌握乘法定律的情况, 我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 (35+25) ÷5, 突然听到学生大声说道:“老师, 您写错了, 应该是乘以5, 不是除以5。”当时, 我愣了一下, 随即说:“没错呀, 我就是这样写的。”我又说:“要不咱们运用分配律的方法, 按除以5做一做, 看结果如何?”学生听了按照乘法分配律的方法算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完成了计算, 大家都很愕然:“原来这除法也有分配律哦!”于是, 我又让学生做了两道题, 结果都没错。这样做似乎让学生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发现。我话题一转:“我们所说的乘法分配律一般是指实数的乘法对实数的加减法满足分配律, 即: (a+b) ×c=a×c+b×c或a× (b+c) =a×b+a×c。虽然 (a+b) ÷c=a÷c+b÷c, 但是大家做一道这样的题看看结果如何?”于是, 我又给学生出了40÷ (5+3) , 学生一算傻眼了, 原来40÷ (5+3) ≠40÷5+40÷3。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 我因势利导, 给学生讲了乘法有分配律, 而除法没有, 即:a÷ (b+c) ≠a÷b+a÷c。除法没有分配律的最大原因是除数和被除数不能交换, 而乘法可以交换, 如a×b=b×a, 而a÷b≠b÷a, 但是 (a+b) ÷c=a÷c+b÷c类的化简还是可以的。通过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假如被除数是和或差的形式, 而除数是一个数, 就可以分开算, 而当除数是和或差的形式, 用类似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分开来除便不可以了, 这是除法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迁移思维激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用到“迁移思维”来解决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3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延伸、扩展到室外,就一定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比如在教学了《利息与利率》后,我给学生留下了“我帮妈妈存款”这样一道作业:姐姐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今年顺利考上了省里的重点高中——辛集中学,所以,妈妈想把自己攒下来的退休金20000元存入银行,准备供姐姐三年后上大学用,妈妈让我跟她去银行存款,到了银行,墙上的利率表让妈妈看花了眼。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你能向妈妈推荐一款得利最高的存款方式吗?第二天上课检查作业,学生给出的存款方案有很多种:有的先将20000元定期存一年,取出来连本带利再存两年的定期;有的将20000元定期存两年,取出连本带利再存一年定期;有的为了省事,将20000元直接存三年定期;还有一名学生想出了存教育储蓄。我把银行的存款利率表出示给学生,最后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选择教育储蓄最划算。

二、利用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数学知识融于生动的故事中,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除数和被除数末尾有零的有余數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知道《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知道!”我又问:“谁能评价一下猪八戒?”学生甲说:“很呆!”学生乙说:“很傻!”学生丙说:“很蠢!”学生丁说:“很笨!”……总之,全是贬义词。我说:“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猪八戒变“聪明”的故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回答:“好!”于是,我便讲了起来:“悟空被师傅赶回花果山后,又遇到了灾难,于是便让八戒到花果山请悟空。悟空料到师傅无关紧要,便让八戒在花果山玩几天,并向众小猴介绍了八戒——自己的二师弟——众小猴的二叔。话说第二天,八戒便带领20个小猴来到了山上,看到了满山的桃树上满挂了一个个硕大的桃子,他吩咐众小猴摘了一筐,然后分给大家吃。八戒一数正好90个,于是就对众小猴说:‘这90个桃子,按20人分,每人分4个,剩下的1个就给俺老猪吧。八戒怕小猴子们不相信自己,于是就给他们列了一道算式:90÷20=9÷2=4……1。小猴子学过算术,认为这位叔叔算得没错,就各自拿着分到的4个桃子,一蹦一跳地到旁边吃去了。这时悟空赶来了,一个小猴子将此事告诉了悟空,悟空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悟空是什么样揭穿八戒的‘小聪明么?”同学们一齐说道:“想。” 于是,这堂课就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始了,探知了八戒列出算式的错误过程。

