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2024-10-13

语文网络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篇1

影 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教材选择这篇经典课文作为教学文本是符合新课标阶段目标的,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场景要立足文本,目标明确感知字里行间那种深沉与伟大的父子之情”

(二)}教材分析

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子之间那种真爱亲情,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内容是表现父子亲情的是学生熟悉的主题,而且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应该容易的多,文章采用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五)过程与方法:

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

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八)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潜移默化,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

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老师:第1~3段;学生1:第4、5段;学生

2:第6段;名师:第7段。

思考的相关问题:

(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

(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父亲送儿子。【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

(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 举例:体贴、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

(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

(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

(三)主旨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

(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

(2)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

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础。

【设计意图】

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

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写法探究

(五)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这样感人至深而又含蕴丰厚的文章,是怎样用文字传递这种深情和含蕴的呢?

2.教师小结:

(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

(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

(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

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设计意图】 1.基础检测练习。

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敢说是上得非常成功,只能说是非常顺利,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尊重文体规律,要有文体意识,然后要尊重学情,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这节课始终围绕本文,紧扣文字进行解读,并没有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也比较注重把学生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和作者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相勾连。

要说遗憾,那当然有,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比如在学习作者的写作经验这一方面,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实际上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的写法。但是教学反思给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是最有益于教学的事。

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篇2

一、从文字语言上感悟美感

语文学科更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网络环境中, 音乐的运用使阅读教学变得更为灵活、更为有效。音乐以独有的美感渲染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受到熏陶, 思维、情感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把握时机, 使学生在音乐引领下进入学习情境, 获得情感深华, 课文阅读也就成为美的享受。如,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 讲到穷兄妹沉浸在贝多芬的钢琴曲中而展开联想部分时,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 抓住时机播放《月光曲》的音乐, 并适时朗读示范, 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音乐旋律和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中细细体会揣摩。音乐从平缓趋向高昂, 接着风起浪涌, 宁静完全被打破了。随着音乐高昂激越起来, 朗读的语调也愈发高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美妙的境界里。尔后, 在音乐的感染中, 每位学生都用自己的独特体验来朗读课文, 同时都读出了自己对文章的深刻感悟。

二、广泛阅读, 积累知道

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 就不可能形成优美的语感以及较为丰厚的语言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乏根基和土壤, 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师应该经常邀请学生一起备课, 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在寻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 让学生增长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 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 不仅对孙膑所处的时代有了一定了解, 同时还了解到孙膑坎坷而又充满智慧的一生, 有些学生甚至对孙膑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对小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后, 同学们又穷追不舍, 搜集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智慧故事, 如《孙膑减灶斗庞涓》、《诸葛亮空城计》等等。网上资源通过链接相互联系的超文本组织管理信息方式, 促进了认知主体知识的构建, 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更是强化了学生的阅读需求, 促进了多角度积极的学习探索。与传统阅读相比较, 网络阅读从注重积累转向搜索, 从注重品味转向选择, 从注重内省转向交往, 从注重经典转向大众, 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更利于个性化感悟和思考的厚积薄发。

三、网上讨论, 主动参与

网络教学中便捷的论坛形式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索取共享的网络资源, 也可以很方便地把自己的信息发布到网上供大家共享。当学生把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诉诸于网上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既满足学生表达欲望的需要, 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以启迪。这样, 教师不但可以根据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交流,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无声无息”的联机讨论。全班学生可以针对对方的阅读理解, 点击论坛板块, 互相发表各自的评价, 从而缩短传统课堂中讨论的等待时间。如, 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中, 学生围绕“福勒到底应不应该放弃射门”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福勒应该放弃射门, 因为体育竞赛的宗旨是友谊第一, 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他人生死于不顾;有的却说, 体育的魅力就在于竞争, 失去了竞争的比赛会黯然失色……大家争先恐后发表看法, 都想一吐为快。这时, 网络上论坛板块"你辩我驳"栏目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后还可以互相切磋。正是在这种互动、交流和争辩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发现他人理解、思维的独特之处, 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 并获得修正认识的启示, 进而发挥优势, 凸显个性。

