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2024-05-11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共10篇)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以及积极学习的情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3.教学用具

课件 时钟

4.标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咱们几点上课?(8:00)谁知道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间?课件的时钟定格在上课时间8:05。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一)2.探究新知 学习第90页例1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你们知道钟面上都有什么吗?

学生反馈: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钟面上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同学们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圈就是走了(1)小时。

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分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 —小格(生齐说)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生:5小格。

分针走1小格就是过了(1)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就是过了(60)分钟。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生:5小格。

钟面上有12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数数,并和同桌交流交流。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随意指:分针在这儿是指几分? 刻度与时针、分针的关系

师:小朋友真能干,时针和分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请小朋友们拿出闹钟拨一拨,认真观察,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先请学生自己观察闹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教师不急于做评论)指名说并得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生:1时),师板书。分针走60小格,是几分(生:60分)。

感受一分钟

通过读、写、算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计时,分小组活动。第一组写字,第二组读同一段课文,第三组口算。

每组请一个同学汇报。认识时、分关系

课件出示钟面,出示12:00,现在时针指向几,是几时? 再出示钟面,12:30,分针和时针是怎么走动的? 小组讨论。

汇报:分针和时针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走动。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时针转过了一个大格的一半,同时分针从12转到了6,也就是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

师板书,那也就是说 1时=60分 例2

认识钟面的刻度 出示钟面9:05 现在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你是怎么看的? 同桌相互说,再指名回到。

师:时针指着9多一点,是9是多,分针指着1,是5分,所以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5分。

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两种表示方法已经学过了,所以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9时5分,不满10分,这样写:9:05。师生共同总结读时刻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刻,可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3.课堂练习连线。

写出下面钟面的时间

4.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1.我学会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我学会读、写几时几分。

板书

认识时间

(一)1时=60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

先看时针走了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按照数位分级的方法,正确读出和写出多位数。

2、掌握多位数各数级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和写法。

3、在探究大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4、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写多位数各数级末尾“0”及中间“0”的大数。理解和掌握大数中间“0”的正确读法和写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读一读:

说说下面这些大数的组成: 南汇 699119,闸北区

707869 生1:699119是由69个万和9119个一组成的。生2:707869是由70个万和7869个一组成的。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你能读出这些大数吗?

南汇 699119,闸北区

707869 生1:六十九万九千一百十九 生2:七十万七千八百六十九 师:你是怎么读的?

生:我是分级读的,先读万级,六十九个万表示六十九万,再读个级,九千一百十九个一表示九千一百十九,合起来就是六十九万九千一百十九。小结:读大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探究二

想一想,读一读 8500 和 85000000 8050 和 80500000 8005 和 80050000 师:在多位数中出现一个或若干个“0”该怎样读?得出规律后,再读一读每组数体会一下。

生1:八千五百,八千五百万 生2:八千零五十,八千零五十万 生3:八千零五,八千零五万

小结:读数时,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几个“0”都只读1个。练习

① 103┊0000

② 13┊0030 ③ 3693┊0005 ④ 1005┊0432 生1:一百零三万 生2:十三万零三十 生3:三千六百九十三万零五 生4:一千零五万零四百三十二 小结:读数要从高位读起,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度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几个0都只读1个。探究三

试一试:西藏自治区人口: 二百六十一万六千三百

大数应该怎样写呢?可以类比万以内数的读写,想想方法。生:2616300 小结:写数时,先从高位写起,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探究四

你能读出这些大数吗?

145247158

560047853 100052000 1)分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进行读数。

2)你能用刚学的本领来读出这些更大的数吗?

