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2024-09-17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通用12篇)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1

问题式学习, 其来自英文“Problem-basedLearning”的直译, 简称PBL。PBL课程是课程改革流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 其强调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信息社会的本质特点就是资源的大爆炸。网络介入教学领域后, 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的交互式学习效果, 能最大程度激发学习者的联想, 能够将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进行有机整合, 激发了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网络环境下的PBL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的时空限制, 将学习者、课程资源与学习过程的灵活性极大提高。随着网络学习环境走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 一个如何兼顾Internet教学优势的新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

一、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类型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 是将网络环境作为学习者获取知识与传送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 学习者进行PBL课程学习时并不是完全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此类PBL中,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给学习者获取解决相关问题的资料, 并进行网络内学习伙伴间的交流与讨论以及进行相关专家和老师的咨询。对于学习者的成绩评价依据可以是网页、书面报告或者口头报告, 也可以是实物的模型。第二种, 是完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这一类PBL课程所有的环节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的。其中, 开展PBL的教学平台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管理模块、使用者的界面模块、反馈模块、辅导工具模块、评价模块以及问题设计与编辑模块等。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PBL课程教学设计。

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原则

一般而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综合考虑四个设计要素, 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 这四个内容共同构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基于问题学习的环境创设, 强调基于教学资源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创建, 强调学习者的探索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强调对学习者学习反馈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基于这些特点, 并考虑PBL网络学习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学生学习主体化

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处处、刻刻围绕、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依据此设计原则, 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分析学习者的特征与学习需求;定位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体系;提供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成绩评价。对于这些内容, 设计上要充分考量不同学习参与者所具有的差异性。

2.环境资源一体化

网络环境与学习资源的一体化原则是PBL课程设计的关键性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手段变得越来越便利, 但是如何将网络与资源有机地统一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 突出的问题是,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 也出现了信息冗余与杂乱等负面问题, 时常给学习者带来无所适从的困惑。于是, 我们尝试进行信息资源的一体化, 将学习资源加以合理性配置与使用, 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自主式的探究性环境。

3.重视过程与能力

传统课程设计往往是非常教学的结果, 相反我们的PBL课程设计是以过程为主要考核的指标, 也就是教学注重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坚持这样的设计原则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 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能够有效地促使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一切都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未来发展, 甚至生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 在课程设计上必须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设计, 对教学过程动态效果加以凸显, 同时还要关注实施过程中有关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环节。

4.学习者的个性化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将学习作为生活形式的一种, 且不是枯燥与乏味的代名词, 其应该注重学习者个性化的培养。为此, 本文认为在PBL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要坚持凸显学习者个性化设计原则。也就是说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问题式课程教学设计上要摒弃传统艺术上的统一设计风格, 而代之以包括课程特点、学习者个体的设计。因为, 这样的设计将有利于对学习者创新精神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也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PBL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PBL的课程设计集中于教学而不是技术或软件方面,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或项目且符合标准的教学, 同时将技术用作一项有力工具以支持学生的收集、操控和交流工作。

1.信息资源的一体化设计

(1) 教材资源。教材资源采用模块化的思想, 印刷教材和电子教材、录像教材同时并举, 各有侧重。电子教材包括课程所需的工具软件、优秀案例、支持材料等。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2) CAI课件。由于CAI课件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实际体现形式, 更加容易使学生体会到实用性。CAI课件设计要依据信息与资源一体化原则注重技术演示的操作、交互性练习与自测。最终, 通过课程形象化设计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

(3) 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的出现, 极大地缩短了学与教间的距离感, 有效地弥补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准分离问题。本课程除了定期组织面授外, 课下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浏览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和讨论。这一设计, 将极大提高师生间的信息交互与教学反馈, 有利于学习者网上的学习与讨论, 同时也将有利于教师对学习者教学辅导的针对性。

(4) BB教学平台支持。BB教学平台支持主要是通过Blackboard在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加以实现, “Blackboard”主要是为师生提供一个网上的虚拟环境, 为师生间的沟通构建桥梁。其主要构建的是以课程为中心的集成网络“教”、“学”环境。也就是教师基于此平台开设相关的网络课程, 而学习者通过自主式地选择搜索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加以学习。

(5) 教育博客。博客具有在线“共享”功能, 把学生与博客上的其他成员形成一个社群, 相互交流, 并且在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博客还具有积累的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回顾自己过去所写的东西, 看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 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如此循环往复, 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撰写网络日志的形式, 对学习进行反思, 并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总之,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分工合作与密切配合, 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大的自学空间,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2.依据要求建好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课程的主媒体, 因此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实践证明, 对此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依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 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 并有效处理理论和实践间的关系问题;要对设计中所选的学习内容进行模块式划分, 从而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厘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并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核心, 最终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在编排的形式上要能够有利于学习的推进, 能最大化的符合学习者心理要求, 做到文字的表述简练、易懂。同时, 提问设置要注重其条理的清楚性以及引导性。通过这些设计, 提高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营造网上课程学习环境

PBL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还涉及到网上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问题, 是保证授课教师能有效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特点与功能。事实证明, 有效地实现网上教学过程设计的整体性是保证网上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网上课程学习环境内容主要包括:依据网上教学的需求确定网上教学的重点;依据实用性确定网上课程教学资源的类型, 例如相关文本类的文件、流媒体课件、VOD点播、网络课程等;细化教学活动, 例如活动类型、数量及时间等;依据参与者学习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的进度并制定相关进度表。总之, 这些内容的设计目的都是为营造网上课程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服务。

