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共13篇)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篇1
2.1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计算机网络》是新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章《网络基础及应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针对网络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认识性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局域网的拓扑方式,能够掌握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方法。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也为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计算机网络对于七年级学生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同学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场所接触并使用过计算机网络,但仅仅停留在不确定地浏览网页,不自觉地游戏,qq聊天、看视频听音乐,网络购物等消遣娱乐为主,对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了解很少,也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主要功能作用,甚至个别学生还不曾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以课件素材研学和网络实体应用为突破口,使学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功能(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掌握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设置局域网资源共享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拓扑结构,设置局域网资源共享 【教学方法】研学后教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多媒体管理系统 【教学过程】
环节一【师生研学】
1、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1)调查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可以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网络?(2)使用计算机网络主要做什么?(3)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网络拓扑结构;(3)掌握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方法。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问题。环节二【重点导学】
1、自主研学,交流互助
学生阅读课本P48-49页——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同时辅助浏览教师提供的学习参考资料。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网络拓扑结构。
2、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单独一台计算机能不能称为网络?(多台)
(2)有了多台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要成为网络,还需要什么呢?
(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
(3)华南农业大学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4.2万余人,其网络类型是什么?(局域网)
(4)个人家里的无线路由器(wifi)可供多台电脑手机上网,属于哪种拓扑结构?(星形)
3、研学练习,展示交流:
(1)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组成?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②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③通信协议
(2)完成课本实践练习P49-50页。
(3)现在上课的计算机室的采用的是哪一种网络拓扑结构?为什么?
星形,每台计算机与中央节点单独连接,容易增加新节点,某个节点出现故障,不影响其他节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易控制,易监控。环节三【研学拓展】
拓展应用:学生参考课本P50-512页的操作提示内容,分小组,在小组中的某台电脑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然后各组员将收集到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文本等内容传送到这台计算机上让大家欣赏。环节四【反馈评价】
见研学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篇2
一、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实际利用率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让我们难以置信, 所以, 高中的课堂计算机教学就应该紧跟社会发展, 为社会需求服务, 然而, 我们的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却很不乐观。教材还是非常陈旧, 内容也需要急速更新, 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需要逐渐优化, 所以, 学生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将来又很难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 试想, 这样的教学现状又如何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呢?
2.教学理论滞后于应用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校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实际应用需要, 但这并不代表淡化教学理论, 然而我们的计算机课堂常常是注重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却忽视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 致使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从课堂走下来之后, 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缺少科学清晰理论的指导,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然是模糊的、僵化的、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是被严重限制的。
3.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落后
“分, 是学生的命根”, 这种观念无论在学生, 还是老师, 都是根深蒂固的, 殊不知, 这种观念思想是非常错误并且可怕的, 因为这种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高分低能, 作为担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 究其原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学思想的相对落后时主要原因, 现代教育的课堂上, 老师要帮助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优化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改变那种“死读书, 读死书”的错误观念, 因为, 单单的满腹经纶绝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创新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新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理念
知识更新速度快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 选择有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进行学习。另外,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是计算机学习的真正意义, 真正感觉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
2.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智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不是全部。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坚持“应用为主, 能力培养”的原则, 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 而且还培养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 鼓励创新,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 创造一个尊重创新, 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3.开放学习渠道, 提高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在信息时代, 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 这样,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采取多种手段, 巩固课堂知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模式, 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多渠道、多方面地获取知识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 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 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时代, 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 使知识更新速度不断的加快, 这为创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创造了条件。作为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他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对信息处理的更好的把握, 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 我们的教育不仅是育才的, 更重要的是育人的。
参考文献
[1]顾建军, 李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篇3
1.对计算机的发展史进行简单的了解;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掌握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单位并能够进行换算;
4.了解几种比较常见的外存储器;
5.掌握对计算机硬件配置信息查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单位,并能够对容量单位进行换算。
三、教学设计说明
在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中必不可少的现代化工具,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新时代的学生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他们大部分还不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对计算机的硬件以及软件方面的知识认识不够清晰,这使得学生将来在学习以及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因此,这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通过硬件实体的观察以及图片横纵剖面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
通过音乐导入课程,音乐强烈的节拍能够调动课堂的氛围,使枯燥的课堂更加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对最普遍的台式计算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外观组成;然后利用图片和实物的展
示,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计算机与人脑的对比,加深对计算机软件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TFboys吧,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一首他们的歌曲吧(教师播放歌曲,并利用多媒体放映改动过的歌词)。
歌词:“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电脑 给你快乐
你有没有爱上我 跟着我 鼻子 眼睛 动一动耳朵 键盘 鼠标 换不停风格 电脑有太多 未知的猜测 学学知识算什么 主机擦亮 换上硬盘 佩戴上一克拉的梦想 我的电脑充满电量 带我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这世界 的迷茫因为电脑才能带我探索 这知识 的海洋 有它才闪 亮有我才能发着光。”(主题:计算机)
师:这首歌里主要唱的是电脑对吧,那同学们指导为什么计算机又叫电脑吗?可以从字面上来分析,第一个字“电”,是因为它必须通电才能工作;第二个字“脑”是因为它能够快速处理信息,与人脑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电脑。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与人脑相似的机器——第2课认识计算机。(导入课题计算机)
导入课题的设计意图:首先,TFboys的歌曲是现代中学生最耳熟能详的歌曲,而且节奏明快适合学生的课前热身,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热情。
2.师生互动,学习计算机
(1)外形各异的计算机
师:计算机大家都认识吗?
