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通用12篇)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篇1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环境。Internet的高速发展为优化外语教学和学习环境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 其优势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学习资源, 更在于为英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切磋的广阔天地。网络的应用, 使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了走出课本、跨出课堂、走向世界, 使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 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直观性、趣味性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发展。
●●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1. 资源丰富, 量大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英语教学资源, 它包含了新颖、广泛、生动、实用的英语素材, 能够带你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 让你教好英语或学好英语。
英语教学网站提供了听力、语法、写作等各项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参加讨论、语言即时测试、写作训练等手段进行学习。电子出版物是专门面向英语教学的在线电子杂志, 除了提供各个层次的阅读、写作、听力测试、综合测试和各种语言学习资料外, 还包括学术文章、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指导等, 学习者每天都能从网上学习到新的知识。打开著名的VOA、CNN、BBC等网站, 教师和学生就可在网上收看到最及时的新闻报导, 了解世界动态, 同时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提高了语言运用技能。另外互连网上还有大量的英语教学辅助软件, 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张扬个性
传统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 他们读的教材相同, 听的讲授相同, 参与的练习活动相同。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能为学生提供的个别帮助非常有限,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参加讨论或获得在线帮助, 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1.利用网络资源, 改变教育模式
网络化英语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核心思想。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如果只是贫乏的讲解, 机械地操练句型,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用于实际的交际,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在网上用英语聊天、看英语影视、英语电台节目等形式循序渐进的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英语语言环境, 通过访问一些英语学习网站来提高英语口语。例如, UC网站上提供了很多英语学习栏目。其中有专门学习语音语调的;有侧重于口语和听力培养的;还有每天在固定的时间, 请母语为英语的外教来网上跟网友交流, 旨在让英语学习者更多的了解外国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 这些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我曾经启发、引导学生上网与外教和网友交流, 这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英语的热情, 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在语音、语调上有所改进, 同时也必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 辅助英语阅读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集中在教室, 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作学生阅读训练, 其余时间则是阅读技巧讲解和答案解析。这种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 教师普遍感到效率低下, 学生则缺乏兴趣, 教学效果不佳。
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结合了阅读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加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使教学任务新颖活泼, 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材是网络辅助阅读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 素材内容不应脱离课堂孤立存在, 要贴近课堂内容, 成为教学内容的一环;选材安排上难度要逐渐增加, 使学生有胜任感, 激发学生自信心;阅读素材中要添加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漫画、动画、笑话、电影片断, 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们的网络辅助阅读教学平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空间使师生互动, 学生可以在网上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 教师及时对学生问题在网上答疑。
网络辅助英语教学, 由于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势,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资源等方面有很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英语教学中,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特性,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娄俊玲.《网络英语教学探讨》.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6)
[2]梅艳.《英语教学手段的新思考》.外语电化教学, 2002 (8)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篇2
1.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自制的《工业革命》课件(事先制成放在计算机上),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肖像和机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逊以及蒸汽机、火车机头、早期的汽船等,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有感性认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2. 确定目标与主题
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工业革命,就是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1)了解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成果。
(2)掌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试比较研究美、法、德国等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
(3)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搜集资料、自主探索
明确了本章节的学习要点,学生就可以对所要调研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探索)。
4. 网上协作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回到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交流。教师要考虑稍高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通过提问来引导组织学生的整个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阅读他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现有知识质疑,参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来完善自己,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开阔视野。
5. 网上小结
协作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结。 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后附有教师的评价和点评。
这种学习模式既有个人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研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分析:
1. 深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方面,根据学科内容的难点、重点,自主制作适合教学急需的课件、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库,以帮助学生的社会知识的建构。
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2. 教师角色的定位 。
网络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师不应是大量的历史信息的灌输者,而应靠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对学科的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的分散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历史网络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要熟悉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 篇3
一、运用网络及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怎样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顺利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说这种体裁。本来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欲望学习的,如果语文教师的导入平平,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小说的兴趣与欲望,而网络环境在创设教学情境与导入新课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与精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精心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与小说文本相关的生动教学情境,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好奇心和欲望,从而快速地使学生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建立起微妙的联系,从而顺利地进入到小说的阅读情境中去。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用旧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图片作为PPT背景,最好再用相应的竖版艺术字展示题目并作为PPT首页,之后可以将几张宝黛的合影图片用自定义动画的方式来展示,在展示图片的同时再配上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为背景音乐,学生通过直观可感的人物形象及熟悉的音乐旋律对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影视作品的适当引入,对学生感悟小说本来是大有裨益的,但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对于长篇的影视作品一定要进行节选,选择典型的情节,在恰当的时候运用。譬如,通过对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境遇进行比较,学生们对祥林嫂的生存状况及地位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有了深深的同情,之后教师可将电影《祝福》中节选的几张祥林嫂的图片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看,第一次到鲁家头上扎白头绳——虽脸色青黄,但依然健康、勤劳安分守己的形象;第二次到鲁家,再次成为寡妇并失去儿子阿毛后精神萎靡不振的形象;第三次是被赶出鲁家,在大年夜的雪地里即将被吞食的形象。学生们沉浸在祥林嫂跌宕起伏的命运之中,深刻体会到旧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下人们的冷漠与底层妇女的悲苦。
