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与探究(共12篇)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1
刚分班时的学生有如一盘散沙, 一荡芦苇, 一滩泥水。人心涣散, 飘浮不定, 课堂上无动于衷, “水波不惊, 波澜不兴”。有怀念原班的, 有对新班惴惴不安的, 每个人沉默寡言的, 就连老生也怯怯的。上课没有一点精神气儿, 我要费很大的劲儿吸引他们, 以求给课堂增添点活力。
说实话, 好多时候我是装腔作势, 虚张声势, 强颜欢笑, 尽力来撑起一个像样的语文课堂。我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 怀疑这个班学生的淡漠性情, 但是我更知道, 如果刚开始的课堂氛围没有营造得轻松主动, 不能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那么以后的课堂将是老师一言堂, 学生死气沉沉, 整个班级一潭死水, 师生受罪。所以我是使尽浑身之解数, 拿出“十八般武艺”, 极尽夸张之能事, 把这帮“服务对象”给“捧”起来, 竭尽全力驱散他们心中的顾虑、阴霾。
这里特别感谢我的两个课代表, 第一堂课征求意见, 他们建议还是搞个自我介绍 (我当时感觉没有什么新意, 没特别打算这样做) , 还真就是这堂自我介绍课松解了大家紧绷的心。自我介绍时我无视他们一副“时时留意, 步步小心”的林黛玉模样, 而是插科打诨, 撺掇怂恿!先拿“稀有动物” (文科班57人7名男性公民) “开刀”, 让“七朵金刚花”羞答答地开, 还好有潘顺鑫、张春红、胡家宝、王文玲、高文婧几位“带头大姐”, 新班级语文课堂就这样风生水起了。
给班主任汪老师建议继续上学期小组的教学, 感谢她的大力协助, 在小组长、积极分子的带动下, 在我的“鼓动吹捧”下, 语文课堂总算起死回生, 枯木逢春了……
现在这帮小家伙们上语文课啊, 那叫一个兴奋踊跃积极, 和小学生都有得一比了。一读文章, 他们手都举得高高的, 抢着站起来, 起来了又抢着读, 以致于七嘴八舌此起彼伏的, 有时候站起来一大片一起抢着读下去, 硬是没有停下的。我只有出个规定, 前面和后面, 后面优先, 中间和两边, 两边优先, 男生和女生, 女生优先, 高个和矮个, 矮个优先, 这样才紧紧张张地读下去。读书抢不算水平, 谈你对文章的理解看法再抢, 那才叫水平。嗨, 别小看他们, 还真有不少同学站起来谈, 你一言我一语的, 硬是把季羡林的《清塘河韵》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风格感情特点不同处给说出来了。教的多轻松啊!
我有时候在纳闷, 他们真的喜欢语文课吗?是不是刚开始啊?是不是瞎凑热闹啊?可是几个月都快过去了, 他们的热情没减反涨, 那就不是图个新鲜凑个热闹了。
说实话, 我对这一届学生可没有上届学生期望值高, 主要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比上届学生差远了, 所以一开始我没报多大的希望, 也就是尽点心而已。可是随着接触的增多, 发现他们虽然语文素养较弱, 写不出上届学生那么流畅那么文学的好文章, 可是他们因无知而率真可爱, 而不拘泥做作, 而充满表现欲, 可比那些故作深沉的家伙们可爱多了。高中了还有这些童真, 太难能可贵了, 哪儿找去啊?我得好好地保护住了, 有这高昂的学习兴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基础弱一些, 文学素养差一些又何妨?
他们为什么兴趣盎然?小组学习, 让他们自己来理解来讨论来交流, 话语权给他们, 哪怕只言片语, 哪怕旁逸斜出, 哪怕语意肤浅, 含义却在交流中渐渐明了, 思想就在表达中愈来愈清晰。天天坚持, 时时夸赞, 常常鼓励, 形成习惯, 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自我表现。
这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妙处, 这就是坚持鼓励为上, 坚持自主学习的理念, 合作探究行动跟踪的收效, 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啊!
