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

2024-08-27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共12篇)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 篇1

0 引言

本系统面向的用户主要是学生和教师。该系统主要实现学生学习、习题测试、学习评价、布置作业以及教学知识的设置等功能。学生进入系统后, 系统读取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已掌握的知识点、知识点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然后根据读取的信息来动态地安排学习内容, 或者给出建议。在学生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 系统会给出相关的习题, 然后记录学生的答案, 通过一定的评价算法给出评价, 该作为以后的学习依据。

该互动平台系统推动了学校优秀课程的教学发展,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1 系统分析原则

1.1 按教学规律分析设计

互动教学平台软件设计必须遵循其应用领域的学习需求, 在常规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强与完善系统适应性的决策能力, 对于分布式的校园网络教学活动而言, 在数字化、群体化的教学时空中, 交互式的学习与教学都要按一定的统计规律来实现推理分析、进行决策判断。

1.2 按教学规律建模

网络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学习条件以及学习内容等过程与环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宏观上规划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评价, 微观上监控学习者的行为反馈, 诊断当前学习状况, 利用推理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具体通过提示、警告、建议与评价的方式, 针对学习进度、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等几个环节给予学习者指导与帮助。这就要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领域的知识进行建模。

1.3 充分利用新技术

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资料的变化, 不断地调整与改善模型设计, 使系统的推理机制更趋合理有效, 成为一个人机协调的应用系统。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2.1 设计原则

(1) 根据系统架构中的组件划分, 针对每个组件所处理的业务进行组件单元的数据库设计。不同组件间所对应的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应尽可能减少, 如果不同组件间的表需要外键关联也尽量不要创建外键关联, 而只是记录关联表的一个主键, 确保组件对应的表之间的独立性, 为系统或表结构的重构提供可能性。

(2) 针对所有表的主键和外键建立索引, 有针对性的 (针对一些大数据量和常用检索方式) 建立组合属性的索引, 提高检索效率。

(3) 设计出的表要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主要体现在查询时是否需要关联多张表且还需使用复杂的SQL技巧。

(4) 设计出的表要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有效地控制冗余有助于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2.2 数据表设计

在本系统, 所有用户分为4个等级, 管理员、教师、班干部和学生。所有教师可随时添加课程, 校区不同、专业不同, 课程的ID也不同, 课程栏目通过读取模版表ArticleClassBak同时自动生成, 教师可更改自己课程的栏目名称, 但不能更改其它教师的。学生资料4年来只在第1年加入, 每学期学生只要选课就行。

在数据库里, 考虑到每个教师都是自己课程的管理员, 所以把所有用户都放在一个表中, 以UserLevel区分权限:1为超级管理员、2为普通管理员、3为老师、5为班干、7为学生。

所有被发表的文章都在Article表中, 以CourseID和ClassID区分。

所有课程的栏目都在ArticleClass表中, 以CourseID区分。

Admin表中的CourseID2用于记录学生当前所选的所有课程, Course表中的UserID2用于记录该门课程的所有选课学生, 可删除其中1门课或其中1个学生。如Admin表中某条记录的CourseID2为“1, 2, 3”, 表示该学生选了CourseID为1、CourseID为2、CourseID为3的课程, 如图1所示。

Admin表和Course表都有IsLocked字段, 表示当前用户或课程是不是被锁定而不能使用。

所有课程, 只要Course表中的CourseName一样, 就可共享Article表中部分文章。如两门课程的名字都是《数学分析》, 只是教师不相同, 则两门课程就有部分内容可以共享给对方了, 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如图2所示。

ArticleClass表中的ClassMaster用于存放由教师加入的栏目管理员。

整个系统共有8个数据表, 用户记录表Admin存放师生基本信息。它与校区设置表District、专业设置表Speciality、网站公告信息表Announce2、课程信息表Course和文章记录表Article关联, 分别可取得师生的所在校区、专业、发布过的公告、所选课程和发表的文章信息。

文章记录表Article存放发表的文章记录。它与用户记录表Admin、课程信息表Course、课程栏目设置表ArticleClass关联, 分别可取得文章的发布人、所属课程、所在栏目。

课程信息表Course存放学生的所有课程表。它与文章记录表Article、用户记录表Admin、课程栏目设置表ArticleClass、课程统计表Configs关联, 分别可取得课程所有的文章、所属教师、所有的栏目及其统计信息。

Admin表中的CourseID2用于记录学生当前所选的所有课程, Course表中的UserID2用于记录该门课程的所有选课学生, 可删除其中一门课或其中一个学生。如Admin表中某条记录的CourseID2为“1, 2, 3”, 表示该学生选了CourseID为1、CourseID为2、CourseID为3的课程。

3 系统主体部分

系统主体分为后台和前台两个部分:

(1) 后台部分:主要包括校区专业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内容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等4大模块。

(2) 前台部分:主要有课程信息、课程学习、学习资源、专题讲座、相关链接、在线测试、历史背景、考研辅导, 作业与考勤公布、在线答疑、互动交流等栏目。

图3是系统的登陆流程, 用户在登陆时先选择登陆入口, 登陆入口有系统入口和华师大的邮箱入口, 如果选择登陆系统入口则系统将检查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用户正确将弹出窗口提示是否记住密码, 系统设置cookie可记住密码, 下次登陆时将不用再输入密码。然后可进入系统的界面。

4 结束语

数据库是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核心内容, 没有丰富的数据资源,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作用也无从谈起。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分析设计原则、系统数据库设计原则和系统主体部分的设计, 主体部分包括系统前台和后台的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1]古发辉, 肖芳惠, 王小鸥, 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实践性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6) .

[2]杨志伟.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实践性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 2007 (9) .

[3]黄桂标, 盘宁, 许巍.论传统大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互动平台的建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4]李伟波, 刘永祥, 王庆春.软件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5]杨志姝, 冯小飞.ASP+SQL SERVER基础练习+典型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内容。第二章前三节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既有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面对海量的网上信息,该如何取舍呢?这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在整本教材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传播病毒,窃取数据等,网络信息的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使用网络。在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的同时,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2、课时安排:1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不知不觉的遭受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很难分辨网上信息的真伪,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有的甚至迷恋网络游戏,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过程与方法。

三、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自主和小组合作性学习展开,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手段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目标

1、学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2、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

3、学会病毒的防护方法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4、通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通过对“熊猫烧香”、“CIH”等病毒的危害和防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防护。

5、能过对黑客、病毒、盗版软件等对信息安全有影响的人或事物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培养学生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起针对信息安全“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思想。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学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2)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危害;(3)学会病毒的防护方法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2、难点:

(1)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

2、提问引导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新知识时,在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

情境入手,引出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看书和小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达成教学目标。

九、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展示阅读材料一 材料一:一个中学生逃学,在网吧通宵上网,在回家的路上因为累了困了,倒在铁轨上睡着了,结果被火车辗死了。

提出问题:

1、现在中小学生常因迷恋网络游戏而长时间无节制的上网,甚至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生活和学习规律被打乱,视力下降,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青少年该不该上网?

3、如果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那么应遵循怎样的约定? 学生活动:思考并展开讨论。

第二环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学生活动:对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今后如何改进?

教师活动:展示阅读材料二

材料二:一个中学生经常在网上发布污言秽语,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被查了出来,受到了处分。

教师活动:

问题4:青少年上网要不要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问题5:小明从网上下载歌曲刻成光碟,拿到市场去卖,你认为小明的作法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买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阅读课本第41页的内容。

第三环节:初识“病毒” 教师活动:展示阅读材料三

材料三:一天小明上网时发现有一封新邮件,寄件人的地址来路不明,小明随手便点击邮件,结果小明的电脑感染上了病毒。

问题6:什么是病毒?它和生物中的病毒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介绍“熊猫烧香”、“CIH”等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性,为学生创造情境。学生活动:(思考)病毒最初是来自生物病毒,为什么也存在计算机病毒的说法呢?思考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相似之处。

教师活动:介绍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点。学生活动:初步归纳计算机病毒特点。教师活动:深入讲解计算机病毒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计算机感染病毒发作了表现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教师活动:介绍几种病毒发作表现的症状,深入讲解计算机病毒特点。讨论WINDOWS感染病毒症状:

1、程序突然工作异常。

2、文件大小自动发生改变。

3、检查内存,基本内存小于640k(某些机型小于639k)。

5、windows出现异常出错信息。

7、运行速度变慢。

8、以前运行正常的程序运行时出现内存不足。

9、系统无法启动。

学生活动:复习计算机病毒特点。

第五环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问题:你家的电脑是否中过病毒,你是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么预防病毒,保护信息安全。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我们怎么预防病毒,保护信息安全呢? 教师活动:详解预防病毒,保护信息安全措施

学生活动:讨论电脑中病毒后,怎样杀毒并采取预防措施。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让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

1、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2、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

3、计算机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第七环节(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展示选择题(与计算机病毒概念、特点等相关)。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课后查找资料,列举二至三种病毒特点及危害,怎样预防?

