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

2024-05-17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精选12篇)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 篇1

21世纪以网络经济为其主要特征, 伴随着京东、淘宝、苏宁易购、中官村等网上商城的崛起与繁荣,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 登上营销界历史的大舞台。作为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 其中国网站, “亚马逊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不容小视。自2004开始发展以来, “亚马逊中国”图书市场份额与日俱增, 如今更是紧追国内最大网络书城——当当书城。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网上书店,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图书商城的网络营销模式。

1 网上书店网络营销难点

1.1 难于改变读者购书习惯

消费者购书, 有时重在一种体验, 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去实体店翻阅图书, 享受从选择、预览到最终购买的整个过程。中国网上书店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要想改变消费者长期坚持的购书习惯相当困难。很多消费者目前只看到了互联网的信息方便性, 借助互联网进行搜索、浏览、查阅相关图书信息, 最终还是到实体店购买。

1.2 难于规避购物风险

选择网上购物, 会涉及的风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支付风险, 二是物品质量风险。就支付安全问题来说, 交易活动往往牵涉利益多方, 网上购书涉及的利益方包括读者、书店和结算银行, 我国个人消费信用体制并不完善, 金融货币电子化流行时间并不长, 网上支付风险系数大, 很多消费者就是因为担心资金安全而不敢在网上消费。如何确保读者消费安全、平衡书店和银行间的风险系数, 是网上书店正常营运、决胜竞争环境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 现在网上购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图片与实物的不一致”, 对图书而言, 就是书的质量问题, 纵然网上购物方便、快捷, 但是消费者担心所购买图书的质量与预期的不相符, 从而不敢购买。

1.3 难在缩短交易时间

交易时间是指从搜索图书、筛选、购入到货款两清所耗的时间, 如何在尽量短的时间里促成交易是网上书店经营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个过程可以分为Internet上挑选和现实配送两个主要环节, 如果一个环节处理不好, 导致顾客购买图书的时间成本超过忍受范围, 顾客势必会选择到实体店直接购买, 或选择其他网店。

2“亚马逊中国”的网络营销策略

2.1 价格营销策略

为了改变顾客的购书习惯, 使更多的顾客在“亚马逊中国”书城消费, “亚马逊中国”采取了一整套价格优惠策略, 旨在降低成本, 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将图书出售给消费者。其具体作法是, 在提升网上购书系统效率、增强用户体验的基础上, 通过规模化运营, 降低与图书相关的各种可变成本, 并且努力争取优越的供应链能力, 将节约下来的成本以天天低价的形式转让给消费者,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消费者的顾客忠诚。在价格优惠策略的基础上, “亚马逊中国”更是采取了强势的价格营销策略:传统书店的进货折扣一般在6.5折左右, 最低情况也不过6折。以实惠的价格吸引顾客, 并以此提高竞争力, 始终是亚马逊重要的经营策略, 亚马逊提供多达30万种以上的书籍可供优惠购买, 折扣率最高的达40%, 有的特惠图书就连低至1折, 甚至很多畅销书售价都在7折左右。通过开设会员星级特享、秒杀专区、礼品卡、促销中心、数量折扣等价格营销策略, 作为打败竞争对手, 吸引读者的法宝。

2.2 风险规避策略

为了解决消费者资金安全的顾虑, 亚马逊做出了专门的“安全消费保证” (Safe Shopping Guarantee) , 亚马逊保证如果你在亚马逊中的消费得到错误的索取, 可以分文不付。另外, “亚马逊中国”采用了多种交易支付平台供消费者选择, 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发行的礼品卡、货到付款、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财富通账户) 、网上银行,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相应的支付手段, 例如风险规避型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此外, 为了减少消费者对图书质量担心的问题, 一方面, “亚马逊中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退货系统, 尽量减小消费者交易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 顾客在“亚马逊中国”上购书根本不用担心品质问题, 与“亚马逊中国”合作的出版社都必须要承担所有顾客退货的风险, 因为亚马逊允许读者在拿到订货的30天内, 可以将完好无损的书退回亚马逊, 亚马逊将按原价退款。如果读者发现书的质量有问题, 可以要求退货, 填写退货清单4天以后“亚马逊中国”会派工作人员来取走图书。

2.3 购书交易成本有保证

在降低网上搜索成本方面, 首先, 顾客通过关键词检索、作者检索、书名、出版社等检索手段搜索“亚马逊中国”数据库, 庞大的的数据库系统使顾客快速地找到想要的任何一本书。其次只要顾客在“亚马逊中国”网站购买过一次图书, 其通信地址、信用卡账号就被安全地存储起来, 顾客下次购买时, 只需拍下图书, 网络系统就会帮你完成其它后续操作。其次, “亚马逊中国”网站上有专门的软件收集顾客购书爱好、购书历史方面的信息, 当顾客登入页面就会出现针对性地提醒可供选择的图书建议;在实际配送环节, 与其他网店不同, “亚马逊中国”有自己专门的配送系统, 目前在国内就有超过十个运营中心, 截至2012年, 在亚马逊购物能当日送达的城市有16个, 次日送达的有53个城市, 70%左右消费者的订单可以做到当日送达或次日送达, 并且当日送达和次日送达都是免邮费的。

不仅仅是网上书城, 多元化经营的“亚马逊中国”其他商品的网络营销体系目前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功, 为了发展好我国的电子商务, 应更多对其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研究, 并且电子商务管理者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运营中。

3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新趋势——以大学出版社图书微信营销为例

3.1 微信营销的竞争力研究

微信是出版业营销新的挑战, 传统的营销包括广告、海报、征订传单等方式。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巨大发展, 传统出版业, 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应该充分运用成本低、受众范围广、信息及时传送和发布以及互动性强的网络化媒体或媒介进行图书营销宣传。

(1) 微信的互动传播具有平等亲和性。微信作为一款手机APP客户端, 信息是一对一发布的, 信息发布量少, 不会形成信息海洋, 可以最大限度吸引阅览者的关注度。做为大学出版社, 可以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将营销信息植入到与读者的或受众的互动当中, 如最新书评、学科最新动态和新书讯等, 让大众更愿意接受。与微博不同, 微信中的互动是一对一的, 而评论信息也仅仅是互动双方可见, 这更加私秘, 利于提升彼此的信赖度。

(2) 传播成本低廉。网站营销、微博营销是比传统营销成本更低的营销方式, 微信同样拥有低成本的先天优势, 利用手机网络或WIFI网络, 1M的流量就可传递约1000条文字信息, 随着国内3G流量套餐越来越低的费用和城区校园内逐渐普及的WIFI接入点, 微信的成本将更加地显现。

(3) 个性化功能所衍生出的新式销营模式。微信的一大特点是基于手机移动与定位的网络社交功能, 它将用户自身与其周边的人建立起“临时性社交网络”, 就是所谓的弹性社交。这种弹性社交是新出现的一种网络社交模式, 大学出版社对此应集中精力去深度挖掘其内含, 因为不同的用户随着身处位置的改变会形成不同的社交网络, 而这与新形成的社交网络的个性化需求是不同的。大学出版社可以根据LBS定位功能向附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营销信息, 这种随机如弹性社交般的营销活动, 能够捕捉较为准确的读者需求。

3.2 大学出版社图书微信营销构想

微信营销还处于初期阶段, 各行业正摸索在此平台进行营销的突破, 做为大学出版社, 要贴合自身实际, 深入挖掘微信的新功能、新特点, 这是图书微信营销成功的前提。

(1) 微信“扫一扫”的功能, 即图书二维码的扫描。微信平台中图书营销帐号较少, 出版社帐号还未充分建立, 正是那些有市场前瞻意识的出版社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大力抢占的最好时机。

