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动(精选12篇)
自主互动 篇1
当前,“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领域中讨论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审视我国多年以来的课堂教学,在看到“双基”倍受重视,“规范”得到强化的同时,师生互动的真实色彩显得轻描淡写。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首先应是一种师生互动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让学生和教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以及基本特点
1.“师生互动”的内涵
我国社会学者周晓虹认为,当个体把行为指向他人,和他人发生关系时,这种行为就是互动。张春兴认为互动是指“人际间的交感互动关系”。笔者认为,课堂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
2.“师生互动”的基本特点
(1)双向性: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门行为。
(2)主导性: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施以影响,并且还要主动对学生给自己的影响予以反馈,体现教师的主动性。
(3)情感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互动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许多行为本身就是情绪情感的交流活动。
(4)同质性:课堂情境中的教师心理(情感)和行为互动的性质具有一致性。一方具有的正性情感使另一方也产生正性情感体验:对于负性情感来说也是如此。
(5)显著性:主要指非言语作用的显著性。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或互动(如动作、眼神等)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加非言语互动能促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进而促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探索
1. 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一种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的过程。
(1)创设对话情境。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与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精神对话交往,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在一次课外阅读训练中,我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解了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人,又少了一个》。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能否改成《人,又多了一个》?因为文章中所写的人并没有死,只是变成了她的所在,从‘一边’滑向了‘另一边’,‘那一边’少了一个,‘这一边’不是多了一个吗?因此,从这一边来说,可以说是‘人,又多了一个’”。这位学生一问,其他学生全都议论开了。我意识到这位学生的问题不仅有趣,而且有思考的价值,就急忙抓住刹那间的灵感,把问题重新抛向了全班同学。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认识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有自尊心的人)的确少了一个,而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既没有多,也没有少。弄清了文章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就更好理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既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双向性、主导性、情感性等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2)创设故事情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尤其是中学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传奇的“故事”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灵性,形成师生对话、交流、探究的氛围。
(3)创设音乐情境。语文教学需要借助音乐艺术,这样不仅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执教《智取生辰纲》时,可以播放一段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这不仅直接导入到了新课,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贯通,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唱。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深入课文,了解众好汉是如何“出手”靠智慧劫取生辰纲的故事。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七位好汉融为一体。然后,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具有嫉恶如仇,抚危济贫,粗中有细等鲜明性格的梁山英雄好汉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目中了。在散文教学中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诵等等。
(4)创设动作情境。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对于促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体悟、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个性得以张扬。
在《最后一课》中,最后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说“散学了,你们走吧”。为什么不用言语来表示呢?我让一半学生模仿韩麦尔的神态动作,一半学生把韩麦尔可能说的话写出来。最后通过讨论比较达成共识:因为在这种沉重的心情下,作手势更具内涵,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还经常组织学生编课本剧或进行简单的人物动作模仿。在《核舟记》教学中,本人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外的草坪上,请两位同学做导演,让三位同学分别模仿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又请两位同学模仿两个舟子,其他同学评价并指正,本人对课文内容作现场讲解。通过讨论,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设计中领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课文的内容,从而轻松把握作品主题,并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初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模仿、表演等形式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智取生辰纲》中黄泥岗一段、《孔乙己》中吃茴香豆一段、《故乡》中豆腐西施一段、《社戏》中的偷豆一段等。
(5)创设问题情境。由于知识、阅历的欠缺,学生理解时比较肤浅甚至发生误差,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这时就可以利用问题探究和认知矛盾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愿望。
我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飞渡成功的幼年斑羚,飞渡场景中对于镰刀头羊的描写最让你刻骨铭心的是哪一幕?”以此为基础追问:“我们人类自身有这样催人泪下的情感吗?”这种层进式的体验让学生拥有的是与本文对话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学生走进斑羚的内心,感受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感人的人性光芒,对照人类,反思自我,从而建构起来的是崭新的理解与感受。
再如教学《社戏》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来到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个小伙伴交朋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异常热烈的气氛。学生的讨论有序而正常,学生们都结合文本讲得头头是道。在《芦花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老人这一形象,我问:“你最喜欢老人的哪一点,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有“最喜欢老人的自信”,“最喜欢老人的智勇双全”等,并在文中找到了充分的依据。可这样一来总是在一个层面上打转,为了引领学生换一个角度去分析人物,我接着问:“老人有没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这一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研读文本的兴趣,而人物也随着讨论的深入显得更加丰满。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认知矛盾的解决联系在一起,问题探究使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语言特色有了探究的兴趣和深层理解,既而不仅生成了自己的知识,更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本来价值。
2.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开放、生动的课堂环境,这是形成师生互动的保障。
(1)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互动可言。在互动交流的情境中,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和谐、纯洁的氛围中。
(2)相信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真诚、信任的课堂氛围
真诚、信任是师生互动过程不可缺少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在引导、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信任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的关键,因为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原因在于有害羞的心理,他们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受到老师的否定,或被同学讥笑,因此,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坦率、信任,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才能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开放、生动的课堂环境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怎样使学生“乐学”呢?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之火。如:
教师执教《沁园春·雪》时,和学生一起来个朗诵比赛,学生能有机会与老师比“高低”,显得非常活跃,参与性极强。结果是很多同学比老师读得好,他们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特别是几个男生,读出了词的豪放、磅礴的气势,显示出崇高、阳刚之美,真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上掌声不断,许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当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于是,教师“趁热打铁”,放开手脚让学生讲解,他们或从词来谈词的意境,或从词来讲自己的理解,或直接说自己的观点。这种开放生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容不迫的进行朗诵、讲解,充分展示了学生自我的学识风采,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
三、“师生互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思维互动。师生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这要靠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饱含深意的哲理,用高尚伟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让他们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
第二,注重心心互动。师生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师生双方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教师情感。实践表明,课堂上师生情感状态能够导致对方发生同质性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感带入课堂,而要努力发挥教师主导性,以积极的心态来影响、引导、转化学生。
参考文献
[1].佐斌著《师生互动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教育研究》2004。
自主互动 篇2
我校正式实施“导学导练自主互动”智慧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已有近四个月的时间了,从全校师生的表现来看,已取得了初步理想的效果,老师们在减少了一些无用的事务、加大备课力度的同时,惊喜的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有了飞速的提高。