十、教学反思

小学网络作文教学设计 篇3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自身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笔者尝试着将电脑网络环境引入作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会修改习作。

关键词网络;教学设计;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充分调动网络教学媒体优势,引导学生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处着重修改。

(2)过程与方法:以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作为教学与学习平台,针对习作要求,评价习作片断,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来之不易,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并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评改作文,并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难点:教会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进行修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在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设置“精彩片断”、“会诊中心”、“资料放送”、“自助餐厅”、“作品展区”等栏目。

2.学生准备:在教学平台上注册,并上传自己的习作到“自助餐厅”。

三、教学环节

1.忆——习作要求

(1)上次的作文课,我们写了一篇有关成功的话题作文,还记得那次作文的要求吗?(2)指名学生回答:A,写清楚成功的过程;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同学把成功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老师把他们的习作放入了班级网页中,那么其他同学想把你的作文放人班级网页吗?怎么办呢?(3)板书:修改。(4)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作文修改课。

设计意图:以旧知作为新知的载体,引领学生进行新的学习。

2.赏——精彩片断

(1)打开“精彩片断”,请小作者读,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你最欣赏她片断中的什么地方?(2)指名交流(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周边的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回答到哪,在片断中显示相应的浮动批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善于模仿,并在模仿中创新。出示优秀片断,让学生在欣赏中进一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给自己的文章添枝加叶,并进一步积累丰富的语言,开阔写作思路。

3.议——会诊中心

(1)打开《我学会了溜冰》的片断,各自读一读,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2)我们该怎样给这个片断添枝加叶呢?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修改?(3)分组讨论、修改。(小组内抓住一两处进行添加:或人物语言,或人物动作等)(4)全班交流。(5)总结:通过上面两个片断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该怎样把一件事情修改得更具体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具体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

设计意图利用上面所学的知识点,为别人的作文出谋划策,是对别人的帮助,也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开启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窗口,焕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热情,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意识。

4.改——自助餐厅

(1)各自打开“自助餐厅”中的“自助要求”,了解修改要求。自助要求:先打开自己的文童,看一看老师写给你的修改意见;再结合今天所学的要领,选择黑板上的一到两点在某处进行细致地描写。提示:a添加用红色字体;b自认为精彩的词、句下可画线表示;c删除用括号;d“资料放送”里有一些东西,或许对你的修改有帮助,可以打开来看一看,适当的可以用一用。(2)学生各自打开自己的习作,先读一读老师写给自己的评语,并认真修改。

设计意图抓住上面所学的五个方面,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修改,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5.评——作品展区

(1)(指名一名学生打开自己的习作)说一说你是怎么修改的,修改后的自我感觉怎么样?(2)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修改进行评价,对有进步的习作放入作品展区。(3)其他同学是怎么修改的呢?你想知道吗?自由点击自己喜欢的文章,采用跟帖回复的方式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很有价值的环节。

6.延——课后拓展

(1)老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进行二次评价,有进步的放入作品展区,并上传至“班级网页”中的“学生作品”,供大家阅读。(2)利用网络搜索相关学生作文杂志的网址、邮箱,将自己的作文在网上投稿。

设计意图教学不能因课堂的结束而停止,这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需要我们教师为他们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平台设计 篇4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 网络技术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产生愈来愈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教育领域: 网络课堂﹑远程教育﹑校园网的构建都成为教育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网络教育作为传统的教育的辅助正在补充正在不断崛起。微机室是我校最早具备的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授课中考勤, 教学资料共享, 作业上交批改, 测试等完全可以依靠网络进行。因此, 设计并开发了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平台, 以此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和管理。

2 需求分析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该教学平台需要完成课程教学、考勤、课堂测试、布置作业、 统计和互评等功能, 将该系统设计为以下几个模块:

(1) 学生

1.课程2.考勤3.测试4.作业5.统计6.互评

(2) 教师

1.班级管理2.章节课程3.公告管理4. 考勤备注5. 作业管理6.测试管理7. 系统设定。

3 开发工具及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本系统是属于网络版的数据库软件。采用ASP开发工具,ASP是Active Server Pages (动态服务器主页) 的缩写 , 它是一个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 在站点的Web服务器上解释脚本,可产生并执行动态、交互式、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ASP可以胜任基于微软Web服务器的各种动态数据发布。数据库系统选择使用Access 2010, 主要是因为: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中小型企事业单位, 数据量较小, 数据维护简单。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模块

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教学班级情况, 设计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课程: 按章节显示教师授课标题, 并单击后打开该次课程的详细内容。

考勤: 通过学生用户登陆来判断学生是否出勤。

测试: 学生登录系统后可进行测试, 提交后可显示正确率以及每题的评析, 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作业: 只能对本节课的作业提交, 且只能提交一次。如果需要重新提交作业, 需要教师先删除已交的作业。

统计: 统计登录学生的出勤和作业上交情况。

互评: 师生、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作业情况, 但每人每天评价次数不多于5次。

公告管理: 为学生首页右侧醒目位置添加公告。

考勤备注: 对于本次课未登录的同学, 注明旷课、病假或事假等备注。

测试管理: 可以添加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等, 简答题需人工评分。

作业管理: 为每次课添加作业, 同时可以设置作业相关参数。

系统设定: 可对上课班级、上课题目、作业防抄袭、是否允许评论等进行设定。

4.2 数据表格

针对以上模块需求设计数据库表格如表1, 表2所示

4.3 系统主要操作界面及核心代码

4.3.1 学生作业统计

在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后, 打开“作业”链接, 可看到如图2界面。单击“显示2012级部09班作业统计情况”, 学生可以看到 该班级所 有学生已 经发生的 作业上交 情况。单 击“显示本节课XXXX的作业情况” , 学生可以看到本节课所有上交作业的详细内容, 为了防止同学抄袭, 教师通常会设置防抄袭时间, 也就是说学生上交作业后不会马上被其他同学查看。学生在查看其他同学的作业时, 也可给出被查看同学作业评价, 或者提出作业存在的问题。单击“小组得分”可以看到组内成员得分和各小组平均分等信息。

核心代码如下:

4.3.2 课堂交互 (管理界面)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交互分析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 握情况。该部分与 “测试”的区别是: 教师可以通过“状态”来选择题目, 单击“查看”可以看到学生做题结果, 例如, m个同学选A, n个同学选B等, 如图3所示。

核心代码如下:

4.3.3 上课设置

教师通过 管理登录 窗口 , 可以对当 前上课班 级、当前上课课程、 是否考勤、是否允许学生自我注册和学号绑定等设置。

4.3.4 作业设置

该教学平台, 所有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查看作业, 还可以对被查看的作业投票或给出评价等, 为了防止同学之间相互抄袭, 教师可以设置防抄袭时间, 也就是根据课堂时间设置提交作业后一段时间才可查看, 教师也可设置作业是否可以被投票或评论。

5 结语

《网络词典》教学设计 篇5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小学生应掌握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互联网风行全世界的现代社会,学会从互联网上获取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的主要手段。人们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筛选、提练出需要的信息。小学生也不例外,互联网就像一位无所不知、从不厌烦的好老师。这节课是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后的一节拓展课,既可以巩固“搜索引擎”搜索知识,又能把网络应用具体化。

教学课题:网络词典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网络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对网络资源的积极利用。

教学方法:

根据任务驱动的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料信息的获取,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所获取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激趣、自学、发现、比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需要,在网上查找词典的方法;学会网络词典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利用网络词典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体会网络词典的优越性,并逐步形成利用网络帮助自己生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词典查找生词生字。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关键字”。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认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语文水平的差异,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常用网络词典的网址(2)一些生字、词作为练习题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信息课上,老师想要和大家玩一玩文字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感兴趣 师:(出示题目“海阔天空”)同学们,这是一个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下成语接龙的游戏,在5分钟内看谁接的最多!

