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精选12篇)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1
1、信息系统简述
1.1 信息系统概念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1.2 信息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
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处理功能:数据处理工具: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和数据挖掘 (DM) 技术。
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
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1.3 信息系统类型
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 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虚拟办公室五种类型。
1.4 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了用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模型。这是一种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体系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的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 (C/S) 结构模式、浏览器/服务器 (B/S) 结构模式和P2P体系结构四种。
2、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2.1 信息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确定系统各功能模块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组成, 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 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 另外考虑到实现系统功能的需要, 还要进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界面 (人—机界面) 设计等等。
2.2 信息系统设计步骤
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及系统分析的实际需求, 考虑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集中式或分布式) ;考虑物理库的数量及每一个物理库所包含的数据库表的内容;从查询处理效率等方面考虑数据库表的索引问题等等。
进行编码设计。编码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数据的规范性和交换性密切相关, 编码一旦被设计处理将会永久使用并常驻于数据库中, 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给出具有永久性、稳定性的编码设计方案。
进行界面设计。构造良好的界面是未来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 要使信息系统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更加高效就需要在界面设计方面具有一个全新的设计策略, 这个设计策略要在程序设计之前完成。
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在前面所有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它主要是采用“自顶向下”的原则考虑模块的划分与设计, 使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具有合理的结构。功能设计结果的表达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结构图”来描述模块的功能和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另一种是用Rational Rose工具来描述。功能设计中通常有一组评价标准来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使用一组设计原则对系统模块进行优化设计。
2.3 信息系统设计可行性标准
运行效率:系统的运行效率受多方面因素, 如:硬件、编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逻辑模式设计等。所以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时, 应从以上方面全面着手, 切不可抓着单一模块想要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可靠性:因为信息系统是需要与用户交互的平台, 所以往往需要用户输入大量的信息, 而人工输入信息就难免会出现各样的错误, 为保证系统能够持久的运行就需要在编码阶段设计一套完整的逻辑模块 (如:校验码、批量控制、建立运行日志和信息追踪、文件的存取限制等) 来过滤、排除、解决可能出现的一切错误, 并且预估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 从而得出“系统的有效时间”=“平均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以保证系统长期良好健康的运行。
可修改性:由于系统是在一个实际的客观环境中运行, 它的数据来自于客观现实, 而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它导致客观数据的变化和功能需求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需求, 必然要求信息系统也随之而变化, 即对信息系统做相应的修改。
灵活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硬件价格越来越便宜, 新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在不断地出现或升级,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这些必然对信息系统产生影响, 迫使用户考虑使用新的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完善系统功能等等。
通用性/实用性:现如今的操作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windows一种系统了。如:DOS、Windows、UNIX、Linux、OS/2、Mac OS、Novell Net Ware等操作系统。无论在那种系统下开发信息系统, 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用户使用的是那种操作系统, 所以设计时不能针对单一操作系统, 而要综合考虑到所开发的系统在任何操作系统的通用性。
2.4 数据库设计
用户权限的设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计, 需要根据实际系统所面对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客户的权限区分、类别划分、操作限制等用户权限的设计。
索引文件的设计:索引是按某种规则建立记录的逻辑顺序。根据索引文件所含索引的个数将索引文件分为单索引文件与复合索引文件。根据索引关键字取值的限制将索引分为主索引、候选索引、唯一索引与普通索引。
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的设计:在数据的存储中不仅仅可以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 比如用户上传的图片或者文件等需要写成文件流才能存储进数据库的文件就无需保存进数据库, 这类型文件保存进数据库反而会很慢。所以将其直接保存入电脑硬盘或者将一些信息直接写入临时文件, 只要设定好逻辑程序定期清理这些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即可。
视图 (View) 的设计:与在任何关系数据库中一样, 索引对数据仓库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每个维度表都必须在主键上建立索引。在其它列 (如标识层次结构级别的列) 上, 索引对某些专用查询的性能也很有用。事实数据表必须在由维度表外键构成的组合主键上建立索引。
2.5 编码设计
程序编码可谓是一个系统的核心所在, 程序代码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 所以编写代码时必须非常严谨的按照一定的逻辑来编写, 以保证代码质量。
2.6 界面设计
风格设计:系统的风格要在系统开发前就确立下来, 负责各模块的相关人士应严格按照预定的风格设计自己的模块。系统风格力求简明扼要, 不能设计过于繁琐, 让人有种很烦的感觉;同时又不能太过简单, 让用户觉得不够充实。所以设计风格时要在简约的同时不失内涵。
导航设计:为了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工作, 在导航上必须要有充分的提示来说明哪一部分是用来操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操作的, 提示用户如何实现人机交互, 这就是功能的可见性。为了在设计中实现可见性, 每一项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对于界面所处环境中的大多数用户来说必须是显而易见的, 只需看一眼就可以有所了解, 具有这种特点的控制方法成为“可供性”, 可供性提供了大量的和操作有关的线索。
可靠性设计:减少操作错误的措施:输入操作符应尽可能简单、易记忆, 提示要简短、明了。
目标:界面是系统的感知器官。系统的界面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简单性、可靠性、易学习与易使用性、立即反馈性等特性。
2.7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结构图来描述系统设计结果, 首先使用一组设计策略将系统分析阶段所形成的逻辑结构 (数据流程图) 转换成初始的结构图, 然后使用一组设计原则和一组评价标准对初始结构图进行优化设计, 最终形成具有良好结构的功能设计方案。
模块是具有四种属性的一组程序语句, 这四个属性分别是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
功能模块设计优化。 (1) 模块之间的耦合原则。影响模块之间耦合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仅存在调用与被调用关系, 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信息传递, 这表示两个模块的耦合程度最低, 称作简单耦合。 (2) 模块内聚性原则。所谓模块内部的“组成部分”是指该模块运行程序中的一个动作、一组指令或一个调用其它模块的语句。内聚性是度量模块功能强度的一个相对指标, 主要表现在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为了执行处理功能而组合在一起的相关程度, 即组合强度。 (3) 模块的分析原则。模块的分解是指把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个从属于它的新模块。在分解一个大模块时, 不能单凭语句条数的多少, 而主要是按功能进行分解, 直到无法做出明确的功能定义为止。在分解时既要考虑到模块的内聚性, 又要考虑到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并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相关节本信息, 紧接着详细讲解了信息系统开发个步骤以及在开发各步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就一个web社区网站的开发为实例简单演示一下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流程。在模式上本次开发的项目选择为B/S的浏览器/服务器器模式。最后引以简单的实例以帮助大家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
关键词:信息系统,设计,功能模块,平台沟通
参考文献
[1]姜惠民, 刘宝庆, 杨亚洲, 苏东梅著.《网络组建与互联》.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版.