生1:我先进行四位分级这样读起来比较方便。我发现出现了个级、万级和亿级了。读法应该是一样的。我来试一试:一亿四千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一百五十八。

生2:我也是用这个好方法来读数的。五亿六千零四万七千八百五十三。生3:一亿零五万二千。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读一读,填一填

a)60000006

c)60006000 e)60600606

b)60000060 d)60060006

f)600600665 只读一个零()读出两个零()读出三个零()一个零也不读()练习二 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零五十万三千写作()六百三十万零二百写作()八千零二十万零五十写作()练习三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5011140○6314240 72605○102800 3823456○3823546 410200○409300 练习四 判断:

(1)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2)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读数要从高位读起,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度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几个0都只读1个。

写数时,先从高位写起,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课后习题

五、课后练习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3

1、面向学生:(1)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节

3、课前准备:制作教材第64页情境图(课件)、计数器、直尺等。

二、教学课题: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数字10,会读,会写,会比较大小,并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懂得10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材分析:

10认识在教材中没有安排10的序数的意义,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 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可以通过先让学生摆小棒填写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写10,会较大小及组成难点:10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节课设计分为几个部分:

1、创设情境。

2、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

4、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小结。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讲故事:在数字王国中住着数字0-9。有一天,数字们去郊游,9最大当了大队长。它瞧不起其他的数,尤其是零。它对0说:“你没头没脑,站在最前面,比我小太多了。”0听了十分伤心。这时,1站了出来,帮0想了一个办法。

你知道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师:对了,1站在0的左边,就变成了新的数字10。(课件演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10的认识”。

(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10,激发学习积极性。

2、探究新知

(1).认识10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正确输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

(2).数序。

多啦A梦还带来了一些数学学具,看,这是一个计数器。(课件出示)

先拨9个珠子让学生数,再演示添上一个,问:现在是几个? 9添上1是几?比9多1的数是几?几比9多1?比10少1的数是几?几比10少1? 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直观看到9和10的关系。

再出示直尺图:问:10在什么位置?(10在9的后面)让学生先感受数的顺序,从1数到10,从10数到1。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巩固1到10的顺序。比如:6的后面是几?和8相邻的是几和几?9的后面是几?10的前面是几?等,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出这样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来回答。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些在生活中见到的数字10,。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在课件中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10”。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正确10以内数的顺序。

(3).比大小:利用点子图进行教学。在黑板上出示了8,9,10的点子图,让学生先分别数一数各有几个点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再从中选择2个数字来比一 比,教师

随之板书。后面可以增加几个练习题来巩固。最后这道题可以填哪些数,你能一次说全吗?这里面最大填几?最小呢?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正确10以内数的大小。

(4).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正确10以内数的组成。

(5).10的写法

最后教学10的写法。其实这个数字就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这2个数字之前教学时学生已经练习写过,这里就不用让学生写的太多,会写数字10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正确书写10。

3、巩固练习。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

趣:1以趣激情,突破难点。

2.以游戏形势结束,寓教于乐。

新: 1.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活:1激活内容,调动学生。

2. 评价灵活,鼓励学生。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4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能力教学点: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德育教学点:利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章老师昨天买了一把米尺,谁能猜猜这把米尺的价格?(生答略)

师:现在我公布它的实际价格,(板书:3.85元)它怎么读?

生1:读作“三元八角五分”。

生2:我觉得应该读作“三点八五元”。

„„

师:同学们,这个数就读作“三点八五元”,我们一起读一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数吗?

生:小数。

师:对!这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评析:“猜米尺价格”活动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在尝试小数的读法中了解学生对小数认识的程度,便于教师把握学习的起点。]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师:谁知道小数里面这个小圆点叫做什么?

生:小数点。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它就叫做小数点。谁还想读读这个小数?如果在3.85前面加上了2,变成23.85,谁还会读?(学生正确读)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数?

生1:我在商场里看到过小数,因为商品的标价都用小数表示。

生2:我以前去过欧尚超市,那里的商品标价也都是小数。

生3:我在“厘米”上面看到过小数。

师:你在“厘米”上看到过小数,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4:用米尺量身高的时候有小数。

师:他在量身高的时候用到过小数,你们用到过吗?

生:用过!

师:原来我们对小数并不陌生,不仅看到过,也用过!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写一写小数?(投影出示六个小数:3.05、15.15、9.9、1.35、0.028、4.50)先在自己心里默默地读一遍,再请几位同学依次读给大家听听。

生4:三点零五。

生5:十五点十五。

生6:我认为这个小数应该读作“十五点一五”。

(部分学生认可,其他学生感到迷茫)

师:是的,它应该读作“十五点一五”。我们在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部分的读法和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部分我们只要从左往右逐个读出每个数字就行了。比如15.15,这里小数点后面就读“一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小数好吗?