四、寓学于乐开放课堂

网络,语文教学之翼 篇3

一、资源共享,拓宽师生视野

首先,网络使教师的视野更开阔。

过去,老师们主要靠吃自己原来读书时获得的一点知识“老本”,然后依据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要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靠一本教材和一本参考书是局限的。现在,我们有了网络,让我们有机会向全国的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甚至可以借用他们好的设计与教学课件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老师过去只能看到方寸之地,现在看到是整个世界;过去只有“一桶水”,现在拥有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自然地,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是以往所无法企及的。

其次,网络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话说出了老师的职责,同时也似乎隐含了这样一个信息: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道”要靠老师来“传”,“业”要靠老师来“授”,“惑”要靠老师来“解”!如今,网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前人的话有问题了,因为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实在太多了,老师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爱学习的学生接受的信息很可能比老师还多。

韩愈还说:“师不必贤于弟子。”现在应该说:“师不能贤于弟子!”试想想,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外加部分家长的帮助搜集信息,你一个老师应付得了吗?本人曾经听过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老师让同学们用“很小很小”说话。一个学生说:“基因很小很小。”当场所有听课的老师都不知道怎么评判学生说的是对还是错,因为不明白“基因”是一种什么东西、有没有体积、能不能说“很小很小”。学生视野开阔了,语文学习起来自然容易了许多,写文章的时候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另外,学生还可以得到全国其他的老师的“辅导”,还可以有很多的机会进行自学。比如新浪UC里面就有专门的“魅力语文”房间,学生可以听其他老师的讲课。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就不会再迷信自己的老师,自主自觉地学习会成为一种时尚,如此,语文教学就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二、搭建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网络是一种目前最适宜这种学习方式的平台。老师可以向全体同学公布自己的QQ号码,并要求学生每人也申请一个QQ号码。在这里,师生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采用更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比如作业、读书交流、聊天、发表评改作文等。

在网上布置作业,节省了很多抄写的时间,同学们很欢迎,同时,家长对学生的作业很清楚,家长们也很欢迎。同学做了作业以后可以发表评论,老师很快收到反馈信息,是难是易是多是少,十分清楚,便于以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遇到同学们普遍感到困难的题目,老师还可以在网上进行解答,十分便捷,并能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节约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读书交流活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同学比赛学习,把学习的内容和心得体会也发表在QQ空间里,老师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时间一长,学生的思想一定会变得深刻起来,思维一定会变得敏捷起来,语言一定会变得生动起来。

聊天,很多家长存在一定的误解,怕学生上了坏人的当,不让学生聊。殊不知,聊天也有很多好处,它可以帮助学生结交朋友、增长见识、丰富语言。在当今社会,你能禁止得了学生聊天吗?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能正确引导。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聊聊学习的事情,是完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在这里,学生还可以不说真实姓名,把自己平时不敢说的话告诉老师,对加强师生交流是大有裨益的。

发表、评改学生的作文是提高学生语文学力最有效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作品的愿望,可是由于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展示的舞台毕竟是很有限的,不能满足我们学生的欲望,不妨在这里来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何况,一篇作文的好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的。发表在这里,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评论、互相鼓励,也许更为公正一些。即使没有人“踩”,等小作者过一段时间“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想想自己曾经思索过、奋斗过的日日夜夜,不也可以因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而骄傲和自豪吗?不也是很有成就感吗?这种感觉,一定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篇4

城步一中

周凌英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教育的国家,教育的先驱们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为我们总结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而知新”等等,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己难以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为了让教育教学与世俱进,教育部确定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性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讨、开发无疑是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入的新鲜的血液,让传统的教育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换言之,网络教育的运用让传统教育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关键词]三尺讲台;网络平台;融合途径;融合策略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radition of excellence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educationa ,pioneers in long-term process of educating people left us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such as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 teaching with patience and skill”, “gaining new insights through restudying old material” and so on.it is left to our future generations a valuable asset.However, as times and bound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contemporary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target.In order for 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to all worl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determine a nation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Tenth Five-Year Plan” of research topics: “E-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ing their complement”,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ill change with the help of discussion ,and have a breath of fresh air,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ill be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in other words, the use of e-learning education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fly in the sky freely.[Key words] a platform;Network platform;blending means;blending strategy

三尺讲台,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胸有成竹,桃李满天。

网络平台,一本教科书,一个鼠标,一个播放器,左右逢源,硕果累累。不同时代,不同的教学方式,结果不相上下。很多同仁认为两者很矛盾且无法统一。诚然,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势必将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正在注入新的内容。但传统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道理,依然是现代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网络教学方法的缺点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所以,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把电化教学研究的方向定位于如何多元化多方向寻找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点上来。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呢?