作为“小组自主互动学习”,我认为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分好组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进一步启发引导的过程。师生之间通过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在小组建设中更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自主。即自己给自己作主。表现为学生给自己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或者结合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由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以及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二是合作。即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三是探究。即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成功的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自主、合作、探究”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作为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我是从以下几点做起的。
一、创设小组的条件
陶行知指出“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互动活动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学习主人翁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自主互动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有它的人文基础。
1、必须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小组学习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全方位营建信赖、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仍要维护自己的威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着职责上的差别。
2、必须建立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小组互动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关系“亲密”起来,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从而达成情感上的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所以除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踊跃参与活动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去淡化学生间的一些人为差距。
二、合理进行分组 帮助学生建立好和谐的学习小组,才能在课堂中开展好互动学习,否则只能流于表面形式。小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组织小组教学已有多年,只是以前的组织形式并没有现在的严格和细致。我现在任教八年级四、五班的数学课,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分组。
1、按指定性划分
这是班内的主要分组,也是班内固定的分组。我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数学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按每四人一组进行划分,并确定合理的位置(一般是同位和前后位四人一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交流的方便,以及保证学生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小组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在互动时,还可以兼顾内向型和外向型、成绩一好一差或两好两差结成对子。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才能达到最佳配置。
2、按自由性划分
这是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的自由组合。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的随机性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是为了让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去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小组互动形式
由于现实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是很强,自主互动学习有时易于变成一种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及课下加强及时、合理、有效的引导,使小组的学习真正有效。我是通过以下六种形式进行小组活动的。
1、小组讨论
一般出现在小组内部检查自学情况和教师讲完后的深入探究。前者是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检测自学的效果,也是为教师进一步讲解新内容提供参考(让教师知道学生们在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难问题),后者是为学生进一步弄清、吃透教师讲解的内容,加深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
2、一帮一交流
很多时候,小组四人并不一定对某个知识点都不会,这时整体的讨论可能并不使用,过于浪费时间,一对一的交流可能更有实效性,通过一帮一交流,达到互补的目的,也便于优秀生的自学和提高。
3、学生提问
传统的教学是“师问生答”。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所以我除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外,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谁提的问题最具有创意,最能启发思维,这也可以推动师生间的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小组游戏
在一些比较沉闷的课上,有时随机组织一些适合于课堂上用的数学游戏,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5、师生辩论
辩论以课本知识为基点,针对某一类型的问题或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托,把学习从课内适度拓展到课外。在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加深对尖子生的培养。
6、分层作业
作为课堂的延伸,课下作业我注重了分层布置。自习课上,保证优生零作业,让其充分进行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的再升华;中下游学生按时完成指定的作业,使其在加强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四、合理进行评价
我们组织小组互动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且通过所有成员的合作交流,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合理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在小组评价中,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评价贯穿互动学习的全过程
活动前的评价,我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时的评价,我主要检查活动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活动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通过点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交流等方式排除障碍。故在不同的时段,我都以不同的量化分数来衡量各小组间的表现情况。
2、评价时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多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一些难度,做到因人而异,合理分配。同时考虑到各小组之间的利益,尽可能做到更多的提问,保证各组之间的平衡。
3、评价多用正面化,慎用负面化
在用量化分评价时,我更注重加分,只要做好的小组,我都给予适当的加分,做不好的小组,一般不扣分。同时我还注重口头上语言的评价,根据个人参与活动的程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的不同,树立小组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表扬和适度的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力求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层次化。为了更好的达到评价的目的,我通过表格的形式(见后面附录1),每天及时公布(表格的使用说明:课堂栏:根据小组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出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表现。训练栏:作业完成情况;训练题的解答情况。考试栏:以每次考试的进步名次和除以人数作为每次考试获得的分数。综合评价栏:由老师对一大周来各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定一分数。总分栏:前几项的合计。名次栏:以总分的高低排定名次。并以次根据进行小组的表彰和奖励。)其中在考试中,为了促使每位学生进步,我还为他们设计了考试情况变化折线图(见后面附录2),通过每次考试后对成绩和名次两种折线连接后的变化,让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升降情况,为他们搞好小组学习提供了依据。
构建自主、合作、互动、高效课堂 篇3
“一”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三”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五”指的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要通过五个基本环节来
完成。
二、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自主学习阶段
(1)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精心设计新课引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做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景中存疑,情中有问。创设情景要根据教学实际,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教师要围绕学习主题,提出供学生为主体学习而设置的自主性问题或导航性问题。
(2)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或个体构建是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实现对情景导学中提出问题或导航材料中问题的初步感知,以使学生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梳理。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动手实验、类比归纳、抽象概括、想象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或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
基本要求:在问题导航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对于不能自主构建或者存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准备提交小组长,尝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自主性問题或导航性问题的完成情况。
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启发。同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提炼需进行讨论交流、合作解决的问题,适时组织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2.互动对话阶段
(1)讨论交流,合作提升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基本要求: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由教师根据学习主题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设计1~2个问题),提出合作交流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在什么地方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学什么。对于教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自主探究后,再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互相启发,进行合作探究。会的教不会的,尝试达到对问题答案的统一或生成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并予以记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指导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及时点拨和
评价。
