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设计

2024-10-19

《认识时间》设计(通用12篇)

《认识时间》设计 篇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湖北省建始县实验小学 熊英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

2、学科、课题及课时:数学 《认识时间》 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每个学生自带一个小闹钟.

教学课题: 《认识时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感到不习惯,所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见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钟面模型)同学们,这是什么?钟表有什么用?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时间呢?对,我们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时间。要准确的掌握时间,就得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跟钟表有关的知识——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请拿出你准备的钟表,和你的同桌一起来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2)谁来告诉大家:钟面上有些什么呢?(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3)(出示钟面图)在钟面上,12到1是一个大格,1到2又是一个大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又有几个小格呢?(把其中的一个大格放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 2 3 4 5。

原来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那从12到2是几小格呢?为什么? 12到4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到9有多少个小格,(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真不错!我们接着往下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60个小格.)

(二)认识时、分

(1). 认识时.

(闪动时针)钟面上这根短而粗的针是(时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演示:时针从数12走到数1)像这样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2走到3呢?走到7呢?

如果时针是从1走到2,是几时呢?为什么还是1时?从3走到几也是1时?谁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闪动分针)这根细而长的针是(分针).它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演示边提问):

① 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为什么?

② 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走到6呢? ③ 分针从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是多少分呢?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分针走了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3).认识时、分的关系。

①、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②、学生操作。

拿出小闹钟,像老师这样,(教师示范)先把时针和分针都回归到12;再拨一拨,看看分针走一圈,时针是刚好走了1大格吗?

③、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说明它们所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由此我们得出: 1时=60分(板书并齐读3遍)

(三)、认识钟面时刻.

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1时=60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一认钟面上的时刻。

1、整时刻(3:00)(出示钟面图3:00)钟面上表示的是()你是怎样确认的?

2、几时几分

①(出示钟面图9:05)这个钟面上表示的还是整时刻吗?为什么?

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时针在()和()之间?过了()?说明是()时多?多多少分,我们就来看分针。分针从12走到了(),是()分。

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9时5分)9时5分你会写吗?(一种是写成9时5分;另一种是像电子表那样,用两个圆点把时和分隔开,9时就在圆点的前面写9,5分因为分钟数不够10,所以我们用一个0来占位.写成(9:05)

②(出示钟面图6:25)这个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你怎样看出来的? 6时25分怎么记?

③(出示钟面图11:45)同桌交流: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是()时()分。

④、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来看钟表上是几时几分?

(四)拍手儿歌: 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来听听儿歌,轻松轻松吧!

(配音儿歌)同学们,请记着:钟面数字12个,1到12团团坐;1大格,5小格,一圈小格60个;时针短,分针长,1时就是60分。确认钟面的时刻,大格千万别忘记,小格更要数仔细,数仔细!(先听,再齐读)

三、巩固应用

现在,我可要考考大家啦!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1、填一填。

①、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个小格。

②、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

③、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所以1时=()分。

2、认一认.(书83页题1)(先读出来,再在书上填写)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游戏你说我拨(略)

四、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下课了。你能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吗?(课件出示):珍惜时间,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数字(12个)

时针 分针 钟面上有 格子(60小格)1大格 1圈

教学反思 :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并顺应学情的发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立足学情、以学定教,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走出教室来到多媒体厅,第一次见到大屏幕的“变脸”效果,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老师和领导。心中的惊喜与紧张就不用说了。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中的焦虑,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振奋状态,我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对话: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上课听讲是最认真的,回答问题是最积极、声音是最响亮的,所以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就是这简短的几句话,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学生的情绪顿时格外高昂。

“时间” 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我们生活在时间里”很难理解。平时在家里一般家长都会告知现在是几时几分了,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也不是挂在墙上的时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认识钟面?学看钟表有什么用?” “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主题”, 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时间呢?”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体会到“认识时间”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为什么要认识钟面、学看钟表?”等疑问恍然大悟。

二、顺应学情、依学而导,是一节好课的保证。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1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更是不习惯,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观察钟面──认识时分──认读时刻,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尤其是“1时=60分”这一知识指针 1时 = 60分 点的教学,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转动范围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时针与分针的动态关系;接着让学生实际操作(先把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再拨动指针,看看分针走一圈,时针是不是刚好走1大格?)进一步直观的验证了时针与分针走动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归纳得出“1时=60分”。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的活动中,本节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的得以突破了。