一、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的具体途径

要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就得从深入挖掘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着手,了解实现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具体途径。

(一)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开展教学的具体途径

1、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讲授优势,突出人文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具有教师把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的过程显著特征。这样一个讲授过程,更加突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人文因素作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人文因素对教育的 影响,是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如相当多的数学教学,教师的讲授才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使抽象的东西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2、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亲合优势,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作用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都非常大。教师带着鼓励的表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警示,会约束学生走神;教师的一个暗示,会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教师的一个引导提示,会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在这些活动和行为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亲合,也才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这好比一个母亲用自己的乳头或用奶瓶给婴儿喂奶一样,对婴儿的情感和思维影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好比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伟人或明星,与大家坐在一起的感觉相差甚远一样。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亲合优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健康发展。

3、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表演优势,展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许多教学知识是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认知、体会和理解学习到的。但有的知识是不能完全简单依靠语言和描述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到的,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演示和真实展现才会形象生动的让学生领会到。如小学数学的列图式加法运算,教师通过板书形式,采用边写边说边演示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领会到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这种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效果非常突出。

4、运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习惯优势,发挥学生的依赖作用 采用传统教育方法,有着深远的 历史 渊源,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大的。大多数学生都十分习惯于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了依赖心理。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否定它,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心理,合理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才会充分保证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在采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有机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5、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导向优势,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效应 传统教育特定的活动场所,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活动,更容易产生师生间良好的心灵感应作用。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授法中所表达出来的多种蕴含感情色彩的教学形势、语言及营造的气氛,对教学目标实现是相当重要的,它对学生的心理才会产生深刻的共鸣作用。特别是针对有关纪律、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感教育等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才会达到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开展教学的具体途径

1、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媒体与显示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信息几乎不受容量的限制。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接触书本教材的内容,而且可以广泛的接触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网络媒体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文本、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因素。多媒体表现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不仅内容量丰富,而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丰富。资源的另一个表现方式还体现在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教师,它是一种特定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2、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媒体模拟与放映优势,促进教学形象生动化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模拟和放映优势,可以把真实的教学内容或真实或模式放映出来,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效果突出。如地理火山章节教学,运用网络媒体提供火山爆发的真实情形,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同一般。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网络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死呆的说教活动和呆板的文字表述,实现向学生展现形象、直观和具体的网络媒体情境。

3、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开放优势,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精神

当今 社会,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个性发展的教育 时代。教育提出了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展协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自主学习,加强协同学习和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思维活跃的当代学生,他们也更乐于探索知识奥迷,对网络也独有情钟,这也迎合了当今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可以通过网络的聊天、论坛和留言本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师是网络教育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要当好指导员,共同参与学习互动交流。

4、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优势,克服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一般都是基于课堂形式进行的,具有很强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特点。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离开课堂就几乎不能再继续组织教学。我们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学习,它是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也是网络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这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深入学习和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补充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5、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优势,充分实现分层教学

传统教育,同一个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我国教育界几年前就大力倡导和尝试分层次教学改革,但难以操作。网络教育教学方法打破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局限,通过教学设计和网络设计,可以提供多套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从而满足分层次教学需要。

6、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互动优势,促进探究式学习

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的策略

策略一:整体把握、有机结合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选择网络教育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锐意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时表现在同一节课,要分阶段分别运用网络教育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有时表现在同一章节教学内容的多课时中,要分不同的课时分别运用网络教育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在一段教学时期中实现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如开始 学习某一章节时,教师应优先考虑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新的章节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中间小节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既能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能很生动且较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章节结束部分用网络学习方法,能系统的展现章节结构,巩固章节知识,也能较容易的完成拓展提高学习和补充学习需要。

策略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切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特长,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有意识的进行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达到更佳教学效果。策略三:灵活运用、合理优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就应有所不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实现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教学 理论 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上都发挥得淋漓尽。只有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进行合理优化,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策略四:求同存异、相互补充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由于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忽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对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 影响 ;同时也不能因为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片面刻意追求网络教学方法。一概而论否定其中某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坚持固守另一种教学方法都将会导致停滞不前或得不偿失。要采用求同存异的策略,使两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有益共存。

三、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前延,它的突出优势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和接受。对于复杂的教学系统而言,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将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领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发挥的具体途径,清醒的认识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有策略的融合两种教学方法开展优势互补教学实践,才能更进一步的真正体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

