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1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为此,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安排了一个又一个情境:110米栏比赛刘翔获得冠军,路程一样裁判为什么判刘翔获胜?龟兔赛跑,时间一样,为什么兔子赢了呢?当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时又该如何判断谁赢得了比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练习,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二、学生分析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式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读书的目标。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运用这个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认识速度单位,并能正确使用。教学关键: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路程一定。
师: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刘翔!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刘翔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精彩回放)
师:刘翔真棒!拿到了110米栏项目的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这些运动员,从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都跑完了110米的长度,裁判判刘翔获胜的关键是看什么?(引导学生答出110米的长度就是他们跑的路程,比赛获胜的关键是看时间。)
生1:看时间。
生2:跑同样的长度,刘翔用的时间最少,所以判他获胜。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这里110米的长度就是他们跑的路程。路程一样,谁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谁跑得越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兴趣 盎然地学习新知识。重温刘翔夺冠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时间一定。
师:龟和兔看到刘翔在世界上为中国争光,也摩拳擦掌,商量再来一次“龟兔赛跑”。
(播放动画《新龟兔赛跑》)
师:龟兔赛跑跟刘翔赛跑有什么不同?
生:刘翔赛跑的路程是一定的,时间不同;而龟兔赛跑的时间是一定的,路程不同。
师: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1:兔子。因为4秒钟兔子跑了16米,而乌龟才跑了0.5米。
生2:兔子。同样的时间内,兔子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所以我们说兔子跑得比乌龟快。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时间一样,谁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谁跑得越快。
3、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
师:通过刘翔赛跑和龟兔赛跑我们知道了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路程一样,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跑得越快;时间一样,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跑得越快。下面请你来做小裁判,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尽量采用多种方法)
(课件出示例题“每时、每分、每秒”)
生1:求出它们每1小时、每1分、每1秒行驶的路程,然后进行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谁跑得越快。
生2:算出它们行驶同样的路程,各需要多少时间,然后进行比较,跑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越短,说明谁跑得越快。
生3:„„
【设计意图:通过三组不同类型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比较,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
相学习彼此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并水到渠成的得出速度定义】
(二)比较、分析,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1、师:同学们的回答得真棒!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时,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只需算出它们每1小时、每1分、每1秒行驶的路程,再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这里每1小时、每1分、每1秒等我们称之为单位时间,而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做速度。以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要比较速度,速度值越大运动的越快。(板书:速度的定义)。
师:已知轿车每1小时行驶了70千米,我们就说轿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写一写。(教速度单位的写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发现速度单位和以前学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单位的不同埋下附笔】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速度单位跟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有什么不同?请同位讨论。
生: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即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再次强化速度的定义观念)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反思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回答的真棒!请同学们读一读。(课件显示)(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货车速度是60千米/时
轿车速度是70千米/时
摩托车速度是2千米/分
客车速度是1千米/分
导弹速度是400米/秒
战斗机速度是300米/秒 师:老师还搜集了几种常用的速度。(课件显示)(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2、师:刚才同学们都动手计算过速度了,速度是由哪两个量计算出来的? 生:速度=路程÷时间(板书公式)
师:我们今天就是要研究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路程、时间和速度)师:通过“速度=路程÷时间”这道除法算式,你们还能找出三者之前的其他关系吗?请同位相互说一说,再汇报。
生: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板书公式)
师:也就是说如果要求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要求路程就必须知道速度和时间,要求时间就必须知道路程和速度。。。原来这三者之间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啊!下面我们就运用它们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另我们惊叹。这一个环节也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课件显示“电闪雷鸣”)
1、师:我们江门处在沿海地区,夏天经常电闪雷鸣。老师考考你们,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后才听到雷声?