二、利用网络及课件辅助教师讲授
教师不能让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成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反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授课篇目的原著以及作者相关的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信息的能力,并激发起学生学习小说的欲望。然后教师在通过网络资源精心筛选与整合的基础上,制作出版面精炼、内容充实的多媒体课件。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为了让学生弄清楚贾府内部的建筑结构,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并将其适当地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清晰立体的方位示意图来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辅助教师讲授,并为学生阅读本文打下一定的阅读基础。
三、利用网络及课件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体会小说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充相关内容,不但让学生把握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之王熙凤出场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品读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再引导学生对王熙风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与容貌的描绘、初次与黛玉相见时表情的刻画进行品析和讨论,使学生对王熙风的性格特征达成共识:精明能干、泼辣好强、机变逢迎、圆滑世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截取旧版电视剧《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荣国府”中秦可卿死后,贾珍来荣国府请示王夫人,恳请王熙风帮助打理荣国府这一视频,通过凤姐的语言:“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大哥哥已经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让学生了解到王熙凤不但具有上述性格特征,同时还具有贪权、贪财的性格特点,以此使学生了解到一个更为立体而全面的王熙凤形象。
教师点击事先从网络上下载到服务器的《红楼梦》电子书,快速翻阅其他章节中对王熙凤进行刻画的文字,促使学生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及《红楼梦》特定的创作方法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又值得我们同情的普普通通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同时她也具有反抗精神,但是她反抗的是什么,这又体现了她性格上的什么特点呢?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准确地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情况下电影《祥林嫂》中祥林嫂被迫改嫁时反抗场面的一段视频,教师以“祥林嫂为什么会撞香案”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此使学生意识到祥林嫂之所以宁死不嫁的原因——在她的内心深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她坚定地认为“一女不侍二夫”是天经地义的,是女子德行的体现,以此使学生理解到此时祥林嫂的强烈反抗充分证明了她是封建礼教强有力的维护者。
再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让一个具有江湖义气、善良正直、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继而,教师用铿锵有力的语调,以优美而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继而使学生深受这个人物江湖侠气的感染,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的片段时一定要在学生充分阅读、体会文本内容之后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辅助小说教学的作用。
(省级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篇4
1 正确理解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的探索。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就是其中一种教学尝试。它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现在,由于学生对多媒体以及网络的深刻认识使得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系统获取知识信息、转化信息和进行信息再加工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所有的知识信息都来源于生活,取自群体。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仅局限于老师和教材。学习孤立、单一,量小、面窄是其最大的缺点。这就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系统,特别是网络的应用,已形成了群体控制的学习模式。由于教育是在群体中进行的,而且,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进行的学习和通过传统班级进行的学习,其群体的组成己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过程就基本上是由学生控制。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更高的自由度。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网络向学习群体成员获取知识信息和帮助信息。在教高二选修课本内容时,让学生讨论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内容。然后,将讨论结果全部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到显示平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获取的是群体信息,并将之再加工成自己的知识信息。同时学生也可访问相关网站去获取类似的知识信息。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总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2 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原则
2.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
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主动地建构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合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2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
设计一系列语言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任务型教学途径常采用学生结对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集体讨论(discussion)等形式指导学生用英语去完成某项交际任务。
2.3 克拉申“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理论
学习和习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语法规则的过程;习得是一个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它的含义是:不论在任何场合下,学习者能够迅速地、流利地、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则进行交往。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学习者可在目的语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重点不应放在语法形式上。
3 运用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重点与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却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与延伸。
3.1 运用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重点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主要通过课堂的教与学来培养的,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重要条件。把网络资源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经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方法。
运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重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课本,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我们利用网络的同时,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也随之而来。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随时注意网络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 运用网络优化英语教学的方法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且向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面对网上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英语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网上遨游,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获取所需英语知识,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首先,教师本身应该对计算机有着彻底的了解,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充分的利用此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其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其次、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必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设施走进了课堂,丰富的资源材料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更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节约用水(save water)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学生对此话题随有话说,但也都是老生常谈。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提出新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口语、动画,文字与声像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且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真正发挥。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将学生领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运用网络优化组合信息,能够使间接为直接,变枯燥为有趣,减少甚至排除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亲切感,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迫切需要而不是精神负担,提供寓乐于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冠杰,马寅初.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别利亚耶夫.外语教学的心理基础[M].马涤尘,译.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3]David Nunan.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篇5
