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2024-11-01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精选12篇)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1

写作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主要问题, 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一大障碍。现在, 信息技术已进入语文教学领域, 并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可喜局面。但是, 在作文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介入相对较少, 即使有相关课件制作也是一时教学所需, 却少有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语文教研组对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的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采用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效果, 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一、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 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阅读水平, 把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用最现代的网络传媒工具引入课堂, 其目的与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陶冶心灵, 塑造自我, 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学生认知和交往的工具, 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其核心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 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我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方法经多次讨论修改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操作步骤, 其操作要领如下:

1.情境导入, 目标展示。作文课时, 教师利用一定的时间, 采用音、画、文等手段, 静态文字与动态画面相结合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之后, 指导学生点击“写作导航”, 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2.美文赏析, 悟中求知。第一个环节完成后, 教师组织学生点击网页上的“作文资源”或“美文荟萃”,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本人的兴趣、爱好等自由选择资源进行浏览, 学生细细品味文学作品后, 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汲取他人的作文技法等, 在“悟”的过程中自动获得知识。当然教师也可根据需要, 对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 以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

3.作文活动, 激情表达。学生在“赏”和“悟”的同时, 尽快确定自己的主题, 构思作文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布局, 然后快速地把想好的话通过键盘输入到电脑里, 存储在数据库里, 作为他人学习、评价的资料。

4.习作评改, 美文共赏。学生作品提交上来后, 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 对提交上来的作品要快速浏览一下, 记录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掌握学生的优秀作品, 然后通过网络把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文章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评议、批改, 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或选择优秀作文供学生欣赏, 让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寻找自己的不足, 为进一步的修改提供参考。

5.修改完善, 发布作品。学生在听取老师、同学的评改意见后, 可再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次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 再将作品保存到“美文荟萃”内, 也可经过老师的挑选发表在学校的校刊《萌芽文学》或学校网站内, 还可通过发Email的方式将优秀作品投寄到报纸杂志上。

6.群内互动, 交流心得。课后, 如有学生仍然觉得有许多困惑或不同意见需要表达时, 也可利用家中的电脑进入作文教学QQ群发表意见, 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也可向老师求助, 与师生表达不同观点。这种设计形式匿名, 表达自由轻松, 没有任何压力。

我的一堂作文课《爱在屋檐下》的教学过程:

(一) 写作导航

1. 导入: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 没有真诚高贵的情感, 无法在精神上真正成人, 亲情是人最重要的情感。因此,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讴歌亲情, 用我们的笔淋漓尽致地传达亲情。

2. 出示学习目标:

(1) 借助多媒体网络, 通过情感渲染, 充分感受和体悟至爱亲情。

(2) 激发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3) 学习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4) 学习运用internet获取素材, 输入并保存习作, 交流心得。

3. 捕捉细节, 品味亲情:

其实, 在广告、电影、电视中经常有感人的场面, 现在, 就让我们品味一下其中的亲情。

(二) 美文欣赏, 悟中求知

1. 自选材料欣赏, 老师适当作引导。如让学生欣赏下列资源:

(1) 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 (2)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3) 地震中感人材料; (4) 父爱。

请大家在欣赏的时候, 想想哪些话、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哪些情节触动你的心弦。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总结:这几段视频和文字材料里最能打动我们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哭也好, 笑也罢, 一句叮咛, 一个眼神, 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就是细节。实际上, 一盆洗脚水、一声问候、一则短信都是生活中的细节, 它却时时让爱溢满我们的心房。

2. 提问:

我们以前在作文中也写过亲情, 但是总是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就是不能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学生写的的文章, 感受一下他们的亲情。

3. 学生阅读美文:

(1) 《沉沉的父爱》; (2) 《箩筐里的童年》; (3) 《16度的阳光》; (4) 《这就是幸福》。

4. 想一想, 悟一悟:

怎样才能把这细腻的亲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 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也为之动容的。

5. 讨论并小结写作小技巧:情真、情实、情细。

(1) 选身边事, 抒心中情。

(2) 抓动情点, 以小见大。

(3) 鲜活细节, 表现人物。

(三) 作文活动, 激情表达

1. 想一想, 说一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

人让你印象最深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个情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等。

2. 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身边事, 抒心中情;抓住细节, 以小见大。

(四) 习作评改, 美文共赏

师生共同赏析、评议、修改学生习作。学生发布作品到校园网平台。

(五) 教师寄语

世上的情感纵有千万种, 亲情无时无刻地在陪伴着我们, 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我们却毫不觉察。如果我们是那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风筝, 那么, 亲情就是那根永远牵着我们的轴线;如果我们是那在大海里远航的水手, 那么, 亲情就是那个温謦的家, 时时刻刻呼唤着我们的归来;如果我们是那在异乡的游子, 那么, 亲情就是那轮让我们思乡的明月, 浓浓的思念随着那皎洁的月光汩汩地流淌。同学们, 让我们善于感悟亲情, 书写亲情, 珍惜亲情, 做个生活中的有“情”人吧!

二、建设了作文教学专题网站, 创设了学生作文学习与交流的空间

我校作文教学专题网站主要由“写作导航”“作文资源”“习作点评”“美文荟萃”和“师生论坛”等几个模块组成。现分而述之:

1.“写作导航”:这一部分包括写作目标的确定, 也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写作技法指导。这一过程中, 除了我们平常的作文目标的界定之外, 同时也包括网络作文教学所特有学习目标, 比如应用internet获取素材, 通过计算机输入保存在“美文鉴赏”等几个模块里学生提交的习作, 在“习作点评”和“师生论坛”上评改作文, 交流困惑和心得。

2.“作文资源”:此模块的设计主要为课时作文时“悟”和“仿”的主要参考对象。作文资源一般可设为两大块。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识就不同文体所搜集同类题目体裁的资源, 也同时指教师为教学所预先选定的作文资源, 还包括师生在一些活动中拍摄录制的画面、声音文件, 还可指教师在制作网页课件时链接到的一些网站资源。“作文资源”既可为教师作文情境引入服务, 也可为师生习作提供参考资源, 同时为教师上课提供范文指导。

3.“习作点评”:这一模块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园地, 学生课内完成的习作均可放在这一模块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应事先快速浏览一下学生提交的习作, 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这一模块的设计, 我们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同时在网站上进行习作点评, 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又可节约时间, 为教师减负, 还可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每次作文的批改课, 学生如能积极参与批改,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4.“美文荟萃”:这是学生优秀习作的集中仓储地。当然, 在这些美文中要加上各色人等特别是推荐人、教师等的评语。“美文荟萃”一般由教师和学生双向提供, 当然这些美文亦可成为作文教学网站中的作文资源来应用, 还可作为今后学生发表作品的“无息银行”。

5.“师生论坛”:这是我们为师生互动设计的一个创新模块, 也是为课堂教学补充设计的一个延伸内容。我们就不同的文体根据教师专长设立了不同的板主, 让他们负责与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 以解答学生在课堂中及平时写作中的疑难与困惑, 也是他们与老师、同学畅谈写作看法的一个窗口。这个模块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中不好说或平常难以言说的问题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师生或生生交流。

三、应用网络技术与手段进行作文教学, 学生受益匪浅, 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其信息素养也相应得到提高

1.课堂信息量增大, 学生所能接触的范文增多, 不像传统的作文教学只能听到老师读的那么几篇范文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多个网站去看范文, 阅读量增加了, 可学习的、可参考的内容多了。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在欣赏美文、感悟写作技法的同时, 其阅读鉴赏能力也同时得到训练, 有相应的提高。教师也觉得讲得少了, 可内容不但没少, 反而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2.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学生作文兴趣有提高。我们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的作文能在电脑中当堂得以展示, 因条件不够, 改为一是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二是将学生作品发表在学校网站上, 三是发表在校刊《萌芽文学》上。这样学生的优秀作品能让他人欣赏, 其成就感得到满足, 对写作有了更多的认识, 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对作文的兴趣, 不再是一种应付, 而成了一种表达的需求。参加文学社的人多了, 参加作文竞赛的人也多了。

