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信息平台

2024-06-02

网络化信息平台(共12篇)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1

1、信息系统简述

1.1 信息系统概念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1.2 信息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

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处理功能:数据处理工具: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和数据挖掘 (DM) 技术。

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

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1.3 信息系统类型

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 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虚拟办公室五种类型。

1.4 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了用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模型。这是一种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体系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的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 (C/S) 结构模式、浏览器/服务器 (B/S) 结构模式和P2P体系结构四种。

2、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2.1 信息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确定系统各功能模块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组成, 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 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 另外考虑到实现系统功能的需要, 还要进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界面 (人—机界面) 设计等等。

2.2 信息系统设计步骤

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及系统分析的实际需求, 考虑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集中式或分布式) ;考虑物理库的数量及每一个物理库所包含的数据库表的内容;从查询处理效率等方面考虑数据库表的索引问题等等。

进行编码设计。编码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数据的规范性和交换性密切相关, 编码一旦被设计处理将会永久使用并常驻于数据库中, 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给出具有永久性、稳定性的编码设计方案。

进行界面设计。构造良好的界面是未来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 要使信息系统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更加高效就需要在界面设计方面具有一个全新的设计策略, 这个设计策略要在程序设计之前完成。

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在前面所有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它主要是采用“自顶向下”的原则考虑模块的划分与设计, 使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具有合理的结构。功能设计结果的表达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结构图”来描述模块的功能和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另一种是用Rational Rose工具来描述。功能设计中通常有一组评价标准来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使用一组设计原则对系统模块进行优化设计。

2.3 信息系统设计可行性标准

运行效率:系统的运行效率受多方面因素, 如:硬件、编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逻辑模式设计等。所以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时, 应从以上方面全面着手, 切不可抓着单一模块想要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可靠性:因为信息系统是需要与用户交互的平台, 所以往往需要用户输入大量的信息, 而人工输入信息就难免会出现各样的错误, 为保证系统能够持久的运行就需要在编码阶段设计一套完整的逻辑模块 (如:校验码、批量控制、建立运行日志和信息追踪、文件的存取限制等) 来过滤、排除、解决可能出现的一切错误, 并且预估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 从而得出“系统的有效时间”=“平均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以保证系统长期良好健康的运行。

可修改性:由于系统是在一个实际的客观环境中运行, 它的数据来自于客观现实, 而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它导致客观数据的变化和功能需求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需求, 必然要求信息系统也随之而变化, 即对信息系统做相应的修改。

灵活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硬件价格越来越便宜, 新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在不断地出现或升级,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这些必然对信息系统产生影响, 迫使用户考虑使用新的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完善系统功能等等。

通用性/实用性:现如今的操作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windows一种系统了。如:DOS、Windows、UNIX、Linux、OS/2、Mac OS、Novell Net Ware等操作系统。无论在那种系统下开发信息系统, 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用户使用的是那种操作系统, 所以设计时不能针对单一操作系统, 而要综合考虑到所开发的系统在任何操作系统的通用性。

2.4 数据库设计

用户权限的设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计, 需要根据实际系统所面对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客户的权限区分、类别划分、操作限制等用户权限的设计。

索引文件的设计:索引是按某种规则建立记录的逻辑顺序。根据索引文件所含索引的个数将索引文件分为单索引文件与复合索引文件。根据索引关键字取值的限制将索引分为主索引、候选索引、唯一索引与普通索引。

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的设计:在数据的存储中不仅仅可以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 比如用户上传的图片或者文件等需要写成文件流才能存储进数据库的文件就无需保存进数据库, 这类型文件保存进数据库反而会很慢。所以将其直接保存入电脑硬盘或者将一些信息直接写入临时文件, 只要设定好逻辑程序定期清理这些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即可。

视图 (View) 的设计:与在任何关系数据库中一样, 索引对数据仓库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每个维度表都必须在主键上建立索引。在其它列 (如标识层次结构级别的列) 上, 索引对某些专用查询的性能也很有用。事实数据表必须在由维度表外键构成的组合主键上建立索引。

2.5 编码设计

程序编码可谓是一个系统的核心所在, 程序代码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 所以编写代码时必须非常严谨的按照一定的逻辑来编写, 以保证代码质量。

2.6 界面设计

风格设计:系统的风格要在系统开发前就确立下来, 负责各模块的相关人士应严格按照预定的风格设计自己的模块。系统风格力求简明扼要, 不能设计过于繁琐, 让人有种很烦的感觉;同时又不能太过简单, 让用户觉得不够充实。所以设计风格时要在简约的同时不失内涵。

导航设计:为了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工作, 在导航上必须要有充分的提示来说明哪一部分是用来操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操作的, 提示用户如何实现人机交互, 这就是功能的可见性。为了在设计中实现可见性, 每一项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对于界面所处环境中的大多数用户来说必须是显而易见的, 只需看一眼就可以有所了解, 具有这种特点的控制方法成为“可供性”, 可供性提供了大量的和操作有关的线索。

可靠性设计:减少操作错误的措施:输入操作符应尽可能简单、易记忆, 提示要简短、明了。

目标:界面是系统的感知器官。系统的界面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简单性、可靠性、易学习与易使用性、立即反馈性等特性。

2.7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结构图来描述系统设计结果, 首先使用一组设计策略将系统分析阶段所形成的逻辑结构 (数据流程图) 转换成初始的结构图, 然后使用一组设计原则和一组评价标准对初始结构图进行优化设计, 最终形成具有良好结构的功能设计方案。

模块是具有四种属性的一组程序语句, 这四个属性分别是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

功能模块设计优化。 (1) 模块之间的耦合原则。影响模块之间耦合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仅存在调用与被调用关系, 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信息传递, 这表示两个模块的耦合程度最低, 称作简单耦合。 (2) 模块内聚性原则。所谓模块内部的“组成部分”是指该模块运行程序中的一个动作、一组指令或一个调用其它模块的语句。内聚性是度量模块功能强度的一个相对指标, 主要表现在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为了执行处理功能而组合在一起的相关程度, 即组合强度。 (3) 模块的分析原则。模块的分解是指把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个从属于它的新模块。在分解一个大模块时, 不能单凭语句条数的多少, 而主要是按功能进行分解, 直到无法做出明确的功能定义为止。在分解时既要考虑到模块的内聚性, 又要考虑到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并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相关节本信息, 紧接着详细讲解了信息系统开发个步骤以及在开发各步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就一个web社区网站的开发为实例简单演示一下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流程。在模式上本次开发的项目选择为B/S的浏览器/服务器器模式。最后引以简单的实例以帮助大家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

关键词:信息系统,设计,功能模块,平台沟通

参考文献

[1]姜惠民, 刘宝庆, 杨亚洲, 苏东梅著.《网络组建与互联》.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版.