大花崖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本文结合我校几何画板网络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化培训 教学设计
[正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而以往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集中授课的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忽视了培训的延续性,忽视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培训完就ok了,总感觉是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
所谓网络化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学生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论坛、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共享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校这次对教师的几何画板培训采用网络化的培训模式。而且我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具备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但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的搬家,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就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进行考试,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网络技术也仅仅是课本的代言人,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做出探讨。
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使被培训者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能将这种网络化培训模式推广开来,顺应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生活化的需要。其次,转变被培训者的培训观。
如何使学习者接受这一模式的培训?不仅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意识到如何去做,还要从态度和情感上积极投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首先声明与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同,新颖而且实用,并选择学生机房作为集中授课的地点,集中授课将重点解决:几何画板最基本的知识;如何在网上进行自主和交互学习。从集中授课逐步引导到网上学习的模式。可以将教案放在网上资源库,让学生预习,在论坛设计几个问题如对本次培训的看法,让学生来回答,慢慢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声明在几何画板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原来需要通过电话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利用论坛,逐步提升论坛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三、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于设计的目标符合数学、物理教师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很强。但是,怎样来创设教学的环境呢?
此次培训采用eclass(北京某公司的产品)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网上作业与测验。其中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共享资源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可以是文档、软件、网站的链接等)的上载,当然也包含教师推荐的一些资料。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定期布置学习任务,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
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项:
1、交互程度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网络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交互程度是学习效果评价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具体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帖子(发言)数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他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
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可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问题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评价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利用共享资源库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讨论区的发表情况以及在共享资源库上载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
以上三者的具体评价方式皆根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转为本人积分(用于激励本人,而非与他人比较)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学习者上载一完成的作业,评价的方式有:给评语(跟贴)、打星(记分)、推荐为精品、转为本人积分等。
5、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测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网络资源;语文教学;充分利用;注意合理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专业化、高品质的要求,也对从事教研和培训工作的研修员提出了新的目标。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创新研修活动模式,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我們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首先得感谢新课程给我们师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给了师生绽放思想之花、放飞心灵的空间。利用网络等多媒体从事语文教学,课堂便成为有源之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才能适应今天信息化的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应有的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网络资源,可以极大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1.运用网络资源,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从大的事件来说,例如,对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局势、美国证券风云等这些新闻知识、环球大事的展示,增进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关注,心系全球,志存高远。也印证了我校“做射中人,为天下事”的初衷。
从小事来说,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展示了校园的图片。开始几张,学生们还认不出来,后来,我说这是学校的图书馆一角,这是校园的操场一角。他们都感叹嘘唏,半年多来竟然没发现学校有如此美好的去处,真是: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也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写观察生活的作文就此起航。
孩子们爱看电视,可绝大多数初中生爱动画片,对于名著电视剧,总觉得牵牵连连,挺复杂,所以无动于衷。那次上《香菱学诗》,很多学生不了解香菱,就连林黛玉也不太熟悉。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黛玉葬花的电视剧情,展示黛玉的图片: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
雪,雪下一段金簪。并配上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我又向学生生动讲析了黛玉的遭遇。学生都不住地叹惋,从而了解了黛玉,喜欢上黛玉。因此,他们第一次爱上了《红楼梦》。
2.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而网络上有许许多多材料:一段段文字材料,清晰明朗;一幅幅图片,如同身临其境;一段段视频,让人耳濡目染。在教学中使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播放了有关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的电视散文展播,把学生学生引入到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加上行云流水般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视听的愉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网络资源,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文理.《中华教育改革与创新》中国计量出版社
[2]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吕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篇7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 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 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主动建构, 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 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 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 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
