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学(精选11篇)
网络环境下教学 篇1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 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只能关注少数人的写作发展, 难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差异性问题。如何才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 扭转高中作文教学的滞后性?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尝试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作文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语文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索然寡味, 再加之教具的单一,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减, 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网络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使写作变成了一件趣事, 而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网络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关注社会, 热爱生活, 使高中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作文的热情与积极性。如笔者每次布置作文时, 先利用BBS提前在网上征集文题,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去出文题, 然后进行讨论。老师在看了论坛上的主题帖以后, 在下面跟帖做一些补充或提示, 每个学生就可以在网上创作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的主人, 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创作。同时, 每位学生利用BBS互动交流, 解疑释惑, 积极思考作文题, 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题材与激情, 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 在讨论中既凸现了学生的个性, 又能充分体现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互助之风。这些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 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
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然而, 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学习紧张, 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 经历简单, 生活单调, 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资源储备的瓶颈。而网络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它包罗万象, 蕴涵无穷, 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 成为完成作文资源储备的捷径。学生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查阅、下载、引用, 而且来得快捷迅速, 点击一下, 马上就到, 可供参考、比较、选择、借鉴。在作文选材上可以打破制约因素, 任意选用自己写作所需的材料。
如在学习完《项链》后,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话题“我所了解的莫泊桑”。同学们立即分工协作, 有的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去检索, 有的在互联网上搜查。经过一番网上漫游之后, 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素材, 根据作文要求选择、思考相应内容并结合自己独特感受写成文档, 再上传至专门为此开设的BBS主题下, 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写作任务。由此可见, 正是网络快捷地提供了这样生动、丰富的资源, 才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 开阔了视野、熏陶了情感, 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 形成了师生互动的多元化评价。
传统作文讲评课往往是教师选定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 在课堂上宣读, 然后组织学生评说。这样的讲评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最喜欢的作文指导方式是学生间的讨论交流。网络课堂作文可以促进交流, 利用网上论坛、E-mail等多种形式, 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既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向教师提出问题, 得到教师的亲自指导和讲解。完成习作后, 学生可以在主页上设“作者小语”栏目, 进行自我评价, 还可以通过校园BBS论坛让他人对作品进行中肯的评价, 形成了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例如笔者在对一次以“气”为话题的作文进行讲评时, 先在自己的播客里建立作文讲评栏目——话题作文“气”点评, 然后要求学生以实名登录论坛, 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论坛里的相应位置。于是在作文讲评课上, 学生只要打开网页, 就能浏览到全班同学的作文,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学作文精读品评, 或与小组内同学共同讨论, 提出批改意见, 将批改评语以回复帖子的形式送到网上。笔者也和学生一起浏览作文内容, 阅读后撰写点评回帖发表自己的意见, 和学生平等地及时进行交流, 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 实现了学生作文的“远程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使教与学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回到家里学生还可以上网来进行写作训练, 拓展了作文教学时空,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作文的“远程教育”。如高三时笔者在自己的播客上特设模块“高考作文自助餐”系列作文训练。每周在自己的播客论坛里布置一个论题, 主要是针对当年高考的阶段性作文训练。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在家或学校先建主题帖。要求学生拟好“主题帖”的题目, 主要是想利用发表主题帖来训练作文题目, 提高学生的拟题技巧, 因为“题好文一半”。这样一来, 学生的发贴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作文题目。在语文论坛里, 随着校内校外的作文训练, 生生互动有了明显的进步, 回帖质量逐步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此外, 我还要求学生每周上网至少下载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 并写上自己的评语。这样读与写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帮助。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 但是, 它并不能使作文教学尽善尽美, 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作文学生写作语言的不规范;网络世界的良莠不齐, 容易误导学生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网上作文训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须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认真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跟据自己的校情和学情, 积极探求网络环境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
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教学 篇2
2.提供资源、自主学习、分层施教。在试验的过程中,分层指导除了体现在目标上分层、学生上分层、练习上分层外,更注重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来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则利用网络功能对学生进行监控,多屏查看,当学生需要帮助或个别指导时,则利用语音教学或电子板进行分层指导,进行点拨和遥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完成学习任务。
3.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分层提高。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资源网上提示的研究方案自行进行探究活动,使有不同特长和不同爱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3
一、全面认识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产生的教学活动。与一般教学活动相比, 网络教学最明显的特征是教学资源对教学信息的承载作用。网络教学形式可以是班级课堂授课形式, 也可以是开放的网络教学形式。