--1--

生:十五点一五。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再来写写小数,好吗?(师口报小数学生写,然后同桌相互检查、评价)

[评析:教师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所学的内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引导学生尝试小数的读法时,学生遇到小数部分的读法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教师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迷茫到理解和掌握。]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师:学习小数的知识还需要四把金钥匙,同学们愿意和章老师一起去寻找这四把金钥匙吗?

投影:这是前面两把“金钥匙”。

(1)1角=()/()元(2)1分=()/()元

师:谁来把这两把“金钥匙”补充完整。

生1:一角等于十分之一元。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一元里面有十个一角,所以一角等于十分之一元。

生2:一分等于一百分之一元,因为一元等于一百分,所以一分等于一百分之一元。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两把金钥匙其实只是两个半把金钥匙,想拿到这两把完整的金钥匙吗?

生:想!

师(结合板书):1角等于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1分等于1/100元,还可以写成0.01元。

师:现在这两把金钥匙已经完整了,你们从这两把金钥匙中明白了什么?

生3: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生4:小数就是由分数得来的。

生5:十分之一就是零点一,百分之一就是零点零一,或者说零点一就是十分之一,零点零一就是百分之一。

师(手指第一把“金钥匙”):如果是2角应该等于什么呢?自己想好了再举手。

生6:二角等于十分之二元,又等于0.2元。

师(手指第二把“金钥匙”):如果是6分呢?

生7:六分等于一百分之六元,又等于0.06元。

师:看来这两把金钥匙你们都得到了,那第三和第四两把金钥匙看哪些同学自己能获得。

课件显示第三和第四两把“金钥匙”:

(3)1分米=()/()米=()米

(4)1厘米=()/()米=()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1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等于0.1分米。(许多学生有意见)

生8:最后的单位应该是米,而不是分米,因为1分米不会等于0.1分米的。

师:是呀,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0.1米,而不是0.1分米。

生9:1厘米等于一百分之一米,也等于0.01米。

师:如果是8分米、2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等于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

[评析: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又具有悬念的“四把金钥匙”,在引领学生主动获得“金钥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易到难,从“扶”到“放”,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直观地感悟到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最后再出示练习让学生尝试,不仅是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一次再创造行为,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类推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有机地借助直观的图示,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联系巩固,深化提高。

--2--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获得了这四把宝贵的金钥匙,现在我们就用这四把金钥匙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用这四把金钥匙的知识,完成练习上的第一大题。

1.填表:先在数量下面画上横线,再填表,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最后同桌交流。

(生独力完成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评价修正)

2.猜身高。

师:你们真能干!(投影显示姚明打球和站立的几张照片)同学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姚明!

师:你们知不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投影显示姚明与一个普通身高的人的合影)要求用小数说说。

生1:我觉得姚明身高是2.2米。

生2:他的身高是2.12厘米。

生3:应该是2.12米。

师:对,如果是2.12厘米的话就是2厘米多一点,就该到小人国去了!

生4:可能是2.29米。

生5:可能是2.26米。

师:嗯,你真了解姚明,他的身高确实是2.26米。2.26米有多高呢?(拿起一把米尺)比几把米尺还要多一点?

生:比两把还要多。(师在墙上量出2.26米的高度)

生:哇!这么高!

师: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巨人”!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生6:我的身高是1.39米。

„„

师:用小数猜猜章老师有多少高?

