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网络设计

2024-05-13

物理网络设计(精选12篇)

物理网络设计 篇1

物理光学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学科之一, 对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结合大量的光的干涉、衍射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图像才能更好的理解, 课程教学中需要大量直观的图形和图像等资料。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 这门课程理论抽象, 涉及的数学知识非常多, 尤其是衍射部分, 专有名词多而杂, 知识点很难串联起来, 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法难以将抽象的概念解释清楚, 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因此学生常会感到知识抽象, 课程枯燥, 影响了学习该课程的效率和积极性。为此, 我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建设了《物理光学》网络教学系统, 旨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开辟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 设计原则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 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各个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广大教师的一致重视。在大量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建设了很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网络教学平台[1]。通过对各个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调研,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但缺乏具有互动性和吸引力的教学设计;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自主学习资源匮乏。针对发现的问题和物理光学的课程特点, 我们确定了四项原则, 用以建立结构合理、资源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后期管理的《物理光学》网络教学平台。

1.1 结构合理化原则

课程内容结构设计方面, 以《物理光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为主线设计导航栏, 同时嵌入站内搜索引擎, 让学生直达想要学习的内容模块;教学平台整体结构以网站地图的形式表现, 建立树状图结构展示教学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

1.2 资源丰富原则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是课程资源库网络化、数字化的重新构建, 由于物理光学的课程特点, 教学中需要大量直观的图形和图像等资料[2], 利用Flash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可得到高清晰的干涉和衍射图样[3]。同时搜集物理光学相关的著作、优秀论文、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等文献资料, 使学生和教师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知识面,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础。

1.3 互动性原则

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不能直接面对面交流, 如果没有良好的互动性强的学习模块, 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全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的。为此, 在平台中加入学习论坛模块, 师生能够利用该模块即时发布问题, 解答问题和参与问题讨论, 使平台不仅是交流学习经验的论坛, 还是缓解学习压力、沟通娱乐的空间。教师也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4 易于管理维护原则

平台建设要求普通教师无需专业的网站建设知识, 也能够在自己的权限内随时管理更新教学平台内容及学习论坛内容。

2 相关技术

2.1 B/S结构 (Browser/Server结构)

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B/S结构中, 因特网中各种形式的数据, 如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 都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通过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服务器的连接, 由Web服务器将各种数据反馈给用户端, 用户端只需要通过网页浏览器就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2.2 BB (BlackBoard) 技术

Blackboard是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 TM教育软件的简称, 它是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应用BB技术, 交互式网站的开发不再需要繁复的编程, 只需要将简单的脚本代码嵌入到网页文件中, 就可以让静态网页动起来, 可以让网站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应用在网站的内容建设上。使用BB技术制作的网络教学系统便于系统信息的管理, 普通教师就可以对教学系统信息进行简单的添加和删除操作。

2.3 SQL Server网络数据库技术

SQL 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2000年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版本。它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化用户界面和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 是一个杰出的数据库平台, 可用于大型联机事务处理、数据仓库以及电子商务等。

2.4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技术也称为流式媒体技术, 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网络传输技术, 不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后才能观看, 而是预先在用户端创建缓冲区, 在播放前先将一段数据下载到缓冲区, 如在播放过程中, 网络传输速率小于视频播放速率, 就先播放已下载到缓冲区的数据, 从而有效避免播放中断, 保证收看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基本上都在校园内网中进行, 带宽可以保证, 出于成本和管理方面的考虑, 视频点播系统采用顺序流式传播方式。在前期视频处理时, 将收集到的DV带、VCD、DVD等视频文件压缩为asf (advanced stream ing format) 流式文件格式, 并把时间较长的视频 (如整堂课、讲座等) 压缩为多个短视频段落, 以保证播放的流畅性。

2.5 JavaScript脚本语言

这是一种广泛用于客户端Web开发的脚本语言, 常用来给HTML网页添加动态功能。在图片库中应用该语言编写了图片查看器, 可以实现图片的放大、缩小、拖动、还原操作。

2.6 多媒体软件技术

网络教学平台制作过程中还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Powerpo int以及绘声绘影等多媒体软件, 用于电子资源的处理和平台的搭建。

3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设计

3.1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遵循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原则, 设计了6个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又有其子模块, 如图1所示。

3.2 平台首页与教师介绍

平台首页的用户登录, 包括学生登录、教师登录和管理员登录, 赋予不同的平台使用权限;最新公告发布最新的平台信息与注意事项;投票调查栏目设置调查问卷, 用以了解学生对平台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情况。教师介绍是将物理光学课程的负责人、主讲教师以及实验带教教师的个人简介发布到平台上,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学科的教师。

3.3 网络课堂与教学资源

这两个模块都以所用教材的章节为主线设计其子模块, 以导航清晰、资源丰富为设计思路,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学习, 使其在传统课堂学习的同时, 提高自学能力, 巩固完善所学知识, 拓展知识面。

3.4 在线测试

含有章节测试与期末测试两个栏目, 都由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组成, 将物理光学课程的所有重点、难点涵盖其中。学生进入模块后, 系统随机抽取题目, 答题结束后提交试卷, 简答题给出标准答案供参考, 选择题和判断题自动打分并标示错题题号和正确答案。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既能考察对于特定章节的掌握程度, 也能检测自己对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情况。