由于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 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都依赖于网络, 教师是网络教学的策划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 否则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属性, 要求对网络教学活动结果与教育价值需求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判断。理想的网络教学要遵循网络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 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关于网络教学的认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网络教学具有绝对优势, 可以代替一切教学形式;有人认为网络教学费时费力, 敬而远之, 抵制或否定网络教学。事实上, 任何技术都有其两面性:当技术被合理利用时, 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当技术被误解或错误利用时, 其价值则难以发挥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对于网络教学, 其发展趋势不可逆, 只有挖掘其积极的价值体现, 合理地规避其消极应用, 适时、适度地利用网络技术, 有效地实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辅导等环节, 处理好备、教、学的关系, 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实效性。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拉姆曾指出:“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 功能是一样的,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 选择媒体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并在方便学生和教师两者之间做到合情合理的均衡。网络教学中, 并非所使用的网络多媒体技术越多越先进, 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越好, 效率就越高。如果使用简单媒体就能表达的内容, 反而偏要用复杂的技术来实现, 这必然导致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造成教学效益的下降。
二、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从广义上讲, 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 而且还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网络教学策略包含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指导学习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含义。
1. 教学准备的策略——有效备课
确定教学目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要增加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不局限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如果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情况下,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网络教学环节, 设置部分学生自学的目标。
分析教学对象:网络教学的对象主要以班级和选课学生为主。分析教学对象就是分析他们的年龄特征、起点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基础。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内部前提条件, 对新的学习起更大的决定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测验、平时作业批改和提问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选择教学材料:网络教学中的教学材料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资源, 既包括一般多媒体课件资源, 也包括网络课程开发的资源, 还包括传统教学的其他资源。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地方教育资源网的建设完成, 教学材料的选择显得更为容易和方便, 网络教学的备课环节也更加有效了。
有些教师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花在素材制作上, 忽略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要求这些最基本的备课内容, 只是把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当做备课的全过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 同时也是体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制作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 只能辅助备课, 而不能替代备课。
2. 教学行为的策略——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根据实施情况的不同, 网络教学过程分为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网络自学为主两种形式。从实践来看, 传统基于课堂的教学过程常常采用被动程度比较高、以集体为组织的同步讲授型教学模式, 而以网络自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更侧重于由以集体为主向以个人为主变化, 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变化的, 活动模式以异步讲授、小组方式 (同步讨论型、异步讨论型和协作型) 和个人形式 (自学辅导型、掌握学习型、案例学习型、问题教学型和探索学习型) 相结合来进行。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网络学习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 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方法, 明确网络学习目标, 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 让学生自拟学习计划, 发展个性。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可以很好地树立学习信心, 增强学习动机,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作业,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 教学辅导的策略——有效的开放教学指导
传统教学中, 课后辅导是教学延伸和教学优化的催化剂, 是解决学生难点的有效途径。同样, 网络教学中指导学习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过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由教师发起讨论, 也可以有学生“风暴式”发言。网络教学的指导可以通过E-m a i l、B B S等方式实现。网络教学的指导内容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内容, 可以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 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 教学评价的策略——有效评价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借助网络所具有的资源共享、实时处理、存储记忆等功能, 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诊断性评价: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 对教学背景及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通常, 将需要测评的内容设计制作成一些可定量分析的选择题, 学生选择后, 再由网络实时分析统计。这样既使学生能了解各自的能力水平和需要提前复习或预习的知识, 也可以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实施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还为学生后一阶段的总结性评价提供参照。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的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获得教学反馈, 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 主要通过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表现、出勤、书面作业等, 并辅助课后网络环境中的自测、电子作业、网络登录情况等进行数据统计。以网络自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电子学档。
总结性评价:网络环境下的总结性评价要改革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 逐步实现网络电子化考试。网络考试可以从试题库中随机产生试卷,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考试。总结性评价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综合性依据, 但不能作为决定性依据。总结性评价应和诊断性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以上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评价可以由教师自评, 也可以由学校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测评。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含运用网络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和指导的能力, 制定网络教学行为策略的能力 (对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开发能力等等。
摘要: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利用网络技术, 有效地实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辅导等环节, 处理好备、教、学的关系, 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2]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0, 11.
[3]Merill M, Li S, Jones M.Second gener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ID2)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0, 30 (2) .