生7:我猜是1.71米。

生8:我猜是1.80米。

„„

师:章老师的身高是1.76米。

3.猜价格。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价格竞猜!(投影显示一个可爱的小瓷娃娃,并把实物放在讲台上)用小数猜猜这个可爱的瓷娃娃的价格,章老师想把这个瓷娃娃送给猜得最准的同学。每位同学可以猜两个小数,并请你把猜得的两个小数写在本子上。

生1:我猜是8.5元。

生2:我猜是8.9元。

生3:我猜是7.65元。

„„

师投影显示正确价格:7.60元。

[评析:用小数猜姚明的身高、猜教师身高、说自己的身高、猜小瓷娃娃的价格,既是巩固小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但在同一节课中,多次运用同一种练习形式,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疲劳,降低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不如将练习3改作对姚明身高这个复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深入思考,练习就能更加体现层次性,对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有利。]

4.了解古代小数。

师:同学们想知道中外古代的小数是怎样的吗?先来看一看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数,谁能猜猜它表示多少?

生1:3.5。

--3--

生2:3.25。

生3:3.05。

„„

师(投影显示):它表示3.25。再来看一看外国古代的小数是怎样写的。(投影显示:3⊙2 ①5②)

生(诧异地议论纷纷):啊?是这样的啊?

„„

师:数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如小数的记数,中外的数学家通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最简捷的方法。

5.组数比赛。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得最多。

(投影显示题目: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生写小数,然后交流展示。

[评析:在学习小数的内容中,教师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适时地补充古代小数的记录方法,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好!说说你今天的收获。(生答略)章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请同学们回家后去搜集三个小数,并写清楚是从哪里搜集到的。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过小数的认识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个小数,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评: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章老师对本内容的教学,其教学起点把握准确,不是按部就班地先学小数的意义再学读写,最后练习,而是先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读写开始,再重点突破小数的意义。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

2.内容呈现别具匠心。

整节课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如在猜价格中引入课题、在游戏中巩固学习内容、在阅读中了解小数的发展史„„尤其是学习小数意义时,采用“四把金钥匙”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旺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学习活动联系生活。

教师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与课外实践作业,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课堂氛围民主平等。

教学中,教师倡导教学民主,始终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促使课堂学习活动热烈展开。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争辩;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1(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练一练第二题。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 总结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6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学习,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能辨认和区分三角形、圆。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动手拼、动口讲、数等活动,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结合实际生活准确认识三角形和圆。(2)难点:能准确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导学 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教师:这节课就用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学生活动:

1、学生辨认,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做总结。活动2【讲授】个体自学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教学例2 抽象出三角形和圆

1、认识物体。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2、分一分。

教师:你们准备把哪些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3、画一画。

在本子上把这两类分别用一个非常简洁的图形画出来。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物体。

2.学生:独立分类,教师辅助个别生。

3.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和分法。

4、通过画

和圆。

活动3【活动】互助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互助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圆

1、教师:孩子们,我们刚刚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很像呢?(球)那它们是一样的吗?

2、师:请拿出手中的物体(硬币、红领巾、圆柱)和画的三角形、圆在小组内先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进入小组做指导找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小组合作观察并说一说)

3、小组汇报结果。学生在汇报时同样要求学生语言准确,小组之间经比一比。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5、总结:三角形和圆与正方形长方形一样都只有一个面。活动4【活动】展示评价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评价学习成果:说一说,评一评对三角形和圆的学习认识

1、师: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特体的面是三角形?哪些物体的面是圆?

抽生回答,其他学生是小老师。

(教室里三角板的面

班徽的面、杯子上下两个面它们是圆形)

2、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物体的面是三形和圆,你能说一说吗?(比如拉罐上下两个面、圆桌的面等等)

3、课件展示生活中学生很少见到的带有面是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找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

3、认真读题,按要求独立完成。

4、展示结果,集体评议 活动5【练习】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1、找一找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

2、各画一个

形和正

形、三角

形、圆。

3、剪下P103页的各种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学生活动:

1、学生数一数图中的长方形有几个。

2、数一数图中的正方形有几个

3、学生剪图形,拼一拼。

活动6【作业】课时小结,进行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时内容进行小结。

2、学生完成P30练习六第2、3、4题。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7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立体图形。3.能辨认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将和我们一起学习,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是谁呀?(喜羊羊)(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牙膏盒、魔方、篮球、足球、正方体积木、易拉罐、薯片筒、饼干盒)

活动2【讲授】

二、深入探究(一)分一分:初步认识,揭示概念

师:同学们,喜羊羊告诉老师他想和你们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把这些东西按形状分出来,你们有信心赢他吗?(有)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地分一分,分好以后以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小组交流

