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网络环境

2024-08-29

互动网络环境(精选12篇)

互动网络环境 篇1

在基于网络环境的背景之下, 从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及探索教学法对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展开了研究与阐释, 最终目的即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互动式教学之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处于启蒙阶段, 当以语言途径来对抽象文字或事物进行描绘时, 学生的思维难以形成表象, 因此可能会对文学渐失兴趣, 进而影响学习效率。若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法, 充分发挥出该教学法的直观性, 则可有效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学习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例如, 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 考虑到小学生因情感体验较为浅薄, 未必能够体会到此诗流露出的深厚友谊之情, 如果仅靠教师的口头表达, 学习效应很难达到理想程度。而引入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便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视频, 再加以《送别》作为背景音乐来渲染, 自然就然就会触达学生的情感心弦, 引发学生的浮想:在三月美好的时光里, 李白在黄鹤楼为他的好朋友孟浩然饯行, 二人举杯畅饮, 虽然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之情。观看视频有助于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从而拉近学生与主题的心灵距离, 加强学生对诗情感的体悟。学生观影结束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观影的感受, 并适当地对学生所得进行分析总结, 帮助学生对诗的整体理解。再如, 教师在教授《草原的早晨》这篇文章时, 可提前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视频, 同时添加关于草原的背景音乐, 在课堂上以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呈现, 让草原的美丽与魅力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增强学生的切身体悟。特别是对山区的孩子们来说, 绝大多数都只在电视上见过草原, 但对草原的印象缺乏相关概念, 若仅以课文中的文字表达是很难让其感受到草原之美的。因此,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再加以教师的引导, 学生对草原的认识、感受将更为清晰、具体, 对激发学生的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整体效率。

二、互动式教学之讨论教学法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评价鼓励等。而作为“互动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讨论教学法, 就能够更好地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同时小学生好提问、好争辩的特点又为讨论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因此, 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氛围较为宽松的环境,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环节, 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 善于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优势, 激励学生大胆发言, 参与到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交流讨论中, 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此外, 通过经验与感情的分享, 在增强学生之间同学情谊的同时, 还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网络”的概念后, 教师便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以此激发学生的讨论争辩本能, 并在这种学习模式过程中增加对学习、知识的体验。例如:在学习《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首先为学生展示太阳能、龙卷风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太阳能与风的不同本领, 然后教师便引导学生围绕“谁的本领大”这一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 同时也可就此将“谁的本领大”作为一辩论命题, 将学生分为正反方展开辩论,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对课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而教师则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总结, 取得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 教学质量自然而然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之探索教学法

探索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等途径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 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例如, 在学习《丰碑》这篇课文之前, 教师便为学生提供革命战争的查阅线索, 指导学生先自主在网上搜集相关课文资料。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更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不存在外来因素的干扰, 这样一来, 学生独立的思想空间扩展得就越大。与此同时, 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再例如, 学习《恐龙》一课时, 在学生了解了相关恐龙灭绝的推测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谈谈自己对恐龙灭绝的推测, 同时要告诉学生:“课文里关于恐龙灭绝的推测并不一定就是恐龙灭绝的真实原因, 所以需要你们大胆自主地去进行探索, 只要具有探索与学习精神的人才能揭开这个谜底。”如此, 学生不仅学到的是课文知识, 更强化了探索精神的意识, 对学生的后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互动网络环境 篇2

一、“互动式”之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难以通过语言进行理解,这是因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其抽象思维还属于启蒙环节,对于课堂上某些抽象文字或事物很难形成表象,更加不能形成记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若善于利用互动式中的多媒体教学法,将其直观性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当中,就能够促进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加强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在这首诗当中,主要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孟浩然和李白之间深厚的友谊,且不舍分开的深情。因小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感知程度相对比较浅薄,难以深刻的、具体的进行理解这首诗,若教师仅用口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学习效果很难达到最佳的状态。所以,教师可巧妙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上课时,首先给予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录像的背景音乐就采用古乐《送别》,在录像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这样理解这首诗:在美好的三月里,李白与他的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辞别,两人举着酒杯畅饮着,同时相互鼓励对方努力学习,坚持不懈,一句又一句的不舍话语融入酒杯中等。学生在观看时,仿佛李白与孟浩然辞别这一情境就在自己的眼前,李白看着友人逐渐远去的背影,一阵阵的悲伤与不舍之情涌向心头。当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可适当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谈看完录像的感受,并帮助学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再如:教师教学《草原的早晨》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源以及关于草原的录像,并添加一些优美的背景音乐,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给予学生观看,让学生切身感受草原的魅力与美丽,尤其对于山区的孩子们,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草原,也许在电视上看过,但是却没有具体、清晰的印象,如果仅让他们以课文中的文字是无法真正体会草原美的。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经过录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从而将学生学习需求的动机进行激发和调动。接着教师再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互动式”之讨论教学法

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鼓励、评价等。如何更好地将这一El的给予实现,则需要采用互动式中的讨论教学方法。小学生本身具备着热爱争辩、热爱提问等特征,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较宽松的教学环境,加大激励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此外,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环境的优势,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建议或意见,经过个体和集体或个体和个体、集体和集体等之间的交流、碰撞,并分享经验、共享情感以及提升语文素养等。通过采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从而使学生调动争辩本能,并在争辩当中不断学会学习,体验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拿出关于太阳能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与关于龙卷风等灾害视频或图片,给予学生观看,让他们切实感受着风与太阳能的本领,接着提出“谁的本领最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是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等,让学生在辩论当中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总结。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中的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学习,能够快速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互动式”之探索教学法

所谓互动式中的探索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利用上网查阅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课文知识,并将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丰碑》一课教学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自主上网查阅课文相关的材料,并引导学生以革命战争作为查阅的线索。当学生坐在电脑面前,当然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防止受到周围的干扰。如此一来,学生就拥有更多的独立思想空间,同时获得更多独立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将学生主动、自主、积极学习的精神进行激发,让课堂氛围充满生动及活跃。再如:教学《恐龙》一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述恐龙灭绝推测之后,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推测恐龙灭绝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告诉他们:“课文上仅仅是科学家的相关推测,恐龙灭绝的实际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确定,所以需要你们进行自主去探索,将这个谜底给予揭开。”同学们纷纷根据这一主题进行去创造、探索等,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互动网络环境 篇3

摘 要:网络技术与精读课程的整合改变了精读教学的生态环境。文章以国内某大学英语专业2012级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对网络环境下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精读课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精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学习;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51-0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以及教育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1]它改变了传统的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型教学模式,使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多元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依据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为人和物两大类,其中人是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物是教学的客体,它包括教学媒体、教学情境和教学资源等众多内容。

所谓“多元互动”,其中“多元”是指一切与教学相关的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含显性的教师要素、学生要素、教辅要素、教学环境等,[2]以及隐性的师生的认知结构与水平、师生情感、教育理念等。“互动”是指与教学相关的主体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可见,“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理解和加工信息的过程”。[3]