4.注重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对于所设计的网络课程, 在其开课之前都安排相关资深的师资加以培训, 目的就是要将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师教学理念进行交流。同时, 也引进相关领域内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座谈, 在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与教师交流。通过上述内容试图能够给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提供相关课程电子教案、实验光盘设计的教学反馈。通常, 我们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课后教学反思, 教师们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相互学习。同时, 对于每学期而言, 也要至少安排一次网上实时的课程教学研讨会, 从而加强教师间及时信息上的沟通。

5.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对其后续学习影响非常重要, 学习者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调整学习的进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不仅如此, 教师也可以根据相关评价结果适时地给学习者必要的引导与控制, 帮助其增强理解能力与获得相关技能, 从而保证其有效管理自己的网络学习活动行为。为此, 必须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性评价系统的设计。

对基于问题的教学做了详实地分析与实践后, 我们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方案,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其一, 发放学习契约。教师在开课前发放学习契约, 并让学生阅读学习契约, 旨在培养学生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其二, 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和评价, 充分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创造力, 对内部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与弊病, 并推选出小组内最佳作品, 预备在全班作品集评价课上一展风采。其三, 课间依据需要, 要求学生制作不同作品的评价量规, 进行自我评价。其四, 学习档案袋评价。档案袋中存放学生的学习作品和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档案袋的内容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教师适时指出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 为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其五, 教师评价。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随时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 给予学生正确、即时的引导。

综上所述,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网络课程设计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 对于解决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整合问题, 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东西。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继续沿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路线更深入地加以探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网络学习环境下基于PBL的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必经之路。

摘要: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师的教学执行而言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 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本文探讨在网络学习环境下, 基于PBL的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剖析了信息资源的选择和配合、网上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了一套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系统, 在保证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课程教学设计,问题式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会猛, 黄荣华, 成晓北.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4 (1) .

[2]秦书荣, 李新.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下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研究.软件导刊, 2014 (3) .

[3]吴红娉, 杨森.基于“问题情境学习”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科技信息, 2014 (2) .

[4]杨美芳.抛锚载货起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运用例谈.湖北教育 (教育教学) , 2013 (4) .

[5]冯露, 亢一澜, 王志勇, 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7) .

[6]黄晓渠.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 探究.GCCCE国际学术会议, 2002 (6) .

[7]李芒.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 2001 (6) .

[8]丁晓蔚.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及其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 2009.

[9]周久桃.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2007.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2

1、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3、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分别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类型。其中,“师生对话”和“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如“师生对话”中,教师扮演的不是一般的“教导”、“总结”、“权威”的角色,而是“参与者”、“商讨者”、“问路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的最终效果。而“同伴评价”则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同伴的描述、争论、对比中整理出正确的思路,感悟出学科的特性。总之,在诸多网络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精心选择内容2.恰当选用形式3.合理搭配人员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本身不复杂,亦即深度有限,但角度庞杂,具有开放性,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观点,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虽然简单但是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一些涉及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一些单纯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总之,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这个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2)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3)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举例来说,比如语文课上讲有关明辨是非问题时,有一个老师就让学生讨论,把作业给同学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像这种问题很简单,指向性也很明确的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还有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你的哪些隐私被侵犯过?这些问题也不宜于让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你有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想象,学生就很难在小组中敞开心扉,也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受挫折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同时,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能不能把挣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等,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学生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逐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深化学生的认识。

最后,关于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再补充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预先没有设计合作环节,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无法达到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时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把握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等等。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3

一、CBI主题模式的内涵

CBI这一理念最早“在公元389年由圣奥古斯丁提出,他认为语言学习需要注重有意义的内容学习”。[1]20世纪60年代,这一理念应用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班,获得成功。到了8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学校进行各类型CBI实验,取得成效。进入90年代后,这种新教学方法在奥地利、芬兰、德国、荷兰等国家有所实施并广泛应用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其中基于主题的CBI方法很吸引学生。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才引入中国。1994年,王士先撰写的《CBI——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发表在《外语界》上。此后,有关CBI的文章相继在《外语界》《国外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近年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备受关注。

电影《热血教师》剧照

外语界的学者们通过积极探讨和研究,引入这种先进的理念,促进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将CBI成功引入中国的英语教学,首先就要根据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根据Brinton的划分,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保护模式、辅助模式和主题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前两种模式依托专业学科课程来展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需要有专业课教师的参与。而主题模式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更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

CBI主题模式虽然以语言教学为目的,但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它主张将内容与语言学习相融合,把语言视作学习内容的媒介,把内容视为语言学习的资源,而教学的重点则要从学习语言本身转到通过学习内容而掌握语言技能上。CBI主题模式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一是以主题为核心,即教学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而不是语言形式、功能或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通过培养综合素质来提高的;二是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课程中使用的文本、视频、音频等材料应选自目的语族人所使用的原汁原味的材料。学习者在良好的语境中形成目的语思维,进行有意义的信息理解与传递;三是学习新信息,学生应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和评价新信息;四是适合学习者的具体需求。教学中的话题、材料和活动必须考虑学习者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

