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通用9篇)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1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活动详细:
学习不是“被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调动自己独特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和重构的过程。学习者过去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网络环境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并非仅是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的教学理论,并在此指导下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这部分内容将选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导-主体式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理论等指导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主流先进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
一.本活动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4.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理论
二.归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 1.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
2.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 3.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
4.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 5.网络环境下教学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 6.网络环境下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三.提交活动心得 教学资料下载:二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2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
运用网络组织电工教学, 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质量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多于实践的专业基础课, 内容不仅抽象, 而且公式推导尤为繁琐, 教师要想从课本中去突破难度很大。针对当前学生热爱网络这一特点,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组织电工教学, 借助辅助软件把抽象知识转换为形象知识, 例如在学习交流电路时, 知道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V以下, 超过36V的人体碰到之后会感到麻甚至危及生命, 学生在这一个环节好奇心就特强, 大多抱有跃跃欲试的心理。但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以身示范, 更不可能让学生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以身犯险。那么怎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又达到学习目的呢?网络提供了便利, 它只需要在辅助软件上设计好一个电路图, 然后根据不同要求更换不同电压的电源, 即可亲眼看到各种触电的结果。内容不仅直观, 而且手法还灵活多样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 这样的学习方式控制性好, 交互性强。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 改变教学观念, 督促教师提高
传统教学只要求教师读懂看透教材, 把课本上的内容讲完学生听懂就行。而网络教学由于信息资源的多元化,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仅是做一个知识点的课件, 它所需要到的不仅是课本上的内容, 可能更多的我们还要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 视频和文字等等, 下载的资料如何更好的与知识点融为一体, 也是考验教师对现有资源进行再次利用, 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的能力。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
3. 自主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利用网络组织电工教学,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 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如在学习直流电的概念时, 我们一直强调它是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物理量。也许学生能记得住定义但却不一定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它, 所以这时我们只需借助多媒体电子仿真软件中的示波器加以演示, 学生通过波形图一看便可即刻明白。从而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终达到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 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以及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顾及个体差异, 落实因材施教
现代学生都有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需求。传统电工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抓两头, 带中间”, 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教学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优势便是交互性, 它使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同时还是发送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 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 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克服了传统课堂无法兼顾每个学习者兴趣和能力而形成的“一刀切”现象, 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二、注意的问题
把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运用到电工教学中, 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 片面追求课堂气氛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电工教学, 课堂内大部分的时间, 学生以进行网上探究、在线交流为主, 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反而较少, 所以课堂气氛往往不如传统教学模式活跃。有部分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气氛, 活动过多、过频;还有的教师按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进行组内协作学习, 这样课堂气氛似乎活跃了, 但由于每个小组只学习了其中一部分内容, 结果反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这显然已经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2. 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决不能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让学生一味的百度或搜狗, 久而久之这样只会使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上可有可无。
3. 否定传统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3
关键词: 军事理论教学;校园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8-0058-03
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程——如《军事理论》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对于军校学生而言,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更多、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掌握军事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典型军事理论的主要观点,还要初步具有运用军事理论分析具体军事问题的能力,提高军事理论素养,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部队任职打好基础。
