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精选12篇)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1
作为一家外向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公司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相当的完善, 在管理流程的设计及管理信息的收集、存贮、维护及应用上已有了相当成效。然而,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应当A部门处理的事情事后才知道没有处理, 应当在不同部门交换的数据没有及时交换, 这些无疑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如何能够更好的实现动态化管理, 从而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加强信息的实时监控?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们所要阐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路, 即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
客观地说,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相当庞杂的系统, 我们很难用有限的文字进行完整的描述, 本文仅以外贸部门涉及的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工作为例, 说明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一、动态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的关系
业务流程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既定结果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例如完成一项外贸订单就涉及到许多的业务流程管理, 从客户询盘、报价、得到订单、下达生产订单、业务审批、下达生产通知、验货、制备基本文件、商检、租船订舱、安排境内运输、委托报关、获得运输文件、准备其他收结汇文件、交单等, 这些工作都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来负责完成。由于职能部门管理的本位主义, 大家都会专注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 而对于交叉业务, 平行业务就缺乏统一的管理。
信息是对某项业务的反映 (该业务可能涉及到物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变化) 。例如仓库A收到100件红色中号夹克衫, 那么在公司存货记录表上需要有一条记录 (信息) 来反映该笔收货。而信息流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个人之间的流动, 信息流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反映。将业务流程转化为信息流就是为了使信息流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因此, 信息流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业务流程是信息流的载体, 信息流是对业务流程的反映。
二、动态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的设计
如何实现信息流在业务流程管理中的有序流动, 包括在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不同岗位人员间的流动, 是动态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设计的关键所在, 为此, 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业务流程模块化:流程表中每一步工作以一个有序编排的代码来表示, 即模块化, 一组代码对应一个工作模块, 每一个模块都代表着一项有着明确目的的工作, 该项工作必须由具体的部门或岗位人员来完成; (2) 业务流程关键节点:对于关键节点的设计必须落实到业务流程设计的实处, 强调关键节点的监控。
下面以我们海外贸易部的工程物资出口业务流程的设计为例, 来说明上述问题 (见表1)
业务流程模块化:从该业务流程表来看, 工程物资出口业务涉及到三个不同岗位人员的参与, 即出口单证组、物流运输组及进口清关单证组三个岗位。出口单证组工作以代码A来表示, 其所对应的一序列工作模块分别是A1、A2、A3、……;物流运输组工作以代码C来表示, 其所对应的一序列工作模块分别是C1、C2、C3、……;进口清关单证组工作以B来表示, 其所对应的一序列工作模块分别是B1、B2、B3……, 这样每个组的每一步工作就可以用模块代码来表示。
业务流程关键节点: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有时是并行的, 有时又是交叉进行的。当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出现交叉并有严格的时间顺序要求时, 这种关键节点必须在流程表中体现出来。如上述流程表中出口单证组的第三步工作——出口单证人员将出口单据提交给进口单证人员用于准备进口清关单据, 该步的模块代码设计为 (C2) A3, 表示A3项工作的实施是以C2项工作完成为前提条件的, 即在出口单证人员将出口单据提交给进口单证人员用于准备进口清关单据之前, 物流运输人员必须明确通知出口单证人员出口报关已通过, 并将通关的电子报关信息传给出口报关人员, 经确认无误后, 出口单证人员才能将出口单据提交给进口单证人员准备进口单据。对于其他同样有严格时间顺序要求的关键交接工序, 模块代码设计依此类推。
三、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信息流动态管理的实现
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信息流的动态管理, 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在业务流程管理中的监督与控制作用, 我们需要借助于网络“群”技术。以我们海外贸易部出口业务为例, 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 该QQ群由部门负责人及完成上述业务流程的岗位人员组成。流程表在QQ群里进行共享。现以今年三月份出口到利比亚项目的5000吨螺纹钢项目为例来解释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信息流是如何实现动态化管理的。
以下是二个工作组的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信息流的记录情况: (1) 出口单证组 (张) :A 1已完 (3.0 9) ——A 2已完 (3.1 3) ——A 3已完 (3.3 0) ——A 4已完 (4.1) ——A 5已完 (4.1) ——A6已完 (4.1) ……; (2) 物流运输组 (胡) :C1已完 (3.03) ——C2已完 (3.24) ——C3已完 (3.26) ——C4已完 (4.27) ……;
上述记录表示: (1) 该批物资出口单证工作是由出口单证组的张同志负责完成:A1商检或出口许可证办理工作于3月9日完成, A2全套的报关单据于3月13日完成并交给了物流组或货代进行报关等等; (2) 该批物资的运输工作是由物流运输组的胡同志负责完成:C1 (3.03) 表示3月3日已确定了具体的海船及其装运期, 以及货物的装运港口;C2 (3.24) 表示货物通关完毕、海船已离港, 并于3月24日将电子报关信息提供给出口单证人员等等。即只需简单地记录每步工作所对应的模块代码及完成时间就能反映该步工作的执行情况。
在整个项目实施期间, 每个工作组所要作的就是在每一步工作完成后, 及时地将所对应模块代码及完成时间按上述方式进行记录, 并及时地上传到QQ群共享文件夹中供大家共享, 这样整个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流就是一个动态的,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业务流程实现信息流动态化管理的意义
我们认为, 企业业务流程实现信息流动态化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领导的管理效率:
公司或部门领导只需通过查看这个动态的信息流表就能及时地了解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 如公司内部的每个部门或部门内的每个组的工作执行到哪一步?是由于哪个部门或哪个组的原因导致了工作的推进?这些信息都能在信息流表中得以体现;
2. 实现了公司内部员工自身及相互之间的工作监控:
当多过项目同时执行时, 每个部门或每个组的成员都能及时地了解各自的每个项目的工作完成情况, 有哪些工作没有跟上进度?有哪些工作忘记了还没做?通过查询该信息流表就能一目了然, 从而实现了对公司内部员工自身工作的监控;此外, 对于不同组或部门间有上下工序交接的, 有些工作该做而没有做的, 员工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醒。
3.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用担心信息流的丢失:
由于这个动态的信息流表是保存在网络硬盘上,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 随时就能了解到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此外也不用担心由于电脑故障导致文件丢失。
4. 降低了因员工岗位调动对工作的影响:
当新的员工参与到某个项目流程中时, 通过查过其前任的工作记录就可以基本上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每一步工作的先后顺序, 从宏观上掌握了自己的工作性质。
5. 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由于该动态信息流表及时、真实地记录了整个流程中的每一步工作情况, 使管理变得更加透明, 从而避免了部门间或员工间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综上所述, 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运用, 为现阶段企业信息动态管理提供了最好的途径, 它会为我们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实时化提供最为有效的保障。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2
近年来网络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对于海量信息的安全管理日趋重要。但由于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硬件、软件及管理策略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脆弱性,因而对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进行制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方案设计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可控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本文首先对网络工程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进行了优化,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技术,并对实际算例采用上述优化技术,对该优化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2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