鉴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要将CBI主题模式引入我国,成功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就要将其与现阶段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新型英语教学模式结合,产生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本土化的CBI主题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为了便于在实际教学中操作基于CBI理念的各种教学模式,Stoller和Grade提出了“6-T教学法”。[2]具体实施过程为:以 theme (主题)贯穿单元课程设置;以text(课文)为内容(content resources),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师要求学生课外完成的网络自主学习材料相结合;以topic(话题)为手段对基于内容之上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thread(线索)为指引将不同话题有机串联,从而全面理解该主题;以tasks(任务)为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内和课外);以transitions(过渡)手段实现不同话题的自然转换。这样6个T彼此相连,有效的将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6-T教学法旨在指导基于CBI理念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应用,这种教学法对于CBI主题模式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结合后产生的新型模式也同样可以起到指导作用。CBI主题模式凭借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这种科学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结合,应用到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结语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重要性,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内容,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实践意义。同时,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对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长远目标。

[1]Kelly, I.G.25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 Newbury House,1961:36.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4

1 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方式的优势

语言学习有两种模式。模式一:在纯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学习者通过语言的自然接触交流,自然地学习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模式二:在传统的语言教学环境里,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模式一是无意识渗透,模式二是有意地传递。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渗透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掌控和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纯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接触语言时,学习者更倾向于照搬并构建新的语言、思维和环境的关系,无需借助母语在其学习过程中承担中介转换的作用。这种模式会使相似的环境条件触发学习者用英语直接反应、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即对英语的运用要达到其母语的效果。英语在自然的环境和氛围中逐渐地渗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能力,拓宽思维模式,深化空间想象力;会使学生身心愉快,在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和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并加深语言信息的输入量,真正做到对英语的掌控和熟练应用。

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的优势:(1)利用网络资源和高新技术手段,可模拟上述“自然环境”,使英语自主学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这种角色扮演能促使学生很快融入其中,置身于最佳的语言社会环境。通过听觉和视觉,加上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将跨越空间与时间的距离,进入一个生动形象、地道有趣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接受、理解和模仿。(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2 大学英语听说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我院自2010年4月起实施了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教学实验。实验开始时教师根据Let Me Learn Process理论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系统、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并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角色。根据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与后测成绩比较的实证研究,探索英语自主听说学习的方法、策略、技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1 受试对象

本课题以便捷式抽样法,在我院2009级学生中抽取公管心理学和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班共70名学生进行听说课程学习效果的跟踪调研对比,由36名学生组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实验班,由34名学生组成公管心理学专业作为对照班。为保证本次调研、对比和分析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公共英语三级试卷中的听力及口语部分(满分100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前测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班的均分为66.33,标准均方差为8.32;对照班均分为65.67,标准均方差为7.28;测试成绩的t检验结果未显示显著差异。因此,本次研究确定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为平行班。

2.2 实验组织

实验班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照班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课堂面授为主。实验班除了应用自主听说学习软件外,还提供多种视听说素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并且针对医学院校的特点,准备了多种医学英语教材和视频,利用学生熟悉的专业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自己掌握时间到网络学校登录局域网,进入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系统进行学习。在课程中,学生将独立完成与精听语篇相关的理解或产出性主、客观题,根据要求复述部分听力内容并模仿录音,在完成预设学习环节之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主动参考答案反馈、音频资料、文字材料和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随时进入课程管理个人档案,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成绩,通过提交问题至“交流”栏目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每周固定一次听说课教师辅导、答疑,组织学生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以口语为主题的课堂活动。

对照班听说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学主要由教师集中面授进行教学。授课模式为分级制,即一主机掌控数分机,主机由教师控制,学生一人一分机。教学方式采用教师把握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进度及内容。课上引导学生统一听、做教程训练内容;检查习题答案;解释教材内容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和语言文化背景;组织口语活动等。学生课后可通过教程提供的资源进一步研听教材重点内容、完成听力自测训练内容。

2.3 实验评估

在实验期间,我们进行了两次纸质问卷和多次网络评估。通过调查发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英语自主学习优势明显。学生中:64%认为自主学习比传统的听力课好,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自立的能力;71%对英语的认同感提高,从被动学英语到开始感兴趣或越来越喜欢;22%认为没有变化;少于7%的人认为对英语的兴趣下降,宁愿坐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参与实验的学生认为,听力视频和跟读录音对比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因为听力视频可听可看,有真实感,能够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对比跟读录音可以帮助他们纠正发音,提高口语水平;84%的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觉得在英语听力、口语(语音、语调)等方面都有了提高和改善,在词汇和知识面方面也略有进步。

2.4 实验测试

本课题采用准实验式方法研究,运用交叉调查手段收集和详细记录抽样对象的数据,定量、定性相结合,采用SPSS14.0软件分析调研结果,分析和对比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学生在教师面授为主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

2.4.1 测试数据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在后测中同样运用公共英语三级试题的听力与口语部分进行测试(满分100分),我们得出如下数据:实验班的均分为75.66,标准均方差为10.16;对照班均分为67.88,标准均方差为8.35;测试成绩的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

2.4.2 实验结论

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能够逐渐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够快速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听力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英语基础很重要,但学习模式的选择才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

3 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自主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和约束的前提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学习成绩。该模式将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个人潜力得到最大挖掘,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摘要:介绍了吉林医药学院大学英语听说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表明大学英语听说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听说能力。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Z].高教司函[2004]1号.

