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2024-07-20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精选12篇)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1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跨入新世纪, 经过改革开放的中国, 经济腾飞, 国力强盛。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经济和文化发展日趋国际化。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 为了迎接网络世纪的挑战, 2002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二、三批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申报的“大学英语”和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联合申报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获得立项, 标志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式起步。

自2002年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 其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使教学重点从读写转到听说上来;二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三是进行了四、六级考试改革, 建立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 强化了其服务教学的功能。另外, 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 应该看到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没有成功的先例, 各高等院校只有在改革中探索, 在探索中前进。今天站在深化改革的起点上, 回首改革一路走过的艰辛历程, 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时间段大英改革面对着怎样的问题, 同时清晰地知道哪些问题已得到解决, 哪些问题还依然存在。

早在大英改革刚刚起步之时,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 (2002) 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总结为六点:一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不连贯;二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视阅读, 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三是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分类指导;四是对英语教学重视不够, 师资队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严重不足, 年轻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对大学英语改革研究不够;六是评价和考试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教育部2002年底开始对357所高校所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吴启迪 (2004) 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五点: (1) 教学思想相对滞后——多年来, 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词汇, 对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一直未能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矛盾; (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陈旧; (3)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小学相对脱节; (5) 应试教学倾向依然存在。

2006年3月教育部委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联络办公室, 对全国50几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并形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该报告全面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指出了教改中棘手的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根据该《调查报告》,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 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正确认识

个别高校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 致使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开展不起来, 学生还依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因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 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 (教高厅[2006]4号) 特别强调: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 高等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切实抓紧抓好。

2.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不容乐观

大部分高校的大英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 存在一个中间层断档的问题;一些老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但进修和参加培训的机会匮乏。也有部分青年教师为了个人的职称和学历, 把主要精力放在读博、撰写科研论文上, 对教学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总之, 大学英语教师对新模式下的教学研究能力整体上还不够强, 专业水平还不够高, 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3. 教学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调查报告》强调, 大英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但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艰巨性的认识。领导的重视仅体现在资金、设备的投入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管理上还要下大工夫。有的高校不重视管理, 致使改革中问题重重, 改革的精神贯彻不下去, 环节上失控, 给改革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 对改革本身, 对学生来说极为不利。

4. 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引导不够

《调查报告》指出, 长期以来, 中国学生大都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方式, 刚进入大学时, 很难完全适应宽松、弹性的英语自主教学模式。但是, 部分高校教师对学生自控能力的缺乏束手无策, 没有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院校购买了教学软件, 只是让学生跟着软件学习, 没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所以,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英语学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以来外语界的专家学者就一直在探索研究。今天回头去看, 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但大部分问题在全国高校中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 并严重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比如说, 早在2003年就提出来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师资队伍严重短缺等问题等问题, 至今在一些地方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依然严重存在。所以,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分配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

三、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的几点对策

虽然面临诸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 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或办法, 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可能是最本质的,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和思路, 解决大英教改问题时建议使用以下四点主要对策:

1. 加强高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

学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 是教改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十年来, 大多数高校的教改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效, 就是因为有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大学外语界的同仁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校领导对大英教改认识到位, 理念清晰, 自上而下的实施教改, 工作就卓有成效。相反, 如果校领导对大英教改不了解不重视, 教改工作就困难重重, 事倍功半。

然而, 要强化高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各省教育厅定期召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 参会人员由主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组成。在这样高级别的会议上, 各省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派专家到会给校长和教务处长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 同时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场从上至下的改革。只有在各高校领导充分认识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之后, 学校才会从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师资培训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践经验证明强化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改的认识是解决许多管理问题的一个有效对策。

2. 增加投入建设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环境

《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段话充分肯定了英语网络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这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3. 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大英教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所以, 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到一支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是改革工作成功开展的决定因素。教师的事业心、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关系重大 (贾卫国, 2009) 。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但整体的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务实创新、积极投入、注重实效、乐于奉献、敢于探索的团队。目前, 由于扩招的原因一些地方院校的大英师资队伍短缺, 只有从校外聘请教师代课, 甚至聘请一些研究生代课。部分外聘的老师责任心不强, 没有真正投入到大英教改中, 更谈不上改变理念和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急需解决大学英语师资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 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要通过有效的培养培训途径, 使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坚信有了一支优秀的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许多大英教改中出现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解决师资队伍问题是解决教改问题的最好对策。

四、结语

经过探索实践,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坚信只要有各高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自上而下地实施改革, 什么问题都会得到顺利解决;只要我们措施得力,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模式,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会一届好过一届, 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走向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 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8) :8.

[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2

摘要:随着国家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学中也逐渐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相应的转变,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对学生培养文学素养以及文化知识有着很好的作用。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通过将其有效地应用在语文教育当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对此本文就网络环境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思想文化观念以及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一定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06-02网络作为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其具有信息丰富。充足、鲜活以及翔实等优势,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创新学习、主动探究等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实现有机结合的学科,网络技术必然会逐渐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推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1.网络环境对大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

1.1对教学形式的冲击。传统形式的语文教学均是在固定教室与时间中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路进行大学语文学习,在进行传道、授业与解惑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利用课本与粉笔便完成,而且师生交流常常是被教师控制在既定的教学范围内,学生必须到课堂才能进行课程的学习。但是和传统教学法相比,网络教学拥有着时间随意、内容自主以及地点不固定等诸多的优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并自主选取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任意的发表自身的观点与看法。传统的教育教室已经逐渐被开发式教育加以代替,学生能够不用分年级与专业便可进行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抢夺。此外,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不断的变化成为指导者与组织者,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勤奋刻苦,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逐渐的消亡,这是由于在网络上能够将所有的基础知识全部查询到,这便使学生养成了懒惰与不喜思考的问题。

1.2对教学内容的冲击。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精髓、人文关照、价值取向以及名族品格方面的教育与传授,是对我国千年文化遗产的灌输,更为主要的原因使为了对维护与传承方面的考虑,致使没有对其加以理性的思考。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接受大量的文化教育,在大学学习期间已经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逐渐转变成主动选择。当网络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那些异域与异质文化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逐渐的和域外文化加以不断的接受与融合,便会和我国传统文化加以选择与比较,由于没有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充分的了解与系统掌握,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息与热爱。