生:当然认识。
师:那你们家的计算机平时都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用来查学习资料、学习。爸爸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妈妈用来购物等。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电脑?
生:学校、家里、商场、爸爸妈妈的公司……
师:你们觉得计算机像什么?
生:电视、盒子、箱子……
师:同学们见过哪几种计算机呢?
生:台式、笔记本、平板电脑。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这三种计算机,下面我们看一下图片(课件,为学生展示三种类型的计算机)。这三种计算机中,台式机的组成最复杂,体积也最大;笔记本计算机也叫作手提式计算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体积上都比台式计算机简单;平板电脑也被称为掌上计算机,它的体积更小,能够被握在掌上操作。但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还是台式计算机,我们机房中的计算机也是台式计算机,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台式计算机。
设计意图:这种互动式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避免课堂的枯燥。
3.台式计算机的组成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们面前的计算机,它们的组成都有什么?
生:显示器、鼠标、键盘……
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算机,老师给你们展示几张图片(课件,出示台式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同学们看一下这些组件中有没有被你们忽视的,下面老师随便指这些组成部分,你们说出它们的名称好吗?(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像)同学们,这些电脑的组成都是你们能看见的是吗?那么这些能够被我们看见的组成部分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称为硬件。虽然这些硬件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只有它们计算机也是无法工作的,要想让计算机正常工作必须要有软件的支持,而软件是我们看不见的,它们又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计算机的硬件以及软件图片)
同学们,其实电脑信息处理与我们人脑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我们需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和身体的触摸来获取信息,而计算机也同样需要利用一些硬件设施来对信息进行获取,比如鼠标、键盘、话筒等,而这些我们可以将它们看成是对大脑中枢系统的输入,
因此也被称之为输入设备;我们思考主要应用的是大脑,而电脑应用的是一个叫做CPU的处理器(出示实物),它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中枢系统;我们大脑处理过的信息需要能够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情以及嘴巴说出来,而计算机如何表达呢?
生:显示屏显示、音响播放……
师:恩,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也包括打印机的打印等,我们将这些成为输出设备。
师:我们经过的事情都会记得,那电脑如何记忆呢?
生:……(思考、疑惑)
师:电脑有自己的一套记忆设备,那就是存储设备(课件,硬盘、光盘、内存条等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计算机与人脑的对比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化。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初步对计算机的结构及其组成、分类等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新知识,并尝试用类比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
(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
(3)通过教师的讲授、互动的游戏、反复强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趣味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实物。
3、相关图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分辨、解说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名称及功效,并准确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教学实施策略与设计:
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探索,结合小组协作的方法,以教材与计算机硬件实物的结合,自主探索、互动交流,使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阐述:
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可以说理论性很强。学生在 本课中需要完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这一学习目标,通过分解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弄懂以下几个问题:
1、计算机的组成;
2、各组成部件的名称。围绕这两个方面我展开教学。
通过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实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和活泼;
学生在通过教师讲述台式计算机实物构造组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外观组成;
按照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存储器的顺序来介绍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符合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设计计算机硬件纸牌和扫雷两个互动游戏活动,学生在趣味和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通过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拟画“未来计算机”模型活动来激发学生想象、创新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计算机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故事、联系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引导,使学生初步对计算机有个了解; 讲述计算机简要的发展史,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以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功用;(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引导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二)师生共同讨论,讲授新课
1、外形各异的计算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吗? 生:知道。
师:那你们知道大名鼎鼎的计算机都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呢?
生:学生自由发言。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师:大家除了在学校机房里见到过计算机以外,你们还在其他什么地方见到
过计算机的呢?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呢?
