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管理

2024-08-12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管理(通用12篇)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管理 篇1

一、绪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在国家全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人们自我提高、自我充电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构建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网络教育活动促进“终生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网络教育[1]是以学习者为主的自主学习环境;它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在INTERNET环境下,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任何课程的任何章节网络化交互式教与学活动。

网络教育需要在INTERNET上设计相对独立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来支持教学和管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作为开展网上教学的支撑基础, 正面临系统用户规模与用户需求日益增长,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竞争的挑战。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院现有平台已经不能适应学员成倍增加的需要。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较好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综合平台, 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WEBCT (Web Source Tools)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Virtual-U, Lotus公司的learningSpace等。

在国内, 教育与技术这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产品有:科键网络教育教育系统、网梯网络教育平台、、WisBank教学平台等。

综上所述, 我们考虑建设一套基于INTERNET能支持万人以上大规模用户访问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系统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能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无缝操作, 为学院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做好全面技术支撑工作。

三、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结构模型设计

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发展需要,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支持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性活动为目的, 提供督学、导学服务, 能记录学生形成性行为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整体系统模型, 如图 (4.1) 所示。系统主要分为教学管理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和资源管理子系统三大部分。

(一) 教学管理子系统。

按学生从招生录取到毕业拿到毕业证整个过程主要有系统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招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到教学管理等几大业务功能。教学管理子系统直接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二) 教学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以学生为中心, 按学生活动进行划分, 主要包括了学习任务、课程交流答疑、学习事务、课程学习和帮助、虚拟校园文化等内容。考虑到虚拟校园文化是在学习活动及其他活动之上形成的虚拟人文环境, 应该成为学院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重点建设目标。

(三) 资源管理子系统。

作业系统和课程资源在网络教学中按专业、课程划分作业题库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 甚至详细到课程知识点, 能方便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实际需求分析中发现, 从招生录取到毕业前学生数据都存在动态变化, 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生数据库来对学生数据进行管理和同步更新, 以保证学生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更新。

四、面向对象的功能模型设计

(一)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

运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设计, 使用UML建摸工具画出系统的用例图;勾画系统类图和活动图。设计阶段由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组成。结构设计任务是定义包 (子系统) 、包间的依赖关系和主要的通信机制。包有利于描述系统的逻辑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间的依赖关系。

(二) 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UML建模。

由于时间的关系, 本文仅设计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总体的用例图和包结构分析。

1、用例图。

用例[2]从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中的信息。用例视图是其它视图的核心, 它的内容直接驱动其它视图的开发。所以我们首先画出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总体用例图, 如图4.1所示。

可以看出, 学生用户、专业课程管理员、教学管理员、教务管理员、学习中心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资源管理员是用户的泛化, 学生用例包含了六个主要的方面。

2、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包结构分析。

包图是维护和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的重要建模工具。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时, 有必要将这些元素进行分组, 即将语义相近并对基于同一变化的元素组织起来加入到同一包中, 以方便理解和处理整个模型。本文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分为四个层次:平台具体应用层、系统抽象应用层、业务中间件和系统软件层。其中具体应用层分为学生具体应用层和管理员具体应用层。本文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拟基于JSP编程技术开发, 基于组件结构, 中间件[3]基于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程序接口。

五、结论

本文首先综合比较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开发现状, 针对重庆大学网络教育网院的具体业务模式提出了以支持学生学习活动为目的, 加强学习服务、师生交互和行为过程跟踪记录等特点的新一代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设计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整体结构模型, 并对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UML进行建模, 设计了平台的整体用例图和包结构图。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 始终贯穿了一个“服务”思想和理念, 它必将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际平.网络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2]王少锋.面向对象技术UML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余艳丽.基于EJB分布式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管理 篇2

关键词: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教学资源数据管理 0引言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进行支持。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作业和考试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有效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针对网络教学系统上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资源更新快的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变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在资源建设时进行统一规划,其次要在资源开发时做到分布管理,最后要对信息资源数据采取集中式存储。

1系统设计思想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将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进入相应的系统管理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教师用户可以通过登录系统上传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研活动,缩短了信息制作和发布的时间。学生用户可以在系统上

统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多学科、多部门共建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2系统流程图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提供应用服务,建立位于内部局域网上的服务器,并通过Internet连接其他网站,使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本资源库中的资源,还可访问其他网站的相关资源。B/S模式的采用使得所有的数据运算、信息请求和存储都由服务器完成,客户端不必安装任何程序,教师和学生只需登录系统网站就可以浏览教学信息、上传和下载资源。这种结构对于客户端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学生只要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习,整个系统流程划分为三层,自左向右分别为用户层、应用层及资源层,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所有的教学和管理活动都有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应用程序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访问数据库,再将从数据库得到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3系统功能系统基于分布式的设计思想,所有的信息资源经远程采集后进行统一管理。系统总体采用层次型模块化结构,使组织结构清晰,维护和扩展方便。系统在数据结构上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开发方式采取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结合的方式。系统在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维护中,采用用

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和论坛管理四个子系统。

3.1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包括对管理用户的管理和对浏览用户的管理。通过对管理用户的管理,可以对信息栏目由什么样的人员设置进行规划。通过对浏览用户的管理,可以对什么样的用户有权浏览什么栏目进行设计;在同一栏目中,不同的用户只能看到对应权限的信息。在系统中,用户被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系统的栏目和资源进行操作、对教师和学生用户赋予权限;教师用户可以在自己管理的课程栏目中增删信息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用户只能登录浏览相关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参加教学活动。所有对栏目中相关的内容进行的活动和管理工作都是通过Web浏览器远程实现。

3.2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教学平台的核心部分,它支持多用户、多类型的资源发布、编辑和整理,对资源的管理通过栏目、文档、附件、链接和论坛的形式实现。用户通过登录平台确认身份后,在个人的登录页面下,对具有权限的栏目可以进行资源的输入、上传、编辑和删除操作。

3.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包括网上的直播课堂、在线答疑、双向视频辅导等实时教学活动,还包括教学辅导、平时作业、复习指导等非实时教学活

参加。

3.4论坛管理论坛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用户设计的,应用于大容量的教学信息交流。在非实时教学活动的时间,学生如有问题,可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论坛中提出,教师看到后会及时答复;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中将重要的教学信息发布给学生。

4开发平台的选择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以方便网上学习为目的,在数据库设计时要做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数据结构化、规范化;信息编码标准化。既要减小冗余度,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降低数据一致性发生的可能性;又要考虑适当的冗余,以提高运行速度,降低开发难度。要设定严格的的安全机制,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保密要求。支持网络功能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许多,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多用户并行处理能力强,但大型数据库系统购置与开发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不能与Window s操作系统良好的集成。因此,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产品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它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虽然相对于UNIX这一类大型数据库系统来说在稳定性和其他性能方面略有不足,但它更易于管理应用、有良好的网络接口、便于与微软公司

工具可以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它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用户需求,有强有力的数据库开发组件,开发者可以对任何支持ODBC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其中的ASP组件提供了处理数据和产生有用信息的功能。

