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2024-08-31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共12篇)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篇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的数字化学习, 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机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纽带, 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合作探究为主题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方式的出现和普及,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 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 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传播, 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 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全天候, 不间断, 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 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 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可以共享教学资源, 传递多媒体信息, 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刺激学生的感官,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大了信息接收量, 也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其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 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的需要, 开创了教学的新局面。

网络辅助教学提供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功能, 能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网络辅助教学还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发现问题和规律, 探索新的知识。

网络辅助教学能提供较好的师生交互和及时反馈平台, 有效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和个别化辅导,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 同级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劳动, 因而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则可以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要信息, 或者有特殊性的资料 (比如历次做错的题、觉得最有代表性的题、最有趣的题等) 归类保存, 以备在学习的后期方便地进行回顾复习。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本质上是学科课程与网络资源的整合,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 恰当地利用网络中的数学教学资源, 恰当地使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各种软件和平台, 是完成整合, 促成革新的必然途径。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 有利于突破难点。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评价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即时化的特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可以激活联想思维,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并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 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1.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 以及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2. 自主探索: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做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 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 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3. 网上协作: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 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得到多种解决途径, 从而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 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 “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4. 网上测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进行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 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 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手段。不过, 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 用它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 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具有的观念。

摘要:互联网使教育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 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有助于突破难点, 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数学,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篇2

1.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自制的《工业革命》课件(事先制成放在计算机上),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肖像和机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逊以及蒸汽机、火车机头、早期的汽船等,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有感性认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2. 确定目标与主题

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工业革命,就是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1)了解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成果。

(2)掌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试比较研究美、法、德国等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

(3)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搜集资料、自主探索

明确了本章节的学习要点,学生就可以对所要调研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探索)。

4. 网上协作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回到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交流。教师要考虑稍高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通过提问来引导组织学生的整个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阅读他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现有知识质疑,参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来完善自己,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开阔视野。

5. 网上小结

协作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结。 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后附有教师的评价和点评。

这种学习模式既有个人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研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分析:

1. 深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方面,根据学科内容的难点、重点,自主制作适合教学急需的课件、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库,以帮助学生的社会知识的建构。

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2. 教师角色的定位 。

网络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师不应是大量的历史信息的灌输者,而应靠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对学科的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的分散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历史网络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要熟悉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网络资源;网络环境;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57-02

网络环境的形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得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也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不仅为作文教学提供大量素材,也给作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

一、网络资源——作文素材哪里找

习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话可说”。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是困扰教师作文教学的“头疼”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资源作为作文素材,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作文教学的网络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基础教育网站;各大搜索引擎;博客。

第一,很多基础教育网站的“语文频道”都有“作文园地”栏目;“作文征答”解答学生作文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一些网络资源还展示学生习作、考试作文等,针对性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作文。此外,网络资源还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文体进行了分类讲解和片段练习,每种文体又分成若干个单项进行训练,让学生逐一练笔,掌握其写作技巧。可以说,网上作文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第二,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利用Google、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为自己寻找资料,这本身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此外,博客作为一个新的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博客里所谓的“圈子”具有衍伸功能,使得很多的资源由不可及变为可及。

二、网络环境——作文教学怎么改

网络环境的交互性,给作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还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使作文教学的改革成为可能。

1.网络环境下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作为写作学习主体的地位无法体现,不少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甚至厌弃写作。但是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长期自觉地生活积累,它是一门“自主式”和“体验式”教学。

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呢?何为“自主写作”?自主写作指的是,如果学生本人对写作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写作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写作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写作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写作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并能够对写作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写作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写作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调节,其写作就是被动的、不自主的。对学生来讲,写作必须以自身的内在写作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要“想学”。而网络的开放性、可及性、生动性为这个前提的具备提供了可能。