活动要求:小组内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的,请说明你们的理由。(师口述)(出示课件)

小组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活动并对个别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点评小组活动情况。(表扬一些做的好的小组)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喜羊羊他分好了吗?(出示课件)喜羊羊还在分呢?哪一个小组的孩子愿意来帮帮喜羊羊,告诉他你是怎样分的? 组1:我们小组把魔方和积木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正正方方的。组2:我们小组把牙膏盒和饼干盒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组3:我们小组把篮球和足球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是圆圆的。组4:我们小组把易拉罐和薯片筒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柱子样子的。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喜羊羊在大家的帮助下,也把东西分好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课件)请孩子们看,我们刚刚分的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喜羊羊已经知道了,你们知道吗?(生思考,可以看书)

课件出示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老师带来了四种物品的模型,请大家说说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发现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生2:我看到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

生3: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它的上下看起来圆圆的。生4:球是圆圆的。

师:接下来老师请一些同学上台来摸一摸,说一说它们摸起来的感觉怎样? 生1:长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的。生2:正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的。生3:圆柱体摸起来光光的。生4:球摸起来光光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好,喜羊羊也同意呢,看,他正在称赞大家呢?(出示课件)

活动3【讲授】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认识了物体,它们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4【练习】

四、巩固练习

师:刚刚喜羊羊输给了大家很不开心,它决定再和大家进行一场比赛,你们有信心吗?(有)(课件出示要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师:同学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喜羊羊找了哪些?(出示课件)

看来这次大家是不相上下啊,给自己响一个掌声吧。

2.(1)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评讲订正)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

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重点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阅读自学 试验探究 转换法 【教 具 】

弹簧测力计 烧杯 小石块 细线 水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1.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重力的三要素是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预设问题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呢?施力物体是谁?

2.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气体的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四(过渡语)下边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围绕预设问题对本节课进行自学。

五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合发现的新问题。

[合学解问](约26分钟)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1、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9 第一、二自然段 并观察图9-1和图9-2巨轮远航和热气球腾空(限时 5min)我知道了:

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 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一)探究液体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G= N 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N,示数怎样变化?。F浮=G-F'= N 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 浮力的大小与G和F,有什么关系?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探究空气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将充足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哪端下沉了呢?为什么?。

根据以上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能说出这节课我们学习求浮力的两个公式吗?

(三)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实验器材:

空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1个;足量的水;小刀1把。实验过程:

1.用小刀把空矿泉水瓶的瓶底切开,瓶口向下倒置过来;

2.在瓶颈处放上乒乓球,将瓶盖拧掉,向瓶里倒水使乒乓球浸没; 3.拧上瓶盖,继续向瓶里倒水。

实验现象:

1.拧掉瓶盖时,乒乓球 ;原因拧掉瓶盖时,乒乓球上面受到,下面没有受到。

2.拧上瓶盖时,乒乓球。原因拧上瓶盖时,乒乓球下面有水浸入,受到水一

个 并且大于,所以有浮力产生,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实验结论:

浮力是由于 【拓学再用】

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一起来做下列各题吧!1.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是9.8牛,则此时金属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 牛。

2.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四.固学运用

(约5分钟)

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受到的启示和感悟。

2、课堂检测,运用本节课知识,完成相关测试题目。

【当堂测试】【测一测,你最棒】(每题10分,共80分,限时 4 min)

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 B8 C28 D12 2.一切 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 物体上表面受到 的压力,这个压力 就是浮力。

4.一立方体的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表面距水面10c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为 N;方向。

5.物体重为G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6.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9.8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

N.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A.F1 B.F2 C.F3 D.F4

8、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hA

h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以PA

PB ,(根据P=ρ液gh可知)所以FA

FB,(根据F=PS可知)

布置作业

1、必做: 课后作业1、2、3

2、选做课后作业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浮力 的

1、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气体)对 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原因: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而产生浮力。

3、浮力测量方法: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压力差法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认识时间_教学设计_教案 篇9

青岛版数学 一年级《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摆小棒及教师演示摆圆片,能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明白它们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通过观察和动手摆小棒,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有用数进行交流的的愿望。

4、初步养成认真写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5各数的抽象过程,1~5各数的含义,初步建立数感。教具准备:

教学卡片5张、1―5的数字卡片、圆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准备:

圆片、写字纸。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会唱《上学歌》吗? 生:会唱。

师:好,一起来唱一唱?(出示课件)。

师:唱的真好听,掌声送给自己!你们喜欢来上学吗?