更可喜的是他们的进步慢慢显示出来。书读得越来越多了, 课堂表达越来越清晰流畅了, 随笔写得越来越有文学味了, 感觉他们的气质在慢慢改变呢!相信他们一定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在是自主学习寻常事, 合作探究进行中, 欢声笑语时时闻, 你争我抢齐上演, 朗朗书生满堂闻, 老小师生乐其中。我的女汉子、汉子们, 加油啊, 期末考试再考出好成绩, 那就更锦上添花啦!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2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贯穿始终,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3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学习观、学生观,然而现在还有很多的教师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何谈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观念。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反而会使教学处于尴尬境地,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下滑,也会使学生对学习方式产生迷茫的反应。
1 "自主、合作、探究"教与学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要应用这种方法学习,但是,这关键还在于老师怎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这也是当前很多教师既关心又困惑的一个问题。
1.1 "自主"的现状。一般来说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那么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前提是要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原给学生,但是,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度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反应。
在很多课堂中,老师总在强调学生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不受任何约束,这在老师眼里就认为是自主,其实则不然。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在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还需要老师为学生指导明确的学习方向,在这一方向下学生才可以自主去探究,最起码不能破坏课堂的基本秩序。这一问题的出现就是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误解。还有一种情况为老师形式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实际上还是严重了限制学生學习的空间。这种现象表现为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与此同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很多规定性的东西,所谓的自主就是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这些硬性规定中的任何一种来学,这无疑又给学生加上了一层学习的枷锁。
1.2 "合作"的现状。合作学习是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对他们小组的任务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们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分工协作,互助合作。
但是,目前在很多的课堂上,教师片面的追求合作,而无视学生的本质差异、教学的实际内容,这样导致老师对小组合作的状况不能很好的把握,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得学生均分,让每组都有好生与差生,这样才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提升进步速度。也有很多的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够主动,没有真正融入到学习中,这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调节的。
1.3 "探究"的现状。探究就是要学生独立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研讨与学习,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大目标同时得到提升。目前,我国的探究学习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情形,一种是教师严抓死守,并没有真正的给学生探究的自由空间。另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会偏离学习的主要方向,甚至是出现错误的问题而不自知,这样就会耽误学生的发展。
2 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
实际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求教师要切实做到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学生要做到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2.1 真正自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把课堂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要时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走弯路、走错路。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寻找问题,老师不要给予硬性规定,同时老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还要辨别一下该问题的正确性,要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但前提是老师不能仅仅以书本为纲要,那样会限制学生的发展的。
2.2 切实合作。合作学习也是相对于自己学习而言的,也就是多个人在一起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学习,也可以称为是互助组的形式。它的一般过程分为独立思考、小组探讨、相互交流、整体点评几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都谈谈自己所收获的结果和感受,进行相互分享,达到共同进步。在最后一个评价的环节里,教师要给予学生们积极的评价并及时指出在哪个环节还需要改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3 真正探究。探究模式在国外其实早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模式,主要就是从一个能够多层次分析的具有价值的问题出发,经过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就能看出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突破障碍和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探究成果显示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
我国的教师要根据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要从根本上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首先就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度,要教学学生发现问题,要培养他们具有发现问题的眼睛。其次,就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掌握好问题的关键点,尽量的多方面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过程。
3 总结
课程改革的浪潮也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当今,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深刻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给学生这种学习方式,要做到真正自主、切实合作、真正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按照课程标准来要求自身和学生,才能真正的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守章.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教师的作用[J].语文天地, 2008,(16)
[2] 白咏梅."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解与尝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2)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4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需要兴趣做支柱.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 教师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 以情激趣, 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生活情境引趣.教学中要把教材的探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由的表达, 从而形成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 出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画面, 有火红的枫叶、翩翩起舞的蝴蝶、活泼可爱的海豚等等, 问:“当你看到这些画面, 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哪些数学问题?”的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自由想象, 畅所欲言.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导入新课时, 可利用一些趣味数学问题,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 从而愉快地学习与探索.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擦玻璃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碰掉, 造成一角严重残缺, 问如何利用这块残缺的玻璃, 到店里划一块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呢? 教学中通过设疑, 就能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地探究知识,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趣.