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2024-10-03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共12篇)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篇1

初中物理市级公开课《功》的课后教学反思

——青岛市第64中学 陈宝华

2012年11月28日,我举行了青岛市物理公开课,课题是《功》。课已经讲完了,但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学生学得是否轻松,理解是否透彻,成为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时时静心回味,看看课件、想想教案、回顾课堂,细细反思是否重点讲到位了、难点突破了、对学生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是否准确得当等等。著名课程专家叶澜曾说过,“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对这节公开课进行了多层次的反思。下面我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对教材的处理

《功》这节课是在学完《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习的,首先《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而《功》的知识又是建立在《力》的基础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选取课题之前,总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但在真正备课的过程中才发现,每一个知识点在设计起来都比较棘手。对于功的定义式,虽然它是一个标准一个规定,但是为什么要用乘的关系,而不用除或二次方、三次方的关系,我想这些学生心目中都会有疑问,所以设计时不知从何下手。后来,在王平老师的探究模式中找到了“比较—建构”这种模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比较干活问题,从而建构出功的定义,觉得很好,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课件制作的问题,一开始就给学生出示了两组数据,学生一看就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就使简单的问题变为复杂。如果在课件上能配上一个人推箱子的动画,做得再细致些,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会更好一些。

对于功的二要素这部分知识,课本中的例子都不能应用,一幅是力与距离有夹角的、一幅是汽车刹车的图,一幅是通过定滑轮将物体提升,如果根据这三幅图来总结功的二要素,学生肯定不能得出,所以我没有用这三幅图,而是采用了“标准—规则”探究模式,根据上面得出的功的定义作为判断标准,让学生讨论得出功的二要素。然后根据功的二要素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是否做功,上课时的例子都是我自己亲自演示,让学生来判断,其实,这个地方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举例子来判断,跳绳比赛、男生做引体向上、跑步、提水桶、背书包走平地和上楼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功的理解来识别哪些现象做了功,哪些没做功,效果会更好。而且,这个地方的处理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消化。

对于功的原理这部分知识,我是根据上面两道题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发现问题,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大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用塑料滑轮和泡沫滑轮,来验证这个结论,但是整个实验过程老师包办的太多,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效果会更好。

二、反思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市初中物理教研员王平老师和区物理教研员姜增红老师,以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同组的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导,精心设计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青岛市初中物理的“四层次新授课教学模式体系”,同时在探究模式中采用了多种运用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建构的探究模式:陈潢“比较—建构”、李冰父子“标准—规则”、刘徽“逐渐逼近—极限”等探究模式和“范例—方法”习题解决模式。设计非常好,但由于其中的一些方法我是初次使用,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就不是很熟练,所以在整体上感觉不是很顺畅,这也使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深入研究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然后把它融合在自己所教的每一节课中,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法,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

三、反思教学语言

教书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中重要的是语言的艺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炼、简洁、明了,对于启发学生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引作用,但是,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怕学生不明白,总是要重复一些话,自己认为这种说法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其实效果却适得其反,甚至可能误导学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自己语言方面的训练。

四、反思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不再只让学生听懂、会做题、中考能拿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感受中学习提高和创新;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真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知道知识点,还要研究物理学史乃至科学发展史。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讲课和备课的关系就像一首诗中写到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着实让人难以把握,通过专家和老师们评课,给了我前进的方向,使我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我对自己的“评课”才刚刚开始,能力的培养、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似乎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看来这个“功”要天天练!应该是每节课都要练,只有这样,才能悟出教学的真谛!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篇2