3.学生应用网络收集信息、交流信息、检索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信息素养也同步得到培养。

四、教师教学方式有改变, 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学生作文得到提高的同时, 我们课题组成员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应用电脑办公, 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比如写电子教案、做课件、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等水平有很大提高。有的老师还可应用电脑上的各种资源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整合, 使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手段及方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用网络手段及技术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 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展示空间与交流空间, 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效益,研究报告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2

一、引言

目前,主题教学已经是基础教育教改的重要内容,且已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主题教学也逐渐进入高校教学改革的视野,如浙江大学的大学英语教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模式”基础上,编写《新编大学英语》,精选主题,实施主题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主题教学正越来越受关注,并付诸实践。主题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交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经验等等,据此,要真正成功地实施主题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是不可或缺的,而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之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猛烈地冲击着各种传统观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当前,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2]网络技术使得教学资源获得、信息整合成为可能;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载体;网络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亲临其境的感觉为师生所喜闻乐见;网络交互性沟通方式为师生讨论问题、协作探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鲜明主题性,探索主题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是可能的、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主题的确定。主题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主题的确定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可按教材章节确定主题,也可不拘泥于章节前后顺序确定主题,好的主题首先是应当与课程知识点紧密耦合的。一个主题涉及的内容可多可少,范围可宽可窄,意义可大可小等等,但一个主题的名称应该反映主题本质和关键,应该对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结论性等等。另外,主题名称也应兼顾生动性、时效性等,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主题更能驱动学生投入其中。综合深入学习的需要和课程时长的安排,在本课程的两大板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各设置两到三个主题是比较合适的。比如前六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为主的内容中,可以设置理想情操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几个主题,对内容进行整合。

(二)内容建构。主题确定之后,其内容的框架结构十分重要,主题内容要蕴涵在结构里,或者说要将知识点合理地融合到结构之中,要追求整体结构的力量与效果,教材所反映的学科知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要将本主题的知识点,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理清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明确提出主题目标,目标通常按课程标准要求而定。其次,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困难,充分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师应明确引导路径,并且尽可能留有余地,注意本主题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与前后主题之间的无缝对接,构建良好的该主题的横向、纵向知识网络。网络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大大丰富了主题学习的资源,相比传统的文字、图片资料,网络资源具有即时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说尤为重要。网络资源的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参与群体庞大,在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实现接轨,一方面使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而不是重复地“炒冷饭”、老调重弹;另一方面,也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铺垫。内容的建构是在网络环境下考虑的,应该充分挖掘网上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教师提供的主题学习网站,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和综合性的驱动问题,拓展增加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内容,当然也包括一些相关书籍、文献和资料,经整合后形成高度结构化的教学内容。

(三)引导探究。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集体教学,教学周期以课时为单位。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更突出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主题教学模式注重探究活动,引导探究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个主题可能综合了几节教材内容,也可能涵盖了多个章节的相关内容,要打破按章节顺序讲课的传统做法,一个主题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未必恰好是一次课,应以主题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引导,讲究新颖、适时、多元。所谓新颖,就是要不拘传统,根据主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可利用新闻事件、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导出主题。在讲授内容中,不妨提供非本学科人士的一些观点,教学课件中某些观点的佐证可以是报告、讲演、辩论,也可以辅之以音乐、美术、歌唱、戏曲等。所谓适时,是指在讲课过程中,围绕主题,围绕知识点的落实,把握好时间节点,提出一些供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一些自问自答的问题。所谓多元,就是在讲课引导探究过程中,少一些一家之言,多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出自我评价和掌握知识,提供的材料要多样化、多侧面,给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留有余地。课外活动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大部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探究都在课外活动中完成。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探究引导要有序、及时、平等。首先是有序。网上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围绕主题,为学生列出阅读的文献资料和网上查找路径的索引,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如有可能由教师放在自建的主题学习网站上,则更方便了。其次是及时。学生在网上查找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独立地对主题所规范的材料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和归纳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辅导。协作探究一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互动过程中如有争议,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和协调。另外,对于学生探究成果的评价以及师生在线交流互动,教师也应尽可能做到及时。第三是平等。长久以来,从本课程的教学现状看,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学效率不高上。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其中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原因之一。往往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许多教师尽管尽心尽力,却仅仅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真实感受、内心收获、知识应用等,主题教育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应当是平等的。一方面,教师在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要主动的以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过程中始终是平等的,切忌以势压人、独断专横。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出于对活动经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以及效果良好的课外实践方式。首先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在对主题经过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同教师讨论决定实践方向;接着对网络资料或者其他书面资料进行收集、阅读,就所选择的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实践具体步骤、内容等;然后按照事先的计划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爱国主义这部分内容,就可以根据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或者诸如文庙这样的传统文化场所进行考察,也可就爱国主义现状等内容在学校、广场等场合进行调查;再就活动情况与已获得的.资料相结合撰写报告;最后在课堂上发表报告,组织讨论并由教师点评。这样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也往往是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四)合理评价。主题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包括课外学习。所以如何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较大,关系到主题教学的顺利实现,应予以充分的重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评价,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综合而成。就本课程来说,理论上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没有难度,期末卷面考查难以体现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差距,而且从教学目的上看,也更希望看到学生平时的努力。因此,采用主题教学模式、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进行多元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其他的评价如相关主题的成果及其应用等,全面真实的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学习情况、知识掌握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处理好主题教学模式

实施中的三大关系在思修课的主题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不少,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下面仅就其中的“三个关系”的处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一)处理好主题教学模式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关系。主题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之一,它是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具体化,[3]是人对教育需要的目的体现。[4]好的主题设计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环环相扣,可操作性强,便于实现,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切忌为“主题”而偏离教学内容,导致本末倒置,造成主题教学形式化、肤浅化、空洞化。

(二)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网络集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具有传播的即时性、信息的开放性、主体的虚拟性、沟通的交互性、交往的间接性等特点,它既能为课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为师生互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传播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眼界开阔的青年学生不愿再被动地接受灌输与安排,而倾向于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被打破。因此,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担任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主题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主动权,防止因强调了“学生主体”,而放弃自己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为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落实而步步深入,而不是由学生牵着鼻子,忙乱于细枝末节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反映,鼓励学生的主动态度,把握讨论、交流互动的整体方向,勇于调控学生的思路。[5]另一方面,强调了“教师主导”,不要忽视“学生主体”,“主导”不是“代替”,否则,课堂教学仍将回归到“满堂灌”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应该让他们自己从教材、文献资料、网上信息中完成新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不是由教师早早地给出了结论。只有“教师主导”的积极性与“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都大大地被激发起来,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思政课的主题教学才能有声有色,可以说这一点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实施主题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网络环境与英语教学 篇3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传统英语教学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教材等教学媒体实现教学目的,获取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偏重于语法知识、词汇的讲授,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十分不利。

此外,由教师统一放录音、统一核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方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建构起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从而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改变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抽象的英语知识和思维活动受到严重压抑的状况,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网络教学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网络环境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网络环境中,用电子邮件、飞信或其他网上媒体交流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线进行提问、回答、讨论、辩论、协商,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交互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得到丰富。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帮助教师组织更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演示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它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经多媒体的演示变得形象、生动了,使教学更富直观性,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有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得教学是师生互动、人与电脑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利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卡通动画等声、色、图、文多种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学习境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还可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教师把握时机恰当提问、适时点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和目标,通过语言实践过程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4