[2]石硕著.《网络操作系统实用教程——Windows 2000 Sever Linux/UNIX及其异构网络的互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张凌杰, 齐英兰著.《计算机网络基础》.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 (美) 特南鲍姆 (Tanenbaum.A.S) 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陆玉库著.《最新网络通信协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2

为确保本单位网站(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作为本单位网站信息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网站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并做如下承诺。

1、我单位已按照要求对所属各类网络平台政治类有害信息进行了自检自查,共查出有害信息 条,并进行了及时纠正。

2、我单位已建立健全了的防范政治类有爱信息长效机制,并承诺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所属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我单位现已建立的制度有:

(1)(2)(3)(4)(5)(6)

3、我单位已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并保证在省党代会期间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主管领导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网络平台负责人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单位名称:(盖章)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辅助教学;传统教学

作者简介:李慧(1976-),女,湖北随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厉虹(1959-),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09JG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79-02

一、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目前,高校建设各专业均是依照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专业课和专业任选课为辅的思想进行的。各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既有系统性又有上下依托关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不例外。但是,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本专业的系统性、各门课程的上下衔接关系、相关课程的重叠交叉关系以及专业课程与一、二级学科基础需求的关系等等不很清楚。另外,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情况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由于缺乏实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仅通过学期末考试的成绩才能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有必要将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辅助教学平台——“网络信息化”平台。[1-3]

“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要学什么,并建立个人的专业体系结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化互动式课堂教学,课后学生有资料可循,并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利用设立的学生论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引入客观评价机制,科学地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积累第一手的资料。

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网络信息化”平台是实现网络化教学模式最有效的途径与媒介。[4]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化互动式课堂教学,即学生能够从网上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情况,及时看到老师的反馈和评价情况,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在班级中的学习情况,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1.“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组成

“网络信息化”平台主要由用户登录、网络课堂、教学园地、助学园地和实验指导等五个部分组成。用户登录包括用户注册和系统登陆两个模块;网络课堂是由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等6个功能模块组成;教学园地是由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库、视频库和图片库等3个模块组成;助学园地是由课题讨论、典型题例和网上答疑等3个模块组成;实验指导是由选做实验、必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3个模块组成。图1为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关系图。

2.“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内容及各部分作用

该教学平台需要对访问用户进行资格审核,第一次使用前须注册,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进入该系统。授权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类,这三类用户均有权使用网络课堂、教学园地、助学园地和实验指导中相应的功能,但管理员还有更新网站内容的特权。

(1)网络课堂。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人数多,学时有限,并非所有学生能第一时间领会老师的授课内容。但是,该平台中的“网络课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单独为其构建一个个性化的网上教室。在此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资源,并利用网上教室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自学并加以巩固,还无学时限制。

(2)教学园地。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者传统课堂上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教学园地模块中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库、视频库和图片库等。例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介绍同步电机旋转磁动势、旋转磁通势波等抽象的概念时,传统的黑板以及书本模式非常抽象,无法形象生动地加以说明,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该模块中的动画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即可解决问题。

(3)助学园地。因时间所限,传统课堂上教师所组织的交流与讨论仅在少数学生范围内进行,无法顾及到大多数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学生能随时在“助学园地”与本课堂中的同学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还能将学习心得或讨论过程上传至讨论区,由管理员负责更新内容,实现了网络化教学的实时性和交互性。[5]

(4)实验指导。传统教学中学生做实验均是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照猫画虎”,通常實验结束后学生往往不了解此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内容以及顺利完成实验项目,“网络信息化”平台下的实验指导模块中提供每项实验的指导书以及部分实验过程的视频。利用网络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之前预习实验内容、方法及步骤;另一方面可以在书写实验报告时作参考;另外,还考虑开发一些网上模拟实验,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网上模拟实验。[6]

三、“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越性

1.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解决书本类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及处理,不仅获取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充实其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它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约束,让学生尽可能在最适宜的时间和最佳的学习状态去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克服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动感的及不断更新的资源,代替以往单调的、沉闷的及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建立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模式。

3.提供便利的辅导条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后在线浏览或下载网络平台中有关课件、补充材料、参考辅助资料等得以解决。此外,利用E-mail和论坛等有效的个性化辅导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不再会因有问题时找不到老师而发愁。这些均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既为教师辅导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又为增强师生感情搭建了沟通桥梁。

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生动、更广泛地了解整个学科体系,寻找兴趣点,明确学习的重点;通过网络平台交互,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学生可以及时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知道如何获得丰富的教学素材等等。这样,更适合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各取所需,选择适当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提供一个实用便捷的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但是,网络辅助教学还应该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重视网络负面影响,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

网络提供给高等教育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网络的自由、平等特性,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但是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作用则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导致大学生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网络拥有的强大诱惑力远远超过大学生自身的控制力,现在的网络黑客、网络罪犯中不乏青年人;同时,网络的高度图像化和综合性的特点,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阅读和表达能力退化;一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使言语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等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觑。学校应该大力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培养他们是非判断的能力,让青年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养成道德自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出台关于青年学生上网和网吧经营规定,采取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绿色环境。

2.增强教师主导作用,合理使用网络辅助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网络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依赖教师的现象,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学,但不良后果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失去控制。实际上,多媒体网络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应该清楚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是否需要应用,取决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需求。

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应当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和时尚的引导者。教师除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多媒体课件之外,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也参与课程建设,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能力

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具体地说,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网络教学的设计者。为了适应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变化,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化教学基本功,尤其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结论

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运用多媒体网络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检索、统计及分析,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结合多种网络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科建设中研究教学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倪向东,李盛林,曹杰,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4):70-71.

[2]陆继远,景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方案设计及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1,(5):47-48.

[3]谢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生物化学辅助教学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51-53.

[4]黄国波.《化工CAD》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

2010,32(6):85-89.

[5]冯宁.利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建构高等数学教学之策略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2-26.