因此,“多元互动”的教学本质是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交往沟通和动态的交互影响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互动形式,积极把握好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并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去设计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和谐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它认为,知识是个人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需要对话和合作并高度依赖于产生它的情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主客体间的互动来实现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的建构;教材不再是教师的传授内容,而应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监控学习和探索求知的责任转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该理论对我们认识教学本质和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探索精读有效教学模式,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师生协同发展为目标来构建的“人际(师生、生生)—人本—人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该模式分为“在线”社区互动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图中的数字代表了本模式的五个步骤:(1)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首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教研室教学研讨,根据教学计划来选择、改写并创造出适合学生需求、兴趣及语言水平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建构知识的主体,要对学习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2)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课外活动场所等环境中与教师、同学和网络资源进行交互,教师可根据活动情况,对教学设计作出适当和必要的调整或修正;(3)学生在课堂中围绕各种任务与教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各种互动;(4)学生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将获得的知识外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在网络平台或课堂教学平台进行展示;(5)教师、学生和其他学习伙伴根据学习效果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在线评价,并写出教学和学习反思,反馈于最初环节,以便促进教与学。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

目前,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把精读课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在50分钟和教室内,但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精读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整合,构建出明显具有校本特色的有“大课堂”思想的“人际(师生、生生)—人本—人机”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本研究试图验证以下假设:

a.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有积极作用。

b.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精读课成绩并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c.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某大学12级英语本科A班(控制班)和英语本科B班(实验班)两个班共计82名学生为被试对象,控制班和实验班的人数分别为43与39,两班学生在性别、城乡比例、实验前的学习成绩、任课教师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2.实验内容

该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方式,A、B两班均使用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第三册和第四册,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均要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测试题均为正常的期末考试试题,几套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控制班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实验班采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3.实验流程

(1)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自由结对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数量及质量。[5]

(2)教师根据教研室的教研计划,设计出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在设置讨论问题时,要围绕某个特定的交际目标,结合实际教学任务,合理搭配低阶任务(与语法、词汇等相关)和高阶任务(知识迁移或知识创新等),连同本学期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简单地介绍学习的目的,以保证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3)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通过短消息模块了解任课教师发布的相关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师安排和个性化学习安排进行视听说和读写译课程的学习,也可用短信功能一对一地与教师互动,根据资源列表,学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充分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语料并进行内化,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和其它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登录教学平台,通过短消息和学习记录模块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进度及合作进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可调整和修正上课的教学内容。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并检查前期学习情况,使用多媒体课件,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归纳、总结等形式,练习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6]和选出代表展示小组集体智慧。教师要巡视每个小组,尽可能多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及时纠错补缺,反馈教学信息和补充完善教学内容,[7]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学生再次登录平台,以英语写作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同时“把课内探究的学习心得和问题在线向教师反馈,并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和他评”,[8]随后写出学习反思。

(7)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监控,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查看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各类作业及反思要认真评阅,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给与回复,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9]

4.数据统计

在收集了控制班和实验班实验之初第三学期末及第四学期末所参与的测试成绩之后,利用EXCEL表格统计,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来检验相关测试数据在成绩方面的差异,得出如下表格。

表1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均处在65至70分之间,且实验班的平均分略低于控制班的平均分,差值为0.67分。标准差分别为5.563和6.396,因此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整个直方图呈负偏态分布,说明有较低分值学生出现。从表2可以看出 Sig.为0.411>0.05 即方差齐性,可以进行T检验,Sig.(双侧)值为0.615和0.618 均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不论是组统计量,还是独立样本T检验,都可以说明,实验之初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教学实验。

表3显示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成绩分别为76.72和75.49,控制班比实验班平均成绩高出1.23分。虽然标准差依然较大,但是实验班的标准差(8.297)明显大于控制班(8.0486),比实验初期的6.396也大了许多。但从峰度偏度上来看,实验班比控制班在数值上降低了不少,分别由实验初的0.635和-0.210降至-0.921和-0.162.

表4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反超控制班的学生,平均成绩与第三学期期末成绩相比提高近8分,而控制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近1分左右,与此同时,实验班的标准差降到了4.953,明显低于控制班的7.696,实验班的峰度和偏度再次降低到-0.014 和0.008。

从表5可以看出t值均落在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且Sig.为0.017<0.05,说明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5.结果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有明显上升,而且较控制班的上升幅度更大,说明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在第三学期末,我们注意到实验班的标准差明显高于控制班,表明部分学生在接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不适应到适应,直至完全适应,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第三学期成绩上没有体现出来。而有些学生适应性较强,在一个学期就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导致个体差异更加明显。因此也说明本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结果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一学年研究结束后,我们发现,控制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上都明显提升,但就个体而言,控制班与实验班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实验班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控制班。其次,A班的标准差虽有下降,但仍然在7以上,这说明控制班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差距依然较大;对于实验班而言,标准差已经降至4.953,表明该班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差异正在缩小。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峰度和偏度的绝对值降在1以下,说明整个班的学习成绩分布已趋于正态分布。而控制班的成绩分布偏于正态分布。

6.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在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给学生的感受和对其能力的培养。每题有五种选项,采用莱克特的五等级计分,从5分(完全不同意或不符合我的情况)到1分(完全同意或符合我的情况),我们均采取当场回收方式,发出问卷39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回收率为100%,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然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图2显示,有89.7%学生认为该模式使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信心(题1);有82.1%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题2);有87.2%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题3);有87.2%的学生觉得该模式能够改善自身的学习策略,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题4);有84.6%的学生觉得该模式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题5);有89.7%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及时进行调整(题6);有84.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一定程度上摆脱他们原有的对教师的依赖性(题7);有92.3%学生认为该模式能给他们更多控制学习进度的自由(题8)。有92.3%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英语(题9)。

我们随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查看教学平台下个人的学习日志。访谈涉及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感受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

例如,有学生表示:“这学年教师的授课方式克服了我的孤独感,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使我在课堂发言时不再感到紧张,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他们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很迷茫,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上网的软硬件不太熟悉造成的。在学生的日志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说:“给我们布置的任务虽然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完成任务需要查询太多的资料,耗费了不少时间,感觉比以前累多了。”面对这类型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结论

本实验始终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精神,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以提高其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本研究结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支持和验证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假设,尽管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进行时间较短、受试面较窄、研究深度不够等,但为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有效输入的前提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成绩比控制班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分多于8分,究其原因,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英语不仅有文学语言,更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的大量日常生活用语,因此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教学语言具有真实性和地道性,这样学生就能够克服英语课堂教学脱离语境的现实问题,必将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产生正向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是“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效果的保证

传统的精读课堂被视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接收知识的电台,呈现出一种强制教学形态”,[10]学生过度地依赖和信任教师,势必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要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和任务,二要积极地转变教师角色的观念,适时“放权”,真正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张善军认为,网络学习的潜在问题是:学生容易对学习带有盲目性,加上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学习低效或无效,[9]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线社区的语言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处于最优状态。[11]

3.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学习整合,促进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

外语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两部分,课堂主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交互学习和操练,课外主要巩固课堂知识,并使用课堂知识开展拓展性学习。[1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是基于任务的交互学习,是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续,应纳入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管理和评估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掌握新知识,以便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课内外主动探究和学习,逐渐提高学习效果。

4.转变评价观念,凸显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兼顾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这必将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该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语言教学的互动性原则,使许多教育理念得以实现,还克服了课堂教学统一化模式的弊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并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解决一切教学问题,在实施中要把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纳入进来,进行不断尝试和探索,力求达到适应实际情况的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3-7.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江西财大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朱晓东.英语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57-58.

