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设计方式

2024-06-30

物理设计方式(精选11篇)

物理设计方式 篇1

在实施新课程物理教学过程中, 只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笔者通过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物理“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实现自主发展。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 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 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要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作为教学的主线, 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 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1. 上课前, 要写好自主学习提纲 (一般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同学们) 。

自主学习提纲的内容包括: (1) 问题设计; (2) 有待解决的问题; (3) 自我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 通过挖掘教材, 以问题为契机, 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 促使学生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因此, 我觉得在备课过程中, 功夫应下在“问题设计”上, 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置一个个问题, 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例如:我在学习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二节《机械效率》时, 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如下:

2. 上课时, 让同学们展示自主学习的收获。

在展示的过程中, 再由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 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从而实现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二、思考

1. 培养学生自我钻研的精神。

自我钻研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能够自己选择书籍, 主动地阅读、思考、研究, 主动地设计、操作、分析,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独立的思维、实践, 把前人的知识和技能, 学为己有, 融会贯通。

2. 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

初中学生, 年龄稍微大了一些, 那么, 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的做法是采取激励表扬的手段, 对敢于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都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 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 无拘无束, 各抒己见, 从而逐步培养了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物理设计方式 篇2

一、问题表现

高中时期是重要的学习过度阶段,其教学核心目标是体现在以成绩提升为支撑的升学率,这会直接影响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其问题表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其一是教学理念陈旧,其二是教学手段匮乏,其三是忽略实验教学等.实际上这三个层面是有着密切关联属性,任何一个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相应的推进或阻滞作用,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这些负面教学问题将会持续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1.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会对整体教学任务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的教师群体曾经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会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来.教师更适应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从自身角度寻求有效突破.基础物理学有着其理论知识的复杂性,需要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公式定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提升,主要的教学策略是采用“题材战术”,在布置大量课业习题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也是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将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的乐趣.有鉴于此,教师要有效改善现有教学中传统教学认识.例如:电场强度定义式E=F/Q,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然后同桌互换题目进行解答,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记忆的主动性,也能够在批改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在舒适的环境中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手段匮乏

教学主要场所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师生互动以及交流的重要媒介,这是需要教师不断完善优化原有的教学手段.不过现有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开展,还是以课堂知识的单项传递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记忆和学习.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构成提,学生有种被边缘化的学习感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鲜有课堂互动的现象出现,这不仅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也是会让教师也感觉没有授课激情,以此产生双向的恶性循环问题.

3.忽略实验教学

物理学知识是蕴含在自然界各个层面之中,这也是其命名的由来.不可否认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理论知识,以及高精度的复杂计算,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和物理实践进行有机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习题设置的用意,以及解决习题的意义.高中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相关教学的有机组成,不应该将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人为的割裂.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会有一个理性认识,以此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二、应对措施

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它产生的负面作用更是会有着持续性体现,教师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以此改善当前教学的效果.针对上述提到的内容,本人通过教学经验累积以及教学观念突破等方式,以此提出下面几个举措:其一是革新教学理念,其二是拓展教学模式,其三是关注教学实验.这三个方法的共同运作,将会从多层面上保障学习的效果,以此全面推行高中物理素质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1.革新教学理念

个体主观理念可以对一生的重要影响,这会决定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集体观念会通过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引导事物的运作.高中物理教师一直认为“题材战术”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受到“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影响.日常教学任务量十分繁重,这也是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客观上会将问题持续恶化.当务之急是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理念革新工作,通过教学管理以及绩效体系重构等方式,引导新型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从“题海战术”攻略角度分析,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记忆物理公式定理,以此达到解题的效果.所以,教师教授完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且设计题目,再以同桌为选择构成进行解题操作,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提升记忆的效率,客观上也是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教学模式

目前主流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应试教育模式的翻版和延续,这会让课堂教学氛围非常不活跃,这也是需要有效转换教学模式,需要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在关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自身的教学手段,通过效率的提升改变现有的教学氛围,可以联合所有物理教师进行共性话题的探讨,这种交流的效果也是会产生广泛的作用价值,让学生既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又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获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打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场景,可以通过这种直观的知识介绍方式达到有效的教学渗透,同时也是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多去参加物理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价值,以及它所赋予的神奇魅力,多种教学模式的联合开展,能够达到物理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

3.关注教学实验

物理设计方式 篇3

一、物理素质的内涵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物理教育的理念不尽相同。李岚清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中的讲话指出:“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陈至立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从目前来看,既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又要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观念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至关重要。我认为,对物理来说,分数并不是学生素质的全部。在整体的素质教育观指导下,从《课程标准》和《物理教学大纲》要求来看,物理素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知识观念层面:能用物理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物感。

2、创新意识层面: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物理现象具有好奇心,能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物理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构建物理模型.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行设计性实验。

3、思维能力层面: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进行推理表述;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物理概念、思维和方法,辨明物理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