[6]陈贵荣,刘少克.“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6):1-2.

(责任编辑:宋秀丽)

浅析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篇4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系统集成、应用集成、信息集成和社会集成四个层次, 想打破应用系统之间的壁垒和摆脱结构化信息的困扰, 许多高等院校希望建立自己的站点 (Web Site) , 使校内外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逐渐发展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1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

信息是同数据、文档相比较而言, 信息更广, 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Web页面和XML文件等。管理就是对上述信息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而支撑内容管理的软件系统就是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未来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1 信息访问渠道统一

把内部和外部比较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并且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访问。

1.2 管理内容能力强大

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与现有系统集成在一起, 使该系统平台能够支持几乎各种数据, 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而且对多种关系型和OLAP数据库中的数据也能进行识别, 内容广泛, 管理能力强大。

1.3 信息共享和个性化服务

高校内部教职员工和拥有使有权限的人可以分享信息, 该平台可提供个性化的应用门户, 用户随时随地访问高校的信息和应用,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达到信息共享。

1.4 安全保障

为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使系统正常运转, 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机制, 如认证、角色分配和用户操作监督等, 与B2B安全服务器建立安全通道等进行安全保护。

2 当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2.1 查找资料难

由于学校的资料比较多, 即使上了网, 也散布在二级网站上, 大部分还没有上网, 使用时, 查找起来十分不方便。

2.2 水平较低, 存在安全问题

高校的二级网站由系、各部门自己建设, 水平较低、能力不同, 网站没有观赏性, 也存在安全漏洞。

2.3 应用软件杂乱

学校里用于网络的各种应用软件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 也很杂乱,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更加系统化的管理信息, 建立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势在必行。

3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和网络信息交换

3.1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采用4层B/S (浏览器/服务器) 体系结构 (见下图) , 开发语言为JSP语言, 开发模式为JSP+Servlet+Jav Bean模式。用户使用浏览器即可轻松处理各种信息, 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 效率也得到提高。该平台具有信息共享、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然而实际上四层框架结构并没有真正实现, 多为两层:即前台信息浏览与后台信息管理。两层体系结构对软件开发信息的管理功能都能实现。

3.2 网络信息交换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部门的信息交换是运用消息Hub结构来实现的, 利用网络消息的广播机制完成的。而且Hub结构上的网络信息交换容易被集中控制, 实现起来方便快捷, 并且逻辑性非常强。虽有缺点但也使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得到统一。

4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管理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程。它要求高校必须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监督安全体系。在系统建设初期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4.1 建立入侵检测 (IDS) 和防御系统 (IPS)

入侵检测系统 (IDS) 实时监视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 检测发现有攻击行为和攻击结果, 使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得到保证。

入侵防御系统 (IPS) 是入侵防范系统, 在网络的进口或者出口处进行检测, 发现攻击问题会将攻击包丢掉, 使黑客的攻击无法进入。在高校网络信息管理中, 安装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很有必要的。

4.2 使用邮件防病毒服务器

在服务器与防火墙之间安装邮件防病毒服务器, 可以进行检测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 所有来自因特网中电子邮件的带毒邮件都被采取提前设定的方法处理掉。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随着教师、学生对相关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 各高校应继续加强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最终实现高校网络信息资源最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魏雪.峰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J].天中学刊, 2007 (10) .

[2]陈萍, 褚光辉.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08 (9) .

[3]马晓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J].科技风, 2009 (12) .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5

赵军

我校一直以来都本着“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我校几年来一直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学科整合,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我们以网络为依托,为教师搭建一个互动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进一步拓展教研活动时空,有力的推动校本教研实践;我们继续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环境,为创建信息技术强校提供了较好的物质环境;我们努力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为创建信息技术强校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计算机16台,配备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按照省教育厅统一下发的教材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顺序的,同时也兼顾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能“边听讲、边上机操作”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在每节课后都有安排了适当的作业,除了便于学生用来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继续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智育与德育,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的关系,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信息技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以网络教研为平台,推动学科整合1、转变观念,尝试实践“网络教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及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拓宽视野,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多方参与交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我们在中心校的指引下,瞄准了“网络”这一目标,发挥其优势,开始了“网络教研”新尝试。

2、改善硬件,为“网络教研”保驾护航

然而,网络教研不仅只是停留在个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上,它要求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发挥其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的优势,进行时时互动交流,研讨甚至辩论,方能有效推动校本教研。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改善硬件环境入手,加大硬件设备建设力度。至今,我校所装配电脑已增至16台,实现了硬件装备上的又一次飞跃,为我校初步探索网络教研奠定了良好基础。

3、依托网络平台,推进课改实验,网络教研成效显著

在镇中心校网络教研轰轰烈烈的开展过程中,我校依托中心校网络教研论坛,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教研活动,根据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情况,我们以“教师博客”技术搭建个人主页,并且充分运用“教师博客”所提供的“留言板”及“文章评论功能”,与专家、同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讨论,资源共享。除了“教师博客”外,还设有“学生博客”。在教师学会使用方法后,以师带生,让学生也会懂得相关的知识,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做到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师博客,搭建“家校桥”。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教师主页,对学校、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方便教师个体之间的交流研讨,真正实现了“家校互联”、“师师互动”。

网络教研为我校校本教研起了一个好头,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我们实现了:一个既可备课,又可评课的平台;一个既可培训,又可以交流心得的平台;一个既可问,又可学的平台;一个既有教师又有专家互动的平台;一个既有分科目又有分年段的平台;一个既有学校又有师生主页的平台;搭建UC多维互动平台,开展三维网络互动研讨,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我校学科整合。

三、以管理为手段,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活动

教师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教师的特点、学校的实际,并借助管理的手段,合理安排。

1.以用帮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鉴于我校现代化办公设备初步齐全,我们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营造了网络环境下的办公自动化环境,让广大教师在日常的应用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教师日常教学所用的课件都是独立完成。学校编写了多功能教室及其他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发给每一个教师学习,并要求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熟练地操作。如今,年轻的教师都掌握了较高的文字输入、网上传递、信息处理、课件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老教师们也已经能够文字输入、独立制作课件、上网学习了。