生:在家里,像电视机一样„„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那同学们见过这样的计算机吗?(课件:出示图片——掌上计算机)生:议论。
师:这其实也是计算机,它是掌上计算机。从外形上去看,常见的计算机有 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
(课件:出示三类计算机的图片)
师:台式计算机有多个部件组成;笔记本计算机也叫手提式计算机,俗称笔 记本,它的体积比台式机计算机小很多;掌上计算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拿在手掌上进行操作。目前,台式计算机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我们机房用的就是台式计算机,下面我们就以台式计算机为例,来研究一下计算机都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外形多种多样,为了不生硬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通 过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出计算机从外形上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
2、台式计算机的组成(教学方法:以8人一组的小组形式,让同学们到完整构件的台式计算机实物面前,教师引导并指认相应的部件,学生交流回答它的名字。)
师:组成台式计算机的主要有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和音箱,这些设 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把它叫做计算机的硬件。光有硬件计算机还不能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上相应的软件它才能工作。计算机的软件主要安装在主机箱内。
(课件:出示计算机组成及硬件和软件)
师:像老师使用的这个计算机,这个界面就是Windows XP,它是一种系统 软件,现在给大家演示的这个课件就是用一种应用软件制作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是很多的,那哪些是最主要的呢?下面我来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算式50×4×8=?这一题)
师:在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算算这道数学计算机题。谁来报报答案? 生:争先恐后,等于1600。师:那么在做这道数学题的时候,你都动用了哪些身体器官呀?它们都是如 何起作用的呢?
生:眼睛看到这道数学题来获取信息,然后大脑思考得出答案,最后嘴表达 出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把人处理信息的过程全讲清楚了。
师:其实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跟我们人类差不多,那与人类处理信息的活 动想对应的设备都是些什么呢?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
(设计意图:数学题目的出现,学生顿时产生了兴趣,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前面一课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3、输入设备——把信息传入计算机
师:人是通过手摸、耳朵听、眼睛看这种方式来输入信息的,那什么设备可 以充当计算机的手、耳朵和眼睛呢?
师:(课件出示键盘、鼠标器、话筒和扫描仪图片)大家认识吗?
生:认识。师:(一起来认识它们),计算机可以通过它们来获取信息。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填空,谁来说说?
生:计算机可以用键盘来写,用话筒来听,用扫描仪来看,用鼠标器来选。师: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输入设备,人们用它来把信息传入 计算机。
(设计意图:人是怎么样获取信息的呢?这个是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对比很 容易记忆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设备。)
4、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运算控制中心 师:人获取到信息后,交给什么去处理的呢? 生:大脑。
师:眼睛、耳朵等器官将获取到信息交给大脑去思考,计算机也有具备像人 的大脑这样功能的设备。老师手里拿的就是这样一种设备(出示CPU实物),大家想知道它的名字吗?(想。)
师:它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是CPU,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它是 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CPU有不同的型号,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不同的CPU图片)
师:这是早期的I386CPU,这是后来使用比较多的奔腾4CPU,这是目前比较 流行的酷睿2CPU,这一块CPU已经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箱内的主板上了。
(设计意图:计算机中具备人脑这样类似功能的设备只能是中央处理器了,通过对比,加强了记忆。)
5、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出来
师:人的大脑把信息处理完以后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 生:嘴巴说出来的。
师:除了通过嘴说出答案,我们还可以通过手写、脸、肢体来表情达意。那 计算机可以通过什么来说、来写、来表情达意呢?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都 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生:计算机通过音箱把信息“说”出来,通过打印机把信息“写”出来,通 过显示器把信息呈现出来。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般地,人们就把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叫做计算机 的输出设备,通过它来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出来。
(设计意图:人表达信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借助于不同的设备,计算机 也同样能表达信息,这就是输出设备了。)
6、存储器——计算机的记忆仓库
师:人的大脑除了会计算,还有记忆的功能,但是计算机的“大脑”中央处 理器可以没有记忆的功能。它只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那么需要处理的信息和处理好的结果放在哪呢?