生: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师:完全正确!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多了,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师:同学们真棒!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轻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的夏天不仅经常电闪雷鸣,还有更厉害的台风!台风的破坏力非常强,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为了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我们应该提前发出警告。台风在距离台山市300千米的海域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台山市袭来!在台风登陆前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假如你是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发布预警,应该怎么样说大家才能很明白呢?请四人小组位先算一算,再合作发出这个预警。
生:300÷20=15(小时)我会说离台风登陆还有15个小时,请大家提前收拾好贵重物品,去安全的地方避难。
3、师: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真有用啊!秋天到了,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候。星期天淘气家和笑笑家去秋游,在一个路口他们看到了这个标志(请学生猜猜看这是什么标志)(限速40)。已知当时车以2小时行100千米的速度行使,下面将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出示交警)生:100÷2=50(千米/时)50>40,他们超速了,将会被交警处罚。师:我们出外游玩时可要记得安全第一啊!千万别超速。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呈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老师设置了3道难关,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有!第一关:
广州到北京的路程大约为2400公里,古代的中国学生进京赶考都是步行的,现代的交通
工具发达了,随时可以坐火车、乘飞机进京旅游。已知人步行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时,飞机的速度为600千米/时,请同学们分别算一算,从广州出发大约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北京呢?
生:步行2400÷4=600(时)火车2400÷100=24(时)飞机2400÷800=3(时)
师:通过刚才分别求进京赶考和现代坐火车、乘飞机到北京旅游的时间,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
师:对,我们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关:
江门站开出的班车速度为60千米/时,1小时可到达佛山站,2小时可到达广州站。请同
学们分别算一算,江门站到佛山站、广州站的路程分别是多少千米? 生:佛山站
60×1=60(千米)
广州站
60×2=120(千米)第三关:
长途客车、小轿车、货车在路口看到了距北京100km、距天津240km、距石家庄383km的
路牌。请问:(1)长途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它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北京?(2)小轿车看到路牌后,3时到达了天津,它的速度是多少?(3)货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它行8时能否到达石家庄?
生:(1)100÷50=2(小时)(2)240÷3=80(千米)(3)43×8=344(千米)
344千米<383千米
师:同学们真棒!闯过了老师的三道难关。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过关斩将,突破一道道难关。
【设计意图:题目的设计不仅进一步巩固三者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在其中隐含情感教育:我们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越来越方便,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读书并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过关斩将,突破一道道难关。】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速度和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并学会利用它们的关系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单位:
速度×时间=路程(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2
为此,笔者认为对数量关系的有效教学首先应立足“核心概念”———速度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对速度的理解经历由生活化经验到数学化认知的学习过程。其次引导学生在对核心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已有认知经验自主构建数量关系。最后鼓励学生运用策略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思维模型。从以上三个层次着手来推进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的教学。
一、借助生活经验,实现核心概念的数学化认知
(一)激发生活经验,引入核心概念
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沟通生活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1】
情景1:小明、小红同时走100米,谁走得快?
师:你认为怎样比?
生:比时间,看谁走的时间少,谁就快。
师:如果告诉你时间,你能比出快慢吗?
生: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少走的就快,时间多走的就慢。
……
情景2:小明和小红同时走2分钟,谁走得快?
师:怎样比?
生:比路程,时间相同看谁走的路多,谁就快。
生:谁走的路少,谁就慢。
……
【思考】
学生对于“速度”的理解,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会比较快慢的方法。教师创设两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经验,能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是对三者数量关系的初步感知。把核心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水平之上进行新知识的再建构。
(二)优化策略方法,提炼核心概念
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思维,生成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策略优化中明晰核心概念。
1.在比较中鉴别
【案例2】
情景:小明、小红同时放学回家,小红4分钟走240米,小明8分钟走720米,谁走得快?
师:时间也不同,路程也不同,你还能比吗?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生(策略1):小红4分钟走240米,走720米就要12分钟,而小明只要8分钟,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少,小明快。
师:谁听明白他是怎样比的?
生: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生(策略2):小红4分钟走240米,那8分钟就走480米。小明8分钟走720米,时间相同,小明走的路多,小明快。
师:他是怎样比的?