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 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为此, 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其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比如学习《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以后, 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池塘, 让学生测量池塘的宽度, 学生立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制定方法, 适当分工后开始测量, 并寻找多种方案, 这样,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知识, 理解了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还懂得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创设竞争情境激趣.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指出, 学习的最好动机不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是对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 组织学生搞一些小竞赛, 小组之间比, 男女生之间比, 班级之间比, 把竞争带入数学课堂, 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等心理及年龄特点, 成功地创设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 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疲劳和厌烦情绪, 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 我们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 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揭开数学那严谨、抽象的面纱, 将发现过程中的数学鲜活地交给学生.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除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课外, 估计学生有能力自己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及思想方法, 这种类型的课可以让学生自学.比如在学习“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时, 与方程组有联系, 学生利用已学过知识可自己完成, 教师适时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布置作业时,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 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成“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目标.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尝试质疑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形成质疑问题的习惯, 教师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 尽量提供学生提问的机会, 每节课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 要学会倾听, 随机应变.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从数学学习或日常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等问题引入新课.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提出问题, 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使学生养成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5
邹城市匡庄中学 课题组
本课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索中发展,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及观点
1、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进行的,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构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基本模式,即: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自主探究、构建新知——汇报评价、体验成功——分层练习、拓展创新。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照要求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并标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不明白之处,在分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通过小组内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自得出的结论,最后抽象概括、揭示本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是地,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体会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分层练习时,不断设置思维障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仔细观察、实验操作、积极探究、主动思考、互动交流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分辨实质,启发思维、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实效。同时,改变了学生以单一的书本为主要知识来源的狭窄渠道,构建出开放性课堂,使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在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里,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形成实验教师的改革意识,改变了教师行走方式。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以改促研、教研并重”的原则,实验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制作并应用各类教具、学具、课件,广泛使用多媒体,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提高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变革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改革了教师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实验教师行为的改变带动了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形成积极改革创新的意识,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不断涌现,在校内逐步培育出一支作风过硬、改革意识浓厚、钻研精神强烈的科研队伍。
4、学校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平台。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进步依赖于实践和学习的互动,没有实践、没有学习活动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是学生得以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已动手制作学具、观察、构建新知、探究新知,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本实验主要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研讨法、课堂实验、经验筛选、归纳总结等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摸清学生实际情况,收集存在的问题。
2、比较分析法:通过互听互评活动,比较分析,相互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
3、研讨法: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时沟通信息,展示成果。
4、课堂实验:选取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获取实验数据资料,创新处理,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
5、经验筛选:通过实验对比,来发现实验因素对不同水平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实验效果是否显著。
6、归纳总结:针对筛选的各实验阶段的初步经验,归纳总结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的最佳模式。
上述方法的创新性表现为:
1、研究过程中,突破原有方法的局限性,不满足于现有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拓展创新,归纳概括出新的理论、方法,能从新的角度、深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2、针对新问题,能改变传统思维方式(静态思维、正向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运用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动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分析处理新问题。
三、实验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合作探究疑难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综合活动的形象、生动、高效取代了传统口授的单调、抽象和低效,使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实验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加速了教师课改和科研的步伐,更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自我评价
1、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亟待研究的现实任务。