生:疑惑。
师:这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种设备,我们来看。(出示内存条、硬盘、光盘、U 盘等设备图片)。
生:争先恐后想看。师:这些什么设备都是可以用来存储计算机的信息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 名称叫存储器。
师: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一 般是指内存条,它插在主机箱内的主板上;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常见的有软盘、光盘、硬盘、U盘等。
(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缺少了人脑的一个功能那就是存 储的功能,所以人们为计算机设计了另外的设备来完成这一工作,这就是存储器。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容易理解概念。)
(三)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活动一:“硬件纸牌”游戏。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认识了计算机的各种 硬件,接下来是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一起来看具体的玩法。
(课件出示“硬件纸牌”游戏玩法)
生:开始游戏,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并指导。
师:真的不忍心打断大家,但是时间有限,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来玩这样的 游戏。
活动二:扫雷比赛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为了检验大家 学习的成果,老师想在全班搞一个“扫雷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赢得比赛?(有!)
师:在比赛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扫雷游戏中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
生:学生开始比赛。
师:×分钟内,×同学得了×分数,赢得了比赛,我们给他颁发奖品,一张计算机彩照送给他。
(设计意图:设计趣味游戏环节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反 复的活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往后学习兴趣。)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我们的计算机也是一样,每天都会有新 的计算机产生,旧的计算机遭到淘汰,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次计算机设计师?(想)那就动起你的笔,把它画下来或者写下来吧。(老师提醒一下:在你的设计作品中,计算机的硬件都不能少哦,少了这些计算机就不能工作了。)
生:创造自己心中未来的计算机。
师:行间巡视,注意收集做得比较好的作品。
师:展示学生作品(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念)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设计的作品有些跟我们的科学家想的 一样。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设计的未来计算机的雏形。(课件:出示几张未来计算机的图片)
(设计意图:计算机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学生的创意更是大人无法比拟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计算机的热情。)
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勤于钻研,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创意的计算机一定 能够实现。
(五)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知识,也认识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学生
亲身探讨,实物接触,让学生觉得计算机不再神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预设解决方案:
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本着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借助网络多媒体资源,让网路走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以各种活动为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学习信息技术,以乐施教,以趣教学,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计算机操作,认真模仿学习,反复操练,从而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统一教材,初中第一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内容安排为一课时,教学过程按照40分钟进行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
3、能够正确连接计算机的各大主要部件(显示器、主机、耳机等);
4、尝试了解有关硬件的常识,如CPU的品牌、显示器的种类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分组协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各显所长,团结协作的方法;
2、在游戏竞赛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操作示范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培养组织与沟通、让步与赞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加深友谊,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常见硬件的常识性知识;
2、初步体验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难点
1、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具体应用;
2、游戏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游戏:(3分钟)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情境导入
[师]介绍本节课任务:进行一场“电脑DIY”竞赛游戏。
游戏环境:“电脑DIY特卖场”
游戏情节:教师和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电脑,其余学生分组扮演“DIY商家”,通过讲解功能和组装部件吸引“顾客”购买本店电脑,最终被“顾客”选中的“商家”获胜。
[生]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根据课前填写的“角色分工单”进行角色扮演——“顾客”、“导购”和 “组装”人员,并在每组为这三个角色分别确定一个“负责人”。
通过设定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课堂气氛热烈,为以后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全员参与,体验游戏:(30分钟)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货比三家
10分钟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一个环节——货比三家。
游戏规则:顾客团(分组)光顾不同商家的展台,咨询相应的问题,并给予商家一定的评价;商家必须通过“咨询”这关,否则取消继续比赛资格。
活动引导:将4个大组的顾客团和商家进行交叉安排,比如让第一大组的顾客团光临第二大组的商铺,而第二大组的顾客团光临第三大组的商铺,以此类推。这样既节约时间也体现公平。
教师可根据各班情况,选择参与到某大组进行活动及时辅导或进行全班的整体指挥和宏观调控。
[生]各大组的“顾客团”按照《市场调查表》对所指定的商铺进行计算机硬件问题咨询,并进行量化考核。
顾客团的负责人必须按照《市场调查表》的问题和考核标准认真进行咨询,顾客可以向商家的任意一名成员咨询问题,确保每位同学都能通过本环节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基础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硬件的识记、输入、输出设备的区分等。
游戏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买卖双方的所有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了语言表达和交流协作能力。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特色展销
15分钟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二个环节——特色展销。
游戏规则:商家的导购人员要尽显才华、施展浑身解数,尽可能多的介绍有关硬件的知识(例如显示器的种类、CPU的品牌和参数指标等)、简单组装电脑,吸引顾客。
活动引导:这时可以不对顾客团进行定向指派,顾客们可以任意光顾每家商铺,听取导购人员的介绍,并经过集体商议进行评价考核。
教师必须宏观引导,防止学生有起哄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也要避免出现“冷场”及时提示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展现个性特长。
[生]卖方的导购员施展各自才华,将课前准备好的课外知识介绍给顾客,不仅相互比拼知识的丰富程度还要竞赛语言表达能力和硬件操作技能。
买方的顾客团认真听取卖方介绍,并根据《市场调查表》综合考评各个商家的展示能力,集体讨论后作出公正评价。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如CPU的品牌、显示器的类型等;了解主机箱内部常见的部件,如CPU、内存条等;掌握基本硬件的连接,如显示器、鼠标键盘、耳机等与主机的连接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游戏角色设计体现差异教学思想,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让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展现特长,所有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步,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顾
客
评
议
分钟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三个环节——顾客评议。
游戏规则:由各组顾客团根据《市场调查表》的评分细则进行综合考评,共同评议出一个获胜商家。