[2]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李洁.新教学模式下英语听说教学体验[J].中国外语,2005(4):53-57.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5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自主性英语学习方式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两者的优势。本文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出发, 结合相关外语教学理论,论证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介绍了一些对学生自学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提出多媒体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并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各高校开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

一、自主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语学习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客观的,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它强调精熟学习(mastery learning) , 保证学习者在真正掌握某个学习项目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项目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和外在反应,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它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刺激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变化。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强调“教”,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中心主导地位。现代建构主义作为“教育中的新认识论”问题,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因此教学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它强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主要具备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三个特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个性化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创建个人意义的理念,以及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即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意识到“语言教学的实质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而是要创造适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突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的现状使得自主学习这一学习理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教育变革。Holec 是这样界定的: 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3]因此,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有能力负责管理学习;第二,必须有一个学习机构,从而,学生能够在这个机构里自己支配学习。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1)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2)通过创造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加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4]?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6

摘要: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就形成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网络环境下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建设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71-02

语文网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认同。仅就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看,目前所开设的大学语文都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公共课程,主要以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或选读课的形式出现。一方面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每个教学班的人数通常都在一两百人以上,另一方面,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很多高校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专题,以选读课的形式来开设,如《诗经》专题、《三国演义》专题、《红楼梦》专题等等,因而,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本文专门对网络环境下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此项研究将对广大的语文教师开展语文网络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专题学习网站与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

所谓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的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利用网站提供的功能模块组织学习者使用网站提供的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该专题进行全面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下(如教学活动、各种问题情境等)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同时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进行知识的重构,创作作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就形成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即围绕特定的语文学习专题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交互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该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的构建

1.专题模块的划分。根据语文课程的属性共划分结构化知识展示、扩展性学习资源、网上协商讨论空间、网上自我评价系统等模块。这些专题模块又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基本专题,来自于教材内容,属于基础性、稳定性内容;其二,拓展专题,是在教材中没有提及或者涉及较浅的内容,反映了研究最新进展或者时下热门话题,如“易中天品三国”、“名师讲堂”等。

2.专题模块的组成。在具体组成上,每个专题模块包括基础资源、拓展资源、活动设计三个部分。基础资源是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基础与必需,包括本专题的简要介绍及植根于教学内容的授课教案与实时教学视频。拓展资源部分则将与此专题相关的资源分成相关报告(报告视频、幻灯片)、论文专著、网站群等多种形式并提供资源下载。该部分资源超越教学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梳理、最新研究及进展,以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该部分素材不是简单的罗列与堆积,而是精选了相关的专家报告、权威论文及相关网站中的焦点话题争锋等。活动设计部分则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各类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启发思考、获得新知、形成理解、加深印象,从而体现网络课程学习的特点。譬如《三国演义》专题设计之一是“热点时评专题”。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借助易中天等专家学者的三国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发现该专题变化发展的规律;本活动设计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学会用直观的方式去欣赏、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从而对专题发展过程形成整体、宏观的把握。

3.确定学习主题和内容。必须遵循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的原则确定学习专题模块的主题;专题模块内容主要来源于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必须立足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它不是单个的知识点,而是具有相关知识特征知识点的集合与延伸,既包括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又包含扩展性知识。

4.收集材料、分析材料。首先要根据学习专题要求,尽可能收集广泛详实的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材料或者将任务明确,然后分配给每个学生,由学生分工协作、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如我们可以根据主题将学生分组,分别承担搜集资料的任务。材料的收集一定要服从网站学习专题的需求,服务于教学目标。

5.搭建网站,保持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内化为网站学习专题的内容,并互相协作将所得的信息制作成网页,上传到指定的目录里,进行整合和完善,搭建起专题网站。同时,要组织、动员和激发学生参与专题网站的各类交互活动。例如,可将学生成果编辑成册,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方便同学的交流、沟通和借鉴,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三国演义》专题为例

(1)师生共商选定专题(定题):或由教师选定专题,充分发挥教师“闻道在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如:人物专题、热点时评专题、另类三国(三国群英传网络游戏)专题、三国歌曲专题、三国影视专题等等。

(2)师生围绕专题迅速收集材料,熟悉上传材料。这既需要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如熟悉后台操作、前台协调配合等),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检索、捕捉重要信息)。如:《三国演义》完整版、《三国志》完整版、央视《三国演义》电视84集连续剧、三国歌曲等。

(3)师生高效阅读上传材料,研究他人对此专题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如易中天等专家学者的三国专题讲座、《易中天品三国》等畅销书籍等。

(4)师生共商确定各自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定向)。

(5)师生围绕专题的路径及方向精读材料。一是欣赏、分析、理解他人创新的思想或见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归纳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换、共享思维成果。

(6)学生写出(即归纳、整理、表达)自己的研究性成果(读书报告或专题论文等)。

(7)教师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成果,与学生共商成果的优劣,对有个性、有见解的文章,即便结构欠完整,阐述欠周密,都予以褒奖和鼓励并使之完善;对思想欠成熟、见解尚偏颇的,只要有一闪光处,也予以表扬和激励;对借鉴他人的,只要重组得好、能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的文章,也予以肯定和保护。

(8)修改或重写是作者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环节不容忽视。

(9)学生成果编辑成册或上传网站,通过网上评价系统由教师和学生对其成果进行成绩评定。也有利于相互的交流、沟通、借鉴,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语文教学的效果

1.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给予了学生百倍于课堂教学的知识量,增加了学习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习兴趣,也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感。据调查,学生对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的满意率达到92.3%,高于普通课堂教学模式31.6个百分点。