[2]石硕著.《网络操作系统实用教程——Windows 2000 Sever Linux/UNIX及其异构网络的互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张凌杰, 齐英兰著.《计算机网络基础》.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 (美) 特南鲍姆 (Tanenbaum.A.S) 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陆玉库著.《最新网络通信协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2
近年来,舒城县从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发,认真贯彻住建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主动学习和借鉴处地数字城管建设经验,以建设“廉洁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为目标,把科技融入城市管理中,建成了具有舒城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2010年元月,舒城数字城管项目启动运作,2012年3月,系统建成投入试运行。截至到2015年9月底,共受理案卷11.9万件,其中采集员主动上报11.3万件,视频抓拍0.4万件,12319公众举报0.2万件,处置结案11.6万件,结案率为97.5%,在舒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推进了舒城县城管管理的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促进了城市品质和综合服力功能的提升。
一、把握城市发展“新特点”,大力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构造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城市形象,关系着城市品位的提升。为此,舒城县按照“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建设,顺利建成“数字城管”一期工程,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一)科技引领,搭建平台。我县数字城管系统的构建综合运 用了现代成熟的计算机技术,“3S”空间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在覆盖舒城县城25平方公里的管理范围内,搭建了“信息采集”、“12319热线受理”、“监督受理”、“协同指挥”、“综合评价”、“GPS监控”等业务子系统平台,安装城管视频监控探头21个,形成了“巡查员信息采集,市民热线投诉受理,监督平台立案,指挥平台案件派溃、督办,责任单位处置、反馈,采集员核查,监督平台结案,系统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一是采取“公司投资、政府租用、部门使用”的建设模式,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好验收合格后移交,按照“BT”模式,降低政府建设风险。二是采用VPN方式,实现内外网的切换,实现数字城管系统与各部门的协同办公。三是使用规划局提供的1:500的电子地型图,将城市城管理的所有部件标在电子地型图上,这个部件库不仅可以提供给数字城管使用,还可以提供给县里其他单位使用,免费了重复建设。
(三)分期建设,全域覆盖。舒城县“数字城管”以构建覆盖整个舒城的“大城管”格局为目标,分期建设,逐期投入资金,逐步实现建设目标。目前,我县数字城管已完成一期建设,管理范围覆盖建成区25平方公理,二期准备覆盖周边乡镇。
二、推行城市“数字化”管理,完善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益 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为确保系统运行效果,舒城县以建立和完善数字城管运行机制为抓手,促进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提高。
(一)领导重视,各级参与,形成“大城管”格局
舒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工作,连续两年将数字城管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县主要领导亲临城市管理中心调研,要求加强数字化城市建设,将管理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城区,并逐步向基层单位延伸。县里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招标局、采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财政局、审计局、城管局通力协作,发挥了各参与部门的整体作用,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体制,拓宽渠道,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处置流程上,我们改变了以往纵向层级式的管理结构,建立了横向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设立监督指挥大厅,负责数字城管案件的受理立案,核查结案和案件派发,督办协调工作。大厅共设坐席员4人,实行无假日值班制度,通过系统全方位,全时段接收,派发数字城管案件,把城市管理的相关单位整合起来,在同一平台实现了城关镇、开发区以及县直各部门的信息流转和全程监控。
在案件处置上,采取“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方法,在各责任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数字城管终端处置,确保了数字城管案件派遣、处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强化问题发现机制上下功夫,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采集机 制,解决“数字城管”的信息源问题。为此,采取“信息采集服务外包为主,群众监督为辅助,视频监控为补”的方法,建立了“采集员巡查”、“视频抓拍”和“热线电话”相结合的信息采集体系,并通过采集员不间断的巡查,发现和上报案件。目前,全县共有信息采集员18人,全城区分成8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2名采集员,每天从早上07:30至晚上18:30,按照主要路段巡查不少于五遍,次要路段巡查不少于四遍的要求进行不间断的巡查,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的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采集现场图片、影像、声音并通过系统上报立案,当前月信息采集量达到2000件。同时,监督指挥大厅坐席员通过监控大屏的“视频抓拍”,发现重点监控区域的城市管理问题,抓拍照片立案,现在每月抓拍城市管理问题约30件。此外,通过“12319”城市管理热线,受理群众投诉,接收领导、部门转办的城市管理问题,多渠道广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自热线开通以来,平均每月约受理投诉30起,接受转办信息30条。
(三)建章立制,严格要求,规范运行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的队伍管理机制。加强对数字城管工作人员的管理,是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数字城管工作人员的构成特点,我县采取了“三个跟上”(即:建章立制跟上、素质培训跟上、考核奖惩跟上)加强城管队伍管理。在建章立制方面,制定了《舒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立案与处置标准》,作为我县案处考评的依据,制定《舒城县城市管理信 息中心职责、制度与考评办法》作为规范管理的依据,编写《舒城县数字城管手册》作为业务指导的依据,针对不同的业务,分批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考核奖罚方面,依据《舒城县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职责、制度与考评办法》推动“日统计、旬分析,月公布、年考核”等日常考核制度的落实,坚持“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充分调动人的工作枳极性。二是完善案件跟踪整治机制。坚持日常巡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抓管理效益。把为市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加强日常巡査,及时发现问胜,并在地图上对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点案件逐个逐日进行标绘,跟踪督査、督办,对处置单位难于确定或共建共用部件,采取现场协调确定,督促及时修复的方式,积极推动案件处置;针对井盖丢失破损、道路破损、废弃立杆、无证经营燃气等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开展专项整治。系统运行以來,我县共开展专项整治12次,査清无主井盖230个、推动维修补缺井盖190处、道路破损维修156处、清理废弃立杆151根、早期发现私搭乱254处,督办拆除违法建设143处,有效解决了困扰百姓生活的突出问题。三是不断探索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数城管在体制上实行监督与指挥分离,责任唯一;在管理对象上准确精细,标准严格;在工作流程上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在考核评价上闭环管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在参与形式上全盘联动,整体参与,使城市管理成为一种经常性、日常性的工作,建立了规范的城市管理长效运行体系。
三、打造城市管理“新品牌”,发数字城管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数字城管最终目的是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我县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以来,以系统信息平台为依托,按照数字城管“第一时发现问题、笫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題”的要求,加大市容巡査力度,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着力推进亊、部件的处置工作,努力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四大转变”。
一是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通过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了城市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題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城市管理模式。系统运行后,领导和职能部门可随时在领导通手机上了解市容市貌、城市管理情况,发現城市管理问题,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工作效果,增强“现场感”,牢牢掌握了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低效方式向高效、敏捷、精确方式的转变,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政府失灵”的问題,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根本上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上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二是实现了城管问题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的转变 我县数字城管系统通过县级的统一监督,由系统自动生成城关镇、开发区以及县直各部门的排名评价表,促使各部门主动依职履 职,通过县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将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关联起来,打破了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在系统中建立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整合了全县多家管理部门的部件数据资源,通过共享资源,改变各城市管理部门“笔写纸载”难于统计、査询、保存的传统管理方式,为“智慧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将所有亊、部件按统一的标准,由统一的人员去巡査,主动发現问題,减少市政、园林、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环卫、执法等部门的巡査人员,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管理成本,高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通过统一指挥,协调各单位,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的问題。
三是实现了解决城管问题能力由“弱”到“强”的转变 首先,城管问题得到全面发現。系统运行以来,日均上报100件左右,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比系统运行前增长了10倍。其次,城管问題得到及时处置。系统运行前,井盖丢失等问題3至5天都难以确认责任单位,处置问题需要10天半月,现在通过系统4至8小时就可以解决,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管问题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第三,城管热点问题明显减少。数字城管网格化,对城市部件进行精确定位、分类管理,集中采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亊件问題,对主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广场等区域全方位管理,提高了城管热点问题的办理质量。运行以来,县城市容市貌、保沽程度、城市秩序显著提升,深受市民广泛好评,热点投诉由运行初每月100多件到现在每月不到30件,投 诉明显减少。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网络学习平台
一、课前准备环节
1.灵活备课,实现课堂共享
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各种类型的教学,教师课前准备相应的资料并输入网站,使课前准备更加轻松,学生可以在课前空余时间预览教师提供的课堂内容,根据学习网站的内容进行相应的预习。教学流程:教师给出目标及学案→布置任务→学生完善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展示学生作品→最后教师总结点拨。采用“先学后讲”的模式,在课堂教学顺序上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尽量做到教师少讲或不讲。除此以外它还提供了教师之间的课程共享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直接选择共享的课程,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有效的课前管理