我们确定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融合在一起,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开展分析、操作、实验、研究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人类认识的丰富成果,也获得人类认识过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生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构建都在关注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实验与研究,首先应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等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题的实施达成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终极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没有人类的自我超越,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活动更要促使学生敢于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造就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人才。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之一。开展这方面的探讨研究工作,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对于突破课堂教学经验层次和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值得探讨的热点。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进行,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创新,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学校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
五、成果的社会和校际影响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同时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2、课题的深入持续研究,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加强,实验为学生的发展构筑了广阔的平台。
3、通过课题研究,推动了教改科研之风,深化了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师素质,一批县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涌现出来,各级各类论文发表或在评选活动中获奖,教师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参加实验的班级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2003年至2006年我校整体教学工作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市农村中学前3名。
六、实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上来,要加强引导、深入学习、确实将新课程改革深入持久进行下去,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实处,让先进的理念作改革的先
导。
2、教学改革中放不开学生,不能够完全把问题放给学生去解决探究,因此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发展的理想境界,构建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3、合作交流的形式单调——单纯以小组合作交流,应扩展交流形式,可适当调整了小组成员或打破小组界限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化,探究的广度、深度应不断拓展。
4、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地计量学生在不同学段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进步,以便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鼓励,取得更大的成功,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成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授课方式,给学生较大的施展空间,而教师对教材、授课方式的把握难度由此而增加,对教法的选择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对课堂的操作显得不系统、不连贯,理想的课堂设计与实际操作效果有些差异。
6、新的授课方式可能由于学生潜质的差异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今后应注重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避免差生更差。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6
探究式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锻炼独立思考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中,在教师有效组织和指导下,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控制数学探究过程,有助于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自主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并提升其探索求知的能力。
一、平等对话,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表现,乐于创造,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
二、质疑问难,给与独立思考空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生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引发的疑问,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容易引起其探究欲望。质疑问难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个体探究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其结果往往能带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引导学生提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师答: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投入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在课堂中善于创设情境,有意地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在教学《千克的认识》这一课时,根据生活经验,我事先准备好道具,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文具等各种生活用品,营造了称重结账时的情形。然后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袋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花生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动手去称一称,弄个究竞。这个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猜测的那个数据,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接下来要讲的主题内容中去。
四、小组合作,引导合作讨论探究
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得到的知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学生个体独立探索获得的体验更为深刻,更容易把感悟和知识印在脑海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给他们细沙、圆柱、圆锥等学具,让他们通过亲自实验、合作交流去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是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有的把圆锥装满细沙,有的拿直尺刮平,有的在认真的作记录,通过合作和几次操作,大多数同学们都发现往空圆锥里装满细沙倒入空圆柱里,倒入三次正好倒满,很快就找到了真理: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在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探究,在尝试对比中发现规律,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
五、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掌控自己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结论。几个学生围成一小组,用剪、拼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出了书上没有介绍的方法,并说出它的推导过程。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六、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
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新理念。因此,精心设计,提供所要探究事物的数学材料,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怎样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學生练就了这种本领,具备了这种能力,今后无论在任何新的情境或遇到任何新的问题,都能知难而上,自行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例如:学习“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时,教师采用动画课件生动有趣的呈现教材:树上有12只小鸟,飞走了4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
学生根据画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生1:我是一只一只数的,数上还有8只小鸟
生2:我是用12只一只只的减去4只,树上还有8只
12-1=11,11-1=10,10-1=9,9-1=8
生3:我是这样做的,把12分成10和2,10-4=6,6+2=8
生4:因为4+8=12,所以12-8=4
以上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亲身研究出来的,他们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由学会、到会学。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7
一、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他主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教育的“受动性、依赖性、同步性”, 自主学习有“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三大基本特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伙伴及学习问题。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保护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乐学、愿学、会学。