[4]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美术的教学 篇4
摘要:电脑的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涵,提高了美术教学效率,增强了美术教学效果,赋予了美术教学的时代感和现代感,开创了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网络环境 美术教学 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Internet的不断完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网络化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方向,趋势和未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既是一个大变革,又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实践的尝试,我们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儿童现代素质的发展等方面都改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出了“采集·交流·想象·评价”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教学互动模式,使用方便,教学灵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技法教学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网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美术传统的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还未走进教育教学领域之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美术课都是采用“讲授示范、临摹练习”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基本成了被动接受和“依照型”技能训练的工具,其独立性、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甚至遭到扼杀。
网络美术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的特点。美术课利用网络教学就是美术学科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即在美术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环境,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美术学习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美术教学。它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的单一作画方法、欣赏过程、欣赏方式,设计制作等,可以充实美术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改变学生偏重于接受、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师生互动、优化教学和综合课程的整合,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缺乏一种主动思考的状态,难以激发每一个学生求知的潜能和欲望。电脑的网络化和交互性,为儿童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式的教学环境。在多媒体电脑网络环境中教学,教师可将教师机的屏幕转播给全班,进行演示操作、示范指导;教师可监看、控制每位学生的屏幕,进行个别辅导,每位儿童的屏幕可分别转播给全班,进行作业交流和点评;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电子举手,及时得到帮助,人机交互的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的学习环境。同时,网络媒体信息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完全可按照自己的需要主动安排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向资料库、知识数据库学习,搜寻合理的解释。学生接受知识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这种新的学习模式结束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使教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习的主动权回到了学生手里,实现了创新、发展、开放自主的教学。
二.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发展,可供教师选择的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使用也越来也方便,以环节化和协作化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必将通过技术信息手段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脑的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随身资源库,将美术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优化设计、开发管理、评价过程”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互动环节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美术是视觉形象。许多“美术语言”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受,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美术教学必须提供直接的视觉观察,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审美体验。所以,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演示学生才能清楚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是听讲解所得不到的。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色彩、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集合于一体,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优化了教学过程。计算机辅助教育更形象,更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新入学的儿童充满了新鲜感和陌生感,孩子们要用自己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去认识这个环境。在认识和体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寻找和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而多媒体美术教学活动能以形象、直观、活泼、自由、美好等独特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CAI软件的应用,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选择、实践完成许多寓教于乐的练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手动脑,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
三.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参与性、互动性。研究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来开展学习,强调学习的亲身经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活动中自主选择问题进行探索、体验和感受,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网络的操作使教师掌握了教学的主导权,提供了层次化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过程的统一。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同步广播演示多媒体教学内容;管理和封锁学生机的键盘,统一学生机屏幕的信息,让学生集中精神注意老师的讲课,及时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的监控,在学生不被注意的情况下,反馈学生机屏幕作业操作情况,了解学生对课业内容的掌握;通过网络把教师的指导信息反馈在学生机的屏幕上,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操作;在老师允许情况下,学生查阅和运行各种内容丰富、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软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拓展自己的智慧,提高了教学效益。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5
关键词:网络资源;网络环境;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57-02
网络环境的形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得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也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不仅为作文教学提供大量素材,也给作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
一、网络资源——作文素材哪里找
习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话可说”。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是困扰教师作文教学的“头疼”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资源作为作文素材,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作文教学的网络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基础教育网站;各大搜索引擎;博客。
第一,很多基础教育网站的“语文频道”都有“作文园地”栏目;“作文征答”解答学生作文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一些网络资源还展示学生习作、考试作文等,针对性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作文。此外,网络资源还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文体进行了分类讲解和片段练习,每种文体又分成若干个单项进行训练,让学生逐一练笔,掌握其写作技巧。可以说,网上作文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第二,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利用Google、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为自己寻找资料,这本身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此外,博客作为一个新的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博客里所谓的“圈子”具有衍伸功能,使得很多的资源由不可及变为可及。
二、网络环境——作文教学怎么改
网络环境的交互性,给作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还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使作文教学的改革成为可能。
1.网络环境下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作为写作学习主体的地位无法体现,不少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甚至厌弃写作。但是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长期自觉地生活积累,它是一门“自主式”和“体验式”教学。
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呢?何为“自主写作”?自主写作指的是,如果学生本人对写作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写作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写作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写作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写作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并能够对写作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写作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写作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调节,其写作就是被动的、不自主的。对学生来讲,写作必须以自身的内在写作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要“想学”。而网络的开放性、可及性、生动性为这个前提的具备提供了可能。