4、物理语言层面: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物理也是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会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

5、个性品质层面: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信念和毅力,养成合作精神,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能欣赏物理的美学价值。

6、哲学观点层面:物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物理中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简而言之,物理素质应包括物理意识、创新意识、解决问题、逻辑推理、信息交流、个人品质等方面。过去我们只看重分数,过分强调逻辑推理,未免偏颇。

二、什么是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个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以此推进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生在完成认知水平时的思维水平。学生学习有不同的思维层次,这些思维层次首先和认知任务的要求有关,而这些认知任务的要求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教学内容的认知任务和实际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记忆操作类的学习,如操作简单实验等;(2)理解性的学习,如学生经过教师讲授,理解了一个公式;(3)探索性学习,如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学习的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比格斯指出,教与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量化的层次。学习是一个认知量多少的问题,与此相对应,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2)工具的层次。学习是在一个教学和评估的学习机材中呈现效果的,教学是一套有效技能的和谐组合。(3)质的层次。学习涉及意义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积极地投入的互动过程。

三、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素质教育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陈旧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一些学生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他们很少能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标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是:学生虽然通过考试,甚至成绩很好,但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在这可贵的高分下却隐伏着危机。

传统的学习方式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会考试但不会创造,会解答问题但不会提出问题,有刻苦精神但缺乏创新意识。教师辛苦,学生痛苦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学生厌倦物理,有的甚至因此而辍学。可见,陈旧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种陈旧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了,学生素质低下已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提高广大中学生的物理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的基本前提。

四、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质,学习方式应从单一被动的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式转变,包括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的改革,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的過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倾向。“师道尊严”的影响仍然存在,这些因素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压抑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往往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使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在这种师生关系下要实现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的,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生价值的人。我们应该建立人性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

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接受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学习方式转变后,师生就会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有些问题,教师拥有的知识不一定比学生多,如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跨学科的知识等。几十年来,只凭一本教材、一盒粉笔、一块黑板教书的教师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习方式转变后的新情况、新问题。

3、改革陈旧的课程内容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识记和掌握。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也轻视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新知识都是直截了当提出的。教材应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安排设计,以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转变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基本课程、统编课程还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并存;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存;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存;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存;传授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并存。

4、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中成长,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学习方式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和建立的。改革学习方式是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是否落到实处的衡量尺度,而学习方式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则根据它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评判。为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解决的环节是:①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②学生能够根据情景提出物理假设,或进行物理建模;③有能力确定策略进行探究,必要时适当变换策略;④对结果进行检验的反思。必要时对过程进行修正,力求达到完善的境地;⑤對所学知识和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善于用物理的眼光看客观世界,乐于将物理知识用于解决客观世界中的问题。下面,笔者提出几种新的学习方式: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三个阶段:①进入问题情境阶段;②实践体验阶段;③表达和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与实践性。

(2)发现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已有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发现性学习包括四个阶段:①提出问题;②多角度探索;③得出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④总结提炼,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印象深、效果好。

(3)在多媒体环境中学习。是指把多媒体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结合具体内容编制课件,借助计算机的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融声、图、文、形于一体的多媒体认知环境更趋自然。随着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工具,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并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学习。

(4)在完成小课题中探索。小课题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具备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与研究性问题相比,它是比较简单的。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模型的操作,其内容往往结合身边的事物。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有趣的,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中职物理教学方式的探索 篇4

中职物理学作为中职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 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也是后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发散与创造思维, 让学生在愉快而友好的教学环境中既掌握物理知识和普遍规律, 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重视序言课的教学。序言课作为学好一门课程的起始, 要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上好第一堂“宣传课”, 等于新学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能为以后的物理教学铺好路、搭好桥。

2.以兴趣激发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笔者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 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 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方法, 让每一堂物理课使学生都兴趣盎然, 从而使学生“善学”不怠。在新课引入方面, 从复习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上来, 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事例引入到新课中来, 还可以用电教手段引入等。

3.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学的规律多从实验中总结得来, 并最终需用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而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一般对实验有较大的兴趣, 希望观察新奇的实验现象, 接触较精密的实验仪器, 并渴望亲手操作实验。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情境设置,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中职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想法设法地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记忆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具体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生活环境、物理学史、热点新闻、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来设置教学情境, 利用每一个具体设置好的情境, 分辨出情境中的各类信息, 把理论知识、科学方法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进行分析、思考与加工, 通过交流与探讨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2.进行有针对性地科学方法教育。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地科学方法教育, 是新时期物理教学必须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 它着重于日常教学活动与相关内容的贯穿与渗透, 多结合物理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进行长期地反复、针对性地分散于每个活动、每个环节, 通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认识、理解并掌握应用物理科学的方法。

做到重点内容放慢速度、多次强调、及时提醒、有区别的进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路, 使得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难点内容, 层层分析, 步骤推导, 找到问题中心, 把问题弄清楚;热点内容,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发表各自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通过多方面的讲授、渗透和融合, 在丰富课堂授课内容同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与认识。