(2)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一次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过程。评研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认识及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模糊认识给予澄清、对思维误区进行正确引导、对独特的见解予以激励,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学生的认识,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基本要求: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修正自己的答案,对有分歧的问题予以补充、纠错、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调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激励和思路、方法的指导,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适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巩固延伸阶段
反馈达标、拓展延伸:此环节更多的是看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通过链接经验拓展知识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提升的空间。
基本要求:巩固达标性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相连,使训练有一定的强度。同时问题设计还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既要重视对学科思想的提炼,也要注重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学生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达标性训练问题。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组织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纠错、质疑并修正答案。
说明:上面五个教学环节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不同学段的教学有不同学段的特点,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灵活运用,五个环节也未必是泾渭分明,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做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相机而动、有机结合。是否要合作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自主学习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高效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本末倒置,偏重于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方
法和手段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寻求与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统一性。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诱发学生从课堂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明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手段或思维创新程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学会”的结果,也重视“会学”能力的
训练。
3.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长期以来,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地听课,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关系。不仅学生厌学,而且教师厌教。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激发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相应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学相长,使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康佳宁.浅谈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少儿科学周刊,2014(10).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Z033)“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自主互动 篇4
262自主课堂模式明确提出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师只能占用20%的课堂时间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释疑;另外20%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剩下的60%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合作互动, 即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深层的互动。无效互动是目前众多课堂共同的弊端, 要使262课堂模式真实落到实处, 有效的课堂互动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基石。要促成有效互动必须注意以下环节。
一恰当、合理的分组
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学习情况了然于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逻辑推理能力、视觉判断能力、体态语的表达能力、音乐诗歌的节奏感能力、互动能力、自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口笔头表达能力都是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所必备的。由此可见,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兼顾组内成员各种能力的全面性、互补性。巧妙的分组是学生得以有效互动的有力保障。如果教师面对一群新的学生,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 再进行恰当的分组。
二有效互动在词汇教学方面的运用
传统课堂上的词汇教学往往局限于翻译法或机械操练法。即使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情境呈现词汇, 仍然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有效地互动不是教师控制下学生的跟读或机械对话活动, 而是基于一定意义目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以模块九第三单元为例, 本单元Reading部分内容涉及三个不同国家的国旗介绍。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学习不同国家的国旗知识。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完成本组任务的学习。让学生将本组学习的生词归类、细化。通过合作、查字典, 解决与词汇相关的以下内容:发音、近义词、反义词、与之相关的常用词组以及字典上列出的典型例句。在各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时, 教师来回于各小组之间负责给学生释疑,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活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提出各自识记、理解词汇的方法并进行比较汇总。每组口语较为地道标准的学生负责确定单词的正确发音;笔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整理记录与生词相关的关键短语和典型例句;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猜谜、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引入生词的学习;视觉判断能力出色的学生可以通过图表、绘画、动画等形式提出高效有趣的记忆、理解词汇的方法;交际能力强、有责任感的学生负责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有了有意义、有目的活动的驱动, 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会努力积极思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所有成员在共同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自信程度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自觉调整学习策略, 懂得如何真正高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互动。在各小组相继完成各自负责词汇的学习任务后, 教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 各小组留三位成员在本小组, 其他三位移至其他小组。重新分组后每组成员总数仍是六人, 但新的组合却是学习了不同词汇任务的新组合。在每个新的小组内, 原有的成员通过与新成员的互动介绍自己小组习得词汇的成果。相应地, 新的成员也将自己组内习得词汇的相关成果与原组员分享。在新的合作互动结束后, 每个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与两个国家相关的国旗知识内容出现的生词。整个课堂在高效轻松的气氛中延续。课堂上呈现出的不再是形式主义的所谓竞争、独立思考, 而是基于有意义活动基础上的有效互动。介于本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国家国旗的知识, 在第二轮小组合作结束后, 再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重新分组。如前所述, 至第三轮小组合作互动结束学生便掌握了所有三个国家国旗知识介绍中出现的生词。最后, 所有学生回归到各自原来的小组, 进行最后的合作互动, 这个环节是学生互相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所有成员互相查漏补缺, 在互相汇报、检查习得知识情况的过程中更是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实践检验证明, 这种生动、高效的互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接受, 遗忘率也偏低。学生的各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课堂上合理的竞争和合作是并存的。在三轮分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学生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关于生词的各种知识检测试题发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答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判断全班学生整体合作互动的效果。如果组内成员得分都在90分以上, 就不需要再次接受测试。若组内有成员低于90分, 那下节课所有成员都得进行额外的测试。如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就不会孤立地以“我”如何如何的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相反, 他们会懂得用“我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能够更好地融到组内活动中去。“捆绑式”的评价手段让学生有更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会促使学生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有意义的互动使整节课不再是教师展示自己精心准备课堂设计的呈现过程, 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有意义语言交流的过程。课后教师将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学习有效互动获得的成果展示于教室四周墙壁上的版块栏,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这也有利于学生持久记忆所学的内容。
三有效互动在课文教学中的妙用
传统的课文呈现讲授模式是fast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以及consolidation.无论教师怎样努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 都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表层看,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但因为学生所有的活动都是按照教师既定的程序模式进行的, 因此学生无法得到真正地发挥自身潜力探索合作的机会, 所谓的互动也完全流于形式, 互动层次太浅, 互动形式单一, 有的活动甚至根本没有互动的必要性。鉴于教师的指令, 学生不得已进行的敷衍了事的所谓互动不能真正为学生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 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的情境。有效互动必须具备如下特性:目的性、必要性、全面性。仍以模块九Reading内容为例, 整体的合作互动环节如前所述。为了让学生的互动更有目的性,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较为灵活的学案, 提出学生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必须专注解决的问题。对于本节课, 我给学生设计了各个小组必须达成的合作目标。内容如下: (1) What is the summary of this part? (2) Raise and answer as many questions as you can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3) Analysize complex sentences with proper grammatical rules. (4) Retell this part so as to show others the meaning of this part. (5) List key phrases and key sentences.