活动引导:由各组顾客团负责人共4名同老师一起根据《市场调查表》的成绩以及各组商家的综合表现,评选出获胜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同学评选“最佳导购员”、“文明顾客团”等称号,给更多学生鼓励和表彰的机会。
教师在评价阶段要注意协调和引导学生尊重民主评议、重视集体荣誉,培养学生公正地评价他人和正确地接受评价的心理素质。
[生]顾客团成员集体进行评议,完成《市场调查表》,再由4大组的顾客团负责人同老师一起评选出获胜者。
各组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反馈,找出活动中表现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分享在游戏中的得失与快乐。
本环节是展现游戏结果的环节,根据《市场调查表》严格量化考核,评选优胜者,既体现了公平竞争和透明评比,又充分肯定了买卖双方的权益,让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会赞赏别人和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三)总结评价,回顾游戏:(7分钟)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总结回顾
[师]我们圆满完成了本次“电脑DIY”竞赛活动,现在宣布比赛结果:
获得优胜的“商家”以及获得“最佳导购员”、“文明顾客团”称号的个人和集体。
通过这场游戏,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进行讨论、发言,总结个人在游戏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想,
(提示下节课内容)
[师]请问大家,现在获胜者的电脑硬件已经组装完毕,马上就可以用它进行实际工作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
[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提出安装“软件”。
[师]大家会给电脑安装软件吗?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请大家一起给自己的电脑安装软件。
评价环节可以在角色之间、角色内部以及任意学生间进行,通过交流评价,学生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和作出成绩受到肯定的满足。
《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1 篇6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而吸引人的,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就是玩游戏。所以正确引导这些小朋友去初步接触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故此,在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是什么,怎样学好信息技术等问题。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7
目前, 计算机不仅已进入中小学, 而且进入了家庭和社会, 在教育领域中, 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 而且正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和教育管理的有力工具。它使当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与形式, 课堂教学结构, 以致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由此相应形成一门新的综合的教育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教育。特别是近年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 把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和使用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计算机辅助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件新事物,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就我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计算机辅教学 (CAI) 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就总体而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的手段, 而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利用计算机的动态特性表现一些动态画面、它的图画特性表现一些抽象的东西。因此从计算机辅助教学所表现出的特征来看, 它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除了能表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效果外, 还可以增加课容量, 提高课堂密度。由于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 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学生学得更快而且印象更深。因此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 辅助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它能使课堂容量、课堂密度达到饱和的程度, 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必须注意到, 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有不可替代的一面, 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并且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有用在“不可替代”的情况下, 才有使用价值。过多过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直观性, 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由此看来, 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使用得当, 才能发挥它的特长。而且, 制作计算机课件工作量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制作课件必须选题得当, 还要进行成本核算, 注重教学效益。
二、CAI课件的开发过程
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应决定于课件的设计和开发的指导思想。课件的开发过程不仅影响到课件的开发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 课件可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还影响到课件的开发质量。课件开发从计划开始, 首先应明确课件开发的目的, 它可以是以研究为目的, 也可以是以教学为目的。对教师来说, 主要应用于后者。用于教学目的的课件应明确以下几点:
1. 课件的教学内容和性质。
2. 课件的使用特性。
3. 在教学中的地位。
课件设计应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给出课件中每一幅框面上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给出课件中的教学过程及其控制。另外, 课件在投入运行前, 还应对它进行全面的测试。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效果测试。功能测试包括课件的各项技术功能, 如对教学信息的呈现功能, 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功能等。效果测试是指课件的总体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课件的开发过程是反复循环的过程, 只有对课件各个方面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 才能使课件逐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课件、积件、学件开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以教学软件的运行来展开相应教学过程的, 而课件, 积件, 学件是针对不同对象, 不同场合而设计的教学软件。
课件是以教师为主要用户, 以课堂为使用对象, 它具有完整的一堂课的特点。它包括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及其处理。广义地讲, 它具备完整教学功能。比如示范、讲解、习题以及反馈等功能。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又是使用者, 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但是由于课件的上述特性, 教师、学生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处理不当, 整堂课教师的作用就如同电影院的放映员, 学生则如同观众。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应有的作用。
而积件则是把课件的部分内容做成“积木”式的软件。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讲解、一实验的演示, 一个过程的模拟, 一段历史的回顾、一个场面的展示, 一个物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等。而教师的作用丝毫不受到影响, 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上课所需的“积件”配合教学, 积件犹如一种动态的教具。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空间、动态等方面的不足, 又克服了教师上课受软件走向支配的缺点。有利于调动教育、教学者的积极性。
学件则是以学生为对象, 它模拟教师的教学过程, 以某种教学过程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起直接作用。它除了可以具备课件、积件的上述特点外,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学生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学生可以对某事件重复学习, 强化学习效果。但学生, 特别是中小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差, 单凭好奇与冲动来求知的情况, 效果可能不能持久, 所以学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结束语
对计算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认识 篇8
所谓教师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现本人根据计算机教学活动的特点,谈谈对计算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的认识。