认识几时几分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首先用整时刻(3时)和几时几分(9时5分)指针指向的不同巧妙过渡;再立足于每一大格“5分”这一最基本的单位,引导认读9时5分,讲解它的两种记法;然后出示两个一般的时间(6时25分和11时45分),指名认读、同桌互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在孩子们感觉疲乏、而所学知识又待小结的时候,我给学生送上了自创的配音儿歌,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

本节课的教学,也暴露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学生没能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所以在“我说你拨”的操作活动中,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再到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就有点无所适从了。今后还应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时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师信息:

省份:湖北省 学校:建始县实验小学 姓名:熊英

职称:小高 电话:*** 邮箱:liub88123@163.com 地址:湖北省建始县实验小学

邮编:445300

《认识时间》设计 篇2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2.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且靠近整时的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 你们会数数吗?生:会。

师:数给老师听听 (师伸出手指) 。生:1个, 2个……

师:要5个5个的数, 会吗?生:会。5, 10, 15……

师:对了。来, 全班一起数, 数到老师叫停。全体学生:5, 10, 15, 20, 25。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钟面知识。

师:今天老师把我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个朋友给带过来了, (课件出示一个钟表) 请看, 认识它吗?它是———钟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复习钟面上的知识生1:我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

师: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一起来数数。生2:还有分针和时针。

师:分针和时针有啥特点?

生3:分针比较细长, 时针比较粗短;分针是表示分的, 时针是表示时的。

生4:我还看到钟面上有12个相等的大格。

师:从哪到哪是表示1个大格?一起来数一数大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大格里面又有什么发现呢?分针走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呢?

学生汇报。

2. 复习整时和半时的读和写。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 学得很认真, 那你会看钟吗?分别出示7时和7时半, 帮学生复习怎么读和写整时和半时钟。

3. 揭示课题《认识时间》。

师:同学们对整时和半时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 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比一比看谁学得最认真、听得最仔细。

评析:通过对钟面以及整时半时的复习, 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 为学好几时几分的新知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读写几时几分

1. 学习几时几分

(1) 课件出示8:15的钟面。

师:看, 他们正准备做什么?你会认这个时间吗? (2) 学生汇报:

生1:8点15分。生2:8时3分。生3:8时5分。生4:8时15分。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4:时针对着8过一点点, 表示8时;分针指着3就表示15分, 就是8时15分。

师:说得很清楚。谁听清楚了?请你重复一遍。

(3) 课件出示8时, 演示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 过了1个大格, 一个大格里面又有5个小格, 分钟每走一个小格就表示一分钟, 走两个小格就表示两分钟, 走一大格就表示5分钟。如果分针走两大格呢?你是怎么数的?

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3, 它走了几大格呢?表示几分钟?你是怎么数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分针指着3就表示走了3大格, 走了15分。

(4) 师:你能把分针所对的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分钟数填一填吗?请打开课本81页, 把“数一数”完成。

学生反馈, 全班齐读并以自己的方式记住。

2. 练读

课件分别出示8:55、9:00、9:55, 让学生读出时间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看的。

出示8:55, 师:这是几时几分?跟同桌交流交流。学生汇报:

生1:9:55, 因为时针指着9就表示9时, 分针指着11就表示55分。

生2:8:55, 因为时针过8还没到9就表示8时, 分针指着11就表示55分。

教师:到底谁说得对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延长分针, 呈现出时针是过8, 没到9, 就表示8时。

3. 学写几时几分

师:同学们会看钟了, 那你们会写时间吗?出示3:05的钟面。

教文字表示法:是几时就写几时, 几分就写几分。我们就写3时5分。

教数字表示法:先写数字3, 再写“:”, 最后写5, 但是当分钟数不满两位数时, 就要在分钟数的前面用“0”占位。教师范写3:05.

4. 练写

课件出示5:05、8:50,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表示法写出来。

汇报, 集体讲评并评价。

5. 感受一分钟

(1) 聆听一分钟《感恩的心》的音乐。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歌, 活动活动, 课件播放《感恩的心》。

师:哦, 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歌曲是多长的时间吗?你有什么感想?

(2) 再聆听一分钟《感恩的心》, 让学生更深的体会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以此为契机, 教育学生要珍惜一分一秒, 做时间的小主人。

评析: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怎样读写几时几分, 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让学生读时间8:55时, 先让孩子们交流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考, 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演示延长时针, 形象地展现时针是过8没到9, 信息技术在这里起到了非常美妙的作用, 很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时, 教师也特别选材, 通过《感恩的心》的两次一分钟的播放既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 同时, 也对学生的德育起到很好的渗透。

三、时分进率

1. 课件出示2时的钟面。观察分针和时针分别在哪?