师:在学校里,你都喜欢做什么游戏呀? 生:玩沙包;跳皮筋„„

师:在学校里可以玩这么多有趣的活动呀!大家高兴吗?你知道吗在这些活动里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咱们今天就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发现的问题最多!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解决的问题也最多!对自己有信心吗?可以上课了吗?

[评:唱歌是儿童喜欢的事情,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以唱歌引出校园的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始便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环境,进入良好的认知准备状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学习提问题

师: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快看看,这些同学在玩什么呢?(依次出示图片)生:玩坦克、汽车、火箭、飞机。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么多玩具,他们各有多少个呢?看着这幅图,你能不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不会提问题。

师:不会啊,没关系,我先来提一个,仔细听好了:飞机有几架?像老师这样,用一句话来表示一个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就叫提出数学问题。你会像老师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了吗?好,谁愿意说说你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飞机有几架?数学问题)生1:火箭有几枚? 生2:坦克车有几辆? 生3:小汽车有几辆? 生4:„„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评:由于学生刚上学,对于什么是数学问题根本不知道,所以教师提供了数学问题的范例,通过引领,由老师的“一”个问题,引出学生的“众”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

二、自主探究,学习数字1-5 1、认识数字1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简单一点的:坦克车有几辆?大声告诉我。生:1辆。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也是“1”个呢? 生1:1个太阳。生2:1座房子。生3:1条小路。生4:1片草坪。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个数是“1”的物体,真了不起!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他们的个数。比如,这1辆坦克车(贴图)我们就可以用1个圆片来表示。这1个圆片就表示? 生:这1辆坦克车。

师:除了这样表示之外,在数学上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 师:看这里。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写数字“1”的,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从这个地方起笔,直直的向左下角倾斜,就写出了1。请大家伸出1个手指,跟我写1遍。你觉得“1”象什么?

生1:1像粉笔会画画。生2:1像铅笔。

师:你能不能用“1”来说一句话呢?

生1:1只兔子。

师:哦,他用1表示了一只小动物。生2:1朵花。

师:他用1表示了一种植物。

生3:1个苹果。

师:哦,他用1表示了一种水果。

生4:1座房子。

师:他更了不起,用1表示了一个建筑物。师小结:同学们,这个“1”可真了不起呀!它可以表示一个小动物,也可以表示一种植物,可以表示一种水果,也可以表示一个建筑物。你们觉得1伟大吧!好,就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这个了不起的数字:“1”。

[评:从情境中个数是1的物体出发,由“实物——图片——数字”体现了数字1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此基础上回归生活,将“1”的意义及时的进行拓展提升,使学生理解“1”不仅表示1个动物、1个植物,还表示1座建筑物,虽然事物的属性不同,由于它们的个数都是1,所以都可以用1来表示,从而完成了数字 1的有效建构。]

2、认识数字2 师: 同学们,坦克车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火箭有几枚呢?大声告诉我。生:2枚(师贴图)

师:可以用几个圆片来表示呢?请同学们在桌子上摆一摆。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指一生到黑板摆)。大家看,你和他摆得一样吗?一样的请坐好。

师:这两个圆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师板书2)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让我们一起写2遍。(学生书空)

师:2象什么啊?怎么记住它? 生:2像小鸭子。

师:是个好办法!小鸭子的头不要写得太大,小鸭子的身体要写平,坐在横线上。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身上找一找:哪些地方藏着“2”呢? 生1:我有2只眼睛。生2:我有2个门牙。生3:我2个胳膊2条腿。生4:我有2只耳朵。

