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2024-08-14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共12篇)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1

纷呈, 众多顶尖物理学家你来我往, 宛然一部金庸小说。通过量子物理学史的介绍,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此外,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科幻影片中表现出的科技元素与课堂知识进行关联,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美国科幻片《超狗任务》中, 主人公有一条会飞的狗, 它飞起来不久, 在身体周围会爆出一个白色的烟圈, 一般观众并不了解其中含义。我们讲到振动和波时, 可以解释给同学们, 这就是“声障”, 表示这条狗已经超音速。对此,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科幻影片中的科学情节, 拿到课堂上来讨论。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 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知识。这说明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在大学物理知识体系中, 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在刚体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质点力学规律与刚体力学规律的比较, 就会发现两者具有一一对应的相似性。所以通过比较法可以让刚体力学更加易学易懂。对于库仑定律, 其本身的发现过程就是联想法的一次成功应用。牛顿曾于1687年证明, 由于万有引力为平方反比定律, 均匀物质球壳对壳内物体作用力应为零, 与物体位置无关。而富兰克林在实验中发现, 带电空罐对罐内带电体没有作用力。库伦将之与牛顿的推论联想类比, 认为电力也该服从平方反比关系, 后来结合实验, 导出了严格的库仑定律。法拉第在处理电磁学问题上, 则采取了形象化的方法, 提出力场和力线的概念, 使电磁学问题化难为易。物理学整体是一门实验科学, 学习物理,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物理实验之外, 还可以多引导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 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法可循, 适应各类知识的学习, 从而具备了知识更新的能力。

3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根本在构建常态化的自主学习实践平台

为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式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4,5]当前最引人关注的应该是翻转课堂和慕课。

(1)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 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下进行巩固训练。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 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 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巩固等。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 这个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不同。预习只是提前看看课本, 是浅层次的, 预习过后, 教师依然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知识点的讲授。翻转课堂则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入学习, 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极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但要把基础知识学会, 还要查找一些相关资料, 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用于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

由于自主学习过程没有教师讲解, 翻转课堂较适于低难度知识的学习。比如经典物理学部分大都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近代物理难度较大, 学生短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将其学会有一定困难, 所以不宜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但慕课的出现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2) 慕课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近年来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改革风暴。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慕课平台是Coursera, ed X和Udacity, 国内较早上线的是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2014年5月8日, 中国大学MOOC上线, 一年来已经拥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在内的31所一流大学的近500门课程。其中大学物理的所有知识体系均已上线。慕课的出现, 让学生进行深入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通过慕课不但可以自学学校的规定内容, 还可以就自己关注的课程进行自主自觉学习, 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将翻转课堂和慕课相结合,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是很大的促进和提高。让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慕课来完成, 这样能够和名校名师相交流, 会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而言, 将是非常有益的。

4 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 知识的发展, 对每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通过教学改革去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物理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 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0 (2) :78-83.

[3]庞维国, 刘树农.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 2000 (7) :54-55.

[4]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5]王志春, 李文涛, 左鸿飞, 等.在开放实验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5) :66-67.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2

摘要: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检验自身知识结构缺失点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中生物理学习而言, 极为重要。因此, 高效化习题课程教学模式, 也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师关注的重点。以习题课程教学原则分析为切入点, 对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提升方式展开全面论述, 旨在强化物理习题课程教学质量, 保证高中生整体物理学习水平。

关键词:教学原则;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 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学习难度与初中相比有所提升,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以往老师都会通过实施题海战术的方式, 帮助学生通过做题对知识点内容进行理解, 虽然此种方式也具有一定教学作用, 却存在着对于学生负担过重以及学习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 并不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因此对如何有效实施物理习题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原则

1. 目标性

现代高中物理教学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 而每一课的教学也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习题作为知识点教学辅助手段, 自然也要为教学目标进行服务, 所以习题课程教学要有着明确的训练目标, 并要以此为方向做好后续各项训练与教学工作, 以对课程教学效率进行保障。

2. 阶段性

迫于高考压力, 在进行教学时会将学生学习成绩放在首位, 不仅不会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同时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以及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安排不合理等方面的状况, 并没有实施阶段性教学。像在高一教学时, 可能会出现让学生训练综合性题目的情况等, 会对学生物理思维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并不提倡。所以老师要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做好阶段性习题规划, 以确保习题训练能够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符。