5结语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学信息的规划和教学资源的配置,要想使系统充分发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就要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注重网上教学过程的安排、实施和评价工作,注重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工作。通过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多方力量共同设计、建设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解决了教学信息资源发布、使用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使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达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万锁.利用We b数据库开发基于Inte rne t的远程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0(.12):48-50.[2]张光.分布式远程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9):198-200.[3]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216-01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自主选课、课程的选修机制、课程安排、成绩审核、学分制等管理方式的改革向传统的管理软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种广泛的需求,在充分研究本校特点的前提下,推出了一整套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高校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教务管理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应用体系结构来建设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使高校教务管理真正实现远程办公、异地办公。满足本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1 系统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1)系统设计原则。教务管理属事务性处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涉及面广。使用人员众多并且计算机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在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中要在界面、功能、操作、维护设计等方面切实从使用者的角度和实际应用出发。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诸方面因素:

①实用性: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尽可能符合实际应用和原处理习惯、要求等;系统设计要考虑能适应多种应用情况,如学分制、学年制。②系统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数据存贮处理的系统统一性,表格设计统一等,避免今后可能出现的频繁修改或改变。③易学易用性:系统设计时应针对使用人员设计,使应用人员易学易用,使用方便。如采用自动生成、代码操作、选择操作等,且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④准确性:教务管理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管理和处理的效率,影响教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系统设计要具有数据准确性保证体系。⑤保密性:教务管理数据信息任何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系统设计应考虑保密措施。

2)系统运行要求。①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②客户端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Vista。③运行的网络环境为现有的校园网。④服务器端的外存储器为磁带机或刻录光盘。

2 系统功能设计

教务管理系统由十二个模块组成,实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基础数据维护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任务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开课/排课管理模块、网上选课管理模块、排课管理模块、考务管理子模块、重修课管理模块、教研项目管理模块、教学教研成果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1)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基础信息包括学校信息、教研室信息、教师信息、年级信息、教育层次信息、学制信息专业信息、学期学年信息、班级信息、学生信息、班级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场地信息、教室类型、教学楼、职称信息、学历信息、职务信息、评议项目、课件大类、课件小类、教学科研等信息提供查询、浏览、增加、删除、编辑等功能等。

2)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用于维护学校中各系各专业的课程、课组计划安排信息,作为选课和毕业审查的标准。包括的功能有课程计划登记、课程计划审批、选课情况查询、选课信息审批等。

3)教学任务模块。根据教学计划,自动得到每个班在当前学期课程安排表,下达系部教学任务。

4)教学班管理模块。对于公共课来讲,不同的课程对班级人数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公共英语课要求班级人数较少,而对体育课程而言,班级人数可以较多。本模块主要对对体育选项、分层次教学、大小班教学等进行管理。

5)任选课管理模块。各教学部门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最终生成实际开课数据。选课数据是根据开课计划数据所产生的排课表的结果自动生成。可以自定义选课人数,范围20- 50人。学生可在网上自行选课。

6)排课管理模块。该模块具有强大的课表编排功能,采取手动和自动排课方式。排课数据可以根据开课计划数据自动生成,可针对各学校不同的排课要求按不同规则进行自动排课。其中包括特殊时段课、合班课、平行班课、体育课、单双周课、连排课、分组课等多种排课方式。

7)考务管理模块。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最终生成的实际开课数据,自动生成考试数据,对本学期考试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具有自动编排考试时间、考试场地、监考教师等功能。

8)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最终生成的实际开课数据,直接生成课程、教师、班级、选课学生的对应关系,自动生成本课程的学生清单,由任课教师输入学生的到课情况、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学年论文成绩、毕业生毕业设计成绩等数据,对于补考、重修学生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名单。

9)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教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经费及结题验收进行管理。

10)教学研究成果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成果管理和教研成果管理两部分,其中教学教研成果又细分为校内教学教研成果和校外教学教研成果两部分。

11)教务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具有完成各任课教师教案的上传、修改、查询等功能。

3 总结

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大大简化了教学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各系的教务人员使用的客户机只需安装Window系统,利用IE浏览器即可访问教务管理系统,简单友好的web界面也大大简化了该系统的使用。通过IP地址和用户帐号相结合的方法,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实现了高校教务办公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注:科研项目题目: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教务综合管理系统[S].北京:国家教育部信息中心,2002.

[2]周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建设[J].高教论坛,2006,06.

[3]金碟高校教务综合管理系统.金碟数码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管理 篇4

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的急剧增加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 使我们生存在一种电子生态的环境中, 其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喜也可能是忧——喜的是宣传空间得到扩大, 忧的是那些原本在传统信息传播环境中可轻松解决或“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问题在互联网络的传播方式下反而被急剧放大, 出现“没事可能变成小事, 小事可能变成大事”的反向发展。不但如此, 连企业危机公关活动本身也能成为加深危机或引发新危机的动因。例如, “三鹿事件”、“抵制家乐福”等大量企业和品牌所遇到的危机事件都是相当耐人寻味的案例。现代企业的公关部门开始深感电子生态环境下危机公关的复杂和难度。因此, 如何应对新形式下的危机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并正在不断聚拢众多关注。

电子生态环境中的危机特点

与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不同, 电子生态环境中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受时空限制, 具有快速、互动、容易检索等优点;且Web2.0时代的网络将“人人皆媒体”成为可能, 所有的网民都具备了话语权。

1. 危机引发原因更加多样和微妙

早在2006年, 美国的一家媒体的调查报告就显示, 当年企业66%负面报道来自于网络, 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电子生态环境下将可能导致更多危机的爆发。在传统媒介环境下, 危机事件多是由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对企业问题的曝光所引起, 而传统主流媒体出于保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考虑, 报料人在报料后, 记者一般也要进行专门调查与采访, 以避免过多地受到小道消息的干扰, 且报道的程度相对客观与保守。而大众通过网络和手机发布的信息比较自由和随意, 加上“人们对于丑恶问题的关注总是超过对好的事情的关注”的特殊心理使一个网络帖子、一条手机短信、一段个人博客、一些即时通讯群组的讨论都有可能变成导火索并在网络强大的传播能力下引发一场危机。例如:2008年4月爆发的“抵制家乐福”事件, 是开始于网站一个“抵制法国货, 从家乐福开始”的帖子;可口可乐也因投放在德国火车站的一则广告由于涉嫌支持“藏独”被当地的中国网民揪了出来, 使其不得不紧急公关对中国人民进行解释, 以免造成更大的问题。