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一下:我们为什么长两只耳朵呢?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2,可真了不起。接下来,咱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运动,好吗?全体起立,听清要求,老师先做,你们跟着做:好,请你跟我这样做,摇摇头,1,2耸耸肩,1,2,拍拍手,1,2,扭扭腰,1,2,跺跺脚,1,2。刚才我们每个动作都做了几遍啊? [评:2的学习与1基本相同,也是师生共同完成。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能用“2”表示的事物,一方面检查学生对“2”的意义的理解的达成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特别是这一环节最后的游戏,学生昂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仅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认识数字3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接下来啊,我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谁都不许说话,看着图,用手指告诉我:小汽车有几辆?(生举手指表示小汽车的数量。)师:你能不能摆出和小汽车同样多的圆片。想一想,应该摆几个呢?摆完的同学请坐好。谁能上来摆一摆。(一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大家同意吗?

师:3辆汽车、3个手指、3个圆片。这些物品个数都是3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谁愿意上来写一写。指一生到黑板上写写3。

师:大家认为他写得怎样?

生1:3的上面写得再好一些。

生2:3写得有点歪。师:听听我的看法,我觉得这位同学刚开始写能写成这样很了不起!相信只要勤加练习,他一定会写得越来越好的!好,带着大家的建议,我们一起写一遍,现在请你伸出小手和我们一起写(师握住这位同学的手板书)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注意:上半圆稍小,下半圆稍大,不要写反了。一起写3遍。3象耳朵会听话。

师:好了同学们,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3可以表示什么? 生1:三轮车有3个轮子。生2:三角形有三条边。生3:电风扇有3个扇叶。

师: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下来,我想调查一下,咱们班谁的名字是三个字?请站起来。师:大声的说出你的名字。指几生说。

师:这些同学的名字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名字好多啊。那同学们猜一猜,坐着的同学,他们的名字可能是几个字呢? 生1:可能是2个字。

生2:可能是4个字。

师:这些同学可能是复姓。生3:5个字。

师:少数民族名字字数多。师:看来,连我们的名字中也有数学问题。

[评:在以上活动中,教师将认知活动由身边延伸到生活,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找生活中的“3”,再找名字中的“3”这一活动,学生定会感受到3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针对写“3”这一难点,教师的讲解对于学习3的写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4、认识数字4和5.师: 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不仅会提问题,还能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去解决问题。坦克车、火箭、小汽车的数量我们已经知道了。看看,图上还有什么我们没有数呢?剩下的老师不再教了,要你们自己完成。可象老师这样,(指着黑板)在图上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事物,数一数,看它有几个?并用小圆片摆一摆,再想一想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会写的写出来。听清老师的要求了吗?好,开始。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数数。

[评:前面3个环节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教学的,而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想数什么就数什么,想怎么数就怎么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数的结果。请你来,其他的同学仔细听,看他数对了吗?咱们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师:你数的是什么呢?有几棵?(教师贴图)

师:你是怎么数的呢?让生数一数。(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大家仔细看,他是怎么数的?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数的。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这样可以数的很准。

师:按照顺序数可以又快又准的数出物体的个数。师:你摆几个圆片?为什么摆4个?。

师:4棵树用数字几来表示?(4)伸出小手和我们一起写。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向右折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开始,到下面的中间碰线。注意:第二笔要像一支斜放的铅笔。4像什么? 生:4像小旗。

师:一起写2遍。学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4”来表示?

生1:汽车有4个轮子。生2:桌子有4条腿。师:注意观察和思考,你会越来越聪明的!请同学们大声的说4个字,这4个字要表示你高兴的心情? 生1:开开心心。生2:非常高兴。生3:合家欢乐。生4:哈哈开心。

师:大家的表现这么棒,我也是“非常开心”。

[评: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将身边的素材信手捻来,用四个字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学生个个欲言,教师热情期待,此时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使这一环节的教学精彩别致。而且形式不苟于前面的几个环节,真正做到了形式都在为教学内容服务,都在链着教学目标。] 师:刚才这位同学数的是松树。谁和他数的不一样呢,你数的是什么啊?飞机有几架呢?大家同意吗?(贴上飞机)师:你用了几个圆片来表示? 生:5个。让生贴5个圆片。

师:飞机这么多,怎样能又快又准的数出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指着数。

生2:2个2个的数。

师:这些方法真不错。我们可以按顺序数指着一个一个的或两个两个的数,这样不会多数或少数,会数的又快又准。

师:这里应该写数字几呢。生:5。师板书5,介绍写法: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怎么记住5?