校园网是在校园内专门用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局域网, 是学校教育与管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是现代化大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天津理工大学校园网已经连接到教室、阅览室、电脑室、教研室等各种公共学习场所, 并与Internet连接, 拥有校园网站。在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校园网来改进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 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育方法, 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问题, 建设和开发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是解决有效方法。只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平台, 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方法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 改变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教学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的现状, 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网络教学平台概述

网络教学平台的含义网络教学平台通常指的是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Web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在该环境中可以开展网上教学的各项活动, 包括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资源上传、非实时交互式网络课堂教学、视频点播、师生网上交流、学生自学与网络考试, 实现“教”与“学”的不同教学环节在一个通用网络应用平台上并统一管理。建设和开发的自动化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如天津理工大学依托校园网, 开设了网络教学园地, 实现网上教学。其主要完成以下的内容:1.建立系统的门户:及时展现自动化学院的各种动态, 最新的资源信息等。2.网络课程课件编辑与课件制作。3.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实现统一平台的管理, 提供标准的接口, 实现资源系统和资源本身的导入导出。4.后台管理:管理门户的信息, 用户管理, 客户信息管理等。

(三)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1. 系统平台实现技术。

基于Web的动态网站技术采用ASP。ASP (Active Server Page) 是微软创立的服务器端运行环境, 是创建动态、交互网页的关键。ASP内含于IIS中, 并可以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 X组件建立动态、交互和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支持C#、VB等编程语言。当客户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一个以*.asp或*.aspx为后缀的文件时, 动态连接库负责对其进行解释和执行, 并把结果以符合HTTP协议的形式返回给浏览器。由分隔符<%和%>括住的编程语句是在服务器端运行的, 它们对于客户浏览器是不可见的, 不透明的, 浏览器看到的只是脚本返回的结果。采用成熟的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是基于服务器端的数据库, 适合大容量数据的应用, 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 后台开发的灵活性, 可扩展等方面功能强大。

2. 主要系统功能介绍。

表1所示为系统平台整体构建方案。包括资源管理和基础支持两大类。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利用互联网将优质资源和教育信息传送到互联网终端用户, 同时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查询等交互功能, 真正的资源共享, 具有信息发布、信息审核、后台信息数据录入、后台信息数据的整理、网上调查管理、统一的用户角色、权限管理、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网站栏目管理等功能, 可以即时创建网络课堂区, 并在网络课堂区内容下再次按创建理论课教学, 实践课教学等, 具有层级分类, 多维度视角的内容创建管理功能。门户网站见图1。教育资源管理平台, 可对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料、课件、题库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料的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音频、视频、flash、课件等等。资源管理库要求采取大容量数据库系统进行存储, 并且要求检索速度快, 检全、检准率高。

素材制作管理系统负责原始素材的组织和管理, 包含素材编目、素材入库、素材检索、素材审核、、素材统计等功能。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基于活动目录技术 (Active Directory) , 为平台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高可靠性和安全的用户管理服务, 它集中存放以前分散在各应用系统的用户信息和组织机构信息, 并按照管理流程, 实现信息在各系统之间的流转和同步, 并为各系统提供人员创建、调动、注销和密码同步等功能。统一身份与权限管理平台, 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为现存的和即将开发的各应用系统提供一个跨平台的认证授权信息管理接口, 解决目前权限管理混乱、用户使用不便、安全性差等问题。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系统管理和监控包括对PC和服务器的系统管理, 以及对服务器运行状况的监控两部分内容。

(四)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 这个超越时空的教与学的平台的建立, 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如天津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涵盖了自动化学院四个系一个实验中心四个专业的21门课程, 包括了理论教学课程和实验课程两大部分, 自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以来, 已有1500多名学生开展了网上学习, 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 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进行学科整合,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的。

1.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根据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均需建立课程网站, 作为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 以便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主要解决了教师如何将自己的课程资料传到互联网上的问题, 它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教师不用再每门课程制作一个网站, 即使网页制作水平不高也能掌握。如天津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了市级精品课、校级精品课和自动化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2.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网络课程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助教学的手段, 主要有教材以外资源的展示、作业布置、单元自测、模拟考试、答疑以及讨论等内容。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 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 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3. 利用网络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技能培训。

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需要“第一课堂” (现场教学) 的教学, 同时需要“第二课堂” (网络教学平台) 的支持、配合, 需要校园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改善。利用INTERNET和学校校园网, 及时将世界各大公司推出的最新信息技术和实用技术制作成课件, 使学生可以在网上学到最新的知识。

(五) 结论

建设和开发基于校园网络环境的自动化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课程, 可以开发校园网络资源, 实现校园网络教学, 改变目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自主、方便实用、资源开放的学习条件。通过该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可以方便自主的学习, 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 构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 为创新人才的培养,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郁舒, 常小荣.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6, 11:115-118.

[2]孙立, 王巧玲, 颜德平.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6, 27 (12) :50-51.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5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将新课程与网络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网络技术帮助我们突破教材的束缚,推动自主学习。

2001年,我校在高密率先建起了校园网络,为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展示材料及时、直观、生动的特点,不仅能有效的突破课本内容的时空局限,克服内容过于精悍的特点,而且便于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

七年级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中设计了一道“课外议论”思考题:“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拘泥于课本要求,而是设计了一篇历史小论文《千古一帝,谁为最》,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评出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图书室中有限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精通电脑、技术熟练的同学,课余时间在互联网、我市的康成网(192.168.0.100)和我校的校园网(192.168.48.2)上查询,技术差点的同学缠着父母、哥哥、姐姐帮着查找。有些同学还利用康成网“网上论坛”栏目与本市的许多同学建立联系,进行网上探讨,发E—mail求教于历史专家。几天时间,下载收集了大量资料(文字、图片、音像、专家评说等),主要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乾隆帝等。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些皇帝的是非功过,并结合现代史学界的新观点,1 评出了自己心中的“千古一帝”。谁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学到了活的、真正的历史。

二、网络技术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创设了便于合作学习的舞台。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相互合作中探幽寻微,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中设计了一个“课外学史”的探究问题:“从当地用茶习惯的调查中,了解以下几个问题:现在有哪几个茶叶的种类?有哪些名牌产品?不同的人群、饮茶的品种、质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五个探究主题:

1、茶的种类

2、饮茶方法

3、茶的历史

4、沏茶工序

5、茶与健康。

我提出明确要求:

1、自愿结合,分成五个小组,各自选一项调查主题。

2、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随时整理获得的材料,撰写探究报告。

3、报告写完后,由全组同学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行修改,直到完善为止,其中要溶汇每一个同学的探究成果。

4、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对五个小组撰写的探究报告进行评定,选出最好的两篇,进行表彰奖励,张贴在宣传栏中。

活动中,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查阅书籍资料;有的学生走访了商店、茶馆、茶店经理、饮茶爱好者;更多同学从互联网(如:file://A:中国茶文化2.filesright3.htm)、康成网、学校资源库中下载了大量资料:《说茶·饮茶》《生活茶艺》《说茶》《中国茶疗》《中国茶饮》《中国茶馆》《中国茶韵》《中国茶典》《茶的故事》《实用饮料调制》等等。有些小组还将自己获得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小组,共享探究成果。还有些小组内部之间做了明确的分工:有查阅图书的,有上网下载的,有专门负责向语文老师求教如何写探究报告的。同学们将查阅的资料用16K纸打印出来,有的竟达到几十页,近10万 字。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主题,将获得的所有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撰写成探究报告。

