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

2024-08-12

自主合作探(精选10篇)

自主合作探 篇1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 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 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 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 一位学生提出:日本人民怎么会称聂将军是“活菩萨”, 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课文难点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 (1) 引导读课文, 本文中聂将军曾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2) 学生马上说出是救了日本两孤女, 紧接着追问, 这事当时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 (抗战时期) (3) 聂将军在抗战时期这么做有什么理由?引读聂将军的话和信。 (4) 读思讨论:从他的话和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归纳评价: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还想称他什么?……这样我因势利导了让学生解决了自己提出的疑问, 所以, 如果问题能促进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 学生就能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 从而自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自读、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能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 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二、鼓励参与合作, 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 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我们必须相信孩子, 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 只有创设条件, 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 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 可以先播放这首二胡名曲, 让学生在曲中体会阿炳的痛苦经历和悲惨命运, 体会这首二胡名曲的感人和经典之处, 然后让学生来学习课文, 最后分组讨论自己如今的生活和阿炳相对比, 体会自身的优越感。并让学生写一篇《假如我生活在那时代》为题的读后感。学生的创作欲望十分强烈, 很快能大胆想象, 写出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和幸福。

2.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 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 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 自己的喜好去学习,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在课堂学习想自己所想的, 谈自己想谈的, 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建立合作小组, 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为此,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 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 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 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 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 (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 分配发言机会, 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 、“记录员” (记下学习结果) 、“报告员” (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检查员” (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教练员” (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 讲解正确答案) 、“形象大使” (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 如讨论时的声音控制、提问和应答时的礼貌) 等, 最后要求每一组设计组名、组标, 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 组间竟争夺标”的氛围。

4. 选择专题, 分工合作, 加强主动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可紧扣教材, 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 运用研究性的阅读, 分工合作, 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 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夜晚的实验》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性阅读“蝙蝠的夜间安全飞行, 到底靠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 体验到成功, 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

三、设计开放作业, 强化自主探究实践性

1. 迁移课文情感

如学完《三亚落日》, 可绘出落日与海平线相接一刻的美景。

2. 加强专题实践

学写动植物文章, 为了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早几个月布置些专题作业:饲养一些小动物, 种植花、树, 观察生活习性, 生长特点, 也可拍下照片;查找有关资料;或向行家长请教有关知识用不同形式 (诗、歌、画等) 表达你养殖过程的酸甜苦辣。在此实践基础上, 写作就能敢真言、吐真情, 并培养了人与人合作, 搜集信息等综合能力。

3.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具体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1) 阅读实践类; (2) 口语交际类; (3) 听说训练类; (4) 书面表达; (5) 游戏表演; (6) 书法绘画类; (7) 社会实践类。这样开放的作业内容, 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还“接轨”了社会活动, 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总之, 在教学中,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是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碰撞, 在碰撞中不断产生探究、创新的火花。我认为我们普天下所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责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焕发生命活力, 充满成长气息, 实现一个创造性的人生。

自主合作探 篇2

一、以自主为前提,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个体发展的引路人。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打破唱主角的局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献材料,观察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整体把握历史基本知识。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兴趣相关,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变量。教师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形式地加以肯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欣喜。

3.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師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一切活动为学生服务,教给学生怎么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学《美国南北战争》时先设计问题:战争的起因、导火线是什么?战争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你对林肯的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观察课中插图,联系《美国的诞生》,以点带线,获取新的信息,在掌握史事的基础上理解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

二、以合作为手段,优化学习过程

小组学习是合作的主要形式,重在体现过程的主动性、互补性。

1.独立思考,夯实基础

小组合作前,教师要精心设置重点、难度和疑点。如,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时,独立思考“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让学生站在世界历史进步的高度分析黑人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互动合作,确保成效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遵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以多种合作形式呈现。(1)以优生为中心适当搭配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异组合式”;(2)根据中学生心理容易产生异性效应的“男女搭配式”;(3)依据学生爱好、个性、情趣相融的“自由搭配式”。分工明确,由浅入深,激发各抒己见,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有意识地综合学习小组的成果和疑惑,在全班讨论交流,鼓励情感理解,重视学生创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对历史进行叙述和评判,达到共同求知的目的。