生:5像秤钩。

师:真是个好主意。好,请同学们举起一只小手,告诉老师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数数看。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数的,你觉得他的数法如何?

生:没按顺序数。

师:谁愿意来数一数。好,看来按顺序数多么重要!咱们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跟我做:伸出一个再加一个,几个?再来一个,几个?……..师引导学生:正着数,倒着数

[评: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渗透数数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数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1个1个的点数,也可以2个2个的群数。同时,可以按从左往右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等,渗透了序数的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虽然小,但它对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有序”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校园里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认识了这5个数字,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这5个数字宝宝看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你能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吗?出示卡片,齐读并贴在黑板上。

师:哎呀,这5个数字太想和同学们见面了,没排好队就来了,大家快帮帮它,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1,2,3,4,5.师:他是怎么排的呢?还可以怎么排? 生:从小到大排的。5,4,3,2,1.师:好,请同学们看着这5个数,咱们比比看谁反应的最快?

(1)在这5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2)2和4之间是哪个数?

(3)3的后面是几?还可能是几?(4)4的前面是几?还可能是几?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这个难不住大家!你们愿意写写这5个数字吗?好,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练习卡片,听清老师的要求:要想写好数字,就要先认真观察每个数字的写法,每一笔在哪里起笔,在那儿收笔,看清数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在第二个田字格里,把这些数字描一遍,边描边记,再在第三个田字格里自己写一遍。听清要求了吗?咱们比比看,哪些同学写得正确规范。好开始。学生练习,展示。

师:咱们看看这个同学的,大家看他写的好不好?生评价。小结:写数字时,我们只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肯定会“一个要比一个好”,我相信大家都能把这些数字写好的。

[评: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之一。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初步学写了这些数字,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写字教学,通过组织写一写、评一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给别人提出合理意见,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游戏,想挑战吗?好,请同学们听清游戏规则:看图片说数字,看谁反应快!依次出示4张图片。生说数字。师:接下来,难度加大了,听声音写数。听到几声,你就写数几.你可要仔细听了。(1)水滴声4声(2)鸭子叫3声(3)小猫声5声(4)青蛙1声、(5)敲门2声

师:好了,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听一段音乐,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课件出示)谁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生1:有3棵树。生2:有2只兔子。生3:有5只小鸟。

师: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每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评:把新颖、有趣的练习蕴藏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特别是将唯美的画面和唯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唯美的数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7、_风筝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0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教学难点

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进入课文:

请大家带着问题(全班读/抽读/默读)全文。

任务:在读过程中划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生字教学

shí

huáng

shù 宽 恕

chà

líng dīng xián wù

丫 杈

可鄙 zhì

nûâ

duî

yì 苦心孤诣

qiáo cuì

wú gōng chãng 憔

模 样

罚 多

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内容概要(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概括)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第三部分(5—8)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第四部分(9—12)我想讨小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

(四).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④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五)课文分析 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我”受封建的老幼尊卑的家规思想的影响,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 烘托出我的悲哀

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了,一切只是往事,所以说是久经逝去。现在,在北京,看见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第二部分(3—4自然段)

1.找出文中对小兄弟入迷情状的描写的词句,说说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第三自然段)

入迷情状: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她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让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我”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三)第三部分(5—8自然段)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一下子意识到当初不准小兄弟放风筝是错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作者扼杀了小兄弟喜欢游戏的天性。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但是当作者想要给弟弟道歉时,弟弟却说出“有过这样的事吗”,让作者想要补过的心倍受打击,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四)第四部分(9—12自然段)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全然忘却。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而“我”沉重的心情也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主题

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

上一篇:九妹成人下一篇:永远别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