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时间

2024-06-30

设计工作时间(共4篇)

设计工作时间 篇1

教材简介: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 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 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 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 进一步体会到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告诉我们:虽然“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是,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设计理念及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时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看不见, 摸不着, 但却时时在我们身边。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知道“该怎样珍惜时间”。因此, 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文本。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 确定探究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 最后启发学生结合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 感受时间的珍贵, 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虽然、狂奔、暑假、将来、假若、日月如梭、受益无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体会时间的意义, 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和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并明白“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和珍惜时间的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质疑问难

1.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 最长而又最短, 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什么?” (时间。)

2.说说你对时间的理解。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和时间赛跑》, 认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小朋友, 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板书课题, 齐读两遍。)

4.看到课题, 你最想知道什么?

5.教师梳理答案, 最后归纳出四个问题: (1) 谁和时间赛跑? (2) 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3) 怎样和时间赛跑? (4) 和时间赛跑有什么好处?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看看课文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 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新词, “开火车”读, 齐读。

3.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检查读文的流利程度, 知道“谁和时间赛跑”。

4.齐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些事情?

(1) 外祖母去世, 爸爸给“我”解释:“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2) “我”观察太阳变化。

(3) “我”观察小鸟飞行路线。

(4) “我”和太阳赛跑。

(5) “我”和作业赛跑。

过渡: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他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和时间赛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让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 找出答案。

三、细读感悟, 探究体验

1.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找出能说明“我”为什么和时间赛跑的句段, 认真读一读, 并加以体会。

2.合作探究。

(1)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哪些句段说明“我”和时间赛跑的原因。

(2)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 多媒体出示说明“我”和时间赛跑原因的句段, 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朗读。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 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 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 不是老鸟, 而是小鸟了。

3.教师小结。

同学们, 文中的“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 爸爸妈妈为了早日结束“我”的哀痛, 只得告诉“我”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不明白“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 在爸爸的启发下, “我”又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了时间的飞逝, 明白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 永远不会回来的, 从而明白了要珍惜时间。

板书:时间永远不会回来珍惜时间

过渡:时光一旦过去了, 就再不会回来。当“我”理解了爸爸的话, 爸爸的话已不再是一个谜语的时候, 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 要与时间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8自然段, 找出答案。

4.感悟“我”怎样和时间赛跑。

(1) 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的事情有哪些?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我”的感受的句子。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 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3) 引导理解:“我”为什么快乐?想想“我”跑胜了太阳, 提前回到家, 赢得时间可以干些什么?

(4) 全班感情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感受“我”的快乐。

过渡:文中的“我”在后来20年里, 因为和时间赛跑而受益无穷。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 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找出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好处的词句。

5.理解和时间赛跑的好处。

(1) 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找出说明“我”和时间赛跑的方法和好处的句子。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3) 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板书:比原来跑快一步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四、联系实际, 回顾升华

1.引导:同学们, 现在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是“稍纵即逝”的, 但是我们可以和它赛跑,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那你们做得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算一算时间账。

2.算算时间账 (多媒体课件出示) :

一分钟, 目前最快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运算90亿次, 等于60个人不停地计算一年。

一分钟, 北京市东风市场制造的配糖机, 可以配什锦糖50斤。

一分钟, 采摘机可以摘西红柿69公斤。

一分钟, 最快的战斗机能飞行50公里。

一分钟, 排字工人能排41个字。

一分钟, 一台铸字机可铸铅字110个。

一分钟, 熟练的录入员可录入汉字180个以上。

学生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一分钟朗读比赛, 一分钟写字比赛。

3.感情升华。同学们, 你现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请拿起你们的笔, 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学生动笔写后, 进行交流。)

4.布置作业:摘抄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设计工作时间 篇2

一、策划、设计工作时间计划:

1、沟通规划

•沟通与资料收集、访问调查及规划-(2个工作日)

2、签订设计协议预付定金

•签订协议、预付定金-------------(1个工作日)•正式考察、策划思路框架--------(5个工作日)• 提案初稿设计制作-------------(15个工作日)• 正稿设计

• 正稿修改----------------------(5个工作日)• 提交设计、反馈、修改、签字----(2个工作日)

二、后续服务:

• 一周内小修改服务---------------(1个工作日)• 一月内小修改服务---------------(2个工作日)

共 计:33个工作日

合计时间约为:23个工作日,如果年月日开始计算工作时间,预计交货时间为年月日左右。

注明:

1、设计工作应提前多预留时间,以便后期有相应充足的制作落实时间,更能保障最优出品!