3. 启发性

素质教育强调, 要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时, 要改变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 要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索, 要能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究与学习, 并能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所以进行习题教学时, 也要按照启发性原则, 做好习题选择与教学指导工作, 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解题思路与方式。

二、习题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建议

1. 合理进行习题与例题选择

(1) 老师要明确题海战术所存在的效率问题, 要通过实施精选习题的方式, 对学生展开以点带面的习题讲解, 以达到有效提高习题课程教学效率的.目标。在进行教学习题以及例题挑选时, 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 做好各项挑选工作, 以对习题以及例题精准度进行保证, 确保能够在保证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 有效提升整体习题课程教学质量。

(2) 在进行习题挑选时, 要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点, 一方面, 老师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要在明确学生习题完成能水平的基础上, 做好习题教学目标制定, 并要按照目标对习题难易程度以及内容等进行选择, 以做好学生教学与潜能激发工作;另一方面, 要保证例题知识点涉及广泛, 要借助例题按照由浅入深原则对学生展开物理知识教学, 以达到一题多练的教学效果。

(3) 要保证习题层次分明性, 确保能够通过习题展开知识回顾、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带动等活动, 能够帮助学生有侧重点的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 以实现高效化习题学习模式。而在进行题目内容选择时, 主要分为知识综合提升以及基础知识考查两种, 老师要尽量挑选两种都有涉及的习题, 以对学生展开全方面训练。同时要实施分层教学, 要通过设置基础型以及拔高型不同级别的习题, 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 以实现科学化习题训练模式。

2. 合理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老师在展开习题教学时, 不可一味追求速度与效率, 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 确保学生可以有足够空间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 以做好阶段性复习与总结。老师要明确习题课程的教学核心, 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内化与理解, 能够在做题过程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以达到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的目标。所以老师要保证习题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理解、认知相符, 能够通过定期的总结与反思, 完成对一段时间内的知识点消化, 以帮助他们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3. 创设相应习题情境

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 老师同样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 帮助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与理解。而此时常用的教学情境, 主要以问题情境为主。

以人教版选修3~5《碰撞》一课, “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点习题教学为例。如果两颗相同的金属小球发生碰撞, 则原本静止的小球会随之进行运动, 且原本运动的小球会处于停止状态, 两者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了速度交换, 问两者为什么可以发生速度交换。此时, 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并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回忆与分析的方式, 构建起完全弹性碰撞模型情境, 以便让学生运用模式对此题进行分析, 进而通过关键位置点拨的方式, 帮助学生对习题进行理解, 以完成本题解答。

4. 科学展开习题分析

由于习题分析与理解质量, 会对学生习题解答结果准确性形成直接影响, 所以老师还要做好习题分析教学, 要帮助学生掌握准确审题方式, 确保他们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快速完成审题, 以对习题完整正确性以及效率进行保证。

无论任何题型的习题, 都需要在文字基础上展开分析, 所以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 确保他们能够在文字分析中找到相应线索。具体来讲, 一方面, 要抓住关键字, 要对静止、平衡以及阻力不计等关键词进行总结与分析, 以做好审题;另一方面, 要做好条件分析, 要明确已知条件以及未知条件, 从而在此基础上有重点的展开分析, 也为后续解题找到更多支持数据。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师要真正认识到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要在对习题课程教学原则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按照教材以及教学对象做好习题教学方案设计, 确保可以通过设置情景以及实施反思总结等手段, 切实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 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各项解题技巧, 以达到切实提升自身物理学科综合素养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海燕.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教学的初步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 , (7) :47.

[2]王育考.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探讨[J].文理导航, , (01) .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贯彻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措施落实素质教育。

一、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条件

素质教育强调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感悟科学方法,学习科学知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做给学生看、讲给学生听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和学生自己拥有的材料设计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动手,进行观察和探究,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教师应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电是什么”时,我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且引导学生利用铜导线、塑料瓶、铝箔纸自制验电器,在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仪器进行实验,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的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归纳和理论推导得出的,仅仅通过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归纳和讲解引入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自身参与的归纳和推导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利用欧姆定律理论推导实验结论,通过这堂课,学生知道了理论推导并不可怕,只要掌握好了基础知识,自己一样可以推导。

二、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的发挥。教师应重视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物理由衷的热爱,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做到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多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去做、用脑去想、用口去说的实践机会。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这样的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