目前,各大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大都已初见成效,可以形成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更好地推进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一、军事理论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与时俱进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征。随着军队建设实践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军事理论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武器装备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军事理论发展迅速,以美军为例:五环目标作战理论,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网络中心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等层出不穷。此外,即便是传统的经典军事理论,如《孙子兵法》、《战争论》、《海权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其基本内容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深入发展。而这些动态发展的内容在教材中是难以即时体现的。
相对于军事理论的动态发展,军事理论教材的内容一般要相对滞后,即便是最新版的《军事理论教程》也难以反映军事理论的最新动态,仅仅依靠教材无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新理论、新知识。
2.教学时间有限,点多面广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国防和军队问题的系统化知识体系。既包括军事理论的概念、特点和地位、作用等基础知识,也包括“孙子兵法”、“战争论”、“海权论”等经典军事理论,以及现代各国军事理论,还包括世界大战、局部战争等战争实践和各军兵种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情况等。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以上许多教学内容只能点到不能讲透。如《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内容,都只能作概要介绍。而且,这些内容即便在教材中也无法详细阐述,因此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达成拓展学生军事理论知识面的教学目的。
3.教学形式单一,丰富多彩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与战争实践、武器装备以及当前的热点军事问题结合紧密,如阿富汗战争、新型航空母舰、叙利亚问题等,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目前军事理论教学受到了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形式的束缚,完全依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难以发挥这种军事理论教学本身具有的天然优势。不仅如此,目前的大学生主体,更富于个性化,而且很早就接触了电脑和网络,单纯的以课堂精讲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在军事理论课堂上带来太多的新鲜感。
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受到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军事理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4.教学对象广泛,能力培养体现不够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面广,根据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程是广泛开设的通识课程。而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均未系统地学习过军事理论,既缺乏基础知识,也未养成学习军事理论的方法。课前调查表明,由于不了解军事理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类课程只需要背诵一些知识点就行了,对于掌握相应学习方法、熟悉经典军事理论不以为然。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也表现为:少数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后还能开展自主阅读;大部分学生对于上课时听听军事典故感兴趣,课堂上能看看书;部分学生则完全是带着耳朵上课、空着手出课堂,既没兴趣也不在乎。
军事理论教学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军事理论基本原理、运用理论分析实践的能力有要求,学生没有养成学习军事理论的意识,没有掌握学习军事理论的方法,就很难达成军事理论的教学目的。
二、军事理论教学依托网络环境的优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水平已成为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各院校大都完善了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稳定、高效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网络信息时效性强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军事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高,结合军事热点问题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显然效果较好,只是对于教学资源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当前,网络在各大媒介中的时效性名列前茅。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国军事动态。如我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于2015年4月3日从浙江舟山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军网、环球网等均于当日即已报导。前文所提到的各国政府的国防报告等军事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查询。
依托网络即时获取军事信息资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军事提供了一个窗口,各国军事动态通过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进入军事理论教学领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军事理论资源丰富
各大军事网站以及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军事学科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资源,包含有各类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军事学术期刊,涵盖古今中外、陆海空天电各类军事信息资源。不仅如此,院校大部分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主干课程目前也已经依托校园网络开设了相应的网络课程,通过慕课、微课等形式呈现,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章节重点、课后习题、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源,附加有《孙子兵法》、《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论持久战》等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以及其它军事学术讲座、战争战例、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等资料,形成了丰富的军事理论信息库。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网络军事信息资源,符合军事理论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同时也拓展了军事理论教学领域。
3.交流平台新颖全面
网络环境为教学互动、为参与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这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同以往面对面的传统交流形式完全不同,这种新平台拥有邮件、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交流形式。通过这个平台,学生除了可以与任课老师交流,也可以向本课程、本专业、本领域的其他老师研讨。既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讨论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开发利用好这个交流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军事理论教学效果。
可以说,网络环境具有体现“以学为主”的天然优势,且非常便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依托校园网络环境,对于开展研讨式、研究式教学,进行战例分析、案例研讨等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具有天然的便利条件。
4.时间空间拓展方便
依托网络环境,各类军事理论资源可以进入课堂,进入教师办公室,进入学生宿舍,进入网络的所有终端。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网络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任何接入终端上,方便快捷地了解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可以在信息中心、图书馆、自习室甚至宿舍了解军事理论。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依托网络,便捷地开展课前调查、课程调查、课后座谈,组织研讨、模拟考核、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还可以在任一终端进行课后辅导工作。