2.优秀的文章和鲜明的观点。网站里欢迎学生在网上用网名发表文章和观点,所以在网络上所有的学生都是自主的、平等的。在这个网络学习环境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开创教学新局面。语文专题网站的学习,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结构,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成果明显。据统计,在学校报刊上发表的相关语文学习的诗歌、散文、读书心得、文艺评论等文章2007年较2006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4.提供交流平台。语文专题网站使师生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共同获取、评价、运用信息,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学校组织的评教和网上评教表明,大学语文上课教师的满意率都在98%以上。

五、结论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下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网络教学环境下,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应该突出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要建构起特色化的、切合我国语文教学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培养语文素养。(2)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要拓宽教师的语文网络教学视野,提高现代学习理论水平和网络教学技能。(3)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要保证大学生每周有一定的上网学习时间,规定每次学习任务(如阅读量、摘录量)、学习方式(或搜索,或讨论,或写作)、学习区域(或师生讨论区,或具体评论栏)的具体指标和要求。(4)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依托学校、省、国家三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站、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依托《大学语文》相关的辅助材料和刊物。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黎军.网络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邓小艳.BLOG与RSS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教育,2006(1).

[6]陈美芳.Blog在课堂教学辅导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

[7]朱彩兰.精品课程学习网站中的专题活动设计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4).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7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学习

网络环境下探究学习模式, 以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为平台, 以自主探究为主线,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了探究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模式, 学习更加深入和丰富, 学生逐步养成积极探究的科学习惯, 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 也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达到预期目的。

一、探究学习的存在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推进, 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原因, 目前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未能恰当把握探究学习的本质, 以致组织探究学习中出现偏差, 产生一些无效的现象: (1) 任务设计低效。教师布置了任务后就放任自理, 听之任之。 (2) 管理方法不到位。教学的安排上和课堂管理方法上欠妥当,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3) 课题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为了课堂教学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也相应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学生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自主学习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性学习是以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为学习工具,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知识, 强调发现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过程。探究过程中, 学生初步了解、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其主要目的是在学科教学中, 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 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网络环境下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都强调要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 正好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营造一个十分理想的学习环境, 给予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 尤其是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形象情境, 可以有效促进并保证学生探究学习的顺利发展。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下面以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循环语句内容来说明, 探究学习教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教学环节[1]。

1. 创设情境

探究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 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 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 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 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如在《程序的循环结构》课例 (以下简称“课例”) 中, 教师选取我国夺取第一枚奥运金牌的例子入手, 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 感受奥运会的气氛, 加强情感教育, 接着通过比赛规则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个过程过渡得平稳、自然, 既有教育意义, 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 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 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 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我们可以从是何 (What) 、如何 (How) 、为何 (Why) 、若何 (If) 和由何 (From…) 几个方面设计问题支架[2], 如课例中,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顺序结构设计出算法和程序,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 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方法去描述这种特点, 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 在英语语法里有类似的描述语句。表1就是教学问题的设计支架, 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 学生就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思考。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

3. 自主 (或小组) 探究

探究性教学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 因此, 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课例中, 教师让学生个人或以小组合作形式在网络环境下, 利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首先用杜丽比赛成绩的数据来验证循环结构语句的正确性, 然后用单步执行程序的方法, 观察变量值的变化,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 这短短的几行语句, 是怎样实现了前面冗长语句所完成的功能的。

4. 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 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 并可联系实际, 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课例中, 教师通过教学辅助网站设置了“课外探究”和“拓展作业”内容, 让学生在有趣的题目中提高,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施要点

1. 学习的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的多样性包括学生探究的问题、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各个方面。探究性学习的多样性程度越高, 学生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学生在这类课程中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 在设计探究式学习模式时应从多方面着手, 选择合适、多样化的探究方式。如在课例中, 教师设置了验证循环结构语句的正确性、单步执行程序、校园歌手大赛、人口预测、课外探究、拓展作业等问题和环节, 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内容和活动方式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2. 着重思维方法培训

探究性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而不是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因此,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重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智能综合、思维运用和见解创新。课例中, 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等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3. 辩证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根据这一理论的指导,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 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可以独立确定问题的范围并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借助专题学习网站, 自主开展学习, 而教师一直处于引导者的角色, 起到协助、辅导的作用。教师主要职责是启发学生, 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 并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进行。

4. 重视合作与交流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需要小组的合作, 不同的学习者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 因而有必要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其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全面。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能够向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现有的知识质疑, 可以在参照他人的学习的过程中来完善自己。

5. 注重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活动, 不仅发展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时的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师呈现与传递知识的教学工具, 同时还作为教材与教学资源“整合”的工具, 学生表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资源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而且还可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宽松、和谐的平台中, 找到自主、自我的空间, 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从而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课例中, 教师建立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 内容包括了所有教学环节和学习资源, 为学生开展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 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8

网络教学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的教育形式, 它综合运用多媒体和远程学习的支持服务,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 创建计算机、卫星、电视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网络环境。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网络教学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首先, 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网络教学结合了多媒体与网络通信两种技术,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手段, 实现了网上教育信息传递和教育资源共享。其次, 网络教学不限时空性。网上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它不仅为校园内网上开发各种教育应用提供支撑, 也为网上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最后, 网络教学活动具有多向互动性: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网络教学具有的三种交互性。这些交互能使学生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探索, 从而获得大量信息。然而, 网络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 网络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将影响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推广。如果教师不具备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 或是对课堂上发生的情况应变不灵活, 都将影响教学效果。此外,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将影响到学习效果。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多样化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其次, 网络资源缺乏组织效率和有效整合, 也为学习者带来了困扰, 如学习者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资源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网络教学亦是如此, 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扩大有利面, 缩小不利面, 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推广网络技术的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道路, 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这种终身学习的要求决定了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能, 并且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以及评估学习效果 (刘英爽, 200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能力、认知风格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个体差异要求我们为其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发地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前提条件的, 它为学习者自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以下三种途径:首先, 转变教学理念, 调整教师角色。我们传统教学着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自主性要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适时地向学生提供帮助。其次, 培养学生兴趣, 增强自主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 要尽可能地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最后,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自主学习, 真正做到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学习途径