布置学生课外作文, 收上来时, 老师总是发现有部分学生是用别人的题材仿写的, 有的甚至完全照抄别人的文章。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的要求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写假作文?经过调查分析, 笔者总结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作文没兴趣和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对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 是很多家长、老师的期望值过高, 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因而厌倦作文, 只求完成任务了事, 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呢?有部分小学教师为了提高考试分数, 忽视了语文教学规律, 分别为写人记事的文章制定出一整套的模式, 甚至让学生去背所谓的范文, 学生自己的才华难以发挥, 以为只有按老师的办法去做才能写好文章, 久而久之, 学生的写作信心被磨灭了。二是学生于迷上网络, 对生活态度漠然。他们不会用心细致观察生活, 也就不能感受生活中的美, 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 也就只好去抄了。三是部分学生的惰性。懒动脑筋想问题, 更谈不上斟酌词句去写文章了。针对这些原因有的放矢, 采取相应对策, 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出好题目

命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命题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兴趣。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 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 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 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很多教师在命题时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有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的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有的老掉牙, 还有的出一些莫测高深的、难以理解的题目。如此下来, 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所以, 首先要重视命题, 不能临到上课时随便出题。老师在备课时应有这样的宗旨:尽量把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如初一学生刚进新校,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 往往是既兴奋又激动, 这时可设计一些如《新的朋友》、《自我介绍》等题目, 学生自然有兴趣, 觉得有话可写, 写出来的肯定是真人真事, 抒发的是真情实感!而到初二以后, 学生心智逐渐成熟, 可以写《我学会》 (坚强、宽恕、合作) 等题目。初三时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升学选择, 可让学生写《毕业时的遐想》、《难舍的情谊》、《微笑着面对生活》等。总之, 语文教师要去捕捉学生的心灵, 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厌烦, 把命题命在他们的心中, 只有这样, 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他们一看到题目, 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 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自己写作的目的。

2. 将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写作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总是叫学生写一些干巴巴的文章, 他们当然没兴趣了。这时, 可以采取活动激发法。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制作、烹饪一种菜式等来写一些说明文;通过开展故事会、语文实践活动、运动会、文艺表演来写出生动的记叙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搞社会调查, 学生通过参观、采访、调查, 既了解了社会, 又写出了较好的调查报告之类的好文章。学生兴趣盎然地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本领, 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将有很大用处, 同时觉得作文又有用又有趣, 爱写、想写、乐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是抄袭的吗?

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树立正确的选材观

前面提到学生中假文多, 究其实质是材料的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们对生活的漠然态度以及错误的选材观。许多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敏感度不够, 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的波涛掀不起他们感情的狂澜, 即使他们的心灵深处曾被一时一地一景一事之感激起过波澜, 但也只是瞬间的火花闪烁。因此, 一写作文就觉得无事可选无话可说, 就只有去编去抄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树立正确的选材观。

1.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材料

艺术家罗丹曾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 美是到处存在的。确实,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五光十色的, 只要留心周围的一切, 就能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如写《我的妈妈》,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妈妈太普通太平凡了, 没有什么好写的, 就可以这样去指导:你们应当都是爱自己的妈妈, 而她也是爱你们的, 这就有一个感情基调, 凭这点就能从妈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挖掘到对你们的爱, 这些都是好材料, 都是从生活中来, 只要你们去观察, 去感受, 抚养你长达十几年的妈妈, 有多少值得你写的啊!经过指导, 绝大部分学生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不再有许多“同样”的妈妈了!

2. 让学生注重积累材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有很多可以做材料, 但要靠学生去发掘积累, 把它储存到头脑仓库中, 在写作文时可以随时抽取出来。可以这样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第一, 培养学生做到“五多”, 即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想。其实就是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古今中外, 卓有成效的作家都用理论和实践证明了观察的重要性。鲁迅说“此后如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叶圣陶认为观察是“基本要项”;郁达夫时时混杂在人流中, 察看行人和摊贩——用他们的事例教育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是非常有效的。第二, 布置观察任务, 因为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真正调动起一切感官, 才有效果。第三, 教育学生多作读书笔记、观察笔记。在学生刚上初中时, 就要布置学生准备一个摘抄簿, 摘抄各种名人名言、事例等写作材料, 并做好分类和目录, 以便查找;在耳闻目睹到一些认为值得一记的东西时, 马上就可记到观察笔记上。这样下来, 学生就积累了材料, 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难以下笔了, 可以从头脑仓库中、书面材料库中去选择, 有话可说。