3.5 学习论坛

设计答疑解惑、学习心得和心情驿站等模块开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通道。

3.6 平台管理模块

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与维护是保证平台良好运行的关键。因此, 我们对于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都相应地设计了管理模块。管理员登录平台后, 可以进入管理界面对最新公告、教师介绍、网络课堂、教学资源等模块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对于在线考试模块, 管理员可以查看各个学生的测试成绩;在学习论坛中, 具有发布、回复、修改和删除信息的权限。

对于平台用户的使用权限, 设置为三级权限模式, 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台管理员、普通教师、普通学生, 根据各自权限实现不同操作。

4 网络教学平台的效果

《物理光学》网络教学平台引入教学后, 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如日常利用率不高, 教学资源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等, 都是今后需要完善和解决的。但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模式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首页的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平台的好评率达到83%, 2009级学生在使用了网络教学平台后, 期末考试成绩比2008级未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同专业学生的优秀率 (80分以上) 提高了6.5%, 说明网络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对于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着积极地借鉴意义。最后, 感谢南通大学教改基金 (No:13050487) 对本文的支持。

摘要:提出了《物理光学》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使用技术及其总体结构, 同时对网络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统计。

关键词:BlackBoard,物理光学,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顾正位, 王晓燕, 金秀梅.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7) .

[2]封余军, 王文华, 熊正烨, 师文庆.电科专业“物理光学”课程建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8) .

[3]李保源.物理光学实验的网页课件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7 (6) .

物理网络设计 篇2

从高考试题来看,80%以上的题目都是围绕主干知识来考查的,!例如:力、运动、能量、场是考查的核心,要注意这些知识点的融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做功、能量转化相关的各种问题。物理情境动态过程的描述、临界条件的判断等题目考查频率较高。要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选题和训练,提高知识再现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给出各章节的网络联系图,帮助考生把高中物理知识串成线,织成网,连成片。

第一讲:运动

第二讲:能量

第三讲:场

第四讲:路

第五讲:实验

推荐阅读

【物理】《试题调研》力邀著名特级教师王高为您量身打造二轮复习黄金计划~

【物理】高三物理第二轮备考,如何快速提分? 【物理】高三备考必看:如何使复习进入到良性状态(六招让你决胜高考)

物理隔离内部网络的安全问题 篇3

但是,即使是物理隔离的内部网络也是不安全的,原因是来自网络内部的破坏和非法行为,这样的网络策略也无法保证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实际上80%的网络破坏和数据失窃是内部人员所为。据权威机构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安全威胁来自泄密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政府因信息被窃取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病毒破坏和黑客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内网安全风险分析

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使用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可以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会直接受到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虽然物理隔离技术有效杜绝了外来入侵,但网络内部依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需要我们解决。

(一)病毒、蠕虫入侵

众所周知,传播快、种类多、范围广、破坏性大、变化快是病毒和蠕虫的主要特点,即使再先进的防病毒软件或者入侵检测技术也总是相对落后于新病毒和新蠕虫。而且不管功能多么强大的防护技术也无法独立有效地完成安全防护任务。更何况物理隔离内部网络的病毒库升级较之可以即时升级的外部网络来说要延迟一段时间。

内部网络用户的一些危险行为使内网计算机更容易感染病毒:不安装杀毒软件;安装杀毒软件但不及时升级;内部网络用户违反规定,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就连接到危险的网络环境中,特别是互联网;移动用户计算机连接到各种情况不明网络环境,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又连入内部网络;桌面用户在终端使用各种不可靠的移动介质等等都可能将病毒、蠕虫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到内部网络中。

一旦感染病毒,轻者系统运行速度变慢,重者会导致用户电脑瘫痪,以至数据文件丢失。

(二)软件漏洞隐患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向大型、关键性的业务系统方向扩展。 应用的大型化使漏洞层出不穷,并且网络管理员也很难对应用进行准确的控制。尤其是存在于广大终端用户办公桌面上的各种应用软件不胜繁杂,使得系统及软件漏洞横生且得不到修复。

内部网络无法从外网直接获得安全漏洞补丁,又缺少客户端系统漏洞扫描并自动分发补丁系统。

无论哪一部分的漏洞被利用,都会给网络和信息带来危害,轻者危及个别设备,重者成为攻击整个企业网络媒介,危及整个企业网络安全。

(三)内部恶意攻击。

理论上讲,在内部网络中,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其他联接在这个网络上正在工作的计算机,而且互联网上的黑客手段在局域网里同样有效。这些条件让内部人员非法获取重要信息、涉密信息变得更轻松、更方便。

(四)脆弱的网络接入安全防护

内部人员的一些违规行为会在外网和内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通道,使内网变成外网,比如内网主机擅自更换隔离卡的内外网口、内网计算机的拨号上网、网络的合法移动用户在安全防护较差的外网环境中使用VPN连接、无线AP、以太网接入等等。使物理隔离完全失去意义,给整个内网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五)权限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是物理隔离的内部网络,往往不重视权限管理,用户对自己的账户信息保管也不够负责,使系统容易遭到口令和越权操作的攻击。众多的使用者所有的权限不同,管理比较困难,而且服务器对使用者的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对于那些窃取用户权限的黑客工具比较容易得逞。