把握问题设置,引导自主探学 篇3

一、问题的设置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使学习内容能和学生日常生活及所见所闻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探学的欲望。

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内容, 可以根据人们为了美化室内环境, 在室内养了很多的花草, 提出以下问题: (1) 室内养花草可以美化环境, 它一定能净化空气吗? 它对人体是否只有益而无害呢? 为什么?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需的条件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不仅加深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条件的认识, 理解了二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而且提高了对日常生活常识的认识。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 既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与 “不是”, 又不能面对问题产生一种讳莫如深不知所以的感觉。

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节内容时,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普利斯特利实验后思考以下有关问题: (1) 在玻璃罩内小白鼠为什么死了? 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 在玻璃罩内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后, 小白鼠会长时间地活着, 蜡烛始终在燃烧, 为什么? (3) (1) 和 (2) 称为什么实验?变量是什么? (4) 与普利斯特利同时代的科学工作者在重复他的实验时 (有的在白天, 有的在晚上) 却发现实验现象与普利斯特利描述的并不相符, 你知道为什么吗? (5) 想一想, 如果玻璃罩内仅一盆绿色植物, 它能很好地生长吗?为什么? (6) 从这个实验中你能知道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什么吗? 还需要什么作为原料?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学生自然就明白光合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 进一步加深理解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三、自主探学的问题设置要紧紧围绕整节课的教学内容, 使问题与问题之间紧紧相扣, 层层递进, 使各知识点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在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时, 先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定义及三种血管的主要特点、功能, 之后让学生先阅读书中观察心脏的有关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 (1) 根据图中找出心脏的四个腔; (2) 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是什么? 弄清它们的名称并在图中标注出心脏的各个腔与相连的血管间血液的流动方向; (3) 血液在心脏与血管、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流动是单向的, 还是双向的, 为什么? 在学生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之后, 对心脏的基本结构及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流向也基本明了于胸。接下来转入血液循环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因此在刚才提出的问题的前提下, 设置以下问题: (1) 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 具有怎样的功能? (2) 血液从心脏的什么地方送出来, 又从什么地方送回到心脏? (3) 想一想, 经肺部并由肺静脉送回到左心房的血液中哪一种物质的含量比较多? (4) 从左心室送出来的血液主要是输送哪些物质? 这些物质要送到哪里? (5) 物质交换要在哪里才能完成? 物质交换的过程是怎样的? 完成物质交换后血液又流向哪里? (6) 从右心室送出的血液中什么物质的含量多? 这部分的血液又要流向哪里? 完成怎样的物质交换? 这些问题提出后, 让学生逐个问题解答, 并用笔将相应的血液流动的路线写出来, 自然而然就得到血液循环的两条路线, 也明确这两条循环途径的功能。 学习血液循环途径之后, 紧接着就要学习动脉血和静脉血这两个概念, 设置的问题是这样的: (1) 组织细胞与周围的毛细血管物质交换之后, 血液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而肺泡与周围的毛细血管物质交换之后, 血液的变化又如何呢? (2) 想一想, 是不是动脉中都是流动脉血, 而静脉中都是流静脉血呢?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 理解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 也加深了对血液循环功能的理解和两条循环途径之间的联系。

四、问题的设置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初中学生的自主探学能力普遍比较弱, 最突出的表现是不知道如何看书, 看书只是浏览式地看书, 常常停留在书的表面。 不知道要解决和掌握什么样的内容, 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先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书。 例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教学中, 让学生认真观看发酵的演示实验, 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学。

(1 ) 为什么要用温的开水? 用开水可以吗? 用自来水可以吗?

(2) 瓶中为什么要套一个气球?它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3) 干瘪的气球为什么会胀大?