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优势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的方法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独立钻研的精神 (杨军, 张越, 2010) 。那么, 中学生在网络环境自学学习又会有哪些优势呢?第一,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学学习的学习方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具体说来, 一方面, 这种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实施因材施教, 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实行个别化、差异化的教学。第二, 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角转变为一个新的角色———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而学生成为知识的组织者和构建者。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获得那些以前必须在课堂上讲授的东西, 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第三, 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空间, 而是借助网络的力量扩展到各个层面。比如, 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各种所需的资料, 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别人寻求帮助。这些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途径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而富有针对性。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 它以网络为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 (徐杏华, 2010) 。通过这样的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发现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 原本是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 指导学生从何处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 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依据知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使教育更具有现代化。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 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有选择性地练习巩固, 以达到知识的掌握。再次, 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或知识难度较大的内容,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学生自学并利用网络解决疑难问题。最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电子公告板, 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功能。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他们应该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呢?首先, 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共享学习的资料。由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有限, 因此学生常常借助网络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这是目前学生使用最多的一种网络学习方式。其次,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 学生可以选择在小组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通过这一过程, 学生作为知识的发现者, 可以参与探究, 而教师则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正确学习,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再次, 利用网络学生可以交流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许多问题不能深入展开, 因此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 但是网络能够弥补课堂的不足。学生通过人机写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 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 还可以对学习结果进行交流。网络使得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平等融洽, 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常常用到的学习方式。最后, 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自我评估。除了丰富的资源, 网络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工具, 尤其是教师制作的具有很强的学习功能的专业学习网站。

四、结束语

网络教学因其先进性已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归根到底是一种工具, 而非万能钥匙。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分利用其先进性, 又尽可能突破其局限性, 避免为使用工具而使用工具。我们可以这样说,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摘要:随着网络教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 其在课堂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显得格外迫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从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的两面性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来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9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岳阳楼记》一课的教学尝试与应用, 谈谈如何通过网络化平台, 把教与学的互动简单、高效地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式中来,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背景分析

网络环境给学科教学提供了优势, 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等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各种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拓展资料, 可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扩大视野, 提高兴趣。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 在虚拟的环境、开放的系统下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多种互动方式、平等交流与协作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参与、讨论等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与练习, 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 做到“因材施教”,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网络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建立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 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的感知 (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问题寻解 (质疑探究、交流) ——实践创作 (合作学习) ——作品展示 (总结升华) ——引伸拓展, 深入探讨。

复习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学探质疑——识辨 (交流成果、相互批判) ——实践创新 (归纳升华) ——巩固训练——总结转化。

问题汇集——综合讲评 (教师讲解、典型发言、分组讨论) ——归纳整理——补偿练习。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平台, 采集、整理、加工、活用信息, 登录平台, 明确学习任务, 分层布置达成目标, 在线监控, 实时讨论与交流。

学生登录平台, 明确学习任务, 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讨论与交流, 网上测练, 学习效果反馈, 完成网上作业, 进行网上复习、质疑与讨论等, 使学生在感悟——探究——发现——传播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1. 案例《岳阳楼记》

系统启动:启动界面如图1所示。

单击界面右下方的“进入课程”按钮, 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2——网络课程主界面。

图3所显示的是本系统的主导航, 单击主导航项目, 即可在主界面左侧显示相关分项, 如图4所示。

各分项导航栏直接控制子窗口的显示, 本网络课程优化整合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本篇课文提供了完善的知识储备。各子窗口如图5、图6、图7所示。

2. 网络化探究性学习的突破

教师在课前, 针对本课的重点选取了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题目或者建设新的测试题目, 在一堂新课讲解之后, 教师把相应的题目利用网络平台发放给学生, 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巩固与测试, 而教师可以很快地把握这堂课上所有学生在认识上的存在的问题和知识掌握进展状况。

课后, 教师可以再次根据课堂的教学掌握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 以不同程度的达标知识、创新能力等, 发布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系统上进行作业练习, 由系统根据与学生的数据交互来组织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直接批阅, 由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成绩来判定是否继续进行练习。

主观部分可以由老师进行批改, 如撰写读后感等, 也可以由学生之间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来进行评价, 客观题部分由系统给出评判。然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 进一步为调整教学内容与模式, 抓住教学重点服务。而学生可以根据评判的结果进行学习分类总结, 找出自己的不足, 并利用系统进行针对性的纠错练习或者拔高练习, 促进学习的消化、吸收与熟练提高, 使得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改善。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 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资源建设上, 如查询资源→建设资源→师生互动→知识检测→拓展延伸。这是让教师进行应用的突破, 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课后通过老师建设的教学资源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入与知识迁移。因此, 学生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在探究性学习中按自己的能力水平完成自主学习, 一方面是在老师布署下, 利用拓展练习和观后感等完成作业, 这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网络化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战场。