将学生名单录入到平台中,上课前学生按照班级查询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在教师端会显示出已经登录及未登录的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地安排学习小组,任命组长,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
3.添加活动,添加讨论,及时检测
通过添加活动可以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提高,如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两个任务的要求有区别这样既使学生在本节中所学的基础及时得到了巩固,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完成两个任务后把自己的成果提交,为后面的讨论环节提供了话题。
二、课堂过程环节
1.有针对性的课堂任务及互动
备课过程中可以添加与本课有关的课堂任务,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每个任务成功提交作品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组长可以推荐一幅自己小组的作品作为小组作品,参加小组互评。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堂任务及互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2.网络学习平台交互的可控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声音、视频、动画、图片等信息都是单向的,所有的进度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而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的进度,可以播放、停止、快进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有重点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高学习的效率。
3.实时、有效的小组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只能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对于小组讨论后的过程管理不能实时有效的监管。在网络平台下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小组长,组长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本组的作品进行修改,结合传统的方式就可以实时、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
4.实时、有效的评价系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作品评价功能,点击作品序号可以预览相应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纠正。另外,评价系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展示,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5.为教学延续性提供环境支持
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作品的完成需要几节课才能完成,要求每一节要求学生把上几节课的步骤从新操作一遍不现实。网络学习平台能够把学生提交的作品保存,在下一节课中学生可以下载作品继续完善。
三、课后延伸环节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脱出来,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备课环节将课堂环节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理解。
2.网络学习平台交互的实时性,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成长
网络学习平台交互的实时性,不但能使学生便捷地获得信息,而且能使学生实时地诊断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考试系统可以很容易检测出本节课的学习质量。同时网络学习平台将所有学生的检测结果汇总给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法,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利。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网络学习平台的展示互评功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被他人重视,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查阅自己的历次学习成果,也可以查询其他同学的作品。在交流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是一种互相学习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灵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个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网络学习平台是信息技术课中一个重要的尝试,把课堂的教学功能与网络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使网络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面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一定会更加强大,相信课堂效率一定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平台——魔灯 篇4
魔灯 (Moodle) 是一个基于模块化的开源教辅平台, 在我校应用于教学课程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 已有整整两个年头。初期摸索平台搭建、模块的应用, 现在研究课程活动设计, 在摸索中前行, “阿拉丁神灯”的指引在默默的改变着我们教学的思路与教学手段。
文本文档 (Word) 中“段落、页面的设置”章节是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即着手学习的知识点。要达成本章节内容学习的目标, 不仅要帮助学生重拾知识、技能, 更要避免学生因重复学习导致懈怠而降低学习兴趣。现结合教学实例, 就如何设计、运用魔灯模块进行段落、页面设置教学环节, 展开探索与交流。
1 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概述
1.1 环节设计一:“我的学习情况” (反馈单)
学生学习情况是每个课堂开展的前提, 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所谓知己知彼,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只有掌握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环节, 做到有的放矢。
传统的纸质调查问卷, 不仅让数据的统计费时而且费力;通过Moodle平台的反馈单, 只需两分钟的填写, 立刻能将统计结果展现出来, 便于老师的分析。以下是本课中设计的两个调查环节:
1) 课前调查, 设置四个问题, 分别是就学生对“字体设置”、“页面设置”、“段落设置”、“图片设置”四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反馈”的数据, 得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了解情况, 从而合理安排课堂的自学程度。由于本课的内容是老课新授, 结合对反馈数据的分析, 得出本课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从而决定以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辅导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正是反馈单及时分析出的数据, 引领任课教师决定课堂的开放度。
2) 课后调查, 同样的四个问题, 与“课前调查”前后呼应, 可以通过此反馈单立刻获取学生在本课中学习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反馈”的数据, 掌握了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从而合理安排课后作业。通过对反馈数据的分析, 得出有90%的学生达成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较好。正是反馈单及时分析出的数据, 引领着教师在课堂中的开放度。
1.2 环节设计二:“我为什么而学” (网页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最易走入因技术而布置任务, 为了避免纯粹的任务式学习, 采用创设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让学生带有主观意识形态地去学习, 比之更有效、更有动力。
采用Moodle平台发布视频、动画等图文并茂的网页资源, 创设故事环境。讲述一个主题为“地球母亲的脆弱”环保故事, 提倡环保理念、珍惜地球资源。同时提出倡议:结合网页上的文字与图片, 利用文字处理工具Word制作环保小报, 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
设计意图:1) 通过资源网页提供的丰富素材, 渲染环保的紧迫性,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引出Word, 从而布置课堂任务;2)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 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让信息课堂让生硬的技术骨架结合德育的血肉, 从而变得更加丰满。
1.3 环节设计三:“我该怎么去学” (文件资源)
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并非放羊, 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完成。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处理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1) Moodle平台的文件资源可以提供多种格式文件。教师可以选择性通过提供PPT、操作视频录像等相关辅助材料, 学生同样可以选择性的下载这些材料, 帮助自己更快的获取知识, 完成任务;
2) 书本是最原始的自学资源, 布置的任务中标注出知识点所对应的书本页码, 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
3) 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之间的个性与差异, 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在共同探究之下获取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易出现困难, 而解决困难不是终极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学生学会一个知识点远不如教会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点的方法。这也是本课开展探究性自学的目标, 而自学效率的体现就源自于教师所提供的辅助平台。
1) Moodle资源平台提供帮助文件易简不易烦, 以免学生出现选择盲区, 适得其反;
2) 书本永远是我们自学的好帮手, 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常规使用电脑, 书本已经逐步的被遗忘, 经常出现课堂不用带书的现象。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个书本无用的误区。适当引导学生翻书, 提高从书本上寻找答案的能力;
3) 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也是最快、最高效的一种模仿式学习途径, 不用担心抄袭, 教师适时地提醒即可。
1.4 环节设计四:“我学到了什么” (作业模块)
Moodle平台的作业提交模块, 让学生将历次完成的作业提交到平台上, 方便教师批阅, 以便查漏补缺。
本环节要求学生提交本课完成的环保小报。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的收集, 可以达成多项教学目标:1) 压力产生动力, 不至于出现松懈式学习;2) 课堂总结环节通过展示个别学生作品, 可以让学生之间有多向对比, 自我查漏补缺;3) 课后教师的批阅, 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班级总体学习情况的方式。对于后面课程开发、完善也提供了借鉴作用, 对下节课的安排提供了设计基础。
1.5 环节设计五:“我想分享什么” (讨论区模块)
Moodle平台的互动性可以说是多元化的, 其讨论区模块一贯是笔者最推崇的一项。讨论区不同于论坛, 它既开放又受控, 对于课堂开展的有序性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支持。本环节设置一个拓展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区自由发起话题, 讨论所学、所想。
设计意图:学习是个思考的过程, 教师教学需反思, 其实学生学习也需反思。往往通过反思所得的东西比一味蒙头苦做所得更为精炼、深刻。而讨论区的开放性也使得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
1)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区发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心得, 给予其他同学以开拓视野的作用;
2)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区提出疑惑, 比如本课中有学生便提出“页眉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或摘引书本知识, 均有根有据。
讨论既是交流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只要教师稍加引导, 学生便会得到更全面、记忆更深刻的知识。
2 结论
Moodle平台作为辅助平台, 及其有效地贯穿了整个自学课堂。它不仅记录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记录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由于它的交互性决定了它是动态的、发展的, 正如学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波动地发展历程。教师可以通过Moodle平台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加强了自己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课程实践的结果也证明了学生不仅接受了Moodle, 也爱上了这样的非传统式信息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海霞.Moodle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86-89.