[4]Allwright, R.L.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84(5): 156-171.

[5]徐锦芬,曹忠凯.不同结对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2(5):67-73.

[6]高明乐,梁清.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7]高扬.大学英语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J].当代外语研究,2014(5):36-39.

[8]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9]张善军.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118-121.

[10]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175-176.

[11] Harben, P.I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What is the teachers role?[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4):59-60.

[12]朱晓申,邓天中等,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互动网络环境 篇4

1 师生网络互动模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全面提高素质。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从而实现双赢的良性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这种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网络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来提取和储存信息, 获取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是一个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具体来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 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是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的互动模式中, 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互相对话, 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做出回答或者辅导。学生可以凭借网络, 用文字、语言、动作、视频、表情与教师进行同步互动或者异地互动;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软件或者电子邮箱来展开互动,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种是协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 以期达到合作教育的目的。协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的道德品质, 这对学生将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媒介,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通过相互竞争开展互教互学的活动, 促进学生之前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第三种是探究式讨论学习。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在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QQ群或者BBS、论坛等形式, 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等浏览他人的回答或者查阅相关的信息, 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与其他同学展开经验交流, 教师则负责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究。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宽松, 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发展智力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 网络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生英语基础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特点, 网络互动英语教学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 开展情境教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切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网络中, 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生动逼人的信息资料, 能把生活的真实情景呈现出来,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为教学提供大量可采用的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在网上查取资料, 创造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授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时候, 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他的照片、生平事迹、有关于他的评论、他的著名演讲以及有关他的视频。通过大量逼近现实生活的情境, 能吸引广大学习者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者自觉去处理信息, 从中提高了其英语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的需要来开展情境教学。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 在网上收集有关酒店服务员接待外国人的资料或者视频, 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课件的形式, 开展灵活简单的交互活动。如运用Web技术, 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 放在网上, 学生通过网络浏览, 选择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为了方便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可以把教学资源弄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图形等多媒体形式, 通过超级链接, 学生只要一点鼠标就能获得相应问题的答案。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交互学习方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也能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

(2) 运用网络开展合作学习

21世纪教育需要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网络环境为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技术的支持。英语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之后, 应该运用网络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 实现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性格、爱好、学习基础、能力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且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地开展合作活动。

如前所述, 在网络合作学习开展之前, 教师应该创造情境教学, 通过创造情境向学生布置任务。如在讲授Writing Job Application Letters内容时, 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播放用人单位浏览求职简历的视频, 再配上一些说明求职信重要性的资料, 让学生对Application Letters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向学生布置任务, “What’s your purpose of having a job?”。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工作进行分组, 讨论未来将会如何求得这一份工作, 以及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讨论的结果, 可以叫小组长公布在博客、论坛或者班级网页。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导致了学习水平有高低上下之分, 这需要教师多多与学生交流。

网络的虚拟性, 可以为在学习上胆小的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教师可以用电子邮箱、微博等网络工具,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网络的CAI软件可以实现教师与单个学生的密切通信。通过CAI软件交互和学习情况的激励,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为此, 学生可以把CAI软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然后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如果是JAVA等高级语言编写的CAI软件, 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网络环境的学习系统。

(3) 利用网络工具, 开展教学交流

教师在网络环境中, 为了更好开展互动式学习,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BBS、E-mail、Internet等都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互动交流环境。如英语教师在BBS、QQ群上发布一些消息, 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教师就此引导学生对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 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 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也可以用BBS、QQ群等互动工作, 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活动。或者在网上发表英语文章, 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点评, 从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运用这些交互工具, 寻求帮助。

E-mail具有快捷、灵活和跨时空等优点, 能为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真实的交际沟通环境。英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完全可以用E-mail进行互相交流。英语教师还可以用E-mail方式, 为学生寻找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的机会, 这样不仅为学生获得一个英语学习的真实语言学习环境, 也能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多, 教师的授课时间也非常有限, 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开口说英语的良好环境。而网上的ICQ、Net Meeting等软件, 能实现实时的交流互动, 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用Net Meeting、ICQ, 加一些英语国家的朋友, 通过网上互相聊天, 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3 互助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 应该建立一个教学评估体系。传统教学评估方式, 强调的是一次性的考试成绩, 这种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评价方式, 不利于全面综合地衡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网络环境的英语互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是评估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读、听、说等活动的观察和在网络互动学习中的表现, 来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师的观察, 可以采取评估表、日常记录、评价量表等方式。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座谈、交流面谈或者网络交谈等方式, 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哪些教学方式受学生欢迎。评价结果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推测。

同时,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加趋向于完善,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等方式。作为教师一方, 应该平时在网上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 并且加以分析, 这样对学习效果才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评价结果, 教师还应该及时告诉学生, 并让学生对此做出反馈。学生通过评估结果, 了解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及不足, 并且主动反思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甘丽红.探析高职英语教学新形势新模式[J].华章, 2012 (7) .

[2]甘丽红, 陈芳.“有效合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1) .

[3]张存礼.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网络互动营销 篇5

摘 要:网络互动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形式,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广告作为营销手段的一种,在网络营销中也常常看到广告的身影。除了一般的B2B、B2C、还有互动式营销等网络营销基本形式,广告也在网络互动营销的发展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提起网络互动营销,也许很多人脑海里都不会有很清晰的概念,笔者在“百度”里看到了如下的解释:网络互动营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体实施的双向营销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传统营销方式(诸如广告牌、宣传手册、电视等),只是一相情愿地向未知的对象散发、灌输信息。之所以说对象是未知的,是因为这些媒体在做宣传时,不知道谁会对此感兴趣。同时,传统的营销方式,即使人们接受了信息,却不能针对该信息向厂家作出即时的反馈,也不能立即索取到想要的资料和更多的信息。而互动行销,因为利用了网络——一个极具互动特性的全新媒体,使之能做到在厂商与用户之间实现双向的沟通,最后有针对性地向明确的目标群投放信息,并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从而最终帮助厂商推销出产品。节省人力、物力、缩短中间环境、能实时实现双向沟通是互动行销的显著优点。

这样的解释看似专业,其实也过于抽象,对于网络互动营销所有的内涵,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并没有具体的阐述。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网络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记得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小学,那个时候还是DOS系统,黑白屏幕;第一次上网是在初中,觉得网络是个美妙的世界。当我们的生活变成有空便打开电脑上上网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网络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空间。看新闻、听歌、娱乐、网络可以给我们的有很多,随着网络的发展,市场的发展,人们观点的进步,一些新型的网络活动形式,诸如b2c,c2c的市场活动等也渐渐兴起,而网络互动营销是在网络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渐渐浮出水面的。其实说到网络互动营销,在我们的网络生活中经常会体验到,只是对于网络互动营销的不了解或者模糊认识让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处于一种网络互动营销的活动之中。现在得知了这样一个概念,顺延着这样一个有点抽象的概念,我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网络生活,发现其实网络营销就在身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网页里边的广告,有些广告特别狠,你把鼠标放在上边、甚至不用点击,就会弹开相关的广告界面,也有人称这种营销方式为病毒式营销,但是我觉得很多页面广告并不能算纯粹意义上的网络互动营销,因为它们都缺乏互动这样一个环节,如果按照自己的理解,一个经典的网络互动营销的例子就是用Flash做的某种产品的介绍广告,之前又看过一个索尼爱立信手机的Flash广告,一个界面,有关于手机的不同说明,包括外观赏析、音效试听等等很多内容,你可以自己选择想了解的手机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很互动,很营销。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兴起的校内网,在它的登陆界面上,经常会有很经典的网络互动营销广告,前些天看到的飞利浦电灯的广告就很经典,它在界面上给了你一个提示,是一个电灯,背后灰蒙蒙的,文字是拖动电灯,你会看到不同的效果,你用鼠标点了拖动后,电灯变成一个镂空的灯,背景是艳丽的花草和美景,同时打出文字——“飞利浦节能灯,节能,给你美好的环境。”