在此还可以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馒头为什么会膨大而且里面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孔? 一些腐烂的水果为什么会有酒味? 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发酵及发酵所需的条件, 明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点。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途径探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49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优良阅读环境,全面提升阅读品质,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支撑作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阅读教学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一、兴趣塑造,创设优良阅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读、乐读,其阅读效果才会自然呈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已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多种途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个性特征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制订行之有效的阅读兴趣激发策略。

1.媒体激趣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对文本进行趣味解读,讲述名人趣事,介绍历史典故,设置悬念问题等,都可以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为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影视片段、视频音频等材料,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冲击,学生自然会生发阅读兴趣。

在学习《第一朵杏花》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春光图片:有繁花、有绿草、有蓝天、有碧水,学生顿时被吸引。教师引导:“这样美丽的景色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你知道这大自然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吗?科学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丰富的美景的呢?读完课文你会有不一样的感知。”学生快速进入阅读之中,课堂阅读气氛非常浓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光图片,快速调动了学生思维,而且教师还及时设置了问题悬念,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自主阅读行为自然生成。

2.活动引导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设置系列阅读活动,利用活动的生动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班级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会、座谈会、推介会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要想成功介入活动之中,自然要有充分的阅读积累。教师若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给予技术指导,其阅读效果会更为显著。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三国通”竞赛活动,看哪个小组知道的“三国故事”最多。学生大多知道一些“三国故事”,听说要竞赛,自然是热情大增,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求助家长,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在比赛现场,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活动场面相当热烈。教师设计“三国通”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展开了多维度阅读探究,阅读感知自然呈现出多元化、生动化。

二、方法传授,提升自主阅读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学习也是这样,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传授,要鼓励学生自我总结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方法的成功使用,提升阅读效果。小学生阅读能力較低,总结学法的能力也较差,教师要多进行方法引导,促使不同群体学生进行学法应用。

1.方法筛选

阅读方法众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选择推介,以提升学生与文本的契合度。浏览、粗读、朗读、细读、品读、赏读、精读、研读,还有感悟读、跳读、笔记读、概括读、对比读、联系读等,这些都属于阅读方法的范畴。小学生接触最多的自然是朗读、粗读和精读,教师在阅读方法筛选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基础来选择。对于学优生,可以推介更深入的阅读方法,如精读、品读、研读;对于中等生,可以给出细读、赏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而对于学困生,只能推介浏览、粗读和朗读等阅读方法。教师通过不同推介设计,为学生做出阅读定位,体现的正是因材施教原则,引导效果显著。

2.方法探索

小学生阅读层次不高,但也能够自行总结阅读经验和方法。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启发,让学生在具体阅读感知中进行多元总结。教师要注意开展阅读方法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的机会,这对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有重要帮助。

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开阅读,然后解决几个阅读问题:(1)你能说说沙漠的特点吗?(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3)沙漠中的绿洲有什么特点?(4)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培育这些花草?(5)说说你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学生展开了自主阅读,有朗读的、有研读的、有品读的。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而且答案都比较准确。这说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选择阅读方法,能够收到显著的阅读效果。

三、习惯养成,锻造优良阅读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和方向。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谓阅读习惯,就是指学生能够自发、自主地展开阅读行为,并将这种阅读行为当成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功课。

1.制订计划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绝非易事,由于学生阅读基础较差,阅读全凭兴趣,一旦兴趣不高,其阅读行为就难以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计划,要将阅读教学当成一项重要使命来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硬性的规定指标,如每天要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字、阅读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要完成多少阅读笔记等,为确保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教师还要注意建立检查监督制度,要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要让学生做好阅读总结和汇报工作。

在学习《天鹅的故事》时,教师让学生课外搜集关于天鹅的资料,但对资料的存在形式不做具体限制。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表现出极高的兴趣,积极进行搜集整理。材料展示时,学生有展示照片的、有下载视频的、有文字说明的,也有讲故事的,教室内充盈着探究气氛。通过展示相关资料,学生开阔了视野,学习感知也更生动、更形象。教师让学生搜集资料,为阅读打开了崭新路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的感知也将是立体的、全新的。