3.积极与学生互动, 加强课后交流。教师在下课后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从学生日常的实验和生活点滴开始, 鼓励学生要用理性的眼光来对待事物与问题。课后的交流是学生课堂上思维活动的延伸与加深, 在课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重要的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的推理能力, 给学生一个质疑、推理、解惑的空间, 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 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计划的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达到充分的理解和完整的认识, 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整个中职物理教学内容, 对每个章节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做出具体而明确的安排;在哪个阶段继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育, 如何进行, 怎样更会有教学效率, 产生何种教学效果, 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和总体的计划, 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自觉、有序地进行, 避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

5.建立科学合理的启发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启发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通过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评价两种方式, 促使物理专业课教师不断加强个人的教学技术水平, 紧扣学生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更好的开展启发式教学。

三、中职物理课堂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

从目前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想真正达到中职物理教学的目的, 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互动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和学生互动, 在课前教师要精心的准备问题, 这些问题要和本课所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 还要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普通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普通物理实验考核;创新;改革

普通物理实验是各大高校理工科专业一门传统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风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1-2]。由于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同时在高校的教学考核中,实验课与其它课程相比也不够重视[3]。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工作者对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做了很多研究,有的强调操作考试的作用,有的强调多元化考核的作用,有的推行无纸化在线考核[3-6]。本文就我校近几年对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7]。

1普通物理实验考核的基本内容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 篇6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

要想让学生行动起来,主动去学习物理知识,首先教师先动起来。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全面备课,尤其要备学情,要积极思考不同课程的不同学习目标,围绕学习重点和难点,精心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细节,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堂自主学习的任务和重点,对于易混点、易错点和学习难点的布置要精简,既体现知识的层次性,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的接受能力,还要兼顾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其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个学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位自己的备课方案,现在的高中生年龄在16—19岁之间,他们正处在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型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独立性和挑战欲望开始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驾驭欲望都在膨胀,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根据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探讨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是刻意激发学生自我意识或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自觉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热起来”,就可以采用激趣法,可先引出这个问题,天气十分冷,怎样可以让我们热起来呢?接着让学生搓搓手,跺跺脚等,把学生引入到这一话题中去。然后问学生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热起来呢?以引起学生思考,接下来可以集思广益,并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可以利用图片或者是小影片来讲解两种发热的原理:①通过运动发热;②借助高温物体传热。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且深刻的印象。经过这样的思维论证之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入实验验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再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促进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常用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新课前专门安排物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本节课所需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给其他学生作示范;在观察分析实验前,专门找几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承担课堂实验操作任务;在习题复习课前,精心准备自主解决的例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相关物理题的解题方法,较难的题型还可以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突破。另外,较容易解决的题放手让学生去互讲互评,开发自主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反思

两年多来,我始终坚持、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刻反思和改善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式和思路。就像伏尔泰说过的“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我的坚守终于在两年后有所收获,现在我所带的两个平行理科高考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课前会事先明确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及其重、难点,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步骤,尤其是他们会和我细致讨论经由他们精心准备的学习方法和突破方法,保证了常规课的高效有序进行。另外,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告诉我,这样也明确了我在课堂上需要点拨的知识点。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和题型,我也尽量鼓励学生先自主思考探讨,再帮助他们突破瓶颈,这样,他们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承霞.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经验交流,2012(11).

[2]席晓政.高中物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大观周刊,2013(9).

[3]喻小越.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探究[J].教学策略与设计,2012(1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探究 篇7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各级政府部门对中学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很多学校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为我们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尽管条件具备了, 但作为基础课的物理实验却普遍重视不够, 物理实验教学成为中学教育中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基于自己的实验教学经验, 初步探讨新课改下对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重视演示实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家关于记忆保持的实验发现:“人们在接受知识方面, 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 从图像获得知识, 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 可记住65%。”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 从而可以强化刺激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演示实验要依据现有的实验器材, 在演示内容、演示手段、演示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做物理演示实验不仅限于使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 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 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 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 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 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等。这些器材学生熟悉, 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加强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 这是新课程教学中竭力强调的, 这不仅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原理,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锻炼实验技能, 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分组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 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因此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 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 教师要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探究性的实验,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的能力。

三、开展物理“小制作”, 训练动手能力

开展物理小制作活动是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延伸, 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进度,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制作一些小作品。当然, 在实验制作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 使学生在动手中思考, 动手中总结, 动手中发明, 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学生也学会了去思考。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定期开展物理“小制作”技能比赛, 通过小制作比赛, 达到技能训练, 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探索科学的思想。此外, 物理小制作在培养能力的同时, 也是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 并以特有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实践

许多学生 (也包括部分教师) , 常把物理认为是通过学习教材和做习题就可以掌握的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经常是“教师怎样教, 学生跟着怎样做”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时, 要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

