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环境

2024-10-16

互动环境(共12篇)

互动环境 篇1

台北市富安小学位于台北市泄洪区的社子岛, 地区建筑老旧、公共设施不足、人口流失快速, 地区内儿童身心发展较为缓慢, 在立足点不利的条件下, 竞争力不如台北市一般常态学生。学校秉持着关怀弱势、填平落差、机会均等及将每个孩子带上来的意念, 针对社子岛地区学生状况进行“富安希望工程”, 结合小区资源、教师专业成长、高互动数字学习环境、课后照护与携手激励班、阳光天使及夜光天使班等综合策略, 改善当地学生学习不利的情形。

富安小学所在的地区, 因为多种原因发展缓慢, 由此也导致此学区的学生在学习上竞争力不如其他学区学生, 因此, 学生在生活及学习方面容易产生挫折感, 影响教育学习。富安学子成为了教育不利 (educationally disadvantaged) 儿童, 学区教育资源几乎全仰赖学校提供。随着时代发展, 学生逐渐失去自信与竞争力。

为了改善学习不利的弱势,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从2008年开始逐步推动“富安希望工程”, 从各方面谋求学生学习环境与质量的改善, 引进信息设备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而在信息设备中, 电子白板与单枪投影机是最具有实务性的指标设备。

“建置高互动E化教学环境”计划是学校为给予学生信息设备刺激, 使其对课程的学习不再感到挫折与枯燥, 借由活泼生动的教学光盘与丰富的网络资源, 以及有趣的交互式教学软件, 让学习弱势生能重新建立起学习兴趣, 接触到更多学习资源, 弥补学习环境上的不足。

学校借由建置高互动E化教学环境, 一方面活化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导入交互式学习, 给予师生不同的学习模式, 创造学习者成功的经验, 以期能给学校及学生一个“信息希望的未来”!

●建置历程

学校依据校内情况, 将E化环境建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每一个阶段都要满足一个主要目标以及做好进入下阶段的准备, 分析学校的学习环境后, 我们把不足处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教师心理准备程度不足;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未提升;③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方法还需学习;④信息设备待充实。根据这四点, 学校安排了三个阶段的信息成长计划。

1. E化思维成长阶段

学校最初是本着只要有单枪投影机就好的概念投入信息项目计划的, 因此申请之初所填报需要购置的设备仅有单枪投影机以及虚拟式电子白板。

其原因为:①不希望教师因为使用昂贵的设备而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②单枪投影机对教学环境改善具有最实质的效益。

经过学校信息种子教师的四处探访及台湾新竹教育大学陈惠邦教授团队协助举办的多次成长性研究性学习, 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信息视野扩大了, 了解到实体电子白板的优点, 因此在全体教师的支持下, 学校不仅修正了项目申请书, 同时也提高了对高互动设备导入的接受度。

学校教师团队在“富安希望工程”计划下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团体, 由全校教师一同参与, 成长团体在推动电子白板的历程中一同扩展信息视野, 也成为说服教师们接受电子白板的助力。具体实行历程如下。

(1) 先求有再求好

学校在2008年之前, 因为信息设备缺乏导致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不易。在学校信息团队的规划下, 先用计算机转接电视, 将计算机画面输送到42英寸的电视机画面上, 配合软件“数字学习馆”以及书商提供的电子白板光盘供师生上课进行信息融入。

(2) 思不足而求进步

在使用一个阶段的计算机转电视辅助教学后, 教师们感受到了E化教材的丰富与便利, 同时, 课上学生的参与度也提升了, 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电视屏幕太小了, 因此教师们谋求改变, 希望能有一台单枪投影机。

(3) 研习、取经

教师团队主动提出要争取单枪投影机的同时, 学校信息团队也四处拜访, 学习各校使用信息设备的先进经验, 参加相关研习及邀请设备生产厂商到校分享使用信息设备的技巧, 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了各方经验, 从而提出了高互动E化教学环境的雏型。

(4) 导入指导团队

提出项目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在大学里找一名指导教授, 请其对本校教师团队提供指导, 经三玉小学教师团队推荐, 学校有幸获得了新竹教育大学陈惠邦教授的帮忙, 陈教授是台湾在电子白板推动方面的第一人, 由他亲自担任富安信息项目指导教授。他的团队多次到学校指导后, 在教师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与教师的信息视野上, 学校教师团队都获得极大提升。

(5) 修正项目计划

因为有了多次研习与成长营锻炼的机会, 学校教师的声音逐渐统一为“想要看看电子白板”, “实体电子白板比较好用吗”, “我能第一批次获得使用电子白板的机会吗”等正向的声音, 也因此借着项目复审的机会, 重新向项目计划审议委员会提出修改项目计划的请求。正因为有着教师成长的明显表现, 不仅通过了项目的审查, 也通过修正计划书内容, 正式定案建置实体电子白板与单枪投影机。

以上历程都有学校所有教师的全程参与, 同时也给予了他们票选权等权利, 让所有教师都能有参与感与荣誉感。因次, 在此阶段中不仅弥补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 也让使用电子白板的阻力变成了助力。

2. E化设备建置阶段

E化环境建置的内容大同小异, 不外乎是以单枪投影机、电子白板、计算机为基础, 在这之上还可添加的有实物投影机、无线输入设备、交互式答题系统IRS等设备。

但是, E化设备的引入不仅仅只是设备购买即可, 更要注重设备整合与用户习惯导向的规划。举个最实际的例子:班级计算机应该放置在哪边?可能教师的回答会各说不一, 但是在环境规划中却是应以尽量靠近电子白板为佳。电子白板要怎样摆置?生产厂商给校方提供了多种方案, 教师也有很多意见, 在整合与讨论中学校做到了“全体教师都要表达意见”, “最终共识要统一”。最后, 整个硬件规划汇总了全校教师的意见, 并达成了尊重专业设计的共识, 这也是学校为何能花小钱博得最适合的设备的原因。

学校信息设备整合的概念是“只要开了就能用, 不要再有太多复杂的遥控器来控制”。综观目前E化设备中, 不论单枪投影机、DVD播放器、音响、IRS或是电视机, 都需要遥控器, 使用者在初次接触这些设备的时候, 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 就是要熟悉这一大堆的遥控器, 而这对于教师们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 学校在E化环境设计中选择了将所有设备集中管理, 将遥控器简化, 设备的连接单纯化, 使操作E化环境的教师只需要打开开关就能使用。信息设备整合图如图1所示。

E化设备中最花钱的不是购买设备, 而是施工与安装。以安装电子白板为例, 最常见的内嵌式安装施工就分为订做黑板与挖空黑板内嵌两种, 订制一套电子白板用的黑板模块含安装需要4500元人民币左右, 而挖空黑板则会让黑板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坏, 换教室时又会引起不必要的问题。

学校经过多次讨论, 最后决定采取多种配套措施, 搭配现有环境与设备, 将建置E化环境的施工成本降到最低, 且将施工前后造成的干扰因素降低, 又可以将结余的施工成本买入更多更实用的设备。

学校的施工策略为:①增加黑板的片数:更替两扇小白板为黑板, 让教师教学不中断。②利用原有黑板框架嵌入施工:电子白板尺寸需要选择适中大小。③多使用课后与假日进行高噪音施工, 课间时间进行低噪音施工。施工现场如图2、图3、图4、图5。

3.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阶段

学校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适应期:为期约1个月, 主要为尽快适应电子白板的各项操作。