2.多元协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属于系统工程,教师要多元发动,借助多方力量实现管理合力。首先是家校联合。教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对学生进行阅读监督、指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特别是阅读内容的选择,需要家长积极协助,购买相关阅读资料,带学生到图书馆实施阅读,检查监督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践证明,有家长的参与协助,操作效果大不相同。其次是借助社会力量形成阅读协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种报纸杂志举办的阅读活动,发动学生撰写阅读体会,积极参与多种阅读类投稿,给学生更高的阅读期待。

在学习《鸟语》时,教师让学生根据阅读感知每人写一份阅读体会,然后进行筛选,并将这些阅读体会展示到班级“学习园地”之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都显得非常兴奋。展览学生的阅读心得,为学生打开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学生相互阅读、体会,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创造互动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要转变教学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培养策略。塑造阅读兴趣、进行方法传授、促使习惯养成、实施综合评价,这些引导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完善的认知体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品质,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对策探微 篇5

据新华网报道,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从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来看, 与去年同比分别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及大学生就业的大势所趋。大学生自主创业即“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 在有限的环境中, 努力创新、寻求机会, 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数据显示, 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为30%, 中国只有10%。英语专业在全国公布的工作难找的几个大专业中榜上有名, 很多人选择走自主创业这条路, 可是据调查显示, 英语专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3%, 这是为什么呢?

1. 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1.1 自主创业意愿不强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 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 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 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 自主创业发展缓慢。

1.2 自主创业多为传统行业, 成功率低

由于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 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 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 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但这类行业同样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缺乏经验的毕业生, 要做好也并非易事。

2. 原因分析

2.1 主观原因

一是经验不足。首先, 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 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 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些都降低了他们开发产品的命中率, 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 错过了商业机会, 甚至导致失败。其次, 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处于“象牙塔”内, 对于社会中的人情世故所知甚少。社会经验的不足, 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 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 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是综合素质较弱。首先, 英语专业学生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 管理能力相当薄弱。一方面, 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不够。另一方面, 管理力度不大。在短时间内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 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 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 创新精神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客观原因

一是创业项目选择失误。这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 不论是采取自主挑选项目进行创业, 还是选择连锁加盟、转让合作的项目创业, 深入了解项目相关市场、理性认识分析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创业计划,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创业基本步骤, 有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开了一个英语吧, 因为客源太少而经营不下去。

二是创业项目资金不足。这是影响大学生自主经营创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开了培训班, 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规模始终无法扩大, 盈利低微。

三是合作伙伴内部矛盾。这也会影响创业项目的运作并导致计划流产, 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创业是很多创业者经常采取的方式, 互助形式的合作创业有很多优势, 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各自投入资金的多少、是否明确的分工、能否健全的合作机制、团结一致的创业精神等, 这些问题存在于一般的创业者中, 不仅仅是英语专业创业的同学。

四是创业教育滞后。我国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了《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并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大部分学校仍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 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 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 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 英语专业学生成功创业对策

长期以来, 英语专业毕业生多从事教师、翻译等职业, 似乎不如管理、经济等专业的学生适合创业。但实际上, 英语专业学生思维灵活, 接触外国先进事物较多较早, 在创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目前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早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马云在为商务部一个项目做翻译时在美国接触到了信息高速公路从而萌发了利用互联网从事商务活动的念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仅在当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交易额就超过亿元。著名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同样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由此可见, 英语专业毕业生并非不适合自主创业而是被传统观念束缚住了手脚。笔者认为, 英语专业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成功创业,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做准备。

3.1 加强自主创业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及其效果, 加强创业意识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增加成功比例。有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认为, 就业是自己需要找工作单位。因此, 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被动局面。大学毕业生必须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具备积极主动的创业意识。而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 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 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创业教育还应注重对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去积极地思考社会问题, 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 把握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 寻找知识的转化点。

3.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段成功创业之路的起点, 往往并不是在毕业典礼之后。在高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还要涉猎各种应用性学科、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知识, 尽量拓宽知识面, 学得博, 学得深。同时注重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 善于多维观察问题, 对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贯的敏感性。特别强调的是创业大学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创业的关键, 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创业的成败。因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要培养融资能力。二要培养市场运作能力。创业面对的是市场, 是竞争对手, 在了解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同时, 还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生产出来, 推销出去, 获取最大的利润, 因此必须努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市场营销能力。三要培养组织指挥能力和驾驭企业的能力, 即领导能力。