3. 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选材观

第一, 要让学生明白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要围绕中心选材。第二, 告诉学生选材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真实。只有真实的材料, 才能抒发真情实感。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胡编乱造, 只会造成无话可说或漏洞百出, 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例如, 明明这里不下雪, 却偏要写假日生活打雪仗, 能写得出来吗?就算编出来, 能写得好吗?第三, 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往往最具有感染力。学生往往有一个错觉, 只有重大题材才具备震撼力。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让他们明白, 小题材也可以表现大主题,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例如, 写有关“建国60周年”、“党在我心中”之类的文章, 如果想通过写祖国经济或其他大的方面的变化来反映, 虽然想法好, 但学生肯定写不好, 因为学生根本不了解。而如果通过写周围的人或事的变化来反映, 那才有可能写好。因为熟悉, 才能够写得感人。通过指导、实践, 学生对这一点领悟了, 就能在写作时注意去选取有感染力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表现深刻的主题。通过这种种方法、措施, 学生会选材, 有材选, 抄袭作文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三以堂上作文为主, 杜绝抄袭现象

堂上作文, 是语文教育中生命力极强的一种形式, 因而即使到了现在, 仍然是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前面分析了学生有惰性, 再加上现在各种作文书、作文选、网络作文漫天飞, 如果布置一篇作文回家写, 那就等于叫相当一部分人去抄!这种现状、形势使得堂上作文成为必然!教师们采取此种做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假文的出现,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5分钟的时间内, 学生要充分开动脑筋, 这样不就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吗?当然, 在堂上作文的同时, 还应适当有课外作文、周记、日记等各种非堂上作文的形式, 让学生自由创作, 不至于形式单调, 束缚学生, 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做好“细”功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细化;目标;过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大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已经步入正轨,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将新的理念贯彻其中,一定要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下工夫。具有来讲就是要对英语教学内容做提炼、补充、延伸和升华,认真剖析教学环节,重视训练,及时有效地反馈,一定能让初中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目标细化,突出重点

我们从英语教材设计可以看出,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每节课都自己的主题,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设定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我们要求目标细化,不是说要将目标定得多么细小,而是要让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大而空泛的题目。对课堂的设计不能只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参考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进行教材处理的时候要有所删减,并对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

例如,在教学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Section时,本节课我们重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培养阅读习惯,并进行一定的口头训练,然后进行笔头上的语言输出。但我们要再具体地细分:(1)重点单词与词组:be late for...,go off,oversleep,rush,run off,on time,break down... (2)重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late for...?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3)阅读技巧渗透以及阅读理解与训练。(4)阅读文章的复述和写作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环节上的几个细节

叶澜教授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英语课堂中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让学生做到“细微”,即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现状开展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每次发言,让学生能感受到课堂上被尊重,让每一个小组都参与学生的自学讨论,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积极心态,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新课的设计、导入,还是具体的教学过程等都需要细化。

1.课堂导入——快速

在课堂导入方面,很多教师不太注意,用很多时间去导入,结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影响了重点内容的展开,结尾也是草草收场。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新课导入,短而有效。

例如,对于场景性的对话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对于美文可以从介绍人物开始等,如运用情景悬念法导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by bike,by bus or on foot?Have you 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导入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融入学习。同时,课堂导入要简洁,不能喧宾夺主,要在短时间内起到联合知识的作用,具有实效性。英语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采取哪种导入方式,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都要将导入内容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2.课堂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看是很平常的环节,但设计好了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那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激励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课堂问题不但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而且要注重提问的时机。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部分时,有一个游戏 “Mystery Student”,学生普遍感到所用的语言有限,学生不太熟悉用法。于是,教师和学生另外设计一个游戏。

3.课堂练习——及时

在科学合理精确设计练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当堂完成,课堂高效并不一定指向所有学生都学会,而是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哪些学会了,哪些没有学会,到底是哪里不会,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堂堂清”。在课堂练习方面要注意以下细节:

(1)范例引导,例题和练习的选择要有典型性、示范性、带动性、延伸性。(2)要分层;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适应差异的彈性作业结构。(3)及时性。英语课堂教学中,反馈必须及时。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学生的状态,迅速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工具,在缺乏语言环境的基础上要注重细节,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而细致地掌握教学方法和规律,将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个学生心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及时掌握和练习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周智忠.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3).