利用“扫一扫”功能, 扫描图书二维码获取图书简介、图片及音频视频信息, 实现图书的宣传;读者还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取电子商务网站中该图书的售价, 在进行价格和书评对比后进入图书购买阶段, 实现图书微信营销。“扫一扫”功能主要是利用图书二维码, 以大学出版社为例, 可以考虑将热销图书或重点推介图书的二维码尽可能的进行推广, 如出版社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图书版权页, 或者印在高档图书内的附赠书签上, 以便让更多的用户看到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2) 微信“附近的人”。签名栏是腾迅产品的一大特色, 用户可以随时在签名栏中更新自己的状态, 自然也可以打入推广性广告, 但只有联系人或者好友才可以看到。而微信中基于LBS功能插件“查看附近的人”便可以使更多附近的陌生人看到这种强制广告。

大学出版社营销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依托大学校园, 图书营销人员可以在校园人流最旺盛的地方利用手机或其他客户端24小时运行微信, 如果“查看附近的人”使用者足够多, 这个广告效果也很好, 随着用户数量的上升, 可能这个简单的签名栏也许会变成移动的“黄金广告位”。当然, 图书营销人员也可以利用“查看附近的人”主动搜索目标客户, 利用“打招呼”功能, 主动将有关图书信息进行植进入, 只是这种方式有些突兀, 尽量做到精简、合理, 不要泛烂。

3.3 关于微信营销未来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出版社自身的营销平台目前最常用的有传统媒体营销、网站营销、微博营销, 如何将微信营销平台与其他平台融合在一起, 整合自身营销平台、合理分配资源, 如何高效且节省的达到营销目标, 是需要深度思考的, 如腾迅QQ与微信的互动销营,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博平台与微信平台互动, 手机IPAD电脑三者的跨平台信息共享等。这都需要大学出版社深度挖掘微信的特质, 利用图书这一文化信息浓郁的特殊性性商品, 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企化。

参考文献

[1]曹沛.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2 (04) .

[2]殷红, 刘炜.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功能评价与愿景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 (05) .

[3]Yiming SHAO.Evaluating M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mpetitive Force[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5 (Volume 2) [C].2005.

[4]王敏.试论博客营销传播在国内大企业中的适应性[J].今传媒, 2007 (04) .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 篇2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建设

1网络环境的现状

目前,各地都建立起了各种局域网、地区网和远程网,整个世界已经连为一体,这有利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伴随着Internet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人们获取社会信息资源的前景将更加广阔。目前加入到Internet的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万个网络,而且世界上还有17000多个图书馆也加入到了Internet。随着Internet不断发展,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和我国互联网络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为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需要应运而生,它就是数字图书馆。

2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贮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并通过通讯化网络互相连接,供读者随时随地查询、搜索、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实现零距离资源共享的虚拟图书馆,也被称为“电子图书馆”、“无墙图书馆”。

网络时代下图书营销新模式 篇3

面对网络时代和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的图书出版发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自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互联网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购物不用逛商场、读书不用到书店、听歌不用买卡带……网络几乎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一切所需的问题。从纸质书的电子版,到通过电子阅读平台下载阅读,再到集多媒体、声音、互动、游戏为一体的电子书,数字出版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并以不可遏制的趋势,冲击着传统图书出版发行的模式和销售业绩。

市场细分和战略新选择

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人们阅读图书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书店,门户网站、手机、iPad平板电脑都成为图书销售和阅读终端,这些终端因其时效性强、付费便捷、携带方便,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偏爱。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时代和数字出版模式,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是新的战略选择:哪些市场需要保留,哪些市场需要舍弃,哪些市场可以进入,哪些市场必须退出。笔者对此有两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集中战略。数字出版物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不可逆转的冲击,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业就此消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业要做的就是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采取集中策略,用有限的资源重点建设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比如教材市场。教材市场2011年占国内图书出版总量21.18%的市场份额,较2010年的20.75%有小幅上升。该市场是传统图书出版中受到冲击最小的市场。具体统计见表1。

由于教材这一细分市场的特殊性,使得纸质版教材得以继续生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各级各类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2012年8月,曾曝出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乱象丛生的事件,引起了教育部和出版业的高度重视,保证质量、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被提上议程。可以说,这次报道对于出版业规范教材出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出版社保守这块传统出版阵地、避免内部资源损耗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用质量说话,成为出版社争取教材市场最为有利的武器。

第二,转型战略。微软的专家们预言:到2018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报纸都将放弃印刷版本;到2020年,90%的书籍、杂志、报纸等都将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相关调查也显示,现在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已经大量转移到网络,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网络出版物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增长。即便这样的言语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可避免的是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为了迎接数字化的浪潮,各大出版集团通过提升传统出版产业、促进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实行转型,并且都取得不俗的成绩。辽宁美术出版社所作出的战略调整是非常成功的实例。几年前,辽宁美术出版社的经济状况曾一度困难,其通过改革重组和借力互联网平台,将图书、食品等多种形式对出版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并深度开发利用,转型成功。2012年,辽宁美术出版社数字出版物《大耳娃智趣学习宝典》的推出,是其向数字出版转型探索的成功案例之一。

营销模式的突破

据调查显示,全国图书库存从2005年的48.92亿飞涨到2011年的804.05亿,涨幅为66%。而2011年出版发行单位的图书销售额只有653.59亿元,图书的存销比例达到1.23∶1。而据美国出版联盟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2 年美国电子书销售净利润占出版业总净利润的22.5%。一方面是传统出版业业绩的下滑、库存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数字出版业利润的大幅增长,所以越来越多的出版发行商开始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权衡利弊,甚至隐痛放弃传统出版业务,美国知名刊物《新闻周刊》就是鲜活的案例。2012年12月《新闻周刊》正式对外宣布,于2012年12月31日停止出版发行其印刷版杂志,全面换装数字版刊物。面对网络浪潮的冲击,传统图书出版应积极创新营销新思维,笔者对营销模式的突破有新的思考。

第一,联合营销。随着出版媒介的增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任何一个单一的渠道都不能满足消费者所有的需要,因此,联合发展、营销成为必然趋势。任何一个领域的畅销品可以快速移植到其他领域,并尽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大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这一方面运作最为经典和有影响力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起步于电视、随后推出了光碟和图书,使得国学热持续发酵,同时也创造了史学类图书销售的奇迹。2012年热播的《步步惊心》电视剧,其实最早就是借力网络推出的网络小说,因其超高的人气,继而被出版成图书,并拍摄成电视剧。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再次拉动图书的销量,起到二次营销的作用,其作者桐华更以高额的版税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除此之外,像《甄嬛传》《美人心计》等都是跨网络、传统图书出版、电视等多个领域联合营销成功的典范。

第二,借力营销。传统出版业也需学会借力营销,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为传统图书的出版宣传造势,比如微博营销、网站专栏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营销等。《我们台湾这些年》曾被称为“国内微博图书营销第一例”,这本由北京读客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借助网络的力量上市仅一个月就售罄30万册,创造不小的奇迹。微博营销的推广力度可见一斑。微博营销的基本形式有出版社自建微博(包括出版官方微博、责任编辑个人的微博)、作者自建微博等,当然在微博营销中少不了邀请名人、书评专家参与、与读者微博互动等环节,形成庞大的关注群体和口碑传播,进而促进纸质图书的销售。网站专栏营销在畅销书营销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例如,《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与新浪博客合作,在新浪博客专栏连作三个专题,遂使“当年明月”成为新浪博客的红人,并促使图书销售量巨增。

nlc202309011246

第三,服务营销。服务营销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即被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诞生源于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同时也是商家遏制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提供服务,进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商品的销售。在数字出版媒体越来越多元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吸引消费群体、锁定消费群体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例如,人教学习网不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门户网站,也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站,同时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为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各类问题而提供的资源服务平台。人教学习网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师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产品,以先进的信息化互联网测评手段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进行诊断,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高效地进行综合辅导,积极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自1999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人教学习网日均页面点击量200万次以上,日均访问量约20万,人教社论坛注册用户数超过73万,日均帖数约2000条。更值得肯定的是,人教学习网因此两次在全国出版业各类网站中排名第一。

第四,概念营销。除教材外,图书并非生活必需品。因此,在营销中我们要告诉消费者购买读书的理由或好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购买诉求点在哪里。概念营销的实质就是用一个或一组观念去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从而促成消费。这个概念可能是首创,也可能是从其他行业移植过来的,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这个概念的引入能使消费者接受、认可,最后产生购买诉求。例如,保健品脑白金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打造了一个“礼品概念”,将传统的保健品赋予新的用途。例如,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在引进《富爸爸穷爸爸》的版权后,以全新的个人投资和理财观念吸引了大多数读者的目光。随后,并成功推出《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富爸爸——投资指南》等富爸爸系列书籍,为“富爸爸家族”再次添砖加瓦,创造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面对网络时代和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的图书出版发行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出版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包括战略调整和转型,同时还要创新营销新思维、开拓营销新方法,学会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和传播优势,开创新的业绩。

[1]刘捷.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出路[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50-156.

