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经验

2024-09-27

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经验(共4篇)

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经验 篇1

宁海是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书画之乡”。“简笔式国画”是宁海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我县最著名的当代文化名人、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国画就是在民间“简笔式国画”的基础上凝化、提升而成的精品。

所谓的“简笔式国画”, 是指:以毛笔、国画颜料、国画墨汁等为基本工具, 以宣纸、服饰、纸盒、雨伞等为基本材料, 以写意、勾勒等为基本技法, 用天真、简练的线条表现“孩童眼中的世界”的一种绘画形式。

我校从2004年开始进行“简笔式国画教学”。经过5年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自编了“简笔式国画”校本教材。多数学生在体验水墨情趣的过程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已结集印行“简笔式国画”学生作品集《绿蝴蝶》。我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国画特色学校”、“宁波市美术特色项目学校”、“浙江省美术特色项目学校”。

我校的“简笔式国画教学”分“面上普及”、“点上提高”两个层面。“面上普及”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充分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能力和创作力。“点上提高”则以我校的“绿蝴蝶美术中心”为基地, 以简笔画小能手为培训对象,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简笔式国画教学。

(一) 面上普及:“四步曲”快乐国画课堂的构建

儿童国画, 应该是儿童视角的, 但现在很多儿童国画作品却是成人作品反复临摹后借儿童之手表现的成人作品, 如何保持儿童独特的审美视角呢?我们构建了“四步曲”快乐国画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步曲:重温与积淀———牵手简笔画

自由的点、线及组合是简笔画的主要特征, 如果再加上泼洒的色彩, 这就是简笔式国画构成的主要方法。在每节国画课开课前我们进行5分钟的简笔画训练, 各式各样的点、线及组合为学生积淀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在《会跳舞的点和线》课堂教学中, 让孩子们在大张的白纸上用记号笔进行“线团”、“雨点”、“拉面”、“芝麻饼”等简笔画创作, 在重温中学生自由、快乐地创作着, 用现代的工具感受着线、点的无穷变化, 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又如在上《瓶瓶罐罐在聚会》前, 让学生用铅笔或记号笔快速的写生由每个学生提供的各类瓶瓶罐罐, 极大地提高了国画造型能力, 为课堂唱好了第一曲。

二步曲:体验与发现———欣赏大师们的画

在5分钟的简笔画余热后, 我们直奔课堂教学主题, 如在《会跳舞的点和线》一课中, 我们欣赏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巫峡魂》、《小鸟的天堂》、《墨之花》, 通过多媒体局部放大, 引导孩子探究“作品中点、线的形状、浓淡、疏密有些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效果?”让孩子通过体验, 发现大画家的作品都流连于抽象与具象之间, 徘徊于写形与抒情之际, 表面上有着抽象主义的风格特点, 实质上却又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笔墨的诗情画意, 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隽永的形色意味。在多媒体特殊效果的呈现下, 使孩子清晰发现不同浓淡的墨点交互使用, 是画面更活泼, 线的浓淡、粗细、长短的不同, 方向的不同, 组合的不同, 色彩的泼洒融合等, 变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别具一格的作品。在名家作品的催生下, 提高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孩子的创作欲望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三步曲:创造与表现———与大师比高下

儿童绘画常不为许多的规矩、程式和框框所约束, 他们的表现总是喜欢在轻松、自由, 甚至是一种即兴的随意中进行, 是种散点完意的随性而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进行临摹教学, 在欣赏大师作品后, 用自己特有的对作品的感悟, 用简笔画的语言来呈现对国画的创作语言, 在《会跳舞的点和线》创作中, 孩子们“与大师一起比高下”, 之前在简笔画教学中已经学了很多的点、线表现技法, 加上对大师作品的欣赏, 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 为了提高孩子们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我们播放两段完全不同风格的音乐, 让孩子们用点线来表现对音乐的感悟, 之后教师再总结不同的点、线有着不同艺术语言, “你能用这些多变的语言来表现快乐的校园生活吗?”通过先开放的自我感悟然后再提出对作画的要求,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就充满了不同的艺术美感和对主题的不同表达。

四步曲:鼓励与倾听———评价孩子们的画

当孩子用敬佩的目光望着老师时, 老师的每一个评价对孩子来说自然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在国画教学中始终坚信“只要画了, 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他的可取之处”。“哇, 你的色彩真特别!”“这里你画得真传神!”“几笔就画的这么像, 了不起!”老师的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莫大的鼓励。其次我们认真倾听, 孩子的眼光最真实, 他们拥有比我们更多的共同语言, 他们往往会发现同伴作品中表达的“特殊意义”, 有时在为数不多的几笔中, 他们往往会发现许多美妙的东西, 有时经他们一说, 再去看, 许多所谓的“败笔”确实也挺具神韵。我们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 使孩子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认同, 更多的鼓舞, 并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 点上提高:简笔式国画“小能手”的培养

