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基础教育

2024-09-01

国画基础教育(精选12篇)

国画基础教育 篇1

别看现在中国画作品的创作多如牛毛, 也别看现在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数不胜数, 但真正能彪炳史册的作品却寥若晨星, 真正能让后世之人记住的画家也是寥寥无几。笔者说这话可能也会有很多的非议, 更会招来一些画家的恶言攻击, 就像林逸鹏先生发表于《国画家》2001年第六期的《废纸论》文章就引来许多的非议和攻击。就我个人来讲, 我还是比较赞同林逸鹏先生的论断的, 但原因不是我们没有突破传统, 而是对传统继承得不够, 当然也就无法超越传统。这继承传统和超越传统的关系论述的文章较多, 虽然意见并不统一, 但多数人的意见还是只有继承传统才能把传统推陈出新, 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传统正在逐渐远离我们, 细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制度

我国的教育制度, 基本上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所有的学子入学都是以文化成绩计算。这也许有人反驳, 我们现在不是有很多的特长学校, 只要特长达到一定的程度, 就可以降低学生的文化成绩而进入这些学校吗。是的, 是有这么一些学校, 但进入这些学校的学生特长真的达到了学校的最低要求了吗?现实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拿设有美术专业的院校来说, 他们根本就没有达到美术专业的要求, 至少一大部分没有达到, 按国画专业来细分, 那达到专业水准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只有像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学校才会招到几个像样的专业学生。究其原因, 还得归咎于现行教育制度的运行机制。首先是社会制度的大环境, 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引发了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 不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被老师和家长一概看为副科, 如果学生对这些副科感兴趣而花时间学习的话, 会被认为那是不务正业而受到嘲笑和打压。很多的中小学只是把美术课列在课表里, 实际根本就没有上或者上也是交差了事, 有些乡村学校连课表里都找不到美术课的名称。其次, 参加美术高考的众多学生也只是在临近高中毕业的阶段, 由于文化成绩不好, 无法以文化成绩考上大学而临时去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班报考一下, 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上了, 他们会有兴趣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继续学习吗?最后, 素质教育虽然提了很多年, 但高考指挥棒在那, 评价讲师的机制在那, 这素质教育能实行得了吗?在加上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没落, 素质教育的实行更显得是那么的遥远和难以企及。这也是金字塔底小得可怜, 那塔能垒得高吗?

二、美术专业的高考制度

现行美术专业的高考科目,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 几十年来都是素描、色彩、速写或者创作, 由于学校的不同, 后两者可能是选其中的一个科目, 甚至于设计专业也是考这些科目。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 谁会去学习不参加考试的国画呢。虽然说国画, 油画或者版画都同属于造型艺术, 但艺术观或者说是艺术的处理手法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样的学生即使西画的造型能力达到惊人的程度, 他们画起国画来或者是学习起国画来还是会格格不入和力不从心的, 笔者就曾经带过这样的学生, 他们的观念就是转不过来。这样的考试制度又使垒砌金字塔底的材料少了一份。

三、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

现在的美术院校, 或者设有美术专业的综合大学其专业设置也不尽合理。现在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开设有中国画专业, 其它开有美术专业的综合院校, 中国画仅仅作为一个方向课程来开设, 而艺术院校开设的中国画专业, 其基础的造型训练基本又是西画的素描和色彩, 相应的文史哲方面的课程开得很少或者是没有, 这对中国画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综合院校里专业设置就更糟糕, 中国画只是作为一个方向, 那中国画的专业课就相当少, 基础的造型训练仍然是素描和色彩。再加上综合院校更加强调综合素质, 素描和色彩的课时也相应的减少, 这样学习毕业出去的学生能画好中国画简直就是怪事。再看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所学课程更多, 中国画的学习时间就更少, 对中国画的学习就是走马观花, 加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 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到中小学任教, 对中国画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

四、高等艺术院校的师资

其实, 了解了上述几个中国画教育的有关问题, 对高等艺术院校的师资情况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高等艺术院校增设美术专业, 是近十年左右的事, 完全是应市场需要而产生。由于美术专业的学费比较贵, 一些大学考虑到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加上这些年的大众化教育观念下的扩招, 一些具备和不具备开设美术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一下子产生了这么多开设美术专业的学校, 那师资哪里来, 滥竽充数就不可避免, 加上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 具有基本的中国画修养的学生并不多, 在本来应该是精英化教育的研究生阶段也随着扩招而变得大众化, 入学的门槛变得很低, 而且美术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也是问题多多, 才会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丹青教授的愤然辞职。所以上研究生前学生中国画学养的不足, 研究生毕业以后的状况也可想而知, 这些人充斥的各艺术院校或者综合大学里任教中国画学科, 加上一些本科生或者是其它渠道取得研究生学历的充斥期间, 中国画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此周而复始, 精深的中国画变得庸俗不堪。中国画几乎变得只要能画画的都能搞上几笔, 之前学习油画或者版画甚至雕塑名气大一点的, 拿起中国画的材料, 都俨然成了中国画大师。所以说对于中国画的学习, 我们连继承都谈不上, 何来的创新, 况且严格一点来说, 应该是推陈出新。

结语

中国画的教育问题由来已久, 但由于历史原因延续这么多年, 如果当下还是这么延续下去, 那具有强烈中国民族审美特点的中国画也许若干年后会丧失殆尽, 变得与其它画种相近而难以区分, 从现在的一些参加中国画大型展览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中国画应该与外来画种保存一定的距离, 前辈大师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潘天寿大师就说:“东西两大绘画体系, 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那个盲目崇外的历史时期已过, 教育部和各美术院校应该反思当下的中国画教育, 从根源上改变上述的几个中国画教育的几个问题。当然中国画的教育问题, 这其间其实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 还有其中国画本身该如何教育的问题, 也就是如何来传授中国画的问题, 这待从源头解决问题后, 在商酌中国画本身如何教育更实际。

摘要:中国画教育问题的产生, 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景, 造成几十年来中国画的教育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 如当下的教育制度, 美术高考制度, 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里的美术专业的设置以及中国画教育的师资状况, 这些问题不解决, 长期以往, 具有东方代表的中国画特点将会丧失殆尽。