三、歪打正着激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把握契机,捕捉瞬间精彩,理性而艺术地处理“失误”,就能收到“歪打正着”的锦上添花的效果。

比如,在教完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后的第二节课,为了检查学生掌握乘法定律的情况,我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35+25)÷5,突然听到学生大声说道:“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乘以5,不是除以5。” 当时,我愣了一下,随即说:“没错呀,我就是这样写的。”我又说:“要不咱们运用分配律的方法,按除以5做一做,看结果如何?”学生听了按照乘法分配律的方法算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完成了计算,大家都很愕然:“原来这除法也有分配律哦!”于是,我又让学生做了两道题,结果都没错。这样做似乎让学生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发现。我话题一转:“我们所说的乘法分配律一般是指实数的乘法对实数的加减法满足分配律,即:(a+b)×c=a×c+b×c或a×(b+c)=a×b+a× c。虽然(a+b)÷c=a÷c+ b÷c,但是大家做一道这样的题看看结果如何?”于是,我又给学生出了40÷(5+ 3),学生一算傻眼了,原来40÷(5+3)≠40÷5+40÷3。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因势利导,给学生讲了乘法有分配律,而除法没有,即:a÷(b+c)≠ a÷b+a÷c。除法没有分配律的最大原因是除数和被除数不能交换,而乘法可以交换,如a×b=b × a,而a÷ b≠b÷a,但是(a+b)÷c=a÷c+b÷c 类的化简还是可以的。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假如被除数是和或差的形式,而除数是一个数,就可以分开算,而当除数是和或差的形式,用类似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分开来除便不可以了,这是除法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迁移思维激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用到“迁移思维”来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4

南芬小学周明望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深,畏难情绪的出现,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的兴趣将慢慢消磨。要想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得我们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初步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故事激趣

例如教学有关硬件的知识时,如果一开始上课就对学生阐述硬件的功能及名称分类,学生会觉得非常乏味。因此要引入这个新知识点的教学,我想由故事引入是个好办法,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听故事呢?于是引入了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故事。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可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研制成功同他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在短短三十分钟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也就了解到这50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躯壳”——硬件,也在不断改进发展,我们需要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通过插入一系列短小精悍而又贴切的故事,既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领悟到了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知识。

二、巧用比喻

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些概念,我常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如现代计算机已把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大功能模块制作在一个芯片上了,被称作CPU(即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心脏对于人一样。因此当前计算机的档次也以CPU的速度来衡量。我把CPU比作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指挥官。而输入设备,例如扫描仪,可以比作我们的眼睛;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可以比作嘴巴;存储器可以比作记事本等等。

通过采用打比喻的方法,我力求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形象而又生动。

三、游戏通捷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

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纸牌、计算游戏、弹珠游戏、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退格键等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四、任务驱动

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任务,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使教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学习有动力也易于接受。这样,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Windows画图时,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一幅作品。这一作品为学生自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又例如,在文字处理模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任务来完成有关的教学。输入和保存学生刚学习的词“忆江南”。

涉及的知识点:汉字输入、标点、修改、换行、保存、文字的格式化、修饰。编辑图文并茂的“忆江南”文稿。

涉及的知识点:文字的修饰、图片插入和编辑、声音插入。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5

如何提升二外(俄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第二外语(俄语)教学的教学和专业课的`课程性质不一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知识,就要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黄兴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外语系,四川,江油,62170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激趣   辩证关系   学习氛围   交际教学法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6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中学英语教学日臻完善,它无疑弥补了传统语言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自然语言环境和多重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体验英语的社会和文化,实现趣味学习。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从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特点及英语教学的规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课堂的固有模式,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全方位地体现英语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成为必然,它将渗透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并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笔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尝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阶段性复习。实践证明,它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1.多媒体技术在阶段性复习中的运用实例

1.1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词汇复习中。如身体部位、颜色、服装及描述性的形容词等,对于刚刚进入初一阶段的同学来说,记忆这么多的词汇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词汇,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单元重、难点句型的复习。介绍人物的服装、长相、个人外貌特征、爱好等重点句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flash动画,让学生进行描述,也可以用数码相机给班级的同学拍几张生活照,再输入到电脑中,制作成课件。