网络环境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空间。网络资源对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开放的,不加以时间上和来访者身份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自主地选择网站资源来进行学习,按需索取,一改传统课堂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相对封闭的教学形式。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下,却不容易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两种作文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资料匮乏和学习途径的封闭和单一。没有网络之前,学生学习写作文,都必须有作文书,而作文书的内容显然是有限的,书中观点也十分容易落伍。而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利用Google、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为自己寻找资料,此外,博客作为一个新的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并且通过博客“圈子”的衍伸功能,学生可得到更多的资源。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更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类似以课题为载体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作用仅在于通过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师的心理也更为开放,摆脱了原来的为学生写不出东西来而“恨铁不成钢”的状态。以议论文的作文教学为例,网络环境下的议论文教学简直称得上是微型“论文创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可以从众多备选题目中自行选择一个,并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原因解释,然后提出自己拟定的写作流程,介绍自己的资料来源,并通过网络跟教师、同学展开互动。而大学的论文创作也不过是这样一个流程:了解学习目标——了解研究的一般流程——提出问题或形成课题——提出研究方案——讨论或可行性论证与答辩——具体实施研究方案——研究完成,形成结果——讨论——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的作用在于积极思考,积极研究,而网络环境使得以上所有环节都变得更为开放和更为生动。而无论是知识的感知、理解,还是巩固、应用,都是在思考活动中完成的,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写作、自主学习。
2.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交互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接下来的作文的评改完全交给教师。而如果学生的习作较差,教师读起来颇感“难受”。并且教师的评改只有修改建议和分数,而学生并不去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重新修改,从而缺少了将文章进行再提高的环节。这就形成了“学生艰难交差,教师自讨苦吃”的“双痛苦”局面。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作文学习与教师的活动彼此分开,难以展开有效的互动。
网络环境可以创设合理的对话“情境”,为学生与伙伴、教师、专家乃至与社会实现交互对话创造充分的民主自由的空间。作文的互评互改,与教师、专家的零距离接触,各类论坛的活跃气氛,电子邮件的相互往来,都体现着网络的交互性特点。网络除了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之外,它还代表着一种观念,即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便捷、快速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在这一学习网络里,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他与网上的其他兴趣相近者通过网络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共同寻找、开发和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与传统的学习小组相比,网络上的学习小组成员更广,没有年龄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学习中,每位学习者既可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学习者的教师。每位学习者都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求索者,又可以是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这充分实现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在大范围的交互中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从而突破了写作中语言的表达关,使学生达到了“有话善说”的目的。这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网络环境为作文教学提供大量素材,解决了素材哪里找的问题,寻找到了作文的源头活水;另外,网络也给作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真正把被动的写作文转变为一种自主、能动、交互的“体验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篇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极具挑战的奋斗目标。201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的地位不容置疑,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阅读与写作两方面。
语文课程是门古老的学科, 但长期以来却成了民众对教育口诛笔伐的主要对象: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批评我国语文学习“少、差、慢、费”;上世纪80年代标准化引进后, 对语文考试批评是“刁、钻、怪”;上世纪90年代末批评“误尽苍生是语文”[1]。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的方式已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环境下, 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国家对“三通两平台”的大力建设直接促进了我国现代教育方式的变革。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人们开始探索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催生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的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资源优势来优化、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兴的教学尝试,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阅读内容、阅读进程,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它区别于网络阅读那种无目的的浏览, 学生在阅读目标和学习进程的提示下, 利用阅读材料和相关资源开展阅读, 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答疑者。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方面, 这些特点都是网络特有的性质。
1 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1.1 开放的网络空间使教与学超越了学校围墙, 使教学课堂得以延伸
传统语文教学活动集中于固定的场所、时间, 教学内容以特定教材或教参为主, 教学形式多为教师对课本中例文的分析和讲解, 注重字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等的积累。在特定的课时安排下, 学生多以识记、背诵等方法来学习语文, 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表现较为机械, 很难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很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仅停留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层面, 在教学时对文章进行意义“肢解”, 意在带领学生完成习题答案的查询, 甚至有些教师总结出某几类文章的解题套路, 要求学生牢记, 碰到类似题目时进行套用即可,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考试,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教学思路, 但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长远目标来看, 这是一种目光短浅、不负责任的做法。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超越了教学课堂,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 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接受教师的单一传递。课堂上由于时间或其它原因 (如有的学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教师请教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 未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在网上与教师进行探讨或自己上网搜索, 这样既能得到较为详尽的解答,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教师也可以借鉴网络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来设计教学。
1.2 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仅课文和课外读本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 网上有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满足学生的个性阅读, 有效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另外网络资源形式多样, 包括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类型, 对学生形成了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不仅停留在文字上, 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声音等来辅助文本理解。丰富的文学作品, 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优秀的名著影视作品让学生对原著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丰富了情感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 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1.3 强大的网络交互功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网络空间拥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友好的界面, 师生间、生生间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随着互联网的更新发展, Web 2.0技术使网络平台互动得到进一步扩展, 学生可通过论坛、实时聊天工具、blog、网络日志、邮件等形式与老师、专家、同学随时交流, 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论。在网络空间里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 可以自由表达观点, 这样的活动, 往往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更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2]
2 网络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