2. 危机发展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大、厉害程度更高

关于危机事件的已有研究认为, 危机事件一般要经历潜伏期、爆发期、波动期、衰退期、消亡期。传统的媒体有其固定的传播时间和空间, 信息披露的轨迹节奏和模式容易掌握, 企业就有可能把握危机发展的方向, 并比较有效地采取应对的措施。电子生态环境中的信息处于不断更新和变化中, 同时, 信息可以传播的空间大、传播成本低, 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都呈几何倍变化, 使企业比较难以对危机事件的变化等进行估计和采取应付措施。同时, 消息灵通人士和知情者更容易提供所谓的“内幕信息”, 网友的热议容易提高事件被关注度等等都可能使危机被激化。有研究发现, 在网上“两周之内危机传播将达到高峰”。更多的事件从发生到形成问题的时间甚至远远低于这个时间, “抵制家乐福”事件从2009年4月5日出现萌芽到危机事件已经注定形成所用的时间仅数天, 第三大奶业集团三鹿尽管采取了收买媒体的措施但是也没有阻止危机, 并在收买行为被揭露后引来更多的目光和愤怒。几个著名危机事件都表现出这一特点, 可以说电子生态环境下的危机使不少企业公关部门很难按照传统的处理程序一成不变地工作, 甚至连一些专家都无法应付这些变化。

3.危机公关更加困难

危机传播的速度、广度和程度使电子生态中的危机公关活动相对困难。网络特别是Web2.0时代的网络, “源自网络——迅速扩散——形成话题——网络再扩散——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事态扩大——网络再热议”的信息传播模式令传统的方法难以有效控制危机, 企业除了“低头认罪”外, 任何解释工作都可能被站在不同立场上的网友进行相反解读, 招致更多的怨恨和危机。

电子生态环境下的危机管理和控制方式

电子生态环境下危机事件的新特点使危机公关的思路、方式和流程等都要进行调整, 企业危机公关的工作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1.遵循危机公关基本原则

传统危机公关方法在电子生态环境下虽然不能完全照搬, 但是其精髓依然重要, 在电子生态环境下这些重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将发挥作用, 值得我们借鉴和领会。英国危机公关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的“3T”原则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他的危机传播的“3T”原则为:Tell it your own (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Tell it fast (尽快提供情况) ;Tell it all (提供全部情况) 。同时, “真诚沟通原则”、“系统的原则”等也被证明是传统危机公关中非常关键和有效的方式。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 保持与各方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 更新危机公关理念, 完善危机监督体系

在Web2.0时代, 亿万个“自媒体”组成庞大的和错综复杂的信息传播网络, 一旦信息传播发生将如同病毒蔓延无法控制。因此最有效的危机管理方式应该是以“预防的方式”为主, 减少它的形成或使危机的程度大范围降低。企业应该将危机管理纳入正常管理之中, 建立一套严密的危机监督和管理的体系, 从简单的“危机公关”转变成建立危机监测体系防范危机爆发。国外不少大企业早已在企业部门中创建了不良消息监督的机构来监督重要的网站和社区的消息和帖子、博客等, 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 预防问题向危机过渡;但是, 我国众多企业还没有开始重视, 从近年来的几个危机事件看来, 很多企业的危机管理都是“问题管理”, 出了问题才临时成立一个公关小组, 紧急应对社会、媒体和广大的消费者群体, 处理突发事件时行动迟缓, 常常错过了处理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期。

企业也可以在技术上运用一些网络程序帮助进行危机监测, 如使用Google Alerts等工具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等。具体的方法是企业可以通过设定感兴趣的关键词监测博客、视频、新闻和普通网页, 一旦关键词出现在网络上, Google就会使用Email通知或者RSS订阅通知, 网上正面、负面评论都能立即知道。雅虎和微软也有类似的Alerts服务。

3. 用诚信经营来防范危机

不管是传统还是电子生态环境, 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危机管理方法还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诚信经营来控制和减少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危机事件大部分都和企业缺乏诚信经营的意识密切相关。不少公司虽然也花重金进行危机公关, 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并由于收买媒体而使其罪加一等。华硕电脑公司在处理消费者的纠纷时不是用诚信的态度博得消费者原谅, 而是使用压制甚至是打击报复的方式来压制消费者, 使一个初看起来是消费者索赔过高的问题变成了网民们认为华硕公司是黑心公司, 而公司也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众矢之的, 对品牌形象的损害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在另一个著名的返航门事件中, 公司面对自身问题不积极认错求得原谅, 而是通过遮掩试图推卸责任的态度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大打折扣、品牌价值倒退回数年前的状态。

危机处理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 最重要的是以大众利益为本, 对社会负责, 不回避问题和错误, 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 向公众说明情况, 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央视披露百度搜索竞价排名事件后, CEO李彦宏公布了给百度员工的一封公开信, 信中向公众承认企业的错误, 并为此道歉, 还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同时百度采取了:1.迅速改正错误, 删除虚假信息;2.加快产品研发、净化行业环境、谋求“长治久安”;3.处罚责任人等改正的举措。虽然百度的行为好像是一种弥补的行为, 但是起码从态度中传递出“百度这一次是下了狠心要‘刮骨疗伤’”的信息, 让老百姓认可, 使社会满意。

4. 借助专业危机公关机构的帮助

目前很多的危机事件很难单独依靠公司的个体能力进行消除, 企业应该合理地借助专业公关机构的帮助。电子生态环境中的危机公关难度较大, 而企业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地掌握网络传播特性和传播规律以及负面信息的应对技巧, 因此进行危机公关的企业如同是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随时有被风浪颠覆的可能性。许多公司通过自己和媒体沟通仅仅能做到“删除帖子”、“割断链接”等较为简单的网络公关活动。和专业公关公司经验的丰富, 掌握了最新、最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法比, 不少企业对公关技巧了解甚少, 因此目前借助网络专业危机公关公司的力量使企业在危机中赢得时间, 并且降低失败的风险就变得迫切。同时, 如果想要进行SEO (搜索引擎优化) 和在短时间内合理利用网络推手进行宣传等高层次的公关活动更是专业公关的长项。

5. 转“危”为“机”险为夷

每一个危机本身就是包含着失败和成功机会的产物, 有效明智的危机处理方式不但可以减低危机的危害, 还可以形成一些发展的机会。一些公司在产品出现问题以后, 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收回产品, 赔偿顾客的损失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使公司损失了, 但是其诚信的态度一旦被社会所认可将给企业或品牌带来无法计算的大量的财富;不少公司从失败中发现了成功的对策, 或者借此树立了良好的品质意识等, 都是将危机变成财富的有力证据。因此, 发现、培育以便收获危机中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 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总之, 由目前众多的企业危机事件可以发现, 电子生态环境下的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的复杂性和威胁性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时候, 企业在应付网络危机时力不从心, 因此, 对于一个珍视自己声誉的企业来说, 重视新时期的危机特点和掌握应对的措施是非常紧迫的。

《管理个人博客》教学设计 篇5

1.学会管理日志内容,修饰日志,建立专题(分类),掌握管理评论、留言等。

2.通过整理日志内容、分类,管理评论等,了解如何管理个人博客,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家园。

3.通过管理个人博客,博客也需要精心呵护与打理,增强爱我家园意识。

4.通过管理个人博客,培养同学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文明。

重点难点

重点:让同学积极主动地管理个人博客,使其成为健康文明的网上小屋。

难点:要让个人博客成为健康文明的网上小屋、成为生活中的交流平台,还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来打理。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引导,精讲多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同学博客站点,相关图片。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建立了个人博客,并空虚了自身的博客,那么你们会打理自身的博客吗?同时大家还要养成良好的`网上交流习惯,让自身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网上家园。出示课题

二、日志管理

同学们,发表了很多日志,但你们管理自身的日志吗?