1.3对思想文化观念方面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注重全局?^念思想文化,非常关注个人对社会义务与责任,对尊卑等级有着长期的强调。并且重视对每个人各自的内心修养,此外便是过于重视自律,对于法律意识相对不高,多数人追求那种宁静、安逸与平和的生活。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大量的西方文化与信息不断的涌入到我国。西方文化的自由、张扬、平等、创新与个性等和我过传统文化存在极大差异,这便对我国保守与内敛特征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在这种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冲击之下,在对我国文化添加了新活力与新生机的同时,无法避免的使殖民文化来到我国,在西方文化的自由、个性与平等的下面隐藏着色情、自私、暴力与迷信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非常不利得影响。

2.在网络环境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2.1利用网络实现多样化教学。通过对网络具有的形式多样化特征加以有效的利用,使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得到优化。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便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从这句话便可以看出,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利用,为学生传造出一个轻松与欢快的课堂,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音频与视频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对课程了解的更为深入。

2.2通过网络技术推动自主学习。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课堂主体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3]。而教学作为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仅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换句话说便是要将教学内容变成导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则是学习最为主要的主体,其使通过对自身及同学具备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对相关的问题资料进行收集,对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加以解决,从而对自学能力加以逐渐的提高。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往往是不足的,通过自身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根本无法将问题完美的解决,此时便要通过对网络进行借助,来对其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使问题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

2.3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网络辅助教学既能够使学生语文教学中所需掌握的知识加深理解,使学生在获取满足自身发展的知识同时,又能够在网络中开展信息检索时,对学生的信息传递、应用与处理等等能力进行一定的锻炼,能够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创建文学博客或者网络课程库等方式来推动师生交流与学习,不但能够对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出来,也能够利用网络手段对教学方式进行补充与发展,是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提升[4]。

3.结语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其和语文教学实现整合是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网络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逐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水平等加以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当前的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中有所帮助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如何将网络技术运用在教学之中,推动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对于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而言,网络环境下其将面对更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广泛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媒介,而究竟该如何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使之产生能够推动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提升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措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听”的策略

任何语言学习的初始都是从“听”开始,其是学习者接触一门语言、并加强对其理解的重要渠道和先决条件。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有关“听”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朗读课文,或者利用录音机等设备进行教材的朗读,属于依靠单方面声音传输的教学行为。其所使用的教学素材较为有限,模式也比较枯燥,长期在这样一种听力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渠道、广泛挖掘多样化的英语听力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策略上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在基于小学生天性好奇、童真的特点,利用网络当中的各种素材,去整合和编写英语小故事,让传统的、局限于英语课文和教材内容的有声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和有趣。小学生原本就处在一个爱听故事、爱幻想的年纪,这样的教学方案设置可以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其对于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再比如变静态板书为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将富有一定故事情节和情境的英语歌曲置入教学课件当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或者将各种简单的FLASH动画置入课件当中,将听力学习与视觉动画相结合,利用画面来辅助学生对于语音的理解和印象加深,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说”的策略

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并能利用其与他人进行顺利的对话和交流,是每一位英语学习者对于这一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要提升其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更加注重对学生单词的记忆学习,课文语法知识的教学以及应试环境下的解题策略,所以极容易造成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却很难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有教师将大量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动笔、动手和动脑上,却很少给学生安排开口表达的机会,就造成了学习和发展不均衡的“哑巴英语”,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一种现状。

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很少开口“说”英语,除却教师教学方针上存在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边英语环境的缺失,小学生很难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发挥英语所学的口语对话环境。但是,网络环境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广阔信息平台,利用网络视频软件或语音教学软件,跟同处于网络、但却有千里之隔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进行英语对话,教师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把关选择有效、健康的学习交流网站进行对话学习。而且利用这种网络环境,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话学习的机会,还能了解到更多英语系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这些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写”的策略

英语读和写都需要丰富的词汇量,所以许多刚接触英语,或者对于英语拥有一定的学习恐惧心理的小学生,其对于英语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词汇的灵活运用并不熟练,也很难勇于尝试。而有关“听”和“说”的练习,虽为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作为辅助和支撑,其就很难生成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就会导致词不达意、甚至语言逻辑不清的混乱情况出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写”的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或当堂检测这样两种渠道来实现的,其不仅枯燥和硬性,还会容易让学生生成一定的抵触情绪,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网络环境的存在却能够帮助广大英语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抛开原本单一使用作文和考试来对学生写作进行训练的教学模式,转而使用多样化的手段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可以利用网络设计英文版的电子贺卡,英文邮件等,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更加动脑,在有关颜色和图片的设计规划中,找到表达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英语的主题论坛,让学生在每堂课结束后在论坛中就教学内容和学习心得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表达观点和书写意见,间接提升了自身的表达和词汇应用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对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将其中有利于提升听说读写本领的内容引入教学环境当中,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国莲.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08):153-154.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文理科本科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音,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能部分弥补当前师资的不足,因此应大力推广,充分利用。要进一步开展电教设备,计算机辅助性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加强各种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建设。”2003年2月,教育部开始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提出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方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一种新的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出现了。本文介绍了网络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支撑条件,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以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功能,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水平,在不同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借助计算机,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下,很难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许竹君(2004)发现,使用英语网上在线教学,不仅激励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网络资源,把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取了英语成绩较高的A级8个自然班,他们都使用同样的《大学体验英语》教材。其中4个班作为试验对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说训练,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作文的批改,同时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另外4个班作为参照班,他们为上一年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A级班。这八个班的入学成绩大体相同,增强了对比研究的有效性。

3. 研究过程

本项研究的时间为一年(2008年8月开学一2009年8月学期结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师也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辅导。这样,每周除四个教学课时外,还有两节网上学习时间,一学期可以增加四十个学时左右,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项课堂教学过渡为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的新模式,由此能够有效改善学时不够的情况。

首先,明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内容。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听说的训练,体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学习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初始测试”决定不同的学习级别;不同的级别分成若干单元,单元完成后进行测验进入下一级别;测试不合格,重复本级别的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在学生的学习期间,教师给以必要的辅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学生的需求。

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课件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课件应该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材料,例如面试的考场,聚会的餐厅等,他们感觉亲切熟悉,会更喜欢模仿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生听力的锻炼和提高;教学课件与外国的人文历史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日常的交流积累丰富的资料,减少无话可的尴尬境地;教学课件的内容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玩游戏一样,不断的闯关升级,最后到达胜利的终点。