②爱用期:使用书商提供的光盘进行课程教学, 辅助教师在课堂上能使用更多元的教学媒体。

③教学成长期:在教师专业发展群体中组织一批专精教师, 发展推广电子白板教学, 并设计创新教学。

对于教师信息能力的开发, 学校不建议采用齐头并进的方式, 主张采用较缓和的步调, 逐步推进, 以团体力量协助个人成长。除了平时的研习课程之外, 每周一次在有全体教师参加的晨会上开展信息课程的辅导, 以及在电子白板引入初期, 尽量多地与教授团队以及生产厂商开展设备熟悉课程的学习, 以便让教师尽快度过适应期。学校对全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仅到爱用期即可, 教学成长期的工作, 则由专业社群中分出一支信息能力强且对电子白板教学极有兴趣的教师进行研究, 担任学校信息领头羊的工作。

●成效与省思

学校在申请电子白板之初, 就对学校的教师团队保证“让教师尽情使用电子白板, 相对的成果展现与评鉴由行政一力承担”。也因此, 在2010年举办的多场经验分享与接受信息评鉴会 (如图6、图7、图8) , 都秉持此初衷, 使教师对项目成果的展示压力减轻。

许多项目申请后的评鉴都要求申请学校提出项目研究的报告, 或是进行教案分享, 学校在申请的时候就强调,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凸显某一学科的精彩成果, 我们的目标是要给予地方学习弱势生一个多元学习的环境, 让教师借由此项辅助工具提升教学质量。运用电子白板以来, 我们高兴地发现, 学生越来越爱上课了, 尤其是喜欢上课时教师能开启电子白板讲课, 学习弱势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也有所提升。

下一步, 学校会向电子书包迈进, 动机也仅单纯想借由电子书包提升学生书写的乐趣, 改正他们的写字习惯。或许我们会尝试一些不同的教学方式,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 要把每一个孩子带上来的初衷。

互动环境 篇2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即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应是师生互动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只有让幼儿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内在动机,形成有效互动。

在互动式主题活动《有趣的尾巴》中首先,依据《指南》的精神,我们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带领幼儿到科学发现室开展《动物的好朋友》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标本特别感兴趣,孩子们问道:“老师,孔雀的尾巴真漂亮,像扇子。”“鳄鱼的尾巴真大。”“小兔子的`尾巴绵绵的真舒服……”我们听到孩子的提问,看到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我们认为教育的契机来了,回到班里我们对动物的尾巴这一问题与幼儿再次进行交流讨论,孩子们的兴趣仍然很高,想知道更多关于动物的尾巴的知识,于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第一次讨论,认为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所以我们决定以“有趣的尾巴”为此次互动式主题。

其次在活动中为了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尾巴、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我们又和幼儿一起《制作尾巴大转盘》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对动物的尾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后结合前期的活动我们与幼儿、家长共同创设了主题网络图、丰富了区角材料,形成了师幼、幼幼、家园互动的主题墙面。

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我们营造和谐、互助、合作的师幼氛围,为幼儿提供平等、自由、能鼓励探索与创造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活跃思维、主动、自信地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和游戏。

1 教师要充分“放权”

以往我们总是担心幼儿不行,做得不够美观,或是看到孩子未能达到教师设计的效果,便给予指责,从而大大地抹杀了孩子原有的创作想法,久而久之地服从老师安排,由老师包办代替。课题研究中,我们改变幼儿“被动式”参与,多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教师互动,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自由地与环境充分接触,与环境产生亲近感。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设计,只许看,不可触摸的做法,把教室环境放手交于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求选择墙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与所收集的材料。刚开始,不尽如人意,可是我们用一颗平衡的心态,不急于制止,而是先让幼儿参与尝试,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布局的技能技巧,发展成为具有自我建构环境的想法,实现让幼儿自主创设环境。

2 教师要学会“装傻”

在创设环境和改变环境时,我们不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与孩子对话交谈,“你看该怎么办?”、“你有什好点子吗?”去打开孩子的思路。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积极性,他们对“老师也有不懂的地方要向我们学习。”这一点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真的很能干,总以更高的热情把活动深入下去。开放的环境使孩子产生努力探索的愿望,并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想法。

3 教师要慎重评价

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要慎重,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采用关怀、接纳的口吻与孩子平等交往,“请你试试看。”、“还想做什么?”用这样亲切的语言引发孩子们的愿望。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机会少,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有意识的创造机会,并可用“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真聪明”等方法不断鼓励他们。充满尊重、鼓励的话语使幼儿消除紧张心理,充满自信地去进行下次创设活动。

这是主题探究活动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却及时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恰当及时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应知应会的教师预设学科课程,巧妙地运用人力资源和活动室的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3.1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是主题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足以说明幼儿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应该说,这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氛围是宽松、愉悦的。在区域自选活动中,空间是开放的,幼儿进行活动的区域是自选的;时间是充足的,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讨论和分享; 在这种活动氛围中,孩子的探究活动是没有压力的,这为探究的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2心中有目标使主题探究活动更具生命力

确立了主题探究活动的主题目标后,教师就要把生活探究目标、环境探究目标和学科探究目标时时装在自己心中,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及时地实施主题目标。在这次活动中,正是因为教师心中装着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目标,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指导孩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能及时地捕捉到孩子进行探究活动的火花,抓住教育契机,生成了这方面的活动内容,所以才使主题探究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赋予了主题探究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3.3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使主题探究活动得到升华

幼儿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篇3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孩子们渴求认知的事物、现象之多之广往往大大超出我们的预计和想象。其中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去满足他们探究欲望的事物和现象与他们的认知需要相比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方面环境就能够弥补这种不足,以帮助他们大大拓展科学知识的视野。

幼儿园科学启蒙环境的创设应包括公共区域、专业活动室、班级活动室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具有趣味性、广泛性、适宜性、启示性、互动性特点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注重充分发挥幼儿感官的直觉效应,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通过观赏、倾听、品尝、触摸、摆弄等各种方式,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去了解、感悟、认识周围世界中自己感兴趣的奥秘,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一、公共区域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幼儿园公共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公共环境是指幼儿园建筑内部的门厅、走廊、楼梯间等公共部分。为了创设让幼儿能够互动科学启蒙环境,我们幼儿园从大厅环境、科技走廊、楼层公共区域、科学版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创设。

1、大厅环境:走进园所大厅,科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创设了“翰林科技节”的教育环境。在从大厅到时光隧道到科技大空间门口通过大班幼儿亲子制作的形式制作了八大行星,通知按照八大行星的位置进行悬挂。同时各种各样自制的太空人、星球、飞碟、流星、星星家长点缀悬挂。整个幼儿园的大厅徜徉在科技的海洋里。

2、科技走廊:时光隧道里创设里幼儿可以自己操作对应的科学小百科,如:为什么人会晒黑?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等。

3、楼层公共区域:一楼大厅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生活小百科系列,分为植物、动物、汽车、种子、水果五大主题,通过幼儿收集、亲子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每一个系列作品都加以图文结合的介绍,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二楼走廊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文化阅读系列,分为精装、简装、卷轴装、蝴蝶装、线装五大主题,通过亲子制作的形式进行展示;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4、科学版面:创设了玩转科学版面:每月根据年龄段进行一个主题系列活动。如:小班的水的秘密,中班的磁性世界,大班的黑夜密语等等。

二、专业活动室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科发室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专业活动室,良好的环境创设能够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通过观赏、倾听、品尝、触摸、摆弄等各种方式,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去了解、感悟、认识周围世界中自己感兴趣的奥秘,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打造科发室环境。

1、我们将园所的科技大空间门口创设了科学小实验版面,将各班幼儿进行的具有年龄特点的科学小实验按照一步步的实验步骤通过照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科学的奥秘。