当量时间设计方法综述 篇3

关键词:当量时间,等代原则,建筑构件,耐火设计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耐火设计基本是处方式设计,其设计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此方法未考虑具体房间潜在的火环境,构件实有耐火极限确定方法不够科学。而全程模拟虽在原则上能对任意结构在实际火灾条件下承载力进行较精确的分析,但计算过程涉及多个领域,要求的专业知识及计算过程复杂,运算量大,周期长,应用不方便。

建筑构件耐火设计当量时间(T-equivalent)法的提出,为解决现行设计方法和数值方法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研究思路。建筑构件耐火设计当量时间法是一种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在对室内火灾模化、构件温度场的数值计算以及火灾条件下构件极限承载力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既可以对构件耐火极限进行较精确的量化,同时又可以采用传统的公式法或查表法进行建筑构件的耐火设计。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量时间是指基于一定的等代原则,把实际火灾的燃烧程度换算成标准火灾的持续时间,即将自然火灾进行标准化。自1928年Inberg开创性地采用“Equal Area Hypothesis”并首次建立起标准火灾与自然火灾间的关系后,世界上许多火灾科学家对此展开了大量的试验及理论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确立的等代原则建立了一系列当量时间表达式。

1.1 国外研究状况

Margaret Law 在《A Review of Formulate for T-Equivalent》一文中,对当量时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分析。笔者在此基础上,把收集的资料按照不同的等代原则进行评析。

1.1.1 等面积法

等面积法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选取一定的基准温度,以自然火灾温升曲线和标准温升曲线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为等代原则,将火灾在自然条件下的持续时间等效为标准条件下的火灾持续时间。根据这种方法计算的当量时间忽略了自然火灾的发展过程,仅反映了火灾行为的状态量∫Tdt之间的等价关系,而未考虑火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水平。依据这一思想提出相应当量时间公式的有英国的Inberg、日本的Kawagoe领导的研究小组等。

Inberg选取“办公室”作为室内火灾研究的典型建筑空间,在试验过程中使可燃物完全燃尽并通过控制通风条件使火灾的破坏力达到最大。在分析火灾烈度时,以一定温度阈值之上标准火灾温度-时间曲线与自然火灾温度-时间曲线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为原则,确立了自然火灾温升过程在标准温升条件下的持续时间,见式(1)。

te=k1L″ (1)

式中:te为当量时间,min;k1为修正系数;L″为火灾荷载密度(单位地板面积上木材的质量),kg/m2。

此后,该方法在美国一直都作为划分火灾等级的基础。

日本Kawagoe率领的研究小组,根据热平衡原理分析室内火灾温度时,发现undefined也是影响室内火灾温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引入了通风系数,采用与Inberg相同的方法,推导出计算温度-时间曲线的当量时间表达式,见式(2)。

undefined (2)

式中:At为房间内表面面积(墙、地板及天花板),m2;Aw为房间开口(窗、门)的面积,m2;h为开口高度,m;

k2=1.06,5

1.1.2 标准热荷载法

标准热荷载法是以建筑构件在自然火灾环境和标准火灾环境下所吸收的标准热量相等为原则,将构件在自然火灾条件下吸收的标准热量等效为标准条件下所吸收的标准热量。与等面积法相比,标准热荷载法不再直接从两种火灾的特性入手,而是以建筑构件的火反应为研究对象,对于建筑结构耐火设计而言,该方法更适用。但它没有考虑热惰性材料构件内温度场的不均匀分布对构件在火灾条件下承载力的影响。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言并不适用。依据这一思想提出相应当量时间公式的有Harmathy and Mehaffey、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等。

Harmathy和Mehaffey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采用“标准热荷载”可以更精确地描述火灾对构件的破坏力。标准热荷载定义见式(3)。

He=(undefined)undefined (3)

式中:He为标准热荷载,s1/2·K;undefined为通过房间壁面的热流率,W/m2;τ为火灾全盛期间持续时间,s;k为壁面材料导热系数,W/(m·K);ρ为壁面材料密度,kg/m3;C为壁面材料比热容,J/(kg·K);undefined为房间壁面的热惰性,多种材质时取面积加权平均值,J·m-2s-1/2·K。

一般采用式(4)近似计算。

undefined

undefined (4)

式中:undefined;H为房间高度,m; Av为开口面积(窗、门),m2; AF为房间壁面面积,m2。

在分析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标准热荷载的当量时间,见公式(5)。

te=6.63+9.6×10-4He+7.8×10-9Hundefined

0

同时给出了式(5)的简化形式,见式(6)。

te=0.001 6×10-4HeHe≤9×104 (6)

基于Harmathy和Mehaffey的理论,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BI)也给出了相应的当量时间公式,见式(7)。

undefined (7)

式中:undefined为火灾荷载密度,MJ/m2;wf为通风修正系数;cb为转换系数;Af为房间地板面积,m2;Af<100 m2且顶棚没有通风口时,undefined;对于其他类型房间(0.025≤Awv/Afl≤0.25),wf计算见式(8)。

wf=Max[(6.0/H)0.3(0.62+90×(0.4-

Awv/AF)4)/(1+bvAwv/AF),0.5] (8)

式中:Av为垂直通风口面积,m2;At0为房间内表面积(包括开口),m2;Awv为水平通风口面积,m2;bv=Max[12.5×(1+10)Awv/Afl-(Awv/Afl)2,10.0]。