2.以教帮学

学校帮助教师学习、掌握本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学校每学期都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集体培训,帮助全体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以 “ 急用、实用、巧用、适用 ” 为出发点,讲授office、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基本操作,又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加强对其较高应用技能的拓展和使用技巧的传授,比如在讲授Excel模块时,就重点讲了学期、学年分数总评的统计、确定分数档、考核等级的方法等一般教师急需而又难以掌握或不熟练的技能,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两年来,我校以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大培训力度,整合校园资源,加快了学校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了办学实力,大大加快了我校现代化建设进程。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6

在五六年前,拿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到“万维网”申请一个域名,租用一个虚拟空间,拥有个人网站。而后个人网站都被取缔掉了,现在做网站都必须要有一个公司的基础,个人网站或者不以盈利为目的完全出自兴趣爱好的网站为什么不可以在中国存在下去,其根源就是我刚刚讲的,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它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会议的主题是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而用一种什么方式、什么标准去整理其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从互联网再向前推,许多文献其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时代,文献是以数字化存在为表现的。如果我们把文献的收集与文献的整理作为一种目的的话,我觉得恰恰是把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当代艺术的“最初起点”或者“本源”给掩盖掉了。互联网不可否认在它的资料性之外,有其依托于互联网的信息流的媒体性,它也是一个媒体,背后也包含某种意识形态。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条件,将“一切”都是基于一开始我们约定好的一个协议,然后就可以把我们的投入降低在最小的范围内。举个例子说,我们今天做各种文献库资料的收集,没有多少人还会去某一个专门网站查找,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搜索,比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这样的搜索网站。它不仅告诉我这个东西是什么,如何发生的,而且提供给我多种说法。那我们还有必要做一个有自己标准的封闭的资料库吗?

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我为什么要做互联网。我们原来只接受一个“传统的标准”或者“经过某种权威和体系鉴定过的标准”。这种标准可能会大量地遮蔽与我们这个时代共生的一些新的现象。我觉得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信息都依照数码化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上,所以我们不要担心我们的后人在网上找不到我们的线索。我们的后代肯定是比我们聪明,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散落各处,呈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后人一定会找到一种方法去检索。我们以一种“国家目的”、“商业目的”或者“学术目的”去做,对后人来说可能危害反而会更大。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7

我们的做法

1. 管理网络化

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以教育管理为中心, 以信息工具为辅助手段, 积极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一种新颖、高效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我们注重把握时机, 拓展幼儿园信息网络的功能, 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逐步形成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新体制, 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有序高效的作用。

针对我署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立足实际、分层推进、挖掘亮点、整体提升。我署各幼儿园在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上, 依托学前教育网这个平台, 积极推进行政办公信息化, 建立了幼儿园内网管理平台, 设置了涵盖幼儿园日常管理、课程设置、信息交流、科研课题等众多栏目, 运用栏目专项负责制等管理措施, 确保每个栏目内容及时管理、及时更新, 提高了幼儿园的管理效益。例如:幼儿园教工只需输入各自密码, 就可进入园长、教师、保健员的相应操作平台, 可以及时查阅到幼儿园的办园规划、学期工作重点以及幼儿园的各类工作档案。而作为园长和保教主任, 则可以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能随时查阅教师教学工作档案、班级工作档案以及活动安排等内容, 确保了幼儿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 针对我署有近1/3一的学校有多个办学点的情况, 引导有关幼儿园积极开展一园多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如冰厂田幼儿园, 为了确保一园多址的管理网络的畅通和设施设备的稳定, 通过自主培训, 建立了园区网管员队伍, 全面负责对本园区信息设施设备、文档资料的基本维护与整理, 全权负责对本园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指导, 及时解决因资源共享带来的病毒多等问题。

2. 应用多元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学前教育领域得以拓展。

(1) 信息技术与日常教育教学的结合

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 不断强调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引导教师选用合适的技术, 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 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 要求教师了解和把握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例如:我署有的幼儿园运用复式视频技术, 以全息的记录方式捕获教师、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 并借助字幕或文本形成视频案例, 同时, 将教师就拟定的核心话题进行研讨、解读该案例的过程, 继续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 形成二次、三次视频案例。复式视频法真实地记录了教师们的言行, 其信息量是全息性的, 它既可以是教师个体观察自己表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解读的一种方式, 也可以是通过解读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等多种特征, 研究教师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专业能力, 诊断成因, 实施行为跟进的一种教研方式, 从而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 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的结合

在积极推进二期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我们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突破口, 积极开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课程中运用的实践与研究。教师学会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利用已发布的信息资源与其他教师讨论、提问质疑, 开展互动式学习;学会了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 学会了利用图像资料、文本资料进行课件、演示文稿的创作等。

例如:我署的金科苑幼儿园在经历了全面进入电脑化办公、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两个阶段以后, 又进入了信息技术全面运用的阶段。该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就资源库的开发、积累、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 旨在减少教师在收集资料中的大量劳动。通过对科技教育专题资源库制作模块的重点研究, 组织制作了专题活动资源库 (CD-R) 。其资源范围主要分为教师用和幼儿用两大部分, 包括文字、图片、图书、音像、人物、网上信息、市场信息、专题活动设计方案等等多种背景资料,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有效整合。

3. 沟通互动化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要求:“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 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家园合作, 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署的多所幼儿园依托学前教育网内网管理平台, 将信息技术与家园、社区工作紧密结合, 大力推进幼儿园对外网页更新、班级网页建设、家园论坛维护,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 努力探索在现代化信息网络背景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家园合作新方式。多所幼儿园以幼儿园网站为载体, 为广大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 同时, 也以此为窗口, 满足社会公众对幼儿园信息了解的需要, 提高了幼儿园对外宣传的效果。

我署有的幼儿园在网页中还设立了多个家长感兴趣的栏目, 从介绍幼儿园基本信息到幼儿园课程、从幼儿每周菜谱到幼儿日常保健、从教师工作室到教育资源分享, 不断地向家长、社会宣传幼儿的教育理念, 不断绽放幼儿园活动亮点, 让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东方”、“小螺号”等幼儿园还让网页走进每个幼儿家庭, 形成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开放式教育平台。通过班级主页、班本化的教育资源让众多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亮点, 获取更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家园论坛”则通过网上互动, 与家长一起参与研讨幼儿的发展特点, 为家长提供多方位的教育信息, 也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说”之处;同时, 发挥了各自家庭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优势, 补充了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的不足, 从而形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格局。