生:时间相同比路程……
生(策略3):小红240÷4=60米,小明720÷8=90米,90米大于60米,小明快。
师:谁听明白了,240÷4=60米,720÷8=90米,算的是什么?
生:240÷4=60米是小红每分钟走的路程,720÷8=90米是小明每分钟走的路程。是在比1分钟走的路程,谁多谁就快。
师:我们结合线段图来看更加清晰,以小明为例,谁能说一说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说算式和线段图的联系)
生:……
师:这个方法很特别,想到用相同的1分钟时间来比谁走的路程多,谁就走得快。其他同学也把算式写一写。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生:一个是8分钟相同时间,另一个是1分钟相同时间来比。
……
【思考】
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与已有的认知经验有一定的冲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产生不同的策略方法。策略1:“路程一样比时间”,策略2:“时间一样比路程”,策略3:“相同的1分钟时间比路程”。策略1和策略2是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和方法,策略3是原有认知经验的突破和延伸,对于学生生成的探究策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策略2和策略3两种方法的异同,相同的都是用时间相同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的是关注点不同,一个是原有的认知策略相同的8分钟,另一个是相同的1分钟。二是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认知1分钟走90米的含义,通过数形结合加深对速度的数学化认知。三是让学生体会“比较1分钟时间里走的路程”策略的优点,在比较中优化策略方法,进一步鉴别核心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生成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逐渐摒弃那种解决问题完全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现象,充分经历由生活经验过渡到数学化认知的思维过程,在策略比较中明晰核心概念“速度”的意义。
2.在冲突中完善
对于速度的数学化认知单单借助于学生的首次生成过程显得太过单薄,为此,还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积累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的认知经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往复过程,在调整中完善对“速度”的认知。
【案例3】
课件:宇宙飞船和骑自行车环节
(1)宇宙飞船在太空中5秒约飞行40千米,宇宙飞船每秒钟大约飞行几千米?
(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骑行几千米?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40÷5=8(千米)16÷2=8(千米)
师:宇宙飞船和骑自行车都是8千米,一样快?
生:不一样的,一个是每秒8千米,一个是每小时8千米。
师:那我们怎样区分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授速度读写法:8千米/秒,8千米/时。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叫作速度。你知道速度和什么有关系?
生:路程、时间。
【思考】
学生在获得新的比较速度的策略方法后,教师创设计算宇宙飞船和自行车速度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速度的认知,实现“速度可以这样表示”到“速度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的教学策略转变。师:“宇宙飞船和自行车都是8千米,一样快?”此时,教师的提问促使学生反思解题策略,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事实上学生知道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每秒8千米,一个是每小时8千米。“那我们怎样区分呢”的提问,引导学生必须优化调整对速度的认知,知道应在8千米后写上不同的时间单位来区分。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知道“速度是这样表示的”,还明白了“速度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确了速度和时间的联系,明晰速度表示的是1小时、1秒时间内行的路程,进一步完善对速度概念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自主建构知识,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二、立足核心概念,促基本数量关系的自主构建
纵观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基本数量关系的学习,学生对速度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自主构建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为此,立足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运算意义”等认知经验实现对三者基本数量关系的自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量关系
【案例4】
课件呈现问题: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1)蜗牛爬24米大约要几小时?(2)蜗牛4小时大约可以爬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交流。
师:蜗牛爬24米大约要几小时?
生:24÷8=3(时)。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结合线段图说说吗?(呈现线段图)
生:24米里有3个8米,就是3小时。
生:每小时爬8米是速度,24米里有几个8米就是几小时,24÷8=3(时)。
师:蜗牛4小时大约可以爬多少米?
生:8×4=32(米)。
师:有一位同学画了下面这样一幅图,你能看懂吗?(呈现学生作品)
生:一段表示每小时爬8米,4小时就有4个8米,8×4就是求4个8米是多少?所以8×4=32(米)。
师:对,老师把四条线段连接起来就与我们所画的线段图一样了。(线段图)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求路程?