2.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阶段性复习的优越性

2.1有利于知识的梳理和总结。现代技术的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它既可以把空间和时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从而使教学内容中设计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初中阶段,英语语法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各种时态、语态、从句、非谓语动词是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充分的运用于英语阶段性复习当中,使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语法变的直观、形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一些图表、表格、数据对语法项目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

2.2有利于设计各类练习并及时反馈练习的正误与评价。在复习课上,通过上半堂课对知识点、句型、语法的复习、归纳之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型,其效果之好是其它传

统复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它的优点在于1.化抽象为具体,使练习带有娱乐性。如:看电脑动画填写单词或句子、做口、笔头作文等等。2.通过多媒体技术编制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是非判断题、改错题等。3.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及时反馈练习的正误及准确的评价。当学生做完练习之后,教师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在屏幕上就会呈现出带各种声音的标准答案。例如,学生答对了,就会听到激励或掌声等声音,学生答错了就会出现分析、点评,学生看后清楚明了,记忆深刻。这种练习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练习变得形象、生动、直观,从而使学生复习起来轻松有趣、信心倍增,个个跃跃欲试。

2.3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扩大课堂容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而宽,“快节奏”指教学节奏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徐昌和,200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加大教学信息量的输入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习惯采用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快黑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界面所展现的教学有关内容,教师只需把要讲的内容,通过轻轻点击鼠标,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屏幕上,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加大了复习课的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把腾出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对学生的指导即:巩固练习的监督与辅导,同时可以开展密集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把教师从烦琐的、慢节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也补充了教学的相关资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巧妙地、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阶段性复习,是课程改革以来,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反馈、个别辅导、游戏激趣等独特的优势,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力手段。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避免使多媒体课件成为简单的课件展览和文字的堆积。使多媒体技术和课堂英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采用直观演示法, 设疑激趣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 但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单调, 往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 学生则是毫无兴趣地听记, 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采用图片, 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因为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比如, 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 由于学生和抗日战争的年代相隔较远, 也没有学生领略过东北大地的美丽风光,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给学生看一组东北大地的美景图, 让学生谈观后感, 由此进入课堂教学, 美好的观感与侵略的惨状形成对比,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悲愤的情感并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最后, 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九一八”事件的影片, 并配上《松花江上》的歌曲,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活动探究法, 设疑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 变以教师为主动为以学生为主动,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的组织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比如, 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 我采用了朗读法和讨论法, 因为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首先读准音、读透意, 然后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文言文的韵律美、意蕴美, 熟读成诵。首先, 我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文言词语积累, 再结合书中的注释, 自行梳理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为了降低难度, 我把课文分成几段进行, 要求学生互相帮助, 合作探究。在自主讨论的基础上, 集中疑点, 由学生当堂提出, 教师只在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加以启发和引导, 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 独立发表见解的胆识,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 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 设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大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 让他们置身其中, 使他们有感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有疑而问。例如, 我在教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伴乐欣赏了罗布泊今昔情景:昔日的罗布泊胡杨成林, 牛羊成群, 是生命的绿洲, 是人间的仙湖;而今日的罗布泊则是一望无际的戈壁, 是死亡之所。通过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 强烈地震撼了学生们, 他们不再沉默, 不再设防, 纷纷议论开了, 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

在情境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善于采用问题引导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 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线索和层次, 本文的线索分明, 层次清晰, 重点是理解本文虚实相生的写法以及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要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易而难, 环环相扣, 力争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教师可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谁发现了桃花源?他在桃花源看到了什么?回去后他又做了些什么?你喜欢桃花源吗?请你用自己的笔描绘出桃花源美丽的风光。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一致吗?这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 开动了学生的脑筋,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 激趣法 初中语文 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法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激趣,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主要包括情感引导法、问题导学法、教学生活化和多媒体教学等几种形式。