附:探究报告一例

探究时间:2003年4月8日——4月23日 探究主题:沏茶工序

组 长:韩雪 副组长:张瑜

成 员:王田甜 潘晓琳 刘振 姜娜 潘琪 葛文卿

我们小组的全体成员中,韩雪和潘晓琳两位同学家中有电脑,我们的探究过程主要在他们家中进行;葛文卿同学的妈妈是一位高中教师,妈妈与她一起进行了探究活动。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探究总结:本次活动,不仅使我们知道中国人的饮茶很有讲究,程序复杂,了解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而且使我们学到许多课外知识,还学会了写探究报告。我们相信,我们的作品是最优秀的。

这篇探究报告,凝聚了每一位同学的劳动成果,是同学们合作学习的一份最成功的答卷。经过评比,它被选为优秀作品,成为探究学习的杰作。

三、网络技术便利了开发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社区资源补充、完善新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高密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地方资源。在学习初一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一课时,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的功绩,我补充了经学大师郑玄的材料。利用星期天与学生一起来到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进行了采风,实地考察了《郑公祠》,访问了管理者,了解到郑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拍摄了许多关于郑玄的资料。回校后,我指导几个同学将其制成课件(名为《追踪郑玄》),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让所有同学通过校园网欣赏浏览,了解郑玄的生平业绩,从而加深了对汉武帝功绩的认识。这次采风,学生还了解到我市著名的民办学校“康成中学”的“康成”二字即取自“郑玄”的字“康成”,进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资源,懂得了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在生活中的道理,四、网络技术丰富了评价学生的手段。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习、生的学习”。我将此理念融与多媒体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口头测验与纸笔测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这两种形式已逐渐显出很大的弊端。一提考试,学生就头痛;一看到成绩,有些同学就表现出很大的对抗情绪。而将要测验的知识点制成课件,用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吸引了学生注意 力,还便于教师及时反馈结果。我校资源库里有丰富的历史素材,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调取资料、分组命题、自编试卷、自评自练,使历史评价与探究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二)、新课程的互动性,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脑子里装满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大部分问题在课堂上难以解决。于是我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告诉每个班的学生,也要求每个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要求学生将疑难问题及时发送到老师的信箱,课后再查阅老师的回复。许多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例如:

1、丝绸之路现在还在吗?

2、曹操是英雄,还是白脸奸贼?

3、袁世凯称帝之前为什么要推行“尊孔复古”运动?

4、国民党既然是反动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联合它?

5、毛泽东是怎样指挥红军打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围剿的?

6、蒋介石有没有功绩?对这些问题,我通过E—mail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例如:对第五个问题,我是这样回复的:

王露露同学: 你好!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毛泽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将山地战、游击战、运动战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正确的作战原则:诱敌深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等,故而粉碎了前三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策,强令红军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可见,在当时,毛泽东运用灵活机动地战术打击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唯一方法。

你这种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令老师很高兴,希望你将这个问题再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 军事理论教学;校园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8-0058-03

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程——如《军事理论》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对于军校学生而言,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更多、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掌握军事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典型军事理论的主要观点,还要初步具有运用军事理论分析具体军事问题的能力,提高军事理论素养,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部队任职打好基础。

目前,各大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大都已初见成效,可以形成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更好地推进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一、军事理论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与时俱进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征。随着军队建设实践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军事理论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武器装备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军事理论发展迅速,以美军为例:五环目标作战理论,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网络中心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等层出不穷。此外,即便是传统的经典军事理论,如《孙子兵法》、《战争论》、《海权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其基本内容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深入发展。而这些动态发展的内容在教材中是难以即时体现的。

相对于军事理论的动态发展,军事理论教材的内容一般要相对滞后,即便是最新版的《军事理论教程》也难以反映军事理论的最新动态,仅仅依靠教材无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新理论、新知识。

2.教学时间有限,点多面广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国防和军队问题的系统化知识体系。既包括军事理论的概念、特点和地位、作用等基础知识,也包括“孙子兵法”、“战争论”、“海权论”等经典军事理论,以及现代各国军事理论,还包括世界大战、局部战争等战争实践和各军兵种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情况等。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以上许多教学内容只能点到不能讲透。如《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内容,都只能作概要介绍。而且,这些内容即便在教材中也无法详细阐述,因此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达成拓展学生军事理论知识面的教学目的。

3.教学形式单一,丰富多彩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与战争实践、武器装备以及当前的热点军事问题结合紧密,如阿富汗战争、新型航空母舰、叙利亚问题等,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目前军事理论教学受到了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形式的束缚,完全依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难以发挥这种军事理论教学本身具有的天然优势。不仅如此,目前的大学生主体,更富于个性化,而且很早就接触了电脑和网络,单纯的以课堂精讲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带来太多的新鲜感。

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受到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军事理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4.教学对象广泛,能力培养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面广,根据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程是广泛开设的通识课程。而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均未系统地学习过军事理论,既缺乏基础知识,也未养成学习军事理论的方法。课前调查表明,由于不了解军事理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类课程只需要背诵一些知识点就行了,对于掌握相应学习方法、熟悉经典军事理论不以为然。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也表现为:少数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后还能开展自主阅读;大部分学生对于上课时听听军事典故感兴趣,课堂上能看看书;部分学生则完全是带着耳朵上课、空着手出课堂,既没兴趣也不在乎。

军事理论教学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军事理论基本原理、运用理论分析实践的能力有要求,学生没有养成学习军事理论的意识,没有掌握学习军事理论的方法,就很难达成军事理论的教学目的。

二、军事理论教学依托网络环境的优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水平已成为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各院校大都完善了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稳定、高效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网络信息时效性强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军事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高,结合军事热点问题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显然效果较好,只是对于教学资源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当前,网络在各大媒介中的时效性名列前茅。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国军事动态。如我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于2015年4月3日从浙江舟山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军网、环球网等均于当日即已报导。前文所提到的各国政府的国防报告等军事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查询。

依托网络即时获取军事信息资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军事提供了一个窗口,各国军事动态通过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进入军事理论教学领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军事理论资源丰富

各大军事网站以及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军事学科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资源,包含有各类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军事学术期刊,涵盖古今中外、陆海空天电各类军事信息资源。不仅如此,院校大部分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主干课程目前也已经依托校园网络开设了相应的网络课程,通过慕课、微课等形式呈现,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章节重点、课后习题、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源,附加有《孙子兵法》、《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论持久战》等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以及其它军事学术讲座、战争战例、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等资料,形成了丰富的军事理论信息库。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网络军事信息资源,符合军事理论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同时也拓展了军事理论教学领域。

3.交流平台新颖全面

网络环境为教学互动、为参与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这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同以往面对面的传统交流形式完全不同,这种新平台拥有邮件、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交流形式。通过这个平台,学生除了可以与任课老师交流,也可以向本课程、本专业、本领域的其他老师研讨。既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讨论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开发利用好这个交流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军事理论教学效果。

可以说,网络环境具有体现“以学为主”的天然优势,且非常便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依托校园网络环境,对于开展研讨式、研究式教学,进行战例分析、案例研讨等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具有天然的便利条件。

4.时间空间拓展方便

依托网络环境,各类军事理论资源可以进入课堂,进入教师办公室,进入学生宿舍,进入网络的所有终端。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网络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任何接入终端上,方便快捷地了解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可以在信息中心、图书馆、自习室甚至宿舍了解军事理论。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依托网络,便捷地开展课前调查、课程调查、课后座谈,组织研讨、模拟考核、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还可以在任一终端进行课后辅导工作。

综上所述,如果学生具备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意识,掌握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方面又更加便利,自然就能更好地达成军事理论的教学目的。

三、依托网络环境推进军事理论教学的措施

校园网络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各方面,为军事理论教学提供了几乎是全方位的便利条件,军事理论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促进军事理论教学。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具有创造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性,军事理论来源于军事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军事理论教材作为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内容一般要滞后于军事理论的发展,而依托网络可以方便及时地更新军事理论教学内容。