关键词:中国画,制度,专业设置

国画基础教育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审美享受。国画,又名中国画,是用我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并结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画出来的作品,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国画的喜爱有助于形成他们良好的审美意境,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学前教育者的职责所在。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开展教学,从而促进我国国画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关键词:学前教育 国画 教学 现状 对策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在世界的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前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培养他们对国画的喜爱不仅有助于我国文化的延续,也有利于个人的审美和志趣发展,对其人格的塑造也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专业国画教学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课外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其中绘画就成为了主要选择之一。但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只重视简笔画、素描画等绘画方式,不重视我国传统的国画教学,使得我国的艺术瑰宝得不到继承和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前教师对国画的文化传承意识薄弱,自身也缺乏对国画的了解。据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培养学生的国画审美鉴赏力只是出于课时的需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国画对人素养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功效。另外一些教师认为国画过于高深,不适合幼儿园学生进行学习。还有的教师自身对国画就欠缺了解,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国画课堂上呆板枯燥,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悖。虽然任何一种绘画方式都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国画的历史更加悠久,所蕴含的文化也更加丰富。因此,在学前美术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这一教学内容,要加大力度,转变观念,从而促进国画的传承发展。

第二,学前教师没有掌握教学教育的方法策略,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对国画学习的热情。我国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大多是以临摹为主,采取师徒式的教育手段,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很多学前教育机构一味的沿袭老办法,让学生进行临摹,但是幼儿园儿童的年龄还很小,无法掌握其中的技巧,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对国画的学习兴趣。对此,学前教育机构一定要采取恰当可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激发孩子们的国画学习热情,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第三,我国的国画意境深远,绘画工具相对复杂,也给学前的国画学习带来了阻碍。国画不同于简单的素描和水彩画,它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有特殊的工具和固定的地点。许多学前教育机构没有专门的国画绘画室,也没有准备绘画的工具,无法保证国画学习外部氛围的构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传承。

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国画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无处不在,它是人心灵的感受,是高质量生活的来源。学前的国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其具有欣赏美的能力,只有自身懂得去欣赏,才能进一步发现美,传播美。因此,学前教育者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强其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国画具有非常丰富的意境,蕴含着瑰丽的文化,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美的意境的探索。例如,在欣赏国画《荷花》的时候,就可以先朗诵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他们在诗句中体味意境美。再如欣赏《骏马图》的时候,教师可以放一首骏马曲,让孩子们感受骏马奔腾的气势和速度,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马儿狂奔的体态形态。这样做,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国画的氛围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鉴赏力。

(二)突出国画的专业特点

国画相对于其他绘画方式而言更加特殊和别具一格,它不仅要求美,还要有意境,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也会更大。在学前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笔墨技巧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太过专业化的内容不适合学前儿童的学习,与今后的教学内容也无法衔接。对此,教师要推广寻找适合学生临摹的作品,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绘画特点,让他们的天性与绘画教学结合起来,多去临摹色彩强烈的作家作品。先从欣赏入手,之后进行临摹写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慢慢掌握技巧,为今后的国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逐步提高学前教师的艺术素养

教师在学前国画的教学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是学生能够达到有效学习的基础。对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尊重关心传统文化。为了达到良好的鉴赏力并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不断丰富国画技能和教学经验,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善于把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与国画艺术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画家李可染的作品《秋风吹下红雨来》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无边落木,潇潇而下;满天红叶,如火如荼”的景象,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事物保持生命力的前提。学前儿童年龄很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又恰巧是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对此,学前国画教师一定不能扼杀其创造力,一味采用单一枯燥的临摹方式进行教学,要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在创意和构思上给予指导。先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首先进行临摹,等到技术纯熟的时候让他们有选择性的进行绘画,并在临摹的基础上加之自己的构思,让其慢慢体味自由创作。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添画,在借鉴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主观能动性。最后,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创作上都有了一定的进展,给其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自由的创作。

三、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国画教学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国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我国对于传统国画的传承教育有所缺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国画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实现文化的继承,能够让孩子们在小时候就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精髓,对于我国国画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的国画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内容,不仅仅只有绘画技巧,还包括了书法、音乐、诗词等内容,有助于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国画中的写意画具有丰富多彩的色调和线条变化,其构图不受束缚,更加洒脱,与学前儿童的绘画特点极其相似,这也为其情操的陶冶和鉴赏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国画基础教育 篇3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国画素描基础课教学研究 篇4

关键词:国画,素描基础课,教学

一、把握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指我们想要通过教学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核心, 只有把握住教学目的, 才能有方向地进行教学, 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那么国画素描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国画素描”双基”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那么这里所指的“双基”又是什么呢?国画素描“双基”指的是国画素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国画史论等理论知识, 基本技能是指国画素描的技巧技法等等。第二个目的是使学生的国画素描鉴赏力得到提高与发展。什么是国画素描的鉴赏力呢?就是说学生对国画素描作品的鉴赏、感受、理解、在创作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第三个目的是使学生的国画素描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与发展。所谓国画素描心理素质, 即作画者对国画素描的感知, 体验与创造的素养。提高学生国画素描的“双基”水平、国画素描的鉴赏力、国画素描的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并非独立存在的, 而是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的,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在什么阶段的教学, 无论是在哪个专业哪个学科的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要予以深度重视的。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人, 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如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一味地讲解、演示, 学生被动地记忆、模仿, 那么我们培养的只能使“画匠”而非“画师”, 只能将一些最最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传授或者说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略知皮毛, 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 要在我们的引导下, 让学生自主学习, 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如进行素描静物写生时, 改变过去由教师摆静物、学生写生的做法, 让学生自己寻找, 选择自己认为具有表现价值和美感的对象, 并在教师提示和引导下自行加以组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过程。由于亲自参与,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责任感明显加强, 并有利审美情趣的培养。其次, 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由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以求共同提高, 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学生作业完成后, 学生自评、互评, 发表意见, 教师再作总结,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 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进行素描作品欣赏时, 具体教学步骤是: (1) 观察 (感受阶段:视觉感受、心理感觉) → (2) 分析 (从形、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学生作笔记, 口头发言) → (3) 解释 (进行作品深层, 意见各异, 展开讨论) → (4) 价值判断 (分析作品整体特点和综合理解, 口头发言) 。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不要让学生接受美术评论家或美术教师对作品的评价, 而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 自己阅读作品, 亲自作出对作品的评价。再次, 教师应转换课堂角色, 并从以往的传授技能里走出来, 应该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 做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和解决问题的顾问, 允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与画法, 允许学生“百花齐放”。这样,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进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健全自己的人格。

三、把对于生活的审美意识的培养任务提到作业中来

素描基础课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造型能力的问题, 应通过对于生活的研究和体验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在作业中, 强调学生主功地体验对象的美。同时, 这种来种来自作业训练中的能力, 又作用于作业的实践, 对于结构素描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结构素描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主题对于客体的情感的。