制定时的决策模型通过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优化制定可以使信息管理系统中脆弱性的威胁降到最小。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脆弱性表示为v1,v2……,vm共m种,当脆弱性vi存在时以数值1表示,当这种脆弱性不存在时以0表示,每一种脆弱性对应于一个权值i,这一权值用来表示对应的脆弱性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度,本文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进行了描述,列出了表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及表示20种不同的脆弱性。对应于每一种脆弱性都存在相应的安全技术,这些安全技术以s1,s2……,sn来表示,当技术方案中采用了sj这种安全技术时,sj等于1,当没有采用时取值为0;对应于sj安全技术的实施费用用cj来表示,本文给出了13中安全技术手段。
脆弱性及其对应的安全技术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对某一脆弱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后该脆弱性可能部分的.或完全的消除,但也有可能导致其他种类的脆弱性产生,其中部分消除安全性是指相应的由该脆弱性导致的信息管理系统破坏程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对脆弱性实施安全技术手段后,相应的脆弱性在系统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残留,对于残留的脆弱性用r1,r2……rm来表示,ri对应于脆弱性vi,取值分别为0,0.5,1,分别对应于脆弱性存在,脆弱性部分去除以及不存在。用矩阵T={tij}表示对脆弱性采用安全技术处理后的情况,tij是指采用安全技术sj处理脆弱性vi的处理能力的大小。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黑客;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8-0083-0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计算机网络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有助于各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这不仅制约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无法保证各种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深入研究隐患并制定高效的隐患解决方案,否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在快速运用互联网技术时,我们应该将其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
1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1 体制不完善
在任何行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都必须要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提供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其高效、稳定发展。但纵观我国现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现状不难发现,网络管理体制还是非常不完善的,而这也成为产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互联网有着开放性强、自由程度高、共享性好等显著特征,因此,要在用户鉴别或者访问控制等方面实施规范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并且现今我国的网络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最终会导致各种网络安全问题频发。
1.2 黑客、病毒的入侵
计算机黑客的入侵方式是由专业水平很高的计算机人员,借助多样化的技术方式与途径,通过不合法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破坏数据或者是在计算机内传播病毒等。如今,全球的黑客网站多达20万。这些黑客网站的主攻面有着很大差异,并且攻击手段十分先进,在研发出新的攻击手法之后,便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其蔓延至全球每一台计算机,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方式为:黑客会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总结出这些信息的规律后,便可以在网络信息传输期间开展程序的修改工作,这便会使得用户难以区分信息的可信度,最终自主接受病毒。而侵入计算机的这些病毒还可能会在其内部繁衍,使计算机整个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并且常常会丢失一些重要资料。这些病毒的潜伏性以及破坏性是非常强的,只要进入计算机系统,便会使计算机的记忆系统、存储系统等都无法正常工作,最终破坏计算机内的各种信息。
各个网民最了解的电脑病毒可能就是“熊猫烧香”病毒(Nimaya),不计其数的计算机都曾受到这一病毒的入侵,最终使得人们开始对“熊猫”产生惧怕或抵触心理。这一病毒的传播时间是2006年年底,并且其传播的范围极广,破坏力也极强。熊猫烧香病毒的实质是蠕虫病毒在多次变种之后产生的,它的传播速度极快,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电脑的瘫痪和电脑蓝屏、多次重启以及数据文件丢失等恶劣问题,且每一台中毒电脑上都会产生一个熊猫烧香的图案,其名称也由此而来。熊猫烧香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所以称为全球十大计算机病毒中的一种。熊猫烧香会通过感染系统的*.exe、*.com、*.pif 等文件,用户一旦打开这些文件,就会自动连接浏览器并下载该病毒。熊猫烧香还会终止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运行,并删除扩展名为gho 的文件,造成客户的ghost 软件恢复操作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2.1 信息加密技术
为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可以使用信息加密技术来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这是现今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计算机技术。加密技术其实是一种实现防御的技术,并希望借助安全交易以及安全认证来设立科学、高效、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提高网络电子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程度。信息加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加密算法来将原来的明文转化成为密文,并且还原时必须要使用到密钥,而这一密钥只有信息所有者才有。如今,使用范围较广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但这两种技术都是借助专业化的加密技术来对客户的密码香进行匹配。使用这一技术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做法还是非常科学和可行的。
2.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范围比信息加密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很多私人电脑或者不含有重要信息的家用电脑中都会使用这一技术来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这一安全控制技术是使用状态监测和代理服务的方式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应用防火墙技术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事先将信息完全封锁好,而后便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开放所需的那部分信息。借助防火墙技术中高科技的代理作用以及过滤作用,能够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并有效阻挡病毒的入侵。
2.3 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是有效的防止黑客攻击和非法入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主要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加强对一个或多个参数的验证,比如生理特征的验证,保证参数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使用身份验证技术除了能够很好的避免黑客的攻击,还可以避免各种重要信息被图谋不轨的人改动。可是使用身份验证技术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这一技术应用的并不普遍,只在少数对网络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地方才会使用。
2.4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的工作原理需要有计算机操作系统来提供支持,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以起到很好的抵抗病毒、保护系统漏洞的功能。现今,计算机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相关机构也研制出来很多应对电脑病毒和电脑黑客的工作方法,并且将反黑、防毒以及杀毒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2.5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地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情况和未经过授权的行为,通过分析及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避免不法分子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先进行信息收集,然后进行信息分析,最后做出结果处理。即通过对安全日志以及网络上获得的其他消息进行有效操作,通过操作检测出其中对计算机系统会产生威胁的行为和数据,最终使得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使用范围较广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有异常检测模型和误用检测模型两大类,且两者均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所以各有长处,无法确定哪个更优越。
3 结 语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不仅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还需要更好地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上述一系列防病毒、反黑客及应对病毒的工作,并且还要持续的提高这些技术的水平,使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更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互联网行业的安全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爱华,张泰,刘菊芳.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2,(5).