三、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的对终身都起作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包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最新的物理科技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和产生的负面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鼓励学生依靠科技的进步,解决面临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教学声的现象时,通过讲述物理原理,让学生明白神奇的回声是建筑师的杰作,使学生相信科学不迷信。

四、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挖掘物理课程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讲述物理学史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顽强的科学精神;通过物理实验等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真理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讲述教材中涉及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科技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与物理学发展有关的新技术成果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造精神;教师要注意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结合惯性、摩擦力等知识,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结合电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等。

五、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与人共事能力,这是从事现代实验科学的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合作素质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思维碰撞是关键,在教学中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合作,二是学生分组实验的合作,三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首先是实验方案的合作,要强调每个学生在分组实验前都要自己设计方案,到实验课时,同时要求他们把方案拿出来,共同研究探讨,从中进行方案择优,再补充优化方案。其次是抓分组实验时学生动手实验时的合作,这是关键点。要学生讲究团队精神,重视彼此间的经验交流和探讨,要手、脑、眼同时工作,合作者之间要目标一致,步调协调,分工操作,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可以就实验过程进行研讨,交流经验信息,提高合作效能。此外,还要利用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在做演示实验时,轮流邀请同学到讲台辅助教师组织实验。这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有利于上台的同学达到最佳的观察实验的效果,更有利于师生的相互沟通,使教学气氛更和谐。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应科学地认识和实践它,不能以偏概全,从而为素质教育就是轰轰烈烈地搞活动,学生能歌善舞、能写会画这么简单。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在物理这门具体学科中的实施途径、教学中的体现及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教学行动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参考文献

[1] 康玺.《对初中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思考》,载《语文学刊》,2013(11).

[2] 王雪梅.《有效实施创新教育,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载《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5).

传统物理教育与现代物理教育 篇4

一、从教育目标来看

传统物理教育和现代物理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传统物理教学思想重知识和解题能力的训练;而现代物理教学重学生素质和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很多学生对物理有厌学情绪, 他们害怕学物理, 甚至厌烦物理老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对我们严峻的考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有多种方法, 但是我认为加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 对同学来说, 往往有一种新鲜感, 许多学生学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 多给学生动手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 让四位同学用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 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 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毕后, 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版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讶。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示有良好的启迪。注意我们老师不要讲实验, 我们应该做实验。有可能这种办法所产生的效果是我们事先无法估量的。

二、从认知角度来看

传统物理教学是教师讲和学生听, 这是多年来采用的教学模式, 都是强化训练, 搞题海战术。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过程, 不是老师光讲, 是一个以培养人、教育人,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思想是教师对学生反复刺激, 最终希望的结果是带来强反应。那么是不是强刺激学生就一定带来强反应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强反应有一个中介, 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能抓住这些, 有可能产生强反应, 否则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学生来讲, 不是他们仅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也不是他们能做课本上的题目, 而是在掌握学过的知识后, 他们能应用吗?能创新吗?这才是关键之处。下面我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杠杆的平衡是我们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的内容, 而且好多同学都能很熟练地把它的内容和公式表达出来, 也能很好地应用它做一些题目。但是很少有同学把它进行创新。例如这个问题:

器材:一个长约40厘米的均匀直尺, 一个带把的普通铁锤和若干长的细绳;

问题:如何能把锤子挂在直尺上, 使直尺水平平衡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但真正做起来, 同学们则感到比较难。这是个典型的把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和创新的题目。这个题的关键是锤子的重心应在直尺支点的正下方, 这才能把锤子挂在上面, 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我们物理教师能够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我想一个学期、一年或者二年, 一定能够改变你的学生。

