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2024-05-22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精选8篇)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篇1

中学教学进行学案教学已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作为新课改之后的一个优良分支, 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高中物理学案教学可以通过对学案的科学、合理编制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寻知识, 这种学案教学方式更好的与当今的教学领域变革相契合。笔者结合多年高中物理学案教学经验, 对此有很深感悟, 在此对高中学案教学的优化设计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以期能够更好的帮助高中物理教学未来的发展。

1. 预习模式的优化

为了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必须要重视课前预习在整个课程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往往在传统的教案教学模式中都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 往往都不会对课上知识的吸收产生实质的帮助。而采用现在新课改之后的学案教学可以很好的弥补课前预习不充足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问题。现在对课前预习的设置在学案教学是这样的:首先学生要通过老师的学案设计的要求梳理新课程的主体线路, 其次要掌握新课程各个章节大体概念, 最后学生要理解和熟悉各个章节中涉及到的相关规律、公式以及概念等知识通过完成课堂预习所布置的任务, 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中, 学生就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并且就自己不熟悉和不理解的地方重点对待, 而不会盲目跟随老师节奏而不假思索的听完整节课。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同时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最终提高其课堂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效率。

大量教学统计表明, 学生在实行了的物理学案教学的预习模式后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中的抽象概念和规律, 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普遍得到改善。学生通过完成老师之前设定好的预习方法,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后, 往往会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自己之前预习中出现的一些不熟悉和不了解的问题以及知识点上, 而不会选择全程跟着老师的节奏走马观花。通过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在上课之后听讲眼神也由过去的迷茫、迷惑变为现在的机灵、有神, 由于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不会陌生, 因此课堂的氛围变得特别活跃, 效率大大提高。通过长期坚持, 相信学生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其物理学科的成绩, 也能够逐渐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并且对于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也会有所帮助。

2. 课堂上学生当“演员”, 老师当“导演”

笔者在这么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中, 往往都认为大部分需要讲授的概念和知识点都是重点, 而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这些知识重点, 会在一整节课中都连续不断的讲授这些知识, 笔者在讲授完这些知识点之后会有很大的满足感, 但是每次物理测试的结果却经常不尽如人意。课堂上讲授的很多知识点, 实验步骤、公式以及规律在课堂上都已经讲述清楚, 并且让学生重点对待, 但是在考试中却往往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样的错误。

3. 巧妙设置问题, 促进学案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学生被动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学习知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由于整堂课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时间, 因此对于老师讲述的知识点都没有深入的理解, 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的情形往往导致学生没有与老师的思想独立开, 对于其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束缚。众所周知, 高中物理这门课程不仅仅需要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工作,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物理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相互混淆。而学案教学的模式则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独立并且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课程老师, 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在实行了学案教学模式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笔者在课堂之上将讲课和练习有机结合, 对于一些通俗和简单的问题则一笔带过, 对于难度较高和比较新奇的问题, 则通过合理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而没有选择直接将答案整理好讲述给学生,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氛围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再死气沉沉。

传统教学之后, 往往老师都是唯一的主角, 希望通过自己一个人的讲述将知识毫无损失的传授给学生, 以为学生成绩不好只是因为老师自身没有将问题讲述清楚,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一直不太让人满意。但是在实行学案教学之后, 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变化使得主角变为了学生, 而老师只是充当把控整体节奏的导演角色, 主要的表演舞台也从老师手中交给了学生, 学生可以利用这样的舞台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潜能进行知识的探寻和吸收。笔者在课程结束之后还会做一个摸底调查, 将课堂上学生讲述的问题进行一个了解, 确保学生最后真正的掌握了这些问题, 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学案教学模式, 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 及时改善。

4. 结论

在新形势之下, 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方面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也很好的契合了时代发展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学生由于学案教学模式的出现, 在积极、主动、开心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培养起思维能力。笔者会切实不断努力, 切实通过学案教学模式更好的在今后的教学之后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黎锦志.高中物理学案教学的实践[J].广东教育 (综合版) , 2010, (11) .

[2]赵友华.高中物理学案的优化设计策略[J].教师, 2011, (6) .

[3]孙艳美, 王梅英.“三案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7) .