四、采取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评价不仅能指出学生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给学生一个进步的空间, 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促使学生朝着对的方向行进, 还可以指出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对其进行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从而激发其对国画素描课的学习兴趣, 使其树立信心, 更大劲头地投入到国画素描课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教学评价环节, 采取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国画素描教学来说, 这些东西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在学生的平时训练和作业中, 因此, 品评学生的素描习作, 即通常所说的“评画”便成为美术教学中一个主要的评价方式。评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统一评画, 将学生所涉及到的问题做出统一讲解, 并对一些绘画中的闪光点进行统一展示。也可以在课堂的某个中间阶段进行评画, 这主要是在一些学生出现某个问题的时候, 在这个恰当的时机来点评, 并给出修改意见, 这样可以使学生适时修改。如果出现在这位学生身上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那么就可以打断教学进程, 对其进行集体的评价, 并给出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适的评价是最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 都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这并不是说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 否定和批评是两个概念, 批评是为了进步, 而否定则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具体到国画素描教学, 由于学科的特点, 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千篇一律, 因此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和框框。有些学生囿于能力, 其画面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不应该对其进行否定, 而应着重在对其努力探索的方面的肯定。

此外, 在进行国画素描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具有坚定的民族立场, 以中国画优秀的形神观为指导, 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引导, 灵活地运用西方素描方法, 取其所长, 避其所短, 不断探索并构建中国画自己的造型体系。

总之, 把握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对于生活的审美意识的培养任务提到作业中来、采取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等等, 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提高国画素描基础课教学效率是十分奏效的。当然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笑勇.论素描教学的基本能力培养[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

[2]隋丞.高等美术院校素描教学现状综[J].美术大观, 1997 (11) .

[3]周向林, 桑建新.双向素描教学概述——论素描教学中直觉感知能力和理智分析能力的平衡发展[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0 (01) .

[4]张建华.关于高职国画公共课选修教学实践与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1 (01) .

关于高职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 篇5

摘要在国画专业教学中,传统线描主要注重线条的表现,对体的关注比较少,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国画的创作已突破了只注重线条的定式,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呈多样化形式。因此只重线描的训练局限了学生对当代国画特性的把握,影响了其国画创作的流畅性。应加强线性素描课在国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线性素描观念和技法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国画意识。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国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中,国画教育一直是缺乏关注的一块,其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高校国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国画基础薄弱

进入高校之前,大多数学生很少接触国画的相关技法,有些人甚至缺乏对国画的基本认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基本上是西方绘画的相关理论与创作方法。由于在我国的美术类专业考试中,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素描、色彩和速写,并且以西方绘画的评判标准作为考试结果的评判依据,从而导致了相关学校和学生对于国画的不重视。另外,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美术课基本上是在走形式,即使是开设了美术课,也没有多少关于国画的内容,从事国画教学的教师更是极度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国画基础薄弱是不言而喻的。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美术教育中,大多是以西洋美术教育的课程作参照,对于国画内容的设置相对较少。另外,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过于强调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绘画的因素,所开设的实验课、材料课等,也都是以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创作材料作为课程研究的依据,对于国画创作中所需要的材料等研究的相对较少。

1.3教学缺乏系统性

在国画的教学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该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受到师傅在构图方式、表现技法、精神意境等多方面的指导,从而形成一定的系统性。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来看,这种系统性较为缺乏。

1.4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国画的鉴赏和创作与个体的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关系更是紧密相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特别是在扩招以后,许多新入校的大学生几乎都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的,他们在高中阶段以及高中阶段以前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熏陶有限,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底子比较薄。而在大学阶段,又缺乏相关的课程及活动,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较慢,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于国画精髓的理解,导致他们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国画作品。

1.5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自身的素质都是不能忽视的。受国画的特殊性的影响,国画教师本身的素质对于国画教学的影响是更为显著的。从目前我国高校国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本身的素质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有的教师虽然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却有所欠缺,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理论方面有一定的修养,但是却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这些都成为了我国高校国画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2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国画专业教学的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借助西方艺术对客观物象的写实性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训练时充分体现国画以线造型的传统手法和写意精神。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转变观念,把国画传统的线描练习融入到以线为主,结合明暗、块面的线性素描的意识中去。在具体操作上,强调用线条来简化描绘对象的基本关系,描绘对象并表现对象,让学生认真体会以线为主的素描写生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充分发挥线的表现力。同时,多给学生介绍些中外优秀的经典线性素描作品,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和认识水平。

2.1培养学生线面结合的线性表现能力

线条是塑造和表现形象的重要手段,线条表现力的强弱,对表现技巧有很大影响。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用线的主次、强弱、疏密、虚实等变化以丰富线条的表现力。比如说:画棉麻制品等,可以用粗涩的线条;画粗硬物体可用坚挺的线条;画柔软衣物可用圆润的线条等等。还有,在对物体的形体结构、体面转折、体块起迄关系进行表现时,用线要明确肯定,其它部分则相对减弱。在物体空间的表现上,用线则应讲究前后、虚实、轻重、粗细等变化。在教学时我们强调线的同时进行一些块面和光影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最初的线性素描练习中,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线面结合的画法,应要求学生先对物象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对其结构、比例、空间及透视等关系形成一个立体的综合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紧紧把握对象的形体与结构特征,通过面的分析,准确把握外轮廓(边缘线)和内轮廓(结构线)之间的关系,形体的空间透视变化与形体的体面转折之间的关系等等,进而找到反映对象内、外部各种关系的表现方法。线性表现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造型能力的最好办法。

2.2加强写意性的训练

培养学生意象思维能力具有写意性是国画的主要特征之一。国画线条本身富有很强的表现力,用线来描绘形象时,多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感物抒怀,托物言志,也是国画的审美理念之一。当我们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情景进入我们的内心深处,引起情感的波动与精神的共鸣,从而显露于笔端,进而在画面渲染上表现出丰富的个性化色彩。此时此刻客观物象升格为主观意象,我们的意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调动。线性素描以线为主,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象性,它重在揭示人的精神气质和绘画者的思想情愫,同时也在追求物体表象背后的意趣,具有浓厚的写意性。这正好符合谢赫的“六法论“所体现出的美学准则。

3结语

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国画的教学及国画对于学生意境、人文气息的培育作用,强调国画的基础地位,促进国画和西洋美术教育的相互交融,使他们掌握其特殊的表现方法,培养丰富的意象思维与准确的造型能力,从而为创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国画基础教育 篇6