我们以“绿蝴蝶美术中心”为基地, 以简笔画小能手为培训对象,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简笔式国画教学。

1. 在国画工具的使用上采取中西合璧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 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 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 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我们突破国画工具材料的局限性, 把熟悉的蜡笔、水彩笔、记号笔等现代作画工具恰当的融入国画教学中, 既降低国画的创作难度, 也使画面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们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 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 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 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也乐意利用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 效果十分理想、兴趣也很高。

2. 在游戏涂鸦中感受线墨的变化

游戏式的学习不仅不觉得累, 而且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技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在绿蝴蝶美术活动中心国画俱乐部中, 绿色的国画桌, 满桌的国画工具, 不常见的宣纸, 所有的一切孩子都觉得是如此的好奇。为了让孩子了解宣纸的特征, 我们让孩子在宣纸上玩染色游戏, 以“下彩色雨”为情景, 在宣纸上随意滴颜料, 感受颜料在宣纸上产生的相互渗透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为了让孩子感受线条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 我们让孩子们练习画不同墨色、不同粗细的线条, 以开“面条店”为主题, 让孩子在游戏的环境中自由的画“细面”、“粗面”、“软面”、“盘面”等, 充分感知用墨表现的线条在宣纸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设计“绕毛线”游戏, 让孩子用毛笔在绕圈中感受中锋用笔, 感受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也使娴熟简笔画技法到国画技法的表现上有个自然过渡;离开画室来到排球场, 让孩子拿起毛笔在水泥地上涂鸦, 宣泄自己的个性, 浓淡几笔, 不到几分钟地上的作品就精彩纷呈, 极富表现力。在游戏涂鸦中学生释放着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感受着国画无尽的奥妙。

角色游戏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 将国画内容渗入其中不失为上策。在绿蝴蝶美术中心, 我们还开设了“涂鸦长廊”、“国画工艺加工厂”、你瞧:在“工艺品厂”, “小画家”们正在兴致盎然地制作国画书签、挂盆, 在洁白的文化衫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国画作品。在这里, 孩子们互相欣赏、研究, 在玩中学, 在学中不断感悟着国画的博大精深, 一件件优秀的“简笔”式国画作品在这里诞生。

3. 在创作中降低国画技能的难度

中国画的技能很多, 不易区分。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式的学习中感受掌握“浓、淡、干、湿”墨的不同, 体会侧锋、中锋等技法的运用。难度降低, 孩子也容易学习, 画画的成功率自然也提高了, 有时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我们也让孩子用记号笔代替毛笔画较细的墨线, 表现较细致的眼睛、脚爪等, 用手指点化草地上的小花、树上的梅花, 用水彩笔点化几只树林中的小鸟……孩子在使用这些综合材料时, 感到的惊奇、体验的欢乐、闪现的灵感、萌发的无尽兴趣, 对增强孩子作画信心, 收到很好的效果。

4. 在写生中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写生一直是孩子最喜欢的, 通过写生可以让孩子最真切的接触自然, 培养观察, 捕捉事物特征的造型能力。校园里的树木, 操场上玩耍的孩子, 小河里的鸭、鹅, 丰收的稻田, 湛蓝的天空……中午其他同学休息时, 我们带领孩子背着画架走向自然界, 大自然表现着它的美, 孩子也通过绘画感受着这些美, 提高了对美的感悟力。他们启用深厚的简笔画表现技法, 搜索已积累的创作题材, 运用国画材料, 创作了一幅幅别具一格的作品, 其中刘一新小朋友画的《追赶》, 就是最好的作品之一, 三只浓淡各异的家鹅在清清的小河里昂着头, 你追我赶, 寥寥数枝的垂柳充满着无限的春意, 在县里当场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陆婕霓同学的“戏水”, 几只鸭子线条简练, 畅游在清清的小河里, 几处荷花正吐露着清香, 两幅画面错落几笔, 屈指可数, 但所有的神韵极具感染力。