网络环境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空间。网络资源对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开放的,不加以时间上和来访者身份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自主地选择网站资源来进行学习,按需索取,一改传统课堂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相对封闭的教学形式。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下,却不容易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两种作文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资料匮乏和学习途径的封闭和单一。没有网络之前,学生学习写作文,都必须有作文书,而作文书的内容显然是有限的,书中观点也十分容易落伍。而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利用Google、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为自己寻找资料,此外,博客作为一个新的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并且通过博客“圈子”的衍伸功能,学生可得到更多的资源。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更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类似以课题为载体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作用仅在于通过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师的心理也更为开放,摆脱了原来的为学生写不出东西来而“恨铁不成钢”的状态。以议论文的作文教学为例,网络环境下的议论文教学简直称得上是微型“论文创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可以从众多备选题目中自行选择一个,并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原因解释,然后提出自己拟定的写作流程,介绍自己的资料来源,并通过网络跟教师、同学展开互动。而大学的论文创作也不过是这样一个流程:了解学习目标——了解研究的一般流程——提出问题或形成课题——提出研究方案——讨论或可行性论证与答辩——具体实施研究方案——研究完成,形成结果——讨论——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的作用在于积极思考,积极研究,而网络环境使得以上所有环节都变得更为开放和更为生动。而无论是知识的感知、理解,还是巩固、应用,都是在思考活动中完成的,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写作、自主学习。

2.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交互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接下来的作文的评改完全交给教师。而如果学生的习作较差,教师读起来颇感“难受”。并且教师的评改只有修改建议和分数,而学生并不去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重新修改,从而缺少了将文章进行再提高的环节。这就形成了“学生艰难交差,教师自讨苦吃”的“双痛苦”局面。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作文学习与教师的活动彼此分开,难以展开有效的互动。

网络环境可以创设合理的对话“情境”,为学生与伙伴、教师、专家乃至与社会实现交互对话创造充分的民主自由的空间。作文的互评互改,与教师、专家的零距离接触,各类论坛的活跃气氛,电子邮件的相互往来,都体现着网络的交互性特点。网络除了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之外,它还代表着一种观念,即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便捷、快速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在这一学习网络里,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他与网上的其他兴趣相近者通过网络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共同寻找、开发和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与传统的学习小组相比,网络上的学习小组成员更广,没有年龄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学习中,每位学习者既可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学习者的教师。每位学习者都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求索者,又可以是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这充分实现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在大范围的交互中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从而突破了写作中语言的表达关,使学生达到了“有话善说”的目的。这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网络环境为作文教学提供大量素材,解决了素材哪里找的问题,寻找到了作文的源头活水;另外,网络也给作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真正把被动的写作文转变为一种自主、能动、交互的“体验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 篇4

●构建网络环境下化学学习的资源平台

虽然, 互联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 给我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若让学生每次都置身于网络的信息海洋中, 首先, 琳琅满目的程序足以令其头昏眼花、无所适从、不得要领、浪费时间;其次, 各种信息的诱人外壳, 影响着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学生接触不良信息, 必然带来负面影响。另外, 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匮乏, 也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为了让师生从校园网上能获取信息资源,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统一, 我们利用网络环境, 积累素材资源, 收集整理, 构建了丰富多彩、分门别类的化学学习资源库 (包括教育软件、素材、教案、试题、课件、教育教学资料、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师综合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等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方面,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帮助教师越过制作课件的技术障碍, 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教学设计上;另一方面, 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活动, 采取实时讲座、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探索与协作解决问题的方式, 围绕课题, 通过局域网的开放式网络环境, 让学生多途径立体化地获取知识和主动性地建构知识。如《爱护水资源》一节的教学设计, 我们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完成了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讨论和意义建构, 着力培养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的不单是从纵横向认识和保护物质世界, 更重要的是获得多层次直接的心智体验、经验以及各种能力的挖掘与锻炼。