综上所述,如果学生具备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意识,掌握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方面又更加便利,自然就能更好地达成军事理论的教学目的。
三、依托网络环境推进军事理论教学的措施
校园网络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各方面,为军事理论教学提供了几乎是全方位的便利条件,军事理论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促进军事理论教学。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具有创造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性,军事理论来源于军事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军事理论教材作为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内容一般要滞后于军事理论的发展,而依托网络可以方便及时地更新军事理论教学内容。
现代各国军事理论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各国政府的国防报告、白皮书等军事文献,是了解其军事理论的重要途径。2013年4月16日,我国发表《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海陆空以及二炮等部队的建设发展,并公布了三军最新兵力构成信息。美国国防部的年度国防报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俄罗斯不定期发表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联邦军事学说》,日本政府针对性极强的防卫白皮书等,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国的军事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力量等相关信息。
依托网络,还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人民军队新世纪、新阶段的使命任务、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可以查阅到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政策、俄罗斯军事改革的进程、印度海军的发展战略等,大大丰富了军事理论教学的新内容。
2.全面拓展知识容量
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国防和军队问题的系统化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包括关于战争的基本理论、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作战的理论等各个方面与战争和军队相关的知识。
军事理论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军事理论资源,通过问题设计、重点关注、热点聚集、专题讲座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重点和兴趣爱好,学习了解更多的军事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军事理论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军事理论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军事理论的实践性决定了军事理论教学只有与军事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部队的实际情况也非常感兴趣,愿意了解更多的部队信息。由于部队环境相对封闭,学生了解部队的渠道较为有限。网络为学生了解部队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中国军网”、“中国国防部网站”等大型网站不仅内容客观、资料翔实,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部队的工作、生活以及训练、战备、演习等情况。如2015年5月中俄海军“海上联合-2015(Ⅰ)”联合军事演习刚刚拉开序幕,中国军网即介绍了参演兵力组成、装备性能、主要任务等基本情况,并不断跟踪报导演习各阶段的具体情况。网络军事资源不仅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而且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表现,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只是普通的“网友”,可以营创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没有任何顾虑。在这种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思考。
4.多种方式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军事理论分析军事实践的能力是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军事理论教学可以采取教学论坛、在线答疑、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释放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挑起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互动、指导阅读、组织论坛、参与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会依托网络查阅更多的军事理论资源,平时也会自觉地留意军事理论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军事理论的意识,培养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培养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军事理论知识,分析军事实践问题。如结合金融危机分析美军撤军伊拉克问题,通过对比朝韩GDP,分析朝韩海上冲突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要具备学习军事理论的意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学习、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主动获取并运用军事理论知识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军事理论教学资源优势,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从有限的几十个学时扩展到课堂之外的在校期间,学习的空间也从教室扩展到了所有网络终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具备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意识,掌握了军事理论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方面又更加便利,自然就能更好地提高军事理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进康,陈章其.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08(1):60-63.
[2]文雄军.关于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5(17): 105-106.
[3]宋春鸿.高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思考[J].亚太教育,2015(16):238.
[4]陈邓安,吴福初,丛红日.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44-46.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篇4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a、教学理论 b、传播理论 c、系统科学方法
d、学习理论 ABD
2、下面哪种工具是网络下载工具()
a、迅雷 b、网络蚂蚁 c、网际快车
d、Emule ABC
3、下面几个软件中,是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的是()
a、Photoshop b、暴风影音 c、Acd See d、画图 ACD
4、以下哪几种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文件()
a、wav b、mp3 c、psd d、mid ABD
5、下列关于逐帧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逐帧动画是把一系列的图形或文字放置在一系列关键帧中形成的动画 b、逐帧动画的制作比较简单和省时。c、逐帧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动画的每一帧都是关键帧。d、逐帧动画对动画中图形对象的控制功能是最强大、最有效的。ACD
6、教师需要一些图片资源来辅助学生理解,那么以下可用的是()
a、mpg b、jpg c、bmp d、gif BCD
7、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
a、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 b、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c、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d、学生的协作程度 AD
8、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设计学习任务 b、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c、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d、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ABCD