再次,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写作教学效果。传统的写作教学流程就是教师讲述写作要点,布置学生课后写篇文章,然后教师批改,加上评语和分数作为反馈意见。这样老师的任务重,教学效果还不理想;学生间的互批互改,由于自身基础水平的限制,也无法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机遇。教师利用网络为平台,定期向学生提供社会热点问题和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在固定的时间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总结可用的目标词语,短语和常用句型:规定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交三次作文,以电子邮件形式告诉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则讲解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增强了写作的热情,坚定了写作的信心。

最后,制定详细的网络学习计划也是必要的,可以使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完整的系统性。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成绩对比分析

在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学生期末考试单项口语与总成绩分别进行对比的方法。2008年7月课题组统计了对照班的期末考试中的口语测试成绩,2009年1月统计了试点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中的口语成绩,把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证明对照班中,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说英语或说不出来英语。而试点班中口语高分人数增长迅速,成绩过低的学生没有,这说明学生在有利于英语学习的语境中,都能讲一些英语,只是说好说坏的问题。

(2)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由教师结合《英语学习心理一实用教程》后所附的调查问卷,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改编而成。共设计了20个问题,其中包括口语、听力、写作等。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调查侧重点各不相同。

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显示,参照班的学生对英语听说及写作缺少热情,自己的学习水平似乎也没有太大改善:而试点班的学生对多媒体学习环境非常满意,充满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觉得自己整体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三、结论

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等影响的缺陷,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又关注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问卷调查与成绩分析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努力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多新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课题通过一年的对比教学和研究,得出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有效的结论。实践证明,采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听说读写的兴趣,从而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资源,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R.C.Gardner.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Baltimore, 1985.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p8.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p6.

[5]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王守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p70.

[6]李新民.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6,(2):13-17.

[7]刘迎春.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09,(4),41-45.

[8]邱耀德.英语学习心理——实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266.

[9]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2-43.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篇5

一、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2、本课题以学校为单位,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并建好锡山教育资源中心等问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优秀教学案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范例。

二、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社会发展呼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表现在:

(1)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向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转变,而学校教育的趋势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向转变成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方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2)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地区背景:我区需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并具有研究该课题的条件。表现在:教师培训工作已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许多老师家里已购买了电脑。全区基础硬件设施与环境已基本能满足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学习的学习模式,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和学习整合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发掘、总结并评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发掘、总结并评介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

2、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区的区情和需要,具体包括研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标准;探索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开展面向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

3、信息技术装备和利用研究。总结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设备配备、使用管理及其他组织实施方面的有效措施和经验;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帮助学校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学校管理及组织保障和必备的技术支持。

五、研究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教师的作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学习网络的促进者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价值: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何为素质教育?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搜集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七、操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11.4-2011.6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2、2011.6-2011.8完成信息中心设备安装工作,建好网络平台,安装有关软件,整合首批资源;完成软、硬件应用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及其资源实施有关教学方案,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3、2011.9-2014.9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召开优秀教学经验展示现场会。全

面实施实验教学方案,同时积累材料。4、2014.10-12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八、预期成果及体现形式:

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它成果体现形式为:

1、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能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管理和服务,师生的信息素质明显提高,学会运用Internet上网查找、筛选信息,中青年教师会使用创作工具,开发网络资源;人人会运用网络技术,教育信息观念普遍形成。

2、学生能养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形式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开设网上学习课程,开展基本网络的协同式学习活动。

3、学校网上资源(软件、课件)数量有较明显的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4、规章制度更加具体和完善。校园网良性运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形成完善的运作体系。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优化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model, the teaching method also continues to extend along with the existing network model. Th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ill enable the students to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at presen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n, from the teaching angle of network technology, we shoul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This technology can b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o further optimize.

【Key words】network environment;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optimization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

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分析:

1.大学英语教学教材知识比较陈旧。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材普遍存在英语知识内容比较陈旧,更新速度缓慢,在加上大学英语在考核方面始终沿用封闭性的纸质考试,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较大程度依赖教材,降低独立思维的能力,最终将英语知识的学习变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落后。在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遵循教材内容,以教材为教学的主要基础,采用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少相互的语言沟通,在英语教学方面也缺乏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会出现走神的情况。

二、大学英语教学优化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优化升级,可以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实现,对于大学英语优化的过程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使用多媒体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进行分析,英语教学的课件普遍存在篇幅多,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通常会选择长时间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仅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具体化、还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表述,极大程度上缩减了大学英语的讲课时间,在这种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补充大学英语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内容。

2.建立大学英语的学习资料库。由于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的水平上也有所差别,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学生的问题进行统一性的处理与解决。想要将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可以使用多媒体的网络教学模式将英语资料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资料库的方式进行英语资料内容的延伸,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将大学英语的知识储备进行广阔性的延伸,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这样的英语学习方式可以扩展学生们自身的视野,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程度。

3.优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由于大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表达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广泛的参与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这种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的探究能力。

4.建立大学英语网络对话平台。英语教学不仅仅应该学会认知,还应该将对话的模式进行融合,教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在这样的需求下,相关学校可以使用网络的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平台模式的构建,实现对话教学的落实。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的交流,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

三、结语

随着网络环境的深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融合,这种网络模式在落实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想要将这些问题进一步的完善,就应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性的分析,由相关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讨论与细节性的改进,保证最终网络化教学方式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骆玉蓉.基于生态教学观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30-34.

[3]向坤茂.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128-129.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素养归因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教师,素养

21世纪,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在科技日趋进步的今天, 网络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同样, 对于教师来说, 客观上, 网络真的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帮手;而主观上, 教师在对待网络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挥之不去的弊端。为了更好地让教师, 尤其是英语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素养, 笔者就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的素养这个话题针对三百人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给英语教师发展的空间, 而英语教师能否真正将网络这把双刃剑调教到为自己所用的程度却是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在此, 笔者将调查结果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网络环境下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评价

据调查, 86.67%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电脑技术, 简单的电脑技术包括用电脑打字, 查教学资料等, 稍难的包括基本的电脑故障处理和软件应用等。究其原因, 不难发现,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试想, 当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正兴致勃勃地陶醉其中时,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突然因电脑崩溃而销声匿迹, 应有的课堂气氛随之破坏了。对于一个掌握电脑技术的教师来说, 还有挽救的机会, 但对于一个“电脑盲”教师来说, 付出的心血很有可能付诸东流。我们平时上课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导致的结果常常是教师无可奈何, 学生则苦不堪言。这样看来, 当前讨论上述话题是有必要的。