●促进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作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 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网络时代的教师教育科研应该有新的含义和新的教研手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和科研, 借助社会性软件 (BBS、WIKI、BLOG、QQ、E-mail等) 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在技术实践中反思, 在实际行动中研究, 在对话与合作中实现教育的创新与超越。例如, 博客 (Blog) 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 而且可以成为教师职业训练、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及校内校外沟通的工具等。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利用博客, 教师既可以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信息, 也可以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随手摘录到博客中。通过每天的资料整理与书写,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记录、研究, 在无形中改变自己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实践中, 当我们初步建立以博客为载体的教师主动合作学习和反思交流的组织机制, 博客便成了我们去读书、去获取、去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种自我积累的工具。在博客的过程中, 由于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考, 这种且行且思让我们收获的是丰富的信息, 最新的国内外学术动态, 以及越来越开放的个人观念, 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 在博客中感受自己日渐成长。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学习和教学中的成功应用, 给传统的教研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成了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需要教师在课堂和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教学组织。网络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历程等, 单凭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些不易观察或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等, 网络教学可大显身手。例如, 我们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 用托盘天平称量密闭于锥形瓶中白磷燃烧前后的总质量是否保持不变, 在网络教室里通过缩小摄像机焦距, 拉远镜头的方法, 使托盘天平完全呈现于各计算机屏幕, 把已装有白磷的密闭锥形瓶置于天平左侧托盘上, 调节天平平衡和摄像机镜头焦距, 引导学生观察锥形瓶中白磷的色、态和天平指针于平衡位置的“特写镜头”, 接着取下左盘上的锥形瓶, 引燃里面的白磷, 再迅速将锥形瓶置于左盘, 增大摄像机镜头焦距, 对锥形瓶中正在燃烧的白磷做一个“特写镜头”, 这时, 在屏幕上会看到密闭锥形瓶中燃烧的白磷冒出浓浓的白烟, 待白磷燃烧终止时, 再调节摄像机镜头于天平指针, 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天平指针仍处于平衡位置。这样, 既克服了用课件完善演示实验的弊端, 又使学生从多视角、多侧面真切地观察了实验过程, 加深了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而且在教师规范化操作下, 为学生亲自动手做下面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环境是对传统课堂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 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 网络可作为学生获取资源、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工具。在《环境保护》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们提出学习目标及相应的学习方式, 利用BBS、BLOG等手段, 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 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 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利用网络的化学教学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导演能力。初步的实践表明网络教学要保证其实效, 必须充分发挥本校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学习辅导等方面的作用, 在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以及课堂教学内外的扶持、灵活处理等方面下工夫。

●建立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是网络主题探究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且更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在以新课标为依据的教学改革中, 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应用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及网络化追踪管理, 能将分散的各学科对学生的评价整合在一起。由于干预的因素大大减少, 能体现对学生过程评价的公正性。操作中要将所收集的材料与评价的内容相结合, 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学生的体验, 进行评价结果的交流与分享。同时,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 注意它的适切性, 避免形成单调固定等问题。在具体实践中, 要将它与接受式学习结合起来贯穿应用于教学中, 真正落实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网络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化学教学内容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对于教师来说, 要大胆实践, 不断探索化学教学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鸿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2 (10)

[3]张启伟, 王桂仙.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7)

[4]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

[5]柏宏权.自我解释策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远程教育, 2005 (1)

[6]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篇5

大花崖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本文结合我校几何画板网络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化培训 教学设计

[正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而以往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集中授课的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忽视了培训的延续性,忽视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培训完就ok了,总感觉是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

所谓网络化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学生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论坛、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共享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校这次对教师的几何画板培训采用网络化的培训模式。而且我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具备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但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的搬家,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就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进行考试,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网络技术也仅仅是课本的代言人,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做出探讨。

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使被培训者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能将这种网络化培训模式推广开来,顺应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生活化的需要。其次,转变被培训者的培训观。

如何使学习者接受这一模式的培训?不仅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意识到如何去做,还要从态度和情感上积极投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首先声明与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同,新颖而且实用,并选择学生机房作为集中授课的地点,集中授课将重点解决:几何画板最基本的知识;如何在网上进行自主和交互学习。从集中授课逐步引导到网上学习的模式。可以将教案放在网上资源库,让学生预习,在论坛设计几个问题如对本次培训的看法,让学生来回答,慢慢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声明在几何画板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原来需要通过电话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利用论坛,逐步提升论坛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三、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于设计的目标符合数学、物理教师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很强。但是,怎样来创设教学的环境呢?