以上所给的任务并非具体的特定的习题, 而是给定的可以自由发挥的范畴。至于学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完全取决于学生, 教师只是起指导、释疑作用。在进行了第一轮小组合作互动后以法国国旗为主要学习任务的学生形成了如下学习成果: (1) What is the summary of this part?This part mainly tells u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French flag, with the colors red, blue and white used, which reminds us of the motto of the Revolution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2) Questions and Answers.When was the flag used?Why was there great unrest before the liberation?What’s the result of the revolution?What kind of colors are used on the flag?What do the colors stand for?What will you think of when seeing the French flag? (3) Key phrases:at the start of, suffer from, lead to, remind sb.of sth, in solute to, stand for.
原定各组成员在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时都会有着极强的责任感, 都希望本组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肯定, 能够为其他小组成员带来收获。“现学现卖”的做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更好地诠释了“任务”的真实含义。重新分组后新的组员之间的有效互动总是让学生振奋不已。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合作, 如何给予同伴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同心同力, 带着共同的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步步深入, 最终达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 有效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流于形式的由教师控制学生服从指令的机械操练模式, 将师生互动的本质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那就是师生互动的本质是学生自身的活动以及生生互动。有效互动在任何课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262自主课堂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只有有效地互动才能真正给学生创造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喜好和意愿的机会,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去积极探索新知, 体验进步与成功。
自主互动 篇5
【摘要】创设课堂互动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与新课标相适应的生物课堂教学要求。本文以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巧设故事情节、巧用经典图片、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等方面论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互动,自主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既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因此,创设课堂互动,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一、创设问题情景,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问题,(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如《伴性遗传》这节课,可提出问题: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应用?
2、问题需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观察色盲遗传家系图,提出问题,家系图中患病的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伴性遗传的探索)。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如: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新旧知识衔接)
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初中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直接推理得到,是动态思维、贴近生活实践,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些被子植物的花很美丽,而有些则很“难看”?(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要使向日葵多结果怎么办?(人工授粉,知识综合应用,导入下节课《种子》的知识)。
4、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己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想要知道的欲望。如红绿色盲的社会调查中发现,男性患病率7%,女性患病率只有0、5%,为什么男性患病率远多于女性呢?
二、巧设故事情节,实现师生互动
生物界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生物教学就应该是科学性、思维性、创造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语言描绘等不同的途径来创设有关情景,结合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等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自主互动 篇6
下面以《可能性》为例,谈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的乐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无所不能,学生才会放飞思维,表现的激情得到释放,参与的欲望得到张扬。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氛围的构建,除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艺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之外,游戏、故事等的有效运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可能性》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引用古时候的一个趣味性的故事,而激发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思维。
如在古时候,有个特殊的规定,凡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在临刑前,都要从三个口袋中抽生死签,抽到“死”的,斩立决,抽到“生”的是神的旨意,就地无罪释放。一天,一个忠臣得罪了一个奸官,这个奸官一心置忠臣于死地。聪明的你,你感觉奸官会用哪个布袋:生、生;生、死;死、死。
显然,奸官会用第三个布袋,因为两张纸条上都是“死”,无论抽到哪一张,都不会幸免于死。那么,如果你是忠臣,你会怎么急中生智而死里逃生?
这个忠臣也猜中了奸官的心理,看穿了奸官的心底,于是飞快地抓出一张字条,并塞进了嘴里,咽了下去,并且说,“我听从上帝的安排,如果上帝认为我该死,我吞下的就是死字,我认了,那么剩下的是不是生呢?”奸官对“死”字只好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除了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以外,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故事中的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与《可能性》丝丝相连,密不可分,并且,在故事的过程中,多次提出思考性问题,促使学生融入故事中,运用数学思想分析故事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自主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六大解放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发现和感悟。
如对于《可能性》的学习中的摸球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布袋中的红、黄两个球里,每次摸出一个球,记录摸出的球的颜色。
当然,在摸球后,教师可以对摸球这个活动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你在摸球活动中,有什么体会?