1.1.3 承载力相等(钢构件温度相等)

极限承载力法的基本思想如图2所示。自然火灾条件下,随着室内温度的上升,构件的承载力会逐渐降低。当室内火灾达到最高温度或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延迟后,火灾对于构件的损伤将达到最大,而此时构件承载力则降到最低值Rmin。同一构件在标准温升条件下,其承载力降至Rmin时所经历的时间即为该构件对应的当量耐火时间。依据这一思想提出相应当量时间公式的有Law、Pettersson以及欧洲规范等。

Law把受保护钢构件在标准升温条件下的温度达到同一构件在自然火灾条件下最高温度时所经历的标准温升时间定义为该构件的当量时间。Law分析了CBI(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在0.5 m×1.0 m×1.5 m的房间内做的木条试验结果,推导出实验测得的室内火灾温升与标准温升间的当量关系式(9)。

te=k3L″Af/(Av(At0-Af-Av))1/2 (9)

式中:k3=1,计算At0时包括Af。

研究发现当量时间te不仅是与开口的大小有关,且与开口的高度及开口的宽高比有关。Law又分析了大量以砖块和混凝土为墙体的室内实体(房间高度接近3 m)火灾试验,并提出了另一当量时间公式(10)。

te=k3L″Af/(Av(At0-Av))1/2 (10)

Law研究的数据显示,h对te没有明显的影响。

Petterson采用的等代原则与Law相同,但他采用的室内火灾温升不是试验数据或试验数据拟合的曲线而是计算值。Petterson建立的标准房间计算温升曲线

的当量时间表达式,见式(11)。

undefined (11)

与公式(9)相比,该式(11)考虑了参数h。若考虑室内边界材料的热特性则公式(11)变为式(12)。

undefined (12)

Franssen领导的研究小组对Eurocode 1中推荐的当量时间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Eurocode1推荐的当量时间公式应用到受保护钢构件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但用于裸露钢构件时误差较大。基于Franssen等人的研究成果,PrEN-1991-1-2(2001)对当量时间模型进行了修改,见式(13)。

te=(q·kb·wf)kc (13)

式中:kb为转换系数;kc为截面材料修正系数;wf为通风修正系数,Af<100 m2且顶棚没有通风口时,undefined。

公式(13)适用的条件:(1)室内的可燃物必须以纤维类为主;(2)当量时间公式主要适用于钢构件(PrEN-1991-1-2中引入修正系数kc后,当量时间公式也可用于混凝土构件)。

1.2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关于当量时间研究文献相对较少。1999年屈立军教授以标准和自然两种受火条件下钢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相等为等代原则,通过修正影响当量时间的参数,采用数值方法推导出比公式(9)、(11)离散性更小的钢结构耐火极限的当量时间公式,见式(14)。

te=9+(16.43F2-4.223F+0.379 4)qt (14)

式中:F为开口系数,F=0.53∑undefined。

2005年,屈立军在《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的当量升温时间》一文中,基于极限承载力相等给出了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火灾后当量温升时间公式,见式(15)。

te=0.045 3F-0.489 5qT-109F+18 (15)

1998年,哈尔滨建筑大学马忠诚博士采用标准热荷载和损伤等效两种等代原则,分别推导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耐火极限的当量时间,见式(16)、(17)。

标准热荷载法:

te=4τ0.68(Tgm-T0/1 000)2 (16)

等效损伤法:

te=8τ0.54(Tgm-T0/1 000)2 (17)

式中:τ为火灾持续时间,min;T0为室内空气初温,℃;Tgm为室内气体最高温度,℃。

2007年,文献[17]基于火灾条件极限承载力相等,建立了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柱类构件当量耐火时间公式,见式(18)。

undefined

2 评 述

综上国内外对当量时间的研究,可知:

(1)国外对当量时间的研究开展较早,特别是对钢结构当量时间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且有些成果已经应用到相关的规范中。

设计工作时间 篇4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节点

一、开题环节

时间要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周前(2014年3月16日前)完成工作内容:学生选题、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同时上传至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并完成审核工作;开题建议采用PPT汇报答辩方式。

二、中期检查

时间要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六周-第七周(2014年3月31日-4月13日)

完成工作内容:中期检查,同时上传至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并完成审核工作;建议采用PPT汇报答辩方式。

三、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稿上传

时间要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2014年5月5日-5月11日)完成工作内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稿上传至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并完成审核工作。

四、学生论文评阅

时间要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二周(2014年5月12日-5月18日)完成工作内容:学生论文评阅,建议匿名评阅。

五、论文答辩及评优

时间要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第十四周(2014年5月19日-6月1日)

完成工作内容:论文答辩、论文评优,同时上传至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并完成审核工作。

评优工作要求:优秀论文必须参加公开答辩,优秀团队论文只需答辩团队总论文,团队成员论文参加各自小组答辩,团队成员论文如要评优也需参加公开答辩;团队如为跨系组合,则在团队论文绝大部分内容所属系答辩。

上一篇:基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下一篇:语言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