“腾讯”做的在线火炬传递以及百事的头像上罐,都是通过一种网络互动的方式,或是介绍产品或是宣传公司形象。

中国现在有约2.3亿网名,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在经历了创立和兴起后,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的领域,一个完整的空间,这里,有人,有事件,有交易,有种种的社会活动。

对于网络营销,是喜爱还是厌恶,是应该采取还是屏蔽,会有不同的想法,生活在网络的时代里,Web2.0的新潮社会里,我们生活相比于从前已有很大变化,也许我们应该每天早晨早起,吃早饭读报纸,而有了网络,我们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变成了开电脑,上新浪网;也许我们应该听着收音机里的music radio,度过每个午后闲暇的时光,而有了网络,收音机封存,取而代之是MP3、MP4以及疯狂的Download和更新。有存在的背景,环境才有出现和发展的空间,当我们过上网络生活的时候,网络互动营销的出现

互动网络环境 篇6

【关键词】ESP教学 多元互动 网络环境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高校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应满足学习者“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多数院校开设了ESP课程,旨在培养兼具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国内ESP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建设不够”、“教学方法滞后”、“教学评价体系落后等”。鉴于此,如何推进网络环境下ESP课程建设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首要问题。本研究力争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互动教学理念视角,从课堂教学模式、课下自主学习模式、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及ESP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元互动方式提升ESP教学效果。

二、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就“学习的含义”而言,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被动实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依靠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实现的。就“学习的方法”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主要表现为:第一,学习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他们能够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并进行知识意义的构建。第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构成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也是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遵守的准绳。Warschauer(2000)认为,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能够根据学习者的水平与需求设置近似真实的任务或项目,并引导他们针对实际交流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知识教学,如语篇内容、意义结构等,同时帮助学习者建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和协作活动,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识别、获取与评判能力。此外,网络教学环境中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与建构主义相吻合。通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等媒介,教师不但能够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意义建构的情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展开学习,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认知工具以培养其批判性认知加工策略。鉴于此,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网络环境下ESP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之一。

2.互动教学理念。张红玲等(2010)认为,教学交互/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具有多元互动的特点,基于此理念构建ESP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首先,这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需求。通过在人—人和人—机之间建立语言学习的交互模式,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实现了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其次,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体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利用网络媒体,主动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网络资源的学习。这使得学习者通过人机互动实现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进度的调整以及对学习效果进行评定。第三,这有助于网络协作学习的实现。学习者利用网络组成学习团体,针对某一目标共同合作,不但实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也培养的学习者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网络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本研究中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为:建立以网络为依托,以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为主要交互媒体,以网络教学平台、E-mail、在线聊天工具为主要交互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等要素设计学习环境,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通过对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需求的学习资源库,并通过设定基于某一特定学科的具体“任务”建立教师指导下的课后自主学习,鼓励学习者通过师生、生生协作,利用资源库完成任务。

笔者结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理念,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其定义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互动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提升学习者情感与认知二维结构为目标,以具体“任务”为抓手,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课下自主+互动助学+多元评价”的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学习者是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具体的“任务”是抓手,学习者通过具体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不但完成了学科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认知目标),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多媒体网络既是情境创设和知识传递的工具,也是师生、生生课内外多元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媒介,是辅助学习者完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认知工具,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库是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生实现知识自主构建的重要保障。

2.开展ESP多元互动教学的步骤。

第一,构建网络环境下的ESP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ESP课堂教学,教师应首先进行单元教学需求分析,以确定对某一特定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性。这可以通过在线调查或查阅学习者电子学档实现。同时也应调查学习者特征(如相关的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策略

等),以便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习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可利用网络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或删减。第三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阐明教学目标及对学习者的具体评估标准,包括测试的内容、形式和标准。第四步,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与顺序、教学活动的安排等。Dick & Carey 认为,教学流程大体包括五个阶段:学前热身活动、学习内容呈现、学习者参与、学习效果评估和拓展活动等。教师可围绕这几个阶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基于师生—生生—生机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第五,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ESP教学面向具有一定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者而开设,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特点编写或选取恰当的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第二,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本研究力争以“任务”为抓手,构建教师指导下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积极体验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反思进行目的语意义构建。本研究鼓励学习者基于所学专业领域

(如医学、旅游、法律等)确定研究项目,采取团队协作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略高于现有水平的仿真学习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网络使得师生、生生、人机、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际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构建提供的空间场所。

第三,构建ESP教学多元动态评价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网络学习者需要通过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对自己构建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该理论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反馈信息,并对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鉴于此,笔者构建了网络ESP教学多元动态评价体系。所谓“多元”,是指对学习者的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多项语言技能、项目完成情况等;所谓“动态”,是指对学习者的评价不是一锤定的终结性评价结果,而是根据对其进行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价。评价体系的具体形式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手段包括建立学生课程学习档案袋、教师课堂观察记录及阶段性测评成绩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监管,并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诊断性评价和阶段性测试等。

第四,建立ESP网络教学资源库。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可作为课堂教学材料的有益补充,也可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是ESP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教学材料,建立基于某一学科的ESP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使得教学实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资源库构建的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本专业学习者专业知识需求和语言知识水平的教学材料,这既确保了教学资源的专业权威性也保证了语言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控,这不但丰富了资源库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

四、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以真实的“任务”为切入点,构建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多元交互活动。这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与手段,同时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学习者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关系,促使ESP课程建设和改革产生了质的飞跃。笔者认为,该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改进当前ESP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为ESP教学领域提供新鲜的理论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 M & Kern R(eds.).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s and Practice[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蔡基刚.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3]陈海花.SLS 任务驱动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江西财经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4]陈坚林,史光孝.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以DDL为例[J].外语教学.2009.11.

[5]何荔.数字技术环境下“ 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9(4).