此时,教师代替学生即问即答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之后,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让他们自己说出“每一次摸出的球不是红球就是黄球”“每一个球都有可能摸出”……
再如,在一个布袋里,放入两个红色的球而摸球,那么,有机会摸出黄球吗?这个问题,显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再让学生反复摸球,只要让学生简单试一试、想一想就可以了,让他们自主构建“两个都是红球时,摸出的球不是这个红球就是那个红球”“每一次摸出的一定都是红球”。
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布袋中的两个球都是黄色的,那么,有可能摸出红色的球吗?
这样,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将数学问题融于游戏中,使学生在玩中思,动中想,通过活动而有所悟,有所得。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讨的习惯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高效课堂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然而,互动课堂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源于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因此,习惯的养成才是有效教学、互动课堂的基础和前提。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基础是“问题”。学习《可能性》时,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构建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运用环节,教师可以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思考。如把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张扑克牌,打乱顺序,反扣在桌面上,每次摸出一张,能摸到哪张牌,能确定吗?
提出小军和小丽摸球的游戏,四个布袋里,分别放三红三黄三兰;三黄两红;两红两黄四兰;四红两黄两兰,游戏规则是摸到红球小丽得分,摸到黄球,小军得分,那么,你认为哪个较为合理和公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提供了“物质前提”,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于这些问题,除了学生思考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再讨论。如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张扑克牌的游戏,将红桃4换成黑桃4,游戏规则一样进行,不过摸牌40次,小组合作,并记录:
[红桃\&\&( )次\&黑桃\&\&( )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活动进行预测“摸出红桃的机会大吗?”40次的实验活动,为了方便记录,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记录?学生们会想到用三年级学过的“正”的方法。根据你的统计结果,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和你的预测一样吗?
简单的游戏活动,有自主思考,有合作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构建乐学、善思的理想课堂。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改革的重心,并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们都会感觉自己的天空是湛蓝的,让学生的心灵永远阳光永驻,无限温暖。
高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探究 篇7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主互动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要引发学生兴趣, 组织课堂, 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同时, 教师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应激活学生思维, 引发学生的互动。
课堂开始时, 应采用多样性的问题导学模式。通常问题出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生生讨论的形式或台前演讲的形式, 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又能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导入课堂。例如课前3-5分钟的规定话题演讲, 由教师事先规定好与本节课相关的话题, 要求学生同桌相互讨论2分钟, 再由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进行3分钟演讲;台下其他同学在认真聆听的同时可适当地做些笔记。演讲结束后, 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可以就材料内容相互提问或辩论。语言学家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教师应该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课中, 教师是课堂的监控者, 应能根据教学目标, 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向, 实时地营造语言运用的气氛, 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保证自主互动过程的顺利进行。例如, 在学生课前已“动起来”的基础上, 让学生就教学目标等重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时间大约20分钟,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穿梭于各个组间进行指导, 做好监督者和引导者的工作, 让学生的讨论话题始终围绕教学重点。在小组讨论后, 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自主互动的学习成果, 同时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 最后, 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总结重点, 突破难点, 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主互动的基本形式
自主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自主互动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过程。自主互动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产生教师、学生、教材间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 学生围绕教学任务, 运用学习策略, 通过主动参与, 成为学习主体。学生的自主互动形式是多样的, 如:个体与个体间的互动, 个体与集体间的互动, 小组间的互动等。当然, 教学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穿插演讲、舞台剧表演等活动形式。自主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期间, 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 需要教师因势利导, 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 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 参与交际, 使学生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自然诱发更为主动的学习心态,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设立教学目标 (1-2分钟) → 学生自主演讲导入新课 (2-3分钟) →教师创设学习情境 (1-2分钟) →学生分析、讨论、展示, 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20分钟左右) → 师生归纳, 突破难点 (10分钟左右) → 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 (5分钟左右) → 师生总结 (2-3分钟) 。
这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角, 但实质上教师是一堂课的灵魂, 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要担当“提问者”“指导者”“评价者”和“组织者”的不同角色。成功的自主互动课堂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 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 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的自主互动课堂模式。
三、自主互动课堂开展的意义
自主互动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及实效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模式。利用多层次全方位的自主互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促进学生根据教学目标, 自主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提高了学习效率, 获得了最佳学习效果,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真诚交流与沟通, 营造了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