1、引导同学自主的探究,然后组织次序。

如日志的修改、日志的美化、日志的删除等等。

2、讲述:恭喜同学们都拥有了漂亮的网上家园。大家想一下,假如我们每天写一篇日志,一年就会有365篇,这么多的日志我应该如何管理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日志分类。

演示建立“专题分类”;

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同学探究:

(1)新日志发表在指定分类中;

(2)已发表的日志如何整理到指定分类中。有没有快速、简便的方法。

同学自主的探究。

同学根据经验和自主探究的结果

汇报所掌握的日志管理功能。

同学修改美化自身的日志。

同学小组讨论、回答。

同学尝试、交流。

三、评论留管理

有同学给你的日志发表评论吗?

你会怎样做?

讲解:要和时回答同学评论中提出

的问题。

评论或留言时要注意网络文明。

同学交流。检查同学的评论、留言。

四、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的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博客。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对自身的博客进行维护,这样才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课后讨论: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博客应具备哪些要素?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路径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期刊管理;路径

[作者简介]张敏,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的特点

首先,服务手段自动化。网络环境下,期刊目录采用的是机读目录,摈弃传统的书本式或者卡片式目录,采用国际标准书目数据格式,能对期刊数据进行全面描述,揭示期刊文献的内容特点[1]。并且机读目录经过计算机检索之后,路径多,检索速度快,准确率高,通过网络检索不受制于时空限制。

其次,服务资源转向网络。网络环境下,期刊载体多样化,期刊服务在切实发挥文本作用的情况下,能提供数据库、光盘等网络化的增值性服务。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同一文献资料,提升文献的使用效能,降低读者的拒借率。图书馆实行的期刊目次扫描、文摘信息编制等都是期刊服务工作深层次的有效表现。

再次,服务范围更为全面。信息时代下,图书馆期刊管理部门既要向读者提供馆内的期刊,还需要提供其他图书馆甚至其他国家的期刊文献,涉及的期刊文献既有印刷类文献,也有音像、光盘等电子期刊等。不管图书馆如何努力,在馆藏方面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所有个性化要求,并且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收藏所有的期刊文献,只有通过网络化建设,让全社会的图书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网络方面的建设,切实利用好网络将图书馆与各图书馆的计算机终端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光盘信息搜索。

最后,期刊形式多元化。电子信息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这让期刊的载体呈现多元化特点。电子期刊指的是采用数字形式存储于磁、电等介质上,让读者能通过计算机来阅读出版物。网络化与电子化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电子期刊和印刷期刊是各有特色,然而,电子期刊具有检索快、传输快、储量大、成本低廉等特点,不过电子期刊需借助设备才能实现,在使用上和印刷期刊相比,受到一定束缚。但是在二次文献的检索中,电子期刊具有检索路径多、速度快等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期刊管理的路径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快速,这为图书馆图期刊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让期刊的检索使用呈现出实效性强、可看性高的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2]。期刊也从原来单一印刷型向电子型、印刷型与网络型并存的局面发展,期刊文献的变革对新时期的期刊管理提出挑战,必须加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方面的工作。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确立“存取”的理念。此处“存取”理念指的是以全面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基本诉求为基本目标,服务于现代文献信息交流模式的文献资源建设,以及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思想观念。受到传统文献出版方式以及文献交流和利用方面的制约,传统图书馆强调文献收藏,提倡藏以之用的理念。特别是“存取”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图书馆不能局限在“典藏”方,需要在文献资料的利用上有所作为。

其次,通过网络来推动“存取”。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分散在不同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能进行数字的贮存,并经过通信网络来实现联结,用户能便捷地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并获得需要的基本信息。一方面,图书馆需要搜集并整合电子、纸质等相关资源,做好推荐与宣传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在图书馆的主页内创建链接,提供给广大的客户使用,提升文献信息的获得率。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创建读者需求的各类特色资源,让读者进行资源共享,将其发展成新型的学术交流探索模式。

2. 提升期刊馆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当前图书馆期刊管理方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现代化,即期刊采编和读者检索等方面的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实现了快递化与网络化,现代化的科技设备为用户阅读电子刊物提供了方便。期刊工作实现现代化,既包含期刊工作方面的自动化,也包含期刊馆员素质的现代化[3]。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才能利用现代技术来开展期刊管理。当前,有些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很难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管理需要。图书馆需要充分重视馆员素质的提升,包括期刊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思维理念、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等。

首先,引进复合型人才。图书馆的领导者需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引进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图书馆期刊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不仅能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实现以点带面,为期刊部门其他人员学习新知创设新路径。

其次,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工作。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素养的提升,仅靠引进高级复合型人才不够,需要对图书馆馆员开展再教育。开展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收益大、见效快的教育形式。组织图书馆的馆员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会与讲座,让图书馆馆员讲授专业业务知识,通过不断交流经验,解决具体问题。积极鼓励图书馆馆员开展业余、在职教育,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进修,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应注重提升性与实践性,解决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问题。

最后,根据实际,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组织图书馆内的期刊管理人员到各兄弟院校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实地考察,积极扩展思路,做到优势互补,让其自觉参与业务改革与研究活动,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特色数据库

网络为图书馆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这包括电子期刊。采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是为广大客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满足客户不同方面的信息需求。按照读者对期刊的实际需求,重点扶持有学科专业特点、高水平的专业特色期刊数据库,并且保证其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与全面性,确保该数据库能在某一学科领域专业文献内具备权威性,不仅突出学科的特点,还能彰显图书馆的特点[4]。这不仅能保证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得到全面的开发与实用,形成网络资源,并且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电子期刊网站,充分结合专业领域特点对信息展开采集、挖掘、加工,让无序化的信息形成可以充分利用的信息资源,进行重组与再次开发,形成序列化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来传输给广大的用户,进而大大提升网络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管理 篇7

一、开发方法的选择

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 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划分设计阶段, 并确定每个阶段的实现任务, 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选择何种开发方法。在软件工程有两种基本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为了得到有效的开发软件, 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实际开发设计工作。生命周期法严谨、周密的开发过程值得引用, 但其中严格详细的每阶段的定义、审查却与实际情况不符, 该开发小组是由教师为主体, 学生为设计参与者, 教师们有繁重的教学任务, 对于如此频繁的测试、审查工作显然力不从心, 从而在可能导致系统编制的随意性。而采用原型法搭建原始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的方法适合实际情况, 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与原型法反复测试修改完善的开发过程有所冲突。根据设计开发经验, 采用了这两种方法中适合开发实际情况的部分, 形成了开发设计程序, 如图所示:

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开发工具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C/S模式的应用已经日益减少,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的优势,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系统在设计中选择了B/S模式, 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经过对现今流行的几种模式进行的对比, 选择了如下组合:

1. 服务器软件:Miscrosoft IIS6

IIS可以赋予一部主机电脑一组以上的IP地址, 而且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域名作为Web网站, 并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本系统的要求。