[2] 程常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商务,2013,(3).
[3] 王民川.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煤炭技术,2013,(7).
网络信息管理中入侵检测技术分析 篇4
目前, 网络信息管理中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日益增多, 给政府或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 企事业单位引进了入侵检测技术来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减少企业信息的危害因素, 让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高。
入侵检测技术的概述
入侵检测是对网络行为、安全日志以及审计数据, 或者是从别的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检测, 查看是否有入侵或企图入侵的行为存在。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是依照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的, 主要分为三种。一、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就是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件日志、端口调用、应用程序的事件日志以及安全审计记录中的数据。主机型的入侵检测主要是保护主机系统, 在进行检测时, 是通过代理与命令控制台来共同完成的。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该入侵检测方法主要是对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检查, 保护着整个网段[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由传感器组成的。三、基于分布式的入侵检测。该入侵检测系统是前两种系统的综合和补充, 是一套完整的、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入侵检测技术在进行检测的过程是先进行信息收集, 将所有的信息收集以后再对信息进行分析, 最后对有问题的误用模式及性能处理, 可以采取重新配置路由器或防火墙、切断连接、终止进程还有就是改变文件属性, 最简单的是进行警告。
在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对网络信息管理进行检测时所存在的问题
(1) 会出现无法检测到的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技术在设计时就是根据已经出现的入侵来进行设计的, 因此其对于新出现的隐秘的入侵行为无法检测出来, 这也就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在对网络信息管理进行检测时, 经常会出现不警告情况, 当网络信息管理被入侵后, 入侵检测技术却完全检测不出来, 也就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警告, 让信息泄露,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2) 入侵检测系统也容易遭到黑客入侵
现在黑客的入侵技术越来越先进, 而入侵检测技术却完全跟不上黑客的技术, 这也就导致了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着很多的漏洞, 遭到黑客攻击的频率很高, 而且在很多时候都被入侵成功。黑客主要是利用一些入侵检测系统无法检测到的插件以及木马来进行入侵行为, 使检测系统出现了紊乱, 对系统构件造成了损害。总而言之, 整个入侵检测系统本身存在着技术漏洞, 不能够检测到所有的恶意入侵行为, 无法保护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 使信息泄露的危险性提高。
(3) 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速度比网络速率要慢
入侵检测技术在对某些入侵行为进行检测时, 因为检测速度比网络速率要慢, 会出现还没有完全识别和摸索时, 入侵行为就已经结束, 使网络信息管理出现了问题。再者, 网络速度一直在提升, 而入侵检测技术却始终跟不上网络速度的发展进度, 加剧了检测速度比网络速率要慢的情况, 使检测系统出现误报、漏报的现象, 不利于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并让网络信息管理出现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网络信息管理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异常检测技术模型、另一种是误用检测技术模型, 现在就对这两种入侵检测技术进行详细的解说。
(1) 异常检测技术模型
异常检测技术模型, 主要是对接受行为之间的偏差进行检测, 对于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不可接受的行为称之为入侵行为。异常检测技术模型的漏报率低, 但是误报率却比较高。在进行检测时, 因为不需要对所有的入侵行为进行定义, 所有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未知的入侵行为。异常检测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特征量的选择和参考阈值的选择。
1) 特征量的选择
在对网络信息管理进行异常检测时, 为了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哪些入侵行为是异常的, 一般都会在进行检测前根据系统和用户的行为来建立一个特征轮廓。在这个特征轮廓对整个入侵检测系统进行记录, 以方便在检测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异常入侵行为。选择将能够体现出系统和用户行为的特征量作为建立特征轮廓模型的数据基础, 是因为这些数据可以使整个检测系统在应用时得到优化, 减少系统的检测难度, 提高检测率。
2) 参考阈值的选择
在对网络信息管理进行异常检测时, 都需要建立一个正常的特征轮廓模型。但是为了保证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正确率, 就必须选择正确的参考阈值。在网络信息管理中, 如果设定参考阈值过小, 就会使入侵检测系统出现虚报的情况;如果设定的参考阈值过大, 就会出现漏报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异常检测时, 必须选择正确的参考阈值, 以保证整个入侵检测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而且还可以提高检测率。
(2) 误用检测技术模型
误用检测技术模型主要是对已知的不可接受的行为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行检测。不可接受的行为进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 和它进行匹配的行为就会对工作人员发出警告。误用检测技术模型应用的前提是对所有的入侵行为都进行过标识和识别, 因此在使用误用检测技术模型之前, 需要将所有的非正常操作行为的特征都收集起来, 建立相关的特征库, 如果检测到与其相匹配的行为就认定该行为是入侵行为。误用检测技术模型的误报率低, 但是漏报率却很高。使用误用检测技术模型不仅可以准确的检测出的入侵行为, 还可以对其他的入侵行为进行警告。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却无法正确的检测出来, 所以设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特征库。而且误用检测技术模型只需要采集数据, 用于实际检测的几率不是很高, 因此可以保障整个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率。
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5
1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其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如下图:由图所示,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三层结构,即变电站结构、网络结构以及局端结构。其中,在网络结构中,人们所采用的交换机是Catalyst29286-L3型号的设备,其主要包括28个10Mbit/s快速以太网以及2个千兆以太网端口组成。交换机与2台Catalyst3533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网络主干。这一部分不仅能够快速传递信息,还能够对其运行进行全面控制。在变电站结构中,其主要是有监控主机以及管理主机两个部分构成,监控主机的功能也就是为了将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监控,而管理主机的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这两种功能,可以将变电站运行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形成反馈信息交给系统完成。
2系统的关键技术
2.1统一的支撑一应用平台技术
统一的支撑一应用平台设计,能统一界面、统一维护、统一管理。本系统中统一的支撑平台的概念比以往有了进一步发展,设计时,采用全新的面向对象技术和模块设计力一法把系统分成两部分:
(1)底层支撑平台。包括网络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图形子系统、报表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等。
(2)上层应用软件。包括运行记录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等。两者之问不设直接的联系,完全通过数据库交换数据,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并把计算结果写入数据库。这样,解决了以往的系统只实现表面的统一,给维护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SCADA子系统的图形不能直接反映在设备管理子系统的图形上;运行设备发生变化后不但远动人员要修改,运行维护人员也要修改;一旦维护不及时,系统的管理统计和分析软件就不能正常运行等。支撑平台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保持了系统的先进性。底层支撑平台主要任务是完成数据通信、数据存储、图形显示、各种打印等基础功能;上层应用软件主要完成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的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2.2系统动态建模和自适应技术