此次培训采用eclass(北京某公司的产品)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网上作业与测验。其中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共享资源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可以是文档、软件、网站的链接等)的上载,当然也包含教师推荐的一些资料。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定期布置学习任务,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

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项:

1、交互程度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网络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交互程度是学习效果评价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具体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帖子(发言)数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他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

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可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问题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评价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利用共享资源库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讨论区的发表情况以及在共享资源库上载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

以上三者的具体评价方式皆根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转为本人积分(用于激励本人,而非与他人比较)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学习者上载一完成的作业,评价的方式有:给评语(跟贴)、打星(记分)、推荐为精品、转为本人积分等。

5、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测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 数学 教学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种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思想。多媒体教育网络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推广,将改变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网络教学则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方便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怎样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怎样面对信息网络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数学教学等这些都应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而自从我校申报了保定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方式深化研究”后,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更是积极探索着当前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又切实可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

一、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学生本身就对网络好奇,喜欢上网,而网络环境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讲授函数及其图像这一章节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粉笔绘制,既不精确,又不能让学生清楚认识图像的形成过程,我们教师可在课下制作或利用网络资源中所提供的课件,则可只用短短几秒钟就可实现。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知识、自主探索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新课讲解、练习,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地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而如果是单纯由学生自主学习则易出现学生学习不易监控,教师指导困难等麻烦。在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下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料和信息,从而丰富了学生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自身情况,研究和建立既适合自己又较为科学、较为完善的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状况不断提高课内和课外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还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扩充某些知识和能力,扩大知识面。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来探索、发现函数的一些性质。“几何画板”这个软件也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将练习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或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别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数学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四、交流共享、合作探究

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还可以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样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收集到多方面的数学信息,实现思考、智慧的碰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范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而且还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协作活动的参与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协作性学习。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探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讨论中彼此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合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計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相比之下,它比较适合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合作学习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协作精神等品质。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方式不断进行针对特定任务的讨论。在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这一章节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自己归纳几种情况,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与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彼此之间互教互学。最后基本上每个小组都能得出正确结论。从后来的测试情况来看,学生这一章节掌握情况很好,收到了预期效果。

实践证明,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逐渐深人到中学教学领域,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能体现学科整合思想,不同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更接近生活的现实,将学以致用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响应了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的号召。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7

一、网络的资源库, 丰富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多年的实践探索, 使我从传统的命题作文中走出来, 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作文让我尝到了甜头。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 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 同时也把平时看到的优美词句输入资源库;另一方面,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身处网络环境中, 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没材料, 而是材料太多, 不知如何选择。因此, 从选题开始, 就可以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各项能力。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就安排了《珍稀动物扬子鳄》的网络作文, 编者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 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我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 保存在一个特定的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 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的信息;或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 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由学生自己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相比较来说, 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 学生的网络习作是各有千秋, 不仅版面新颖, 学生还配上合适的剪贴画, 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面体表达形式, 使写作成为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

二、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方便作文评改

哲人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试问:撬动整个学生习作水平的支点在哪里?众所周知,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 学生没有一定量的积累, 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表达方法, 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因此学生习作能力快速提高的“支点”在于习作评价。不过目前学生的习作评价低效、耗时, 如按现在每班学生五十人计算, 学生每写一篇习作, 教师大约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才能把学生的习作批阅完毕, 等发到学生的手中又不知何时, 习作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时效性。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 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 投影到大屏幕, 并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来显示不同段落、词句。学生围绕习作要求, 从字、词、句、标点等部分进行集体评议, 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 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也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 并能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 发现存在问题, 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这样的评改, 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 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作文畏难情绪,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利用网络的共享性, 促进作文交流

写作就是以文字为符号的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交流场, 让学生在这个“场”里以文为载体, 用心去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沟通见解的平台。