2. 数据库:Microsoft SQLServer2000

SQLServer2000引进了数据库和服务器增强功能以及其它一些新的特性, 并且在一台服务器上可以使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实例, 增强了安全性和复制的安全性等等。

3. 开发技术:Mis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3

是微软公司新一代的软件开发工具, 抛弃了原有Miscrosoft Visual Studio6版本中的缺点, 运行速度上比其以前的asp更快, 具有更强的可用性、安生性和稳定性。

4. 页面设计: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

Photoshop是用于页面的美工, Dreamweaver用于设计页面的整体布局效果, 使页面更加丰富。使用flash可以使页面中部分文字或者图片动起来, 效果更好, 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

在选择服务器软件、数据库、开发技术组合时, 主要考虑了语言、数据库与操作系统 (Windows2003) 之间的整体性能, 这三者都是微软公司的产品, 它们之间配合使用的整体性能要比其它组合要好一些, 因此选择了Miscrosoft IIS6、Microsoft SQLServer2000和Mis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3作为开发工具。

(二) 系统功能的确定

在此系统之前, 我们开发设计了单机版及局域网版的CAI教学辅助系统, 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 因此,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B/S模式及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设计如下功能:一是练习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各门课程各章的练习, 同时具有核对答案的功能, 从而方便了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 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测试功能。主要实现系统自动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 供学生进行测试考核。试卷可以测试者自己设定条件, 系统根据设定条件进行抽题, 也可由考核教师设定条件, 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考核。在学生测试完毕后, 系统会对客观题进行自动评分, 主观题由阅卷教师评阅, 系统对主、客观题的分数进行汇总给出最终成绩;三是学习功能。主要将任课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上传, 供学生下载学习;四是BBS公告板及论坛功能。主要是发布一些公告信息及进行师生讨论、答疑;五是查询功能。主要是进行学生成绩及课程情况查询;六是注册功能。主要实现用户 (学生及教师) 的注册, 这样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即可, 从而减轻了其工作量;七是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实现对试题、用户、用户密码、BBS公告板设计、论坛等的管理工作。

(三) 主要问题的解决

1. 出题。

为了使教师每次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测试, 特别设计了一个试卷表, 用它来记录各课程的试卷试题的类型、数量, 测试时根据试卷表进行抽题。

2. 抽题速度。

由于本校院、系的专业较多, 将所有试题存在一个数据库中, 将会影响抽题的速度, 因此, 设计了数据字典, 如果有新的院、系, 就根据数据字典生成新的数据库。这样, 就分散了试题数量, 使抽题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试卷检查。

本校对学生的考试试卷要求有一定的保留时间, 以备检查。因此, 设计了一个学生试卷表来记录学生试卷中的试题号及其答案, 以备学校对考核结果的检查。

4. 论坛的管理。

论坛的学生发布信息中可能存在敏感关键词, 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对相应敏感关键词进行过程, 但还可能有漏网之鱼, 为了避免出现负面问题, 学生发布的信息要通过管理员审核之后才可以发布。

三、结束语

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 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 体现“从用户当中来, 再到用户当中去”的思想;二是资料准备的是否完全, 直接关系到软件的适用性及通用性;三是要注意软件的扩展性、使用的方便性及稳定性;四是在设计过程, 小组成员应当做好分工协作, 科学管理, 提高开发效率与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学时的进一步压缩, 作为教学的辅助系统———远程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及将来教育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远程教学正在成为主要辅助教学模式之一。而搞好远程网络教学关键是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具有适用性及通用性;应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 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 体现“从用户当中来, 再到用户当中去”的思想;注意软件的扩展性、使用的方便性及稳定性;小组成员应当做好分工协作, 实施科学管理, 提高开发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远程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维, 等.市场营销CAI多媒体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1 (3)

[2]郑继兴, 等.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

[3]赵国安, 等.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探析 篇8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

1. 网络环境下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给电子档案管理带来挑战。

随着磁盘、光盘、磁带等新型档案载体的出现和应用, 如何科学、有效、安全地对电子档案进行收集、保管、利用等, 已成为档案馆 (室) 亟待解决的课题,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档案馆 (室) 的数字化建设。目前, 档案馆 (室) 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 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收集和提供利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网络环境给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带来挑战。

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在网上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必须符合国家保密规定。既不是任何档案都可以上网, 也不是只要涉密就不能输入信息网络系统, 因此, 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3. 网络环境给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带来挑战。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 具有机读性、易改性、共享性和对设备的高度依赖性等特征, 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对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构成威胁。在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传输与载体转换过程中, 极易因为管理的疏忽造成信息的假性丢失;由于设备和存储载体的寿命与安全性的限制, 一旦出现设备的破坏、载体的老化与损伤等风险, 档案的可读性将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数字技术和格式标准的快速更新也使得电子档案的可读性越来越脆弱。

4. 网络运行的安全隐患给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带来挑战。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基于一个相对开放、互联互通的环境而开展的, 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大量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时刻受到多方面的安全威胁, 这些安全问题严重阻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1. 档案信息的记录形式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 人类的历史是依赖文字记录的历史, 文字是记录历史的唯一工具, 随着摄影和录音技术的出现, 人们开始用图像和声音记录历史。图像、声音比文字能更直接、具体和生动地描绘事物, 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事物, 满足了人们最大限度地了解事物的愿望。

2. 档案信息的收集更加快捷。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档案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各部门可随时将本部门形成的归档文件通过网络发送到档案室, 或者直接将数据信息录入档案室数据库;档案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定期到各部门的专门文件夹中进行信息采集和核对, 从而使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周期大大缩短, 确保了档案信息收集的快捷与准确。

3. 档案信息的存储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在网络环境下, 办公文件和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直接转变为电子档案全文信息;没有形成电子文件的室藏纸质文献也可以通过电子扫描和汉字识别系统转变为电子文件的全文信息, 这就为管理全文级一次档案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的对策

1. 自动上传, 收集归档。

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的收集模式, 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工作窗口, 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档案馆 (室) 的服务器上进行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电子档案后, 首先, 应对移交的电子档案进行验收、核对, 在归档的服务器上注明卷宗号、文件名称、移交人等, 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转换, 如文字档案制成PDF格式、图片档案制成JPEG格式、音频档案制成MP3格式、视频档案制成MPEG4格式;其次, 应在计算机中分门别类地建立文件夹, 将相应的档案存放在各自的文件夹下。

2. 加强管理, 保障安全。

必须高度关注档案管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问题,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规范档案信息管理操作规程, 并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前期控制, 加强技术保障措施, 减少系统本身故障的发生率, 并注意做好信息的备份工作,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保证信息的完整。二要严格限定上网信息的范围。一般来说, 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社会秩序或个人隐私的档案, 应当对其利用范围加以必要的限制。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据《保密法》的有关规定, 对档案文件的上网范围、使用权限作出规定。同时, 对馆 (室) 藏档案按照保密期限进行登记分类, 定期鉴定, 达到解密期的及时解密, 争取做到该保密的不泄密, 该开放的不保密。