三、从教育论来看

传统物理教育思想通常是从教学原则、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角度来指导, 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应该用创新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论和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还是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我们知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本上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如动力等于4牛顿, 动力臂等于3厘米, 阻力等于6牛顿, 阻力臂等于2厘米, 于是我们老师就对同学说:动力×动力臂等于12, 阻力×阻力臂等于12, 所以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但是有同学就问了, 你老师为什么一上来就把动力×动力臂呢?为什么不把动力+动力臂呢?这个时候老师就不好回答了。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这个实验的处理方式, 对于数据的处理办法应该是比较复杂的。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我们知道研究问题有两种方法, 一个是定性的, 一个是定量的, 我们学习物理时, 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应该用数学方法, 拿数据进行试探。首先是定性, 如刚才的几个数据, 动力等于4牛顿、阻力等于6牛顿, 而动力臂为3厘米, 阻力臂为2厘米, 也就是说, 力大了, 而力臂却变小了。这是定性的观察数据。第二是定量, 可以用我们数学上的知识, 如正、反比例函数, 以及其他的方式进行处理数据, 最后通过我们老师的提示, 同学们这才明白过来, 力和力臂成反比例, 于是他们很容易总结出杠杆的平衡公式。最后还要和他们说清楚, 我们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 他们在刚开始研究物理数据的时候, 也是经历了多年的验证、思考等, 才最终得出现在的物理理论的。你不妨将此方法论用到自己的教学上, 我想它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四、从教育定位来看

传统物理教育理念是重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本身。书本上的黑体字、定义、规律很重要, 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应试教育, 而对于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的来龙去脉不作交待。教师讲完后则要求学生多做题, 以期掌握课本上的公式等。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是物理概念、公式等很重要。但对概念、规律、公式的发展及联系更重要, 应该把这些搞清楚。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是重掌握知识的数量, 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 知识固然重要, 但不是最重要。

传统物理教育理念重知识的纵向深度, 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是不光重视知识的纵向深度, 更重视知识的广度。下面以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问题:在雷雨天气时, 一个人在户外如何避雷?

这是一个涉及较多知识的问题, 它用到的知识有最近距离放电、跨步电压、尖端放电等等知识。可以说这个问题既涉及了知识的深度, 更涉及了知识的广度。那么你能不能用以上的知识把它完整地答出来呢?

第二个例子, 初中物理课本上有一个“覆杯实验”, 此实验要求很高, 而且杯中水是满的。你有没有想过, 杯中水不满也能成功地做实验吗?你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 然后再回答。这个实验也涉及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以上是我从几个方面闸述了传统物理教育和现代物理教育的比较, 当然还有其他的区别,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处于新课程改革阶段,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 我们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他们的教学成绩在一定阶段也可能得到提高, 也可能缓解中、高考的压力, 有时也能得到一部分人的赞同。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 这种成绩只是暂时的, 是昙花一现的, 对于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是无益的。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势在必行。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5

究》心得体会

水塘中学唐性国

我于2012年2月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虽然在此之前对网络并不太熟悉,但在当今世纪,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不得不紧跟上时代的步伐。经过两年半年的研究运用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

经过这两年时间的研究、学习和运用,我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而通过远程教育课题研究,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做得特别好,但我依然觉得很有进步。因为我在这歌过程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题研究,它是完全靠自主自觉的一种研究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必须有端正的学习目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为了让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我所以选择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可以随时穿插在教学之中。以前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都疏于学习,而课题研究恰恰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动力,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合理的安排研究运用,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从人才培养上讲,课题研究因为在教学、管理、学习方式等教学环节上与一般教学不同,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研究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得到本组老师的帮助,因此我尽力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课件,把自己在平时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发送电子邮件在网上与老师、同学们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掌握最新的学习动态,对于象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来说,学习的时间分配更容易把握。

两年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首先是自学能力:课题研究学习当中主要是依靠自主,由于我们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系统学习时集中交流,本组老师集中探讨,这半年来充分地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其次是业务水平:从事教育不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那就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通过课题研究学习运用各种专业知

识,我掌握了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6

關键词:激励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

激励教育,就是使用教育管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一、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物理普遍有一种厌烦心理

高中的物理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加抽象与系统,就会更不易于理解。而高中生面对高中课程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巨大的升学压力,本就已经对学习产生了一种厌倦情绪,当面对高中课程中较为难懂的物理时,这种压力也就更加凸显。

2.物理教师对学生缺乏激励

在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遵循的都是“严师出高徒”这一思想,所以教师都会以严肃、严厉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最终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从而感觉物理枯燥、乏味。

二、进行激励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给予他们严厉的评价、甚至是批评,就很有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极为负面的情绪影响,从而产生不可预测的可怕后果。

三、物理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

1.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说明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在物理作业本上写下简短的激励性的评价话语。多进行正面评价激励,在评价中扬长避短,增强学生自信。

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在实现目标中对学生进行鼓励

为学生设置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具有非常重大的激励意义。但是目标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注意学生之间一些比较细微的区别。

3.分小组合作,小组成员相互激励

分小组合作,组内成员不仅可以相互约束,相互影响,还可以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在小组中实现各成员的优势互补,并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而小组成员个体也就会对小组产生依附感,从而获得来自小组内部的激励。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就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激励教育,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华.浅谈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模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2).