[2]许璨.Moodle在网络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5) :987-988, 996.
如何建立并推广校园网络信息平台 篇5
感谢吧是一个集校园网络传媒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新兴信息平台,它于2008年8月8号正式推出。该平台主要功能是提前发布校园一切活动信息,方便广大师生通过网络了解最新校园信息动态;其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活动海报栏张贴海报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着力打造网上校园文化平台,师生足不出户,校园活动及其信息便可一览无余。作为校园传媒平台,感谢吧首推“校园海报”,净化校园环境,改善进军校园企业形象,节省了广告投入成本,服务高校、企业,借助于网络平台,企业广告能够更快,更直接的面向终端用户,广告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企业形象得以改善。在校外,感谢吧也正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平台让企业可以快速规范进入校园市场。建设面向高校,服务企业,方便学子的综合性网络传媒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二〃具体方案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感谢吧的进行必须建立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管理。
2)确定对象
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主要是针对学生和企业的,目的是使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以满足所需,实现互利共赢。
3)确定服务类型
因为是特定的服务群体—学生,感谢吧应注重于物品买卖、数码通讯、书籍信息、商务服务、教育培训、房屋信息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推广又方便了学生。
4)广告宣传
既然明确了对象,那就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组织企业家校园行和学生企业行活动。这样零距离的接触可以使网站更好的被企业和学生接受。
5)要有时效性
感谢吧必须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准确快速真实的反映企业信息,不断更新,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网络信息交流机制
感谢吧必须积极的进行在线网络交流,创建意见箱,不管对学生还是企事业单位提出的意见,要及时解决与回答,创建在线解答,在线帮助,创建聊天室。
7)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感谢吧要想长久必须创新。吧内内容应该具有创新的设计,不管是网页直观的设计还是文字一定要有新意,要有新鲜的理念。
8)制定长远目标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6
1.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
吉林省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在全国位居前列,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农业信息制度。
1.1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4亿元,购置信息设备8.5万台(套),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信息服务平台。
1.2组织体系比较完善 各市(州)建立了信息组织和服务机构,县(市、区)多数建立了信息科或信息中心,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管理的人员和技术人员达2648人,经过农业部认证的信息员10060人,比“十五”末期增加60%以上。
1.3信息服务渠道不断拓宽 2001年开通吉林农网,累积发布信息60多万条,栏目增加到46个;在全国率先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短信平台。“12316”热线每日接听农民电话1万多次,被农民称为“致富线”、“解忧线”和“连心线”。“12582”短信平台农村注册用户已达210万户,每年平均主动发布各类短信7亿条次,回答农民通过短信提出的问题19多万个。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省广播电台《关东大地》、《乡村之声》、长春广播电台《乡村戏曲》、吉林农业手机广播等栏目,每年播出农业致富信息1200多期,受益群体600万人。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12316”新闻眼栏目,每年播出300多期,受益群体1700万人。省农委信息中心每年组织制作《农业电视专题片》52期,在全省已有的41个县级电视台定期播放。在《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吉林科技報》上开辟专版、专栏,每年发表文章350余篇,每年编发《零公里信息简报》52期、《吉林农业手机报》48期;全省聘任各类农业专家700多名,多次赴全省各地农村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系统,积极开展网上农产品销售和项目对接活动。全省网上“一站通”会员注册用户发展到7087户,网上展厅参展企业903家,占全国网上参展企业的10.5%,在全国排名第一。“十一五”期间,全省通过网络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35亿元,引进项目186个。
2.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模式
2.1自上而下式 政府是开发主体,有较完善的结构体系,上下贯通,有利于宏观管理、统一协调,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但宏观经济信息是此模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恐难满足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千差万别的微观信息需求。
2.2民间经营式 多以当地的技术能人和种养大户为主体,有较为固定的信息渠道,有较强的信息鉴别和取舍能力,具有传播信息的先导力和信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信息流通的资源。由于民间组织的特性,如规模小、信息开发手段简单、方法原始、人员素质较低,信息价值量不高,甚至传播虚假和过时的信息,可能给信息用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联合经营式 其开发主体多元化,包括国家机构、集体机构、民间机构之间及多种形式结合、合作的开发方式。联合主体间根据各自特点及优势,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资源开发共享,相互提供服务。该种模式的优点是优势互补、平等互利,有利于公平竞争,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2.4集约经营式 作为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信息产业,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信息集约化可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开发对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信息产品,提高中国品牌信息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3.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认识不足 地方政府领导还没用把农业信息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与支持力度不够,农民信息消费观念不强。
3.2机构不健全 县级农业信息机构多数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没有单设机构。乡镇信息服务站全部建在经管或推广系统,大多数只安排1人,而且是兼职。信息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3.3投入不足 项目建设和工作运行经费严重不足,长效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
3.4水平不高 信息体系基础薄弱,服务网络覆盖面不宽,信息采集面不广,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缺乏适合吉林特点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
3.5制度不完善 我省建立了《信息采集与发布管理制度》、《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与管理制度》、《信息员认证与管理制度》等制度,但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制度化要求,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制定层次低、权威性不够等问题,亟需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信息服务的利益机制。
4.加快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对策与方法
4.1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吉林省要大力推进农业化信息化的进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强的特点,站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农村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适时解决好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开发滞后、人才匮乏、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低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
4.2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 我省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依托国家“金农”工程,启动我省“金农”工程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推广和普及、加速农村市场化进程、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加强各涉农部门的协同与合作,建设全省农村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涉农部门在统一平台上的数据整合与信息集合;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精准农业。初步建立和完善水情、旱情、灾情、水质监测、气象服务、耕地保护、地质灾害等信息系统,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都建立标准化的农村信息服务站。通过各种媒体相互配合、集成采集和整体发布,全面实现信息进村入户;涉农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营大户延伸,大力推动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促进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