(六)缺乏针对内网安全产品

现有网络安全产品主要是针对外部网络可能遭受到安全威胁而采取的措施,在内部网络上的使用虽然针对性强,但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内部网络的高性能、多应用、涉密信息分散的特点,各种分立的安全产品通常只能解决安全威胁的部分问题,而没有形成多层次的、严密的、相互协同工作的安全体系。

(七)安全管理不严密

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在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问题。由于管理稀疏,加上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容易造成信息外泄。比如:内外网之间、人和人之间共用有内部资料的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导致内部资料外传;内部人员直接在外网编辑和处理内部资料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内部资料导致泄密;电脑易手后,硬盘上的资料没有处理,导致泄密;随意将文件或文件夹设成共享,导致非相关人员获取资料等等。

内部网络更易受到攻击

在严防死守外部侵袭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对网络造成破坏的原因,实际上大多数都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空隙。我们对内部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黑客入侵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缺乏清醒的认识,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安全隐患疏于处理,对安全制度、安全硬件、安全人员配备没有一定的规划,系统的安装还存有大量的漏洞,众多的应用和不同的系统平台也使得系统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在内网传输的数据往往是不加密的,这为我们日常的使用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给窃取数据者留下了可乘之机,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由于内部网络的用户往往直接对服务器进行操作,利用从互联网上获取的黑客工具,而且内部网络速率更快,导致内部网络遭受直接的破坏。

目前,对于个人硬盘上的机密信息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管理办法,这使得分布于工作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无法得到安全保障。

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稀缺,尤其是拥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在具体完成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时,我们还缺乏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要求,合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

总之,我国的电子政务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们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手段往往处于滞后状态。比如:现在,手机除了让你给世界各地的人打电话之外还能做更多的事情。智能手机是功能齐全的计算机,配置了WiFi连接、多线程操作系统、大存储容量、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大量的应用程序支持。与便携式电脑一样,智能手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普遍的使用。它也能够引起优盘和笔记本电脑引起的同样的威胁。而且,智能手机有可能避开传统的数据泄漏保护解决方案。如何阻止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拍摄计算机显示屏的高清照片并且通过手机的3G网络用电子邮件把这个照片发出去呢?

物理网络设计 篇4

系统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用户管理系统、资源库系统、虚拟实验系统、网上选课系统、在线交互系统、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6个子系统。系统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Web Edition操作系统平台,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6.0 (ⅡS6.0) Web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3数据库管理软件,客户端采用Windows 2000、Windows 98、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IE5.0以上浏览器。其中ⅡS 6.0支持标准的HTTP及相关协议,支持CGI规范、ASP及事物处理;SQL Server是一种服务器等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处理大量的数据和管理众多并发的用户,而且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它同时提供了许多高级管理和数据分布能力。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主要数据有课程资料、实验项目及内容、实验室信息、实验开放安排信息、学生和班级名单、教师资料、学生实验预约信息、考勤和成绩。这些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根据用户的属性不同,授以不同的权限和职能,建立相应的数据表。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特殊用户和管理员(分教学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首先,由系统管理员录人教学管理员、课程教师及特殊用户的基本信息;再由教学管理员注册或导人学生的基本信息(学号、姓名、班级、密码等),组织教学计划,输人各课程信息、实验项目信息、实验开放项目和时间、安排授课教师及有关的重要公告等信息;然后,教师登录可查询教学任务,进行考勤和成绩管理;学生登录方可预约课程的实验项目和时间、查询自己实验的预约情况及实验成绩。这些相互关联的数据表构成了统一的数据库。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有以下三点:

(1)学生网上预习、网上选课

预习内容完全结合本校的物理实验项目特色,对一部分复杂实验仪器的预习,可通过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虚似操作,通过显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有更生动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双踪示波器的使用;空气声速测定;分光计的调整等实验。为使学生对所选实验有系统、清晰的了解,认识到物理实验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贡献,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实验室提供了主要实验项目的背景资料。学生可在学校物理实验中心网页上查阅。

(2)学生及时查阅相关的实验教学信息

本系统既具有常规的选课须知介绍、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功能。同时,也将实验室多年总结的主要实验教学经验和规律,保证开放实验教学合理有序地进行。将“物理实验成绩考核方法”中“单项实验评分原则”公布在网上。既增大了评定实验成绩标准的透明度,又为学生提出了完成一项实验的规范性指导说明。实验报告的收、发;学生发现某项实验没有成绩或对某项实验成绩有疑问,可及时与该项实验的指导教师联系,得到满意的解决。

(3)教师排课和成绩登录上网

根据实验室仪器状况、实验教师的情况,由实验室主管教师确定实验课表,每一周或两周排一次课。系统自动跟踪统计每名教师上课次数及学生人数,而且对正常上课与业余上课课的都做跟踪记录。每项实验的评分,教师需要进行录入、核对,最后提交。系统自动将每名学生归入原班级,以备期末打印成绩单之用。

本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需要完善的问题有两点:

(1)网络课程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不断更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在线交流部分的功能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并且需要教师的配合学生在线的需求,及时的解答学生的问题。

(2)预约系统方面应加强实验预约数目的限制,否则会出现有些人可以选较多,而有些人却选不到的情况,应限制已经预约较多实验的同学的再次预约;在学生实验报告提交后,应尽快给定学生成绩,以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实验报告的情况,做到取长补短等,以上使用中所出现的一些功能方面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摘要:介绍了湖南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特点及其运行效果,总结了运行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选课过程中的几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邓宗白等:《基础力学网上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6(4).