一、渗透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兴趣

(1)语文教师要细心的关注每一个学生。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处在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敏感,极度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老师应该在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于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更要充满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信任,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活动投入极大的热情。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对语文学科充满热爱之情才能做好语文教学这项工作。语文老师要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上,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培养自己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热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在语文领域,坚持自己的热情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情感教学的实施。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情感教学的实效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就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差异,热爱并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生动性,从而进行积极地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真正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1.问题设置的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是满足中学生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探究欲望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置是进行思维活动和最终完成语文知识体系构成的重要起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好的运用效果。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在于,老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中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把较为笼统的大问题分解成台阶式的若干小问题,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最后解决大问题。此过程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的设计要易于学生接受并带有探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二是提问的形式要新鲜、幽默、得体,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讨论氛围,不宜采用传统的提问检查式的问题。

2.开放性题目设置和控制

一篇语文课文常常以关键的段落、句子及其主要的中心思想作为讲解的关键点,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在这些关键点处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习自主进行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对于课文中没有表达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如设置问题为:根据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点的回忆和描述,你觉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哪一段生活最有趣?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分为明显的两种观点,一方认为百草园好,一方认为三味书屋好。对此,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阐述各自的观点并说出理由,阐述自己所认为的文中所描述的有趣的事情。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和理由及时的给予点评,引导学生对经典段落进行赏析,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设置,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从多个角度对开放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突出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的作用。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对于生性活泼的初中生,应该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采取背诵比赛、辩论比赛、办黑板报、读书交流会、参观学习和作文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要力求符合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中力求每个学生的参加和自我特长的发挥,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交流理解,获得自信,对语文学习会有更浓的兴趣。又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要求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表演,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和记忆,提高教学的效率。老师要先做好活动的设计和活动中的引导,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现的积极的参与欲望、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对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因素和不足要进行了解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采取改进措施。

四、采用多媒体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生天生好奇又善于模仿,利用多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分别将单一的、复杂的课本知识变成生动、具体的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的增加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可视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目的。这一手法的运用可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古代诗歌的学习中,诗歌的语言较为简练、寓意深刻,而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见识较少,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仅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进行。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在《观沧海》一文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句子,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收集的与之相近的视频图片在课堂上展示,便于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作为最常见的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对于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感知,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音乐的选取,并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更进一步把握课文中体现的情感以及内涵。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先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在对音乐的感受中深刻把握课文的内涵和情境,这对于课文内容情境的渲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篇9

摘要:情景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完善,其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与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中分析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情景设置;应用分析

0 引 言

中职学校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学科,而本专业的入门学科就是《基础会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知识。通过相关实践,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相关场景用课程内容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的优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能够自主进行,让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权能够为学生所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枯燥单调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却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不但可以听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基础会计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程序

2.1 教学情景设置

情景教学法成功的前提就是相关情景的设置,这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带着学生参观一些大中型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是如何经营的。教学开始后,可以根据实际企业经营设置某个公司的财务或其他职能部门,根据职能设计不同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2 分配情景角色

情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角色扮演,也就是处理基础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学生扮演某个特定角色,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角色扮演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还能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及业务处理能力等。

2.3 交流讨论经验

当课堂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经验,其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将所提问题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讨论分享学生扮演角色中的领悟。

2.4教师进行评价

情景教学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并扮演导演的角色,对整个教学过程组织、统筹。学生在完成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后,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扮演的角色点评与分析,重点评价情景模拟中学生的岗位实践、分析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是否正确。同时还要对角色扮演中学生创新之处进行表扬,提高其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案例

前文说过情景设置是情景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决定教学的成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对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很难理解,单纯的语言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深奥、不理解,这时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