诚然, 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 客观上, 英语教师能够从网上吸取有效的东西并且利用好电脑。但据调查结果显示, 53.33%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偶尔会重视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并且70%的学生认为教师获取的网络资源不全是科学真实的, 在63.33%的学生眼中, 英语教师还是愿意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的。

由此可见, 在网络盛行这个大趋势下, 英语教师并非对此熟视无睹。对于英语教师来说, 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源, 在资源信息搜索方面, 教师可以搜索图片、采集录音, 使教学过程集内容、影片、动画、声音于一体, 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 我们不能忽视一些潜在的问题: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可能会影响英语教师的辨识能力, 甚至被误认为是权威的资料, 盲目追求势必给英语教师造成一种压力, 即再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战胜电脑这个客观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 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知识面来源的多样性、知识传授的互动性, 知识巩固的灵活性等来安排自己的工作任务, 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也就是说, 英语教师要明辨网上信息的真实性, 而不是盲目接受;要筛选有用资料, 而不是来者不拒;要挑选最适合的, 而不是随意选择。 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电脑的客观存在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毕竟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 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至关重要。例如,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方便教师的教学,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因此,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 并且保证其质量的可靠及使用的方便。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对自身的要求

当代环境下, 与时俱进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大前提下, 英语教师也面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变更的大挑战。尤其是当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 这种挑战表现得愈益明显。很遗憾的是, 只有46.67%的英语教师能够通过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毕竟, 多数英语教师更青睐于传统的备课模式和教学模式, 不知现代模式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许在许多英语教师眼中, 电脑始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人脑无时无刻不比电脑厉害。殊不知电脑资料的完备性和灵活性在某种意义上会胜于人脑的。

所以, 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在不丧失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取网上信息, 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毕竟优胜劣汰是硬道理。这样, 便能摆脱 “啃老本儿”的束缚, 使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让英语教师感受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不至于处于被动的地位。

当然, 教学内容涉及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 网上信息的更新是快捷的, 英语教师可以将当前流行时尚穿插到教学中, 不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因为学生是e时代的先锋群体, 所谓最先进的群体必然需要最先进的方式去调教。

据调查, 大多数英语教师并没有利用好电脑, 只是将讲义粗糙地罗列在屏幕上, 甚至颜色的搭配出奇的不协调 (教育部2001) 。不难联想到, 英语教师应该研究一下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才能对得住自己的岗位。

虽然, 53.33%的学生赞成英语教师依赖网络, 却不赞成超出一定的度, 否则便失去教师应该具备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英语教师过度依赖网络, 会使其变得懒于思考, 见解缺乏新意, 自然使学生对其教学丧失兴趣。

三、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上文谈到很多英语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素质问题, 虽然这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 同时也不能忽视在此环境下英语教师是如何与学生沟通这个现实问题。诚然, 英语教师很明智地意识到网络的巨大力量, 不得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途径也是灵活的。调查结果显示, 46.6%的英语教师布置网上作业, 36.67%的英语教师组织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而只有13.33%的英语教师选择远程沟通教学。这个结果是意料之中的, 毕竟当前教学条件的客观性终究会左右教师的选择取向。无论哪种方法, 它都体现出英语教师网络意识的凸现。

但是, 不能忽视的一点是, 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简单建议并不是最好的, 真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才是可取的。采访了数名学生, 笔者认为, 英语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脑,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英语教师才是现代社会中真正的指路人和引导者。

总之, 在网络环境下, 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 以学生为中心, 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英语教师才能真正地体现其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8

1 师生网络互动模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全面提高素质。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从而实现双赢的良性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这种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网络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来提取和储存信息, 获取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是一个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具体来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 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是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的互动模式中, 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互相对话, 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做出回答或者辅导。学生可以凭借网络, 用文字、语言、动作、视频、表情与教师进行同步互动或者异地互动;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软件或者电子邮箱来展开互动,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种是协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 以期达到合作教育的目的。协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的道德品质, 这对学生将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媒介,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通过相互竞争开展互教互学的活动, 促进学生之前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第三种是探究式讨论学习。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在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QQ群或者BBS、论坛等形式, 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等浏览他人的回答或者查阅相关的信息, 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与其他同学展开经验交流, 教师则负责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究。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宽松, 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发展智力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 网络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生英语基础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特点, 网络互动英语教学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 开展情境教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切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网络中, 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生动逼人的信息资料, 能把生活的真实情景呈现出来,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为教学提供大量可采用的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在网上查取资料, 创造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授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时候, 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他的照片、生平事迹、有关于他的评论、他的著名演讲以及有关他的视频。通过大量逼近现实生活的情境, 能吸引广大学习者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者自觉去处理信息, 从中提高了其英语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的需要来开展情境教学。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 在网上收集有关酒店服务员接待外国人的资料或者视频, 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课件的形式, 开展灵活简单的交互活动。如运用Web技术, 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 放在网上, 学生通过网络浏览, 选择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为了方便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可以把教学资源弄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图形等多媒体形式, 通过超级链接, 学生只要一点鼠标就能获得相应问题的答案。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交互学习方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也能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

(2) 运用网络开展合作学习

21世纪教育需要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网络环境为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技术的支持。英语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之后, 应该运用网络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 实现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性格、爱好、学习基础、能力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且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地开展合作活动。

如前所述, 在网络合作学习开展之前, 教师应该创造情境教学, 通过创造情境向学生布置任务。如在讲授Writing Job Application Letters内容时, 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播放用人单位浏览求职简历的视频, 再配上一些说明求职信重要性的资料, 让学生对Application Letters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向学生布置任务, “What’s your purpose of having a job?”。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工作进行分组, 讨论未来将会如何求得这一份工作, 以及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讨论的结果, 可以叫小组长公布在博客、论坛或者班级网页。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导致了学习水平有高低上下之分, 这需要教师多多与学生交流。

网络的虚拟性, 可以为在学习上胆小的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教师可以用电子邮箱、微博等网络工具,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网络的CAI软件可以实现教师与单个学生的密切通信。通过CAI软件交互和学习情况的激励,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为此, 学生可以把CAI软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然后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如果是JAVA等高级语言编写的CAI软件, 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网络环境的学习系统。

(3) 利用网络工具, 开展教学交流

教师在网络环境中, 为了更好开展互动式学习,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BBS、E-mail、Internet等都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互动交流环境。如英语教师在BBS、QQ群上发布一些消息, 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教师就此引导学生对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 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 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也可以用BBS、QQ群等互动工作, 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活动。或者在网上发表英语文章, 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点评, 从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运用这些交互工具, 寻求帮助。