供电企业的变电管理业务需要经常变更,因此,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所依赖的.信息管理流程也可能不断变化。为了使系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设计时采用了可视化动态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变电运行管理信息和管理过程进行高度抽象化来保持平台的相对独立性,平台本身不能满足业务流程的描述和处理,而是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释实现对某个具体业务域内信息管理的功能。换言之,平台负责处理抽象的信息和业务过程,而稳定的信息或业务过程对平台而言可视为一种“数据”,平台本身可视为一个抽象的管理系统,某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可视为平台的“实例化”。
2.3可视化自定义工作流技术
系统通过工作流的设计、监控完成系统处理设备缺陷流程和工作票流程的设计及变更,以适应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的要求。工作流将贯穿整个系统,系统将在灵活的体系结构上,围绕可配置、可定义的工作流将系统数据自动进行管理,使得数据流转按照业务的需要进行,通过数据流形成用户所需的信息流,并完成一系列相关的处理过程,及时、准确、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和管理信息。
3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业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加深,借助网络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管理效率,并能够有效缩短决策时间,信息使用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档案管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极为明显,主要用在数字化档案资料、网络化搜索方法及自动管理档案资料等方面。信息的网络化能够便捷地搜索档案资料,信息的可靠度极高,具有海量的存储量,且使用网络技术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
详而言之,网络化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起到了三个层次的作用:
(1)档案信息实现统一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基础在于数据库建设的完善,而未来的档案资源开发的基础亦在于此,因此网络化管理方式能够将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使数据库建设的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2)查询更为便捷。档案信息作为单位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日常利用率极高,而且与其余部门的日常工作关系密切,因此随着档案信息存储量的不断增多,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变得力不从心,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优势便显得尤为突出,在单位的局域网中建立起档案管理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凭借网络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局域网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而其他部门也能够通过局域网进行档案资料的查询。此外,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取得更多的信息,由于互联网是开放性、世界性的公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网络技术,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起一条远程信息渠道,能够从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从而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将档案资料提供给需要的人,从而使档案信息得到充分的应用,发挥档案的最大功用。
2物流业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现代物流业应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物流信息智能化,提高配送效率,高效处理信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管理模块的划分,实现信息管理分工。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要求企业将业务流程、财务、行政等各环节细分为不同的管理模块,并根据不同分工及功能,将物流信息进行分区,并进行功能划分。目前,较为普遍的网络化信息搜索方式,是划分为外部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外部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物流查询、财务结算等不同子系统,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则包括企业内部的日常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内外子系统之间功能各异,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合作,使企业能够提高运行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2)标准化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编制并使用统一规范的通用代码,使用不同的代码代表不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物流动态,能够便于企业的统一管理。因此在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信息代码应该作为网络化的基础。而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仍然没有使用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代码不明确,信息表达标准相对混乱,容易出现误差及滞后情况,从而使物流成本大幅度的增加,这表明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3生产项目管理网络技术的应用
企业的生产项目管理中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是在项目管理、办公自动化、预算管理等方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并对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及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为工程结算、成本控制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在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网络技术的重心在于对产能速度的辅助方面,对生产管理进行适配,提供高质量的生产信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生产管理适配时,企业的生产流程趋于衔接流畅、节奏紧凑,确保项目及生产流程不变、产品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杜绝员工出现操作散漫、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也正因为网络技术具有交互性,能够确保企业的生产信息能够动态反馈,信息来源多元化,从而使企业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要求,与客户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准确掌握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使服务时效性得以及时改进和提升,确保生产服务机制与客户需求紧密衔接,能够有效提升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实现通过网络技术同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也具有其显著的优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统一化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为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5医院病理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过建立病理档案数据库,能够更为有效地调用病理资料,从而便于使用者查询和研究。通常的做法包括:
(1)建立数据库:通常情况下,病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应包括资料录入、资料修改、资料统计、资料检索、数据库维护等五项功能,为了便于操作,可在各功能模块中采用菜单和按钮的方式进行操作。
(2)资料的录入:详细录入病理报告单及检查申请表中的全部资料,例如申请单中患者姓名、性别、籍贯、年龄、职业、送检医院、科室、病室、病床号、病理号、门诊号、病例摘要等内容,以及病理报告单中的临床诊断信息、病理所见内容、病例诊断内容、病理号、负责大夫姓名等内容。在录入时,应逐项统一输入,从而实现多线索搜索,并且能够实现统计及查询。
(3)打印信息资料:当数据模块的录入完成以后,便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打印,并且打印内容可以实现统一规范。例如病理报告单或检查申请表等。并且能够通过患者性别、年龄、就诊年度、疾病类型等不同搜索条件进行数据检索、查询或统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保存或者直接打印。
(4)当数据量逐年增加时,数据库以年份为单位进行自动划分,分别备份保存入不同的数据库中,便于检索和查阅,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库提供信息资料的修改、补充或插入。
6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壮大,有利于信息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深化,相信随着信息管理网络化的不断加深,必定能够在各行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辅助作用,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将信息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玉明,陈铁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10(04):29-32.