9、下列哪几项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a、资源的开发 b、教学的设计 c、资源的评价
d、资源的应用 ABCD
10、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教学资源,所得搜索结果通常由以下哪几部分构成():
a、网站站名
b、查询路径 c、包含关键词的内容提要
d、网址链接 ABCD
11、学习任务的来源可以是()
a、对已有教材的重新开发 b、对已有课程的重新开发 c、真实生活,与生活相关事件 d、当今世界上和历史上的重大问题 ABCD
12、张老师时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他非常希望这些文章能与他人分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享。为了能让访问者在网络中对自己博客中的文章进行方便的查找,您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a、给自己的博客设置一个漂亮的模板;b、给自己的日志添加详细的分类;
c、给自己的博客添加大量的友情链接;d、在自己的日志标签项添加适当的关键词。BCD
1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含哪几部分()
a、学习资源 b、学习工具 c、协作交流平台
d、学习评价 ABC
14、下类哪种类型属于Flash中的符号(也称为元件)()
a、图形 b、按钮 c、音频
d、影片剪辑 ABD
15、使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图表后,可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
a、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而保持图表的数据不变 b、修改图表标题的内容 c、修改图表的插入方式 d、修改图表的类型 ABD
1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背景如果是黑色,则文字应尽量使用反差较小的蓝色或灰色 b、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幻灯片的背景应增加多种风格,使幻灯片更具吸引力 c、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适当设置超级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轻松跳转 d、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应将课本中的内容尽量详细地包含在课件中,使演示文稿更完整 ABD
17、资源管理是对资源进行()的操作。
a、检索 b、存储 c、归类
d、维护 ABCD
18、根据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c、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涉及两个领域,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教与学的过程领域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领域属于无形的智能技术。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ABD
19、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类型包括()
a、知识与技能 b、理解与记忆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CD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20、关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够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 b、能够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c、能够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 d、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ABCD
21、灯片制作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b、?色彩搭配适宜 c、动画要多,声音要多,文字要多 d、注意画面的美观,风格统一 ABD
22、老师经常利用MSN Messenger与北京的一位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下面有关王老师对MSN的应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他可以给课程专家发送邮件,但必须首先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 b、他可以利用MSN将自己的备课记录以文件的形式发送给学科专家; c、他可以和课程专家语音聊天,但不能与多人同时在线讨论; d、应用MSN时他无法知道自己的邮箱是否有新邮件。ACD
23、进行声音采集的时候,为了提高录音的效果下列那些做法是正确的()
a、录音环境要安静,避免录制过多的噪音 b、录音时,距离话筒不能太远,否则可能录制的声音音量太小 c、录音时,尽可能的贴近话筒获得更好的音质,以能清晰听到呼吸声为最佳 d、在录制开始后,应先录制一段空白,用于降噪时的噪音采样 ABD
24、下面软件中,是常用课件制作工具的是()
a、Flash b、Authorware c、Access d、Dreweaver AB
25、以下属于博客功能的是()
a、信息发布 b、信息管理 c、信息共享
d、信息交流ABCD
26、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错误的说法是()
a、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 b、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 c、信息技术水平高的老师没必要 d、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AC
27、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教学资源时,需要经过的步骤包括()
a、确定合适的搜索引擎 b、选择合适的关键词 c、应用合适的语法规则 d、甄选合适的搜索结果 ABCD
28、下列关于采样率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率越高,音频的质量越差。b、采样率越低,音频的质量越好。c、采样率越高,音频的质量越好。d、采样率越低,音频的质量越差。CD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29、包含有具体内容的帧为关键帧。具体内容可以包括()
a、图片 b、文字 c、按钮
d、声音 ABCD 30、下面关于电子邮件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字信息,也可以传递其他格式的文件 b、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速度快,成本低,因此适合教师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 c、申请电子邮箱时,生成的邮箱地址是唯一的 d、一封邮件可以同时发送给多名接收者 ABCD
31、通过日志管理能够实现()
a、指定日志网址 b、添加日志分类 c、修改、删除日志
d、将日志按一定顺序排序BCD
32、关于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采用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教学 b、凡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所进行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工作都属于教育技术工作 c、教育技术只涉及教与学的过程这个无形的智能技术领域 d、教育技术是应用教育规律,采用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 ABD
33、教学过程流程图的基本内容包括:
a、教师与学生的活动 b、教学媒体的应用 c、教学内容 d、教学活动组织顺序 ABCD
34、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模拟实验是多媒体的一项重要用途,下列适宜用多媒体手段模拟的试验是:
a、反应时间过长的实验 b、不易用肉眼观察的实验 c、操作过程简单的实验 d、原料有毒的实验 ABD
35、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优势在于()
a、电子邮件发送时间短,成本低 b、反馈速度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c、有利于师生在异地辅导作业,交流思想,互相协作 d、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时所需的工作量较大 AC
36、把收集、加工、和管理学生的信息作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作的原因是:()
a、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各种信息,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b、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c、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d、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ABCD
37、制作网页时,科学规划网页的做法是()
a、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b、色彩搭配适宜 c、一个网页多个主题 d、用好超级链接是使网站结构合理有序,网页美观、简洁的关键因素 ABD
38、学习工具按照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类
a、认知工具 b、资源工具 c、效能工具
d、绩效工具 AC
39、下列陈述中,哪几项是Photoshop作为工具软件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理由?