我们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必将涉及幼儿园管理、教育、服务等多项领域, 我们必须不断更新幼儿园的网络化设备, 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保证幼儿园的网络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 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已日趋紧迫, 幼儿园在加强自身网络化建设的同时, 还应建立园际之间的网络资源库, 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享网络。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8

一、系统结构

报警处置系统的建设分为三级, 分别通过空管局专用网实现连接、通过空管局专网实现地区空管局与省级空管局级相关的连接。根据对报警处置系统的建设规划, 省级空管局相关部门主要建设分布式前端系统和适合本级需要报警处置中心, 并向上与地区空管局报警处置中心提供数据交换。

报警处置控制系统可大致分为基于互联网和基于专网两部分。根据功能层次顺序和数据先后流向来划分, 基于互联网部分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层、报警信息传输层、报警信息接收、布控及信源管理层、报警信息 (预) 处理层;基于专网部分包括报警处置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和处理业务工作层两部分。

对于各省级空管局相关部门而言, 基于互联网部分的报警信息采集层主要指的是通过页面、邮件、电话等方式采集相关网络信息, 报警信息采集层不仅包含各单位用户的报警信息 (页面、邮件、电话等方式) , 还包含分布于各省级空管局各工DC机房的前端探针所采集的信息, 这些前端探针也称之为分布式前端子系统, 目前主要有工DC监控子系统、单位管理系统、非工作单位管理系统几种类型, 分布式前端系统 (探针) 的部署较为复杂, 需要根据接入的个别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数据业务流程

报警处置控制系统平台数据流程包括信息采集与判断和有害信息控制室联动处置流程两部分。

1、信息采集与判断

信息采集:重点阵地布控技术设备根据规则采集价值信息或特定用户相关信息, 并作为原始数据, 输入到互联网重点阵地控制中心。统一接警, 原始数据经过自动预处理后形成格式化多种报警信息;同时保存到相对应的数据库。形成接警工作单, 由值班员进行接警信息初步研判:分析现场, 根据案情性质或者类别, 交付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同时要对警情划分等级, 不同报警级别的报警情况, 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并根据需要通过空管局专网公共应用交换平台转至上级单位或者平级单位进行协查。

2、有害信息控制室联动处置流程

互联网重点阵地控制中心, 按照相应的规则将采集的信息以邮件、短信和特定客户端信息方式发送到后端或特定客户端 (控制端) , 进入人工分析和判断。控制端联动处置。对控制端删除信息存入数据库, 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 (控制室自己删除的信息可通过非在线或在线方式, 在一定的时间入库) 。

三、报警处置中心功能模块

1、处置系统控制平台模块

该模块对各种报警设备、安全管理设备或设施进行集中管理, 统一发布监控和报警规则, 协同各报警设备、安全管理设备有序、协调工作。

2、数据采集模块

该模块统一接收各种原始报警信息, 安全管理信息, 建立原始报警信息数据库。

3、网上接警平台模块和对外服务网站

报警服务网站是各单位接报警的重要信息来源。该模块能够通过web表单、电子邮件的方式接受来自各单位面的报警、举报信息, 形成电子表单, 保存在报警处置系统数据库中。

4、报警信息预处理模块

按照预定的规则, 对各种报警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进行预处理, 删除虚假或无效信息, 建立有效报警信息数据库。

5、处警业务管理功能

根据“3-3数据业务流程”中的“信息采集与研判”、“有害信息控制室联动处置流程”、“有害信息删除、封堵、过滤流程”, 对涉及报警处置的所有业务进行自动化管理, 实现相关业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6、报警处置指挥、调度功能模块

根据有效报警研判信息或领导指示, 统一指挥、调度各业务单位对警情进行处置。该模块调用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实现处置指挥时的辅助决策。

7、数据上传与业务信息传输交换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数据传输标准, 通过专网向上级报警处置系统提交网上动态和工作信息。

8、安全保障模块

应用、运行报警处置控制平台是多种应用综合的网络系统, 在设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时, 要从分析网络的脆弱性、安全性、具体业务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所面临的威胁和安全隐患。

在上述功能中, 下级机关内部的业务信息交流与交换均通过专网实现。报警处置系统的专网部分与互联网部分实行物理隔离, 相互间的信息交换通过人工进行。

摘要:本文就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监控平台设计分析进行相关分析, 重点探讨了数据业务流程和相应的报警处置中心的功能模块的设计。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监控,平台设计

参考文献

[1]朱赵辉、刘继利、王万顺等:《网络环境下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策略分析》, 《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年第2期。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9

国务院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 为了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 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 政府需要积极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完善面向市场的各类专业人才数据库和人才管理系统[1]。文本将构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实际人才评价应用平台, 该平台可以依托各期刊数据库, 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文献信息, 构建各领域的专题文献库, 基于该库通过识别、筛选出各个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 各领域专家库的建成不仅有助于领域研究者加深对同行的了解, 而且有助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把握各领域研究人员分布情况和遴选相关专家。

1 平台构建意义

1.1 对科研管理部门的科技管理决策支持

通过对专题文献库进行科研合作网络和引文网络的分析, 可以发现某学科领域的核心专家群体, 发现国家或机构研究人员的合作模式及规律,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指标对科学家个人, 甚至扩展应用到对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科研项目进行学术水平的评价, 从而为科研管理部门的人才引进、项目论证、科研团队组建、科技资源配置等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1.2 创新人才评价方法论体系

评价理论框架本身具有跨学科特征, 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决策学、管理学、政策学、行为学、经济学、计量学、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 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评价活动需要跨学科的方法, 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理论的整合和综合应用[2]。在评价过程中采取了多学科方法的融合, 综合运用了以下各种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统计学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 (如引文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如中心性分析等) 、心理测量方法等。

1.3 人才评价活动的科学化、智能化

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高评价活动效率和准确性的必然要求, 受到了科学评价界的广泛关注。本网络平台要解决海量数据的获取途径和处理、分析方法的创新以及过程的自动化问题, 实现各类数据库的数据自动采集、整理和目标关系矩阵的生成与运算, 从而实现数据处理完全自动化, 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为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选择的开发平台是LAMP (Linux/Apache/MYSQL/PHP) 。此开发平台具有开源、免费、跨平台、低成本的优势。这是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 4个部分具有很高的兼容度, 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平台[8]。本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 (3-Tier Application) , 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更利于系统功能的扩充, 并有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部分功能采用了Ajax技术, 实现了异步数据传递, 使得页面无需刷新实现局部更新, 既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又提升了用户体验[3]。