生:“空穴来风 风土人情 情有可原 原封不动 动荡不安 安步当车 车水马龙 龙腾虎跃 跃然纸上 上窜下跳。”(在某个成语之后对不出来)

2、复习师:同学们的成语知识都非常的丰富,那么同学们认为还有更好的方法再帮我们继续完成“成语接龙”的游戏呢?

生:多看书、利用网络等

师:嗯,同学们,其实在信息课上我们可以利用电脑以及网络来帮助我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网络已经不再那么陌生了,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已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意,看看谁能够通过网络尽可能多的完成下面的成语接龙:“全心全意”(巡视、指导)

生:(操作、上网搜索)生:(通过搜索引擎找出很多关联成语,顺利通过游戏)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网络更好的完成了成语接龙游戏,但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效率非常高,为什么?

生:打字速度快、搜索关键字很准确

师:除了打字速度快以外,搜索时的技巧同样很重要,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搜索关键字和结果,咱们来看看谁的更科学(挑选几名特例学生,引导学生反馈、对比搜索关键字及搜索结果,使其了解精炼关键字的重要性)

生:(列表关键字,并交流自己的搜索结果,相互比较,说出优缺点)

师:看来大家都明白精炼关键字的重要性及方法了,那么我们就来练习一下,看谁能找出“同甘共苦”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

生:(操作练习)

讲述“同甘共苦”的故事

3、新授:

师:其实除了搜索引擎以外,我们网上还有专门查字典的地方,那就是“网络词典”,告诉大家成语接龙难不倒老师,因为我会使用网络词典,现在就让大家看一下我是怎么玩成语接龙的吧(板书:网络词典)

师:出示网址、演示

成语词典: http://.com/ 英语词典: http:///

那么老师想知道“词典”这个词语用英文怎么拼写呢?谁能帮老师查查看? 生:操作,优生得出答案“Dictionary”

师:真厉害,这么快就查到了,就请你到前面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的查询方法。生:(观看优生演示)师:出示练习题 生:(操作练习)

4、总结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现在就请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都收获到了什么?(交流总结)

生:会使用网络词典来玩成语接龙;会到网络词典中搜索英文单词;今后在学习中遇到生字、生词可以求助于网络词典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网络词典,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一是游戏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其二,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三,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都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体现自主探究的核心。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 DEE 网络教学设计 课件 PowerPoint

[作者简介]徐贵冰,男,江西上饶人,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培训与管理;周亦人,男,江西宜春人,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训中的运用。(江西 南昌 330044)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70-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教育正在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改变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正在兴起。网络教育是从事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活动。网络教育对教育的冲击力如同网络对其他传统行业的冲击力一样大。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网络教育的挑战,但同时也将获得机遇。Internet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良好的平台。

网络教育系统包括:在校园布设线缆或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建立物理网络结构;为教师提供发展网络教育所需的资源;整合远程教育和管理系统来控制网络访问,提供课程、计费、学生考试、考试等级等功能;发展校外在线课程;并且能够在学校上课时间控制外部对网络的使用;提供校园到远程学生的连接;通过Web技术发展和提高对外的课程水平;研究最新的技术动向,然后发展和提高网络的技术、概念;利用与零售商和银行等的合作优势,发展教育产业;将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技术整合到网络中来提供基于语音的信息分发,建立更好的客户关系,创造出一个可以提供用户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

一、网络教育平台——大学园区网

高等院校的大学园区网为网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大学园区网都已达到千兆网的规模,这在硬件上充分保证了网络教育的实施环境。网络教育对大学园区网的要求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应用(QOS)。在高等院校的环境中,包括了本科、大专和函授的教育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国家、部门和行业的研究开发项目。其中会有很多的Email、FTP、网页浏览、数据库查询、协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协同计算机辅助教育(CAI)、基于计算机的教育(CBT)、协同研究、远程教育、视频广播、视频点播、VoIP以及视频会议等的网络应用。这些应用对网络的带宽、时延和流量的要求各不相同,网络系统需要为各种应用分配不同的优先级、带宽和时延。因此网络方案要面向应用,支持QOS服务。

2.高经济性。高等院校的校内和校外有着非常高密度的网络用户,网络必须拥有极高的带宽来支持这些用户。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系统的重点,但其所拥有的资金相对其他行业仍然是很有限的,所以网络建设必须在高性能的同时保持经济性。

3.安全性。高等院校的网络环境很复杂,有大量的喜欢探索的学生,有外来的访问者,有校外的学生和合作伙伴,所以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4.灵活性。高等院校拥有在校生和函授生以及使用Home Office的研究人员,同时有很多高校是历史名校,拥有一定数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建筑是不可以凿墙布线的,所以网络方案应提供灵活的接入方式。

5.可靠性。没有可靠性的网络系统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时断时续的网络只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所以网络方案必须具有可靠性。

6.可管理性。高等院校的园区网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而学校的IT人员又非常少,所以需要一个中央管理系统来进行网络运行的维护和管理,使园区网在极少的维护人员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运行效果。

二、网络教育系统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系统设计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的内聚力要大。系统的划分必须使得系统内部功能、信息等各方面凝聚性较好,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数据、调用和控制关系,并将联系密切、功能相近的模块相对集中,以便以后的搜索、查询、调试、调用都比较方便。

2.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系统要独立性强,必然系统间的关联要尽量减少,接口简单、明确,以便系统调试、维护、运行。

3.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数据冗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数据结构不合理,数据相关又引起功能相关,系统划分紊乱,也使得程序结构紊乱,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4.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子系统的设置只考虑上述系统分析的结果是不够的,因为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虽然满足了目前系统的需要,但目前系统还需发展,因此系统划分必须适应将来的发展。

5.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的实现一般都要分期分步骤进行,所以系统的划分必须考虑到这种要求。

三、网络教育的远程教育环境——DEE

在网络教育软件平台体系中我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DEE(Dista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远程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的平台中,为高校解决了四个流的协作运转:信息流(Information)、数据流(Data)、环境流(Environment)、逻辑流(Logic)。

1.DEE致力于实现系统的远程教育校园环境。包括完整的教学、教务、学务活动、学生活动、校园文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和管理、电子商务和可定制的个性化界面设计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但又始终围绕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2.DEE全面覆盖教务、学务的所有需求。包括学生从入学到结业的全部过程以及学生考试,还包括教师的注册、教师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等内容。DEE使用新一代的网络服务技术体系,相对已有的平台系统而言,将全面提高平台的成本效率、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及可扩展性。在体系构筑上,DEE强调平台功能的模块化和多层化,能够满足不同管理模式的需求,也可以较好地适应业务需求高速变化的现实情况。

3.DEE提供完整的内容资源管理功能,支持内容制作、开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完成所有的加工和采集,可以完成对资源的格式化处理,可以完成课件的组织和制作,能够生产符合通用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产品,并通过符合行业标准的接口接受其他来源的教学资源内容。

4.DEE将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交互、沟通、跟踪、控制的各种能力。可以通过文本、音频、视频和其他常规或专用的互联网联络方式与手段架设沟通的渠道。教师将可以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将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会得到更加方便的学习工具,会和老师同学建立更加紧密融洽的关系。

5.DEE包括完整的商务系统,能提供专业的商务服务。院校开展远程教学中的商务活动,比如教材分发、费用支付等,将得到更好的支持,并提供拓展功能的渠道。

6.DEE致力于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并遵循行业内的标准。DEE致力于全面提高课程资源、课件、教学活动信息的标准度和可互操作性,使系统具有很好的集成与被集成特性,既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用户的远程教育内容的水平,同时也能以厂商身份提供自有的教学资源、应用工具和系统。

四、网络教学设计的原则

网络教育教学设计是网络教育的精华。网络教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设计网络教育课件,在设计网络教育课件时要遵循以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育策略设计。

界面设计即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钮、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界面布局要合理、风格一致、色彩搭配协调。文本设计、图片选择要美观大方,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激情。

认真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而且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也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改进,因为有些问题是需要在讲授过程中才能反映出来的。所以,经过几次的磨合和修改,教师应该可以得到一份最适合自己讲课的课件。笔者认为与教材不同,即使是别人用得很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己仍然需要对它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它成为符合自己讲课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只有按照自己的思路,能够密切配合自己讲授过程的课件,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课件。