1.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改革演示实验“教师表演, 学生看”的模式, 让学生通过预习, 能“师生同台表演”, 或在教师指导下“表演”。教师做助手, 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表演,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学生不仅有展示实验技能的机会, 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而且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 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

学生实验的目的, 绝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做实验, 而是在于通过一定的实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目前, 分组实验基本上是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 通过探究, 自己去设计实验, 选择仪器, 收集实验数据, 归纳总结规律。另外, 学生不局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实验, 而是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 让学生尽可能地在实验室活动。所以,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向正在进行的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学习, 开放实验室, 在自习课、周末或假期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实验室, 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 自主选择做实验的时间和做什么实验, 从而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将新技术引进物理实验室。

重视现代新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是新课改的要求。如将计算机引入实验室, 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引入实验室,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新技术进入实验教学领域, 一定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实验教学面貌。

总之, 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既要重视教师演示实验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又要切实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既要通过一些“小制作”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要通过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实践。作为教师, 只有认真学习新理念,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才能使物理实验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牟怒德, 钟海洋.优化演示实验促进物理教学[J].实验室科学, 2004 (6) .

[3]李文焱.谈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J].科教平台, 2007 (8) .

[4]张吉贵.高中新课改与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0 (3) .

[5]刘建政.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1) .

[6]王丽香.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实验课[J].教育科学, 2010 (1) .

[7]邵林洋, 方正华.新课改下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求解物理选择题的快捷方式 篇8

一、估算探究法

在研究一些情景新颖,过程复杂的问题时,可通过分析估算,排除误差因素,进行探究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例1小明在国庆黄金周到峨嵋山旅游,看到一只猴子跳到一根大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5 s内上下振动了6次;猴子跳走后,他把3 kg的背包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5 s内上下振动了12次;然后小明(体重约27 kg)自己跳上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5 s内上下振动了4次,请你估计这只猴子质量约为______kg.

解析:m1=3 kg的背包挂在P处,振动周期m2=27 kg的小明挂在P处,振动周期,

对以上数据进行探究,有,即m∝T2.

设猴量为m0,其振动周期据m∝T2,则

得猴子质量m0=4m1=12 kg.

点评:现有高中物理教材没有给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公式,本题不能用弹簧振动周期公式求解,似乎超纲,新课改注重探究性学习,本题可用比例法进行探究.

二、借助图像法

例2如图2所示,两个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也相等,两小球分别由静止从顶端下滑,若小球在图中转折点无能量损耗,则()

(A)两球同时落地(B) b球先落地

(C) a球先落地(D)无法确定

解析:若用公式求解此题很繁琐,应用v—t图分析较简单.b球下滑的加速度开始大于a球,后来的加速度小于a球,因为下落高度相等,所以最终速度相等;因为位移相等,所以图线所围的面积相等,v—t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上不难看出,b球从顶端下滑落地所用时间较少,即b球先落地.答案:(B).

点评:用解析法解题无思路时,可考虑用图象法.

三、临界值法

在一个物理过程中,某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变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状态就会发生突变,若把这种变化的条件找到,就可以利用这种极限法把这个条件外推至极,从而发现物理问题的临界值,由临界条件来讨论物理量的取值范围,常见的极限法往往用零值、无穷大、某一边界值来进行尝试.

例3如图4所示,一根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至少以加速度a=______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FT=______.

解析:考虑到小球在水平加速度增加时,可能“飘”起来,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在小球不离开斜面时,如图5所示,小球的受力有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线中拉力FT,方向平行斜面.当小球对滑块压力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y=0,FTsin45°=mg,可得a=g,当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g时小球将飘起来离开斜面.a=2g时小球将离开斜面,设小球离开斜面后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答案:

点拨:对于某一个物理问题,已知量取不同数值时(例本题中加速度a取不同数值时),可能导致不同的物理状态,当已知量的取值恰好使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则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利用临界值才能分清物体的状态,对问题正确求解.临界值的确定可假设法,在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先假设一种状态(过程)已知,然后再分析这一状态(过程)与题设情况是否相符,从而找到解题突破口.

四、等效法

例4如图6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周轨道,圆心0在S的正上方,在O、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a和b,从同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速度不同

(B) a与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速度不同

(C) 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速度相同

(D) 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速度相同

解析:a做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沿圆弧轨道下滑的过程中,其竖直方向分运动的加速度在任何高度都小于重力加速度.又a、b两物体竖直方向位移相等,所以b物体下滑到S的时间tb>t。;根据机械能守恒知,a、b到达S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速度不同.故(A)选项正确.答案:(A).

点评:用一分运动替代全运动,使问题大为简化.

五、模型思维法

例5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自身所受重力的______倍.