[2]霍向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83-85.
[3]郑伟.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式选择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304.
[4]张李荪.基于WebGIS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2009(17).
[5]刘军.计算机网络在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2).
[6]章巴生,孫武,徐常凯.基于SOA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规划[J].物流科技,2010(11).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7
关键词: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网络防护
0 引言
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冲击, 迅猛发展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和体验。在人们得到巨大便利的同时, 也在面临和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 并且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 网络安全事故的数量以及其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的增长。尽管我们已经研究和使用了如防火墙等复杂的软件技术, 但是, 这也无法阻止黑客的入侵。这样, 原本就很脆弱的计算机网络显得更不安全。因此, 如何针对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 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网络安全的具体策略是摆在计算机安全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安全威胁的类型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漏,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 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网络威胁是潜在利用网络安全缺陷, 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 系统漏洞
包括不安全服务、配置、初始化。系统的各种漏洞容易造成网络安全威胁, 要定期检查系统, 更新系统补丁, 从而可以很好的预防漏洞和安全威胁。
(2) 线缆连接威胁
包括拨号进入、冒名顶替、窃听。窃听在线缆威胁中时有发生, 在广播式网络系统中, 每个节点读取网上的数据, 如搭线窃听, 安装监视器等。
(3) 物理威胁
包括偷窃、间谍行为、身份识别错误。目前计算机偷窃也时有发生, 特别是含有企业的重要文件的机器, 容易被不法分子实行偷窃行为,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身份鉴别威胁
包括算法考虑不周、随意口令、口令破解、口令全套。人们使用互联网时有时需要用户名和密码, 这时口令密码设置尤为重要, 不能随意设置, 应该有一定难度, 从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5) 有害病毒
病毒,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依赖程度的增加, 计算机病毒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严重威胁。由于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都是相互连接的, 如果某一个设备受到病毒的攻击, 它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网络。病毒具有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和传播性、潜在性和不可预见性特点。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不论是支付宝上网购物、银行转账还是信用卡业务, 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轻松处理日常生活的各项事务, 对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来说, 简直是便利之极。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网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连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加上系统软件中的安全漏洞以及所欠缺的严格管理, 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的攻击。因此针对网络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应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 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现有网络系统和协议还是不健全、不完善、不安全的:有的思想麻痹, 没有清醒的意识到黑客入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的没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没有采用正确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缺乏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工具、手段和产品;有的尚缺乏先进的灾难恢复措施和悲愤意识等。网络安全是研究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安全问题, 具体地说, 网络安全研究了安全的存储、处理或传输信息资源的技术、体制和服务的发展、实现和应用。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任何网络服务都会导致安全方面的风险, 问题是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网络安全防护对策有以下几点:
3.1 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很重要,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来说主要是监控用户、设置用户权限, 采用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监控路由器等。通过隐藏IP地址, 更换管理员账户等方式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3.2 计算机病毒防范
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漏洞编写出来的, 由于Internet的快速发展, 新病毒的出现, 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最常用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是安装杀毒软件, 对感染病毒的文件进行查杀。预防病毒的措施还有以下几点: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和数据, 不随意下载未知网站的文件, 文件下载后先杀毒再使用, 不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店址邮件 (附件) , 经常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等等。此外, 还要经常安装更新系统补丁, 减少一些病毒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和破坏。
3.3 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
对于一些刚接触网络的用户来说, 需要提示他们应该安装必要的防黑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 并且在上网时要对这些软件进行运行操作, 并进行安全更新, 保证这些软件的安全性。网络上所指的防火墙是一种专门用于保护网络内部安全的系统。它的作用是在网络内部和网络外部之间构建网络通信的监控系统, 用于监控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流和访问者。防火墙技术可以防止通信威胁, 与Internet有关的安全漏洞可能会让侵入者进入系统进行破坏。
3.4 数据加密
由于网络黑客可能入侵系统, 偷窃数据或窃听网络中的数据, 而通过数据的加密可以使被窃的数据不会被简单地打开, 从而减少一点的损失。目前加密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常用的加密技术有两类:一类是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另一类是公共密钥加密技术。
3.5 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
数字签名可以用来证明消息是由发送者签发的, 而且, 当数字签名用于存储数据或程序时, 可以用来验证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与普通手写签名一样, 数字签名可以用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数字证书相对于网上身份证, 以数字签名通过第三方权威认证有限进行网上身份认证, 具有真实性功能。数字证书安全、保密、防篡改, 对企业信息有效保护。
4 结论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这使我们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学科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现在,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因此, 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 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 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士波.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硅谷, 2013 (1) :17-18.