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具有: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内容;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可以有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等特点。如何发挥这些特点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开发的关键。实际上如何开发一个好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并没有一定之规,我们认为能够较好地辅助自己的讲课内容,具有自己特点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五、网络教学设计的工具——PowerPoint

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工具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课件快车中的Microsoft PowerPoint的课件工具。运用PowerPoint制作网络教育课件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制作课件要注重内容的选择。一般如果有配套的文字教材,幻灯片的文字内容要与文字教材相一致。当然,绝不是把文字教材的内容简单地照搬到幻灯片上,哪些文字内容要搬上幻灯片是一定要经过精心选择的。一般说来,除各章节的标题、定义、定理、公式等文字不能随意改动的内容需要搬上幻灯片以外,其余的内容应该根据讲授的需要进行精简和改写,提纲挈领地写到幻灯片上。另外,课堂讲授中的重要说明、解释、强调、总结等内容也可以写到幻灯片上,以便学生记笔记和加深印象,因为通过视觉效应来配合听课内容更容易使人记牢。如果有静态图形也应该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使得需要说明的问题更加清楚。

2.制作课件要注意文字字体、颜色的变化。幻灯片上文字内容的字体和颜色的变化,也可以使得不同级别和重要程度的内容得以区别。所以,恰当地运用颜色,不仅可以增加美观度,而且可以使得讲授内容更加重点突出,印象深刻。当然,过多的颜色,也可能会造成眼花缭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一般同一幻灯片上的文字颜色和字体变化不宜过多,通常可以在2~3种。另外,相关的内容尽量在同一幻灯片上,包括文字和图片等。因为学生在理解相关的内容时,需要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进行联系。文字的大小要适中,太小不容易看清楚;太大虽然清楚,但一张幻灯片上内容太少,相关的内容被分布在多张幻灯片上,造成讲授过程中翻页过于频繁,影响教学效果。

3.图形、图片、动画在制作课件中的应用。因为视觉图片的信息量比文字内容要大得多,所以在课件中多使用图形、图片、动画来表述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特别是动画的应用是多媒体课件不同于传统黑板和幻灯演示板的重要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以用动画来形象地说明。在PowerPoint中也提供了对图片进行裁剪和编辑的工具,当然其功能是比较简单的。如果需要比较多的编辑工作可以采用Windows图画工具或Photoshop图片处理工具进行编辑。通过把编辑过的图片重叠安放到幻灯片上,然后以自动连续的方式进行播放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动画效果。对于比较复杂的动画效果可以采用Flash等技术制作,然后用控件窗口插入到幻灯片上。采用广泛使用的数码相机对实物和实际过程进行拍照,经过简单的编辑和裁剪就可以插入到幻灯片上进行播放。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图片,特别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说明和解释的图片,也是需要做到幻灯片上的。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可以方便地把这些图片捕捉下来,使用PowerPoint中的图片工具,进行简单的裁剪和编辑就可以在幻灯片中使用了。如果还能恰当地在幻灯片上放上一些装饰性的图片、动画等,则可以使课件更加活泼美观,更具个性。当然,这些与讲授内容无关的东西不能太多。

4.课件中公式、图表和曲线的使用。另外,教学内容中的公式、图表和曲线在幻灯片中的编辑和插入也是经常使用的。对于数学公式,PowerPoint中提供了与Word中同样的公式编辑器,可以方便地写出正规的各种数学公式。PowerPoint中对所得的数学公式,可以当成图片进行粘贴、放大等处理。如果伴随着数学公式还有比较多的文字,如一段文字中间的数学公式,则可以把它们一起作为Word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上,这样既可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处理,又能够方便地进行修改编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对于图表可以用MicrosoftExcel图表或MicrosoftGraph图表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上。而比较复杂的数学曲线可以用手工绘制,然后扫描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上。但比较好的方法,是用计算机语言(如VisualBasic)编程方法在屏幕上绘制出复杂的数学曲线,然后用拷贝屏幕功能(PrScrn键)把屏幕上的图形以图片的方式粘贴到幻灯片上,再进行裁剪和编辑就可以在幻灯片中得到所需要的曲线图了。

5.课件的播放形式。幻灯片的播放,除了动画图片的播放可以设置成自动方式(翻页的速度是可以事先设定的),一般的对象和页面的播放应当由讲课人在讲授过程中根据进度手工操作。PowerPoint中也可以通过动作按钮和超链接来改变播放次序,或进行插播,从而更加灵活地根据具体的讲授过程来控制幻灯片内容的播放。特别是PowerPoint中的超链接,不仅可以在播放中引导出课件不同的播放内容,而且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中的文件的播放过程进行超链接,如声音、视频、图片、网页等文件。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 篇7

考试是学校对学生教育成果的客观测量手段, 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何提高考试效率、减轻教师组卷负担等问题一直是传统考试有待解决的课题。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做出试卷、印试卷、安排考场、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等等工作。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考试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1]。随着 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 利用网络资源, 开发网络题库和在线考试系统是减轻教师命题评卷工作量的有效途径, 是对传统的考试方式的重要改革[2]。本文论述了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教师在线组卷, 学生在线练习、考试等, 既方便了教师,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 系统功能模块

整个系统的开发建立在Microsoft的.Net框架下, 开发工具主要使用微软的Visual Studio.NET 2005进行ASP.NET应用程序设计, 可执行代码用C#语言编写。本文系统的配置是采用WindowsXP作为网络操作系统, 作为SQL 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

本文系统根据用户角色设置四个模块:管理员 (主要负责试题库的维护) 、教师 (主要负责考试组卷和答疑) 、学生 (进行在线考试及在线提问) 、匿名 (进行在线练习) 。

1.1 数据库设计[3]

建立数据库ExamDB, 在库中添加用户信息表UserInforTab, 分别建立以下字段:ID号UserID (主键) 、用户姓名UserName、登陆密码UserPwd、用户类型UserType、所属院系UserDepart、所属班级 (仅限学生) UserClass、性别UserSex、备用Reservation (注:此处为预留字段, 方便以后扩充) , 如表1所示。

添加考试题库表ExamTab建立以下字段:题目ID号QuestionID (主键) 、试卷类型PaperType、题型QuestionType、题目Question、题目答案QuestionAns、A选项AnswerA、B选项AnswerB、C选项AnswerC、D选项AnswerD、备用Reservation (注:所有题型都存在该表中, 如果为非选择题, AnswerA、AnswerB、AnswerC及AnswerD可以为空) , 如表2所示。

1.2 用户登录

图1所示为用户登录界面。

在图1所示的登录界面中, 用户输入用户ID及密码即可进入系统。由于本文系统中有多种角色, 因此在表1中设有“UserType (用户类型) ”字段, 当用户输入正确的ID号及相应的密码 (匿名登录时无需输入ID号及密码, 直接点击图1中“匿名登录” 按钮即可进入系统) 时, 系统才会根据ID号进行检索用户类型, 并跳转到相应页面。

1.3 用户登录首页

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后会看到图2所示的界面 (在此仅以管理员登录首页为例, 其他身份用户与此类似) 。页面左侧为导航菜单, 不同身份的用户的导航菜单不同。右侧为主页面, 用户点击左侧导航菜单时, 右侧会显示相应的页面内容。

1.4 试卷生成

防止页面刷新:由于教师在点击“抽取试卷”时系统将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形成试卷, 并且教师为了验证答案是否合理, 在组卷成功后要查看其参考答案, 然后才打印, 因此, 在教师点击“查看答案”按钮时, 要防止系统刷新页面 (刷新页面会重新生成新的试卷) 。方法是将抽取试卷的代码放在productpaper () 函数中, 只有第一次加载页面或者当教师点击“重新抽取”时调用此函数,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页面刷新。

2 系统开发代码举例

网络考试系统的关键部分是随机组卷模块, 即对于不同的计算机访问系统或相同人员多次抽取时将从题库中随机地抽取并组成内容不同的试卷。另外, 在抽取试卷前要对试卷的参数进行设置, 如:考试科目、试卷题型、各题型的题数等。如图3所示。

图3中参数设置完毕后, 点击“抽取试卷”即可随机组卷, 其随机组卷代码如下[4,5]:

3 结束语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承担了《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测试技术》等一些量大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这些课程现在实行教考分离, 统一考试的制度。对于这种情况就迫切需要通用试题库, 一方面保证试题抽取试题的随机性, 另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课外练习。考虑到其在局域网上运行的可靠性, 本设计中特意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 并按照一般的软件测试步骤进行了测试。在测试期间发现部分模块存在一些问题, 经过多次修改、调试后基本都得到了解决。截至目前, 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在局域网内很好的运行, 最终顺利实现了各项预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林峰, 彭加亮, 徐岩.基于JSP和Servlet技术的远程考试系统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2) :32-33.