语文学科教学VS多媒体网络教学 篇5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语文课堂越来越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进入喧宾夺主、鸠占雀巢的误区,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语文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应完美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主题词:语文 教学 多媒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学校校园网的接轨,多媒体技术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学校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逐渐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它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来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新模式呢? 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当然离不开多媒体教学网。它是利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教学活动的一个系统。是在电子教室中把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功能及控制,实时动态的引入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专用教学平台。多媒体是一个外来词,英文为Multimedia,它结合多种表现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手段于一体,现在一般指融合幻灯、录音、电话、电视和电脑等多种传媒的性能为一体的设施。多媒体技术就是要将多媒体各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目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装备,它是连接学校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桥梁,通过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学校的师生就能够获得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送来实现教学。

一、师生互动与人机交流的协调。

从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一堂课中,教师的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阅读思考——质疑探究——讨论释疑——迁移拓展”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能视教学流程的需要择而用之,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人机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但是,有的教师不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滥用多媒体,甚至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的语文课,老师充当了“击键手”“放映员”的角色,40分钟的时间里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看教师播放的各种音像材料,简直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语文教师不能在多媒体前迷失自我。

二、点播影像视频与研读语言文字的战术。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丰富联想,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感悟,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拓展,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影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观潮》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要学好这篇课文,关键在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领略钱塘江大潮的美。老师应该反复范读,学生应该反复诵读,以读代讲贯穿全程。不读课文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如何赏析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若只追求多媒体效果,自己不读课文,学生不读课文,让画面、音乐等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再者,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验的必然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的差异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岂能无视阅读和认知规律而用一个样板去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

三、语文本位与综合学科的融合。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增进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语文实践能力。”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从语文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看,为了体现其工具性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都有涉及,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了生长活力。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的特点,寻找事物的规律等等。这样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在感知大榕树之美时,当“那棵枝繁叶茂,一木成林的南国的大榕树”呈现学生眼前时,学生惊喜惊奇之余真切感受到了——那的确是“鸟的天堂”,是鸟儿栖息的乐园。这样的课堂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学生与课件中的视听艺术产尘了共鸣,视频艺术与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空前的统一,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四、多媒体呈现与整个教学流程的掌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和生成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时机呈现多媒体,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运用多媒体的时机主要有三种:一要抓住理解需求的时机,教师不要轻易把难点、矛盾交给多媒体,应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活动,产生“踏破铁血无觅处”之情,在学生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呈现多媒体,才能使学生豁然开朗,才能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换句话说,就是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

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以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学生活动;二会抓住感情需求的时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三能根据教材内容,因文而宜,抓住语言训练时机,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再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与传统信息渠道冲击和磨合的时代,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使得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动中能轻而易举地被运用,它正以巨大的力量冲击着传教学模式的堤岸。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广阔的创新空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使用不当,那就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我们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量、衡”,立足文本、基于文本,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多媒体这片“绿叶”更好地衬托“红花”语文教学,把语文课堂教学这辆宝马驶上轻负担高效率的快车道。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新课程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与研究》之

《语文教师不能在多媒体前迷失自我 》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你的负作用》

《现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作力点》

《我们在网络环境下怎样学语文》

《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篇6

(一)单选题

1.教师在习作评改中扮演的角色()

(A)欣赏者(B)倾听者(C)启示者(D)以上三者皆是

难度:易分值:10.0

2.利用网络博客资源进行习作评改满足了课标中对于习作的()要求

(A)认识世界(B)与人交流(C)贴近生活(D)不说假话

难度:较难分值:10.0

3.本讲内容没有研讨以下哪个关于习作评改的问题()

(A)提高书写质量(B)指导与评改(C)激发兴趣(D)形式创新

难度:中分值:10.0

4.习作评改目标设定不必考虑到()

(A)课标要求(B)学生实际(C)教师个人喜好(D)教材训练点

难度:难分值:10.0

5.以下哪一个不是套话作文的特征()

(A)材料烂熟化(B)结构模式化(C)主题平面化(D)语言煽情化

难度:较易分值:10.0

(二)判断题

1.网络作文评价让学生乐于表达、交流、评改。

(A)对(B)错

难度:难分值:10.0

2.教师角色转换需要教师从思想理念、态度策略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A)对(B)错

