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24-10-27

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通用12篇)

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1

0 引言

电机是陀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航空生产单位每年需完成千余套电机生产,并产生大量产品性能参数文件。这种单纯的文件管理模式,每一套产品各自建立独立的记录文件均需要手工录入完成,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状态,难以实现集中控制和数据资源共享,严重制约了信息的查询、汇总及数据的分析。随着产品数量的逐年积累,存档文件的保存、管理和检索工作量越来越大。

电机的生产过程在装配前需要对多个尺寸进行反复尺寸预选配以保证质量,参与选配的零件通常批量较大,一般数十至上百不等,且机械加工后的匹配尺寸一致性较差,以手工进行尺寸收集、整理并反复对比、筛选的方式进行预选配的操作非常繁琐、耗时费力,加之随参选数量增加而可能无限扩大的操作难度导致根本无法对库存的千余个零件进行再利用,很难达到最佳的选配合套率,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提高选配效率、选配合套率和信息管理质量,研制一套高效、可靠的电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机生产相关信息的录入、维护、检索、查询及选配等信息管理自动化,对电机的生产装配有重要意义。

1 系统的功能结构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电机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零件信息模块、零件选配模块、选配参数设置模块、信息查询及报表打印模块、工序模块。

1.1 零件信息模块

零件信息模块由电机信息、零件信息管理等几个子模块组成,每个子模块可独立完成各相关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检索及数据有效性控制。为各模块提供开放的编辑模式,可随时定制和扩充已有的资源,进而保证随着生产的持续扩大其可容到整个生产过程中。

1.2 零件选配模块

本模块实现电机零件装配尺寸的选配。

(1)实现对待装电机进行两个端盖、一个壳体的选配操作,并实时更新关联零件数据表相应记录的选配状态以充分保证选配操作的有效性。内容包括分批量选配、单项选配两种操作模式。

(1)分批量选配:提供多种选配算法,用户可根据各批次待选产品尺寸参数的特点,灵活地进行选配操作以寻求最佳的匹配状态。系统会根据装配尺寸公差带实时地给出数据选择最近最优、中值最优、全匹配量三种选配算法,完成批量产品预选配。

(2)单项选配:读取系统选配参数自动检索待装配零件的预选状态,并汇总所有可选零件的匹配信息,双击选中后可建立单个电机的选配关系。

(2)对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选配关系更改的电机提供取消选配关系功能,并同时更新关联零件数据表相应记录的选配状态。

(3)选配操作权限控制。

1.3 信息查询及报表打印模块

此模块提供各类电机信息的查询、汇总和报表打印,包括各数据表关键字段、批次电机配套关系、详细选配信息、典型性能参数、测试数据、选配合套率等的实时查询、汇总及报表打印,为实际生产中高频的信息检索需求提供联合查询汇总功能。

1.4 选配参数设置模块

此模块为零件选配提供匹配要求范围的依据。“选配参数”各独立成字段,以提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参数修改,比如设计参数的更改,或为了保证适合的装配增加工艺性参数。

1.5 工序模块

对电机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序信息进行维护,包括工序序号、名称、是否为正常工序、生产周期等。在电机数据表填入相应的工序信息后,即可进行诸如批次产品生产进度及结束时间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汇总,可便于及时、直观地掌控生产进度、辅助组织生产。

2 系统模式设计

2.1 系统逻辑模型建立

对电机信息及其操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建立合理、完整的系统逻辑模型,为信息的记录、更新、联合查询汇总和选配处理构筑良好的数据环境。

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分析不同活动内容及相互间的联系,形成数据流和处理器,绘制数据流图以描绘系统逻辑模型。

对具有事务操作的数据流,根据其数据来源按关联程度进行系统的划分形成相应的数据表,将各类信息对应地抽象为属性唯一的数据项,并为其确定合理的数据结构。

规范各数据项录入内容及相应的数据表达式,使之能够在不同的管理活动中共享;规范事物运行中有关联信息的处理,比如电机数据表和各零件数据表中零件编号及选配状态改变后各相关标志位的置位值。置位条件的统一,为数据流和事务实现准确的程序化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2.2 数据库的实现

根据以上分析中确定的系统功能,进行系统信息关联分析以及其他电机信息的建模分析后,对各种结构进行综合划分和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数据的储存独立于它的使用程序,本数据库的建立是基于SQ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时只要适当改变应用程序的初始化文件参数即可。选用SQL Sever系列的DBMS作为绑定的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会更强,系统将更适合基于网络运行。

2.3 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质量与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了保证系统运行时输入格式正确性的校验以及许多数据的自动记录、更新,保证了数据的正确、及时和有效。输出设计是面向用户的,因此无论屏幕显示还是报表输出,本系统都尽可能采用用户所熟悉的习惯方式。

3 典型模块的程序控制要点

3.1 各类信息的维护

(1)对数据项录入、修改、删除的有效性进行控制,如检测录入信息的数据类型、容量及取值范围等,以实现程序准确控制,诸如电机表中录入的轴承编号在同一定子、不同定子的唯一性等等,并实时给出各类操作进行的步骤、注意事项及产生结果等相关的明确提示。

(2)对数据进行严格的一致性检查和控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如电机及各零件编号的删改操作会释放与之匹配的所有零件的选配关系并更新选配状态。

(3)为提高数据库的维护效率,提供批次电机选配状态确认等批量信息操作。

3.2 零部件的批量选配

(1)对所有待选元件记录进行匹配筛选。编写算法,对所有未选配的定子、端盖、壳体,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依次进行各记录预匹配情况的检索、对比,筛选出所有满足全部选配参数要求的对应匹配关系。简易流程如图一所示。

(2)对满足筛选条件的记录进行选配及选配优化

(1)综合分析各选配影响因素,编写有效算法(如图二所示),使能够成功选配的端盖、壳体尽量多。

(2)对应的定子的匹配信息,以供随时检验选配结果是否满意,选择保存或取消选配结果。

(3)选配优化:提供最近优化、中值优化、全匹配量三种选配算法进行预选,同时统计选配合套率。

(4)实时根据各操作步骤自动置位所有零件选配状态。

3.3 零部件的单项选配

为能够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选配情况,提供单项自动选配模式,以供小批量调整。选中待选定子记录:检查定子选配状态,如未选配端盖I则显示所有可与轴承A匹配的端盖信息,双击某一端盖信息,双击某一端盖建立选配关系。端盖B与壳体的选配与此相同。直接双击选中的端盖:自动检索匹配尺寸范围并给出匹配信息提示,满足待选端轴承则选配,不满足待选配一端轴承,而已选配的一端端盖又可以满足待选配的轴承,可自动调整两端选配的端盖位置。可选零件信息显示包括零件编号、与待配零件过盈量、与所有库存零件可匹配数量,并按可匹配量升序显示。

4 系统的实现

系统采用基于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软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完全独立于数据库内容。其应用程序采用PowerBuilder语言开发。

5 程序测试

编写测试程序,通过大量有效的数据验证选配算法效率。

(1)任取多组具有完整配套关系的电机记录30~50套,恢复为独立的未选配元件进行逆推测试检测算法选配效率,其选配合套率大于88%。

(2)任选多批次实际产品进行模拟选配,各批次一次选配合套率71%~84%,一般的全匹配量≥最近最优≥中值最优。

(3)由于选配算法不可能达到100%的有效率,一般可在一次选配后进行第二轮补选,其选配合套率可提高3%~7%,但第三轮补选则基本无效。

(4)由于选配质量包括尽量高的选配合套率和尽量好的匹配参数,待选原件尺寸数据很好时,可采用例如中值最优以获得最好的装配质量。

6 运行情况及结论

电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与使用,实现了全部电机零件的自动化选配及相关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性地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在生产过程中的强大效益。本设计应用于实际生产后,以完成200套电机的选配,入库端盖500多、壳体700多。