[2]王剑辉, 马佳琳, 张勇.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 (2) :280-283.

[3]茅健.ASP.NET2.0+SQL Server2005全程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吴晨, 王春霞.ASP.NET2.0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 篇8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的模式逐渐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得以大力发展。网络教学系统由客户端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业务层。业务层分为三个模块:用户模块(包括学生Agent和教师Agent)、学习模块(包括个性推荐Agent群和学生模型Agent)和教学模块(包括测试Agent、分析Agent、考试Agent、作业Agent、答疑A-gent和教学管理Agent)。整个学习者学习流程如图一所示。

1 用户模块

多Agent系统与Non-Agent通过用户Agent建立联系,学习者或者教师要与系统有互动也是通过用户Agent。对内它可以理解ACL通信语言并与其他Agent互动,对外它可以与Non-Agent取得互动。

用户模块包括学生Agent和教师Agent。

1.1 学生Agent

学生Agent与其他Agent有密切的联系。学习者进入系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生Agent,这个学生Agent负责学习者与系统进行沟通。

学习者Agent的功能十分强大,主要有以下功能:

(1)根据学习者注册的信息建立简历;

(2)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界面,承担与系统的互动;

(3)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存入档案;

(4)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完成学习任务;

(5)负责与教师交流,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6)负责将学习者每次的学习情况进行保存。

学生Agent的工作原理结构如图二所示。

1.2 教师Agent

教师Agent负责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与显示生活中的教师一样,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功能如下:

(1)做好教师的助手,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对教学内容、方式及方法进行修正;

(2)根据学习者的实习需求,提供指导性意见;

(3)结合学习者的历史学习记录,分析学习者当前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再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实施新的教学流程;

(4)和真实的教师一样,组织出试卷、批改试卷,并且根据当前情况更新数据库中的内容;

(5)具有答疑功能,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档、答疑;

(6)负责与其他Agent进行沟通。

教师Agent的工作原理结构如图三所示。

2 学习模块

2.1 学习者模型Agent

学习者模型在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通过学习者注册时提供的基本信息(如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为学习者制订学习方案,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系统中对学习者模型进行如下定义:

其中,Student Model表示学习者模型,Student_info表示学习者的基本信息,Study_info表示学习者的学习信息。

学习者的基本信息是学习者在注册时留下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兴趣爱好等不变的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这些生成信息界面及制订学习预案;学习者的学习信息是学习者在系统中学习时留下的记录,系统会根据以往的学习情况不断修正教学方案。

2.2 个性推荐Agent群

学习者Agent提出个性推荐请求时,个性推荐Agent群会与协调Agent、学习进度Agent、认知水平Agent和学习偏好Agent进行沟通,然后推荐适合学习者认知水平、学习进度、学习偏好的学习方案。

个性推荐Agent群的工作原理结构如图四所示。

在系统中对个性推荐Agent群进行如下定义:

<个性推荐Agent>::=<学习进度Agent>|<认知水平Agent>|<学习偏好Agent>

<个性推荐Agent>子项目的描述如下:

<协调Agent>::=负责对个性推荐的指令进行协调、汇总。其结构如图五所示。首先对学习者A-gent的任务进行逻辑分析,然后根据情况汇报给另外三个Agent,最后收集这三个Agent反馈的信息,完成个性化任务的匹配。

<学习进度Agent>::=根据协调Agent发来的信息,综合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将适合学习者的方案发送给协调Agent。

<认知水平Agent>::=根据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及学习记录,综合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学习偏好Agent>::=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经历,制订更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方案,以个性化的界面展示给学习者。

3 教学模块

3.1 测试Agent

测试Agent主要是检测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学习者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测试Agent会根据情况出一份试题,学习者答题完毕后,测试A-gent会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在学习者的个人档案里,作为下次出题的依据。

3.2 分析Agent

分析Agent是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分析学生Agent的情况,为制订教学方案提供信息。

3.3 考试Agent

考试Agent负责试卷的生成、批改和归档。根据其他Agent反馈的信息,制订适合学习者的试题。

3.4 作业Agent

作业Agent根据教学管理Agent反馈的信息、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结合试题库生成适合学习者的作业。

3.5 答疑Agent

答疑Agent根据教学管理Agent反馈的信息,通过答疑库搜寻答案。如果库中没有适合的答案,答疑Agent会将问题归档,等待找到合适的答案。

3.6 教学管理Agent

教学管理Agent任务重点,通过与其他Agent的互动,对学习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完善系统数据库,对学习者作出客观的评价。

4 结束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问题,笔者打算在今后还要在网络教学系统模型设计、知识库的设计等方面作一些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洁.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0,(08):17-19,24.

[2]彭庆波.基于多Agent的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3]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EB/OL].http://www.edu.cn/20020305/3021721.shtml,2002-03-05.

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 篇9

1.1 系统功能模型

该系统在构建过程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数据的采集以及传递。相关音频数据产生于摄像头和网络终端当中,对其进行实时采集,并在向不同终端进行发送的过程中,对视频服务器进行充分的应用,学生在对各个终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发送请求,要求对相关教师授课音频进行接受和播放。

而功能在服务器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分析并有效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其次,促使系统登录和退出功能在客户端中实现;再次,将流媒体数据有效向不同的客户端进行传递。

而功能在客户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分析和处理服务器端传递而来的信息;其次,将数据接收以及系统退出消息向服务器发送,同时对这些消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流媒体数据由服务器发出,对其进行接受过程中并实现有效的播放。

1.2 系统流程图

2 系统模块设计

设计系统模块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音视频采集模块和客户端回放模块的设计。

2.1 音视频采集模块

音视频采集、编码、网络发送是该模块的重要组成成分。首先,音视频采集部分。视频流的采集主要针对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进行,在对系统音视频采集设备进行枚举的过程中,需要对Direcshow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对音视频数据进行捕获的过程中,应保在使用和选取证音视频采集源过滤器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一对应;其次,编辑部分。该部分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用是促使编码在音视频数据流中得以实现,其重要组成成分是编码过滤器MPEG-4,开源的Xvid编码器是编码器的主要类型;最后,网络发送环节。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客户端有效接收到经过编码处理以后的音视频流数据。

2.2 客户端回放模块

该模块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促使特定组播组得以加入,促使音视频流的实时接收可以在网络中得以实现,同时促使解码回放工作有效应用于接收到的音视频流当中。该模块通常包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音视频回放、音视频解码和视频网络接收。

首先,音视频回放。该部分最主要的功能是将已经经过解码的视频流进行播放,重要组成成分为视频流播放过滤器;其次,音视频解码。主要组成成分为MPEG-4解码过滤器(Xv⁃id);最后,视频网络接收。网络接收过滤器是自主开发的,也是构成这一环节的主体。

3 系统方案设计

压缩编码以及网络传输在音视频中的体现成为流媒体实时传输系统的核心技术内容,本文在展开网络远程教学系统方案设计研究的过程中,从以下压缩编码和选取视频传输协议两个角度出发。

3.1 压缩编码的选择

本文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MPEG-4编码,这是因为MPEG-4编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针对(<64kbps)窄带宽而使用,也能够适用于清晰度以及质量都相对较高的宽带当中。这充分说明MPEG-4编码拥有良好的适用性。其运行过程中,能够促使200:1的高压缩比得以实现。因此在压缩视频数据的过程中,MPEG-4编码的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更重要的是,其适用过程中将产生较小的数据损失,因此可以有效的对录像存储容量进行降低,促使录像清晰度得以提升。因此在进行长时间录像的过程中,MPEG-4编码的应用至关重要,其可以呈现出较高的网络传输能力。