课件分别演示分针和时针走动时发生的变化, 分别转动到2时5分、2时30分、2时55分、3时, 让学生观察并能归纳出1时=60分。

2. 板书:1时=60分60分=1时30分= () 时

四、巩固练习

1. 课本P83:我的一天。

(1) 学生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汇报:涵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3) 小结: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早睡早起, 做一名热爱时间、热爱生命、热爱学习的小主人。

2. 扩展练习看时针猜分针

出示时针的指向, 学生观察时针的指向, 猜测分针的指向, 并读出正确的时间。 (3:55、9:25、4:05)

评析:此环节的练习设计, 既达到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又让学生明确了时针走一小格就是十分钟, 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全课总结

1. 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 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并努力做到。

点评:本节课做得较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交流通过数数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 还为新课5个5个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课件的制作巧妙、形象、具体, 难点突破处理得非常恰到好处。如演示分针走一小格、一大格;再如演示855的时针指向等等。

3. 本节课耳目一新的环节是感受一分钟的教学。

本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的长短并且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欣赏歌曲的曲目是《感恩的心》, 达成了双层的德育目标, 其一, 珍惜时间;其二, 学会感恩。在播放歌曲中学生跟着教师做歌曲的律动, 思维得到了放松、身心得到了休息。

4. 善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激发

《认识时间》的课改教学设计 篇3

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0、91页例题1、2,及练习二十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认识钟面上时针、分针特点及其作用。

2.结合实际认识几时几分,并能根据时针、分针位置正确判断钟面具体时间。

3.理解1小时=60分。

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练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年、月、日等相关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

突破方法:借助钟面进行操作探究。

难点:初步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拨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等。

【教法及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

学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教具】

课件、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3个)、学生用钟面模型、幻灯、小黑板。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知道早上几点到校上课?(边问边出示课件——钟面。定格在8:00)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2.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认识钟面。

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老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

生回答: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格。

认识时间。

(1)认识时: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这样经过的时间是1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多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走一圈是多少分?

(3)感受1分钟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

小组合作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一分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B.一分钟写多少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每组推荐两人汇报。

(4)认识时、分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钟面,再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先小组讨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分钟转一圈是多少分钟?(60分钟)这个时候时针走了几大格?(一个大格,也就是1小时)

师板书:60分钟和1小时。

小结:那么我们知道了,它们两个时间是(相等的)。

带读:1小时=60分。

(5)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例2第一个钟面:课件出示第一个钟面(4:05)

现在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上台介绍)

师作适当引导:时值指着4多一点,是4时多,分针指着1,是5分。所以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4时5分。

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4时5分,4:05。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刻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刻,可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3.巩固练习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纸制钟面模型时间的多少,再拿出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根据提供的时间先由教师贴出时针的位置,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贴出分针的位置。根据课堂剩余时间的多少可以多贴几个时间,其他学生作出判断。

(2)用投影仪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填出钟面时间,老师结合作业讲评,学生要学会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

4.全课总结

刚才我们几点钟开始上课的,还记得吗?时间滴答滴答过得真快,40分钟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面,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现在我们该下课了,那你知道现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吗?从9:20开始经过40分钟该是什么时间呢?赶快到钟面上去拨一拨。拨完下课。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2.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3.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1、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2、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教学准备

钟表模型(20个左右),教师钟表模型(挂图)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猜谜语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位同学想给大家出个谜语,想考考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猜猜?(积极,活跃),请大家仔细听,认真想。生(出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打一生活用品)请大家猜猜我的好朋友是什么呢? 生1:钟表(小闹钟)。生:恭喜你!答对了。

师:感谢吴翔同学有趣的谜语。看来,钟表不仅仅是吴翔的好朋友,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啊。大家对你们的朋友了解吗? 设计意图:

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师:请看屏幕(钟面)!钟面上有什么? 生1:有一根长针,一根短针。

师:长针是什么针?短针是什么针? 生2:长针是分针;短针是分针。师:你的记性真好!谁还想说?

生:有数字1,2,3,4,5……9,10,11,12。师:还有吗?

生:我还看到每两个数字之间有很多小格。

师:你的眼睛真亮!每两个数字之间的这样的一大格究竟有多少小格呢?(动画演示钟面,大格与小格的对应。)生:每一大格有5小格。

生:分针在转? 师:转了多少? 生:转了一小格。师:我们就把分针从12开始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为1分钟。(板书:分钟走一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分。)(多媒体演示5分。)

师:分针从12走到1,所经过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分针从12走到1,所经过的时间为5分钟。因为从12走到1是一大格,一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经过的时间为1分,那么走5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5分。

师:分析的真好!长大一定会是一名不错的破案高手。师:分针从12走到2所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呢?