(二)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 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 核心是软件的共享。
(三) 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 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 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 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 教学不再是满堂灌, 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 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五)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
(六)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 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 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二、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方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 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 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 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 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一) 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 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 提供化难释疑。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学生出现疑难问题, 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 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分学生, 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 指导学生解疑, 提供帮助。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 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
(二) 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 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
三、目前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那就是: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 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 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 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
(二) 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 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 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 网络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 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 反而会增强。
(三) 情感互动问题————传统手段的必要补充。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呢?通过探讨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 情感升华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潜滋暗涨。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四) 课件通用问题————课件模板的优化设计。
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基本上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 因此通用性很差。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标准。如果一个课件通用性很强, 不仅制作它的老师用, 全校都能用、全国都能用。提高通用性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制作模板。教师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需要, 或嵌入讨论系统或嵌入留言系统等, 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另外, 制作课件也可以发动学生, 上网搜索资料等事情可以教给学生去做。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学习, 并且是对主动性要求更高的学习。
(五) 网络教学对设备、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难以推广的问题————循序渐进、明确分工。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8
一、网络的资源库, 丰富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多年的实践探索, 使我从传统的命题作文中走出来, 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作文让我尝到了甜头。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 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 同时也把平时看到的优美词句输入资源库;另一方面,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身处网络环境中, 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没材料, 而是材料太多, 不知如何选择。因此, 从选题开始, 就可以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各项能力。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就安排了《珍稀动物扬子鳄》的网络作文, 编者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 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我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 保存在一个特定的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 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的信息;或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 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由学生自己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相比较来说, 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 学生的网络习作是各有千秋, 不仅版面新颖, 学生还配上合适的剪贴画, 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面体表达形式, 使写作成为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
二、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方便作文评改
哲人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试问:撬动整个学生习作水平的支点在哪里?众所周知,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 学生没有一定量的积累, 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表达方法, 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因此学生习作能力快速提高的“支点”在于习作评价。不过目前学生的习作评价低效、耗时, 如按现在每班学生五十人计算, 学生每写一篇习作, 教师大约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才能把学生的习作批阅完毕, 等发到学生的手中又不知何时, 习作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时效性。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 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 投影到大屏幕, 并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来显示不同段落、词句。学生围绕习作要求, 从字、词、句、标点等部分进行集体评议, 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 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也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 并能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 发现存在问题, 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这样的评改, 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 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作文畏难情绪,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利用网络的共享性, 促进作文交流
写作就是以文字为符号的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交流场, 让学生在这个“场”里以文为载体, 用心去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沟通见解的平台。
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论坛”, 学生在“论坛”上可以随意发表一个作文帖子, 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 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让他们感受到虽然远隔千里万里, 但是心与心可以通过文字在网络天地里互相碰撞。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 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此外还可以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 汇编自己以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 再配上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 加上家长或者老师写的序言,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些积极做法都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 让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问题探析 篇9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 而最终建构起来的。网络所提供的人际间信息交互服务功能, 使得在相同或不同时间且不同地点或相同地点的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成为现实。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和及时更新内容的特点, 使得学习者在语言信息输入方式上彻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也打破了学习辅导者在时空上和人数上的限制, 可以实现一个学习者多个学习辅导者。因此, 当前英语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遇到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的问题