2.2 数据库设计

本项目数据库设计综合考虑了数据库存储优化和查询效率优化两方面的需求, 对数据库的关系表结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处理。比如优化查询语句、试验联接、并、子查询等寻找最佳查询语句, 文本检索时为了性能考虑少用LIKE关键词通配符匹配, 而考虑采用全文本搜索 (FULLTEXT) 。为经常检索的表字段建立合适的索引, 为表结构设计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等[4]。后台数据库的设计采用免费、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并采用可视化的管理工具Navicat for MySQL来实现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核心关系表:管理账户表、评价指标表、期刊表、论文表、主题词表、关键词表、共词表、专家表、作者对表等。

2.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文献信息分析与挖掘、专家库三大模块。

2.3.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功能主要完成以各文献数据库 (目前, 本系统的数据源主要来自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ISI Web Of Knowledge, 以后将逐步扩展) 为数据源的自动采集、入库, 并完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自动建立各领域的专题文献库, 以符合深入分析与评价的需要。首先选定特定的研究领域, 构造检索式完成信息检索, 通过期刊系统的数据接口将检索结果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 然后按照分析需求解析并截取题录信息各字段内容存入数据库 (专题文献库) 。

2.3.2 文献信息分析与挖掘

文献分析主要包括基本文献分析和高级文献分析。基本分析功能实现对某领域文献库的基本分析, 主要完成基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的一些基本统计, 比如论文总数、合著论文数、作者总数、合著作者人数、合作度、合作率、词频统计与分析、作者发文数分布、期刊发文分布、机构发文分布、发文时序分布等, 还包括一些基本的社会网络指标 (包括网络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网络密度、节点度分布) 的统计。这些基本统计运算逻辑通过本系统的统计业务类实现了封装。统计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则采用第三方绘图组件包JPGraph实现。高级文献分析模块的实现通过调用基本统计分析后生成的数据 (如词频统计生成的核心关键词表、关键词、作者的共现分析生成的共词表和作者对表) 生成相应的矩阵, 然后调用本系统的分析业务类所封装的矩阵算法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有意义的社会变量。本模块可以将生成的各种矩阵数据 (专家合作矩阵、专家潜在合作矩阵等) 导出为Excel格式、UCINET专用的数据语言文件 (DL file) 格式, 可以方便地导入SPSS或UCI-NET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2.3.3 专家库

专家库主要实现识别并筛选指定研究领域的专家, 构建各领域的人才库, 并进行评价和各种分析。包括专家识别与筛选、专家地图、专家检索和专家评价输出4个子模块。

(1) 专家识别与筛选。通过分析专题文献库 (作为专家数据源) , 提供各种组合筛选条件 (发文数、期刊级别及影响因子、被引用频次、H指数、社会网络中心性指标等) 并由用户定制, 然后根据用户定制条件从专题文献库提取专家基本信息 (如姓名、单位、研究专长领域等) 并计算该专家的相关特征数据, 包括发文指标 (发文数、第一作者发文数、个人独著发文数) 、引文指标 (被引用频次、高被引论文数、H指数) 、社会网络指标 (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结构洞约束系数) 等, 经过评价模型运算后将和评价数据一起存入该领域专家库。专家库会按照综合排名进行列表输出, 点击每一个专家条目则进入该专家主页。

(2) 专家地图。专家地图是专家库系统的一个用于可视化展示的功能, 其基于专家库的各种数据, 通过Google Maps API实现了地理信息和专家信息的有效整合, 实现了专家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专家地图是通过google地图加载专家基本信息 (姓名、所在机构、研究领域等) 和评价信息 (发文数、引用次数、度中心度等指标的原始数据及其排名) , 通过google地图这个媒介直观呈现本学科领域专家的地域分布, 使得专家的相关信息得以可视化展示。

(3) 专家检索。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库的多途径关键字 (包括按题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全文等) 检索, 通过关键字匹配实现精确或模糊检索, 输出该专家基本信息和相关文献列表;第二部分是作者合作关系网络检索与可视化呈现 (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和潜在关系的揭示) , 可以任意指定一对作者, 系统可以输出他们之间的所有最短路径, 包括联系他们的作者及其文献信息, 这是基于图论的Dijkstra算法并作出改进后实现[5]。

(4) 专家评价输出。基于构建的各领域专家库实现专家的综合评价与单项指标评价, 各种评价结果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全面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专家绩效、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本模块包括指标库管理、评价模型运算等功能。指标库管理包括专家评价指标库的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其中, 评价指标库的权重生成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AHP) 实现, 层次分析法的算法封装在了系统的评价业务类中。评价模型运算通过调用评价指标库的指标及其权重数据, 同时调用评价业务类的评价算法实现各一级指标排序和综合排序, 并自动生成各种评价报表, 包括各个二级指标的单项排名和综合排名。

3 结语

本文搭建了一个专家评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目的是通过该平台满足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关于领域专家的各种信息需求。平台依托各期刊数据库, 实现了自动化的文献信息处理和智能化的分析挖掘, 能对目标研究领域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揭示, 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科研工作者 (潜在) 合作关系的网络结构进行挖掘, 以发现核心作者群体及其相互联系。同时, 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的指标进行专家评价及排名, 并通过Google Maps API实现专家的地域分布及相关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关于专家个体内在特性的各种心理特质、道德水准的衡量, 由于采用的测量及评价方法属于间接测量和心理映射, 所以并没有纳入综合排名计算中, 而是作为单独的模块提供, 作为用户单位在择人、用人方面测试评价使用[6]。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0.

[2]邱均平, 文庭孝.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叶新伟.PHP+Ajax Web2.0编程技术与项目开发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BEN FORTA.MySQL crash course[M].Beijing:Posts&Telecom Press, 2009.