虽然网络环境具有看似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唯技术是从, 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 有些教师为了应用网络, 人为地调整教学内容, 以便符合利用网络的条件, 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做法违背了语文课程宗旨, 颠倒了网络与语文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现实教学中技术和网络误用、滥用、低效使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例如, 过度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剥夺了学生进行阅读想象 (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的权利, 忽视文本鉴赏过程中的“多义性”及思维“个性化”特点, 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还有一些所谓的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阅读、基于问题解决或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 信息的搜集、粘贴和整理成为重点, 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却被边缘化;更有一些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公开课或范课, 从教师个人魅力的展台转变成了网络技术的秀台, 大量震撼人心的图片、视音频, 丰富的文本阅读材料, 学生基于BBS的全员热情讨论, 整堂课轰轰烈烈、形式多样、动人心弦, 但在这貌似丰富的信息量和广泛的参与度背后, 学生到底阅读了什么, 又有多少是自己的独特感悟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或人云亦云?[3]长此下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全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抓不放”或“一放了之”
教学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 要么“紧抓不放”, 要么“一放了之”。
有的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 抱着旧观念不放,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时依然注重对阅读材料的精细讲解,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放心, 把传统课堂“搬到”机房, 或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过多干预, 学生时刻保持紧张状态, 使得学生思维发散受到限制。
教学管理是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 在这种情形中, 教学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一线, 许多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尝试, 创造出网络环境下“超文本整合”阅读教学、“问题指导式”阅读教学、“互动拓展式”阅读教学和“专题拓展式”阅读教学等教学模式。[4]无论哪种教学模式, 都是以学生自学、协作学习为主,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监控能够及时调整学生在自学中的散漫、不专心的状态, 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如网上冲浪、自由聊天等活动) 的学生“揪回来”。
同时, 自主学习也需要还学生一定的自由, 教师不能一味地以传统课堂教学的要求来要求学生, 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让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支架法等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另外, 语文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必须的时间和空间, 以促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5]
与“紧抓不放”相对, 有的教师认为自学即让学生在教师不参与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故将学生领到网络教室后就放任自流, 让学生处于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可以想象, 在这种状况下, 对于自控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 阅读学习无从谈起,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也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 对于“开小差”漫无目的浏览网页的学生要及时提醒。
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时刻把控好“收”与“放”的时机和度, 做到有张有弛。
2.3 学生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的能力易被忽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易只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的能力。
面对海量的、多元的网络资源, 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能力是适应信息时代的一项基本能力。很多学生对网上资料的处理仅停留在对文本进行复制、粘贴, 缺乏对信息有效处理的能力, 这样形成的知识是零散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与文本文字进行对话, 获取文章意义。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要对教学材料进行精挑细选外, 还必须传授学生信息处理及知识管理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信息搜寻、加工、处理和利用, 防止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值得注意的是, 为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网上浏览, 构建学校局域网主题学习网站很有必要, 设计网站时明了的信息导航、学习提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学活动。
2.4 网络下的阅读教学陷入浅层阅读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功能的健全, 信息更新速度加快, 数字阅读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 这是一种快餐式阅读, 同时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对阅读者来说是有压力的, 在这种压力下人们很容易对信息进行浅层阅读, 对内容的思考也是浅层次的。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若不加以引导, 很容易让课堂变成文本浏览课, 因此,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在进行网络教学前, 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 学习活动层层深入, 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引导学习进行深层阅读和思考, 深刻体会和感悟文章内涵。
3 对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3.1 摸清语文教学规律, 正确处理网络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无论是言语知识教学、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 都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口头和思想表达能力为目的, 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启迪, 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启发。语文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诵读、感悟、积累和广泛的课内外读写应是语文学习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
网络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非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在于用的人。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切技术手段都只是辅助工具, 是为教学设计服务的。教师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 须找准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点, 学会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要利用网络环境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数字学习平台, 切忌在技术工具面前忘了教学的本质, 违背语文教学规律, 被工具“奴役”, 对技术产生过多的依赖。
3.2 利用网络监控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是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督促者, 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可替代。为了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广播功能来提醒学习目标或布置学习任务, 防止学生因不知学习目标而漫无目的地浏览, 利用网络监控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跟踪, 适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及时提醒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生, 这样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
3.3 重新审视网络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问题
网络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叠加。网络既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被应用在教学中, 对工具的使用也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的一部分。从目标上说, 语文网络教学不仅要通过教学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还要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要把培养学生默读、略读、浏览的能力与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交流信息的能力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6]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己搜索、整合、加工、管理信息来训练学生的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能力。
3.4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设计主题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
教材中的例文都是经过精选加工、具备核心价值的典型文章, 其地位和价值不可小觑。张志公说“贫乏是语文教学的致命伤”, 但片面追求阅读资源的多样化易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浅尝辄止。精读是略读和泛读的基础, 在进行网络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根据教材, 搜集资源, 设计主题阅读教学, 让学生在了解主题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层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结语
网络教学只是众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 可以说学校、教师的工作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助于学习的工具、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最佳环境和条件,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教学的实质始终未变。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让学生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情感熏陶, 热爱祖国文化。技术不是目的,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只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处理好网络和教学的关系。在网络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排斥传统有效的教学手段, 只有注意加强教学手段的“融合”, 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也才能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7]
参考文献
[1]周剑清.背离与扭曲:十年高考语文之痛[J].教学与管理, 2011 (10) .