5.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5.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工作,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在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扶持。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壮大。
5.2完善措施,加大投入 各级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保障机制和效益评估体系;加快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投入,主动参与信息资源开发,与政府共同支持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国家电信资源和支农政策,保障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5.3加强指导,抓好试点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信息试点工程,给予资金、资源的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5.4建立机制,培养人才 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的培训。配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改善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加强信息技能培训,增进对外交流,努力培养信息技术高级人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引导和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和资金支持。
5.5加大宣传,总结经验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现代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展览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的新成果,推介各地的成功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7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指连接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平台,能够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信息提供共享与交换的服务,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整合。近年来,我国卫生部明确要求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这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消除信息孤岛,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课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深入研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目标、实现途径及关键网络技术。
1 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关键网络技术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构建,需要合理制定平台建设目标,结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现阶段及未来的实际需求与服务能力,综合考虑经济性、拓展性、技术性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用、可行为设计、建设的基本原则,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设计上,需要结合建设目标,采用多种关键网络技术,确保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卫生信息交流、资源优化整合的积极作用。下文中主要针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架构与功能实现,探讨所需要的XML技术、Web Services技术、Middleware技术及XML签名、加密技术等关键网络技术。
第一,XML技术,即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由W3C的工作组所定义的SGML子集,XML是定义语义标记的元标记语言,通过自我描述方式进行数据结构的定义,能够描述相应文档内容的体系结构和内在含义,体现数据的关系。XML技术具有自描述、独立性、可搜索的特点,不仅允许自我定义,而且定义的标记在显示格式之外还可以描述其它内容;XML文档独立于平台,是一种纯文本,适用于不同应用的数据交换;XML文档本身的结构、含义十分严格,因而可以在Internet上进行搜索。
第二,Web Services技术也是由W3C组织定义的,较为普遍流行的定义是该技术为一个采用XML格式定义公共接口及绑定的软件系统,能够使用URI进行标志。Web Service能够由其它软件系统予以发现,可以使用XML的消息利用Internet协议,根据Web Service的方式实现交互。Web Service技术具有封装性好、松散耦合、可集成能力强、标准化的特点:由于Web Services具备很好的封装性,外部使用者只可以看到Web Service的功能列表;只要Web Service所使用的调用接口不变,外部调用者可以了解内部的任何变更;Web Service的公共协约都使用标准协议来描述、交换;Web服务不受软件平台的差异影响,可以在各个平台互操作,具备高度集成性。
第三,Middleware技术,即中间件,指的是网络环境中用于连接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分布式软件,以API形式对网络环境中的进程、应用等的信息交流、交互协同提供软件服务。Middleware可以看作中间层软件,一般是为了支撑应用软件而在系统、应用软件间加设的软件。
第四,XML签名、加密能够保证XML文档的机密性,具有部分性、多重性、持久性的特点:部分性指的是其能够针对XML文档的特定部分签名、加密,使用十分灵活,处理方便、快捷;多重性指的是其能够对XML文档多重签名、加密,各处理单元能够对某文档签名、加密,适用于多方合作处理的工作;持久性指的是签名、加密后的文档在存储状态、传输状态等情况下都十分安全,没有SSL存在的“安全间隙”问题。作为标准协议,Web Services以XML格式进行标准数据的描述,其最好的安全实现措施并不是依赖于专用格式,应是使用开放的标准协议。因此签名、加密可以作为Web Services安全的服务基础。
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及实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在于实现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资源整合,通过融合业务、信息流提高区域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需要考虑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数据中心建设、公共数据采集、卫生行业标准、卫生服务信息化、数据交换、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目前需求与未来需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1 服务功能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包括系统注册、业务、中间件、数据中心服务等组成部分,其中系统注册服务负责个人、机构、术语的注册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要为这些实体设置唯一的、相匹配的标识,能够管理个人、机构等注册库,解决单个实体对应多个标识的问题;业务服务包括核心医疗业务和卫生管理等业务,核心医疗业务又包括双向转诊、电子档案以及预约挂号等服务,是区域卫生业务中的主要工作,卫生管理等业务服务需要动态采集区域内的临床数据,为卫生行政等的监督、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持;中间件服务包括当前中间件与集成中间件等服务,当前中间件连接医院信息网,集成中间件等服务起到服务总线的作用;数据中心服务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数据存储服务,是数据存储中心。
2.2 功能的实现
针对上述功能,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一一予以实现,下文中将详细探讨电子健康档案、中间件、安全保护、数据中心的技术实现:
第一,电子健康档案可以借助XML文档予以描述,参考HL7、ICD10等标准,利用中间件集成处理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将医疗信息存储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Web Services为卫生行政管理、疾病监控、预防保健以及医保状况等分析、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统一、有效、规范的数据支持。
第二,中间件方案的技术实现可以采用多层Web Service结构,利用Web Services提供对外交互,利用Web应用和其它客户端在各种平台、软件开发环境下对Web Services进行接口的调用,从而采集各个数据源的实时数据,保证数据访问具备透明性。中间件方案包括当前中间件与集成中间件两个核心模块,其当前中间件模块配置数据库地址、数据库名称、用户名等当前中间件的连接信息,当前医疗机构的信息与应用转换成Web Service便于集成中间件的有效调用,实现方式为通过Web Service借助Data Set返回数据库信息,对数据库进行映射,能够将Oracle与SQL等数据通过Web Service打包,以方便Internet上的调用;集成中间件模块将Web Service集成起来,使用Web Service将数据返回Data Set,然后进行合成,形成一个集成各部分Data Set的全局Data Set,最后使用Web Service将数据返回全局Data Set,方便各种应用程序的有效调用,从而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集成。
第三,安全保护是构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环节,需要依靠XML签名、加密提高区域卫生信息的完整性验证及安全保密工作,采用XML安全控制在查询时实现安全保护功能。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将集成中间件的Data Set制作为XML文档,通过签名、加密保证XML安全,使用XML查询予以查询。
第四,数据中心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存储档案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子健康档案具备的数据来源途径、种类多等突出特点,需要采用半结构化或是结构化数据库,可以尝试结合采用多种新型数据库技术,以确保全局数据的顺利存储。
参考文献
[1]王佐卿,王树山,邱洪斌,祝丽玲,李殿奎.新医改模式下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11).
[2]张世红,王晖.社区卫生信息化在区域卫生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0).
[3]胡隽.构建区域卫生信息网进一步整合各级医院信息资源[J].社区医学杂志,2010,(05).
[4]谢明均,张毅,谢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11,(17).
[5]万常选,编著.XML数据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蔡小方,张永胜.在Web服务安全中XM L加密与签名的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6,(7).