一、用计算机上课的能力
在机房上计算机类的课,这是天经地义的要求。教计算机应用的含义不只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形成。《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指出:初学阶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随着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增长和运用电脑能力的提高,更应使用电脑进行教学,用电脑教电脑实际上应形成教师的一种习惯,同时也应转化为学生的习惯。
用电脑教电脑时,要在教学方法上予以具体落实,要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基本知识,要把用电脑教电脑,和复习已教过但在课本里重复不够的材料结合起来,要随着教学的改进,不断更新所使用的知识。例如:要求学生安静时,最初可用电脑黑屏,之后可改用电脑广播控制学生电脑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用电脑讲课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性,讲读计算机的结构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脑的操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效率。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之本,但不能完全被教材本身所束缚。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已有计算机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适当地对教材作一些处理,如:在学习通道知道时,为了更好地的说明这一概念,可引用例子:
提供一张长发女性的照片,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通道知识抠取头发,以及在操作过程中,讲解每一步操作的含义及注意事项。
教师始终以电脑广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一个教学目标展现得一目了然,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其次,在处理教材,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时,不要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讲解,要使理论与操作相联系。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还可适当补充材料。如:补充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动画等。
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同学,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个性特长。要使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多给他们鼓励、信任、帮助,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师生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泼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计算机老师进而喜欢计算机学科,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由苦学到乐学。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更重要的决定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以用photoshop软件修照片为例,有许多与中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题材。如:如何去掉脸上的雀斑和痘印;如何更改肤色;如何修饰唇形等。另外,在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上,要改变单一的全班活动方式,提倡分组活动,如双人小组、四人小组、纵队、横排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个别化学习,改变了过去始终在教师的指挥下“统一行动”的被动操练方法。组织方式的改变就很有力地转移了课堂的中心,不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使教师围着学生转。
四、娴熟的德育技能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就德育的技能而言,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疑随时都会感染着学生的思想。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教师要热爱计算机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学计算机对自己、对国家的用处来认识学计算机的意义所在。
其次,在计算机教学的同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现行中学计算机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要善于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切实地提高学生对事物认识水平,对道德评价层次,而且使他们自觉走上身心健康的成长之路。
五、要有创造性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当今,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教育好每个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计算机教师了解当今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地处理好评价学生问题。多数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有个性、有追求。在情感、意志方面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应用鼓励性评价,捕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闪光点,利用他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要求,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生时,要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应用鼓励性评价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成绩上都有所提高。
六、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记忆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思维能力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为直观教学原则的运用开辟了崭新的广阔前景。现代教学手段不再是单一的教具,而是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能把教学内容以图像、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教学反思 篇9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分时,对于如何使用计算器不是教学的难点,也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只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在什么情况下用口算、笔算、简算、估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同时我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利用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上。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简便和快捷。通过探索规律,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不是枯燥的,它们中蕴含着规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篇10
识
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四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学运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在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按照预先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往往造成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正是长期以来教师习惯的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信息化教育(即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一种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案例:《计算工具的认识》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阶段: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那从古至今,人类都有哪些计算的工具呢?它们发展的进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计算器、算盘……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老师也搜集制作了一个网页,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去了解计算工具。
(学生4人一组在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浏览,查找有关资料。)
师:通过在网上学习,你又对计算工具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结合网页内容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师:再给几分钟时间,同学们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查阅。感兴趣的问题可两人讨论。
第二部分:了解应用阶段:
(一)认识计算器
师:那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你会使用计算器吗?