[4]吴大海.高中物理学案设计——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12) .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篇2

嘉积中学物理组 赵清

摘要:高中物理学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学案设计要有前瞻性,引导性 阶梯性,针对性,以及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案 研究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学案。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在当今这个时代,各种物理资料汗牛充栋,但是它们往往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某个地区的学生进行编写的,而各个地方的学生基础各不相同,这就导致针对性不强,白白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做无用功。因此针对自己所在学校或者地区的学生编写适合的学案势在必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对高中物理学案作一些探讨。

第一,高中物理学案设计要有前瞻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设计学案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步工作做好了,学案才会有质量。就拿我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物理学习还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一套,尤其是女同学居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专门设计了关于数学知识的一个学案,在学案中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弦余弦函数的题目,帮助他们打好数学基础。第二,高中物理学案设计要体现引导性。实验向来是学习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如何做实验,突破这一难点。比如我设计的描绘一个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学案,所设计问题依次为 ①如何保证物体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即初速度水平?②如何得到轨迹线?③每次只能记录小球做平抛运动经过的一个位置即描一个点,而要得到轨迹需要多个点,怎么办?④怎样保证水平初速度大小不变?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O就是槽口的端点吗?应该在哪里?⑥在坐标纸上画出轨迹图,并以O点为原点建立XY轴。⑦怎样计算出所描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第三,高中物理学案设计要体现阶梯性。学案上的课堂练习以及课后练习的习题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一定的梯度,一方面让学生们通过做题,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题,增强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在圆周运动的新课学案里设计这样一道题,下列四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一组是:A.线速度、转速 B.角速度、角度C.时间、路程 D.线速度、位移。而在学案课后作业里我布置下面这道题,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说,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周期 B.转速C.角速度 D.线速度。再比如下面这两道题:如图1所示,皮带转动装置转动时,分析皮带上A、B点及轮上C点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1上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和r,从动轮O2的半径为2r,A、B、C分别为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求:⑴ 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⑵ 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 A∶vB∶vC

B A C(图一)

(图二)前一道题通过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到结论,因为有这道题搭台阶,生自然有思路可循,所以后一道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我再适当点拨。由此可见,设计阶梯性的题目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第四,高中物理学案设计要考虑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系统和部分两个方面,系统的好坏不仅依赖各部分的存在,而且依赖于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比如加速度的学习,第一阶段的学案设计重点是比值定义式学习,通过直线运动来体会矢量性;第二阶段是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定则及三角形定则后学习初末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的加速度该阶段的学案应该重点从画图角度确定速度变化量设计;第三阶段就是必修2的平抛运动,该阶段应该把比值定义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设计关于加速度的题目;第四阶段就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学习,此时完全可以用引导学生分析的学案设计做到学以致用。以上分析是在建立在系统研究教材基础上总结出的,把系统性贯穿到每一个阶段,对于学生形成好的思维品质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五,高中物理学案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学案上选择每一道习题都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每道题具体用到哪一个知识点,考察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都要按照每节课教学目标来确定,要体现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不同阶段应该设计不同类型的学案。常用的有以下这几种:新课型学案,侧重引导性以及和新课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章节检测学案,选题侧重综合应用知识这一类;知识方法总结学案,侧重知识系统性让学生能高屋建瓴学习知识;高考对接学案,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高考题,让学生从高一就能摸准高考脉搏找到合适的奋斗目标,激发他们奋斗的动力。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关键点与实施 篇3

关键词:导学案;关键点;主体性;自主探究;拓展性

中国分类号:G633.7

引言: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将知识掌握,很多老师会选择让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再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进行课堂教育。这种方法显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些皮毛,并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还是等着老师上课讲,这样学生并没有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仅仅了解了一些物理名词“是什么”,而不会去主动探究“为什么”。这种预习流于形式,效果不大。但是通过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引进,这种预习上的问题变得很好解决,笔者将结合我校的“双十五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总结。

一、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关键点

1、抓住主体性,实现导学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很多教师喜欢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导学案需要尽量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好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将答案与师生沟通,通过与师生的合作学习,得到共同的进步。比如在学习《机械能》的时候,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理解更加透彻,可以以人造卫星为题,设计导学案,其中教师介绍近地点和远地点。让学生思考卫星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那什么能最大?什么能最小?在远地点时,速度最小,那什么能最大?什么能最小?然后再思考从近地点到远地点,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又是什么能转化为了什么能?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锻炼发散思维,并且对知识有一个更好地掌握。