[7]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S].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8
威海卓远船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轮船制造与维修于一体的大型船务公司, 拥有员工300多人, 管理人员20人, 该公司承接了很多大型的造船项目。现在很多项目都容易面临一个危机, 那就是工期紧。客户就是上帝, 并且这些客户都是长期合作的老客户, 为了化解这一难题, 为了让客户达到100%的满意和认可, 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作者通过对威海卓远船务有限公司构建公司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 从而达到迅速落实威海卓远船务公司的重点工作, 不断夯实基础管理, 真正体现闭环管理[1]的作用, 并在工作中提升管理团队的执行力, 提高工作效率, 为公司提高经济利益。
二、建立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
管理部门从下达新任务直到任务完成、归档要环环相扣, 有始有终, 形成一个闭环, 主要应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见图1。
新下达:闭环管理工作项点首次发布。
进行中:当责任单位对新下达的闭环管理工作项点接收完成后, 项点状态自动改变为进行中状态。
阶段性完成:根据责任单位反馈的工作项点进度情况, 由办公室将进行中状态改变为阶段性完成状态。
验证阶段:当某些工作项点需要非责任单位进行效果验证时, 由办公室将阶段性完成状态改变为验证状态。
完成:对于临时性工作项点可以直接从进行中状态进入完成状态;对于需要经过验证的工作项点, 当验证工作完成后, 进入完成状态;对于经历阶段性完成阶段并且工作内容已经常态化后, 将由阶段性完成状态进入完成状态。
归档:所有完成的闭环管理工作项点均需要归档, 归档的工作项点在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中默认为隐藏格式。
三、公司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工作流程
1. 发布
(1) 对于新增加工作项点, 办公室负责整理项点标题、相关要求、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等内容, 并通过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发布, 必要时给责任单位第一管理者发送邮件进行提醒。
(2) 对于某项已确定的工作有新要求或内容发生深化扩展时, 办公室将进行动态更新, 并下发“督办通知单”通知责任单位。
(3) 对于需要立办的工作, 办公室通过电话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管理者。
2. 接收
单位第一领导可以通过邮箱中的超级链接进入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查询闭环管理工作项点。公司各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网址浏览闭环管理工作项点。
3. 反馈
(1) 各单位固定专人负责闭环管理工作项点的反馈工作。
(2) 对于新下达状态的工作项点, 责任单位要在三天内完成接收反馈, 否则系统将记录工作滞后。
(3) 对于要求完成期限大于或等于2周的工作项点, 需要责任单位每周至少反馈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否则系统将记录工作滞后。
(4) 对于要求完成期限内没有达到阶段性完成状态的工作项点, 系统将记录工作滞后。
(5) 对于阶段性完成的工作项点, 责任单位根据后续工作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反馈, 但每月至少反馈一次, 直至进入完成阶段, 否则系统将记录工作滞后。
(6) 对于进入验证阶段的工作项点, 由责任单位督促验证单位反馈验证信息, 一个月内没有完成验证工作的视为工作滞后。
4. 归档
进入完成阶段的工作项点由办公室负责归档, 归档时要保存完整的工作项点文件资料, 以备后续查看。
四、适用范围及部门职责
总经理办公会布置的重要工作、公司早站会布置的重要工作、公司中干例会布置的重要工作以及公司领导临时布置的重要工作实施闭环管理, 并使用公司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过程监控。实施闭环管理的工作完成期限应在一周以上, 对于立即办理的工作采用“督办工作通知单”进行管理。
1. 办公室
(1) 负责闭环管理工作项点的综合管理、检查、督办和考核, 并执行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工作程序。
(2) 负责公司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日常管理和优化改进。
(3) 负责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各项点进展情况, 安排责任单位进行专项汇报, 并根据公司领导意见进行追踪和调整。
2. 责任单位
执行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工作程序, 按照项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工作。
五、公司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督办与考核
1. 凡未按时间节点要求进行反馈时 (以系统记录为准) , 由办公室向重点工作负责单位下发督办通知单, 以达到提醒负责单位加快工作进程的目的。如未整改, 根据考核等级, 相应扣分。
2. 凡按时间节点未完成且又未提前提出延期申请的, 或虽提出延期申请但未批准的, 根据考核等级, 相应扣分。
3. 当未完成重点工作对公司发展和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时, 按照《中层领导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对主管领导问责。
六、结束语
2010年, 通过信息化平台闭环管理提报各类项目13项, 闭环率达到97%。2010年工作绩效与目标比达到99%, 比2009年提高了26%。事实证明, 威海卓远船务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信息化平台闭环管理系统,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参与, 并且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信息化平台闭环管理只是个系统, 作用仅仅是个提醒与督促, 更多地是需要员工来自觉遵守管理法则。下一步的工作是将公司信息化平台闭环管理与后台应用系统 (如业务系统) 集成[2], 建设一套客户支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方法和技术平台。
摘要:针对威海卓远船务有限公司日常管理复杂、点多面广, 公司日常工作多处于开环工作特点, 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公司信息化平台闭环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明确了公司管理流程中每个部门的职责、任务、时限、标准。通过对威海船务有限公司构建公司信息化平台闭环管理, 提升管理团队的执行力, 提高工作效率, 创造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闭环管理,信息化平台,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于宝申, 张敏, 张雷.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日常工作闭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9) :221-222.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9
笔者担任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长, 又是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一直想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 抓住少先队工作中的机遇, 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缤纷的网络世界, 使学生学会正确选择。正好, 2009年胡锦涛同志在致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 对当代少先队员提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我想, 何不利用自己的特长, 将两者结合来开展这项活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 我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具体的做法:
1. 培养班主任老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四好少年”活动研究服务的意识, 构建一支网络化的班主任队伍
浙江省绍兴县华舍小学是一所信息技术特色学校, 学校的网络硬件和软件都有一定的优势, 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网络的使用和维护, 也对老师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刚开始, 老师们对“四好少年”的内容了解得也不是很清楚, 于是, 我们利用班主任开会时间, 集体在网上学习相关知识, 观看相关视频, 老师们还抽出空余时间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收集相关资料, 然后组织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 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四好少年”, 如何争当“四好少年”。大队部更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 三月份开展“让校园充满爱”“让妈妈露出笑”“让草坪开出花”“让教室增添绿”等活动, 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些特殊的日子, 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实际行动, 一枚枚雏鹰章挂到了学生胸前, 一首首四好少年歌唱响了整个校园,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遍了校园。这些活动的开展, 都离不开网络, 也正因为有了网络这个缤纷的世界, 才让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2. 促进大队干部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培养一支网络化的大队干部队伍
大队干部是学校少先队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 他们应是强有力的团队。作为大队辅导员的我, 首先得抓好这支队伍, 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开学之初, 学校通过竞选的方式建立了这支队伍, 刚开始, 这批孩子积极性也很高, 也觉得很自豪, 毕竟是千里挑一啊!可是随着工作的开展, 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多, 这帮孩子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想想如果老是开开会, 教育教育, 效果肯定不高。于是我想到了利用网络平台, 因为学生对网络还是挺感兴趣的, 于是每周的队干部例会上, 我们都有几项常规工作:一是让一位队干部给大家介绍一位你所欣赏的小干部, 可以是自己身边的, 也可以是网络上的;二是学习网上相关的队知识, 观看一些队活动视频等。我还规定由大队干部轮流来主持会议, 让他们事先用PPT制作好会议内容。结果, 这批队干部的能力越来越强, 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后来, 我想我们何不自己建一个少先队网站, 让我们的大队干部自己来管理这个网站呢?说干就干, 我先将少先队网站的基础工作做好, 将网站分为新闻速递、缤纷活动、校园明星、星星火炬、欢乐学堂、安全同行这几个板块, 通过这几个板块向师生们展示最新发生在少先队和少先队员身上的相关新闻, 呈现精彩纷呈的大中小队活动, 推出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的小明星等内容。然后将大队干部集结起来, 一起商量如何管理这个网站, 最后决定大队干部每人负责一个板块。因为要完善里面的内容, 大队干部们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他们发动班上其他同学一起来策划, 学校里增加了各班对本网站投稿的考核, 最后终于构建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少先队网站, 这次活动让大队干部着实体验了一回如何做事, 如何共处。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健康向上的情感, 建立一支积极争当“四好少年”的学生队伍
为了积极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 学校通过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 在校园环境布置和各项活动开展中体现“四好少年”的希望和要求。新学年开学后, 组织全体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开学第一课》, 帮助少先队员熟悉理解“四好少年”的具体要求, 引导少先队员自觉以“四好少年”为标准制定行动规划, 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每周的升旗仪式上, 都会挑选优秀的少年队员当升旗手, 国旗下的讲话也向全体队员讲解了争当“四好少年”的具体内涵, 各中队也都相继开展了主题队会, 有知识竞赛、校园情景剧等活动, 以小品、相声、快板等不同形式演绎了“四好少年”的内容, 使广大少先队员更具体地理解了“四好少年”的意义, 进一步营造了努力争当“四好少年”的氛围。学校也相应地开设了许多特色社团, 像书法、舞蹈、信息学等特色社团非常受学生欢迎, 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也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 篇10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采用的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度再结合经典云平台的设计思路, 利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平台共有六个层, 细分可以划分为4 个核心层次即以云服务管理层、云服务层、基础数据层和运行支持层为基础, 这四个核心层也就是完成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传输, 数据存储,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 数据输出这一系列步骤的处理器。外加2 个支持体系, 结合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 可行性和安全性, 就是这两大板块六个部分组成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主体架构。将智慧城市时空云信息技术在探索中将其完善, 最后将其实际应用到生活生产中, 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管理, 同时也会对工业生产, 科技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解决在智慧城市时空云信息技术中的技术难题对于当今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2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的总体框架