解析:本题是一道联系消防员自我保护的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至关重要.消防队员的运动过程可分为下落2 m的自由落体运动和下蹲0.5 m的减速运动,但本题中未说明下蹲减速的具体性质,因为本题是估算题,因此可将下蹲减速看做匀减速运动.从题中数据和选择项数据来看,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与重力在同一数量级,故必须考虑重力.

设消防队员刚着地时的速度为v,则v=

在下蹲过程中,以向下为正方向,有

据速度位移公式0-v2=2ah2,

由以上三式得

答案:5倍.

点拨:本题物理模型的建立有两个:一是研究对象的模型,将消防队员抽象为一个质点,否则无法分析过程.二是运动性质的模型,将下蹲减速运动看作匀减速运动,方可利用相关规律列式求解.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中,首先要将实际物体抽象为物理理想模型,将实际过程抽象为理想物理过程,然后将物理问题依照相应规律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

六、图象绘制法

利用图像表达物理过程,简洁直观,便于分析物理问题,从物理过程到图像表达涉及图像的绘制问题.图象的绘制关键:1.弄清物理过程及状态,2.弄清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3.弄清图线上各点读数的物理意义,4.弄清图线斜率、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弄清图线上一些特殊点(如图线的拐点、端点、极值点及两条图线交点等)的物理意义.

例6“南海一号”是沉没800多年的宋代木船,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上,藏品的数量和种类异常丰富.“南海一号”沉船由海底淤泥打捞出水的过程极其缓慢,历经数小时才使宝船连同沉箱浮出水面,如图7所示,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悬吊钩受力情况随时间变化关系最接近于下面F—t图中的()

解析:沉船陷于海底淤泥中,不受浮力作用,相反地受到很大的吸附力.因此,在船与淤泥分离前,拉力逐渐增大.一旦分离便受浮力,所以,拉力小于重力,在出水之前拉力恒定.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浮力变小,拉力又呈增大,直至全部露出水面,拉力等于重力.答案:(D).

点评:图象问题是中学物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考查的方式通常有图象的绘制,图象信息的判读与综合运用等,近年高考图像的绘制问题,有着相当的思维深度和很大的难度,题目要求考生通过物理过程得出物理图像,这要求考生有很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

七、类比法

例7如图9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Q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P、N为椭圆上的三点,P点是轨道上离Q最近的点,电子在从M经P到达N点的过程中()

(A)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电子所受库仑力为引力,从M到P再到N,电子和正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再增大,库仑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再增加,动能先增加再减小,速度先增加再减小,(A)、(C)选项正确,(B)、(D)选项错误.答案:(A)(C).

点评:本题也可联想到人造卫星绕地球为焦点的椭圆运动,卫星在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在远地点,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卫星从M经P到达N点的过程中,显然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再用类比法可方便解决本题.解题过程中,需要广泛联想,思维发散,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物理规律的正确迁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逆向思维法

例8如图10所示,四个相同的金属容器共轴排列,它们的间距与容器的宽度均相同,轴线上开有小孔,在最左边和最右边两个容器上加电压U后,容器之间就形成了匀强电场,今有一个电子沿水平方向从最左边容器小孔轴线入射,刚好没从最右边容器射出,则该电子停止运动前()

(A)通过各容器的速度之比依次为

(B)通过各容器的时间之比依次为5:3:1

(C)通过各容器间隙所用的时间之比依次为5:3:1

(D)通过各容器间隙的加速度之比依次为5:3:1

解析:电子在筒中做匀速运动,在筒间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零;将筒间的运动看作向左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这是一个等位移分割问题,穿过各间隙的加速度相等,设加速度为a,据,t∝,穿过间隙的时间之比为,可判断(A)正确,(B)、(C)、(D)错.

点评:在解运动学问题中,经常用到逆向思维法.

九、量纲判别法

有些选择题选项是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如果某个选项与题干中要求的物理量单位不一致,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注意:与题干中单位相同的选项并不一定正确),这种方法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对帮助正确选择答案也是有益的.

例9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那么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速率为()

解析:选项(B)的单位是(m2/s3)1/3,选项(D)的单位是(m/s3)1/3,都不是速度的单位,可以排除;选项(A)是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也可以排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

十、特殊位置法

用解析法解题无思路时,要考虑用特殊位置的数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尝试,进行筛选、排除,得出正确选项.

例10如图11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0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解析:对于(A)项,当R1=0时,E=0,此时带电圆环演变为带电圆面,中心轴线上一点的电场强度E>0,故(A)项错误;

当x=0时,此时场强为0点的场强,由对称性可知E0=0,对于(B)项而言,x=0时,E=4πkσ(E为一定值),故(B)项错误;

当x→∞时E→0,而(C)项中E→4πkσ,故(C)项错误;

选项(D)中,当x=0时E=0,当x→∞时E→0,符合实际情况,故(D)正确.

答案:(B).

点评:本题中巧妙地引入“圆环状带电平面场强公式”这一情景,从侧面进行影射检测,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物理方法的能力.学科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技巧是比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近年高考对物理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技巧的考查加大了力度,应重视物理方法的迁移和总结.