网络时代, 传统静态的纸质教学内容转变为可以由各大英文网站提供的声音、图像、 (纸质或电子) 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并可免费共享的视频教材。网络以其便捷性和互动性的优点, 使得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更快、题材也更丰富、形式也更实用、印刷也更精美、配套的音频资料 (MP3或磁带) 也更完备、互动也更全方位了。更甚者, 学生辅导用书也会同时出现在网络上, 基本上都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 就学习效果而言, 与海量的网络资源相比, 纸质教材内容的设计无论多么完美, 都无法突破其传播空间、时间和知识面的局限性, 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和学生涉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 教师方面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 教师个人教与学的经验和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没有哪个教师敢完全保证对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了如指掌。现实中多数教师依然坚持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培养人才的意识仍限于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其角色定位仍多为知识传授者、问题解惑者、学习监督者, 忽视了通过网络优势与其他教师合作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助学者角色。同时, 因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专业知识和实践, 教师对如何快速地甄别取舍网络中海量的英语资源还比较迷茫, 对如何转化网络资源中有效信息的方法还比较茫然。不过, 更应该看到, 网络环境给英语教师带来的的机遇和挑战, 新教学环境必然要求广大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 教师应该有英语教学的“全球化”意识。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师利用网络可以合作建立起英语名师联盟, 充分发挥名师资源的优势, 通过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方式, 永久设立不同层级的网络英语学习讲坛, 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间断的多角度的终身化全球化的学习辅导。然而,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 当前教师之间的这种协作关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3. 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新环境下一部分学生更多地是把网络作为一种便捷的娱乐工具, 没有意识或根本不知道如何从网络提供的海量资源里查找、分析和整理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更可怕的是, 另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长或老师的严格管教, 不敢上网、不能上网、不会上网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尤其是在网络硬件和软件都还比较欠缺的很多农村或偏远地方境况更糟。在知识和信息日益膨胀的今天, 学生们也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英语学习了。其中,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学习质量, 就是一个出路。但也不能忽视网络的丰富资源给很多学生带来的一些麻烦, 譬如, 学生在网络中搜索信息时经常出现网络“迷航”或“移情”现象。也就是说, 当前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套有效的自觉利用网络手段辅助英语学习的方法, 有时利用网络反而会让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影响其借助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更别提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终身化学习了。
4. 教学手段的问题
教学手段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或课外自学的一种方法, 可以是视听, 也可以是实践活动。好的教学手段对英语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简单的教学手段, 如录音机、电影欣赏、多媒体等开展视听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随着网络的大力普及, 网络以其跨越时空局限的优势, 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场所和时间都不再局限于狭窄拥挤的教室和有限的课堂时间了。网络借助其便捷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的优势, 使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并普及化到所有学生成为可能了。但不能忽视这种借助网络的教学手段也对教师和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出路及对策
1. 明确英语教学目的, 确立“目标”意识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明确其教学目的, 确立“目标”意识。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弥补其传统的教育观念的不足, 必须把为当前培养亟需的人才和为未来社会培养专门化复合型人才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 把学生能够独自或与他人合作进行终身化学习作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 充分发挥网络中的资源优势和网络能够超越时空的特点, 教师通过组织任务型、探究型和合作型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化学习的终极教学目标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2. 认清网络材料特点, 确立“平台”意识
网络上有丰富的资源, 如网络视频、网络通讯、网络搜索工具, 网络电子媒介、网络学习评价资源等, 大量都是可免费共享的。并且在此环境下, 信息资源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来传递和交流, 让不同学生在不同或同一时刻进行各种形式交流和学习也成为可能。当然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和学生也不能忽视网络中某些信息资源的片面性、政治倾向性、文化差异性、行业性等特征, 也不能完全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对网络资源不加取舍地乱用, 往往会给学生价值观或人生观的塑造造成负面的影响, 不利于英语学习。因此, 教师和学生应该认清网络材料的特点, 确立网络的“平台”意识。也就是说, 教师应借助这个多元化的“平台”,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从而让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 理清教师学生关系, 确立“角色”意识
网络环境要求传统的师生关系必须改变, 教师和学生多元化的“角色”意识必须确立。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多元化“角色”:作为组织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介绍不同教学活动的目的、方法、技巧, 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互活动;作为参与者, 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作为激励者, 教师应根据章节的语言材料, 选择合适的语言输入方式;作为评估者, 教师要在学生交互活动过程一开始就进行动态测评。因此,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随着学生任务的进行而不断及时调整的。
学生在互动性极强的网络环境下学习时, 也具有多元化的“角色”:学生是活动过程的充分准备者、参与者;是知识的搜集者、接受者和输出者;是自己和他人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人和学习过程的监控者;是材料信息的主要加工者。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言信息负有进行深加工的责任, 应完全发挥作为自律的监控者和学习计划的积极完成者的作用。
4. 选择合适教学手段, 确立“工具”意识
网络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教育在空间、时间、受教育年龄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网络中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页、网站数不胜数。英语电子报刊、英语工具书、教案、教参、自修辅导材料等资料基本上是应有尽有。但是, 在新环境下,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以及“怎么教”和“怎么学”呢?笔者认为, 教师和学生应该确立视网络为手段和“工具”的意识, 采取合适的教与学的手段。通过网络这个“工具”来改进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 为增强教学效果, 辅助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服务, 最终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个“工具”实现终身化学习的终极目标。
5. 运用恰当英语环境, 确立“合作”意识
当前的网络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场已被无限放大到全球各个角落, 教师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已被无限放大到终身化的极致, 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范围也被无限地扩展和延伸了。因此, 英语学习已经不是某个个体所能独自高效完成的。教师和学生要在大量生动形象的英语环境里, 确立一种新型的“合作”的意识, 即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师与多生之间、多师与一生之间、多师与多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而突破时空界限、并且互动性极强的网络为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合作”提供了可能。
网络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教学中应借助网络手段, 不管是开展交互型的教学, 还是任务型的教学或探究型或合作型的教学, 都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来, 真正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终身化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志平, 胥秀英.论网络英语考试资源的利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
[2]郭红梅.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制约因素.教学与管理, 2009 (15) .