作者简介:

赵晨光(1979-),女,汉族,天津蓟县人,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互动教学 篇7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计算机互动教学,探究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成为当前各科教师教学的重点。计算机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 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重视, 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其教学质量,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互动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1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互动教学的特点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进行互动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1) 实时性的特点。计算机具有与媒体同步的功能,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展示给学生, 从而保证教学的先进性;2) 交互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可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 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非常大的便利;3) 受控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 教师与学生如果是在同一间教室内, 那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控制, 从而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第四, 快捷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计算机互动教学时, 如果临时需要资料、图片等信息, 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搜索, 进而将结果展示给学生, 具有非常便利的特点[1]。

1.2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互动教学的优势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互动教学具有以下优势:首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特点, 对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检索、传递等, 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其次,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生通过技术工具在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过滤的同时, 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再次, 网络环境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知识信息, 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积极的帮助作用;最后,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这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互动教学的应用

2.1 利用微信、QQ等进行互动教学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以及通讯设备的发展, 毫不夸张的说, 几乎人人都已具备一台智能手机, 而微信、QQ等即时性通信工具, 也都是手机中必带的软件, 尤其是年轻人, 对于手机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 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学生的这种状态,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 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机等通讯设备, 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互动[2]。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增强与学生的交流, 从而促进其教学方式的转变, 实现其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信软件, 建立班级的讨论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在其中自由的发言, 尤其是对于教师在课程中讲解的问题, 学生如果存在疑问, 可以通过在该讨论组对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询问等方式, 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讨论组中匿名的发言方式, 对学生的心理以及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 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 , 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而使其更加适应本班的学生, 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最后,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3]。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为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 对学生进行提问, 从而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并且, 这种方式的教学, 对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都有积极的帮助, 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

2.2 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互动教学

微信、QQ虽然有其较大的优势, 但如果学生当时不能参与其中, 那么在事后再去进行翻阅, 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 教师可以借助电子邮箱的力量, 实现与学生的互动。电子邮箱与微信等即时性通信软件相比, 其速度相对来说要慢些, 但电子邮箱可以为用户的邮件保留一段时间, 更适合重要事件的应用。例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某处问题讲错了, 事后教师想告知学生, 如果教师在讨论组中告知学生, 那么当时不在的学生可能就会错过。而教师如果将其用软件发给班级学生, 那么即使当时某位学生不在, 也可以通过软件的通知, 告知学生[4]。此外, 对于一些年级较低的学生来说, 教师也可以通过发邮箱的方式, 为学生布置作业, 从而避免由于学生年级小而记错或者记不全作业现象的出现。

2.3 利用学校论坛进行教学

当前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 并且建立自己学校的论坛, 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论坛, 加强对学生的教学。与微信、邮箱等电子软件相比, 论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论坛不再仅仅局限在某个班级或者某个小组, 而是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学校, 并且如果学生在论坛中表现的优秀, 还会获得其他同学的赞美, 对于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 论坛上的信息会长久保留, 对于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也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5]。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在论坛上发布习题或者发布热点信息等方式, 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巩固之前的知识,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作用。

2.4 利用协同工作系统进行教学

协同工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交互系统, 它可以让处在不同空间的两个人, 通过某一软件的应用, 对同一文件进行编辑、修改, 并且整个编辑修改的过程, 可以被其他用户看到。这种协同工作系统在教育中主要应用在在线测试、作业管理等方面。这种软件对于教师为学生进行演练是非常合适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经常会有学生出现典型性的错误, 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种软件, 为学生展示错误所在, 使学生能够清晰、直观的看到具体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 为教师讲解其他知识留出更多的时间。

3 总结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多数的网络教学都是通过不同的工具进行交流互动的, 但取得的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缺少对交互活动以及策略的设计和应用, 并且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使其缺乏对其的深入研究。加之, 缺少成功经验的借鉴, 因此造成效果的明显。为此, 需要教师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 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 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 加强对计算机交互教学的应用, 从而促进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互动网络环境 篇8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以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师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通过教学互动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 有利于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利用和管理, 优化教学资源。

第二, 在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 学生利用技术工具获取信息的同时, 根据学习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过滤、处理及分析信息的活动, 可最大限度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三, 网络提供大量最新的各类知识, 足够支持学生进行探索和设想, 在探索中创造力也得到了加强。

第四, 教师利用网络共享的丰富教学资源, 增加知识容量, 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 网络教学主要互动模式

网上交互是学习者、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的多边互动。

2.1 利用电子邮件互动交流

随着网络的普及,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上网。电子邮件的速度远远大于邮政通信, 邮件信息便于修改和保存。

2.2 利用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互动交流

在网络教学中可作为同步的实时交互工具, 实现实时的多媒体交互, 更接近面对面交互, 拉近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 如文化基础课中关于文档编辑部分, 如果学生图文混排有疑问, 教师可以现场一步步操作, 学生可以直接领会。

2.3 利用论坛系统进行交互交流

论坛主要指BBS, BBS讨论区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系统, 以BBS为核心技术的讨论区有各种各样的界面和形式, 但对交互的本质意义基本是相同的。BBS讨论区支持文本、图形和多媒体交流, 可以实现互联网上的准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 在网络教学中通常作为异步交互系统使用, 讨论区完全是开放的系统, 基于BBS的讨论区是无控制系统, 讨论区上发布的内容可以长期保留在讨论区, 学生和教师可以反复阅读讨论区的内容, 讨论区属于永久性信息交互系统。

2.4 利用协同工作系统进行互动交流

计算机协同工作系统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系统。它支持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用同一软件对同一文件进行编辑修改, 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文件被实时编辑的过程。网上协同机制在网络教学中有作业管理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

网络教学为教学和学习提供资源和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互动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策略或方法。互动是教学环境建设的灵魂, 互动功能的实现对一个网络教学环境来说相当重要。

3 结束语

我国大多数网络教学采用了不同工具进行互动交流, 但网络教学中交互质量不高, 交互活动缺乏设计, 忽视交互策略的运用。还有技术上的原因, 也与目前对交互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 缺乏对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有关, 所以在网络教学中应该提高交互开发水平, 开发功能完善的交互平台;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对交互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正确认识交互规律, 建立交互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摘要:互动是网络教学建设的关键, 是参与教学活动各个要素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就互动交流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用于提高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网络教学的适应性, 加速网络教学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教学,互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爽, 陈立.基于网上教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7) .

互动网络环境 篇9

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是基于当下网络教研与校本研修的理念,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于教研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它是指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生态和谐、科学有效的学习研究环境,通过多元化的网络平台让教师以主动参与、互动共享的方式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的教学研究活动。

一、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校园网络平台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深入地学习与思考,解决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重与教研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网络的互动性也为教师提供了多元的交流、研讨、学习的方式,增强了学习的可选择性;网络的便捷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

1. 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与传统模式下教研活动优势互补

现代网络技术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全开放式的教研环境,具有传统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与特点。首先,网络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或安排,随时随地参与教研活动,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与资讯,与组内教师或教研员、专家互动交流。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自主开展教研活动,不再只是一个参与者,也可以是组织者。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发起教研话题或提出问题,也可以从别人的研讨主题中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或是参与的内容,开展个性化的教研活动。

另一方面,传统教研方式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教研活动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理念以及集中交流研讨、释疑答惑、教学研讨课等活动方式应该继续保留。在实践中,我们要发挥网络技术和传统模式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教研活动中既要体现网络的自主个性、多元互助与便捷,又要保留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言传身教。

2. 网络是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交流平台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少有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应付”,一方面是平时工作繁忙,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是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知灼见的交流,务虚的多。网络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起参与、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使教研活动成为互动参与的重要平台。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加强师师之间的交流,为提升活动质效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就自己的课在校园网站论坛上发帖,要求组内教师参与讨论并在教学设计上给予一些建议,以节省时间;教师也可以借助QQ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与组内教师开展研讨,或是寻求教研员的指导帮助,或是利用博客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享教学资源,让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这种基于网络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式。一方面,它使教师交流便捷,自由参与,自主性与互动性增强,让教研活动更加实在、有效;另一方面,它活动质效高,利用资源广,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果又不多占教师的个人时间,在充分利用教研组和校内自身资源的同时,又能便捷地获取校外资源作为补充。