[2]纪庆芳.畅销书营销新模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3):51-53.

[3]徐晓芳.范高农.微博在图书营销中的运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2(9):53-55.

[4]毛娟.概念玩活市场——浅谈概念营销在图书营销中的运用[J].出版广角,2003(9):39-40.

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探析 篇4

从近年来各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资料数据显示,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整体上虽有长足的进步, 但不近人意, 全国各高校文献利用率不足40%, 60%的文献信息资源被闲置。这种大量滞留在书架上的图书, 严重造成了经费的浪费, 同时也浪费了人力资源。结合我馆的情况分析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陈旧图书占架率过高

为了充实书架, 图书馆不得不把一些年代已久的图书搁置在书架上, 由于知识更新加快, 这些图书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所以无人问津, 几乎成为死书。

(二) 电子产品的冲击

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在大学生中十分的流行。近几年来, 依靠电子产品先进的技术, 在一些大学里兴起了手机阅读, 无线上网阅读, 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与交流, 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以对纸本图书的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

(三) 所购图书与读者需求有差距

在工作中会看到, 近些年来新购的图书有相当一部分不被利用, 特别是文科的一些整套的书以及一些距离专业设置较远的书籍受冷落, 而读者需要看的书馆藏却没有, 所以经常会听到读者埋怨的声音, 主要反映图书陈旧, 更新速度慢, 跟不上需求。的确读者所需要的资料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 而一些针对性较强, 利用率高的文献, 复本量又过少, 因此需求较集中的文献品种往往被遗失, 有的书被撕页, 严重影响其他读者阅览。

面对较低的图书利用率以及昂贵的图书价格和有限的购书经费, 应该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图书采访工作, 因为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二、广泛征求读者意见

图书馆的藏书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藏是用的前提, 用是藏的归宿, 藏是手段, 用是目的, 所以要为所购的每一本书找到读者, 就需要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了解读者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 通过校园网, 广泛征求读者意见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 各高校大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 高校图书馆可借助校园网向读者征求采购意见和建议。我馆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有馆长电子信箱、QQ留言以及在线留言, 在馆内还设有馆长信箱, 在各对外部门都设有读者荐书本、征求意见薄, 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途径, 广泛的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二) 深入到各系, 有针对性地选择读者群

采访人员应深入到各系去, 有针对性地选择读者群, 这个读者群首先应包含教授, 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 适量采购一些层次较高的文献, 供博士生、科研人员、研究生参考;第二, 还应包括任课教师, 通过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 采购一些与教学目的、专业设置有密切关系的图书, 这些图书复本量应多些, 要满足教师读者教学研究的需要, 同时也应满足学生读者学习的需要;第三, 还应包括学生, 学生是图书馆主要的阅读对象, 面对众多的学生读者, 可以选择班上的学习委员, 通过他们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 采购适合学生使用的文献。通过这个读者群的调查, 采购的文献应该是最合理、最具有针对性, 就不会没有读者。为了知识的更新趋于合理, 这项工作需要有持续性。

三、广泛收集图书出版信息

图书的采购渠道很多, 采购人员需广泛的了解与收集出版信息, 并认真的进行分析筛选, 从中选择出可以信赖的核心的出版社, 以保证所购图书的质量。

(一) 从网上获取信息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出版商、图书发行机构经常通过网上传递图书出版发行动态, 采访人员可以利用网上信息, 了解图书出版情况以及各种渠道发行图书的价格情况, 网上的信息具有图书新、书目全、检索方便等优点, 而且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

(二) 从书目上获得信息

目前书源的信息分布散乱, 需要采访人员广泛地收集各种书目, 包括主动上门推销的书目, 都要认真地阅读, 防止漏订漏购好书的现象, 并对照读者需求调查得到的信息, 将适合采购的图书记录下来。

(三) 采访人员走出图书馆

网上的信息以及书目上的信息往往有报道不真实的情况, 有些甚至带有欺骗性, 采访人员看到的只是为其书用华丽的词语包装起来的广告宣传, 看不到书的具体内容, 难以分辨其质量高低。这就需要采访人员走出去, 参加出版社召开的订货会、信息发布会, 并给书店联合。还有必要到知名的和本馆同类的大学图书馆去参观、考察、访问, 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通过走出去, 开阔视野, 广开思路, 对做好采访工作大有益处。

四、树立采购新观念

在现代网络盛行的大环境下, 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越性, 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前提下, 要争取节约经费, 减少采购成本。

(一) 利用网络环境, 开展馆际间的采购协调

读者通过图书馆的多媒体阅览室的网络, 不仅可以查到本馆的藏书, 还可以查到链接到网上的任何一个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在这种网络环境下, 应加强馆际之间的文献采购协调工作, 实行文献资源共享, 这样将会缓解高校图书馆经费紧张问题。在馆际协调采购的条件下, 各馆就可以只采购与本校专业设置、教学目的、科研方向有密切关系的文献, 对一些相关的文献以及个别的需求就可以减少采购, 读者可利用网络查找到更多的文献信息。

在协调采购的同时, 还应开展馆际互借工作, 特别是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做好这项工作, 使读者需要索取原文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关系获得原文, 现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快递服务, 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 实行网上传递, 大大提高了馆际互借的效率,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二) 注意电子型文献的采购, 使之与印刷型文献共存互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已从单一的阅读书本资料向多媒体资料发展, 因此电子型文献将是图书馆馆

试论高校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闫瑞君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信息的快速增长, 使图书馆的收藏内容、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 图书馆急需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复合型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发布、收藏、整理、加工和利用等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数字资源的收藏和利用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与之相对应, 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书馆员由传统的图书管理员转变为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作为研究性服务机构的高校图书馆,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也为了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 应该培养建立一支精通图书馆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检索技能、专业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复合型人才, 前人论述颇多, 是指具有较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素养, 具有多种技能和发展潜能, 以及较好的适应性和敏锐的创造性的人才, 也就是俗称的一专多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 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 能够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能在某一具体方面出类拔粹, 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特征决定其个体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 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高

藏文献资源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各大中型图书馆在采购电子型文献中, 由于电子文献成本低, 可利用率高, 使用的经费也逞逐年上升趋势, 使得图书馆电子型文献与印刷型文献形成共存与互补, 它们有各自的优势, 采访人员要根据本馆的经费情况与读者阅读情况, 在采购文献中对电子文献与印刷型文献进行合理的搭配。

五、提高采访人员的全面素质

馆藏文献质量的高低, 在某中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

(一) 提高思想素质

在文献信息资料迅速增加的现代社会里, 要求采访人员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采访人员要根据读者的需求, 认真地、全面地分析图书发行动态及各种书目订单, 再根据本馆的经费情况, 科学地确定出各学科、各层次、各类载体形式的文献, 这是一种非常耗费精力而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求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坚持原则, 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采购人员还必须准确把握本馆采购的原则、政策, 能严格控制采购风险, 把好图书进馆关。