现代各国军事理论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各国政府的国防报告、白皮书等军事文献,是了解其军事理论的重要途径。2013年4月16日,我国发表《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海陆空以及二炮等部队的建设发展,并公布了三军最新兵力构成信息。美国国防部的年度国防报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俄罗斯不定期发表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联邦军事学说》,日本政府针对性极强的防卫白皮书等,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国的军事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力量等相关信息。

依托网络,还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人民军队新世纪、新阶段的使命任务、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可以查阅到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政策、俄罗斯军事改革的进程、印度海军的发展战略等,大大丰富了军事理论教学的新内容。

2.全面拓展知识容量

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国防和军队问题的系统化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包括关于战争的基本理论、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作战的理论等各个方面与战争和军队相关的知识。

军事理论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军事理论资源,通过问题设计、重点关注、热点聚集、专题讲座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重点和兴趣爱好,学习了解更多的军事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军事理论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军事理论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军事理论的实践性决定了军事理论教学只有与军事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部队的实际情况也非常感兴趣,愿意了解更多的部队信息。由于部队环境相对封闭,学生了解部队的渠道较为有限。网络为学生了解部队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中国军网”、“中国国防部网站”等大型网站不仅内容客观、资料翔实,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部队的工作、生活以及训练、战备、演习等情况。如2015年5月中俄海军“海上联合-2015(Ⅰ)”联合军事演习刚刚拉开序幕,中国军网即介绍了参演兵力组成、装备性能、主要任务等基本情况,并不断跟踪报导演习各阶段的具体情况。网络军事资源不仅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而且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表现,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只是普通的“网友”,可以营创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没有任何顾虑。在这种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思考。

4.多种方式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军事理论分析军事实践的能力是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军事理论教学可以采取教学论坛、在线答疑、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释放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挑起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互动、指导阅读、组织论坛、参与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会依托网络查阅更多的军事理论资源,平时也会自觉地留意军事理论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军事理论的意识,培养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培养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军事理论知识,分析军事实践问题。如结合金融危机分析美军撤军伊拉克问题,通过对比朝韩GDP,分析朝韩海上冲突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要具备学习军事理论的意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学习、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主动获取并运用军事理论知识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军事理论教学资源优势,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从有限的几十个学时扩展到课堂之外的在校期间,学习的空间也从教室扩展到了所有网络终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具备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意识,掌握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方面又更加便利,自然就能更好地提高军事理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进康,陈章其.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08(1):60-63.

[2]文雄军.关于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5(17): 105-106.

[3]宋春鸿.高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思考[J].亚太教育,2015(16):238.

[4]陈邓安,吴福初,丛红日.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44-46.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篇7

教学资源是指教师从备课的材料组织、教学课件制作到课堂演示讲授, 从开学初教学安排、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督, 到期末出题考试成绩汇总发布, 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手册、教案等的教学过程前、中、后生成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应用也逐渐渗透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也推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这些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教学资料大多数分散, 版本不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办学效益,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科学地管理、合理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课题。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上网人数的增加和上网范围的扩大, 近年来国内外网络教学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 700万人, 2000—2006年上网人数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在远程教育方面, 网络教学因为需求强烈而发展迅猛;在高校内实施网络教学, 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教学活动;网上教学也称在线教学, 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 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 它的教学活动组织要在传统的课堂、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各省市及各大专院校纷纷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出现在线教学软件, 为异地学生提供了学习环境。

在常规教学方面, 由于高校内教育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专业特色、课程类别等, 对网络教学的需求不像远程教育那么强烈, 所以开展得也没有远程教育那么普遍。但是,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教学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 是支持新型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 不仅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 也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 成为制作课件的动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办学社会效益, 迎接全国高职评估检查, 各高职院校都纷纷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局域网、宽带网接入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应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局域网资源、互联网资源为高职教学服务。如学院2000年上马1号机房31台, 配置为赛扬433MHz, 内存64M, 显示卡内存32M。由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求加大, 2001年又建设了2号机房31台, 配置为赛扬466MHz, 内存64M, 显示卡内存32M。2003年建设实达品牌机的3号机房32台, 配置为赛扬1.8GHz, 内存128M, 显示卡内存64M。2004年合并了1、2号机房, 建设3、4号机房82台, 全部是联想品牌机, 共计176台用于教学。据初步调查, 全省有80%的高职院校拥有150~200台计算机, 大部分都配置了局域网, 都接入了互联网。

讲授计算机课程及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师们都对计算机网络资源应该充分利用深有感触。大多数计算机课程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做的练习等数据信息, 都需要从学生机利用网络上传到教师机或某台计算机中。为了统一批改作业常将学生的作业或练习等数据集中到某台计算机上, 以便复制到移动盘上带走, 有的还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免费空间来存放作业等数据, 虽然空间不大, 速度慢, 但可远程调用, 有的还用QQ来传送作业练习等。

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多媒体或投影系统来授课, 教案用Word等软件编写, 为了便于每次备课时的修改, 或充实教学案例等, 都各有风格, 文字多, 内容杂, 存在很多不规范。课件有的直接使用教案, 有的单独制作, 有的详细、有条理、有主次, 有的很标准, 有的是为某一章而单独制作, 不全且风格不一。教师们大多参考教材, 或上网寻找备课材料, 或根据自己对所讲课程的掌握程度, 来组织教案。备课的素材来源不一, 教师把握所传授的知识的熟练程度、认知能力各不同。虽然在大纲的范围内, 但最终讲授时用的教案或讲义又各异。我们不要求各教案的内容或教学组织方法等都相同, 但教案应有一个标准, 或格式上的, 或内容组织上的, 或教案至少应该具备的要素等方面有统一的标准。

二、教学资源利用现状

1.高等院校校园网发展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 在被调查高校中, 教师办公室联网率已达到76.6%, 学生宿舍联网率已达到49.4%, 教室联网率达到48.2%, 安装有固定投影设备教室的平均比例也达到31.2%。同时, 调查结果也显示, 目前已经有13.7%的高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 (WirelessLAN) 。在师生计算机装备方面, 教师每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平均比例已达到35.4%, 2~5人拥有1台的平均比例则达到48.5%;在学生中, 平均2~5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比例为34.4%, 6~10人拥有1台的比例为35.9%。上述这些情况说明, 在被调查高校中, 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

2.校园管理信息化发展速度快于教学信息化

调查数据显示, 有41.7%的高校目前已开始使用网络教学系统, 但同时平均已有58.3%的被调查高校已使用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计划在今后2~3年内使用的高校平均比例也达到37.4%。另外, 从被调查高校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来看, 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校务、行政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而教学、科研类的信息服务项目相对较少。同时, 已经设立主管全校信息化建设与规划专门部门的学校平均比例已经达到82.1%, 而同时只有65.2%的高校专门设立了“教育技术中心”或“电教中心”等机构, 只有46.8%的学校制订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正式计划, 44.6%的高校建立了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库。此外, 在网络教学方面, 目前仅有16.7%的被调查高校为全日制学生 (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提供计算学分的在线课程;只有8%的高校制定了关于承认本校学生通过INTERNET在国内外高校所获得的学分政策。上述这些情况说明, 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网络资源应用各不同

调查数据表明,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使用PPT的比例最高 (96.8%) , 其次为计算机课件 (69.0%) , 电子邮件 (65.5%) 和使用网络资源 (55.1%) ;比例较低的有网络教学 (30.5%) 和BBS讨论 (19.7%) 。这说明,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 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而调查同时显示, 目前高达73%的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各种学习资料;32.8%的学生经常利用在BBS上发帖的方式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疑难问题;19.5%的学生经常利用电子邮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和进行交流;还有4.8%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重大难题时会通过电子邮件向校外的专家进行请教。