在讲解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假设你们现在准备创业,都是做老板的人,你们想开办一间工厂,这时你们需要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在第一时间回答“需要钱”,如果没有得到需要的答案,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从哪里得到钱?这时学生彼此间会进行热烈的讨论,答案千奇百怪:找家人要、找银行借或是自己有钱,整理这些答案,可以得到资产的来源:投入及借入;教师继续深入引导,假设手中已有70万元,再向银行借了30万元,你手中实际已有100万元整,你可以控制或拥有这100万元,所有自己的资产就是100万元。又因为其中70万元是自己本人所有,所有者权益就是这70万元,那么另外借来的30万元是什么呢?引导到这个地步,学生自然明白什么是负债;接着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归纳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前面的公式。

从中可以发现,情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可以说教师的引导及讲解是教学情景呈现的基础。这是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兴趣受到教师引导讲解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艺术,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当要把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时,就需要做好相关的归纳总结工作,总结过程中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归纳法会让学生有着更深的认识,有着更深刻的记忆,需要注意归纳的结果要简练,方便学生的记忆。结 语

学校应当将丰富多样的信息源提供给学生,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进行强化,将良好的环境建立起来,让学生实现对采集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在失败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主要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八十四团学校:刘新燕

一、现状分析

目前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时就进行了英语学习,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英语,基础较差,而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成效偏低等现象,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当前英语教学的总体效果依然不够理想。事实上,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方法依然被许多新老教师所沿用。教师费劲地教,学生被动地吸收,英语成了某些学生心目中一种沉重的负担,毫无兴趣可言,英语教学也便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很显然,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而采取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必让优等生失去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而后进生则会对学习丧失信心。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博采众长,形成了“年段分层,分类指导”的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不断思考实践,逐步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时、适度渐进,现已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A层为特殊困难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可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几个人,各个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小组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此类分组不会造成“标签效应”,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外,学生的层次和分组不是静止不可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为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共同基础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A层学生的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扩展内容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

3、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对A层学生着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并能实现初步的语言交际;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当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层次的目标挑战。

4、作业分层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A层以巩固知识为基础练习,B层则进行强化训练,C层学生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英语素质和能力。

分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它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分析所教的内容,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所教的学生。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还要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服务。

浅析激趣教学在高中体育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 激趣教学 高中体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38-01

高中体育教学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面对的知识深度不断提升,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因此情绪会变得焦躁、压抑,体育课则给了他们释放的空间,在体育运动中,将自身的不安情绪释放出来,在大汗淋漓之后,总会感觉身心变得轻松,这有助于接下来的学习。兴趣的提升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的开展有着催化作用。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开展更高效的体育教学的首要前提。本文将要讲解阻碍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提升所存在的因素和提高激趣教学在体育教学运用的有效性。

一、抑制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高中生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可以在高考中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而体育这门科目并不在高考的考核范围之内,因此很多学生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体育这门课程知识一个辅助科目,不需要分精力去学好它,学好文化科目才是重中之重,身体方面可以等以后有时间锻炼就行,都忽视的体育的学习,转身投入到与高考相关的科目中去。学校主要追求高的升学率,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被更好的学校录取,而去重视高考有关科目的教育,甚至在学期的后半段,取消体育课程,转变为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体育兴趣,而且使不断埋头学习的学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的空间,可能会导致心中产生抑郁,这样的心理情绪会使自己在考试过程中显得紧张,更容易导致考试的失利。学校将体育课程转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特别是高三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总不断迫使着自己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正是这样的心理情绪,使学生的心情总是处于紧绷的一种状态,会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一次成绩的失落会极大的损害自己的自信,而且会导致睡眠的不足,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二)教师不能正确抓住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高中生大多身体素质不高,大多数对体育的长跑有着很大的畏惧心理,学生心中都期盼着体育老师不要进行长跑训练,每次在进行长跑训练师,都有很多学生找出这样那样的借口,以此来逃脱长跑的训练。而且很多体育教学采用放松式教育,每节课只用10分钟进行简短的课程教育,让后让学生自由活动,大多学生没有正确的利用这些实践活动自己的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仅仅将操场做为学生的运动场地,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长时间下,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感,从而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激趣教学在体育课堂的运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和教师都只注重高考范畴之内的学科的学习,而忽略了体育这门课程的学习,长时间后,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无所谓的想法。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首当其冲的,教师首先要明确正确的教学观念,然后正确的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和幸福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之下的,有着较强的身体素质,即使在高考强大的压力之下,自己的身心也不会被压垮,而且,良好的身体素质很大程度的摆脱了疾病的烦恼,减少了因疾病影响力学习的跟进,简洁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了体育这们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设立体育的目的与体育这门课程对学生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传统的体育课堂主要为操场,大多时间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局限的活动空间和单一的活动模式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兴趣。所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对同学兴趣的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们的爱好,设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比如,大多学生对篮球以及有着很厚的兴趣爱好,也对NBA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喜爱的NBA明星,讲解他们的一些篮球技术,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篮球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比赛项目,毕竟通过彼此之间的较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同时,彼此之间通过较量很容易建立良好的有一关系,这对今后学生之间的相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创设合适的教学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在平常训练中,教师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需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使他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是激趣教学的重要举措。