物理教学与网络的反思 篇5

在教学方面有成长的一面也有仍需探索的地方。首先很明确的是先吸引学生,对任何一门课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成功的保证。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习课堂把时间充分的给学生,让他们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过程中适当的给予指导。但是必须明确这一节课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有一定的要求,抽查任务要跟上,这一点需要不断加强。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始终对自己有信心,尤其注意学生的一点小的进步,包括课堂的表现、作业情况和小考进步等。平时课下尽量与学生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再有对于课堂的几点感悟:新的知识尽量由生活和学生了解的知识入手,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物理语言科学的描述和表达,同时练习与应用要跟上;复习课要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进行总结拓展,理科的东西学生很讨厌死记硬背,造成很多学生理解意思表达不科学,这方面在平时就要注意,在复习时更应加强。现在正想培养学生复习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包括知识和题的类型。相应的引导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每章节结束时对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整理,题的类型刚开始和学生一起完成整理的过程,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衔接,这个是刚开始,目前只是从题的类型变形入手。例如目前学的速度里面存在的比例、图像问题和前面学习的密度、电阻里面就很类似,有的只是字母和数字变化,这几个物理量和公式的相通之处和学生一起思考。想法是一道题能引起学生从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延伸到对一系列的问题思考。提醒自己复习后的效果检查要跟上。

作业方面我觉得首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然这需要各个学科间的配合,现在很多方面不是单靠重复就能完成的,当然适当的练习是很必须的,自己留的作业不多,但缺点是层次性不突出,需要改进。作业主要是为了掌握和加强应用,所以不会的应该反复。

物理网络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实施网络化教学的目的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所谓“四大支柱”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其中学会认知是使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播知识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再生产过程,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为此,必须建立一种以创新的观点、创新的思想構建的创新教育体系。

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我们在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是物理课本(人教社)第二册的第六章至第九章,至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的原因是:①这部分内容涉及近代物理,网上资源比较丰富。②这部分内容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模式

1.教学环境的转变

网络教学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整个教室有30台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学生二人一台计算机,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联网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里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所谓的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来遥远的事情,一旦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他们感觉到了信息社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革。

2.师生角色的转变

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国外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网络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很大,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具体内容是:①在计算机上建立教学主页。②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③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多找一些相关知识及相关知识应用方面的网站、主页,象光纤通信,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等近代高科技知识。上课时把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爱好留下发展的空间。

3.教学过程的转变

上课时学生进人教师主页,阅读本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同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教师主页所设置的聊天室和留言板上探讨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利用聊天室和留言板的好处是:

①可以照顾某些不愿当众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羞怯心理。②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③便于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④适宜个性化学习。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线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电磁波与电磁污染,你玛射线与伽玛刀,核能——希望还是危险?,反物质与未来能源等。让学生试着运用各种知识,从利益、风险、安全等方面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能力。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在高二年级进行了统一测试,把网络教学与常规教学在知识点的掌握方面作了比较,从统计成绩看,网络教学比常规教学还略好一些,这就增加了我们扩大实施网络教学的信心,原先认为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思维的建立有帮助,但对抽象的概念的建立可能存在问题,而测试结果表明,网络教学同样可以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当然,网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分析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但从网络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比常规教学有了极大的提高。

(1)学习兴趣提高

网络教学把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模不着的微观世界和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如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衰变等,加上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物理事实,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2)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

网络教学通过关键字的查询,聊天室和留言板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

(3)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

网络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

(4)增强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

信息社会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网上资源远不够丰富,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只要我们明确教改方向,这些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得到解决的。正如列宁所说:“重要的是,坚冰已被打破,航道已经开辟,方向已经指明”。

网络虚拟实验与物理教学 篇7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 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 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 所以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 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 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 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 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 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 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 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 并产生迷惑。此时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 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 则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 能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二、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 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 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 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 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 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 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 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 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 通常会告诉学生, 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 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 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 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 最终损坏了仪器。要知道, 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往往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 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 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 通过网上人机对话, 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 获取新知识, 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 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 进行讨论, 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 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浅析高中物理网络化教学实践 篇8

一、网络化物理教学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物理课堂囿于各种授课条件的限制, 讲台上以教师的口述为主, 并且由于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教师只能抹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进行“一刀切”的授课方式, 一些难以操作的实验现象也只能依靠教师的描绘让学生去加以想象。总之, 传统的物理课堂特征是教师唱主角, 以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多少为课堂评价标准。

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停留在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作者的认知之上。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完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只是要在宏观上把握课堂知识的走向, 给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生以一定的思路指导, 给疑虑重重的学生以一定的指点与点拨。总而言之,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不再以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的学科知识为标准, 而要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首创精神。

二、网络化物理教学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方式无非就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 中间穿插着教师与学生间的问答, 随后学生练习、教师批改。这种教学方式的明显弊端在于把学生当成了一个盛储已有知识的一个器皿, 而忽略了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传承, 导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出现了诸多“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