十一、极值假设法

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取其物理变化过程中的极值状态,予以分析推理,进而得出其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结论.

例11如图12所示,R1=10Ω,R2=8Ω,电池有内阻,K接1时,电压表示数为2V,则K接2时,电压表示数可能为()

(A) 2.2V (B) 1.9V

(C) 1.7V (D) 1.4V

解析:根据全电路分压原理(欧姆定律)可知,K接1时,即为,K接2时,即为,由以上两式得U'=,由题意可知电池有内阻,亦即电源内阻最大接近无穷大,最小接近于零;当r→∞时,得U'最小值1.6V;当r=0时,得U'最小值2V,电压表示数在1.6V

点评:把某些物理量的可能变化范围中的极值,代入有关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得出对应物理量变化中能达到的极值,从而对正确选项作出判断.

十二、比例法

有些计算型选择题,利用公式计算时,当其中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变时,其他物理量之间成一定比例关系,如正比、反比、分比、合比、连比等,列比例可求出中间变量,收到快速破解、事半功倍之效.

例12在如图13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U1、U2和U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ΔU1、ΔU2和ΔU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U1/I不变,ΔU1/ΔI不变

(B) U2/I变大,ΔU2/ΔI变大

(C) U2/I变大,ΔU2/ΔI不变

(D)U3/I变大,ΔU3/ΔI不变

解析:由,因R1不变,则,故(A)正确.

由欧姆定律,由于R2变大,变大;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则,

由题知R1、r不变,故不变,所以(B)错误,(C)正确..

由可知变大,同理U3=E-Ir,不变,所以(D)正确.

答案:(A)、(C)、(D).

十三、推理法

例13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14(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一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14(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由(b)图知,从t1到t2时间内,电流表的示数线性增加,说明压敏电阻线性减小,由题意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F增大,对重球由F=ma知,小车做加速度增加的加速运动,(A)、(B)错.

从t2到t3时间内,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说明压敏电阻不变,由题意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不变,对重球由F=ma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错,(D)正确.

答案:(D).

点评:多数选择题都必须应用掌握的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直接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而分析推理能力是高考物理中必然考查的范畴.

十四、补偿法

例14单匝矩形线圈abcd,部分放在具有边界的匀强磁场中,绕ab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图15甲所示,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画出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角度ωt变化的图象.

解析:在匀强磁场中,距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转轴匀速转动产生正弦交变电流.

补偿:在有界磁场左、右边补偿相同的磁场.

规律:感应电流i随角度ωt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15乙所示.

再对照题中条件,在正弦曲线上去掉不产生感应电流的那部分曲线,即在一个周期内将以下角度范围内的曲线去掉:,则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角度ωt变化的图象如图15丙所示.

十五、边界法

例15如图16所示,在x轴上方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处以速度v进入磁场,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x轴正方向成120°角,若粒子穿过y轴正半轴后在磁场中到x轴的最大距离为a,则该粒子的比荷和所带电荷的正负是()

(A) 3v/2aB,正电荷(B) v/2aB,正电荷

(C) 3v/2aB,负电荷(D) v/2aB,负电荷

解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17所示,可知粒子带负电,其中距x轴的最大距离a,临界条件是R+Rsin30°=a,得R=2a/3,由qBv=mv2/R,解得q/m=3v/2aB,(C)正确.

答案:(C).

点评:许多边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挖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十六、特殊值法

例16一个电热杯,有两组电热丝,单独使用时,烧开同样的水分别需时间t1和t2,保持电源电压不变,不计其他热损失,则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研究烧开同样的水所需的时间t为()

(A)当串联使用时,t=t1+t2

(B)当并联使用时,t=t1t2/(t1+t2)

(C)当串联使用时,t=(t1+t2)/2

(D)当并联使用时,

解析:设想两电热丝阻值相同,即R1=R2=R0,t1=t2=t0,由焦耳定律Q=U2t/R,显然,在Q、U一定的情况下,t∞R,当串联使用时,因R=2R0,故t=2t0,当并联使用时,R=R0/2,即t=t0/2,经比较选项(A)、(B)正确.

点评:本题直接用计算法求也能得到结果,不过费时较多,这里通过用假设法,即让某些物理量取一些特殊值,通过简单计算进行判断,就要方便得多.有些选择题常让考生觉得无从下手或花费过多时间去解答,若巧妙地应用特值简算法,则可取得惊人的效果.

十七、图象分析法

利用图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要注意正确理解图像的内涵:明确图像所代表的物理过程;弄清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进而弄清图线上各点读数的物理意义;弄清图线斜率、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物理意义;弄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弄清图线上一些特殊点(如图线的拐点、端点、极值点及两条图线的交点等)的物理意义.