2、专业活动室按功能分为观赏区、实验区、操作区、探索区。每个区域做上醒目的图文结合的标牌。

3、专业活动室里悬挂各种教师自制的科学小挂饰,渲染科学发现室的氛围。

4、我们将幼儿可操作的科学材料分为幼儿可以人手一份的、小组一份的以及集体观赏的,同时我们还按照幼儿的年龄段特点以及每种材料的难易程度将操作材料进行分类,便于幼儿在操作中进行选择也便于老师在活动中进行记录。

三、班级科学区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时幼儿非常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将科学区角按照功能分为观赏区、实验区、操作区、投放一些成品以及教室自制的科学小玩具将科学材料分类进行摆放,同时一一做上标记,让幼儿在课间活动的时候进行操作和探索。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同时增添科学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1、我们积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其设置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安全性,内容要丰富,形成应多样,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

2、我们在班级科学区提供简单的观察、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在棱镜、磁铁、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玻璃杯……。

3、在游戏区里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自然的秘密”、“充气小手”、“水往高处流”、“火箭发射”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主地探究,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四、科学启蒙互动自然教育环境创设

我们充分利用各班的自然角以及各班负责的种植园地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室外课堂。幼儿可以从室外的种植园地、饲养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动植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了解天气变化,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1、通过幼儿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在园地内种植西红柿、黄瓜、葱、蒜、萝卜、青菜,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的快乐。

2、通过建造饲养角,饲养兔、鱼、乌龟、小蝌蚪、小鸟等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细心照料,学习科学喂养的方法,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生命”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随着幼儿园科学课题的开展,我们不断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同时我们知道单单这一些还不够,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多途径地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这样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孩子得到全面的科学启蒙教育。

环境与主题互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篇4

一、通过多种资源,创设灵活的环境

以往我们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后,基本保持不变。这样统一的环境,幼儿就没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的机会,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现在布置主题墙时,我们并没有机械地把一个个主题“刻”在墙上,而是让墙饰“活”起来,这个“活”不仅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材料的多样性上,也体现了材料收集形式的灵活性。如家长协助收集资料、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及老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使主动活动更丰富,更贴近幼儿实际,幼儿动手操作更快乐、更自信。

二、合理利用区角,创设动态的主题环境

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对于新鲜、动态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环境也是这样,孩子们对于有兴趣的事物,就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了解事物的特性。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征,在开展“亲亲小动物”的主题时,我们在自然角里养育了小金鱼、蝌蚪、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幼儿在一天天照顾它们的体验活动中,观察到了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在用画笔表现它们的时候,幼儿就非常得心应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表现能力,所以这个主题墙饰就很美观。幼儿真正参与了环境,并且是自发地去表现,体现了幼儿自主参与主题并表现主题的和谐。幼儿利用区角表现的作品进行展示的几乎每个主题墙饰中都有。

如“春天真美丽”中,在自然角中投放了种子、鲜花、蝌蚪,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让幼儿自己发现种子发芽的过程、蝌蚪的生长过程、鲜花的外形特征等等。我们做的只是在区角中提供纸笔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表现出来,效果非常好。

墙面环境的创设使幼儿真正参与到了环境的创设中去,教师的角色也就从原先单纯的传授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原先的讲解示范等直接的策略更多地转变为适时的介入。

三、将幼儿的情感体验表现在墙饰上

对于小班来说,幼儿的情感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却存在难以表现的问题。我们也难以更好地走进幼儿的心里,做幼儿的朋友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在“一起玩”、“朋友多真快乐”的主题中,都是表现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分享、创造快乐的、美丽的情感。如何将幼儿之间这些相亲相爱的感情表现出来呢?我们可以请幼儿画画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好朋友是谁,并帮助幼儿编写上学号,展示在墙面上,教师明确谁和谁是好朋友,就更快走进幼儿的心里。而表现心中的美感就需要很多的手段,比如让幼儿共同表现灿烂的向日葵,从幼儿选择的色彩上就能很直观感受到幼儿当时的心情和幼儿对于颜色的喜爱,从而让教师和幼儿走得更近,真正让处于这个环境中的人感受到对于彼此的喜爱。

四、追求新颖有趣、游戏性,激发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

在开展主题“奇妙的蛋”的过程当中,首先的思路是:将主体活动融入区角。例如:在美工区内,我们结合了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分支“蛋宝宝的世界”让幼儿找找“谁有蛋?”让幼儿画出会生蛋动物,同时结合“好玩的蛋”这个分支,我们创设了“蛋壳贴画”、“蛋的造型师”等;在数学区当中,我们让幼儿给蛋宝宝穿衣服练习排序、在蛋宝宝身上学数字、让幼儿按数取物,练习4以内的点数。整体看来,这个环境融入了主题,环境与主体之间也有互动。但这样的环境不能很直观地体现主题氛围,缺乏童趣,比较机械,也体现不出幼儿一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整个过程。于是我们讨论出了另一套方案。我们不仅仅单纯地将主体活动融入环境,融入区角,更进一步创设了“蛋蛋超市”、“蛋蛋食品加工厂”、“蛋蛋实验室”、“作坊”等有趣的环境,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参与到各个区中。同时,将区角活动融入到各个区域当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这也达到了环境吸引幼儿的首要目的、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五、针对幼儿年龄、能力差异注重个别指导

在环境创新后,幼儿对各个区域产生很新鲜的感觉,很愿意参与活动。我们在区域创设当中考虑了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为了更好的组织活动,我们进行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分组活动中,根据自身的水平,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发展,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例如:在“蛋蛋超市”,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在蛋蛋超市里还可以做些什么?幼儿讨论后,纷纷动手,在教师准备了不同材料的情况下,有的做简单的蛋蛋小馒头,有的做较复杂一些的汉堡等,教师也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加以指导。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幼儿的发展得到激励,并提供了幼儿尝试不同操作的机会。

企业信息化应注重内外环境互动 篇5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新阶段,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但依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及时协调和解决,否则将影响国家信息化的整体进程。

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已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展开。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近日召开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目标:到2005年年底大型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80%的中小型企业采用信息化工具从事产品开发或企业管理。同时要完成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构建,形成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这些表明,上海市的企业信息化已进入冲刺阶段,将为全面实现信息化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另外一项调查却令人担忧。国资委与计世资讯对全国1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只有3.7%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成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还未进入核心业务应用阶段,它们对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尚不足0.5%,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这些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企业信息化进程仍需加速推进。

国家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应对加入WTO后激烈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如果不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素质,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整体进程。

近日,信息产业部公布“2004年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抓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分类指导”,这表明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其建设步伐必须加快。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新阶段,不断加快前进步伐。上述调查还显示,我国有92.6%的大型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有98.6%的大型企业制定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有了专职的执行管理者。

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CE茫┑牡鞑楸砻鳎?担埃サ氖艿鞑槠笠档鼻霸谑凳┬畔⒒?钅浚?梗埃サ氖艿鞑槠笠导苹?冢材昴谑凳┬畔⒒?钅俊4又锌梢钥闯觯?蠖嗍?笠得飨蕴岣吡硕孕畔⒒?匾?缘娜鲜叮?⑽?畔⒒?ㄉ枳隽硕喾矫娴淖急福?畔⒒??∩枋┙ㄉ韬陀τ没肪臣绦?纳啤!锻ㄐ判畔⒈ā?/FONT>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期,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令人担忧。