(1)全部零件及其尺寸、匹配关系、性能参数等实时、准确的跟踪和汇总,充分提高了数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充分提高了选配效率和选配套率。由于每批次选配时均可对全部库存为选配零件进行筛选再选配,其零件利用率可无限接近100%,使库存降至最低。

(3)可方便进行选配优化,以适应于不同尺寸特点的批产品选配。

(4)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工操作的不完整性、主观随意性,处理效果不受产品批量和加工尺寸的影响,选配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5)放宽了零件加工尺寸要求,产品的机加效率和合格率也明显提高。

(6)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对其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简化了生产管理流程。

摘要:本文依赖于科学的信息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电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机信息资源获取、存储、处理、利用、更新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信息价值;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管理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开.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匀,严苏娅,.PowerBuilder10.0用户参考手册[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2

1主路由协议选择

对于省级气象广域网络系统来说,网络设备一般在两百到三百台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全网使用静态路由协议显然是不现实的。要保证网络路由的同步性和稳定性,必须在网络系统内部启用动态路由协议。目前在动态路由协议方面有两种:IGP(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包括RIP、IGRP、EIGRP、OSPF等路由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其代表就是BGP(边界网关协议)。根据省级气象信息广域网的规模,所有网络设备可划分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内部网关协议,应用RIP、IGRP、EIGRP、OSPF等动态路由协议。在网络协议及路由规划上不仅考虑路由协议的开放性、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节点数量、管理和安全上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路由是否按需选径,路由算法是否具有鲁棒性、快速收敛性、灵活性、路由信息安全因素和对路由交换的限制策略管理等。要满足这些需求,就目前行业内的应用效果来看,省级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内的动态路由协议选择OSPF比较适合,0SPF协议承载宽带网路由器内部路由,能确保网络的可达性和稳定性。2辅助路由协议的应用

对于一个业务量较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必要的辅助路由协议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系统外行业用户单位,需要访问气象信息资源,但是又不可能完全地把他们的网络接入气象信息广域网络内部,这时就需要应用静态路由,指定特定资源的访问路径。静态路由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定默认路由,对于信息网络系统内动态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表及辅助静态路由表没有明确描述的路由,全部根据默认路由进行转发,通常应用在访问互联网资源上。

3路由的引入

部队基层伙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伙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

部队基层伙食管理是部队军需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总部后勤部到各总队军需处到基层单位自上而下一系列的给养保障工作落实到最后就是看基层战士有没有吃够标准,吃够定量。在伙食管理的各层次中,基层伙食单位承担最直接的最繁重的伙食保障工作任务,而总队、支队军需部门承担了难度最大的监管任务。通常各总队军需处负责基层伙食管理的助理员只有两名左右,如何保障和监督管理分布在全辖区范围内的十余个支队上百个中队的伙食质量是需要动脑筋的问题。近年来总部多次提出的“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依靠信息化聚集、优化、重组人、财、物等保障资源,提高保障力和战斗力”的建设思路为基层伙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办法,基层伙食管理工作应该通过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业务需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简捷、高效”的对基层伙食管理进行监督,创新部队伙食监控管理模式,实现“伙食保障规范化、监控管理透明化、膳食营养科学化”。

一、基层伙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针对当前伙食管理现状分析发现总队、基层支队、中队对基层伙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如下需求:

(一)基层中队伙食管理需求

1、规范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系统规范基层单位伙食管理工作程序和各业务环节具体工作方法、原则和依据。例如,设定工作流程为:食谱计划制定一食谱计划审核→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审核→市场采购→采购单登记→物资验收→物资入库→物资管理→物资出库→伙食制作→逐日消耗登记→总结和评估。其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明确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和依据,提供决策指导,例如,制定食谱计划,系统提供食谱库和市场供应库,要求必须根据食谱库提供的菜肴配份比例和营养素含量确定营养素供给情况,保证满足营养素供给标准,同时也有考虑当地市场供给情况和价格,保证伙食费使用不超标。

2、收集分析业务数据。系统参与全部伙食保障业务流程,收集全部业务数据:食谱计划、采购计划、采购单、验收单、出入库单、物资帐、伙食费帐、逐日消耗登记等。业务数据可根据需要汇总分析。保证数据真实性,食谱计划、采购计划、采购单、验收单、出入库单、逐日消耗记录应该数据一致,炊管人员按权限填写,实时填写。业务数据上级支队和总队共享,总队和支队能实时掌握基层中队伙食保障全部情况。

3、保证物资经费使用安全。系统对物资帐和伙食费帐严格管理,保证专人记账、实时记账、帐物相符。系统在业务流程关键点自动记账:如采购单、验收单、出入库单、逐日消耗登记等业务数据生成时自动记账。在基层食堂电子化显示公布食谱计划和逐日消耗登记,使基层战士参与监督,保证数据真实。

(二)总队、支队伙食管理需求

1、实时掌握基层伙食管理状况。总队军需部门和支队军需部门可共享各基层单位伙食管理数据,可随时查阅各类伙食计划和实施状况,保证对基层伙食保障状况的实时、充分和准确掌握。

2、实时参与基层伙食管理。对基层食谱计划、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指导,参与管理。目前个别总队正在进行物资采购改革,例如由总队统一采购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各基层单位,系统应具有计划上报、审批和汇总功能,由总队和基层单位合作完成采购等保障工作。

3、伙食管理状况分析和评估。对各单位伙食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是总队军需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系统应具有对各单位在纵向时间上的管理状况分析能力,及在横向各单位之间同期管理状况分析能力。系统分析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各基层单位市场环境、人员情况等。

二、基层伙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基层和总队的伙食管理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总队与基层单位的基本管理需求不同,系统可分为总队、支队基层伙食管理子系统和中队伙食管理子系统。系统建立共享数据库,各中队、支队共享本级权限范围内业务数据,总队具有访问全部数据库权限。

中队伙食管理子系统辅助完成中队伙食保障全过程,同时实时收集上报各类业务数据。具体功能包括:

伙食计划管理:提供食谱库及营养素对应表管理、市场物资供应数据库,为炊管人员制定食谱提供建议,对食谱计划进行营养素供给分析和伙食费预算,审核批准食谱计划。

市场采购管理:根据食谱计划和市场物资供应数据库制定物资采购计划,根据采购实际填写采购单、收货时填写验收单。市场物资供应数据库反映市场物资供应品种和价格情况。

物资库管理:物资库管理人员对照采购单、验收单登记物资入库单,登记物资帐。检查物资入库单与采购计划、采购单及验收单一致,物资出库与食谱计划一致。保证物资安全。

伙食组织管理:记录每餐食谱,通过食堂电子显示屏公布当日食谱,登记逐日消耗记录。保证实际供应食谱与食谱计划相一致。

基层炊事人员管理:炊事人员基本情况登记、炊事技能等级、人员变动记录。

总队支队基层管理子系统重点对基层伙食管理进行监督评估。

基层伙食管理数据查询:实时查询权限范围内基层单位全部业务数据。

基层伙食计划管理:审核批准基层食谱计划、采购计划。

基层伙食管理数据统计:根据要求进行各类业务数据统计、对比。

基层伙食管理质量评估:根据质量评估标准对伙食保障情况进行计算统计和评估分析。

基层炊事人员管理:掌握各基层单位炊事人员基本情况、炊事技能等级及人员变动情况。

三、信息系统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部队信息化建设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各级单位都依据自身工作需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自发研制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但太多失败案例证明信息系统建设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认真把握,反而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在基层伙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如下几点: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基层伙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总部统揽,整体规划,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一原则。总部《2010年前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对后勤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其中基层伙食管理业务属于“军需综合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因此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与其它军需业务系统的数据往来,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接口标准,保证系统最终能够纳入武警后勤信息系统体系,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业务牵头,流程创新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技术是工具,业务流程是灵魂。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然要求后勤保障观念、模式、方式和手段,按照信息化的实质和内涵进行转变。军需管理人员应避免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原有业务流程的简单电子化,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更高效。

(三)易学易用,以人为本

基层伙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首先是基层单位战士,由他们来完成基层伙食保障业务操作和数据录入,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准确和真实。因此,我们首先要考虑基层战士的信息技术水平,保证他们容易学习,乐于使用。这就要求系统业务流程清晰简单,容易掌握;系统操作界面友好,提示明确,不易出错。

基层伙食管理是军需管理工作的老任务、老问题。多年来,社会经济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创新,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涌现,部队的基层伙食管理只有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引进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部队新军事变革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海,杨熙.基层伙食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武警后勤,2009(2):57.