(作者单位 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7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情景, 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或背景材料, 让学生自己拟订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 在课堂时间内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等一系列活动, 发现物理现象, 探索物理规律。

教案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研究

投影出课本第98页的四幅图, 让学生观察, 然后, 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木块和小车感受:推木块, 木块就运动, 撤去推力, 木块就停止运动;推小车, 小车运动, 撤去外力, 小车逐渐停下来。

教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答, 教师将学生所举的例子, 罗列并投影)

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撤去物体受的力, 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

投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 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

教师: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似!可是, 几百年前,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假想实验, 运用逻辑推理, 对亚里士多德, 也即同学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 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

教师: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提出问题:此实验过程中, 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

(学生一开始可能只能回答表象, 应该多轮交流, 由学生自己回答出: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变。)

提出问题:实验时, 毛巾、棉布与车轮作用会产生移动;毛巾一端线结较粗;小车从斜面进入平面出现卡轮等。请观察桌上物件, 看是否可以选用桌上的物件, 尽可能地减小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可以用宽幅透明胶布粘接斜面和平面的毛巾一端;斜面坡度不宜过大;斜面与平面交接处断面不能过大。)

教师:本实验的分析与论证过程, 着重在于比较数据, 找出现象中变化的共同规律。

学生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分析与论证的想法

教师投影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想法,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 由学生自己逐步完善自己的表述, 保留公认的较成熟的表述。

教师点明:上述表述其实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反映的内容。投影牛顿第一定律与学生表述对照, 征询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中“一切”、“不受外力”和“总保持”的含义的理解意见, 将成熟的意见打出投影。

这种做法,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思维得到相应启发和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是, 适时而恰当地协调学生之间的争论, 及时而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予以评估, 以及对课堂上所有活动全面组织。

二、在单元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

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需要, 教师预先设计一个能突出本单元知识内容, 且新颖有趣, 能激发学生研究热情的问题, 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该问题, 亦即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课例一:平抛运动

a.设计方案:学生小组讨论, 自行设计研究方案;

b.方案论证:投影学生的各种方案, 师生共同进行论证;

c.成果交流:对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结果进行比较、总结、评述。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能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它不仅能突出学习的主体,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如能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计划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 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以“电流表的改装”这一研究性实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就是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一个尝试。

三、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引入“研究性学习”

从内容看, 每一门学科课程都有一个特别的赖以存在的科学领域, 而且这个领域的知识都是具有结构性可以用文字、符号、图表表示出来的外显知识。接受性的学习就是要通过教师的传授,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外显的知识。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除了知识和方法之外, 更重要的则是在课题研究或项目实践中所能获得的各种无法用文字、符号、图表表示出的内隐知识, 即体验和经验, 这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揭示、形成的, 是学生与周围环境、与教师和合作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伴随着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或项目的实施不断生成的, 是完全个性化的不能预先设定好的。

研究性学习能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课堂教学如能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计划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 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就是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一个尝试。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8

一、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为了达到显著的教学成果, 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 与各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也予以高度关注。对于基础教育来说, 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 新型教学的结构模式为学生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好物理。学生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这种新型的物理教学模式, 是因为当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教育不能总在传统的模式里停滞不前, 而要学会与现代接轨, 适应当代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以, 目前来看, 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方面的应用很简单, 通常有投影技术、视听媒体、媒体展示等, 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 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 将其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 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创造情境, 每一位物理教师都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 如果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便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这种情境下的教学,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熔化和凝固》这节课时, 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展示了雾的形成过程, 晶莹剔透的露水、霜降等物理现象。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水的多种多样的物理变化, 在学习的同时, 能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物理变化的奇妙,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三、信息技术在实验过程中的体现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实验的探究和演示, 但根据目前初中实验室的器材配备水平来看, 很多实验都做不出来, 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这个大资源, 通过放映网上的一些实验视频, 让学生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而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电流的磁场》这节课时, 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了一段电磁起重机吸引铁屑的影像资料, 视频观看后学生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1.电磁起重机周围是否产生了磁场?2.电磁起重机是通过什么力吸引铁屑的?3.铁屑的分布为什么不均匀?视频的放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放映这个影像资料, 明显可以看出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整个学习过程中, 他们都在认真看资料思考问题, 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学生从根本上接纳了这种模式的物理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构建清晰的物理模型