(二) 提高专业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 采访人员从征求读者意见、收集信息到图书采购、图书加工等都离不开使用计算机, 所以要求采访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 由于文献信息资料种类繁多, 又涉及到各个专业, 要求采访人员必须精通一到两门专业知识, 争取具有跨学科知识, 这就需要采访人员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 不断地更新知识, 才能有效地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

校图书馆来说, 复合型人才最起码要具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 一种专业学科背景, 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 经过短时培训就能够胜任图书馆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的人才。

二、高校图书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都取得了本科文凭, 一部分甚至拿到了研究生文凭, 文化素养较高, 但往往是学有所专, 术业专攻, 并且知识结构分布非常不均衡。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现有工作人员中博士1人, 硕士12人, 本科生78人, 占到全馆人员的四分之三, 文化水平很高, 但是文科馆员较多, 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的馆员缺乏;既具有较高专业学科背景同时又有较好文献信息服务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缺乏, 这给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带来一定的障碍。且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面临着搬迁, 四个旧馆将合并为一个大馆, 新馆的大开间工作环境、现代化的设施、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迫切需要素质综合化、技能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将馆员的专业学科背景和图书馆所需的各种技能结合起来, 打造图书馆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是图书馆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高校图书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优势

复合型人才不是天生就存在的, 而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造就的。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 是打造各种人才的大本营, 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独有的领先的专业领域, 也有基础的普及性学科, 既注重于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也注重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图

(三) 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

在这个新知识发展迅猛的时代, 涌现出了很多新的知识, 新的学科, 而图书馆工作人员老化又是目前各馆不争的事实, 所以引进年轻的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充实采购队伍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关键性的环节, 图书采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馆藏的结构、图书的利用率、馆藏的水平, 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学生的素质, 所以图书馆的采购工作称得上是图书馆最核心的问题, 是图书馆的百年大计, 应该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低的原因, 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采访,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云明, 李志强.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情况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 2011 (4) :61-62

[2]邓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 2002 (2) :90-92

[3]戴龙基, 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 (3) :34-37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 篇5

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讨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措施.

作 者:成谷阵 CHENG Gu-zhen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1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5)分类号:G251.6关键词:图书馆员 馆员素质 网络环境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 篇6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网络环境 图书管理 借阅流通

网络技术的普及,给图书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图书管理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带来的便利,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结合个人工作实践,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一、利用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

大量的图书情报信息必须借助于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才能快速完成。因此,加快图书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才能提高图书馆里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准确地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管理,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达到计算机硬件要求;二是满足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利用计算机替代处理全部或大部分琐碎的手工操作业务,从而更加快速、高效和准确;二是由计算机监控图书管理的采集、编目、存储、流通、检索和管理等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图书管理的辅助决策以及管理效率;三是改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水平。

二、实现文献资料的数字化

文献资料数字化的外部直接动因包括两个方面: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数字化是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所造成的,它的出现给图书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如今发达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里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这些信息资源主要涉及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以信息知识单元为主,根据读者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组合,并提供给读者用户,从而为读者、科研以及科技成果查新服务。

三、改变图书管理的服务形式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并发展,图书数字化建设逐步健全,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彻底改变了原来孤立的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在这些背景下,网络中的所有图书信息和文献资源都实现了互联和共享,再加上互联网上的其他信息,从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状图书信息库。如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传统的服务方式受到巨大冲击,其运行机制和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新型图书管理服务模式的雏形。原来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以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而新型图书管理服务模式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下,“一个或几个网址为读者服务”将成为可能。

新型图书管理服务模式利用整体化优势对图书网络进行合理组织和优化协调,充分实现了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功能,使得电子信息和网络资源成为图书管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新型图书管理服务模式能够分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图书网络及其科技、教育、社会、经济等专有网络的关系,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能够建立网络化信息组织和体系,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信息法、数据库法等法律法规,从而保障网上信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的服务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化的图书管理可以让读者和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终端上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信息;网络化的图书管理还能够借助于网上共享系统,弥补自身馆藏和资源的不足,显著提高自身的信息提供能力。

四、实现藏书建设特色化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特色已经成为竞争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也需要具有特色化的藏书和信息提供能力,也就是说,应当提供有重点、有特色的图书信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特色化建设,而不是收藏那些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共享系统就能获取的信息资源。

实际上,图书管理需要自己的特色优势,网上传输需要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网络竞争占有一席之地。图书管理可以利用馆藏特色,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自动化和网络化,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总之,只有开发出有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竞争的需要。

五、提高管理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图书管理处于一个信息整体系统,越来越多的简单、重复劳动被计算机所替代或简化,图书管理的工作重点于是转向信息咨询、信息开发和信息服务,注重向读者提供、查找、筛选并联接信息。特别是如今的文献资源开发已经深入到文献的知识单元中,因此,如果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学知识、中外文基础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就不能进行高效的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因此,在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由一般的图书管理员转换为信息系统的组织者、建设者,不断提高管理技能,才能在图书管理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六、图书管理的规范化

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要有统一规范和共同标准,具体来说,图书管理要以数字化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模式,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高速互联网为传输通道,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提供给广大的用户。

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全过程。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各类信息提供部门携手共同完成,其工作内容必须标准化,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必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体系,如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标引规则、数据指标、符号转换等方面的标准化以及应用硬件与软件的兼容化等;其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和法律规范;其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开发与服务会较多地涉及到专利技术和版权问题。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必须注意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

七、规范借阅流通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重要和关键环节之一,流通的快慢标志着图书馆的价值所在。为此,首先要建立一个读者信息库。图书著录时,基本数据库应当包含条形码编号、书名、副书名、第一作者、标准书号ISBN、类别、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单价、套价、丛书、页数、开本、复本数、到馆时间、书库号等信息。读者信息库应包含条形码编号、读者姓名、性别、专业及班级、照片、联系方式等。

然后是规范借阅流通。图书流通过程应由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一人一码、一书一码的接环操作手续,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要对图书流通进行细化管理,充分利用图书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给读者带来方便的服务。图书流通环节具体包括借还登记、未还图书查询、读者借阅查询、时段查询、图书动向查询、图书丢失查询以及读书册数排行榜等,具体内容如下。

1、借还登记。具体包括借书时间、还书时间、续借及预约、违约超期罚款等。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借阅证,以及一人一码、一书一码的快捷方式,直接打印出一张包含借书时间、归还时间、借阅数量等内容的信息条,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提醒读者及时归还,避免过期。如果读者的借书数量超过了规定的借阅册数时,系统自动提示图书已借满不能再借。还书时,系统会提示所借图书是否超期,是否能够续借及续借时间。如果该书已被预约,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已被预约不能续借;如果该书已超期,系统提示超期时间和罚款多少。为了方便读者,热门图书可以采用预约的方式,如在计算机上通过管理员直接预约,或直接到馆预约,或电话预约;如果多人预约,则按预约时间的先后进行预约。这样,不仅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充分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从而使得知识的开发利用更加成效,将无形的知识变为有形的财富。

2、未还图书查询,查看全馆未还图书的详细情况。只要在系统内输入全部未还图书查询,就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情况;输人某库的库号,就可查询该库未还图书;输入读者借阅条形码编号或读者姓名,可查询该读者的未还图书;输人图书条形码编号,可查看该书被谁所借;输人过期未还图书,可查询全部未还图书。通过这一服务,一方面能够提醒读者按时还书,另一方面能为馆藏提供准确数据。

3、读者借阅查询。通过读者姓名或借阅证号码可以查询该读者所有的记录,包括该读者曾经借过哪些图书,还有哪些未还图书,以及该读者的借书时间、还书时间、图书条形码号、是否超期、书名、单价、类别、出版社等相关资料。

4、时段查询。通过时段查询环节,能够看到哪些书的流通率最高,哪些时段的借阅量大,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更好地安排采购计划和管理图书种类。

5、图书动向查询。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图书书名,方便快捷地查出该书的动向,以及所属类别、借出几本、被哪个读者所借、馆内还剩几本、在书架上的具体位置等等。通过图书动向查询,可以通过图书编号、图书书名等多种渠道查询图书动向,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可以通过模糊查询,查到相关图书信息资料等。对于新到图书要随时更新,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6、图书丢失查询。根据读者借阅证的条形码号或姓名等相关信息可以查到丢失的图书,再根据图书价格等信息,可以直接打印出一条罚款通知单,具体包括读者条形码号、姓名、班级(或系别)、丢失图书书名、条形码编号、单价、总罚款金额等内容。并能够直接在图书数据库中体现出该书丢失,已罚款处理,从而随时统计丢失的图书数据,准确管理馆藏数据。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也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更加广阔的服务天地,抓住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就一定会为振兴教育、发展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俞圭:信息时代强化学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做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1).