关健词 中国画 少儿国画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04-0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感情的载体,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绘画中的奇葩,是基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融合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术思想和哲学观念,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体系。中国绘画无疑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一幢辉煌的艺术殿堂。我们在教学中应引领孩子带着仰视的、无比崇敬的心情去领悟,去品读,去学习,熟知中国画的特点和艺术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优秀文化的传承和领悟,使学生成为各方面知识都很丰富的、修养全面的优秀人才。

学习国画之前必须要让孩子学习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向孩子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名作,甚至是画家的绘画、生活轶事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接受传统中国艺术的熏陶,正本清源,感悟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当前,少儿国画正为儿童所接受和喜爱。它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思想和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表达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更自由。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和创造力是一种极好的绘画形式。如何在少儿国画教学中既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国画的学习中体会、感受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又能结合少儿的年龄,天性和当前的文化,让他们在学习国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丰富多彩,充满孩子童真和童趣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中国画作品呢?

一、在“笔墨游戏”中感受民族艺术神韵

水墨画就是依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教学应从水墨画的这一特点入手,向孩子讲解墨色变化的原因,讲解在水墨的变化中不同的用笔又产生许多丰富的画面效果。在学习四年级《水墨蔬果》一课中,我首先和孩子分析,中国画为什么大量运用墨汁来作画?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大多推崇“笔墨至上”,不太注重色彩的表现。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古人说:“墨即是色”,即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即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变化来表现。孩子们明白原因以后,我再趁热打铁,把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逐一讲解。这样孩子们接受得快,在练习中更加加深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和感悟。在具体运用笔墨时就会更加理解笔墨和我们绘画的对象的关系。再让孩子们通过具体作品的欣赏,指导启发其,由浅入深,从基本技法到文化渗透,逐一完成。

二、在学习笔情墨韵中,逐步感受国画的文化底蕴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一课中,针对学生接受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要求,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逐步掌握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通过欣赏指导启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想象,于画面表现之中。

而且中国画作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笔墨,蕴含很深的文化哲学。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欣赏大量名家名作,在讲解绘画技法技巧的同时,逐步感悟笔墨的文化内涵。如在花鸟画教学中我会向孩子们提这样的问题:古今画家为什么钟情于画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什么把这几种花称为“君子”?学生在感悟以后再动笔去画,作品马上就会流露出孩子一定的真情实感,而不单单是技法表现那么肤浅了。

三、结合诗词、音乐,拓宽知识面,丰富文化修养,丰富审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添加一些文化“佐料”,让课堂文化的传承得以更顺利。中国画本身蕴涵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修身养性的道德规范。画以诗为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了讲明这个关系,必须要感受!我讲授写意梅花时,为了让孩子感受梅花的精神,特意让他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咏梅”诗和古代歌颂梅花品质的诗。讲授山水画时,一边讲解一边欣赏经典音乐“高山流水”……利用音乐和诗歌作为辅助手段,丰富课堂的内涵,让课堂教学更加有韵味。孩子们对作品文化内涵的认识和感悟会更深刻,文化修养会逐步提高,审美体验会更丰富。

四、结合书法篆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文化修养

国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尝试做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幅画完成后,“落款”是必不可少的,书写画题可以让观者更便于理解作品内容。印章起到点睛作用,还可以起到画面的均衡作用。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纸上的舞蹈。这是非常形象和贴切的说法。在中国画教学中,我把这方面的内容添加进来,穿插适当的书法、篆刻教学来加强中国画用笔的力度和韵味。尤其是写意画,更需要具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古人把画兰竹梅等称之为“写”,所谓“喜写兰,怒写竹”就是这个意思。绘画要从书法、篆刻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成了中国画表现的魂灵。所以,我在国画的笔墨教学中特别强调孩子一定要以书入画,从书法中感受国画线条的质量、节奏和韵味。

五、在国画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国画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德育,中国画的的最高境界讲的是人品,古人说得好:“人品即画品”。学生有了高尚的情操,才能欣赏高尚的绘画艺术,才能创造出内涵丰富的作品。因此,我在每次教学中都会安排优秀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如山水画教学我会把宋代的范宽、郭熙等大家故事和孩子们分享。花鸟画教学当然要提到齐白石、郑板桥、吴昌硕等大画家,通过了解名家作品和他们的趣闻轶事,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领域,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他们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同时,在国画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科间知识的结合,通过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来传播传统文化。把美术课程与学生日常学习的其他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学实践和知识的巩固。比如一些故事、成语,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比如根据一些几何图形进行绘画游戏,甚至其他的数学符号也可以运用到绘画当中,激发学生的创作联想的兴趣;比如一些民歌,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更可以制作一些装饰和道具来表演音乐情景剧,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体会音乐和色彩的关系。中国的教育将越来越远离死板教学,国画教学也有待更多的尝试。

综上所述,我们美术老师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特别是国画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国学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中国画学习中更深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并逐步地去传承和发扬光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少儿国画教学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栗宪庭.中国画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洪惠镇.走向未来的中国画[J].文艺研究杂志社,1998,(03).

[3]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常锐伦.小学美术教学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中国画的创新教育及应用措施 篇7

在目前中国画教学中, 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 以及在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 中国画教育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 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如何创新中国画教育为主题展开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国画的创新教育及应用措施

1. 积极拓展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从多角度绘画。如以画猴子为主题,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猴子的图片、视频, 或者让学生讲述一些关于猴子的小故事等, 让学生对猴子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形成直观感知, 当学生形成有关猴子的形象结构之后, 教师再同他们一起讨论一下用墨、用笔的处理, 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表现出来的猴子形象做进一步练习, 对猴子周围的环境做一定处理, 激励学生以此为基础完成一幅作品。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有了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余地, 创作空间大为拓展。

2. 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

在国画传统教学模式下, 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绘画技法传输给学生, 让学生在已有的框架下进行临摹或模仿, 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导致学生成为画匠, 而不是画家。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 从而缺少一起讨论、共同进步的机会。所以,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以画“熊猫”为例, 教师先播放一些关于熊猫生活习性的录像, 在分析熊猫的结构特点之后让学生讲述对熊猫的了解, 然后教师要示范如何画出熊猫的神韵,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应该如何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在一张长长的纸上共同完成一幅画,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一起切磋。这个时候, 学生的自主性就得到发挥, 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也有所增长。通过一起作画, 学生可以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3. 更新国画的工具材料, 加强学生对国画的新奇感