解答物理问题的第一步, 就是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展示方法来描述物理过程的动态变化, 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一些制图软件来完成自己模型的建立。例如, 在讲《速度》这节时, 针对如何测量纸制锥体的速度, 让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建立图表, 而且也不了解应该取哪个物理量为自变量, 哪个物理量为因变量。所以,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画表格、记录数据的方式, 学生根据视频的放映, 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在纸上画出表格, 而且能在原有表格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

信息技术与物理基础知识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而是更高层次的融合。与传统的物理教学相比, 信息教育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方程加以示例的解释, 将一些复杂的运动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同学们, 动画图片的放映, 让他们的印象深刻, 而这种方式的学习也能让他们对物理的一些难点、疑点的理解更加清晰、形象。所以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 通过信息技术迅速地筛选和获得信息、准确地概括信息、创造性地加工信息, 能够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信息技术教育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 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是一门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学科, 且应用型比较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重点, 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育与物理基础知识结合的手段。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卫丰.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物理 (初中版) , 2013, 31 (6) :40-41.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9

高中物理或者说是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 作出观察, 研究, 探索, 分析, 好奇, 求知, 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 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 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知识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会枯燥, 只会让人更加充实, 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意义就是真理本身。

1.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提倡让学生学会批判, 让学生学会面对自己的弱点, 审视自己的错误, 从而更加从容的面对自己现在所处以至将来的环境, 并在大环境下拥有质疑性的思维能力来一步步发展自己;学会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和面临的问题, 学生要学会能够公正的, 理智的分析问题, 并在一件事物的发展走向上得到一个客观的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所表现的特殊性是让学生能够明白, 并且了解在不同的环境, 不停的时间, 不同的文明都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并做到, 在一切教学的领域内通过好奇和质疑, 有机的将高中物理乃至其他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变成一种常识形态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内这种应试大环境下足以对付相应的考验, 也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意识到知识是难得可贵的财富;让学生在自身的场和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过程中, 有机的将人的成长, 社会进步, 科学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做到全面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吸收行为;在学生拥有相应的意识的同时, 还要在身上确实的落实到行为上, 这不仅仅是一种策略, 一种走向, 更是一种精神。

2.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融合进高中物理

物理是一个高深类似于真理的自然类学科, 物理包含了自然界的发展走向的原因, 以及规律, 这种包含了运动变化的真理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程度, 它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片面的深度, 更加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类走向。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上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件意义重大的策略。就像物理学和环境学的融合, 环境物理学一样, 既融合了物理的科学性, 也掺入了与可持续发展细细相关的环境学。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并研究自然界的声, 光, 热, 震动, 磁场等对人类的影响。环境物理学分为环境声学, 环境振动学, 环境官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由此可见, 物理教育在培养环境专家解决可耻学发展环境问题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对于声现象,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和传播条件, 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区分物理学和环境学的噪声定义, 并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消除噪声的方法, 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能够衡量出噪声污染与当今社会的利弊关系。在课堂上, 让学生融情于景的回忆对声音印象, 并结合时间里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学生则在老师的辅助下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进一步深化声音的传播途径这一知识点——固体, 液体, 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有什么不同;以此探讨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并讨论如何消除噪声。这显然和可持续发展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让学生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形分析问题, 例如钟表发条的振动发生生活中常见的闹铃声音, 并用玻璃罩罩在钟表上, 抽去其中的空气, 观察发现声音由大变小, 并以此强化课堂上的知识点——声音需要媒介进行传播, 固体和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但是真空缺乏相应的介质所以无法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讨论是否也遇到过车鸣声, 建筑工地的杂声等乱人心神的噪声污染经历, 让学生学会关于声音的基础常识和认识, 同时明白如何消除噪声, 与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点相辅相成, 更加利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物理是一个常识性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物理教育的发展好坏, 关乎着国家的发展走向, 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仰仗这对物理学的研究的透彻程度。在开拓视野面对世界, 面对未来, 面对科学发展, 都能做出相应的贡献。国家发展需要的工程师科学家也正是需要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出的素质型人才。

总结

高中物理或者说是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 作出观察, 研究, 探索, 分析, 好奇, 求知, 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 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 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知识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会枯燥, 只会让人更加充实, 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意义就是真理本身。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 并让学生学会探索, 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与他人交流, 获得新的内容, 通过质疑, 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 变为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陈黎.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式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06期.