[2] 许广奎等:二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荟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1).

[3] 陈晓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 杨立婷:论网络信息时代图书管理手段的多样化[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9(3).

网络时代下图书营销的新模式分析 篇7

一、传统图书营销存在的模式

发布图书信息属于出版社图书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传统图书营销模式存在消费对象不明确、目标不具体的问题, 导致图书营销成本较高而效果较差。具体表现在: (1) 纸质营销模式出版社常定期发送纸质图书目录给目标读者, 或者将图书信息清单夹在上架图书中, 其缺陷是图书信息难以覆盖更全面的目标群体, 且难以保证即时更新, 导致出版图书的宣传效果缺乏全面性和时效性。 (2) 光盘营销模式出版社将图书信息刻录于光盘中, 客户需通过电脑等相关设备阅读或者订购图书。虽然光盘营销模式当前应用范围较广泛, 但是该模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多, 需通过固定书展或者其他交流性活动传达于客户, 致使图书消费率较低。 (3) 网站营销模式出版社通过网站发布图书信息时受网站空间影响, 导致图书信息更新速度较慢;或者仅提供简单的Word和Excel形式图书信息表, 不利于客户查询与购买。

二、网络时代下图书营销的新模式

(一) 合作营销

合作营销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进行营销传播、产品促销等, 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获取较大效益的营销活动。传统营销以竞争为导向, 而联合营销模式是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甚至竞争方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致使出版媒介随之迅速增加, 电视、报纸等单一的营销模式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图书的多样化需求。因而, 出版社采用合作营销模式可将某一领域的畅销图书快速移植于其他营销途径, 并且尽可能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 有助于实现图书价值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 出版社可根据图书在网络上的人气数值选择部分进行出版, 然后寻求投资筹拍电视剧, 图书销量可随电视剧热播程度再次增加, 从而达到二次营销的目的。

(二) 借力营销

借力营销是指企业借助外力的优势资源以实现自身计划的营销目标, 包括借渠道、借品牌以及借用户三种形式, 可向专业的营销团队进行产品外包, 或者咨询顾问公司等。图书营销可以利用网络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的成本较低、传播范围广和传播速度快等优点, 在出版和营销纸质图书前为其进行宣传造势。具体表现在:出版社可借助网络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网站专栏以及网络微博等方式进行图书营销活动。针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微博应用, 出版社可通过建立官方微博、作者或编辑个人微博等形式, 同时邀请书评专家和文化名人参与活动, 以使读者能够与其实现在线网络交流互动, 从而获取一定数量的关注图书群体, 有利于图书的口碑传播量大幅增加, 从而为图书营销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三) 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强调关注消费者群体, 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相应服务, 以满足消费者需要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营销手段。传统图书营销模式中较少涉及和重视服务营销, 但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者需求层次也逐渐提高, 因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营销活动应该充分认识服务营销理念的积极价值, 根据图书营销活动的特点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营销体系, 然后制定适应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营销战略与模式, 通过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实现图书营销业绩的提升与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 出版社应当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 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后, 采取构建图书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平台措施, 同时重视对图书营销员的服务质量和营销人才培训, 以增强图书营销员的服务意识。

(四) 概念营销

概念营销着眼于结合消费者的积极情感与理性认知, 是通过导入消费新观念进行产品促销, 以引起消费者认同感的营销模式。图书营销活动应用概念营销主要是应该引导消费者明确购买诉求点, 即购买图书的理由和益处。出版发行业进行图书营销时应该与图书创作环节互相衔接, 以便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心理需求, 进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实现图书营销的目标。具体可通过将图书消费观念寓于公益广告中, 积极举办图书展销会或者图书博览会等方式, 现场介绍说明图书的优点, 使消费者接受图书消费的营销理念。

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对于图书营销领域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数字化技术等新型文化传播媒介的产生使得我国传统图书营销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出版发行业首选应当充分认识网络时代背景下探索图书营销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查找传统图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然后寻求新型营销战略的同时, 将合作营销、借力营销、服务营销以及概念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应用于图书营销实践活动中, 改善出版发行业的经营管理, 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促进传统图书营销向现代网络新型营销转变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摘要:网络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成为各种信息的传播载体, 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以及成本较低等优势。随着网络营销方式的逐渐成熟, 消费者对其的接受度与依赖度逐步增强, 本文结合我国传统图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合作营销、借力营销、服务营销以及概念营销四个方面, 对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营销的新模式进行探析, 以期增强图书出版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并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图书营销领域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网络时代,图书营销,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数字时代图书营销中的So Lo Mo[J].出版发行研究, 2012, 11 (20) :53-56

[2]周凯.书媒:图书营销新模式探究[J].编辑之友, 2012, 9 (13) :72-76

[3]张宇怡.从SICAS模型探析微博图书营销[J].出版发行研究, 2013, 4 (27) :36-39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 篇8

1 电子图书概述

1.1 电子图书含义

电子图书是指将文献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传播, 并借助电子设备阅读的图书。电子图书最早出现在20 世纪的美国, 到了21 世纪我国电子图书实现了和世界的接轨, 到2005 年, 我国电子图书发展居世界首位。

1.2 电子图书的优点和不足

1.2.1 电子图书的优点

首先, 电子图书实现了图片、文字和声音的并茂, 且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电子图书不仅能对文字进行读取, 还能进行观看一些动画和图像, 甚至还能进行听朗读。电子图书具有很强的检索能力, 能根据读者提供的文献外表特征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其次, 电子图书出版的形式多样、灵活, 包括:第一, 电子出版公司通过扫描纸质版图书生成电子图书;第二, 图书个人爱好者将现有纸质图书通过扫描生成电子书;第三, 为了宣扬个人主张, 将自己作品以电子书的形式分享给别人;第四, 版权所有者或获得者在出版过程中将书籍制作成电子版, 并以商品或图书附赠品的形式出售。再次, 电子书的制作成本低廉、存储量大。电子书基于网络的发展而发展,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储存量大, 同时, 电子书不需要纸张、油墨、运输等环节的资金费用, 只需要在网络上上传或下载就可以, 降低了阅读成本, 并为增加发行提供了可能。

1.2.2 电子图书的不足

首先, 电子格式互不兼容, 格式标准统一。国内电子书的格式繁多, 比如txt、exe等格式, 读者每次阅读的电子书需要的阅读软件不同, 为阅读带来了麻烦。其次, 电子书版权不好保护, 存在盗版、侵权的问题。再次, 阅读的舒适性差。不管是PC显示器, 还是专业的阅读器, 其解像能力低, 无法保证阅读的清晰。最后, 阅读消费成本较高。电子书的构成上需要支付电子文本和阅读器的费用。

2 读者使用电子读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高校读者在电子书的使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电子书下载的时候网速太慢;第二, 电子书的下载、打印以及复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第三, 很多读者找不到其需要的电子书或电子刊物。由此可见, 现阶段读者利用电子书存在一些设施上的问题, 比如网络设施跟不上读者的阅读需要, 特别是高校学生大多利用手机进行电子阅读, ,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子阅读的速度。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对策