4.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硬件投资基本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 在各类高校信息化经费预算中, 硬件经费预算是37.5%, 其次为软件经费预算 (18.0%) , 网络服务和技术维护经费预算 (13.3%) , 人员类经费预算 (11.0%) , 校园网用户支持经费预算 (8.9%) 。这种情况说明, “重硬件轻软件, 重技术轻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 74.8%的高校认为, 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64.7%的高校认为, 技术支持和服务人员不足, 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也说明, 学生对目前校园网服务意见比较多。例如, 76.4%的学生指出, 网络连接不稳定, 经常出现网络中断现象;52.1%的学生指出, 校园网内网络安全措施不完善, 严重地影响了网络在教学、科研中的正常使用。这种情况也说明高校对技术维护和用户支持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案

利用调研分析的结果及大专院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案研究, 系统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各模块的功能:

(1) 资源检索:本地检索、远程检索、分类检索

系统提供一个检索工具, 可以检索系统数据库内的资源, 可以从多种角度, 用多种形式查询, 提供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的手段, 检索出来的资源可以编辑和添加到应用序列中。并提供一个接口, 当用户要在互联网上寻找资源的时候, 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 并根据需要, 将搜索结果扩充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2) 资源管理:学科管理、类型管理、内容管理

资源的属性有:资源的名称、编号、类型、学科、专业、适用对象、来源、简介、关键字和存放位置。系统会将资源的这些相关属性记录在系统数据库中, 并会在使用时按要求动态生成树形目录索引, 方便使用。系统提供了三种方法管理资源:按资源的类型, 按资源内容所属的学科, 按使用者自定义的主题管理。使用者可以选择一种或使用多种方法来管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

(3) 资源编辑:在线编辑、本地编辑、参照模板、参考资料

系统提供了与其他编辑软件的接口, 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调用相关的外部编辑程序, 使用者也可以自己选择编辑程序来对资源进行剪辑、制作和修改。

(4) 资源展示:分类展示、课件演示、教案展示、其他展示

使用者可以按需要将各种资源组成一定的播放序列, 将这个播放序列保存起来, 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播放这些教学资源。

(5) 资源社区:系部社区、教师社区、学生社区、博客Blog

为各系部、教师、学生及其他教学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

(6) 上传下载:为用户提供上传下载的接口

(7)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会员管理、账号授权

对系统相关用户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 用户通过输入相应的口令来验证自己的身份。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使用上面的各项功能;不同等级的用户对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具有相应的浏览、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系统建立在HTTP和XML等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 适于运行在互联网Internet或内部网Intranet上, 易于使用网络应用程序。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B/S) 模式, 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远程使用。在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方面, 用户运行环境为支持中文的netscape4.0版本或以上, 或IE4.0版本或以上。服务器端采用微软系列平台:Microsoft BackOffice server, 使用Microsoft site server开发工具。系统的表示层用WEB方式实现, 遵循开放的网络标准协议;事务逻辑层用COM实现, 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开发效率;数据要用商业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以提高数据可用的效率和数据的完整性。信息成为真正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 要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就在于教学资源的管理。因此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和规划, 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对教学资源的管理总结为五个方面:存—理—传—找—用。存即保存、存留;理即整理、加工;传即传播、传递;找即查找、检索;用即利用、使用。本系统以“教学与资源”为中心来设计, 希望达到高效、快捷、易用的目的,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相关材料的调研分析, 感到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课题研究之非常必要, 其研究的空间很大, 若有条件应继续研究。利用现有的Web1.0技术, 或目前流行的Web2.0技术开发研究, 为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在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各环节的作用, 充分利用不断更新的局域网络及互联网的环境, 不断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为教师的备课、讲授、课堂组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相互交流、互动学习等提供相关技术与参考。

摘要:根据目前迫切的教学活动要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丰富的计算机资源、网络资源、教学资源, 在对高等院校的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及其利用的调研分析基础上,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出技术参考。

关键词: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

[2]200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

[3]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

[4]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报告[R].

[5]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8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都在进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1,2,3,4,5,6,7,8,9,10,11,12]。为了起到实验教学的宣传与示范作用,进行实验教学中心网络环境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主要工作,也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点。如何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建设的重点。为此,本中心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建设,开发了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和网上评教三个特色模块,尝试进行实验中心网络化管理。

二、网络环境特色模块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除了组织机构、实验课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新间动态等常规模块外,还包括以下三个特色模块:

1.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操作模块。

2.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教师管理模块与学生预约操作模块。

3.网上评教模块。网上评教模块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员模块与学生、专家评教模块。

三、网络环境特色模块主要功能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常规模块起到了展示了中心建制及实验室组成、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主要大型仪器设备等功能。

1.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功能。网络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教师网上发布实验课程、学生网上选实验课和网上提交实验报告、教师网上批改实验报告并登记实验成绩的功能,如图1-图4所示。

2.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网络开放实验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发布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网上预约开放实验。如图5-图6所示。

3.网上评教模块。网上评教实现了学生和专家对实验课教师上课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如图7所示。

四、特色模块网络化管理效果

1.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可对本中心将要开设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发布在网上,对上实验课的学生进行分批次实验管理,同时,教师也能利用实验教学模块进行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和成绩登记,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管理效率。

2.开放实验管理。实验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开放实验管理模块,可以方便地面向全校学生发布本中心拟开放的实验项目,学生也可以及时地了解本中心开放实验项目动态,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预约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既提高了开放实验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出率和仪器的使用率。

3.网上评教管理。根据网上评教系统结果,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全面了学生及听课专家对实验中心实验课的综合评价,可根据评教意见,改进教学质量。同时,也可参考评教结果,对实验课教师进行评优考核等。

五、结语

1.通过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实验课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2.通过开放实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开放实验的开出率和仪器的使用率。

3.通过实验评教网络化管理,为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环境建设,开发了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和网上评教三个特色模块。实现了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及网上评教的网络化管理。实践运行表明,特色模块的运用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实验课程的管理效率和开放实验的利用率,也为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了参考。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9

一、网络环境的优势

1.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主要包括博客、即时通信工具、流媒体等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网络工具应用模式及信息传播的载体。

1.1.博客就是网上日志的意思。内容主要是按时间顺序, 用于个人发布网上日志, 不断更新的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交流方式。

1.2.即时通信工具就是可以在瞬间发生的通讯方式, 它有通讯周期短、信息传递快的特点。主要有QQ、网易POPO, 等等。

1.3.流媒体就是指在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视频或连续音。如视频点播、远程教学, 等等。

2. 网络环境有如下的优势

2.1.工具性。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数据包括文件、图片、视频、音频都可以保存下来, 作为工具使用, 便于信息的整理与传播。同时也可以作为自己的教学技术工具, 将其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 并把自己的教学反思随时随地地录入博客中。

2.2.直观性。网络技术不仅能传递文字、图片信息、语音、视频, 还可以直观地表达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 并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 让学习者加深记忆。

2.3.实效性。网络环境下, 能够第一时间把相关的信息发布在网上, 并能保证所有人能收到这一信息, 只要打开网络, 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它。这就是它的实效性, 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喜欢它。

2.4.平等性。网络上交流不受心理影响, 交流者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对话能在自然、友好、平等中进行, 此时, 教师才真正成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帮助者, 而不是权威者。也可以通过QQ形式进行, 对同一个问题, 两者本着共同探讨形式进行。