生:速度×时间=路程。
【思考】
正是学生对速度的意义有了充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认知经验来自主构建数量关系,如“知道每小时爬8米是速度,24米里有几个8米,就是几小时”“1小时爬8米,要求4小时爬多少米,实际就是求4个8是多少米?用乘法表示8×4=32(米)”。学生对路程=速度×时间等基本数量关系的认知是自主的、自然的,同时也沟通了数量关系的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组块,对于三量关系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在多样化策略中完善思维模型
【案例5】
课件出示: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去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的速度是60千米/时),返回时用2小时能到县城吗?
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生:40×3=120(千米),60×2=120(千米),路程一样,能到。
师:他这是在比什么?(生:比路程)
生:40×3=120(千米),120÷2=60(千米/时),速度一样,能到。
师:他这是在比什么?(生:比速度)
生:40×3=120(千米),120÷60=2(时),时间一样,能到。(学有余力同学)
师:他这是在比什么?(生:比时间)
【思考】
解题策略并非单一,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不同的思路,但最终都能殊途同归。解决问题过程中要灵活应用不同策略,避免采用程式化的方法,让学生去套用现有的数量关系。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选择信息、选择解题策略等学习过程。学生以相应的数量关系、数学模型作为支撑多角度来解决相关问题,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蕴含着不同的思维智慧,在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分析或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数学思维模型。
三、沟通数量关系,拓展策略性知识的相关运用
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为了解答问题,更在于能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解题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量关系知识的过程中储存有关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策略性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拓展,以帮助学生运用策略知识解决相似问题,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创设问题情境:“一辆大众轿车行60千米耗油4升,另一辆丰田轿车行70千米耗油5升,哪辆车省油?就本题的解答,学生将在构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如何思考等策略性知识运用于解题实践,生成不同解题策略。
生1:两车如果都行420千米,大众轿车要4×7=28升油,丰田轿车要5×6=30升油,路程相同,大众轿车省油。
生2:如果两车都耗油20升,大众轿车60×5=300(千米),丰田轿车70×4=280(千米),耗油相同,大众轿车行的路程多说明省油。
生3:大众轿车每升油行60÷4=15(千米),丰田轿车每升油行70÷5=12(千米),相同1升油大众轿车行的路程多,省油。学生运用获得的策略方法解决相似问题,建立起耗油量与行驶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才算是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数量关系知识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再进行解释和运用,积累学习经验,是一个思维模型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正是数量关系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为中心”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钟秀英.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0(5).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教学设计 篇3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密切关系,探索它们间的抽象数量关系,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建模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的读写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新知
2011年的秋天,秋高气爽,百乐汽车城的汽车们决定进行一次比赛,比比谁跑得最快。
最先出场的是小卡车和中巴车,比赛分三回合进行:
(1)第一回合,小卡车和中巴车同时跑400米的路(演示)。
师:都跑400米,我们可以给它一个专门的名词,预习过新课的同学,有谁知道?(路程,为什么叫路程不说距离?是因为两点间的距离规定是直的,是一条直线,但路程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是指走过路的长短)
师:同学们猜猜谁会先冲线,为什么?(小卡车,因为它的速度快)板书:速度。
师:速度这个词你是从哪里听到的?
生:开车时常听说时速,就是速度。
师:先冲线表示小卡车所用的时间比中巴车的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路程相同,比时间。
(2)第二回合,小卡车和中巴车同时跑2分钟的路(演示)。
师:2分钟我们也可以给它一个名词,谁知道?(时间)
师:同学们觉得同样是2分钟,谁能跑得更远?为什么?
生:中巴车跑得快,因为它的速度快,所以跑得远。
师:因此,时间相同,比路程。
(3)第三回合,小卡车和中巴车到大马路上自算时间自由跑,结果小卡车2时行驶了120千米,中巴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
师:第三回合与前两回合有什么不同?
生: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
师:那如何才能判定这一回合谁胜谁负?