3.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能提高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在利用网络参与教研活动的同时,还可以逐渐积累和形成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助于教师自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是根据市、区、学校教研工作的实际要求,结合教研组教师自身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自主、互动、有效教研的新型教研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在传统教研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力求达到两者的最佳合力。

1. 基于教师博客,实现个体自主成长和互动分享

网络的多元性是它最大的优势,它为每一种教学思想提供寓居的空间,而博客(Blog)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网络平台,更是能帮助教师们积累许多科学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我们把教师博客作为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个人平台,因为它既是个人教学研究工作对外的延伸,也是与他人交流的良好载体。

我们利用校园网站所设的教师博客,鼓励和引导教师每周定期上传个人的教学反思、案例、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中的所思、所得等个人教学研究信息。此外,我们还定期对教师博客进行查看和评比,对优秀者加以奖励和考核加分,并将优秀的教师博客进行展示和交流,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教师通过教师博客表达了自己的教学观点;通过反思与分析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对自己学习和实践的思考,反思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并与其他教师形成了互动。这些活动将教师平时教学研究过程中零乱散杂的所思所得,聚合升华为系统性、整体性的科学认知,并以网络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教师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教师博客的实时性与交互性,我校建立起了一个个学习型教学研究实体,并以之为基石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面上开展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多方合作,实现其专业发展。

2. 基于校园网络,实现群体共同参与、互动交流

教师博客虽然帮助教师建立起了一个个教研实体,但是对问题的回复相对滞后,很难实现同步互动,交互性不足,且不易发起对话和主题式的讨论,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通过网站、论坛和QQ群等来实现教研活动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交流。

(1)自主式主题研讨

教师从自身教学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校园网络论坛发布或参与主题研讨活动。这些主题一般是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教研培训过程中的困惑。例如,年轻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上可能存在不足,他们可以在论坛上发布教材分析或某单元、某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析的专题研讨,请同年级教师或是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指导帮助,提出他们的见解和看法。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难点时也可以提出探讨破解教学难点方法的专题研讨,听取大家建议,集众人的智慧来共同解决困难。自主式专题研讨,克服了传统教研的尴尬,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实现多向交流互动,打破了原来的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格局。研讨的主题是从每个教师的需求出发,能够让每位教师都主动地参与到研讨中。此外,自主式主题研讨也可以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好好针对研讨的问题认真思考,提高了研讨效果。

(2)互动式课例分析

教师通过在论坛实现网上集体备课、评课的方式来改进教学,其主要过程如下:网上发布,上课教师在论坛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设计→互动磨课,教师对教学设计通过回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自我改进,上课教师根据他人的回复再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实践,上课教师试教,其他教师听课→互评分析,根据实践对教学过程从各方面给予评价和分析,明确亮点,找出不足(上课和听课教师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互相讨论评课)→再次实践,同年级组其他教师或上课教师参与再实践活动,争取得到专家的指导→总结归纳,将整个过程中的活动资料整理归档并上传到校园网站教研资源区,让精心设计的课例研讨资源发挥持续作用,以便今后再次借鉴或创新。

互动式网上研讨,一改以往教学研讨中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从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处理、教学设计与说课,到课后点评的全程。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互动交流。它使得群体间对话互动面不断增大,思想交流也趋向广度与深度。同时,它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了下来,教师教学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即时式在线交流

通过即时式在线交流,如QQ、MSN等,教师之间有了即时交流的渠道,一有问题就可及时交流、留言、互发文件。我校教研组建立了一个QQ群,利用QQ群进行在线交流,开展即兴式互动,临时发现问题,临时讨论;开展自助式活动,请教师在线上帮助其他教师解答疑难问题;实施资源共享、文件互传,为教研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分析、共享提供了最为便捷实时的方式。除教研组成员之外,我们还邀请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一同参与QQ群交流,为教师们创造向高层次专家实时求教的机会和平台。即时式在线交流作为自主式主题研讨和互动式课例分析的补充,能够帮助教师实时地开展互动交流,比博客和校园网络论坛更为灵活、方便,可以使教师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三、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成效与反思

1. 形成基于网络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共同体

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教研组要依托两个层面的网络平台,形成实践共同体,建立教研活动机制与核心参与团队,构建新型的组内“自主互动”关系。借鉴以往经验,在实施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对于以往的不成功或是低效,所有教师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缺乏“自主动机与深度互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如果没有参与者的主动参与和深度的互动交流,那它充其量只是一种浏览,是一种浅阅读,是达不到教研活动的目的的。

基于上面的认识,首先,我们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过程的初期设立一些制度。比如,我们对教师的个人博客、校园网络论坛及QQ群等网络平台上的在线率、发帖数、上传资料数及回复数量都作了必要的规定,对于积极参与者和表现优秀者也设立了奖励机制。

其次,建立一支参与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核心团队也是必要的。因为,在一开始教师们都不太了解应该怎么做或是对此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时核心团队就相当于先行者,在网络活动中充当引路人和主题发起人,通过建设性地评论他人的观点或文章来塑造批判性的对话,从教师教学需求的问题出发,发起话题寻找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其他教师逐渐参与其中。

第三,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自主互动”是培养和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和新任教师。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教研以新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教师博客,每个教师得以与人分享、借鉴于人、展现风采、提出困惑;通过校园论坛、网络和QQ群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请教、及时沟通、互帮互助,也可以主动向外校、市、区高层次的专家求教。教师们通过这些活动,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困惑呈现出来,并能及时得到解决,还能够获得专业发展的信息和资料,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激发了教师个人对教研团队的认同,更愿意主动参与、互动互助,从而使教研组内部形成一种“自主互动”的和谐状态,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研组的整体团队实力,形成了以教研组团队为核心的、稳定的实践共同体。

2. 开展网络与传统结合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模式

互动网络环境 篇10

报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新闻传播途径,这一个途径也是一个非常具备公信力的平台,从产生到网络时代之前,都是主流媒体。不过,在进入到网络时代当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报纸这样一个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读者都通过智能手机等途径阅读新闻,报纸的销售状况也是逐渐下滑,很多报业也都面临着危机。不过,实际上网络这一个途径也给传统的报纸新闻的发展带来了生机,网络互动也可以带动报纸新闻的发展,让报纸新闻进入到一个网络发展的渠道当中,真正促进报纸新闻和互联网互相之间的结合,这也是当前网络报纸互动的一个重要探究课题。因此,积极探究在网络互动环境之下的报纸新闻发展,对于报纸新闻发展有着关键意义。下面将主要对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进行研究。

1. 网络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报纸新闻当前的发展状况伴随着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困境。因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不断增加,当前报纸新闻的阅读者已经没有过去时代规模那么庞大,网络上阅读新闻已经成为非常多年轻一代甚至是中年人的选择,所以报纸新闻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不过报纸新闻实际上也在网络环境当中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也就是网络和报纸新闻之间的互动模式的形成、发展等。当前在网络环境之下报纸新闻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当中报纸新闻遇到的冲击和挑战。当前互联网的环境当中,报纸新闻的阅读群体出现了减少的状况。因为报纸新闻的阅读者普遍已经有智能手机,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便捷地进行阅读,可是报纸由于需要进行购买以及携带较为不方便等原因,所以报纸新闻的传统阅读群体正在逐渐流失。从现在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状况上看,小型或者微型的企业往往并没有订阅报纸,所以这一类企业当中的职工大部分已经不是报纸新闻的阅读者,这种群体分化也是客观存在的。互联网环境当中,报纸新闻往往出现了延时的状况,因为网络新闻相对比较快速,在出现突发性新闻的情况下,网络新闻客户端就能够及时地推送相关消息,而报纸新闻需要通过印刷的过程,这样在时效性上就相对于网络新闻有所迟滞,这样报纸新闻在网络信息时代当中便失去了较为有利的竞争力。