[2]王巧玲, 李元平.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特征与实践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28期.

[3]史根东.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10年05期.

中学物理教学与物理考试研究 篇10

一、教学分析

物理本身是一门非常具有学习性、探索性且有意思的学科。就初中物理课程而言,主要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因此,书目编排基本以生活现象、生产例子为主。这正是学生需要探索引导的,从身边常见事物入手学习物理,了解事物唯物性的本质,认知世界。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科学教育方法对物理知识加以提炼、重构和重新阐述。学生通过对物理语言的接收、转化,接受物理,学会独立自主地分析身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就是物理教育的意义。

身边事物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来源。如教授初中课程物态变化中的汽化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回家烧开水因为中途忘记而把水烧干过? 最后有没有被骂或者毒打一顿呢? 对于这样的经历,学生或多或少有过或者身边发生过;思考水壶里的水没有溢出来,为什么就被烧干了? 那么他们愿意讨论这个话题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从而知道水在被烧开之后形成水蒸气“飞走”了,所以“烧干”了。水蒸气“飞走”的过程中火不停地烧。说明汽化的过程中需要加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状态是从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互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刻。如此,有力地实现了物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汽化形态、现象、发生条件,理解生活中的物理,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达到物理学科教育目的,使物理知识取自生活、用于生活。

二、中学物理考试

考试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 通过考试的学子可以加官晋爵,改善物质生活。那是一种极其欠缺合理性的社会制度, 它不应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单项评判标准。现代意义上的考试,我们把它理解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意愿、努力程度的考查,不评判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

纵观物理试卷的考试安排和内容结构,题型永远是选择、填空、计算。缺少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感官性题目,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些学生纯粹死记硬背“答案”,生搬硬套演算公式。少量涉及思维活动、艺术美等的考查,物理其实是用于理解世界的工具。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为上层境界,是学习物理的本质需求。物理的美是世间最具性感度、科学理性的美,它的美如电磁波匀称起伏、曲线之美。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弓被拉开而具有的弹性势能, 具有弹力而把箭射出去的力量之美。这一鉴赏美的目标在考试中被践行得很少, 没有充分发挥物理与世界美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作用。

中学物理考试是用来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意愿和掌握程度的手段, 不应该局限于考试用于选拔人才这一与当今人才衡量不对称的教育体系。从初中物理考试试卷分析,试卷中目标性强、偏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物理概念计算题仍然占据考试的大部分比重, 这类计算涉及枯燥、乏味的公式演算,容易给学生以失败的心理打击,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考试形式和教学目标不能完好地对接,考试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教育的实用性目标。

三、物理教学与考试

新课标要求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知识的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是非常符合当下教育理念,使人成为完人的发展目标的。可以看出物理主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经历科学探索过程,体会发现世界的美,理解世界运行规律。掌握基本探索技能,用技能解决个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以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模型制作技巧为教学中心。演讲历史名人探索物理规律过程中的趣事和艰辛努力后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思考动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设计考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欲望增强。从物理的社会价值出发,使学生认识世界的美妙;从文学艺术美的角度设计物理试题,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体会生态美、语言美。

考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考查其学习情况和对物理的理解程度,不做评判学生本身好坏的指标,也不应该涉及学生综合能力或者其他能力的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物理考试理解学生的思考,不设或少设标准答案。如欧姆定律中R=U/I的考查 ,可以设计问题为R怎样变化 ,家里的灯泡会有亮暗程度不同,而不是设计具体的数字演算,得出规定的电阻值,因为实景情况下电阻值是无法完全恒定的,所以不需要一成不变地计算准确值,只需理解其变化规律,可实现生活应用目标。

四、结语

物理教学教育研究 篇11

关键词:成果导向;物理教学

1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概念及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由Spady [1]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李志义[2]老师在文章中指出OBE 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即经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4)》也充分体现了OBE理念,强调工程教育专业要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成果导向教育与其他教育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强调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中,教育的目的在于是否能使学习者在学习后具有某种可感知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个人理解与技能有机的相结合的能力,将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使用到实践中,最终具备某方面的能力。