难度:较难分值:10.0

3.作文评改的最终目标就是评定学生作文的优劣。

(A)对(B)错

难度:易分值:10.0

4.课内习作教学作前指导一定重于作后点评。

(A)对(B)错

难度:较易分值:10.0

5.教师对学生美食作文的指导应重在突出品尝的真实感受和美食的色香味形。

(A)对(B)错

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 篇7

一、大胆增加教材容量, 丰富语文的课程资源

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 有些语文教师除了授课时加个多媒体课件, 其他就望而却步了。因为他们担心海量的网上信息鱼龙混杂, 学生读了一堆垃圾文章事小, 要是碰到不健康的文章, 学生受到了不良影响事情就大了。其实, 美与丑、洁与秽一定同时存在, 语文学习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 而一定是在课内、课外的生活中进行。教师只要让文章鉴赏的尺度与鉴别的方法武装了学生们的头脑, 美文就会不断地涌入他们的视野。这些优质感性材料的大量涌入, 会使语文教材“活”起来, 会让语文真正落脚于学生的生活。

笔者为学生建立了网上美文欣赏库, 专门在网上收集美文, 推荐给学生阅读, 使学生进入一个声情并茂的语文世界。在每个单元主题教学结束时, 笔者就让学生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美文, 选出最佳的文章打印下来, 并装订成册, 编成网络自编书, 在传阅中共同鉴赏。学生每次都积极地搜集和推荐文章, 因为谁的文章能被选入自编书已经成为一种荣耀。例如, 学完“自然之美”单元后, 从老舍《五月的青岛》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都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出乎笔者意料的是, 学生们收集到许多相关的古诗词, 有许多作品是教师们都没阅读过的, 这些优秀作品被编入自编书。难能可贵的是, 学生们不仅编入原文, 还非常用心地附上了相关的赏析。网络自编书成了学生们共享的爱不释手的“珍宝”。

有人说网络阅读确实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到了无限的空间, 但是语文的听说能力如何利用网络来培养呢?笔者关注到这个问题, 特意挖掘了网上的有声书籍资源, 收集在网上美文欣赏库, 供学生们课外阅读。另外,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也是课外阅读的重要部分, 笔者安排学生在晚自习时间观看影片、欣赏电视散文, 听新闻, 在观后展开评论演说或辩论。《这是我的错》《一生必读的七十则寓言》等网上有声书籍学生们很爱听, 笔者就把它们引入到班会中, 把学生的励志教育与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改变学习方式, 实施个性化语文学习

运用网络环境构建的平台, 对于实施个别化教学来说, 优越性是得天独厚的, 传统教学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笔者和其他教师制订了“梯级目标”方案, 在阅读积累、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综合复习等方面都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1. 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主动构建

网络让综合性学习的时空得到无限延展, 而且学生成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主动建设者, 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的舞台。如在《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课中, 有关秋天的图片、FLASH动画美文、摄影、摄像、相关的网站链接参考和其他电子作品等, 这些以前看来不可能在同一时空内共存的东西, 经过学生们的亲手制作和精心挑选, 使语文课堂因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而异彩纷呈。现在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笔者和学生们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2. 人机对话

对于科学说明文单元的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 笔者尝试了人机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理想化的个性教学成为可能。笔者先预设了虚拟学习网络,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学习内容, 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 以小论文或电子作品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个性化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充分地体现,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实现全面的发展。

3. 小组网上合作与电子作品创作

随着学生信息提炼和网页制作技能的日趋成熟, 笔者带领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 以小组网上合作的形式, 结合来自生活的观察积累, 经过信息的查阅、筛选、汇总、提炼, 创作出电子作品。并将优秀作品发表于校园网, 进行大规模的电子作品评奖活动。主要栏目有“桥之美”“到民间采风去”“我心中的‘星’”“古诗苑漫步”等。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作电子作品, 既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 又完成了对语文信息进行查阅、分析、抽象、综合、利用的学习任务。

4. 电子刊物的创办

文学社的成员, 在笔者和其他教师的指导下, 也分工合作, 将自己的电子创作与电子展评活动结合起来, 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阳光》电子社刊。创办刊物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培养了学生逐渐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技能, 真正实践着“为孩子快乐幸福的一生奠基”的教学理念。