由于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 学生一直认为绘画国画的工具材料仅仅局限于墨汁、毛笔以及一些国画颜料等。如果教师在国画教学中允许学生使用水粉颜料, 并且允许他们用水粉画的方法绘画, 那么, 学生在材料选择上是多种多样的,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加强他们对国画的新奇感。

4. 丰富绘画内容, 提高学生的绘画热情

传统国画教学内容一般是用传统的单墨对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进行着色, 这种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为此, 教师在国画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描绘“校园”“窗前”等, 这些场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十分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 所以绘画起来会十分有劲, 对之抱以强烈的兴趣。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同时, 学生还要仔细考虑如何用笔、用色和用墨, 这对培养学生的绘画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5. 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个世界上, 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康德也说过:“人是能够借助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在教育领域, 教师要培养学生和创新意识, 首先要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乐意开展认知创造行为, 产生乐意创造的需求, 其次要营造平等、亲密、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加强。在具体国画教育过程中可以这样安排,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一幅国画的处理, 让学生各抒己见, 发表意见, 然后鼓励学生对之加以改进, 重新着色,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进而提高创作热情。

6. 欣赏山水画作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如东晋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将诗人情怀发挥到了极致, 画面的内容优美而生动。王维生活在多事之秋的“天宝”年间, 在山水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一幅《山荫图卷》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寅, 众多影视作品表现他放荡不羁的性格, 其实他的绘画作品却是相当工整精细。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精美的画卷,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 选一些比较经典的山水画作品, 如展子虔的《游春图》,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这些作品能够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自己如果也能画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来, 该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三、结束语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凝聚着中国数代人的心血。中国画教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教师必须在中国画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入手, 积极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认识中国画,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中国画教学的功能, 使学生拥有过硬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增强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顾平.对中国画教育现代形制的构想[J].国画家, 2005, (06) .

[2]陈传席.必须检讨我们的中国画教育制度了[J].美术观察, 2002, (05) .

[3]张桐瑀, 陈绶祥, 林冠夫, 毛建波.为什么当下的国画作品“好看”不耐看?[J].美术观察, 2006, (05) .

[4]陈绶祥.对当前美术院校国画教学的一些看法[J].美术观察, 2009, (12) .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国画教学 篇8

关键词:国画教学,学前教育,方法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而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 我们努力寻找学前教育中的国画教学规律, 以“唤醒、鼓励与启发”为宗旨, 在教学原则指导下, 引导幼儿用水墨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初步了解墨色浓淡, 运笔方法。运用临摹、写实、想象相结合的形式, 使幼儿国画作品闪现其特有的光彩。

1 临摹大师作品, 发挥想象

幼儿国画教学的内容应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这里的生活不仅是指幼儿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风景、花鸟鱼虫, 还包括他们想象中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比较容易获得, 对幼儿来说主要包括:自己熟悉的大自然、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亲近熟悉的人物等等, 在这么多选材中不乏传统题材, 然而教学设计家克拉克说过“能引起教育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软件的设计, 而不是媒体本身”。由于结合了幼儿的生活来画, 他们的思路开阔多了, 常常能“旧法新用”画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此,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环境、学会观察事物、抓住人与物的主要特征, 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幼儿想象中的生活更是一个挖掘不尽的宝库, 幼儿之所以喜欢童话故事、动画片, 就是那里有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幼儿对创作这类作品有着极大的热情, 从他们的作品中会发现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作为教师, 首先应鼓励支持幼儿的创作, 不应表现技巧的不成熟而去责备他们;其次, 在幼儿画画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使笔墨的表现更为流畅;再者, 让幼儿“说画”, “说的比画的好”是幼儿美术作品的特点。引导幼儿表现他们想象中的世界, 不仅让幼儿变得乐于表现与创造, 还把幼儿国画创作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幼儿教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 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艺术家说:从小让儿童接触经典, 与名家直接对话这是一种高起点的美术教学之路。因此我经常让幼儿欣赏名师作品, 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的作品直接临摹, 让幼儿一下子就开始触摸艺术顶峰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 鼓励幼儿观察作品, 想象大师用的是什么样的笔, 是如何运笔, 画这幅作品状态是如何。然后学习大师作画, 通过不断临摹幼儿的国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因为大师的创作是一种童真的心灵表白, 可以说幼儿与大师的艺术创作灵感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如幼儿在临摹齐白石的《群虾》, 我首先向幼儿讲述齐白石画虾的故事, 再出示群虾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齐爷爷是怎么样画出来的?”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引导幼儿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再让幼儿讨论和评价:“你觉得齐爷爷的画好看吗?齐爷爷画画时是怎样用墨的”“他画的虾子每一只是否都一样呢?” (观察虾的身体弯曲的不同姿势, 虾细长的前腿在水流中顺势而动, 捕食小鱼, 小虫的样子。) “你喜欢他画的画吗?为什么?”最后让幼儿用线条学画群虾。

从小让幼儿欣赏国画大师的作品, 在与大师的对话中, 感悟画中的美, 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临摹有利于幼儿对现实物象的认识和理解, 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临画在于轻松自由, 不加定式限制, 允许幼儿对原画进行删减、添加等。事实上, 幼儿在临画的过程中不可能、也不会忠实于原画, 去追求与原画临得一模一样, 他们总是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渗透了自己的创作与联想。因此, 临摹大师的作品, 对幼儿来说经历的是又一次创作而非只是简单的模仿, 因为在画中他们加入了自己对画的理解与感受。

2 科学指导, 转变教学形式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国画时, 应生动有趣, 避免枯燥的说教。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动力, 如果没有了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和痛苦, 对幼儿学画, 尤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是:幼儿学画, 首先是游戏, 然后才是画画。

对于初学国画的孩子, 我们不要求正确的握笔、不在乎小猫似的脏脸、不强调如何运笔、画面效果, 只在乎幼儿对笔墨纸砚有一种亲近感, 产生表现的欲望。这时的学习更是快乐的游戏, 如让幼儿了解宣纸的特性, 组织幼儿玩染色游戏, 以“下彩色雨”为情景, 在宣纸上随意滴颜料, 感受颜料在宣纸上相互渗透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在进行幼儿国画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要注意吸收了水粉画、水彩画、蜡笔画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综合取舍、灵活运用, 丰富了国画的表现技法, 非常符合幼儿的作画特点, 使画面更加丰满有趣,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彩墨画就是比较成功的一例。幼儿天真率直、忠实于直觉与感性, 他们向往明亮的色彩, 彩墨画以浓墨重彩表现物体, 大量地使用原色, 符合幼儿的心理;创作彩墨画的过程就是一个玩的过程, 将宣纸揉皱, 纸的一面作画, 另一面染, 用电吹风吹干等等, 游戏式的作画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通过揉皱、染、吹等步骤, 彩墨画作品展现出的往往是一份惊喜与意外, 与幼儿的好奇、探究心理吻合。