3.3 注重创业投资前的准备

第一, 市场状况调查。任何人在创业之前都必须非常谨慎地进行市场分析, 综合调查。在决定从事某种产品生产或经销之前, 必须要对可能购买的顾客有充分的了解, 何种广告方法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以及顾客希望通过何种方式使产品到达手中等等, 这是近期调查。创业当然要考虑长期利益, 所以要试着去预测需求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 第二, 要有长期规划。规划包括目的, 达到目的的程序, 进度时刻表, 并列出任何可能会影响到规划的情况, 考虑好调整、应变的措施。第三, 慎选行业。大学生创业应发挥自身优势, 认识自己的性格、特长适合做什么行当, 选择熟悉又精通的知识型、服务性的行业进行创业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潮流, 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大势所趋, 因此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关心、关注和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努力为他们排除障碍, 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同时, 大学毕业生也应看清当前的形势和考虑自身的素质及条件, 选择自主创业一定要多些理性。创业是一门艺术, 就像画画一样。希望每一位自主创业的英语专业学生都能画出美丽的画卷。

摘要: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尽管国家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但当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基于此现状, 本文分析了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 2001 (3)

[2]欧清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现代化, 2004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微 篇6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参与的自主性

教师要明确并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自己变成“顾问”、“意见的交换者”、“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亮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总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而使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手、口、脑,借助信息资料和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能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的暴露,那些不懂的知识、错误的认识都摆到桌面上,探索奥妙的冲动,破解未知的乐趣,使他们的学习变为一种自我需求,学习中的合作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即使就是听老师的讲课,也是“有备而来”。

二、激发学习兴趣,点燃自主参与热情

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其其次次,,要要以以教教师师之之情情导导学学生生参参与与之之趣趣。教教师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一方面, 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来探究问题,打破思维禁锢,多角度全面看待事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倾斜,不但要给他们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 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参与能力

1. 加强直观 操作 , 指导学生初 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

新形势下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探微 篇7

关键词:自主能力,自我意识,习惯

如果凡事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展,会形成很大的阻碍。例如,学生若看到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到校,而其他同学都在专注地听课,会自觉地产生自卑感,自我意识中就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如果长期这样的话,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好处。因此,我们要重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一、学生做事拖拉,缺乏积极自主性的原因

(1)没有形成一定的自我原则。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明确,没有认识到这个事情是必须完成的。比如迟到这件事,没有意识到“我”已经是学生,作为学生每天上学是不可以迟到的。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事情是需要他自己完成的,只是家长通过催促与提醒自己去执行而已。没有人去催促的话,学生也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2)喜欢逃避,没有意愿去做。学生在有些活动上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的话也就不想去完成了,就会出现拖拉的现象了。家长或者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活动新颖化、独特化,让学生的整个兴趣都放在活动上,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3)有更加吸引学生的事物。比如说在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通过有意注意的方式使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如果这个期间发出一种声音,学生们就会无意识地注意到有声音的地方,往那里看什么地方是有声音的,从而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也就置若罔闻。

(4)依赖他人的心理。学生与家长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便形成了一定的互动模式。学生对家长的一些沟通方式也了如指掌了,家长提醒了一次,学生知道如果没去做的话还会再提醒一次,于是学生就产生了依赖的心理。从而会等到爸爸妈妈再提醒了,才开始行动。

二、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能力

自主性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越是自主能力弱的学生,越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教师和家长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自己掌控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一些事情。

(1)对困难的合理解决。比如,学生之间遇到争执时,教师不必直接介入,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好的话,教师再想法帮忙,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当学生在学校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或者遇到其他不高兴的事情时,家长可以给学生自己独立的空间,不要打扰孩子,让学生自己学会自我反思。