E-mail具有快捷、灵活和跨时空等优点, 能为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真实的交际沟通环境。英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完全可以用E-mail进行互相交流。英语教师还可以用E-mail方式, 为学生寻找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的机会, 这样不仅为学生获得一个英语学习的真实语言学习环境, 也能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多, 教师的授课时间也非常有限, 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开口说英语的良好环境。而网上的ICQ、Net Meeting等软件, 能实现实时的交流互动, 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用Net Meeting、ICQ, 加一些英语国家的朋友, 通过网上互相聊天, 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3 互助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 应该建立一个教学评估体系。传统教学评估方式, 强调的是一次性的考试成绩, 这种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评价方式, 不利于全面综合地衡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网络环境的英语互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是评估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读、听、说等活动的观察和在网络互动学习中的表现, 来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师的观察, 可以采取评估表、日常记录、评价量表等方式。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座谈、交流面谈或者网络交谈等方式, 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哪些教学方式受学生欢迎。评价结果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推测。

同时,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加趋向于完善,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等方式。作为教师一方, 应该平时在网上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 并且加以分析, 这样对学习效果才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评价结果, 教师还应该及时告诉学生, 并让学生对此做出反馈。学生通过评估结果, 了解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及不足, 并且主动反思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甘丽红.探析高职英语教学新形势新模式[J].华章, 2012 (7) .

[2]甘丽红, 陈芳.“有效合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1) .

[3]张存礼.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研究 篇9

一、化学网络教学的类型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是化学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应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 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 能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 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程结构上, 强调学科前后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在教学内容上, 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力求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在教学方法上, 可使用任务驱动、实验探究、自主发现法等,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知识性与探究性网络教学

按教学内容和目标差异分类, 有知识性网络教学和探究性网络教学。知识性网络教学是指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的网络教学, 如《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学习。探究性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教学对教材中的某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如《喷泉实验的研究》。知识性网络教学坚持“概念中心”, 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 其选择的标准在于:有利于学生构建对目前理解周围环境和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有基础性意义的科学概念;探究性网络教学立足“过程中心”, 将探究过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是知识性还是探究性教学都有其各自优势, 在不同的单元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选择, 既不可只顾讲练, 也不应一味“探究”。

2. 课堂与课余时间网络教学

从学习的时间和环境来看, 有课堂上进行的网络教学和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网络教学。化学课堂网络教学是指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一人一机上网, 在教师的引导、调控下学习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建构化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课下的网络教学是指学生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其特点是可同步异地或异步异地地获取知识, 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时间和内容等。两者若能有效结合, 则可充分发挥学习无界限 (Learning Anywhere) 与学习无时限 (Learning Anytime) 的网络教学优势, 实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个人化、自主式的学习方式。

3. 导学型、自主型和合作型网络教学

按课堂师生角色的不同来分类, 有导学型网络教学、自主型网络教学和合作型网络教学。导学型网络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个学习专题在网上进行集体学习, 如:《晶体的类型与性质》中通过VR模式对常见晶体模型观察分析, 掌握有关晶体结构的计算。自主型网络教学指学生根据化学教学要求和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利用网络课件自主选择单元学习内容的网络教学模式, 例如《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研究》一节的学习。合作型化学网络教学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多个学习者彼此合作, 结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 如:《环保专题》中就酸雨、臭氧层空洞、沙尘暴、白色污染、赤潮等问题, 各小组分工合作, 网上查找、学习, 再集体进行交流。当然, 在实际教学中, 以上几种教学类型往往是相互交叉、多元组合的。

二、化学网络课件的性质与设计

化学网络课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化学学习环境, 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体, 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它能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协商会话、协作学习的开展, 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 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1. 网络课件的性质

化学网络课件是为网络教学服务的, 其中心应是教学性。优秀的网络课件应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操作性、交互性和艺术性 (如图1所示) 。

2. 网络课件的设计

众所周知,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而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网络课件的设计应结合教学目标以及自主学习策略, 充分体现“学为中心”, 实现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上的自主选择性。

优秀的网络课件既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 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 还应鼓励、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做到这些, 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对课件进行二次开发, 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做到有的放矢。首先,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构成学习的支持环境, 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以及在线资源等;然后, 利用课件的导航和超级链接等帮助学生有效使用信息资源;接着, 学习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最后,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 提供量化的评价标准, 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化学网络课堂的组织

1. 网络教学交往

网络课堂中, 教师主要是通过组织和转化信息、指导学生获取信息、阐明学习要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等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教学主题、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或创建教学模式、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参与制作网络课件、实施教学过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反思调整教学方案。作为网络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监控者和评价者, 网络教学的教师是集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在线辅导教师和服务站辅导教师于一体的新型教师。

网络教学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中大量的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迷航, 学生自由度过大也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在应用与推广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2. 化学网络学习过程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 (1) 学生在网络情境中领取任务, 自主地选择学习层次, 灵活地策划学习进程; (2) 结合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再通过网络查询资料; (3) 通过BBS论坛、在线交流、留言簿、电子邮件收发、QQ群、博客等形式,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学习成果; (4) 根据在线、离线测试, 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评或互评, 了解自己在这一阶段学习的效果, 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 可以进一步接受网络课程提供的与最新科技动态相关的内容, 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索。

四、化学网络教学模式

在化学网络课堂中, 不应过分强调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而忽视两者的共性。网络教学首先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一种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派生的, 有着新技术手段、新媒介的教学。任何优秀的传统课程实施模式在进行适当的变化之后皆可能适用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实施, 脱离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 (例如实验教学) 考虑建立全新的化学网络课堂, 必将成为无源之水。当然, 由于网络这一特定媒介的参与, 使得化学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拥有独特的一面:其文、图、声并茂, 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使得各种化学知识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 例如:不同类型晶体的微观结构相当复杂,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了解它的构造, 化学网络课堂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晶体内部结构。

在研究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模式时, 国外一些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值得借鉴, 例如:以“PH酸碱度网络虚拟实验室”为框架搭建的7E网络探究学习模式:激励 (Excite) 、探索 (Explore) 、解释 (Explain) 、扩充 (Expand) 、延伸 (Extend) 、交流 (Exchange) 、测验 (Examine) 。究其实质, 是利用网络环境提供一个探究的“脚手架”, 来引导学生经历体验“专家”的思维过程。“脚手架”意味着将复杂的探究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片段, 让学生能够在每个阶段钻研相对单一的任务, 引导、帮助他们顺利通过研究中相对困难的步骤, 从而达到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

五、结束语

网络教育最根本之处在于教育, 网络技术只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如何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发展化学教育, 实现化学教育、网络技术与社会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只有加强实践研究, 才能探讨出一条既合乎化学教学规律,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又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福春, 张国民.从教育信息生态视角审视高职院校课程的网络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7) .