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论坛”, 学生在“论坛”上可以随意发表一个作文帖子, 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 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让他们感受到虽然远隔千里万里, 但是心与心可以通过文字在网络天地里互相碰撞。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 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此外还可以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 汇编自己以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 再配上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 加上家长或者老师写的序言,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些积极做法都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 让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篇8

●●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1. 资源丰富, 量大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英语教学资源, 它包含了新颖、广泛、生动、实用的英语素材, 能够带你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 让你教好英语或学好英语。

英语教学网站提供了听力、语法、写作等各项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参加讨论、语言即时测试、写作训练等手段进行学习。电子出版物是专门面向英语教学的在线电子杂志, 除了提供各个层次的阅读、写作、听力测试、综合测试和各种语言学习资料外, 还包括学术文章、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指导等, 学习者每天都能从网上学习到新的知识。打开著名的VOA、CNN、BBC等网站, 教师和学生就可在网上收看到最及时的新闻报导, 了解世界动态, 同时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提高了语言运用技能。另外互连网上还有大量的英语教学辅助软件, 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张扬个性

传统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 他们读的教材相同, 听的讲授相同, 参与的练习活动相同。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能为学生提供的个别帮助非常有限,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参加讨论或获得在线帮助, 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1.利用网络资源, 改变教育模式

网络化英语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核心思想。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如果只是贫乏的讲解, 机械地操练句型,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用于实际的交际,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在网上用英语聊天、看英语影视、英语电台节目等形式循序渐进的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英语语言环境, 通过访问一些英语学习网站来提高英语口语。例如, UC网站上提供了很多英语学习栏目。其中有专门学习语音语调的;有侧重于口语和听力培养的;还有每天在固定的时间, 请母语为英语的外教来网上跟网友交流, 旨在让英语学习者更多的了解外国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 这些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我曾经启发、引导学生上网与外教和网友交流, 这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英语的热情, 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在语音、语调上有所改进, 同时也必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 辅助英语阅读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集中在教室, 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作学生阅读训练, 其余时间则是阅读技巧讲解和答案解析。这种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 教师普遍感到效率低下, 学生则缺乏兴趣, 教学效果不佳。

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结合了阅读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加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使教学任务新颖活泼, 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材是网络辅助阅读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 素材内容不应脱离课堂孤立存在, 要贴近课堂内容, 成为教学内容的一环;选材安排上难度要逐渐增加, 使学生有胜任感, 激发学生自信心;阅读素材中要添加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漫画、动画、笑话、电影片断, 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们的网络辅助阅读教学平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空间使师生互动, 学生可以在网上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 教师及时对学生问题在网上答疑。

网络辅助英语教学, 由于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势,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资源等方面有很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英语教学中,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特性,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娄俊玲.《网络英语教学探讨》.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6)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篇9

1 正确理解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的探索。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就是其中一种教学尝试。它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现在,由于学生对多媒体以及网络的深刻认识使得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系统获取知识信息、转化信息和进行信息再加工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所有的知识信息都来源于生活,取自群体。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仅局限于老师和教材。学习孤立、单一,量小、面窄是其最大的缺点。这就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系统,特别是网络的应用,已形成了群体控制的学习模式。由于教育是在群体中进行的,而且,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进行的学习和通过传统班级进行的学习,其群体的组成己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过程就基本上是由学生控制。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更高的自由度。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网络向学习群体成员获取知识信息和帮助信息。在教高二选修课本内容时,让学生讨论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内容。然后,将讨论结果全部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到显示平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获取的是群体信息,并将之再加工成自己的知识信息。同时学生也可访问相关网站去获取类似的知识信息。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总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2 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原则

2.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

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主动地建构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合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2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

设计一系列语言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任务型教学途径常采用学生结对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集体讨论(discussion)等形式指导学生用英语去完成某项交际任务。

2.3 克拉申“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理论

学习和习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语法规则的过程;习得是一个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它的含义是:不论在任何场合下,学习者能够迅速地、流利地、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则进行交往。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学习者可在目的语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重点不应放在语法形式上。