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中级建设或者初始化阶段,且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在金融、电信、教育、制造业等领域,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而旅游、环保、社会保险、交通等行业,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于需求。而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03中国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等方面,达到中级以上水平的企业比例尚不足一半,只有极少单位认为自己已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时代。可见,在不同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存在差异,有些差距还比较大。企业信息化是改造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缩小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方。然而,虽然企业信息化浪潮提高了一些企业的效益,但同时带来了发展不平衡,甚至有进一步拉大信息两极化的危险。

首先是企业信息化存在严重的区域差距。从全国来看,由于受政策环境、经济水平、思想认识等因素影响,企业信息化明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信息资源也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信息产业十分薄弱,这种由信息化引起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步伐,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其次,企业信息化行业差距也相当明显。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上还存在着不小的行业差距。总体看,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企业信息化运作得较为成功,譬如电子通信、证券、IT类企业。而一些“冷门”行业,如农林、畜牧等企业,信息化应用还没有显示相应的价值,信息化的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之由于行业分布特点和技术相关性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层次存在多样性。

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均是长期性问题,它们的对比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信息化下一步应该突破核心业务。

据《湖北日报》报道,xx钢铁(集团)公司投资2亿多元,引进台湾中钢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开发研制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系统投入运行后,产品交货期由45天缩短到10天至15天,从业人员由2.6万人减少到1.485万人,产品成本下降25%左右,在成材率、库存、生产作业率、市场反应能力等方面全年为武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790万元。这显然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企业信息化例子,但是这样的例子所占比例并不高。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必须进行详细的信息化成本评估,尽量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正如业界所流传的,“不上信息化等死,上了信息化找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实施信息技术改造过程中,或因对企业信息化过程、模式、手段的认识存在偏差;或因缺乏总体规划和过程控制;或因缺乏必要的后续资金保障,信息化陷入了“骑虎难下”甚至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导致许多信息化应用系统无法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企业信息化及其效果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化分为三阶段:初级信息化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系统集成、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信息化经营和全面信息化管理。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信息化投入和产出比存在差异,但信息化越成熟,收益也越明显。

核心业务是企业的根基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信息化的要害也在核心业务领域,如果企业在核心业务上实现信息化,将推动企业素质实现质的飞跃。计世资讯对大型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24.2%的企业正在进行生产计划控制系统建设,21.7%的企业正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21.1%的企业正在进行资产管理系统建设,34.1%的企业把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作为计划建设的重点,28.9%的企业把供应链管理系统作为计划建设的重点,26.4%的企业把电子商务系统作为计划建设的重点。

以上数据说明,核心业务应用应成为企业信息化下一个重点。因为在跨越信息资源建设和集成阶段之后,核心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应成为新阶段的重心,遵循由易而难的原则,以核心业务突破带动整体飞跃。

企业信息化还存在其他诸多方面的掣肘,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日益突出。

第一,企业信息化作为新兴的技术

和管理改革,专业人才的缺乏令企业捉襟见肘。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技术人员平均在5个以下,至于管理者,更是少之又少。《2003中国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单位中有三分之一是由高层领导直接兼任首席信息官?CIO?职务,国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CIO,另外CIO还普遍重技术轻管理,缺乏CIO专业管理经验,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亟待改变。

第二,安全问题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黑客、病毒等疯狂泛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危害和破坏也越来越大。去年8月爆发的“冲击波”在短短三天间就感染了我国数万台电脑,重创410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其中2000多个局域网陷入瘫痪,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等工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预见,网络安全问题将贯穿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是信息化的最大破坏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和解决能力,减少不利影响。

第三,IT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欠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制约因素。计世资讯对大型企业的调查表明,2003年硬件投资比例为54.0%,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比例分别为36.4%和9.6%,结构不很合理。其实从市面上看,软件产品并不缺乏,但是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特点不同,信息化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要确保信息化成功,必须具备合适的应用软件和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健康快速成长有赖于软件产品及服务市场的繁荣。尽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但经过政府、企业及服务商的共同努力,有望得到妥善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信息化的使命是要改造传统行业,促进企业和业务重组,以及企业管理、运营机制的变革。当前企业信息化浪潮中凸显出来的关键问题是,许多企业本末倒置,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非但未提高企业效率,还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企业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其次才是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经济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最终产品和服务中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含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资源做活而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很多企业和很多技术人员还在追求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益的梦想,但是总的看来,企业信息化并不很成功,根本原因就是它不能很好利用外部的资源。”他认为,企业信息化要成功,主要原因并不在购买什么好软件,领导人有多大的决心,技术人员的技术如何高明,以及企业的资金是否充实,而在于企业外部环境能否提供有效的资源。

事实证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国家信息化在基础设施方面日趋完善,但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人才储备、资金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在企业信息化新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是完善政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在一些省份(包括较发达省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一般性管理和“甩图板”阶段,能集设计、生产、管理和网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很少。由于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存在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出台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标准和相关的优惠政策,创造一个更好外部环境,对企业信息化尤其重要。

首先是加快信息化服务业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保障。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因此要选择专业咨询公司,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技术方案,在大的环境下把握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和策略。

据悉,日前深圳组建了电子行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其次要积极加快安全认证体系(CA)、安全支付结算体系、协同作用体系及有关法规体系的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一个安全、便利、快速的网络交易载体。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王立建2月25日透露,目前制订电子标签国家标准的工作已正式开展。另外,要继续加强全国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同时要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管理体制等。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消除企业信息化“软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有舆论认为“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把培养和用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不久前,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决定,将在今年6月举行企业信息管理师鉴定考试,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针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开展的全国性鉴定考试活动,意义重大。上海本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已培训了6万人次,市科委前年还投入100万元完善“上海制造热线网站”。

此外,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主管(CIO)队伍建设。只有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对于企业自身,还必须在寻找信息化突破口、优化配置信息化资金、转变企业管理模式等问题下好功夫。

首先,找好信息化建设突破口。杨冰之认为:“过去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一场革命,需要从企业最艰难的地方突破。现在看来,信息化应该从企业最容易的地方突破,这样效益最明显,执行起来难度很少。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强迫,而是诱导行为。”在企业信息化中,绝对不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结合行业实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进行改造,时信息效益最大化。”

其次,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优化配置信息化资源。国资委与计世资讯对1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调查显示,它们对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尚不足0.5%,许多重点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不足总投资的1%。但相比过去,这一状况已有所好转,2003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为2208.5万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6.1%,预计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投入总体增长速度将为27.1%。

计世资讯对大型企业的调查还显示,2004年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比例将出现大幅度增加,软件投入将从2003年占总体投资额的29.9%,增长到2004年的39.8%,IT服务投入比例将从2003年占总体投资额的9.3%,增长到2004年的13.9%;总计将达到53.7%。这说明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日趋理性,更加注重通过软件和服务来改造企业。

当然,企业信息化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信息化是工具,企业才是主体,信息化是为企业服务的”,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促使信息化主体回归,才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再者,企业要及时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使之与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企业经营的集成化管理,从供应商、合作伙伴、生产过程到销售和客户关系的信息管理。因此,信息化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改造,也对管理模式革命和挑战。如果管理层无法更新管理意识和经营理念,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信息化成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整个信息化的失败。

另一方面,制度是企业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信息化必须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变革。

信息化应在良好企业运作环境中进行,体制和管理理顺格外重要,否则将事倍功半。目前,企业信息化最大的两个误区依然是“面子工程”和“急功近利”,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及其效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信息化的思路中存在标、本不一的现象,许多企业花了大力气,投入多,但其收效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没有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变革。

从国外经验来看,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企业走向成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信息化应用难以有效推进,主要是由于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了解,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甚至内部还产生阻力。企业信息化应该在管理层面打好基础,及时调整企业机构和运行机制。同时,信息化与管理模式的更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信息化深入推进的时候,企业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信息化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