而网络化物理教学课堂则首先是学生进入教师主页, 浏览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内容及提纲, 随后进入教师在主页上所链接的网址进行学习, 对于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利用主页上的聊天室和留言板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发表观点, 对于部分师生不能解决的深刻问题, 还可以主动通过搜索进行了解、解决。网络化物理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大容量上,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方式是“学生协作、师生协作、生网协作”三位一体。

网络传播现象的物理学阐释 篇9

同样, 2007年发生的华南虎事件, 由网友质疑开始, 网易、搜狐、新浪等诸多网站的新闻栏目制作专题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同时, 著名论坛“色影无忌”、天涯、西祠胡同跟帖持续不断, 2008年1月2日, 在google上用“华南虎事件”进行搜索, 共有9, 470, 000个网页。在百度上用“华南虎事件”进行搜索, 更高达14, 300, 000个结果。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 网络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它的“共振”, 大大地推动了整个事件朝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共振”, 本是物理学上的专业术语, 其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 当一个发生振动时, 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1) 但在网络世界的传播中, 我们却发现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个物理学概念正在产生着巨大的震荡。

传播介质的“共振”

很久以来, 只要涉及网络特性时都会提到“多媒体性”, 因为网络可同时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传播信息。本来这些传播载体归属于不同的传播介质, 在网络出现以前它们融合程度较低, 是互联网技术令它们紧密地走在了一起。

要实现对一个传播内容的成功推广, 必须要解决好受众的接受心理问题。信息的接受既需要完善的传播策略, 更需要有效的传播通路。某种意义的传播内容, 如果只采用纯粹的数量叠加, 反复依赖同一种方式多次地宣传, 只能呈现出递减效应, 很难达到传者所预期的效果。这一问题的解决, 可借助传播介质系统来实现。如在“华南虎事件”的网络传播中, 早期报道的方式多是文字、图像 (尤其是各路网友对照片画面的分析) , 到中后期出现了声音和视频。综合安排凸显了一种不定的组合, 容易形成立体刺激, 最终导致传播介质“共振”的出现。其中“华南虎”是共振点, 因为它是所有不同传播介质中一致的核心, 所有介质的传播内容都是对它的呈现, 只是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 或者突出性有差异。当几个不同的传播表现因素同时或连续出现时, 传播介质的“共振”就形成了。“共振”一旦发生, 异质的感官刺激效果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传递的信息会在不同的介质界面不断反射、积累、叠加, 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类似于音响中的混响。

我们一直倡导将有意义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大做深, 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网络与生俱来的“多媒体”性从根本上契合了传播介质的“规模效益”, 这种“共振”利用一种立体综合的形式, 借助不同的途径和通路, 不断地将与传播趋势相一致的因素激发出来。并且“共振”在传递信息时所表现出的节奏感和重复刺激加剧与放大了传播趋势, 相应地加大了信息传播的力度, 最终达到了提升受众注意力的传播效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体皆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媒介亦然, 媒介由于自身性质和所处的层次不同, 所形成的特色自然也存在差异。传播介质的“共振”正是看到并承认这一客观存在的差异, 在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发挥各家之长, 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形成合力联动的积极效应。

传播类型的“共振”

网络世界里新闻栏目的传播是大众传播, 社区或BBS的传播既有点类似团体传播, 又包含着人际传播, 其传播类型呈现出多重范式的形态。单方式信息传播时要么由于传播额度过低, 难以给受众留下印象;要么间隔时间长, 缺乏节奏感, 很可能也归于悄无声息。而在网络中, 传播活动以大众传播为核心, 辅助以团体传播和个人传播, 传播主题在不同的渠道中以一定的周期进行, 交替出现, 它们之间互相响应、互相诠释, 当频率趋于一致时 (即传播的时间、传播的密度重叠) 就形成“共振”, 总的传播效果自然会在每种类型的基础上有所放大。

传统媒体囿于自身的客观条件, 其传播途径常常被分割开来。网络媒体凭借技术的优势在这一点上多有突破。“网络新闻传播中,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内容进行传播, 一种是信息流, 另一种是意见流。这里, 信息是指那些由各种组织或个人发布纯新闻或信息, 意见是指由信息所直接激发的主观认识与观点。” (2) 由此可见, 多种传播类型的使用可以是媒体的策划技巧 (比如设立专题, 附评论板块) , 但客观上也是受众自发形成, 同步跟进。网络中大众传播、团体传播、人际传播的共生意味着传播途径由“高端”到“低端”的重心转换, 受众之间成为信息传播的通道。它的变革性意义特别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网友的帖子本质上而言是“口碑”, 因为不是精心设计的, 它的软性传播从根本上弥补了仅靠大众传播硬性传播的不足。由“洪战辉事件”我们能看到, 传播事件由人际的“口碑”来传播时, 会激起更多的联想、验证与强化, 大量非意见领袖会加入到传播潮流中来, 增加和鼓励受众中边际人群的跟随行为;二是网络中各种类型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在时间和强度上构成了对网民的间隔性和交错性刺激, 在某种传播类型的一次刺激还没有完全消退之前, 另一种传播类型的刺激又随即跟进, 同一信息的不断接受自然而然在受众脑海中驻留更长的时间。