[2]武警总部后勤部.2010年前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北京:武警总部,2004:3.

[3]安尼瓦尔·王山,王金勇.解决当前基层伙食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J].武警后勤,2002(12):37.

[4]苏勇杰.后勤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问题[J].国防大学学报,2005(10):72.

煤矿采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4

1.1 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

煤矿采掘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之前, 首要任务是选择软件开发模型。根据煤矿客户的需求, 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在软件应用阶段维护系统方便的前提下, 开发模型选用原型模型。

系统基于GIS技术作为图形管理平台, 再以SQL数据库储存采掘工程数据, 并以它为基础。并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矿山的可视化管理的目的。

1.2 系统设计的特点

(1) 提高了煤矿采掘计划编制的质量, 节省了人力物力, 更能快速准确地为煤矿采掘计划做出设计。

(2) 人机交互。基于煤矿的复杂性特点, 有时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来实现对其计算和检验。借助人机交互可更完整的对采掘衔接计划进行编制。

(3) 可视化。依据以编制完善的采掘衔接计划, 指导煤矿生产时, 可以对回采和掘进进行实时地显示。可对煤矿下一阶段的生产运营进行有效的可视化演示。

(4) 局部区域三维立体虚拟现实化演示。

2 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煤矿采掘管理系统为适合煤矿有效管理, 添加了更适合煤矿的一些功能及功能模块。

(1) 系统添加和删除功能。煤矿采煤和掘进是个动态更新的过程, 所以要添加动态时时查询功能, 新工作面添加功能, 废弃工作面删除功能, 以及通风管理功能。

(2) 局部三维显示, 客户可形象的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局部三维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 提供可视化, 简化问题。

(3) 系统动态分析和显示功能。对采煤和掘进做动态的时时分析, 来确保采掘衔接的合理性。又可以实时显示采掘的进度。还可以通过调整时间的权数来演示采掘衔接的状况。

3 采掘衔接计划编制过程

采掘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有煤矿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矿井生产能力、采掘工艺、技术设备、煤层储存条件、巷道的布置情况、顶底板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依据上述信息, 就可对采掘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进行采区的划分, 在对对掘进巷道进行划分, 在已知地质条件和掘进工艺的基础项结合时间序列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哪条巷道的掘进进行合理的排序。同样再结合生成能力和回采工作面日进尺、工作面长度, 和结合已掘好的巷道再结合两个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采区开采的顺序。

生产队组和掘进队组按照安排好的先后顺序进行作业。采掘衔接是否合理, 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模拟, 和通过三维可视化来对采掘关系进行模拟。来判断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4 对编制的采掘衔接计划的检验

采掘计划的编制就是对回采工作的接替编制和掘进工作的接替编制, 两者在根据采掘衔接的一些关系和原则进行采掘计划的合理编制。在生产过程中, 为了能够是回采正常进行和保证产量稳定, 掘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掘进一些巷道如开拓巷道中的运输大巷, 轨道大巷;准备巷道中的运输顺槽, 开切眼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回采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但是如果掘进巷道过分跟进, 掘巷过多, 也会对煤矿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如一些巷道的维护费用过高, 维护较困难等。这样也就会造成采掘不能很好地衔接上, 造成巷道过早成型, 难以维护, 和工作面无法形成的局面。要保证采掘衔接合理性, 就是保持回采与掘进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为了实现对采掘计划的检验, 采掘比例关系就是检验采掘计划的重要依据。采掘比例关系主要有产量与进尺比、采掘速度比等,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5 模型库建立

5.1 时间序列模型

在对采掘衔接计划编制过程中, 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如断层、陷落柱、煤层的厚度、煤层倾角、水文地质、煤层地质、采煤工艺、采煤方法等。这些都对编制采掘计划有一定的影响。故系统选择时间序列模型, 对系统的编制得以预测和改进。这样就更能适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

时间序列中的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渐推移, 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时序平均数, 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 起伏较大, 不易显示出发展趋势时, 可用移动平均法, 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所以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采掘计划的预测模拟是可行的。

5.2 计算机模拟模型

系统把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时间序列技术结合起来, 更能真实的模拟和分析采掘的关系。

计算机模拟模型包括回采工作面衔接模拟模型、掘进工作面衔接模拟模型、采掘计划编制模拟模型、掘进工作面完工期模拟模型、回采工作面完工期模拟模型。

结论

系统对采掘计划的编制, 比较的真实的。对采掘信息也能够比较好的进行管理。再结合时间序列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 对采掘关系进行了有效的模拟与分析。

系统对煤矿的采掘计划的编制和采掘有关信息的管理,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系统介绍了设计的思路以及设计的特点;并且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描述了系统采掘衔接计划编制过程以及对编制的采掘衔接计划的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 来对采掘衔接的编制进行科学化的设计与模拟。并以GIS技术建立采掘工程数据库, 再以SQL数据库储存采掘工程数据, 达到对数据处理的目的。

关键词:采掘衔接,时间序列,GIS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孙俊奇.煤矿采掘衔接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在学, 2011.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5

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酒店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在市场竞争当中赢得优势。

科学、合理的进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而设计的核心和重点在数据库。作为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酒店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数据库具有数据储存和业务处理等内容,其中包括数据的维护操作,应用程序处理和相关业务操作,都是通过数据库的不同层次的操作完成的,其中包括数据存储层、业务处理层和界面表示层等。这三个层次的运行操作都是围绕着数据库来展开的,数据库本身、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操作界面都集中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更加简单便捷的应用数据库,进而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重要信息数据参考,以此作为酒店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环节。

数据库设计要遵循全面和规范标准要求,以满足酒店管理系统功能性发挥。为后续程序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酒店经营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采用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设计方法,严格按照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关键点予以执行,满足功能设计的要求,设计结构简单、数据明确的数据库,为提升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移动终端设计 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移动终端 3G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1-0058-02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进入到教育纵深地带,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斥以巨资建设网络系统,实施信息化教育,为教师教学和研究、学生学习提供信息化平台。

其中,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功研发并实施了“华软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心块联动”结构模式,由核心数据库和功能模块组成。核心数据库在与每一个功能模块的联动下,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完善的数据库又促使更多模块的加入,模块的加入则使数据库包含了更完整的信息。如此反复循环,学校的所有信息都集中于统一的信息系统中。这种模式软件系统的实施适合教学管理循序渐进式的改革,可以减轻因管理模式改变而产生的震荡和冲击,更利于统一管理和信息的共享。目前该系统由三十多个子系统、三百多个用例组成,涵盖了学籍、注册、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排课、选课、考勤、排考、考核、教学质量、证明、宿舍、费用、人事、招生、就业、会议等方面的管理。

但无论是“华软信息管理系统”还是其他高校的信息平台,大多采用单一的“互联网+PC”模式,也就是说它的使用离不开电脑。这在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发展的今天,终究有其局限性,使用便捷性大打折扣。如果信息管理系统将应用平台拓展到移动平台上,从原来单一的“互联网+PC”模式变成“互联网+PC”和“互联网+移动终端”双模式,利用业已成熟的3G技术为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管理者、供应商等提供无时无处不在的应用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移动终端服务的必要性