3.2 视频传输协议的选取

传输视频流是视频编码的重要功能之一,也因此可以有效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远程监控、视频会议等。在选取视频传输协议的过程中,应对视频数据的特点进行明确掌握,传输系统要想实现有效的视频流传输,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实时性。较高的实时性是传输视频流的主要要求,例如,不大于50ms的网络传输时延应当产生于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质量当中,而不大于400ms的网络传输时延应当产生于视频会议质量当中。

其次,错误率。如果视频流经过了压缩,那么如果产生丢包以及错误的现象,将会引起视频流更加敏感的感知,这是因为后续解码同丢包具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尽管在实现传输实时视频的过程中是可以产生一定范围内的丢包率的,然而必须加大对其的有效控制,才能够提升传输视频的质量。

最后,传输带宽。要想对高质量的视频进行接收,应促使一定的宽带产生于视频传输当中。值得注意的是,视频质量要求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各有高低,例如,15~34Mbps是传输HDTV的速率,而32Kbps是视频会议的速率。

本文在积极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对RTP/RTCP控制协议和实时传输进行了应用在UDP协议上进行承载,传输中需要对IP进行应用,从而实现有效的网络传输。

4 开发环境和相关技术

4.1 硬件设备及运行平台

桌面系统在PC机当中,主要对流媒体实时传输系统进行应用,其运行中的开发环境应满足以下特点:首先,摄像头是视频采集设备;其次,普通声卡以及麦克风是音频采集主要设备;再次,局域网100M/10M应当是网络测试的主要环境;第四,Windows/XP/win7可以成为其操作系统;最后,将Microsoft Visu⁃al C++,Direct X SDK,JRTPLIB作为开发工具。

4.2 JRTPLIB库

该系统在促使RTP传输得以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JRT⁃PLIB进行应用。JRTPLIB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源码库,实现RTP的过程中,需要对C++语言进行充分应用,现阶段,其在多个操作系统中都能够有效运行,包括Windows、Linux等。使用者在促使网络传输在RTP/RTCP中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库函数在编译源码中的体现进行应用。其运行中,能够对多个建立RTP应用的相关类进行提供,使用者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RTP会话的建立可以有效应用库提供相关类的手段,对RTCP控制包和RTP包进行发生,而这一过程中,冲突是不会产生于SSRC之中的。

4.3 Direct Show技术

微软公司发展中,为了有效实现处理流媒体的工作,积极提供了Directshow[3]开发包,它能够在Windows平台中得到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多种高性能要求如回放、音视频采集等在不同格式的媒体文件中得以实现。

Directshow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支持捕捉和回放多媒体流的工作。在对Directshow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使用者要想对媒体数据在采集卡中有效捕获,可以通过便捷的途径进行,同时可以有效开展后期处理、播放乃至存储到文件中的工作。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多个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转变,流媒体在对互联网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功能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现阶段,无论是在企业当中的实时视频会议中,还是远程教育方面,流媒体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该文在对流媒体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从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入手,对其系统框架设计、系统模块设计以及系统的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流媒体,远程教育,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德志.基于RTP的流媒体实时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2]Kenneth D Reed.TCP/IP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酒店无线网络系统设计 篇10

1.1 Wi-Fi

Wi-Fi是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定义的无线网技术,到2009年为止,IEEE官方定义802.11标准有a/b/g/n,区别如表1所示。

由于技术的成熟与芯片的普及,相关设备成本也随之降低。近年来,802.11n标准设备在酒店工程实际应用中已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司及建设单位均采纳将802.11n技术作为酒店无线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

1.2 AP分类

较为通俗的叫法,AP有“胖”、“瘦”之分。简言之,“胖”AP可独立工作,“瘦”AP不能够独立工作,需要有AC配置才能完成相应功能。

“胖”A P能独立管理,而“瘦”AP只能集中管理;在应用环境方面,由于“瘦”AP通过控制器实现了智能化的高效控制,因此减少了人工管理维护的难度,可以在所有情景下代替“胖”AP。

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瘦”AP均具备“胖”、“瘦”双重功能,通过拨码就可实现二者之间的切换,且产品造价逐渐接近;同时,由于控制、管理功能的需要,目前几乎所有大型工程中,尤其是新建工程均采用“瘦”AP+AC的方式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

2 酒店无线覆盖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终端(如PAD、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无线网络接入已经成为了大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与客房的住宿功能一样,几乎成为了酒店建设的必建内容。从经济型连锁酒店到国际最高端的连锁酒店,至少在酒店客房区域,无线网络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在我国的众多城市,已经开通了免费城市无线网络,与之相比,酒店的无线网络要求更高。

酒店的无线网络需求,尤其是特殊的要求,简言之,有覆盖强度高、覆盖区域广、酒店应用复杂等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无线覆盖量化标准

无线网络已经成为酒店的必需内容,尤其是高星级的酒店,酒店与其他业态所不同的是,为了保证高质量地服务客人,高星级的酒店对无线网络的覆盖强度有着量化要求,即要保证酒店需要无线覆盖的区域,信号强度必须高于某个数值,否则可能导致酒店不能通过管理公司验收,从而影响到酒店开业。

近年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均提出了各自的酒店无线网络信号覆盖量化标准,均为-65dB。

2.2 无线覆盖实现方式

就酒店的无线覆盖方式来说,不论其量化指标如何,不同的管理公司对实现的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大体来讲有AP直接覆盖与天馈覆盖两种形式。

2.3 无线覆盖应用

无线网络作为通信基础,其覆盖区域是为酒店客人、酒店管理服务,就目前的管理需求及客人需求讲,归纳有五种需求需要无线网络作为其传输基础:

(1)酒店客人无线上网的需求。

(2)酒店客人用PAD控制客房设备的需求。

(3)无线点菜的需求。

(4)用PAD控制音视频设备、灯光系统的需求。

(5) Wi-Fi电话通话需求。

2.4 无线覆盖区域

根据如上实际使用需求,无线覆盖主要涉及区域如下:

(1)酒店客人无线上网的需求——客房区域。

(2)酒店客人用PAD控制客房设备的需求——客房区域。

(3)无线点菜的需求——餐饮区域。

(4)用PAD控制音视频设备、灯光系统的需求——宴会、会议区域。

(5) Wi-Fi电话通话需求——酒店所有区域。

由于以上需求的不同,酒店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可划分为三大类:公共区域、客房区域、后勤/室外区域,不同管理公司的不同需求导致覆盖区域不同。

上述可知,酒店无线覆盖有覆盖方式与覆盖区域的区别,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不同酒店管理公司的需求做一下总结,见表2。

3 酒店无线覆盖设点

了解了不同酒店的不同需求后,根据如表2的要求,结合不同的覆盖方式及项目现场情况,接下来要对酒店做针对性的布点设计,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影响无线信号覆盖的主要外界因素

布点之前,必须了解对无线信号影响最大的几种常见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在实施过程中信号的衰减程度(经验值),见表3。

(2)覆盖方式与覆盖区域的参考对应关系

由于前端布点有AP与天馈两种方式,故在一个项目中就有三种选择可以实现特定的无线覆盖要求:全AP覆盖、全天馈覆盖、AP+天馈覆盖。

注:该表统计为经验值,与相关管理公司现行标准不一定完全吻合。

说明:空旷公共区域,如大堂、大堂吧等;非空旷公共区域,如餐厅包厢等。

因此,从总体工程设计、实施的性价比考虑,就有必要针对不同区域进行针对性选择的覆盖方式。根据笔者的经验,在酒店各个区域实现要求的无线信号覆盖,可以参考的覆盖方式与区域对应见表4。

(3)点位详细设置

为达到-65dB的覆盖要求,不同区域设置AP或天馈的数量是不一致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各个区域的详细设点总结如下:

空旷公共区域:15m直径设置1个AP。

非空旷公共区域:每个包房设置1个全向天线。

客房区域:每间客房设置1个全向天线。

后勤区域:每间办公室设置1个全向天线。

室外区域:由于各个项目的室外现场情况几乎完全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全向、定向天线进行覆盖。

注1:室外区域走无线覆盖时,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选择本身防水,接头防水、防潮性能较好的室外型AP,否则极易出现受潮导致的信号时通时断的问题。同时,由于设备安装在室外,必须落实设备的防雷接地措施,否则极易出现雷击受损的情况。

注2:由于酒店应用的特点,设置AP点位时,不仅要考虑无线信号覆盖的强度,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如宴会厅、会议室,还必须考虑现场接入终端数量对AP的影响。