不难看出, 所谓传播类型的“共振”, 其实就是多个传播途径的互相强化, 通过大众传播来启动团体传播和人际传播, 反过来又利用后两者来有效辐射大众传播, 从而产生一种比上述诸种因素之和要大得多的力量, 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推动传播的进程, 加大信息刺激的幅度, 达到传播的“裂变”。

传播对象的“共振”

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强调:“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 都或明晰或含糊地涉及传播。” (3) 与其他媒体辐射式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相比, 网络存在明显的优势:受众能够在网络中进行自由的交流, 对传播内容有着共同的“分享”。由技术的互动带来的这种“分享”, 不仅仅是传播过程中受众倾向于选择、接受与自己比较接近或相对认同的信息, 更是指受众在一种宽松环境中对某些关切的问题, 产生情绪上的强烈共鸣。“华南虎”的信息初次发布后, 网友在评论或论坛中就该信息进行沟通、交流、补充和处理, 并在网上再次发布出去。这种实效快捷和直接顺畅的反馈方式让受众对媒体的传播关系产生了进一步的动力期望, 其表现就是再次点击网页浏览参与结果, 加入到下次传播中来。

受众“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一致、态度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4) , 网络传播对象之间的互动方式, 实质是一种体验传播, 其具备传播的平等性、传播的再生性、传播的调适性等特点。一方面它提升了网民对传播内容使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建立了网民对传播内容的情感忠诚度, 可以说它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传播形式。

有传播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行为诱发为新一轮媒介使用动机的因素有三:模仿、虚拟化认同和对信息的再处理。网络中传播对象的“共振”恰好给上面三点提供了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例如“华南虎事件”的网络传播在主题承载下迅速聚集了一个庞大的网上群体, 大家获得的不仅仅是认同, 更是一种示范, 甚至一种反思。这种主流观念的形成, 不是单纯自发的, 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传播对象的“共振”。相当多网友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 经过众多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 最终达到一致性的信念及价值认定。传播对象相同、相似、相近的心理在“华南虎”上获得投射, “共振”后以增强扩大的方式被释放出来。

网络传播对象的“共振”, 标志着受众以其“微内容”的巨大合力, 正在成为一度掌握传播特权的大机构、大媒体之外的“另一极”, 它再一次彰显了长尾 (Long Tail) 理论的伟大作用, 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这难道不是“共振”的力量吗?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科项目GD10CXW01成果)

注释

1 百度知道:《什么是共振》,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018.html

2 彭兰:《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的构建与分析 (上) 》, 《国际新闻界》, 2003 (1) 。

3 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10页。

高中物理网络化课堂实践研究 篇10

关键词:网络化课堂,课堂效率,优势和不足

网络化课堂需要网络服务器、平板电脑、计算机及配套的软件、电子白板等物质支持. 相比传统课堂, 它脱离了黑板、纸质书本、练习本, 课堂效率较高[1]. 网络化课堂的备课, 需要教师事先把练习题、课件等内容通过网站录入到系统中. 在课堂上再把这些内容发布给学生. 学生在平板电脑的学生端登陆自己的帐号, 就可以看到教师发布的习题, 并能直接用手写笔在平板电脑上解答, 答题结束后直接提交, 教师在电脑上就能看到已提交的学生名单、答题时间以及对错等信息. 课后教师把回家作业发布给学生, 学生直接在平板电脑上完成回家作业并提交, 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平板电脑的教师端对主观题部分进行批改, 批改后, 学生就能看到已批改的作业, 第一时间了解自己作业的答题情况以及查看教师发布的参考答案.

一、网络化课堂的优势

1.具有自动统计功能

(1) 课堂教学的练习

例1质点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 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量越大, 水平位移越大

(B) 初速度越大, 落地速度越大

( C) 初速度越大, 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 D) 初速度越大, 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越大

答案: ( B) . 例1 在传统课堂中, 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了解, 只能通过不断的在教室里走动查看学生是否完成以及选了哪个选项, 或者通过学生举手的方式统计每个选项选择的人数. 通过学生举手的方式, 教师无法准确了解选择每个选项的学生数, 也无法准确了解每位学生的答题时间. 同时, 因为每个选项的设置在考查不同的知识点, 所以也无法知道通过了解学生错误选项而暴露不同的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不足.

网络化课堂中, 教师把习题发布给学生后,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答题结束后点击提交, 系统就会及时把统计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只需在电脑屏幕上观察统计结果. 从图1 中教师可以看到哪些学生已经提交, 哪些学生还没有提交. 提交学生中, 通过得分可以知道答题的对错, 以及可以了解学生的答题时间.

从图2中教师还可以实时查看该题的综合统计情况.比如任选题[155], 总学生人数45人, 已上交41人, 正确人数38人.上交41人中有1人选 (A) , 38人选 (B) , 2人选 (C) .此外, 还可以查看选择每个选项的学生名单.通过查看选择正确选项的学生数, 教师就能迅速作出判断该题是否需要进行全班讲解.通过查看每位学生的答题时间, 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通过查看每个选项的学生选择名单, 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暴露的知识点掌握的不足.比如, 选 (A) 选项的学生, 没有掌握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是由水平初速度和运动时间共同决定的. (B) 选项的学生, 没有掌握平抛运动的时间是要竖直高度决定的. (D) 选项的学生, 没有掌握平抛运动的落地竖直速度是由竖直高度决定的.