3 无错的原则, 肯定的评价

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 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 对比和总结, 坚持无错原则, 提高幼儿自信心和保持对国画的兴趣, 耐心倾听幼儿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地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幼儿心中的语言, 了解幼儿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 不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注重幼儿情绪体验, 学前教育取向是低结构化教学活动, 它的特点是活动动机主要是儿童的情感需要。因此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肯定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 可以放心地去做。

幼儿从心理上对教师的崇拜, 而使教师的评价举足轻重, 他们往往从教师的评价获得鼓励、自信与快乐, 因此, 作为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你画得太棒了!”、“你的用色很有意思。”、“你进步了一些!”……

对每一幅幼儿美术作品, 最了解的还是幼儿自己, 所以当你想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 不妨先听一听他们自己的声音。几乎每一个幼儿都有向别人介绍自己作品的愿望, 期望别人了解自己, 获得被认同的快感。“我画的是……”、“我觉得我画得很好!”当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的思路会更加清晰, 从而发现自己作品的长处与不足, 获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浅谈当代高校中国画教育的发展 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国画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画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中国画不仅保持而且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 造型特点和各种笔墨技法。任何完美而精湛的思想和技法的形成, 都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 虽然他可以是个集大成者。但却是集历代前辈创新思想和技法之大成。因此, 中国画美学思想、造型理论和技法所取得的如此辉煌的成就, 是历代智慧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而这一代代的延续, 只能由教育来联接, 即传统美术教育的师徒传承教育。

近年来, 国学热的兴起虽然给中国画带来了些许光明, 但是中国画教育的发展, 受历史的局限与工业化社会的激化, 越来越偏离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 无论教育观念还是教学形式都表现出与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异化趋势。要么是用毛笔解决素描问题的西画式教育, 已经失去了中国画的精髓;要么是临摹、临摹、再临摹的“依葫芦画瓢”, 这样的复制古画, 没有时代特征, 中国画很难得到发展;要么是彻底抛弃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与美学思想, 这样的创新完全没有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 超出了中国画学科的范畴, 显然已经不是中国画了。过分强调创新与矫枉过正的中西合璧的背后, 是中国画审美标准、批评传统与法则、笔墨气韵以及赖以生存的经典元素 (笔墨、线条等) 等的缺失, 并且催生了艺术创作的浮躁心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对传统艺术的忽视和教学方向的错误, 导致中国画研究的学术性和教学质量普遍降低, 造成中国画教育发展的困境。

中国画是一种从表现手法到审美理念体现着中国人生存状态、审美追求、思维意趣、原生品性, 蕴育着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 其形态即指包括作画材料、器具、样式、风格在内的, 有着体现中国技术运用、组织结构, 以及依存着的思维框架的整体形态。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范畴当然应该针对广义的中国画。广义的中国画, 包括晋、唐、宋、元、明、清, 所有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所有绘画。其中, 不但包括水墨的、写意, 还包括色彩的、工笔的。继承传统艺术精神也不应该以画家的身份做选择, 所以广义的中国画, 也应该包括壁画、中国民间绘画等。今天中国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当代高校中国画教育的目标, 就在于通过对经典绘画的教学, 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得以更加广泛的继承、传播和发扬。

二、当代中国画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中国画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临摹作业水平还可以, 但自身创作, 对临摹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却很不足。学生学习上很“机械”, 虽然了解了一定的“线基础”, 但是却不会进一步运用从而造成学业上很难提高, 时间一长会觉的上课内容很“古板”“枯燥”, 无法深入。从而很快转移学习兴趣, 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再加上由于商品经济对社会的冲击, 现代的学生不可能穷经皓首安心于纯粹的书画研究之中, 生存的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往往将学习美术仅作为谋生的起点 (文凭) , 而不在于艺术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国画逐渐丧失了其传统的文化语境和精神内涵, 使绘画商业化和庸俗化。绘画工具和绘画心态的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及其创新带来了挑战, 传统文化语境的缺失使中国传统文化步入了濒临灭绝、走向消亡的危险境地。

对于中国画教育来说, 其课程体系注重“营养均衡”, 要求学生要修很多科目的课程, 多个科目的必修占用了主干科目的学习时间和经历, 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学生都有“万精油”的通病。由于高考加试科目的限制, 导致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 绘画专业或涉及绘画的专业 (如美术学) 的课程设置也必然包含素描、色彩、速写这些课程, 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后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素描和色彩上, 再加上传统中国画艺术文化课程教学较少, 导致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修养。美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以美术史, 美术概论、艺术概论以及艺术美学等作为主修课程, 但文化课程例如中国历史、哲学、古代文学、书法、篆刻以及传统中国画论的教学与研究则是非常薄弱, 中国教学与科研滞后于创作, 反过来又限制创作水平的提高, 高校毕业以后踏入社会的美术教育岗位的美术教师, 由于受自身理论修养的限制, 在从事艺术评论与鉴赏时很难再得到深入和提高, 进而影响下一代的知识体系。正是这种普遍在理论上的“贫血”, 才形成艺术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导致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三、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位美国画家曾对刘汝醴先生说:“对于中国画的发展, 必然根植在中国艺术传统的基础上, 脱离传统的发展, 我看只能是瞎发展。”潘天寿先生早在1963年就告诫:“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中国画讲究传统笔墨技法, 讲气韵和线的应用。只强调创新, 不重视传统是片面的, 只讲传统, 而忽视创新, 是守旧复古, 也是片面的。创新应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点, 保持中国民族特色不是要我们走古人走过的老路而一成不变。陈陈相因, 甘为古人的奴隶, 绘画就永远没有进步。”潘先生一席话, 实际说出了, 中国画在求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道理。