5. 在创作中拓展国画题材

传统国画题材作为传统套路, 自有其可取之处, 但是放在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中则显得老气横秋, 脱离实际生活。所以, 在创作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 将孩子们在简笔画教学中最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周边生活的环境搬上画面, 用国画技法加以表现, 结果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例如, 将传统花鸟画中的桃花, 菊花, 杜鹃花, 荷花等画成栽种于花盆中, 结合环境的摆设, 指导学生创作了一系列有关于花的贴近生活的题材, 如刘艺小朋友创作的荷花, 在一个大大的玻璃器皿中几条热带小鱼在欢快的畅游着, 几枝错落有致的荷叶插在器皿中, 加上蓝白格子的桌布, 整幅画寥寥几根线条, 把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与现代生活恰当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画既得到了传承又得到了发展。

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经验 篇2

张 梅

在长期的小学国画教学中,我深感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的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学习方式,一节课下来,几十个学生共同完成了同一幅画,而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用象与不象为标准,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怎么可能快乐的学习呢?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成”了,但却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而另一种结果是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望而却步,索性与美术绝缘。在国画教学中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发散思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教师教授的范例中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模仿者。另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对此,我在教授课时针对于教授的内容进行资料、图片的收集,让学生观看并且讲述所知道的故事及其生活的环境、习性等等。例如在学习画《蜗牛》时,先让学生观看蜗牛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蜗牛的结构特点,再对用笔及墨色做了相应的要求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对蜗牛的画法有所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二、采用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康德曾经说过:“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愿望。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我的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课堂的教学。例如:授课之前我会问大家今天想画什么?如果不赞同我出的题目,大家可以画自己想画的,然后同学之间互相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对作品的建议。也可以就一个主题,同学们共同的讨论分析它的绘画方法和笔墨的表现手法,如《小猫》时,我们首先分析了小猫的结构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然后大家共同探究如何用笔墨来表现,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个性特异的作品了。

另外在国画的教学中不拘一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泼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吸墨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就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三、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几年的国画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描绘“我的妈妈爸爸”、“我的老师”、“校园里的生活”、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绘画感受来加以提炼、想象,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脸谱”一课,我首先对脸谱进行了分析,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脸谱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脸谱各不相同,正义的用红色、花脸的小丑、狡诈的阴险,也有用各种颜色表现想象中的怪脸等等,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感悟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田野的树等静物外某个情节,如拔河、篮球比赛。某一个感受,如我的太空梦、疼痛的感觉等等。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公园一角、赶集等等。

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经验 篇3

一、巧妙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然的热情,以玩带学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情境模式,能开启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发散思维的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游戏情节的轻松愉快气氛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并投入,所以游戏情境的美术教学模板为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了条件。以小学生认知特点为切入点的游戏情境设置,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以他们熟练的游戏内容导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下打开学习国画的兴趣之门,并在游戏互动环节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在玩中学的印象,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接受国学知识学习和画面体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创作的信心。如,在《花鸟小品》国画课中,教师可以由童话故事或者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形成对花鸟小品的初步认知印象,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二、游戏导入新课内容,诱发小学生想象灵感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在课堂主体设计上,普遍存在着机械化、程式化的问题,对学生而言,美术课无论是国画也好,水彩画也罢,都是一个模式一种方法,整体氛围枯燥沉闷。以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首先打破常规教学中主体模糊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主体位置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释放出对新知识的求知渴望,并通过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这样的教学导入前提下,学生进入教学主体部分的条件趋于成熟。前期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沟通已经建立起彼此认同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国画学习中,通过细节分解和技法示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乐趣,并通过日常积累与深入思考的相互贯通,形成初步的想象灵感,体会到灵感创作的成就感。

三、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设计,开发小学生创造潜能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情智启蒙的初级阶段,玩是其天性,也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观察学习的一种途径,美术教学引进游戏情境,是针对年龄段孩子特别有效的一种教学改进。小学生生性好动、活泼天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究精神,是极具可塑性的一个群体,教师在了解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可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游戏环节,或用于课前导入,或用于课中活跃气氛,或者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等等,都能受到小学生的欢迎。而对小学生而言,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更容易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自觉在教师的课堂设计中发掘出个体艺术潜能和创造力,这是教学任务之外的收获,比教学本身更具有教育意义。如,《水墨游戏》课题本身就以游戏为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突出游戏的风格,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墨色的变化、线条的作用,了解国画的基本构造和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挖掘其艺术潜能。