2.1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可以提供的地图是三维地图再加上时间维度而成的四维地图, 遥感技术与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3S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数字城市的主要是中心城区、重点建筑、重点街道等地方加大监测力度, 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感应器嵌入到明显的地物或建筑物上, 运用特定的技术, 将地理数据和时间数据或者是以视屏的形式将实时的数据传到互联网上, 实现透彻的感知, 重点获取他们的地理时间数据。之后在服务器上进行云服务全面升级, 云技术实际上算是一种虚拟的平台,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对云平台的要求相对更高, 在这种要求下, 无论是应用软件, 还是系统构架都会相应的发生一些变化, 软件的运算适应能力, 存储的动态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将要面对大量的用户群, 因此对于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可使用的终端性的多样性都应该满足, 由于游戏写特殊的行业使用的情况下开发的应用技术应该满足存在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使用的Web Service接口使得所获取的数据拥有合法性。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是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 属于是在数据和用户之间建立的桥梁作用, 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送到云平台上, 经过处理后经互联网传送到客户端。
2.2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应用方向
智慧城市主要会在医疗、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食品制造与安全, 社会安全等方面有大的发展前景。传统的医疗方面不仅会受到地理空间的限制, 还存在时间方面的麻烦问题, 在交通不方便抑或是网络不便的郊外经常会出现有因为交通问题和时间问题直接延误病人最佳救援时间的事故发生, 除此之外, 医院里挂号和医生的选择也存在盲目性,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可以的实时的特点及可以改变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改变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改变医院和医疗机构, 医院里护士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这样一来在人民健康的保障上又更近了一步, 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交通运输主要是以警察为主要力量, 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上的交通图像来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正常的交通网络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同时对于违规违法的车辆进行严厉打击, 形成集打击、控制、预防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的交警管理平台。在交通运输商还可以将通信系统、列车监控、自动化售票统一化, 最大程度的覆盖城市主要交通方式, 还可以将高铁、航空等集为一体方便民众的出行。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应该落实在环境监测上面, 通过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技术平台对于生产企业的尾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警告, 到了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责令其停产。对于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地点和方式也实时的跟踪, 并建立应急指挥处理部门全面跟进进行指挥。食品安全现在是全民关注的焦点, 应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可以从原料的生产地、食品的加工过程、对于过期食品的处理等一系列建立一个透明的监督机制,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监管,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的生产企业或者是原料加工地进行严厉的惩处, 追溯问题的源头。社会安全则需要全民通过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技术平台与负责国家安全的各部门进行相互监督, 共同来解决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影响公众的安全事件, 将其及时扼杀在萌芽时期。
3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系统方案
3.1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的基础数据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技术平台是建立在数字城市上加上时间维度而成的, 那么在数据方面有什么样的要求或者是数据的获取到反馈给用户应该经历怎样的步骤是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在这项技术中的基础数据主要是地理数据, 要包括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包含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 、数据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等, 经过配准等一系列工作就可以使用了。地上空间数据主要是指思维数据及标志物的三维以及时间维度的结合, 实现数据从空间维度到时空维度的升级。地下数据亦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水排水系统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是人们生活中必须解决的公共基础问题之一。物联网会结合三维数据以及时间维度来分成动态和静态数据库, 之后把这些基础数据的信息结合互联网实时的传送到云平台, 进行统一的组织化管理。
3.2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的平台与管理
时空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是时空云信息共享技术, 开发智慧城市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不方便, 智慧城市解决了这些问题只有真正的被人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解决了问题。一个系统想要运行必须要有一个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人员、信息的分享、系统的维护, 对于需要在生活中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开拓业务, 不断的开创新的领域, 对之前的技术进行改进才能根本的服务于人, 服务于社会。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为城市发展提供的平台, 它必须要拥有这项功能。在平台的管理上应该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故障有一个好的检测机制, 方便问题的排查, 还提供可修复接口来保障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
摘要:根据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科技的不断发达,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主要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大的前景:医疗、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食品制造与安全, 社会安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主要有三个关键的技术: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 云技术平台, 在这三个关键基础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外加上时间要素及构建智慧成熟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
关键词:时间维度,实时监测,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恒飞, 张庆全, 周源, 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黑龙江省数字城市建设为例[J].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 2015, 38 (2) :150-152.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11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网络课程平台 Blackboard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91-02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效率。而医院信息系统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熟悉各科室部门的业务流程,了解医院信息系统对于医院管理的作用,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及部署维护方法,提高对医学信息进行信息分析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目前,各学校已普遍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采用Blackboard作为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依托该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
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内容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主要作用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支持或辅助,使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与学资料共享、双向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笔者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信息、交流互动和拓展资源三大模块,三个模块又分别由多个子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一)课程信息模块。课程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课件及通知等信息。教师可以发布通知,共享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各种多媒体辅助资料等。学生可以使用终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获取课程相关的通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上课的课件、音视频资料等。课程信息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通知。发布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如课堂课后作业要求以及提交时间、问卷调查形式及地址等,以便教师将课程要求及课程实施进展实时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实时查阅,了解该课程各阶段的要求。
2.课程信息。发布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基本要求、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授课计划、成绩评定办法及学习方法等。通过课程信息,学生可以对课程及要求形成基本了解,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课程平台,以便在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基础上,安排课程学习及自主学习。
3.教师信息。发布课程教学组所有老师信息,包括每个老师的姓名、职称、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上班地点及时间,并要求上传一张1寸照片。方便学生了解和熟悉任课教师的情况,也方便联系,答疑解惑。