( 2) 回家作业的练习

教师通过网络把回家作业发布给学生,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接收并完成回家作业提交后, 对于客观题部分, 由系统自动进行批改, 所以学生一提交就立即能知道答题的对错, 从而实现了及时把答题结果反馈给学生的效果.

例2如图3 所示, x轴在水平地面内, 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 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 不计空气阻力, 则 ( )

(A) 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 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 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 b的初速度比c的大

答案: ( B) ( D) . 学生通过系统的判分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答题情况. 教师通过系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答题情况. 学生订正后, 可以通过查看该题答案来了解自己的订正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加入错题本的方式, 整理形成自己的错题集, 方便日后对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

2. 具有实时交互功能

传统课堂中, 师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 受到的限制较多, 交互效率低. 例如, 学生对于主观题的解答, 教师只能通过不断的在教室里走动查看学生的答题规范情况以及对错情况, 对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需要全班作示范讲解的, 教师只能通过实物投影仪或者拍照等方式来进行展示, 这样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教师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网络化课堂中, 教师利用实时交互功能, 能和全班同学通过投影仪随时交流任何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

例3如图4 所示, 在倾角为37° 的斜坡上, 从A点水平抛出一个物体, 物体落在斜坡的B点, 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是75m, 求: ( g = 10 m/s2) ( 1) 物体从A到B的运动时间; ( 2) 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 1) 3 s ( 2) 20 m/s. 教师除了可以实时看到已提交的学生名单以及答题的时间以外, 还可以查看每位已提交的学生的详细答题内容, 如图5 所示, 该学生书写字迹工整, 排列布局也很好, 但是整个解题过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物理公式. 所以在解题规范上做的还不够.

如图6 所示, 该学生书写比较规范, 但解题中出现一个典型的问题. 在解最后一小题时没有看清楚问题, 问题求“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而该学生求解的是“物体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这属于典型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图7 所示, 该学生书写比较规范, 作图、物理公式、单位、字迹公正等方面都值得很多同学学习. 而且, 在每一小题的最后都用文字进行了答案的陈述. 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仪及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网络化课堂带来了便利的师生之间的交互、生生之间的交互, 使教师在课堂中能迅速了解每一位学生答题情况, 通过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就能准确了解每一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每一位学生学习上的不足, 同时教师再不需要通过在教室里不断走动, 只需在电脑上点击每位学生名单查看答题情况, 从而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及的, 这种交互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的帮助.

3.具有书写重放功能

(1) 学生答题重放功能

传统课堂中,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只能看到学生的答题结果, 无法了解学生答题书写过程. 这对于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较困难. 网络化课堂中, 教师除了可以静态的查看学生的解题内容外, 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教师端动态观看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回看”学生的的书写过程, 可以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例如, 在例题3中, 如图8所示, 看该学生书写后的解题过程似乎没明显问题.但通过“重放”功能观看学生解题过程的动画时, 如图9、10所示, 发现学生先写.最后写.由此可见, 该学生的解题思路有一定的“跳跃”, 也有些混乱, 显得不够严谨.

( 2) 教师板书重放功能

传统课堂中, 教师在讲解习题时, 需要把习题中的图重新画到黑板上, 而且整节课中需要不断的擦黑板以腾出黑板空间, 这样不仅花在重新画图、擦黑板的时间上较多, 而且学生为了能及时记下教师的板书, 在听老师讲解和记笔记中很难做到兼顾, 最终导致课听得不完整, 笔记也记得不全.在网络化课堂中, 教师通过投影仪把课件直接投影到电子白板上, 利用手写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 (如图11所示) , 省去了重新画图的时间.通过不断新建白板页, 省去了擦黑板的时间.而且, 电子白板可以把教师的板书进行永久保存, 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用忙于记笔记从而可以更专注听老师讲课.同时, 电子白板的板书重放功能, 可以使上课内容还未完全消化的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听课”, 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是有益的.

4. 具有素材推送功能

教师还可以把上课的PPT课件、录制的微课等内容推送给学生 ( 如图12 所示) ,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在课余时间进行“重新学习’; 使因故请假的学生在家里就能通过平板电脑进行学习, 不会因为请假而落下课程. 教师还可以把科普文章、练习题、讲座等内容以WORD或图片或音频文件等形式发布给学生,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学到更多知识.

二、网络化课堂的不足

网络化课堂给我们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 它也存在着不足. (1) 网络化课堂相比传统课堂, 教师除了要制作课件外, 还要在网站上把课件中的内容重新制作一遍.比如把习题录入系统中、制作微课等, 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 (2) 由于网络化课堂的开展是基于网络和硬件的支持, 所以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或硬件故障, 将无法正常开展网络化课堂.同时受平板电脑待机时间的影响, 若需要长时间使用网络化课堂, 则需要给每位学生的课桌安装充电设备. (3) 由于网络化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基于平板电脑来开展的, 同时学生在使用时眼睛离屏幕的距离比较近, 所以长期使用对学生视力的影响较大.同时, 使用手写笔在平板电脑上写字的手感不及使用传统笔在纸上写字的手感, 所以对于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三、对于网络化课堂的思考

1. 网络化课堂在提高了课堂效率的同时, 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 这需要软件技术人员不断优化系统来简化教师网络化备课的操作; 在避免了粉尘对教师学生健康影响的同时, 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观看电子屏的时间, 这需要我们去寻找更好的电子屏以减轻对视力的影响; 在感受自动统计功能以及便利的交互功能时, 加大了对硬件、软件以及电源的依赖程度, 这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备用方案, 比如建立完善的备用电源以防突发性停电, 等等.