生:算一算小卡车和中巴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小卡车:120÷2=60(千米);中巴车:210÷3=70(千米)。
师:(教学速度的读写法)60千米和70千米,说的是每时60千米和70千米,意思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中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读作:60千米每时,表示每小时走60千米。后一个谁来读一读?表示什么?
师:60千米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120千米是路程,那么2时表示什么?(时间)结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生活中,除了车子有速度,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也有速度?
生:动物、风、光、人等。
师:这些表示速度的数据,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表示路程的数据,也有表示时间的数据,如每秒、每分、每时。
师:还可以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比如说每天、每月、甚至于每年,等等。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要求速度时,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师:因此,我们说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师:一起去认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实现梯次上升,师生有效的互动,共同探讨速度的由来和读写法。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得到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速度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了解,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二)巩固拓展,应用提高
1. 比较速度,灵活应用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翔的速度。刘翔:9米/秒。谁来读一读。快吗?谁来形容一下。
师:谁知道速度很快的动物?
生:猎豹。
师:看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谁更快一些?
生:猎豹,刘翔每分只能跑540米,而猎豹跑了1800米。
师: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比较?只能转换刘翔的数据吗?
生:猎豹每秒跑1800÷60=30米,猎豹的速度是30米/秒。
2. 推导公式,拓展提高
师:我们来看下面这辆车子怎么跑?要求什么?怎么求?
生:用除法,140千米里面有2个70千米,所以用了2时。
师:这里的140千米表示什么?70千米/时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一个公式来?
生:时间=路程÷速度
师:我们再来看淘气上学。谁会解答。
生: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 发散思维,多法解题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4分钟能否到达学校?
4. 教书育人,珍惜生命
师:是不是所有事物的速度都是越快越好呢?交流讨论,有什么事情快不得?
生:不是。比如说汽车太快了会超速。
师:看这个标志牌什么意思?
生:时速不能超过5千米每时。
5. 见多识广,开阔视野
加强对光、蜗牛、树獭、驼鸟、旗鱼、雨燕等的速度的了解。
设计意图:走出数学圈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
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我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比较两名同学谁走的快,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做出答案,真正比的是速度,但是学生不知道,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在讲解速度单位写法时,引导学生说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学生通过读收集速度的资料,从而发现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之后我又详细的讲解了刘翔的跨栏速度、猎豹的奔跑速度、蜗牛的爬行速度,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速度的感性认识,然后承接蜗牛的爬行速度,出示了两道有关蜗牛的小题,一个是求路程的,一个是求时间的,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欲望。
在拓展练习环节,练习题设计的不多,只有一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虽然只有一道,但是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三个关系三种方法,三条途径,每种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知,还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一题多解的道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也打下基础。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5
景谷一小 黄绍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3、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4、体验“速度×时间=路程” 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 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事物吗?(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2、像上面这样,你还能举例吗?(让学生多举例子)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5分钟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生举例完以后返回第一组图片引出速度概念。(出示第一组图片)师:我们把这些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行走的路程叫做速度。这里的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都表示单位时间。速度是用复合单位表示的,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
师:这些物体的速度还可以写成:340千米/时、106千米/时、9厘米/分
340米/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速度,现在你能写出另一种表示方法吗?请你动手写一写吧。
2、学生写速度。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你能用复合写出这些物体的速度吗?
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 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 可写作: 9厘米/分 可写作: 110千米/时 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可写作: 500米/分 可写作: 340米/秒 打字员每分钟打字120个。可写作:120个/分
3、说速度的表示方法
师:大家会写速度的表示方法,现在再来说一说下面这几组数表示什么? 约10千米/时,(表示马车每小时行10千米)约800千米/时,(表示飞机每小时行800千米)约60米/分,(表示人步行每分钟走60米)约50次/秒,(表示蜂鸟每秒钟扇动翅膀50次)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4、探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出示有关时间、速度的题目)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一辆轿车的速度是120千米/时,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猎豹每小时奔跑110千米,8小时可以跑多少千米?
1)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找出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2)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口述算法。
3)通过3个例题的计算观察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正确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
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口答:
1、蝴蝶飞行的速度是550米/分,2分钟可以飞行多少米?