二、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 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有了变化, 而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学生不但自己要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生学习, 以全组每一个学生都学好、学会为目的。教师则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和评价。因此, 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集体性、责任性、社交性”四大基本特点。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或明确的问题, 合作前进行合理分工, 让每一个学生在任务或问题中都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 活动中互相支持, 互相配合。其次, 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加工, 对活动的成效进行共同评价, 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精神。再次, 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教师要经常性地、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敏于表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三、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式以模仿加记忆为主”等等。在这种状况下,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质疑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 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为此,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自主发展, 因此, 它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四大基本特点。倡导探究性学习, 首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鼓励和支持学生敢于提出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其次, 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辨析”、“启迪质疑问难”等都是几种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只要长时间培养,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8
1. 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感知和顺应新知识, 从而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所以, 首先,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 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 对读不懂的内容主动思考、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 勾画圈点评注, 寻找疑点, 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点拨, 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事先要有所估计, 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倾听、引导, 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 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 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文中插图、标点、空白、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 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各不相同, 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 师生共同探讨, 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且学生又难以回答的, 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 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 教师要进一步启疑,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 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有效合作, 引导共享
1. 有效组合。
有效合作, 首先必须有效组合。 (1) 在小组建构中, 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有利于组间竞争, 激发合作欲望。 (2) 推荐并培训好组长, 小组成员分好工。如, 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 分工明确, 人人有责。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并积极参与交流。 (3) 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 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2. 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展开的, 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积极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机械的问答, 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 而是在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 引导发展
1. 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以后, 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且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 或自读感悟, 或小组互动, 或全班合作。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 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 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 供学生研读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 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然而教师必须明白, 探究虽要看结果, 但更要注重过程。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语言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情感是否得到熏陶和感染。
2. 适度求异。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9
这就是著名的问题教学法,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 接受并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改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 自己提出问题, 进行课堂讨论研究,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 以学生的提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以创新思维作为突破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倡导是一致的。
新课改的推行给沉寂多年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 改革就意味着有破有立, 要打破旧有的陈腐观念, 树立崭新的教学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属于其中较为成熟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过程中新的、独特的体验,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少新气象、新景观, 振奋了人心。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有违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我们一再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的价值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有时课程内容难度大,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讨论很难达到要求的认识水平, 这时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讲解, 要讲得深、讲得透、讲得精, 才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能, 如果只是一味放手, 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其结果是, 一堂课下来, 四十五分钟始终是学生在讨论、在思考、在回答、在做出结论, 教师只是或多或少地加以引导, 更多的是点名提问, 一再询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某某同学你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想一想, 谁的说法正确呢?”是的, 我们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认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但也应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见解和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不应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点拨, 有义务让学生学会探讨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拿出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见解的前提下, 发挥自己应有的指导作用。