生:10分。两个数字之间这样的一大格有5小格,从12到2有两大格,也就是1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分,走10小格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0分钟。

师:分析的真不错!因为每一个大格都有5小格,所以我们可以5小格5小格的数。

师:两人一组完成教材第90页,分针从12开始分别落到4,5,6,7,8,9,10,11,12,所经过的时间分别是多少?请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钟表模型,填空。汇报交流。

师:请完成的小组用坐姿告诉老师。(多媒体演示分针走一圈)

师:分针走一圈,所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每大格有5小格,5,10,……50,55,60。(边指边数)分针走一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分,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60分。(板书:分针走一圈所经过的时间为60分。)

师小结:分针师用来记录分的,分针走一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分,经过1大格所经过的时间为5分钟。走1圈所经过的时间为60分。总之,分针经过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2)认识时。

(多媒体演示1小时)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时针在动。

师:它移动(走了)多少?

生:从12走到1,走了一大格。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时针从12走到1,走这样1大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那时针从3走到4所经过的时间为多少?你还知道什么?

生1:时针从3走到4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

生2:我还知道时针从8走到9所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生3:我还知道时针从12走到5所经过的时间为5小时。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一定是发现了时针的秘密了,请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将时针的秘密告诉大家。

生:时针走一大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板书:时针走1大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

师:说得真好!

师小结:时针是用来记录时的。时针走1大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

(3)认识时、分的关系。多媒体演示时、分动画。(反复播放2-3遍)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时针、分针都在转。

生2:我看的比他还仔细!我看到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板书:时针走了1大格

分针走了一圈)

师: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板书:1小时)分针走1圈所经过的时间是多少?(板书:60分钟)

再播放1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转,同时停止。

师;老师听到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同时。同时开始,同时停止,他们经过的时间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相等)。(板书:=)重复演示,深刻感受。

三、巩固练习。

1.感受1分钟。

(1)1分钟我能拍()下手。(2)1分钟我能眨()下眼睛。(3)1分钟我可以读()个字。2.在()里填上“小时”或“分钟”。(1)芳芳吃饭用了20()。(2)我们上一间课需要40()。(3)老师每天工作8(),一天有24()。(4)明明从家到学校乘坐公共汽车需要15()。

四、填空总结。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个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圈,是()分。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分针走1小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分钟。时针走1大格所经过的时间为1小时。时针走1大格

分针走1小圈 1小时

=

认识时间 教学设计 篇5

商南县城关小学 王 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版一年级下册第81页内容。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钟,教学用钟面模型,课件。教学方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交流

1、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2、谜语导入新课,复习整时和半时为新课做铺垫。活动二:新知探究

1.再次认钟面。(学生自主探究)

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2.认识时。(课件出示)

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3.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2)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3)总结:分针走一小个是一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4、理解1时与60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1)、小朋友们,认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

(2)、师:时针走1大格是几时?(1时)分针走1圈是几分?(60分)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1时=60分)师板书。

(3)、学生读2遍。

5、认识时间。

(1)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了1时=60分。下面我们来教你认几时几分。(出示课件:12:20和12:35的钟面,教学生认一认。)(2)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时间的?(先看时针再看分针)(3)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读 9:15 6:45(5)读写钟面时刻。活动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比一比谁最棒。(课件出示钟面,学生认一认)

2、小芳的一天。(课件)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拔一拔。(老师一天的作息时间)

4、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活动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快乐。

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下课了,你知道这节课多长时间吗?课间几分钟?就要下课了,王老师送你们一句话“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更有价值!”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走1大格是 分针走1圈是 1时 = 60分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6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

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认识时间》设计 篇7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 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 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 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 进一步体会到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告诉我们:虽然“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是,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设计理念及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时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看不见, 摸不着, 但却时时在我们身边。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知道“该怎样珍惜时间”。因此, 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文本。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 确定探究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 最后启发学生结合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 感受时间的珍贵, 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虽然、狂奔、暑假、将来、假若、日月如梭、受益无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体会时间的意义, 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和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并明白“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和珍惜时间的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质疑问难

1.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 最长而又最短, 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什么?” (时间。)

2.说说你对时间的理解。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和时间赛跑》, 认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小朋友, 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板书课题, 齐读两遍。)

4.看到课题, 你最想知道什么?

5.教师梳理答案, 最后归纳出四个问题: (1) 谁和时间赛跑? (2) 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3) 怎样和时间赛跑? (4) 和时间赛跑有什么好处?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看看课文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 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新词, “开火车”读, 齐读。

3.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检查读文的流利程度, 知道“谁和时间赛跑”。

4.齐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些事情?