四、巧设课堂结束设计,保持小学生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课堂结束环节往往是总结验收和布置作业环节,学生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处于疲劳状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对教师的总结产生抵触和厌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课堂最后五分钟是学生身心最疲劳的时候,此时教师可设计竞赛环节,通过比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时得到充分利用。国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和艺术瑰宝,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结合游戏设计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将艺术品位和文化传承内化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互动中形成国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和国画教学,是美育活动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启青少年儿童审美兴趣和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引进游戏情境模式是对“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有效实践,也是在充分尊重儿童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挖掘游戏的内驱力和创新教学的潜力,使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文层面和情智开发上。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教育的传统方法是摹本教学法,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一笔一画地临摹范作的线条和色彩。这种教学方式由于范本固定、形式单一,再加上所选择国画范本大多超越了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参与现象较为明显,对美术课程和国画认知的兴趣得不到有效引导、开发,是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美育潜能的制约。

关键词:小学美术,“游戏”情境,国画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小莉.小学阶段的国画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5):136-137.

浅谈小学美术国画教学 篇4

摘 要:近年来,中国画被广泛引入小学,但中国画仍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块“硬骨头”,在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中,老师侧重于欣赏古画,介绍绘画工具,使课堂没有生机,使学生上课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往往通过引经据典介绍国画内容,并要求学生反复地练习绘画手法、临摹,这些不能调动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式地使学生产生对国画的兴趣,如何由浅入深地让小学生了解中国画是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小学国画;画信;激发兴趣;想象创作;玩中教学

国画是中国的瑰宝,笔墨纸砚作为中国画的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中小学生作为新世纪的继承人,应当培养自身的艺术感,避免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断代。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在发展个性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国画认知度。美术这门学科不只是一门副科,它是培养一个人情操的良好途径,美术可以调节孩子们的身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国画作为美术绘画的重要部分,更应当让小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欣赏。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师,应当让学生轻松上阵,创新教学,抛砖引玉地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画信作为一种较为生活却又不失艺术的书画形式,很适合从其入手带动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创作灵感。通过画信这一无需谨慎语言,无需高深绘画技巧的绘画创作形式带动学生对国画的了解。

一、展现画信趣味性,在故事和图片中吸引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要讲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轻松上课的感受,国画对于小学生来讲似乎有些高深,因此老师应当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单方面灌输,还应与学生互动起来,引出画信这一美术形式后,调动学生让学生分组搜集各类自己喜欢的画信进行交流,了解自己搜集的画信背景、故事,从而让学生明白画信的形式是信中有画,画、信结合这一点。

二、通过自身创造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笔墨魅力

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画信后,教师应当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画信产生兴趣。教师自己提前准备一段浅显易懂的文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段自己喜欢的话,一首诗或者自己想说的话为上课做准备。在第一环节完成后,老师首先把准备的文字分享给学生,带领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讨论文字能够展现出什么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纷纷回答。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后,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准备的文字内容,再分组介绍自己所找的文字能配合什么样的画面,进行讨论交流。

三、利用“玩”的方法来训练绘画技巧

通过让学生理解画信形式,扩展学生想象力来激发学生作画兴趣,下一步就是美术技巧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枯燥无味,反复单一,并不适合处于好动时期的小学生学习国画。老师应当抓住儿童爱玩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玩”的时候学到美术技巧。如,利用浓墨画出声色线条,再利用淡墨或者水点在浓墨中间,利用水的张力和宣纸的特性,使画产生漂亮的纹理,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就水的多少、点墨的时间不同产生出不同绘画效果进行试验,使学生对国画染墨产生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明白了解水的多少,点墨时间对画面产生何种效果,进一步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一些表现手法、技法、画幅形式等。

四、结合生活布置美术练习,扩展学生表现面

在任务布置上,教师可以采用联系实际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拿出之前写过的日记,选择一篇日记,进行配画创作。或者利用热点话题节日进行创作,如果恰逢母亲节,则可以利用这一节日让学生利用画信的形式做一份母亲节礼物,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又体现了生活与教学的结合。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创作,不要草稿、随意而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要让绘画成为一种负担。同时可以开展“绘画作品展”等活动,鼓励学生课外绘画,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美术展互相切磋、交流技艺、交流感受、交流经验。

这是我对通过画信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一点看法,让学生在自主的,被调动的、激发自身兴趣的情况下了解我国民族自己的文化,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智慧将现代的、创新的元素融入古典文化之中。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传统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一味地感觉国画只是古板的、文雅的、难以接触的,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教师应通过类似画信这种形式将国画平民化、简单化、随意化,当然这种创新性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展和改进。我们应当努力地把中国画教学、美术教学从低年龄儿童抓起,让学生感受到国画的传统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不是一门沉重的课业,而是自己的一种爱好,是自己除了语言以外表达情绪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上肢力量训练下一篇:课堂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