首先,从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终端服务的意义层面上看:信息管理系统内容涵盖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为了使广大师生能更方便、更快捷地使用该系统,同时让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与学校沟通,共同监督、促进学生的成长,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终端平台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用户除了计算机、Internet外,还可以借用移动终端、移动通信这些现代化的工具以及技术实时获取准确的相关信息,大力提高学院的管理效率和教育成效。

其次,从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终端服务的科学技术层面看: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使用手机或PDA等移动终端来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等等。移动平台的使用,可以比电脑更快捷地查询、处理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及设备限制,真正实现实时处理。

然后,从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功能层面上看:全面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是集办公、管理、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这样的平台才是新一代的数字校园网络化办公、管理和交流应用的理想平台。而通信技术突出的功能是短信群播,它与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有利于实现实时查询服务。一方面,学校可以将新生录取情况、开学报名须知、费用信息、学校活动、成绩单、家庭报告书等信息及时发送给各个学生和家长;另一方面,家长能够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孩子的考勤情况、反常表现等。

三、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终端服务的可行性

目前无线移动终端中的智能手机,即高端手机,曾被定义为“拥有操作系统并支持第三方应用的手机”。这类手机是围绕一两块嵌入式处理器芯片搭建的,采用业已成熟的3G技术。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移动终端应用产品的研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移动位置LBS、多媒体短信服务MMS和嵌入式微浏览器。其中,嵌入式微浏览器嵌入在3G移动终端内,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网页浏览、收发电子邮件、高速数据下载、移动多媒体点播等服务。3G这些关键技术可以为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终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无线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运行平台、应用程序。目前智能终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有Symbian、WindowsCE、PalmOS、Linux四种;应用运行平台主要包括BREW和Java。“华软信息管理系统”采用Java平台的开源工具,这就为信息管理系统拓展到移动平台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因为Java是移动平台的主流开发平台。因此,信息管理系统与无线移动终端在操作系统、应用运行平台、应用程序都是兼容的,借助3G技术传输图形、文字、声音等数据,将移动终端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互,上传用户请求,下达服务响应,为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信息服务提供可能。这样一来,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供应商等各种相关的角色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通过移动通信接入“华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处不在的连接,随时随地提供优质服务。

四、实施方案

移动终端是信息管理系统与用户交流的传输介质,主要完成信息表达、信息处理以及用户与服务器的交互操作。信息管理系统与移动终端结合,需要三个步骤来实现。

1.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设计

目前很多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SQL Server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偏重于桌面应用。它与Oracle相比较,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开放性等性能都稍逊一筹。而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对数据库是十分重要的。另外,Oracle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适于海量数据。因此,Oracle具备的优点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必须迁移到Oracle上。

当然,数据库移植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包括如何将已有数据导入Oracle中,以及更换数据库对系统的影响,都要有个明确的计划;其次要为新的数据库平台规划建设方案,例如数据库如何建立及数据库文件的分布,数据库的备份及安全方案等;最后就要为数据库及数据库服务器确定具体的配置清单及注意事项,为下一步的数据库移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迁移数据库,升级服务器

一方面要将现有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Oracle。为了保证数据库迁移过程的完整性及正确性,要采用成熟的工具进行。数据成功移入Oracle后,更重要的是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及运行。

首先要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中为运行Oracle数据库进行必要的安装、调整及安全措施的建立,然后还需要把以上工作在Oracle数据库中重复一遍,同时还要增加数据库的性能调整、磁盘阵列中数据表的存放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数据库的冷热备份计划。以上工作仅仅是数据库方面的工作,接下来要考虑程序代码的问题。由于数据库的更换势必要影响到程序代码方面的问题,如数据库语句的编写、参数的传递方式、有些只针对特定数据库的特性、字段、语法进行转换等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事先罗列出数据库的更改对于程序代码的潜在影响以及对应方法。

另一方面,数据库服务器升级为小型机,以充分利用小型机的密集任务处理能力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可靠快速的数据服务。小型机是运行原理类似于PC和服务器,但性能及用途又与它们截然不同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它在Unix操作系统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专用服务器的高速运算能力。

3.移动平台设计

在完成了数据库迁移以及服务器升级以后,信息管理系统在移动平台的运行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着从移动终端的用例设计来界定系统需要开发的边界和内容,包括移动终端的执行者、辅助执行者角色,每一类角色都对应着移动终端提供的部分服务内容;然后在用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移动终端的类图设计,包括移动终端界面控制类、消息队列类、空间数据类、定位坐标类等几个关键的实体类;最后采用Java开发语言对系统界面进行定制开发。移动平台的功能实现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1)实现信息的实时查询功能。其中包括学生及家长比较关心的学生课表、考勤、考试安排、成绩、欠费情况、交费历史、宿舍、学籍、辅导员、学校导师等信息的查询;教师关心的课表、班级花名册、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巡考、监考、会议等信息的查询;管理者关心的课室资源、教师工作量、学生注册、学生交费、学生领教材、学生选课等信息的查询;供应商关心的教材发放清单查询。

(2)实现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对课程、各种学生成绩、准毕业生资格等信息的审核,对学生考勤登记、平时成绩记载等功能。

(3)实现数据分析功能。包括学生考勤分析、学生成绩分析、教学资源使用分析等。

五、结束语

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分布式远端操作维护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移动终端服务,为实现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反馈情况、学生及时查询自己相关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快捷、安全、方便、实用的技术手段。该系统是集办公、交流、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理想平台。

参考资料:

[1]邹婉玲.教学管理新思维:信息化管理,而非管理信息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卷2期:86-89.

[2]奚越,李英俊,王辉.移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WEB解决方案[J].福建电脑,2004(6):44-45.

宾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为提高经济效益, 迫切需要把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对宾馆行业而言, 服务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宾馆的效益。

宾馆管理需要对客人预订客房、入住、居住和退房期间的一切服务进行管理, 并存储宾馆客房的所有静态和动态信息。宾馆管理信息系统以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Visual Basic 6.0为前台开发工具, 完成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首先, 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系统应用的原型。然后, 对原型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并不断修正和改进, 直到形成可行性系统。

二、系统调查与可行性研究

(一) 初步调查。

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完成后, 不能马上进行实质性项目开发工作。以防造成在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之后, 才发现系统不能实现。初步调查由有经验的系统开发人员组成, 一般用1、2周时间。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宾馆目前的概况, 例如组织机构、人员分工、现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等。

(二) 可行性研究。

历史经验的积累使宾馆行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比较科学, 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采用技术成熟的Visual Basic6.0和Microsoft SQL Server2000, 其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硬件方面, 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容量越来越大, 可靠性越来越高, 价格越来越低, 完全能满足此系统的需要。管理和维护比较简单, 除了必要的设备投资外, 后期只需少量资金就可确保运转。

三、系统分析

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 调查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用户的需求, 提出可行的方案,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一) 业务流程分析。

沿着原宾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流动的过程进行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宾馆信息管理中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去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等, 形成业务流程图。

(二) 数据流程分析。

为了便于计算机进行宾馆信息管理, 需要进一步舍去物质要素, 收集有关资料, 进行数据流程调查与分析。主要收集原宾馆管理信息系统全部输入单据 (如预订单、收据等) 、输出报表 (如历史客人报表、结算信息表等) 和数据存储介质 (如账本、清单等) 的典型格式, 同时要弄清各环节上的处理和计算方法。

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本的典型样品上, 一方面要注明制作部门、报送部门、存放地点、发生频度、发生的高峰时间及发生量等;另一方面要注明各项数据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 形成数据流程图, 用来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四、系统设计

主要是把宾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提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工作有功能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一) 功能结构设计。