(1) 外祖母去世, 爸爸给“我”解释:“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2) “我”观察太阳变化。

(3) “我”观察小鸟飞行路线。

(4) “我”和太阳赛跑。

(5) “我”和作业赛跑。

过渡: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他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和时间赛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让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 找出答案。

三、细读感悟, 探究体验

1.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找出能说明“我”为什么和时间赛跑的句段, 认真读一读, 并加以体会。

2.合作探究。

(1)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哪些句段说明“我”和时间赛跑的原因。

(2)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 多媒体出示说明“我”和时间赛跑原因的句段, 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朗读。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 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 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 不是老鸟, 而是小鸟了。

3.教师小结。

同学们, 文中的“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 爸爸妈妈为了早日结束“我”的哀痛, 只得告诉“我”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不明白“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 在爸爸的启发下, “我”又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了时间的飞逝, 明白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 永远不会回来的, 从而明白了要珍惜时间。

板书:时间永远不会回来珍惜时间

过渡:时光一旦过去了, 就再不会回来。当“我”理解了爸爸的话, 爸爸的话已不再是一个谜语的时候, 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 要与时间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8自然段, 找出答案。

4.感悟“我”怎样和时间赛跑。

(1) 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的事情有哪些?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我”的感受的句子。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 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3) 引导理解:“我”为什么快乐?想想“我”跑胜了太阳, 提前回到家, 赢得时间可以干些什么?

(4) 全班感情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感受“我”的快乐。

过渡:文中的“我”在后来20年里, 因为和时间赛跑而受益无穷。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 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找出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好处的词句。

5.理解和时间赛跑的好处。

(1) 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找出说明“我”和时间赛跑的方法和好处的句子。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3) 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板书:比原来跑快一步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四、联系实际, 回顾升华

1.引导:同学们, 现在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是“稍纵即逝”的, 但是我们可以和它赛跑,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那你们做得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算一算时间账。

2.算算时间账 (多媒体课件出示) :

一分钟, 目前最快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运算90亿次, 等于60个人不停地计算一年。

一分钟, 北京市东风市场制造的配糖机, 可以配什锦糖50斤。

一分钟, 采摘机可以摘西红柿69公斤。

一分钟, 最快的战斗机能飞行50公里。

一分钟, 排字工人能排41个字。

一分钟, 一台铸字机可铸铅字110个。

一分钟, 熟练的录入员可录入汉字180个以上。

学生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一分钟朗读比赛, 一分钟写字比赛。

3.感情升华。同学们, 你现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请拿起你们的笔, 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学生动笔写后, 进行交流。)

认识时间错例分析 篇8

【病例】仔细观察下面的两个钟面,写出它们所显示的时间各是多少。

【病症】乐乐:钟面(1)显示的时间写作12:30。

淘淘:钟面(1)显示的时间写作6:3。

乐乐:钟面(2)显示的时间写作9:55。

淘淘:钟面(2)显示的时间写作8:11。

【诊断】在认钟面(1)的时间时,乐乐把时针与分针搞错了,较短的是时针,它指向6附近,所以大约是6时,写作12:30肯定错了。淘淘错在书写格式上。在读、写钟面所显示的时间时,可以先看时针,也就是较短的针,超过了几,就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也就是较长的针。分针从刻度12起,转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转过几个大格,根据每一大格是5分来确定是多少分。另外,如果显示的时间的分钟数不到10,在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记录时间时,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如3时8分应写作3:08。

在认钟面(2)的时间时,乐乐看错了时针所表示的数,因为时针还没转到9,在8和9之间,所以还不到9时,是8时多;淘淘算错了分针所表示的数,因为分针从12起,每转一大格是5分,所以转到11时是55分,而不是11分。

认识时间教学方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二册P81---82。

设计理念:

1、重视学法的多样化。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法的多样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分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拨一拨、演一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较深刻的认识。

2、注重知识呈现的直观性。作为认识时间最普通、最直观的载体------时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很容易得到的教学具。因此在课的设计中比较注重知识呈现的直观性,新授中学生借助时钟认识钟面、认识分针、认识时间,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借助钟面解决难点。同时课件将静止的知识动态演示,为学生突难点服务。

3、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认识时间是一课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的内容。课的设计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感受1分钟、想象1小时等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注重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完整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设计了让老朋友小时钟带领小朋友认识时间的`情节,并贯穿于课的始终,既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又保证了课的生动完整,比较自然。

教学目标:

1、生能够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尝试、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等于60分。

教学具准备:课件、实物钟、学生第四人小组一只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师带来一位大家的老朋友,猜猜看,会是谁呢?(实物出示)关于小时钟,你已经了解它多少呢?