2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不受人们的重视,多数人认为物理太基础,没必要学那么多那么深。那是因为物理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知识的应用,殊不知物理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原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即课程教学是根据社会生产实际需求设计的,依据要解决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要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镶嵌式教学和学习小组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最后达到目标的全过程。物理学习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课后的自学,物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物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从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开始,结合课堂教学规律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展开设计的,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物理研究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由此可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百色学院小教专学生为背景研究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百色学院小教专的学生属于师范生,他们毕业后要从事教学工作。因此,本课程的设计要注重他们教学方面能力的培养。小教专的物理课程目前是一门理论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为本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尤为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将听说做三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融合到课堂中去,以此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十分清楚自己所教或所学的目标。在入学的第一天,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在起步之前首先有明确的目标,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对未来做好职业规划。小教专的学生将来要做老师,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努力去考取教师资格证,在平时多留意老师是怎样教授学生知识的,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运用成果导向思维来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协助下,让每个学生自己给自己指定目标,自己给自己一个结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需要考核。小教专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可以结合章节重难点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计划。本课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主要从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两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3.1教学过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并开展成果导向下的听说做教学活动。这里的“听”是指听讲,学生不仅要听得懂,还要会听讲,比如:如何在听时有效地做笔记,如何在听时找出所需信息等;“说”是指学生把自己理解的讲给全班同学听;“做”是指学生做演示或实验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活动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听”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而“说”和“做”则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将“说”和“做”相结合,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依托,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比如,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讨论:一个跳远运动员怎样才能跳的最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4-6组,每组4-5人,小组每个成员的任务由小组自己确定。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查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其他的方式方法探索方案。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讲解,小组的其他成员可做补充。当一个小组讲解时,其他的小组做评委,对该小组的方案做评价,同时对该小组团体成员的表达能力、团结力、配合力等进行评价。这样就把“说”和“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小教专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教师还应进行目标差距分析,分析目前学生所具有的水平和预期学习成果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活动。

3.2课后自主学习

物理是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物体普遍运动规律的,因此,学生在课外参与的物理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对于物理课程来说,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小教专的学生,他们的物理基础薄弱,所以他们需要在课外查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因此,课外的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课外通过弹性的方式配合学生的个别需求,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相关材料和相关问题,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选取感兴趣的材料或问题,完成课外教学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在一个阶段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找出与目标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来缩小差距。

4结论

本文以百色学院小教专学生为背景探讨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个人理解与技能有机的相结合的能力,将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使用到实践中,最终具备某方面的能力而展开。对教师而言,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更多的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把教学注意力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性学习模式上。高校物理教学也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当地学生的特点,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等新的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成果意识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Spady, W.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 (51) 6: 18–22.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12

一、注重观察实验

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例如:太阳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却很少见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 若用一个放在太阳下的三棱镜做分光实验, 这个物理事实就明确了。实验还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 例如:在不加热的条件, 使停止沸腾的水再沸腾的实验、“圆锥上滚”实验等, 由于这些现象非常有趣, 学生的好奇心顿生, 不只是停留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表面上, 同时会萌生一种进一步探究本质原因的欲望, 当他们发现或经过不断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 这种欲望会强化为一种为求知和进取的信念。这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授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 必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 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建立概念和规律, 这个认识的质变必须符合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遵守物理研究方法。例如: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时, 伽利略实验和他的推理, 运用了研究问题的理想化方法;在讲合力和分力概念时要用等效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即欧姆定律)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讲解导体中的电流, 要拿水流作类比, 运用的是类比法。使他们在认知过程中, 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也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 有了这把“钥匙”, 就可以开启物理奥秘之门。在学生不断的训练过程中, 智能会逐渐提高, 有助于创造意识的形成。

三、密切联系实际

理论从实现中来, 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在物理教学中, 要善于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 把教学与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把知识用于生活实际。比如:学过“内能利用”后, 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热电站去参观, 了解热电站主要结构, 知道热电站既发电又供暖, 提高了内能利用率。当今社会天然气正逐渐取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家用燃料, 这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在讲物态变化时, 可结合雨、露、雾、雪等自然现象。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像电器小组、摄影小组、个别的小制作等,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学会了物理, 能解释和说明多种自然现象, 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实践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者, 而应成为“指导学习方法的专家”。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个方面, 学法的指导, 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指导, 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 变知识为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

上一篇:单元件保护下一篇:情感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