3. 兴办服务实体, 发展档案信息产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 档案馆 (室) 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 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 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 建立以档案信息收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 开发科技信息, 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 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 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 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 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4. 加强横向联合,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初探 篇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 网络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有的教师、家长“谈网色变”, 有的将网络比做“慢性海洛因”。网络的发展, 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带来发展的机遇, 也使班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名班主任, 只有充分认识时代赋予自身角色的内涵, 不断学习研究, 以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 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1 班级主页——精心打造班级灵魂

制作班级网页就是要精心打造班级灵魂。作为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筹备策划班级网页。首先成立班级网页工作室, 班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网页技术组、资料整合小组、美工设计小组, 投入到展示班级建设的网页制作中。网页的制作是全体同学智慧的结晶,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班级主页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大的作用。

1.1 增强班级凝聚力

博客具有“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 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在博客中推荐学习网站和美文, 学生可以在博客中倾诉心事、诉说烦恼, 分享生活、学习中感受的成功与快乐。班级通过互相竞争、互相学习, 让班风、学风得到良性的发展。学生的周记、作文等都有机会选送

到班级博客中去发表, 在博客中发表就等于变成公众读物, 同时激励学生更努力去写好作文。

1.2 营造民主班级, 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学生提供交 流对话的平台

自从班级网站上出现第一个博客日志后,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放松自己, 一些最真实的想法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同学在阅读后的留言是鼓励, 即便没有留言, 不断上升的浏览量也是学生之间默默的认可。教师也可以在阅读之后了解学生的心理, 通过适当的方式介入其中。在班级博客上经常能暴露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班主任可及时处理网站上发现的问题。学生在网站上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网站让学生的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提供了与教师进行简捷、高效沟通的渠道, 班主任借助网站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民主管理。

1.3 加强教师、学生、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

在博客上随时可发布有关的通知或班级信息, 还可反馈班级最新情况。因此, 班级博客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新的方式, 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和班级的制约, 可以使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师生如同共处一室, 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分享经验。

通过班级博客, 家长不但能了解孩子, 还能了解孩子的班级。学校与学生的发展信息还可以直达社区, 这增加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在家长了解了班主任及班级的活动后, 会更理解班主任, 也会更配合班主任工作。部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存在的问题, 就是沟通交流的不足而造成的误会, 相信博客就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如何建立学生认可的班级网站, 需要掌握最新的网站技术动态, 了解学生的需求与上网习惯, 且需要师生合作。

2 QQ 聊天——情感交流的直通快车

现在的90后对QQ聊天都情有独钟, 甚至有人十分迷恋。在上课时喜欢聊QQ, 喜欢用手机一直挂着QQ, 放假回家更是聊天聊到深夜, 有的同学甚至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走到现实, 约网友见面, 进行网恋。因此作为班主任, 如何将QQ聊天工具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直通快车,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QQ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我创建了班QQ群, 建班级QQ群是以班级名称为组名, 建立一个有组织的群组, 通过群内文件共享、传输信息、群公告、群空间等多种免费功能实现师生间对话, 从而避免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尴尬。及时将各种信息发布于群空间内, 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 学生可以通过QQ向老师自由自在地反映、诉说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更好地收集到学生反映的各种信息, 并进行诊断和评价, 给予指导和纠正。

在Q上, 有的同学不愿意露出自己真实的名字, 但是他们可以把心事讲出来, 他们也会把老师当成一个真实的网友, 尤其女生在早恋发面的问题, 作为班主任, 就要抓住时机, 开导他们, 转移兴趣点, 同时开展文娱活动、体育竞赛、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等, 让学生“移情别恋”, 逐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走出来, 让学生逐步走出早恋的误区, 学生告别早恋, 人也变得开朗了, 也能融入到班级体中了。

在每一次课室布置中, 每一次班会课, 都通过QQ群, 向同学们集思广益。以前, 他们会觉得班级里的事就是班干部的事, 丧失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甚至有个别同学对班干部组织的活动不满意。虽然有些同学是学习上的“差生”, 但是他们还是渴望得到成功, 得到关注, 当他们的意见被采纳时, 可以让他们作为负责人去实施, 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到班集体需要他们, 树立他们“集体因我而存在, 我与集体共荣辱, 我为集体添光彩”的意识, 这样既减轻了每位班干部的负担, 又构建了多元化管理的体制。在班上形成了“干部管我, 我管干部”、“干部带了头, 同学有奔头, 大家有甜头”的良好风气。

3 现代化教学设备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 台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经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将信息技术引入班级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必将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飞跃。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学校现代技术装备的进一步完善, 信息技术必将为班级管理增光添彩, 发挥不可估计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日益普及,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都接入互联网。一位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 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 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 如果仅凭传统的说教, 教育常常会表现得苍白无力。笔者在近年的班主任实践中, 尝试用网络环境下管理班级, 将班级主页、QQ聊天、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发挥的淋漓尽致, 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把网络对学生的诱惑变成了网络对学生的教育, 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班级主页,QQ聊天,电子邮件

参考文献

[1]李朝晖.运用QQ管理班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7) .

[2]许昕.网络科技时代, 2009, (3) .

网络环境的物资资源信息管理 篇10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传统的高校物资资源环境的管理方式,使原来的组织结构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信息化、网络化使高校对内把各个部门、各个教学环节、科研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对外则使高校与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将世界由大变小。在高校物资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这是生产发展所提出的要求[1]。这就要求在组织结构上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化,大大加强了物资资源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输,并使整个物资资源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教学和科研的使用率,提高物资资源的利用率,用更小的教学成本,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大学毕业生。

然而,从我国物资资源产品及高校管理的现状来看,信息化对高校管理还存在滞后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高校的管理理念。目前在高校管理理念相关的物资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高校物资资源管理方面

最近一年来,各方面对物资部门的工作提出了大量意见,主要是认为现行的物资管理层次的环节多,处理问题慢,从物资申请到分配的供应周期长,因而往往贻误了科研工作,使科研的进行滞缓。因而产生呼吁改革物资管理体制的呼声。其实,上述缺点不单是物资管理体制造成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物资管理技术落后造成的。例如,各级物资部门的业务联系,由于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只能依靠信函、出差或电报、电话,因而速度很慢,处理问题的周期长。如果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建立物资管理部门自己的网络系统,那就会大大加快处理速度;又如,由于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情报处理设备,检索、汇总资料的速度慢,所需的情况往往只靠事到临头的调查研究来掌握,拉长了处理问题的周期。这些问题,只靠改变管理体制是不能避免的,如果不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结果是将无数个层次、繁杂的手续、缓慢的速度从一个管理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管理部门,这种体制改革,难免是“换汤不换药”,无助于医治物资管理现有的弊病。最近几年,物资管理工作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偏重于解决物资管理体制问题,对物资管理技术的发展仍然有所忽视,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对于物资资源本身而言,一方面,来源于技术方面形成对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高校对现有的物资资源缺乏管理。

1.2 高校对发展物资管理技术的认识

对高校物资管理技术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物资管理体制的制约,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物资管理就是体制问题,只要体制解决了,物资工作就做好了。有些同志甚至不承认需要发展管理技术,认为一把算盘、一支笔,一堆报表、几张纸就能完成工作。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现代管理技术之间,有一个鸿沟,对先进的物资管理的高科技技术采取排斥的态度。