(3)给幼儿发泄的空间。幼儿在学校难免会遇到挫折,家长有时不应制止幼儿发泄,有时候幼儿发泄过后,心里会好受一点。所以,家长还是要给幼儿哭的权利。孩子的情绪平复过后,家长就可以走上前问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让孩子说出原因,这样沟通的效果会比较好。

(4)不必强求学生改掉恋物情结。有些孩子会一直带着某种物品,情有独钟,无论在哪里都要拿着它。比如,班上有位学生每天都会带着她的书包,甚至在中午睡觉的时候都会抱着书包睡觉,家长说这个书包伴随着她很多年了。这种现象还有许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恋物情结会自然而然消退,家长无须为这个现象担忧,也不必强制学生改掉这个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法

(1)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事情,要让学生认识到是他自己的事,没有人能够帮他。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家长应该让孩子消除依赖感,如果孩子真的完成不了作业,就让他去接受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完成作业或者完成得不好就会被批评,这样孩子就能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本分,要认认真真地做好。

(2)家长可为学生有计划地制定时间表。学生的习惯是从小形成的。在这一形成阶段,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安排一些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适当进行有效干预。要在时间表上规定,什么时间段里必须做好什么事情,如做作业时间、打篮球时间、吃饭时间、看书时间、练琴时间、上床时间等等。时间表制定过后,家长应督促学生实施,持续坚持到二十一天以上。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必须坚持二十一天以上,才可能达到目的。

(3)家长的提醒适可而止。家长在家给学生制定了时间表,每个时间段的事情一目了然。学生如果有事情拖延或者不愿意做,家长可提醒学生。只提醒学生一次,如果不能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话,就要后果自负。

(4)及时表扬,强化学生行为。如果家长只需要提醒一次孩子要做的事情,孩子便能够及时完成,家长应该及时表扬:“我只要提醒一次,宝宝就能完成任务了,真棒呀!”家长与教师的及时表扬,能够强化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知道下次这样做就是对的,让学生自己乐意去做他的事情,这样习惯成自然,就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

(5)任务要体现趣味性。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喜欢玩游戏。所以家长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意参加到活动中去。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做角色表演的游戏,通过各种人物的趣味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教育本身是个自省的过程。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所显现出的现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让学生在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自主、开放、探究式阅读教学探步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标倡导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知识的获得, 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 还是思想品德的陶冶, 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来实现。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 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 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 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 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 不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能力, 在多向交流地过程中, 更好地锻炼自己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一、实现自主、开放、探究式阅读教学应经历的途径