作者简介:黎央苹,女,1973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任职单位: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物理《功》教案 篇4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2教学准备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功

一、引入新课

(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二、新课学习

(一)功的概念

以下我们要通过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演示: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任何一种机械在工作时,都必须对工作对象施以力的作用,还必须使工作对象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就像物体在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向上移动了距离s。我们就说力F对物体做了功。

现在想一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你们说的真好,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就是机械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板书: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功可以表示为 。还记得力和距离的单位各是什么吗?你能推断出功的单位吗?

单位: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公的单位就是N·m,叫做焦耳,简称焦(J)。

1J=1N·m

(二)做功

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那到底怎样判断是不是做功了呢?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两个因素。

1、小明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

因为石头没被推动,所以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也就是说小明并没有对大石头做功。

2、踢出去的足球,滚动了 12米的距离。

足球被踢出去之后,是依赖惯性滚动,在滚动的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没有做功。

3、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

人对砝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虽然力是作用在砝码上,但砝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砝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砝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可见当力和移动的距离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也不做功。

通过刚在的实例,我们知道,不是有力、有距离,就是做功了,我们还要分析他们的方向。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的过程。

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F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

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

在A点之前,推力F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A点之后,推力F已经不存在,当然不会做功。

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小球从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

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

(三)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 ,在计算功时,找到力的大小和对应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乘就可以得到功的大小。

如何计算出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

已知:F=50N、S= 10m、G=100N。

求:W

解:在水平方向上,推力F根推动箱子移动了 10m的距离。

跟据 =50N× 10m=500J。

在重力的方向上,箱子并没有移动,所以重力并没有做功。

答: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为500J。

讨论:根据上题如何改变条件,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与物重G有关,而与水平推力F无关。提示: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而在水平方向没有移动。

三、小结

功的两个重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

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优秀说课 篇5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的定义,二是功的计算。功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而且是为以后学习“能量”做好了铺垫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四、适合的教学对象:

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物理零基础 并且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学生,或者可以作为预习课来讲。

本班学生反应较快,但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动态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2【讲授】新课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孩拉动小狗;(3)锤子把钉子敲击进入木块中。

教师提问:(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是否移动了距离?(3)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4)物体所受的力对物体的移动是否有贡献?逐个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结合以上三个实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是否做功?

课件展示:

A组:1、运动员用力将杠铃向上举起的过程,举力是否做功?

2、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是否对汽车做功?

B组:1.人用力推一辆陷在雪地里的汽车但没推动,人对汽车是否做功?

2.人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人对石头是否做功?

C组:

1、物体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2、运动员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

D组:人搬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通过上面的几组例子你能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吗?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教师总结:(1)有力无距离(s=0,劳而无功);(2)有距离无力(F=0,不劳无功);(3)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相垂直(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

课件展示: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4)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5)人提着箱子站在水平匀速行使的汽车上;(6)人提着皮箱在电梯中上升。学生思考回答。

二、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力有大小之分,距离有长短之别,功如何计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1焦=1牛.米(1J=1N.m)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马的拉力对物体做功。计算功的大小时应该利用拉力大小800N与水平运动的距离3000m。

学生活动,课件展示课堂习题。

1、某同学要把重为60N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

2、重为10N的物体沿着长为2m,高为1m的光滑斜面自顶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3.张明用50N的水平推力在冰上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米,撤去推力后,箱子又继续前进了2m,他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又做了多少功?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查点拨。