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传统是要传承下来的, 中西文化的冲突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西方思想主导艺术发展方向的话语权, 西方艺术潮流也己经成为中国新文化艺术的主要营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中国画, 从哲学、民族、文化、心理等多方面与西方文化及其教学方法、手段都有冲击、碰撞。面对历史的变迁,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继承中出现断裂, 我们只有把中国画的教育放到整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 才能保持它的民族性与经典性。在开放的中国文化市场环境下, 要正确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中西文化大交流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要重新归置中国文化结构, 复兴民族文化大业, 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制。这就要求中国画的教学应该在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美学观、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之下, 结合现代美术教学、绘画实践以及其他一切文化成果来进行。这就要首先肯定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要对传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传统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对中国从古至今的画论和画评也要认真研究、读透。中国画是开放性的, 要有吐故纳新、包容接纳外来文化的胸襟, 对于外来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吸收西画中的精华成分以后要能转化为自己的营养, 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制而不会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 (上卷)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苏鸣静.当代高校中国画教育的困境归因及其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小学开展国画艺术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10

我校注重强校、创优、树品牌意识,努力构建“优质+特色”的办学模式,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在总结办学经验、传承文化精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国画教学”为主的民族文化培训项目,力求将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一、一支画笔,全员参与

我校开设国画课程有七年多了,从最初创编校本教材,到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人人学习国画的可喜格局。我们努力做到“三结合”,即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培训项目和学生发展相结合,培训内容和校本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笔墨的乐趣,提高综合素质。

我校在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国画课程,每星期邀请专业画家指导国画社团,每学期举办校内国画笔会展示,每学年举办与国内外学校的艺术交流活动,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国画的魅力,传承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我们还动员师生和家长全员参与,共创国画特色。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学习国画,研讨国画教学,形成了师生、家长共学画、共成长、共进步的“全员参与”模式。

二、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我校对学生国画课程学习,纳入美术“学习认同卡”,在评价内容中美术组突出了对国画学习的要求。评价中有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点评;学校设计的评价章上有“棒极了!”“进步了!”“加油呀!”等赞美性评价语言。每位学生都自己设计了一枚漂亮的认同章,对自己班里的同学进行评价;每位教师在设计了一枚认同章,给所教的学生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轻松愉悦,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这些都将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

三、融入乡土,铸造精神

嘉定的乡土文化内容相当广泛,有传统的名胜古迹,民间工艺,也有现代的新型景观。对于乡土文化的教育,我们从他们感兴趣的视角去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内容更“生活化”。我们通过社会采风,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观察、收集素材,创作国画作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身边的事物,加深了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孕育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创作了真情真意的国画作品,同时也传承了乡土文化的内涵,点燃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怀,也让“美术走进生活”的理念得以实践。

四、绘画感悟,促进成长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撰写“我画我感悟”学习国画的心得活动,并梳理出优秀的语段和文章,发表于我校每年的台历、校报及校国画网站中。我校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学生人格。

国画基础教育 篇11

中国画专业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1.根据中国画的特色来设定招生考试内容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下,西方文化及西方的一些教学体系逐渐渗化到了中国绘画的进程中,这也大大冲击着中国画教育——独有的一种方式进行下去。大多数考生高考前就学习了素描,并且是以考试素描、色彩等一些科目进入中国画专业的,其实学习这些也是可以的,但就中国画专业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以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评判标准为主要导向。那么在我个人看来参加中国画的考生应该加入一些笔墨的考试,如若不这样进行,将会是很多考生在接触中国画之前一直只重视西化的学习,也很难从西化的明暗关系表现法转为以线为主的表现观念,这样也将会是非常被动的发展,从教学效果上看也不会太好,作为老师教学任务也是很难顺利完成的。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还要花很多时间从这样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在大学仅有的四年里往往就很难发掘一些学生在中国画上的天赋。我们来这样推理,如果一个学习中国画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或是说等毕业了才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没学好,可想这个时候后悔也是来不及了,如果改行一切还要从头选择,大学四年则是白白的浪费掉了。

2.中国画应具有独特的教育体制

中国画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所在,因此应根据中国画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上的改革。中国画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它独特的教育形式。在中国画的传统教育里非常重视让学生去掌握这些规律,然后再凭个人才智和悟性去延伸、创造和开拓。这种教育和传承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进入大学开始,中国画专业学生就要分离出来,直接进入到中国画的学习上,而绝不能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开始就进行素描、色彩的训练。现在很多美术院校对于中国画专业都已进行了课程调整,前三个学期进行中国画基础学习,但这期间素描色彩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后面的学习中按山水、花鸟、人物进行专业分科学习;还有的学院是在大学四年里将中国画各科类全部学习一遍。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了一些弊端。中国画中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各科是起到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果学习更精深的知识技能便可在毕业之后主攻其中的一个方向的。因此,除了各科目都要修以外还要学到一专多能的本领。

培养年轻教师具有操作和理论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教育的目的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这就应回到教育的本体,即谁来学,学什么;谁来教,怎么教。那么在教育体系中两大方面的主题就是老师与学生。就中国画教育而言,他与其它学科的教育并无不同。当然,这必须在育人的前提下谈这一问题,至此我们就不能回避现行的教育体制。

对目前的中国画教育来说,合格的师资来源也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事实上很多老师的文化程度令人信心不足,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把握就更令人担忧。但如果真正放下心来修习中国画,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本来教育上的师友之谊对学生只会起激励作用,师生共同来修习经典,更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发展好的话,中国画教育的新枝就会在春风中发芽壮大,进而就能结出果实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前人做的很好。作为年轻教师一代为什么就不能做的更好呢。齐白石把陈师曾奉为师友,获益很多,他曾以诗来记事,真切的怀念他与陈师曾的友谊:“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腕底会。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大师的做法总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吧。在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只能是充当知识传播者和学术解释者这样一个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拥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很高的个人修养,这些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也是能够很好的传达给学生一些非本专业的知识。因此,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素养也是实现中国画的教育上良好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热爱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更要懂得如何的教书育人。教师的艺术、行为、技巧、人格对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莫过于一个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并愿意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用在学生的身上。

2.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绘画技能

教师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艺术家,不仅要从事教学上的工作还要从事大量的创作。因此“教学相长”在这里也并不是空话。陆俨少先生曾说:“作画得名师亲授,看其下笔顺序,要怎样执笔,怎样审势,看怎样来表现绘画的技巧,怎样来调整画面,怎样能做到一气呵成”,尤其是这其中的道理,道出了绘画的关键问题,对于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应时刻铭记于心,细心琢磨,定会受益匪浅。

教师在教学的发展中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艺术创作是相对于动态化发展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和平时创作上应是两种不同状态。对于老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在中国画的教育中绝不能疏忽的原则。艺术上的学习要求带有个人特点和创作性的学习,没有特点和改变发展便没有真正的艺术。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打下基本功,还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个性,并帮助开发潜能,充分来肯定和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