[2]范小鹤, 陈明阳.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支持服务各层次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 .

[3]王艳霞, 林志淼.论网络社会的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 2012, (3) .

[4]刘艺.中加高校网络教育信息化的对比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2, (17) .

网络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翻转课堂作为混合学习模式的一种形式, 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有机结合, 同时颠倒了传统意义上学与教的时间和空间, 既弥补了网络学习中师生情感交互的缺失, 又能很好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1]。

自2007年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初步提出翻转课堂的理念以来, 翻转课堂迅速得到国内外学者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我国翻转课堂模式大多借鉴国外教学形式, 缺乏本土特色, 未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丰富资源。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理念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个革新, 将传统课堂中的教与学的阵地作了迁徙, 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其教学模式逐渐革新。

2.1 翻转课堂模式结构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总结了翻转课堂基本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该模型结合了他多年教学经验, 也是目前为止被应用最多、认可度最高的一种结构。

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简明扼要地对翻转课堂各要素作了归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模型未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可操作性不强。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张金磊[2]在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结构的基础上, 建构了如图2所示的模型结构。

该模型标注了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两个支撑, 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通过学习活动完成翻转课堂教学。该模型有别于Robert Talbert模型的是其在课前板块中强调了交流互动的重要性, 并且将“视频、交流、练习”三者界定为循环关系, 同时清晰列举了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可实施性强。

2.2 网络环境下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合一循环”模式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实践, 结合网络开放、资源丰富的特点, 本文在张金磊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模式基础上, 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合一循环模式, 如图3所示。

该模型的最大优势是将翻转课堂的学习当作一个循环过程, 即“网络—课堂—网络”的循环, 课前学习信息反馈到课堂活动中, 课堂活动中的总结重新回归到网络, 并不断加深和巩固。

(1) 课前、课中、课后三合一循环。根据传统学习“预习—学习—复习”的模式, 可以将翻转课堂的模式引申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合一循环模式。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重构的过程, 每个阶段对事物的认知是不同的, 学习是一个不断循环递进的过程。

(2) 网络学习领域。网络学习领域除包含前述模型中的课前模块外, 增加了课后版块。具体包括: (1) 学习资源。与张金磊提出的模式不同, 其课前学习资源摒弃了教学视频这一载体。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将内容繁杂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难度较大, 单一的视频不能很好地承载所有知识点, 其学习资源包含视频、文字及其它资源; (2) 学习自评。学习自评包含课程练习和学生自我评鉴, 单纯依靠简单的题目测试很难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学生的自我评鉴既可以是学习总结, 也可以包含对某个问题或知识点的陈述; (3) 课堂重温。课堂重温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 学习者和教师均可参与, 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上传至网络, 供学习者复习; (4) 课程总结。课程总结是一个评价过程, 包括对知识点的总结、学习效果的总结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等; (5) 交流平台。交流平台贯穿于整个网络学习始终, 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学生可在平台上获得一些问题的解答, 教师可通过平台获取课堂活动信息反馈[3]。

(3) 课堂学习。教师需要根据网络学习中反馈的信息做好课堂教学安排, 既能为学生解答疑惑, 也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空间。

课堂学习模块基本按照“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总结评价”的步骤开展。 (1) 提出问题。课堂学习中, 问题确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学生应结合自身在网络学习及练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交流心得, 提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难题; (2) 设计活动、成果交流。设计活动是指教师依据网络学习中总结的重难点以及课程性质, 设计出有利于课堂进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活动。教学活动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 也可以是协作学习、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学生经过网络自学和课堂探索, 对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意义建构。成果交流环节为学生个人或小组总结提供展示机会, 教师在这个环节起到链接作用, 链接每份学习成果, 同时提供指导; (3) 练习迁移。适当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总结学习成效的有效方式, 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反馈评价。与传统课堂成绩决定论不同, 翻转课堂评价标准更为人性化、多样化, 将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项目之一;参与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评价内容包含练习成绩、自学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提出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3 翻转课堂实施要求

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 翻转课堂对参与其中的各类人员都有新的要求,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 必须适应翻转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1) 学校需合理安排作息, 提供相关设备和平台支持。翻转课堂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网络自学, 学校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既不能占用学生自习及课间时间, 又不能耽误课程的学习进度。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程度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 这就要求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等设备支持。

(2) 教师需转变角色, 提升信息素养, 评价方式多样化。翻转课堂中,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 制作视频课件,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指导课堂学习, 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计算机软件代替粉笔、课本, 教师的信息素养必须有新的提升。同时, 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不再由单一的成绩决定, 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成为翻转课堂的评价因素, 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 以满足翻转课堂人性化和多样化的评价需求。

(3) 学生需提高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能否适应翻转课堂的新要求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 对其自律性和自学能力都是挑战, “一鞭一步伐”的耕牛式学习不再适用。翻转课堂中, 学生不再是独立的学习个体, 开放自由式的学习环境, 要求学生必须主动融入团队中, 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而非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文章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出发,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建翻转课堂的模式结构, 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合一循环模式。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视频形式,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更新快的特点, 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 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加入课后模块, 实现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网络”循环。翻转课堂的出现给我国传统教育带来了新思路, 也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挑战, 怎样有效开展翻转课堂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钟晓流, 宋树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J], 2013 (2) :58-64.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46-51.

[3]张新明, 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21-25.