2. 忽略了学生的现实情况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时, 首先要考虑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 包括年龄、背景、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孔子早在几千年前的教学实践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 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时至今日, 新课改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更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 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能力实施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不要一厢情愿地要求所有的学生整齐划一, 在课堂上都是活跃分子, 都能很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千人一面, 完全忽略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 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但其也不是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很难真正展开, 也难免会回到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3. 忽略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但在很多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教师却往往舍本逐末、顾此失彼, 只要求学生积极活跃地思考讨论问题, 要求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朝气蓬勃”, 却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效果。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成熟甚至错误的观点, 不及时指出, 反而任其发展下去, 甚至课堂教学中学生兴高采烈地争论了一节课, 最后却不知孰是孰非。有的教师担心如果否定了学生的观点会影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发挥, 甚至会对整个课堂的活跃气氛产生不利影响而采取消极的不作为的策略。还有的教师在课堂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中违背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初衷, 参与得太多, 干涉得太多, 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完全按照自己的课前设计进行, 忽略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随机性和可变性, 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它原本的滋味。
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策略
那么, 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中顺利有效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精神的愉悦。现在的学生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教给的现成的结论, 应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 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则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鼓励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在教学中, 教师则要真正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 想想学生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灵活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 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 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弄懂的问题教师不讲,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 关键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卖个关子, 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既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这就要求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要少讲, 能不讲的就不讲, 非讲不可的要精讲, 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 成为课堂时间安排的主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地读书学习, 以此尊重全体学生的学习权利, 调动所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今的语文教科书一改过去单元式的分割方式, 以主题模块的形式将课本内容进行划分, 对于同一个专题、同一个模块,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 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的课文和学习的方法。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实现改变了教师整齐划一的指令、要求和面面俱到的学习, 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 建立学生合作学习的机制
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 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改变传统单一的师生交流形式, 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 倡导师生间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合作关系,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 更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明确的责任、分工, 而且还能形成生与生之间、生与师之间等多向互动交流, 既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 也养成悉心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 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共同协商完成学习任务, 又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长处, 以便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诗歌专题, 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及诗词储备量的不同, 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记忆诗词, 将诗词内容不断充实, 然后在交流合作阶段, 又因为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不同, 同学们不仅可以从合作中获得知识补充, 而且还可以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 充实自己的经验。
3. 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指在实践中学习, 独立地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 “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重过程不重结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 积累知识和方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10
一、充分自主学习
音乐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音乐学习方式。对音乐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学生应将自己看成不依赖于他人, 有独立自主的个性, 从意识、观念上确立自主, 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 改进学习策略, 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中我认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 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演唱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
二、高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 应在产生合作需要的前提下, 由学生群体承担共同的任务, 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遇到问题协商解决, 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 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分工, 这些都说明了: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主体参与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
我认为, 在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 要做到高效合作学习, 即我们要提高认识。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音乐学习方式, 更重要的是一种音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既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手段, 也是音乐课程实施的新资源;合作学习既有小组活动, 也有个人活动。