2、小明步行了3分钟,每分钟行120米,共行了多少米?
3、李老师如果是骑自行车,速度是200米/分,10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计算:
4、拓展练习
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驶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
算法一:50×2+30×2=160(千米)算法二:(50+30)×2=160(千米)答:这段路程有160千米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正确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1.(展示新龟兔赛跑的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
生:我认为是小兔子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生:我认为是小乌龟开的快„„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逐步出示其它条件)
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小兔子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乌龟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小乌龟开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
210÷3=70
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小兔子开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小兔子开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小乌龟开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小乌龟开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千米每时)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与什么有关的吗?
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 生:120千米就是小兔子开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 210千米就是小乌龟开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 2时是小兔子开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 3时就是小乌龟开车行驶210千米所用的时间
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
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 生: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师:猜猜看,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还有哪些联系呢?你从“我发现了”这张探究纸上来进行推理论证吧。
3.反馈: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真爱思考,能通过自己的推理获得新的知识,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吧!
1.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时。60×3=180表示什么? 180÷3=60表示什么? 180÷60=3表示什么?
2.我们班同学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已知从小溪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900米,如果每分钟走100米,10分钟够吗?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120÷2=60千米/时
210÷3=70千米/时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布置作业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篇7
挖掘“童心”、“童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羊队和狼队的跑步团体赛”的环节,让学生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判断物体的快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路程和时间两个量进行感知。
二、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方法,突出方法多样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三、密切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
用生活中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指示牌”等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进一步巩固对速度的认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四、图形结合,深化数量关系的理解。
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线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加清晰的提炼数量关系式。
五、借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
教学中,我两次用到微课教学。第一次是关于速度单位的由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速度和速度单位;第二次是用微课来梳理知识,打通本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六、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并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反思这堂课,感觉稍精心准备一下的课,效果就是不同。这样设计,思路比较流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本课教学,总体上还不错,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教师说的话偏多;
2.课堂有些环节操之过急,还需要更多耐心地静静等待。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篇8
1.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速度”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根据生活经验比快慢。
1、看比赛,引入比快慢。(视频插入)
2、路程相同,比时间。
3、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引出速度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比快慢比得都不错。如果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怎么比呢?吉普车和大巴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信息)
请一生说信息。
师:我们能根据刚才的方法比吗?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比出它们的快慢的。在你的本子上试者算算吧!
2.生独立算,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每个算式算的是什么?这里算出来的60千米和70千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时行驶60千米
每时行驶70千米
4.介绍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比出他们的快慢来。
师:无论通过计算还是画线段图,都是比较这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1时。)
师揭示吉普车、大巴车的.速度。(板书:速度)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是速度。(板书课题:速度)
师:那你们想想,吉普车PK大巴车的时候,我们比快慢是比的它们的什么?
请生回答。(速度)
6.再算算下面2个速度。(大屏幕出示)
(1)“神七”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2分钟飞行了16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生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师:咦?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是一样的?
生不同意。
请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说两个“8千米”各表示什么意思。(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秒飞行8千米,每分飞行8千米)
7.(1)介绍速度单位的读写方法及意义。
(2)补充完整上面两个速度单位。
8.学到这儿,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速度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请几生说。
师小结:一个物体每秒、每分、每时所行驶的路程就是它的速度。
9.我们再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速度。(大屏幕出示)
(1)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让生读,说意义。
(2)猎豹和蜗牛的速度
让生体会速度的快慢。
(3)电闪雷鸣图
师:夏天雷雨天气的时候同学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介绍:声音的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让生体会一秒钟的长短,340米大约有跑道圈半。)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我们的地球大不大。就刚才一眨眼的工夫,光已经围绕地球走了7圈半了。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快的速度了。)
师:现在知道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了吗?
10.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度,我们又是怎样求速度的呢?你能根据上面的这4个算式总结出求速度的关系式吗?