(学生介绍)
师:那位同学愿意出一题大家帮忙算一算?
(二)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
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3、遇到困难可使用求助热线进行帮助。)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阶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
课下同学们可以从老师制作的网页中继续去了解,或者从互联网中查找资料进行下载,我们来办一个相关的展览。
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被动接受向自主获取知识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来源于教师和书本:教师讲什么,书本中教什么,学生就接受到什么。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在本节教学的第一部分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报,之后根据自身情况继续查阅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之中,网络的信息量大、选择性强等特点体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知识的容量,并且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自身差异,彻底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地位,掌握学习的绝对主动权,自己驾驭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探索实践转变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先由教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按键功能,在逐步的通过一道一道的题目计算来巩固。然而,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环境注定,学生已不再是、也绝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
而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使用计算器的经验,就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去解决计算器使用的一些重点,如:按顺序的两步计算、不按顺序的两步计算等,并在其中贯穿所谓的“求助热线”,加强对有困难学生的引导。
整个探究实践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只是在自主的运用,其思维也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被深化。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已不是指令性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是“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教学中,“通过网页搜集整理资料”和计算机设计“闯关游戏”这两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特别是后一环节,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加强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的同时,学生将主动承担任务,如:读题、计算、键盘输入等,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可贵的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的体验。
理性认识对待网络反腐 篇11
一、理性认识网络反腐
第一,容易侵犯他人隐私。网上曝料通常只是抓到了某个细节、某个表情,有的甚至只是有罪推定,谣言虽能倒逼真相,但极易涉嫌侵权。如“人肉搜索”,将公民的个人信息甚至家庭成员信息公之于网络,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容易泄露反腐机密。正是得益于网络信息的公开透明,当事人可以依据获取的网络信息,通过与关系人订立攻守同盟、销毁证据等方式干扰甚至阻碍反腐机构查清事实。对于无法查清事实的,当事人一旦就此提出侵权诉讼,反而使举报人陷于被追究责任的被动地位。
第三,报道失实浪费反腐资源。在这个浅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常常局限于几句话甚至一个雷人标题,而个别曝料者正是抓住读者的猎奇心理,有意夸大事实吸引公众眼球,如此失实报道所形成的巨大群体热度和舆论压力,迫使反腐机构介入调查。201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房婶”事件尘埃落定之时才发现“房婶”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房产,也不是党政领导干部,但纪检监察部门已为此浪费了大量的反腐资源。
第四,存在娱乐化倾向。网络反腐往往涉及情色、权钱交易,主题思想粗俗肤浅,娱乐化倾向明显,传递给网民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模糊了受众关注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视线。
第五,容易被人利用。网络曝料可能会引发强烈的舆论压力,吸引网民群情激奋。个别不法分子容易打着网络反腐的旗号混淆视听,对他人生活作风等问题进行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报道,甚至恶意诽谤、排斥竞争对手。
二、实现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
第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任何反腐形式如果没有法律依据和法规保障,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规范网络信息提供了依据。政府应在落实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着手推出更为健全完备的制度规范以引导网民依法上网,保障民众依法行事,推动网络反腐走上法治化轨道。
第二,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健全网络反腐举报受理、信息研判、处置反馈等机制措施,反腐机构应明确职责或配备专职人员,以即时关注网上信息、回应网上关切,分流腐败线索,反馈查处结果。应参照刑事诉讼法对证人的保护制度,尽快出台保护网络举报人人身、财产和家属安全的相关制度,为网络反腐的健康深入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正确引导网络反腐。网络作为一个广阔的反腐平台,吸引了网民的主动参与。对此,反腐机构应予以积极回应并切实解决网民關切,以引导网民依法监督、以德监督,避免片面和偏激。同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主动接受监督,让公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运行,对网上曝出的问题不回避、不掩盖。加强舆情监测,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实以及错误言论,应及时予以澄清、纠正。
第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教化引领作用,让廉洁的思想、廉政的理念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引导网民话语。各级党政领导应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给予硬件保障的同时,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反腐倡廉正能量。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篇12
一、我校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某些认识误区
1. 过分依赖投影, 忽略基础训练, 全程照搬教材, 课件简单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使用最多的是Power 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课件在教学中是辅助工具, 应用它是为了给教学提供更加逼真的表现效果, 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有些教师只是操控电脑演示课件, 把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制作在课件里, 再用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来代替黑板。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 不管学生是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 而且忽略了“讲、写、演、画、算”等基本功训练。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忽略了真情实景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带来良好效果的同时, 其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局限。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 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 结果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使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出现偏差。我校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 认为多媒体课件有三维动画, 则课件就好;若课件中没有三维动画, 则此课件就不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多媒体课件应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第一要素, 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况且三维动画不能代替真实的模型。因此, 实际操作的现实情景式教学, 更能促进学习者能力的提高。