a、为了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 b、多媒体视频教材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c、采用图像辅助教学 d、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ACD 40、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a、在博客上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作业布置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教学信息 b、在博客中可以通过“日志分类”,管理信息和资源 c、在博客中可以共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d、在博客中可以与他人进行信息与思想的交流。ABCD
41、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包括()
a、PSD b、GIF c、JPEG d、BMP ABCD
42、假如你是一名学科教师需要从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资源,你会从以下哪几个角度对搜索到的资源进行评价。()
a、教育性 b、科学性 c、精简性
d、艺术性 ABD
43、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分为()
a、听觉媒体 b、综合媒体 c、视觉媒体
d、视听觉媒体 ABCD
44、下列哪几项提供搜索引擎的功能()
a、谷歌 c、百度 ACD
45、教师在利用Flash制作课件时,会用到很多的实例与符号(也称元件),对于实例与符号的关系,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修改符号的属性不会影响实例的属性 b、修改符号的属性会影响实例的属性
c、修改实例的属性会影响符号的属性 d、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ACD
4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a、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风格要一致 b、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要醒目 c、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链接要合理有效 d、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内容要简洁 ABCD
47、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
a、生理特征 b、心理特征 c、初始技能
d、终极技能 CD
48、教师收集与组织学习资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收集学习资源的目的要明确,且与学习目标相吻合。b、学习资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拓展性学习。c、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大量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浏览。d、资源中所包含知识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ABC
49、音频辅助教学具有的教学功能包括()
a、再现声场 b、渲染气氛 c、创设情境
d、提高学习兴趣 ABCD 50、收集学生信息的方法可以是()
a、测验法 b、访谈法 c、成长记录法
d、问卷法 ACD
51、学生一般特征主要包括()
a、生理特征 b、心理特征 c、初始技能
d、终极技能 AB
52、关于教学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学设计是智能技术 b、教学设计强调系统方法的应用 c、教学设计与平常所说的“备课”没有区别,但是它更强调系统方法的应用。d、教室环境的不同影响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 ABCD
53、关于电子邮件地址,正确的是()
a、用户名是为申请电子邮件地址时所取的名字 b、@表示at(在)的意思 c、在申请电子邮件地址用户名时,可以自由取名 d、@后为电子邮件箱所在服务器域名 ABCD
54、下列关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b、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c、学生自由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组成小组 d、在时间安排上应综合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学习活动 ABD
55、Flash课件制作完毕,经常需要将课件进行发布以后再提供给教师或是学生使用,Flash软件可以发布下列哪几种格式的文件()
a、swf b、jpg c、html d、avi ACD
5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a、应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与优化教学活动过程。b、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呈现内容提纲,以增强讲解的逻辑性和条理性。c、在教师演示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提供直观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形象化认识。d、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与探究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动机。ABCD
57、教师建立的个人网站能够实现下列哪些功能?
a、收集与管理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 b、发布课程安排 c、进行作业布置 d、展示个人风采ABCD
58、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该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特征()
a、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b、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上,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 c、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单元学习和综合学习为主 d、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 ABCD
59、Cool Edit Pro的特点包括()
a、支持音频的播放 b、支持音频的转换 c、支持多种格式的音频文件
d、支持音频的录制、编辑 ABCD 60、博客建立后,下面哪项属于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博客进行的操作()
a、设置模板 b、添加/修改日志 c、添加友情链接
d、修改博客地址 ABC 61、以下可以作为师生间的实时交流手段的是()
a、网易POPO b、BBS c、MSN d、QQ
ACD 6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SD是Photoshop的源图像文件格式,能够保存图像数据的每一个细小部分,包括层、附加的蒙板通道等内容,但文件所占空间大。对于正在制作和以后需要继续编辑的图像,要采用PSD格式。b、BMP是一种常用的矢量图像文件格式。其特点是无损失压缩,能使用户节省磁盘空间,而不牺牲任何图像质量。c、使用JPEG格式保存的图像经过压缩,可使图像文件变小,但会损失数据信息,故在印刷时不宜使用此格式。而对于作品存档或发送给他人以及用于网页的最终图像,JPEG则是一种完善的格式。d、GIF是一种常用的有损压缩格式,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可用于存储真彩色的图像文件。支持透明背景,可以较好地与网页背景融合在一起。但是GIF格式最多只能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处理256种色彩。AC 63、下列关于发布个人网站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将自已的网站发布到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 b、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将自已的网站发布到本地机上 c、发布到本地局域网内的个人网站不能供别人访问 d、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利用FTP软件进行上传 ABD 64、下列可以作为学生协作交流平台的有()
a、FTP b、BBS c、E-Mail d、Blog BC 6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外显的行为术语阐述学习目标,能将学习结果表述为一系列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其更加清晰明确。b、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不能游离其外。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学生对待事物的基本看法与倾向性的要求。d、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ABCD 66、下面关于电子论坛和即时讨论工具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论坛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异步交流 b、即时讨论工具需要用户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 c、电子论坛是由一人发贴提出问题,由登陆论坛的其他人针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d、即时讨论只方便两人之间进行讨论 AB 67、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两个主要领域:()
a、教与学的过程 b、教与学的原理 c、教与学的资源 d、教与学的规律 AC 68、在博客日志中使用日志标签要注意()
a、标签应该是常用词汇 b、标签要简单精练 c、标签不能和日志题目重复 d、标签要体现文章特点 ABD 69、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教学内容 b、学生的认知特点 c、教学目标
d、教学活动ABCD
试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篇5
司德平
案例教学法早在1870年前后就被用于哈佛大学法学教学,之后,在商学院、医学院也被推广,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才被逐渐运用到学科教育领域,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方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再度进入兴盛时期。在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案例教学等词语出现较晚,不过发展却异常迅速,全国现已形成案例开发热潮。但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仍处于萌芽阶段,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对其认识还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目前在国内未见系统报道,笔者仅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1.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0f teaching)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具体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问题两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内化了知识,而且可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使大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更加深入,现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讲授法)比较如下:
1.2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应首推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前后,哈佛大学在院长兰革代尔的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到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先地位的法学院都是采用案例方法教学,接着哈佛商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采用了该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案例方法已经在商业教育中相当普遍。与此同时,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大多数医学院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是,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才被逐渐运用到学科教育领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的研究再度进入兴盛时期。
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一百多年前,案例教学法就被用于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百多年后,案例教学法被广泛用于学科教学领域且风靡全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是有效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那么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未见明确提出。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就是被当今教育心理学界广泛认同的建构主义理论。
2.1建构主义概述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顾名思义,建就是建立,构就是结构。建构主义指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纸上进行的,而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挑战,建构主义通过多重角度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识和学习的不同建构主义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6种,分别是: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信息加工建构主义(information constructivism)和控制论系统观建构主义(cyberneticconstructivism)等。上述建构主义流派尽管在认识论和研究侧重点上有差别,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看法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对此,我国教育理论界主张在全面理解各派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汲取其学说的合理内核,并从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几方面建构我们自己的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现将其要点概述如下:
建构主义知识观:主张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和意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积累性、目标指导性、诊断与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社会性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住驱动的学习。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参与课程的设计和编制。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诱发并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与调控。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包括:目标自由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以经验建构为标准、情境驱动的评价;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以社会建构与协商主义为标准的评价等。
2.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如上所述,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本文只着重探讨抛锚式教学。
2.3抛锚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 “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4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
图 环境案例教育模式操作程序图
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是:
上课前——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搜集事例,撰写环境案例,也可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写作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撰写案例,由教师选定合适的案例及补充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准备。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要求学习案例并对案例中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找出问题解决方案。
课后——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案例等作为作业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和目标体系,促使活动优化,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目标。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内1 篇6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1、一般系统理论。系统论提供用相同原理构建不同学科概念体系的方法,其意义在于首先它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其次是一般教学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
2、传播理论。运用传播理论分析教学活动,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第一,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师)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一是信息传播的技能,二是态度和情意,三是知识和认知水平,四是社会以及文化背景。第二,从讯息本身来看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第三,从信息传播的渠道来看,不同的传播媒体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展示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器官接受信息,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3、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就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方法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挂牌变化,教学设计者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学习者未来的能力与与倾向。有两在学习理论体系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决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它们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概括地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映之间联结的建立或习惯的形成,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组织作用,是学习者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学习者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二者虽然对学习产生的情境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7
一、按模块化教学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与实务管理人才。《统计基础》的教学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适应“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适应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要求。
按模块化教学是高职教学特色之一。在《统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我将知识点按照技能分为了四大模块:一是搜集统计资料的技能, 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调查的组织。二是统计资料整理加工的技能, 主要包括统计整理、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数据的显示。三是统计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技能, 主要包括下面五项: (1) 静态分析指标, 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2) 动态分析方法, 包括动态数列的编制, 动态数列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动态数列因素分析。 (3) 指数分析技能, 包括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 指数体系的建立及其因素分析。 (4) 相关回归分析技能, 包括相关关系的判断与测定,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5) 抽样推断技能, 包括抽样误差,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样本容量的确定及总量指标的推算。四是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术, 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要求、表达方式和说理要求等。
二、教学语言做到通俗简练
传统《统计基础》教学不太适合高职教育, 因为它过分重视指标的计算和理论的演绎, 而很少涉及到运用统计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陷入了繁复的计算之中, 教师往往津津乐道于统计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 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都是专业化、学术化的, 学生往往认为晦涩难懂, 这样既没有教学效果, 也达不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熟悉你的学生的情况, 才能搞好教学。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而言, 基础较薄弱, 对高职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做到语言通俗简练, 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公式没有必要一一推导, 复杂的可以删减。对于概念的讲解可以结合实际例子, 做到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启发学生、多互动, 让他们自己思考, 这样所学的知识就会印象深刻。