第二方面,在互联网环境当中,报纸新闻的新发展也是非常突出。相对于网络对于传统报纸新闻的冲击,实际上也有很多报纸新闻的运营者开始探索一些新的发展途径。特别是从与读者的互动上,报纸新闻开始探索线上与线下共同运营的模式,通过线上和报纸新闻读者互动,而且将这种互动作为报纸新闻的吸引焦点。此外,报纸新闻本身也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利用报纸新闻的时评、分析、链接等,将网络新闻读者带动到报纸新闻的阅读上。所以,报纸新闻在网络时代的发展,重点还是把握住互动性,让互动成为报纸新闻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2. 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核心:线上与线下互动

对于报纸新闻的网络时代发展,始终还是要将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作为核心。伴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的报纸新闻的阅读者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新闻,所以只有形成一个线上平台,才能够真正吸引更多的读者,但是如何更好地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高实体报纸新闻的关注程度,就需要全面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报纸新闻运营模式。其主要的互动模式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应该做好报纸新闻网络客户端的运营。报纸新闻应该选择一些熟悉网络新闻设计和运营的专业人员,对报纸新闻的网络客户端进行持续的维护,这种维护主要是从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并且做好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做起。实际上,传统报纸新闻之所以遇到更多的困境,主要还是和报纸新闻本身缺乏一个顺畅的沟通交流平台有关系,特别是这种沟通和交流往往是要采用“读者交流日”这种比较少能举办的机会进行交流,这样就制约了报纸新闻的互动性。所以,报纸新闻的线上客户端,就应该和相关的读者进行密切的交流,欢迎读者的评论,以各种模式鼓励更多的读者在线上的客户端留言,并且精选更加具备吸引力的留言内容,让读者更多地关注相关的报纸新闻内容。对于质量相对比较高的线上留言,可以通过精选然后在实体的报纸新闻上刊登,让读者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从而会更多地留意报纸新闻的实体发行状况。

其次,报纸新闻在编辑方面,也应该让线上和线下维持一种互动和交流机制。除了传统的投稿机制之外,在报纸新闻编辑上,需要开拓客户端的投稿和刊发机制,而且也可以采用网络连载的方式,对新闻评论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连载。报纸新闻的编辑团队,可以通过时间差的方式,让线下的实体报纸新闻评论先发行,然后在网络平台上推送相关的消息,这样能够保障实体报纸的销售量,也可以让报纸新闻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机制,让新闻评论成为报纸新闻一个独特的亮点。在新闻的语言组织方面,尽可能将现代化、易理解作为主要的特色,让报纸新闻也能够走进寻常读者的视野之中,真正提高寻常读者的关注程度,这些也都可以从线上的评论上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

3. 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模式:各取所长进行发展

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实际上都各自具备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进行报纸新闻的综合编辑和发展过程里,都需要关注到网络和报纸新闻各自的特点,各取所长进行发展,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让报纸新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为报纸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争取更多的空间。从网络和报纸新闻的结合上,一些报纸新闻仍然是停留在全文电子化的翻刻模式,这样并不是一种网络互动的报纸新闻发展方向。所以,应该充分关注网络互动环境对于报纸新闻的正向引导作用,更多地推动报纸新闻的科学、全面、互动化发展。在网络和报纸各取所长的条件下,报纸新闻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多元互动的方式,让网络成为报纸新闻的资讯外延。除了客户端之外,网络调查和网络博客等,都可以成为报纸新闻的外延。对于报纸新闻的记者和编辑等而言,网络博客实际上也是可以成为他们进行叙述和记录的重要平台。报纸新闻不仅仅要善于打造自身的整体品牌,也需要通过网络互动的条件,打造报纸新闻的精英团队品牌,这里面就包括一些优秀记者的网络博客。记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角度,对采访的过程、采访的方式以及新闻的编排过程等进行个人阐述,让这种具备个人语言特色的活泼文字内容,成为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的资讯外延。当然,当前很多报纸新闻都有将网络调查作为其传统纸质新闻的一个外延,以网络调查或者网络问卷等方式,让网络和报纸新闻结合在一起,充分调查当前的民情民意,形成更具备说服力的新闻内容,这些实际上也是报纸新闻进行网络互动的主要平台。

其次,报纸新闻也应该广拓网络言路,可以采用网络聊天等即时方式,以此让新闻的报料、提供素材以及问题求助等整合成为一个网络渠道,便捷的方式让读者更好地支持报纸新闻的发展。因为报纸新闻实际上是一个单向度的传播路径,报纸将新闻刊发出来,读者对于新闻内容的意见,或者有新的新闻线索,也不方便通过报纸进行反馈。而网络途径则可以让读者通过网络平台将新闻素材提供给报纸新闻的编辑团队,这样有助于报纸新闻的多方面搜集素材,从而让报纸新闻更具备信息综合性。网络的平台综合性,应该受到报纸新闻编辑团队的重视,更需要形成专门的网络综合团队,让网络上的相关资讯即时地得到整合、筛选,从而转变成为报纸新闻的新素材。报纸新闻更可以开展网络即时聊天,以专业的编辑人员和读者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掌握到一系列的真实素材,有助于报纸新闻编辑挖掘到新的素材,编辑出与众不同、具备创意的报纸新闻内容。

4. 结束语

虽然信息化快速发展给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果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网络互动平台,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推广和交流,报纸新闻实际上并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跟随时代潮流发展而发展才是长久生存之道。所以报纸新闻团队不能够墨守陈规,而是应该充分研究网络互动平台的重要作用,采用更加包容的模式,形成线上和线下交流的互动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报纸新闻的热度,从而逐渐培养出报纸读者群体,这种报纸新闻的群体培养,以及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各取所长,将会是未来报纸新闻的发展方向,是报纸新闻在网络时代进行优化和革新的基础。因此,报纸新闻的编辑以及运营团队,应该具备网络互动意识,将网络从冲击转为动力,进而推动报纸新闻的不断发展。

摘要:当前已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当中,网络信息更是呈现出缤纷复杂的状况。网络新闻平台的蓬勃发展,对于传统报纸新闻的确形成了冲击,但是同时也为报纸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遇与动力。因此,要充分分析当前网络互动环境的特征,在报纸新闻和网络互动平台上各取所需,发挥各自长处,强化报纸新闻的交流特征,从而让报纸新闻在网络互动环境下不断发展。本文主要解析了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核心,以及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模式,希望对于网络互动环境下的报纸新闻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互动,报纸新闻,优化,交流

参考文献

[1]何凌南,胡灵舒,李威,张志安.“标题党”与“负能量”——媒体类微信公众号的语言风格分析[J].新闻战线,2016(13).

[2]陈红妹,张志强.论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特点及发展趋势[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01).