[3]宋立华.创建教师群聊模式, 促进专业自主发展.教学与管理, 2009 (15) .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篇10
1、利用网络锻炼学生“听”的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得一个新的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生通过听来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他们会对教师的声音进行模仿,对录音机中的声音进行模仿。但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听力的练习和学习。网络可以帮助教师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听的练习。小学生往往对于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歌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歌曲,帮助学生练习听力。例如,在进行《Fingers》这一首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带上耳机,在各自的电脑上边看动画边学习英文歌曲,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去练习自己的听力,照顾到了所有学生的需要,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并且,学生掌握了这一首歌曲之后,还会主动在网络上搜索其他的歌曲进行练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小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系统上放置基础题、发展题以及挑战题三个层次的听力测试题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听力练习更加有效,同时也有向上提升自己和发展的机会。
2、利用网络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表达交流,要开口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口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开口说的条件。一部带有话筒和耳机的电脑就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推荐的一些交谈软件进行口语练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Alive Chat软件,然后登录到主页进行现场谈话练习。关于Health的话题就有很多,如“A: Did you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 be-fore you go to school? B: No, I will miss the school bus if I did it. A: That is not right, you should have your breakfast next time. B: I know you are right; it is bad to my health. I will do it next time, thank you for that.”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接近英语思维,这样学英语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自己的英语表达的片段录音,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发音,让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加顺畅、流利,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利用网络锻炼学生“读”的能力
阅读可以让学生主动接触一些新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接受新的知识。网络上的资源丰富,有趣的故事以及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更加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辅助教学的资料向学生展示。此外,微博、QQ、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们交流的主要阵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社交软件进行课后渗透,在学生的微信圈或者微博里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且便于阅读之后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这样一种方式也易于学生接受而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尤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网络锻炼学生“写”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单词储备非常有限,因此,写作往往成为学生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难题,许多学生厌恶写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从而解决这个难题。E-mail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书信,时效性强,而且方便快捷,可以免费发送,教师学生可以通过E-mail进行联系,帮助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可以展开电子贺卡制作的竞赛,让学生将自己的贺卡写成E-mail发给自己想要祝福的人,然后评选出最优秀的贺卡给予奖励。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为自己班里的学生开一个QQ群,设置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如“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留言,有助于互相学习,不仅可以进行对其他同学的模仿,也减轻了写作能力不强的同学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写作练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教学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育、教学现代教育、传统教学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教学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變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教育学科中渐渐赢得了相应的学术地位,而且在教育实践范围内,网络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的优化,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最后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的涵义及研究方向
所谓教育技术,按照AECT的最新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2.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将音像技术、电于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4.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二、科学合理的网络环境下教育
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多媒体的特性和资源丰富,远程交互的优势,所以它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及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学习内容与内容展示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且具有开放性的优势。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网络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教育学科中渐渐赢得了相应的学术地位,而且在教育实践范围内,网络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网络教育技术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合理施展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将丰富的知识,激发兴趣,并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课堂与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旧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在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将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按原班级的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四、网络环境下教师定位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篇12
一、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弊端
(一) 单一教材+教师。
1.教育内容单一, 以故事为核心内容, 即使学生能够学好, 也只能限于日常交流, 无法实现用英文工作。
2.教育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 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 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质量不稳定。
(1) 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 而中国合格英语教师的缺乏是全社会公认的事实。
(2) 先进的教育理念无法一致性地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3) 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一致性地得以贯彻实施。
(4) 教师的口音问题无法解决, 导致学生的英语口音南腔北调。
4.教学互动性很差, 单方面由教师讲授, 泯灭了很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
(二) 录像带/幻灯片+教师。
1.教学内容单一, 还是以故事为主, 只能限于日常交流。