2、自主探究为中心,达到思维提升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在身边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进行更好地自学。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需要围绕自主探究,设计相关的问题,应该把握住这几个思想:这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这节课有几个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这节课可以采用什么互动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3、创新为特色,培养思维创新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只有教师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根头发、一根绳子等物品承受的力的大小,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更加透彻,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4、抓住拓展性,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对于新课程标准,更多地是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了。让教师少教,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学,只有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拓展性。比如在学习《轮滑组》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一种问题:一辆车在雨天行驶,车陷进了泥里,车里有两个滑轮和绳子,那么哪种方法最省力,可以将汽车拉出来?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但可以锻炼发散思维,还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初中物理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1、课前导学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讲,课前导学是很有用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课程的预习导学来提前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课前的导学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物理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斷将旧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搬出来用,所以,如何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课前导学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学习电功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知识上。教师可以提问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作什么?学生因为之前学过,所以知道是功率。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做功的时间和功率值有什么关系?今天所学的电功率就和这些问题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不但可以迅速地回想起以前的知识,还可以逐渐过渡到新的知识上来。

2、课内导学

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巩固,所以在课内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对学生加大练习力度。在课堂上,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合作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相的交流,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针对课内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应该分为三个部分:讲解、练习和总结。教师对新的课堂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练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习题,而是根据刚才老师所讲,提出质疑,再针对新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或者训练,最后一定要注意归纳总结。比如说对于重点公式和概念,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当堂检测也是一种很好地导学模式,教师通过当堂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有效地布置作业和下节课的内容。

3、课后导学

课后导学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在课外进行的一种外延教学。有些较有难度的教学可能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或者不好记忆,这个时候就需要课后强化作为保障。设计课后导学案的时候,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来分别进行设计,因为有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究,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将课堂内容牢牢掌握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问题,再根据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进行对症下药,给一些同学进行二次辅导,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给初中物理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导学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物理,最终热爱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刍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高中物理学案的优化设计策略 篇4

一、知识与能力并重, 突出教学整体性

学案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通过学案的制作,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主体构架。在制作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更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物理学科, 通过学案导学, 学生既能了解章节的整体知识网络, 又能从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 在设计“力”的学案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以下知识: (设置填空题) (1) 力是_______对_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 (2) 力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3) 按力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按力的作用效果分类可以分为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课上自学,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让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 并知道力的分类方法。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 也是难点, 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归纳总结能力, 在揭示“力的图示”知识点时, 我在设计学案时提出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力的图示? (2) 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3)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何区别?

然后通过示例:作用在小车上并且方向向左的100N的力, 让学生们尝试总结力的图示的实施步骤 (见下图) :

(1) 选定研究对象, 标出作用点;

(2) 沿着力的方向, 画出作用线;

(3) 选取适当长度, 作力的标度;

(4) 依据力的大小, 画有向线段;

(5) 标明箭头指向, 写力的符号。

二、体现过程与方法, 增强学案探究性

现代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如何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文化知识是基础, 能力发展是核心, 态度情感养成是灵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师及时加强方法指导, 增强学习内容的探索性, 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过程与方法是新时期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 体现了能力发展是核心, 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 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 在设计“平抛物体的运动”学案时, 指导学生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 更多地设计了学生实践环节。借助平抛与自由落体实验器、平抛竖落演示器、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 (课本彩图) 、刻度尺、铅笔等器材和工具,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的过程, 深刻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自行填写实验记录, 分析实验数据, 写出实验报告。找出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从而在本质上把握其规律。

三、学生自学为主导, 小组合作不能少

学案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坚持做到: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坚持不讲, 经提示和点拨学生能领悟的让学生总结, 小组讨论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进行研讨。特别强调的是, 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 小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物理, 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 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小组交流与讨论。

例如, 在设计“机械波”学案时, 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外, 我还要求大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熟悉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等。本节的重点、难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 在学案设计时,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 为什么介质中某一点发生的振动能向各个方向传播? (2) 漂浮在水面上的树叶随着水的上下振动而上下振动, 它会不会随水波的向前传播而向外迁移? (3) 机械波与机械振动有何区别与联系?与此同时, 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大家进行研讨, 尝试让大家总结出以下知识点:

四、处理好学案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教师导学, 学生自学为主, 借助教具和小组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然而教有法, 而教无定法。物理教师用学案教学法的同时, 也要善于运用其他教学媒体和方式实现课堂的有效整合。