[5]周益民, 孙世新, 田玲.一种实用的所有点对之间最短路径并行算法[J].计算机应用, 2005, 25 (12) :2911-2922, 2934.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10

煤炭销售是煤炭企业的终端业务, 也是保障煤炭生产企业销售业绩和经营利润的关键阶段, 更是确保煤炭供应的关键环节, 因此, 提高煤炭销售效率、保障煤炭资源供应一直是国家对煤炭销售管理的核心理念。传统的煤炭销售主要还是以订单式为主, 煤炭销售企业大多都有对口的煤炭需求行业和需求企业, 两者之间保持着长久的合作关系, 煤炭资源的需求总量和供应链体系也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下, 我们要针对全球市场的发展需求, 也要面对来自全球煤炭销售企业的竞争压力, 通过固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来保障煤炭销售是很难继续维持下去的, 发展弹性的、多样化的销售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供应链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从供应商、生产商、销售网、顾客网到后台服务体系, 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快速有效运转才能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能够串联起整个供应链, 并且在网络服务和数据资料的支撑下, 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体系的运转效率, 尤其是在销售环节。因此, 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平台的首要任务是整合企业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技术基础, 强化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调控成分, 在企业原煤供应、运输线路优化、产品系列整合等方面融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统计和信息化交易, 为煤炭销售的信息化网络提供物质和管理基础,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网络销售市场调查为决策依据、以网络信息化销售模式为主要经营手段、落实信息化销售端口服务体系和资金交易体系, 并最终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全球化煤炭销售的销售系统, 这是当前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平台应该具有的特点。

2 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销售模式已经在煤炭销售行业得以展开, 一方面这是企业业务扩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市场需求的体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十分有限, 各煤炭销售企业专注于自身销售网络的构建, 在煤炭销售行业内没有成熟的行业信息网络体系, 在面对国际先进煤炭销售企业的冲击时, 我们的竞争力难以得到体现。另外则是市场需求模式的转变, 与过去阶段性的计划需求方式不同, 现在的煤炭消耗市场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需求量和产品需求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煤炭销售企业需要及时的掌握市场动态, 借此实现煤炭库存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调整以及市场配置调整, 这些都依赖于强有效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市场销售数据反馈, 这在现有的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平台中还有待提高; 再者是煤炭销售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销售、管理、生产、物流、财务等环节的信息化融合不够, 这极大的影响了煤炭销售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如何协调好各个环节的信息一体化管理将是网络信息平台的关注重点。最后是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安全管理问题, 信息化平台的稳定运行一方面需要高效的运转平台, 也就是技术支撑和硬件维护, 另一方面就是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在这两方面, 我们现有的煤炭销售企业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力争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管理将是网络信息平台发展的方向。

3 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分析

煤炭销售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诸多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 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既要在企业管理体制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也要在企业软硬件基础和管理团队建设方向上进行针对性的完善补充。

3. 1 煤炭销售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业务流程

煤炭销售的核心是要保障订单业务的处理效率, 这需要四个方面的功能辅助。其一是要保障市场信息调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基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搜集系统, 建立一个以媒体采集和数据收集为任务目标的信息机构, 密切关注当前的煤炭能源政策变动情况, 对行业内的销售动态给予实时关注,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同时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变动进行跟进分析, 密切关注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现状和营销手段, 从产销一体化的方向对自身优势和劣势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其二是基于现有的市场信息构建一个内部信息处理网络系统, 基于强大的数据库技术和企业内部网络共享技术, 可以快速地将煤炭销售的动态变化和实时数据进行企业员工、企业衍生机构之间的互动串接; 其三是构建煤炭销售业务信息系统, 将现有的煤炭下单、产品选择、产品展示、销售渠道选择、运输方式、合同签订、支付方式、保险选择、合作模式等进行信息化处理, 给予销售管理团队和客户最大的操作便利, 提高销售效率; 其四是建立企业销售门户网站, 对客户信息、订单状态和售后服务进行全程管理, 在门户网站上提供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 并且和实店企业进行连接, 保障客户的需求得到及时保障。

3. 2 业务销售网络系统

煤炭销售不仅仅是对煤炭产品种类的选择、货量大小和运输方式, 还包括了款项支付方式 ( 在线支付、支票、现金等) , 在线信息网络销售系统中, 通过对订单下达、款项支付、运输选择、结算、发货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处理, 可以实现销售上游企业、营销管理团队到下游煤炭仓储发货企业之间的订单自动传递, 可以大大提高煤炭销售的效率。同时在订单下达的时候, 以往需要处理库存矛盾、物价调整、资金核算和配套设施等综合性问题, 采用信息化平台, 可以在强大的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中央系统的辅助下, 自动对这些因素进行识别和处理, 判断该订单是否能够生成, 并在网页交互界面上给予顾客以直接回答。同时对于订单处理优先级问题, 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于促销、打折、退货、合同纠纷、订单变更等疑难问题, 投入了大量的管理力量, 但是成效甚微, 在网络信息平台中, 可以对上述业务在线提供典型案例的处理模版, 为顾客的订单调整、业务申诉、财务和纠纷等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多选方案。

3. 3 售后服务管理信息网络

煤炭销售中对于售后服务的重视一直上不去, 这一方面是受到管理力量的限制, 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在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上, 通过跟进销售订单的具体流程进度, 可以在每一个销售时间节点上为顾客提供销售释疑、财务解释、技术服务和人工服务等, 同时对于企业煤炭销售策略变更信息、煤炭产品更新信息、煤炭销售网点信息、运输方式变更信息和煤炭仓储信息等的变动可以及时在门户网站上发布相关通告, 并且采用移动媒体、邮件等方式通知客户, 保障客户的利益。再者是可以对煤炭销售企业的营销团队进行及时管理, 对每个营销团队的项目进度、服务质量和举措建议可以及时进行掌控和调节, 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

4 结 论

信息化技术和网络交易平台为企业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立足于企业软硬件资源基础, 结合企业的业务覆盖范围和主流经营方式, 打造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电商销售模式。本文以煤炭销售为分析对象, 分析了当前煤炭销售中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构建网络化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业务服务管理一体化的网络信息营销系统平台, 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煤炭销售体系。

参考文献

[1]孙燕彬.小议煤炭销售管理的信息化[J].现代商业, 2007 (5) .