二、网络环境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 网络不仅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部分。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如果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技术, 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教师、学生掌握网络技术, 成为获取课本以外知识的主要工具。如何在网络环境下, 实施体育教学也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特别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网络技术和资源给了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全新的教学理论已经让更多的人开始接受, 可以肯定, 网络教学将成为未来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1. 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 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或主导作用可以弱化或被忽视, 相反, 网络环境下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师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专长与发展的模块进行教学, 从而形成富有鲜明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风格, 同时, 它还可以为体育教师间的合作、交流、竞争提供机会与挑战,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如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创设一个QQ群, 将本地区或本校的体育教师的相关信息和各种政策发布给体育教师, 这不仅是体育教师在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网络导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的角色, 从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 设计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 引导学习者通过网络的方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 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能让学生走出技术项目的小课堂, 深入到运用拓展的大课堂。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还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慢慢地转变学生的学习观, 最后转变为“我会学”和“我爱学”, 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行为习惯, 运用博客或QQ就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体育课所见所闻,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新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探究的精神。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 满足不同能力的学习需要, 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那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网络环境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是借助网络技术, 让师生在互教互学的基础上, 进行合作、交流、结对共享学习活动。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必要支持与帮助, 允许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那种方法进行协作学习, 还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合作小组, 进行学习。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提供一个必要的概念框架,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切入点, 并明确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一个一个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从中得到答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建构和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 从而形成新技能。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者的交往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团体意识。这种教学利用在室内理论课中,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本人执教的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常识:“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一课时, 课前将相关的知识收集、整理, 并做成专题网站。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每个协作小组确立一个学习目标和主题, 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学习, 学生围绕主题参与收集、整理, 并以多媒体文稿形成报告, 通过网络技术上传文稿, 展示成果, 交流观点、立场。这种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发挥学习引领者、组织者的作用, 学习始终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注意目标明确、信息新颖, 知识体系多样化, 照顾个体差异。

2. 抛锚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室内学习时不太适用, 但是对于《体育与健康》这种室外教学方式比较适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收集相关信息加以改进, 制成“幻灯片”或“动画”或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课件, 在授课时演示给学生观看,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形式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授课变成学生主动求取知识和多感官的刺激, 使“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 使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 使复杂动作变成简单、具体化的动作。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示范动作和语言表达清楚, 但多媒体课件可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手段, 使复杂动作化快为慢、化动为静, 揭示动作结构的变化, 便于学生观察、体会学习, 从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这种教学形式比较适合室外技术课的教学, 如球类、体操、田径等采用, 有明显的教学优势, 学生耳闻目睹, 既了解技术又将动作要领熟记于心, 加上教师的讲解示范, 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如本人在执教“跨越式跳高”技术时, 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技术是个重点、难点, 教师示范的空中过杆动作是无法“定格”。一瞬间地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过程对学生来说, 只能在大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 不利于学生地学习。如何把这一整套动作分解再现, 使一闪而过的细节动作, 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使他们很快就掌握这一动作呢?针对这些问题, 我运用flash做成“跨越式跳高”课件进行授课, 采用动画设计形式, 将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技术动作采用慢动作演示、停止关键技术画面、反复播放等, 结合讲解, 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学会的学生可以进行练习, 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键重复播放,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细节, 形象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问题, 提高了教学效果, 缩短了教学过程。因条件制约, 我们可以把课时换成两节连上, 先演示———练习———再演示———练习。为了突出教学效果最佳化, 配以文字、图像、音效等。也要求我们注意, 并不是教学媒体演示越多越好, 防止滥用, 应依据教学内容而定。

3.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软件功能的迅速发展, 集文字、图像、动画、音效、录像为一体的多媒体动画教材走进了中学体育教学课堂, 成为一种现代体育教学技术, 它虽然代替不了体育教师的现场示范, 但是它可以成为我们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 课后查阅有关运动技术和练习方法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式教学”。在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与其相关的情境, 形成一个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这情景中去体验, 学习体育知识技能, 促进身心健康。随机进入教学法适合生活类、游戏类的教学内容。学习的动作要形象, 能体现不同的角色, 又符合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而且能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10

1网络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优点

1.1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网络技术逐渐在得到教育行业广泛应用的情况下, 许多网络学习辅助软件应运而生, 在这些软件的辅助下, 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知识面逐渐变广, 教师也可以根据网络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料扩充教学内容。相比以前的书本文字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 将动态图、视频等网络元素带进英语教学课堂, 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另外, 网络技术可以给师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向教师和同学提问,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举一反三, 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1.2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让大学英语教学变得人性化, 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 学生可以加强自己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业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强, 例如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听力练习、阅读练习和翻译练习,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资料对这些环节反复练习,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2.1网络上的大学英语教材和资料不符合教学要求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 但现在的许多网络教材的更新仍然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尤其是网络上的大学英语教材, 目前还处在编写开发的探索阶段, 而且现在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对大学师生而言, 是一座巨大的资料库, 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目前的网络英语教学课程形式较为单一, 学生可查阅的学习资料也不是很多, 网络系统的导航性不强, 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指导。上述的一些问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降低了网络教学的可靠性。

2.2课堂气氛不浓

学生在进行网络的自主学习的时候, 网络系统上的反复练习功能和网络课程系统中的学习评价功能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两个功能, 由于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实践和测验, 网络课程功能的存在可以让学生不必受到犯错所带来的困扰和尴尬,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自身的人格尊严。虽然网络教学功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尴尬的频率, 但是这些功能同样也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传递。

在进行网络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不利于教师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英语是一门需要由感情传递的科目, 在网络英语教学中, 电子音会代替教师的原音对课文进行朗读, 没有感情的电子音不能够塑造起一个气氛浓厚的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的气氛塑造工作只有英语教师可以完成, 只有通过教师的感情传递和个人魅力的展示,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

3网络教学模式在现代英语教学挑战中的应对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让教育工作者们抛弃了单调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许多富有现代特色的教学元素融入到课堂里, 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 现在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点, 弥补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3.1加强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完善网络教学设备

互联网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明显的辅助作用, 所以, 在硬件建设方面也要跟上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速度。硬件环境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 没有一个好的硬件环境, 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在网络课程教学的硬件建设中, 教学场地的建设、网络教学系统的安装、网络环境的管理等工作都是不可怠慢的, 在日常的网络教学工作中, 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应该凸显出智能化, 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气氛, 提高自学能力。

3.2教师应该找准自身的定位

在网络上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和网络教学系统之间是没有冲突关系的,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查询资料, 设计课件, 并将网络教学系统的便利性发挥到课堂教学中。虽然现在网络教学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但课堂上起主要指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 教师可以将网络技术的优势带到课堂, 但不能让网络系统取代自身的存在。例如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课文和生词的阅读指导必须要由教师进行,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课堂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 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只有教师能够将学习中的情感和精神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进行学习。

4结语

网络的教学方法让现在的大学教育工作者抛弃了过去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 也让大学教育工作者重新地定位了自身,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给大学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让大学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也加入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相比以前的教学定位, 现在的大学教师更像是知识的助产士而不是传播者。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 网络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让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和教师、同学完成互动, 让英语的学习和教学都变得人性化。但由于在大学英语教育工作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导致信息化技术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 大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教学方法的利弊, 只有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经验, 才能让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信息技术给自身带来的好处,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信息化技术的快捷性和多样性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和丰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 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开始加入了信息化的元素, 无论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还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 只要加入了网络元素, 师生间的互动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性细化技术毕竟是一门新型技术, 这种技术在教育工作中能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许多细节和衔接方面的工作上, 我们仍然做的不够完善, 该文会以网络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优点, 网络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以及网络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挑战中的应对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讨论在现代信息化模式中如何完善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筑昤.新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3 (6) :27-30.

[2]陈萍, 赵书敏.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 2006 (33) :109-110.

[3]蒋利仙.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J].海外英语, 2013, (24) :60-61.