[2]王能辉.我国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3]邬朝晖卢畅.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及其防护策略[J].中国新通信, 2013, 15 (5) :81-81.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防御技术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防御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之下对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能够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但是, 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容易遭到攻击、容易被泄露从而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 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探索出相应的防御技术, 最终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目的的高效实现。
1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控制, 进而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但是, 我们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体制构建是不健全的, 给我们实现高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制约。首先, 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构建形式较为单一。较单一的网络管理体系主要是用来对集中形式的网络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于访问的控制性较强, 但是却缺乏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统计环境, 使得信息的统计变得困境重重。其次, 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在进行复杂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时, 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意味着, 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不能够程序化的处理问题, 这样, 就使得网络信息管理效率低下, 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非常规性问题。
1.2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配套较为落后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配套主要是指用来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设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设备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设备的及时更新就意味着对于资源有更多的利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而陈旧的设备由于其兼容性以及自身性能等问题很容易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故障, 以至于难以正常地完成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任务。或者说由于自身存在的性能问题进而让一些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 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整体的不安全。
1.3 计算网络信息管理技术落后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保障, 而当前, 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较为落后, 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首先, 对于信息的检测技术较为落后。落后的信息检测技术使网络信息管理人员难以发现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其次, 对于信息访问控制的技术较为落后。进行信息访问控制是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旦出现问题, 很容易造成网络信息的泄露和被篡改, 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最后, 网络故障的处理较为落后。网络故障的处理十分考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的能力, 要求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能够及时发展并且处理出现的问题, 避免问题的扩大导致难以控制。但是, 由于网络信息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 所以导致一些网络信息在被泄露或者被篡改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被管理者发现, 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同时, 故障的处理能力较差, 不能够及时对发现的故障进行止损, 造成信息安全问题扩大。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御技术
2.1 通过合理配置防火墙来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防火墙既能够防止计算机遭到外来的攻击, 还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通讯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因此, 我们需要给计算机网络配置合理的防火墙, 以进行相应的访问控制, 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首先, 利用防火墙来进行信息检测, 以保障往来信息的安全。通过对防火墙进行合理的配置, 使用防火墙来对信息进行检测, 能够有效地将不安全的信息阻挡在主机之外, 从而有效避免信息攻击, 进而从根源上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其次, 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防火墙进行相应的设置, 从而实现对访问者的控制, 避免网络信息的泄露。通过对防火墙的审查机制进行设置, 能够保障每个持有相应权限的访问者能够自主根据其权限来进行相应的网络访问, 在保障不越权访问的同时保障整个信息网络不受到威胁。
2.2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信息访问者进行认证, 保障信息访问者身份不被盗用
信息访问者身份被盗用进而产生的信息泄露和被篡改问题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因此, 我们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信息访问者进行唯一的认证, 从而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利用数字认证技术对访问者进行认证。在具体的进行数字认证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对各种不同权限用户的身份进行唯一性认证, 从而对其信息访问行为进行控制, 保障信息的安全。
2.3 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配套设施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配套设施进行及时更新, 采用先进的、性能较好的设备来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 能够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效率, 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隐患, 并且对其开展高效的处理。避免因为设备的老旧而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出现处理速度慢乃至瘫痪等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对于信息化时代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因此, 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对其防御技术进行研究, 以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 最终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我们相信, 只有不断地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采用相对应的、较新的防御技术, 才能够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才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宝敏, 徐卫军.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与技术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1) .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9
一、信息技术风险对网络企业的影响
1. 网络企业的界定
网络企业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产生的一类新型经济主体, 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创造出许多新的市场运作方式。根据互联网公司经营领域的不同, 网络企业可以分成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网络应用服务、网络接入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四种类型。
(1) 网络基础设施业务, 即网络硬件业务, 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设备制造业、网络服务器制造业、网络安全设备和光传输设备制造业。
(2) 网络应用, 即网络软件业务, 包括网上开展各种活动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如Web开发软件、Web服务软件、搜索引擎多媒体软件等。
(3) 网络接入服务, 即ISP业务, 包括利用公共电话网 (PSTN) 和有线网络 (Cablenet) 为用户上网提供接入服务的公司。
(4) 网络信息服务, 即ICP业务, 主要指为提高互联网效率和利用互联网提高效率而开展的各种中介服务。
2. 信息技术的风险效应
网络企业具有全球化、速度化、虚拟化、数字化等特征, 信息技术是网络经济的支柱, 也是网络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然而, 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在给网络企业带来巨大助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信息技术运用中所产生的风险, 不仅仅是安全性和一些单纯的信息技术本身的风险, 还包括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运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它相关的风险, 包括网络企业自身业务产生的风险以及遭遇外部攻击的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主要影响以下方面:
(1) 经济损失。信息技术风险一旦发生, 往往会给网络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例如信息资产的丢失或毁损, 而有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原始资料的丢失, 其损失甚至超越了经济价值的衡量限度, 就如同遭受火灾的人家, 损失最为重大的往往不是财物, 而是珍贵的纪念照片一样。
(2) 客户流失。由于网络的互联性, 使得网络企业的信息技术风险常常会波及客户, 如果客户在网上交易、网上拍卖、股票操作等过程中, 由于信息技术风险造成网络服务中断, 即使在短时间内恢复, 也会使客户的利益遭受损失。风险的频繁发生会让客户对企业的安全性失去信心, 从而造成客户流失。
(3) 竞争失利。网络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竞争非常激烈, 信息技术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害, 常常会导致业务中断, 而恢复运营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与此同时, 正常经营的竞争对手就会占据领先的地位。
二、网络企业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网络企业来说, 信息技术风险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 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问题显得犹为突出。但是, 企业在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 使得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的各项标准、措施难以发挥最佳效果。
1.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
高层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是影响信息技术风险体系难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 一般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是由于对信息技术风险缺乏了解而导致对其不够重视, 而网络企业的情形有时与之相反, 网络企业是信息技术要素非常集中的行业, 其高层管理者通常都有着足够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 正因为如此, 他们往往会由于自信心较足而轻视信息技术风险的危害性。
更为重要的是, 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 而往往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 这使得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风险管理方面的投资态度并不明朗。加之风险危害的发生很难准确预计, 高层管理者便会报有一种侥幸心理, 有意无意地忽视风险管理。
2. 不良的风险文化
隐藏风险是人类的本性, 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了维护企业形象、营造乐观气氛而有意回避风险问题, 而企业中重视风险隐患的人反而被视为保守和怯懦。一方面是风险技术管理人员小心翼翼地为风险担忧, 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管理层对风险讳疾忌医, 这种回避风险的氛围使企业的风险管理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在风险危机发生时, 企业却往往忽略首先预警风险的人, 而是更推崇那些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
这种不良的风险文化极易波及整个企业, 员工会对细微的风险隐患会采取隐瞒或忽略的态度, 而往往一些看似无害的行为最终却酿成巨大的风险灾难。曾有100万个信用卡账号在40多个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站点被窃, 尽管这40个网站都部署了防火墙及其他安全基础设施, 仍无济于事, 造成此次大型灾害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员工缺乏必要的警惕性, 使得外部攻击得以轻松成功。
3.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中, 多数企业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 认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主要是技术人员的任务, 使得风险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风险技术管理人员所发现的风险隐患, 经常不能顺畅地传达到有效管理层, 造成风险预警的延迟。当风险造成危害时, 只好采取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 并常常因未能及早预防风险危害的发生而问责于相关技术人员。这正是一些网络企业建立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但并不能发挥其最优效果的原因。
目前, 虽然有一些成型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 但是具体应用到某个企业时, 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其加以改造, 照搬来的风险管理体系常常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而要想将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改造, 为我所用, 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是目前困扰一些企业的难题。
三、完善网络企业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
1.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网络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很强, 因此信息技术风险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在网络企业中, 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这样做绝非杞人忧天, 虽然风险防范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 但高度的风险警惕性有助于网络企业及早发现风险,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避免风险扩散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然而, 在企业中, 并非所有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 有些情况下, 尽管有些人具备了风险意识,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技能, 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 对全体员工, 特别是非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普及性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 可以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程度, 理解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掌握基本的风险管理知识。这样, 各位员工就会主动配合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由于个人疏忽而造成的风险危机, 当风险隐患出现时, 准确做出判断, 能够采取基本的处理措施, 并将情况及时而准确地报告风险管理部门。