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相关内容,整点、半点的看法、读法等。如学生回答比较散,教师拿实物钟边拔边启发。

师:这节课,小时钟要继续带着我们去认识时间(出示课题)高兴吗?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小时钟是带着它们家族的众多成员一起来的,(课件出示多种形状的小时钟)它们已经在小朋友的中间了(每个小组一只实物钟),它们的脸上哪些部分长得是一样的呢?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然后相互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出现:时针、分针、大格、小格)

2、认识时间

(1)认识分:小时钟可真是一个勤劳的宝宝,它体内的两根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进行跑步比赛,你知道谁跑得快吗?分针到底跑得有多快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分针一分钟可以跑这样的一小格。)

一分钟有多长呢?请两个学生上来分别跳绳、拍球。其余同学数数。

结论:一分钟很短,但一分钟也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从6跑到7,分针跑了几分钟?分针要跑10分钟可以从哪里跑到哪里?假若12是时针、分针的起跑线,当分针停在3的时候,说明它跑了几分钟?停在8的时候呢?

你还能用当分针停在几的时候它已经跑了几分钟说话吗?

比一比,看谁认得又准又快。老师拨实物的分针,请学生用几时几分说话。

(2)认识时间。

看自己组内的小时钟,它现在是几分呢?(实物投影展示)

选中其中的一只时钟,我们看看它的时针现在停在什么地方了?你认为这只时钟显示的是几时几分呢?你是怎么想的?

投影显示书本第81面数一数,你会看这几只钟面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9:05,怎么读?你在哪看到过这样的时间?

你能拔出这些时间吗?投影显示书上第81面拔一拔

(3)时分的关系。

在拔时间的过程中你注意到分针与时针谁跑得快了吗?(实物钟演示)

那到底快多少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拿出自己组内的小时钟拔一拔,他细观察。

结论:1小时=60分

想像一下,1小时有多长呢?(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三)巩固新知:

小时钟不仅带大家学习了知识,还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呢。它要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书本第82面做一做1

2、书本第82面做一做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 篇10

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中编入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操作,《认识钟表》就是其中之一。本次《认识钟表》将以前的半时取消了,只认识整时并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渗透一天有24时、渗透一天有两个9时。这些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习的时、分、秒,三年级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谜语的形式引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在听、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一些精美的钟表吸引学生去研究它,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又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日常生活,利用小红的一天生活作息情境学会看整时,并将特殊时刻12时和6时作为一个点详细讲解。我将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订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我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同时还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我安排了大量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钟面,会看整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我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时间设计、设计时间 篇11

展览沿用之前在米兰展览的展品,并特别加设新主题项目,展出中国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作品。展品类型广泛,涉及装置、影像、架上等,共同探讨着:“时间是如何度量的?”、“如何表现时间的流逝?”、“如何感受时间的存在?”……展品以时间流逝、时间演进、物换星移为主题,手法讽刺且诗意,引人深思。绘画、电影、摄影等艺术形式经过长年发展,早已成为反映时间概念的极佳方式,惟在设计上,人们往往只追求时间的准确度、量度方式及功能性。时间与设计应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从审美角度或是功能角度评鉴,都足以让人眼界大开,心有所感。

展览的参观路线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分别从“正常”入口和“特快”入口进场。“特快”的概念源自机场体验,是一条“特快通道”,但放到展览之中,却可以变得有些矛盾。“特快”的“特权”体验在展览上完全颠倒,参观者虽然可在展览中快速前进,却只能欣赏部分展品,无法饱览整个展览。选择走“特快”路线的参观者不能欣赏全部展品,而是快速看个概况。现代人不断“与时间竞赛”,务求赶上社会中所有诉求,而这条“特快”路线的设置本身就是时间在现代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两件作品,均沿用旋转绘画手法,并利用沛纳海的表盘和家用亮光漆在帆布上绘制而成,分别命名为:《Beautiful Sunflower Panerai Painting》和《Beautiful FractionalSunflower Panerai Painting》。

达明安·赫斯特在创作时说:“我很喜爱沛纳海,他们的腕表设计经典隽永。我绘画这幅旋转画时,将没装上指针的黑色沛纳海表盘当作向日葵的种子,排列在花芯上。我希望这幅画会让大家想到我们来这里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不是耗费了一段冗长的时间。”

设计再认识 篇12

设计是什么?设计需要什么?设计就是创新, 设计就是要挖掘许多不可能。如果没有创新, 没有创造性, 也就不叫着设计, 那么他也就失去了价值;没有创造性, 设计也就失去了生命, 没有人去接受和认可, 也不可能达到经济效益。

设计不像绘画那么感性, 设计不是个性的表现, 不能凭想象去做, 设计是为人服务, 是创造生活的可能, 而不是保持现状, 改变才能进步, 创新才能发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设计好呢?