例17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以频率为v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作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V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U0.在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反向电压U和频率v一定时,光电流i与光强I的关系

(B)截止电压U0与频率v的关系

(C)光强I和频率v一定时,光电流i与反向电压U的关系

(D)光强I和频率v一定时,光电流i与产生光电子的时间t的关系

解析:(A)选项中,反向电压U和光频率v一定时,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则单位时间到达阴极A的光电子数与光强也成正比,故光电流i与光强/成正比,(A)正确.

(B)选项中,由动能定理-qU0=0-Ekm,

又因Ekm=hv-W,

所以可知截止电压U0与频率v是线性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B)错误.

(C)选项中,光强/与频率v一定时,光电流i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又据光电子动能大小的分布概率,可知(C)正确.

(D)选项中,由光电效应规律知,金属中的电子对光子的吸收是十分迅速,时间小于10-9 s,10-9 s后,光强I和频率v一定时,光电流恒定,故(D)正确.答案:(A)、(C)、(D).

点评:利用图象分析时,应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描述的物理过程,进而解决问题.

十八、筛选排除法

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将比较容易判断的错误选项剔除,从而快捷地选取正确选项.

例18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C)“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ΔE=Δmc2

(D)“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

解析:“人造大阳”是利用聚变而释放大量能量的,放出的能量可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求出,其中Δm为质量亏损,所以(A)、(C)项正确.而(B)项核反应方程是的裂变方程,不是核聚变,所以(B)项错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是计算质量为m的粒子所具有的能量,并不是计算由于核反应中质量亏损而产生的热量,所以(D)项错误.答案:(A)、(C).

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篇9

在传统的教学考核中, 其主要形式为“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其中, 平时成绩主要由上课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确定, 而期末考试成绩为期末成绩的主要参考对象。考试可以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 但并不是教学考核的全部。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犯错误、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所以考核除了给学生一个分数外, 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对所学过的东西加以综合、比较、归纳和整理, 从中发现自己在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偏差、遗漏, 甚至错误, 最终达到学习质量升华的目的, 让其不仅掌握知识, 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然而, 对于学生来说, 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认可或者奖学金, 非常容易发生追本逐末的情况, 他们只在乎期末的成绩高低, 其对待考试的方式经常是“临阵磨枪, 每日每夜的考前复习”, 甚至为了追求及格而不惜作弊。这样的考试容易引导学生在应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无疑这是和目前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 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教研室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探索, 我们依然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形式来进行考察, 但对“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内容进行了细化, 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降至60%, 剩下的40%为平时成绩, 而平时成绩由课前, 课堂, 课后三部分组成 (图1) 。

1 课前预习阶段评定,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散思维

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可以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 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利用课堂知识来解决其碰到的疑问,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会强调预习的作用, 但通常很少去评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这样很容易将预习的效果弱化。对于理工科学生, 认真预习并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前必须完成的工作。然而, 对于理论课, 相关的预习仅限于老师的口头要求, 极少有具体的考核要求。借鉴实验报告的灵感, 我们将理论课预习报告引入物理化学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在每一章开始教学前提供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主要包含学习内容, 公式推导, 疑难讨论三部分。在每一章新课开始前, 学生须自行预习该章节的内容, 并分别针对这三部分撰写好本章的学习内容, 相关公式的推导, 并针对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进行讨论。

为了检验预习的效果和避免同学们抄袭预习报告, 一般在上新课前, 老师会提供一些思考题, 考虑到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这些思考题通常以教材上的简单思考题为主;上课时, 教师随机抽取学号 (保证每个同学在这个学期都会被点到) , 让相应的学生回答问题, 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评价并打分。课前预习评价阶段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2 课后阶段评价,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总结归纳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总结, 可以将零星的知识点进行重组, 从而寻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 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3]。因此, 总结归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化学知识, 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学习能力。我们在上完每一章的内容后, 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 并在下一章开始之前进行考察。考察的方式为:上课时, 教师随机抽取学号 (保证每个同学在这个学期都会被点到) , 让相应的学生以PPT的形式对上一章内容进行总结与点评, 同时, 也要求学生在PPT中展示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以供大家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归纳的好坏给予评价并打分。课后总结归纳阶段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3 考前答辩。

在以往教学中, 平时作业、出勤率和期末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几个重要标准。然而, 在这些过程中, 同学们的积极性并不高, 或者说很多同学是害怕挂科, 被迫的参与[4]。这样的结果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同学不认真完成作业, 在考试时候作弊。为了避免这些情况,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期末时, 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给每组分配一些比较重要、典型的习题, 让他们进行讨论并得到一个统一的解题方案, 再让他们讲解, 然后教师再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点评和给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重要的知识点, 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教学的过程, 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考前答辩阶段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4 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 其学习任务非常重, 需要掌握的信息量非常大, 如果要求他们通过死记硬背公式和定律的方式来通过考试, 这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不相符[5]。此外, 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如果需要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应该是通过调研文献资料来获得灵感, 不可能通过其死记硬背所得知识来有效解决。因此, 我们采用了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期末考试。虽然, 我们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考试, 但在试卷的最后一页, 我们会提供所有有可能用到的公式, 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取思考, 去应用。