探索如何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篇6

关键词:精神环境 亲近 关心 尊重 认可 幼儿

作为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是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多个维度的含义;精神环境,物质环境,班级制度,人的行为。在物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后,精神环境就成了创造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幼儿园里,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在理解、接纳、关爱的氛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亲近幼儿,创设安全自由的环境

经过假期,幼儿刚刚回到幼儿园,开始幼儿园的生活,由于环境的变化,在情感和生活上可能都会有些不适应,常因分离焦虑而哭闹不止,许多幼儿总是不愿让家长离开,甚至不愿到活动室,他们需要获得教师不同方式的情感支持,。并逐渐接纳教师的安抚,有些幼儿在午睡环节情绪波动较大,需要教师的陪伴。针对幼儿的这种症状,除创设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如在阅读区增添漂亮的桌布,在寝室装饰暖色调的墙饰或墙纸,开辟可供幼儿独处的休闲区外,还要营造温馨的睡眠环境,如舒缓的音乐,柔和的室内光线,教师轻柔的语言和爱抚等。针对个别情绪波动大的幼儿可以将他的床加以装饰放些能够吸引他,使他有安全感,表达教师爱意的物品,如教师给他的礼物,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毛绒玩具,妈妈的照片等。我在一日活动中孩子渐渐缩短了与老师,同伴间的陌生感,他们有了最初的交流,焦虑的情绪会逐渐缓解。

小班的孩子,刚开始由于对老师环境还很陌生,早上入园时家长让孩子老师问好,有些幼儿无论家长怎样启发孩子就是不说话,家长感觉很尴尬。我们遵循陈鹤琴先生所提倡的“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思想,以平和的心理接受了幼儿在来园时的个人感受,再尝试了解幼儿的心情及行为表现的原因,并从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入手:如老师先问好,和孩子谈谈心等方法开始,逐步让幼儿开口,乐意和老师问好,及至聊天,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的愉快情绪就从来园这一刻被调动起来。

二、关心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奥秘之一就在于儿童在一个好的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实践证明,在工作中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納,多表扬,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得到满足更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

在工作中,我们尊重并接纳每位幼儿的想法,为每个幼儿制定个别话的教育方案,记录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发展情况,正确评价每位幼儿,挖掘他们的潜能。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组织形式及师生关系的处理,我们都尽可能是每个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如:秋天每周都有一餐午点是红薯,班里有一个幼儿拒绝吃红薯,令老师头疼,与家长交流后才找到原因: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超市的零食吃,家里煮的事物他从来不吃,老师告诉他,红薯含有丰富的营养,能使我们的身体长高,不生病。我们还通过VCD摄像、照片让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吃午点的镜头慢慢引导他,终于他由不喜欢吃到抢者吃红薯了。

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心情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幼儿容易形成主动探索事物的意识。幼儿只有获得教师博大无私的爱,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母亲般的爱。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幼儿午睡困难、幼儿周一拒绝来园等现象,我们必须通过观察,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李欣陶小朋友一段时间午睡不好,到午睡时间,别的孩子都上床脱衣服了,她还在地下磨蹭,别的小朋友都已安静的睡着了,可她还在床上翻来覆去,没有睡的意思,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而下午吃饭时她确爬在桌上睡着了。我们通过与家长交流后得知:“孩子往常晚上是和奶奶睡,奶奶因有事回老家了,她可能是想念奶奶吧?,这几天早晨也赖着不起床,说不想上幼儿园了。”之后我们就特别亲近她,搂抱她,拉拉衣服摸摸小手,不时的给她一个会心的微笑,午睡时我把她抱在怀里,等她睡着了再轻轻的把她放到床上,有时中途她醒了,我也站在她的床边轻轻拍她,这样过了一周,她终于能自己睡了,早上也没有再闹情绪。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热的动作,都能让孩子甜蜜,温暖许久。通过解读孩子的心理,营造出幼儿乐于接受的集体氛围,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幼儿的生活学习质量。

三、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这种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我们“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幼儿是一个体的人,来自不同背景和家庭,有着独特人格和性格特点,教师要用一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看到他们的现实水平也相信他们的发展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包容,接纳的心态去面对每个孩子,才有可能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如在户外游戏活动时,发现一个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我们尊重幼儿的选择意愿,让她坐一旁先看别人活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在认真观察后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平时较少和同伴玩。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我们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吸引她先和老师一起玩,再慢慢过渡到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在老师的理解与等待中萌发了,很快就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

四、认可幼儿,创设鼓励支持的环境

幼儿都喜欢“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一日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表扬的事。如果不及时表扬,幼儿就不能坚持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及时表扬,会使幼儿处在愉快的情绪中,如张谨萱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小,做什么事都羞答答的。我总是用眼神或者语言鼓励他,“你做的真好,有进步”如今张谨萱每次律动时都很认真,看者他那认真但动作不协调的样子,我明白他的主动性是在鼓励和表扬的环境中调动起来的。

总之,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出发,以“爱”为主线,以情感教育为着眼点,为幼儿创设亲切,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小班化环境下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 篇7

一、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活动互动等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

1. 认知互动法。

即通过教学主体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特定认知目标的教学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达到这样的效果, 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 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 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 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 答案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在内容上是融合新、旧知识, 所以, 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的。在难度上应恰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 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且在提问是要因人而异, 根据具体学生的特点来提问每种层次的问题。如:对于基础问题提问中下学生, 对于思维性强的问题提问中上学生。

2. 情感互动法。

具体的方法有:爱心互动法。有了好的心情, 更需要好的课堂情感。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中最需要的是充满爱心, 不要去批评学生, 要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有这样的课堂气氛, 学生便会很大胆、很活跃, 也很自信。教师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 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当老师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反过来也会关注老师, 他会感觉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我, 期待我, 我要认真学。这样的学习气氛, 更能使师生的互动有效地进行。激发理智感。教师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呈现问题, 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恰设目标, 激发自信, 可促进学生产生胜任感;引导探索, 促其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 激发起认知活动的强大内驱力。

3. 多元评价互动法。

言语评价。这是老师们最常用、最直接产生效果的评价方式。在数学课的结尾, 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 伴随着教师的肯定、激励, 伴随着同学的补充、修正。书信评价。在学习了“量的计量”一些内容后, 可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用上课堂里学习的那些计量单位, 写上一段生活叙事。学生写好后和父母一起阅读, 然后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与同学、老师分享。这样的评价对于孩子的学习无疑是有效的。不仅是知识的检查与反馈, 同时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不仅有教师与学生间的人际情感交流, 还有生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 同时伴随着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这样的评价, 会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情绪状态, 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实物评价。“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者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说, 师生互动评价应该是奖惩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增强个性互动的艺术性。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互动艺术, 提高个性吸引力, 充分了解学生, 有意识地在年龄、志趣、爱好、个性、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理想与追求等方面与学生表同, 可增加教师的相似性吸引力;在经历、阅历、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学生表异, 可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互补性吸引力。

二、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

组织学生中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研究, 形成教学过程的多通道。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中, 要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上。

1. 构建合作学习氛围。

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互教互学, 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成就欲, 合作、友善的态度, 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小组学习法、小组竞赛法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这一方法努力使学生形成这样的学习状态:首先,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想说就说”的机会, 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 不用担心说的对不对, 好不好, 进入容易激活思维的状态;第二, 在互动中, 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相互学习, 共同发展;第三, 在互动中, 学生之间都会获得一种平等交流的机会和权利, 有利于健康的心理发展, 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自控能力较弱,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只顾自己说或不愿听别人说的现象。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让学生学会倾听, 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施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同学生一起不断地建立听课的规则, 并引导他们自觉地遵守规则。如要求学生发言时面向听众, 不仅要看老师, 更要看同学。教育学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倾听同学发言时要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发言者, 并报以真诚的微笑等等。