预习性阅读。平时, 我们要求的预习, 多是一句话:“明天讲第×课, 大家先预习一下”。学生是不是真的预习, 怎样预习, 教师都不太清楚。要向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逼近, 预习性阅读这一环节就必不可少。可以把预习性阅读的要求定为两点:一是初知课文, 二是搜集相关信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各有侧重。在时间安排上, 以搜集信息为主, 初知课文为辅的一般放在课外进行;以初知课文为主, 搜集信息为辅的一般放在课内进行。预习性阅读要抓好“读、思、查”三个要素。“读”, 指阅读要学的课文, 能把课文读通、读流利;“思”, 指对所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初步理解, 特别是要找出自己不解之处;“查”, 指查找老师指点的相关信息或自己认为应该查找并能查找到的信息。只有把预习性阅读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结构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课堂上学生可以积极提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见解, 可以交流自己搜集的对阅读本文有益的相关信息以相互启发, 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以相互探讨。这样, 学生就会从一开始把阅读当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因此, 预习性阅读是向自主、开放、探究阅读教学逼近的不可或缺的前提;自悟性阅读。自悟性阅读强调的是自我感悟, 把自主思考放在第一位。阅读时, 教师主要巡回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对感兴趣的材料大致了解到什么程度, 做到胸中有数。学生则利用这部分时间, 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 充分感知领悟阅读材料, 做到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中, 学生阅读的方法大致有:朗读体味、默读揣摩、点线勾勒、文字笔记、图画再现等。朗读体味:这是脑、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朗读之中传出作者的情意, 通过理智地了解, 再有感情地朗读、亲切地体会, 达到一遍比一遍入调, 一遍比一遍与作者的心灵靠近。默读揣摩:这是眼、脑并用的学习方法。便于咬文嚼字, 细细琢磨字、词、句、段、篇的内涵及联系。如果觉得字、词、句有独到之处, 可用点线勾勒, 如果感到理解到位不吐不快, 可在课文行间或天地空白处做上文字笔记。既锻炼写的能力, 又便于后面的讨论交流。图画再现:这也是眼、脑、手并用的学习方法。图画可是简笔画, 也可以是彩笔画。把文字的描述变成画面, 既遵照原文意思, 又可适当融进自己的想象, 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自悟性阅读不止这几种方法, 而且这几种方法也可交替、融合使用, 关键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巩固性阅读。自悟性阅读, 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深入的体味。为了有效地开展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 以及使其能够朝深层次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需要巩固性阅读。巩固性阅读如何体现自主、开放、探究呢?我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自主、开放、探究性的巩固练习。譬如开展对课文观点或主人公形象的讨论活动, 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设计课后读书活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 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内容、体裁或其它方面与之相关的文章和书籍,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二、实施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民主、平等原则。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个性的人, 而不能视学生为容器。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因此在课堂上, 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哪怕是错误的, 允许学生与教师产生“顶撞”, 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真正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方向、目标原则。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 是以读为主线而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 自主、开放、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自始至终把握整个阅读教学的方向, 使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 最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真实、可信原则。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 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因此, 首先要消除“假读现象”:有的课堂上, 学生对某一部分你读、我读, 缺乏相互之间的探讨,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不到任何进展。二是要消除“假议现象”:或者老师设计的讨论题没有讨论价值, 学生讨论只是走过场;或者教师对讨论不加诱导, 一切活动由学生随意进行, 教学方向不明, 学习效率低下;三是要消除“假疑现象”:教师只追求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表面现象, 学生对一些较低水平甚至已经弄懂的问题提出疑问, 老师再问, 学生立刻能应对答案, 学生以此博取老师欢心, 这扭曲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根本目的。

三、实施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要激发阅读探究的热情。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自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尊重学生,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利于激发学生自觉阅读探究的热情。同时, 还要从关注“学困生”这个角度入手。正像布鲁姆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 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 而真正变成了学困生。”对待学困生, 教师应特别关爱。发展性教学认为, “没有学困生, 只有差异”,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 因人而异地为“学困生”创造参与阅读探究的机会, 鼓励他们扬长避短, 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保证阅读探究的时间。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开放、探究的阅读, 教师应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 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要把“书声琅琅”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语文教学就是要变着法子让学生读书。通过教师的范读、领读、伴读、引读, 学生的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轮读、分角色表情朗读等形式, 根据教学的需要“因材施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 在“读”中提高。

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微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要点

1、凸显教学主体

要实现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改变封闭、沉闷的“一言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减少教师的讲解(尤其是纯粹语法知识的讲解),加大学生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表达”。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但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决定自己应该怎样教。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现与形成过程之中,从中发现规律学会方法。这就是古人所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将终生受益。

4、重视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是没有师生互动、同学交流。教师应要求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

5、强调“情境创设”

学习环境中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要把情境建设看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教师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情境而单纯地讲解理论语法,那样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因此,情境的创设应是具体的、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三、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英语学科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所示:

在这一模式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预习:在教授新课文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且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的Skimming和Scanning让学生去对课文的背景、主题、段落大意进行研究。第二天上课前让学生来介绍课文背景、课文大意等,或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由学生作答,必要时教师补充,这样既能让学生去认真预习,同时还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学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时,学生在预习时准备了许多有关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整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

(2)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就某一观点展开讨论或辩论。有些课文的教学宜采取小组讨论法,让每组把本组所讨论的问题归纳小结,再向全班汇报。对于课文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他们理解课文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是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语法点等,一一列出。刚开始,学生有点不习惯,可能提不出多少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抓住课文的重点。经过不断坚持,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在不断思考中学到的知识对学生的记忆也大有益处。