对本系统而言, 采用Visual Basic6.0进行功能结构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1、房客信息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用户对房客及其业务的情况进行管理, 其中包括:

预定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预定信息的登记、查看、删除等基本操作。

接待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客户入住信息的登记、查看、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结账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用户退房操作。

换房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入住用户的换房操作。

押金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对入住客户押金的补交、查看等基本操作。

2、用户登录模块。

主要用于用户的登录。用户按权限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管理员登录模块, 主要用于不同级别的管理员对不同权限信息的管理与查询, 并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普通用户登录模块, 主要用于不同级别的用户对不同权限信息的查询。

3、客房信息管理模块。

主要用来建立宾馆房间的资料库, 以每个房间为单位, 每个房间一条记录。

客房现状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对客房信息的输入、查询、修改等操作。

客房等级设置模块, 主要用来设置房间的等级。

4、消费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对客人在入住期间的消费进行入账操作, 包括话费入账、餐费入账以及其他消费入账等操作。

5、财务核查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管理宾馆每天的财务核查工作, 其中包括:

夜审模块, 主要用于对当日入住的宾客数、开房数进行统计, 同时对在馆房客、客房出租状况进行分析, 修改系统日期和参数状态。

过账模块, 主要用于将房客的各项费用加入到房客的主账单中。

结转模块, 主要用于宾馆进行日结账, 即核对当日进账的金额。只有进行完日结账之后, “宾馆日期”才转到下一天。

6、系统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维护;对密码进行管理, 确保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对打印机进行选择, 方便各种数据的输出;对管理软件系统的基本设置进行检查, 掌握运行情况等。

(二) 数据库设计。

对本系统而言, 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 以下即为本系统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关系:

预订单:预订单号, 类型编号, 客房编号, 抵店时间, 离店时间, 单据状态, 入住人数, 客房价格, 入住价格, 折扣, 预计房费账款收入, 预订人, 预订公司, 联系电话, 备注。

入住表:入住单号, 顾客姓名, 顾客证件号, 类型编号, 客房编号, 抵店时间, 离店时间, 客房价格, 入住价格, 折扣, 押金, 早餐, 叫醒, 保密, VIP, 应收房费账款。

客房信息表:客房编号, 类型编号, 楼层编号, 额定人数, 备注, 状态, 是否可拼房。

客房标准表:类型编号, 客房类型, 客房价格, 房间数目, 客厅, 独立浴室, 房间数目, 空调, 电视, 音响设备, 免费网络和电话, 备注。

消费信息表:消费单号, 顾客姓名, 顾客证件号, 餐费, 话费, 其他费用。

结算信息表:结算编号, 顾客姓名, 顾客证件号, 客房编号, 折扣, 应收房费账款, 消费金额, 结账金额, 支付方式, 操作员, 备注。

用户管理表:用户名, 密码, 权限。

(三) 代码设计。

代码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 一个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进行代码设计时, 应遵循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等原则。系统的主要代码如下:

预订单号:共十位, 前八位表示此预订单产生的日期, 例如20100506。后两位表示在确定日期下, 预订单的序号, 例如11, 表示此单是当天第十一个预订单。

入住单号:共十一位, 第一位为固定字符“z”, 表示住宿登记。第二位至第九位表示此入住单产生的日期。后两位表示在确定日期下, 入住单的序号, 例如09, 表示此单是当天第九个入住单。

结算编号:共十一位, 第一位为固定字符“j”, 表示结算退房。第二位至第九位表示此结算信息产生的日期。后两位表示在确定日期下, 结算信息的序号, 例如14, 表示此单是当天第十四条结算退房信息。

客房编号:共五位, 前两位表示本客房所属的类型, “01”表示普通房;“02”表示标准房;“03”表示贵宾房;“04”表示豪华套房。第三位表示楼层号, 例如2, 表示第二层。后两位表示房间号。

(四) 输入输出设计

1、输入设计。

输入过程是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纽带, 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本系统采用的数据校验方法主要为重复校验。这种方法将同一数据先后输入两次, 然后由计算机程序自动予以对比校验, 如两次输入内容不一致, 计算机显示或打印出错信息。除了重复检验, 本系统还辅以数据类型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以及对照校验。以实现输入设计的目标, 尽可能减少数据输入中的错误。另外, 采取的输入方式主要有键盘输入和扫描仪输入。

2、输出设计。

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输出设计直接和用户需求相联系, 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保证输出方便地为用户服务, 正确地反映用户所需要的有用信息。本系统的输出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 输出信息的内容:输出的内容主要有登记预收报表、客房销售报表、历史客人报表等。此外, 还包括日常查询结果的输出, 例如结算信息表等。

(2) 输出格式:本系统的输出格式主要为报表输出。

(3) 输出设备:本系统的输出设备采用打印机。

(4) 输出介质:输出到磁盘上, 输出用纸是专用纸及普通白纸。

五、总结

宾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有利于宾馆提高管理水平, 减少劳动强度, 增加经济效益。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开发数据库, 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前台, 并通过Adodc控件实现数据库与前台的链接。建立了一个具有实用性、高效性以及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合理调配宾馆资源, 提升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最终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摘要:宾馆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客房资源、宾客信息、结算信息等进行管理。以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Visual Basic6.0为前台开发工具, 运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进行实现。

关键词:宾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Visual Basic6.0

参考文献

[1]底鹏.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技术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5.

[2]殷元元.高校仪器设备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赵奎东.面向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10.

[4]周方.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8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1]。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多数高校开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但是不同层次院校对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需求不尽相同。独立学院由于其自有专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较少,在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更多依赖于母体学校教师资源[2],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跟踪手段难以有效落实。为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效率,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厘清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了毕业设计管理流程,划分了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学生、指导教师和辅导员6种角色,引入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控机制,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跟踪监控需求,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1系统需求与流程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效率, 根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方便参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各类用户。不同用户使用系统的需求不同,如面向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应具有基础信息维护、学生信息维护、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监控、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系教学秘书需要维护本系指导教师信息、分配毕业设计任务、管理选题、监控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中期检查以及安排答辩等;学生通过系统进行在线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使用本系统完成在线申报题目、审批或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报告、评阅学生论文等;辅导员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进度情况,及时督促进度较慢的学生;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和管理员信息的维护工作。

1.2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1系统初始仅有一个系统管理员账户,首先由系统管理员添加教务管理员、各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账户;2教务管理员设置当前学年度,添加其它基础信息,导入本学年度学生基本信息表,生成学生账户; 3系教学秘书录入或导入本学年度指导教师信息,生成指导教师账户,分配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4指导教师登录系统,根据个人任务在线申报课题;5系教学秘书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在线审核,所有课题审核完毕后,按专业开放选题;6学生在线选题;7选题结束后,学生按阶段完成课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按阶段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阅,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协同监控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情况,并做好各自的跟踪管理工作。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划分

按照不同权限用户功能的不同,设计本系统的核心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介绍

(1)管理员维护模块:包含添加管理员功能、删除管理员功能和管理员密码清零功能。

(2)数据库维护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

(3)教务管理员的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当前学年设置、部门信息维护、专业信息维护和职称信息维护功能。

(4)学生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查询、删除学生和密码清零功能。其中教务管理员具有学生信息导入和查询功能。新学年开始时,教务管理员将有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信息通过Excel表上传并导入到数据库中;系教学秘书可以删除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学生, 还可以清零重置学生密码。

(5)指导教师维护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本系指导教师的信息维护工作,包含指导教师添加、指导教师集中导入、查询、修改、删除和密码清零功能;此外,该模块还包含教师信息统计功能,可以按职称、学历、类别分别进行统计。

(6)毕业设计任务分配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分配本系当前学年毕业设计任务。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如果一个教师分别指导两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那么任务表中对应该教师两条任务记录;一个课题任务最多可以有两名指导教师,但只能有一名导师负责使用本系统管理课题指导任务。