(1)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 学生们可能不再拘泥于教师的布置。由于系统可以通过人机互动记录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 并针对学生的弱点或难点智能布置新的作业。因此, 每一位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更加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次, 系统可以把学生的弱点与难点进行分类, 并提醒学生对之进行总结, 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了优化。

再次, 作业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而是通过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进行了跟踪、分析与评价, 有利于从方法与过程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优化与矫正。

最后, 作业不再像传统模式下那样死板、僵化, 在技术条件上突破了限制, 通过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 不断地以调整性练习对学生进行诊断与矫正, 脱离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一部分学生吃不下的现象。

(2) 从教师的教学出发, 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丰富并开放式教学:使教师随时可进行修改、增补与丰富。

知识不再是隐含与杂乱无章, 而是在课程标准体系框架内产生的有着丰富关联性的系统性知识。

测试练习:也不再是传统教辅当中的题目堆砌, 而是有着知识点、难度、区分度、题型、认知能力、用时、分数、分析以及点评等多种属性结构化的关联。

统计分析功能强大, 可以把教师从过去简单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 上升到对学生进行分析的更高级的教学活动中来。

(3) 从应用的效果来看, 存在着极大的潜力和空间

网络化学习环境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互不充分的状况, 取得了更丰富与完整的数据, 所开展的教学是基于全体学生交互数据评价的, 而不是根据传统课堂上少部分学生的交互进行评价, 这种新方式可以让老师更方便地掌握个体与群体信息。

在网络化探究学习中, 除了知识目标的高水平达成之外, 学生在课堂中还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交流讨论的机会, 分析问题的机会, 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些机会是训练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必要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 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 而是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验和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过程参与中, 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而这些, 是再好的老师也讲不出来的, 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独特价值所在。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10

1. 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简称CL)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协作的一切相关行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 (Web-Based CollaborativeLearning) , 国外多简称为WBCL, 我们这里称之为Web CL。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支持的协作学习。

二、实践过程介绍

案例描述——《妙用表格布局网页》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时,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模式探究”的教研课题进行以下教学的。

在上教研课之前, 经过十分认真的备课, 我带领我校高一年1班的同学步入电脑室, 必要的组织教学后, 一堂我精心准备的课便有条不紊地展开了。首先我通过电脑室的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欣赏四个不同风格的网页, 学生们看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加入很多动态效果的网站都很兴奋, 积极性也就随之调动起来。然后, 我开始带领学生们进入网页布局的学习, 我首先对《再别康桥》网站首页进行剖析, 背景———网页元素———布局, 引入表格定位网页元素的必要性, 并重新制作一张网页, 讲解演示表格的相关操作:如插入、合并拆分单元格、表格属性、单元格属性的设置等。同时适当增加插入网页元素等的操作, 回顾复习已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我讲解得十分投入、细心, 学生们也频频点头, 我不禁对自己在这一环节的“表演”十分满意, 便要求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动手设计制作: (1) 插入6行×3列表格, 并对表格属性进行设置 (部分单元格合并以及背景颜色设置) ; (2) 在表格第2列插入1行×5列的表格; (3) 往网页里插入文字、图片、动画等。我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转入了巡视辅导, 可当我发现到处是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时, 我顿时陷入了分身乏术的窘境, 而当我汗流浃背地从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中成功突围时, 下课铃已经响了, 天啊, 我为本节课刻意安排的最大亮点———“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环节还没开始呢。

经过一番认真而痛苦的反思, 在与同课题组其他老师充分交流探究的基础上, 一周后举行正式教研公开课。我在带领我校高一年2班的同学步入电脑室前, 便对全班学生“大动干戈”, 彻底打乱班级原有座位序列, 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 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们分成十个组, 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组长必须是本学科的特长生) 。同时宣布组内“连坐”制度, 即同组同学有义务、有责任互相帮助, 组长是第一责任人, 组内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组间交流讨论或向老师提问。其次, 在事先要求同学预习相关书本内容的基础上, 老师只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简单讲解, 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第三,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 (同上 (1) (2) (3) ) 。以上工作我总共用了五分钟时间。接下来便是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我也心怀忐忑地转入了巡视辅导。接下来的课堂, 同学们时而翻书查阅, 时而互相探讨, 时而凝神思索, 时而离座交流等等, 而每当他们不得不利用网络系统进行组间讨论时, 老师更多地关注或适时参与学生的组间讨论,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当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上机设计制作任务时, 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也就是说我有充分的时间来组织学生作品的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重要平台,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局域网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着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

三、促成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化协作学习中有效教学的几个对策

1. 网络化协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选择, 重视学生网络化学习理念的培养。

学生新学习方式理念的形成 (网络是工具, 协作学习是过程, 知识、能力是目的) 是网络化协作学习的保证。其次对于每一次协作学习活动的安排, 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内容的深浅层次, 老师都要精心选取, 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进行有效地思考和协作。切不可为了“网络化协作学习”而“网络化协作学习”, 对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或对学生的智能认识上的偏差 (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 导致网络化协作学习教学收效甚微。

2. 网络化协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水平和成员组成要合理搭配, 构建协作互助的学习型小组, 为协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老师在构建网络化协作学习小组时, 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小组内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同时还要考虑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性格特征, 如有些问题会涉及到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英语知识等等, 教师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知识背景的成员为一个协作小组, 优势互补, 以利于学习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开阔, 提高学习的质量。