3 运用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重点与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却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与延伸。

3.1 运用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重点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主要通过课堂的教与学来培养的,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重要条件。把网络资源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经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方法。

运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重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课本,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我们利用网络的同时,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也随之而来。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随时注意网络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 运用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方法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且向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面对网上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英语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网上遨游,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获取所需英语知识,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首先,教师本身应该对计算机有着彻底的了解,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充分的利用此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其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其次、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必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设施走进了课堂,丰富的资源材料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更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节约用水(save water)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学生对此话题随有话说,但也都是老生常谈。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提出新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口语、动画,文字与声像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且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真正发挥。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将学生领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运用网络优化组合信息,能够使间接为直接,变枯燥为有趣,减少甚至排除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亲切感,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迫切需要而不是精神负担,提供寓乐于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冠杰,马寅初.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别利亚耶夫.外语教学的心理基础[M].马涤尘,译.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3]David Nunan.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网络环境下的戏剧教学探究 篇10

一、引发兴趣, 拓宽视野

学生在学习戏剧时往往因为戏剧所涉及的内容离自己的时代和生活遥远, 难以对文本产生阅读欲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有声有色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 可以播放话剧《雷雨》或电影《雷雨》的片段给学生欣赏, 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 从而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使学生迅速走近作品, 让他们“整体感悟, 真实体验”。这种学习方式, 重感悟和体验, 能使学生得到身心的愉悦, 也体现了语文教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倡导了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再如, 网上关于本文作者的背景资料非常丰富, 各家对剧本内容的理解、观点也各不相同, 普通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教师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 将纷繁复杂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众多的资料面前迷失方向,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提供参考网址对学生的搜索筛选资料的行为进行导向性的约束。如:《雷雨》的多种阐释 (钱理群) :http://www.szjiayuan.net/jiayuan/bbs/bbs_view.asp?cpage=2&id=31731&bbs_id=2。

让学生查找资料写关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做到“知人论世”, 学生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 才可以更深入地感动于作品的情感之美, 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作品产生心向往之的心态。

二、改变形式, 展示个性

传统的戏剧课堂教学, 基本以教师串讲分析为主, 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效果不尽如人意;或者是分角色朗读, 提几个问题讨论;或者是排练课本剧, 虽形式活泼, 但耗时多, 而且让学生过多地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内涵。这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不过利用网络的优势, 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可以利用多样的形式, 拓展课堂容量,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为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 利用这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的目的。例如:我们选择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 并提出思考题: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看完电影后, 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 之后, 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 周对鲁是什么态度?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 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 体现在哪里?

讨论之后, 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 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 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地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 (其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这样能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个人情况。

三、及时检测, 反馈完善

网络不但为资料的呈现提供了优势, 同时也为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了传统教学所无法相比的迅速、快捷以及有针对性的优势。例如, 可以利用网络设置检测练习。

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依附于戏剧语言, 特别是人物的语言。那么, 我们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 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着重品一词, 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学生自主分析解答题目以后, 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控制学生电脑, 点击查看学生做答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同时还可以呈现出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 谁错谁对一目了然。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吸收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检测和反馈不但迅速而且有效,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新型作业, 创新合作

传统的作业呈现方式是学生为老师一人而做, 学生的作业交流也限于小范围, 甚至没有交流。然而网络却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及时迅速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加强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一些探究性作业。例如, 在“讨论质疑”方面, 可以提出拓展研究性的命题:《雷雨》的命名或者《雷雨》和《原野》比较。

对以上这些问题, 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同时复习巩固书本上提供的知识, 而所提问题是开放式的, 学生对“争议之处”尽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越独辟蹊径, 越要表扬和鼓励。提倡学生要有“质疑”的精神。同时开辟网上讨论, 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要求学生记录成果,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及时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全体同学的面前,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成果,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及时纠正自己的偏差或失误。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及时进行辅导, 这对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网络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是以多媒体电脑、校园网为基础,通过数据专线联结国际互联网为延伸的教学资源环境,这是社会发展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它不仅深刻地冲击着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地改变着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就越发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怎样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怎样面对信息网络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数学教学,这些问题都应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讲授型”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其基本程序是:学生只能被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发展。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当前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日益普及,尝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多媒体、网络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运用网络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人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小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正是在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因此感知和实际操作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教学的重要过程。”由此可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生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验