[4]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N].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5) :124-125.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篇11

在哲学范畴内,“个性即个人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这种个性观与人的主体性紧密相连。”[1]个性抒写就是个性表达。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明确提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2]个性化教育问题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发展等人文主义内涵,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立意、写作、评改”的束缚,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不压抑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个性,积极引导,保护发展等要求,为引导学生作文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颖的尝试,网络信息技术下搜集资料的便捷、高效,利用博客(Blog,QQ空间等)写作的随意性、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的多元化的评价平台等,都为个性化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利用网络加强阅读欣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注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性的发挥,“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个性对于主体性的彰显”[3],因此,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及多读文学名篇精品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前人思想的精华,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从优秀的文学经典名著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汲取创作和创新的源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阅读训练首先要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编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对于古今中外、评时论事的文章,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精读,不仅讲解文章“立意、结构、思想”的独特之处,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个性、作家艺术个性的把握;其次是对相关篇目的延伸阅读,即泛读,开阔学生视野,背诵、摘抄名言佳句,积累写作素材,为形成自己的作文个性起到启蒙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注重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名言警句、名篇名段等,但往往受时间、阅读量、摘抄速度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这种积累费时费力,也并不一定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命题、当堂完成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当设置写作范围,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认真思考,根据日常经验进行升华提炼。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阅读和搜集资料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将阅读的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做摘抄整理,网络复制粘贴的快捷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上传至班级博客群共享里面,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确定下学期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开出书单,除了长篇小说在假期前布置给学生阅读外,将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优秀中学生作文选等整理成电子文档,放置于班级博客群共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又可以节省大量查阅、搜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的阅读系统化。同时,根据作文教学需要,对于需要进行阅读的书目和作品,教师在学期中也可以随时补充班级博客群内容,以使资料更加完善。

通过网络为学生开具书单,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步。教师除了在假期前、学期中定期把一些文章推荐给学生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等媒介为学生讲解所选择的作品在选题、立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所在,特别是对优秀中学生作文,要选取3-5篇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指出该篇文章的个性特色是什么,学生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找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进一步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的发挥。比如在讲解欣赏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对比分析胡适的《我的母亲》,同样是赞美母爱,冰心的作品细腻柔婉、语言优美动人,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个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而作为理论家的胡适在回忆母亲的作品中,则感情深沉内敛,语言平实质朴。在具体教学实例的选取中,可以比较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时代作家同游秦淮河并写作同题散文,可以带领学生在领略名家美文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个性。面对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美景,朱自清因对时事、国事满怀忧思,表达的是一种既留恋又无心享受的矛盾心理,文笔朴实质朴,感情真挚热烈;而俞平伯先生则善于在写景与抒情之中抒发对宇宙万物的哲学玄思,置身于六朝金粉、美景如画的秦淮河上,他虽然被秦淮河的夜色所陶醉,但所感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因此行文表现得冷静、理智,给人一种空灵而朦胧的感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应从什么方向确立自己的个性,避免陷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窠臼中去,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

二、通过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形成创造性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未经加工的艺术品。因此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必须立足生活,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停”[4]。从个性出发的写作,强调的就是写作回归生活、关注自我,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正有个性的文章。

(一)在作文教学情景引入中让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丰富的日常经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倡导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带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万象,了解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之美,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感受动植物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在网络环境下,要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基于经验和时间不能一一感受的生活在情景引入中呈现出来,通过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将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生活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名篇佳作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与作品美感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为个性化作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以其多样化、及时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由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二)通过QQ群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想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写作危机之后,把写作看成是“自我放纵”,日本的“日常作文运动”则强调学生在作文中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由发表意见。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千文一面”、个性缺失等问题,除了过去作文命题中存在的机械化,对立意、结构、布局等要求的“八股文化”等问题外,主要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环境,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阻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网络环境下班级QQ群、博客群的建立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师预设写作范围,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社会现象将作文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约定时间在QQ群上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热点问题与热点现象思考的热情、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评判对错,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适当的引导,创设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受到启发的环境,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多向度思维的形成及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开掘学生作文个性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作文日益从传统命题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展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采用的多是话题作文形式,通过设置多元化思维方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作文范围更加贴近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经历、体验、见闻等个人化经验,或展开叙述,或抒发感情,或虚构某个故事,或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就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个性。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视角,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诸如听音乐作文,学生可以根据歌曲,描绘画面作文,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播放关于母爱、感恩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回忆生活中爱的点滴表现,在写作时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文;通过网络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形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创新性思维,发扬独特的个性。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管对时事评论是否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予以肯定。俄罗斯在作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学生思想要有个性、观点鲜明,“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引导课型的作文训练中就更要给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的空间,创设多种写作途径。

(二)利用博客作文,让学生的才情与个性进一步彰显

与传统限定时间的课堂作文相比,网络环境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博客(Blog,QQ空间)写作,写作环境相对自由,博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是最具个性化的情感领域,又是作文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摘抄名言警句,转载美文名篇,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可以通过小练笔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博客的管理与写作中,让学生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他们在作文中写真实、讲真话的作文品格,而“真实、真情、真话”是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首要环节。

另外,学生利用博客写作,作文完成可以随时上传,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到。相比课堂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博客的文章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要素,不管是写作、修改还是上传,因为面对的受众增加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认同与肯定的欲望被激活,加之网络表达方式的自由,学生的才情与写作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诱导学生个性

相对于传统作文单一的评改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有了个人作文博客,就会不断关注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或老师关注的情况,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其他人对其作文的评价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多次加工和修改,养成作文修改意识。在有同学作出评价和访问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开展起来,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就能学习到别人作文的优点,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提高。相应地作文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学生知道了什么样的作文选题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想象丰富……通过参与作文评价,学生提升了自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自我的鉴赏水平。

另外,通过在校园网建立“优秀作文展示”栏目,定期推送优秀学生作文在校园网发表,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优秀文稿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写作教学的既有成果。

近年来,网络以其及时性、便捷性影响着中学作文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通过QQ群自由的辩论、促进了思想碰撞与交流,丰富了学生多元化思维,而博客的写作模式促使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张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果。因此进行有意识的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国培计划”河南省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严仲连:主体性是个性存在的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

[2]教育部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董菊初: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特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研究 篇12