2. 营造良好风险文化,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在风险管理体系中,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当风险隐患被发现时, 信息能够及时而顺畅地自下而上到达管理层, 而管理层对此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在企业中营造一种良性的风险管理文化, 大家对于风险不再采取回避的态度, 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的行为应当得到肯定。
信息技术风险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管理”问题, 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 有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风险文化, 才能保障风险管理体系顺利实施, 及早发现风险隐患, 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摘要:在现代网络企业中, 信息技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成为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支柱, 但是, 信息技术所引发的风险也常常给网络企业造成损失, 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对网络企业的影响入手, 深入分析了企业在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网络企业,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朝民:网络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 (英) Ernie Jordan:Luke Silcock.IT风险——基于IT治理的风险管理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陈慧勤: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
[4]陈爱平:网络经济的风险应对机制及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 2006 (3)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10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是提供农机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 随着相关需求的不断增加,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信息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但是也存在信息分散、分布不均衡, 平台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质量较低, 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1]。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有各类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将近2万个, 但是, 这些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存在服务内容更新不及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信息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标准, 很多数据资源的实用性不强, 信息资源的质量难以保证, 农机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还较低。目前国内不少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尤其是地方上较小的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大多缺乏针对性强、有用的特色数据信息, 提供的很多数据信息都是从别处抄袭而来的, 缺乏权威性及准确性。因此, 实现农机网络信息的高度共享已成为农机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云技术应用于农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 云技术的概念与优势
(1) 云技术的概念。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 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2]。云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应用程序部署速度, 促进创新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增强经营敏捷性。其中, 云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该技术是一个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用于大型的、分布式的、对大量数据进行访问的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因此, 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能够高效地管理大量的数据;虚拟化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根据对象分成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 计算虚拟化又分为系统级虚拟化、应用级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该技术能够使大量的服务器协同工作, 方便地进行业务部署和开通, 快速发现和恢复系统故障,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2) 云技术的优势。
从云技术在相关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得出, 云技术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智能管理;二是实现无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用户只需花费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从云计算服务商那里按需获取各种服务;三是可以节约网络信息化管理成本, 从而能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四是云技术可以使物理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虚拟的、可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
2.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构建的可行性
首先, 从技术条件上来看, 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目前国内外不少知名IT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开展对该项技术的研究, 而且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体系。这些技术方案为基于云技术的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 从经济成本上来看,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构建也是可行的。由于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平台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服务器集群中完成的, 因此只需通过安装简单的操作系统和相关的浏览器软件即可运行;而且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日常维护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与费用。第三, 从实践环境上来看, 现阶段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应用为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基于云技术的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1. 平台的总体架构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将依托现有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采取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的建设策略进行建设[3]。平台的总体结构是一个层次化的系统结构, 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服务层、资源层、基础设施层, 通过这些层次结构实现管理平台的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安全信息发布与管理等。
2. 平台的功能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模式的各项优势, 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安全、易扩展的服务。其中, 平台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如下:基础设施层具有大量的计算机主机群, 可以实现超级运算能力;资源层主要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与审核, 相关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上报汇总, 从而实现农机信息的多层级管理;服务层主要用来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访问平台提供统一安全的管理机制, 确保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平台访问权限;应用层主要用来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检索和实时交流互动服务等。通过对组成云平台的各个元素进行安全级别控制, 确保平台信息的安全发布。
参考文献
[1]郭美荣, 李瑾, 秦向阳.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架构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2) :13-16
[2]李光达, 郑怀国, 谭翠萍, 赵静娟.基于云计算的农业信息服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7) .:16959-16961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11
摘要:内容提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普及维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信息的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对计算机 网络数据库的了解和学习,特对其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80-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WWW以及其它一些网络相关技术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对人类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个用户或者单位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新型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要求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要注重引用数据库的资源和信息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是一个包含文件、记录等数据集合体。数据库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它通过客户端和服务端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它实现了数据存储结构的结构化和独立化。其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再者,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里的独立性包括逻辑意义上的独立性和物理意义上的独立性。计算机数据库的独立性极大的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并且不会因为改变了相应的数据而导致相应数据及程序发生质变,可以有效地避免程序遭到破坏。最后,数据库由DBMS进行控制和管理。只有通过DBMS,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的控制与资源共享,并且能够使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多个地点共同使用数据库的资源。数据库技术主要具有的特点是:数据的组织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独立性,可控冗余度和数据的灵活性等。组织性讲的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不是散乱无序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数据共享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建立数据库的重要目的;数据库的独立性体现在其自身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性独立性;其中,逻辑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其内部的应用程序会发生改变,更改数据时也不需要对相应程序进行修改。如冗余度的可控性指的是设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有效控制;灵活性指的是数据库不仅仅是管理数据的“仓库”,还同时拥有众多的管理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且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更加密切。首先,它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非常方阔的现存和潜在市场,目前已经涉及到了我国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使得信息管理的效率得到不断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第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它的应用与发展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其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如:客户资源、市场调研信息、企业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并且具有数据恢复和数据备份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正在不断加强。正是由于安全性的增强,才使得其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优势得到凸显,有力的保障了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有功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在信息管理解决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问题之后,还为信息管理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保障,适应了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
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1)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监管。
安全是信息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当前,网络数据库技术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网络风险因素,存在着对信息管理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接下来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要着重关注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解决,避免损失。
(2)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必须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引用到具体的信息管理工作中,立足于实践,及时作出反馈,彻底增强其理论研究性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降低用户管理成本
降低用户管理成本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为信息管理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
当今,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要与信息管理技术充分的结合、共通,才能实现我国信息管理的和谐、有序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极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準确性,有效推动信息管理的科学规范化,并且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增强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科学性,不断完善和创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技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考虑,是非常有利的支撑和依靠。
参考文献:
[1]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创新导报,2013(12).