三、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教学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经普及的今天, 统计的计算已经不再是统计教学的重点,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才是重点。统计方法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相关软件的应用, 使得数据处理变得简单而精准, 也使得统计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 由抽象繁琐变得简单轻松。基于学生在大一学习过计算机基础, 我在《统计基础》教学中引入了Excel软件, 它是最常用的表格软件。Excel与专业的统计软件SPSS、SAS、SYSTAT、BMDP等相比, 有着应用普遍、中文操作界面简单等优势。Excel适用于以数量分析为主的《统计基础》教学之中, 它也有利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自学和演练。
在功能方面, Excel能满足《统计基础》教学和实验的要求, 它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没有专业的统计软件强大, 但利用Excel提供的图表绘制、统计函数、电子表格和有关分析工具, 已经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根据Excel的图表绘制功能、统计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等, 对《统计基础》的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 将Excel引入的相关章节的教学之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大量繁杂的计算就可以交由Excel去完成, 而教师就只需要跟学生讲清楚统计的基本思想、计算所基于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进行实际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分析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首先进行问卷和调查方案的设计, 然后在校园内开展一次真实的统计调查工作。从调查对象的确定, 样本的选择;到问卷的分发、回收与审核;再到资料整理和数据的输入, 估计与分析;最后到调查报告的编写, 全部要求学生在Excel上完成。这样统计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 而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理解了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它能将声音、图形、文字、影像等多种信息资料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统计基础》的教学重点, 由过去的概念和方法的陈述, 过渡到各种统计方法的灵活掌握和实际应用上。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许多形象素材, 动静结合, 图文并茂, 视听并用, 情景交融, 这种全信息的表达方式为《统计基础》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学生课上也不用做过多的笔记, 而集中注意于老师的讲授, 课下可以拷贝老师的课件,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们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统计基础》课堂教学之中, 使得“封闭”式的传统课堂教学, 走向了“开放”。比如,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下开展网络搜索, 索引出和所学知识相关的素材,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调查,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力。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 实现课后交流, 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 传递给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
五、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的学制为3年, 学生的基础较薄弱, 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实践实训环节不容忽视。学院现有一些实训室和机房, 硬件设施比较完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和机房, 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 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美荣.统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基础 分级教学 研究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普及开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上,计算机课程也在不断推广。这是在网络环境下一个必然的现象。但在许多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对计算机课程开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导致基础教育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不均衡。这也使得许多中职院校生之间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计算机基础是面向中职院校生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环境,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观念落后、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认识不足等。
(一)教学内容落后
许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还停留在本世纪初的教材上,或者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近十几年间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有时候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是计算机中要逐渐淘汰掉的,在展开教学时依然将其当作新知识教给学生。在许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堂里,教师只是让学生们通过课本学习理论,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操作。
(二)教学观念落后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只是希望其顺利通过考试,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方法。不少教师的观念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针对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进行学习,而没有重视真正理解和自主操作。
(三)对学生采取统一教学
中职院校中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每个地区的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这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而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对这种差异现象认识不足,导致其在课堂上依然对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房方法。课程的针对性不够强,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一部分学生又觉得过于简单,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的分级教学
使学生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切实掌握计算机知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分级:
(一)学生水平分级
学生在中职院校之前对计算机的接触和了解程度是造成其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的一个原因。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水平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对此可以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先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测试,对测试进行打分,按照成绩区间划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然后以此分班开展分级教学。对于一部分不怎么了解、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进行A级内容的教学,即偏向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另一部分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B级内容教学,即在A级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难度较高的内容传授。两个班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情况,鼓励在学习A级内容的学生自主学习,尽快接触B级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级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安排时还应当合理划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理论教学后,分别进入机房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每个学期还应当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自主进行网上学习。按照理论-实践-网络进行教学分级,逐步地引导学生熟悉课程,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校安排计算机课程学时的时候,可以依据这样的分级,合理安排学时。比如一个学期48课时的学习,可以安排每个阶段16课时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易到难混合安排课时。学生在一段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先实际操作一定时间,然后再重新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在课后,学生可以自主在网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教师通过软件对学生进行监管和交流。
(三)考核分级
对学生进行课程分级之后,在考核方面也应有一定的分级,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真实反映出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水平。在考核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应有操作技能的考核,两种考核互相参照,合理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趣味性的小测验,然后在期末进行笔试和操作测试。在笔试的时候可以采取网上出题,学生自主答题的模式,重点考察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和看法。操作测试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测试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应当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为目的,以便于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真正目的。
结束语:
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而且应当结合互联网,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形成一个好的观念,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盛瑜,张小莉.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94-98.