2.教学手段单一, 较之第一阶段, 课堂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毫无互动性地播放录像片之后, 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 还是停留在信息的单向传输阶段。
3.教学质量不稳定
(1) 尽管引入了音像手段, 但是教学效果依然高度依赖教师质量, 从而导致教学品质无法稳定。
(2) 先进的教育理念依然无法一致性地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3) 科学的教育方法依然无法一致性地得以贯彻实施。
(4) 教师口音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 软件+教师。
1.教学内容单一, 以故事这一种体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无法接触说明文体、教学和科学内容。
2.教学目标单薄, 依然以日常交流为主, 没有以英文运用能力为终极培养目标, 培养出来的人只能处于国际职场人才结构的底层。
二、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最突出的教学活动特点是交互式。如何促使学生在交互式教学中提高英语水平, 这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使用, 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而不是被动接受这一要求, 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它声像交替、图文并茂、灵活多样, 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了一个良好而生动的环境, 使师生的交流在更加丰富的层面上展开, 为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实现构建了有机的平台。
首先, 多媒体教学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以往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令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现在, 由于多媒体的引入, 大量的信息可以十分便捷地以鲜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与文章相关的有声背景资料、图片、歌曲、电影片断等的交替使用, 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 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一次在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感知、讨论、协作、建构的旅程, 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其次,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理想, 面对一台计算机就仿佛面对一位英语老师。学生可以尽情地听这位“老师”讲解, 可以随意和这位“老师”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巩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能特别加强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口语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课上,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 设计出大量生动有趣的学生参与性活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通过情境的设计对学生积极的参与和训练加以指导, 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课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 依靠翔实便捷的网络学习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主学习,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学习软件反复操练听说能力, 而教师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线给学生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答疑解惑、进行阶段测试等, 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
最后, 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师生交流。现在,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 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畅通无阻, 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和学习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 监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进度, 实时答疑、测试、反馈结果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虚拟课堂, 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额外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有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 还可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试卷、与同学探讨学习心得等。总之,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契机, 大学英语的教和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资源英语教学的优点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老师没有正确地指导,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监控, 有些学生就很容易被丰富的网络信息、网络游戏所吸引, 就会利用上课时间寻找一些其他的资源。一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教学任务, 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和进度;二则学生会受一些不健康网站信息的影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 影响学习效果。当下, 一些英语老师还缺乏一些理论指导, 存在着盲目性并体现出一些误区。
(一) 粗制滥造, 华而不实。
有的英语老师将网络使用作为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 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特点实施教学。使用的课件不尽人意, 粗制滥造, 出现了画面色彩失真、画面色彩花哨、音乐与文章感情失调等毛病, 学生如雾里看花, 着实摸不着边际。有的英语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 从课题、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 乃至作业的布置, 能用上多媒体的通通上多媒体, 把网络当成教学的“命根”, 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 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 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
(二) 喧宾夺主, 无正确的教学观。
有了网络,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分清主次, 课堂中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 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 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效率低下。
(三) 过于依赖网络, 缺乏正确的学生观。
在英语网络课堂上, 部分老师过分依赖网络, 缺少了在常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可能会由于网络的参与而忽视学习主体是学生。因而在我看来, 网络应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我们不应该单纯地为了网络而网络, 而应该让适合网络教学的课堂应用网络, 利用高科技的辅助手段高效、快捷地为教学服务。
四、结论
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展开一定的交往互动, 课堂讲授并不是唯一的教学交往方式。随着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交往方式, 包括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必须着眼未来, 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带来的交互性优势, 根据学生需求, 不但传授全面的语言知识, 而且引导学生领会使用语言的交际技巧和掌握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 致力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吴红伟.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2004.
[3]邱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4]王奎珍, 张鑫.浅谈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育研究, 2000, 4.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08-26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08-09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育06-23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08-31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05-13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08-18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07-28
网络化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07-27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