一、设计需要赋予作品意念和性格

要设计好, 关键是给作品赋予意念。意念是什么?可以理解为给作品赋予生命, 符合人们的需要, 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 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 才是好的设计, 才能使人们记住, 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大多数的设计, 尽管他设计得十分好看, 视觉上能满足你, 但其实它并不是很好。要真正设计好, 不论是广告设计、商品设计、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品牌设计、书装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动画设计等, 都需要给作品赋予意念。意念怎样培养, 意念来源于对生活, 人生中的体会, 体会它的特点, 体会它的规律, 体会它的道理……简单说, 就是把他看透, 至于怎样才能看透, 就需要你学会多方面的知识, 平常多观察事物, 多体会事物, 体会人生道理。说起人生道理, 香港的电视广告, 就有很多涉及到一个道理, 所以它的设计很多都会令人过目不忘。至于你应该怎样体会, 关键是靠自己的理性了。

的确, 好的设计, 需要赋予意念!

精良的设计往往能赋予产品与别不同的“性格”。正如奔驰像稳健的儒者, 持久而有气质;而宝马就是年轻人, 注重驾驶的乐趣。鲜明的个性令产品的对象指向更为清晰, 附加值更高, 市场生命力亦就更强。因而, 要发展民族的工业设计, 不仅是非凡的造型艺术的创作过程, 更要融会民族文化, 体现民族个性, 才能打造出深刻的产品“性格”。从某一角度来看, 设计是个性的, 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设计意念;但有的时候, 设计不能单纯地从自我出发, 还要通盘考虑对象的指向、适用范围、社会影响等。正如商业设计, 设计师个人的表现力是一方面, 而它所蕴含的商业内涵和市场效益, 赋予了设计更为广泛的战略意义。

视觉是奇妙的, 我们平常看到的事物, 在设计师眼里可能已转化成新的物种。事物的转化源于设计师的视觉转换。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 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的独创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创新”

设计不是记叙文, 设计不是流水账。设计要求新、异、变, 设计只有创新, 只有从特殊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才能表现非凡。有新意的设计才会被人关注和接受, 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才能给产品带来附加值, 这才是设计的作用。当然, 设计创新有不同的层次的理解, 有的是改良性的的设计, 有的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有句话说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 改良设计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设计的前提是要有创新, “创造性”不是说非要无中生有, 创造性是改变, 是发现。有创造人类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

(二)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设计需要合理, 需要可行。设计不符合实际, 不适用, 根据现今的设备和技术不能实现的设计, 再漂亮, 再新颖都不是好设计。所以我们在设计之前需要考察市场, 了解客户需求心理, 需要了解材料技术等是否能够实现, 以及将来人们的需求方向。人性的设计, 合理的设计, 才是设计存在的依据。

为什么我们称它为设计, 或是好的设计, 就是因为它解决了某个问题。设计不能离开市场和社会, 也不能离开人。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 是服务人类社会的。如果设计不能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 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服务, 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剩余价值, 相信也就不存在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 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设计是为人类服务的, 所以必须人性化。设计必须让人理容易解, 很容易看明白是什么意思, 一目了然, 是做什么用的?表达什么意思, 才能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如果很设计的很费解, 不知道说的什么, 叫人怎么去接受呢。

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突出的是人, 强调设计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所以设计必须更强调“人性化”、情感化设计、加强人文艺术的熏陶。设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非常重要, 如果缺少文化性和艺术性, 这样的设计是肤浅的, 是缺乏内涵的, 不能算的上是一个好的设计。比如有的室内设计, 颜色用的非常多, 而且鲜艳刺眼, 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很不舒服, 甚至疲劳、烦躁, 不想再呆下去, 这样的过度设计就是本末倒置, 远离了设计的本意, 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是为人而设计, 而不是为设计而设计。所以, 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的审美情趣。必须符合美学的形式美学法则, 比如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

二、设计需要突出人的创新思维功能

设计必须要有创新, 充分发挥人类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知识, 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有些设计可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书籍封面设计, 有人认为应该更注重他的文化性, 突出书卷气息, 而有人觉得书籍封面是一种广告形式, 他是告诉人们这本书将的是什么内容。