3. 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协作的平台, 要对网络化协作学习进行必要的、适时的指导, 有效地推动学习的深入进行。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 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 师生共同批判和探讨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 共同协商和辩论, 可以获得别的方式不能得到的理解, 可以学到许多其他渠道无法学到的知识, 教师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这个群体所共享, 使这个群体的成员建构起有关的知识体系, 同时明白协作给自己带来的是双赢的社会价值。“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环节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网络化协作学习中, 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它决定着学习的走向和深度。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分寸, 若教师指导的时间过早, 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教师就进行指导, 往往会扼杀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认识, 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丧失了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容易产生依赖和懒惰心理。反之, 如果教师指导的时间过晚, 在学生迷失方向而急需教师的指导时, 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帮助, 往往会使学生处于盲目的和无助的状态, 甚至偏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 小组协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 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 立足笔者多年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就网络环境下构建高中信息技术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究, 提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协作学习,网络教学,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关于协作学习的组态结构模型研究”.2001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01.5.台湾

[2].赵建华, 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11

一、创新教学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扩充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素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自觉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事物,了解新知识。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包含的内容牵扯各行各业,针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相关的资料也应有尽有。为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网络,可以让网络成为助推英语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以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教师要学会选择性地筛选知识,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网络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可以充当工具角色,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内容。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高自身探究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就翻译来说,在阅读或者学习的时候,可以借用金山词霸、有道翻译、google在线翻译等软件进行学习。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国外的网站、china daily、各类英语学习网站等习得知识,这些都可以帮助中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嫁接英语学习桥梁,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开展有效学习。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由于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环境的不同,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呈现巨大差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讲授的内容是整齐划一的,无论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基础稍差的学生,讲授的内容都一样,这就造成学生个体的差异得不到尊重,如果成绩好的学生听到较为基础的知识,就觉得太简单,提不起学习兴趣,探究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同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遇到的问题较难,超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之外,他们会感到学习的困惑,自然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实现层次化的授课。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可以实现层次化的教学。网络教学和学习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可以呈现一定的层次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大量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它们进行整合、分类。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这样的层次化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探究能力非常有帮助。例如在学完School life之后,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层次,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一些问题,较为基础的就是在网上搜索相关文章词汇、语法等知识;中间层次的就是利用网络理解文章的大意;较高层次的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其他省份或者国外中学生的学校生活,并通过英语表达方式讲述给其他学生听,这样通过网络中的资料搜集和工具应用,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三、拓展学习途径,拓宽英语阅读渠道,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来说,兴趣非常重要,只要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兴趣,那么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就会大大增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会拥有学习的内驱力。英语阅读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往往感觉到有一定困难,所以他们不会主动积极地阅读。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也只是被迫接受,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根本没有调动起来,更不会在课外展开英文阅读。网络上的阅读资源非常丰富,都可以有效地利用成为课外阅读资料,课外阅读成为英语阅读教学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教师要求学生诵读的就是国外的一些名著、趣闻等,学生读时也是泛泛而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去阅读,根本不会深度剖析阅读的内容,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整合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需要出发,给学生推荐一些可读性高的网络英文素材及电影评析材料等,最好是素材能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对网络英语阅读的认可程度较高,兴趣也较为浓厚,所以在开展英语网络阅读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素材的价值,给学生提供有营养的阅读材料,通过大量网络资源阅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自然大大提升。

网络环境学习教学管理 篇12

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采用放录音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听力,这一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始终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被动地进行学习,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整个教学环节无变化,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与厌烦感。其二,老师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性。老师对听力方面的教学只能始终围绕与录音相关的内容,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其三,学习的时间、地点具有局限性。由于课时要求,可能只有每周固定的几节课才能进行英语听力方面的训练。然而,听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锻炼,学生却只能够在部分英语课上根据录音来锻炼个人的听力能力, 不利于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二、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及其优点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是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存在较多优点。

( 1) 听力教学模式灵活。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更加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听力水平灵活地选择听力资源。此外,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2) 听力学习具有自主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力练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听力内容。此外, 学生能够自主决定什么时候听、听多久,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3) 听力教学资源丰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从相关网站上自行下载课程相关听力材料,获取渠道非常丰富。此外,相较于传统录音机播放听力的模式,网络资源还可附带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提高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

( 4) 听力互动性较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包括课程讲解以及自主学习两种模式,教师可按照学生听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一组布置不同的听力训练任务。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听力方面的问题, 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三、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 1) 硬件要求。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离不开相应的网络硬件以及网络资源,这要求学校配置良好的网络设备以及教学资源。尤其是听力材料,最好能有原版英文听力材料,难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能结合当下热点时政、最新消息,提高学生对这些听力材料的兴趣,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

( 2) 软件要求。学校需要开发相关的教学评估软件,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学,而且通过固定的教学软件能够评估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 统计学生通过网络练习听力的时间以及听力的材料,评估学生不同时间段的听力水平,及时给教师教学反馈,让教师了解学生听力的进步情况以及所碰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 3) 对教师的要求。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原来的单纯听力训练变为课堂指导自学方法、答疑解惑、组织课堂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 4) 对学生的要求。网络自主听力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网络相关知识与操作较为了解,能够独立完成浏览、下载等步骤。此外,学生也需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并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听力相关训练作出明确的安排, 定时对自己听力水平进行评估与反馈, 通过不断总结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听力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运用得当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摘要:在当下网络自主学习大环境、大氛围下,学会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来锻炼个人听力、提高个人听力水平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弊端,着重介绍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教学模式及其优点,并阐释了其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晓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听力教学探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01):43—45.

上一篇:民工权益保障论文下一篇:《杜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