5 结语

通过近三年的改革, 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1) 丰富了课堂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

(2) 通过预习、总结归纳、考前答辩等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

(3) 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 由传统的简单评价转变为形式多元化评价;减少了舞弊的情况, 考核结果更加公平。

(4)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面比改革前明显扩大, 思维方式比改革前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近三年来本教研室对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将传统的考核方式细分为课前、课后总结、期末考试三个主要部分的考核。经过实践, 这些考核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化学,考核,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建敏, 蔡洁, 张业.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J].广东化工, 2008, 35 (10) :156-157.

[2]李锦莲, 刘红, 李春来.物理化学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药学教育, 2004, 20 (1) :59-60.

[3]王国平, 方文军, 许佩新.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3) :28-29.

[4]彭程, 苏琼.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 (52) :88-91.

物理设计方式 篇10

要学好高中物理, 首先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 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相关。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 如说话时, 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声波传到耳朵, 引起鼓膜振动, 产生听觉;喝开水时, 喝饮料时, 钢笔吸墨水时, 大气压帮了忙等。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 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 认真听课, 复习, 练习, 还应该树立坚强的学习自信心,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 听课的效率很关键, 课堂中的学习时间很重要, 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 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前预习, 听课过程中聚精会神, 做到耳到, 眼到, 心到, 口到, 手到, 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讲课开头, 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 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好笔记, 将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 以便复习, 消化。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一、做好及时的复习

上完课的当天, 必须做好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 最好是采取回忆式复习。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尽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和笔记相对照, 检查复习效果。

二、做好章节总结

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及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 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 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 应记录下本章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 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 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三、做好全面复习

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 每隔一段时间, 最好不要超过十天, 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习一遍, 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正确利用训练题。有不少同学把提高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 搞题海战术, 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 重要的不在做题多, 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 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 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 甚至有偏差, 那么多做题的结果, 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

因此, 在准确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有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 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 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 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 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 主要针对的知识点, 选用哪些物理规律, 是否还有别的解法, 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 在解其他问题时, 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 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另外, 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 都应把准确性和方法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

(一) 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 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 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实验, 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 学会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通过观察和实验,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运用知识, 学到的知识, 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 你得到的知识还死的, 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 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要做好练习。

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 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题, 务求真正弄懂, 务求有所收获。下面是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 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的教诲。“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 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 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 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 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 不懂又在什么地方, 还能设法去弄懂它, 到了这种地步, 习题就可以少做。”

总之, 课改后的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新课改后的教学, 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只要我们虚心好学, 积极主动, 踏实认真, 多联系生活实际, 就一定能把高中物理学好。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操作上, 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 高中物理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笔者认为要促进学生学好高中物理, 必须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专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专 物理 教学方式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physics teaching to follow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actively use thes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ew, the secondary school physics curriculum that found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and student quality.

【Keywords】secondary; physics;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73-01

中专物理是中专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具有其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特点,所以中专物理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中专人才的需求。结合中专教育培养人才的侧重点, 中专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点与传统的物理教学实践有本质的区别。中专物理教学的学生、侧重点以及课程安排上都具有其特点, 本文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进一步结合中专物理教学实践的特点探究了提高中专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中专物理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一、物理教学的特点

1.中专生源特点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了很大的难度;又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另外,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2.中专物理教学的目的

中专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本质上的不同,首先中专的物理教学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特别是注重技术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既然是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物理教学中也必须更加注重课程的技术性,以适应职业技术培训的要求,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目前在中专物理的教学中,很多人依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加剧了教学中的困难。

二、中专物理教学对策

1.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和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针对中专生源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就要求注重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培养,从具体来说就是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要求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物理知识,使学生受到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它既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制约,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物理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及对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对祖国的热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物理学中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如科学美,艺术美。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蕴含着内在的多种形式的科学美,如对称、和谐、简洁、多样统一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鉴赏和模仿这种内在美。物理内容传递和强化,在表达形式上包括行文、内容等,这都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心理进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更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地训练某些技能技巧,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2.围绕中专教学特性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中专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开展笑噱活动, 中专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行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在教学活动的内容中,以实际出发,按照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授学生物理知识,不应过分强求知识点的系统和全面性。为了使实用原则落实好,教师还需要多了解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多阅读相关行业书籍和论文,并与业内人士进行深入学习探讨,还应该深入企业进行学习,掌握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经验,从而增强自己对行业的认识。

学生与教学密不可分,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实际特点出发,如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对课堂所教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陈永涛.《技术物理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杜明慧.探析新时期中专物理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对策, 2013

作者简介:

上一篇:武夷文化区论文下一篇:有害生物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