结语

激趣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理念,认识到体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激趣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激趣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学生有了良好身体素质这一坚实的基础,才可以跳得更高,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陈燕.加强激趣教学,彰显高中体育魅力[J].考试周刊,2013(01).

激趣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篇12

由于英语是一门更加讲究情境和互动的学科,激趣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直接和显著。《基础英语》的作者埃克斯利说: “凡是能够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埃克斯利所说的方法其实就是激趣教学。笔者认为,发挥激趣教学的作用,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

反对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恰当手段是努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下,师生间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师生之间情感融洽也就成了激发兴趣的前提,是激趣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融洽的师生情感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由衷的爱,二是学生对教师由衷的信赖。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带动果,不断升华。如果学生经常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个性的尊重,就会以爱戴和信赖回报教师,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努力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

由于经常受到歧视,学困生会比优等生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教师的热爱与尊重在学困生身上会产生特别明显的效应。教师对学困生的提问要难易适度, 要不吝惜使用“Good!”“Very good!”之类的赞扬;要对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并从人格上鼓励学生,使他们从情感上获取力量,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 采取以情境教学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激趣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实现激趣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如在讲语法“过去进行时”的时候,可事先安排一名学生在上课后敲门,教师可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he/she/ knocked at the door?”。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恰当地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典故、人物或故事等, 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再好的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学生最终也会感到厌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情境教学为核心,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把激趣教学的理念熔铸在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笔者经常使用的激趣教学方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1.直观激趣法。

即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等,在课堂上对这些物品进行不同类型的组合,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立体的组合情境中被激发,从而提高其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的效果。

2.讨论激趣法。

即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环境和场景,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激烈的讨论,而教师只充当讨论活动的引导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热烈的思维活动中被激发。

3.竞赛激趣法。

即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单词默写、句子翻译、听写等方面,都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游戏激趣法。

游戏类似于小型戏剧,最具有情境的特征, 也最能实现激趣教学的效果。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兴趣,从而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5.表演激趣法。

表演类似于游戏,但比游戏更显正规。采用表演激趣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激趣教学不仅通过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学生轻松而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使激趣的色彩完全隐入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做到了化有形于无形,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知识。