3.1 提升对电子图书的宣传, 提高电子书的利用率

高校一些读者对电子图书的认识度不高, 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电子图书的宣传, 让所有读者了解电子图书的内容和最新情况, 并利用电子书丰富图书馆图书信息。在对电子图书的宣传上, 学校可以利用世界图书日、学校每周讲座活动等进行宣传, 并可以定期组织图书知识竞赛, 激发学生读者对电子书的了解, 加强对电子书的使用, 提升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3.2 加强技术创新, 实现电子图书格式的通用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电子图书应用的创新, 实现电子书阅读格式的通用, 并适当的为学生开放免费的阅读, 为学生的电子书阅读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

3.3 进行电子图书有关的培训

一些读者人为电子图书会取代纸质图书, 占据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的主导地位。基于这种认知趋势,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读者对电子图书的正确认识、使用, 通过专门课堂的开设,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电子书读取的方式, 熟悉电子书信息的正确保存、复制和阅读等技能。另外, 还要培养读者对纸质书和电子书同等对待的态度, 图书管理者也要了解电子书的发展现状、使用以及其相关技术, 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的发展。

3.4 拓展电子图书咨询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开设的目的是教育人、服务人。因此, 服务是其发展的宗旨, 基于这种宗旨要不断加强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培养, 增强其自主服务的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此同时, 在网络信息发展的环境下, 高校电子图书管理参考咨询方式要实现多样化的发展, 并要加强拓宽其作为参考咨询工具的功能, 让咨询服务更快捷、更合乎人情。

3.5 提供在线阅览以及借阅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对在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读者提供任意时刻的在线服务, 改变原有数字图书阅览或图书馆数字图书订购的浏览局限, 实现异地在线阅览服务。另外, 高校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在线阅览的同时, 还要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这种借阅服务能让读者将电子图书下载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离线阅读, 若在规定时间内读者没有阅读完图书, 还可以根据阅读需要继续借阅。当电子图书借阅到期, 读者没有按期归还, 下载到个人电脑的图书内容将不会再展示, 读者不等继续阅读, 一些系统还会提醒读者归还图书, 保障图书正常的阅读和借阅。

4 电子图书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

首先, 实现了全天开放。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引用, 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全天制的对外开放。读者无需到图书馆就能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对图书馆进行利用。其次, 实现了全方位的服务。电子图书存在在线阅读和在线借阅的服务形式, 能减轻读者借阅图书的繁琐程序。在还书过程中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完成, 节省了不必要的徒步还书时间。图书馆的在线阅览和借阅同时也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最后, 拓展了读者阅读群。电子图书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由此, 不断吸引了更多的人进行阅读, 拓展了读者阅读群。

5 结语

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引入, 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对高校图书馆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有关人员要把握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机遇, 并迎接其发展中带来的一切挑战, 不断调整和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在最大意义上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意义。

摘要:电子书具有灵活化、个性化、现代化的特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 电子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同时, 电子书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一种新的类型, 丰富了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 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提出样本书、建立样本库的传统资源获取和存储做法, 让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现阶段学生读者获取知识的新天地。文章基于此种发展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

参考文献

[1]朱剑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深层次服务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李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J].现代情报, 2007 (5) .

[3]唐杰波, 李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10) .

网络环境下图书种次号的创建 篇9

手工和单机操作时, 图书分类只能一人操作, 通过查阅分类种次号的顺序卡, 确定一本书的索书号, 不仅分编速度慢, 而且差错率高。一个熟练的编目人员一天至多分编图书100册, 因而常常造成新书在编目环节上呆滞很长一个时间, 流通时已经成为旧书, 读者的意见较大。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分编工作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分编工作由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进入数字化、网络化, 其内涵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2年以前我馆的分编工作还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 每本书从分编到流通, 至少有7个环节, 如从手工登录财产帐、分类账、著录检索卡片、随书卡、打随书登录号、写图书移交单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用笔来完成, 差错率高, 并且往往将同种图书分放在多个不同的位置上, 不便于读者的集中检索。从分编到流通至少需用半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 才能到读者的手上, 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变化、更新快, 仅此也显示了手工操作时效性差的缺点, 读者的意见大。随着自动化的发展, 起初软件由单机模式版, 实现了编目的半自动化, 如著录卡片、财产帐的打印等。又随着软件的升级为网络版之后, 分编工作才得以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学校为迎接国家教委对高等院校的评估验收, 图书馆是此次评估的重要单位, 藏书量是衡量师生人均占有量的重要指标。在我校图书馆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局领导下拨经费100万元用于填补图书资源不足的缺口, 已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师生图书占有量的标准。我们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反复试验, 加班加点终于实现了近1500多种种次号的自动生成, 将1500多张的顺序卡一一输入微机建立了种次号库, 从而实现了多机操作的网络管理。例如, 100万元的图书按以前一人分编的速度再加上其他两人的工作, 需要10念得时间才能完成。而建立了种次号之后, 将100万元5万多册的图书在馆员的共同努力下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分编工作, 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并引起了市内各高校同行的瞩目, 前来参观、学习。与此同时, 我们将近7万册的图书进行了回溯建库工作, 使沉睡了近10年的图书又重新向读者开放, 使图书资源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利用。至此, 使编目工作走出了分散孤立环境, 编目工作正在全面地利用互联的优势, 借助计算机信息集成系统, 实现了共享数据套录编目和多机操作编目, 极大地推动了编目标引自动化和书目数据标准化的进程, 从而提高了编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使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成为现实。

在信息时代, 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将走出各自为政的孤立环境, 进入由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广域网构筑得到网络大环境中, 随着信息产业化的发展, 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从事数据加工与数据库建设的公司, 采用集中编目或联合编目的方式, 来承揽图书馆传统的编目工作、回溯建库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外包业务, 使编目等传统业务工作渐趋萎缩, 原始编目大大减少, 更多的馆员从繁重和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转向专业和技术要求更高的相关领域, 也使编目馆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也正是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不能仅仅停留在从事套录数据, 还需要精心从事原始编目工作, 注重入藏具有本校特色、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最新文献。这就要求编目人员按国家的标准, 提高编目水平与技能, 注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 同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的优势, 参与更高层次的联机共享编目, 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编目成果, 减少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编目成本, 还可充分发挥编目人员的潜能, 并成为一专多能, 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业务, 是图书馆开展常规的采购、流通、阅览和检索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它通过对文献自身特征和存在状况的揭示, 即对文献信息进行整序和控制, 来达到利用馆藏、交流书目和资源共享的目的。从手工操作到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现代图书馆, 以至于数字化图书馆, 都少不了编目人员利用手工和自动化手段对文献进行有序地组织和揭示工作, 只有通过编目工作才能实现文献资源的有序化, 形成可供用户检索的功能, 从而形成收集——组织——传播——利用的信息流。

因此, 编目工作不仅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领域, 而且在图书馆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 以及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互联网体系中,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数据的优化和利用, 对实现信息资源的的共建与共享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图书种次号库建成后, 由以前的一人操作改为联机操作, 分编工作提高了若干倍, 平时采编室按3人计算, 分编工作效率可提高5~10倍, 按每人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 一年可节省资金1.5万~3万元, 特别是为本馆组织图书编目的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摘要: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种次号库德建立、意义及重要作用。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分析 篇10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被日渐淘汰, 各类型图书资料的管理均加快了电子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网络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图书资料的管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赋予了图书资料管理新的生机, 一些明显区别于传统管理的特点也逐步显现。