笔者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借助网络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笔者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上网自学

学会上网自学是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具备的条件,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自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辅导学生写好自学提纲。根据提纲在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笔者不再是通过观察一年的挂历让学生了解年月日,而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网上万年历查询1998年~2008年各年的日历,通过大量数字统计,学生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份的天数有28天或者29天,每隔四年二月份的天数变化一次。学生知道了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了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接着,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每四年会有一个闰年?”“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为什么小明今年已经九岁了,但只过了两次生日?”……学生通过分组上网,在多媒体的展示中,了解到了太阳历、公历的来历,知道了地球自转、公转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就能解答这些问题了。

又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安排学生上网调查人体身上的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的用处:到商店买袜子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2.让学生整理分析

学会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资料的共性和特点,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现身边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有力途径。网络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去开阔视野,去查询收集整理资料,是教师应重视的工作。笔者在执教“统计”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去收集调查各种统计数字,同学们上网收集调查了国内几大主要城市近几年阴霾天气情况,通过整理发现了阴霾天气近几年呈较快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后认为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和大量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并提出了多项防范措施;同学们还收集调查了中国山地、平原和高原分布情况,统计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盎然,抢着发言,提出的建议充满了想象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3.让学生研究猜想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猜想等研究手段是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探索性地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上传到学校网站中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尽管有些图片并不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中心对称图形,但是经过教师上课前的稍加整理,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投影就能很好引用了。学生看到自己采集到的信息资源被老师采用了,都感到很自豪。课堂上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请学生利用电脑的画图板来设计轴对称图形,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图案设计中。课后,学生们还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等,并把自己作品上传到网上博客区,老师、家长和同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并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可见合理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得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4.让学生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交流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性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让知识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基本立足点是教材知识,学生在学习了课堂知识后,如何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任务就要落实在课外作业上,因此课外作业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激起思维的波澜,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分析收集的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6.让学生总结汇报反思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沟通,加深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感情,能减轻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利于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总之,网络教学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规范,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我们要利用它的优势,更好地为教书育人服务。◆(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篇12

关键词:初中生物,网络环境,高效课堂

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发展潜力,要做到与时俱进,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更新教的观念和方法,采取新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传统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而网络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依据教学实践我谈谈网络环境下生物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中,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经过教师精心准备和制作的,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如:文本资料、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相关网站,键入关键词,瞬息之间就有来自不同网站提供的信息置于眼前,如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通过在网上下载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让学生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借此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在水中生活的?”引出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由于此实验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在课堂进行操作势必会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我对其鱼鳍逐步进行麻醉,然后拍成CD制成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对各种鱼鳍的作用一目了然,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如果还有需要,还可通过上网到虚拟科学馆、生物园、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将传统的课堂延伸到更为广大的网络课堂天地,使学生的学习与世界前沿及实践利用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随着网络这种开放的媒体得以提高,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

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兴趣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生物教材中大量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教学网络却能将文字、图片、录像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的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合作探究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三、提供虚拟空间,创设“真实”场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都离不开实验,同时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但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实验受到设备、场地、实验材料和实验隐藏的危险性等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完成,网络环境为我们生物实验提供了一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在探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中,运用多媒体视频录像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特写等方法处理镜头,则能真实艺术的再现心脏的四个腔室以及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

四、优化学习方式,高效获取知识

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课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信息量大,图像生动,能轻易地把大量冗长、枯燥的文字图像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动态化。如在探究《尿的形成和排出》中“肾脏是如何将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这部分内容,因其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以CAI软件展示肾单位、肾小管、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并以3D动画形式展示流经肾脏的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将血液中的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让学生对尿的形成一目了然,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

上一篇:高校师生红色文化艺术下一篇:技校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