(4) AP覆盖与天馈覆盖的关系

项目中,由于覆盖要求关系,结合现场的覆盖经验,故出现AP与天馈两种覆盖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地将AP的天线更换为全向天线。使用天馈方式覆盖,无线AP与天馈天线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4 无线系统配置

无线AP设置完毕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续配置工作:

(1)为各个管理间设置的AP配置相应的有线网络接口。

(2)为无线系统配置容量合理的AC (无线控制器)。AC的容量不仅要满足目前AP配置的需要,还需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以满足在实际实施时的必要扩充,以及将来可能的容量扩展。

(3)为系统配置相应的管理软件及软件许可。

5 其他注意事项

由于天馈覆盖方式需要使用馈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如下难点需要注意:

(1)线缆施工:由于1/2英寸、7/8英寸馈线的外径较粗,直径分别为15.62mm、28mm,且线缆较硬,故该线缆的弯曲半径要求较大,最小弯曲半径分别为127mm、254mm;若桥架较小时(支线、干线桥架还有大量的其他线缆需要敷设),需要考虑该弯曲半径,否则可能导致信号衰减较大。

(2)设备放置:由于功率分配需要,工程中需要数量较多的功分器,由于常见的功分器的尺寸较大(长度近150mm),加上其功分的线缆的弯曲半径,该设备就有对放置空间的要求,至少有350mm以上平行空间供安装使用。

《长征》网络课教学设计 篇11

◆ 网站资源——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设计时,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长征》专题网站,创设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自主品读”栏目中的“诗文注释”、“图文资料”、“影视资源”等子栏目、提供了诗中重点字词的注释、红军长征的图文影视资料,为学生自主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提供了知识基础。

◆ 多感官呈现——为朗读训练创设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生动的画面表现文字,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渲染文字,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种感官辅助朗读训练的目的,给学生带来情感的激荡,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设计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博导何克抗教授曾经指出:“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很多教学改革的探索,但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真正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语文课标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尝试基于网络环境,以主题网站的形式来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本节网络课《七律·长征》(简称《长征》)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有效实践。在《长征》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课标理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建立《长征》学习网站,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让师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互式探究学习和研讨,从而使学生感悟、理解诗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整首诗共八行,计四句,全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可以在《长征》专题网站中进行自主学习。但《长征》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长达71年之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逶迤”、“磅礴”等9个生字词,结合网站中的相关资源,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提高语言感悟、综合表达和概括能力,提升处理信息与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诗歌的第二、三句,感受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进行学习和讨论,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淀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接受情感熏陶与感染。

教法策略

在这堂网络课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点拨引导、以读代讲、音乐渲染等方法,引导学生上网浏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交流汇报等,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自制《长征》网页课件——以教材为依托,设计“长征简介”、“诗文初读”、“自主品读”、“长征论坛”、“拓展延伸”五个各自独立的板块,将教材与课程资源紧密融合,为学生的操作实践带来快捷与便利。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一间(包括教师电脑一台与学生用机若干台,保证人手一机,联网+投影)。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网站首页《长征》歌曲。唱完前两句后,教师激情导入:一曲激情澎湃的《长征》将我们带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当年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长征》。

【设计意图】激情澎湃的歌曲,动情的导入语,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情境,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做好了情感铺垫,学生因此产生了了解长征、阅读诗歌的欲望。

2.浏览简介,了解长征

导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学习网站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点击“长征简介”,快速浏览“长征简介”中的内容,了解长征。

学生自主浏览“长征简介”,然后汇报对长征的了解。教师提问:通过浏览“长征简介”中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师点拨。)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浏览“长征简介”,通过对“长征简介”中内容的浏览、信息的处理,从而对长征有一个整体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诗文打下基础。

3.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导语:那么,毛主席又是怎样用简练的文字来描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呢?就让我们点击“诗文初读”, 借助“诗文欣赏”与“朗读节奏”等去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主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完后想一想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中央电教馆资源,提供“诗文欣赏”等,为学生自主完成初读任务提供帮助。

检查学生的生词与诗文朗读:学生词采用指名领读的形式;诗文采用先指名读后齐读的形式。然后,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句,理清脉络。

教师:通过反复朗读诗文,你认为哪一句诗最能概括全诗?教师指名回答。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

教师:读了诗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者你很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充分质疑。教师分类板书。

【设计意图】“学贵质疑”,疑问是创新的基础,教师珍视学生的疑问,做到“以学定教”,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品读诗文,体会情感

导语: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弄懂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网站的“自主品读”,自学这首诗。提示如下:

①浏览图文资料与影视资源,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②结合诗文注释,初步理解诗意。说说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抓住重点字词体会。

③将你的学习收获与小组同学交流。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结合具体的栏目,有步骤地展开自学。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知悉航向,从而积极有效地进行网上学习。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发挥网络资源的快捷、丰富的优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入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既可静心查看,提取资源,开拓思维,自读自悟,又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深度,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培养释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5.汇报学习收获,指导朗读诗文

师:通过自学,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长征的“难。

生结合资料充分汇报,师点拨渲染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小结。

汇报2: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指导朗读。

句1:生汇报,师点拨——指导朗读。

句2:生汇报,师点拨“腾细浪”、“走泥丸”(结合图文资料“五岭”、“乌蒙”)——指导朗读。

句3:生汇报,师点拨:阅读《巧渡金沙江》战役,观看《飞夺泸定桥》战役,体会“暖”字与“寒”意,——指导朗读。

句4: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九月间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岷山,踏上了长征的最后征程。翻越完雪山意味着长征已胜利在望,在这样的时刻,红军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诗中用哪些词来形容的?(喜、尽开颜)——指导朗读。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是学生自学后的反馈交流、强化效果的过程,教师帮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并指导朗读。比如在“大渡桥横铁索寒”这行诗的理解上,通过广播教学,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诗句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情感得到激发,理解得以深化,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通过“五岭”、“乌蒙”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不但形象地理解了“逶迤”、“磅礴”二词的意义,也让学生感受到诗人选材的精当和诗句的高度凝练。利用多媒体,再现两次战役的动人场面,意在帮助学生了解史实,激起情感,对诗句产生感性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无限敬仰之情。

6.总结全诗,抒发感受

(1)总结全诗,齐读表达。通过自学,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更知道了红军面对这些千难万险所表现出的英勇豪迈气概(板书:英勇豪迈)!正所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板书,学生齐读。

释疑:看看我们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了。毛主席用其极为凝练的诗句,短短的56个字,对长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歌颂了我们伟大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齐声朗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课文)

(2)音乐渲染,抒发感受。播放《长征》歌曲,渲染情感。在音乐声中,教师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充分说感受。教师介绍论坛:同学们可以走进我们的“长征论坛”,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进行总结,释疑,最后齐读全诗,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激情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体现了学习的完整性,达到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之目的。由于学生探究感悟的方式、途径、程度的不同,对诗的情感体验也不同,在音频与视频相结合的长征歌曲中,渲染气氛,营造情境,再现历史,让学生自由抒发感受,表达真情,升华了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7.课内拓展,升华情感

学生自主浏览“拓展延伸”中 “抗洪抢险”、“抗击非典”页面,说说带给自己怎样的启示。指名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提问:“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你认为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小结:是的,今天的我们虽然不需要再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是,新的世纪有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浏览“抗洪抢险”与“抗击非典”页面,升华长征精神,明确在新的世纪,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使学生深深领悟——长征精神永存。

点击首页歌曲,音乐声中,学生齐诵全诗。

【设计意图】点击首页歌曲,音乐声中齐诵全诗。意在创设情境,与导入呼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此环节不仅关注了语言文字的积累,而且把“情感、态度、价值” 有机地渗透于其中。

8.推荐网站,延伸课外

教师:(音乐声中)同学们,去年,也就是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长征,为了弘扬长征精神,互联网上已经建立了好几处“长征纪念馆”。我们的学习网站里也链接了两个“长征纪念馆”。同学们课下可以去浏览,了解更多有关长征的知识。

【设计意图】根据“以课本为桥梁构建大语文阅读体系”的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用网络将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浏览“长征纪念馆”。网站中的两个纪念馆涵盖的内容特别广,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还能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

1.践行新课改的理念

用课程改革的眼光审视当今的教育,可以知道,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会学、乐学,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素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需要,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长征》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实践课标理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达到共建课程、协同发展的目标。