4.课程文档。发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文档,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每学年授课资料、授课录像、习题库和视频音频动画资料。按课程内容及要求编写教学大纲,使学生对课程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方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每学年授课资料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学习或者下载,方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授课录像主要由录像视频组成,录制的是部分难点以及部分实践操作。分章节和知识点构建习题库,基本由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型组成,以方便组成习题卷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视频音频动画资料是在网络上收集的相关多媒体资料,以视频音频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供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的学习方式。
(二)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主要包括作业测试、网络答疑讨论、PBL讨论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下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设置作业,学生完成后提交,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评分。教师也可以设置测试,学生在线完成后,教师端可以查看学生成绩,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师生进行网络在线讨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PBL讨论课题也可以从课堂延伸至网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积极性。
1.作业测试。作业测试由各班级作业、答疑专区、课后问卷调查三部分组成。布置作业时,给出作业完成要求,可以要求以小组或者以个人为单位完成,同时,每布置一个作业,相应会出现一个通知,给出完成作业的有效时间。学生可随时查看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提交。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程度打分,学生可实时查询分数,并且分数可设置自动计入平时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答疑专区提出,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区域进行讨论。每个学年一轮教学完成之后,我们会组织一次课后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由小组协作、虚拟课堂、集体备课专区、交流规格四部分组成。小组协作对应作业测试模块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文件共享等操作。虚拟课堂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网络,提供多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各任课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专区进行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备课活动在网络上完成。
3.PBL讨论。PBL讨论是将课堂进行的PBL课题延伸至网络,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和发言的机会。
(三)拓展资源模块。拓展资源模块是基于课程相关的一些网络资源,比如电子图书、相关网站论坛等。拓展资源是对课程知识的一个补充,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资源模块由电子图书、特色项目、外部链接、专业词汇表四个部分组成。
二、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延伸课堂,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参与学习过程,复习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很大程度地辅助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Blackboard平台追踪显示,课件下载和在线阅读次数均超过200,以学生43人计,人均访问次数约5次。
(二)资源共享,提高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课程资料的共享和资源拓展,不再有学生下课后用优盘拷贝课件的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这种网络共享的方式,访问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对拓展资源,学生还会在访问后给出一些建议,把参考价值更高的排位靠前。
(三)交流互动,方便教学讨论。通过课堂平时分奖励形式,比如发起一个讨论帖,奖励5分,参与一个讨论帖,奖励1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教学问题讨论的热情。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为了赚分而发帖的情况,但大部分同学是在认真发言讨论。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催发了大家进行多方位思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四)效果追踪,有利教学反馈。Blackboard平台提供了追踪统计功能,能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访问网络课程资源的情况,根据访问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资源受欢迎的程度,让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我们在每轮教学过后,都会发布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及时收集学生关于课程的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三、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网络课程平台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使用频率偏低。大部分同学只有需要下载或浏览课件和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候才会去访问网络课程平台。绝大部分同学会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提交作业,但还存在一小部分同学更加习惯于把作业发到老师邮箱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交。虽然经教师一再提醒,现象有所改观,但是传统提交作业方式效率更高,作业更齐,以致部分教师会倾向于选择学委收作业的传统方式。网络课程的访问频率和使用频率都有待提高。
(二)部分操作不符合习惯。由于Blackboard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在某些操作上不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如词汇表,默认的文本编辑器保存的是ANSI编码,而Blackboard平台要求使用UNICODE编码,如果上传ANSI编码的词汇表,中文部分将表现为乱码。如讨论板块,发表新帖及回复留言与互联网上普遍的论坛帖格式不一样,给学生与老师在发帖讨论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冯天亮,尚文刚.对开展医院信息系统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1)
[2]刘伟,梁丹凝.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评价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6(7)
[3]刘伟,陈鹤年,张锦,等.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10)
[4]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4)
[5]刘伟,邓建强.基于.NET的医院信息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3(11)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院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HNJG2014-42)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篇12
1 接口需求
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业务协作,对各个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挖掘、分析、比对,同时,也要为各个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查询、查证、核实和信息引用等服务。通过使用数据抽取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同时采用服务和请求的方式来实现业务协作。
2 建立模型
依据系统接口需求,人口基础数据库系统接口非常复杂,并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将不断变化,因此接口必须建模。接口模型是技术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系统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与互操作。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基础数据库大部分系统架构采用组件服务器模式,系统为松耦合分布式系统,接口的建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人口基础数据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搭建数据交换平台,为分布式人口基础数据库之间,以及与各个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基础。采用请求与服务方法实现信息交换与互操作功能。由于接口复杂易变,可以考虑采用接口平台实现而不是具体编程,平台中配置接口服务和服务方式,并对服务的信息内容进行定义。
建模需要满足“接口和实现分开”、“接口参数自适应”等要求,保证接口的相对稳定和与业务的最大无关性,这样才能使系统的适应性和复用性得到加强。
2.1 请求服务应用平台的扩展
系统开发除包含大量的信息交换外,还包含大量的信息互操作,因此我们需要对请求服务进行扩展。支撑平台的请求服务系统的功能包括:1)信息共享服务;2)信息交换服务;3)分布式信息查询服务。
由于支撑平台的请求服务系统功能强大,设计复杂,建议采用跨平台、跨中间件技术、跨语言的WEB SERVICES技术来扩展实现信息交换与互操作业务。请求方可以请求Web Services开放的各种服务。原理图如图1。
XML Web Service可以非常详细地说明其接口,这使用户能够创建客户端应用程序与它们进行通信。这种说明通常包含在称为Web服务说明语言(WSDL)文档的XML文档中。
互相之间通讯的请求报文和结果报文遵循XML格式。其中的调用报文和响应报文都是一个XML格式的字符串。
服务器解析调用报文,执行与调用报文中包含的谓词对应的服务功能,生成结果报文,以XML格式返回给请求者。请求者拿到结果报文,进行解析,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2.2 请求报文格式
3 接口模型具体实现
3.1 请求协议
遵循SOAP技术,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进行通讯。相互之间通讯的请求报文和结果报文遵循XML格式。
请求者可以以如下格式发出请求:
http://服务器名/提供服务的网页?xml=调用报文
其中的调用报文是一个XML格式的字符串。
服务器解析调用报文,执行与调用报文中包含的谓词对应的服务功能,生成结果报文,以XML格式页返回给请求者。请求者拿到结果报文,进行解析,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3.2 请求报文
条件参数树是一个可以嵌套的结构,如图2所示。
Condition的格式如下:
格式说明:
1)Type类型可为“与”,“或”
2)Operator关系运算符(“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类似于”)。
3)用*号表示通配符。如值为’张*’表示所有以张开头的字符串。
4)值参数用于传递不作为条件组成部分的参数,格式如下:
以此类推。
5)请求报文中一般得包含如下几个信息:服务名,如:人员基本信息查询;请求类,如:查询,分组统计,计数;查询过滤条件;参数类;行政区;统计字段(在请求类为分组统计时);返回最大记录数;用户帐号;用户密码。
3.3 响应报文
返回结果可以有多种,用结果名区分。具体返回项随着结果名不同而不同。
4 小结
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是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其接口技术也是极其复杂的,特别是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还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扩冲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怡新.XML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推荐阅读:
网络信息平台开发05-25
信息网络平台05-28
网络化信息平台06-02
信息化网络平台08-31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08-24
广西科协“LED科普信息屏”网络平台简08-24
信息通信技术平台09-11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平台06-10
信息网络06-04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