(7)题目申报模块: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首先进入题目申报页面,题目申报页面显示教师的任务列表和已申报题目列表,教师根据任务列表中的任务数进行题目报审, 申报题目数不能超过总任务数。在题目被审核之前,指导教师可以修改已申报题目,题目审核通过后就不能再次修改。

(8)选题管理模块:由系教学秘书管理,包含题目审核、选题控制、题目分配与题目变更4项功能。其中选题控制功能采用按专业分时段选题策略,由系教学秘书控制各专业开放选题的时间段,以减轻服务器压力。题目分配功能主要用于将一部分定向题目分配给指定的学生,例如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参与专业集中选题,由系教学秘书提前分配其所在企业的指导教师申报课题。

(9)学生选题模块:本系统不采用师生互选策略,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提高了选题效率,同时为了兼顾公平,在选题开放之前,学生可以查看所有已申报的题目。

(10)过程管理模块:主要指在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各阶段流程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对各阶段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或审阅。系统严格控制学生按照阶段流程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前期环节没有完成, 后期环节就得不到相应权限,避免了各环节的次序颠倒[3]。

(11)毕业设计进度跟踪模块:包含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功能以及学生完成情况明细,该模块实现了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毕设进度情况的实时监控跟踪。图2展示了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秘书看到的题目报审与选题阶段某个时间点的实时进度情况,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已完成选题,软件工程专业正在选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进行题目申报和审核,网络工程专业正在申报题目。单击图2中某专业“已选题”列对应数字,系统将显示该专业学生选题情况明细表。

(12)系统各类用户具有不同权限的文件上传、数据(含报表)导出功能、资料下载功能、个人登录历史查询以及个人信息维护等相关功能。

2.3数据库设计

系统涉及的数据库表主要有adminuser(管理员表)、 teacher(教师表)、stu(学生表)、syear(学年表)、dept(部门表)、major(专业表)、rank(职称表)、ttask(教师任务表)、 project(题目表)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管理员表和教师任务表,如表1、表2所示。其中,管理员表中fpath字段用于保存服务器相对路径,路径对应文件夹中存储该用户上传或者导出的文件,用户对该路径拥有访问权限。

3系统实现

3.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使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Java Web技术实现,动态jsp页面采用EL表达式、JSTL标签技术,前端页面样式使用bootstrap框架设计,并采用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进行数据交互。系统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了基于组件式开发的MVC (Model View Controller)设计模式[4],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更加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与维护。

3.2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1)MVC设计模式。Model为模型层,又细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接口DAO和数据持久层实体类,用于完成系统业务逻辑;View为视图层,指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主要用于数据信息的输入采集和数据的显示输出,本系统所有jsp页面用于完成视图层功能;Control- ler为控制器,用于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信息,本系统控制器采用servlet实现。

(2)过滤器(Filter)技术[5]。系统使用过滤器技术实现了字符编码过滤和URL级别的权限访问控制,其中6类系统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控制分别由6个过滤器实现。 以教师用户为例,将教师可访问的资源组织在路径“/t/” 下(包括教师可访问servlet的URL也映射在此路径下), 然后创建过滤器Tfilter类,并在配置文件web.xml中使用<filter-mapping>标签将Tfilter与教师可访问资源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教师资源请求的拦截控制,其中过滤器映射的定义如下:

(3)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ServletContextListener)。 系统中的一些基础信息(例如当前学年、部门信息、专业信息等)是所有用户的共享数据,通过使用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实现了将基础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并存放至appli- cation作用域中,方便用户共享和使用,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管理员更新这些基础信息时,需要同时更新数据库和application作用域中的数据。

(4)Bootstrap框架。Bootstrap框架属于css框架,它在支持html5和css3的浏览器上表现特别好,对移动终端的浏览器支持也相当优秀[6]。 本系统使用的是Boot- strap3.3.6版本,它对IE9及更低版本的IE浏览器兼容性不好。本系统设计时专门针对低版本IE浏览器引入了html5shiv.js和respond.min.js两款插件,使IE支持ht- ml5中的新标签并能够识别@media,支持响应式布局。

(5)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7]。系统设计时使用jQuery 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状态更新页面和异步提交数据,减轻了服务器和宽带的负担,提升了Web程序性能。

4结语

本文构建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用户角色设置合理、流程清晰,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对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 解决了毕业设计跟踪监控难题,极大方便了参与毕业设计的各类用户。

摘要:通过梳理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程,合理划分不同用户角色权限,研究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督办法,设计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本科毕业设计全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B/S,MVC模式

参考文献

[1]龚春红.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11):95-96.

[2]王颂萍,王玉昆,杨静.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在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05-106.

[3]潘旭武.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54-57.

[4]ROD JOHNSON.J2EE设计开发编程指南[M].魏海萍,于晓菲,毛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龚永罡,陈秀新.Java Web应用开发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徐涛.深入理解Bootstrap[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设计探讨 篇9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设计

引言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日常医院业务的信息管理, 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可靠。而且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设计是根据医院信息中心对医院网络与布线的要求, 结合医院的地理布局和各楼群、楼层结构的具体情况, 并参照国际和国内有关布线的规范与标准来完成的。

1 设计原则

医院信息系统方案的设计将在讲求性能优秀、经济实用的前提下, 本着严谨、慎重的态度, 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择、系统应用、技术服务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综合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 力图使该系统真正成为符合医院的业务需求, 能高度发挥应用效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措施角度来讲, 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 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1]。

1.1 标准性

只有支持标准性和开放性的系统, 才能支持与其他开放型系统一起协同工作, 网络设备应支持国际工作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 以便能和不同厂家的开放型产品在同一网络中共存;通信中应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以使不同的操作系统与不同的网络系统及不同的网络之间顺利进行通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开发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半途而废。

1.2 完整性

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目标是对医院的办公和业务流程实施计算机化, 其包含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和一致的, 能包容和处理院内各部门日常业务各种操作。在系统工作中所产生数据应能反映医院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以及运作效果, 并能按管理者的要求提供各种分析数据, 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1.3 可靠性

安全可靠性也是衡量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确保系统网络环境中单独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下, 还需要考虑网络整体的容错能力、安全性及稳定性, 使系统出现问题和故障时能迅速地修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如对关键应用和主干设备考虑有适当的冗余;对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提供可靠的备份能力和有效的恢复手段。

1.4 可维护性

整个系统中的网络互连设备, 应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 并便于维护, 对复杂和庞大的网络, 要求有强有力的网络管理手段, 以便合理的管理网络资源, 监视网络状态及控制网络的运行。因此, 所选网络设备应支持SN-MP协议, 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管工作站就能方便地进行网络管理、维护, 甚至修复。在设计和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时, 必须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维护性, 以使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提供有效手段及时进行恢复, 尽量减少损失。

1.5 可扩充性

网络的拓朴结构应具有可扩展性即网络联结必须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物理联接、产品支持等方面具有扩充与升级换代的可能, 以便不同类型的设备能方便灵活地联接入网, 并满足系统规模扩充的要求。为了使所实现系统能在应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护原有开发投资, 在设计系统时, 应将系统按功能做成模块化的, 可根据需要增加和删减功能模块。

2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设计所用到的设备要采用主流技术、开放的标准协议, 具有良好的互操作型, 能够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产品, 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的无缝相互连接与通讯[2]。在设计网络的原则上, 发挥不同厂家产品的专用先进技术同时, 必须强调考察设备的技术、协议的标准性, 减少设备互连的问题, 网络维护的费用, 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应当考虑选择的设备是否可升级, 在新的标准出现以后, 系统应能够升级到新的标准。因而注重产品厂商在相应产品和技术领域内的地位和参与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