创设隐性师幼互动环境的策略 篇8

一、情景交融,主动互动

情景交融,是情感与环境情景的相互交汇融合,也是环境创建与人文需要的契合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周围环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题环境相交融,引发幼儿的主动互动。情景交融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作用是幼儿会自然融于环境,没有压力地积极参与环境的创建,也能在此情此景中激发幼儿各种认识、探索、互动能力,应对环境的挑战。

1. 以情设境,表现环境。

这是情感融于环境的初级阶段,当情感产生时运用环境进行表达表现。以情设境,更好地激发幼儿想象、表达,巩固、稳定幼儿初步建立情感。

例:美丽的窗帘

主题“我们的城市”区域活动开始了,沁沁和小朋友翻看着城市建筑的书籍,突然他们被书中的门市所吸引。

“这个链子真美啊!”“什么链子?这是门帘,挂在门框上的。”另一个小朋友正在矫正说错的小朋友。“我看到买玩具的那个小店门口也有!”我家门口也有,我妈妈买了好多好多蝴蝶挂在上面。”“蝴蝶?很漂亮的啊!”“我大姨家的窗口挂的是贝壳,风吹了会响的。”他们对门帘感兴趣了,似乎他们也想尝试装饰窗帘。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这一兴趣。

于是,老师创建了“美化窗饰———挂窗帘”的区域环境。样品“窗帘”的设置,就如同风铃,由一张张蘑菇形纸牌接起来,每张纸牌上写上了一道试题,并在第一张纸牌上写了如“按单数挂”的要求。小朋友都挤过来了,老师问:“这蘑菇漂亮吗?”“漂亮!老师,是给我们玩的吗?”幼儿问。老师说:“既然你们都喜欢做漂亮的窗帘,老师就寻找些材料提供给你们,让你们也来打扮打扮教室。”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各种需要的材料。

2. 以情动景,美化环境。

在已创建的环境中,根据主题深入的同时,为满足情感升华的需要,以情动景,美化环境,让师幼的情感融于环境,使环境由“无声教育”变成了“有声教育”。

例:我们做的风铃窗帘

沁沁对窗帘细细研究后,终于发现了规律招来了许多同伴,与他一起采蘑菇、写题目、上回形针、挂窗帘,很快一串串漂亮的窗饰做出来了。因为窗口太高太危险,小朋友就请老师帮忙挂起来。窗帘在微风的吹拂中慢慢飘荡起来,真的很美。

可他们似乎仍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原因是: (1) 窗帘挂高了,蘑菇后面的题目看不清; (2) 缺少声音。原来风铃吊挂都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这窗帘就像一个个飘动的“哑巴”。于是沁沁召集了班中能干的小朋友,帮他一起寻找做“风铃”的材料。有声音的东西就成了他们首选目标,直至其他小朋友发现一些口服液空瓶可以当吊线,碰撞后也能发出“叮当”声后,他们赶紧加工,再把这些空瓶紧紧地扎在蘑菇窗帘的最下端,然后要求老师帮忙挂低点,一串串美丽又实用的“音乐窗帘”新鲜出炉了。

每一种情景交融体验,都是幼儿在主动活动中根据自身认识和操作建构起来的。教师给予幼儿互动的机会,从而更深入地发挥环境应有的价值。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比如教师在环境中设置问题,让幼儿自己通过环境寻找答案,并借助问题的延续观察、支持、介入环境,从而使环境成为导入幼儿意愿、幼儿兴趣、幼儿探索的互动窗口,然后让幼儿继续发现、生成新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环境变化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

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使环境真正能导入幼儿的互动。

例:你知道吗?

“海洋水族馆”环境布置好了,老师在海洋动物中间布置了好多用文字呈现的卡片,问题如:“章鱼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螃蟹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海星在逃生时会断脚吗?”等。也有些问题老师省略了文字和答案,直接用“?”表示,激发幼儿自己思考问题和答案。当幼儿看到这些问题时,有几个会主动向老师求教,老师故作玄虚地将机会留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再去其他地方寻找答案。于是他们去翻书,跑去找其他幼儿讨论寻找答案……有的幼儿真的找到了有关海洋生物书,可是书上没有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又想到了爸爸妈妈,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老师设计的问题调查表。老师将回收的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人了解答案。

可见,问题式环境可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已经产生和正在实施的问题,保持活动的延续性,更有利于幼儿对问题的探究。

三、空间开放,深化互动

空间开放,是环境创建时留出更大的、足够幼儿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与环境互动更深化。创建的环境要是开放的、多元的、留有不同悬念的。在此空间中,幼儿不但能自主操作,还能进行思考。不要一次性将完整的、完美的环境呈现出来,过于追求速度和效果,会忽略环境是根据幼儿自主性发展而变化的原则。所以,在环境创建上要尽量以开放的、弹性的空间给幼儿表达经验和内心想法,不要简单地机械操作,空间内可以纳入丰富的个人经验,也可与同伴进行交往协作,将空间进行立体的、整合的设计。

例:我爱妈妈

“母亲节”到了,设置了“我的妈妈”主题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有三大子主题版块;“我眼中的妈妈”、“我给妈妈发短信”、“辛苦的妈妈”,然后在每个子主题版块中都留有空间,幼儿可以随时把想到、看到、感到、说到的关于妈妈的内容自主粘贴出来。随着主题的进展,幼儿逐渐把“我眼中的妈妈”勾勒出来,大家用照片、绘画作品等形式,把妈妈辛苦、美丽、可爱、温柔的一面都展现在环境上,幼儿都能感性地表达出对妈妈的眷恋之言。开放的空间也给了幼儿自主的权力,心目中理想的妈妈的是什么样的?要给妈妈说的话等都在自由的形式中呈现出来了。

关于城市雕塑与环境的互动问题 篇9

建设部规划师陈晓丽曾指出:“优秀的城市雕塑具有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 有的甚至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标志。”公共艺术在城市需要有准确的定位, 并非是个体艺术家所追求的自我的、个性的、表现性作品, 而是应与所在城市环境共享空间达成某种形式的整合和情感意境的交融。因此, 仅仅注重“品质时代”的城雕建设已经过去, 现代的城雕建设必须与环境的互动, 才能避免产生无端抽象化、不合时宜、不知所云等问题。笔者就以城市雕塑与社会环境、空间环境、心理环境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 对现代城市雕塑的创作方向作一略述。

一、城市雕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首先, 好的城市雕塑总是和背后几千年的传统在一起说话, 发出声音。如图1天安门的汉白玉华表, 受世人敬仰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其亭亭玉立、造型精美, 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 高耸云霄的主体建筑、精致的雕龙和石狮能使天安门更加威严壮丽。另外, 在城市雕塑创作中也常用人文传说、神灵文化等作为题材使用。

其次,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常常关联于该地区特定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城市雕塑永远是从属于本土文化的, 其产生与当地人们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相联, 是本土政治、经济、宗教、民俗、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结晶。城市学家E·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历数世界上有名的城雕, 比如巴黎、罗马、维也纳, 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法兰西文化、意大利文化、奥地利文化的印迹。可见, 城市雕塑展示出来的是一种本土的文化现象, 越具地方性就越具民族性, 也就越具个性。雕塑工作者的创作, 在做城市雕塑设计时不应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 其作品应考虑城市特点、社会法规、社会伦理道德及时代特色。因此在创作中, 创作者一定要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特点, 并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由此增加作品与当地民众的亲和感。如中原城市地区的华夏古文化、江南的吴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西南的巴蜀文化、黄河下游的齐鲁文化、东南地区的岭南文化等。好的城市雕塑可以起到加强这种文化氛围的作用, 体现出城市内在的、有独特底蕴和个性的气质形象。