1.3 高校在物资管理与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在高校物资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这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从小批量、多品种的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和销售,不可能只在少数单位及部门间进行交换。这种研究室之间的互换关系,使物资管理的工作量及难度增加,再依靠原始的管理技术来应付高科技时代的工作是困难的。为了跟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物资管理手段必然有相应的变化,当然扩大管理部门的编制,增加人力资源,以应付工作量的增加和管理的复杂化,这是物资部门有些领导乐于采用的做法;但是应该提倡的最佳方法是改变高校物资管理体制,配备现代的管理设备,利用高效率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1.4 高校的技术来源匮乏

高校的技术来源匮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技术管理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不仅科研与开发效率低,而且对现有的科研成果的管理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低,科技与经济脱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淡薄[2]。二者的相互作用,使得高校开发转让的技术十分匮乏,急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就更使高校的物资部门成为改变高校技术来源匮乏的排头兵。

1.5 高校物资资源与教学科研方面的不足

我国高校物资资源与教学科研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一方面,是实验设备不够用;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设备闲置在库房,不能发挥作用。而高校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又在实验设备上感到困惑。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的短缺,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在成果转化,都严重束缚了高校的发展。因此有的高校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序中,“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程度”与“合格的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分别排在47位和46位[3]。核心竞争力携带者就是要体现和掌握核心竞争力的物资资源高校员工,其充当着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当这部分员工转移到其他高校时,原来高校不仅失去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动力,而且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流失[4]。

2 高校的物资资源管理工作的外部信息

2.1 科研信息的环境

高校大多数的物资资源,应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放在核心位置,忽略教师的科研和购买心理和行为,随着教师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的开展,物资链的作用就越强,教师对高校的科研活动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与教师沟通,在满足高校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实现高校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物资资源管理的科研目标。

2.2 高校的物资资源的外部环境

(1)政府宏观环境目前,我国物资资源产业的发展还缺少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既不能形成物资资源对高校教学、科研的扶植,不能给高校带来实惠,又不能形成有效的政府激励。此外,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使得物资资源高校的发展缺乏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大大增加了物资资源高校生产经营的成本[2]。

(2)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不再是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单独竞争,联盟与合作性的竞争是物资资源高校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物资资源高校之间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包括很多组织在内的高校联盟不断出现。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是摆在物资资源高校面前的又一问题。

3 网络化、信息化的高校物资资源管理模式

从高校物资资源信息管理来看,高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物资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高校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高高校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增强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形态已呈现出多媒体化,存储电子化、数字化,信息管理和网络化等特点,这些必将导致信息服务的内容多样化,从而促使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模式从传统的重藏轻用、坐等教师的被动式信息服务模式向以网络为工具,面向教师的主动式信息服务的模式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5]。

3.1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是指在全新的环境(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信息服务,强调的是高校物资资源信息服务的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信息服务活动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利用高校的网络对高校的物资资源统筹安排,高校物资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首先要掌握全校的所有科研和教学的物资资源,从而提高对高校科研和教学做出反应的决策能力,使高校的物资资源在教学科研中得以最佳配置。同时,可以通过高校内部网络信息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进行识别、控制和激励,减少高校核心资源的流失。

3.2 利用外部网络,合理利用高校外部资源

传统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应用。信息服务资源可以利用网络更有效地搜集信息,而且使得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高校可以及时了解物资资源发展信息以及教学信息,从社会来看,使物资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合理的配置,加速高校物资资源的应用率;这从高校的物资资源的利用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技术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增强高校在经济市场的竞争能力。

3.3 校园网络,传递教师之间信息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高校物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扩大与资源所有者的接触,增加了潜在的物资资源的拥有者,及时地与物资资源的使用者进行双向沟通。了解使用者在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利用校园网络,充分利用物资资源。

3.4 校园网络,加强校际间的联系

高校物资管理部门要打破各部门、各高校之间的封闭状态,创造跨部门、跨地域的合作空间,结成一种动态的战略联盟,将高校间大量丰富的物资资源信息作为教学科研核心的竞争力,进行交流,使其得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物资资源高校与供应商和教师的合作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优化价值来实现教学和科研使用者通畅的环节;同时,最大限度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需要,保证资源的供有者和高校教学科研的适用者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应用,实现多方价值的最大优化。

3.5 协调各级政府管理部门

高校要加强物资资源信息管理,就要强化政府的协调、服务职能,疏通向高校传递信息的渠道,与高校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对高校物资资源管理进行咨询和引导,加快物资资源高校产业化的进程。在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中,高校科研要充分运作好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使之结成一定的关系加以利用和管理。因此,高校管理随着环境的变化必将走向动态高校管理,高校经营必须要完善参与竞争的各项机能,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6],使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得到更大的成果。

根据我国高校物资资源管理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在高校管理层面的物资资源信息管理中主要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实现高校通过网络化、信息化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对策。使我国高校在物资资源的利用率方面认识到物资资源会给高校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高校物资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高校的实际,循序渐进。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才能逐渐显示出它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投入。高校只有真正地做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运作好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网络化、信息化才能为高校更快发展带来机遇。

[编辑:王劲松]

参考文献

[1]王之泰.重视物资管理技术的发展[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0(2):68-71.

[2]张秋会.我国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几点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1(2):59-61.

[3]肖香龙,张荣华.我国人力资源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3):166-171.

[4]胡继灵.论人力资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保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4):374-376.

[5]赵霞.网络环境下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3):166-167.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32-0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使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努力增强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显得十分迫切。“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规定的环境工程专业8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相结合的产物[1]。因此,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另外,现有的课程教学往往忽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同时,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环境规划与管理已成为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针对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适应目前环境科学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应该全面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本课程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课程内容应当全面、新颖、科学、实用。注重与相关课程的区别与联系,重点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项目及其他开发活动的实施行为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防治的对策与好的措施[2]。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了“环境规划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质量评价”等相关课程的内容,涉及政策、法规、制度、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技术方法等相关知识,内容繁多[3]。面对文理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把枯燥无味的理论讲生动,把方法案例讲透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应当根据课程体系相关的开设情况与专业自身的特点补充或删减。“环境规划学”与“环境管理学”中各自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管理学中的基础理论,应当结合“环境规划学”所涉及内容来讲授,比如,环境系统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承载力、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在大气、水环境规划中,预测方法与“环境质量评价”中污染物的浓度预测重复,应当结合课程体系,原则上不讲,但是应当注意到,特别是大气预测模型,自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颁布后,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已经可以用计算机进行估算模式或进一步预测模式实现。但作为系统知识的学习,大气质量预测模型中最基础的箱式模型和高斯扩散模型应当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实现与 “环境质量评价”的互补。

另外,由于各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类专业组建的学科基础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讲课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在讲授时,应当考虑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重点讲解,比如,农业院校应当注重农业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生态保护规划的讲解。