1. 图书资料的提供与获取方式发生改变。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都是实体收藏型的, 而网络技术则彻底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藏书体系, 图书资料将由“纸张型”转向“纸张型”、“电子型”并存的局面。在传统环境下, 图书资料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 以实物形态存储于书架上, 虽然具有直观性, 任何人都能看出馆藏图书资料的多寡, 但是这种静态的存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更倾向于并不以实物形态储存的图书资料, 它们大部分都是以数据信息的形态储存在网络中, 不需要占有更多实体文献, 从而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由单一的实体文献馆藏转变为实体文献和虚拟文献并存的馆藏。这样大大丰富了馆藏内涵, 各种网上信息源, 如网上数据库、电子期刊、网上图书馆等, 将为各类读者提供大量免费信息, 读者获取图书资料的渠道不再单一。

2. 图书资料的检索方式发生改变。

在传统环境下, 读者要想找到所需的资料, 只能查找卡片箱中的索引卡片。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料检索由卡片型向数据型转变, 图示资料的咨询方式和用户的检索环境发生改变, 读者仅仅通过一个关键词、作者的名字或是所发表的刊物就能找到想要的文献资料, 甚至还可以找到同类的相关文献。网络信息查询使得人机交互方式更为简便, 读者可以利用网上提供的信息检索工具搜索所有记录内的资源, 并且不必拘泥于特定的馆室提供的文献信息。另外, 这种检索方式还使得服务对象动态化, 传统的图书资料服务的空间局限于图书馆内, 而在网络化条件下, 由于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陆等技术的保证, 读者在获取信息时, 可以不必再考虑图书馆与自身的距离问题。

3. 图书资料的效能方式发生改变。

传统的图书资料是以实物形态储存于馆室中, 所面对的对象有限, 一本书一次只能被一个读者借阅。通过网络技术的引进, 图书资料的电子存储方式使得信息资源的拥有者概念变得模糊, 图书资料并不随着某一读者的查阅、下载而消失, 充分实现了图书资源的独享到共享方式的转变。资源共享可以解决馆藏间的交叉与空白, 形成优势互补, 同时也大大拓宽了读者的阅读空间。

4. 图书资料的借阅方式发生改变。

传统的借阅方式通常是读者自己到馆查目录、填索书单, 工作人员根据索书单取书, 再办理借阅手续, 这样不仅程序繁琐, 而且很可能忙了半天仍然找不到读者想要的。在网络环境下, 其借阅是由计算机管理系统或读者在终端上自动完成, 程序简便、快捷。网络化的图书馆将是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 它使读者不受时间的限制, 而随时可以办理文献借阅手续。同时, 在传统借阅方式下, 读者借阅文献时只能整本提取属于静态的纸质文献, 网络化的发展为读者便捷地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了条件, 只要获准进入网络系统, 读者就可方便地查阅、下载文献信息, 实现图书资料的价值最大化。

二、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

1. 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管理不协调。

未来的大学图书馆势必电子化, 传统的图书馆系统模式必将被颠覆, 但是目前看来, 高校图书馆只是处于传统图书馆向未来数字图书馆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由于传统图书资料一般免费面向读者, 使用成本低, 文献信息存储时间长, 是人们赖以学习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 因而人们对纸质图书的依赖导致新型信息形式载体的发展受阻, 尤其是在没有完全解决数字图书馆所存在的缺点的情况下, 数字文献不可能取代传统文献的地位, 两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并存。

2. 信息资源的共享相对滞后。

相比于发达国家, 我国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还没有做到完全数字化, 馆藏和全文传递服务的手段基本和传统图书馆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检索效率、图书管理、用户范围、资源共享方面又完全具备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因此, 在对信息资源的深加工和开发利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挖掘。另外, 资源共享方面的相互合作也明显不到位。虽然读者可以方便地浏览各个数据库, 但是大多数数字图书馆如国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都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既不免费又不能通过搜索引擎检索, 甚至还要安装各自的浏览器才能阅读图书全文。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相当一部分仍然只停留在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层面上, 缺乏馆际间的协商与合作。

3. 主动服务意识缺乏。

在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方式下, 被动型服务占主导地位, 等读者上门, 馆内阅览, 日复一日地借借还还、取取归归, 逐渐磨灭了人们的主动服务意识。这种仅限于图书借阅的“株守阵地”的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方式,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需要的已不再是单纯的“看门人”, 必须拓宽服务领域, 延长服务时间, 扩大服务项目, 提高书刊利用率, 加强信息网络化管理, 吸引广大读者涉猎图书资料。

三、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的对策

1. 实现文献管理协调化, 形成共存互补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 传统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但为了文献资源价值最大化, 必须协调两者的关系, 而共存互补、有机结合将是两者的最佳相处模式, 即在加强电子文献的收藏的同时, 也要把握好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 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不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文献管理, 都必须有各自的规范、标准, 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 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管理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使读者最大范围地利用已有资源。

2. 强化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建设, 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享。

在如今这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也开始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因此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 在网络平台上, 进行图书馆优化组织与协调, 不仅要进行图书馆室内局域网的建设, 而且要逐步实现地区联网、全国联网和世界联网, 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图书馆网络化服务, 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同时, 对于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加工, 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也是强化资源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 将一些免费资源转换成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 不但丰富了馆藏资源, 而且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

3.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重视咨询服务工作。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过去的被动服务意识, 有意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实现服务手段的创新, 提高服务水平。而咨询服务最能体现图书资料管理者的服务水平, 将成为未来数字图书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咨询服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如文献检索服务、课题跟踪服务、栏目式最新服务、技能培训式服务、专家咨询服务、互动式论坛服务等, 这些咨询服务可视各图书资料阅览室具体的硬件环境分阶段实现。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与传输的渠道和工具, 因此我们可利用网上的各种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服务手段也相应发生变革, 读者不必再进行面对面的问答, 可以在家进行交互式回答;管理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完成咨询答复, 还可以借助电子公告栏等进行直接快速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现实资源在传统的咨询服务中是最主要的资源, 但在网络环境下, 它已被数字化, 包括自行制作的数字化文献、出版商出版的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及从网络上下载到本地的信息资源等、网络为咨询服务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 咨询员按照某种模式和方法上网搜寻、挖掘、发现一些专业学科的信息资源, 通过对其分类、标引、建立、索引动态链接等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 从而拓展信息服务的领域, 为用户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黄晓斌, 邱明辉.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2, (4) .

[2]曾蓝芳.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和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2, (3) .

[3]何凯文.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发展途径[J].图书馆建设, 2004, (5) .

网络环境下图书营销 篇11

[关键词]图书;网络营销;问题;策略;电子商务供应链

[作者简介]庄诚,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前我国图书网络营销面临的问题

1. 图书网络营销的信用分析

近年来,网上购物的兴起给我国国民的生活消费带来极大便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这同时为销售商带来新的商机。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很多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销售商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担心购买到虚假产品或被盗取用户信息。同样,产品销售商也在消费者习惯性怀疑和强烈购买欲望的缝隙间谋取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销售商、消费者之间缺乏信任是当前网络营销面临的巨大问题。

从产品销售商的角度来看,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卖家的实力,比如卖家的资金实力与销售规模,消费者如果认为卖家的消费规模大,就可能认同其承担风险和进行补偿的能力,那么对卖家的信任程度则必然提升。二是卖家的美誉度,这主要靠买家的信息扩散,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图书之后都会评价图书销售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如淘宝网上所设置的好评、中评、差评等,这些参数可以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一般而言,人们对于图书销售商的评价越好,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就越高。三是图书网络销售平台的质量。一个网站如果具有规范的交易系统、设计美观的网站界面、完备的功能服务等,则可能增加消费者对其的好感,相对其他整体质量较差的图书网络销售平台,消费者会给予其更多的信任。