BLOG让自主学习互动起来 篇8
1 BLOG 及其特点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是WebBlog的简称, 中文名称为博客,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为“网络日志”, 也有人把BLOG称为“网志”或“网录”。BLOG是一个网页, 是一种传递知识、表达个人思想、见闻以及实现网络链接的免费网络出版软件, 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BLOG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 它是属于私人空间的, 可以利用超级链接、网络互动和动态更新的特点, 链接有价值的知识与资源。这种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平台, 正影响着学习方式, 也是实现教学交互的一种新途径。
BLOG具有自由创造、即时性、交互性等特性;具有资料筛选、个人知识管理、交流会话、网络社交群体和信息跟踪等功能。BLOG的特性和功能让学习者兴奋, 它让学习者有种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 学习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 随心所欲的交流。
2 自主学习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 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动机激发起来的, 是学习者自己的事, 教师或其他人只能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不能起决定作用。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是独立自主的, 他们运用综合能力去完成学习过程, 实现学习目标。
一般认为, 自主学习的特点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但自主学习还有其有效性和相对性、自主性等特性。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性都表现出忽视了学习中的互动, 在实际中, 从意识、情感、行动上也忽视了互动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认为, 互动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学习者的情感、人格都有很大影响。在学习中, 学习者必须被作为“整体的人”去对待, 让学习者在智力和人格方面和谐的发展。
3 BLOG使自主学习得以互动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 许多自主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需求来决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 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较, 自主学习过程缺少了互动环节。BLOG由于其自身带有留言评论管理功能, 可以支持其他浏览者给学习者留言, 而且支持留言、评论的修改和删除, BLOG还有站内沟通功能, 支持站内短信息的设置和用短消息进行交流。利用OBLOG (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 的团队博客功能, 可以实现网上课堂、兴趣小组等等, 使自主学习互动起来。
3.1 师生互动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求学习者的积极互动, 注重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创设能使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引导学习者在实践中、探究中学习。教师与学习者还将建立起真正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将超越个人的有限视界, 填平“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传统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独立的、封闭的,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很少。由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 在传统自主学习中师生缺乏互动, 即使发生互动, 也会因对话的内容、时间、人物影响学习主题的拓展。
BLOG给自主学习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 这种互动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学习者有疑问的或者不懂的问题, 可以通过BLOG向教师发出帖子请教, 为解决自己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BLOG给教师提建议或意见, 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和教师多方面的交流, 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2 生生互动
在自主学习中, 常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 是学习者自发的学习、自由的学习, 与他人无关, 因此学习者会走向自主学习本身就没有互动的误区。合作学习认为, 生生互动是学习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生生互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BLOG中学习者可以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习者提高信息素养, 有助于学习者在交流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BLOG可以动态记录学习过程, 其他学习者也可以从BLOG中获得启发, 学习者可暂时转化为“老师、导师”。
3.3 学习者与媒体互动
传统的自主学习中, 常借助于课本、资料去完成学习任务, 与其他媒体的交流很少。有些较抽象的知识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懂, 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 应该提倡单位时间效率, 反对延时效率。
自主学习应借助各种媒体提高学习效率。BLOG平台可以帮助记录知识, 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还可以帮助获取知识, 通过网络媒体看他人的BLOG, 可以接受别人的思想, 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知识, 达到学习目的。
3.4 学习者与专家互动
传统的自主学习中与专家的互动是通过听报告、讲座进行的。在网络时代,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有多种方式与专家进行交流, 如E-mail、BBS、ICQ等, 网络的公开性、大容量的存储及网络的跟踪技术能够更好地与专家进行交流。
BLOG平台就是很好的与专家交流的平台, 因为好多专家都有自己的BLOG, 学习者可以访问专家的BLOG, 专家也可以访问学习者的BLOG, 通过BLOG学习者就可以向专家学习、请教、共同探讨前沿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电子学档的有关知识时, 笔者就与温州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王佑镁在BLOG中交流, 在交流中受益匪浅, 获得了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在与专家交流中, 学习者或认同、或反思、或异议, 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从讨论、交流中得到提高, 从提高中形成了能力。这一过程完全是学习者自己完成的, 专家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
在信息化环境中, 可用于学习的媒体和软件也越来越丰富, 要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BLOG只是可用于自主学习的网络交流平台之一, 它可以使自主学习互动起来, 无论与谁互动, 都不能扔了互动的主题, 忘了互动的目的, 互动是与自己挑战、与知识挑战的方式, 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互动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自主学习如何互动, 是教育者和学习者需要探讨的问题。BLOG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的交流平台, 使自主学习有了转变, 有了互动, 为此, 本文讨论了BLOG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效果。
关键词:BLOG,网络,自主学习,互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Blog的反思与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7) .
[2]孙志国.Blog知识共享与个人知识管理[J].2004, (10) .
[3]路春梅.怎样使学习者自主学习[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 2006, (1) .
[4]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田丽霞.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习者[J].小学教学参考, 2005, (12) .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7]韩颖.Blog文化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M].江西教育, 2004, (11) .