新世纪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 给设计行业的发展起了大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使得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多样, 速度更快捷, 表现形式更出色。然而也出现很多弊端, 很多人过分依赖电脑, 夸大了电脑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经常用电脑, 笔却用的很少了, 字也不会写了;图片很丰富, 拿来就是, 手绘能力退化了;很多设计也程式化、套路化了。以前没有出现电脑技术的时候, 我们设计时, 更改颜色、文字大小的调整、图片的位置摆放等都很费力, 表现形式有限, 效果也不太好。然而电脑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去做这些, 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创意上, 前期的构思完美了, 后期的表现很容易得心应手, 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思上, 不用担心在表现技术上的问题, 可以让你的设计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可以很好地利用电脑的帮助, 让设计如虎添翼。

一般情况下, 人的大脑资源的95%没有得到开发, 所以我们要充分开发大脑, 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 要看怎么去挖掘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分析如下:首先传统教育主要是灌输知识, 知识掌握的多少成为了评价标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缺乏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位美国教师说得好:“人类知识是发展的, 答案是永远记不完的, 只有记住了寻找答案的方法, 才能不断找到新的答案, 创造新的答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其次要不断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最后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右脑, 左脑是思考常规问题, 右脑主要进行的是创造性思维。开发右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编一些左侧体操、左手操, 让学生在课间或学间运动, 平时鼓励学生多动左手, 如举左手发言, 左手擦橡皮等, 促进右脑皮层的发展。二是通过右脑主管的思维功能的训练发展右脑, 要求思维者从各种可能, 各种角度进行思考, 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 是右脑主管的一种思维。

三、设计师需要有一定的修养

一件好的作品可以看出背后设计者的艺术修养, 好的设计表现出设计者对事物的理解、感受和判断。比如你设计一本书, 你要读懂这本书, 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对作者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结交了哪些朋友等有一定的了解, 理性的去分析他, 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是深刻的、独特的、有艺术性的。

不管你是从事哪个方面的设计, 文化的积淀, 艺术的熏陶是必须的。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深厚的文化性, 才让人深思和回味。作品的品味体现出设计师的品味, 所以设计师必须热爱生活、不断地积累知识, 涉猎各类知识, 了解不同领域的文化, 不断地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发现美的东西, 开阔眼界。女性有天生的对事物的敏感、对色彩的敏感、对美的事物的直觉。设计师就应该具有这种对美、对和谐的直觉和敏感。我把信息、源文化统称为“现有素材”。设计师与这些“现有素材”的关系相当微妙。既要时刻注意其动态, 关注它, 学习它, 又要在某种时刻彻底抛弃它, 忘得一干二净, 绝不藕断丝连。这个时候, 就是设计师在从事某项课题设计, 完成某套方案时, 这时需要抛开一切“现有素材”, 正如前文所说的“保持一方自己的天空, 独立思考。偶尔把自己封闭起来, 做一做‘井底之蛙’, 这时的翻阅、启发, 只能牵绊灵感的产生。因为平时的关注在大脑里早已进行了分解、整合、重组, 成为了一种潜意识, 是奇珍异宝。到我们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 它们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厚积薄发, 设计构想才能源源不断, 这些积累成为了属于设计师自己的宝贵财富。

我们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 提高自身的修养, 还要多动手, 多画草图, 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 就是我们构思、形成独特想法的过程, 只有这样, 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现今电脑技术非常发达, 我们要用好这支高级的笔, 不能完全依赖他, 让它成为我们的翅膀而不是后腿。

显然, 如果不了解这些, 设计创新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要不断丰富文化艺术知识, 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不断激发灵感, 找出多个创作触点, 再进行集中思维、深入整合。踏上互动的平台, 寻找灵感的触点, 让你的作品在“存异”中进一步“求同”。没有停顿, 不留空白, 正如创作之路, 只有永不停息地迈步向前。

摘要:设计有如一个记忆的盒子, 设计师运用各种手法, 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储存进去, 创作灵感一闪而至, 设计出经典的艺术作品;设计的步伐不断向前, 成就了一个时代的创作特色。所谓一叶而知秋, 捕捉设计的美好瞬间, 便能感受到一个时期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意念,独创性,创新思维,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 2006.

[3][美]鲍勃·吉尔.平面设计我德第2语言.人民出版社

[4]王绍强.《Design360》观念与设计杂志第四期[L].三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6.

[5] (美) 梅格斯.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 1989.

上一篇:教师提升计划学习总结下一篇:国际组织实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