当然,激趣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些,诸如课前演示、口诀、设悬等方法就不再阐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就会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长时间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不但把活的语言变成了呆板的语法条目,而且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沉闷感和压抑感。这显然与激趣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演绎成更符合自然状态的情境,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室外英语游戏活动:在操场边、球场外或者林荫间,让学生排演英语课本剧、举行英语朗诵比赛、展现英美国家的生活习俗、演绎日常社交生活等,学生有的做演员,有的做观众,教师则做导演。在有声有色的露天演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当然,在英语激趣教学过程中,为避免过度强调激趣教学而使学生产生贪玩意识,教师还必须把握一个“度”。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采用合适的激趣手段,因为,任何偏离具体教学目标的激趣教学都会把上文所提到的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方法变成纯粹的玩耍,热闹过后,学生一无所获。二是要端正态度,培养学生高雅纯正的趣味,不可在激趣教学过程中使用低级趣味的素材,只有这样,激趣教学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三是要紧扣英语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兴趣教育是一种被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但英语学科更重视情境性,因而, 激趣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不能偏离情境的营造,教师要通过情境设置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当然,英语激趣教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激趣教学的合理方法,但要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为我所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施教者能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激趣方法,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摘要:本文从激趣教学的前提,即师生间情感氛围的营造谈起,从激趣教学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开展等说开来,阐述了在激趣教学情境的引导下所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激趣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并运用知识,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3

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到下一次作文时再进行范文选读,作文总结。这种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效率太低,作文批改的周期较长,一篇作文的写作及评改要历经两周时间。对作文进行总结评价时学生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老师教、学生学”成了作文教学“永恒的旋律”,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主动学习写作的能力受到遏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被动的写作。三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的机会少,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老师的金典批语扼杀了。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命题题材多样化,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 学生快速自改作文、分组评改交流习作,师生总结点评,学生二度作文”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命题、题材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此,在作文课前由各小组命题,课堂上分别把各组的命题写到黑板上,然后由全班同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题目来写。哪一个题目喜欢的人多就确定哪一个(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作文教学)。然后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自己喜欢这个题目的原因、自己的写作思路等。学生对题目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指导。当然学生命题不能随意为之,因为每册教材中都有明确的作文训练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命题有所规划,稍加限制。如对话题作文的训练,可由教师设定话题,然后由各组根据话题去写提示语等内容。即使是训练命题作文,也多采用半命题的方式,让学生补充完整,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象力。学生自主命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应题为主动命题,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作文题目的课堂生成。

二、鼓励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命题、解题后立即进入写作状态,一般要求在四十分钟内成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动而辞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的写作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与此同时教师写“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可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贴近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评价。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教师巡视写作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写作的难点和重点,更有利于指导作文教学,也便于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水平。

三、自改作文、分组评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和相互批改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改作文能力。“文越改越精,玉越琢越美”。修改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到位。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从字、词、标点到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逐一进行自改,或同桌互相交换检查修改,或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台,修改典型性作文。然后教师再集中评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能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悟出一些作文之道然后在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评改,典型作文组内宣读,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剖析文章的优缺点,综合大家的意见写评语,写出尽量详细的眉批和总批,其他作文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换评改。与此同时教师在每组中抽取一本进行浏览式批改,所抽取的作文应兼顾不同水平的作文。学生分组评改作文,把作文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朗读作文,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写作要领,成为学习的主体。朗读作文和学生评议能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例文朗读、师生总结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

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通过合作这种形式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在合作中学生又发现的新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进而主动搜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钻研的能力,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增强驾驭学科教材的能力,具有独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可贵的创新意识,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把互评后的作文进行查阅、更正,掌握批改情况,肯定学生批改的成绩,鼓励学生批改的积极性。并挑选学生的典型作文(也允许学生毛遂自荐),由学生当堂朗读。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作文进行总结点评,找出优点或不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要怕出现课堂争论,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教师因势利导形成本次作文的共同价值取向:哪样写是一篇好作文,哪样写不是一篇好作文。教师适时读自,己的“下水文”,由学生进行评议。“下水文”要有针对性和引导功能,要体现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学生对例文的总结点评将本次作文引向探究的领域,由对几篇具体文章的分析过程上升到摸索、感悟写作规律的过程,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例文中领会到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学生深入探究、二度作文。这个过程是探究的尾声,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学生深刻把握本次作文的要领后反思自己的作文,充实自己的“胜笔”,修改或删掉自己的“败笔”,使每一篇作文让自己有所感悟、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得到组内成员的肯定,受到老师的表扬,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硬盘结构及硬盘错误的解决方法下一篇:电气销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