[2]谢启团.网络环境下的名籍阅读教学——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名著导读”教学建议[J].考试:教研版, 2007 (9) .
[3]袁华莉, 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7) .
[4]王宪功, 王平, 龚道敏.关于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对话[J].信息技术教育, 2005 (2) .
[5]候器.关于网络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6) .
[6]候器.语文与网络语文教学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课程与教学, 2007 (6) .
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的思考 篇7
一、立足民族性与多元性, 结合网络教学与音乐教学
对任何国家来说, 音乐教学始终立足于本国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教育作用与艺术作用的相互统一, 促使时代性与经典性保持统一,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互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 应当挖掘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唯有如此, 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 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 感染情感, 熏陶情感[1]。当然, 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认识到, 将网络环境作为教学平台, 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 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在学生对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后, 才会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其实就是要将现代化人类学与音乐文化价值观结合起来,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喜爱, 并认识到保护多元文化的紧迫性, 链接传统, 认识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形式, 继承人类文化, 对发展和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二、结合网路教学与音乐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能力
对学生而言, 综合能力的获得对其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能力来说,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 人的素质包括了知识与能力, 但是知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就教育理念发展历程而言, 从过去的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 直至现今的素质教育, 其实就已经在说明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研究分析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发现, 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主体, 同时重视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特长,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因此, 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 素质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就应当借助网络环境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启发学生随音乐展开想象,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如,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曲子之后, 就可以询问学生音乐意境?音乐的风格是什么?音色、力度以及速度是怎样在演唱中进行变化的?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来指导学生歌唱技巧, 并加强学生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歌曲演唱, 教师应当明白声乐作品演唱其实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但是任何一项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作背景, 离不开生活。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 为促使其能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 就可以运用网络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形态, 音乐文化等文字性的资料。另外, 在指导学生歌曲创作的时候, 针对信息化时代, 教师就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应当局限于学生学习, 还应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信息, 促使学生寻找到的信息联系。教师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 均可借助网络技术来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当然,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题目,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优美, 感受曲子在此过程中变化, 从而让学生完全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
三、网络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 借助网络环境, 还应当突出“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课堂教学实践有限,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这样就可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 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教学重视趣味性,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形式, 展现声乐教学的开放性, 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身心, 提高学生的音乐才能。实际上,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 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意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网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认识到网络技术具备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越性,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 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声乐作为教学构成部分, 在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 网络环境对其已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声乐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谭竺雯, 洪翠笙.基于网络环境的声乐教学探讨——以地方工科院校声乐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6) :233-234.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初探 篇8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 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且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会被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英语教学所替代。网络英语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 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化通信设施构成的全方位、多通道、交互式的教学信息处理与传播系统所进行的英语教学互动, 它是伴随着英语和网络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产生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英语教育和培训的市场化;另一个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网络英语教学代替传统英语教学是大势所趋, 它在许多方面都是传统英语教学不能相比的。
二、网络英语教学的优势
1.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和提问为主, 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强调教师的“教”, 轻视学生的“学”, 网络英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体性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 它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学”。师生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民主型, 这改变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使教师由“教学”转变为“导学”, 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 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伦理道德、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式、内容、时间以及地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创性,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 教师每一节课的板书和讲解要占去大部分时间, 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如今教师拥有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电子教案、优秀教学成果等教学资源的共享, 无疑大大扩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量。教学中, 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 携带挂图、实物等烦琐的教具, 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声、形、色、画相结合的电子课件,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 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课上所学的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热情, 使其由不爱学转变为爱学、想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求知欲望, 从而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 增强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