网络平台的性能是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 它决定了未来若干年医院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 最好选用当前市场主流的网络公司的产品。

3 网络设计方案

系统主干及重要的支干链条路应考虑能支持千兆以太网、ATM等高速网络技术。重要链路既要支持已用网络技术下的叠加增容, 也要考虑未来高速网络技术下的升级扩容, 并留有适当的冗余。由于整个网络设计的规划全面考虑到了今天及未来整体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 布线系统有可能受建设资金的影响只能完成部分的建设。

因此, 该系统的设计应在统一规划的原则基础上充分考虑后期设计及实施的空间, 使系统建设能够分期平滑地延续进行, 保证投资得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区域子网建议采用开放式布线系统以利管理及扩展[3]。布线系统的性能靠优良的规划设计来实现, 而质量必须靠严格的工程管理才能得到保障, 因此施工单位的人员资质及管理保障机制必须在方案中详细说明。

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网络设计模式。网络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环节:网络集成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集成。其中信息系统集成是目的, 网络集成是手段。

网络集成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及设备选型。它的设计思想有两个, 一个是网络方案采用模块化的设计, 各个模块完成各自的功能。在实施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模块添加到网络中, 也可以不使用某些模块, 在需要时候再添加。同时, 模块化设计容易维护, 某个模块出现故障, 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

另一个设计思想是采用层次体系, 整个网络通过主干网连接起来, 各个子网通过接口与主干网连接, 实现各自的功能, 在子网内部及与主干网进行数据通信。

小结

为了适应国际医学上不断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现代医院必须建立医院信息系统,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实现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网络化管理, 从而促进医院内各病区及医院与国内外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 考虑到网络实现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结构化布线上做到一定的超前设计, 以适应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功能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蔺学兰.全病案光盘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6 (11) .

[2]付毅.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设计探讨[J].Medical Equipment, 16 (8) .

煤矿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10

现代化矿井所需的设备种类、数量日益增多。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设备来有效地管理这些设备,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减轻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负担,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管理手段,是摆在每一个矿井管理者面前的难题。由于煤矿的特殊环境因素,现有的设备管理系统软件很难在煤矿得以应用。通过研究煤矿的实际设备管理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煤矿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对煤矿设备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

1设备动态管理需求与目标

设备是煤炭采掘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与安全的条件。由于煤炭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和生产环境的特定性,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现场设备管理的难度,如现场设备没有统一编码,设备管理混乱,井下设备数量难以统计;回收设备随意堆放,导致设备二次使用难度加大;设备经常被移动,使管理部门难以对设备进行跟踪管理;设备状态、检修和维修过程履历难以记录;责任区队难以实时掌控现场设备的日常点、巡检路线、内容和标准;现场设备作业人员的行为难以标准化,并引发相关责任人员的日常检维修过程、内容和行为难以把控跟踪,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因此,在煤炭企业建立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以国家、行业的政策为支撑,企业的制度、规范和作业规程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设备编码体系、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运行轨迹信息、分站、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卡等)、工业以太网、综合信息办公平台、移动通信网、智能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和设备点检仪等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业务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煤矿的现场设备管理更高效、准确,从而实现现场设备的“五化”管理,即“位置精确化、过程透明化、信息准确化、管理精细化、行为标准化”,最终降低现场设备管理成本,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隐患,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效能。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的目标:

(1) 实现全矿现场设备的统一编码管理,建立领用设备的信息管理库。

(2) 以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为基础、矿井巷道及地面布置图为背景,动态显示各责任区队管理范围内的设备情况(总数、使用、备用、丢失、故障、待修、送修、闲置)、布置位置及移动情况,实现设备现场的全过程管理。

(3) 以责任区队为单位,管理设备为对象,人的行为为要素,制度、规范、措施为标准,巡检路线为驱动,结合人员定位系统(RFID卡、分站)、条码、二维码、智能PDA及相关点巡检设备,实现现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 以岗位定区域,以区域定地点,以地点定设备,以设备定人员,依据相关规范,强化设备检查手段,从而实现设备管理的动态化。

(5) 依据检修作业标准,实现点、巡检人员的现场行为管理,减少设备日常检、维修过程中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

(6) 实现现场设备的动态卡片管理,记录设备的巡检记录、设备状态、检修记录、检修负责人、检修人员、检修结果、配件更换及设备更换等信息。

(7) 动态更新现场设备信息库,供管理部门及责任部门及时掌握现场设备使用信息、位置信息、状态信息、点巡检信息等相关动态信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8) 为现场设备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2系统设计流程

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设备管理必须有统一编码规则,设备编码信息涵盖设备名称、初次使用时间、初次安装地点(分为井下具体地点、地面具体地点)、移动或固定设备、归属单位及编号,将这些信息用编码生成器生成条码或二维码固定在设备上,并将这些信息添加到设备动态管理信息库中。

将已使用的设备位置信息添加在矿井巷道及地面布置的全景图上(使用GIS技术),使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和责任区队直观地了解相关区域内的设备安装数量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各单位通过设备动态管理信息库完善本单位使用的设备编码信息内容,将设备参数性能、安装地点、操作说明、用途、包机人、检修维护信息、检修注意事项、巡检要点、设备主管及厂家联系方式等信息添加到设备动态管理信息库。

各单位每天将设备班巡检、日检、计划检修、故障维修、故障分析结果及维修人员等信息添加到设备动态管理信息库中。根据设备检修标准要求不同,上传的信息也不同:大型设备检修必须有职能部门现场负责人、区队现场检修技术负责人、区队现场检修队负责人、现场检修人员、检修结果、配件更换情况或设备整体更换等信息;一般性检修有区队现场检修技术负责人、区队现场检修班组长负责人、现场检修人员、检修结果、配件更换情况等信息;日巡检有现场检修人员、检修结果、配件更换情况等信息。

设备管理人员定期对现场设备进行点、巡检,记录设备相关状态、位置及使用信息,并上传到设备动态管理信息库中,与设备原始信息进行比对,更正相关设备的位置信息、数量变化及状态信息。在井下,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确认设备的位置信息,可结合智能PDA和点、巡检仪记录设备的状态信息、日常检修信息、责任人的过程行为信息(依据的标准、规范,检查的对象内容)等。在地面,可加装位置分站或读码器,结合人员携带的RFID卡确定设备的位置信息,采用智能PDA和点、巡检仪记录设备的状态信息、日常检修信息、责任人的过程行为信息等。

各责任区队可提取设备动态管理信息库中的制度、规范、标准信息、厂家远程技术指导信息,设置岗位职责范围内设备的日常点、巡检路线、内容和标准。

3应用案例分析

图2为某煤矿与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业务组织。

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能:

(1) 各区队每天必须将设备巡检、维护、保养、更换、人员等信息提交到信息库中,提交后不能随意更改,区队可以调取每台设备信息,查看相关资料,便于分析和处理设备故障。

(2) 设备管理员定期使用点、巡检仪对设备进行跟踪检查,以便在数据上传到系统后,能及时掌握设备移动、数量变化、设备状况及设备丢失等动态信息。

(3) 机电管理部通过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把控各单位的设备维护检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制度及技术规范,以便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下达整改措施,减少设备故障事故,并定期将设备存在的问题上报矿领导。

(4) 物资供应部通过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各单位设备领用、实际使用及材料消耗情况,做到设备库存的动态预警,对急需物品进行采购提醒,并将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上报矿领导。

(5) 矿领导查看机电管理部、物资供应部提供的报表,及时掌握真实、全面的全矿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情况。

设备巡检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该矿实施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后,实现了以下目标:现场设备的统一编码管理;现场所有设备(井上和井下)的动态管理;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风险隐患、规程措施、各种工卡单的管理;现场检查、检修和维修的全过程管理;最新的现场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4结语

以全矿现场设备的统一编码管理为基础设计了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煤矿企业安装使用该系统后,可实现现场设备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动态管理,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标准化,从而达到现场设备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

摘要:针对煤矿现场设备管理难度大、现有设备管理系统难以在煤矿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全矿现场设备的统一编码管理为基础,以责任区队为单位,管理设备为对象,人的行为为要素,制度、规范、措施为标准,巡检路线为驱动,结合人员定位系统、条码、二维码及相关点巡检设备,实现了现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关键词:煤矿设备,设备动态管理,统一编码,点巡检

参考文献

[1]王维.煤矿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件化设计方法[J].工矿自动化,2012,38(5):33-35.