[2]周海芳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4:73-76.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篇9
答案:
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及结构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1信息化教学设计涵义 1.2教学设计理论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系统 2.1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 2.2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 2.3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4虚拟仿真型教学系统 2.5E-Learning教学平台 2.6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
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 3.1信息化教学过程概述 3.2信息化教学的策略运用 3.3信息化教学的交往分析 3.4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 4.1教学模式简介 4.2信息化教学模式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利用 5.1教学资源及学习资源 5.2视听媒体资源及利用 5.3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工具 5.4网络教学资源及利用
第六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及应用 6.1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 6.2信息化教学评价过程 6.3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 6.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 第七章 网络课程与网络学习7.1网络课程内涵与功能 7.2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 7.3网络教学的应用模式 7.4教学网站的设计制作 7.5网络教学应用新技术 第八章 信息化教学实践 8.1网络教学实践 8.2多媒体教学实践 8.3信息与课程整合实践
第二部分 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PBL模式中的IT作用 基于IT的PBL模型设计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WebQuest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 情境化教学模式
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
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2.题目:请你针对百标学校内涵式发展设计行动研究方案。背景:
宁夏“百标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促进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工程。工程历时8年,比预期时间提前2年完成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百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民族教育的办学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宁夏基础教育,特别是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学校培养未来社会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百标”学校的硬件建设已经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但还有部分“百标”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使“百标”学校建设这样的民生工程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来惠及民众,如何进一步提升“百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当前摆在“百标”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设计方案如下:
一、行动方案的目标
通过对本行动方案的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本研究主要研究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开发,并且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在于有效推进教育在教学资源整合、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监控、教育科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加速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二、行动方案的基本内容 本行动方案的研究针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方式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专业素质、学生兴趣和情感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本行动方案研究,旨在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教学方式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改变“一元”教学方式,转变“多元”教学策略,树立良好的教学机制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项目: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二)教学组织形式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有效组织课堂及课外教学活动,并且开展多种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研究项目: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三)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有效开发教师专业能力的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探索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方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研究项目: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研究
(四)教学内容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知识,拓宽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研究项目: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五)学习兴趣培养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从多重角度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研究项目:学生学习兴趣策略研究
(六)创新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研究项目: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研究
三、研究的程序与步骤
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论证动员阶段:告知研究意义,动员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二)理论学习与研讨阶段:研究该项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并设计活动的研究方案
(三)实质性研究阶段:认真做好每一项研究,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调查学生学习的现状,据此研究改进教学的策略。
(四)经验总结与验收阶段:总结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研究方案,并把研究优秀的研究成果放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五、本方案实施有关安排
(一)组织机构
(二)经费保证
(三)研究方式
行动方案中所列研究项目,本着选题不重复、倡导本区域校际间的合作、致力于打造区域和学校的特色。方案中各研究项目均以行动研究为主,对所选定的项目应形成完整的行动研究方案,将研究项目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四)具体要求
1、加强对教育内涵发展有关文章的学习。
2、围绕教育内涵发展展开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内涵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切实开展教育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08-26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08-09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08-31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10-02
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探索10-15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05-13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08-18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论文10-01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1-15
网络环境下教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