五、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功教学反思 篇6

首先,我感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场导入。让学生说有关“功”的成语入手。生活中说到的“功”,和本节课要讲的物理学中的“功”含意是否相同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节课的教学课题,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课堂的效率。再次,这节课基本上能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教学环节完整,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也有一些不足,其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缺少一些必要实验,所以应根据实际设计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其二: 我个人认为:出于一些顾虑,在教学中,老师没有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大面积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这方面我以后探索的还比较多。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篇7

1. 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2. 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二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告诉他们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什么时候揭膜的目的。

4. 重视演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5. 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进行了一次检测,从分析看,根据我校情况,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还不能完全丢掉课本,相反的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用物理;爱物理

一、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科学素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看,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和受兴趣支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创情激趣的方法很多

2、用好教材,选好内容。为了体现课改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在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其次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实验,收集数据(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获得知识后,学会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经历、体验了“做”科学的探究过程,又学到了物理初步知识及其应用。再次,是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例讲滑轮时,旗杆顶端为什么要安装定滑轮;讲能及其转化时,增添“神舟”五号飞船的巡天之旅,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同时观看“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过程的科教片。最后在教学中适当增强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适当增加上网查阅资料,收集资料,鼓励学生选作或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教学内容的弹性,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学生,所列举不同的物理现象,开展不同的教学探究活动,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二、尊重主体、培养学生用物理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质,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又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目的逐渐向强调知识应用,突出能力培养,关注社会发展等。那么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呢?一要让学生动手做,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小制作、小實验都是动手做的好素材。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多动手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二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应重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参观学习,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开阔视野。②动手制作。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玩具,小实用品和实验器材。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成立家电维修、气象预测、摄像摄影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使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中施展才能。三要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本校本地区存在的实际问题,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讨去解决。

三、注重情感,激发学生爱物理的热情

所谓情感,也就是一个人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只有学生产生爱物理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想学好物理的动机。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科学的热情,首先通过引言教学,使学生知道物理学既有趣又有用,学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物理,工农业生产更离不开物理,我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也需要物理,物理学神奇而伟大,学生爱物理之情油然而生。其次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讲述我国古代和近代在物理学史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义务感。通过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史、拼搏史,树立为祖国而献身的责任感,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危机感”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紧迫感。再次在教学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使学生感到物理好学,我爱学,才能产生爱物理的激情。最后,让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多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交流性学习,操作性学习,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感到学物理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的生活与社会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必须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热爱物理。

总之,笔者在教学中的以上做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好物理、用好物理,在学与用中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功学教学设计 篇9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一物理《功》教案 篇10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 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90时,cos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90时,cos=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初中物理家庭实验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家庭实验;教学

家庭实验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家庭实验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课堂之上教授的物理内容通过家庭实验的方式进行巩固,有些课堂上不能进行的实验可以延伸到家庭实验教学中,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家庭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新型物理教学方式。

家庭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初中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这就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家庭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让家庭实验教学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论紧密的联系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到相关知识,通过实践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尤其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参与到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去。例如,关于光的反射的学习,理论上我们都知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了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初中学生在理解概念时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理解反射定律更是难点,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庭实验供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其中道理。通过简单的借助太阳光和镜片就可以理解光的反射,初中学生可以在有阳光的地方让镜片接触到太阳光并且成一定的夹角,这样太阳光就可以透过镜片反射到阴暗面上。这个过程虽然很简单,但可以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光的反射,对于进一步学习更深刻的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重视观察生活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关于摩擦力、压强、光的折射反射都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所应用。在进行物理家庭实验时初中学生一方面要重视观察生活,注意生活的细节;另一方面要注重物理实验器材的发掘,虽然家庭实验教学大部分的器材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但还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所重视,必要时候准备好专业器材,这样子对物理实验的严谨度也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例如,关于压强的学习实验,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钉子,在侧壁不同高度分别戳3个小洞,向瓶内快速灌水就会发现最下面的小洞射出的水柱最远,这就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了。实验器材虽然非常的简单,这也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观察、注重积累,从细微处发现物理规律的论证依据。