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一个总体目标, 这关系到学生日后英语语言的整体产出水平。对于基础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来看, 学生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并非单一的某种教育技术或手段的运用所能彻底改变的, 这必须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和综合文化素养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当然,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运用能力, 必然也就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从九十年代末到如今, 网络英语教学的改革风风火火进行了近20年。在这一进程中, 全国推出的网络版教材也是林林总总, 均已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与合格评估。在近几年举办的各种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骨干教师培训班上, 与会代表们对如何适应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和研究。大家对网络提供给学生更大知识信息量和更多学习资源选择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对网络给自制力尚待加强的中学生们所带来的众多游戏诱惑却也引起了老师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心;另外, 英语教师在网络环境教学中所扮演的这种全新的角色和作用, 众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归根结底, 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否会削弱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识权威?计算机网络是否会最终取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角色?笔者本人执教的学校也使用了网络教学模式并新建和改建了多媒体语言实验教室, 学校还专门成立领导机构以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从学生层面而言, 网络学习平台的引进, 确实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其全新的视听模式和自由度极高的人机互动, 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英语时的精神压力;网络预设的在线测试形式灵活, 少了教师的训词和课堂上回答不出的尴尬, 如此就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了明显的增强。因为网络提供信息量的多样化、练习形式的多元化, 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主管能动性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从教师层面而言, 老师们从昔日繁重的日常教学中解放出来, 不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 而是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和理论思考。通过近些年来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我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势头, 到今年4月份我校教师共计发表省部级教改论文8篇, 市区级教研论文15篇, 主持或参与了各级各类教改革课题3项。因为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教研, 从实践教学到理论提升, 再从理论研究回归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也获得了质的飞跃,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2 挑战与机遇并存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结合网络环境中的相关学习资源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跟主动性, 实现虚拟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互动。凸显“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构建下的新型立体化教材, 充分体现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人机交互, 突出了该教材中教材设计的个性化和教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等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网络环境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渗透,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也增加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灵活性, 教师们摆脱了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 可以有跟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摆脱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与此同时, 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意味着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实施立体化、网络化教材的教学, 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视角, 主动学习网络技术、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中, 对于其中的任何参与者 (包括设计者、教师和学生) 都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角色的对应。设计者不再应该是纯粹的一个程序设计员, 她/他还得熟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角色因网络信息量的宽泛和广博而受到挑战, 他/她还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引导者和统计者以及协调员, 同时,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同样也得学会如何当好一个学习者的角色, 不断丰富和扩大自身的知识信息量;学生的学习也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该学习系统始终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可以表达个体学习的诉求并要求得到及时的回应。

教师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网络技术等专业技能的掌握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尤其是一部分年纪稍大些的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技术手段完全陌生, 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我校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中学生受益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 尝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参加试点班级的2013年期末考试统计及格率由原来的75%上升到98%, 优秀率达到了近87%,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不一致, 起伏波度较大, 这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有急躁情绪。教师需要敏锐的把握教育契机, 在掌握必要的网络技术的前提下, 通过网络学习系统中的信息发布和师生个体交流版块, 公开或私下对全体或个体的学生发布学习指南, 以便学生学习的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并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通过师生的网络互动, 教师可以收集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进展情况以及学习的具体难点所在, 以便在集中授课期间, 对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很好地实现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对湖南省常德市教育局和武陵区教育局参加网络教学改革试点的部分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来看, 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在本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举足轻重。老师们通过比较系统地网络技术培训, 掌握了网络教学中的各种基本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能随时上传各种教学资源以回应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学生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并且老师们能够将某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量的广博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 我们承担着学生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面对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极大变革呢?面临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新时代, 一部分教师, 尤其是处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基本教学设备低下, 教学手段单一的中小学校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他们害怕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和其中的海量信息最终将会不可避免地取代教师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地位。是的,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即使没有网络时代的到来, 他们也必将为历史所淘汰。因此, 我们中学教师不仅仅只应该占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 更多的是要与时俱进, 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的作用不仅不应该被削弱, 反而应该是进一步加强, 当然, 这种作用的强化不再只是局限在传统理论上的教师作用。新时期的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敢于面对现实, 转换角色, 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着手教学改革研究。

3 教师角色的定位

如何正确处理教师自身在新的时期里的角色, 是关乎英语教学改革失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 最主要是要深化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以听说为主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必须做到:

3.1 教学方法上

彻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 (teacher-centered) 的英语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下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师再也不能无视社会的需求而只一味地孤立地教授语言。教师应该牢记, 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新的教育技术, 整个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这个中心。语言能力的提高, 关键在于“习得”, 而不是传统“填鸭式”的“学得”, 课堂教学时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以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 认真组织好学生的协作学习与个体交流, 真正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出发, 做好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工作。

3.2 教学内容上

英语教学今天应更加重视语言的“实用性”, 也就是说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工具区“交流信息”的工具性, 把英语作为外国文化载体的特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起来。过分强调语言的自身体系和特性就会使外语教学拘泥于自身的封闭系统之中, 成为“学究式”的英语, 而轻视英语的“实用性” (孔庆炎, 2003) 。所以说, 我们的课堂教学除了教授学习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外, 还应该加大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语言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输出能力, 切实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社会功用, 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和获取专业信息的必要工具, 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和科研服务。

3.3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CALL) 的过程中

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 但仍不能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能过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盲目地进行CALL, 可能会导致自主性的无度性。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并不会像部分人所担心的趋于淡化。CALL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自主学习需要更多地、更全面地对学习者加以训练和系统化的管理, 而这些训练、管理和监督 (supervision) 需要有我们的教师来加以执行。Graham Davies曾经这样说:The Web is like a library:enter the door and there are all the books-all heaped up on the floor.对于立体化教材和网络媒体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较之往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这些资源, 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而放任自流, 那么我们的教学改革可能非但达不到语气成效, 反而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一种无序状态。

3.4 网络的使用

网络对于所有学习者和教学者来说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网络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不过, 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高科技知识也给英语教师以极大的责任和义务。网上学习网址并不是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的, 它需要我们的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对数目众多的商业学习网站加以区别鉴定。网络教学中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信息资源上的扩张, 只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对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 不应该是浅尝则止。同时教师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我校目前试点的状况来看, 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 计算机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所以对立体化的新型教学和语言实验设备及网上资源不能加以充分利用, 许多计算机辅助功能也不能切实落到实处。为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教师必须学习, 掌握诸如XML, Java Sculpts和Flash等先进技术, 真正实现多媒体在网上的运行, 是学习者能真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 掌握语言技能, 真正达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3.5 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 新的教学改革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 体现于课堂教学, 那么, 我们的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 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问题基本上都在此 (王树华, 2003, 6) 。网络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万能技术, 网络在表达情感、表达意境、师生交流、展示过程、记忆分析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些强调语言积累、口语交流的文学艺术类课程并不十分适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 (许憬, 2003, 6) 。网上学习确实可以给学习带来更加宝贵的有价值的协作空间和自主机会, 它可以带给我们更为广泛领域的学习机会的途径, 但面对面的课堂互动教学仍将是我们最为根本的教学模式。某些关于取消英语课堂教学, 片面夸大计算机网络作用的提法是有欠妥当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当起组织者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关系着我们的改革工程能否顺利施行。

4 结束语

上一篇:云计算与国家安全下一篇:资格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