2.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程设计时,我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合作伙伴的理念,基于专题网站,搭建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和校园网的普及为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平台, 该模式今后必将是考试模式改革的必然。这是因为现行考试大都以纸质试卷作为考试的凭证, 为保护环境、节约用纸, 施行无纸化考试模式已经被社会所重视。其二, 常规方式的考试组织一次至少要经过人工出题、试卷印制、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上报等步骤, 随着考试类型、考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 组织考试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既易出错, 又烦琐。其三, 现行考试大都采用一卷统考的模式, 其弊端:试题相同、学生互相抄袭, 没有起到恒量学生真实水平的目的。因此, 无纸化随机抽题考试系统是真实考核每个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最有效手段, 既可减轻考试组织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使考试趋于更公证、更客观, 又可减少纸张浪费, 保护森林资源。

2 开发环境、模式及通讯协议 (Developmentenvironment, mode and communicationprotocol)

开发环境:Visual Basic.NET、VB.NET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能把复杂的程序设计问题分解为一个个能够完成独立功能的相对简单的对象集合。

运行环境:WindowsXP及以上操作系统。

开发模式:C/S模式, 其特点之一是能够减少网络流量, 提高事物处理速度。

通讯协议: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Internet网最重要的协议, 将VB提供的Winsock控件用在TCP/IP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通信, 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 用户必须先建立TCP连接, 可以方便快捷地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 进行数据的传输[1,2,3]。

3 系 统 设 计 与 数 据 库 实 现 ( D e s i g n a n dimplementation of database systems)

3.1 系统整体设计

整个考试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 (图1) , 主控端、被控端, 数据在两个子系统之间流转 (图2) 。学生端主要是学生用来输入基本信息、抽题、答题、发送答案;主控端主要用于答案回收、考务管理、档案生成、大部分数据通过机房局域网传送, 方便、安全、准确、高效。

3.2 系统数据库的实现

本网络考试系统基于C/S模式, 整个系统通讯采用Winsock技术, 其后台数据库为由Access建立的关系型数据库格式。如果考生多、信息量大、要求高效的数据处理, 可将Access数据库升级到SQL数据库系统中, 以增强数据库访问效率和安全性。

3.2.1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Access就是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 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其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Excel的电子表格, 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 Access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 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可以提供了数据存储库, 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 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

3.2.2 系统用ODBC连接数据库 (图3)

由于该系统采用了较好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利用计算机上的ODBC (开放式数据库互联,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数据库访问标准) 。配置和管理的工具, 就可以定制使用ODBC来连接数据库, 其连接过程为: (1) VB程序指定DSN名称; (2) ODBC数据源解析DSN名称; (3) 客户机解析数据库服务器名称; (4) 数据库服务器验证DSN中的用户名和密码。

3.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实现

3.3.1 系统模块

本考试系统主要有: (1)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及教务人员的代号、姓名、班级等基本信息; (2) 试卷管理模块:系统记录考生抽到试卷的题目、题数及考生答案及试卷评阅、试题得分等信息; (3) 数据库管理模块:由基本信息库、试卷信息库、成绩库、教务库组成; (4) 抽题模块:有固定抽取套题、随机产生套题、恢复上一次考试套题等多种方式; (5) 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模块:为学生、考务人员、管理员等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权限; (6) 网络通信模块:利用Winsock控件进行通信, 测试当前网络状态, 主控端接收由学生端发出的数据库; (7) 学生答题模块:学生对所抽到的套题进行解答; (8) 阅卷模块:分主观题、客观题评阅, 客观题评阅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同时建立相应数据库, 主控端评分由考务人员辅助完成; (9) 报表生成模块:系统最后生成含有基本信息、试卷信息、成绩信息组成的报表, 可打印、存档; (10) 时间控制模块:为整个考试过程提供规定的时间计时器, 学生在考试时间用完时尚未交卷者将激活强制交卷程序; (11) 档案生成模块:将所有考试信息存档, 以备参考与检查、成绩录入、档案生成。

3.3.2 主要功能的实现

(1) 系统主控端组成

(2) 试卷及题库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

“申请试卷”按钮代码

Dim sql$

On Error GoTo netyn

If Text1.Text = "" Then

Text1.Text = ""

Text1.SetFocus

MsgBox "您提交的查询值不合法, 请重新输入!请检查是否为空值。"

Exit Sub

End If

Data1.DatabaseName = ("U:ksxt_ksjhksxt_ksjh_a1_97_mi.mdb") '读数据库

Data1.Connect = ";pwd=" & "visualc#2006"

sql = "Select * From datadb1 Where准考证号= '" & Trim (Text1.Text) & "'"

Data1.RecordSource = sql

Data1.Refresh

If Data1.Recordset.EOF Then

xx1 = MsgBox ("数据库查询失败。你的身份不合法, 不能参加本次考试。", 64, "申请考试")

Data1.RecordSource = "datadb1"

Data1.Refresh

Exit Su

End If

s () = Split (Text8.Text, ".")

Text10.Text = s (0) & s (1) & s (2)

' Me.Hide

' Form8.Show

'Unload Me

'MsgBox "成功"

Me.Hide

frmdd.Show

frmdd.Label2.Caption = "1"

frmdd.label1.Caption = "您提交的数据正发送至考试系统主控端以验证身份, 请稍后... ..."

Exit Sub

netyn: MsgBox "考试系统主控端考试计划文件在网络上未找到, 请检查, 是否:a.网络连通, 网内计算机可互访;b.主控端打开;c.考试文件存在并合法;d.数据库被加密。"

End Sub

(3) 网络通信模块功能实现

测试当前网络状态, 主控端接收由学生端发出的数据库。利用Winsock控件进行通信。只需要通过设置Winsock控件的属性并调用其方法就可以轻易连接到另外一台机器上去, 并且还可进行双向数据交换。在TCP应用中, 为了建立一个网络连接实例 (Instance) 的服务器端, 只需设置本地服务端口号, 然后服务器调用方法Listen进入阻塞状态, 等待来自客户的连接请求。于此对应的客户端不但要将Winsock的属性RemoteHost置为服务器的名称 (IP地址或网络代号) , 还应设置服务器所监听的相应服务的端口号 (RemotePort) , 然后调用方法Winsock, Connect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请求时, 事件ConnectionRequest将被触发。如服务器愿意提供服务, 则可调用Accept方法接受连接。一旦连接建立, 两端均可使用SendData或GetData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事件DataArrival将在另一端数据准备就绪时被触发[4]。

(4) 时间控制模块功能模块实现[5]

为整个考试过程提供规定的时间计时器。学生在考试时间用完时尚未交卷者将激活强制交卷程序。系统日期的显示是通过对标签的CAPTION属性赋予日期函数实现的, 相关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oad ()

Text1 (0) .Text=""

Text1 (1) .Text=""

Label18.Caption=Date

a=100

End Sub

系统时间是通过一个计时器控件timer1和一个保存时间的全局变量a实现的, a初始化为考试所用分钟数, 即上述代码中的a=100, 计时器控件的interval属性设置成60000, 每分钟计时一次。实现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a=a-1;

Text1.Text=a;

If a=5 Then

MsgBox "只剩余5分钟, 请准备交卷"

If a=1 Then MsgBox "考试时间到请马上交卷"

If a=0 Then End

End If

End Sub

4 结论 (Conclusion)

通过采用这几个模块, 基本上可以控制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可以达到考试系统的智能特性。最大可能的利用程序来完成考试过程中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工作, 真正的解决传统考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达到设计时的目的, 实现了考试信息化、高效化、经济化、科学化。这种考试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纸化, 还使学生增加了上机练习与模拟的机会, 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Visual Basic.NET为开发环境, 整个系统通讯采用Winsock技术, 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格式, 构建了基于C/S (客户端/服务器) 模式的计算机类课程通用网络考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进行考生信息管理、试卷生成及回收、考务管理及档案生成, 实现每人一卷的网络化考试功能。

关键词:Winsock控件,C/S模式,网络考试系统,报表生成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邓绯, 涂晓英.使用Winsock控件构建基于C/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福建电脑, 2010, (9) ;158-159.

[3]邓绯, 陈印.使用开发服务器/客户端程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4 (4) :105-107.

[4]龚安.基于VB的Winsock控件实现C/S网络通信[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 (10) :1447-1449.

上一篇:校园惨案下一篇:可变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