由于生活条件、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都不同,因此消费者对于图书网络营销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就我国消费者而言,人们更多是以第一次网购经验来评判网络购物的好坏。如果第一次网购非常成功、愉快,产品超出了自己的预期,那么就会激发消费者下一次网购行为。而如果第一次网购比较失败,产品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消费者可能就会认为网上购物没有实体店购买来得真实、放心,网购欲望因而受到抑制。从这一点来看,不论是消费者对网购风险的承受力度,还是消费者对网络营销所倡导新购物理念的接受程度,其实都对图书网络营销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图书网络营销的物流配送

就网络营销而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运作都可以归纳到其中。虽然物流是网络营销的外部环节,但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实体运作,可以说物流是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过网购经历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图书网络营销涉及图书的查询、选择、预览、下单、付款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于网络的虚拟环境,图书是纸质形式的实物,不可能利用网络传递来实现,这就需要通过物流配送的方式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图书网络销售商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在除去销售成本之后仍有利可图。根据笔者调查,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价格并不是天差地别,而网购图书需要消费者自行支付物流运费,加上很多消费者所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物流配送不能够在短时间内送达,因此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去实体书店购买图书。

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体系尚不完善,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环节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流配送公司多、大规模企业少,物流配送集中在大城市,物流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竞争力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图书配送很难以低成本、高速度的模式送达消费者,这也就背离了消费者选择网上购书的初衷——物美价廉、及时方便。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下图书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1. 转变出版企业网络营销意识

当前我国的出版企业众多,民营企业为主流。这些企业很多对供应链管理都没有深刻的认识,更不用说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起来开展图书网络营销工作。正是由于很多出版企业没能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它们大多以竞争的方式来获取市场,不重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出版企业无法将来自消费者的资料整合起来,也就难以预测未来各类图书的销量,无法控制图书供不应求或生产过量而导致图书资源的浪费。因此,转变出版企业的网络营销思想尤为重要。只有与其他出版企业沟通和协调,实现读者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够提高自身在出版市场中的应变能力,从而增加利润。

此外,图书网络营销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如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其成立至今不过十年时间就已经成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亚马逊书店的成功经验也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企业的学习与借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图书网络营销模式不应该一味照搬国外模式,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和市场不同。比如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供应链不完善、网络节点企业管理松散、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而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则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发达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庞大的读者数据库。我们应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实现网络营销的本土化。

2. 科学选择物流配送方式

物流配送是图书网络营销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出版企业的网络营销。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进行市场调研,完善图书网站,加大宣传力度,但仍然没能让顾客感受到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因此,企业不应只做表面工夫,关键仍是电子商务供应链下网络图书的物流配送问题。在这一环节上,选择合理的物流方式相当重要,可以说合适的物流模式是确保图书网络营销走向成功的基础。当前网络物流主要由两种运行模式构成,它们各具特点与适用范围,出版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nlc202309040106

目前我国采用的物流模式主要有外包和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两种运行方式。外包就是将运输配送业务包给第三方快递公司来完成,这一模式是当前大多数网上书店所选取的物流模式。选择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可以减轻企业运输成本,但同时也有可能延长消费者的收货时间,难以实现在网上书店下单线下飞速到达的服务理念。网上书店自身的信誉也会因为物流公司的服务受到影响,比如物流公司较差的服务态度间接影响买家对网上书店的评价与美誉度。网上书店自建物流配送系统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将服务理念和网上书店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传递文化价值。同时在图书运输时间和效率的控制上可以尽量满足读者要求,这对于提高卖家在买家心目中的形象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次愉悦的购物能够为下次交易和提高顾客忠诚度打下良好基础。但是自建物流配送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管理与维护成本,如果经营不当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仅适用于大型出版企业的网店。

3. 政府发挥协调指导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习惯网上购书。而如何协调好图书市场中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确保图书市场稳定、公平发展则是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网络经营并不稳定,各地区的出版企业激烈竞争。合作意识的缺乏导致全国性的图书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平台难以建构,这对于消费者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极为不便。因此,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努力将我国网上书店销售节点串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应对来自国际图书网络营销巨头带来的冲击,提高我国自身图书网络营销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体系作为电子商务供应链下图书网络营销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物流体系与相关基础设施非常必要。对此,我国政府可以通过规划运输线路与交通基础设施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以此推动图书网络营销的发展。比如重要运输通道的建立与完善、物流节点的统筹规划上都应合理设置,防止资源浪费。

除上述两点外,我国图书网络营销信用问题也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信用制度,都应该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惩罚性措施,防止网上图书销售中的盗版、侵权等问题。只有真正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图书网络营销环境,构建权威的图书营销制度体系,才能够优化我国的图书网络营销市场。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的图书业总价值在1000亿元左右,流通营业额达700亿元,如果能够全面地推广图书网络营销,这对出版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出版企业只有始终围绕“以顾客为中心”开展图书网络营销,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下图书网络营销的发展。

[1] 张俊生. 图书的网络营销模式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 陈御钗. 我国图书供应链低效运作问题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7(6).

[3] 骆海燕.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云南卷烟销售新模式的研究[A]. 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 200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探究 篇12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借阅服务, 而网络环境下, 文献借阅主要由计算机管理系统或服务终端上进行自动完成。因此,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一) 扩大了服务资源和服务范围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主要是利用丰富的藏书, 通过开放阅览、流通外借、文献检索等方式服务于读者;读者只有先查阅到馆藏目录卡或书本式的目录索引后, 才能获得所需文献。而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在保留原有服务的同时, 还能够通过网络手段开展服务工作, 如通过局域网或校园网就可以在实验室、办公室或在宿舍进行文献检索, 下载查看电子期刊、办理图书预约、续借等;这样不仅节约读者的借阅时间, 而且方便读者获取知识信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 电子出版物与印刷型文献数字化转换不断增加, 实现了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电子信息资源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资源;图书馆服务也开始转向网络服务, 充分显示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势, 有效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

(二) 网络信息咨询服务越来越重要

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主要是馆藏文献的借阅和典藏工, 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则居于次要位置。而网络环境下, 文献典藏和借阅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到馆的人越来越少, 网络用户越来越多;此时, 网络信息咨询作为图书馆与用户重要连接, 突显出其重要性。参考咨询的方式与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咨询方式上由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电子邮件等方式取代了以往面对面的咨询方式;咨询内容上则由网址查询、信息源查询、操作查询、内容查询等取代了单纯的文献检索。

(三) 读者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 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但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已逐渐由传统的封闭、内向型转变为社会型、开放型;服务范围也由本校师生扩展到全社会, 包括广大师生、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 可开展特色服务、全方位服务等;服务形式也从传统的借阅服务逐渐拓展至目录查询、图书推荐、情报信息服务、文献复制以及和偿服务等。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正在综合化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对策

(一) 建立开放式信息服务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较为封闭, 不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应满足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行开放式文献。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1.转变观念, 不仅要服务于教学科研, 同时也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加强馆际协作, 开放阅览方式。以读者为中心, 尽可能地扩大阅览范围, 实行开放式服务。3.开放电子阅览服务。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期刊、杂志等以现代化信息方式呈现给读者, 并通过资源共享扩大可利用资源的范围。

(二) 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真实价值, 满足高校教育科研工作以及高校师生对图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人性化、个性化的需要。通过进行图书管信息资源的整合, 顺应时代发展, 争取最大限度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特点, 加强图书资源网络化建设,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做到共享共用, 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三) 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的馆员是优质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因此, 为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必须加强馆员素质。首先, 做好现有图书馆员的在职培训工作, 其次, 定期开展内部人才的提拔工作, 对基础知识牢固、工作踏实、进取心强的图书馆员提供深造的条件;最后, 要注重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 关注图书馆员的思想状况, 从图书事业的重要性出发, 坚定馆员的工作信心, 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形成, 同时也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高校图书馆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 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工作, 才能最大化发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价值。

摘要:网络环境在改变人们利用信息行为的同时也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受用户对信息需求而发生了变化。文章从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影响出发, 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提出有效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J].现代情报, 2008, 04:152-153+156.

上一篇:阅读理解题类型下一篇:语言特色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