生总结: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
师:原来路程、时间与速度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补充板书课题:路程、时间)要求速度就要知道相应的路程和时间。
11.路程又该怎么求?时间呢?(出示大屏幕)
生根据具体题总结出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三.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1.填表格。(大屏幕出示题)
请生说算式,求得数。
2.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4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8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吗?)
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案例 篇9
北关示范小学
李柳青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听说我们四(4)班的同学上课可用心了,这节课比一比看谁的耳朵最灵。听老师说句话,看谁听得最清楚。刚才我上学从家骑车5分钟走了1000米 谁能重复一下我刚才说的话 生1重复老师说的话
师:这位同学就是认真,谁能再说一遍(好多同学举手抢答)接着老师问:5分指什么?1000米指什么?(板书路程、时间)
(二)比较、分析,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1 精心设问,诱导学生解法多样化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汽车拉力赛(出示课件)红色的小汽车与绿色的小汽车赛跑,他们为了谁跑得快争论的面红耳赤。红色的汽车说:“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我跑的快。”
绿色的小汽车说:“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怎么能说你跑的 快呢?”它们争吵不休。同学们,你能给它们评一评,到底谁 跑的快吗?(小组在一起讨论算法,小组长汇报)
生:用120÷2=60(千米),求出红色车1时行的路程,再用 210÷3=70(千米)
求出绿色车1时行的路程。最后用70和60相比较,得出绿车跑的快。
师:为什么70和60能比较呢? 生:因为时间是相同的,所以能比较。师: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吗?
生:我的方法是先用120÷2=60(千米),求出红车1时行的路程,再用60×3=180(千米),求出红车3时行的路程。最后用180和210相比较,得出绿车跑的快。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我的目的是让红车和绿车跑的时间都是3时,谁跑的远,谁跑的就快。
(老师和同学给以肯定的赞许,又一学生说出了另一种方法。)生:我还有一种方法:是先用210÷3=70(千米),求出绿车1时行的路程,再用70×2=140(千米),求出绿车2时行的路程。最后用140和120相比较,得出绿车跑的快。师:真棒!
师:同学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绿车跑的快。比较这几种方法,它们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都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的 进一步认识路程和时间,感知速度的概念、速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
师:红色车2小时行120千米,绿车3小时行210千米,120千米,210千米表示什么?2小时,3小时表示什么?
师:像××同学的方法是求出红车和绿车1时所行的路程,即表示该车的速度。(板书“速度”)师: 你能举例子说一说什么是速度吗? 生:(争先恐后)1秒、1分、1时 所走的路程 师:(出示)红车的速度写作:60千米/时。看一看速度单位是怎么组成的?
生: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还有一条向左倾斜的线。
师:跟我一起读红车的速度,是——(略停顿)60千米每时。师:那绿车的速度你能写并读出来吗?(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师:看一看,这名同学写的对吗?你能不能读一读?
(学生自信地指黑板,大声地读出答案。)师:现在,你能说一说速度与什么有关系吗? 生:速度与路程、时间有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介绍生活中的速度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速度,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展示图片与数据。)4 进一步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1)从甲地到乙地14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师:求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求的?
生:求的是时间,用140÷70=2(时)时间=路程÷速度(2)从学校到少年宫小华用了10分,每分走6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多少米? 师:这题求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求的?