自主互动 篇9
我们的Pad教学实践经历了八个阶段:使用培训, 熟悉操作;核心组研讨, 统一思想;集体备课, 有效整合;试讲模拟, 研磨优化;课堂实践, 有效推进;常态教学, 优化完善;教学反思, 固化成长;交流研讨, 学习借鉴。这八个阶段有利于推进Pad教学顺利进入常规化教学阶段, 让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对Pad教学有所认识进而加深理解。
下面就Pad实践中的问题, 谈谈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对Pad教学的认识
1. Pad教学的优势无可替代
使用Pad进行教学, 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使得我们能够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科教学。
(1) 客观题:即时反馈
收集学生客观试题答题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情况反馈, 利于教师快速了解每道客观试题的正确、错误、犹豫同学的比例, 并且可以了解全班同学的答题进程及每位同学的答题情况。这些数据的呈现, 便于教师的精准教学, 提高了课堂讲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主观题:分享互评
人最在意的是他人的评价, 学生也不例外。主观试题的互评环节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借鉴, 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课堂中可以互评的教学内容很多, 如实验方案、概念图、模式图、思维导图、实验结果 (如有丝分裂、物质鉴定、质壁分离及复原等) 、排序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顺序) 、物理模型 (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细胞膜的模式图、DNA双螺旋结构图等)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讨论结果等。在互评过程中, 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结果的同时, 也对知识本身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促成了学生不断反思和对已有认知的修订与完善。
(3) 教学方式:从讲授到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教师占主导地位, 但任何知识都是教不会的, 只有学才能学会。 在有限的一节课中, 教师的确传授了大量的知识, 但又有多少被学生接受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呢?教师如果能利用Pad中的图片推送功能或者主观试题推送功能, 将分析文字资料、讨论内容、图片信息等推送给每一位学生, 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互动, 这样处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而且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充分讨论, 也会产生认知的冲突, 也会有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效的讲解, 这样的课堂效率和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较一定会优于传统课堂。
(4) 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
传统的课堂, 学生仅仅被动听讲。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Pad教学中, 可以利用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的解析分析 (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 , 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创造条件, 从而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也可以借助网络自行解决, 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
2. Pad的定位是教学的工具
任何现代化技术, 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工具而已, Pad有很多功能, 但不要过分强调工具的重要性。不要围绕着Pad进行教学设计, 不要为了用Pad而用Pad, 那样简单问题就会复杂化。不是所有课型都适合Pad教学, 如生物的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 也不是一节课的所有环节都适合使用Pad来教学。Pad要用到该用处, 要用得恰到好处。
3. Pad可以用来支撑先进的理念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 更多的还是需要体现在先进的理念上。如果不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即使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教学效果也许还是低效或者无效的。所以, 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 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改革。
4. Pad功能的应用要有选择地推进
Pad有很多功能, 但在生物课堂上需要逐步推进使用相关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的功能, 以期实现“量身定做”, 更适合生物学科的需求。目前生物教学中常用到的Pad功能有:资源展示 (图片化资源、视频) 、即时反馈 (客观题) 、互动互评 (主观题) 、客观题和主观题解析功能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图片资源推送、白板涂鸦、错题集 (错题) 等。
5. 使用Pad教学的关键是合理高效
如何将Pad使用得合理且高效, 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学定教;需要选择教学策略先学后教;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Pad教学的策略
1. 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备课水平
不断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 就是不断研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经历这个过程, 对于老师备课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
2. 流程图作为思路蓝图
第一单元备课思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师】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
【生】百度搜索——生命
【总】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命是一种现象
“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新陈代谢)
“长”: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师】生命系统是富有层次的,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生】资料分析 (书)
【师】图片展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总】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 知识呈现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以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不同知识承载培养的学生能力略有不同。
(1) 事实性知识指向获取信息能力
出示资料→自主学习→客观检测→反思互助→精准教学
(2) 概念性知识指向理解能力
资料分析+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客观检测→反思互助→精准教学
资料分析:辅助理解
问题引导:思维训练
(3) 方法性知识指向实验探究能力
资料分析+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客观检测→反思互助→精准教学
资料分析:能力训练
问题引导:思维训练
下一步研究重点
1. 微课与Pad结合,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Pad中白板涂鸦功能研发微课录制功能, 新授课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直接推送给学生, 也可以链接到客观题解析部分, 作为课堂上未听懂部分的再次理解, 或者链接到主观题解析部分, 随分析资料直接推送给学生,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复习课可以链接到章节或者模块复习中客观题和主观题解析处, 学生自主复习使用。习题课主要针对某些习题的讲解, 主要链接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解析部分。微课与Pad的完美结合, 可以实现学生利用Pad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复习, 加深学生对于部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减轻教师的纯体力劳动, 避免重复无意义的讲解。
2. 思维导图与Pad结合, 构建学生知识蓝图
教师的教学往往“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即过分关注细节, 而忽略整体宏观框架的构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 如果利用XMide7绘制的思维导图与Pad结合, 在学习中构建思维导图, 也就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了知识蓝图。
3. Pad作业发布和批阅功能, 实现自学和互动
无论是日常作业还是寒暑假作业, 都需要提高作业的即时反馈, 这样才能做到即时准确点评。利用Pad定时发送作业, 不仅能随时查阅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也能快速地答疑解惑。
4. 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的适性教学
自主互动 篇10
互动是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思想交汇﹑情感交融﹑生命交响的体验过程;互动是生生﹑师生的相互尊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体现.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拓展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扩容增加和优化发展.拓展是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的尊重,拓展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精神的凸显.拓展包括知识拓展﹑方法拓展﹑技能拓展.
一、具体操作流程
一是将班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的组长和中心发言人.
二是在小组内展开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可以进行讨论、进行实验、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进行实验的设计等.
三是将各小组形成的最后结论提交组内、班内交流.
四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形成最后全体学生都接受的、正确的科学的结论,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五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拓展,注重思维培养和技能培养.
二、不同课型操作模式不同,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自主完成学案上的问题,纠正错误,强化记忆.对于自主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小组实验,细致观察并记录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设计课前“预习单”
a.明确预习内容,学生完成若干问题 (或题目) ;
b.提出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2) 预习成效展示交流
a.生生互动:首先明确问题,问题来源主要是教师预设的,学生质疑的和课堂生成的;然后出示小组合作目标、要求;最后学生按学科分组进行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学生合作互动情况.
b.师生互动:首先小组展示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然后组间互动讨论,进行质疑、评价、补充等;最后教师精讲点拨,解答疑难.