3. 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 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 还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因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答疑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学生有时会因为心理因素而羞于提问, 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也非常有限;而在网络英语教学中, 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通过BBS, E-mail和语音教室等媒介向教师提问,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或讨论的形式, 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由于师生讨论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 学生可以克服课堂教学中的胆怯心理, 积极与教师展开交流, 教师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反馈信息, 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还可以利用语音教室开办英语活动或英语论坛,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老师的辅导, 进而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就是在这种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中, 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抉择, 在英语教学中, 网络英语教学为传统英语教学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 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 更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21世纪中, 它必将在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革命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在语言交流上有着优势, 理应在思想上和技术上作好充分准备, 去迎接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摘要:网络教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 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便利和机会。本文主要从网络教学的趋势及优势两方面谈谈对网络英语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英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交流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模式与结构探讨[J].教育技术通讯, 2001 (4) .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利用 篇9
一、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网络教学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网络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新颖、多样化,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借助媒体手段,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浅显化,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以多种形式拓展知识面,了解最新技术成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辩能力,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方法论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强调的是设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为教学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或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函,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这种主张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相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这一理论,来整合的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夫论如何,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三、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效果
1、利用网络及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形式多样,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象,有了主动参与可能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人是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与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最用产生的,必须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月相观察一课,由于观察对象的特殊性,无法在课堂上完成,那么,借助网络资源无疑可以事半功倍,指导学生在国家天文台的网站上浏览,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视频资源,都一目了然。将原本为期一个月,每晚不间断的观察活动压缩为1到2课时,并且不用考虑天气效果的影响,教学效果比传统方法提高了数倍。
2、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有关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网络中的学习资源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解强得多。有关知识保持的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而自己既看到又听得到内容的50%,如果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再用讨论的方式表达出来则可以记住信息的70%。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则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的交互作用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达到对知识信息的巩固和保持。
3、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可以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既不是外部事物的简单呈现,也不是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展开,而是人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对外部事物进行的意义建构。他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即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意义情境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针对某一主题的不同人物进行分工协作,通过会话讨论各自完成任务的经过和所遇到的问题,使每个学习者的研究成果在学习集体中共享,已明确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主动搜索和分析材料、数据,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网络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重形式,不计效益
网络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从随堂课、教研可到汇报课、评优课、赛教课,如果不用到计算机,用不到网络,就谈不上好课。形式主义由此产生。教师们只要有人听课,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网络,而不考虑使用之后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2、重表现,不分主次
这里的表现是指利用网络资源的表现效果。有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喜欢直接利用而不进行再加工。然而,海量的网络资源不一定都能为教学服务,不一定能对学习起多大作用。教育还是要以人为本。
3、重结论,不明师生
运用现在的网络资源完全可以设计出一节不需要教师,学生就能自主学习的课。这主要归功于现在网络资源的海量信息和资源共享。然而,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是没有感情的机器,而学生是有情有义的人。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任何机器都不能替代的。由此可见,我们在运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时,切不可盲目乱用,追潮逐流,毕竟网络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应忽视的。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知识结构出发,既要重视网络资源的优势,又要主次分明。这样,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下转第15页冤
五、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实验,立足于未来发展
发展网络教学使信息谁会发展的结果。其本身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教育思想新,教改程度深,涉及面广;其改革是全方位的。网络教学要突破传统框架,通过创造网络学习环境,发展个别化学习,培养个性;着重点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信息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所考虑的重点不是教什么,而是怎样教。学生不是考虑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怎么学习,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今后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成为顾问、咨询者、管理者,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而在网络教学中只要以全新的教育观为指导,全方位改革教学思想和方法,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范文霈.论网络自主学习与网络课程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2003(3)76~78.
[2]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22~25.
[3]刘冬杰.基于Web的网络远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5(3)47~49.