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从教学环境入手, 在每节课的座位上进行变化, 尝试每节课以学生自由分组变换不同的小组成员, 自主安排上课座位。学生对每节课不同的位置, 不同的小伙伴感到非常兴奋, 合作式的学习氛围自然的形成。如:在人音版音乐第一册《大家来劳动》一课中, 我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大家劳动的场面, 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负责安排表演劳动的内容, 组员们按歌曲的节奏创编劳动动作, 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 孩子们的创作想像非常丰富, 有的拍着节奏表演, 有的干脆一半组员唱, 一半组员演, 有的一起热火朝天的边演边唱。至此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超出我对他们的认识。于是, 我也加入到他们其中的一组, 让“组长”给我安排了一项“劳动工作”, 我的加入给这节音乐课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通过合作式的学习, 学生会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三、精当探究学习
音乐探究学习, 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 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
音乐教师要把爱护, 尊重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踊跃参加评价活动, 勇于发现自己的见解, 提出不同看法, 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 需要严格与善意批评相结合, 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在教学中我力求改变以往听着音乐, 和着拍子, 坐好上课的形式, 而是让学生自主的寻找新的伙伴小组合作进行音乐活动。因此这是一种在教改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学形式, 它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如:我在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过新年》一课中, 学唱《龙咚锵》为了让学生将锣鼓节奏创造性的表演出来, 我发给每个合作小组一套锣鼓, 让他们分组探究。开始有的组为了创作出最新颖的节奏, 而忽略了与歌曲节奏的配合, 但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继续探究。后来, 我指导了他们其中的一组并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然后让大家修改自己的节奏, 结果怎样呢?学生们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 出现了不下五种节奏, 而且每组都有自己的特点。这节课给了我启示:要给学生空间, 要相信学生的创作能力, 要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11
一、以自主为前提,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个体发展的引路人。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打破唱主角的局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献材料,观察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整体把握历史基本知识。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兴趣相关,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变量。教师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形式地加以肯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欣喜。
3.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師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一切活动为学生服务,教给学生怎么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学《美国南北战争》时先设计问题:战争的起因、导火线是什么?战争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你对林肯的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观察课中插图,联系《美国的诞生》,以点带线,获取新的信息,在掌握史事的基础上理解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
二、以合作为手段,优化学习过程
小组学习是合作的主要形式,重在体现过程的主动性、互补性。
1.独立思考,夯实基础
小组合作前,教师要精心设置重点、难度和疑点。如,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时,独立思考“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让学生站在世界历史进步的高度分析黑人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互动合作,确保成效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遵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以多种合作形式呈现。(1)以优生为中心适当搭配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异组合式”;(2)根据中学生心理容易产生异性效应的“男女搭配式”;(3)依据学生爱好、个性、情趣相融的“自由搭配式”。分工明确,由浅入深,激发各抒己见,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有意识地综合学习小组的成果和疑惑,在全班讨论交流,鼓励情感理解,重视学生创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对历史进行叙述和评判,达到共同求知的目的。
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12
一、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探究的题目以老师垄断性的给予而不是学生设疑提出的。合作课堂的第一流程就是编写导学案, 课前老师把编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 做好预习, 这些内容题目都是老师事先编好, 不是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 这本身就违背了自主探究的原则, 有的老师一节课提出十多个问题, 学生连看都看不完, 更谈不上讨论透彻了。
(2) 学生阅历肤浅, 自主探究无法做到深刻理解课文。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文上有几千年前的诗经, 有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有现当代著名的精品, 那些选文内涵丰富, 因相隔时间太久远, 十几岁的小孩去理解这些文章难度很大。
(3) 合作课堂使学生无法整体理解文章。语文导学案常常把一篇很美的课文分解成多个问题, 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分组讨论时往往是一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而其他问题很少涉及, 学生没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美, 因此一节课下来学生半懂不懂。
(4) 语文合作课堂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一节语文课基本上按照事先编好的导学案规规矩矩地上课, 老师以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为目标, 但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 从参考书上抄下了答案应付了事, 加上课堂上学生提问、回答、发言要先举手、老师的话要洗耳恭听, 有同学上去展示, 之后同学在下面就鼓掌, 不管理不理解等, 这些都抹杀了学生的天性、积极性和发现与创造性。
(5) 合作课堂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老师们都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强调学生按时完成。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整天忙着写导学案, 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 就是想读也读不了, 造成学生知识空乏, 作文素材少得可怜, 久而久之, 学生知识不全面。
(6) 合作课堂无法展现语文老师个人的才情风格。语文合作课堂的模式基本雷同, 老师的个性才情内涵无法展现, 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种课堂听多了之后会让人觉得乏味。
(7) 合作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语文合作探究课堂教学关键的地方是讨论探究, 一节课大多数时间是学生讨论, 但学生阅历肤浅, 知识面狭小, 很多问题浅尝辄止, 讨论不深刻, 容易扯远, 小组讨论的结果不能全面及时地汇总, 归纳阐述观点不完善明确, 这样老师又得浪费时间重新阐述、讲评, 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8) 合作课堂很容易影响尖子生的进步。合作课堂强调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的教学模式, 一个班乃至一个小组里的尖子生自然要承担起领教本班或本小组后进生的学习重任, 但学生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 如果处理不好, 会阻碍了尖子生的前进。
二、完善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关,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小课堂向大课堂延伸
一是, 要破除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 破除封闭的教学, 寓教于新, 寓学于乐, 让学生扩大知识面, 吸收新信息;二是, 创设大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学会延伸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走出传统的、狭小的教学课堂, 建立起广博的知识网络, 语文也就学得活了。
2. 语文课堂要灵活多样, 语文课才上得活、上得生动感人
凡事都不能一概否定, 也不能全盘接纳,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语文教学也一样, 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和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和传统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既有学生自习讨论探究展示, 又有老师富有深度广度的讲解, 学生就学得活、记得牢。
3. 语文课要张弛有度, 要上得实在, 避免出现课堂秀
【自主合作与探究】推荐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11-10
自主合作探究小结08-11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10-10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10-21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09-22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11-08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