生:求的是路程,用60×10=600米,路程=时间×速度 5 小结。
师: 我们了解了一些速度,同时还知道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三个关系式)
(三)联系实际,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师:接下来呢,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这节课学的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课件出示练习题)
1、让同学们说说60×3=180表示什么?180÷3=60表示什么? 180÷60=3表示什么?(小组在一起说说,再全班交流)
2、用手势表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3、根据所学的知识填表格,说说用哪个公式计算
4、让学生在图上标出王大爷从西村出发10分钟大约在什么位置,这道题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说600米占几份?(同桌在一起说说怎样解答,自己写在本子上
(四)全课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会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我还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速度。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呢!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幻灯片演示课件
【学生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它们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
(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1、明确路程,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谁跑得快?(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动物,比较谁跑得快?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1) 比较小牛和小象,小象和小熊,谁跑得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240÷3=80(米/分)
70<80 小熊快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70╳3=210(米)
210<240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
80╳4=320(米)
280<320 小熊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师:我们都计算出了小熊和小牛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比较出了它们的快慢。可是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小牛每分钟跑70米,这里的70蕴含着两个条件,一是1分钟,二是行了70千米。所以我们用一种新的单位来兼顾这两种含义,即也就是小牛的速度为70米/分。
学生体会速度单位与其它单位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感受速度单位由两部分组成,长度和时间合起来就是速度单位。
3、师:运用已知的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一个速度单位,像这样的速度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说说这个单位的含义。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
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12千米/时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说说这些单位的含义。(指名说,再同位互相说。)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1、体会如何求速度:我们再来看280米、240米、240米是什么?(路程)4分钟、4分钟、3分钟是什么?(时间)那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求速度呢?
得出:速度=路程÷时间
2、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篇11
第1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中的“电闪雷鸣”吗?(见过)谁能说一说,当时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问题。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动物王国最近举行了运动会,小兔、猴子和松鼠在竞走比赛中进入了决赛,猜一猜,谁能赢?
学生可能发现,松鼠比猴子快,因为同样的时间,松鼠走得路长一些,小兔也比猴子快,因为它俩走的路一样长,小兔只用了3分钟。2.探究比较方法。
(1)追问: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与同桌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说:可以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能走多少米。
(3)指名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后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小兔每分走:240÷3=80(米)松鼠每分走:280÷4=70(米)得出:小兔走得快。
(4)小结: 小兔平均1分钟走80米,就是说小兔的速度是80米每分。(边说边在上述算式后添上单位米/分,表示每分钟走多少米。
3.认识速度。(1)速度的意义。
①题中的280米、240米叫什么?4分、3分叫什么?(路程,时间)“80米/分、70米/分”叫速度,表示每分钟走的路程。(教师边引导边在上述算式下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②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根据学生回答,在上述“路程、时间、速度”中间添上“÷”即“路程÷时间=速度”。)
③教师举例说明,帮助理解。
师:老师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这段距离叫——路程;用了大约10秒钟,这是时间;老师走得不够快,表示速度慢。(再加快速度走一遍)这回用的时间少了,大约只要5秒钟,速度变快了。请同学们各举一个例子,说说路程、时间与速度。
(2)认识速度。
①介绍速度及单位。说明:1分、1秒、1时叫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作速度。“米/分”表示速度的单位,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的表示方式有所不同,“米/分”读作:米每分。
②说一说速度。小兔平均1分走80米,即小兔的速度是80米/分。你能说出松鼠和猴子的速度吗?
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79页“看一看,说一说”,了解其他物体的速度。(课件出示)小结:像这样4千米每时、12千米每分、340米每秒、30万千米每秒,速度快慢不同,所以单位不同。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完成教材80页1、2题。⊙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从家步行到学校,算一算你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速度=路程÷时间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倡导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猜测、讨论中,不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还了解并掌握了更多的解题策略。
5.2路程、时间、速度教案 篇12
速度、时间和路程(一)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材第62、63页。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例题图: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汇报: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卡车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大客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大客车跑得快。
(3)教师板书:120÷2=60(千米)(卡车)210÷3=70(千米)(大客车)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大客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大客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12999数学网
12999数学网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二)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练习课 教材第64页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并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12999数学网
12999数学网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能填得准。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 ○()速度 = 路程 ○ 时间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1)学生认真审题。(2)学生独立填空。
(3)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全班同学进行判断。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1)学生认真审题。
(2)说说自己从题目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全班交流结果,订正答案。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认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要求和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结果,全班同学共同订正答案。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教学设计07-2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教学设计11-14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日记06-12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07-20
路程时间与速度评课稿10-06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教学设计10-20
短时间提高跑步速度的方法07-11
速度与加速度关系教学反思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