[4]宣小平.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 篇10
【关键词】日语教学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05-02
当今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是综合化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像英语那样经过6~9年左右的学习,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进入大学之后才从零开始学习这门语言课程[1]。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日语教学由于课堂条件和教师教学观念的限制,造成日语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好。在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与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外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得到需要的资源与信息,即有静态的文字、图片资料,也有动态的音频、视频信息等[2]。因此,网络资源与技术应用于现代化日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通过对当前日语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怎样实现高效的日语教学,期望可以为日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当前日语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固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从根本上注重的是学习应对考試的能力,不同学习阶段都要面对相应的考试,教学目标都是以通过考试为主,但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却置于其次,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3]。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传授的是除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外主要的是通过考试的技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如此,学生的日语运用综合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这一现象导致的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语法、词汇、阅读等为主,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较少,学生学习之后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也很少,日语运用能力没哟得到提升,日语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 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受到教学目的的影响,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较为固化,以教师为中心,重点讲解语法和词汇知识,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对知识点加以熟悉和记忆,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大量的课堂练习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做题能力,但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却并不深入,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内容,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通过测试的效果。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应用方面综合能力更为欠缺,学生只是提高了“应试”技巧,而没有提高“应世”能力,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对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的认识也很少,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3.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主动参与,只是被动的接受者[4]。学生也养成了依靠教师的习惯,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扮演过领导者、主持者的角色,对语言学习的认识也仅限于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社会对综合性的语言人才的要求。
4.日语学习环境的缺乏
在我国,日语属于小语种,与英语相比,学习和运用日语的人都很少,使用日语进行交流,沟通的环境就更加缺乏,这就导致日语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另外,由于日语语言结构独有的特点,很多学生又有英语学习的基础,难免会用英语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日语的学习,造成先入为主的情况,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张不开口,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但是学生却呆若木鸡,无动于衷,没有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进度,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下降,阻碍了日语的学习。
二、网络环境对日语教学的影响
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下,日语教学方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5]。网络环境对日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现代化网络环境下,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更多的学习资源,资源种类即包括了原来传统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有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将以前枯燥的课本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影像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学习感官效果,加深学习的印象。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日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提高学生日语运用能力,通过日语原声电影的联系和日剧精彩桥段的模仿来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另外,学生和老师之间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MSN、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开辟日语学习第二课堂,有效增加学生日语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本人对所在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调研结果发现,日语专业的学生对日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有40%的学生都是由于喜欢日本动漫才选择日语专业的。对老师来说可以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的辅助,改变原来刻板、固有的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声音与文字的有效结合来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的日语教学建议
1.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老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教学模式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日语原声与场景。例如,老师在讲授一个特殊的句子或者短语、单词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社会资料,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记忆。这就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日语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另外,老师和学生在日语课程的学习方面可以互动,选取适合的网络资源进行安排,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下转28页)(上接5页)提高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网络资源与条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与内容,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影像、听说等资料给学生推荐,拓展学生现有的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重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日语电子报刊、网站、在线文库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条件弥补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
3.积极营造日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是日语学习必备的条件之一,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条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日语学习环境。第一,老師要明确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老师要学会使用网络资源,通过互动课程设计、教学场景安排、课外活动实现等创造“对话式”和“协作式”的日语学习场景,创造日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日语学习当中。第三,老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分析、整理归纳方法,并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最终掌握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传统的日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传统日语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日语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的出现则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网络环境下,可以帮助教师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与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自主学习方法,最终有效提高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将日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日语教学的最终价值。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可以为网络环境下日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建民.高级日语教学参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李迅.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4):356-357
[3]马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日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2
[4]边蒙良.运用多媒体优化日语教学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1(6):12-13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11
一、网络的资源库, 丰富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多年的实践探索, 使我从传统的命题作文中走出来, 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作文让我尝到了甜头。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 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 同时也把平时看到的优美词句输入资源库;另一方面,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身处网络环境中, 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没材料, 而是材料太多, 不知如何选择。因此, 从选题开始, 就可以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各项能力。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就安排了《珍稀动物扬子鳄》的网络作文, 编者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 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我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 保存在一个特定的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 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的信息;或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 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由学生自己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相比较来说, 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 学生的网络习作是各有千秋, 不仅版面新颖, 学生还配上合适的剪贴画, 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面体表达形式, 使写作成为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
二、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方便作文评改
哲人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试问:撬动整个学生习作水平的支点在哪里?众所周知,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 学生没有一定量的积累, 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表达方法, 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因此学生习作能力快速提高的“支点”在于习作评价。不过目前学生的习作评价低效、耗时, 如按现在每班学生五十人计算, 学生每写一篇习作, 教师大约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才能把学生的习作批阅完毕, 等发到学生的手中又不知何时, 习作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时效性。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 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 投影到大屏幕, 并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来显示不同段落、词句。学生围绕习作要求, 从字、词、句、标点等部分进行集体评议, 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 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也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 并能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 发现存在问题, 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这样的评改, 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 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作文畏难情绪,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利用网络的共享性, 促进作文交流
写作就是以文字为符号的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交流场, 让学生在这个“场”里以文为载体, 用心去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沟通见解的平台。
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论坛”, 学生在“论坛”上可以随意发表一个作文帖子, 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 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让他们感受到虽然远隔千里万里, 但是心与心可以通过文字在网络天地里互相碰撞。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 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此外还可以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 汇编自己以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 再配上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 加上家长或者老师写的序言,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些积极做法都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 让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网络环境下教学】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07-13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08-26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08-09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08-31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10-02
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探索10-15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05-13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08-18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论文10-01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