(3) 巩固拓展
a.知识拓展:增加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
b.技能拓展:联系生活,设置相关题型.c.方法拓展:提供同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2.复习课: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设计复习任务
按学科性质,明确具体的复习要求.提前或隔天布置学生复习整理第二天上课的专题复习知识点,教师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复习要求.
(2) 检测复习成效
师生互动:按复习任务和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方式逐项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及时评价.检测完毕,教师再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学生据此再整理笔记,理解记忆.
(3) 巩固练习
自主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小组合作交流.
(4) 拓展练习
(1) 课内的: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答疑解难,精讲点拨.
(2) 课后的:自主完成———教师批改、统计分析———教师精讲点拨和个别辅导.
3.讲评课:
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教师对本次测试情况的简析
(1) 班级整体情况分析; (2) 试卷失分情况分析.
(2) 重点失分题的探究
(1) 自主订正;
(2)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小组合作具体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
(3) 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
(3) 同类练习巩固
(1) 学生自主完成; (2) 教师出示答案;
(3) 小组交流订正.
(4) 变式练习拓展
(1) 学生课内或课后完成; (2) 教师批改, 统计分析;
(3) 自主订正; (4) 小组讨论;
(5) 教师全班精讲点拨或个别辅导.
三、案例::中考复习课
准备工作:提前一天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最近几年中考推断题及推断题突破口.
课堂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明确目的
创设情景引入课堂,联想要破解推断题就要象侦探破案一样,要找线索,抽丝剥茧,慢慢推理.
2.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交流心得体会,将课前还没有推导出来的部分拿出来进行小组讨论,大家交流推断经验.教师提炼,针对难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请学生或自己来讲解每道题的突破口及推导思路.
3.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整理汇总,推断题的种类,推断题的突破口:物质颜色﹑物质特征﹑物质之最﹑特征反应﹑三角关系.
4.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拓展延伸:强化训练推断题.
5.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政治课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11
【关键词】政治课;自主互动;教学相长
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课堂情境并根据情境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师生一起去共同探究,互相促进,并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一、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交往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在交往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盲目模仿”的模式,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2.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
3.政治学科的性质呼唤政治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因此,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1.教与学相统一原则
自主互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外部条件,着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是获取知识的内部因素,“教”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起作用。只有把二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自主互动,才能相得益彰。
2.创设问题情境与启发教学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去揭示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涌现。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课程改革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是:自学教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实际运用。
1.自学教材。这是实施该模式课的首要环节。教师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而且要研究教学大纲,定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可出示导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2.创设情境。这是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创设的情境是否生动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实现自主学习。
3.设计问题。这是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要根据创设的情境和教学的内容,具有开放性,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分析问题。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先让学生观摩教师是怎样分析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的,接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再由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去分析。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学生促使教师去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自主互动。
5.解决问题。在教师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找到结果。在这一阶段,教师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提出各自不同的结论,教师要恰当运用评价的功能,既不能扼杀学生独到的见解,也不能让学生保留错误的结论。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6.总结规律。掌握规律是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得到的认识加以筛选、提炼,并溶入自己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
7.实际运用。这是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也是这个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把所学到的规律性知识放到实际中去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把知识转化为经济,转化为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四、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在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师注重于启发,学生注重于理解。
2.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没有相互的尊重和信任,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就失去存在的土壤,无法构建起来。
3.教师要正确运用评价功能。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这是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观点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其沿着正确性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新观念,2001年
自主互动 篇12
第一步:引情激趣,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也是最好的老师。在新授课开始前老师精心设计好恰当的导课, 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让他们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 紧紧被问题吸引, 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用心思考, 真诚交流, 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用无意注意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比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影视资料, 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 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 正当学生沉浸于其中时, 我话题一转, 提出问题:在开国大典上, 我们听到了国歌, 看到了国旗, 这些新中国的象征, 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学生推测或者通过预习发表观点后, 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第一个子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二步:展示课标, 明确重点
第三步:自主预习, 发现问题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糅合在一起进行, 充分体现“自主”。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标, 让学生明确重点后, 学生通过自己或者小组间的预习初步了解本课知识, 并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老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诱导作用。古人云:“善思则得, 善诱则通, 诱思交融, 方能百炼成钢。”
第四步:小组讨论, 发现规律
学生自主预习并发现问题后, 老师安排学生代表将问题搜集整理, 将大家共同的疑难问题汇总, 以备小组进一步研究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其具体实施和操作有什么技巧?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完善小组合作, 形成优势集体;其次, 摆正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作用;再次, 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氛围。
第五步:师生互动, 解决疑难
在学习内容难度不大, 重点不算太多时, 此步可以融入第四个环节中, 在这两步中要充分体现“互动”二字。
第六步:整理反思, 感悟提升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启发出智慧, 因为历史不仅仅属于过去, 它更属于今天和明天, 寻求历史事件的现实反映和时代意义, 让学生通古知今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此环节在历史课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整理提升的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 也可以进一步整理补充课堂笔记, 还可以鼓励学生间进行交流。
【自主互动】推荐阅读:
自主、互动、拓展06-03
自主互动学习07-30
自主互动式12-02
自主互动学习型12-15
自主互动型小班化教学11-03
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09-30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11-09
“导学互动”课堂模式如何真正实现合作互动12-02
参与互动07-15
互动对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