[2]李成锁.信息化系统在煤矿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2011(2):58-59.

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1

关键词:信息管理;网络;B/S结构;三层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 Wuping

(Shanghai Huangpujiang Yuejiang Facilities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Ltd.,Shanghai20000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any's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ompany information,receipt,issued a document,schedule of meetings,file sharing, and their management.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reduce administrative costs,the company provides a scientific,practical solutions.

Key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Network;B/S structure;Three-tier system

一、公司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目的是对公司内的信息、收文、发文、会议安排、文件共享、短信等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覆盖整个公司的办公信息系统,提供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办公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二、公司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越江投资公司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个人办公管理模块、公共信息管理模块、会议管理模块、公文处理管理模块、手机短信管理模块、文件共享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图(1)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一)个人办公管理模块:根据个人行程,可以在日程安排中添加相关信息,并可以选择手机短信或Email提醒。个性化设置可以针对个人设置不一样的页面背景、个人头像、个人资料、联系方式等内容。个人授权可以指定在一定期间内,将权限暂时交给某人,达到权限的临时转移,时间到期后,权限自动回收。

(二)公共信息管理模块:根据公司业务,按照信息内容进行了信息的分类。大致分为企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告栏三个对外宣传的栏目。根据信息的内容分别上传到不同栏目,配合WORD控件,还可以提供在线编辑和上传附件及配合相关图片等功能。

(三)会议管理管理模块:根据会议室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包括会议室的地点、大小、设备。记录公司办公大楼会议室的安排,以及每天会议日程的安排。可以以图形界面显示,很方便快捷的显示本周和下周会议室的使用状况。

(四)公文处理管理模块:记录收文的登记与流转,发文的拟稿、会签和签发。提供可视化的流程定义和工作流引擎平台。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的业务流处理,完全基于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和监控业务的办理过程,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工作流简单的说就是一组人员分多个步骤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几乎所有的业务过程都是工作流,特别是办公收发文审批流转处理。每一项工作以流程的形式,由发起者(如文件起草人)发起流程,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如签署、会签),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如发出文件、归档入库)。可以根据时间段、关键字按序查询排列相关公文,方便公文的查询。内容根据每个成员的权限及是否参与了该流程来显示,不符合条件的成员是看不到具体内容,而只能查询到名字,以确保公文的保密性。

(五)手机短信管理模块: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联合,深度开发企业短信通业务。企业通过调用EMPPAPI接口来连接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短信通业务。可以根据要求发送会议通知及节日短信,并且与公文处理管理模块联动。在收发文中,根据每个流程的定义,每个相应的环节负责人将会受到手机短信通知,告诉他系统中有事务需要处理。

(六)文件共享管理模块:将公司内的常用文件、常用表格、常用软件、规章制度等内容上传到服务器,供公司其他员工方便使用。并且可以设置个人文件夹,针对个人按权限将相关内容提供给某人。

(七)系统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创建和删除用户及用户组,将用户加入相关用户组,对其进行统一的操作。权限管理是创建、删除角色,赋予或修改角色对应的操作;形成以角色为中心,角色、操作、用户共同组成的三维关系。通过为角色授权和分配用户,实现不同用户具备不同的操作权限。

三、公司信息系统总体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结构(Brower/Server),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大部分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上,易于更新、维护和扩展。

B/S结构的优点

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

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

公司信息系统现采用Windows Serve 2003作为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 2000,应用服务器采用Aphache Tomcat。

整个系统总体体系采用分层式结构。分层式结构一共分成三层,如图(2)所示,从上到下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数据访问层。其中大部分系统功能基本都在业务逻辑层上处理,包括业务逻辑。

图(2)分层式结构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就是在客户端和数据库中间插入一个“中间层”。如图(3)所示。三层体系机构并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三层,不是安装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rower/Server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应该是指逻辑意义上的三层,哪怕这三个层是布置在一台机器上的。

图(3)三层体系结构

在三层体系系统中,中间层主要负责处理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一般情况下,客户端通过COM/DCOM通讯和中间层建立连接,并不直接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公司管理的现状,进行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其中以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简单的操作等性能特点,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欢迎和认可,对于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沟通,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效应。

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12

完整的员工绩效管理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沟通与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四个步骤的循环, 实现员工绩效PDCA闭环管理。员工绩效计划主要是指考核指标的确定和岗位绩效卡的制定;绩效实施主要是指按周期对员工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绩效沟通与反馈主要是指绩效考核结果申诉、绩效改进计划等;绩效结果应用主要是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 形成员工绩效档案, 与员工培训、评先选优、职业技能升级鉴定、工资晋档等业务挂钩, 提高绩效的激励作用。

二、系统概要设计

根据业务需求, 本系统主要实现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四个方面的员工绩效管理内容。

2.1员工绩效计划管理。考核指标库管理:灵活建立考核指标库的结构, 实现指标库分层分类管理, 既能管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又能管理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各类考核指标具有类别、层级、指标计量单位、统计汇总分类等属性;考核指标库支持手工单个创建或批量导入;实现在建立岗位绩效卡时, 直接从考核指标库中选取相应考核指标的功能。岗位绩效卡管理:岗位绩效卡建立方式灵活, 可以采用从考核指标库直接创建或从绩效卡模板复制等方式建立;岗位绩效卡可以设置KPI、工作任务、工作态度、事件考核四个方面的指标, 四个方面自由选择组合使用, 动态生成指标树;岗位绩效卡可以单独设置每个考核指标的考核周期、权重、目标值及计算公式等;每个考核指标可以设置百分制考核、权重考核、公式计算、关联其他指标计算、360度考核等不同考核方式;岗位绩效卡内每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可以显示所属的各项下级指标, 并设置公式对下级指标进行汇总和计算。

2.2员工绩效实施。员工月度考核表指标考核:考核人按照规定的考核周期对被考核员工的岗位绩效卡中各类指标进行考核打分, 考核指标的实际完成值可以直接手工输入, 也可以来自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根据考核指标的实际完成值, 以及预先设置好的计算公式和权重, 系统自动计算得出指标考核结果;设置指标考核计算得分上下限, 对指标考核得分做到严格控制。员工工作事件考核:根据预先录入的绩效考核细则对员工进行工作事件考核, 也可以根据所属组织的专业管理考核结果进行责任分解;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事件考核可以加扣分也可以加扣奖。员工自评价:员工本人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评价, 提出对自己加分或加奖的申请, 在申请提交后按照设定的员工自评价管理流程进行逐级审核, 审核通过后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管理。

2.3绩效沟通与反馈。考核结果申诉:员工本人可以对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提出申诉, 生成考核申诉表, 由主管部门在指定期限内给予回复和处理。考核结果反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 分析团队、员工的绩效不足, 形成绩效改进与提高计划表, 纳入个人绩效档案管理。

2.4绩效结果应用。员工绩效档案:综合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沟通与反馈等各模块的数据, 建立员工绩效档案, 可以进行在线查询、下载、打印等操作。员工绩效结果分析:对员工个人、相同岗位、类似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结果, 通过柱状图、饼图、曲线图、数据报表等各种方式进行横向、纵向全方位分析。

三、结语

上一篇:减刑假释下一篇:技术创新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