二、注重学生环境数学分析能力的提高

随着应用数学的日渐完善和在环境领域的发展应用,多种定量规划、优化法得以出现,例如,投入产出模型、动态预测决策法、数学规划法、人工网络神经系统等,这些方法无不与数学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大多数环境保护工作者而言,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能力,是他们科学地采集分析环境数据,揭示数据隐含的规律,进行预测、优化决策所必需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复杂的数学分析问题越来越多,这对环保工作者环境数学分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与环境数学分析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特别是环境规划中的预测、优化、决策部分,需要用到环境数学分析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应当利用环境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的优勢,结合实例提高他们的环境数学分析能力,要让他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目前一些教材或专著介绍的技术方法很多,由于篇幅、内容的限制,要么缺乏相关求解的方法介绍,要么只有模型求解的数值方法和解析方法,甚至只有模型框架,对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说缺乏完全理解这些方法的数学基础,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时间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层次分析、灰色系统预测、环境模糊聚类、模糊综合评判等,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规划数学模型的掌握。由于大部分系统模型属于技术与方法支持一章,如果放在一起灌输给学生,可能不利于他们对这些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的掌握,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可以把这些模型放在其他章节后面,作为案例来讲授,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可以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理论讲授带到他们更感兴趣的案例应用中来。

三、适当开设实验,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技术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要求,为了适应区域环境符合系统时变、高阶、复杂的特点,现代系统工程方法、计算机技术、“3S”技术逐渐在现代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定量计算的要求增高,计算难度增大,数据量增多,采用传统的数学计算已经不能满足科学计算和绘图的需要。因此,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在环境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借此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或者用于毕业设计、数学建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的上机实验或者计算机操作演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预测、优化、决策中,比如前面提到的相关数学模型,相应的计算已经可以通过DPS软件进行计算,对于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学Matlab软件来实现模拟、预测和优化。另外,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支持中,环境仿真系统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系统动力学软件如Vensim,也是学生应当学习和了解的软件。

环境规划图件在任何一个实际的规划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Auto CAD和Photoshop软件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随着“3S”技术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利用Erdas和Arc GIS软件对规划区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绘制专题图。

通过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熟悉掌握软件的使用,巩固环境数学分析能力,掌握绘图技能,突出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注重案例教学,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強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证精神,培养学生发现、提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一些案例教学实践表明,经典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环境规划与管理也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与以后部分学生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注重案例教学,并与毕业论文设计结合,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

案例教学的内容可以将现有的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也可以来自于多年来学生毕业设计中较为优秀的成果。在环境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可以从城市的定量考核入手,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相关数据来对一个城市进行量化打分;环境规划的案例分析较多,可以先从单个要素的规划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某一要素规划的内容、步骤及编制要点,再从区域整体规划的角度指导学生,以便进行毕业设计,从而培养他们进行环境规划的实际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及收集数据的能力,教师从资料收集的途径、方法及数据的处理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确规划目标,拟定规划方案,最后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报告或者论文的撰写。比如,告诉同学们,他们可以从环境年鉴中收集数据,可以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等相关网站收集相应信息和资料。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且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新的理论观点不断被提出,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不断得到应用。一些有益的方法总结如下:(1)把握人才培养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通过环境规划中数学模型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应用数学的分析能力;(3)适当开设课程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教学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上是四川农业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和小结,由于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涉及领域广泛及作者的水平有限,希望得到广大专家、老师的赐教与帮助,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肖新,段晶晶,徐均.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3).

[2]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周震峰,马东,陈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教学改革与实

践[C]//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建设研

讨会,南京:2009.

[4]张勇,赵雯.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加强案例教学的实

教学管理数据仓库模型设计 篇12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校在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知识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建立合理、有效运行的数据模型在教学管理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进行数据分析和联机分析处理的重要平台,数据仓库之父William.H.Inmon在1993年所写的论著《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中将数据仓库定义为:“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性数据的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层的决策过程。”

2 教学管理据仓库模型的建立

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简称OLAP)的概念是由E.F.Codd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当时,他认为联机事务处理(OLTP)已不能满足终端用户对数据库的分析式查询需求,因此提出了多维数据库和多维分析的概念,即O L A P,并将O L A P定义为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技术。OLAP将分析结果存储在信息库中,便于决策者通过对比多种分析结果作出更好的决策。基于数据仓库的教学管理数据仓库设计步骤如下:

2.1 数据仓库模块

根据决策主题设计数据仓库结构。本例采用星型模式设计其数据模型,在设计过程中保证了数据仓库的规范化和体系各元素的必要联系。

2.2 数据抽取模块

该模块是根据元数据库中的主题表定义、数据源定义、数据抽取及分类和聚类规则定义对异地异构数据源进行清理、转换,并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装载到数据仓库的目标库中。加工数据的目的是保证目标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

2.3 数据维护模块

该模块分为目标数据维护和元数据维护两方面。目标数据维护是指根据元数据库所定义的更新频率、更新数据项等更新计划任务来刷新数据仓库。元数据是数据仓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数据的质量决定整个数据仓库的质量。基于上述的数据仓库建立过程,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管理数据仓库模型。

3 建立数据环境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3.1 数据抽取

并不是源数据库的所有细节数据对于数据仓库的主题域都是有用的,必须根据已确定的主题的需要,从原有操作型数据库中抽取相关的数据到数据仓库。本次设计数据仓库的主题有两个:根据已有的数据对学生的统考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英语)成绩进行分析;根据教学量化分析老师的教学效果。使用的数据有青果教务软件数据库中的数据,也有教务部门提供的考核教师的EXCEL表数据,还有北京典成公司发来的ACCESS格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成绩,这些部门提供的原始信息中有一些信息是本系统所不关心的,所以从中抽取有用数据,可以减少大量数据存储给系统带来的压力。

3.2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主要考虑的是一个或多个异构的数据源的数据不一致性,本课题研究的数据源有SQLSERVER数据库、Access数据库、EXCEL表,必须将多个相关的表的字段名、类型、宽度进行转换,使它们保持一致,如每个维表与事实表关联的维度的名字、类型、宽度须保持一致。

3.3 数据清洗

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的基础,所以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传统的数据库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数据清晰的任务就是对数据进行检查,使得它们尽可能无差错。

3.4 数据装载

这个步骤将各种数据装载到数据库,本例选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00,采用S QL SERVER提供的DTS(数据转换服务)工具,可以实现异构数据源之间的转换。

4 应用实例

在设计我校教学管理数据仓库系统的过程中,该模型得到了应用。在详细分析教学管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具体的管理需求,设计了如图2的我校教学管理数据仓库模型。

5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教学管理数据量将日益增长。因而迫切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数据库模型。本模型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管理数据,为解决教学决策提供了基础和技术支撑。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展开与深入,大量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人们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知识,并将获取的知识广泛用于各行各业。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次设计在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管理数据仓库,能为教务管理部门对教学中的成绩等分析提供依据。

关键词:数据仓库,OLAP,MDX,教务管理

参考文献

[1]W.H.Inmon.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NewYork:JohnWiley&Sons.1996.

[2]王珊等.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科学出版社.1999.

[3]MichaelCorey等.SQLS erver7Data Warehousing.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上一篇:囊袋感染下一篇:人力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