例如, 在讲解《电磁振荡》时, LC电路中的振荡过程很难直接描绘出来。此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LC电路的CAI课件进行模拟演示。

(1) 电容C充电——如图所示, 电容器中储存一定的电场能 (E电) 。

(2) 电容C放电———如图所示, 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3) 反向充电过程, 如图所示, 是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的过程。

(4) 电容C再次反向放电过程。

综上所述, 学案教学是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和大胆探索。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案设计的过程中, 物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 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突出方法指导与过程分析, 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理解知识, 消化知识, 运用知识, 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案教学正是为了适应课改要求,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物理学案设计是否科学严谨既关乎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也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学案,物理思维,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殷汉卿.高中物理“学案”设计的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2010 (8) .

[2]明守彪.关于“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交际:新人力, 2009 (8) .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篇5

【关键词】复习课 自主学习 学案

学生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之后,他最终是否只获得了某一个成绩呢?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认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

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因素,使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他们过分地依赖教师的传授而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但从建构主义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学习不是被动的S—R联结,而是包含了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存储在内的复杂过程。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学案探究教学是我们采用的方法之一,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部分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所以结合我所开展的一堂高二物理会考复习课的实施,畅谈我对于这种设计的想法。

一、整体思路

这是一堂会考复习课,它不拘泥于一般的概念整理和习题整理,它更寻求学生在物理学习方法上、能力上的整合。所以,在设计时,我更考虑从学生两年高中物理学习上寻找知识的联系,探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我采用了部分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以总的框架,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二、学案的编制

由于这堂课在设计上带有部分开放式的形式,在学案的设置上比较灵活。分为以下几块:

课前预习

请同学举例说明物理学习中至少4个采用理想模型的方法。

请同学举例说明物理学习中至少3个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请同学举例说明物理学习中至少3个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

(这几题预习题的设置让学生总结学过的物理方法)

课堂学习

1. 请同学总结如果要测某处的重力加速度,可以有几种方法?并且说明他们的优缺点。

2. 如图所示是两种可以调节亮度的台灯的示意图。如果都能使灯泡“220V 100W”正常發光,请问是选A图还是选B图,为什么?

课后反思

你认为整堂课哪些知识点的使用你最得心应手?哪些知识点你需要再次巩固?

三、复习课的实施

发放学案

课前的回家作业就是学案的预习,学生根据学案的指引自己寻找可能的答案。其中课前预习的几道方法题比较基础,对于学生比较好入手。经老师批改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最后这部分使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请部分学生把自己的设计与所有学生做交流。由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其中部分学生的设计很有创新性。

测某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

A 根据G=mg,利用弹簧秤测量某物体的重力和天平测量的该物体的质量之比,由g=G/m求g的大小。

B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利用米尺测物体下落的高度和秒表测下落的时间,由求g的大小。

C 根据单摆的简谐振动中周期公式,利用米尺测摆长、秒表测周期,由求g的大小。

D 根据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的位移时间公式,用米尺测出光滑斜面长、用秒表测出下滑时间,由求g的大小。

E 由静电场中带点物体的平衡。物体受重力和电场力等大反向,可以由求出g的大小。

F 由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表面处近似等于mg的原理,可得求出g的大小。

……

还提出一些方案,只要公式中含有g,就可以。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了很多闪光点。于是请学生评价每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的可行性。

方案A 比较简单,但误差较大。

方案B 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用米尺和秒表测量误差较大;但如果改进一下采用DIS实验使用光电门传感器实验误差小,则可行。

方案C 单摆如果公式修正为,通过多次测量求时间的平均、摆长为摆线长加半径的改进,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精度。这个方法是高中物理测重力加速度的常用方法。

方法D 斜面光滑很难做到,所以该方案不行。

方法E 带点体很难在电场中处于平衡,且带电体的质量和电量很难测量。

方案F 地球质量和地球半径很难测量,在高中不具有典型性

……

分析完学生的设计,老师加以总结:根据公式计算有很多种可能性,但在实际运用时,要注意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么一题简单的设计题,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体现了学生参与和教师的指导。)