2. 网络化课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师生、生生交流平台. 教师通过平台可以为学生答疑、发布通知. 学生之间通过平台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在硬件、软件、网络不断进步的同时,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加入进来. 对于老师来说, 能实现资源共享, 相互交流; 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有更多与同龄学生交流的机会, 获得更多教师的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 能获得更多与兄弟学校之间交流的机会, 能有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问题的讨论.

综上所述, 因特网把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源库以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 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式学习, 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虽然网络化课堂在高中教学中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但随着网络资源共享的不断推进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 以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 网络教学必将成为21 世纪教学的主流[2].

参考文献

[1]王迎;陈丽;陈美玲.网络化课堂教学及其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 2002 (4) .

初中物理知识网络构建的几种形式 篇11

初中物理知识网络构建的形式主要有:大括号式、表格式、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一、大括号式

大括号串联知识,表明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有利于学生自然回忆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做到点和面的复习。

二、表格式

表格式较为简明,概括性强,便于学生接受复习课上,对于一些语言点的归纳,表格式板书更实在。因为它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总结、概括。在互动学习中,经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把所学的知识点分解、综合、归纳、演绎,学生掌握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可以达到强化记忆,便于检索的目的。

三、概念圖

利用概念图,学生组织整合信息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后,有些知识点只是零散地存放在大脑中,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师要利用概念图,通过概念图中节点、连线、连接词的运用把各知识点之间建立关系,使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把所学知识融入知识框架之中。利用概念图能把整个课程内容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张概念图中,能够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四、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简洁明了地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导图能使个人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知识联点成网,因此,思维导图能支持整体的学习风格。

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找到相互联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个维度联系相关的知识。不同的单元、不同阶段的复习所采用的知识网络也是不同的,但是最终要使知识网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

物理网络设计 篇12

关键词:高中物理,网络探究,物理课程,互联网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现代教育理念,满足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化,必须要借助当代的最新网络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造网络探究与高中物理课程相融合的新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参与学习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在参与学习、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探究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网络既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又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将网络探究与高中物理课程相融合,不仅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一、网络探究的概念、意义剖析

网络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路径,结合高中物理课题知识,实现从课堂学习向课外探究的过渡,从而构建起知识体系多元探索框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证实,网络探究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能够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精神。作为在新时代成长的一代人,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高中生的探索意识和精神远远比不上他们的父辈,这与我国教育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相背离。而通过网络探索这一主观行为,一方面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会不断探索新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刻苦精神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对高中生来说本身即是一种诱惑,虽然可能网上有一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大量有益的信息却也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因此,在矫正学生不良嗜好的前提下,利用网络探究和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探究是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探究虽然包含了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但最终它是一项学生的自主性行为,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网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等等都会体现出来,学生会由此而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并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网络探究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思考

网络探究是新课改后才出现的一种学习方法,近年来,对于如何应用网络探究,很多教师莫衷一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诚然,这没有对错之分,而关键是能够符合学情,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笔者的认识是,应用网络探究必须把握两个要点:第一,探究的内容必须与学生最近学习的课题有关;第二,整合网络探究与物理课程,实质上是转化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每天都布置一个微探究课题,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不断探究、学习和成长。

以“电磁感应现象”一课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共分为四个环节:(1)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情境。(2)利用多媒体,介绍法拉第十年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及其科学治学思想,包括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音频、视频和文档资料等等。(3)还原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4)多媒体演示,并合作交流电磁感应现象的生活实例,主要包含四个部分:一是分析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二是讨论汽车车速表的工作原理;三是讨论传统的磁带录音机是如何播放的;四是利用涡流加热并熔炼金属。其次是提取网络探究的主题。从课堂学习来看,虽然在课堂上提取了四个实例,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了解并不深刻,甚至还仅限于理论层面。因此,网络探究的主题应体现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拓展层面。引导网络探究从课堂最后设疑开始,例如:(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是否能够产生电流呢?(2)如何证明磁场能够产生电流?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等等。在确立探究课题之后,教师应为学生做好探究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向学生们明确网络探究的网页,或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例,以及相关实验等资料输入校园网络资料库,以备学生在探究时查阅。最后是帮助学生确立探究方法。鉴于网络探究是课外学生的自主性行为,因此,探究方法的确立应是师生讨论的结果,而不能由教师来确定。在确立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或建议。例如:针对探究课题的内容,即如何验证磁场能够产生电流,借助互联网寻找一些与此相关的实验。如预先输入校园网资料库的演示实验: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出现实验装置模拟图,点击“开始”,播放工作原理、过程动画。要引导学生边探究边做笔记,围绕探究主题,了解产生磁场感应的条件,磁场感应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与电流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共通之处,最后通过对笔记的梳理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在第二堂课的课堂开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网络探究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如收集学生的探究笔记,为他们的探究活动进行评分,或利用问题来检验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哪些成果,等等。

三、结语

上一篇:怎样撰写教学下一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