二、针对我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误区应采取下列解决办法
1. 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
辅助教学研究的方向有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离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等。辅助教学绝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用投影屏幕代替板书、用动画代替演示实验等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奢华”, 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 最终会降低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都是最大的财富, 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
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制作课件要有科学性。只有将二者结合制作的课件, 才能在教学中产生最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透彻剖析教学难点的同时, 要提高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 从而使文字美观、图像清晰、动画直观、音效强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篇13
作者:蒋林佳
摘要: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成为了发展的重要动力,计算机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成为了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计算机水平也是就业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是学习研究的重要能力,也是未来事业不可或缺的助力。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正是给大学生提供这一平台来锻炼自身创新能力和提升计算机水平的重要平台,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这也能使大学生反省自己,探索自身的各种可能性,发挥创意,大展身手。
关键词:计算机设计大赛
创新
计算机水平
文科大学生 正文: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前身为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在校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的非盈利性、公益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经历让笔者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文科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激发创新能力,如何合作制作计算机作品等方面有了认识。下面,笔者将结合参加此次比赛的经验谈一些个人的认识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在竞争的环境下,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提升计算机能力
2014年第7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笔者有幸参加并进入决赛,经历了设计作品,制作作品,评比作品,作品答辩整个过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文科大学生,毫不夸张地说设计与制作作品给笔者和队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作品涉及的软件是队员们之前很少接触甚至是从未接触的软件。不过,这也从所未有地激发整个团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指导老师很多指点,促使笔者和队员能快速掌握这些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尽管团队的计算机水平取得了进步,甚至可以超过很多同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文科大学生,但在决赛中,笔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计算机作品,意识到自身与其他学校的同学存在的差距。这并不让整个团队感到气馁,反而让队员们更有冲劲,立志明年做一个更好的作品。正所谓,百舸争流,千帆竞进。
因此,笔者建议想提升自身计算机能力的文科大学生多参加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计算机比赛。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信息化社会,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就是知识的竞争,就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比较,让参加的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通过科学实践完善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在传统中,在细节中,用科学的方法来找到创意,进行创新
在此次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不少原创作品很出彩。这些原创作品的特色就是,全部是他们自己构思设计出来的东西,富有创新的思维,既有科学内涵又有文化内涵。其中,有一项作品叫节气娃娃,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他们设计每个节气的娃娃造型,并且用了较高级的技术制作了一款手机软件,通过下载节气娃娃,在每个节气可以显示相应的节气娃娃。这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文化,结合我们平时生活的细节,我们能发现有很多值得挖掘并创新的地方。就像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相信经过大脑风暴后,大家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除此之外,要找到创新的方式,我们文科大学生即使有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修养,也不一定能成功。我们应该像理科生一样有那种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因为灵感创意的获取看似无章可循偶得而知,但没有踏破铁鞋的科学钻研精神,是不可能获得绝佳创意的。
三.在合作制作计算机作品中共同进步
在设计作品中,团队曾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多次探讨,结合作品所涉及的民族文化的资料,尽管各有各的看法,但经过仔细的考虑后,终于敲定主题。合作的开始,队员虽然对作品的看法存在着分歧,但是为了做一个好的作品,团结一致,为找到完美的方案不断努力。开始制作作品时,队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自学的软件,在自学的过程中,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有效地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当团队遇到挫折时,有互相的鼓励,更有对方陪自己研究这些计算机技术,使自己更有动力地学习计算机。正如那句,众人拾柴火焰高。
因此,在此次合作中,笔者开阔了眼界,懂得如何团结协作,学会如何改进自身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以及通过互相学习对方擅长的软件促进双方的计算机水平共同进步。合作制作计算机作品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提高计算机水平,更是锻炼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结束语
在这个创新型的社会,每个人都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会被淘汰。而且在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计算机,更要学会创新。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正是提高大家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不管是否参加这种比赛,我们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笔者在文中提出的三点提升非计算机专业的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09-28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认识09-30
大班计算认识左右11-28
角的认识计算12-16
关于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认识07-18
三年级认识计算器教案08-28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10-11
大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11-02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优秀说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