重建中国画的语汇系统

1.注重文化教育和技能完善

具体到中国画语汇系统里学习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开始呢?首先一定要把中国文化所欠缺的这块先补上,读书、写字、画画,这就是学画的顺序,没有捷径而言,所有想投机的人找的捷径最后都是绕路白费劲。所以一定要把文化教育和绘画教育同时进行。学习中国画要先从临摹开始,从经典的作品开始。而实际上做人、做文、修文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三年两年甚至八年就想学好是不可能的。从最初的具体修炼而言,小孩子起步就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跟绘画学习《芥子园画谱》一样,这还是最好的教材。我们现在欠缺的基础性东西太多了,没有人去读这些育人的经典,这些文化基础对绘画也是同等重要的。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完全是两回事。为什么要小孩子来背诵这些东西呢?因为在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里就像天枰的两端,12岁之前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而理解分析的能力是相对薄弱的,所以趁记忆力好的时候就把这些经典的东西储存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逐渐衰退,而理解能力却在不断的增强。在中国的禅宗里讲究顿悟有一个渐修过程,厚积薄发,也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2.发挥国家教育系统、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

在目前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下,升学考什么平时就教学生什么。现在所有学校的体育、美术及音乐课在中小学里基本上是不太被重视起来的,最大的原因是高考并不考这些,升学就用不到。其实教育部门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文化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建立,现在的学校开始让学生们背一点传统文化的经典了,这其实是一个好的苗头。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盛,不把自己的文化先发展起来,强大起来,光是靠发展经济,这个国家从长远看是走不远的,这个民族的文化是会渐渐消失的,所以要把中国画教育和中国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新思考才行。

不论从课程设置到学生培养,文化教育部门在体制上有莫大的话语权。面对这些权利,如何考虑民族教育的本质,对国家教育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心问题仍然是文化教育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太大的收效。只有培养出具备经典文化素养的新一代接班人,民族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一滩活水。

建立中国画教育研究机构

建立一个中国画教育的研究机构,是在中国画教育机构的研究中以中国画的传统生命智慧与审美精神融入到教学大纲为前提,逐步建立完善的学术品格和教学体系。同时中国画教育研究机构还要承担着传承的重任,能够以兼容并包的气度,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在传承中鼓励创造精神,以更为宽广的视野,重视中国画现代人文的建构,能够为社会培养有修养、有品格、有素质并能适应当代文化需求的中国画人才。

浅谈国画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 篇12

关键词:中国传统,国画,中小学美术教育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方法, 它的载体主要是美术形态, 特征是审美性, 通过对美术形态的理解, 所用美术语言的思考, 所见对象的描绘, 美术作品的欣赏等教习活动, 把学生带入一个拥有真、善、美特征的艺术殿堂, 让他们去通过老师的带领有意识地接受美, 了解美, 从创作、欣赏中去培养一个具备艺术修养的人。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训练手段和主要教育形式,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施大背景之下,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 中小学开始逐步重视美术教育。作为艺术表现之一的美术, 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让美术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也是理所应当的。中国画作为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度结合的学科, 其造型、线描、构图、笔墨的运用等皆异于外国美术,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而言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促使中国画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较为常见的课题和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 中国画亦在新时代中成为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环,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 中小学开始强化美术教育, 而国画语言对学校的美术教育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并掌握国画的内涵和规律, 运用国画的特点、优势来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画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优势

(一) 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影响。

中国画作品表现的是画家的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 是其最终的目标, 同时也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心点。一幅作品是否受到人们的认可, 并非技法的高低而在于画家的品格是否高尚, “画以人重”即说明了这种观点。人品高的人虽画技稍差, 但也可以价值连城, 画品劣者即使画技再高但最终是很难受到欣赏者的认可, 用高尚人格入画, 画才能感动观者, 因此让学生感受画中画家的品格之美, 受到画家高尚人格的陶冶是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塑造高人格的重要途径。国画对人格的建构和优化,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这就是梁启超所说的艺术美对人的“熏”和“浸”的方式, “熏者也, 如入云烟而为其所烘, 如近墨朱处为之所染”。这说明在艺术体验中人们是按照自身的要求, 自然而然的进行人格提升的。

(二) 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

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其独特的体系, 自始至终都有着独特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中国画秉承了一直以来的经验, 中国画家在完成画作后在画上题款并加盖印章, 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珠联璧合。对学生而言, 中国画相比于西洋画, 其优势便异常突出:欣赏一幅国画作品, 蕴于其中的文学, 历史知识也将成为画的重要一部分, “文人画”便是其中代表, 没有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 鉴赏文人画便是隔靴搔痒,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因此中国画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内涵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 国画教学, 工具简单, 内容接近生活。

一只笔, 一张纸, 一瓶墨, 就可以了。相对其他画种来说就方便了, 我们所需要作画地就在教室里面, 画好水墨画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但通过教室的师范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感受其中的乐趣, 收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说的是教师的笔墨功夫要熟练, 宣纸要铺在展示台上, 让学生都能看到。教师在示范时, 笔墨色彩在纸上走, 运笔动作随意似游戏, 很快画出一个小品画来, 或是梅花, 或是兰花, 或是竹等, 被吸引学生的目光, 让他们感受到画画的乐趣。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作画, 对中国水墨画产生兴趣。

四、在新课改下的中小学国画美术教育当中的议题

(一) 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美术教育更多的关注, 多举办相关活动, 美术教育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引起社会各方的注重, 为美术教育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让美术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 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当然, 我们的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的, 美术教育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心理的教育。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教艺术科, 主张不求直接效果, 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 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 对付人生, 则生活美化, 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让学生学习国画的目的不是要会画画, 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学会审美和提升自我修养, 精神文化得到提升。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中学美育教育教师, 应该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来来教导学生, 试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我们的美术课题材应该都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上的各种各样都可以作为我们的题材!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引导他们的兴趣, 可以用中国元素, 运用智力玩具、竹简、画卷, ……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给儿童尝试新的绘画工具材料, 他们的好奇心是最好的突破口。好奇是兴趣的先导, 兴趣的来源往往来自于好奇。如尝试用蜡笔, 水粉, 颜料, 水彩等。尝试不一样的东西来画画, 学生的兴致愈来愈高, 那么创造性也将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

上一篇:丙烯酸类树脂论文下一篇:语文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