(3)创设情境: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教育注重学习情境的动态生成。教师把握课文体裁、内容,教学目标,妙用导语,引入情境,或渲染情境,或设疑等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之中。全班同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科学引导,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的同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在学生自学、讨论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自主合作探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协作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中央,成为首席的平等者尽情演绎着精彩,定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纵观国内的先进教学理念,无不凸显着“先学后教、让学真讲”的原则,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探学交流,让他们主动走上台前各抒己见,要求教师融入学生之中,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心声,让课堂不矫情、不造作、不枯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给他们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真学善思的过程中获得顿悟,定能使得他们真正明白“文以载道”与“文道合一”的深刻内涵。

一、预学案引导,知“困惑”

“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叶圣陶)。让学生主动思考,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思考话题,让他们在一定的蛛丝马迹中发现踪迹,找到自己认知误区和不足。预学案运用,提前让学生熟悉教材背景,知晓不足。

预学案应紧扣教学知识重点。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生从祁黄羊的所作所为中体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内涵,教师不妨设计如下的预学引导题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祁黄羊所做的一切对国家有着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祁黄羊,你会这样做吗?很多同学根据上述预学题目,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说,国难当头,祁黄羊能以国家为重,完全不顾世俗杂念,是值得尊重的可敬之人。有的同学说,我会让其他的大臣推荐自己的儿子,这样来不仅可以避免嫌疑,更能使得自己的儿子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有的同学则不赞成上述观点,认为这样做不诚实,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在“内举不避亲”产生了分歧,教师可从“为什么而举”和“亲的力量价值”上引导学生深思,帮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创设的预学案在体现趣味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应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让他们能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留一些空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不足主动探寻,形成一定的整体认知感悟。

二、任务化驱动,辩“真伪”

特级教师张春良曾直言不讳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仍存在应试化、碎片化、肤浅化,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陷入了过度解读的尴尬境地。这种依赖教师讲解、教参解读的模式必然会使得学生在难辨真伪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任务引导思考,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中,不妨结合学生对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感兴趣的特征,创设如下的思考任务:嫦娥为什么丢下后羿奔月呢?你若是嫦娥遇到相似的情况,会这样做吗?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主动圈点勾画形成一定的语篇感知。有的同学认为,受到逢蒙的胁迫,不得已吃下仙药,是无奈之举。有的同学则说,假如被逢蒙吃下仙药后果则是不堪设想,更是害人害己。有的同学说,我若是嫦娥也会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仙界的纯洁,等等。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围绕其认知难点创设较为集中的任务,鼓励他们从“人性善恶”的角度予以点评,让他们在反复讨论、争辩、比较的过程中探出真伪。

创设的任务在体现教材重点和认知难点的基础上,多突出开放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在彼此讨论争辩中鉴别比较。引导学生运用同桌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白等多样化的形式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在吐真言的过程中暴露认知思维,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景式展露,展“个性”

语言学习应该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多给学生搭建展示舞台,让他们在主动展现的过程中露出头角,不仅能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更能够使得他们在成果化展示过程中获得认可,丰富自主探学过程。

情景式展露,让学生的个性不断被重视。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脚本,运用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当时的紧张氛围和人物内心思想,有的同学扮演林冲,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展示了高超的武艺。有的同学则是运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展现了洪教头盛气凌人和莫衷一是的傲慢。有的同学则扮演旁观者,对林冲和洪教头的打斗予以喝彩、点评,等等。这些角色模拟表演,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深刻感知,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动态感。通过课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有了更多联想和想象的机会,使得他们在主动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多让学生自我表现,给他们建构栩栩如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身临其境感知过程中主动表现。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赏识的眼光认可学生,多给他们激励鼓舞,给他们的探学与展现个性“鼓掌喝彩”。

如前所言,给学生腾出足够自由探学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深刻感知。找准学生疑难困惑,根据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设置多元化和差异性任务话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自由探学,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学,引导探疑,能使得学生获得丰富认知感悟,有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潮.论“让学观”[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5).

上一篇:天津外国语大学下一篇:建筑抹灰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