[2]李宏舒.煤炭销售企业信息化特点分析[J].商业视角, 2010 (8) .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11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一、课前实践准备阶段

1.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更多、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共享

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教学信息的快捷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来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之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也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更加人性化的掌控。

2.可以有效地实现初中班级管理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来实现对学生考勤情况的了解,通过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心智成长有利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侧面提高初中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富有针对性的课堂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来制订更加富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对课堂任务的演练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完成任务以后,学生可以浏览其他同学任务完成情况,实现学生之间充分的学习信息交流和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学生拥有控制学习进度的自主权,从而实现学生自己能够合理地把握学习进度

由于每一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心智成熟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制订教学课程安排时也不可能完美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情况来合理地掌控学习进度,能够自主摄取对于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3.及时的评价系统和信息交流系统

传统的教育体制是“一流化”的信息交流体制,信息从教师那里单一流向学生,而没有实现信息双向互动循环。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即时性和多向性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实现信息交流。除此以外,即时的评价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延伸环节

网络学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过去一味依靠教师传授知识的不利局面,初中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學习模式和学习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学习平台在初中信息化技术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对于异常好奇的初中生而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手段,获得更多更加有效的学习手段。在课后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将学习成果上传到学习系统内,交由教师来进行点评,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和课外知识所得,促进初中生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和竞争,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武汉美.网络学习平台模式创新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6).

[2]宋吉祥,吴学贤,杨成.网络学习平台的类型与功能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09).

[3]徐鹏,王永锋,王以.中英高等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04).

网络化信息平台 篇12

为了对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现状进行全面把握, 笔者调查了我国8所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网络平台, 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可知, 现阶段, 我国美术类高校已将学科信息服务归为自身建设以及发展的重点内容, 对学科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整合给予了充分重视,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手段便是数字化方式, 虽然现阶段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开展尚属良好,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 服务专业性有限、服务深度不足、馆员数量偏少等, 亟待快速且有效的改善。

2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影响因素

2.1 馆藏资源与受众需求不符

参照布拉德福定律,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只有达到75%~85%时, 才能表明其馆藏体系具有较好的理想性。现阶段,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甚至存在部分文献借阅率为0的情况, 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馆藏资源与受众需求不符。

2.2 学科馆员没有良好的信任度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 要严格遵照适用原则, 通过有效途径获取科研受众信息, 并对其需求给予一定满足。不过, 现阶段, 学科馆员在与院系受众进行联系过程中, 很难得到受众的信任。虽然学科馆员与该校教师存在研究、课程建设以及馆藏发现等方面的合作, 但教师对其参与行为没有作出积极反应, 导致学科馆员工作内容有限, 长此以往, 难以获取受众的信任, 学科服务工作开展困难。

2.3 受众群体的选择面较窄

当前, 我国的美术类高校多以创作型院系为主, 但创作型院系师生在文本文献方面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致使美术类高校图书馆难以大范围开展学科服务。相对比而言, 美术类高校中的美术理论院系师生在文献文本资源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 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 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偏重方向导致其受众群体选择面非常窄, 学科服务能效无法得以全面发挥。

2.4 学科馆员缺乏信息素养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源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不仅要做到美术知识底蕴深厚, 信息学以及文献学知识丰富, 还要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加工与组织能力以及敏锐信息意识。而现实则是,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严重缺乏基础素质, 难以胜任工作需求。

2.5 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要想建立健全学科服务制度, 并促使其永葆活力, 实现健康发展, 必须针对其制定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3 改善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策略

3.1 明确学科服务需求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首先,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要以需求较为旺盛的受众为服务对象, 强化图书馆学科服务宣传力度;其次,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要及时帮助受众快速获取个人订阅难度系数较大, 因此, 美术类高校可以向全校受众发放问卷调查, 掌握受众的服务需求以及需求范围, 然后在个别院系开展试点服务, 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认知度以及影响力。

3.2 强化学科服务内容深度

首先,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应对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行互动化建设, 例如, 发动本校各个院系师生共同接受图书馆资源采访、开设书展、成立新书陈列室、收集极具特色且学术性以及研究性较强的文献资源等, 以此提高受众对图书馆的兴趣, 扩大学科服务的知名度。其次, 促使学科服务中的咨询工作实现普遍化, 例如, 将学科服务划分为科研合作伙伴、读者信息环境设计以及普通服务3个层面, 针对不同的受众给予针对性服务, 提高学科馆员与受众的交流与沟通, 优化学科服务质量。

3.3 改善学科服务组织形式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学科服务创建全新的组织形式, 例如, “1+n+n”模式。高校首先要聘请知识沟通与团队管理专家出任学科馆员领导者;其次, 要全面提高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以及科学专业背景, 可以积极招聘流通部、技术部以及采编部成员;最后, 要设立学科联络员, 帮助其熟识图书馆业务, 然后由其配合学科馆员与各个院系负责人进行主动联系, 为其提供有针对性以及利用价值的学科服务。

3.4 构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一个学科信息共享空间, 即IC空间, 为受众提供一个具备综合性协作、设施以及服务的学习空间。首先, 就实体层面而言, 美术类高校应构建学科分馆, 例如, 与各个院系的资料室进行充分联系, 掌握受众需求, 然后通过与资料室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构建小组讨论区、虚拟参考区以及学科动态墙等措施, 将各个院系的资料室构建成学科分馆。就虚拟层面而言, 高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相互交流功能的利用率以及宣传力, 将大量美术类信息资源引入图书馆中, 以此吸引更多受众, 提高图书馆活力。

3.5 强化学科馆员信息素养

现阶段,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之处, 美术类高校应积极招纳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或是招聘在学科服务方面具有较高参与积极性的专业性图情人员, 并从现有学科馆员中挑选出学科服务强制较高的人员, 对其进行内部培养,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科服务的再教育以及从业培训, 以此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 创新学科服务知识结构, 除此之外, 高校还应在本校各个院系中, 选拔具有学科信息服务兴趣以及志向的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储备人才, 然后对其进行专业的图情知识训练, 促使其成长为高信息素养的学科馆员。

3.6 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不但可以对美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体系进行有效完善, 还能促使学科馆员更具工作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文献资源服务, 满足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 结语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只有紧抓受众实际需求, 并结合自身状况, 改善学科馆员素养, 丰富馆藏资源,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学科服务,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服务水平与质量, 进而为更多的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促使自身的应用能效得以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高敏, 廖志江.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10) :25-27.

[2]韩丽风, 徐璐.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 2010 (12) :45-48.

[3]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2) :63-69.

[4]王卫红, 王雪梅, 黄克文, 等.谈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几个问题[J].情报探索, 2015 (8) :99-101.

[5]王卫红.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J].图书馆学刊, 2012 (11) :21-23.

上一篇:课堂生活化初中地理下一篇:水利事业单位