课后小结

根据这堂课每位学生的切实学习经历,请学生把学习困难的地方加以整理,作为以后复习的不时之需。并可以把自己在这堂课中感到困惑的地方与老师做沟通。

四、课后反思

学案教学的方式是近几年我们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实际,采用的切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它作为师生间良好的桥梁,架起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纽带。它整合了有效教学的资源,降低学生的学习起点,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需要多动手、多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完善物理学习框架,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当然,在具体操作学案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改进,例如:如何采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物理的兴趣中去?能否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备课组、教研组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胡炳元.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9).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篇6

(一) “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把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水平是已经达到;另一种水平则是儿童可能达到。

(二) 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强调了人的价值、创造力、尊严和自我实现, 将人的自我实现列为潜能的发挥。说明了人学习动机, 一方面是由外部刺激和人本身初级的认知水平确定的;一方面是人们由内心产生的希望更好、成功的高级因素决定的。

二、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成功模式

(一) 长春八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也就是“课堂教学五步法”,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不同课堂情境、明确教学目标; (2) 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则进行个体指导; (3) 合作解释及质疑问题、互相研讨; (4) 教师精心点拔、启发引导;. (5) 进行高强度的巩固训练、整体提高。

(二) 杜郎口实行的“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 指的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县杜郎口镇, 初中自从1998年来不断尝试行新课改以及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而摸索出新的高效模式。简称“二三六”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二特点、三模块、六环节”。

三、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中的关键点

目前, 虽然市面上会有不同初中物理的导学案在销售, 但是教师根据自已学生实际的情况和特点而所设计的导学案, 比市面上一般的要更具有可行性。因而在设计的讨程中, 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很多, 主要如下:

(一) 要明确优秀的导学案的标准

下面从初中物理导学案中截取的两道题目: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 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池水映明月”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2、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 植物的叶子多数是绿色, 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上了绿色玻璃, 只让阳光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 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 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请冋答:

(二) 绿色植物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1. 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它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案例分析:以上两道题紧密的联系生活, 把光的折射、光的色散这些内容全面的糅合在问题里面。不仅理论结合实际, 还用前人故事, 让学生充分的掌握知识点, 从而学以致用。这也是学生喜欢导学案实施课堂的原因, 同时也体现了优秀的导学案是要有明确的标准的。

2. 注重知识的问题化, 问题而又要层次化

首先, 导学案中的知识, 最好以精心设计的问题形式呈现, 呈现方式又以填空题的方式最好。其次, 问题的设置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仅如此, 还要注意目标性和层次化。

例如:初二物理导学案——银川市八中

课堂“一二三三”教学法的导学案详细设计如下:

课程内容分别为:二力平衡;重力。课堂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明确学习的目标;2、预习新课;3、教师提问体现预习结果;4、分组讨论并且展示交流;5、当堂测试反馈。后来对两个班的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 并分别计算两个班在“二力平衡”的测验, 正确率是91%、93%, 关于“重力”的测验正确率分别是91%、88%。

案例分析:这两个内容是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初中力学的重点, 以往课堂上, 教师往往强调的是“二力平衡”和“重力”的概念, 后来就是“题海战术”。而教师根据本文要说的, 教学案要有层次性和问题提问的必要。如果同学们在物理导学案实施的课堂中, 多提问, 多做实验, 让学生扮演了“主人翁”的角色, 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3. 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需求特点, 并注重导学案中的小结与反思及拓展延伸

当代学生从初二才开始学习物理课程, 极其缺少的是物理专业知识。然而有一定生活体验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 乐于动手, 喜欢小组协作等, 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而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 强调用生活中例子去引入新知识, 并用直观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 苏科版第十五章第二节《电功率》导学案, 它的“拓展延伸”部分就可以设置成:有两盏铭牌看不清的白炽灯, 一个是“220V100W", 一个是“200V 15W", 学习完这一节后, 能不能结合前面的知识, 将它们辨别出来?

案例分析:这个初中物理的导学案就很好, 延伸部分很好的体现了目的性、层次性以及问题性。还利用了回味以前知识, 总结现在, 对学生来说又相当于一次单元小结和思考。除此之外, 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导学案, 从而更好地教学, 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优秀导学案的运用,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更强指导, 也更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能做的, 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真正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特点。

结论

总之,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的设计, 需要许许多多的技巧和方案。初中物理导学案目的和宗旨却只有一个, 就是要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从此因兴趣而学;又能大量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而且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始终围绕一些物理问题, 不断思考、不断试验不断创新。

而导学案的设计则会让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学习更有条理和秩序, 所以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 改变教学模式, 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的学习。因而本文主要是联系一些初中物理在别的学校的导学案分析, 以及导学案的理论基础, 通过实例进行深刻思考, 提出了关键点, 并且教师要时刻加强自身知识储备, 要做出对学生有利及最好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刍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0) .