再次, 城市雕塑要准确反映当地城市精神风貌。一个城市中主流人群的精神风貌在雕塑中得以体现, 与此同时这种体现又得到主流人群的认同, 会促使其归属感、自豪感的萌生, 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如图2深圳的“拓荒牛”雕塑, 深刻反映了在深圳这样一个开拓创新的城市里, 人们勤恳、实干的精神。3

二、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互动

首先, 现代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城市雕塑的功能转变, 即由传统宗教宣扬及标志性建筑更多地了转化成为环境美化功能。建筑、街道、树木、装饰物都是不同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 城市中雕塑的特点, 不仅仅是雕塑自身的造型、色彩, 还在于它是否能成为环境空间中的焦点。因此, 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和摆放要与环境相携相生, 既要考虑雕塑作品与环境的融入度, 又要考虑其分离可能, 以其自身空间展示城市之“魂”。4如图3昆明荷塘月色小区的群马雕塑作品在轮廓、动态、色彩、结构上, 准确中有夸张, 生动中有惊艳, 线条和形态体现千姿百态, 十分美观, 并与周围景观环境 (包括建筑、绿地、道路等) 有机的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既突出又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 为荷塘月色小区营造了文艺气息浓厚、活泼友善的人居氛围。

其次, 城市雕塑的造型、体量、色彩的设计, 应服从于环境氛围。按照不同类型城市, 雕塑应有它的功能特点, 笔者认为, 街头雕塑应欢快活波、显现地域风土人情;公共雕塑要以展示主题功能性为首要任务;园林景观雕塑应契合园林建筑特色;广场雕塑应以视觉冲击力取胜;居住区雕塑应适宜人们生活情趣、引导美好生活为要等。成功的城市雕塑, 将赋予城市空间无形的张力, 成为城市的视觉观赏中心、形态标志或城市坐标。如图4青岛东海路五四广场中心的雕塑“五月的风”, 其在空间尺度和定位上与环境紧密配合, 合理组织观赏流线, 确定最佳观赏区域, 根据各个单体雕塑的内容和关系确定雕塑之间的合理距离, 很好的控制了分散与集中的节奏。

三、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互动

首先, 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必须以人为本。雕塑工作者在创作城市雕塑时, 必须先弄明白作品座落地一方人的意识、精神风貌、向往、追求或者说心境, 才有可能创作出个性鲜明并能体现一方人精神风貌的雕塑作品。5如图5—昆明新亚洲体育城的景观雕塑。为了让雕塑很好的融入小区的气氛之中, 作者可谓非常用心, 反应市民生活和调皮可爱的顽童形象的题材到处可见, 如二人世界的翩翩起舞, 顽皮的孩童、树下阅读的少女们、正在专心拍摄小女孩与狗玩耍情景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片段, 这些是现实生活的美好记忆, 同时又通过雕塑的艺术感染利给观者带来一些艺术的体验及诙谐的乐趣。

其次, 注意城市雕塑的市民参与性。现代, 城市雕塑被做为公共事务来处理, 平等参与应该是城市雕塑之所以在城市立足的核心精神, 因此应把对公众的理解和尊重贯穿在城雕制造的整个过程中, 把艺术交给市民, 使城市雕塑艺术植根于公共生活当中。公众参与度表现为对作品选择、过程、结果的参与, 主要是平衡领导决策者、投资者、雕塑家、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制衡关系。如, “深圳人的一天”, 雕塑群为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接触艺术场所, 这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与和谐的“市民精神”, 该雕塑是公众与之能亲和、密切互动的观赏模式的典范。又如图6, 贝聿铭为卢浮宫建造的玻璃金字塔入口, 当时百分之九十的巴黎人反对, 用两年的时间来吵架, 最后在原地建造模型, 邀请六万巴黎人来投票, 结果玻璃金字塔成为了今天巴黎的新象征, 这也是城市雕塑建设市民参与、程序开放的最好体现。

摘要: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品味的体现, 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同时兼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创作城雕作品时, 必须注重城雕与所在环境达成的功能整合和情感意境的提示。笔者以城市雕塑与社会环境、空间环境、心理环境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 对城市雕塑的创作方向作一略述。

关键词:城市雕塑,环境,互动

注释

11 .张琨.论城市雕塑的环境关系[J].西北美术, 2000 (3) :113-114.

22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33 .徐光福.融入寻常的生活—给城市雕塑来点亲和力[J].经贸世界, 1999 (3) :53—55

44 .沈春竹, 葛幼松, 季峰.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2 (4) .

Pad环境下学生互动学习的探究 篇10

关键词:Pad,互动学习,合作

伴随着现代科技及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教育界也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早期的PPT教学到交互白板的出现,尤其是近年广泛流行的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技术形态。

一、Pad融入教学的条件

1. 无线网络环境。

如果只是把Pad当作一个学习机,那么我们就没有真正的认清它、利用它。Pad配备了Wi Fi,就可以随时满足师生上网的需求。学生可以随时在有无线网的地方实时访问移动学习资源,并与学习资源中心交换数据。师生可以随时在有无线网的地方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互动或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建立好校园无线网络至关重要,可以说是Pad教学的地基所在。

2. 教学资源的配备。

电子书包项目,在硬件方面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但若是没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做支撑,再强的硬件也是一场空谈。许多教师对Pad上的内容资源都有较高要求。笔者认为,良好的教学资源首先必须有与之相匹配教材的电子书,其次要配备相应的题库,让学生学练结合。另外,要发挥Pad的优势,区别于传统书本,在教学资源中融入视频、动图、小游戏等内容。[1]

3. 成熟软件的支持。

Pad是电子产物,虽然依赖于技术,但绝不能与教学相脱离。目前市面上的一些Pad软件在技术和功能上往往不能满足教师实际教学的需求,很容易造成部分教师对此项技术的抵触。如果教学软件无法减轻教学负担,反而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使用,那么只会使教师变得反感,所以我们急需一些成熟的、能服务于教学的软件。这就需要软件开发部门与一线教师共同协作,做出适用于教学、切实可行、简洁成熟的软件。

4. 师生技能的培训。

使用Pad上课,往往不如看似的简单,以往的备课、授课、课堂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都将面临巨大转变。如何熟悉这些环节并能轻松应对,是我们教师的必修课。这将对教师的电子产品使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培训这方面的专业师资也将是学校的必修课。作为新兴产物,学生对Pad的接受能力都非常高,即使不用专门培训,学生也能迅速掌握Pad的使用技巧。同样是由于新兴产物,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所以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利用平板去学习,形成高效课堂,这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培训。

二、Pad支持互动学习的方式

1. 创设情境任务,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口头提出合作内容,并在黑板上展示出合作要求,会容易出现学生没有听清要求或没有听懂要求的情况,部分学生还会认为小组活动枯燥乏味,从而不愿投入进去。在Pad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互动任务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与互动中去。例如在上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小丑的搭配有几种。此时,遇到了学生不知如何在纸上表示出搭配的问题,还遇到了学生无法完全按照要求去完成讨论等问题。有了Pad,笔者把小丑的帽子、裤子图案等导入学生的平板,直接出示情境:“小丑奇奇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助他吗?”要求小组合作时学生在自己的Pad上利用复制、拖拽等功能将小丑的衣物进行搭配。之后层层深入,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每个任务都由学生自己在Pad上完成。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了,学生都能极快地进入小组互动中,更惊喜的是,学生之间还能互相观看、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方法与设计。这种在平板中融入情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小组合作的兴趣。