[2]范青,马树才.浅谈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J].河北北方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3]肖辉强.探析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安全.
[4]史春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篇12
1.1 黑客、病毒的入侵危害
黑客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高智商人才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 通过计算机存在的漏洞对其进行攻击的, 从而使计算机系统瘫痪, 然后盗取信息、在计算机上散播病毒。据调查, 目前世界上的黑客数量庞大, 他们的攻击技术较为高超, 攻击种类也具有多样化, 并且攻击一旦产生, 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一定的紊乱, 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会对人们的日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计算机病毒种类也非常多样, 并且计算机病毒对电脑具有潜在性的长期威胁, 随着时间的延长, 病毒对电脑的危害会与来越大, 病毒会自动演变会出现更多种复杂病毒。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很有可能导致电脑系统无法再恢复, 并且造成一连串的剖坏作用, 电脑蓝屏、数据被破坏。现在的链接病毒更为常见, 有些链接一旦打开就会造成病毒入侵, 感染系统中的*.exe、*.com等文件, 通过浏览器自动下载病毒, 在系统之内扩散, 导致用户的ghost文件无法恢复使用。
1.2 窃取、篡改用户信息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用户们的信息越来越多的采用互联网登记,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存在漏洞,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 通过漏洞入侵电脑, 窃取、篡改用户们的信息, 甚至用用用户们的信息做非法交易,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1.3 网络安全体制不健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互联网使用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是配套的网络监管体制却还在起步阶段, 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足, 这都不利于信息互联网的健康安全发展。并且如果无法建立配套的网络安全体制, 计算机的漏洞就会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长此以往, 将会造成重要信息丢失、计算机瘫痪等严重后果。
2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2.1 计算机信息加密技术
为了保证信息不被盗取, 应该对信息进行加密, 信息加密计算机应用就是给电脑中的信息加上密码, 对信息形成一定的保护,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法分子窃取信息。信息加密技术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对信息的保护技术。在涉及国家机密信息时, 更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加密, 这些信息对于国家的安全有这重要的作用, 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将会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信息加密有两种形式: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即:在信息加密中, 信息的发出方和信息的接收方共享一个密匙。非对称加密技术即:在提取信息时, 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钥匙, 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从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技术的实施方式来看, 非对称加密的保密措施更加高级, 在信息加密时, 采取更高级的加密措施, 对相关信息进行更加深度的加密, 防止被不法分子窃取。
2.2 身份认证识别技术
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时, 身份认证识别技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均有数字组合而成, 在进行用户身份识别时, 只有合法的数字身份才能被计算机识别, 也就是只有计算机授权的用户才有资格操作计算机。这种技术的运用, 将操作者的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结合在一起, 能够有效保护机密信息。因此, 作为信息保护的重要关口, 身份认证识别技术的运用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常见的身份认证有:第一种是设置静态密码, 也就是用户自己设定密码, 这种密码的密保操作比较简单, 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密保方法, 当用户需要进入系统时只需正确输入密码即可。密码正确, 就会被计算机认定为合法的用户, 就可以进入系统。第二种是智能卡, 这种智能卡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芯片, 芯片中存储的是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信息, 智能卡作为不可复制的硬件由相应的用户随身携带, 进入系统时, 必须将智能卡插入才可以验证身份信息。第三种是短信验证。这种身份验证的方式在目前的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多,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手机, 并且是动态密码, 只有当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时才可以使用, 安全方便。
2.3 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可以说是较为常用保护计算机的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信息的爆炸式增多, 有害信息经常会在无意间入侵我们的手机电脑, 防火墙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
所谓的防火墙就是设置在国外内网和外网、专用网和公共网之间的一种类似于“墙”的保护屏障。它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一种设备, 具有一定的甄别鉴别、阻挡和过滤功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 防火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一部分病毒的入侵, 防止一些有害信息进入系统。并且能够鉴别信息安全, 对于木马等病毒会形成一定的阻挡作用, 从而保护计算机的内部系统不受到入侵伤害。
2.4 防病毒技术
病毒的入侵对于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害巨大的, 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复制, 从而对计算机造成连锁式入侵伤害, 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因此, 防病毒技术的运用是必要的。为了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对它的防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及时发现病毒, 根据病毒库, 积极的寻找病毒, 了解病毒的具体属性, 分辨类型, 要对病毒做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是采取对应措施, 详细了解完病毒之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应对, 应对措施的处理一定要及时, 防止病毒进一步大范围扩散。
2.5 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技术有相似的部分。但是整体来说比防火墙的功能更加强大。这种技术在操作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 对信息进行检测, 可以对进入计算机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进行初步分析, 检测, 更加严密。第二步, 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 这一步可以识别一部分伪装的病毒, 能够进一步, 更加细致的过滤进入系统的信息。第三步, 进行结果处理, 无害的信息可以进入系统, 而对于有害的病毒, 可以在发现时,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从源头上对病毒进行阻止, 防控。
3 结论
为了充分保证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安全, 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保护计算机系统, 避免其受到侵害, 不断提高相关的防御技术, 减少漏洞。
参考文献
[1]王民川.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煤炭技术, 2013 (6) .
[2]郑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研究, 2010 (8) .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网络信息技术管理论文06-28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06-22
网络技术变革信息06-26
网络防护技术信息安全08-11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10-26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11-0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07-06
网络信息资源电子技术10-05
高校网络安全信息技术10-29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