[2]朱秀芳.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活动的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 2011, (02) .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篇7

一、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的概述

学案指的是和学习有关的预案、方案和课程背景。主要包含知识的学习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设计, 教学方案就不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 学案成为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指南和参考, 在选择学习内容时, 要学会组织内容和排列顺序, 要安排好学习方式, 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改正, 运用多媒体的手段, 学生对自己还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会有很强的设计性, 所以, 这应该成为学生自我学习, 不断研究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要有科学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难点与方法指导、学习互动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学后反馈等环节。

二、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因班而异。

班级是学生组成的一个集体, 这不仅仅是一种数量上的相加, 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也是不同的,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 不同的班级他们会有不同的文化倾向, 也会有集体不同的学科兴趣, 每个集体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早就被教育学家所认可, 所以, 教师在写学案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状况, 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的学习效果如何, 不同的班级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文化氛围, 不同的班级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是什么, 这些不同的特点是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一概而论的。所有班级使用的学案也不能是完全相同的。

2.因师而异。

每个教师都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同的教育, 才让教学变得有生机, 才可以更好地弘扬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教育中成长。在所有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师最不同的两种风格分别是演绎型和归纳型。演绎型指的是比较注重逻辑推理和结构演绎, 这类的物理老师会给人一种紧密的感觉, 这类老师在教学方案中, 对物理知识的呈现和学习的时间顺序和学生的预习、学习以及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 只是在老师指导下的知识思维逻辑的构造过程。而归纳型的教师是会把比较零散的知识点和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点线面的归纳总结, 这种类型的物理老师会给学生发散的感觉, 他们在准备学案的时候可能会和课本中知识体系的顺序有些不同, 实验和现象所产生的结论也会随机, 学生的预习过程就是学习, 课堂巩固就是对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年龄都比较小, 自我管理和归纳能力比较差, 如果遇到这类老师会消化不了, 所以学校要了解每个班学生的特点, 并按照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他们的老师。

3.因教学内容而异。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所有的形式都要服务于内容, 不然也只是形式和表面的。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按照学案教学的内容分成三个要素, 一个是预习, 二是进行课堂练习, 三是要进行课后巩固。特别是关于力的图示, 可以在教案中安排大量的篇幅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操作和练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以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教授电路知识的过程中, 要在学案中附上实验中的电路图或电路图的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完善, 让学生把学案中的表格通过实验补充完整数据, 并且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实验的过程, 写在学案上, 作为以后学习物理知识的资料。

三、总结

学案不止是以一种纸质的方案文件或者电子版的形式来呈现的, 这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教案要把教学功能进行细化, 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要想发挥一定的作用:首先在物理课之前要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要把学案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 并且提出课前目标, 让学生在课前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学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对旧的知识进行巩固, 或者是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他们学会思考新问题, 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学案在学生学习物理时产生的作用就是定向引导, 总而言之, 使用学案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有用的, 学案不是随便设计一份学案就可以称为学案的, 关于学案方面的很多问题, 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 希望可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玲.如何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J].教师2011年09期

[2]徐金月.学案导学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高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运而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而选择的较为适宜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质的飞跃,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知识是具有一定难度,容易致使学生厌学、积极性下降、影响学习成绩,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导学”,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1].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预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自己预习,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导学案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优化课堂讨论效果.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将设置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利用导学案实现课后巩固.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应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给出指导性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静电平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用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进行实验验证,逐步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注重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架设思维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教师在课堂中要明确重难点,强调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层次性,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讲解问题时,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注重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架设一个思维的过程[2].

例如,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课件,请学生思考讨论课件展示的两个速度— 时间图象,在v - 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 思考讨论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 尝试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 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架设了一个思维过程,让学生在逐步探索过程中找出答案.

3.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快速的将学生带领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要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具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的探究过程.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适度指导,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 人们跳远助跑,雨点下落等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要怎样探究一个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教师引导: 知道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 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上一篇:专业技能操作下一篇:肿瘤化疗过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