2. 利用软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都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运用,传统的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等方面有所欠缺。而Pad的出现则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平板电脑的应用软件商店中有着海量的apps,功能丰富,许多都可以利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一课时,有一个活动任务:设计艺术徽章。像这类耗时较久、学生独立完成也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教师会作为家庭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但如果是在Pad环境下,就不必如此了。“Triangle Draw”、“秘密花园”等软件,能很好地帮助孩子独立设计一个图形和图案,且用时较短,我们就能把这项活动作为小组合作任务在课堂中去完成,并即时展示,这样使得学习变得轻松又高效。

我们学校近来研究探讨的数学课复习模式,其中有一步是让孩子在课前画好一幅单元整理的思维导图,让孩子自行梳理所学知识。这也可以利用到多款软件,如“Mind Vector”等,操作简单,同时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种类的思维导图制作模式。学生也可利用软件中的分享功能,互相之间进行互动学习。

3. 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去浏览、同步下载资源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数学教材中,由于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探究空间。我们利用平板电脑的学习环境,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优秀的配套资源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2]

4. 学习成果交互的即时性。

在教学中,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但这很难掌握。经常会思考“我说的内容学生听懂了吗?哪些问题学生还没有掌握?”有了Pad,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在课堂中或课后,学生可以利用Pad完成练习并提交,每个学生都能马上知道自己回答的正误,并能及时获得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自我订正与反思。教师也可通过Pad的自动统计,立即掌握每个选项的人数和学生姓名,从而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也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5. 释放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Pad环境下的课堂可以实现将云端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无论课内课外、学校或是家中。例如,在上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这一课时,课前,笔者通过Pad向学生布置任务:“生活中有哪些线?你能把它们找到吗?你能把它们拍下来吗?”学生可以自由查阅资料,利用Pad进行拍摄,再以小组为单位在Pad上进行课前的讨论。课堂上,可以直接进入小组成果汇报,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再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课后,教师可在讨论组内再布置探究主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这种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弥补了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参与式学习的不足。互动学习从课上扩展到了课下,使教学更具备了开放性和自由性。

总的来说,Pad为实现学生高效地互动学习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平台。如何把Pad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的优点有机的融合,恰到好处地使用Pad,体现以“学”为中心,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这也将是笔者后续将进行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刘贵.用平板电脑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5).

互动环境 篇11

一、激发兴趣,增强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1. 学习英语最基础的就是先记住单词。在常规教学中,除了根据音标、字母组合记单词之外,我还采用了速记法,每新学一课单词(几个至二十个)左右,我先引导他们将单词分成几部分如book look、name same、ate late、now know,划线部分都有相同处,我们记住一个,另一个看一眼就能记住。

2. 课堂上老师尽量使用英语很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英语表述,既能练习学生的听力,也能引导学生多说、多练英语,有很多好处。

3. 知识具有相通性,连贯性,教师要教学生会学习,就须把握这一点。我们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不要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化难为简,由已知推未知。如我们学过Let's go,在学Let's play games 时,我们知道Let's后不加to, Let's go大家最熟悉,只要记住它,就可掌握Let的用法,用这种方式也可避免直接讲语法,学生觉得难学,乏味,也可启发学生多思考,拓展思维,探索规律,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也造就学生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较轻松。

4. 我们可用小故事的方式记一些词形变化如cut,sit,put的现在分词——cutting,sitting,putting。先砍(cut)树,才能坐(sit),然后才可把书放(put)着看,这样增加了趣味性,且记得牢。

二、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 创设实物情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玩具娃娃、张贴画、各种水果、食物、挂历、文具等来教学新知识,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如表演、绘画等。我在教Bookl Lesson 9时,让学生做一种表情,我问其他同学How does he/she feel?在介绍身体部位时,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让两个学生做练习边指边问答,起初他们互相指着相应部位,全体同学自问自答,然后他们单独问答。What's this ? It's my nose 我又问What's that?It's her nose,这样更直观、生动,便于接受。

2. 创设生活情景

新教材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为我们每个学生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购物,进餐馆,欢迎朋友到家做客等中绘声绘色的表演,精巧的构思及独特视角,确实令人折服。

3. 创设互动场景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眼、手、脑、心都动起来,而不能只当听众或观众。在讲write with pencils,cut with scissors , draw with markers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剪刀、水彩笔,边做动作边说。在唱look up , look down ,stand up , sit down……时,我也让学生站在过道里,边做动作边唱歌,学生情绪高涨,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创设虚拟场景

每个人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无论能否实现梦想,我们都可设想一下,创设虚拟情景,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也能唤起他们努力实现梦想的上进心。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互相学习借鉴长处,锻炼了勇气及即兴思维能力,更激发了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英语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

学英语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英语是人际交往的手段,“只会考不会说”的英语学习模式是先天不足。真正的英语学习要说得准,说得响,说得地道,听得懂的英语,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如此才是学英语的真正目的。

1. 课堂上要求每人用英语做报告(2—3分钟内),内容不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还创造了共同学习新词汇的契机,全体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外我还组织了英语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至关重要,另外学生需事先做一些准备,如查找相关单词,教师还可设置一些问题。我曾叫学生拿自己以前的照片贴出来,并写出什么时候,在哪照的,分组讨论,成功地开展了英语角同时还组织了英语Party,可以有情景剧、演讲、朗读、讲故事等,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练习听力、口语已不止是喊口号了,而是在脚踏实地地练习,更造就了一批英语佼佼者。

2. 听力是长期练习积累的一种能力,只一两天的突击练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在要求学生回家练习听力的同时,每节英语课上都要一起听一道听力题,而且给他们讲或复习一些相关知识,这样他们一边听题,一边总结听力技巧,如做题前先读题,做听力填空时(读三次),学生要一听,二写,三查缺补漏。学生对听力也不惧怕了,反而更有信心。经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了,也很重视听力了。

浅谈师生互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篇12

一、科学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教育作用

1.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创设内容。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教师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同时,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问题,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求答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现有心理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进而启发、引导和鼓励幼儿?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幼儿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人”。要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我们必须根据主题的产生而随时更换墙面环境的内容,要调动孩子讨论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决定墙面环境的内容,要发动他们收集有关材料并要和他们一起进行设计制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放开幼儿手脚,让他们大胆尝试,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能想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决不包办。幼儿在宽松、活跃、和谐的氛围,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孩子爱问、想说、敢做,求新的欲望增强了,动手的能力提高了,成功的体验增多了。教师要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时给予幼儿选择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选择材料,自主决定内容,自主投放材料,让他们不断地与环境材料进行相互作用。

(3)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我们不应指责批评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避免因误解而伤害幼儿。

(4)创造幼儿主动探究的机会。新课程的实施要我们教师改变这种现象,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幼儿主体”从“被动”到“主动探究”再到“自己寻找答案”,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二、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就像是一幅画,只有当它在色调、构图等方面和谐时,才能产生美,如果不注意色彩的搭配,就会给人一种杂乱、浮躁的感觉。自然的色彩,易于理解,便于他们借鉴、表现、产生共鸣。明快的对比色搭配使幼儿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环境创设要让墙壁说话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

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墙面装饰要富有特色,把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渗透在环境中。在孩子参与探索型活动中,我们把孩子生成的内容展开讨论,让孩子们在其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体验成功、找到自信。

墙面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

上一篇:污水回收下一篇:几何课中的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