三、给予教师辅导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也是学生接受一手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家庭实验的完成情况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进行家庭实验,随后在课堂上可以组织相关讨论,学生可以提出关于实验及相关知识点的问题,教师对症下药的给予解答,这样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积极地动脑思考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趣味实验让学生课下准备毛笔、打火机、糖水、白纸各一份,在此过程中学生用毛笔蘸上糖水在白纸上写字或者作画,待白纸晾干后会发现字迹已消失,用打火机烤一下字迹就会浮现。很有趣的一个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更主动地去寻求其中的原因,这时教师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知识点加深印象,从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的指导更具方向性和专业性,可以给学生更多思路,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走太多的弯路。

四、重视团队合作

团队的力量比单个人的力量要大很多,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团队的合作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有很大帮助,团队中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对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进行分享,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初中物理家庭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团队的合作,其中一部分的实验没办法一个人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有秩序的给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定组长或者负责人,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比拼。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例如著名的伽利略铁球实验中就需要许多人的参与,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实验,这其中需要伽利略的学生走上比萨斜塔把球同时扔下来,还需要塔下有人观察结果。物理研究不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事业,需要学生从小培养这种团队合作的能力,对于以后物理方面的學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通过物理家庭实验教学的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在物理家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从生活细节入手、善于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发掘与物理有关的现象,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主动了解其中的原理和规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真正的了解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内涵,从而能够更好去的指导生活。

参考文献:

[1]谭小明. 浅谈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合理开展[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5:105.

[2]徐庭燕.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关于开展家庭物理实验[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8:106.

[3]熊春玲,王卫.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初探[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2:8-10.

[4]邢耀刚.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78-79.

作者简介:龙胜勇,年龄:46,中学一级教师,贵州省黔西县杜鹃教育管理中心主任。

初中物理教学探讨 篇12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1. 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 分析要细腻, 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并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阻碍。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 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 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

2. 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可能已经非常明确, 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地讲, 或是误将“难点”知识当成“重点”知识。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3. 对一些知识, 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 或者是满以为自

己讲解得清晰到位, 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 从而一笔带过。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 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 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重视第一章知识内容的教学

第一章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绪论, 其地位特殊, 肩负着为教材培养目的定位, 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学特色等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 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 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章内容丰富的特点, 体现自己的风采, 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向学生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 下定决心学好物理。通过第一章知识的学习, 学生会了解到在自然界中,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不同的物理现象, 知道什么是物理学, 以及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学习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 坚定信心学好物理, 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 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自然界中神奇的物理现象, 这一切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意识到物理这门学科并不神秘, 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中这些神奇的现象都与物理学知识相关,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学习物理学兴趣的培养, 经常设计一些既简单又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磁”一节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隔掌吸钉的小实验, 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这是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事实, 但磁铁能隔掌吸钉, 而隔一片小小的铁片就不能吸引铁钉等这些现象可能是学生从来没有做过或看过的, 使学生存疑很想得到问题的答案, 从而激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非常认真。又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节内容时, 我做了覆杯实验, 先给学生提一个问题:“纸片能托住水吗?今天我就用一张薄纸片托住一杯水。”接下来就用一张纸片盖在一杯装满水的杯子上, 用手托住纸片, 然后将杯子倒置过来, 松手后水不下落也不溢出。与此实验相对比, 我取了另一只杯底有一小孔的杯子, 先用一橡皮塞堵住小孔, 做了与上述实验一样的实验, 就在纸片托住水后, 我拔去杯底的橡皮塞, 结果满满的一杯水连同纸片一起落下。学生对这两个对比小实验很感兴趣, 不禁惊叹:“这么奇特啊!”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这一节课的教学顺利完成。

四、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

1. 讲授正确, 语言规范简练。

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首先不能讲错, 要推导流畅, 过渡自然。其次, 语言要规范简练, 表达清晰, 语气抑扬顿挫, 充满热情和感染力, 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 板书精当, 书写工整。

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 表明主次, 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 学会画直线, 画圆, 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 等等。

3. 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 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 或是操作错误。

五、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上一篇:农机购机下一篇:《防止火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