三、改善交流环境, 师生随时随处面对面

网络优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营造协作的学习氛围。

在写作教学中, 学生将完成的习作发布在学校专门的作文论坛上,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同学的文章, 帮助作者把有问题的地方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修改过来, 引起作者注意。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转换手段将其中一些典型文章提供给学生, 让大家看同一篇文章, 面对同一个问题, 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共同鉴赏佳作。经过示范性评改后的自我完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用小组成员作品的修改稿进行欣赏、评价, 同时对树立的优秀修改典型或范文进行又一次推介。美文的推荐阅读、名著的导读、难点答疑等, 也是利用网络共享达到了师生、生生交流的目的。网络的即时、多向交流的优势,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写作水平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交流的另一种方式为生活化网络, 师生通过电子信箱和Q Q号保持时刻沟通。以“书香心语”阅读汇报演讲为例, 由于时间比较紧迫, 教师利用周六的时间在QQ上与学生面对面, 在对话中完成了演讲稿的当面点评和修改, 效果也很令人满意。有部分作品已发到一些网站参加征文活动。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建立动态的学习评价体系

关于动态评价, 笔者在网上作文指导和评改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把网上作文课定位成评价与修改多重互动的过程:学生创作——教师进行个例点评指导——学生修改——分组互评——再修改——投票产生范文。这个过程都是在学校网站的作文论坛中进行的, 这使学生修改和点评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消除了以往作文教学评价渠道单一、作文修改难以落实的弊病。

语文网络化课堂的教学设计 篇8

设计教学过程

网络化课堂环境中的教学活动应该多样化,以适应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意味着应当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模式的支持。可以将网络化课堂条件下的教学活动模式分为四个类别:

1. 客观主义——个体主义类别:如个别指导、操练与练习、教学测试、教学模拟、教学游戏、智能导师系统、问题求解等。

2. 建构主义——个体主义类别:如问题求解、教学查询、微型世界、案例研习、认知工具、情景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3. 客观主义——集体主义类别:计算机支持课堂教学、虚拟教室等。

4. 建构主义——集体主义类别:如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虚拟学伴系统、计算机支持课堂教学、虚拟教室、学习俱乐部、协同实验室等。

在上述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

只有将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网络化课堂环境、实现创设富有情境、协作和会话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所以,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要通过对学生自主活动的设计体现出学生在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学习支持的设计体现出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主导地位。

设计教学策略

所谓网络化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体现了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认识到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仍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提出四个方面的改进。

1. 讲授策略的改进

讲授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媒体,通过讲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网络化课堂上,学生暴露于大量信息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应更富针对性和启发性;讲授的策略包括两种:一是讲授知识;二是设计抛锚式或者支架式的学习方式,即提出能引起思考的问题或恰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给学生以指导;讲授的目的在于解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网络的交互特征,采用分析型的教授方式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联系,满足网络化课堂学习环境下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2. 指导策略的改进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其遇到的困难提供的帮助,适时地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并在学生与他人共同学习时给予的组织、建议等,我们都统称为指导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发挥课堂教学原有的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要求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和自己确定解决问题决策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教师的指导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在执行任务之后,或在执行任务之前进行,并且可以通过网络的学习决策过程监控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管理策略的改进

课堂与网络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需要创造和维持,需要教师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支持。教师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

第一,对学习资源的管理。学校要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服务器来连接学习资源中心与外部广域网。而教师要管理好各种学习资源,便于学生的浏览、搜索和使用,特别是对学习资源的支持系统的管理,以及学习资源运行系统的管理。丰富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知识和网站链接,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便其主动探索、发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第二,对课堂的管理。我们这里指的课堂管理包括对课堂物质环境、课堂中人际关系和课堂时间等的管理。教师深入课堂的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忽视这一部分,管理活动将是不完善的和低效的,不能保证学习活动高效正常地进行。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对时间的管理非常重要。对课堂时间的管理其实也就是教师对教学进度的管理与控制。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师要对课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安排好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行时间的管理。

4.评价策略的改进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提问、考试、作业和课堂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确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在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原先的这些方法仍然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网络进入课堂后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手段,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应当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提问方式可以采用,通过提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状态有所了解;但对于班级中的个体差异,提问这种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迅速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作出适时、合理的评价。另外,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下,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利用网络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网络技术也为那些羞于回答、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交流渠道。

进行教学评价与修改

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不但是教学设计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一轮教学设计的起点。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改进,逐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出纳人员工作简历下一篇: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