互动网络环境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互动式;多媒体

像我们所经历的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满堂灌”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中教师的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的提出,是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所进行的重大改变,教师、学生二者能够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课堂学习。加之网络环境的营造,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实时更新,改善教学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本文就此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一、网络课堂教学环境构建的价值

首先,传统的教学,其主体只有两个,那就是教师和教材,所以本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反而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学生每天面对枯燥的教材,反复抄写课堂笔记,增加了课堂厌烦情绪以及抵触情绪的比例,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其次,小学的课堂学习,其主要实施环境就是课堂,学生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对于知识的了解只能通过教师和教材来了解,所以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中。而网络环境的构建,改变了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多种途径加以展开,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多媒体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对于语文课本中存在的相对复杂的知识无法进行深入了解,如果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而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化、细致化。例如,当我们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小学生根本无法想象主人公在荒岛上是怎样生活的,因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事情还是没有真正体会过的,虽然字面上大家能够懂得是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传奇故事,但是并不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电影播放,学生在观看影像的时候,能够对画面中主人公的种种生活经历有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当然在观看之前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观看之后回答,最终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讨论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其首要目的就是能够对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强化沟通以及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对学生播放的教学内容,来成功找到交流探讨的方向。例如,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时,如果单纯从字面上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将古文的大体内容(孟浩然和李白难分难舍的友谊)进行口述,但是最终效果不佳。而利用网络进行播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此古诗的了解,看到友人逐渐离去的背影,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并对李白整个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经历过的事情有所了解,成功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并对今后的古文学习增加兴趣。同时,为了使影像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影像之后,根据相关内容对其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在相互探讨之中进行分析总结,还能够表达自己对于古诗的见解,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

目的。

3.情景融入法

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积累、生活阅历、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正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古板教学能够产生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从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情况来看,他们对于未知区域的了解虽然不懂,但是存在的好奇心极为明显。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构建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可以设置小女孩角色、路人甲乙,学生在获得了角色之后,开始不断地深入挖掘其作为每一个角色需要表达出的内容,在不断研究中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当然舞台的场景构造也是极为重要的,要融入学生表演和场景中,切身感受到小女孩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可怜。角色上的表达,可以成功带动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刻了解。虽然这类课文在学习之后学生并不会表现出很轻松的状态,但是可以获得教学效果上的成功,还能够提升学生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结合本文内容来看,网络环境的创建,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固守的教学模式,最终成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点不单单体现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对于其他科目也同样具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水星,费建琴.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83-86.

[2]宗瑜.浅析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J].科学导报,2014(10):203.

[3]陈志分.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10):72.

互动网络环境 篇12

一、网络丰富了“家园互动”的方式, 对幼儿发展起到了帮助

网络在不断地丰富着幼儿园家园互动的方式, 为家长提供各种了解幼儿园的途径和平台, 与此同时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也缩短了家长与家长的距离。

网络环境下家长和教师互动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 校讯通的应用

短信平台是教师和家长联系的有效窗口, 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 有活动或是有通知, 只需要发送短信就可以让所有的家长都知道, 避免了家里老人接送孩子时传达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遗漏信息或者是信息传达不准确。

(二 ) QQ群的应用

班级QQ群是个灵 活、便捷的 窗口 , 让教师和家长之间, 家长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 总结育儿的经验, 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三 ) 网站的应用

幼儿园网站不断更新的信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动态、活动。家长从教师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参与的一些活动, 孩子学习到的一些相关的内容。

(四 ) 微博 、微信等新型网络平台的应用

随着3G、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网络新兴的微博、微信瞬间吸引了年轻家长们, 手机用户只要通过WIFI、流量, 在任何地方都能够看到。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信息。

现如今已步入独生子女时代,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 家长的素质逐步提高, 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关注也随之提高。但如今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甚至很多家长很难有时间亲自来园接送幼儿, 也就没有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网络环境下家园互动方式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难, 只要有网络, 家长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的最新动态以及孩子在园的情况, 同时可以针对疑惑的地方进行提问。通过网络可以使教师指导家长的单项活动转变成家长主动和教师联系沟通、家长与家长之间联系沟通, 使育儿作为共同讨论关注的话题, 这种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家长与家长的距离, 对教育和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二、在网络环境下, 让家长更加关注保教工作, 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现在是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 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所以幼儿园很好地利用这一平台与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沟通交流, 教师在互联网上经常与幼儿家长保持联系, 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 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很好地从互联网了解、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 快效、便捷。同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学习最新、最正确的育儿经验, 以及如何配合教师更好地教育幼儿, 让家长在短时间内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 并学会如何协助教师更有效地教育幼儿, 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一 ) 了解教养目标 ,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通过实践, 教师认识到要使家园配合一致, 就必须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发展目标, 并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使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如春天到来时, 中班开展的主题是“我找到了春天”, 家长和幼儿一起上网搜集了关于春天里动植物生长和天文、气象等方面的信息。一位家长就住在幼儿园附近的社区里, 那里景色美丽, 于是他就带领孩子们一起参观了社区里的美景, 让孩子们进行了观察体验与感受, 并与孩子们一起游戏, 让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这样的活动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 家长们也似乎回到了童年。从家长反馈中可以看出, 家长对我们的教学都非常满意, 从心里感谢教师的辛勤劳动, 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二 ) 家长高效参与 , 有利于网络教育内容快速传播

网络环境下家园互动使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过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家长, 如有的家长在外地工作, 但是很关心孩子在园的学习、饮食、生活等情况, 教师用照相机记录下的活动片段或瞬间上传,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家长关注孩子在园的教育情况, 幼儿园可以放上教育计划与家长一起探讨, 无论是游戏还是上课, 这样可以让家长很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 方便家长回家与幼儿的交流。

家长在网上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 介绍大家的点评, 让好的方法得到推广, 使教育方法越来越得当。

(三) 网上沟通是幼儿园和家长联系的桥梁

我们在网络环境下, 构筑了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平台, 使双方的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了, 并真正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交流, 它突破了园界、国界。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 也可以是预约的;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图片的;可以是静态的, 也可以是动态的。通过互动, 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 让彼此之间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

家长远在千里之外工作, 想念孩子了, 教师可以用相机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游戏, 并发在“班级相册”中, 使家长随时都能了解到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这些都是传统的家园互动无法做到的。幼儿园网络家园互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它的交互性充实了家园互动的内容, 将成为家园互动的主体。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 也在孩子身上实践过, 大家分享一下, 就可以把好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拿来用, 这也就促进了家长间的经验交流, 不但顺利解决了有些家长的疑问, 还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总之, 实践证明, 通过网络, 实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的家园互动, 可以及时和家庭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思想、行为和表现, 采取配合措施,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长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 家园共育才会与时俱进, 让教师和家长成为朋友, 让家园共育的世界里充满友谊和温暖, 让家园相互团结, 相互支持, 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双重保障。

摘要:家园互动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 网络技术的普及, 网络成为家园沟通的新载体, 网络环境下家园互动日益受到关注。结合网络环境下家园互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可行性, 以及当前家园互动对孩子发展的帮助, 通过互联网这个有效桥梁, 能够帮助家长与教师密切彼此间的联系, 提高了家园互动的有效性, 为家长和教师都提供了方便, 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并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家园互动,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无线通道下一篇:幼儿数学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