[4]彭凌扬.网络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其实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秦丹红.Second Life环境下英语口语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6]伍洪梅.高中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三要;三不要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最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真正摆脱了以前教学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了教学整体效益。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精彩。

一、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赶潮流、一哄而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优势不言而喻,“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推广也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不少教师对应用网络教学目的不明确,甚至还出现了走极端的情况,许多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网络,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所以在网络的应用上出现了不分学科、不分课型、不分环节一哄而上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网络,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就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尤其在评选优质课上,一定要有网络的参与,课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好像犯了天条戒规一样,因此出现了许多评优课的备课不深人研究教材,而挖空心思找网络素材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可见许多教师忽略了网络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特征。大家应该知道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网络也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也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比如网络在情感交流、记忆分析、动手合作等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强调语言积累、口语交流的文学艺术类课程并不十分适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

众多事实已证明,在没有必要使用网络的课堂上勉强使用网络,不但不会提高质量,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所以说网络的优势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质量和学习方式的提高上,这是衡量网络实效的唯一标准。

二、在网络媒介的使用过程中要恰到好处,不要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教师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时,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时,经常忽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些特性,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看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起伏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都消失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前。另外在教学过程所展示的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色彩艳丽,图文出现的方式不断变化,各种声音轮番上阵,这些在教学中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课件根本达不到应用网络教学的真正目的。恰恰是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需要我们有大的教学观,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网络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网络提供的内容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对于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要仔细甄别,不要鱼目混珠、弄巧成拙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需要的知识容量较其他学科相比可能要更大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语文教学需要大量的知识背景和相关资料来辅助。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以前我们主要是利用纸媒介去搜集资料。其不足之处表现为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我们不一定能找到所需资料。或者说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有效资源,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网络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其优势在于其容量更大,内容更充足集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遨游,往往能品尝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极大地扩展了师生的知识视野,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然而网络信息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其中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一些称为“垃圾”的灰色信息,称为“毒品”的黄色信息夹杂其间。涉世不深、缺少辨别能力的中小学生受其诱惑,无疑有极大的害处。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是一场革命,其高容量的信息和前所未有的快捷传递方式必将深刻地改变人们原有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这股浪潮,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网络实际上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网络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它为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环境必将为语文教学创造更多的奇迹,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1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 它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活动的导演者;二是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 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三是媒体作用的转变。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 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四是知识分析讲授过程, 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五是课题研究的方法: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 辅以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对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 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能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

(2) 进一步探索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实践网络环境下新型的个别化学习模式。

(3) 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调控教学过程, 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 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4) 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与实践, 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开发探索, 力图设计一套适用于其他学科的, 融在线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通用型Web教学平台, 并推广。

3 本课题研究的优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真实的学习环境, 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以下6个方面为实施网络教学及在线学习的优点所在。

3.1 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 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 学生之间, 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 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 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 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 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并按要求调整学习,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3.2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 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 核心是软件的共享,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 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 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 神奇的网络环境, 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 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3 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 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 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情感。

3.4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教, 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 在网络教学中, 教学不再是满堂灌, 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学生之间也应是自由的,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 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 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3.5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 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 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 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6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 而且有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 学生通过比较借鉴, 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4 课题软件功能简介

该平台探索性将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 力求建成一个高集成、自增长、互动性好的资源平台。下面对平台功能做概要说明:

4.1 将各资源集成化和系统化

“教学信息化平台”平台是B/S架构, 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浏览资源信息, 通过键入网址进入资源库平台, 用户可在平台首页选择要浏览的子模块。平台集各专业资源于一体, 在一个系统的平台环境下即可完成各种专业资源的浏览及下载。

4.2 提供 “一站式”多样化检索方式

由于整个平台是集成化的, 因此, 可对平台的7个模块进行 “一站式”多样化检索。以平台为中心进行多渠道收集共享资源信息, 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导航式检索、关键字检索等多种资源检索方式, 使用户准确、高效地查找所需资源。

4.3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

如在平台可以进行教师的作业发布及学生作业上传、在线考试及测试、e-Portfolio等。

作业发布及上传功能:教师可通过平台发布作业信息, 学生可在教师指定的栏目中自己上交作业;教师可对优秀的学生作业审批后, 再上传作为学生学习参考样本;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也可通过学生的作业信息, 考查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等。

在线考试及测试功能:平台以“在线考试”、“测试模块”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测评, 学生也可通过“在线考试”测试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促进教学互动。

“e-Portfolio”学生学习历程档案:该模块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个性、个人学习历程、作品管理等提供了网络平台及网络技术支撑。它极大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也将学生培养和学生成长过程纳入教学活动, 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实现资源自增长积累方式

自增长为该资源库资源积累的有效机制, 鼓励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台的建设者。平台通过会员制的实施, 设置积分奖励制度,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以此动态扩充资源及信息内容, 实现庞杂资源的快速入库, 使平台得以高效的资源积累。

平台以边建边用边完善为原则, 实现资源的动态扩充, 由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共同完成资源建设。会员可在有发布权限的栏目中发布资源, 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动态添加, 通过简单操作, 即可完成资源的发布和上传, 做到单个资源的添加和批量资源的导入。上传资源时, 在完成资源基本信息设置基础上, 可通过自行设置访问密码, 为自主版权资源维护提供保障;还可通过设置资源的关键字, 为资源快速检索提供便捷;设置转向链接, 为外部资源的引用提供渠道;上传多种资源格式, 为资源的有效传递提供基础。

会员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收藏、定制资源及个性化用户界面, 并对与自己相关的资源和信息进行维护、编辑。

4.5 增强资源共享复用性

通过“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分散各处的优质资源信息有效整合, 在统一平台下共享复用, 使用户最大限度共享优质资源, 减少大量的、重复性的网络搜索及甄别的烦琐工作。

4.6 增强资源开放性及互动性

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及互动, 使每一个参与用户都能成为平台的主体。教学资源库不仅提供存储功能, 还可以通过平台消息、论坛、博客等多种交互方式, 使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实现信息交互, 答疑解惑, 并可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促进了平台资源和信息的推广和建设, 加强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4.7 加强平台高效安全管理机制

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后, 可打开资源库平台后台管理界面, 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的参数、管理、安全进行设置, 对数据维护、分布管理等。

资源审核:为保证资源的有效、安全, 管理员可对资源进行审核设置。会员或特定用户发布的资源及信息不会立即在平台上显示, 而是进入资源待审区, 只有经管理员审核后才可正常浏览、使用。

系统设置:系统管理员通过对平台参数的全面管理, 给平台设置统一的参数和模板, 在整体上对平台加以设定。各子模块和栏目均可参照调用, 对应个性化的栏目需求可再做进一步设置。

组群管理:平台对于会员管理设置不同的组群, 分配不同的权限, 对应不同版权资源的浏览和下载, 管理员在设置好组群权限后, 将新注册会员纳入改组, 该会员便继承了改组权限, 省去了对每个会员权限设定的烦琐。针对个别会员也可设置单独权限, 便于其特殊身份的应用。

管理员设置:平台以系统管理员为首节点, 下设了资源管理员, 资源管理员远可对平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设置或管理。其权限由系统管理员分配, 不同权限的资源管理员可管理不同的信息和资源。这样便于平台的分块管理和责任认定。

安全设置:为保障平台的安全和资源的有效性, 平台需对平台安全加以设置。包括:上传文件的安全检测、垃圾信息的有效屏蔽、恶意刷新的时效设定、非法注册的安全管理、恶意IP的访问限制等。

资源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保障平台的有效运行, 除了对资源和信息的浏览量、下载量等数据作统计外, 还需对管理员的工作量、会员的资源上传量等数据作统计。

在“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相关模块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 我们探索和积累了一系列的教训和经验, 为将来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要:针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模式课题的研究, 研发了“教学信息化平台”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应用软件平台。该平台面向企业和社会, 以服务学生和教师为重点, 集各方优质资源于一身。

上一篇:个人管理下一篇:公共人才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